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参与

2024-07-15

家庭参与(共9篇)

家庭参与 篇1

家庭亲子游戏包是由我园教师设计的一种教玩具,它具备整合性、便捷性、不受空间限制的优势,在第三届全国教玩具评比中荣获一等奖。随后,我园将这款教玩具的收纳理念融合于整个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创立“家庭亲子游戏包课题研究项目”。如何将“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这一课题有效地延伸到家庭中,打通家园游戏通道的新途径、新方法,我们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引导家长了解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

1. 向家长宣传家庭亲子游戏包的理念与开展现状

家长会上,我们将幼儿园的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的设计理念和开展现状制作成视频资料介绍给家长,首先让家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其次定期将孩子在活动中的照片,取得的成果等相关资料制作成海报展示,获得家长关注;此外,我们还会适当安排相关讲座,帮助家长提升对家庭亲子游戏包的理论认识。

2. 邀请家长观摩班级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

提前制作邀请卡,把本次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的主题、游戏目标、游戏玩法、材料的投放,与教师的互动、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等注明,让家长主动地学会与课题活动交流,提高认识。

在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开展前,教师事先集中家长,重点介绍每个游戏的主要内容,侧重指导家长观看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操作能力,以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游戏常规习惯,注重过程观察。在观摩中,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家长记录并思考一些问题:你的孩子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如何?玩好游戏以后有没有整理好游戏材料?等。观摩结束后,还可以请家长把想法或者疑问用书面形式进行交流。

二、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

1. 开展全园性家庭亲子游戏包作品征集比赛活动

良好的物质材料支持可以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家庭亲子游戏包内容要随着班级主题、幼儿兴趣的转移而不断进行替换和更新,不仅老师要及时进行家庭亲子游戏包内容的更替,还要发动家长,带动家长共同参与材料的收集和制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于是,我们经常号召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创设可玩性的游戏内容,这不但能增加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幼儿的勤俭习惯和创造意识。上一次的家庭亲子游戏作品征集活动中,从活动的筹划、作品制作到展出历时两个多月,共有800多个家庭参与,一件件作品都凝聚了家长与孩子们的智慧创意,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了成长。

2. 定期交换家庭游戏包内容,鼓励家长陪伴和参与游戏

我园每月都会将家庭亲子游戏包发送给幼儿,让他们带回家和父母一起游戏,鼓励家长在游戏活动中陪伴幼儿,指导幼儿,将游戏情景拍摄下来,制作成视频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们愿意以游戏为切入点,在幼儿、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架构起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三、有的放矢,为家长提供具体可行的家庭亲子游戏包指导策略

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电话询问等形式尽可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中的一些信息,找出他们在指导孩子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的一些困惑,通过“家庭亲子游戏包”这个平台,在幼儿游戏领域给予家长一些具体可行的指导。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使家园之间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能够及时沟通,达成共识,形成教育上的合力。

四、收获与反思

家庭亲子游戏包在我园已经开展了两年多,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家长对家庭亲子游戏包活动表示认可和支持,不断地参与到我们的课题活动中。当幼儿游戏的愿望被点燃时,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行为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全方位、全时空融合的育人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家庭亲子游戏包”便捷、不受空间限制的优势,让幼儿园的游戏能有效地延伸到家庭中。另一方面,幼儿园立足“家庭亲子游戏包”项目积极创设形式更多元的“游戏节”活动,让游戏成为维系幼儿与家长之间爱的纽带。

摘要:家庭亲子游戏包是针对幼儿年龄特点而设计的亲子玩具,它综合了语言、益智、运动、数学、美工等区域游戏,借助收纳箱的整合理念,让幼儿徜徉于百宝箱的神奇魔力中。这个课题的开展,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为家长提供具体可行的游戏指导。

关键词:家庭亲子游戏包,家长指导,陪伴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家长走进课堂”亲子半日活动总结及反思[J].河南教育,2016(1).

[2]何晓煌.让家长走进幼儿课堂[J].社会科学,2015(6).

家庭参与 篇2

重视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我校在上级领导的统一协调下,深入贯彻中央八号文件,以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为途径,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动员广大“五老”志愿者(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投身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来,创新教育方式,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五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长期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坚定的政治信念、丰富的智慧经验、崇高的精神风范、优良的传统作风,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多年来,他们为培养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及社会各界的赞誉。我校按照有关要求和精神,加强领导,重视“五老”队伍建设,把这项工作列入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创造条件,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组织“五老”参加到正在深入开展的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老少共建”、“一帮一”“手拉手”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鼓励他们当好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的报告员,思想道德教育、校外教育的辅导员,优良传统的宣传员,文化市场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义务监督员,家长学校和青少年政治、培训以及科技扶贫的培训员,使更多的老同志发挥优势,更多的青少年从中受益。

激励老同志自觉肩负起培养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使命,增强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

在深入开展“知荣明耻六进”活动,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上实现突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此,我们迅速反应,及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制定了实施方案,对学习活动进行了统一部署,千方百计扩大教育的覆盖面,让“知荣明耻”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处处都是德育之所,时时都做德育之人,人人都是德育实践者的社会氛围,使广大青少年无论身处哪里,都能接受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同时,积极动员五老志愿者开展了“老少互动,双向关爱,共建和谐社会”文艺演出、“民族精神代代传”、“三争一创”思想道德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以活泼的方式、新鲜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法制教育。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长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积极组织五老志愿者,深入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

家庭参与 篇3

1.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尽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红红火火地正在开展着,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力还相当大,尤其是对基层学校的领导、一线的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来说,重视智育,忽视心育的现象十分普遍。接触学生最多的是任课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将心理学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的作用,并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班级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说也算是一个“小社会”,同班同学朝夕相处、互相影响,由“从众”心理出发,逐渐形成一种风气,即班风。班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显著的影响。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足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形成的,所以,班级必然成为心理教育的主战场。

3.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心理氛围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的素质、人才观、教养方式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也必须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全面的成才观培养孩子,重智育更重心育。

二、实验目标

1.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对学习对象的价值有较充分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加深这种认识,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2)热爱学习,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这种情感,保持长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习的积极行为能持之以恒,能克服学习中的重大困难,排除干扰,并根据不同的学科选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2.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他人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

(3)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能与同学和谐相处、紧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3.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心理(明己)

(1)善于正确评价自我,逐步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人。

(2)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以他人为镜,虚心地、批判地接受他人的评价。

(3)及时而正确地认识、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从自身找原因。

(4)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前进目标,并以较强的自制力不断克服困难,去实现既定目标。

三、实验内容

初中阶段

(1)对初一的学生进行由小学生向初中生转变的适应性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生活方面,使学生了解自我、开发自我,同时培养群体认同感,学习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锻炼意志品质,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角色。

(2)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前期。因此,对他们主要足进行青春期心理辅导。在学习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着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业成就感和创新意识;在生活方面,帮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在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解决由此带来的困惑,培养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悦纳自我,树立健康的交友观念,初步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学会宽容待人,保持平和的心理,形成一定的自控能力。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合理疏导。

(3)初三年级,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对考试保持正常心态,减缓过重的心理压力,把焦虑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在生活上,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调整生活观念,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对自我有更深刻的认识,不断完善、充实自己;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中阶段:

(1)高一:首先进行进入高中的角色转换教育。在学习心理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在生活心理方面:帮助学生深刻地认知自我,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交友方面:学会赞美和批评,谦虚随和和坚持原则,初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

(2)高二:学习心理方面:要帮助高二的学生正确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鼓舞学习士气,在心理上帮助他们协调各种外界刺激引起的心理不平衡,使其专心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交友的技巧,明白异性交往的心理因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友谊和早恋的关系,认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应负的责任、义务。

(3)高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在学习心理方面: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减缓心理压力的方法,让他们了解一些心理疾病的症状,使他们能够自我调节,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调节考试焦虑的心态;生活心理方面:辅导学生正确对待身体与学习的关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学会协调升学目标与家长期望之间的差异,学会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起的作用;职业心理辅导方面:提供给学生一些职业适应性测试,给学生今后的工作意向提供参考。

四、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1年上半年)

(1)根据石家庄市教委《石家庄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规划》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2)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

(3)宣传发动,利用板报、专栏、橱窗以及班会、校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师生、家长宣传心理教育的意义、作用和有关常识。

(4)培训骨干,校内选配专职心理教育教师,聘请心理学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先期培训以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主。

2.实验阶段(2001-2002年)主要任务

(1)确立实验班级:初一、高一各确定一个实验班。对学生进行前期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明确认识,建立实验班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人手一册。

(2)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

(3)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

(4)选定2-3个教研组进行学科渗透实验,探索适宜的方式和经验。

3.深化阶段(2002-2003)主要任务

(1)培训教师、家长,使学校、家庭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对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对实验班进行由骨干教师主讲的心理活动课,对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心理教育,同时,探索课程的设计方式、方法。

(3)对学生进行中期测评,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进行中期情况交流。

(4)深入开展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

4.总结阶段(2003-2004年)主要任务

(1)后期测评,整理分析实验资料与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2)总结材料,评估实验开展情况,以材料结集为主,分析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中继续保持优点,改正缺点。

五、实验措施

(一)管理方面

成立心理教育工作小组,由主管德育的学校领导主抓,教育主任直接领导,实验班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带头进行实验研究,学科教师进行学科渗透,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班主任和骨干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实验研究内容,结合教材,制定出教学计划,对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进行教育。

(三)开展专题讲座

由专职教师或聘请有关专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咨询,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四)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信箱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团体和个人心理辅导。

(五)通过心理教育宣传报和橱窗等宣传心育知识

通过办各种宣传报、橱窗、条幅、标语以及建立校园广播站等,宣传心育知识,创设心理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

(六)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知识培训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其教育态度和方式。因此,要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

(七)向家长传授心理知识

关工委参与家庭教育大有作为 篇4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家庭教育作为治国理政的高度来重视。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 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 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 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 注重家风, 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促进家庭和睦, 促进亲人相亲相爱, 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 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总书记的讲话, 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家庭是青少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家庭教育历来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当下处于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家长大多数年龄在35岁左右, 他们缺乏科学家教方法, 重智育轻德育, 重生理轻心理, 重外显轻内省, 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相当普遍。乌兰浩特市关工委是以离退休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专家为主体组成的群众性工作组织, 这“五老”具有天然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亲情优势、时空优势, 在“教育、关爱、服务青少年”工作中, 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作用。

一、参与到各级家庭教育领导机构中

2014年1月, 乌兰浩特市政府印发了《乌兰浩特市家庭教育指导纲要》, 组建了“乌兰浩特市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 下设常设机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纲要》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 以教育、妇联组织、关工委为主体, 以各家长学校为基础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

常设机构由教育局领导牵头, 关工委领导担任副主任。全市各苏木 (乡镇) 、街道、学校 (幼儿园) 也都成立了有关工委“五老”参加的家庭教育组织机构。爱国街党工委牵头, 在辖区建起了以三个学校为主体、妇联、关工委各自发挥优势, 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新格局。乌兰哈达中心校和第九中学在当地党政领导和关工委的支持协助下, 在本镇三个嘎查 (行政村) 利用草原书屋办起了家长学校, 使家长培训工作延伸到了嘎查。

关工委在家庭教育中有位, 可以为关工委参与家庭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 可以充分调动关工委“五老”的积极性, 使各级关工委通过家长学校和其他有效平台, 和教育、妇联等部门共同承担起教育、关爱、服务青少年的职责。

二、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家长学校中

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有主体责任。在关工委的主动参与下, 全市各幼儿园、中小学校普遍建立了家长学校。市教育局从2009年起, 举办“万人次家长培训”, 历时三年, 共举办了10场报告会。市关工委利用“人脉”协助教育局邀请到了10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 为教师和家长做了20场报告, 受训家长人数达到22000人次。担任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和秘书长的关工委老同志沈明杰、马文举经常深入学校, 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为家长讲课, 协助教育局、妇联抓好12个示范性家庭教育实验学校。第七中学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的整体计划, 校长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 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副校长。学校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 先后派出18名教师到家庭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和考察, 这些教师在家庭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骨干引领作用。胜利第一小学在关工委的指导下, 开展家庭教育相关情况调查, 摸清了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 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了培训指导;学校组建了由家长参加的百人家庭教育讲师团, 学校党支部书记任团长, 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任副团长, 每班保证有2名家长代表参加, 把系统培训和菜单式培训结合来, 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工委参与家长学校工作, 可以为家长学校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三、参与到读书活动中

阅读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乌兰浩特市教育系统关工委每年都按照中青联读书主题, 开展读书活动。通过组织征文、办手抄报、编童谣、书画竞赛、演讲比赛、知识测试、论坛等方式提高读书的实效性。近4年来, 每年都订阅中青联图书2万多册。为了增加读书内容, 每年协同局团委共同举办爱心“赠书漂流”活动, 即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把读过的好的图书捐赠给偏远贫困的学生。同时, 他们广泛提倡祖孙三代共同读书, 近3年来, 有25位“五老”因亲子共读书受到市教育局党委表彰, 教育关工委连续多年被中关委等六部委授予特别奖。同时涌现出读书教育活动的先进典型, 如兴安一小多年开展“让书香飘满校园”读书活动, 已有2420名学生获得了“读千古美文, 做中华赤子”的美名, 使200多个家庭荣获“书香家庭”称号。

第七中学每学期开展两次家长读书沙龙活动, 由1~3位家长读给大家听, 在读之前先设几个问题, 让家长带着问题去读, 通过读书沙龙活动改变了家长的育人观念, 降低了家长教育子女的错误率, 提升了家长的素质。

关工委参与青少年的读书活动, 可以为青少年做出表率, 提升读书质量。

四、参与到家庭教育报告中

乌市关工委集合了一群老教育局长、老校长、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部级劳模、感动兴安人物等育人专家。他们毕生从事宣传教育事业, 爱生如子, 是“五老”队伍的中坚和骨干。他们将关心下一代作为晚年生活的神圣追求, 几年、十几年如一日, 终生育人, 乐此不疲。他们多次为家长作报告,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递正能量。

仅举两例:

乌兰浩特市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秘书长马文举挚爱家庭教育工作, 为家庭教育投注了大量精力。编写了《名人家教故事选编》《家庭教育72个专题解读》《家庭教育对照式指导菜单1000个》《心理学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等资料。经常深入学校、社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为家长讲课, 与家长互动, 近几年就讲课100多节, 并为胜利一小录制家庭教育“微课”,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盟直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袁有鸿从2006到2015年10年间, 编写《家庭教育资料》12册, 45万字, 收集名言妙语3000条, 《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品牌》发表在《内蒙古关心下一代》2015年第1期。从2006年起盟直机关关工委每年都举办一次“家教论坛”, 他主持《论坛》并亲自讲课, 还多次深入学校为家长作报告, 2014年荣获自治区妇联“家庭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关工委“五老”热衷家庭教育, 无私奉献, 走上“三尺讲台”, 直接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递正能量, 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五、参与到家风建设中

家风是家庭的“软实力”“营养剂”, 是灵魂的“净化器”、行为规范的“调节器”。养成良好家风, 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

全市各级关工委以实际行动主动参与到家风建设中。

从2007年开始, 盟直机关关工委每年都评选“优秀家庭”, 并召开“优秀家庭”经验交流暨表彰会, 到2015年表彰了“优秀家庭”100户。

第八中学自2013年, 在全校开展“优秀家教家庭”评选活动。每月评选一次, 每次每班评选出2个, 至今已经评选出22批次、1700多个“优秀家教家庭”。评选条件不唯成绩论, 只要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 就有参评的资格;而家风必须良好, 家长能言传身教, 与校合作, 共同育人。学校每月举行一次颁奖仪式, “优秀家教家庭”代表在国旗下讲话。每个“优秀家教家庭”代表在本班的家长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学校还在校门外张贴“优秀家教家庭”大幅照片, 内容包含“家教理念”“班任评语”“同学评语”等, 并把家教经验形成文字, 由学校印刷并装订成册, 发给全体家长共享。

第十三中学根据优秀家长评比条件, 每年毕业典礼和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对那些支持学校工作, 积极参与家长学校管理和考核的优秀家长进行表彰, 由校长为优秀家长颁发奖牌。以点带面, 发挥榜样作用。几年来共表彰了400多位家长。在社会上起到了强大的辐射作用。

今年, 市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中心总结以往家风建设的经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为指导, 提出在全市开展“十建十家”活动。其基本内容是:爱祖国, 建仁爱之家;爱劳动, 建自强之家;爱读书, 建书香之家;重法纪, 建自律之家;重情义, 建诚信之家;重孝和, 建和谐之家;惜资源, 建绿色之家;扬正气, 建积善之家;懂礼貌, 建礼仪之家;养身心, 建幸福之家。“十建十家”作为家风建设有效载体, 正在逐渐推开。

家庭参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干部病房收治老年病例422例。其中男340例,女82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神志清楚,部分生活能自理,能接受健康教育的慢性病患。按随即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201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60例,女41例;年龄60~85岁,平均76.3岁;文化程度:高小。动员患者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健康教育221例为试验组,其中男180例,女41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7.1岁,文化程度:初中。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实施

试验组以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为单位对以患者及其重要关系人为单位进行面对面直接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责任护士对患者直接健康教育。时间为下午15:00~17:00时,避开查房治疗及患者进餐、休息时间。

1.2.2 内容

1.2.2. 1 饮食与排泄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出现各个系统的变化,容易出现吞咽障碍。防止误吸是饮食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提倡给予糊状食物,少量多次,适当延长进食时间,提供安静适宜的进餐环境。给予易消化、少刺激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质类软食为好。少量多餐,忌过饱。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适当活动,以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腹部,促进排泄。每天3次,每次15 min。睡前避免过多饮水。便器应放于床边,伸手可取处。

1.2.2. 2 睡眠障碍

老年人中镇静安眠药物使用较多。使用此类药物要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使病患及家属理解不要过量服用,以免造成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告知此类病患应注意口腔清洁,白天不要过于劳累。夜间睡眠时取侧卧位为好,佩戴无创呼吸机应该调节好参数,面罩松紧适宜,防止过紧或过松漏气。

1.2.2. 3 卧位与康复

防止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鼓励老年患者适当活动,常见的由于卧位不正确而引起的关节异常有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髋关节外旋、膝关节僵直、踝关节下垂等[2]。护士指导老年患者及家属使用弹性小的床垫,铺上软褥,使脊柱保持正常的弯曲度,仰卧位头部不要垫太高,应同肩部一同垫起,防止肩关节挛缩。下肢伸直,膝下垫以软枕,防止膝关节僵直。双脚置于托脚板上,防止足下垂,维持踝关节的功能位。手臂下置一软枕。偏瘫患者朝向健侧卧最为适宜,截瘫和四肢瘫患者应以两侧轮流侧卧[3]。上面的一侧下肢呈曲髋、屈膝位,两下肢间放一软枕。接触床的上肢外旋及部分伸展,上面的上肢向胸前伸出。病情许可时也可采取俯卧位,腹下自肋缘到骨盆垫一软枕。可使髋关节充分伸展,同时减轻背部骨突部皮肤的压力。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尽早开始练习被动运动、协助性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及抗阻运动等,可维持和增强肌肉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残废和畸形发生。

1.2.2. 4 加强基础护理

指导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做好口腔护理,防止细菌感染。经常翻身拍背,鼓励排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1.2.2. 5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及环境的不同,常常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士需要根据患者具体心理问题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首先,护士采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来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其次,动员患者重要关系人参与,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情感和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多与他人相处,参与社会活动,增加情感倾诉的渠道。使患者成为一名社会人,被尊重、被爱护,从而增加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4,5,6]。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181例认为效果明显,很满意,40例认为不明显,对照组141例认为明显,60例认为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字2=7.42,P<0.01)。

2.2 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0.05

2.3 对医务人中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满意与非常满意人数之和与总人数的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老年疾病的相关并发症和生活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个月~1年3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随访中发现试验组患者出现老年疾病的相关并发症20例(9.0%),明显低于对照组41例(20.4%);试验组患者对生活的满意201例(91.0%),明显高于对照组151例(7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健康长寿不能完全依赖医药学,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普及防病、治病及康复医学护理知识,并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形成老年患者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起居,保持健康的心理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年患者健康教育应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动员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重要关系人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7,8,9,10]。让老年人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支持护理,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本临床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其疗效以及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机会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故认为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还要对其亲属或重要关系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研究家庭支持系统参与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干部病房收治老年患者42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让老年患者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为试验组,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181例病例认为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实施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40例认为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员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优于传统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家庭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刘雪琴,李漓.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50-952.

[2]郑惠娟.130例冠心病三级预防的家庭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7):40-41.

[3]Karrer M,Buttet P,Vincent I.How to practice health education in a general medicine or a pharmacy setting?Results from an experiment among pregnant women,adolescents and elderly people[J].Sante Publique,2008,20(1):69-80.

[4]孟水云,刘淑英.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2-64.

[5]郝亚静,闫雅凤,彭丽丽.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2):3271-3274.

[6]吴开蓉.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家庭护理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1348-1350.

[7]胡明鑫,赵美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517-519.

[8]吴慧君,李萍.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家庭护理能力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119-122.

[9]黄丽英.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家庭康复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473-175.

家庭参与 篇6

那我国小学生家长对家庭作业的参与现状如何?这一课题激发了本人研究“小学生家长对家庭作业的参与情况”的愿望,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分析现阶段小学生家长在参与家庭作业情况, 然后提出应对措施。

一、研究工具和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 辅助以访谈法。统计软件采用spss19.0。

访谈:研究前期对个别小学生家长进行了随机访谈, 了解平时家长对孩子家庭作业的参与情况, 为问卷做准备工作。问卷调查:通过访谈的辅助, 加之在网络上搜集的相关问卷资料, 最终正式问卷确立为7项基本信息和23道五级量表的问卷。问卷以山西省某市的四个小学的家长为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36份, 实际回收问卷220份, 回收率达93.2%。经过整理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14份, 剩余有效问卷206份。

二、研究分析过程

(一) 信度分析

本问卷共有题目23道, 信度为0.801, 达到了有效问卷的要求。

(二) 因素分析

1、“KMO”值

KMO值为0.827, 说明样本大小适合进行下一步因素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p<0.001, 达到显著水平, 说明问卷具备结构效度, 可以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

2、极大值旋转

根据极大值旋转和陡坡图, 确定这些题目可以分为四个因子:直接参与、自主支持、参与程度、提供结构。[2]

(1) 第13题“帮助孩子制定作业计划”、第19题“为孩子排除干扰, 提供安静环境”、第27题“在参与作业过程中和孩子更好地感情交流”、第28题“让孩子先自己检查作业然后家长检查”、第29题“对孩子作业每天进行评价”、第30题“把孩子作业情况反馈给老师”。这六道题为一个因子, 命名为“直接参与”因子, 与测试前的构想效度达到了一致。

(2) 第9题“知道孩子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第11题“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第12题“向孩子说明家庭作业的重要性”。这三道题为一个因子, 命名为“自主支持”因子。除了第9题“知道孩子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与测试前设想的不一致以外, 其他的题目都符合构想效度。

(3) 第8题“知道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内容”、第10题“认为孩子家庭作业量适中”、第14题“可以辅导孩子的全部家庭作业”、第20题“会和孩子一起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这四道题为一个因子, 命名为“参与程度”因子, 与测试前的构想效度达到了一致。

(4) 第21题“纠正孩子坐姿和握笔姿势”、第24题“启发孩子解答问题”, 第25题“鼓励孩子和老师同学联系解答疑难问题”。这三道题为一个因子, 命名为“提供结构”因子。除了第21题“纠正孩子坐姿和握笔姿势”与测试前设想的不一致以外, 其他的题目都符合构想效度。

(三) 差异检验

在清楚知道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内容方面:方差齐性检验F=0.007, F检验显著水平对应的概率Sig=0.932>0.05, 根据方差齐性F检验决断规则, 该题两组数据方差呈齐性, 因此统计检验结果在第一行。T检验统计量t=2.398, 自由度为204, 此题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概率Sig=0.017, 0.01<0.017<0.05, 根据T检验统计决断规则, 认为孩子的父亲母亲在对待该题上存在显著差异。

母亲在对待每天家庭作业这个问题时, 表现优于父亲。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性别差异, 女性相对比较周到细心;其次是母亲比父亲照顾孩子的时间相对要长, 参与到孩子作业中去的频率也高于父亲。

在纠正孩子做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坐姿、握笔姿势方面:方差齐性检验F=12.751, F检验显著水平对应的概率Sig=0.000<0.01, 根据方差齐性F检验决断规则, 该题两组数据方差呈非齐性, 因此统计检验结果在第二行。T检验统计量t=-2.656, 校正后的自由度为113.804, 此题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概率Sig=0.009<0.01, 根据T检验统计决断规则, 认为孩子的父亲母亲在对待该题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父亲表现优于母亲。

在把孩子的家庭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方面:方差齐性检验F=0.240, F检验显著水平对应的概率Sig=0.625>0.05, 根据方差齐性F检验决断规则, 该题两组数据方差呈齐性, 因此统计检验结果在第一行。T检验统计量t=2.703, 自由度为204, 此题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概率Sig=0.007<0.01, 根据T检验统计决断规则, 认为孩子的父亲母亲在对待该题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母亲表现优于父亲, 主要是因为母亲更常与老师们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

依此类推:父亲母亲在可以辅导孩子的全部家庭作业、知道孩子完成作业时间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双职工家庭家长的辅导能力优于不是双职工家庭的家长, 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表现优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 独生子女家长也相对更有精力。

(四) 相关分析

孩子的年级与第一个和第三个维度呈正相关, 与第二个和第四个维度呈负相关, 在第三个和第四个维度上差异显著。

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与第一个和第四个维度呈负相关, 与第二个和第三个维度呈正相关, 相关度都不大, 但是在第二个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

三、研究结果

现阶段, 小学生家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家庭作业中, 但是家长并不知道怎样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去才是科学有效的。从问卷分析来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长对孩子自主管理完成作业不够重视, 表现在很少帮孩子制定作业计划方面。

2、家长对孩子作业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很多家长不会对孩子的作业给出评价, 这不利于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3、家长对孩子作业的反馈不及时。家长对作业的反馈主要通过单纯的签字, 有时间的情况下打电话和面谈。签字只能说明对孩子的作业进行了检查, 但是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及时地反馈给老师, 也不便于老师及时解决问题。打电话和面谈是阶段性的, 也不够及时。

四、应对措施

家庭作业是学校学习内容的延伸, 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1、家长:在参与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孩子的自主潜能。

小学生年纪小, 自主性不高, 这就需要家长在参与孩子的作业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家庭作业的日程与进度, 做好过程中的督促与支持, 制定时间计划时, 应注意灵活, 不能把时间定得太死, 给孩子留有自主支配的时间, 着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孩子的表现及时评价, 鼓励孩子, 让他对作业产生好感和信心;和老师多沟通, 了解孩子的情况。

此外, 在参与的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孩子写作业的姿势。家长参与到其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不仅仅是帮助检查作业, 提高成绩而已。现在的作业形式多样化, 也要求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亲密合作的亲子关系, 因此要时刻注意严慈得当。

2、学校和教师:对家长给予指导。

学校应当通过开办专门的讲座、发放相关资料等等方式对家长给予正确的指导, 尤其是辅导孩子完成作业方面, 最重要的是要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学校教师通过家长会等与家长勤沟通, 与家长合作, 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 这样才能想办法帮助家长更为科学地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 真正发挥家长参与作业的积极作用, 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摘要:本文通过自编问卷对山西省某市的其中四个小学的家长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从中发现了小学生家长在参与家庭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希望能为想要科学地参与到孩子家庭作业中去的家长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家长,家庭作业,参与

参考文献

[1]刘清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 2006.5

[2]李云, 桑青松, 凌晨.家长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类型及其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4

[3]李云, 桑青松, 凌晨.家长参与小学生家庭作业行为方式的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2.5

[4]杨宁.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角度看家庭作业.[J].课程.教材.教法, 2004.11

[5]马荣秀.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和谐家校合作关系.[J].教育探索.2005.12

[6]杨红艳.小学生家庭作业互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6

家庭参与 篇7

关键词: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用药指导,安全性

本文旨在探讨改善用药指导模式, 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的实践, 以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认知和从医性。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18例, 男60例 (50.8%) , 女58例 (49.2%) , 年龄 (61.66±9.29) 岁, 高血压病程 (6.14±2.65) 年。依据纳入对象个人意愿分为家庭医生指导的干预组61例 (51.7%) 和常规门诊取药的对照组57例 (48.3%) 。

纳入标准: (1) 年龄≥40岁; (2) 高血压确诊时间≥3年; (3) 本人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 (1) 3个月内辖区居住可能变动; (2) 存在肢体残疾或重症疾患, 随访困难; (3) 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分裂症。

研究方法: (1) 干预方法:本研究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 干预组给予为期2个月用药指导, 平均每2周由社区家庭医生与干预组患者在门诊就诊取药时进行面对面良好沟通, 详细询问和评估患者用药情况, 依据存在问题和用药误区给予个性化用药指导和重点宣教, 按需发放合理用药健康处方, 特殊药品在包装上注明使用方法, 保持24 h电话畅通, 随时解答用药问题。对照组仅常规门诊处方取药。 (2) 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必要时电话追访。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用药相关知识、服药依从性、接受用药指导意愿4方面。其中, 用药知识调查以长效缓控释药品的服药方法, 阿司匹林的预防性服药指标, 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 中西药合用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疗程、服药间隔时间、>2种成分相同或相近中成药联用效果等的知识正答率进行评价;服药依从性主要对自行调整药品用量、品种、自行停服和自行处理不适症状的不依从行为进行评价;用药指导意愿对是否愿意接受用药指导及希望谁来提供用药指导两方面进行评价。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务人员经过统一培训, 干预前后均采用同一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用药指导效果。

资料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样本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纳入样本量118例, 干预组61例, 对照组57例, 两组除高血压病程外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医保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相关知识比较:干预后, 干预组在阿司匹林预防性服药指标,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压控制目标, 中西药合用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联用疗程、服药间隔时间、>2种成分相同或相近中成药联用效果方面的知识正答率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2个月后, 干预组在自行调整药量、血压控制满意后自行停药、因说明书写有严重不良反应自行停药、自行处理不适症状的不依从行为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两组患者接受用药指导意愿比较:干预2个月后, 干预组在不愿接受用药指导、信任并愿意接受医生指导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006、0.002,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讨论

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改善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的效果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 加强用药指导能提高患者用药知识:目前, 社区门诊以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就诊取药居多, 其病情复杂, 存在四处就医、多药并用情况, 常自行服用多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在合理用药方面知识缺乏, 安全意识淡薄, 成为药害事件的高风险人群, 因此加强对患者用药知识教育和指导是提高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关键。社区家庭医生与患者联系最为密切, 以家庭医生为指导载体, 是开展用药指导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家庭医生干预2月后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调查, 结果显示 (见表2) , 经过家庭医生参与用药指导能够纠正患者认识误区, 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合理使用药品的认知, 对控制疾病和用药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明显促进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本研究对118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了2个月观察, 调查显示, 社区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自行调整用药、停药和处理不适症状问题, 主要是患者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知识了解不多, 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不够充分。通过家庭医生实施用药指导和个性化教育, 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坚持长期服药、不适就诊的认识, 明显纠正了患者自我调整药量、自行停药、自我处理不适症状的意识和行为, 从而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 (3) 提高社区医生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患者的信任度:社区家庭医生不仅是服务团队的主要成员, 还是开具处方药品的源头, 在了解患者病情和用药方面较为全面和深入。因此, 创新服务模式, 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 在家庭医生岗位开展用药指导, 一方面能够加强医生自身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水平, 提高安全用药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纠正患者用药的错误认识和行为[1,2], 提高了患者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服药依从性, 从而提高患者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P<0.05。

总之, 今后应重视和加强社区家庭医生的用药指导工作, 有效开展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指导, 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夏平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与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 :154-155.

家庭参与 篇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终身锻炼”的口号提出,又加之体育分数加入中考成绩,家长从应试教育不让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到素质教育重视和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就近些年来,有关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诸多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很糟糕。学生的成长和运动习惯的形成不但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关,而且与家庭环境也是密切相连的。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分析家庭环境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有所帮助。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对体育运动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为撰写论文奠定理论基础。

2.2 调查法

针对家庭环境与学生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走访并制作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家长学生共答一张的形式(分为家长作答部分,学生作答部分),这样以确保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的对应影响。对务川县城关中学学生及家长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为97%。

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调查到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运动习惯的概念

所谓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1]体育运动习惯换句话说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心理或社会的需要,是在内在和外在动因的相互作用下重复发生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躯体运动,是不断重复的身体运动行为和方式。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认识、练习、重复练习、较长时间坚持的过程,是个体的行为活动,其最终的产生和形成定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3.2 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的生理机制

体育运动习惯的确立就其生理机制而言,是在长期的,系统的锻炼过程中,大脑皮层与小脑之间不断进行系统性环路联系, 兴奋和抑制过程轮流交替,把各种运动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的锁链系统,形成感觉“记忆痕迹”构型或运动构型,最后达到生理层面的动力定型。[1]

3.3 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的心理机制

体育运动习惯的心理机制,是从运动的需要或欲望开始,是主体意识到、并产生心理不安于紧张,成为主体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活动动机,主体做出满足运动需要和活动动机的活动,即目标活动,是主体体验到运动的兴趣,产生某种情绪体验。[3]这样的心理轨迹反复重复,反复强化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实现。[3]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人类从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产生动机,从而促使锻炼行为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和反复,最终养成了运动习惯。

因此,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是生理与心理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决不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生理心理机制的形成又与其外界环境的作用密切相关,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

3.4 家庭环境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3.4.1 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通过调查和走访表明,家长觉得体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否有用,对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影响是很大的。

家长认为体育孩子成长和学习很有用的,其孩子体育运动兴趣表现浓厚,体育态度也较积极和端正,运动动机明显,65% 的学生都能保持每周3次(包括3次)以上的体育运动频率。通过对家长的进一步访谈得知,但凡认为体育运动对孩子成长和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家长,他们平常都会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而且对孩子这方面的消费也表现出非常的支持,因此,孩子买体育用品时一般都能满足,而孩子花时间在体育运动方面时, 也会得到认同。

而对体育运动对孩子成长和学习兴趣表现淡泊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不明显,50%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有可无,没有强烈的运动欲望和运动动机,也不爱主动参与运动,一般都是体育课上不得已而为之,或是陪同学玩耍,自己需求不明显。

而认为体育运动对孩子成长和学习没有帮助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运动59%都表现的很淡泊,甚至有30%的孩子不喜欢体育运动。

3.4.2 家长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 影响

调查得知,大部分家长是赞同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而家长的赞同与否态度同样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家长表示很赞同的,学生70%体育兴趣比较浓厚,体育态度端正,动机也明显,锻炼时间较多。而家长比较赞同的,58%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有兴趣,比较喜欢参与体育运动。而家长不赞同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36%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对体育运动表现淡泊。

一般来说,在家长赞同的情况都会给予孩子相应的条件支持,其条件包括对子女体育运动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层面上的支持。物质上给予经济支援,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奠定物质基础。精神上给激励,激励孩子内部心理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从而促进兴趣的产生,并激励孩子向目标发展。父母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通过物质与精神的支持表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必然促使孩子对体育的需求由父母期望转化为内在需求,从而有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对体育运动的目的、作用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这个年龄段对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兴趣都是短时间的,尤其是在活动中碰到较难完成的任务或不会的技术就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将刚建立起来的对体育运动的好奇与兴趣抹杀。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惯之以恒的支持、激励对孩子体育学习兴趣、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不断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历练,不断提高身体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磨练其意志,促进其身心发展。

3.4.3 家长进行体育运动的状态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家长的体育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就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体育兴趣、体育行为产生影响。家长的体育行为让孩子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人生活的重要性,促使孩子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而家长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自然也会时不时的、有意无意的带孩子参与到他们的体育活动中来,这些会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形成产习惯性的影响。

家长的体育习惯还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

由调查结果可见:家长的体育运动次数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影响表现为:在运动兴趣方面,学生的运动兴趣随家长的体育运动参与频度有显著提升。随着家长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从0-3次(或以上)的增加,学生体育兴趣百分比也从18.2%提升到61.8%。

在运动动机方面,家长参与运动的次数越多,学生产生体育动机行为的比例也有明显的提高。在运动态度方面,学生的运动态度随家长参与体育运动次数的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百分比从2.3%升高至41.7%。可见,家长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动机、态度、行为的关系都呈正相关。

3.4.4 家庭生活习惯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家庭的生活习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对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家庭关系和睦、社交关系良好、生活方式较规律的家庭环境下,其子女相对的生活习惯规律也比较好;家庭的体育氛围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兄弟姐妹对体育运动的行为,体育频道、体育精彩赛事的观看等对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都有很大帮助;另外家长的教育管理对学生课余时间的支配用于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认为在休闲的时间用于玩游戏、看小说、上网更为舒服和享受,但家长的干涉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家庭体育生活习惯好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也较高,对学生课余选择体育运动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3.4.5 运动环境等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家庭体育活动大多数都是围绕地理环境和体育设施条件来进行的。因此,家庭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作为平常健身之用,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居周围的地理环境和体育设施条件来决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体育的具体项目,也影响家庭体育的开展,同时影响了学生课余体育的开展。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教学内容、教师技术水平等也影响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都与体育设施不齐全,参与条件不方便,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不喜欢等因素有关。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体育设施是否齐备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前提,锻炼场所是否方便、内容是否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是影响坚持运动的重要原因。

4结论与建议

(1) 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从体育活动的需求产生体育动机,从而促使锻炼行为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持续和反复便养成了运动习惯。其重要前提是学生有正确的体育运动态度和兴趣,而体育兴趣又是影响体育运动习惯及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养成体育习惯的首要条件。

(2)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以及家庭体育生活等都对学生的体育习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通过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引导、支持孩子的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促使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身发展。

家庭参与 篇9

我们要努力的去构建学校, 家庭, 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的体系。应该要在完善学校的教育作为主导的层面上, 大力的开发家庭还有社会的资源, 将教育渠道发展成为多条的渠道, 把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充分的整合在一起, 在教育方向的带领下, 一起参与, 配合还有促进, 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优良的心态

现在是社会进行转型的阶段, 主要的表现是结构的转型还有体制的转型一起进行。所以这些转型都会出现一些不安定感, 让大家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心情, 这会影响家长还有老师在教育上面的心态。分开来看, 家长出现不良教育的心态有下面几个方面:期望比较的高, 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 他们希望孩子的教育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期望的高标准体现在学生在教育的过程里刻意的求完美, 提出学生达不到的很多的要求, 家长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间出现的一些差异的客观存在, 总是把学生和其他家长的学生做出没有标准的衡量和攀比, 家长往往对学生的成绩和排名非常的在意, 一旦发现学生与别人出现差距就逼学生想办法立刻赶上。

二、建立三位一体的心理机制

我们为了可以完全的发挥出教育的作用, 需要完善和配置三者的能力, 建立起家庭, 学校, 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 第一点需要重视的任务是正确的进行定位三者的作用。

1. 家长需要为学生在成长方面建立比较优良的家庭客观环境。第一, 家长应该建立准确的心理教育引导, 建立优良的教育气氛;第二, 应该观察学生出现的个性, 善于使用鼓励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自信;第三, 重视学生的情趣发展, 大力的发展学生的视野, 持续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和心理;第四, 准确的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第五, 家长自己需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构建学习的家庭环境, 建立榜样的形象和作用, 以此来推进学生发展成良好的习惯, 持续的提升自己的心理水平。2. 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首先, 应该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点体系, 准确的认识心理的健康对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的成长的主要意义, 准确的处理心理的健康教育和学科的教育的关系;其次, 应该在深入的提高心理的健康教育的水平中进行实践, 特备是要坚持的走积极的心理教育的道路, 以心理教育大众的观念为基本的准则, 在心理教育体系的构建, 持续的发展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第三, 应该增加专项的经费投入还有扶持的确保能力, 完善规范的工作机制, 要实现一部分的政策支持;第四, 应该大力的开展一些心理的健康教育观点的研究和实验以及专题的研究, 将工作的科学, 针对, 实效的特性努力的提高起来;第五, 应该在本校的实际作用下的教育资源为基本, 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回归到教育的起点, 构建心理的健康教育的人性化教学。第六, 努力的充分发挥心理的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增加心理健康的教育团队的建设。而且学校需要增加和家长的沟通。应该及时的将学校对学生的一些要求反馈回家长, 还要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学校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心理教育;学校还应该积极的融入到社区的活动中, 将教育扩展到社区。要合理的使用社区的一些教育资源, 扩大学校的教育空间, 增加学校在教育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且还要发挥学校在社区里的教育中心的作用, 向社区开放场地, 师资这些教育的资源, 推进社区的发展, 这样也可以产生反作用对于学校的教育。

三、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1. 改革与创新领导的体制。各级的党委与政府要有效的加强完善对学生的工作的领导,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资源的发展战略重视起来, 形成党委进行统一的领导, 全部的部门各行其责的工作体制, 全力的配合, 大力的发挥积极, 主动的特性,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发展好。2. 改革与创新投入的体制。财政的部门应该要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财政投入。专门出一些专项的资金, 用于建设和开展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的研究。3. 改革与创新信息的反馈体制。有关的单位和部门应该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成长的资源库, 准确的掌握发展的动态, 科学的分析出现的情况, 快速的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 进而解决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2]覃国慈, 刘先, 冯桂林.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网络体系培育青少年健全人格[J].湖北社会科学, 2011.

[3]关迪.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误区和发展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上一篇:行业转型下一篇:中国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