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老人(精选11篇)
社区家庭老人 篇1
由于独居老人的交际圈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经济来源不断减少, 身体的衰退与饮食、生活的不规定、意外事件的发生等引起独居老人生病或病死。独居老人的常见病患病率高达80.7%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白内障等慢性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1]。因此,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老人的病痛与病情, 本文针对独居老人的饮食、用药、生活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指导, 希望能为独居老人提供一定的帮助。
1 饮食护理
1.1 营养素的选择
老年人应当避免食用高脂、高脂肪的食物如红烧肉、猪蹄等。在蛋白质的上宜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牛奶、鸡蛋等。盐的摄入不宜过多, 限制每日量4~6 g, 禁食腌制品, 少吃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如蛋糕、糖, 补充适当水分。
1.2 食物的选择
多食水果、蔬菜, 五谷杂粮等, 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蒜、浓茶、咖啡。在食物的烹饪方面宜选择煮、蒸避免煎、炸, 多食清淡的食物而避免辛辣。进食宜少食多餐, 忌不规律进食, 过多过少进食。
2 用药护理
2.1 根据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药物品种、服药时间、服药次数和服药的剂量准确服药, 不可自行增减药物, 漏服、多服或再下一次服药时补服。对于记忆力差的独居老人可每次标记用药名称、时间、用药量、药物种类或者设定闹铃加以提醒。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近期医嘱服用, 避免服用以往的药物或者在发病时自行购买以往吃过的药物。
2.2 注意用药禁忌
由于老年人对于药物的解毒和排泄功能差, 易引起毒副作用[2]所以在选择药物时应当选择毒副作用小而效果好的药物, 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应当注意不良反应, 避免发生并发症、后遗症等。在选择联合用药时, 种类不可超过3~4种, 并注意服用有无先后顺序。对于特殊药物应该根据医嘱服用, 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应当考虑是否为不良反应或者是病情加重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2.3 注意药物使用说明及有效期
根据药物说明书注明的服用时间、剂量、方法、不良反应、禁忌症服用, 并且服用前先检查生产日期、有效期、药物有无潮湿、是否失效, 在确认药物有效后才可服用。对于同种药物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同种药物等都应查看说明书。
3 生活护理
3.1 运动
3.1.1 运动的选择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和防治慢性疾病, 因此选择的运动项目应是运动强度低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倒走、散步、慢跑、老年舞、太极拳、气功及克服自身重力的力量练习, 运动时间为30~60 min, 每天1~2次。
3.1.2 运动前准备
运动前做热身运动, 禁在饭后立刻活动, 可选择饭后半小时, 并且所食食物要易于消化、不过量也不宜在饥饿下运动, 以免发生低血糖而晕厥。准备舒服、合身的服装, 避免过多、过紧、过薄的服装, 避免携带硬物或贵重物品应携带通讯工具以防不测。
3.1.3 运动中注意事项
运动中不宜持续大量大幅度的运动, 适当补充足够能量。对于低钾血症、低血糖的老年人应该限制运动量与运动时间, 如发生异常应当及时停止运动慢走, 突发意外时要寻求帮助。
3.1.4 运动后恢复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能量, 不可立即躺卧或坐下, 应当慢走待机体恢复正常后再休息。由于运动产生大量热量而老年人的抵抗力差, 因此不可脱去外衣以防感冒。
3.1.5 运动的注意事项
不要选择不适宜自身情况的运动项目;不要随心所欲不按规定运动活动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开始进行运动;不要单独出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不要在交通拥挤、道路不变等不适于运动的场所进行活动。
3.2 睡眠
3.2.1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个必不可缺的生理过程, 对于老年人, 睡眠质量的好坏是评价其健康状况的一项客观内容。睡眠除了可消除疲劳, 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外, 还与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3]。研究证实, 持续的睡眠不足可导致思考力及记忆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焦虑烦躁、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情感性精神病、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 增加中老年妇女冠心病周期性发作的危险因素[4]。
3.2.2 睡前准备
根据气温判断是否加减被子以免半夜过冷或过热, 避免过度活动, 禁饮大量水、咖啡、浓茶, 禁食过多过硬的食物, 以防失眠或睡眠不佳。可以在睡前泡脚、按摩穴位、舒展筋骨以达到舒适, 并保持心情舒畅。由于老年人机体产生热量少, 农村老年人常生火炉, 易发生中毒或窒息, 所以睡前房间内应移除火炉保证安全。
3.2.3 睡眠卫生
保持身体舒适, 不要思考事情, 可听平缓的歌曲, 看相声, 不要看惊险的电视, 看电视时间不宜过久一旦有睡意应关闭电视、电热毯, 闭目养神尝试入睡, 如有热水袋应移除床内以防烫伤。如果在睡眠中觉醒应更换舒适的体位并尝试再次入睡而避免坐起看电视, 次日若太早醒并无睡意可躺在继续休息。
3.3 环境
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灯光太暗或太亮、有眩光、光滑的地板, 滑动的垫子, 破旧或卷曲的地毯, 门槛过高, 过道有障碍物, 橱子过高或过低, 液体溅出。过低的椅子、床、不固定的家具或是摆放混乱, 马桶过低、无扶手, 家有宠物等[5]这些因素会对独居老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所以要排除这些危险因素。
4 心理护理
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引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当子女离家而去, 许多离退休后的独居老人深居简出, 很少与社会接触, 整日闷在家里, 无事可做, 自然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而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加强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 希望独居老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 坚持适当锻炼, 保持心情愉快, 安全用药, 预防跌倒,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欣文, 郝建华.社区独居老人健康和生活状况调查[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23 (1) :25-27.
[2]吴秋香.住院老年患者服药过程的安全管理与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5) :5.
[3]叶光华.老年睡眠障碍的现代诊治及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8) :2 0 18-2 02 1.
[4]杨亚娴, 蒋珍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 0 0 7, 4 2 (1) :7 5-7 7.
社区家庭老人 篇2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美德,一个和睦的家庭首先一定是一个恪守孝道的家庭。
夫妻二人经常到双方老人那里去看望,嘘寒问暖、关心起居、做些家务、添置新衣等,这些平日里都没的说。可是,平静的生活总是会被打破,20xx年夏,如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一般,意外不幸降临到女方家庭,岳父因意外事故摔伤,晕迷不醒,在重症监护室里住了半个月,在医院里,岳母与妻子由于过分伤心,不能自己,张磊便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和妻弟一起耐心细致的帮岳父翻身、擦洗身体等,累了就到走廊长椅上靠一会,匆匆几口饭后就抢着去陪护,让别人多休息会,他如主心骨一般撑起了这个家,等岳父病情稳定后,为了让岳父得到更好的治疗,他前后陪岳父到石家庄、北京进行康复治疗。岳父身体完全康复后,感慨的说:我有两个好儿子!平时他从未说过一句有关爱的话,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妻子一家的爱。
爱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词藻,多么秀美的语言,只要用最质朴的心去温暖对方。都说婆媳关系是天下最难处的关系。可公婆却对子璐竖起了大拇指。由于公婆家有两个儿子,却没有女儿,在婚后八年里,子璐从没有和婆婆红过一次脸,没有顶过一句嘴,有事与公婆一块商量,相处十分和睦。她记得婆婆爱吃什么、喜欢什么,并时常买回来让婆婆高兴。由于婆婆颈椎酸疼,手经常发麻,凡到节假日尤其春节时,她便会主动帮婆婆洗衣物、擦玻璃、整理房间,尽量让婆婆多休息,少劳作。一起吃饭时,她总是把好吃的多挟一些给婆婆,让她多吃些。面对街坊邻里,婆婆逢人便骄傲的说:我儿媳妇就是我闺女!由于工作关系,夫妻二人分居两地,公婆深感儿媳不易,便尽力帮她分担,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常做好饭菜等儿媳下班回家一块吃。
家庭细节决定老人健康 篇3
如厕:老人宜坐不宜蹲
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厕所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从临床来看,很多老人是在上厕所排便时出现意外猝死的。
当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膈肌强烈收缩,使腹压增高;而腹压的增高会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因而增加。据研究,排便时脑动脉压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血压骤升可导致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能导致猝死。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久蹲便后站起容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容易晕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此外,一些患高血压的老人合并有前列腺增生、便秘等,晚上由于上厕所次数频繁或蹲的时间太久,一下突然站起来,容易诱发直立性低血压。发病时血压会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心悸等症状,甚至会晕倒,引发生命危险。因此,老人大便时应取坐位,不宜用蹲式。便后站起时应缓慢,千万别太快。
饮食:鱼骨图钉入喉赶紧就医
生活中,老年人常会发生一些异物跑进咽喉、气管,甚至扎到主动脉弓,引起主动脉弓糜烂的事情。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大出血,死亡率会高达99%。
有位老人往墙上钉钉子,两只手都在忙活,就用嘴巴咬住要钉的大头钉,这时正好有人在后面喊老人的名字,老人一急,忙开口答应,不料嘴里的钉子就顺着咽喉掉进气管。大头钉一头是圆帽,另一头和针差不多,医生动用了窥镜,费了一番力气才把这颗大头钉取出来。老人家吃鱼要小心,尽量别吃刺多的鱼。如果能事先把鱼骨剔掉,当然更好。万一不小心吞下鱼刺或肉骨,别用土办法喝醋或吃馒头,那样往往使鱼刺掉得更深,甚至卡在食道上引起感染糜烂。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医,请医生来处理。
家居:烂拖鞋也会成“地雷”
有的老人一辈子节俭惯了,总觉得旧拖鞋烂了也能凑合着穿,殊不知,一双烂拖鞋有时甚至会要了老人的命。事实上,绝大部分老年人都患有骨质疏松症,而穿着烂拖鞋很容易摔倒。很多得了骨质疏松症的老人轻轻一摔就会摔断髋骨。而从临床统计资料来看,髋骨骨折的病人死亡率很高,可达到10%~20%。
小孩子的玩具总是扔得满地都是,有时忘了收拾,也会变成老人的“地雷”。有一个76岁的老人,本来就患了骨质疏松症,眼神也不好,洗手间灯光又不够亮,一天晚上上厕所时被小孙子扔在地上的玩具绊倒,引发了髋骨骨折。老年人身体本来就差,骨折没治好又合并肺部感染和心衰,经过医生的抢救,花了6万多元的医疗费才保住性命。老人别穿过长的衣裤,别穿烂拖鞋,凉席应和床铺一样大,千万别露出来一截。此外,家里的灯光要足够亮,装修时别设高门槛,别铺地毯,家中应铺设防滑地砖,洗手间要设扶手,以免增加老人被绊倒的几率。
环境:适合老年人最重要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与舒适、清洁、卫生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一部分老年人最终夺去他们生命的不是原发病,而是由于生活环境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适合老年人的休息环境如下:
室内温度以18~20℃为宜,夏天可相对高些(22~24℃)。室内最佳湿度应该是50%~60%。近年来,空气加湿器进入家庭,这是一个好方法。也可在地上洒水、暖气上放水槽,或放湿毛巾等。最好买一个温湿度计,以科学掌握温湿度。
老人的床应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新鲜的空气对老年病人尤为重要。一般居室每天开窗二次,每次20~30分钟。
避免各种噪音。研究表明,噪音在50~60分贝时,一般人就会有吵闹感;老年人喜静,对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安静则是一种治疗手段。家庭中创造一个宁静、幽雅的环境,利于老年人休养。
室内阳光照射对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日光照射,红外线被皮肤吸收,深部组织受到温热作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可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状况,给人以舒适感。老年人居室内采光和照明要做到明亮有度。如果光线不足或照明度差,既容易磕碰和摔跤,还易引起视力过度疲劳,进而发生身体疲劳和精神不振。
卧室陈设应简单。除必需的床、桌,以及茶具外,同老年人关系不大的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如各种炊具,尤其是电器、铁器、玻璃制品、童车等,都不宜存放在老人卧室内。
装饰色宜冷色调。卧室内的窗帘、床单、被罩以及陈设装饰的颜色,可以采用蓝、绿等冷色,使室内显得宽敞幽静。室内可挂一幅挂图,选用色调轻松,符合老人心理的松、竹、清泉、山水、鹤、寿桃等。
运动:糖尿病关节炎别走鹅卵石
有位患了糖尿病的老人,听说走鹅卵石对身体很好,就在自家阳台上铺了一块鹅卵石道,每天上去走走。不料有一天被鹅卵石弄破了脚,但老人一开始并没发现,后来也没当回事,以为自己用创可贴贴几天就没事了。就是这个小小的伤口,却引发感染,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发展成败血症,老人最终救治无效死亡。
糖尿病本来就会引起人体免疫功能降低,一个小伤口对一般人来说没什么,可糖尿病人就有可能出现严重感染。
每次下雨后或阴鱼连绵的季节,因为早上在公园晨练而滑倒摔伤甚至引起脑出血、脑梗塞及心绞痛的老人就会增加。秋冬季节,草地上的露水也会引发此类事故。有的老人滑倒摔伤时头先着地,会引起颅内高压,甚至形成脑疝。
社区家庭老人 篇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 与2000年相比, 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增长了2.93%和1.91%。目前,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时期, 人口老龄化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1]。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 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 城市人口老龄化日趋凸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庞大, 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 居世界首位, 且老龄化增长速度快, 年均增长率高达3.2%。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必然要对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 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由于我国生育水平的不断下降, 人口流动、迁移数量增加, 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
二、“社区拼家”养老可行性分析
根据民政部的汇总, 全国现有老人17000万人, 其中半数与孩子分居, 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都出现了诸多问题, 令人忧虑。空巢老人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国家已致力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但因种种原因众多空巢老人仍然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在家庭养老无法满足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已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它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渭南老年人口以每年3.3%—3.5%的速度递增, 据渭南市统计局统计, 全市空巢老人已占到了老年人口的39%以上, 留守老人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2]。渭南市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将呈现急剧增长之势。未来30年老龄人口规模快速扩大, 人口类型急速从轻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发展。家庭成员虽然仍是空巢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 但家庭的照顾功能因“空巢”的现实正逐渐弱化, 未来30年急剧增长的老龄人口将对养老服务产生旺盛的需求。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支持, 将老年人服务与其他不同年龄和类型的服务区别开来, 独立发展, 构建一个“空巢”老人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因此, 酝酿新型的“社区拼家”养老模式, 是一个值得关注和开拓的研究领域。
三、“社区拼家”养老运行模式
“421” (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 家庭的社会结构的出现, 单靠家庭养老已经力不从心, 因此, 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区之家”服务为辅的整合社区力量的养老模式, 就是“社区拼家”。
“社区拼家”养老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不改变老年人居住地即原有社区, 避免了老年人去专门的养老机构所产生的孤独与陌生感, 也是发达“国家回到家庭中去”养老理论的践行;其次, “社区拼家”养老避免了老年人去养老院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要老人离开家庭去专门的养老机构, 老年人会觉得自己“老无所依”, 也害怕亲朋好友的闲言碎语, 让老人觉得没面子。最后, “社区拼家”养老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 如住房及生活措施等, 又可根据老年人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 节省开支的同时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大社区与小家庭的“拼家”组合减轻了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节约了资源, 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轻松、愉悦的晚年生活。
“社区拼家”养老模式分为两种类型:
1. 与亲人同住型老人
与配偶或子女一起居住的老人, 子女白天需要外出工作, 老人需要专人照料, 可以选择“社区之家”的日托服务。由社区工作人员为老年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服务等。并且举办相应的文体活动, 如下棋、看书读报、唱戏曲、跳舞或保健操、打麻将、打扑克、打排球、打太极拳、打台球等。社区开设心理疏导室, 由心理学等方面专业人士主持, 老年人有心里烦恼或心事可以对他们讲, 以寻求心理帮助、放松心情。
2. 独居型老人
家里无人照顾的独居老人, 社区可以依据老人的意愿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享受社区大“家”与老人小“家”的拼家组合养老。社区专业培训过的服务人员对老人实行一对一的上门服务, 不仅仅局限于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服务还会对老人进行精神慰藉、心灵沟通。让老年人心态健康、开朗、乐观的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鼓励老年人按时参加“社区之家”举办的各种活动, 比如社区内开办的业余爱好兴趣班, 电脑兴趣班、书法兴趣班、绘画兴趣班、舞蹈兴趣班、戏曲、歌咏兴趣班、服装兴趣班等等, 老年人生活充实、丰富, 心境开朗, 快乐养老。
四、“社区拼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 代际分居导致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家庭日益小型化与传统功能的弱化, 传统家庭模式面临挑战, 空巢老人照顾资源断层的情况下, “社区拼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社区空巢老人生活支持体系, 将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将结合, 重视传统家庭照顾与社区照顾的互补支持网络, 构建“社区拼家”养老模式。
一方面, 倡导渭南市政府关注老龄人口问题, 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 通过对社区资源的整合, 鼓励多元化的社会支持, 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养老服务。对于“社区之家”的服务人员, 可以招聘下岗人员或是“4050”人员, 一方面满足了社区之家的用人需求, 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再就业问题。另一方面, 鼓励政府兴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 提供健身场所以及医疗保障, 社区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组织丰富的活动, 对他们进行人文关怀, 建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社工队伍等具体措施。构建适应渭南地方特色的“社区拼家”养老模式, 创造性地应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这既是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创造性沿袭也是适应渭南市“空巢”老人迅速增加、家庭养老实际功能明显下降等问题的创造性举措, 是适合渭南老龄群体需求的一种创新型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宝.北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战略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 2011, (01) .
家庭护理痴呆老人怎样做 篇5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它损害了管理记忆、语言、感知行为的脑细胞。患病初期症状包括记忆困难、物品放错地方、注意力下降;而感情方面常见表现为喜怒无常、烦躁不安、抑郁,其中易激惹和攻击性这些令人困扰的精神行为症状,则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痴呆的记忆损害与一般的老年人健忘不同,医生可以通过认知测试和生理性检查,如脑影像学技术诊断老年痴呆。
◎如何应对记忆障碍?
忘词和记不住事情,甚至不知身在何处,这些都是老年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表现为很久以前的事情不容易忘记,即远期记忆相对保留,但新近发生的事情经常忘记,近期记忆障碍明显。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记忆障碍,日常安排: 按一定顺序安排患者每天要做的事情;使用提醒物,如小便条、日历、闹钟都是帮助记忆的好方法;对家里和常去环境中的家具和物品作上标记,如标明方向和名称,减少因忘词而产生的挫败感;携带备忘录;把重要的信息写在本子上,如电话号码、名字、约会、想法和观点等;选择在患者状态最好的时候,处理一些相对复杂的事情。持续的记忆刺激可以减缓病情进展,刺激形式包括跳舞、唱歌、填字游戏、阅读、画画等。
◎如何应对交流困难?
老年痴呆患者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交流困难。他们有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很难理解其他人说的话。没有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患者会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家人也会感到更加痛苦和不安。如何使交流变得更容易?交流方式尽可能简单,如简单的词语、短句或患者熟悉的方式;重视眼神交流,避免噪声、音乐、电视等干扰因素;重复表达,确保患者能够理解,也可以要求患者跟着重复;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如“告诉”和“展示”的效果可以不同,辅以手势和肢体语言更有助于交流。多鼓励,切忌催促,适时幽默一下,以缓解紧张情绪。
◎如何应对行为改变?
患病初期,患者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这时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改变,如易怒、攻击性行为等。这可能会改变患者原本的个性人格,使全家人都陷入苦恼。
以下建议可以帮助您应对一些常见的行为改变:
尽可能找到触发行为改变的因素,以避免再次发生;通过交谈和爱抚来安慰患者,使其保持冷静;分散注意力是缓解不当行为的有效方法;不要惩罚患者,如停止治疗或不予理睬;如果患者喜欢藏东西,应尽量找到规律,如喜欢藏什么,藏在什么地方等;如果患者有攻击性行为,尽量不要侮辱或激怒他们,应站在患者的立场去思考,想一下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想表达的内容;突发的攻击性事件会令您感到痛苦和心力交瘁,试着找一些方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最好与医生讨论这些攻击性行为。
◎如何营造安全的居家环境?
整体考虑营造一个更安全、更人性化的居家环境对于患者及看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尽量简洁,减少房中的危险物品;另一方面,一些小的提示物可以帮助患者找到需要的东西。对环境的控制感是患者保持自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重新布置房间之前,尽量先与患者商量。确保房间光线充足,强烈的日光需要用窗帘遮挡。注意镜子和金属表面的反光会让患者感到很不舒服。客厅与卧室之间的通道要足够宽敞,便于患者行走。
搬走家里不必要的物品和家具增加安全设施:给门槛和楼梯做好标记、撤去地毯,在适当的地方安装把手。
音乐和电视有利有弊,既可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又可以让患者感到心情愉快,因此应视情况合理运用。
社区独居老人的心理护理要点 篇6
关键词:社区独居老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口老龄化逐步增加, 一些丧偶老人, 无儿无女老人也越老越多, 社区独居老人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由于老人年龄的不断增长, 各项生理功能逐步减退, 一般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此类独居老人一旦发病, 不仅在住院期间无人照顾, 而且担心自身的健康问题, 害怕自己无法痊愈,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1], 造成老人孤单、抑郁、郁闷等心理问题。健康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和身心健康两个方面, 健康的一半是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躯体健康的重要基础。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2]。通过2011年在常教社区内随机选取132名独居老人和132例与配偶或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重点是关注独居老人的心理护理问题,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重要作用, 改善老人的不良心理, 构建老人的健康生活模式, 对独居老人恢复躯体健康和身心健康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从常教社区中随机抽取132名独居老人作为观察组, 抽取132例与配偶或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为对照组。老人均是自愿参加调查, 观察组132例老人中, 男60例, 女72例;年龄在60~7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3岁;文化程度方面:文盲65例, 小学40例, 初中22例, 高中5例。对照组132例老人中, 男65例, 女67例;年龄在61~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4岁;文化程度方面:文盲60例, 小学56例, 初中10例, 高中6例。
1.2 方法
对两组老人进行生活质量综合问卷和心理问题调查表评定, 让老人在填表之前消除顾虑, 充分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状况。填表前向老人表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征得老人的同意。对于文化程度低, 理解能力欠佳, 具有读写障碍的老人, 应该多加指导和解释。问卷方面主要有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 让老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评定, 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2 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定结果较对照组差, 见表1。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差, 见表2。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状态有显著性差异, 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低于与配偶或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 特别是在住房条件、经济条件方面。社区独居老人是一群比较特殊的人群, 由于平时长期独居, 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得到的关怀比较少。有些老人由于没有亲人, 身体出现问题后会导致住院期间的心理负担更重, 没有归属感;有些老人由于过度担心经济问题, 忧心忡忡, 对睡眠情况、身体恢复、心理状况造成严重影响。这些情况都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诱因。独居老人由于长期独居带来的心理问题, 如果老人无法适应便会引起多种身心疾病, 不仅给家庭带来各种各样困难, 还会带来多种社会问题。可通过社会方面援助、财政支持等方面积极配合, 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护理服务体系, 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医务人员应尽量做好独居老人的心理护理, 保持一个愉快的精神状态, 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作为躯体健康的基础, 能帮助老年人抵抗年老后器官功能衰退所导致的慢性疾病。现代社会, 经济发展迅速, 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对老人的关心照顾慢慢疏忽, 往往会导致老人不良情绪的滋生, 出现不愉快情绪。在不能够及时宽慰处理的情况下, 会对老人造成很大的身心健康威胁。因而, 护理人员应对社区独居老人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减轻老人的情绪障碍, 树立老人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社区为老人增设社区学校, 为老人提供一个晚年的学习环境, 利用类似于老年大学的机构充实老人枯燥的生活。成立社区日常服务站, 大家互帮互助, 这样可以使老人的生活变得充实而积极。经常在社区举办休闲的群体活动, 鼓励老人参加, 在娱乐休闲的同时能够带动老人的良好情绪, 活跃思维, 对老人的积极心态有很大的帮助。
研究表明[3]:和睦的家庭情况、良好的心理状况为老年人带来满意的生活, 在过程中, 应针对不同老人的不同心理问题, 对老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尤其是心理护理辅导, 护理人员应积极的与老人沟通交流, 找到老人的心理需求所在, 了解老人的家庭背景和工作生活环境, 沟通同时为老人提供一些健康教育知识, 获取老人的信任, 帮助老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4]。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应该及时了解老人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适当的安排有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一些活动, 关注老人的用药情况和生活情况使老人的心理状况保持在最佳状态, 让老人有个稳定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促进身体健康早日恢复[4]。
参考文献
[1]贺新艳, 栾霞, 刘丽杰.丧偶独居老年人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2) :142-144.
[2]陶红, 姚中华, 叶盛, 等.上海市南汇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10) :1412-1414.
[3]須俊滟, 国内空巢老人护理困境与研究进展.上海护理, 2009, 9 (5) :72-74.
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篇7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上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空巢”现象日趋突出, 空巢老人家庭逐年增加, 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老年人而言, 医疗保健最主要的目标常常不是治愈疾病或延长生命, 而是维持、改善生活质量和生理功能, 老年人健康评估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活质量评分[1]。因此, 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 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是当今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上海市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探讨, 为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 研究采用现况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4个社区空巢老人220名, 发放问卷220份, 回收问卷212份, 有效回收率为96.4%。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有子女但不在家居住, 或无子女, 子女探望平均间隔时间≥1周;意识清楚, 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语表达, 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重症和终末疾病者。
1.2 研究工具
1.2.1 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 vey, SF-36) 。
为全球应用最广的生命质量测评工具, 是一个多目的、简形式的健康调查量表, 对生理和心理进行综合测量, SF-36中译本的信效度满意, 被认为可适用于我国[2]。SF-36量表包括36个问题、8个维度内容, 每维度设2~10项问题。8个维度内容包括:生理功能 (PF) 、生理职能 (RP) 、情感职能 (RE) 、躯体疼痛 (BP) 、活力 (VT) 、总体健康 (GH) 、社会功能 (SF) 和精神健康 (MH) 。各领域得分越低表明健康状况越差, 反之健康状况较好。
1.2.2 自编个人资料问卷。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体育锻炼状况等。
1.2.3 测查程序。
对社区空巢老人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预约上门, 然后当场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填写通过以自评和访谈方式完成, 填写完毕当场对不合格问卷进行纠正。
1.2.4 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 3.1建立的数据库录入表格数据, 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份录入, 统计采用SAS 9.2软件, 单因素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 统计量为χ2。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此次调查了212名空巢老人, 被调查老人年龄分布范围60~95岁, 平均年龄为 (70.30±8.04) 岁, 见表1。
2.2 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有无子女和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社区老人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分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不同年龄组社区老人在生活质量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 社区老人生活质量更差;社区老人有无配偶在生活质量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无配偶社区老人生活质量比有配偶老人差;不同文化程度老人之间生活质量中除总体健康无统计学差异外, 其他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进一步分析显示, 文化程度高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好;不同居住状况社区老人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分值均有统计学差异, 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较差;老人体育活动状况不同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参加体育活动频率高的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老人一年内是否住院, 其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一年内住过医院的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老人自我健康评价不同在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自我健康评价差的老人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 (P<0.05) , 见表2、表3。
3 讨论
分析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 结果发现, 影响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居住状况、参加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和一年内是否住过院。
3.1 年龄、文化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 机体各部分的功能都将削弱, 与社会和他人之间的来往关系减少, 同时所保留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有一种脱离社会的倾向, 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均呈下降趋势。
文化程度较高的空巢老人, 通过阅读学习容易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加以运用, 有较强保健意识, 故在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方面都优于低学历老年人, 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活动, 从而获得更高效益的社会网络资源, 故较低学历老人生活质量好。
3.2婚姻、居住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无配偶、独居老人其因无人照顾生活起居, 平时缺少交流, 有些老人也不愿出门, 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相对较差, 精神生活也极为贫乏, 心理非常脆弱,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社会对无配偶、独居的空巢老人应特别关注, 通过完善社区服务,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3.3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评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人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得分均较高。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患病率, 从而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3]。街道社区要改善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以及健身设施, 鼓励老年人参与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其他活动, 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 自我健康评价差的老人其各方面的生活质量得分均低。有文献报道[4], 老人的总体健康属于健康自我评价, 它主要反映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主观体验, 有些老年人虽然健康状况较好, 但由于对身体状况过分担心, 往往容易消极地对待生活, 易产生抑郁情绪。空巢老人自我概念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健康教育, 完善社区医疗保健系统, 帮助他们适应角色改变, 使其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 提高自我概念水平, 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5]。
注:表2、表3中, 影响因素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 △行数据为统计量χ2值, *P<0.05, **P<0.01。表格中生活质量得分值为中位数 (25分位数~75分位数) 。
此外, 我们发现在一年中住过院的老人其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均下降, 社会与家庭应该多关注出院老人的身心健康, 社区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出院访视, 为出院老人提供康复服务。
综上所述, 影响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众多, 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 重点关注高龄、独居、文化程度低老人的身心健康, 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海云.浅谈老年人健康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 2 (5) :257-260.
[2]王素华, 李立明, 李俊.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1, 18 (1) :4-8.
[3]廖八根.体育活动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纵向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28) :185-189.
[4]王惠珍, 史雷, 高钰琳.广州市省级养老院内老年人抑郁情绪及生活满意度调查[J].护理学报, 2007, 14 (2) :5-7.
浅谈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 篇8
1 空巢老人的定义及分类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蔡文媚教授较早提出了空巢家庭的概念。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 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 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按照年龄可以将其分为低龄空巢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 低龄空巢老人的年龄为60岁~79岁, 80岁以上为高龄空巢老人。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 又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 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
2 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
2.1 心理健康的问题
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 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 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 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 孤独、空虚、寂寞、伤感, 精神萎靡, 常偷偷哭泣, 顾影自怜。调查表明, 我国老人与子女同住者占调查对象的56.4%, 独居者为8.39%, 夫妻同住占35.3%, 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3].空巢老人由于身边缺乏子女照顾, 他们比普通老人更易遇到困难, 产生孤独感, 家里四处静悄悄, 空巢老人有话没处说, 有时间没事可打发, 这样有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 生活单调引起老人孤独、寂寞感, 这种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脑衰弱综合征 (行为能力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 , 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郁症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4]。
2.2 疾病的问题
慢性病是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最严峻的问题。王德文等[5]调查了1 756例65岁以上老年人发现, 其慢性病的患病率为89.41%, 患一种慢性病的占55.16%, 同时患两种慢性病的占23.57%, 患三种及三种以上慢性病的占21.27%, 并呈线性上升趋势。刘雪荣等[6]的研究显示,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92.1%, 70.0%的患者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祝雪花等[7]调查结果显示, 585例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总患病率为81.71%, 患两种以上疾病者达56.41%, 其中占前几位的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白内障。由此可见, 多数空巢老人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 成为影响他们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3 生活照顾的问题
空巢老人的饮食起居完全依靠自己,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高, 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下降, 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直接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一些老人丧偶以后, 一个人的生活更是缺乏规律, 不知道怎么打理自己, 缺乏应有的照料和关怀。
2.4 意外伤害经常侵袭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由于1个人或2个人独居, 随着年龄的增加, 精力的衰退, 遇到火灾、漏电、煤气泄漏、滑倒等意外事件时处理能力较低, 往往伤害很大。有些老人甚至猝死家中好几天都无人发现。
3 社区护理解决空巢老人健康需求的对策———分组管理
3.1 建立社区空巢老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对
空巢老人进行健康调查摸底, 掌握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及诊疗情况;掌握老年人的家庭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及主要健康需求, 并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健康档案, 进行分组管理, 形成长期、动态的健康监测和社区护理体系。
将空巢老人分成四组:Ⅰ组:临终老人;Ⅱ组: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老人;Ⅲ组:有或无慢性病, 生活基本能自理,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Ⅳ组:无慢性病, 生活自理, 心理健康的老人。
3.2 进行空巢老人分组管理
3.2.1 Ⅰ组:临终老人的社区护理
老人临终时的照顾应包括对临终前老人和死者家属的照顾, 特别是配偶的照顾[8]。对老人的服务应做到“善始善终”, 对临终老人协助家属送医院抢救, 对在家庭病床的临终老人, 协助家属做好临终前准备, 帮助他们联系救护车辆, 尽量满足临终老人的需要, 减轻其痛苦。安慰家属, 特别是配偶, 减轻他们的悲痛。
3.2.2 Ⅱ组: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老人的社区护理
为多病的空巢老人提供送医、送药、康复护理的服务;为体弱及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提供健康护理、护送看病的服务;开通24 h老人服务热线, 建立事故预警系统, 以便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的各种意外生活事故, 有效地进行危机的干预;大力发展家庭病床服务、居家护理等服务;加强健康教育, 使空巢老人了解慢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影响因素, 对于老年慢性病的治疗及预防十分重要[9]。
3.2.3 Ⅲ组:有或无慢性病, 生活基本能自理,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的社区护理
有慢性病者, 加强健康教育, 使空巢老人了解慢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及影响因素, 指导其规范用药和定期监测。心理健康的护理尤为重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空巢家庭在社会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空巢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 其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与护理是社区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 给予空巢老人实际的帮助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护士要鼓励空巢老人增加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有效利用社会支持, 增加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 如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 在那里多结识些朋友。社区护士应指导空巢老人的子女平时除给予老人物质支持外, 还要“常回家看看”, 从精神上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心, 减少老人孤独感[10]。让空巢老人充分认识衰老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 从心理上正视这一生命现象, 通过学习调整心态, 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通过自我调节延缓心理衰老。
社区护士要鼓励空巢老人培养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气和, 遇事不慌, 空巢老人受到外界刺激易过喜或过悲, 所以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 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关心老年人, 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 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 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患者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 但不必要过度重视, 以免产生焦虑、疑病症, 四处求医, 补药不离身。
对于有焦虑症和抑郁症老年人的社区护理。由于老年人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症, 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 使他们感觉到受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鼓励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 阅读书报、看电视、散步、与朋友闲聊、适当的体育锻炼, 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及广泛的人际关系, 从而减少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 减少患病的机会, 降低老人自杀事件的发生。
对于患有老年期痴呆的老年人社区护理。对此类老年人加强管理, 设立家庭病床, 请专人在家看护, 负责日常生活护理, 安全保障, 定时服药, 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家庭病床医生进行定期巡诊, 或将老人安排到老人护理院进行护理。
3.2.4 Ⅳ组:无慢性病、生活自理、心理健康老人的社区护
理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指导工作, 保持其健康:社区护士经常登门讲解疾病防治知识, 如提倡戒烟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指导空巢老人有规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饮食定量、禁烟少酒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空巢老人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可延缓衰老, 如太极拳、健美操、扭秧歌、散步等运动, 每次运动时间在30 min~40 min.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会活动, 尽其所能发挥余热, 并且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 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 减少孤独, 消除失落感, 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推广义务工作制度:在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 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8]。在我国, 义务工作较少, 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存在的问题
(1) 社区护士资源不足:无论从工作量、工作任务还是与居民数量相比都需要增加社区护士, 否则难以优质地开展工作; (2) 社区护士精力、知识、技能、经验不足:社区护士以前均为临床专科护士, 到社区后虽经过培训考核上岗, 但缺少系统的学习, 因此仅限于初级的工作而缺少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社区护士中大专学历和中专学历居多, 有的医院更是将社区视为高龄护士的归宿, 导致社区护士的精力或技术水平 (知识、技能、经验) 达不到要求。
4.2 解决方法
除政府行为干预外, 社区护理要加强对自己的宣传力度, 让院领导和社会了解认同护士在社区工作中的重要性, 增加护士的比例;护士要有紧迫感 (压力感和责任感) , 自觉地学习和提高, 摄取更多的知识, 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 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摘要: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 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 其中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22.83%.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 老年人比例又每年增加, 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2030年空巢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 空巢现象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区护理,健康问题,分组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R].2006-03-16.
[3]李继坪.老人健康保健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4) :54.
[4]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 2007, 20 (3) :43.
[5]王德文, 林维文, 周天枢.福州市老年人慢性病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10) :1242.
[6]刘雪荣, 于普林, 叶文.河北省燕郊社区717名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1) :44.
[7]祝雪花, 余昌妹, 姜文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5) :69.
[8]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8.
[9]吴雪, 王克芳, 娄凤兰.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3) :76.
社区家庭老人 篇9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居家养老为主, 社区照顾为依托, 机构、院舍供养为补充。对于空巢家庭的老人来说, 面对居家养老功能缺失, 机构、院舍养老资源紧张、一床难求的局面, 社区照顾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和适用性。社区照顾理念最早来自福利国家英国, 主要理念和方式是运用社区中的各类资源, 让老人尽可能留在社区接受照顾, 包括“在社区照顾”和“由社区照顾”。社区照顾更直接、成本更低、覆盖更广、方式更加灵活且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
1 社区照顾对于解决三线城市空巢老人问题的适用性分析
1. 1 社区照顾与三线城市养老问题特点相匹配
( 1) 三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缓慢, 各类产业不够发达, 政府财政收入有限, 各方面压力比较大, 在养老设施和福利服务方面无法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 空巢家庭的子女面临工作、生活等诸多压力, 家庭的经济赡养功能也随之弱化。社区照顾服务可以调动社区中的各类资源, 解决政府财政不足和家庭功能弱化和缺失的问题, 让空巢家庭老人“由社区照顾”。
( 2) 三线城市经济教育发展比较缓慢, 年轻子女外出求学, 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 造成空巢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由于老年人比较看重邻里关系、地缘关系等, 往往对自己久居的社区环境产生依恋, 较少愿意离开故乡跟随子女到大城市生活, 他们有“在社区照顾”的需求和愿望。
1. 2 社区照顾与三线城市空巢老人需求特点相符合
1. 2. 1 满足日常生活照料
社区照顾以社区为基础, 为老年人提供范围广泛的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方面服务, 以便使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里和他们的社区里尽可能过独立的生活, 继续成为参加经济活动的、有价值的公民。对居住在自己家里、尚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包括上门送餐或做饭、洗衣、洗澡、理发、做清洁卫生、购物、陪同上医院等服务。
1. 2. 2 满足精神慰藉
由于缺少和亲人、邻里的感情交流, 空巢老人一般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社区照顾提供了日常生活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减少了老人的不便和病痛, 降低了他们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同时社区照顾服务还提供许多机会让老人们参与, 让他们相互认识、交流和倾听, 情感得到了表达, 心灵得到了抚慰, 这就减少了老人对身在外地的子女心理上的想念和依恋, 也对社区更加有归属感。
1. 2. 3 满足社区参与
社区照顾倡导在社区建立综合性的社区服务机构, 为本社区内居住的老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活动场所。由这些机构定期举办学习班、兴趣小组及文娱康乐活动, 促进老人与社会的紧密接触和联系, 满足他们的社会参与需求, 同时有效提高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三线城市社区照顾存在的问题
2. 1 社区照顾对象范围少、内容单一, 设施不完善
目前社区照顾的对象主要是低保、三无、无法自理的老人, 照顾内容主要是洗衣、做饭等日常生活起居, 老人发展方面的需要一般很少涉及。对生活可以自理的空巢老人更极少有得到相关的照顾服务。活动方面, 平时在社区内很少开展参与类的活动, 老人们缺乏沟通平台和交流热情, 心情更加落寞。由于三线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招商引资困难, 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也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基础设施不完善, 社区管理服务整体落后, 不能满足社区养老的需要。
2. 2 缺乏专业人才, 影响服务质量
社区照顾的目标和性质需要大批专业服务者去执行和体现。专业服务者应当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或护理学等各学科知识和技能, 但目前服务者鱼龙混杂, 执证上岗的比较少。同时由于三线城市的工作岗位待遇不高, 很难吸引专业人士或是本土高校毕业生在那里就业, 人才严重缺乏, 很难满足社区照顾的需要。
3 三线城市社区照顾服务开展的改善建议
在倡导三线城市开展社区照顾服务养老模式的同时, 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 才能促进社区照顾服务发挥其优越性和养老功能, 与其他养老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可以从以下各方面改善社区养老服务。
3. 1 以政府为主导, 在社区设立社区 ( 家庭) 综合服务中心, 完善相关养老设施
一是充分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市财政资金以及各区县资金和资源用于区老年公寓改造, 成立社区助老服务站。组建一批便民综合服务站, 基本形成社区福利服务网络。二是申请国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债资金以及市区财政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 设立社区 ( 家庭) 综合服务中心, 打造阅览室、健身室、娱乐室、棋牌室、电化教室等功能室, 特别是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依托这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为空巢老人们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养老服务。三是推动社区老年星光工程, 在大的社区设立“星光老年之家”, 为空巢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提供场所和条件。
3. 2 依托社区 ( 家庭) 综合服务中心, 开展空巢老人教育培训, 提高素质, 正确看待自己的境况
如开展老年大学, 空中课堂, 网络课堂, 游学营等, 鼓励符合条件的空巢老人积极参与; 设计开展针对老化、疾病等老人比较关心的生命事件的课程和活动, 一起调查研究老人问题, 让老人在提升知识的同时,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进而能正面积极地面对老化和自己的处境; 此外协助身体不方便的老人申请如公共援助、家务助理服务等, 并为他们提供探访、社交、康乐活动及辅导服务, 让老人们摆脱孤独、寂寞, 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 3 鼓励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参与社区照顾
非营利组织可以提供资金和专业人才支持, 设立照顾项目, 这对社区照顾来说是非常好的资源, 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缓解政府的压力。可动员社区内的空巢老人, 组成志愿服务团队, 互相帮助, 自力更生。社区空巢老人志愿者的发展潜力很大, 由于空巢老人们大多已脱离正式劳动领域, 在时间和精力、感情等方面开展工作都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由于老人长期在本社区生活, 不但养成了技术专长和管理特长, 还建立起了广泛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基础, 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一般志愿力量的形式化、空泛化缺陷, 真正以主人翁的形象开展工作, 提高工作实效性, 形成社区互助。
3. 4 引进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价值, 使社区照顾走上专业化道路
社会工作秉承“助人自助”的理念, 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的方法, 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开展助人活动。社区服务中心可以通过建立社工站、社工园地、社工宣传栏、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等方式广泛宣传社工文化, 营造以社工理念为基础的亲情化的温馨社区。在社工带领开展社区照顾服务的过程中, 强调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 让“尊重、接纳”的工作原则、“助人自助”的理念深入到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心中, 导入到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同时社区服务中心要定期开展服务人员专业培训, 从而保证社区照顾服务的质量。
4 结 论
社区照顾弥补空巢老人因家庭功能缺失而导致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优势。社区照顾既能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 又能减轻子女的家庭赡养压力, 更能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结合三线城市的特点和空巢家庭的需求, 探讨社区养老的最合适服务模式, 发现社区照顾对缓解三线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功能不足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并在探讨中提出改善建议。期望能让三线城市的空巢老人积极快乐地面对空巢生活, 安享晚年。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住模式的变化, 空巢家庭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社区照顾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三线城市的空巢老人养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实用性。结合三线城市社区的特点和养老存在的问题, 探讨满足三线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三线城市,空巢老人,社区照顾
参考文献
[1]吴越.我国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的理性分析与解决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1) .
[2]钟金霞.构建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模式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 .
[3]刘雯.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2.
老人股骨颈骨骨折的家庭护理 篇10
1.给老人准备一个舒适的房间和床铺,床上垫以厚的松软海绵垫,并且每2~4小时用红花油等按摩病人骶尾部受压部位,以防发生褥疮。
2.患肢穿一后跟钉有一横木板的布鞋,木板长轴与床尾平行,与鞋垂直,又称“T”鞋。使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足外旋。足跟部垫以棉花,以防足跟压伤。
3.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结石;多吃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如肉汤、鱼肉、蛋、牛奶、豆浆等,促进骨折愈合。
4.注意调节好室温,适时为病人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经常扶起病人稍坐;轻叩病人背部,鼓励病人主动咳嗽,避免痰液淤积肺部而患肺炎。
5.教会病人做患肢大腿、小腿静力收缩运动,也可适当予以按摩,以防肌肉萎缩。
6.鼓励病人做些自理活动,如吃饭、喝水、梳头、洗脸等,并协助老人搞好个人卫生,保持身体、床铺清洁;大小便后要及时为其擦洗会阴部,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保持老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加速骨折的愈合。
社区家庭老人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 1调查对象重庆市城市60岁以上空巢老人( 含独居) 。
1. 2抽样方法2014年5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在重庆市38个区县中随机抽取渝中区、渝北区、垫江县等3个区县,然后再从每个区县整群随机抽取两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调查150名空巢老人,共调查6个社区900名城市空巢老人。
1. 3调查方法与内容采用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所需的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自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有没有医疗保险、退休前职业、是否患慢病、自评疾病经济负担、就医流向;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1. 4资料分析对调查资料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利用SPSS19. 0进行数据分析,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 。男女比为1∶1. 3;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绝大多数老年人拥有医疗保险; 自评疾病经济负担轻的占少数; 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自评健康状况、退休前职业分别以60 - 70岁年龄段、初中及以下、中等水平、身体较差、企业职工为主,见表1。
2. 2社区与老年人相关卫生服务提供情况82. 64% 的城市空巢老人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 51. 85% 的城市空巢老人看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12. 04% 的城市空巢老人对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感到不满意。见表2。
2. 3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及签约意愿有87. 73%的老年人表示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 在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的空巢老人中,有23. 15% 的老年人表示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式契约协议书,59. 49% 的老年人都表示依情况而定,见表3。
2. 4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单因素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有无医疗保险、退休前职业、是否患慢病、自评疾病经济负担、就医流向、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满意度等特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要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注: “* ”表示 P < 0. 05。
2. 5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多因素分析以是否需要家庭医生契约式养老服务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有无医疗保险、退休前职业、是否患慢病、自评疾病经济负担、就医流向、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满意度9个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最先进入模型的是家庭收入水平,其次是有无医疗保险,再次是自评疾病经济负担,最后是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越高的城市空巢老人越倾向于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有医保特征城市空巢老人比无医保的更加倾向于需要家庭医生,疾病经济负担越轻越倾向于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见表4。
注: N = 864,“* ”表示 p < 0. 05。
3 讨 论
【社区家庭老人】推荐阅读:
社区最美家庭08-29
社区家庭病床08-15
社区家庭康复模式论文10-19
社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05-16
社区亲子家庭活动方案08-15
社区护理家庭与健康08-26
社区与家庭健康管理10-21
社区创建学习型家庭06-27
社区志愿者家庭材料09-06
进家庭进社区工作计划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