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精选15篇)
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 篇1
骨质增生的家常护理
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可使患者肢体发生功能性障碍,重者可致畸或致瘫。那么,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在急性期疼痛加重,要尽量减少受累关节的活动量,患者可适当卧床休息。通过休息来减少受累关节的机械性刺激,这不仅有效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而且还能为炎症的消散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要尽快用药,采用外用药控制病情的发展。
2、病情在恢复期间,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环境因素刺激。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因过劳会刺激关节及周围组织再度炎变,而导致病情的复发。再者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练,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
3、骨质增生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为了确保老年人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量应较一般成年人增加。应进食高钙食品,如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要补充钙剂。还要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A和D等。肥胖的患者宜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有利本病的恢复。
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运动,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增生,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虽然不是什么太大的疾病,但是疼痛也很折磨病患。对骨质增生的患者来说,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才能更好的避免疾病发作,减轻痛苦。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
一、应避免的食物:勿吃任何柳橙类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这些物质将阻挠复原过程,并扰乱体内的矿物质平衡。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
二、选择软底鞋: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胜过皮制的)。穿得舒适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可在脚跟处加护垫,以减轻疼痛。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
三、有选择的锻炼:你可以用骑脚踏车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
四、垫上泡沫软垫:软垫可减轻骨质增生对周围的压迫,可以在软垫骨刺相应的部位挖一个洞。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
五、补充营养素:积极补充营养素,能够增进骨骼的强壮,减轻骨质增生的痛苦。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
六、热敷: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
七、天然药草:可使用山金车及洋甘菊泡脚。也可将这些药草包于布内,敷在脚上。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
八、减肥:偏胖是引发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减肥也是刻不容缓。
骨质增生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就、泡脚: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按摩脚底也有帮助。
做好了日常的护理,才能减少骨质增生患者的痛苦,且对疾病的恢复也有好处。
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 篇2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理疗,膝关节骨质增生
膝关节骨质增生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在老年人当中尤为多发, 患者不但长期忍受着病痛折磨, 而且影响行动, 使患者丧失一定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1]。临床实践表明在治疗过程中辅以规范化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2]。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多采用理疗方式对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以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规范化护理对理疗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5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膝关节骨质增生临床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43例患者, 男22例, 女21例;年龄41~85岁, 平均 (63.5±3.2) 岁;病程0.8~14年, 平均 (6.9±2.3) 年。对照组有42例患者, 男23例, 女19例;年龄42~87岁, 平均 (64.1±2.9) 岁;病程0.9~15年, 平均 (7.1±2.3) 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病情后均使用TDP治疗机 (普宁市仁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进行理疗, 并在此基础上辅以拔罐、针灸治疗。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为患者安排安静整洁的病房, 并且定时定点进行打扫消毒, 保证病房温度和湿度处于标准值范围内。向患者介绍具体的治疗方法及流程, 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同时叮嘱患者尽量减少膝关节活动频率, 定期安排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规范患者的体位、调节治疗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饮食和心理干预等内容。 (1) 规范患者的体位。指导患者保持科学、舒适体位, 通常保持卧躺姿势, 舒展膝关节, 防止挤压到膝关节, 保持膝关节血液循环顺畅。禁止患者过度活动膝关节, 活动时尽量减少膝关节的弯曲。 (2) 调节治疗器。使用TDP治疗机对患者展开治疗时首先标记患者骨质增生位置, 并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增生范围的大小及其自身生活习惯为其选择舒适的铺垫物和治疗位置, 然后对准患病部位进行精准理疗。在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 根据患者的反馈及其意愿对治疗机进行调节, 并合理安排、控制治疗时间。 (3) 康复训练。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 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必然会对患处周围的肌肉及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促使其发生坏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帮助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可以通过指导患者对患肢腿部进行按摩的方式达到训练效果;此外还可以给予患者一些外用药物帮助患者舒筋活络;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 但是要注意运动幅度不能太大, 且不要到人群聚集处进行运动, 以防发生磕碰;患者要做好关节保暖措施。 (4) 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 多食用肉蛋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按时进食, 保证营养均衡。 (5) 心理护理干预。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长期受病情困扰, 在疼痛刺激下, 情绪状况很差;而且患者多为老人, 长期疾病困扰使患者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 心理压力很大。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心声, 理解患者的苦闷心情, 耐心的安抚患者,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给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例子, 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可以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此外还要做好患者家人的思想工作, 让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及护理完成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疗效判定:患者所有临床症状消失, 膝关节不再疼痛, 肿胀状况完全消失, 恢复正常活动能力, 为治愈;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等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 为有效;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 反而有加重趋势, 活动能力进一步衰退, 为无效[3]。总有效=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试验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据统计,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 总有效率都在80%以上, 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4, P=0.039) , 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据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 (97.67±1.6) 分, 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 (81.34±2.7) 分,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62, P=0.01<0.05) 。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关节, 其结构的复杂性也是其他关节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膝关节周围分布着很多细胞、组织和经络, 气血不足、意外损伤、受湿寒侵袭等原因都会使膝关节发生钙化、骨化、功能退化等病变, 这种退化性病变被称为膝关节骨质增生[1]。老年人各项身体功能退化, 成为膝盖骨质增生的主要构成人群。膝关节骨质增生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不断加重, 治疗难度也会相应提升。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较多, 中医理念认为膝关节骨质增生主要是由于气血双亏、经络不通所致, 因此主张舒经活络、祛瘀阻滞的治疗方法[4,5]。
本文研究表明, 采用理疗方法对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较好, 两组患者通过理疗治疗都获得了80%以上的治疗总有效率。但是通过两组对比可知, 在理疗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长久以来, 理疗一直是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比于手术治疗方法而言, 该治疗方法在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的同时, 通过刺激病变部位, 调节患者病变处的组织及血管通透性, 从根源出发解决患处的肿胀及疼痛问题[6]。本文中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护理, 对患者患处、身心及生活习惯进行全面护理。通过规范患者体位来减少不良运动对膝关节的损害, 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对治疗机进行调节, 精准地对患者患处展开治疗, 此外通过对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况进行干预, 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积极面对治疗, 并通过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康复训练来提升治疗效果[7]。因此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理疗方法对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较好, 在理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 能更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晓梅, 杨旭华.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6) :851-853.
[2]赵玉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有效方法及效果初评[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6) :109-110.
[3]杨丽霞, 陈燕棉, 李楚华.中药配合物理疗法用于膝关节骨质增生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6) :249-250.
[4]罗彦, 黄俊懿, 兰峰, 等.膝骨关节炎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2 (2) :64-66.
[5]陈云燕.膝关节骨质增生治疗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2) :118-119.
[6]刘学义, 张昌华, 潘黔芬.中药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5) :467-468.
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 篇3
【关键词】 骨质疏松:护理;干预;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7-02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1]。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即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主要后果是导致骨折,造成患者的痛苦及不便,给家庭及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女子自40岁起,男子自50岁起,成骨细胞功能逐渐下降,破骨细胞对骨吸收功能加强,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成等比例减少,骨量趋于下降,骨的机械强度下降。女性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患病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骨形成不足,加速骨质丢失。骨质疏松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冠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78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了干预护理。其中包括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户外锻炼,药物干预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78例患者。男48例女30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年龄67.6岁。无骨折,以腰酸背疼,易疲惫[2]为主就诊。经骨密度检测确诊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其中伴有冠心病,心绞痛的占30例。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44例,伴有血脂紊乱占24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饮食指导 合理的膳食结构,营养素充足,保证膳食中钙的摄入,保证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主食粗细搭配均衡。奶及奶产品仍是含钙最高的食品,建议患者每天坚持食用奶及奶制品。其次为豆类及豆制品以及海产品,如海带,虾皮等都是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D或者服用维生素AD丸,促进钙的吸收。应该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其内含有大量维生素C,保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保证足够营养。尽量少食用含太多镁,磷的饮料和加工食品以及浓咖啡,可乐等。忌烟忌酒、低盐饮食以减少钙的流失。有目的地增加含钙丰富的食品。
1.2.2 心理护理 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痛苦和不便,而且病程较长,治疗效果缓慢[3],患者易产生悲观消极,焦虑烦躁,易怒恐惧的情绪,这些因素极大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因此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多交流,耐心细致地讲解病情,指导饮食及生活习惯,根据患者个人家庭情况,文化素质,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因人施教,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并且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3 户外锻炼 运动也可以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建议患者每周坚持五天户外运动,每次40分钟左右,也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进行能力范围内的体育锻炼。运动地点应选择在户外,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和骨骼生成。另外提醒患者户外运动的同时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勿摔,拌以免发生骨折。
1.2.4 药物干预 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服用能补充钙元素的钙剂,能调节钙吸收的维生素D。降钙素,雌激素以及能刺激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与骨形成能力的氟化物。因为服药的过程较漫长。嘱病人按医嘱按时服药,需要护理人员每天查询服药情况,以防止患者多服,漏服情况。并提醒病人定时复查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1.2.5 预防并发症 对于有并发症的病人,在治疗中应注意如:高血压病人嘱其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盐量少于6克。糖尿病病人服药时减少糖类的摄入。血脂紊乱的病人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低脂类为主。无并发症病人嘱其定时检测骨密度,给予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指导,并提醒老年人走路应缓慢,起床蹲起时宜慢,多在户外晒太阳,适量运动。
2 结 果
经过12个月的护理干预措施,绝大部分病人骨密度检测有所好转。其中34例症状明显改善,38例症状减轻,6例无明显好转。未见症状加重者,经骨密度检测复查得出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
3 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4]。致病因素主要是有:①内分泌因素:老年人由于性腺功能减退,雌激素及雄激素生成减少。②营养因素:过量钙、镁、磷、维生素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以及维生素D缺乏。过量饮酒、吸烟、高盐、高咖啡饮食等。③性别及年龄因素:女性患病人数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减少。④疾病及药物因素:部分全身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高血压等。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癫药,避孕药等)⑤遗传及免疫因素46%-62%的骨密度由遗传因素决定。免疫功能对骨重建有调节作用。其功能改变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关系。
骨质疏松症病人应特别注意钙的摄入。成人应达到元素钙820-1000mg。青少年可以达到1000-1200mg/d。患骨质疏松症65岁以上妇女可以达到1000-1500mg/d[5]。
骨质疏松强调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二级预防,延缓骨质丢失,绝经后的妇女及早补充雌激素或吃孕激素合剂。三级预防,预防骨质疏松症病人骨折,加强防滑倒、摔碰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玉群,赵小兰.骨质疏松与代谢紊乱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 顾景范.现代临床营养学.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
[3] 周海燕,刘岩,邵丽萍,林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对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4] 康世琪.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管理.中国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 篇4
【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06-02
【摘要】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以排尿困难,尿频尿潴留、血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留置导尿是本病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插管很难一次性成功,造成尿道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近年来我科通过利用5%利多卡因注入尿道口,或用利多卡因凝胶代替润滑涂抹导尿管,都可在插管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使导尿操作顺利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留置导尿管 护理体会 探讨
一 尿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尿管对于导尿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原则上要选择粗细合适、质量优良的尿管,以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硅胶尿管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尿道黏膜刺激小,更适用于需要保留尿管的患者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尿管太细,没有足够的强度克服尿道阻力,导尿容易失败,且容易堵塞。尿管太粗又容易压迫尿道黏膜导致尿道上皮细胞坏死,诱发感染。F16尿管较好地兼顾了上述两点。因此选择了F16硅胶前列腺专用尿管,其尖部较细,略上翘弯曲,有一定硬度。这种尿管进入前列腺部尿道时,由于尖部的弯曲,很容易引导尿管进入后尿道。
二 导尿方法的选择
男性病人由于尿道长,有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导尿时困难大,病人较痛苦,如果尿管刺激引起尿道痉挛可能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失败。因此要在插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害羞、紧张心理,也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以松弛尿道肌肉,减轻尿道括约肌痉挛,减少阻力,避免损伤粘膜而导致出血,减轻病人痛苦。
三 留置导尿管注意的护理问题
3.1 插管时常见护理问题
3.1.1 插管困难:相关因素:①心理因素。因患者高度紧张或担心疾病的预后,可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此时插管,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造成插管困难。②解剖因素。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③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畸形致使尿道狭窄、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
3.1.2 尿道损伤:相关因素:①操作因素。操作粗暴或插管速度过快,润滑不够均易损伤尿道。②选择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根据气囊导尿管的特点,未注水时气囊位于导尿管前端3~5cm处,紧包导尿管外侧,按常规护理操作要求,插导尿管时见尿液再插入2cm,导尿管头部刚越过膀胱颈进入膀胱,而气囊尚在尿道中,对于男性患者此时气囊正好位于膜部尿道,如此时向气囊内注水,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导致尿道损伤出血。
4、见于轻度意识障碍而烦躁较甚、置管后有自行拔管行为的患者。
3.2 留置导尿管过程中常见护理问题:
3.2.1 尿液引流不畅:①尿管扭曲或打折。②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管道口及尿管内有尿垢或有尿结石形成。③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少,由于患者躁动牵拉尿管,致使尿管强行拉出气囊部入尿道。
3.2.2 引起尿路感染:①长时间留置导尿及操作损伤。②尿道口细菌定植③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
3.2.3 出现尿液外漏:①选择尿管太细。②尿道括约肌松弛。
3.2.4导尿管脱出:①气囊注水不足;②气囊破裂;③外塞松动,气囊慢性漏尿;④操作前没有检查气囊是否完整,而使气囊本身漏水;⑤气囊内注入了空气;⑥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强行拔出;
3.2.5 尿管的固定:床旁引流袋勿固定太短、太紧,不利于病人的活动,或稍有翻动即牵拉过紧,导致气囊变形进入尿道损伤粘膜。
四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①尿道外口的护理:由于逆行感染是留置尿管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我们重视尿道口的护理,每日用0.1%新洁尔灭或0.5%碘伏棉球,(一般不使用0.5%的碘伏棉球,因为碘伏拔干性强,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尿道口周围皮肤干裂,我科曾经出现过两例。短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可以使用0.5%碘伏棉球消毒)常规消毒尿道口2次,清洗时注意将包皮翻开,冠状沟的污物要清洗,尿道口有血性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时也及时清理。
②引流管、集尿袋的护理: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每月更换1次硅胶导尿管。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膀胱高度,并且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尿液逆流而引起的尿路感染。集尿袋定时排空,每2-3天更换一次。
③行膀胱冲洗:选择0.02%呋喃西林液500 ml行密闭式膀胱冲洗术,每日冲洗2次。膀胱冲洗时应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鼓励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液体,使尿量维持在2 000 ml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观察尿液颜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④加强心理护理: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患者精神紧张或十分注意症状时,其不适症状明显加重。在护理中随时我们做好心理疏导,向他们详细介绍留置尿管的目的、意义及操作程序、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操作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同时教会患者通过慢节律呼吸、交谈等分散、转移其注意力。留置导尿期间应注意全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适当给予遮盖、无关人员回避、尊重患者的隐私,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留置尿管过程中更应该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经常巡视病房,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感。
参考文献
[1] 官晓筠,王新荣。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及尿管脱落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农垦医学,2000,22(3):172。
[2] 黄香妹。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3(2):91。
[3] 甘永彬。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广西医学,2001,23(5):1287。
[4] 朱艳萍,吴渭虹,丁红,等。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20。
[5] 张凤琪.老年男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4:23.[6] 姚景鹏.老年护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7.[7] 刘素娟,张来霞,史克华,等.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59.[8] 钟小蓉.拔除留置尿管时机对排尿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4:37.作者单位:250031 济南市济南军区总医院干部二科
判断骨质增生的方法 篇5
2、其他肌肉部位出现痛与骨质增生引起的痛是感觉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时出现红肿和发热症状,而骨质增生的痛不产生任何别的症状,只是酸痛、麻胀等,时重时轻,病程长,多年不愈,越来越重。
3、骨刺又称为骨质增生,一般骨刺并不引起压迫症状,但骨刺会间接地引起局部组织的慢性劳损,也会出现胀痛感。骨质增生形成后,会向周围挤压,可引起麻木、疼痛,特别是神经根受压后,不仅局部酸胀、疼痛,在其所辖范围内都可出现类似反应。
预防骨质增生恶化的方法 篇6
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并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
2.坚持运动
早期患者最关键的治疗是稳定关节,坚持做双则股四肌等收缩的静力训练,即取卧或坐姿,双下肢伸直,用力绷紧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续10~20秒,放松5~10秒,重复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坚持0.5~1小时步行,自我按摩双腿。
3.注意休息
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时应休息。避免深蹲、负重,上下楼梯等活动,同时请医生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停药,坚持以上训练为主。
4.注意饮食
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 篇7
1 危害性
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高、危害性大, 病死率较高。骨折后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病人大多只能卧床, 且容易导致脊柱、髋部、腕部等的骨折, 治疗起来比较复杂。老年人活动机能下降, 骨折后容易引起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及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来说, 往往是致命的。
2 病因及危险因素
2.1 雌激素缺乏
卵巢功能低下而致雌激素不足是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的重要原因[4]。
2.2 营养成分
钙是骨矿物质中最主要的成分, 维生素D有促进骨细胞的活性, 磷、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可维持钙、磷比例, 有利于钙的吸收, 这些物质的缺乏可使骨的形成减少。
2.3 甲状旁腺 (PTH) 和细胞因子
PTH作用于成骨细胞, 通过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破骨细胞的作用。随年龄的增加, 血PTH逐年增高, 骨髓细胞的护骨素表达能力下降, 导致骨质丢失加速[5]。
2.4 降钙素 (CT)
当CT水平降低时, 不利于成骨细胞的增加钙在骨基质中沉着, 因此可抑制钙的吸收, 降低血钙[6]。
2.5 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光照减少、吸烟、酗酒、高蛋白、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等均是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5]。
2.6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医源性因素、药物因素、恶性贫血、压力过大、过量负重、厌食和一些代谢性疾病等。
3 预防
3.1 运动
运动锻炼不仅能刺激骨骼增加与维持骨量, 还能增加肌肉的舒缩力量、关节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根据病人病情、能力、爱好, 可以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适合中老年锻炼的项目有行走、慢跑、跳舞、打太极拳等, 每周3次或4次, 每次30 min~60 min 。鼓励多晒太阳, 以增加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有效预防骨质疏松[7]。
3.2 饮食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一种症状, 多种因素可增加其危险性, 体重降低、减肥、闭经、雌激素降低、不足的维生素D 和钙吸收, 均可影响骨的形成。成人体内有大约1 kg的钙, 而且绝大部分位于骨骼和牙齿中, 不应忽略促进肠管吸收钙和维生素D。含钙量较高食物有燕麦片、豆腐干、腐乳、芸豆、苜蓿、荠菜、海带、花生仁、奶酪、牛乳粉、鸡蛋黄、鲮鱼 (罐头) 、鱼片干、螺、虾皮、海米、铁观音茶、芝麻酱等[8]。
3.3 药物
目前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按作用阶段可分为3类:抗骨吸收剂, 如雌激素、二磷酸盐和降钙素、依扑拉芬等;促骨形成剂如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 (PTH) 片段和同化激素等;骨矿化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9]。
4 家庭护理指导
4.1 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
医务人员向病人及家属提供有关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专业知识,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强调预防骨质疏松对改善生活质量的意义, 同时让病人定期到医院或社区检查身体, 并积极参加健康体检, 及早发现问题, 及时治疗, 防患于未然[10]。
4.2 保持心情愉快
平时多播放音乐, 多看些有益的书刊、杂志、电视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11]。
4.3 防止骨折
改善生活环境, 尽可能减少跌跤的可能性, 如清除地板上的杂物, 浴室安装防滑装置, 不要穿高跟鞋, 上下楼扶把手, 不要弯腰提重物等[12]。
4.4 注意饮食
以清淡低盐饮食为主, 每日摄取足够的钙质, 多食含钙量多的食品, 如牛奶、豆制品、鱼松、虾皮等, 适当补充钙剂, 可选用可溶性钙盐, 如枸橼酸钙, 于睡前服用对骨吸收作用较大, 尽量不要喝咖啡、浓茶、可口可乐、酒类等, 以免影响钙的吸收[11]。
4.5 合理运动
应坚持经常性的锻炼, 运动量要适宜[13]。
4.6 用药指导
钙制剂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 防止因钙赘合物形成降低钙的吸收, 使用过程中要增加饮水量, 通过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机会, 并防止便秘。使用降钙素时要观察有无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 在服用维生素D的过程中要监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 对使用雌激素的老年女性, 应详细了解家族中有关肿瘤和心血管方面的病史, 严密监测子宫内膜的变化, 注意阴道出血情况, 定期做乳房检查, 防止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还要定期监测雌激素水平。使用二磷酸盐类药物应清晨起空腹服用, 同时饮清水200 mL~300 mL, 至少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 也不能平卧, 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静脉注射时要注意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应监测血钙、磷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5]。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体会 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19-01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地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总患病率为12.4%[2]。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肠钙吸收率下降,骨钙丢失增加,从而引起骨量减少引起的。通过对我科3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50~80岁,平均67.5岁,均已确诊。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痛、全身骨痛。其中骨折2例,有活动障碍8例,合并高血压1例。
2 护理
2.1 加强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 目前,骨质疏松不仅老年人认识不够,甚至部分医护人员也关注重视不够,到老年人有疼痛、骨折时,才会就医,此时健康状况已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基层医院,可以进行骨密度检查的设备缺乏与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因此,加强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做健康教育宣教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比如口头宣教、文字宣教、集体宣教、单独指导等方式。
2.2 饮食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要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补充足够的钙,特别是饮食钙尤为重要。保证每日摄入钙的标准量在1000~1200mg以上,为了防止夜间骨质流失,睡前可饮用牛奶。鼓励患者选含钙量丰富的食品,如低脂或脱脂牛奶、酸奶、鱼类、虾皮、海带等。
2.3 用药护理 骨质疏松症常用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等来预防及治疗。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及正确服用方法。
2.4 疼痛的护理 注意保暖,可防止肌痉挛和缓解疼痛,疼痛较轻的可以热敷,较重的嘱其卧床休息,并辅以物理治疗。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适当予口服镇痛药。
2.5 心理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因早期的周身疼痛或骨折后的严重疼痛,生活不便,往往表現痛苦、忧虑与烦躁,严重者甚至出现情感障碍。护士要尊重、理解、同情患者,与患者亲切交谈、沟通,让患者感到温暖,这样可以缓解病痛与焦虑,提高疗效。同时,可以介绍以往患同种病的患者的康复病例,增强其信心。
2.6 鼓励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增加骨密度、降低骨丢失。可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运动量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要遵循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运动原则,比如散步、慢跑等,地点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自身内源性Vitd的生成。
2.7 安全的护理 从入院就加强安全防护指导,采取跌倒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跌倒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穿轻便防滑的鞋子,在起床、入厕、洗漱等要站稳后再移步。
3 体会
通过优质的护理和科学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并发症减少,能够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志兰,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多发因素干预[J].当代护士,2010,1(1):55.
骨质增生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篇9
疲乏 脊柱退变 颈背疼痛 脚后跟长骨刺 脊柱骨质改变 食指和中指僵硬痛麻 骨质磨损有骨赘增生腰长骨刺 下肢无力 神经痛
骨质增生多发于中年以上。一般认为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的持于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机化,形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骨刺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损伤、出血、肿胀而致。
颈椎骨质增生
以颈椎4、5、6椎体最为常见,骨质增生如果是发生在颈椎,骨刺压迫血管直接影响血液循环,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内压迫了脊髓,还可导致走路不稳,瘫痪、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导致瘫痪。颈椎骨质增生严重者还会引起颈椎病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胃炎、心绞痛、吞咽困难等。
1、神经根型
症状:颈、肩、臀、腕部出现疼痛和放射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严重的可出现颈部活动受到限制,尤其是后伸和旋转时最为明显。
颈部疼痛是神经根型的主要症状。
2、脊髓型
症状:四肢麻木、酸胀、烧灼。行走时感觉像踩棉花,身体重心不稳定,极易摔倒。
3、椎动脉型
症状:眩晕、偏头痛、视力障碍、发音障碍、耳鸣、耳聋和猝倒。
4、食管型
症状:出现咽喉不适、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
5、交感神经型
症状:眼裂一侧大一侧小,瞳孔不等大,视力模糊、半边颜面部干燥,出汗少等。
腰椎骨质增生
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膝盖骨质增生
临床表现:初期,起病缓慢者膝关节疼痛不严重,有可持续性隐痛,气温降低时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晨起后开始活动,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或久坐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稍活动后好转,上下楼困难,下楼时膝关节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严重时,关节酸痛胀痛,跛行走,合并风湿病者关节红肿,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动有弹响声,部分患者可见关节积液,局部有明显肿胀、压缩现象。
足跟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锻炼方法 篇10
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
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
2、十指交叉法
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3-01
糖尿病患者除了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三多一少”外,还常常出现一“松”,即骨质疏松。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易病发骨质疏松整,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近1/3的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是一种骨密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疾病。而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滤过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在大量排出钙的同时,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刺激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促使骨骼中的钙质释放,导致骨量减少。糖尿病患者还有维生素、降钙素等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另外,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也加重了固执疏松。老年性固执疏松症治疗比较困难,应因人而异,辩证施治,因此饮食疗法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我科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67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7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男20例、女47例,年龄57-92岁,平均72.5岁。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50例有髋关节骨量减低,46例肘部、腕部骨量减低,30例脊柱骨量减低。大部分患者均有乏力及全身性、多发性疼痛,主要是腰背酸痛,其次是肩背、腕部、踝部,其中41例高龄患者有骨骼变形,表现为弯腰驼背,身材变矮,12例患者偶有小腿抽搐。
1.2方法。对67例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上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饮食宣教,方法如下:落实经管护士负责制,面对面进行沟通;通过病区传呼器广播,进行集体教育宣教;病区内张贴板报、设立赠阅架,鼓励患者自行翻阅、浏览;建立病友俱乐部,派专科护士坐诊,提供专业的服务;经常了解其掌握的程度,随时调整方法。
1.3结果。67例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并配合运动、药物治疗后,临床乏力及疼痛症状均由缓解,无骨折病例发生。
2饮食护理
2.1合理补充营养素。
2.1.1补充钙质。钙是重要的营养因素之一。由于人体每日由粪和尿中排出的钙量达150~250mg,而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保持钙的平衡更加重要,老年人应给予1000~1200mg。膳食中摄入足够的富含钙的食物是人体钙的主要来源,乳类及乳制品中含钙量较高,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应当是老年人的首选食品,建议每日饮用250g牛奶,即补充约250mg的钙,因老年人不能过多地饮用牛奶,其余的钙应从含钙丰富的食物中补充,如谷类、豆制品、黄、绿、红色蔬菜,虾皮、燕麦片、芸豆、荠菜、海带等。
2.1.2给予足够的维生素。维生素D可促进钙和磷在小肠内吸收,调节钙、磷的代谢,减少尿钙排出,维持血钙平衡,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因此维生素D应该与钙同时应用。维生素D的含量在鱼类中多,如沙丁鱼、鲑鱼、青鱼等,蘑菇类、蛋类中含量也较多。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能促进钙的吸收,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松仁、香菇等。维生素A参与骨有机质胶原和粘多糖的合成,老年人每日应摄取的维生素A为800μg,维生素A的来源包括蛋黄、动物肝脏、黄红色蔬菜以及水果。
2.1.3供给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股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而豆制品(豆浆、豆腐)等植物蛋白石最好的防骨质疏松的天然食品,因为它们还有异黄酮、木酚素等植物雌激素,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增加骨密度,所以老年人应该每天喝1杯豆浆或进食豆制品。但是蛋白质摄入量如超过100g/d,则可通过尿钙排泄,导致负钙平衡,增加骨量的丢失,因此蛋白质的补充应适量,不可过多。
2.2注意烹调方式。科学地烹调食物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一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含有较多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如果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使草酸溶于水,滤去水后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再则谷类中含植酸酶,可分解植酸盐释放出游离钙和磷,增加利用率。植酸酶在55℃环境下活性最高,为了增加植酸酶的活性,可以先将大米加适量的水浸泡后再洗,在面粉、豆粉中加发酵剂发酵并延长发酵时间,可使植酸水解,使游离钙增加。酸和醋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提升钙质的吸收率,如煮排骨汤时加入少量的醋,是很好的烹调方式。烹调时荤素搭配,可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
2.3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3.1正确选择食物。正确选择食物不仅可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害,还可补精益气,提高治疗效果,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合理搭配。最近美国有研究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明显改善葡萄糖耐量性及胰岛素敏感性,故多推荐摄入糖量占总热量的50%~60%,摄入脂肪量不超过总需热量的30%。蔬菜则应选择含糖分少的白菜、白萝卜为主,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和含糖饮料,血糖控制稳定时选择糖分较低的水果,如草莓、猕猴桃、柚子、菜瓜等。
2.3.2戒烟限酒,少饮咖啡。适量饮酒对老年人骨密度的提供啊有好处,但长期过量饮酒和吸烟却是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会影响内脏的功能,使消化系统对钙、磷的吸收减少,不利于骨组织的合成与重建;咖啡喝茶也可促进钙的排泄,加重固执疏松。
2.3.3低盐饮食。摄盐过多使人体内的钠经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钙流失加快。每天食盐量<6g,少吃腌制的食物。
2.3.4加强营养咨询和宣教。强调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规则饮食是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方法,使患者懂得饮食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心理上主动接受并配合治疗,坚持长期治疗。护士应从实际出发,采取个性化的方法,与患者沟通。总之,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76-578
[2]黄武,刘幼硕.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治疗要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2):939-941
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患儿中, 男6例, 女3例;年龄3个月至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热、咳嗽、眼突、尿崩等症状;除1例因年龄小、家庭经济困难放弃治疗, 其他均用VP或VEP方案化疗[VP方案采用长春新碱和强的松;VEP方案采用长春新碱、足叶乙甙、强的松) 。
2 护理
2.1 发热的护理
9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有的患儿发热长达几个月, 当体温低于39 ℃时, 物理降温, 嘱患儿多饮水, 指导家长用温热水擦拭患儿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处或头枕冰枕帮助降温;当体温高于39 ℃时, 认真记录并遵医嘱予药物降温 (口服美林混悬液) , 退热时患儿出汗较多, 指导家属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多饮温热开水, 并做好口腔护理, 用0.05%洗必泰 (氯己定) 漱口, 漱口时教会患儿含漱时头后仰, 尽可能让药物接触咽后壁, 保持时间长一些, 主要是预防口腔感染。同时要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 用0.01%雷佛奴尔坐浴, 每次10 min~15 min, 防止肛周感染或肛周脓肿发生, 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及肛周感染。
2.2 皮疹的护理
个别患儿有皮疹, 对皮疹患儿应密切观察患儿皮疹的变化, 有无破溃, 并做好记录, 有破溃的患儿用生理盐水清洗皮疹, 穿宽松棉质的内衣, 同时剪短患儿指甲, 防止患儿因皮疹瘙痒抓破皮疹, 随着化疗药物的应用, 皮疹也会逐渐减退。
2.3 化疗期间的护理
强的松是口服药物, 要做好用药的健康教育。口服激素药需饭后服用, 以减少激素对胃黏膜的损伤[1]。长期使用激素将影响钙的吸收, 需要口服钙剂, 如钙尔奇D, 也可通过饮食补给, 指导家属多给患儿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 如牛奶、瘦肉等。有的家长认为长期口服激素会导致肥胖、多毛, 护士要告诉家长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不可随意停药、漏服。
长春新碱为静脉注射的化疗药物, 其主要毒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 局部刺激性强, 可致局部组织坏死, 引起静脉炎。因此, 用药前要对患儿的血管进行评估, 选择较直、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穿刺, 抽吸有回血时开始静脉推注长春新碱, 推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防止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 同时用药物湿敷 (我科用的是33%硫酸镁) , 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毒性刺激, 使血管损伤明显降低[2]。一旦发生药液外渗, 立即停止静脉注射, 尽量回抽药液, 予95%乙醇湿敷, 请示医生予局部封闭治疗。我科于6月发生1例推注长春新碱时药物外渗, 经过及时恰当的处理, 未发生严重后果。使用长春新碱时护理人员注意询问患儿有无腹痛、便秘、尿频、指尖麻木等症状, 以便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若诉肢端麻木, 可按摩、热敷。本组病儿未诉手指麻木。
足叶乙甙为静脉化疗药物, 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故输注时速度要慢, 使用输液泵控制在3 h内输完, 嘱患儿卧床休息, 用药时应加强巡视, 注意患儿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药物外渗、直立性低血压。
2.4 心理护理
患儿多恐惧打针输液, 护理人员多与患儿接触, 关心他们, 与他们交朋友, 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穿刺技术, 争取一针见血。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家属担心治疗的效果, 还有来自经济的压力, 使家属身心疲惫。耐心地倾听其诉说, 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讲解、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解除他们心中的顾虑, 让停药的家属与之交流,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5 输注血液制品的护理
9例病人中, 因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贫血较重者给予输注同型红细胞悬液, 以纠正贫血情况。输血前应抽血作相关检查, 如肝炎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抗体检测。输注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随时观察患儿的情况, 如有呼吸加快、面色改变、哭闹不止应及时处理, 输注速度宜慢。
2.6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后需继续治疗并定期返院化疗, 指导家属及患儿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 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 外出时戴口罩, 防感冒受凉。继续口服激素药物, 每周复查血常规, 按时返院化疗, 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
3 小结
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 停药者1例。多数患儿处于恢复过程中, 个别患儿因家庭经济困难致中途放弃治疗。
参考文献
关节骨质增生最好治疗方法 篇13
4.泡脚: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按摩脚底也有帮助。
5.有选择的锻炼:你可以用骑脚踏车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
6.减肥:偏胖是引发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减肥也是刻不容缓。
中药治疗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属于内治法,即内服汤药、丸药、散剂、酒剂等;另一类属于外治法,即酒类外搽剂、熏洗、外敷等法。 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因此选择药物导入热疗仪做药物导入,效果会更好,从外皮渗透,药物渗入骨质,也没有副作用。
治疗骨质增生的关键不是消除骨质增生,而是在于消除骨质增生周围的无菌性炎症。如果有疼痛,可用消炎镇痛药或封闭治疗进行对症处理,也可辅助采用热敷、理疗、按摩与牵引等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肌肉放松和缓解疼痛,或用小针刀减轻对神经压迫。 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骨质增生患者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GZ-IIIC型药物导入热疗仪,它是利用低频调制中频脉冲电流,药物导引,将中频电和药物导入结合在一起,达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外用药物来使用,配合外用药物时除自身的效果以外,还可使药物的效果加倍。经临床验证证明具有确切的疗效。非常适用于关节骨质增生来使用,操作简单易懂,使用安全,易于携带,特别适用于诊所及家庭使用。
老年人发现有明显骨质增生后,适量运动仍要进行,但要避免长期剧烈运动,因为长期的剧烈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加重疼痛。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手术治疗
治疗关节骨质增生的手术疗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足跟骨质增生治疗方法 篇14
2、中医中药:中医中药外敷从病根入手[骨质=骨坊=世=医帖]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西药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是骨质增生的首选疗法。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5、体育治疗:简称体疗,是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外力对骨骼的刺激,从而缓解骨质疏松。
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 篇1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3年12月行经尿道前列腺摘除术病人302例, 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症状56例, 发生率30%, 年龄50岁~85岁, 平均56岁。主要症状: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膀胱区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 伴有急迫排尿、排便感, 导尿管周围尿液外溢, 冲洗液颜色加深。膀胱痉挛可1d发作数次, 严重时数分钟1次, 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膀胱痉挛易导致继发性出血、泌尿系逆行感染等并发症。
1.2 结果
经过正确及时治疗及有效护理, 56例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全面评估病人。存在尿路感染者, 鼓励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2 000mL~3 000mL以上, 行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 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 必要时行呋喃西林间断膀胱冲洗, 争取术前控制尿路感染, 以减少术后膀胱痉挛发生。 (2) 存在不稳定膀胱者, 应用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及镇静剂等, 可降低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的敏感性, 减少膀胱痉挛发作。 (3) 术前2d进半流质饮食, 术前1d进流质饮食, 术前行普通灌肠1次。因膀胱及直肠均受腹下神经和骨盆神经支配, 且两者相邻, 若术后过早过频出现便意, 也会促进并加重膀胱痉挛的发生。 (4) 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健康指导。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增加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心理承受能力,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还要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保证术前睡眠质量。 (5) 术前给予普通灌肠, 术后给予轻泻药;术前有呼吸道感染者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导尿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气囊导尿管, 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导尿管气囊可压迫前列腺窝达到止血目的, 气囊不宜过大, 一般注入生理盐水25mL左右即可, 气囊导尿管牵引不宜过紧, 根据冲洗液颜色酌情调整。
2.2.2 膀胱冲洗的护理
术后为防止病人膀胱内血凝块阻塞尿管, 通常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等渗冲洗液持续膀胱冲洗, 护理人员应多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的变化, 保持引流通畅, 根据冲洗液的颜色变化调节冲洗速度[4], 如血色加深, 则加快冲洗液速度, 并定时挤压尿管, 如血色变淡或澄清, 可减慢速度, 同时须观察冲洗液速度与引流液速度是否一致。
2.2.3 调节膀胱冲洗液的温度
膀胱冲洗液温度变化对膀胱痉挛的发生有直接影响。水温20℃~30℃可以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 且病人易于接受, 无不适感觉。
2.2.4 膀胱痉挛的处理
病人一旦出现膀胱痉挛, 可以让病人做深呼吸, 嘱病人放松, 别紧张, 分散其注意力来缓解痉挛,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解挛止痛药。
2.2.5 饮食指导
术后鼓励病人尽早活动, 以促进胃肠蠕动。肠蠕动恢复后可给予病人流质饮食, 并鼓励病人多饮水, 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因便秘可使腹内压及膀胱内压升高, 诱发膀胱痉挛。
摘要:[目的]总结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病人的护理。[方法]对56例经尿道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病人给予正确、及时治疗及有效护理。[结果]56例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痉挛,护理
参考文献
[1]李宏, 刘淑梅.泌尿系手术后膀胱痉挛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科技论坛, 2005, 2 (3) :1.
[2]梁玉兰, 屈婉箐, 刘健, 等.经尿道等离子气化电切膀胱肿瘤术后痉挛原因分析及应对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2) :121-123.
[3]谭有娟, 金芙萍.膀胱冲洗液种类、温度、速度对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 1998 (12) :35.
【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推荐阅读:
骨质增生的诊断与治疗08-09
颈椎骨质增生的冶疗方法06-15
腰椎骨质增生11-11
骨质增生异常综合征07-09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12-10
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06-02
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08-10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误区06-30
骨质疏松症的自我检测09-26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饮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