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2024-07-10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共9篇)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篇1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护理方式,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护理方式。护理期为半年,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两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血压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试验组患者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护理血压控制明显,且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防治,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探讨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力工作者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开始缺乏运动,且用餐没有限制,大鱼大肉,长此以往,则容易造成身体各种疾病的产生。高血压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极为普遍,若控制不当则极易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血压是避免高血压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本次研究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入手,将护理的目标从高血压患者本身扩大到了患者的家庭,强调重视患者家庭是否健康幸福,家庭成员与患者一起对患者的健康进行维护[2]。本次研究表明以家庭为和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降压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6-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80例,试验开始前,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患者病程1年以上且可正常与人交流,可自主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严重性疾病,需常年卧床,语言沟通存在障碍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式的试验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5~65岁,平均50.4岁,病程1~20年,平均9.0年;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3~66岁,平均51.1岁,病程1~19年,平均8.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性护理方式,具体措施包括:①分发高血压生活健康食谱及相关资料;②定期举行社区有关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基本知识,督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③定期在社区门诊免费测量血压,并进行相关咨询服务。

试验组患者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式,该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评估,经过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评估患者与其家属对于高血压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分析该家庭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并通过沟通、交流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②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及家属一起为其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③根据制定的目标和内容,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执行。④组织工作人员上门随访,了解每一户家庭的执行情况,并对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

评价指标:护理期半年,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护理前平均收缩压(148.2±10.1)mmHg,舒张压(98.5±9.9)mmHg;护理后平均收缩压(132.5±5.5)mmHg,舒张压(85.2±6.1)mmHg;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平均收缩压(147.4±9.5)mmHg,舒张压(97.8±8.5)mmHg;护理后平均收缩压(141.7±8.6)mmHg,舒张压(88.9±7.2)mmHg;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试验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满意度调查:对所有患者在护理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论

以家庭为中心进行的护理干预方式是美国卫生系统提出来的一个较为新兴的护理理念[3],改变护理模式不仅仅是护理对象,也不仅仅是患者本身,而是患者所生存的家庭环境。除了患者本身之外,其他家庭成员也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显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而且更容易为患者所接纳,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4],从而进一步控制患者疾病,减少了脑卒中、心力衰竭、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张会敏.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664-665.

[2]何国平.实用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张慧敏,张海洋.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6168-6170.

[4]穆荣红,李荣.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48-650.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篇2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肺炎;家庭护理;肺功能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普遍常见的病,临床经验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的特征。患病率相对较高,春夏秋冬都有发病的可能,春季与冬季是发病率最高的时期。因此,家长应当按照医嘱及时给患儿服药,积极做好家庭护理工作。病原体为细菌和病毒,细菌主要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B性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和副大肠杆菌等较常见;病毒以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多见,近年来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有增加趋势。

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对于小儿患病的防治意识,有些家长并不是很在意。家庭是孩子长期接触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家庭息息相关。所以,家庭的护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在肺炎与肺功能的医治过程中,是一个长期的抗战过程,作为家长不仅要依照医生嘱咐的去督促孩子按时吃药,积极治疗。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所接触的环境也需要家长们用心得去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阳光的、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妇幼保健医院对2010年——2012年支气管肺炎的患病儿22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90例;其中3岁以下190例,3-7岁20例,7岁以上10例;有心力衰竭想象的152例。除却2例经抢救无效后死亡以外全部治疗痊愈后出院[1]

1.2 临床现象 大多数伴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发热、咳嗽是主要症状,最初是干咳,稍后伴随痰多现象。婴幼儿患者全身的症状较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发病较急,最主要的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热,继而呼吸增快、咳嗽加剧、还有点头样呼吸、口唇发绀等。典型肺部病例可以听到固定的中细湿罗音。新生儿状态是口吐白沫,同时会有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2]

1.3 疗效判定 主要为对症下药治疗和控制病情感染。身体偏弱的婴幼儿或者发热、咳嗽、痰多且黄考虑为细菌感染所致需使用抗生素。应用口服祛痰剂祛痰止咳,也可用超声雾化吸入去实施治疗。

2 日常护理

首先保持居住家庭环境的卫生,患病儿所在的居室要采用温暖通风采光良好,适时的保持良好的温湿度,避免风口对流;防止煤气尘烟等的刺激,如果家中有吸烟者尽量去室外抽烟,患儿不可吸食二手烟,防止对病儿的不利影响。

其实注意对患病儿身体保暖,注意日夜温差的变化,特别是冬天冷风的刺激会使支气管黏膜局部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加重支气管肺炎的病情。所以,家长们要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随着气温的变化时要及时给患病儿增减衣物,当患病儿睡眠时要给其做好保暖措施,盖好被子。由于孩子爱踢被子,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最好在其腹部盖一条毛毯,以防着凉,但也不宜过热。

注意多补充水分给患儿,由于患病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的较快,应该多注意给患病儿多喝些水。另外,可以用糖、盐、蛋汤、大米补给小儿。饮食方面应以流食为主,来补充体内的水分,满足患病而身体所需。

适当情况下给小儿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通畅。患儿咳痰时,说明支气管内分泌物较多,为了促进分泌物能顺利的排出,可以用雾化吸入方法帮助祛痰止咳,每日大概2-3次,每次15-20分钟,如果患病儿是婴儿,除了拍背,还应该帮助孩子翻身,每1-2个小时一次,使患病儿保持半卧姿势,这样有利于痰液排出。如果平卧着,那么头胸部应该稍抬高,使呼吸道更为通畅。

口腔部位的卫生也要时刻保持,由于患儿发热咳嗽痰多,咳嗽很剧烈的时候有可能会引起呕吐,所以需要保持口腔的卫生,孩子既舒适,又能增进食欲,促进体内毒素的顺利排泄。婴幼儿患者可以在进食之后喂少许开水,以保證口腔卫生;年长患者可在早晨用餐后,晚上睡觉前给漱口或者用棉签擦洗口部。

对于小儿发热的护理:热度不高的情况下也不需要特殊的处理,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通风较好,通风换气3次左右。由于降低室温会增加患儿体表辐射,使散热趋向平衡,能达到退热的目的。如果高热时则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常用的一些方法有温水擦浴、额头冷敷等。体温在38.5℃以上的需要按照医生叮嘱的方法采取降温措施以防止病情加重[3]

在饮食方面,小儿患病时候,营养物质的消耗很大,加上发热以及细菌毒素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消化吸收不理想,因此患儿体内的营养缺乏状况需要特别重视。因此,家长需要给小儿采用易消化的饮食。

3 防 治

日常加强身体的锻炼,增强抗病力。家长经常带着孩子下楼去活动,积极的鼓励他们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尽可能的利用空闲时间去运动,玩耍。孩子应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有效的防止疾病的滋生与蔓延。

天气变化时期,注意温度的调节,防止意外着凉,秋冬时期需要尤其注意胸部肺部的保暖工作。孩子抵抗力相对大人而言是很薄弱的,所以一旦感冒发热,很容易加重病情。平时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膳食纤维。

呼吸功能的锻炼对于肺功能不大好的患者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时加强活动,促进呼吸顺畅,改善呼吸紧促的症状。在引导孩子运动时可能会出现低氧的现象。这就需要自我调节,如果呼吸道有分泌物则需要及时进行清理。保证呼吸顺畅,保证小孩的肺功能完好。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关的因素有患病儿的年龄、患病儿住院接受正规治疗以及住院期间的病情是否严重的程度、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以及翻身拍背护理等操作。如果患儿的年龄太小、在入院时候接受了正规治疗,那么病情越严重、则本身的身体就会越差、抵抗力也会越弱,这就会直接导致患病儿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与家庭的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仔细的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患病儿进行细致的照顾。这对治疗患儿身体的恢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换而言之,孩子的健康就是全家人的希望。因此,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点点滴滴都会引起家长的重视。所以,对于身体相对健康的幼儿,家长需要加以保持与增强身体素质,切记不可忽视。而对于患病的孩子,家长更应该付出更多的心思,从心灵和身体上去保证孩子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时期。

参考文献

[1] 李福银,胥秀珍.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植物血凝素皮试检测[J].新医学,1997(02).

[2] 胡庆梅,刘汉丹.激光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2例[J].中华理疗杂志,1997(03).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篇3

1 对象

病例来自2013年09月~2014年03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儿呼吸科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00例, 男58例, 女42例, 年龄3个月~3岁, 病史均为喘息发作二次 (或以上) 。

2 护理干预

2.1 满足需求。

我科根据患儿身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 建立个人档案,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正确评估患儿家长的文化层次, 家庭状况, 家长教育需求, 个性化的确定教育目标, 进行规范化的喘息防治知识宣教, 满足家长对疾病认知情况, 为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2.2 饮食护理。

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发病, 往往是由于气道的高发应性, 指导患儿家长选择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 合理搭配, 少量多餐, 平时多喂水, 避免呛吐, 喂食后竖起拍背, 禁食雪糕、饮料等可引起喘息发作的食物。100例患儿家长能合理掌握喂养知识, 满足患儿的机体需要量, 使疾病及早康复。

2.3 用药指导。

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用药的名称、作用、剂量、方法、时间以及会产生的不良反应, 与家长一起按时督促患儿用药, 雾化吸入时采用适当面罩或储物罐, 首先, 交代家长让患儿采取适当体位, 严重烦躁或剧烈哭吵时不易雾化吸入, 等安静或睡熟时吸入, 或分散患儿注意力, 尽量按时按量吸入, 吸入后洗脸、喂水、拍背。100例家长都能积极配合治疗, 掌握正确用药方法, 缩短了病程, 喘息没有加重或反复发作。

2.4 生活护理。

告知家长除控制感染和平喘外, 患儿要多休息、多饮水, 减少陪客探视, 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当患儿出现咳嗽、排痰时要帮助拍背, 由下往上, 由外而内, 尽量使痰液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反复交待, 评估家长是否掌握, 或协助家长共同拍背, 必要时吸痰。

2.5 环境护理。

病室安静, 清洁卫生, 布局合理, 色彩柔和, 使患儿和家长都能获得舒适感。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无致敏物品, 及时提供帮助, 安慰患儿恐惧情绪, 消除家长焦虑, 及时配合治疗。100例家长住院期间心态平和, 积极接受治疗, 能配合给患儿一个舒适的环境。

2.6 健康宣教。

患儿按时接种, 锻炼身体, 预防感冒。出院带药的患儿, 按医嘱执行, 定期呼吸科门诊随访。我科给100例患儿家长发放了爱心联系卡、疾病预防温馨卡等, 都取得了满意效果。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多种细胞核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咳嗽等症状, 对患儿的健康、情感、生理及心理都产生很大影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指包括患者在内的所有家庭主要成员参加的有关健康知识的教育, 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的延伸, 其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全面健康维护的服务,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 促进患儿的康复。我科对10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发现, 经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后, 家长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积极主动参与到治疗当中, 配合治疗, 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研究发现, 家庭成员为患儿提供全面健康的服务, 从饮食、起居到疾病的预防, 学会了基本的护理, 在患儿发病时能够镇定自若, 采取有效措施, 不延误治疗时机, 同时也提高了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改善了呼吸功能,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家属的压力。

参考文献

[1]赵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 (3) :50.

原发性高血压的家庭护理干预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22-01

原发性高血压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常引发心、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纯依赖医生和药物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发动患者及家属一起努力,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积极主动参与、配合治疗,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和教育,提高生存质量是医护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一 加强患者的心理宣教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高血压的可治疗性和长期性,以及并发症的危险和可防性,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鼓励其保持情绪稳定,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减轻焦虑的方法,动员家属注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建立规律有序的生活习惯 。 

二 注意饮食及休息 首先要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天食盐总量不超过6g为宜,对重症或有并发症者限制在2g以下,减少含钠多的食物,如腌制食品,味精,加碱及发酵品、小苏打制成的面食、糕点等;限制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选用优质蛋白质,如鱼、大豆及豆制品,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量钾、钙、镁,戒烟限酒,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烟酒都可致血压升高,应严格限制。而且避免长时间过度紧张,应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 不同方式,注意不要过分低头弯腰,告之体重增加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适当控制体重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均有益。 

三 用药指导 首先使其认识到,坚持长期正确用药对控制用血压的重要性。降压药种类、用药因人而宜,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在服药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但要注意降压不要过低、过快,尤其是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病人和老年人。因此,要注意开始药物治疗后有无不适反应,以调整药物的使用;还要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不可根据自己感觉来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以下次服药时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停药。测定和对比血压的变化情况,对心脑血管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告之血压控制满意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但仍需长期用药,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及记录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调整降压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时间。测血压时,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五 高血压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精神创伤、过度四 自我监测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一旦确诊,需终生服药,经常疲劳、过度兴奋、寒冷刺激等很易引起复发,表现症状为头痛、烦躁、心悸、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甚至视力模糊、抽搐昏迷,这时家属千万别惊慌失措,要沉着镇静地让病人立即卧床休息,平卧、抬高头部45度,并给予降压药物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硝苯地平(心痛定)10-20mg,待病情稳定后,送医院治疗。如意识不清或昏迷的病人应把他的头偏向一侧,取出口内假牙,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吸呼道通畅,并立即送医院治疗。在搬动病人时动作要轻,尤其不要随意搬动头部,以免加重病情。 

据调查,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越强,血压控制越理想,并发症越低,因此,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是护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篇5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护理,干预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各种慢性疾病也逐渐侵蚀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作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现在全球糖尿病患者已有1.9亿, 预计在2025年将会超过3亿[1],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以每年0.1%的速度在飞快增长。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疾病, 其难以治愈的特性为整个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经过多方研究表明, 家庭功能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预后及生活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就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诊断出2型糖尿病患者52例进行家庭护理。其中男28例, 女24例, 年龄介乎50~70岁, 平均年龄 (57.35±63.86) 岁;病程3~15年, 平均病程 (8.52±3.54) 年。以上病患者均通过糖尿病诊断标准, 对家属的依从性较好, 能确保家属和病患者一起参加培训。

1.2方法:

1知识培训:为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进行一系列知识培训, 让病患者和家属能全面的认识糖尿病。其中包括糖尿病对自身的危害, 病患者在养病期间应注意的饮食问题, 如何进行身体锻炼和家属应该如何督促糖尿病患者等。2沟通:每月定期和病患者家属进行电话或者面谈沟通, 及时了解病患者的最新病况, 制作最新的护理方针。在干预全工程中。护理人员至少要对患者进行2~3次家庭访问, 对病患者和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回答, 纠正并完善病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防治措施的错误及不足。根据每名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以家庭为单位的饮食、运动指导计划, 强化患者的自我监测意识。3饮食的制订:在治疗糖尿病方案中, 护理人员将针对每名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和劳动强度等方面, 为患者量身打造三大营养素的供给量, 计算每日总热量和食品交换份, 并向患者推荐合适的食谱、配餐。食谱以总热量和三大营养素为基础, 适应个体差异和饮食习惯的主副食搭配, 配以图文并茂的印刷品一起发放[2]。配餐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为原则, 热量分配:糖类占总热量的55%~65%, 蛋白质占10%~15%, 脂肪占25%~30%;三餐的早餐为全天总热量的1/5, 午、晚餐各占2/5。4体格检查:拥有一个好身体是对所有疾病最好的预防和治疗之本。因此, 我院将在1年内对患者进行2次体格检查, 第1次检查时间定在家庭护理干预项目开展以前, 第2次体格检查定在家庭护理干预项目完成时。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 (2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血清胆固醇 (TG) 、三酰甘油 (TG) 。通过2次体格检查能有效的看出家庭护理干预项目是否开展成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这次家庭护理干预人选52例病患者, 其中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失访4例, 失访原因为1例突发脑梗死死中止研究, 另3例因个人原因中止研究。其余48例成功完成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 (57.35±63.86) 岁。

2.2 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比较 (表1) :

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不良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如过量饮酒、吸烟、咸食、高脂饮食、少运动等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干预前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表2) :

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以后, 患者的各项指标有着明显的降低, 包括FPG、2 hPG、HbA1c、TG、T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 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采用家庭护理, 家属能更多的关心患者, 而患者也能因为家属的关心而营造更美好的心境, 这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很大的作用。经研究表明, 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实施以后, 病患者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大大的减少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采用了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 改变了以往单纯的健康教育方式, 促使家庭成员对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监督和改进, 是糖尿病护理干预的一项重大突破。同时还具有针对性的对每名患者及其家属采取个性化培训, 使更多的人能全面的认识糖尿病, 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达到了严格控制血糖, 降低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萍.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护理干预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22) :5192.

[2]张玉艾.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22:143-144.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农村癌症患者80例, 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 各40例。入选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 病理报告确诊为癌症, 患者的住院时间均限制40~50 d,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和恶液质。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癌症种类及分期、治疗方式、疲乏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同时配对选择观察组家属40例, 年龄≥18岁, 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 有语言沟通能力;对照组不参与家属配对。

1.2方法

1.2.1护理干预方法

1.2.1.1健康信息宣教由于CRF是动态的、多维的, 不同一般的疲乏, 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疗前对CRF理解往往基于他们过去对疲乏的经历。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CRF, 在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文化层次高低, 需求不同, 尤其[4]是农村低学历者要主动沟通, 多用非语言信息取得患者的信赖, 用通俗易通的语言, 尽量口语化, 有预见性地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指导和建议, 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 鼓励患者自我管理, 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积极应对CRF, 把CRF降到最低程度。

1.2.1.2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在良好环境下, 患者能够获得最高层次的安静舒适状态, 肿瘤患者尤其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治疗环境, 必要时安置在家庭病房, 允许家属24小时陪护, 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用亲情温暖患者的心, 让患者感到大家对他的关爱, 医护人员在查房时有意识地多询问患者的其他情况, 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并鼓励病友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在与病魔抗争中的经验与体会, 建立和谐社会的病区人文环境, 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各种治疗, 而不感觉疲乏。

1.2.1.3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许多患者被确认为癌症而产生恐惧、焦虑、担心, 表现为失眠、疲乏、性格孤僻等癌前症状, 其症状困扰程度的主要因素[5]: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 、心理因素 (情绪状态) 和情境因素 (职业状态、家庭收入、付费方式) , 经济状况和付费方式同样困扰着癌症患者, 导致家庭因病返病而引起患者和家庭沉重的心理负担, 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的需要, 合理地使用药物, 最大程度降低农村癌症患者的费用, 从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 注意对患者的观察,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并积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 讲解所患疾病的治疗现状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和自身的改变, 因为有强大的家庭和大家的支持, 必要时经专家心理咨询, 减轻患者的各种压力, 改善疲乏症状。

1.2.1.4运动干预即对CRF患者制订活动计划时进行教育和辅导, 根据劳逸结合原则, 并选择主要的运动方式, 因此, 医护人员应因人而异, 指导患者进行有意义的运动 (如散步、打太极拳) 和适当的社会活动;并在家属监管下循序渐进, 不宜过度。

1.2.1.5药物治疗依从性干预潘爱春等[6]研究显示, 在制定肿瘤患者治疗方案之前, 应全面评估其经济状况, 以及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系统,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合理的治疗决策, 并鼓励家属加入支持患者的行列,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1.2.1.6饮食干预维护患者较好的营养状况, 可以降低疲乏的发生或减轻疲乏的程度。肿瘤患者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从而医护人员指导家属合理选择食物, 饮食结构和烹饪方法, 且每周监测患者的体质量和水、电解质, 可依据患者的口味和治疗需要提供可口的饭菜, 合理的膳食搭配, 保证营养的摄入。要求家属严管患者的一些不良习惯 (如吸烟、喝酒) , 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如定时进餐, 必要时少量多餐)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舒适度。

1.2.1.7转移注意力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能有效控制化疗带来的CRF[7], 一些行为干预 (如听音乐、看电视) 可使患者不至于将注意力集中于化疗不良反应导致的痛苦上, 如果病情允许, 家属也可以在旁陪护, 讲身边发生的事, 谈论患者所感兴趣的事件。即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及提高反应灵敏度来缓解治疗的疲乏症状。

1.2.2评估方法

1.2.2.1 CRF评估使用美国癌症疼痛研究小组指定的简易批发量表 (BFI) [8]进行CRF评估, BFI属自评量表, 采用10分制数字描述, 疲乏程度评估标准 (0分, 表示无疲劳, 1~3分表示轻度疲劳, 4~6分表示中度疲劳, 7~10分表示重度疲劳) 。

1.2.2.2生存质量评估选用苏振忠等制定的生存质量调查表, 折半信和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842和0.889, 量表采用等级描述评分法, 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 由差到好分值依次为1~5分, 分值越高, 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2.2.3评估过程由专职主管护师在评估前使用统一指导语, 对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 解释填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不加任何暗示, 由患者自行填写后收回, 不便书写者, 根据患者的意见由家属代写, 结果由主职主管护师评价, 第一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进行, 第二次评估在干预后15 d进行。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癌因性疲乏状况比较, 见表1。

2.2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3.1 CRF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还可影响病情, 导致病情加重, 从表1可知, 干预前两组疲乏程度无明显减轻 (P>0.05) ;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利用家庭等多方情感和经济支持, 从运动、饮食、遵医督导,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疲乏症状明显改善, 心理状况及各项目得分明显提高 (P均<0.05) 。

3.2本研究表明, 减轻紧张情绪和提高社会心理支持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疲乏水平, 及时了解每例患者的心理状态, 掌握患者及家属的要求, 鼓励家属从多层面给患者提供物质上、信息上和情感上的支持, 如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 一起听听音乐, 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让家属营造良好的心理与生活环境, 减轻患者身心病痛, 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帮助其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这样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减轻, 其心理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等总体健康状况有显著提高。

3.3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个体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癌因性疲乏及其自然病程的教育, 提供有关运动、饮食、治疗方案等健康信息支持, 并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使患者和家属能及时得到指导与咨询, 提高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能力。活动锻炼是目前应对癌因性疲乏的有效干预措施, 如散步、慢跑, 家属应督促患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提高患者心脏的心输出量, 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 改善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肿瘤细胞坏死产物的分解以及肿瘤的生长都会增加机体能量消耗, 加上由于化疗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使食物摄入量减少, 食物的利用率下降, 导致供需失衡, 出现恶液质, 因此合理的营养摄入对消除疲乏感, 恢复体力非常重要, 家属可在患者合理的饮食上搭配药膳,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疲乏症状[9]。

3.4对于肿瘤患者的护理是一个长期、漫长、细心加耐心的过程, 家属应有一个端正的态度, 正视现实, 勇挑重担, 负有责任心和义务感, 和患者一起努力, 与病魔做顽强的斗争。正如,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指出:家庭式抗癌, 迫在眉睫, 他能将痛苦稀释, 因为家属与专业医师相比, 隔阂较少, 更有说服力, 更有对比性。让家属参与督导护理, 家属可以随时督导患者的遵医过程, 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并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使患者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调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更好地应对疲乏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4小结

综上研究表明, 个体在患病情况下, 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对其预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让家属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 从多维度满足患者需要, 使患者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积极接受治疗, 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并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Ahlberg k, Ekman T, Gaston JF, et al.Assessment and managemenof cancer-fatigue in aduits[J].lancet, 2003, 36 (2) :640-650.

[2]Gupta D, Lis CG, Grutsch J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J].Jpain symptom Manage, 2007, 34 (40) :40-47.

[3]prue G, Rankin J, Allen J, et al.Camcer-related fatigue:Acritical app-raisal[J].Eur J Cancer, 2006, 42 (7) :846-863.

[4]李莉, 段丽丽, 李峥.妇科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9) :799-801.

[5]胡佳佳.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症状困扰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 2011.

[6]潘爱春, 苗天爱, 王功朝.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食管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5B) :21-23.

[7]张凤玲, 韩丽沙.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8 (3) :271-274.

[8]Wang xs, Hao Xs, wang Y, et al.Validation stua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ief Fatigue Invention inventory (BFI-C) [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2004, 27 (4) :322-332.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 篇7

1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的相关理论依据.

1.1 家庭对个体健康的意义对个体而言, 家庭是最好的社会支持。有关家庭支持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发现, 家庭支持与病人遵循医嘱有关, 不良的家庭支持会导致不良的遵循行为, 家庭支持强的病人, 其遵循行为好, 对疾病认知越高, 对疾病态度越积极, 因为能对疾病的控制越好。

1.2 M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Mslow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归纳为5个层次,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象一座金字塔一样构建了人类的基本需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 能够更好的满足孕妇的各层次要求, 更好的开展产房护理。

2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服务环境:

各病房均配有衣柜、茶几、电话机、单独卫生间、沐浴房, 24h热水供应, 衣柜内备有清洁衣被, 可随时更换。制定人性化探视和陪伴时间表。病区过道宽敞、明亮, 绿色盆景点缀两旁。走廊及室内墙上张贴天真可爱的婴儿照片。为增加家庭气氛, 床上用品改变了以往医院惯用的白色系列, 采用了温馨的淡红色, 与住院孕妇装、护士装成一系列, 并且允许孕产妇自带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小摆设点缀病房, 使室内气氛变得自然、熟悉, 又充满了亲情和温馨, 减少了孕产妇及家属的紧张不安。各病房的大环境在不同的节日营造不同的氛围, 如在病区走廊春节挂对联, 圣诞节粘贴圣诞老人、圣诞树等, 让待产妇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实现病房环境家庭化[6]。

2.2 开设温馨产房:

温馨产房的开设, 更好的鼓励了家属直接加入的分娩整个过程中去, 从而减轻产妇与家属的焦虑, 紧张和恐惧.减轻成员间的"分离性焦虑".独立的分娩环境使她们感到了更多的尊重感, 与家人共度难关, 使她们增添的勇气, 并利于各产程的顺利进行, 保证安全分娩.分娩后有家人的陪伴, 能够更好的分享喜悦感, 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我院自开设温馨产房以来受到的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庭的欢迎, 得到了她们的高度评价。

2.3 完善健康教育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在产妇住院期间, 护理工作重点为教育与咨询, 即指导父母有关育婴的技能, 以使他们能很快接纳新生儿进入其生活中, 因此, 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活动是产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健康教育的过程、形式及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我院开设了&quot;孕妇学校&quot;使孕产妇及家属均接受产前、产时、产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 产妇出院前对授课内容进行问答, 对不理解的当场给予指导。设计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和图文, 通俗易懂让孕产妇及家属, 全面掌握围产期保健知识。

2.4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模式和环境已从过去实行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 转变为在产妇和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护理。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感情特别投入, 而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护理知识, 因此, 如何让他们尽快接受和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方法, 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7]。我院爱婴区采取合理的母婴同室时间和方式, 既有利于开展育婴知识的健康宣教鼓励早期母乳喂养, 同时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 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时对婴儿按需哺乳, 能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 增进母子感情, 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另外开展母婴同室对防治产后抑郁有很好的效果。

2.5 开展产科延伸服务:

我院爱婴区开展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产后电话回访、提供热线咨询电话、产后上门访视、产妇体形康复训练、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人文关怀。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及家庭护理常识教育, 提供母婴咨询电话, 告诉产后访视及复诊的具体时间, 使产妇和家属了解母婴需要帮助时的求助方式, 解除产妇和家属的后顾之忧。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 强调重视家庭和谐与健康, 重视家庭成员是产后促进母婴健康的重要参与者, 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8]。

参考文献

[1]May ka.and mahlmeister LR>comprehensive.Maternity nursing.2nd ed.Phy-ladelpia JB.Lippincoot co.1994, 4-24.

[2]郑修霞.产科护理发展趋势[J].护士进修杂志.1998.3.13 (3) :17

[3]张慧, 张缨, 周杏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9.41 (9) :804-806.

[4]向丽, 杜鹃, 谢立平, 张艳芝.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4.1:116.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篇8

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1.1

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新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指导思想, 护士要理解孩子对家庭的重要性, 同时, 家庭对孩子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儿科的护理对象不仅仅是孩子, 更应覆盖到孩子的父母乃至整个家庭。

1.2

创温馨病区、建家庭式病房。2006年5月, 科室在原有基础上装饰6间母婴同室病房, 每室内均有独立卫生间、空调、彩电、电话、衣柜、热水器及床旁写字桌等。室内窗帘、壁画均以卡通图案为主, 医护人员服装、被褥均以柔和的淡粉色为主, 在视觉、感官上给患儿以温馨感, 以消除患儿的陌生与恐惧感。并且在儿科病区内设立儿童活动室, 木地板上垫上柔软的海绵垫子, 室内摆放木马、蹦床、平衡木、滚筒、各种积木等益智玩具及识字图画, 鼓励家长陪同患儿进行互动游戏, 使患儿住院期间享受在家一样的待遇。患儿感到安全、平静, 可促使其早日康复, 家长亲近患儿并积极参与治疗, 使治疗更易成功[1]。

1.3

科室成立护花天使护理组,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指导。

1.3.1

患儿住院期间, 患儿家属要获得有关疾病信息知识, 护士根据患儿亲属的文化背景, 如:接受能力、知识水平, 向其讲明患儿的病情, 产生疾病的原因, 正在采取的方案等。积极为其提供一些有关疾病的信息, 帮助他们辨别哪些躯体症状应予重视, 哪些感觉不必过分担忧, 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1.3.2

患儿入住病区, 即由主班护士根据患儿病情及家长所需, 做简要的病区环境宣教及人员介绍, 并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1.3.3

每日晨间护理时根据不同家长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健康宣教与个体指导, 如指导父母有关育婴技能等。

1.3.4

责任护士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重点宣教, 如婴幼儿正确卧位、喂养卫生、环境卫生等。

1.3.5

每1周~2周集中宣教1次, 内容为孩子生长发育规律, 营养与疾病关系及常见病、季节病预防等, 并通过播放婴幼儿抚触、洗澡、婴幼儿体操等光碟使家长初步掌握育婴技能。

1.3.6

鼓励家长在护理婴幼儿过程中, 通过眼神、表情、语言与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 给孩子以情感支持, 使其充满满足与幸福感。

1.4

“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指导

1.4.1

患儿出院当日, 责任护士与护士长从不同角度与家长进行再次沟通, 并发放育婴知识手册、科室名片及联系电话等, 使家长在需要时能及时得到帮助与支持。

1.4.2

建立出院回访本, 1个月内对出院患儿进行电话回访或书函回访, 并对回访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2“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2006年5月1日-2007年10月31日入住我科母婴同室病房的395例患儿回访结果统计显示:患者满意度达到98.9%以上, 比2005年平均满意度的95%提升了3.9个百分点。尤其通过回访反馈, 患儿家长在孩子喂养知识、生长发育、护理技能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同时95%以上的家长表明愿意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治疗护理中, 并希望得到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指导。

3 讨论

3.1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是针对儿童生理、心理及发育需求所提供的具有安全性与高品质的健康照顾。它特别强调促进家庭的凝聚力与维护身体安全的母婴照顾[2], 它为家长提供了人性化的设施, 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如签定知情同意书, 用药、检查、特殊治疗时, 家长知情配合, 积极参与, 使家长产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与满足感, 并有助于增加家庭之间的凝聚力。

3.2

传统的儿科护理模式以症状、疾病护理为主, 忽视了家长、孩子的心理压力及需求 (如生理、心理、环境、依靠、亲近、安慰、倾听、交流) 。而健康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基础, 其目的是促使患儿、家长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与舒适的状态, 护理人员应将这个理念真正扎根在内心深处, 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

3.3

通过回访调查, 家长对育婴方面知识需求迫切, 因通过报刊、媒体等途径传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而针对个体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指导符合家长需求。

3.4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利于母子身心健康, 对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健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 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对于患儿家长照顾、喂养、护理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提升了护理品质与内涵, 提高了满意度, 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丽.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 :71~72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篇9

1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概况

1.1 概念与起源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family-centered care, FCC) 是指在护理患儿的同时关注整个家庭的重要作用, 既要满足患儿的情感和发展需要, 还要鼓励家庭参与健康照顾的各个方面, 即与家庭建立信任、尊重的合作关系, 共享信息, 支持家庭参与护理, 给予选择权, 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信仰,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让患儿和家庭参与到医疗护理的计划、实施和评价的各个过程[1]。人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认识到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的不足, 提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保证、支持病人的需求[2,3], 后经过美国外科医生埃弗雷特·库普 (C.Everett Koop) 、美国儿科健康护理联合会等的积极努力, 得以在美国医学界、国会、联邦基金机构以及私人基金会中推广[4], 并于1993年成立美国FCC研究所, 通过各种出版物、制订针对医院的标准、举行每年一度的研讨会以及进行健康咨询等形式促进推广应用[5]。目前,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已成为美国卫生系统中一个广泛的概念, 国际护理界也给予认可并广泛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我国部分医院也开始逐步尝试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 但由于经济条件和培训宣传不到位, 其理念并未完全得以落实, 与国外医院还有一定差距。

1.2 内涵与原则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系统性整体护理的理念, 但更强调家庭在患儿疾病治愈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包括8条基本原则:①家庭与病人存在基本的情感联系, 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远远超过家庭之外。②家庭与医务人员的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③病人家庭种族、伦理、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应该得到尊重。④病人家庭的力量和个体性应被承认, 不同的家庭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⑤鼓励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 尊重病人及其家庭对医疗护理方案的选择权利。⑥病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支持应得到鼓励和支持。⑦青少年和婴幼儿家庭的意见应得到理解并被整合到护理计划中。⑧政府应贯彻给予家庭情感和经济上支持的政策和计划[6]。

2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现状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较早接受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理念并将其用于医院设置及管理中, 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

2.1 以家庭为中心的病房设置方便人性

2.1.1 合理的病房结构

长庚纪念医院儿童医疗中心普通病房的设置为“山”字型, 护士站处于几条边的中间, 病区护士站到每个病房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儿童内科加护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病房均将护士站设在病区中央, 使护士在护士站均能观察到每位患儿的情况。这种设置既便于护士随时观察患儿、快捷地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 还使护士处于患儿及家属的视线范围内, 让患儿及家属有备受重视和照顾的感觉, 增加其安全感。

2.1.2 安全温馨的病房氛围

长庚纪念医院病房中每个细小环节的设计都考虑了患儿及其家庭的感受, 努力为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比如充满浪漫气息的淡粉色墙壁、温馨卡通的隔帘及床单、走廊及病房中挂满充满童稚的儿童绘画作品、单间病房中的榻榻米等, 这种友好、宁静的住院环境有助于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紧张与不安, 最终达到患儿尽快康复的目的。

2.1.3 便利的住院设施

长庚纪念医院尽可能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极为便利的生活设施, 比如设有微波炉、洗衣机、干衣机, 用于制作降温冰块的制冰机, 为低龄儿童提供娃娃小推车;病房宽敞明亮, 每个床位配有可折叠的沙发床, 供留陪家属休息使用, 并可根据需要提供太空被;每个房间设有宽敞便利的储物柜, 有方便洗漱、淋浴的亲子卫生间;病床之间以床帘相隔, 一方面方便护理操作, 另一方面保证了患儿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隐私;每间病房都设有电视机, 满足患儿治疗后的娱乐所需;对于远道而来不能陪伴患儿的加护病房家属, 还为其提供了供住宿的休息室, 方便家属探视患儿。

2.2 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长庚纪念医院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进行了广泛宣传, 使这一理念深入医务人员的内心, 全院所有部门及各类人员如药剂师、物理治疗师、营养师、医生、护理师、专科治疗师、助理等均以服务于患儿及其家庭为最高目标。住院患儿只需在自己的病房内安心休养, 营养师会主动到床旁为患儿及家属配餐, 物理治疗师会到床旁进行物理治疗并指导家属居家护理技巧, 助理会安排好所需的检查并陪同前往。

为了给患儿及家庭提供均值的护理服务, 长庚纪念医院实施严格的三班制护理排班, 三班人员基本相等, 每位护士每班护理床位数不能大于8人, 并且尽可能地在1个月内上同样的班次, 既保证了工作质量, 又体现了护理的连续性, 有利于护士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护士非常重视家属的诉求及体验, 除了定期搜集家属的意见外, 在日常的护理记录中每班均要求详细记录家属的反映及意见, 并进行班班交接。每制订一项护理计划, 护士总会和患儿及家属沟通, 告知其意义, 征得患儿及家属同意。对需要家属配合的措施及掌握的技能, 护士会鼓励家属参与并耐心指导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这样, 以患儿住院为契机, 达到了以家庭为单位提高全社会健康知识水平和疾病护理技能的目的。

2.3 灵活的探视制度满足家庭需要

国内许多重症监护病房 (ICU) 有严格的探视制度[7], 禁止患儿家属进入急诊室、重症病房、新生儿病房等。医护人员认为在家属的注视下工作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会干扰对患儿的治疗及抢救。现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家属最希望能够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并能随时了解病情变化。在父母看来, 能够知道孩子的病情诊断、理解孩子为什么接受这些治疗措施、体会到孩子治愈的希望、确定孩子能够因医治而减轻痛苦等都是他们最需要的[8]。长庚纪念医院充分体察了家属的处境及期望, 制定了人性化探视制度。医院所有的ICU病房、中重度加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等不需留陪的病区, 均可每日探视3次, 每次半小时, 节假日也不例外。对于危重或有情感需求的患儿还可随时进行探视并鼓励陪伴。医院还为离家较远的家属准备了设施齐全的休息室方便家属留宿。其灵活的探视制度满足了患儿家属对患儿陪伴的需要。

2.4 严格的隐私保护维护家庭尊严

长庚纪念医院非常注重患儿的隐私保护, 每个病房均设有碎纸机, 用于销毁不用的患儿资料;外出检查时患儿的病历必须装在专用的袋子中, 避免信息外泄;在护士站有患儿姓名的资料必须反面放置, 以免无关人员看到;病房内每个病床均会有宽大的围帘, 使患儿及家属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实施任何操作护士均会拉上围帘, 包括对刚出生的新生儿。严格的隐私保护维护了患儿及家庭的尊严, 增加了安全感, 使患儿及家庭能安心享受优质的护理服务。

2.5 图文并茂的宣教资料满足家庭信息需求

长庚纪念医院所有病区均贴有大量既有特色又风格协调的健康宣教展板, 内容涵盖病人的权利、医院的宗旨、各种事项的办理流程、疾病的相关知识、安全卫生提示等各个方面;病区还提供大量图文并茂的卫教宣传单张, 可供家属随时取阅;在患儿入院时责任护士也会根据患儿的疾病有针对性地给家属进行书面及口头的宣教, 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活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教, 既宣扬了医院文化, 又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了极好的就医指引, 还增长了患儿及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 提高了家庭就医配合度。

2.6 合理的学习娱乐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长庚纪念医院的儿童医疗中心为患儿提供了丰富的院内学习空间, 在每个楼层均设有院内学校、图书馆、亲子阅读室、游戏室等用于学习娱乐的区域, 里面有大量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及玩具。患儿在治疗之余可以在家属陪伴下进入这些区域学习娱乐。对于学龄期的慢性病患儿, 护士会与家属一起为患儿制订学习计划, 并协调志愿者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内来医院辅导患儿学习、陪伴患儿游戏等, 极大地减轻了学龄患儿对耽误功课的担忧。

3 体会

家庭在儿童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儿童的疾病可影响家庭支持系统及生活质量。因此,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是儿童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实现是基于一种协作, 这种协作存在于病人、家庭、医生、护士和其他参与医疗行为的所有人员之间, 所以, 建立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不可能一撮而就, 它需要树立理念、设立标准及建立制度来维持。我们应在学习先进护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 逐步让其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达到能真正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摘要: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是儿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介绍了台湾长庚纪念医院从病区设置、服务理念、制度建设、宣教指导、隐私保护、人性关爱等方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长庚纪念医院,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

参考文献

[1]戎艳鸣, 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1) :50-51.

[2]Policy Statement.Family-centered care and the pediatri cian’s role[J].Pediatrics, 2003, 112 (3) :691.

[3]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Task force on the family.Familypediatrics[J].Pediatrics, 2003, 111 (Suppl) :1539.

[4]Delbanco TL.Enrich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y invitingthe patient’s perspective[J].Ann Intern Med, 1992, 116 (5) :414.

[5]张际, 赵娟.“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重庆医学, 2005, 36 (6) :932-934.

[6]张朋.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和展望[J].吉林医学, 2009, 30 (4) :322-323.

[7]Slota M, Shearn D, Potersnak K, et al.Perspectives on family-cen-tered, flexible vis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setting[J].CritCare Med, 2003, 31 (5) :362.

上一篇:抽血晕针下一篇:中药复方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