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病床

2024-08-15

社区家庭病床(共9篇)

社区家庭病床 篇1

现代护理学的一个标志是走向社会, 社区护理在社区医疗保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为工伤病人设立家庭病床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 也符合我国国情。

1 为工伤病人设立家庭病床的重要性

1.1 现代社会伤残者剧增的需求

由于社会的发展, 工业技术的进步及交通事业的突飞猛进, 工伤越来越多, 伤残者急剧增加, 而医院床位则相对更加紧张, 在社区为工伤病人设立家庭病床, 对工伤者实施家庭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2 护理竞争的需要

社区服务进家庭已成为一种社会化前沿性服务。护理竞争的实质是技术质量, 服务质量的竞争, 而服务质量的基础在于对社会护理需求的预测;在于护理人员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实施家庭护理向工伤患者告知护理服务信息, 使其选择和正确利用护理服务, 建立社区医院良好信誉和形象, 直接影响病人求医的流向及护理的心理效应。

1.3 工伤病人的需求

绝大多数工伤病人希望出院后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家庭护理。因为第一环境适宜, 利于病人在适宜的环境中恢复健康, 且可使心理焦虑、孤独、紧张度下降。第二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家属陪在探望的实际问题。第三利于康复训练。第四利于心理护理、卫生及行为指导, 尤其病人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会减轻负担感, 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利于健康教育, 达到工伤者的自我保健。第五方便患者。解决出院后仍需延续护理, 但又不便利医院接受服务的患者。第六通过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与鼓励更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境, 利于康复。

1.4 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有利于护理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工作从院内到院外, 即由单纯病区护理走向社区家庭护理;从单纯疾病护理转向家庭预防保健;从生理护理转向身心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 转向主动为工伤病人实施家庭护理服务, 即是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又将促进护理工作的转变。

1.5 适合国情

解决医院床位紧张的趋向, 又可以减轻工伤家庭经济负担和人力负担。因此, 对工伤病人实施家庭护理, 有利于解决病床不足所致供求之间的矛盾, 尤其因床位紧张而致危重病人不得不加床抢救的问题;有利于解决病人住院难的问题, 改变过去工伤病人长期“寄存”医院的局面, 实行医院与工伤人员所在单位建立沟通及制约制度, 减少人均住院日数, 减轻住院负荷。

1.6 有利于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家庭护理减少了工伤患者住院费用, 减少卫生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并能为医疗费用急剧增长克服一部分困难, 又可多收病人增加收入和减少院外报销。家庭护理投资少, 见效快可充分利用现有人员与技术条件, 是解决住院难的有效途径。

2 社区工伤家庭护理的管理

2.1 组织

由一名专职业务领导分管此项工作,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配备社区护理人员。

2.2 对象

经住院治疗, 病情稳定, 可以在家庭延续护理服务的, 病人需求且经过主治医生认为可以在家庭治疗护理的工伤患者。

2.3 管理

2.3.1 建床程序。

病房或门诊将收入家庭病床治疗的病例填写家庭病床通知书由护士长再分别转送给社区护士, 并确定上门诊查日期、时间。

2.3.2 建立护理病历。

根据工伤病人病情填写病历首页, 拟定护理计划, 提出护理问题, 记录病程, 评价、护理小结等。可酌情借阅工伤病人住院期间护理病历或病房与社区护士交接病人, 了解病人病情及护理过程, 以保持护理的连续性。

2.3.3 建立一套工伤病人社区家庭护理管理制度, 社区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必要的记录表格卡片, 随时了解护士工作质量及工伤患者健康情况。

建立访视记录, 建立重要个案护理记录, 护理工作量月报表, 登记每天护士所做护理项目, 访视的次数, 每月、季、年都有统计数字和总结。

2.3.4 素质及培训, 严格护士培训和考核制度。

要求护士必须在护校教育的基础上, 经过培训才能胜任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护士素质要求穿简朴制服, 保持整洁, 不可浓装艳抹戴手饰。要具备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基本知识及示范护理技术的知识和技巧。

2.3.5 护理装备。

社区护士应备有家庭访视包, 装备适应工作需要, 小型、便于携带的诊疗、检查和抢救设备。可根据情况增减用物。

2.4 护理内容

对工伤病人护理要有针对性, 除按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外, 要开展有针对工伤的健康教育, 主动发现家庭中的健康问题, 因人施教, 使工伤病人自觉地掌握基本卫生健康知识, 养成健康卫生习惯, 同时要讲究护理道德, 做好工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工伤的纠纷要熟悉标准, 掌握政策, 善于调解, 及时与单位沟通联系, 尽量为工伤病人谋福利, 以利其合作与康复。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工伤病人的社区家庭护理, 尤其是工伤病人的完整的护理过程, 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 以适应工伤人群对健康的需求, 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家庭病床 篇2

家庭病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护人员应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主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为加强家庭病床的规范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试行)。

一、工作原则

(一)根据社区居民对家庭病床的需求及建床标准,建立家庭病床。

(二)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本、方便、快捷的家庭病床服务。

(三)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家庭病床的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确保医疗安全。

(四)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

二、主要任务

(一)对建床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二)开展家庭条件下的康复训练和指导;

(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四)对疾病晚期的患者提供舒缓性照顾。

三、建床类型及收治范围

(一)治疗型:诊断明确,需要在家庭进行治疗、护理的患者。

(二)康复型:出院后恢复期仍需继续康复的患者。

(三)舒缓照顾型:

1、自然衰老,主要脏器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

2、疾病晚期,需进行支持疗法的患者。

3、需要姑息治疗和减轻痛苦的晚期癌症患者。

四、管理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家庭病床的管理,制定规章制度、服务流程、管理规范;使家庭病床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依法执业,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的医、护人员,应具备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资格,并通过社区岗位培训。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定期对家庭病床工作进行检查,了解、掌握家庭病床制度落实及医疗服务质量等情况,协调做好转、会诊工作。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向社区居民公示家庭病床服务的联系电话。

五、工作要求

(一)建床

1、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建床类型。

2、责任医师、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详细告知注意事项,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附件6)。

3、责任医师、护士要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认真书写家庭病床病历和护理病历。

(二)查床

1、首次访视应对建床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详细询问病情,分析病人的心理状态、饮食情况、经济条件、家庭卫生环境等因素,对建床病人进行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评估。

2、责任医师根据家庭病床的类型,制定查床计划,每周查床1--2次,病情变化随时查床,并及时书写查床记录。

3、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在7天内完成查床。责任医师、护士应参加上级医师查床,查床前准备好病历、x线片、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简要报告病历,上级医师对治疗方案及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提出的指导意见,责任医师要记入病程,并经上级医师签字确认。

4、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分型,制定巡视计划。

5、责任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发生。

6、责任护士应指导家属进行生活护理,如:防压疮、翻身、口腔护理等,配合家属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7、社区护士长应定期进行护理查床,检查护理质量和医源性感染控制情况,研究解决护理问题。

(三)会诊与转诊

1、建床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责任医师应及时出诊,必要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并详细记录。

2、由于技术和设备条件限制,需要进一步诊疗的建床患者应及时转诊。

3、治疗型建床患者病情加重,要及时通知家属转院,如拒绝转院,需在病历上记录并要求家属签字。

4、对转回社区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继续在家庭病床治疗。

(四)撤床

1、建床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责任医师开具家庭病床撤床证,办理撤床手续。

2、责任医师、护士应书写撤床小结并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

3、建床患者及家属要求提前撤床,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并记录在撤床小结中。

4、撤床后的家庭病床病历,归入健康档案一并保存。

(五)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和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见附件

3、附件4)。

六、收费标准:

建立家庭病床和提供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执行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附件:

1、家庭病床服务流程

2、家庭病床建床与撤床标准

3、“家庭病床病历”格式及书写规范

4、“家庭病床护理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

5、家庭病床建床同意知情书

6、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家庭病床建床与撤床标准

家庭病床建床与撤床标准

(一)建床标准:

1、出院后转回社区仍需治疗的病人: ⑴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平稳需继续康复的病人; ⑵肿瘤术后或放、化疗需支持治疗的病人; 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病人;

⑷骨折术后及外伤:换药、拆线、康复、功能锻炼等。

2、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的病人:

(1)长期卧床病人:晚期肿瘤、植物状态、偏瘫患者合并褥疮感染、尿潴留、吞咽困难(需定期换药、定期更换尿管、胃管);

(2)临终关怀:晚期肿瘤、植物状态、老年期痴呆症等。

(二)撤床标准:

1、经药物治疗及康复后病情平稳;

2、肿瘤术后或放、化疗后暂不再需要支持疗法;

3、骨折术后及外伤已拆线,无需治疗;

4、长期卧床病人压疮已愈合,无需治疗。

家庭病床病历”格式及书写规范

(一)家庭病床病历 记录时间:

****年**月**日

健康档案号: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患者住址:

电话:

联系人姓名:

与患者关系:

联系电话:

建床时诊断:1.2.3.4.家庭病床分型:治疗型□

康复型□

舒缓照顾型□ 主观资料(S):

客观资料(O):

综合评价(A):

防治计划(P):

责任医师签名:

年 月 日

(二)家庭病床查床记录(SOAP记录)

****年**月**日

主观资料(S):(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客观资料(O):(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综合评价(A):(包括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程度及愈后)

防治计划(P):(包括进一步检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下次查床时间)

其他需要说明:

与联系人沟通情况: 三)家庭病床阶段小结

患者建床日期: 小结日期:

建床诊断:1.2.3.4.建床情况评估:

阶段治疗经过:

阶段治疗评估:好转□ 无变化□ 恶化□ 其他 护理干预: 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 次

时间/次:20分钟□ 20-40分钟□ 小于20分钟□ 药物副作用及服药方法的讲解□ 运动的干预□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清楚□ 不清楚□ 模糊□

目前患者情况: 目前诊断:1.2.3.4.责任医师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年 月 日

(四)家庭病床撤床记录

建床日期: 撤床日期: 诊 断:1.2.3.4.治疗经过:

转归:痊愈□ 好转□平稳□ 撤床医嘱:

共 天 转院□ 死亡□

责任医师签名:

年 月 日

(五)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

一、基本要求:参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一章。

二、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要求及内容:

1、家庭病床病历内容包括家庭病床病历、查床记录单、阶段小结、撤床记录、会诊单和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2、责任医师应在建床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建床时间超过3个月者要有阶段小结。

3、病历记录内容:

主观资料(S):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客观资料(O): 包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综合评价(A):包括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程度及愈后;

处理计划(P):包括进一步检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下次查床时间。

4、查床记录是建床期间治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纪录。包括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医师分析讨论、上级医师查床记录、会诊意见、采取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健康教育等。

5、各项检查、化验报告单要及时粘贴,如结果异常应用红笔在化验单上做标记。

6、会诊记录内容包括申请会诊记录和会诊意见记录。申请会诊记录应当简要载明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会诊医师签名等。会诊意见记录应当有会诊意见、会诊医师所在的科别或者医疗机构名称、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等。

7、转诊病历摘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治疗经过、目前情况、转诊目的及注意事项,医生签名。

8、撤床记录包括诊断、治疗过程、转归及撤床医嘱。

附件4 家庭病床护理病历

(一)护理评估表 一般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健康档案号: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资料来源: 病人□ 家属□ 朋友□ 其他: 婚姻状况:未婚□ 已婚□ 离异□ 孤寡□

家庭成员:父母□ 独居□ 配偶□ 儿子□ 女儿□ 其他□ 教育程度:文盲□ 小学□ 中学□ 大专以上□ 健康知识水平:(无知□ 一般□ 较高□)

其他:职业 民族 籍贯 经济来源 嗜好:无□ 烟□ 酒□ 其他

饮食:偏咸□ 偏淡□ 偏甜□ 偏肥腻□ 无偏好□ 其他 家居环境:整洁□ 凌乱□ 电梯□ 非电梯□ 座厕□ 蹲厕□ 公厕□

空气流通:清新□ 混浊□ 欠佳□ 活动空间:宽敞□ 狭窄□

光线:充足□ 微弱□ 一般□ 面积 离医疗机构距离: 心理状态

一、情绪:

稳定□ 易激动□ 焦虑□ 恐惧□ 孤独无助□ 压抑□ 开朗□ 悲哀□

二、对病情态度:

积极□ 消极□ 可接受□ 不接受□

三、对疾病认识: 不理解□ 部分理解□ 完全理解□

四、解决问题能力: 与人商量□ 独立处理□ 听其自然□ 身体状况

一、生命体征:

T ℃ P 次/分 R 次/分 BP / mmHg 体重 kg

二、意识状态: 1.呼之 能应□ 不应□ 2.对答 切题□ 不切题□ 3.定向 正确□ 不正确□

三、皮肤: 完整□ 苍白□ 黄疸□ 潮红□ 发绀□ 水肿□ 脱水□ 皮疹□疮□:部位 范围 cm 伤口:部位 范围 cm 其他:

四、口腔: 正常□ 溃疡□ 假牙□

五、食欲: 正常□ 食欲不振□ 吞咽困难□ 恶心□ 呕吐□ 鼻饲□

压 出血点□ 半流□ 流质□ 软饭□

六、咳嗽: 无□ 有□ 痰:有□ 无□ 易咳出□ 不易咳出□ 稀□ 稠□ 颜色:

七、活动能力:正常□ 受限□ 水肿□ 疼痛 □ 偏瘫□ 活动后气促 有□ 无□

偏瘫□ 全瘫□(瘫痪部位)

八、表达能力:正常□ 欠佳□ 差□ 失语□

九、听觉:正常□ 欠佳□(左耳□ 右耳□)聋(左耳□ 右耳□)

十、视力:正常□ 欠佳□(左眼□ 右眼□)聋(左耳□ 右耳□)

十一、睡眠: 正常□ 入睡困难□ 易醒□ 多梦□ 失眠□ 睡眠时间 小时/日 辅助睡眠□ 药物□ 其他催眠方法

十二、排泄: 1.大便 正常□ 便秘□ 失禁□ 腹泻 次/日,其他 2.小便 正常□ 尿潴留□ 尿频□ 尿痛□ 尿急□

尿失禁□ 血尿□ 其他

十三、疼痛: 有□ 无□ 位置: 持续□ 间歇□

使用药物止痛:有□ 无□

十四、过敏史:有□ 无□(过敏源 症状 不明确□)

十五、评估内容及结论:

责任护士签名:

年 月 日

(二)治疗及护理记录

医嘱

日期 医嘱内容(剂量、方法)

停止

日期 治疗记录及护理记录

(包括非药物干预、健康教育)执行人 签字

附件5 家庭病床建床同意知情书

患者及家属:您好:欢迎您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你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收治范围:

1、诊断明确的老年病、常见病,出院后仍需康复的患者;

2、连续到医院就诊困难的患者;

3、晚期肿瘤需要姑息治疗的患者。

二、建床手续:

1、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2、提供患者有效的通信联络方式,确定联系人,保证联系畅通。

3、与责任医师约定第一次上门服务时间。

三、服务内容:

1.医生查床服务:每周查床1~2次,病情较重者须增加查床次数,急重者随时查床。

2、会诊服务:疑难病症或病情危重病人,由责任医师负责联系会诊。

3、护理服务:护士按家庭病床医嘱进行护理服务与指导。

4、告知服务: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时,负责与家属取得联系,交待病情,采取措施,及时转院。

5、收费标准执行物价部门的相关规定。

四、您或家人的义务:

1、提供的病人资料情况属实;

2、通信方式保证准确畅通;

3、病人病情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4、配合责任医师、护士对病人的治疗;

5、按收费标准支付费用;

6、按要求办理建床、撤床手续。附件6:

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患者(家属代)

同意接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的(治疗型□、康复型□、舒缓照顾型□)家庭病床服务,患者(家属代)已了解

责任医师讲解的疾病情况。

患者(家属代)已了解日常注意事项,理解了病情变化时在家庭医疗、康复的局限性,尽力配合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患者(家属代)已了解有关收费项目及费用标准,同意及时支付。患者(家属代)已得到以下资料,同意医务人员讲述的注意事项。1.

家庭病床建床同意知情书; 2.

(注:当患者本人不识字或失去行为能力或不具有行为能力时,由其亲属代签)病人签名:

(或)家属签名:

与病人关系: 本协议一式二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年**月**日

(三)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1、护理病历要求用蓝黑钢笔书写。记录无漏项、无涂改、无错别字,使用医学用语。做到及时、准确、连续、客观

2、,责任护士应在24小时内完成家庭护理病历的书写,以后按类型和护理访视计划进行家庭护理,每次访视要做护理记录。

3、家庭病床护理记录是指责任护士根据医嘱及病情对家庭病床病人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包括:记录日期和时间、病情观察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

4、家庭病床护理病历签全名,字迹清晰。

5、评估内容及结论:

(1)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情绪、心理找出存在问题;(2)近期需协助解决的问题;(3)制定的护理干预计划;

(4)有助于病情观察的实验室阳性结果及特殊检查结果;

(5)健康指导及评价健康指导的效果(即观察到的、患者主诉、家属反映以及健康行为的建立)。

6、预约下次访视时间。

社区家庭病床 篇3

我中心辖区现有人口5.4万人, 家床科配备资料室1间, 科长1名, 全科医生4名, 社区护士4名。人员学历:本科70%, 大专20%, 中专10%。医务职称:高职1名, 中级4名, 初级4名。2008-2012年共建床119人次, 平均年建床23.8人次, 其中男57例, 女62例, 年龄59~82岁。疾病种类:高血压组45人次, 糖尿病组29人次, 脑梗死组23人次, 恶性肿瘤组13人次, 冠心病组5人次,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4人次, 诊断符合WHO临床标准。

方法: (1) 加强建床宣传, 简化手续流程:结合我中心辖区居住实际情况, 利用中心、站点的宣传橱窗、LED电子屏等途径开展宣传, 在各街道、社区通过家庭医生、健康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主要是介绍家庭病床的准入条件, 一般以社区的慢性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为主, 对符合建床条件的患者简化出入院手续方便患者, 由其家属到我院家庭病床科填写申请表格, 由全科医生负责上门查看, 符合建床条件的就由我院代理电子申请, 办理相关手续, 快捷简便, 受到社区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2) 制定个体化方案:a.建立家床病历和医嘱:家庭病床一经建立, 负责管床的医生在8 h内上门检查患者, 书写家庭病床病历, 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 提出建议及预防措施。每周巡诊2~3次, 并及时做好病程记录书写和患方巡诊签字。b.家庭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制定一套合理、有效、方便的个体化用药方案[1]。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有并发症、合并症, 常需要服用≥2种药物合用, 以长效二氢吡啶类拮抗剂 (CCB) 为基础的联合治疗, 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CCB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联合使用, 有更好的作用。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二甲双胍以及增敏剂, 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胰岛素;脑梗死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 并进行科学的康复功能训练,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恶性肿瘤患者, 我们予以生命支持, 缓解疼痛, 改善生命质量;冠心病患者, 根据病情的轻重, 予以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病情较轻患者口服复方阿司匹林, 较重患者服用雷公藤、强的松。c.重视家庭护理, 积极防治并发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在家庭抽血、输液、留置胃管、导尿、鼻饲护理, 褥疮预防护理等服务, 重视家庭病床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 如长期卧床患者要经常翻身、按摩、清洁皮肤, 多饮水、多食用含粗纤维的食物等措施防止褥疮、便秘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要防止足部感染;高血压患者要预防脑血管意外发生。d.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疾病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普及相关疾病的医学知识[2], 积极参与、配合医生的治疗, 增加医嘱依从性。e.提供双向转诊服务:为了能及时解决疑难病例及病情突然变化处置, 我中心与市级医院签约了双向转诊协议, 配备了救护车, 能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就医, 待其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家庭病床。 (3) 家庭病床期的医疗风险规避:由于家庭病床以家庭治疗观察为主, 医护人员仅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巡诊时间, 为了避免一些潜在的医疗风险发生, 医护人员在建床时要对患者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生活照料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详细告知和签署书面的记录。尤其对于病情复杂、存在治疗风险的患者, 应充分尊重家属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进行医疗风险告知并签字。病情恶化或新发疾病应动员患方向上级医院转诊就医。

结果

2008年以来, 家庭病床总建床119人次, 平均年建床23.8人次, 累计建床日20 467 d, 医疗总费用538 196.55元, 日平均医疗费26.30元。家庭病床住院时间28~180 d, 平均住院天数124 d。

家庭病床患者首要诊断疾病:高血压患者45人次、糖尿病患者29人次, 脑梗死患者23人次, 恶性肿瘤患者13人次, 冠心病患者5人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人次;其间死亡患者4例 (肺癌晚期2例, 胃癌晚期2例) , 死亡前夕医务人员都给予了人性化的临终关怀[3]。

我社区家庭病床开展5年来, 45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收缩压 (128.4±7.7) mm Hg, 舒张压 (81.6±5.7) mm Hg;29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5.61±1.08) mmol/L, 餐后2 h血糖 (6.83±1.35) mmol/L。冠心病患者病情平稳, 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也有较好的提高, 肿瘤患者带癌愉快的生活。在家庭病床诊疗服务期间医患关系和谐, 从未发生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讨论

家庭病床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4],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 人们群众对健康需求逐步增强, 医疗、康复逐步走入家庭、社区, 社区医生、护士经过全科医学培训后从全科理念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 掌握多种社区慢性病防治技术, 能为特殊人群提供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一体化的综合卫生服务。

家庭病床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 其服务的地点是在患者家庭中, 医务人员在同患者诊疗的同时, 也接触了患者家庭内的其他成员, 所以自然也成了患者家庭的保健医生。通过向他们进行健康卫生、慢性病知识的宣教, 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中心与市级医院签署了双向转诊协议, 如遇患者病情加重, 马上帮其联系转诊就医。针对家床患者的首要疾病、并发症和合并症, 全科医生要制定出个体化的服务模式, 即合理饮食、科学的康复锻炼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能较好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功能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是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之一, 是社区医院门诊的延伸, 填补了门诊和住院之间的空白, 大大减轻了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压力,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学服务。家庭病床的个体化服务模式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安排、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和照顾压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卫生服务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降低了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张谢稍.社区家庭病床用药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9) :3-5.

[2]陈平.家庭病床患者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13) :56-58.

[3]柯梅, 刘连珍, 王瑞海.晚期癌症病人的家居临终关怀[J].心理医生 (下半月版) , 2012, (1) :1-3.

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篇4

一、家庭病床主要为所辖地段区域内的病员提供方便。

二、收治对象包括可以在家庭治疗无危险的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老弱残疾去医院治疗有困难的病员和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但又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的病员。

三、收住办法:

(一)门诊医师根据就诊者的病情确定需要建床者,或出院病员需康复治疗者,可联系建立家庭病床。科室安排医师对建立家庭病床的病员进行体格检查,办理登记手续。

(二)建立“家庭病床一览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建床日期、住址。撤床后立即注销。

(三)医护人员按时到家庭病床家查房(每周1~2次)、治疗,并向病员亲属交待注意事项,以取得病员亲属的密切配合。

四、建立家庭病床病历,按“入院记录’”格式要求填写,每次查房或进行治疗后应记病程记录。护理人员按医嘱进行治疗。

五、护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责任心,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家庭病床病员需做各种检查,如化验、X 线等,可由负责医师开写申请单,病员直接来医院交费或记帐后到有关医技科室做检查。

社区家庭病床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2月在龙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病床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5例。入选标准: (1) 依据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治规范》[3], 经由三甲医院诊断为COPD的患者; (2) 以慢性咳嗽气喘急性加重为主要症状的患者; (3) 意识清楚, 无精神疾患; (4) 病情处于急性期的家床患者; (5) 诊断COPD一年以上。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以填写或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共发放问卷85份, 收回有效问卷85份, 回收有效率100%。

1.2 调查内容

(1) 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育状况、1年内住院次数等。 (2) 生活质量状况。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SF-36) , 该量表含有36个条目, 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 (3) 其他:患者的社会支持、焦虑和抑郁状况及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完成调查对象85例, 其中男45例, 占52.9%女40例, 占47.1%。60-69岁39例, 占45.9%。70-79岁36例, 占42.4%。》80岁10例, 占11.8%。1年住院1次32例, 2次及以上53例。单纯患COPD25例, 占29.4%。合并一种及以上其他躯体慢性疾病的60例, 占70.6%。

3 讨论

3.1 本调查通过使用SF-36量表对85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来评价该量表各维度内部条目的一致性。一般认为Cronbachα≥0.7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从结果来看, SF-36量表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测定, 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基本达到0.7以上。

3.2 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SF-36量表中的生

理功能维度、生理职能维度测量的是生理健康问题, 反映了患者在进行工作或其他活动时由于健康原因, 是否受到限制。躯体疼痛维度主要测量疼痛程度以及由疼痛引起的活动受限。总体健康维度测量的是个体对自身健康的总体感受。活动维度测量患者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社会功能, 测量的是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对社会活动 (主要是探亲访友、社会交往等) 的数量和质量造成的影响。情感职能维度测量的是情感变化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精神健康维度测量的是愉快、压抑行为或情感失控、心理主观感受等四种精神健康项目。

3.3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病床对老年COPD患者进

行治疗, 除了在开展日常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从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COPD患者人群三个层面, 开展针对COPD的早期综合干预。对干预社区的全部人群进行卫生宣教。对高危人群开展包括卫生宣教、建档管理、咨询指导戒烟等在内的干预措施, 定期电话随访跟踪, 开展咨询联谊活动, 并给予心理社会支持, 鼓励高危人群改变不良行为习惯、脱离COPD患病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了解荔湾区龙津街社区家庭病床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汉化版SF-36量表对龙津街社区家庭病床老年COPD患者进行调查, 分析老年CO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老年CO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家庭病床老年COPD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测定, 除情感职能维度外, 其余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基本达到0.7以上。结论 龙津街社区家庭病床老年COP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心理状况和运动能力, 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应加强对社区家庭病床COPD患者的健康干预, 以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SF-36量表

参考文献

[1]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编辑委员会编.实用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830.

[2]Spitzer W.State of science 1986;quality of and functionanl status astarget variables for research[J].Chronic Dis, 1987, 40:465.

社区家庭病床 篇6

1 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1.1 医务人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1) 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思想重视;对医疗废弃物所包含的范围和种类缺乏足够的认识, 对锐器性废弃物缺乏高度的警惕性。 (2) 在诊疗过程中对病人及家属关于如何管理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解释不够。 (3) 运输工具落后, 出诊过程中带着回收的医疗废弃物不方便, 增加医护人员负担:医务人员回收医疗废弃物后再去其他家庭病床出诊, 废弃物放置不安全[3,4]。

1.2 家庭病床

医疗废弃物监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不健全: (1) 缺少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和体系; (2) 对从事医疗废物监管的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不够; (3) 对出诊医务人员医疗废弃物回收情况缺乏有效监督机制[5]。

1.3 家庭床医疗废弃物管理处置缺乏规范

1.3.1 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不完善

医疗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没有严格分开, 造成了废弃物的混放。仍出现医疗废物装袋过满、封口不严等现象, 医疗废物交接记录不完整[6]。

1.3.2 医疗废弃物处理、放置不规范, 包装物及容器不符合要求

部分医护人员将针头等损伤性废物直接混入感染性废物盛放在专用医疗垃圾袋内, 回医院后重新分类, 易造成处置人员受伤[7,8,9]。放置医疗废弃物的垃圾袋未用不同颜色表明。少量的医疗废物没有规范使用专用黄色医疗垃圾袋, 而是放在黑色垃圾袋或薄型黄色垃圾袋内。盛放针头、安瓿等损伤性废物的锐器盒使用不普遍。

1.4 病人及家属认知和遵照行为有缺陷

医务人员向家属或病人对医疗废弃物回收意义、暂存的解释不认真。家属及病人由于理解能力和对专业性术语不熟悉, 造成理解有误, 简单处置过程中易造成针刺伤害[10,11,12]。

1.5 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人员素质低

缺乏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 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品及安全防护专业技术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尤其是医疗废物收集人员, 从事医疗废物收集工作的一般是保洁员或物业公司, 由于这项工作工作环境差, 待遇低, 素质较差, 操作有随意性, 人员更换频繁, 导致了培训及防护工作跟不上, 从而造成了医疗废弃物不规范收集处理。职业健康体检没有引起重视[13,14,15]。家庭病床医疗废物处置、登记内容设置不全面、不规范, 过于简单, 不能全面反映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责任人等要素。

2 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对策

2.1 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废弃物的培训和重视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的宣传普及教育, 强化对医疗废弃物的重视, 使医务人员认识到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是每个人的责任;自觉执行分类、贮存、运送和处理废物的操作程序, 做好个人防护。开展书面宣传与授课培训相结合, 检查与纠正不合理的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方法。指导上门输液的病人等待输液完毕后如何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暂放在家中不易触及的安全地方, 等待出诊护士收集带回。不能自行回插针头, 避免造成失误的针刺伤害。为出诊医护人员配备专用助动车、废弃物回收箱并带上安全链条锁, 以免发生废弃物丢失现象[16]。

2.2 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和健全管理体系

完善家庭病庭病床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体系,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如家庭病床医疗弃物规范处置制度和流程, 家庭病床医疗废物回收、交接登记制度, 处置室人员体检制度等。建立有效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小组, 发挥其管理职能, 各科室及部门指定具体负责人员, 明确任务, 职责分明, 形成良好的医院废弃物管理体系, 保证管理到岗位到责任人。加强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监管人员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置等知识的培训工作。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小组监管力度, 采取不定期指导、暗查等多种方法, 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给予指导和整改[17]。确保医疗废弃物从初始产生到运输等全过程进行重点关注。建立医疗废物处理日常检查奖惩制度。将检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中, 有效防止医疗废弃物流失。

2.3 规范管理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

加强家庭病床医疗废物包装、贮存管理, 规范分类放置, 使用专用的医用垃圾回收袋和容器, 根据医疗废弃物分类进行分类收集, 使用专用废物袋、利器盒等专门的容器存放, 专人运送到医院医疗废物处置室进行处理, 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 防止院内二次污染。我中心的工作流程是输液出诊护士把专用黄色垃圾袋、小型锐器盒发给家庭病床家属, 按要求进行简单易行的废物分类, 将针头放置锐器盒, 输液器、输液瓶放置在黄色垃圾袋内, 等待出诊护士收集、运送回医院处置室处置。

2.4 病人及家属认知和遵照行为有缺陷

医务人员向病人或家属做浅显易懂的医疗废弃物回收管理的宣教, 告知医疗废弃物流落外面将对社会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以取得他们支持和配合。根据病人及家属的认知能力耐心讲解处理废弃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严禁回插针头, 必要时护士做操作演示, 家属再演示一遍。

2.5 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

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弃物处置操作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学习, 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如乳胶手套、专用工作服、防水围裙、胶鞋等,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必要时免疫接种, 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根据所暴露的种类, 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及追踪随访[18]。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登记内容建立登记本, 完善医疗废弃物登记项目, 准确反映家床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责任人等要素, 资料保存3年。

总之, 通过采取上述对策, 在1年多的工作实践中, 我中心家庭病床医院废弃物规范管理有明显改善, 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未造成任何不良危害和影响, 切断交叉感染途径, 为家庭病床的病人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医疗环境。

摘要:[目的]规范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处置管理, 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方法]对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整改, 完善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结果]通过对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管理现状的调查, 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落实整改措施。[结论]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有效管理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 确保医疗安全。

老年家庭病床1120例分析 篇7

1 一般情况

2001至2007年间在我院登记在册的家庭病床患者1 322例, 其中老年患者1 120例, 占收治总数的84.7%。其中男640例, 女480例, 男女之比约为1.3∶1。年龄60~100岁, 其中60~69岁组、70~79岁组分别占38%和56%。2001至2007年各年份老年病人占同期家庭病床的比例分别为67.2%, 72.3%, 80.0%, 81.6%, 87.0%, 89.1%和92.2%。

2 疾病种类分析

每例只取一个主要疾病统计。1 120例中内科疾病占81.5%, 外科占10.5%, 眼科占6%, 其余占2%。内科疾病中以心血管病最多, 其中高血压病218例, 冠心病109例;其次为脑血管病, 以脑梗死、脑出血为多, 共184例。外科疾病以各种癌症术后为多 (69例) , 其次为骨折 (38例) 。疾病以老年性白内障为多 (54例) 。有840例 (75%) 的病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因病致残184例, 其中急性脑血管病148例, 骨折36例。98例伴有褥疮、静脉血栓、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合并症。

3 服务模式

(1) 实行综合性医疗健康服务。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开设老年家庭病床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组家庭病床患者大都居住分散, 我们全科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巡视, 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的同时提供心理、康复和保健咨询。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正确用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 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 定期测量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 并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指导用药方法以及用药后的观察。对于老慢支病人则观察其体温、咳嗽、咳痰情况, 痰液的色和量, 并指导他们锻炼身体, 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过度疲劳, 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等。 (2) 加强心理医疗。老年人的康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康复, 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 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老年家庭病床患者因常年患病, 心理脆弱, 他们除了更需要家人的呵护外, 也同样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医务人员的关心。我们在给予医疗帮助的同时, 注意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督促其适量活动, 合理休息, 使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通过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理疗、功能锻炼、心理疏导、护理等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 本组有135例病残程度得到改善, 87例合并症治愈。

4 讨论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 我院家庭病床收治对象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其中70~79岁年龄组占老年组的一半以上, 是老年疾病的高峰期, 这与有关报道[1]相符。这些患者脏器功能减退, 代谢功能降低, 应急能力差, 病情复杂, 对医疗保健的依赖性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多发病, 应重视这些疾病的防治。老年患病特点是慢性病多, 多种疾病共存, 致残率高。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常见病, 除了病死率高外, 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急性脑血管病的生存者中, 有40%遗留严重残疾, 10%生活不能自理。

由于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共存, 而且病程迁延时间长, 治疗较复杂。因此, 要求从事社区医疗的医生, 不但要有全面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医疗技术, 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行为医学、健康教育等知识, 才能适应当前家庭病床医疗和社区医疗工作的需要。在医疗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 老年患者由于是常年慢性病患者, 不可能承担过多的医疗费用, 要以尽量少的医疗费用达到治疗目的。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家庭病床和社区医疗站是老年病患者出院后治疗的延伸, 不但能巩固以往治疗效果, 对疾病的根治和功能恢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家庭病床的作用是门诊、病房和其他医疗形式无法替代的。专家分析, 我国2.5亿城市居民中将有8%的人对私人或家庭病床医生有需求, 中国将出现一个180亿元的新兴医疗市场[2], 可见家庭病床有很大的潜力和需求。家庭病床对提高医院服务效率、缩短病人住院床日、节省卫生资源也具有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家庭病床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种类, 为卫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 120例老年家庭病床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种类进行统计。结果在1 120例中6079岁占94%, 其中7079岁占56%。疾病种类内科以心血管、脑血管病为主, 外科以各种癌症术后和骨折为主, 眼科主要为老年性白内障。结论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 应积极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医疗服务。

关键词:老年人,家庭病床,医疗保健

参考文献

[1]王志刚, 陶艳芳, 顾顺利.开设老年人家庭病床10年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1997, 13 (12) :714-717.

社区家庭病床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100例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进行建床管理前后与技能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家庭病床患者的家属;主要照顾者(承担患者的主要照顾任务),照顾时间≥1个月;意识清楚,与研究人员沟通无障碍。其中男36例(36%),女64例(64%);年龄30~75岁,平均50.5岁。100例主要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配偶38例(38%),子女33例(31%),保姆29例(29%)。文化程度:文盲10例(10%),小学43例(43%),初中47例(47%)。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文化程度);第二部分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共4个方面,即疾病知识、家庭护理方法、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心理护理知识4大类共17题[5]。采用单项选择,填写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回答“是”或“不知道”,统计时按每项的累计例次计算构成比。家庭病床护士利用出诊为家庭病床服务时,针对主要家庭成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及赠送健康教育资料,以口头讲解,提问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宣教,以问答、操作的方式了解患者或家属接受和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

1.3 家庭病床管理方法

根据不同病情,认真拟定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修订护理方案,按照护理工作方法及等级程序要求实施分级护理[6]。一级护理巡诊1次/d,二级护理隔天巡诊1次,三级护理巡诊1次/周。护士参加医生的病情交班,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于心,并制定抢救预案及后送措施[7]。

1.3.1 基础护理

每次巡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在案,遵照医嘱实施注射、换药、鼻饲、雾化吸入、灌肠、冲洗等床旁治疗[8]。对于长期卧床者,指导家属及护工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已生长褥疮者,定期上门清创、换药。

1.3.2心理护理需要家庭病床护理的患者多已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们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对康复缺乏信心。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其身心状态,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和疏导。用温和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增进亲密度,以过硬的操作技能赢得信任,使其获得安全感[9]。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年患者,帮助其与外界保持联系,如老伴先逝身边又无子女陪伴的空巢老年患者,引导其去老年活动中心与其他老年患者交流共欢乐,缓解和排除心理孤独感。

1.3.3 康复指导

长期卧床者易出现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等问题,指导家属及护工给老年患者做床上被动肢体运动尤为重要,如定时翻身、伸缩关节、按摩肌肉等;能下床者指导其尽量下床活动,在床边慢走或在室内散步,以舒活筋骨、愉悦心情。老年患者多因腿脚不便易发生跌倒,指导家属应以方便老年患者出行为原则,合理摆放家具,同时做好坠床、摔倒等意外施救措施,降低因此造成的伤害[10]。

1.3.4 健康教育

现代医学证明,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治疗手段,许多疾病与人们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不健康行为[11,12]。

1.4 评价标准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调查家庭病床管理前后健康素养与技能知识掌握情况。SF-36量表的得分换算成标准分后,按标准得分情况分成4个等级:差(0~30分)、较差(31~60分)、较好(61~95分)、好(96~100分)[13]。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56/100),管理后为96.0%(96/10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医疗模式以“诊断和治疗”为主,大多数人力与物力均投入到疾病治疗中,而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则比较少[14]。相关研究报告中可知,目前中国人群约有患者15%、健康人群15%、亚健康人群70%,而且最不健康的1%与慢性病19%总共占用医疗卫生费用70%左右[15]。为了确保人人享受健康,医学模式应必须从传统疾病治疗往健康管理转变,卫生工作不仅要重视患者,更要加强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尽快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循环[16]。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属于基层社区医院卫生服务发展方向,在国际上比较通用,而且证明属于成功的医疗模式。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当前还欠缺这种模式,但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应逐渐建立“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从而形成以健康管理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17]。这种情况下,家庭病床便应运而生,指的是医疗单位对愿意在家接受且病情适合在家庭环境下检查、诊断及治疗与护理的患者,在其家庭就地设立病床,从而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家庭病床最先兴起于50年代的天津,目前一些地区成为有效的医疗护理模式,并有全国大范围内普及的趋势[18]。

本研究中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56/100),管理后为96.0%(96/10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采取管理服务前家庭病床患者家庭成员健康教育素养相对较低,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提示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健康素养,值得社区推广。目前家庭病床建床数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有效地实施护理安全质控,能增强社区家庭病床护士慎独意识,加强家庭病床护士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合理安排护理各项培训,重视护理礼仪的有效使用[19,20]。认真评估患者综合情况,规范执行家庭病床护理操作,有利于患者接受有效的连续护理,并发症得到早期识别和干预,节省了患者的医疗开支,提高护患满意度,满足患者期望值,加强了护理安全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在家庭病床患者管理下家庭成员健康素养的提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调查家庭病床管理前后健康素养与技能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管理后为96.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结论:家庭病床患者管理下家庭成员健康素养的提升明显改善,值得社区推广。

健康教育对家庭病床患者的重要性 篇9

家庭病床及社区康复主要注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身心功能的恢复, 以功能锻炼和调适、全面康复、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为原则和目标, 更着重于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自理、劳动和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3]。经调查, 本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大多有以下情况: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对自己现存的或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存有悲观消极态度;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医师医疗活动不配合, 对家属的关心照料不满意, 不积极参与康复运动等。而患者家属亦存在对疾病不了解、无法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缺乏护理和康复知识、监督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配合治疗的力度不够等。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及本社区团队对本社区45位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规范的健康教育, 并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取得较好的医疗康复效果, 证明了健康教育对家庭病床患者的治疗意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研究对象均为本社区55岁以上的家庭病床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25例, 年龄55~80岁, 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 智力状况及语言表达能力均良好, 家庭支持情况均良好, 疾病种类包括:脑卒中恢复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帕金森症、肿瘤等, 诊断均符合WHO标准。

1.2 方法

将45例家庭病床患者根据所患疾病进行分组, 分为脑卒中后遗症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其它组 (包括肺心病、帕金森症、慢性肿瘤等) , 按不同组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健康教育, 通过上门宣教、医生个别指导、发放健康知识资料、组织患者和家属集中指导及交流、设立热线电话等形式, 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

(1) 脑卒中后遗症组 (25例)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脑卒中相关医疗知识, 介绍康复实例, 帮助病人恢复信心。介绍具体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要点和操作方法, 向家属介绍患者可能的心理状态、外在表现及处理对策, 着重介绍患者平时控制危险因素的具体方法, 如控制体重、血压、血糖、情绪等,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有保护的运动。介绍预防合并症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对已造成严重后遗症的患者着重向家属介绍日常护理常识及被动运动的方法, 以助其康复。

(2) 冠心病组 (10例)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冠心病相关医疗知识, 如发病机理、种类分型、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及高危因素等。着重介绍降脂治疗, 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 并建议定期检查。指导家属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学习现场急救等知识以保证运动的安全适量。另外介绍常见的心脏中医保健方法, 如自我按摩穴位 (主要是内关、合谷、足三里三个穴位) 、坚持用热水洗脚, 以利全身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等。

(3) 高血压病组 (15例, 其中12例亦有脑卒中病史)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高血压相关医疗知识, 包括发病机理、影响因素及严重并发症等, 鼓励配备家用血压计, 强调加强饮食控制、适当有氧运动、规律服药及定期测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措施的康复意义, 对长期服药者介绍停药综合征、夜间综合征及低血压现象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4) 糖尿病组 (9例, 其中8例亦有脑卒中病史) 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强化教育, 包括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血糖检测及并发症等日常自我护理知识的教育, 建立血糖档案, 实施长期监控, 定期复查, 实施系统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发放基本知识教育手册, 强化生活习惯培养及足部护理保健知识教育。

(5) 其它组 (6例, 主要为肺心病、帕金森症、肿瘤)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发展过程及并发症的预防, 介绍家庭护理的要点及康复治疗的方法。

2 结果

本组家庭病床患者经规范健康教育1个月、观察3个月后, 结果如下: (1) 脑卒中后遗症组:90%以上患者能平和接受自己的现状, 配合治疗, 肢体康复情况良好, 最大限度地发挥残余功能, 提高了生活能力, 家属能有效护理和辅助康复治疗, 减少了褥疮、废用性萎缩等事件的发生, 无1例发生原发病加重, 亦未出现新的脑卒中事件; (2) 冠心病组:88%能很好地配合日常治疗、适当运动、改善心功能、加强自我防护, 无1例发生心血管意外; (3) 高血压病组:均能保持健康饮食, 心态平稳, 适当运动, 规律服药, 85%血压保持正常, 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82%有好转, 无1例发生新的严重并发症; (4) 糖尿病组:86%能较好地控制饮食, 尝试进行各类运动, 主要为室内及床上运动, 85%空腹血糖平稳在6.6~7.08mmol/L,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76%比以前有降低, 未发生糖尿病足及严重的血管神经病变; (5) 其它组:均能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现实的消极情绪, 能配合药物及康复治疗, 达到较好的医疗效果,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总体来说, 各组患者大多能在了解自身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后很好地配合医师治疗, 调整自身状态, 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 (ADL) ,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加重或复发等情况, 提高了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减少了社区医疗成本。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与报道相符,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综合干预模式的主导,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 而家庭病床患者因大多为脑卒中恢复期、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肺心病、肿瘤恢复期及肿瘤晚期病人, 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对象, 规范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对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规范健康教育后, 可以消除其消极、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通过饮食治疗和适当运动并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医疗及康复效果明显,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加重或复发, 可促进患者康复。因此, 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 医务人员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利用各种有效的医疗及康复手段, 促进患者身心功能的康复, 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总之, 健康教育是辅助社区家庭病床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 家庭病床患者家属作为常见慢性病的高危人群, 通过接受规范的健康教育, 一些不良习惯如吸烟、肥胖、喜食过分咸/甜食、过少运动等能得到有效控制, 很好地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对整个社会来说, 对慢性病防治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组教育, 采用规范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后,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医疗效果等。结果:各组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大多能改变不良心理状态, 改善生活饮食习惯, 并能适当运动、较好配合医师治疗, 家属也通过学习能进行有效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结论:对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 同时配合常规治疗, 医疗及康复效果明显。因此, 健康教育是辅助社区家庭病床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健康教育,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士枋, 范振华.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2]段秀珍, 黄永禧.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

[3]唐军.社区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上一篇:三维有限单元法下一篇:色彩的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