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患儿的家庭护理

2024-09-07

肝炎患儿的家庭护理(精选9篇)

肝炎患儿的家庭护理 篇1

摘要:分析总结脑瘫患儿常见的异常心理特征及其原因, 指出家庭对脑瘫患儿康复的重要性, 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患儿日后人格的形成, 并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及行之有效的干预技巧, 希望给脑瘫患儿家庭及社区康复提供借鉴和指导, 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瘫患儿,家庭,心理护理

小儿脑瘫 (cerebral palsy, CP) 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 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由于脑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点, 在以运动障碍为主的基础上, 有感觉、知觉、语言、智力等多方面的伴随症状。所以患儿不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在心理上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而个性情绪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存在密切关系。因此, CP的康复应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 对CP的治疗不能只重视运动功能的治疗, 加强对CP患儿的心理状态的认识, 正确掌握, 合理地指导开发, 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对该病的预后存在着重要意义[2]。

1 脑瘫患儿心理特点分析

1.1 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特征

1.1.1 情绪障碍

孤独感:脑瘫患儿行动不便, 社交活动较少, 不能与同龄儿在一起玩耍、游戏、入托、入校等, 常呆在家里, 脱离人群。自卑感:脑瘫儿由于发育滞后, 智商缺陷, 生活自理能力差, 总觉得不如别人, 易受到别人的歧视或讥笑, 更感到低人一等。恐惧心理:家长对脑瘫患儿不能正确对待, 将其搁置一边, 患儿长期缺乏爱抚与交流, 担心随时被抛弃。依赖感强:脑瘫患儿因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家长给予包办代替, 从小习惯于依赖别人, 失去锻炼机会, 逐渐表现出胆小退缩, 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1.1.2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脑瘫患儿在记忆、学习、集中精力方面多存在困难, 这主要取决于其脑损伤的程度, 遗传与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患儿的情绪和行为也能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脑瘫患儿存在的认知障碍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证实[3]。

1.1.3 行为异常

常表现为固执、反抗、多动、社交退缩、强迫行为、攻击行为甚至自我伤害。强迫行为常在患儿2岁时表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反复固有动作, 同时有害怕情绪、遗尿甚至尿便失禁。年长儿还可表现选择性缄默症, 多有退缩、孤独、不敢也不善于主动与人交往, 主要表现拒绝与任何人说话, 并伴有恐慌、担心、焦虑感。

1.2 脑瘫患儿常见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

脑瘫患儿由于肢体动作受限, 活动范围小, 户外活动少, 不能正常入托、入学, 缺乏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与情感交流, 易产生孤独、自卑感。

家长由于患儿身体缺陷, 从小给予过度的照顾和袒护, 患儿心理常比较脆弱、敏感, 但自尊心比较强, 一点挫折和委屈也受不了, 别人稍有不顺从他的意愿就大发脾气, 哭闹不止;或者家长由于经济、心理等原因对患儿流露出或厌烦或消沉等情绪, 使患儿感到孤独、不幸、悲观, 甚至有产生自弃、自罪情绪。

公众由于对脑瘫这种疾病缺乏了解, 对脑瘫患儿抱有歧视和偏见, 使患儿紧张、焦虑、恐俱, 担心被人讥笑, 感到处处低人一等。沉重的疾病负担可产生严重的情绪障碍, 如焦虑、抑郁及羞耻感, 大多数患儿有情绪紊乱。

2 家庭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家庭心理护理是指家长在照顾患儿的日常生活中,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积极地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 以达到较理想的康复目的[4]。许多家长对孩子确诊为脑瘫后, 产生震惊、怀疑、失望、否认, 或因自责而溺爱保护孩子, 或因失望而冷漠孩子, 或因怀疑康复效果以至于延误了孩子的救治机会。家长对脑瘫患儿的态度将影响治疗、康复的时间[5]。家庭是儿童最熟悉的环境,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 父母给患儿训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工作家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 脑瘫患儿的家庭心理护理措施

3.1 针对不同阶段进行心理护理

首先家长应调整心态, 面对现实, 了解本病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家庭康复的必要性, 科学地对待疾病, 理性分析患儿病情及愈后。大量临床事实证明, 对脑性瘫痪患儿只靠在医院做短时间训练是不行的, 要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家长要积极参与, 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和原则, 与治疗师一起确定治疗目标, 并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同时把握患儿心理状态, 给予关爱和鼓励, 使患儿积极主动地配合康复治疗。并且鼓励患儿矫正其歪曲的认知或消极的情绪与行为, 督促训练患儿培养新的能力, 重建健康心态及人格。通过矫正和重建之后, 患儿病情逐渐好转, 治疗目标得已实现, 此时应鼓励患儿将重新习得的经验和技巧付诸实践, 并布置适当的任务和家庭作业。如患儿的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人格得到了新的建树和完善, 即可终止治疗。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症状无改善, 则应对原方案进行调整, 甚至放弃原方案, 更换新的治疗措施。

3.2 针对不同异常心理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对有自卑感的脑瘫患儿, 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求, 能做的事给予赞扬与鼓励。教育他们勇于正视生活的困难, 向残疾的躯体挑战, 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 充分发挥潜在的天赋。对过度依赖的脑瘫患儿, 父母不要过度溺爱、百依百顺, 要经常鼓励患儿树立生活的信心, 从精神上战胜疾病,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对有认知障碍及智力低下的患儿, 更要耐心教育与管理, 促其智力发育。对其病因若是潜意识中的矛盾, 可用分析疗法;如属于习得的不良行为习惯, 则适合行为疗法;如属于认知歪曲, 则应帮助病儿发现认知错误, 通过认知疗法来解决。

3.3 心理护理技巧

3.3.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尊重患儿, 给予发自内心无条件地爱,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患儿才能减轻其内心的自卑、恐惧感, 真实而详细地反映自己存地的问题, 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3.3.2 倾听和理解

与患儿交流要耐心、细心, 语调轻柔、语速放慢, 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 耐心充分地倾听, 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

3.3.3 安慰、鼓励和保证

要相信、欣赏孩子, 多鼓励、少批评。安慰要做到真诚, 鼓励和保证要做到实事求是。患儿有了某些进步, 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教育患儿通过不懈地锻炼一定可以自食其力, 长大后要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3.3.4 商讨和建议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不能急于求成, 也不能半途而废, 家长在考虑客观环境及患儿的实际情况的同时, 可以以平等的态度与患儿本人商量哪一种治疗方案更切合实际, 要符合患儿的兴趣及能力, 并尽量做到具体可行。

3.3.5 认知及行为治疗

首先鼓励患儿把自己对个人和事物的看法说出来, 家长不对其看法给予评价, 而是引导患儿从客观的角度自己进行评价。例如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差, 觉得给家人带来很大的负担, 但又没有能力来改变目前的现状。家长可以告诉患儿如果配合治疗训练, 是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并最终达到生活能够自理的目的。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以改变不良认知方式为基本手段的心理治疗方法[6]。因此, 在认知治疗时家长应着重帮助患儿建立自己的新的观念、新的认识, 鼓励患儿以批判的态度来检讨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念, 正视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学习能够客观地分析和思考问题。

4 小结

综上所述, 在掌握脑瘫患儿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家长平衡自身心态, 运用科学的干预技巧进行家庭心理护理, 方能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 脑性瘫痪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见效慢, 经济费用大, 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家长常因精神及经济压力过重, 对脑瘫患儿康复失去信心, 甚至放弃治疗。因此, 加强社会宣传, 向公众宣传脑瘫的基本知识, 消除社会上对脑瘫患者存在的恐惧、误解甚至歧视, 给脑瘫患儿家长积极的社会支持也是很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尚士强, 李平.小儿脑瘫治疗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4) :1260.

[2]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5) :41.

[3]黄贵欣, 黄伟.脑性瘫痪患儿常见异常心理特征及护理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9, 1 (3) :224~225.

[4]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269.

[5]刘燕, 李立霞.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6 (19) :3700.

[6]张银铃, 雷鹤, 张茹英.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 2001, 15 (3) :125.

肝炎患儿的家庭护理 篇2

相关的研究指出[1],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预后,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100例耳鼻喉科手术患儿为例进行论述。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月至20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耳鼻喉科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

主要病种有:鼻外伤、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鼻骨骨折、慢性中耳炎等。

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6岁。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2岁。

在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幼儿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

1.2.1入院教育

由于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差、认知水平低,入院后大部分幼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心理,甚至因此而抵触正常的治疗和护理。

对此,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幼儿心理状态的脆弱性,给予他们及时、专业的入院教育。

首要做到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能满足的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尽量疏导,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在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尽快熟知医院的环境,通过自我介绍让幼儿更加地了解我们护理人员,消除他们对环境、人事的陌生感,使他们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必要的情况下,还可安排技术过硬的护理人员来照顾消极情绪严重的幼儿,或者把其与心态向上、性格活泼的幼儿安排在一个病房内,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尽快融入角色并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1.2.2术前教育

用幼儿能听懂的话向其介绍围手术期内容和专科知识,并详细介绍手术方式、麻醉配合方法以及各种检查通知,并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其尽快进入手术状态,做好术前准备。

此外,幼儿身体素质较弱,极容易治疗中出现突发情况。

对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做到幼儿的身体状况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立刻进行处理,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和危害。

1.2.3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幼儿的病情变化,针对出现的问题除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还应耐心讲解,帮助幼儿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促进患儿睡眠。

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嘱咐幼儿多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确保病症改善有足够的营养支撑。

1.3观察指标

病症完全消失,是为显效;病症明显改善,是为有效;病症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是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统计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9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显效率方面,观察组96.0%(48/50),对照组54.0%(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3.讨论

患儿年龄较小,知识有限,不能对疾病、治疗措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患儿的身体、心理均造成较大的压力,疾病本身以及各种治疗不单给其带来疼痛、创伤等,还会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轻者使患儿意志消沉,排斥治疗,重者出现幻想、失眠、多梦,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展[2]。

比如输液不仅有穿刺的疼痛感,还会限制患儿的下床活动,而幼儿大多生性活泼好动,自由被限制后往往会显得焦躁不安,甚至因此不配合治疗;陌生的医院环境使得患儿没有安全感,与熟悉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相比,生硬、尖锐的医疗器械,奇怪的病床和推车、复杂多样的注射液以及消毒水的气味无疑严重脱离了患儿的正常认知,处于一个未知、陌生的环境中,大多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焦虑[3-4]。

人性化护理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它更加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患儿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最佳值,以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9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显效率方面,观察组96.0%(48/50),对照组54.0%(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上述观点一致。

总的来说,在耳鼻喉科手术患儿的护理实践中,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使患儿的预后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甘满芳.术前护理干预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08(18):26-27.

[2] 黄巧玲.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14):1303-1304.

[3] 张蓉.耳鼻喉科护士专科培训的难点及方法[J].护士进修杂志,,28(14):1340-1341.

糖尿病患儿的家庭护理 篇3

1 糖尿病患儿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 患儿除了在医院住院或到门诊看病、取药、咨询以外, 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及家庭度过, 长期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必须由患儿家人实施。患儿家庭护理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生活质量的水平。因此, 家庭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2 家庭护理

2.1 做好患儿的心理调适

患儿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 就意味着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需作调整, 包括特殊食物 (糖尿病饮食) 的量和进餐时间的改变等。患儿开始可能会出现紧张、恐惧、不安等情绪, 患儿感觉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除需要医护人员及亲人的心理支持及鼓励外, 较大患儿也可以通过与病友、家属和关心他们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及寻求网络的帮助以得到心理支持, 随着病情的稳定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 家人要鼓励患儿慢慢学会控制自我情绪并树立和疾病进行终身斗争的信心。

2.2血糖监测

(1) 血糖自我监测 (SMBG) 是近年来糖尿病治疗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3], 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达到血糖治疗目标, 并且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危险, 其中自我监测功不可没。进行自我监测的益处在于可以使患儿也参与血糖的控制过程, 使患儿自身认识到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后果之间的联系。 (2) 患儿家长可帮助患儿建立血糖检测日记, 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 血糖监测日记内容包括测血糖、尿糖的日期、时间及与吃饭的关系;血糖、尿糖的结果;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种类、剂量;任何影响血糖的因素;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 与药物、进食或运动的关系等。患儿家长应知道正常的血糖值是多少, 并将血糖值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 以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

2.3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4]。儿童1型糖尿病病人病情稳定后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应注意个体化, 循序渐进, 定时定量运动, 持之以恒。运动强度要适当、量力而行, 要根据运动中和运动后有无不良反应决定运动量。运动时间最好每日1次, 也可每周4次或5次, 每次30 min~60 min, 原则上应餐后30 min进行, 以防出现低血糖。

2.4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 应严格执行并长期坚持[5]。护理人员应协助患儿家长计算出每天所需热量, 合理计算出蛋白质、脂肪、糖类的配给, 将计算出的食量分配转为食谱, 尽量使食谱多样化, 为增加副食的种类, 可多用蔬菜。嘱咐患儿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 并尽量避免用人工甜味品, 避免零食, 不能使用增加食欲的调料。在相同条件下, 测量患儿体重, 尽量维持适当的体重。

2.5 药物治疗及护理

遵医嘱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应用胰岛素时, 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应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而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如病人出现头晕、饥饿乏力、心悸、出汗、脉速等症状, 应立即测量血糖, 并迅速给予糖水或甜食,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同时, 家长应经常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硬结, 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2.6 积极预防并发症

各种脏器的病变较少在儿童期出现, 通过合理地控制血糖, 患儿的生长发育大多不受影响, 寿命也不断延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87.

[2]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43.

[3]钱莺.血糖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6, 20 (8A) :1988-1989.

[4]陈兆霞.糖尿病病人运动治疗注意事项[J].家庭护士, 2007, 5 (9B) :86.

肝炎患儿的家庭护理 篇4

1、小儿排尿特点:

93%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99%在48小时内排尿,正常尿量为每小时1~3ml/kg;每小时<1.0ml/kg为少尿,每小时<0.5ml/kg为无尿。出生后最初几天每日排尿次数仅4~5次,与摄入量少有关;1周后新陈代谢旺盛、进水量较多,每日排尿次数增至20~25次;1岁时每日排尿15~16次;3岁后减至每日6~7次。婴儿每日尿量为400~500ml;幼儿500~600ml;学前龄期600~800ml;学龄期800~1400ml。正常每日尿量(ml)约为(年龄—1)×100+400。

补充:无尿☞<50ml/㎡

少尿☞学龄前期<400ml/㎡;学龄期<300ml/㎡;婴幼儿期<200ml/㎡。

2、肾病综合症(NS)

1)概念:简称肾病,是多种病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临

床综合征。临床具有以下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其中前两者为必备条件。

2)分类:按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3大类。

3)NS激素治疗疗效判断:选择题

① 激素敏感:激素治疗后8周内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

② 激素部分敏感:治疗8周内水肿消退,但尿蛋白仍+~++;

③ 激素耐药:治疗满8周,尿蛋白仍在++以上;

④ 激素依赖:激素治疗后尿蛋白转阴,但停药后或减量2周内复发,再次用药或

恢复用量后尿蛋白又转阴,并重复2次以上者(除外感染及其他因素);

⑤ 复发或反复:尿蛋白已转阴,停用激素4周以上,尿蛋白又++以上为复发;如

在激素用药过程中出现上述变化为反复;

⑥ 频复发和频反复:指半年内复发或反复≥2次,1年内≥3次。

4)身体评估:选择病例题

① 单纯性肾病:发病年龄为2~7岁,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以

颜面、下阴囊为明显,并可有腹腔积液或胸腔积液。病初患儿一般状况良好,继之出现面色苍白、疲倦、厌食,水肿严重者可有少尿,一般无高血压。

② 肾炎性肾病:发病年龄多在学龄期。水肿一般不严重,除具备肾病四大特征外,尚有明显血尿、高血压、血清补体下降和不同程度氮质血症等。

③ 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休克;血栓形成;急性肾衰竭;生长延

迟。

5)护理措施:考试常考

① 适当休息:无高度水肿、低血容量及感染的患儿不需卧床休息,如卧床休息应

经常变换体位,以防血栓形成。但不要过度劳累,以免病情复发。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需要卧床休息,并用利尿剂及降压药,以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一般不需要严格限制活动。

水痘患儿的家庭护理及注意事项 篇5

水痘患儿一般都有发热、全身不适, 约1 d左右身上开始出疹, 皮疹多分布在躯干, 四肢较少, 另外在口腔黏膜、咽部、结膜等处也能见到皮疹。皮疹很快变为疱疹, 呈椭圆形, 状如水珠, 大小不等, 周围有红晕, 疹子发痒, 壁脆易破, 多在3 d~5 d陆续发出, 痂盖多在10 d~20 d内脱落。

患者大都很快自愈, 可适当服用中药, 如板蓝根、化毒散。有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 应选用抗生素类治疗。一般无特效治疗, 主要加强护理, 护理得当好得快, 护理是治疗最有效的手段, 家庭护理是关键[1]。

1 家庭护理的要点

1.1 隔离患儿

由于水痘传染性强, 故有必要早期隔离患儿, 其中上学或入托幼儿一般可在家中隔离, 家中如有其他未患过水痘的小孩, 应另择住处或不与患者同住一房间, 直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脱落, 时间大约2周左右。

1.2 避免用手抓破痘疹

水痘疱疹一般不会自破, 不必涂药, 如有破溃, 可涂2%龙胆紫。如有继发感染, 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因为水痘很痒, 注意避免让小儿用手去挠, 避免疱疹被挠破化脓感染, 有可能留下瘢痕, 为了防止这一情况, 可把孩子指甲剪短, 保持清洁, 也可缝制一副毛边向外的手套, 戴在患儿手上。

1.3 物理退热

患儿如有发热应卧床休息, 多喝水。如有高热, 可服退热剂, 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退热, 以免发生严重的雷氏综合征, 最好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物理方法退热。

1.4 观察病情

对于健康状况较差的患儿, 要注意观察病情, 个别患儿可合并肺炎、脑炎。如发现患儿精神差、高热不退、嗜睡、皮肤红肿、咳喘、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惊厥等要及时就医[2]。

1.5 注意消毒与清洁

对被患儿飞沫或皮疹污染的空气、被褥、衣服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如患儿的鼻涕、脱落的痂皮要用卫生纸包上用火烧掉, 餐具要煮沸5 min~10 min, 玩具、家具、地面可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消毒, 被褥、衣服及其他不能擦洗煮沸的东西, 可在阳光下曝晒4 h~6 h, 室内要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患儿要经常更换内衣、床单, 保持皮肤清洁, 经常洗手、剪指甲, 避免挠破水痘痂皮引起感染[2]。

1.6 清热饮食胜过药

多给孩子饮水, 并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饭、绿豆汤、牛奶、豆浆、鸡蛋、水果[2]。

2 家庭护理的重点

止痒可预防水痘被挠破发生感染, 下面是止痒的几种方法:

2.1

衣服不宜过多、过紧、过厚, 太热了出汗会使皮疹发痒。

2.2

洗澡水中放入4大汤匙苏打粉, 每3 h~4 h洗1次澡。

2.3

旧袜子或者枕套里放些干燥燕麦, 泡到澡盆里, 过10 min给患儿洗澡, 能起到很好的止痒效果。

2.4

清洁皮肤后, 在长水痘的局部使用含0.25%冰片的炉甘石洗剂涂抹。

3 注意事项

3.1

有人错误地认为出痘越多越好, 便给孩子吃发痘的药, 这会导致水痘密集, 加重病情, 孩子烦躁不安去挠水痘, 轻者留下瘢痕, 重者造成细菌由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 引起败血症。

3.2

大部分家庭备有一些常用药品, 皮肤出现小疹子常用一些肤轻松、地新霜之类涂抹, 这些药有糖皮质激素, 往往造成皮疹扩散。

3.3

对于正在服用激素的小儿, 如果患水痘或接触了水痘患儿, 应减少激素用量, 同时注射丙种球蛋白, 不可骤然停止使用激素, 尤其原来服用剂量较大者, 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使用激素的患儿只要传染上水痘, 无论病情轻重, 都要马上去医院, 住院治疗。

当小儿患上水痘时, 不必惊慌、害怕, 通过上述方法, 可使患儿平安、轻松地度过这一时期, 避免皮肤留瘢痕。当然, 对于易感儿童来说,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孙清廉.食品与健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105-110.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 女12例;年龄6个月至6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出现斑丘疹。手部皮疹多在手心, 足部皮疹多在足底, 少数蔓延到膝部, 口腔黏膜疱疹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 少数患儿口唇、硬腭、咽及扁桃体处可见, 臀部皮疹多发生在肛周、骶尾部皮肤, 一般无疼痛及痒感, 预后不留痕迹, 低热或中等发热, 体温37.2 ℃~38.5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支持疗法, 效果好, 住院时间5 d~7 d, 38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传染病的护理不仅要做好临床护理, 而且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患儿入院后及时隔离, 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湿度适宜的肠道病房, 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 严格探视制度,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 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的患儿前后要消毒双手, 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作用1 min~3 min。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 可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可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搅匀放置作用120 min。

2.2 心理护理

勤于沟通, 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 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 爱护体贴患儿, 消除患儿的陌生感、恐惧感以及孤独感, 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哭闹, 以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便早日康复。

2.3 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保持清洁, 衣着要宽大、舒适、柔软, 床铺平整干燥, 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 防止抓破皮疹, 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 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擦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清洁干燥。

2.4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不仅可以使病人保持口腔清洁、舒适, 而且能预防和治疗口腔炎症, 防止吸入性肺炎[2]。保持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已有溃疡者, 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患处, 也可涂鱼肝油或喷桂林西瓜霜, 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辅以超声雾化吸入, 以减轻疼痛, 促使溃疡早日愈合,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手足口病主要以柯萨奇A16和EV71多见。而EV71感染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 柯萨奇A16还可并发心肌炎,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心率, 对发热的患儿要给予退热处理, 如冰敷、温水擦浴或者口服小儿退热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

2.6 合理饮食

给患儿进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食多餐, 食物宜温凉, 无刺激性,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的食物。对于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患儿, 要给予及时补液,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7 健康教育

宣传防病知识,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对玩具和餐具定期消毒,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和休息,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以减少感染机会。

参考文献

[1]于德欣.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的消毒隔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3) :301.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3月—2010年7月共收住手足口病患儿3 137例, 为研究方便, 从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分析。其中, 男64例, 女36例, 年龄最小4个月, 最大11岁, 平均1岁半。临床表现以发热, 手、足、臀部皮肤见米粒大小的痘疹和疱疹, 口腔溃疡为特征;其中并发脑炎2例, 心肌炎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多半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心肝宝贝, 家长从多方面得知此病会使患儿夭折或致残, 由于缺乏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及防范措施, 故产生焦虑、急躁与恐惧心理。此时, 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其耐心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告诫他们消毒隔离常识, 入院时每人发给一张入院宣教及健康宣教单, 让他们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 消除紧张与不安, 积极配合医护观察病情。

2.2 一般护理

2.2.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或通过唾液中的飞沫传播[1], 一旦确诊, 立即按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处理。病室定时开窗通风, 紫外线空气消毒早晚各1次, 患儿接触的物品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 被服、床单等按丙类传染病用物处理, 不宜浸泡的用物在阳光下曝晒2 h以上, 患儿的玩具等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 奶瓶有专用消毒柜, 患儿的大小便及呕吐物用20 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 h后倒掉。隔离时间至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 一般需要2周。

2.2.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 被褥柔软, 衣着宽松, 经常更换, 防止抓破皮疹。疱疹破裂者, 局部可涂擦10%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

2.2.3 口腔护理

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而致流涎、拒食、哭闹不安等, 应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继发感染。口腔有溃疡时可用锡类散或西瓜霜喷剂联合应用思密达1包加生理盐水及利多卡因配制成糊状局部外用, 每天4~5次, 效果更佳。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不喝水的患儿, 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2.2.4 饮食护理

宜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2]。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发热护理

每位患儿入院后即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的变化, 识别并报告异常体温及其早期表现, 如有手拭额头发热、面色发红、呼吸加快、肢端发凉等情况时应立即测试体温。体温超过38.5℃, 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 可用温水擦浴降低室内温度, 冰敷头部及大血管处, 不主张用乙醇擦浴。同时观察患儿面色、出汗等情况, 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及时测量体温变化并记录。嘱患儿多饮水, 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安抚患儿的情绪, 减少活动, 卧床休息。

3.2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精神状态的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呕吐、肢体抖动、嗜睡及肺内湿啰音等情况, 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同时做好急救准备。

4 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高效的治疗方法, 在积极应对治疗的同时, 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可缩短病情, 减少并发症。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及时隔离, 做好家长的心理指导, 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卫生的健康宣教工作, 对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 清洗脏衣物等, 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爱敏, 孙洪亮, 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 (8) :464-466.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篇8

1临床资料

本院于2008年5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留院观察病例38其中男24例, 女14例, <3岁23例, ≥3岁15例 (包括14岁男患儿1例) 。临床表现为体温37℃~40℃, 22例体温>38.5 ℃持续1~3 d;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疹和 (或) 疱疹;26例口腔黏膜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给予留院隔离观察3~5 d, 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37例患儿症状减轻, 停止留院观察离院, 仅1例患儿因并发甲沟炎转往上级医院治疗。

2护理措施

2.1 消毒隔离

一旦确诊须留院观察, 将患儿隔离在固定病室, 并定期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温湿度适宜, 每日以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 门把手、门前脚垫、桌面、地面等以消毒液喷洒消毒。患儿用过的物品及其排泄物用消毒液浸泡后备用或处理, 不宜浸泡的物品 (如被褥等) 于日光下暴晒, 医护人员在给患儿处置前后均洗手消毒。

2.2 饮食及营养补充

对因发热、口腔疱疹, 食欲较差, 甚至拒绝进食的患儿, 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 禁食冰冷、辛辣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少食多餐[2];由于该病常发生于夏季, 患儿又有体温升高, 为防止引起脱水, 适当补充水分。

2.3 口腔护理

小儿患病后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不会漱口者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口唇涂以甘油。口腔内溃疡者局部直接涂西瓜霜, 或口服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减轻疼痛。<3岁的23例患儿中有18例口腔溃疡3 d后愈合, 8例患儿停止留观时创面缩小。

2.4 皮疹护理

剪短患儿指甲, 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者及时清理尿便,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及有疱疹形成涂阿昔洛韦软膏, 水泡破溃者涂莫匹罗星软膏或碘伏, 防止感染。患儿穿着宜柔软、舒适, 并经常更换。本组中1例患儿于停止留观次日并发甲沟炎复诊, 遵医嘱给予碘伏局部消毒, 无菌纱布包扎处理, 抬高患肢后转往上级医院专科治疗。

2.5 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如为中低度发热 (<38.5 ℃) , 无需特殊处置。予多饮水、温水洗浴等物理方法降温;体温≥38.5℃, 遵医嘱给予退热药, 注意避免着凉, 及时换下潮湿的内衣。本组中22例高热患儿留观治疗4~5 d后, 体温均降至正常。

2.6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疼痛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惧怕, 患儿常哭闹、焦躁。护理过程中, 注意态度温和, 关心体贴患儿, 减少其恐惧、陌生感。并尽量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 争取患儿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2.7 健康教育

患儿停止留院观察后, 向家长交待最好让患儿继续在家隔离至2周[3]。避免到公共场所, 防止引起蔓延, 家中易感人群服用板蓝根或抗病毒冲剂预防感染。患儿的玩具、餐具定期消毒, 并教导患儿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或打喷嚏, 饭前便后洗手。还要鼓励患儿进食, 尤其是口腔溃疡未完全愈合者, 多食蔬菜水果, 注意患儿休息, 提高免疫力, 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41例患儿经过3~5 d留院观察后临床症状均减轻, 无脑炎、休克、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停止临床观察离院后, 仅1例患儿因并发甲沟炎转往上级医院治疗。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主要以对症治疗和科学护理为主。因而, 其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该病能否传播、有无并发症发生及预后。

摘要: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实行消毒隔离技术和精心护理结果37例患儿症状减轻, 停止留观离院, 1例病情加重去上级医院。结论高质量的护理是防止该病传播的关键。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张湘婷.73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7) :1553.

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篇9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94例, 年龄1~6岁学龄前儿童, 其中男93例, 女101例, 年平均3岁±6个月, 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6岁, 机械通气患者89例, 均依据手足口诊疗指南 (2010年版) 重型诊断标准:神经系统 (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震颤, 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走路不稳) ;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咳嗽、咳白色、粉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 ;循环系统 (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 心率增快或减慢, 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降低) 等。治疗:①应用甘露醇、呋塞米降颅压;②应用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③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使用正压通气。

2护理

2.1 严格的消毒隔离

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对患儿的各种用具, 如餐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 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 (门把手、床栏、桌面等) ;患者衣服、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 min或用5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 min消毒。对于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 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置。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

2.2 神经系统护理

监测体温:体温40℃时, 每30 min测量1次, 以便及时降温, 采取综合性降温措施, 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采用室内通风, 用空调或放置冰块的方法, 将室温控制在30℃以下, 使用冰枕、冰帽、冰袋放置于颈、腋、腹股沟等处, 用温水擦浴, 4℃生理盐水灌肠或口服小儿退热剂, 多饮水, 补充水分, 对出汗的患儿应及时擦干, 及时更换尿布及衣服。若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观察患儿有无惊颤、肢体震颤、头痛、呕吐等。对于呕吐病意识不清的患儿将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2.3 呼吸道护理

观察患儿呼吸节律、频率、有无呼吸困难、痰液颜色、形状及量, 多听诊双肺呼吸音,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突然增多变稀薄提示出现肺水肿, 及时报告医生, 机械通气患儿在肺水肿及肺出血期减少吸痰刺激, 使用密闭吸痰管。每日更换气管导管胶布观察导管插入深度及鼻腔受压状况, 每4小时对气管导管气囊放气。定时检测动脉血气, 平衡机体内环境。

2.4 循环系统护理

重症患者持续检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 调节液体速度保证机体血容量。血压不稳定时减少翻身刺激, 血压低时采取中凹卧位, 四肢末梢给予保暖套保暖, 心率过快患儿及时查找原因, 采取措施减少心肌耗氧量。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 及时纠正水电质紊乱, 定时检测尿比重、尿钠、监测血生化。

2.5 皮肤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做好口腔护理, 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涂抹口腔, 应用鱼肝油或涂鱼肝油, 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辅以超声雾化吸入, 以减轻疼痛, 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2]。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平整, 剪短患儿的指、趾甲, 穿长衣袖、长裤将手脚包住; 对破溃处及时涂甲紫药液, 进行各种注射或贴胶布时要避开皮损处[3];及时清理大小便, 臀部皮疹或疱疹有破溃局部给予抗生素药膏涂抹。

参考文献

[1]杨智宏, 朱启铭, 李秀珠, 等.2002年上海手足口病例中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中华儿科杂志, 2005, 43 (9) ∶648-652.

[2]许艳华.8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 (7) :917.

上一篇:大学生法律素质下一篇:反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