“候鸟”老人

2024-10-17

“候鸟”老人(精选4篇)

“候鸟”老人 篇1

摘要:国际旅游岛“候鸟”老人队伍逐年增多,对太极拳的需求也日益加大。海南太极拳培训市场通过政府主导,规范市场教学队伍;加大宣传力度,扩充培训队伍;优化环境设施,开设专业培训场馆策略对海南“候鸟”老人的太极拳培训市场进行开发。

关键词:“候鸟”老人,太极拳培训,市场开发

1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客观现实,如何面对这一问题并有效解决,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个社会问题。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海南“后花园”的区位优势将日渐明显,每年到海南过冬的“候鸟”老年人数量逐步增加。与此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花钱买健康”的行为普遍存在。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国粹,它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性符号,它所阐述的关于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奥秘,倡导以“治未病”为理念,更是中国人的智慧凝聚。

2 国际旅游岛太极拳培训市场开发的必要性

2.1 完善国际旅游岛太极拳培训市场空缺

2009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升为国家战略。海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和良好经济发展政策,更加彰显出开展“候鸟”老人太极拳培训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丰富“候鸟”老人的生活,使其身心获益,提高其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将“养老”转为“养生”,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有效手段。目前海南的太极拳培训市场,并没有以“候鸟”老人为培训对象的专业太极拳培训机构,培训市场相对空缺,因此着眼于“候鸟”老人太极拳培训市场,进行市场开发的策略研究。

2.2 构建规范的太极拳培训市场的需要

回顾海南市场,虽然太极拳在大众心目中知名度较高,但其传播与发展的状况并不理想,尽管市场上太极拳教学点繁多,但多是没有教学资格或指导员资格的个人不规范教学,太极拳习练者大多数练习的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导致人们往往想学好太极拳却达不到效果。目前在海南市场上还没有一家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专业的太极拳培训点。正因如此,构建规范的太极拳培训市场,是当前为“候鸟”老人进行太极拳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促进“候鸟”老人身心健康

据新民网等媒体报道,每年到海南省国际旅游岛过冬的“候鸟”老年人大军有45万左右,而且有很多都是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其身体健康状况随增龄不断下降,进而导致抑郁情绪。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如何适应退休以后的生活,顺利转变社会角色,成为老年人面临的重要问题。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良好的健身、健心的效果。加快进行国际旅游岛“候鸟”老人太极拳培训市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候鸟”老人对身心健康的需求;太极拳运动所追求的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价值取向,深刻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2.4 促进国际旅游岛太极拳培训市场供需平衡

着眼于国际旅游岛“候鸟”老人对太极拳培训的需求,从当前国际旅游岛太极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依据市场开发理论与程序,对太极拳市场开发环境以及太极拳参与者消费行为特点作宏观与微观的市场分析,确定市场定位,加快对国际旅游岛“候鸟”老人太极拳培训开发策略的制定,规范太极拳培训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为形成成熟稳定的国际旅游岛太极拳培训行业奠定基础。

3“候鸟”老人太极拳培训市场开发策略

3.1 政府主导,规范市场教学队伍

“十三五”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加强对老年人人群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与领导。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加强老年人体育活动队伍建设和宣传工作,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应从政府、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构建相应的体育活动参与保障机制,可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高校武术专业学生综合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教学队伍。太极拳具有健身、防身、娱身、修身、医身等多重功能,拳种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练习太极拳的需要,按照太极拳技术层次,习练适合自己的各式太极拳。可以说,对“候鸟”老人太极拳培训市场开发策略的研究,正是政府主导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措施。

3.2 加大宣传力度,扩充培训队伍

海南省海口市有白沙门、万绿园、红城湖、海航大厦等大型公园,这些地方环境幽雅,是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聚居地,也是太极拳人群的习练地。场地范围较大的如白沙门、万绿园不止一个太极拳习练队伍。习练的拳种以陈氏、杨氏居多。根据调查,每年的4-9月份,每个习练队伍的人数一般维持在20人左右。到了10月至来年3月份,是“候鸟”老人到海南居住的时间。就近在各个小区加大宣传的力度,可以使每个培训队伍人数至少翻两倍。据走访调查,海南省的“候鸟”老人习练太极拳热情高涨,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3.3 优化环境设施,开设专业培训场馆

海南的新起点、歌莉斯兰等大型连锁健身房、俱乐部并没有开设太极拳等养生课程。笔者与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健身房每年冬天是旺季,很多50岁-60岁左右的“候鸟”老人都会选择到健身房进行锻炼,且大多数男性。但是由于健身房项目一般开设针对年轻人的力量训练型、针对女性的各类操课,老年男士能选择锻炼的项目也只有跑步健身了。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太极拳项目进驻进去,有利于“候鸟”老人的健身项目选择,特别是会受到老年男士的欢迎。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都开设了专门的养生馆,并且收益良好。海南的冬天老年人居民较多,市场潜力巨大,开设专业的培训场馆,有利于优化太极拳培训市场,利于“候鸟”老人进行多向选择。

4 结语

海南的太极拳市场潜力巨大,近年也开展了诸如“全国企业家杯太极拳比赛”、“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文化节”等活动,对海南太极拳市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海南“候鸟”老人太极拳培训市场迫切需要大力开发。每年的10月至来年3月,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应该齐心协力为开设专业的太极拳培训班,为“候鸟”老人提供专业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完善的教学,不断使海南太极拳培训市场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陈玲.辽宁省沈阳市中老年人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对策[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2]郭玉江,冯慧.孔子学院建立太极拳培训基地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4).

[3]李秀,谭勇.海口市太极拳活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04).

[4]王文钊.安徽省宿州市城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

[5]郭可雷.广西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关注候鸟老人的生活状态 篇2

迁徙生活,有喜有忧

探亲型候鸟·候鸟老人照顾隔代忙

“宝贝啊,奶奶都快想死你了!”拥挤的太原站台上,头发花白的李大妈不停地亲着小孙子圆嘟嘟的小脸,接站的儿子儿媳提着行李满脸笑容。

自从孙子上幼儿园后,每年的寒暑假,李大妈都像候鸟一样,从大同到太原帮儿子照顾孩子。等孩子开学了,她再回老家去。每年往返两次,年年如此。李大妈说,她所在的村子,有不少这样类似于自己的“候鸟老人”。她们的儿女移居到城市,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无人照顾的孩子成了他们最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假期。“请个保姆看,哪有自己的老爸老妈看得放心”。许多儿女这样说。于是,一大群“候鸟老人”应运而生,就像放假的学生一样,每到假期开始时,准时奔向车站、机场,奔向全国各地,奔到自己的儿孙身边。

问起为何不一直呆在儿女身边养老时,李大妈说,一是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二是儿女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孙辈假期一到,她和老伴便“兵分两路”,各自“奔赴”不同的地方。“总不能一直这么分着过下去吧。有些事情总是不能两全其美的,儿孙需要时,当然是义无反顾,等孙辈不需要了,回到自己生活惯了的地方,陪陪老伴,自由,舒坦。”

安家型候鸟·没暖气的农家房住不了

“厌倦了城市生活,退休后就想回老家养老,清净清净,换个环境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再说,把太原市中心的住房租出去,一年租金还能收个万数块钱,用于补贴在农村的生活,还能节余不少。可人算不如天算,回去才知道想法和实际相差太远,中途只得和老伴打道回府。”70岁的吴国强老人说。

吴国强在太原有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儿女也很孝顺,可他们还是抑制不住还乡的念头。去年秋天,他花了不少钱把老家荒败的老屋翻修一新,平整了院子,种了不少菜,养了几只鸡鸭,与村里人也逐渐融在一起了,自认为过上了神仙也羡慕的世外桃源生活。冬天到了,屋里没暖气,结果老两口遭了罪,一来煤炉火烧不习惯,常常弄得满屋浓烟,被熏得咳嗽不断,二来他有关节炎,老伴有哮喘病,都见不得半点冷,老病根复发,在乡间过舒心淡泊日子的美好愿望化为泡影。

“现在想起来,感觉就像年轻时候的上山下乡,涤荡心灵还行,久呆的确不适应。”由于当地医疗条件落后、生活习惯不同等原因,吴国强至今再也没有回过老家长住。

旅游度假型候鸟·海南窝冬,太原度夏

“每年冬天,我和老伴都要飞到海南的小儿子住处呆上两三个月。那里空气好、四季温暖,我们老两口的气管炎、关节炎等老年病都在海南自动消失了。”63岁的马老伯说。在他的住所附近,有一个占地1500亩的金牛岭森林公园,那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每天早上他总会和老伴一起到公园散步打拳,然后一起到附近的市场买菜。下午,约上居住在附近的其他老人,花一元钱坐上公交车去海边,吹吹海风,踏踏海浪,生活过得非常滋润。

在海南“过冬”的候鸟老人很多,其中少数人已经在那里买房置业,他们的“第二房产”平时处在短期“出租状态”,需要的时候就收回来供自己旅游度假使用。而绝大部分“候鸟型”老人或是定期到亲属家里居住,或是租房住上三五个月;还有的老人住在當地相对便宜的老年公寓或养老院里。“一般夏天,我就在太原呆着,这里比海南凉快。虽然,空气不如那边新鲜,但这些年也改善了很多,环境越来越好了。”马老伯欣慰地说。

据太原市老龄办的有关负责人说,候鸟老人大概有四种类型,以上三种最为常见,还有一种是“探险型候鸟”,这种类型的老人数量最少。他们喜欢新奇的体验,一般身体较好、生活观念超前,不介意相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较差的饮食、居住条件。西藏、漠河这样的地区以及山区、海岛、农村等都是他们的选择。

虽然,“候鸟型”老年人群体不断扩大,但我们的社会好像长期对此准备不足,如交通、旅游、餐饮、保险、住宿、医药等行业都并没有真正形成“老年产业链条”。但现在有些省、市已经意识到了,并正在逐步解决候鸟老人的后顾之忧。

飞来飞去,何方是家

近年来,在南来北往的流动大军中,老年人的数量明显增加。候鸟老人的迁徙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人士的关注,他们的声音对改善候鸟老人的生活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城里老人乡下养老,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说,近年来,城里老人想去乡村养老的有很多,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潮流,但该办法在实践中是否可行,还要看老人们在村里究竟能得到哪些服务。

因为,乡村养老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包括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发放补贴等。

假如你走得太远,就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经济学家巴俊宇说,眼下,一些老人为降低生活成本,考虑到房屋出租的增值、投资,义无反顾地上山下乡去,我看不是为了养老,而是以扔掉养老质量换取既得的利益。

用微观经济学放大镜一看便知,这是一股“伪乡村养老”的潜流。需要指出的是,当你考虑住宅增值可获51%利益的时候,你就必须放弃49%养老生活诸多要素的机会成本。即等于你舍掉了像医疗、购物、娱乐、交通等在城市里可轻易获得的便利条件。

去乡村养老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走得太远,就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不论是城还是乡,有家就好

乡土文学作家张彬彬说,我认为老人不论是在城里就地养老,还是去乡村养老,都不该离开“这里是家”的感觉。这个“家”不是虚拟的,而是温存实在的。乡村之美像是一根手指,挠着灵魂深处的痒,而“家”则是一把小刷子,能把一些积垢从心里拂去。如果乡间的房里装的是“家”,姑且住下去;如果这房里没有亲情和关爱,请赶紧回到原来的家去。国外养老模式的演变历程表明,理想的养老方式莫过于子女和父母“分而不离”——就近分开居住,生活上互相关照。我想,不论是城还是乡,有家就好。

nlc202309021959

时尚创意需要支撑点

社会学者金文说,中国是一个讲究伦理、长者为家庭重心的国度。“候鸟”老人的生活方式是个时尚创意。

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家中老人睡眠不好,在硬板床上辗转反侧,儿女就要给老人弄一个松软的床垫,以减轻老人的痛苦。弹簧床垫之所以比较舒适,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是由许多弹簧共同支撑起来的。而且,弹簧宽度越大,越能将整个床连成一个整体。民政、街道、社区、乡村、慈善机构、志愿者等社会众多组织和人士就是床垫中的那些弹簧。

这个创意能否行得通,关键看我们整个社会系统弹簧密度的支撑力。我想“跟进服务”,大概是老年人的一种期待。

国外的“候鸟”怎样飞

美国的佛罗里达是美国南方的一个州,这里阳光明媚、四季宜人。几十年来是美国老年人“迁徙”的首选之地,这得益于当地的助老政策。那里的老年人设施非常完备,从出租车、电影院到医院、游泳池,都有为老年人服务的鲜明特点。在佛州,购买老年人用品是最方便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和职业非常多,老年产业高度发达,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享受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不少美国老年人在佛罗里达州置有专供休养的房产,但更多老年人还是在那里用租房的方式休假。许多老年人并不十分富有,但为了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他们愿意花钱。还有一些老年人干脆把家都搬到了那里,这反映出他们养老观念的开放和大胆。

在亚洲,日本的福冈、北海道,韩国的济洲岛都是老年人相对集中的“迁徙”目的地。

候鸟之初,心理调节不可少

老人在开始“候鸟式”的生活之初,往往会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候鸟老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圈,心理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容易烦躁等症状。第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老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熟悉身边的事物,增加心理负担,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由平时的潜伏状态转变为易发状态。第三,“候鸟式”的生活也会给老人的身体健康带来许多影响。

老人们必须进行身心调节,才能做一个快乐的“候鸟老人”。第一,老人要多想想自己与子女在一起时快乐的感受和经历,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第二,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要积极适应新的生活,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嘗试与其他老人交往,对新事物要抱着宽容的态度。第三,儿女要重视“候鸟老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多花时间陪陪老人。

“候鸟”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社会出台更多向老年人倾斜的政策,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另外,当前很多行业的服务人员都需要为适应“候鸟时代”而进行培训,城市的养老设施也要为满足“候鸟时代”而建设。老年人选择迁徙地点、出门上出租车、在机场候机、在旅行之中都能得到社会的帮助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在“迁徙”的最终目的地,老年人生活遇到的语言问题、饮食问题、医疗问题、精神生活问题等等都应该能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得到解决。这将是一项长远的社会系统工程。

“候鸟”老人 篇3

1.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 94亿,占总人口的14. 3% ,并预测2025年将突破3亿。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服务需求大幅增加、社会重视不够和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服务需求增长问题,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目前,理论界与实业界在探索如何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同时,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候鸟式养老,在民间悄然兴起,受到老年人欢迎。所谓候鸟式养老是指每到冬季老人像候鸟一样来到温暖适宜的南方生活,来年春天北方气温变暖时又回到北方。

海南三亚以其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气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老人每年冬季来这里候鸟生活。那么,目前在三亚的候鸟老人有着怎样的人口结构,主要服务需求是什么,面临哪些问题,对未来需求又有何期望? 若要更好地为候鸟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急需了解的。目前国内学者有关异地养老的内容比较多,但关于候鸟老人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从实证角度研究不多。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对三亚市中心城区老人进行的抽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问卷设计内容大致包括三部分: 一是基本情况,如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来自哪里等; 二是目前需求现状,主要包括收入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结构、日常活动等;三是未来需求愿望,喜欢的养老方式、期望社区和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期望的服务费用等。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调查时间: 2015年1月12日至1月18日。调查对象: 海南三亚市内区域老人。调查区域: 三亚市老年人口经常光顾的白鹭公园、三亚湾、海月广场、三亚河东路、商品街、丹州小区及大东海等区域。调查人员: 三亚学院工商管理13级学生。样本情况: 发放问卷145份,回收142份,有效问卷142份。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 0统计法分析软件,对数据主要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对本次问卷25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主要从基本情况、需求现状和需求愿望三部分进行分析。

2. 1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主要包含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来自哪里、在三亚有无住房和一般在三亚住多久等问题,结果如表1所示。

从年龄看,在三亚的候鸟老人以60岁 ~ 70岁年龄段的老人居多,占比68. 3% 近7成。60岁 ~ 70岁年龄段的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休不久,身体相对健康,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活动,是这些老年人群的需求特征,构成候鸟老人的主体。

性别上区别不大,男女比例分别为48. 6% 和51. 4% ,女性稍微高于男性群体。由我国男性比女性退休晚的制度可以理解这一特征。

从文化程度看,呈现为正态分布。中学程度最高为43. 7% ,其次为大 学和小学 程度, 分别是21. 1% 和20. 4% ,两端的小学以下和研究生以上各自为8. 5% 和5. 6% 。本次调查的以60岁 ~ 70岁为主体的候鸟老人群体,属于20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5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人,赶上“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多数初中或高中未毕业就去了农村,上大学的很少。所以,调查结果基本符合时代背景。

在职业问题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医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和其他人员7个备选答案,在调查中其他人员的比例最高,为26. 8% ,其次为工人21. 8% 、农民18. 3% ,相对较高。接下来的比例是企业管理人员11. 3% 、公务员6. 3% 。

健康方面,身体很好的老人最多,占比40. 8% ,其次为偶尔生病的是33. 1% ,两者合计比例达73. 9% ,接近所有调查老人的8成,说明在候鸟老人中身体相对健康的为主流。三亚候鸟老人一般是冬天11月来,来年3月走。三亚又位于中国最南端,距离较远,来三亚的老人大多数选择飞机出行,长时间旅行也需要健康的身体条件。

候鸟老人的地域分布情况: 近一半的老人来自东北,占44. 4% 的比例,其次为东部和西部,分别为12. 7% 和12% ,其他地区的都不到10% 。三亚本地人经常说,三亚是东北的三亚,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点,三亚候鸟老人以东北老人为主。

在这些候鸟老人中,令人意外的是一半以上的都在三亚买了房,比例为50. 7% ,租房为29. 6% ,住养老公寓和酒店的分别是12% 和7% 。三亚的房价高是大家公认的,这说明三亚候鸟老人的经济实力比较强。

在三亚居留时间上,其中居住半年的为28. 2% ,3个月的26. 1% ,能住1年的只有12% 。合计54. 3% 的老人在三亚居留时间在3个月 ~ 6个月,也就是北方的初冬至第二年的开春时间。

在家看电视、做家务 是候鸟老 人的主要 活动,占42. 3% ,经常与朋友来往的有35. 9% ,其他如唱歌、跳舞、书画等文化娱乐活动占32. 4% ,有14. 1% 的出去旅游。从中可以看出,在三亚的候鸟老人以休闲养老为主。

其他方面,如饮食上,78. 9% 的老人选择自己做饭,只有8. 5% 回答是由保姆帮忙。老人的出行方式主要靠公交占50. 7% ,有29. 6% 的老人靠步行。

2.2 需求现状

需求现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保障问题、消费结构问题、日常活动内容以及遇到的烦恼问题等,主要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2. 2. 1 经济保障方面

经济保障是指退休老人的一切经济来源或保障,主要包括收入水平、退休金、是否有子女的经济支持、是否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单位是否建立企业年金等。具体情况: 本次调查多数老人的收入水平在2000元 ~ 3000元,占调查总人数的33. 1% ,24. 6% 的老人月收入在1000元 ~ 2000元。如果以2000元作为分界线的话,2000元以下占36. 6% ,2000元以上占63. 4% ,说明本次调查老人的收入水平中等偏上。退休金是候鸟老人的主要经济收入占43% ,在是否有子女经济支持问题中,54. 9% 的老人回答子女会定期给予支持,32. 4% 回答偶尔支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老人占52. 1% ,单位建立企业年金的有48. 6% 。近一半老人有除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养老保障。

2. 2. 2 消费支出方面

消费支出主要调查候鸟老人的月消费水平、日常消费结构以及房租费用、老年公寓费用。据了解,近几年,在三亚冬天养老的老人逐年增加,除已经买房老人外,没买房的老人有两种生活方式,一是自己租房,二是住养老公寓。房租费用和老年公寓费用的问题设计,是想了解这部分老人在居住方面的消费支出。

消费水平调查结果: 每月消费支出在1000元 ~ 2000元占42. 3% ,22. 5% 的老人月消费支出在2000元 ~ 3000元,5000元以上和1000元以下的比例较少,说明老人平时消费中等。具体体现在消费结构上,饮食59. 9% 是主要支出,其次是旅游费用30% ,接下来依次为休闲保健16. 2% ,医疗21. 8% ,文化娱乐12% ,房租14. 1% 。在消费结构上以饮食为主,说明居家过日子型的候鸟老人居多,这与前面的调查即多数老人有自己住房的结果吻合。在本次调查中,每月房租费用支出以1000元 ~ 1500元最多,占29. 6% ; 每月支付给老年公寓的费用1000元 ~1500元占49. 3% ,1500元 ~ 2500元占36. 6% 。

2. 2. 3 遇到问题方面

候鸟老人在三亚遇到问题最多的是什么,问卷中设计了7个备选答案,分别是: A. 住房难找; B. 医疗费不能在三亚报销; C. 看病不方便; D. 出行不方便; E. 没有安全感 ; F. 老年公寓少 ; G. 其他,请提出。结果显示:出行不便是候鸟老人遇到最多的问题,比例为42. 3% 。说明三亚在基础交通设施方面不够完善,尤其是出租车比较少,有过三亚旅游经历的都知道,三亚打车非常难。其次看病不方便占38. 7% ,三亚医院少、水平低,看病的人又多,是老人们不满意的地方。医疗费用不能当地报销也是老人遇到的头痛问题,占到35. 9% 。医保费用不能异地实时结算,是社保制度性问题,这是异地养老和候鸟养老存在的制度性难题。

2.3 需求愿望

本次调查在需求愿望方面主要考虑了如下问题: 候鸟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希望社区提供哪些服务、希望公寓提供哪些服务以及希望公寓收费水平等内容。

在候鸟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调查中,50. 7% 的老人选择分散养老,48. 6% 的老人选择集中养老。这个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的结果有差异。如易开刚在对浙江杭州市所做的关于养老模式倾向性的调查结果,选择机构养老的只有19. 3% ,选择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比例为77. 7% 。班晓娜在对大连地区的老人调查发现,希望入住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占18. 48% 。这种差异性体现出候鸟老人与长期生活居住地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同。候鸟老人居留时间,多者1年少者3个月,期间很少有子女陪伴,大多为老两口或单独一个老人。由于目前养老服务业还没有发展起来,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有组织的活动缺位,候鸟老人离开原居住地,人生地不熟,多一些老人在一起能互相帮忙、互相照顾,使得候鸟老人更愿意大家生活在一起,所以选择“与很多老年人吃住玩在一起”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在希望社区和公寓提供的服务方面,占第一位的都是医疗保健,前者为66. 9% 后者为69% 。说明老人更注重医疗卫生需求。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老人非常怕生病。第二位的是文化娱乐,前者60. 6% 后者45. 1% 。解除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是老人晚年重要的生活需求。希望社区和公寓提供的服务不同之处: 希望前者提供多一些家政服务占25. 4% ,希望后者提供更多的休闲旅游和康复护理等服务。在公寓收费方面,33. 5% 的老人希望能够在1000元 ~ 2500元范围内。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关于候鸟老人需求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候鸟老人人口特征,年龄在60岁 ~ 70岁,身体健康。第二,医疗保健、医疗费用异地报销是候鸟老人最重要的需求; 而文化娱乐、旅游是候鸟老人的主要需求。第三,候鸟老人有固定收入,经济上多数会得到子女的支持,经济支付能力相对较强。第四,与原住地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同的是,多数候鸟老人倾向于集中式机构养老服务。

因此,针对候鸟老人的需求特征,建议应把养老服务业与医疗、旅游、娱乐等行业融合起来共同发展,建立综合型的养老产业集群。同时,国家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使医疗费用、养老保险能够异地结算与报销,对养老服务业发展在税收、土地、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上支持。

摘要:候鸟式养老是指每到冬季老人像候鸟一样来到温暖适宜的南方生活,来年春天北方气温变暖时又回到北方。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候鸟老人的主要需求特征:医疗保健、医疗费用异地报销、文化娱乐、旅游。同时,较多候鸟老人倾向于集中式养老服务。

“候鸟”老人 篇4

当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重,海南长夏无冬的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大量“候鸟老人”来琼过冬,其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老人在琼置业。“候鸟老人”成为海南异地养老新趋势。随着海南“候鸟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渐增,在给海南带来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的同时,在公共交通、物资供应、医疗服务等方面给当地造成较大的输入性压力。因此,海南省各级政府不仅要积极应对常住人口的老龄化,还必须提前谋划应对“候鸟”老人来琼养老。

1.“候鸟老人”异地养老给海南带来发展机遇。

1.1 发展“异地养老”将成为海南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老年人有着多方面的需要和消费需求,积极扶持老年服务业发展,满足老年人疗养、保健、娱乐、学习、交际等多种需求,可以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老年人除了自身消费需求,还带动亲友来海南旅游消费,可以提升海南经济景气指数,活跃当地市场。

越来越多的外地老人选择在海南养老(或买房或租房或投奔亲友),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海南当地消费和经济发展。

1.2 养老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容纳能力,一个600床位的养老院能提供近百人就业岗位,如果海南“异地养老”得到充分发展,将会新增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

1.3 “候鸟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有专业技能,他们到海南后继续发挥专长,为海南经济和文化发展做贡献。可以将“候鸟老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一方面为海南的发展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2.应对“候鸟”老人来琼养老的几点建议

2.1 统筹规划,有序引导岛外有需求的老人来琼养老。

2.1.1 海南应将来琼养老的“候鸟”老人纳入《海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通过对已经在海南购房养老的老人的统计摸底和将来购房者的动态登记,掌握这些老人的居住分布,应按照常住人口来满足他或她们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对哪些真正的“候鸟”老人,各市、区、县、街道和社区要进行调查统计,摸清数量和规律,同样纳入《海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各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海南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距老年人的期望和要求还有明显差距。未来10年,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是保障老年人口“老有所养”的客观要求,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广大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为此,应把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

2.1.2 做好养老设施尤其是老年公寓的规划建设,有序引导来琼养老老人向养老社区集中。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海南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海南更应该规划建设较大规模的老年公寓来满足哪些向往来海南养老的“候鸟”老人。

海南各级政府建设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条件的也应该面向异地来琼养老的老人,按成本收费吸收他们进这些养老机构。如正在规划建设的省级托老机构和陵水福利院等,将来的运营在满足当地户籍老年居民养老的同时,也应考虑接纳“候鸟”老人养老。

2.1.3 要因地置宜,通过政策激励,促进社会参与养老设施建设。

全省各市县要根据自身的气候、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等综合条件,在发挥现有养老机构作用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养老公寓小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如海口恭和苑七星老年健康生活中心、颐康中医疗养院、天福源·天来泉国际养生中心、兴隆钓鱼台爱晚中心和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社区等一批高端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落户海南,正在搭建海南高端养老服务的基本框架,使海南社会养老服务也正在趋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未来,建议海南省政府与国家民政部合作,联合对来海南投资养老服务事业的社会资本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更好地引导来琼养老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兴办的社区养老,一方面减缓来琼养老老人原籍的养老压力,另一方面还能让老人们享受到更好的服务,生活得更幸福。

2.1.4 鼓励岛外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来海南开设分支机构,为来琼养老的老人流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如哈尔滨市首家公办养老院北大荒养老中心推出的“候鸟式养老”正式开始运行,在该院养老的老年人冬季可申请到海南来养老。

2.2 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

中国传统观念中老人迫不得已才到养老院,但随着中国家庭结构变化,今后老人到养老机构养老将成为趋势。

2.2.1 推进服务方式多样化

推进多样化养老服务方式,就是充分利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等服务方式,然后根据其不同功能,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从多样化和异质化中寻求市场。

2.2.2 推进服务对象公众化

要改变传统养老模式由福利机构向“三无”老人和“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养老服务的局面,面向社会老人,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对来琼养老的“候鸟”老人,海南的养老机构要张开双臂热情欢迎他们的到来。

2.2.3 推进服务标准专业化

加快培育社会化养老服务专业队伍。面对老人不同的养老需求,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对养老服务人员教育培训一直采用非正规“自我”教育培训的方法,教育培训渠道不畅,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人员十分匮乏。调查发现,服务纠纷常常与部分管理、服务人员法制观念比较淡漠,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有关,影响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建立健全一个社会化的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关键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有计划的在海南省内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把养老服务的教育培训溶合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二是要制定社会福利服务岗位专业标准,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认可制度。三是开展规范、系统的在职人员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2.4 推进服务管理规范化

尽快制定并执行养老服务标准。从机构法人条件、服务设施、服务人员配备、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设置、服务监督评估等方面对养老服务加以规范,使广大老人享受专业标准服务。

逐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接收入住老人的合同管理,健全行政监督机制,引入管理中介组织,建立养老服务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队伍,确保养老服务管理质量。

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包括建筑设施、卫生条件、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在内的质量检查标准,建立经营管理人资质评估认证制度,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福利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在服务方面,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协调作用;在沟通方面,开展信息交流及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学术讲座,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监督方面,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开展行业检查及评比活动,进行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监督。

2.3 加快基础设施和老年人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创造更好的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

一是缓解市内公共交通面临的超常压力。“候鸟”老人大多为退休老年人,大部分属节俭型消费人群。不少老年人由于持有老年优待证或已年满70岁(仅三亚办理老年优待证已超3万个),享受市内公交免票的优待。老人们时不时坐上免费公交车,在市区和各个旅游景点之间走一走,占用了较多的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因此,“候鸟”老人较多的市县需要加大对市政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增加通行效率;要在“候鸟”老人来琼养老的高峰时段增加公交车辆和出租车辆的投放,提高载行能力。

二是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保障。在短期内人数的过度膨胀,造成城市供水供电等重要基础设施保障困难,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各市县区和街道社区尤其是候鸟老人居住比较多的地区要提高水电供应的保障能力,提前规划,留有余地。

三是解决局部地区的就医难。长期以来,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海南总体医疗水平较低,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疗服务站不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由来已久。而一时间涌入大量“候鸟”老人,给本来就不够富余的医疗设施显得更为紧张。因此,“候鸟”老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大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扩大接诊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异地就医结算覆盖面,为“候鸟”人群异地就医结算提供方便。建立异地就医人员、就医诊疗和结账业务等管理平台,为“候鸟老人”异地就医创造良好的条件。

2.4做好老年人用品的储备供应和日常付食品的生产供应,保障供给和物价稳定。

由于“候鸟”老人是流动人口,商业和计划部门很难把握保障人口基数,物资储备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储备有限,一旦遇到日常生活用品供应紧张情况,便会推高局部地区物价,加剧了局部地区物资供应保障困难。

“候鸟”老人主要集中在三亚,三亚地方比较小,一下子来这么多人,生产的东西不够供应,物价就自然抬上来了。如三亚的青菜、肉类、海鲜等产品都比海口等其他市县高。

这就要求海南的物资供销企业和老年用品生产企业充分考虑“候鸟”老人的需求,适时做好老年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计划和储备或日常食品的生产安排,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平稳。

2.5 各市县区和街道社区应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公共信息平台,让“候鸟”老人也能通过信息平台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如通过信息平台可有偿获取家政服务、就近紧急医疗求助和志愿者服务等。

3.小结

上一篇:操作系统日志下一篇:风险评估及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