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的护理(精选9篇)
家庭病床的护理 篇1
现代护理学的一个标志是走向社会, 社区护理在社区医疗保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为工伤病人设立家庭病床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 也符合我国国情。
1 为工伤病人设立家庭病床的重要性
1.1 现代社会伤残者剧增的需求
由于社会的发展, 工业技术的进步及交通事业的突飞猛进, 工伤越来越多, 伤残者急剧增加, 而医院床位则相对更加紧张, 在社区为工伤病人设立家庭病床, 对工伤者实施家庭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2 护理竞争的需要
社区服务进家庭已成为一种社会化前沿性服务。护理竞争的实质是技术质量, 服务质量的竞争, 而服务质量的基础在于对社会护理需求的预测;在于护理人员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实施家庭护理向工伤患者告知护理服务信息, 使其选择和正确利用护理服务, 建立社区医院良好信誉和形象, 直接影响病人求医的流向及护理的心理效应。
1.3 工伤病人的需求
绝大多数工伤病人希望出院后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家庭护理。因为第一环境适宜, 利于病人在适宜的环境中恢复健康, 且可使心理焦虑、孤独、紧张度下降。第二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家属陪在探望的实际问题。第三利于康复训练。第四利于心理护理、卫生及行为指导, 尤其病人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会减轻负担感, 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利于健康教育, 达到工伤者的自我保健。第五方便患者。解决出院后仍需延续护理, 但又不便利医院接受服务的患者。第六通过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与鼓励更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境, 利于康复。
1.4 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有利于护理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工作从院内到院外, 即由单纯病区护理走向社区家庭护理;从单纯疾病护理转向家庭预防保健;从生理护理转向身心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 转向主动为工伤病人实施家庭护理服务, 即是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又将促进护理工作的转变。
1.5 适合国情
解决医院床位紧张的趋向, 又可以减轻工伤家庭经济负担和人力负担。因此, 对工伤病人实施家庭护理, 有利于解决病床不足所致供求之间的矛盾, 尤其因床位紧张而致危重病人不得不加床抢救的问题;有利于解决病人住院难的问题, 改变过去工伤病人长期“寄存”医院的局面, 实行医院与工伤人员所在单位建立沟通及制约制度, 减少人均住院日数, 减轻住院负荷。
1.6 有利于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家庭护理减少了工伤患者住院费用, 减少卫生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并能为医疗费用急剧增长克服一部分困难, 又可多收病人增加收入和减少院外报销。家庭护理投资少, 见效快可充分利用现有人员与技术条件, 是解决住院难的有效途径。
2 社区工伤家庭护理的管理
2.1 组织
由一名专职业务领导分管此项工作,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配备社区护理人员。
2.2 对象
经住院治疗, 病情稳定, 可以在家庭延续护理服务的, 病人需求且经过主治医生认为可以在家庭治疗护理的工伤患者。
2.3 管理
2.3.1 建床程序。
病房或门诊将收入家庭病床治疗的病例填写家庭病床通知书由护士长再分别转送给社区护士, 并确定上门诊查日期、时间。
2.3.2 建立护理病历。
根据工伤病人病情填写病历首页, 拟定护理计划, 提出护理问题, 记录病程, 评价、护理小结等。可酌情借阅工伤病人住院期间护理病历或病房与社区护士交接病人, 了解病人病情及护理过程, 以保持护理的连续性。
2.3.3 建立一套工伤病人社区家庭护理管理制度, 社区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必要的记录表格卡片, 随时了解护士工作质量及工伤患者健康情况。
建立访视记录, 建立重要个案护理记录, 护理工作量月报表, 登记每天护士所做护理项目, 访视的次数, 每月、季、年都有统计数字和总结。
2.3.4 素质及培训, 严格护士培训和考核制度。
要求护士必须在护校教育的基础上, 经过培训才能胜任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护士素质要求穿简朴制服, 保持整洁, 不可浓装艳抹戴手饰。要具备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基本知识及示范护理技术的知识和技巧。
2.3.5 护理装备。
社区护士应备有家庭访视包, 装备适应工作需要, 小型、便于携带的诊疗、检查和抢救设备。可根据情况增减用物。
2.4 护理内容
对工伤病人护理要有针对性, 除按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外, 要开展有针对工伤的健康教育, 主动发现家庭中的健康问题, 因人施教, 使工伤病人自觉地掌握基本卫生健康知识, 养成健康卫生习惯, 同时要讲究护理道德, 做好工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工伤的纠纷要熟悉标准, 掌握政策, 善于调解, 及时与单位沟通联系, 尽量为工伤病人谋福利, 以利其合作与康复。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工伤病人的社区家庭护理, 尤其是工伤病人的完整的护理过程, 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 以适应工伤人群对健康的需求, 促进社会和谐。
家庭病床的护理 篇2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慢性病管理项目中,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本院自2009年至今年10月份,建立了家庭病床86例。其中筛选出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23例。本院根据这一情况,为预防压疮的形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护理人员对家庭成员进行专项护理指导,取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
脑卒中患者23例,全部为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家人24小时陪护。其中男9例,女14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病因为脑出血者13例,脑梗死者10例,脑出血行手术病例6例。
2指导护理方案
2.1定时翻身,即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日间每隔3小时进行一次,夜间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以减轻对身体着力处的固定压迫。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翻身后,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或软枕,以扩增身体着力面积。
2.2定时清洁,即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每天用热毛巾擦身,分早晚洗脸、洗手、洗脚,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避免皮肤浸渍易损。
2.3定时按揉,即每天分早、晚两次,对身体着力部位,用75%酒精按摩,特别是骨突部位,要有足够力量刺激肌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的破损,增进要破损皮肤恢复。
2.4定时整理,即每天进行一次床铺的清扫、整理,杜绝床铺上有硬物、渣屑,使床单、被褥平整。
2.5定时换洗,即每周更换一次床单、被褥,布料一律采用柔软纯棉,切忌皮肤直接接触橡皮垫、塑料布等。
指导护理方案,每周进行三次示范指导,每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整改。
3结果
所有23例脑卒中患者,分阶段进行督导、评价。
三个月时进行评价,20例患者皮肤完好,弹性十足;3例患者,骶尾部皮肤轻微发红,经督导检查,发现床单、被褥非纯棉所做,建议家人改正。
半年时进行评价,3例骶尾部皮肤发红者,经细心照顾,已经好转;有1例,出现右侧大转子处皮肤红肿,无水泡,经督导检查,发现家人因农忙,翻身、按揉不及时,时有夜间不进行之时,建议家人改正;2例左侧大转子处,皮肤稍有发红,经督导检查,发现患者拒绝进行护理,因卧床时间较长,产生轻生念头,故而拒绝护理,遂由我院医师进行心理劝导,使其增加生存的希望;余下17例患者,皮肤一切正常,家人照顾勤快。
一年时进行评价,1例右侧大转子皮肤红肿者,经2月余的精心护理,皮肤渐渐地趋于正常,检查时已经恢复弹性;2例左侧大转子皮肤发红者,因有了生存的希望,接受家人的护理,已经恢复正常;1例因复发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家人照顾勤快,皮肤一切正常。
两年时进行评价,2例因并发呼吸道感染,治疗欠及时,而死亡;余下20例患者,皮肤完好,无红肿、无压疮形成。
4结论
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患有脑卒中后遗症者,建立家庭病床,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加上医护人员的精心指导,只要家人细心照料,会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3例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我们的护理指导方案,对于预防压疮,有明显的效果。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對患者的生命形成了威胁,如继发感染,很容易形成毒血症、菌血症,加快了患者的死亡。
在基层,脑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更加显得卫生医疗人员的短缺。家庭病床的建立,节省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我们这种护理指导方案,既增加了家庭成员的护理医疗知识,还对患者起到很好的照顾。护理工作是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我们这种护理指导方案,仍存在很多不详尽之处,它需要在操作中,逐步的领会、熟练,并且进一步的总结。
家庭病床的护理 篇3
关键词:中医健康特色护理,高血压家庭病床,护理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等。当前, 高血压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多数高血压患者采用家庭病床治疗方式, 这种模式在关注疾病、注重疾病的同时能够让患者更多的以人为中心[1]。但是, 部分患者采用家庭病床治疗时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长期疗效欠佳, 依从性也比较差。近年来, 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2]。为了探讨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家庭病床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次研究中入院的120例高血压家庭病床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次研究中入院的120例高血压家庭病床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60例, 其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龄44~89岁, 平均年龄 (76.5±8.8) 岁, 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 (5.5±1.7) 年;对照组60例, 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60~66岁, 平均年龄 (56.7±7.8) 岁, 病程1.2~12.5年, 平均病程 (5.2±1.9) 年。患者对其护理方案、治疗方法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方法为:入院后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让患者有一个心理准备, 并且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让患者定期用药, 并让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等[3]。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 具体方法包括: (1) 健康教育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师运用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针对性的开展辨证施护的方案, 根据患者体质、疾病的证型等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健康教育时应该遵循畅情志、适寒温、顺天地四时阴阳变化等中医健康教育, 始终遵循“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中医原则。 (2) 日常护理。家庭护理不同医院病床、高血压患者的生存时间的长短、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强弱, 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是家庭病床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方法之一, 通过中医健康特色护理能够让患者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 能够更好地用药, 动态的监测患者血压, 并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 (3) 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发病后护师要加强患者饮食护理, 让患者服用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 促进机体恢复, 从而增强患者自身免疫, 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4]。
1.3 观察指标[5]
记录患者护理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度、患者的遵医行为, 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定期复查等。采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74)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ADL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度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实验组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评分 (82.87±7.98) 分, 高于对照组 (53.60±14.55) 分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实验组91.7%戒烟戒酒、95.0%合理饮食、96.7%适当运动、93.3%遵医用药、95.0%定期复查, 均高于对照组的76.7%、81.7%、73.3%、80.0%、83.3% (P<0.05或P<0.01)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实验组ADL评分 (16.2±3.7) 分、躯体功能评分 (59.6±7.5) 分、心理功能评分 (65.8±9.2) 分、社会功能评分 (57.2±6.5) 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 (11.6±3.2) 、 (53.2±7.1) 、 (56.7±8.4) 、 (51.1±6.0) 分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率比较高,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当前, 高血压家庭病床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这种治疗模式主要是在患者家中建立病床, 并且在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庭成员积极配合下, 为患者在家中休养实施护理的过程[6]。家庭病床是医院延伸到家庭的病房, 是将护患连成一体, 将预防和治疗连接在一起, 将护理融入到群众中, 从而更加符合现代护理的实践活动, 它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它的出现改变了单一的、局部的、分割式的以医院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 它更加顺应了群众的需要[7]。
近年来, 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护理后高血压相关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8]结果类似。这种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 中医健康特色的实施能够帮护师、家属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保证中医护理的实施具有时间性、顺序性、计划性、预见性及目的性, 保证每一项护理更加标准化, 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遗漏, 并且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发挥患者家庭成员作用, 让他们共同参与[9]。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以机体康复、训练等为主, 善于从患者心理、生理等对患者进行干预, 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让患者能从自身做起, 提高护理质量[10]。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自觉运动、遵医用药、定期复查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11]结果类似。
目前,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血压家庭病床中实施中医健康特色护理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全方位、立体性、综合性的服务模式, 其服务的对象不仅是患者[12], 同时还包括了患者的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人。这种护理模式是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护理服务模式, 它能够减少传统护理过程中无效的重复工作, 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从而有效降低医疗费用[13]。这种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每一位患者情况舒适度进行风险预测, 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找到患者需求和护理问题, 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生活质量[14]。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ADL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15]结果类似。
住院观察病床驱铅治疗的护理管理 篇4
关键词 驱铅治疗 中毒 护理管理
资料与方法
本院是一所职业病专科医院,承担厂矿企业工人的职业病防治义务。职业病住院部有护理人员16名,平均年龄29.7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7名,护师5人,护士3人。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血铅超标进行驱铅治疗,年龄21.5~50岁,平均26.31岁。治疗上用依地酸二钠钙1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输注,治疗中补充微量元素及支持疗法。
管理措施
⑴优化驱铅住院观察病房环境,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病房宽敞、明亮、空气流通,配备空调及电视机、紫外线消毒等物品,免费为患者提供饮用水及一次性纸杯。
⑵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安排业务技术好,沟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驱铅治疗。
⑶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促进相互沟通,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主动关心患者和了解患者的需求,痛患者所痛,急患者所急。通过良好的护士形象,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信赖感、安全感,缩短了患者与医院的距离,提高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使医患关系和谐。
⑷入院时卫生宣教,由科室主管医生、临床护理专家、责任护士对驱铅患者做出全面评估,以驱铅治疗相关内容如:入院指导、检查、驱铅治疗方法、用药、输液相关知识、24小时尿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及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效果评价。
⑸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护理专科业务知识,每月训练操作技能,丰富心理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从而在操作规范、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服务理念上处处为患者着想,尽最大的努力穿刺时达到一针见血,并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体现在为患者提供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中。
⑹规范驱铅输液流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将驱铅治疗区域分输液登记区、集中加药区、输液区,1名护士负责接收登记,核对姓名、药名、疗程,安排输液座位,然后将输液单送入加药区,2名加药护士进行交叉核对后加药并签名,注射护士在注射时再次进行双向核对座号、姓名、疗程后进行注射,并告知患者输液速度要慢,食物补充钙和多种维生素。
⑺职业病患者的心理康复,铅中毒患者存在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信心不足、情绪不稳定、认知不良等表现。在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干预的方式,这样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强化患者行为的配合能力;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诊疗计划顺利进行;促进疾病康复。同时我们医务人员要态度诚恳,要有同性心和耐心,要了解其症结所在,以婉转动听的语言,顺其情志,晓以利害,打开其郁结之心扉,使其抑郁得解,心无疑虑,深重之精神思想负担霍然冰释,恢复其正常之生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病之目的。
⑻提高护士安全意识,保证用药安全,驱铅治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依地酸二钠钙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驱铅时要注意观察用药的反应及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启动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此外,依地酸二钠钙除络和铅外,还可络和锌、铁、铜等多种金属离子,多疗程治疗中可引起微量元素缺乏,特别容易造成锌缺乏。依地酸二钠钙用药剂量过大可引起肾小管损害导致急性肾衰竭,因此驱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变化,当出现尿量减少、尿液性状改变是要及时停用。
⑼强化职业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职业病防护意识职业病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而健康教育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种经济、简便、可行及有效的方法。针对厂矿工人职业病防护意识差,知识缺乏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如发放宣传手册,健康处方及利用治疗期间口头进行个别健康宣教。我院自制職业病健康教育电视片,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播放,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法,铅中毒相关知识,使用驱铅药物的注意事项,如何留取尿铅标本,工作期间的自我防护等,在人性化服务中融入健康教育,不仅激发了患者的观看兴趣,提高了患者职业病防护意识,也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评价方法:使用护理部统一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最后疗程输液结束时进行调查统计,并与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进行比较。
结 果
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患者满意率由实施前88%提高至98%,健康教育的覆盖率由78%提高到100%,知晓率由79%提高到97%。
讨 论
驱铅治疗是我院对外服务的窗口,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反映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了解和把握这一点,将影响护理管理者决策,有助于管理者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改进护理工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到更多的职业病防治知识,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尊重,得到了患者的认同,有效地促进了医院的文化建设,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本调查结果进一步表明,通过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使驱铅输液患者感到来自医院的关怀和温暖。
参考文献
1 郭俊红.基层医院护理投诉的原因及控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4):1337.
2 李光香,程伟荣.六步洗手法对降低手细菌污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55-56.
3 段兰芳.护理人员手清洁消毒及效果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34.
4 周玉珍,朱玉真,谢晓燕.依地酸二钠钙致过敏性休克1例[J].护理研究,2006,20(11):2978.
5 赵立强,游全程,徐忠玉,等.铅作业工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职业医学,2003,30(20):23-24.
家庭病床的护理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4—12月上海市花木社区新建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脑卒中家床照顾者。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调查员直接入户访问并填写完成调查表;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调查内容包括照顾者基本状况、照顾时间、健康状况、照顾压力、家庭护理知识、家庭护理质量等。共调查38人,收回有效问卷38份。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EpiData 3.0录入整理,采用SPSS 11.5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2.1.1 性别与年龄
照顾者以女性居多,其中男性10人(26.32%),女性28人(73.68%);平均年龄61岁,其中30~39岁3人(7.89%),40~49岁2人(5.26%),50~59岁14人(36.85%),60~69岁10人(26.32%),70~79岁6人(15.79%),80~89岁3人(7.89%)。
2.1.2 文化程度
中小学和小学以下13人(34.21%),初中15人(39.47%),高中6人(15.79%),大学以上者4人(10.53%)。
2.1.3 与患者关系
配偶14人(36.84%),子女14人(36.84%),雇佣9人(23.68%),亲戚1人(2.64%)。
2.2 照顾压力
2.2.1 照顾时间
24 h看护36人(94.73%),6 h看护2人(5.27%);持续照顾时间6个月以上36人(94.73%),6个月以下2人(5.27%)。
2.2.2 与护理相关的指导
9人(23.68%)曾接受过专业医护人员指导,29人(76.32%)未曾接受过相关指导。
2.2.3 对自己健康的看法
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24人(63.16%),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欠佳的12人(31.58%),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差的2人(5.26%)。
2.2.4 照顾压力自我评价
个人睡眠受影响的有20人(52.63%),家庭正常生活被扰乱的17人(44.74%),个人计划发生改变的19人(50.00%),情绪改变的5人(13.16%),有经济压力的7人(18.42%)。
2.3 基础护理水平
2.3.1 疾病认识
知道脑卒中分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的有12人(31.57%);知晓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的有27人(71.05%),掌握脑卒中的主要症状的22人(57.89%)。
2.3.2 基础护理知识认知
采用自行设计的基础护理知识问卷对照顾者的头发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便秘护理等20项护理知识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了赋值(回答正确得1分,不正确者得0分),满分20分。结果显示,照顾者平均得分11.29,最大值为19,最小值为4;其中男、女照顾者在知识得分水平上没有统计学差异(F=2.394,P=0.131)(表1)。照顾者年龄<60岁组的得分要高于≥60岁组(F=4.674,P=0.037)。不同的照顾者关系(配偶、子女、雇佣及其他)在得分上也未见差异(F=2.175,P=0.129)。接受和未接受过相关指导的照顾者也未见得分上有差异(F=0.186,P=0.672),见表1。
2.3.3 对患者需求的认知
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设计患者安全、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知晓率分别为22(57.89%)、24(63.16%)、9人(23.68%)。
2.4 家庭护理质量
2.4.1 家庭护理质量现状
采用黄丽钗《家庭护理质量量表》[1],包括患者生理、安全、爱与归属、自我尊重、自我实现的满足程度等赋值评估,满分为75分。质量评定分为好、一般、差,相对应得分值为≥66分(15.79%)、56~65分(47.37%)、≤55分(36.84%)。照顾者的不同性别(F=0.225,P=0.638)和年龄(F=1.186,P=0.283)在护理质量得分上未见统计学差异(表2)。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也不影响护理质量的得分(F=0.181,P=0.835)。曾接受过指导的照顾者和未接受过指导的得分分别为60.64和56.62,方差分析结果F=3.206,P=0.082,P值接近于0.05,两者差异有待进一步评估,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家床照顾者主要为配偶或子女,能长期照顾患者,但照顾者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且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导致基础护理水平及家庭护理质量不高,尤其对患者自我尊重及自我实现方面的认知水平较低。脑卒中家床照顾者实施家庭护理的实际能力不足。有学者指出,家庭护理可分为专业与非专业,非专业的家庭护理就是一种家人或朋友的照护或辅助行为,其方法主要来源于医生、护士的指导或是科普书籍[3]。利用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在社区中开展专业医护人员指导或示教,可提高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技能,尤其对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功能锻炼方法、病情观察、用药方法、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等方面的认识[4],从而达到护理质量的提升,促进脑卒中患者回归社会。
调查显示,<60岁照顾者基础护理知识认知高于60岁以上照顾者,两者在护理质量上却无明显差异尽管有1/3的照顾者受过相关的指导,但是其基础护理知识水平和家庭护理质量与未受过指导的照顾者相比,并没有明显提高,可见如何系统、有效地对照顾者进行培训和指导,也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社区护士在开展专业护理干预时除了加强基础护理知识与疾病相关知识干预,更应注重照顾者实际护理操作的干预,通过知-信-行达到护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丽钗,姜小鹰.脑卒中病人家庭护理质量评价工具的修订[J].护理研究,2007,5(5):1308-1309.
[2]刘腊梅,吕伟波,周兰姝.美国老年家庭护理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39-40.
[3]曾友燕,王志红.我国老年家庭护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8):1830.
褥疮的家庭病床治疗体会 篇6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褥疮患者60例, 男38例, 女22例, 年龄50~80岁, 均为瘫痪患者, 符合褥疮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患者体温正常, 血压控制较理想, 心肺听诊无异常, 肢体瘫痪, 褥疮位于踝关节、骶骨、坐骨结节骨隆突处, 大小不等, 1~4个, 浅的褥疮溃烂至皮下, 深的达肌肉层、腱膜甚至骨膜层, 其中巨大褥疮4例 (都是女性患者) , 局部组织溃烂, 表面附有脓苔样分泌物, 恶臭。
辅助检查:WBC超过10×109/L 18例, 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29例, WBC总数正常, 而中性粒细胞增高13例,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餐前空腹血糖6.5~8.5 mmol/L, 餐后2 h血糖7.0~10.8 mmol/L, 坏死组织细菌培养见:革兰阴性厌氧菌、脆弱类杆菌、铜绿假单鲍菌、绿脓杆菌。
治疗方法:无糖尿病的褥疮患者, 彻底清创, 除去坏死组织, 消毒, 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和适量氯霉素片 (磨粉) (根据褥疮的大小来调整用量) 混合敷于褥疮表面, 每天更换1次, 直至痊愈;有糖尿病的褥疮患者, 彻底清创, 除去坏死组织, 消毒, 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适量的氯霉素片和二甲双胍片 (磨粉) (根据褥疮大小调整用量) 混合敷于褥疮的表面, 每天更换1次, 直至痊愈, 疗程一般在14 d~6个月不等。
费用:280~5 200元。
结果
痊愈57例, 好转2例, 恶化住院治疗1例, 治愈率95%。
讨论
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自我管理能力差, 尤其是瘫痪患者, 神经受损, 长期卧床, 不能随意翻身, 踝关节、骶骨、坐骨结节等部位皮肤经常受到身体的挤压, 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变差, 缺血、缺氧, 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 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破溃形成褥疮。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 其可能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 细菌的生长繁殖在高血糖的环境中更为有利, 高血糖同时也对细胞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 使周围血自然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和免疫干扰活性降低。 (2) 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内糖代谢紊乱和糖酵解能力降低, 使中性粒细胞趋化、游走、吞噬及杀菌能力低于正常人。 (3) 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蛋白质合成减少, 分解加快, 使免疫球蛋白、抗体及补体合成减少,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转换率下降, 以及糖尿病患者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缺陷, 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低下。 (4) 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致使组织供血供氧减少, 影响局部组织对感染的反应, 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及降低白细胞依赖氧的杀菌作用[1。2]。高血糖既损害机体的免疫能力, 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3]。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皮肤黏膜较易损伤且不易发现而导致感染, 伴有血管病变时组织缺血缺氧, 从而影响局部对感染的反应, 造成感染发生、发展[4]。
对于褥疮的预防, 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对瘫痪患者, 在好发的部位加用软垫、气圈、海绵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床铺衣物整洁;每2 h定期翻身, 受压皮肤发红时, 要用手轻轻按摩, 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饮食中加强营养, 促进蛋白质的供应, 增强患者皮肤的抵抗力。一旦出现褥疮, 应立即使患处不再受压, 加强创面的处理, 清除病灶坏死组织、引流, 改变厌氧环境, 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 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供给, 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的快速生长。
我科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二甲双胍片粉和/或氯霉素片粉混合一起外敷褥疮, 效果显著。美宝湿润烧伤膏是由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一起制作成的软膏样外用药物, 它清热解毒、止痛、祛瘀生肌, 促进残存上皮细胞快速生长。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如果没有禁忌证, 二甲双胍应作为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而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的方案中, 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是增加基础状态下糖的无氧酵解, 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增加葡萄糖的外周利用, 减少糖原生成和减少肝糖输出,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轻体重[5]。局部外用可增加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 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酰胺醇类广谱抗菌药氯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阳性菌, 主要为抑菌剂,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适用于: (1) 伤寒和副伤寒; (2) 严重沙门菌属感染合并败血症; (3) 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4) 严重的厌氧菌 (如脆弱拟杆菌) 所致的感染; (5) 无其他低毒性抗菌药可代替的敏感细菌 (如其他革兰阴性菌杆菌) 所致的感染等。而褥疮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之一是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 选用氯霉素片局部用药, 杀菌消炎, 毒性低, 不良反应少。我科在应用此方法治疗褥疮患者期间, 定期给治疗时间长的患者做周围血象检查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检查, 未见骨髓抑制的血象异常表现。
总之, 瘫痪患者褥疮发生率高, 病情发展快, 治疗时间长, 且难以治愈, 治愈后又容易复发, 应值得注意, 加强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 预防褥疮的发生, 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摘要:目的:探讨褥疮患者的家庭病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二甲双胍片和/或氯霉素片对褥疮的家庭病床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7例, 治愈率95%, 好转2例, 恶化转住院治疗1例。结论:家庭病床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二甲双胍片和/或氯霉素片治疗褥疮效果好, 且费用低, 适合长期卧床的褥疮患者。
关键词:褥疮,家庭病床,治疗
参考文献
[1]沈稚舟, 吴松华, 邵福源, 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09-312.
[2]张吉吉, 王金良.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观察[J].天津医药, 1991, 19 (4) :231-232.
[3]袁康, 张廷霞, 漆冰, 等.糖尿病医院感染因素的探讨及其防治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4) :219-220.
[4]梁培军, 农文忠.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5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08, (11) :1686-1688.
家庭病床的护理 篇7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 社会对卫生资源消耗和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1], 现有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2]。近十年来, 以家庭病床治疗保健康复为模式的卫生服务, 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3,4]。家庭病床作为医院床位的补充形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 有效的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 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成本, 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 同时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 解决了部分居民“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这种方便、有效、经济的医疗卫生模式已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1 理论基础
1.1 概念
家庭病床 (Hospital Bed at Home) (简称家床) 是指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病人, 在其家庭就地建立的病床, 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医学服务模式。它诞生于社区, 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 社区为范围, 家庭为单位, 以老、弱、病、残为服务重点,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 以全科医生上门服务为手段的一体化服务, 旨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5]。家庭病床开设在病人家中, 是一个集家庭医疗、家庭护理、家庭预防保健、家庭功能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项目[6]。
1.2 家庭病床的特征
(1) 服务范围的区域性; (2) 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 (3) 服务手段的适应性; (4) 服务人员的流动性; (5) 服务病床的不固定性。
1.3 发展家庭病床的重要性[7]
有利于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需要;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资源;适应疾病谱的改变;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模式。
2 国内背景
2.1 国内家庭病床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在50年代中期, 天津等城市曾推行过家庭病床,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并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方式。但十年内乱, 医院规章制度遭到破坏, 家庭病床陷于自流状态。1984年, 卫生部制订了《家庭病床管理条列》, 将家庭病床服务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8]。近年来, 家床的发展又出现了萎缩, 主要原因有:不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使病人偏向在大型医院就医;家床的利润相对较低导致医院兴趣锐减;家庭病床服务的管理不规范, 医疗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形成真正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等。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纲领, 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针、政策, 卫生部门也提出了立足改革、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的伟大任务。在党的号召下, 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家庭病床才在新的认识基础上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
2.2 国内家庭病床的需求
我国老年人已达总人口的10.46%左右, 其中80%~90%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 而卧床不起者占到老年人的3%左右[9]。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先后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取得的经验表明, 家庭医疗护理可有效解决老年人群的卫生保健问题[10]。因此, 家庭病床潜在的社会需求量是很大的。由专家考虑相关因素提出家庭病床需要量的客观指标, 其公式是: N=0.06×LC ( N: 家庭病床需要量;L: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C: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0.06是系数) [11]。
3家庭病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社区家庭病床的队伍建设情况
家庭病床医务人员的学历构成以大专和中专为主, 年龄结构较高, 职称却相对较低;全科医生数量缺乏、承担的家庭病床服务量大、业务覆盖面不够广泛、业务水平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个别机构采取行政指派方式, 甚至把医院闲置的、各科室不要的人员派到家庭病床科去, 由此造成家庭病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3.2 社区居民对家庭病床的知晓率
目前, 社区居民对家床知晓率低、利用意识不足, 相当一部分居民不了解家庭病床的好处, 甚至不知道家庭病床的存在。有些知道家庭病床的居民也片面地认为, 家庭病床是医疗机构变相赚取利润的方式, 宁愿舍近求远去医院住院而不接受家庭病床服务, 给开展家庭病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风险
建立家庭病床方便了患者及其家属, 却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风险。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构成比较低、技术水平不高, 这就使卫生领域中提供服务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其次, 家庭病床服务的自身特点, 决定了医护人员仅能提供间断的服务, 不能提供24h连续的医疗服务, 不能随时掌握和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第三, 家庭病床医生仅配备了简易的诊疗设备, 甚至只有体温表、听诊器和血压计, 容易产生诊断和治疗上的缺陷, 为医患纠纷留下隐患, 入户打针、输液等诊疗过程中的医疗意外及救治困难也不能回避;第四,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少, 每个家庭医生承担的家床服务量大、负荷重, 量大的基础上质量难以保障。
4 发展家庭病床的建议
4.1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居民对家庭病床的知晓率
通过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改善居民对家床的偏见, 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病床服务的了解和认识, 让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家庭病床带来的好处, 使家庭病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具体建议措施:①家庭医生在提供服务时向陪伴病人的亲友作口头宣传;②政府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来做宣传;③政府利用新闻、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
4.2 增强法律意识, 防范医疗风险, 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构成比较低、技术水平不高, 在卫生领域中提供服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医务人员更要增强法律意识,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些风险, 故家庭病床服务以40~59岁的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为主。具体建议措施: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培训以保证提供优质的服务, 加快家庭医生的培养;②完善家庭病床的管理制度, 严格规范家床医务人员的行为;③明确规定服务的适应证, 若不在能力范围内的疾病及时转诊;④家床医务人员要联合出诊, 家庭医生和家庭护士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一起上门服务, 共同防范风险。
4.3 严格规范家庭病床的收费标准, 完善报销制度
经济因素是影响建立家庭病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政府应该严格规定家庭病床的起付费用、药价等收费标准, 以保证建立家庭病床不变相牟取利益;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协调, 尽快将家庭病床服务内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 完善报销制度, 明确居民家庭病床的费用报销的方式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病床服务真正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真正提高家庭病床的社会效益, 促进家床的健康发展。
4.4 提高家庭病床医务人员的待遇
由于家床工作人员的风险性高、工作特殊、工作量大, 比较辛苦, 而待遇却与付出不成比例, 造成许多医务人员不愿意从事家庭病床服务, 这也是导致我国家庭病床服务人员数量缺乏的原因之一;政府应在待遇上给予政策性倾斜。比如提高工资、加快晋升、优先培训、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 有条件的单位应配备一定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等激励措施, 来调动医务人员从事家庭病床服务的积极性。
4.5 适当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开展的家庭病床主要是以治疗型为主, 其他服务相对很少。由于家庭病床医务人员的数量和设备等有限, 所以在控制家庭病床数量的前提下, 家庭病床服务可以适当拓宽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 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但是, 要处理好拓宽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和扩大家庭病床的覆盖面之间的关系, 不能过分追求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应该根据本社区的实际需求情况来适当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何丽芳, 廖淑梅.家庭病床服务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 2006, 20 (1) :18-20
[2]黄华.探讨我国社区医疗康复的新模式——家庭病床[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8 (5) :303-304
[3]Carpenter I, Gambassi G, Topinkova E, et al.Community care inEu2rope:The Aged in Home Care project[J].Aging Clin Exp Res, 2004, 16 (4) :259-269
[4]WHO Study Group.Home-based long term care[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 Tech Rep Ser, 2000, 1-43
[5]刘萍.家庭病床医疗工作现状及展望[J].青岛医药卫生, 2002, 6 (20) :18-20
[6]周育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病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2 (5) :13-14
[7]鲍勇.规范家庭病床管理,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J].江苏卫生保健, 2001, 3 (4) :2-3
[8]王敏达, 郑训载, 毛春芳, 等.上海市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的主要形式——家庭病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8, 6 (2) :83-85
[9]尚秀清, 蔡蔚, 桑秀艳.家庭病床的服务方式及需求分析[J].社会医学杂志, 2004, 2 (1) :43-44
[10]吕桦, 李盛, 田晓燕, 等.安徽省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医疗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1, 17 (8) :763-764
健康教育对家庭病床患者的重要性 篇8
家庭病床及社区康复主要注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身心功能的恢复, 以功能锻炼和调适、全面康复、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为原则和目标, 更着重于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自理、劳动和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3]。经调查, 本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大多有以下情况: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对自己现存的或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存有悲观消极态度;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医师医疗活动不配合, 对家属的关心照料不满意, 不积极参与康复运动等。而患者家属亦存在对疾病不了解、无法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缺乏护理和康复知识、监督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配合治疗的力度不够等。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及本社区团队对本社区45位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规范的健康教育, 并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取得较好的医疗康复效果, 证明了健康教育对家庭病床患者的治疗意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研究对象均为本社区55岁以上的家庭病床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25例, 年龄55~80岁, 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 智力状况及语言表达能力均良好, 家庭支持情况均良好, 疾病种类包括:脑卒中恢复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帕金森症、肿瘤等, 诊断均符合WHO标准。
1.2 方法
将45例家庭病床患者根据所患疾病进行分组, 分为脑卒中后遗症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其它组 (包括肺心病、帕金森症、慢性肿瘤等) , 按不同组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健康教育, 通过上门宣教、医生个别指导、发放健康知识资料、组织患者和家属集中指导及交流、设立热线电话等形式, 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
(1) 脑卒中后遗症组 (25例)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脑卒中相关医疗知识, 介绍康复实例, 帮助病人恢复信心。介绍具体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要点和操作方法, 向家属介绍患者可能的心理状态、外在表现及处理对策, 着重介绍患者平时控制危险因素的具体方法, 如控制体重、血压、血糖、情绪等,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有保护的运动。介绍预防合并症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对已造成严重后遗症的患者着重向家属介绍日常护理常识及被动运动的方法, 以助其康复。
(2) 冠心病组 (10例)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冠心病相关医疗知识, 如发病机理、种类分型、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及高危因素等。着重介绍降脂治疗, 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 并建议定期检查。指导家属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学习现场急救等知识以保证运动的安全适量。另外介绍常见的心脏中医保健方法, 如自我按摩穴位 (主要是内关、合谷、足三里三个穴位) 、坚持用热水洗脚, 以利全身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等。
(3) 高血压病组 (15例, 其中12例亦有脑卒中病史)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高血压相关医疗知识, 包括发病机理、影响因素及严重并发症等, 鼓励配备家用血压计, 强调加强饮食控制、适当有氧运动、规律服药及定期测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措施的康复意义, 对长期服药者介绍停药综合征、夜间综合征及低血压现象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4) 糖尿病组 (9例, 其中8例亦有脑卒中病史) 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强化教育, 包括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血糖检测及并发症等日常自我护理知识的教育, 建立血糖档案, 实施长期监控, 定期复查, 实施系统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发放基本知识教育手册, 强化生活习惯培养及足部护理保健知识教育。
(5) 其它组 (6例, 主要为肺心病、帕金森症、肿瘤)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发展过程及并发症的预防, 介绍家庭护理的要点及康复治疗的方法。
2 结果
本组家庭病床患者经规范健康教育1个月、观察3个月后, 结果如下: (1) 脑卒中后遗症组:90%以上患者能平和接受自己的现状, 配合治疗, 肢体康复情况良好, 最大限度地发挥残余功能, 提高了生活能力, 家属能有效护理和辅助康复治疗, 减少了褥疮、废用性萎缩等事件的发生, 无1例发生原发病加重, 亦未出现新的脑卒中事件; (2) 冠心病组:88%能很好地配合日常治疗、适当运动、改善心功能、加强自我防护, 无1例发生心血管意外; (3) 高血压病组:均能保持健康饮食, 心态平稳, 适当运动, 规律服药, 85%血压保持正常, 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82%有好转, 无1例发生新的严重并发症; (4) 糖尿病组:86%能较好地控制饮食, 尝试进行各类运动, 主要为室内及床上运动, 85%空腹血糖平稳在6.6~7.08mmol/L,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76%比以前有降低, 未发生糖尿病足及严重的血管神经病变; (5) 其它组:均能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现实的消极情绪, 能配合药物及康复治疗, 达到较好的医疗效果,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总体来说, 各组患者大多能在了解自身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后很好地配合医师治疗, 调整自身状态, 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 (ADL) ,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加重或复发等情况, 提高了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减少了社区医疗成本。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与报道相符,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综合干预模式的主导,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 而家庭病床患者因大多为脑卒中恢复期、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肺心病、肿瘤恢复期及肿瘤晚期病人, 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对象, 规范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对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规范健康教育后, 可以消除其消极、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通过饮食治疗和适当运动并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医疗及康复效果明显,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加重或复发, 可促进患者康复。因此, 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 医务人员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利用各种有效的医疗及康复手段, 促进患者身心功能的康复, 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总之, 健康教育是辅助社区家庭病床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 家庭病床患者家属作为常见慢性病的高危人群, 通过接受规范的健康教育, 一些不良习惯如吸烟、肥胖、喜食过分咸/甜食、过少运动等能得到有效控制, 很好地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对整个社会来说, 对慢性病防治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组教育, 采用规范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后,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医疗效果等。结果:各组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大多能改变不良心理状态, 改善生活饮食习惯, 并能适当运动、较好配合医师治疗, 家属也通过学习能进行有效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结论:对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 同时配合常规治疗, 医疗及康复效果明显。因此, 健康教育是辅助社区家庭病床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健康教育,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士枋, 范振华.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2]段秀珍, 黄永禧.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
[3]唐军.社区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家庭病床的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100例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进行建床管理前后与技能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家庭病床患者的家属;主要照顾者(承担患者的主要照顾任务),照顾时间≥1个月;意识清楚,与研究人员沟通无障碍。其中男36例(36%),女64例(64%);年龄30~75岁,平均50.5岁。100例主要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配偶38例(38%),子女33例(31%),保姆29例(29%)。文化程度:文盲10例(10%),小学43例(43%),初中47例(47%)。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照顾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文化程度);第二部分为健康教育的内容共4个方面,即疾病知识、家庭护理方法、治疗和康复护理知识、心理护理知识4大类共17题[5]。采用单项选择,填写时要求被调查者对每个问题只回答“是”或“不知道”,统计时按每项的累计例次计算构成比。家庭病床护士利用出诊为家庭病床服务时,针对主要家庭成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及赠送健康教育资料,以口头讲解,提问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宣教,以问答、操作的方式了解患者或家属接受和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
1.3 家庭病床管理方法
根据不同病情,认真拟定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措施,定期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修订护理方案,按照护理工作方法及等级程序要求实施分级护理[6]。一级护理巡诊1次/d,二级护理隔天巡诊1次,三级护理巡诊1次/周。护士参加医生的病情交班,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于心,并制定抢救预案及后送措施[7]。
1.3.1 基础护理
每次巡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在案,遵照医嘱实施注射、换药、鼻饲、雾化吸入、灌肠、冲洗等床旁治疗[8]。对于长期卧床者,指导家属及护工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已生长褥疮者,定期上门清创、换药。
1.3.2心理护理需要家庭病床护理的患者多已年迈体弱,行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们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对康复缺乏信心。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其身心状态,从精神上给予安慰和疏导。用温和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增进亲密度,以过硬的操作技能赢得信任,使其获得安全感[9]。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年患者,帮助其与外界保持联系,如老伴先逝身边又无子女陪伴的空巢老年患者,引导其去老年活动中心与其他老年患者交流共欢乐,缓解和排除心理孤独感。
1.3.3 康复指导
长期卧床者易出现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等问题,指导家属及护工给老年患者做床上被动肢体运动尤为重要,如定时翻身、伸缩关节、按摩肌肉等;能下床者指导其尽量下床活动,在床边慢走或在室内散步,以舒活筋骨、愉悦心情。老年患者多因腿脚不便易发生跌倒,指导家属应以方便老年患者出行为原则,合理摆放家具,同时做好坠床、摔倒等意外施救措施,降低因此造成的伤害[10]。
1.3.4 健康教育
现代医学证明,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治疗手段,许多疾病与人们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不健康行为[11,12]。
1.4 评价标准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调查家庭病床管理前后健康素养与技能知识掌握情况。SF-36量表的得分换算成标准分后,按标准得分情况分成4个等级:差(0~30分)、较差(31~60分)、较好(61~95分)、好(96~100分)[13]。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56/100),管理后为96.0%(96/10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见表1。
3 讨论
当前,我国医疗模式以“诊断和治疗”为主,大多数人力与物力均投入到疾病治疗中,而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则比较少[14]。相关研究报告中可知,目前中国人群约有患者15%、健康人群15%、亚健康人群70%,而且最不健康的1%与慢性病19%总共占用医疗卫生费用70%左右[15]。为了确保人人享受健康,医学模式应必须从传统疾病治疗往健康管理转变,卫生工作不仅要重视患者,更要加强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的重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尽快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循环[16]。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属于基层社区医院卫生服务发展方向,在国际上比较通用,而且证明属于成功的医疗模式。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当前还欠缺这种模式,但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应逐渐建立“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从而形成以健康管理为特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17]。这种情况下,家庭病床便应运而生,指的是医疗单位对愿意在家接受且病情适合在家庭环境下检查、诊断及治疗与护理的患者,在其家庭就地设立病床,从而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家庭病床最先兴起于50年代的天津,目前一些地区成为有效的医疗护理模式,并有全国大范围内普及的趋势[18]。
本研究中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56/100),管理后为96.0%(96/10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采取管理服务前家庭病床患者家庭成员健康教育素养相对较低,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提示家庭病床管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健康素养,值得社区推广。目前家庭病床建床数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社区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有效地实施护理安全质控,能增强社区家庭病床护士慎独意识,加强家庭病床护士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合理安排护理各项培训,重视护理礼仪的有效使用[19,20]。认真评估患者综合情况,规范执行家庭病床护理操作,有利于患者接受有效的连续护理,并发症得到早期识别和干预,节省了患者的医疗开支,提高护患满意度,满足患者期望值,加强了护理安全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在家庭病床患者管理下家庭成员健康素养的提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家庭病床主要照顾者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问卷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调查。调查家庭病床管理前后健康素养与技能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技能知识掌握56.0%,管理后为96.0%,管理前后技能知识掌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97,P<0.05);家庭病床管理服务前,37.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管理一周期后,76.0%的家庭成员SF-36调查标准得分在60分以上,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943,P<0.05)。结论:家庭病床患者管理下家庭成员健康素养的提升明显改善,值得社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