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概述

2024-06-19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概述(共8篇)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概述 篇1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 手机IPAD随身看 第八章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

一、考情分析

本章是2007年新修订教材中增加的部分,本章的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零散,但基本仍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二、重要考点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经济全球及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三节“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第四节“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货物贸易运输保险,国际贸易的支付与结算

第一节国际贸易概述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也是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1、商品流向分类: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进出口贸易。

2、按商品形态分类: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3、按商品交换关系分类: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概述 篇2

关键词: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交流情境,习得方法

一、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产生背景与定义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能表达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符号,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等产生影响。学术交流,是指针对规定的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参加的,为了交流知识、经验和成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论证和研究活动。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其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和观点等得到沟通和交流。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各国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研究者进行的学术交流活动被称为国际学术交流。为了便于交流,这些研究者通常选择同一种语言。当今世界, 使用得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因此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往往使用英语。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英语被称为国际学术交流英语(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二、需使用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情境

不同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形成了使用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不同情境。最常见的是国际会议。按照流程,组织国际会议首先要发出会议通知,并附上会议日程。对于特邀嘉宾, 一般还应发出邀请函。接到通知或邀请函的人士应给予回复。在会议正式开始以后,往往有致欢迎辞、介绍参会人和发言人、会议提问与作答、会议发言、致闭幕词等环节。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还常用语征集和撰写国际性活动的征文。作为征集者,应向征集对象详细清楚地说明论文的撰写和提交要求。作为征文的撰写者,应按照要求撰写。在收到征文后,征集者还应回复撰写者,说明文章是否可用及其他相关事宜。在各国研究者共同完成某个研究项目时,需要用英语撰写项目建议书、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此外,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求职和求学,也需要提供英文版个人简历、个人陈述,并参加面试。在申请贷款、参加招标等工作中,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也是必要的语言工具。

可见,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它既在口语中使用,也在书面语中使用。

三、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习得方法

多年来,学者们对英语习得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而研究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的习得方法,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正确使用英语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和学生:1.以任务为基础,学会完成国际学术交流任务;2.以模拟活动为主线,学会套用交流中的常用表达方式;3.以表达技能为主导,即语言训练围绕表达技能展开;4.以互联网为支撑,拓展训练范围。

参照21世纪美国国家外语学习标准(“5C”外语学习标准),即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关联(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社团(Communities),不难看出,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更注重交流和社团。即要求学习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达到参与对话、提供和获得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水平。能读懂、听懂和翻译一定学术领域的书面语和口语。能与听众和读者用英语展开学术交流。

四、结语

对于国际学术交流英语,除了研究其使用情境和习得方法以外,还可研究在不同国际学术交流情境中,如何规范有效地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语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 H5CV89c VP_ZCt Pzn6e Sn HT07F1VPBtg LF2D3an FVh5NIm Wo8k OTFdic OMYRUo Fv N1n Rew_SMGDE8m JU-Ve Gs_g Wyxl Kqlj DE45CZe Ug NYG.

[2]学士交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 L4r VM3Jt O1Mi L60u1_cp W3XDSIIx9KLRq TTUWl6Ep5Y5x FGOf C4O_dvr XFujlk Pb LV3X8-nj8DGk_BLBd ZZTa.

[3]王慧莉.贾卫国.国际学术交流英语[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21世纪美国国家外语学习标准.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理论概述 篇3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影响后世几百年的绝对成本说。他认为当两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如果成本不同,那两国就应该放弃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而选择生产成本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那两国都可以从中得利,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但他并未解决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仍能进行贸易的问题。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则走出了这个困境。他认为只要两国在产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进行贸易。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基石,后世有关自由贸易的学说都以它为依据。当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只所以很快被世人接受,也是因为当时英国非常需要欧洲各国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这个理论正好应运而生。

在古典贸易理论之后的是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里昂惕夫悖论为代表。生产要素禀赋论认为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是不同的,不同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比例也是不同的,一国应该密集使用本国较为充裕的生产要素并将其出口以换取本国缺乏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各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因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移动而趋于均等化。这个原理在最初一直被各国奉为至宝,后来被里昂惕夫推翻。里昂惕夫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美国应该是资本充裕的国家,那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品,它的劳动资源匮乏,应该进口劳动密集品但是事实上它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品,史上称之为里昂惕夫悖论或里昂惕夫之谜。它引发了西方经济学界大规模的辩论和验证,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了解释里昂惕之谜的理论和观点,从而带动了二战以后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二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群:第一群是为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而诞生的,被称为新要素贸易理论。它的代表理论是人力资本论、人力技能论和技术差距论,主要考虑人力技能和技术创新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而第二群是为了解释新的国际贸易格局而诞生的,被称为国际贸易新理论。代表理论为需求相似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它们是对国际贸易领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的理论创新。

如果说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只是对自由贸易进行的最初的系统研究,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则是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扩展,那么二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进一步创新了自由贸易理论。正是这些自由贸易理论家世世代代的传承,将自由贸易的理念和目标深入人心,才使它成为各国制定贸易政策推崇的目标。

二、贸易保护理论的学说和观点

尽管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主线,但是,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最早的学说——重商主义,却是典型的贸易保护理论,即古典贸易保护主义,其后又经历了新古典贸易保护主义、超保护贸易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等多个阶段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古典贸易保护主义分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迅速建立发展和欧洲各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当时欧洲各国生产的产品国内市场可以完全吸收消化,所以没有寻找海外市场的要求。国家政策为积累国内财富和奠基现代工业服务。各国分工程度很低,贸易往来非常有限,相互的互补性不强。所以此时,欧洲各国纷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市场,寻求资本财富的国内积累,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

新古典贸易保护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是汉密尔顿和李斯特。汉密尔顿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他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阐述了他关于贸易保护的观点。他强调没有适合所有国家的贸易政策,更不能将自由贸易政策做为国家长期的战略政策。一国应该实行保护政策使得国家实现稳定和生存,并在此经济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继汉密尔顿之后,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针对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自由贸易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当一国工业尚未完全建立时,应该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免于受到别国工业的猛烈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是政策的上上之选。在此时期,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开始上升,各种贸易壁垒也继续出现。

在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时期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刚刚发生,西方经济处于大萧条中,这时的垄断资本主义也处于迅速发展中,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主义开始盛行。他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方法是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即通过看得见的手——政府对经济贸易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凯恩斯的超保护主义延承了他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逻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明显的国家主体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理论中出现了贸易自由化向贸易非自由化发展的倾向,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出现。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曼、布兰德等人,他们倡导战略性贸易政策,其理论基础是战略贸易理论。它更加体现了国家的主权性,强调国家利益,贸易政策逐渐系统化。虽然GATT及一些国际贸易组织纷纷建立,给贸易保护主义以极大的冲击,但是各国实行贸易保护的经济活动却从未间断过。

作者简介:

世界贸易组织 简要概述 篇4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并存1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

世贸组织的第一任总干事是意大利前外贸部长雷纳托·鲁杰罗,第二任总干事是新西兰前总理麦克·穆尔,第三任总干事是泰国前副总理兼商业部长素帕猜,第四任总干事是欧盟前贸易谈判代表帕斯卡尔·拉米。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次大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贸组织不能成立。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欧共体和加拿大于1990年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主持了8轮多边关税与贸易谈判,第8轮谈判于1986年至1993年12月15日在日内瓦举行,称为“乌拉圭回合”。其中第五轮称为“狄龙回合”,第六轮称为“肯尼迪回合”,第七轮称为“东京回合”。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2003年8月30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实施专利药品强制许可制度的最后文件。根据这份文件的规定,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因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及其它流行疾病而发生公共健康危机时,可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其内部通过实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生产、使用和销售有关治疗导致公共健康危机疾病的专利药品。这不仅将大大降低相关专利药品的市场价格,而且将有利于更迅速和有效地控制、缓解公共健康危机,确保生命健康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宗旨

编辑

世贸组织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

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在处理该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努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和政治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3]

目标

编辑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组织机构

编辑

部长级会议

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由所有成员国主管外经贸的部长、副部长级官员或其全权代表组成,一般两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和决定涉及世贸组织职能的所有重要问题,并采取行动。第一次会议于1996年12月在新加坡举行。会议主要审议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的工作及上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即“乌拉圭回合”协议的执行情况,并决定成立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竞争、政府采购透明度3个工作组,同时将贸易便利化纳入货物理事会的职责范围。会议最后通过了《新加坡宣言》。

第二次会议于1998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已达成的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既定日程和未来谈判日程等问题以及第三次部长级会议举行的时间和地点。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第三次部长级会议启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做准备。

第三次会议于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由于非政府组织的示威游行和干扰所产生的压力以及成员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意见分歧,会议未能启动拟议中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四次会议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启动了被称为“多哈发展议程”即所谓“多哈回合”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涵盖大约20个议题。其中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被认为是最关键也是世贸组织成员分歧最集中的两个议题。这两个议题不解决,其他议题的谈判便无法取得进展。会议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批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会议对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进行了中期评估,同意接纳柬埔寨和尼泊尔两国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发表了《部长会议声明》。由于各方对《部长宣言草案》存在巨大分歧,大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这是世贸组织成立8年中无果而终的第二次部长级会议。第六次会议于2005年12月13日至18日在中国香港举行。会议通过了《部长宣言》,规定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补贴,2013年年底前取消所有形式农产品的出口补贴。

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会议回顾了自2005年中国香港部长级会议以来,WTO各项工作包括多哈回合谈判的进展情况,同时讨论WTO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贡献。第八次会议于2011年12月15日至1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将讨论的重点放在发展问题上,以认真务实的态度,研究对最不发达国家经济体进行贸易援助等具体问题。

部长级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任命世贸组织总干事并制定有关规则;确定总干事的权力、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以及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职责及任职条件;对世贸组织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做出解释;豁免某成员对世贸组织协定和其它多边贸易协定所承担的义务;审议其成员对世贸组织协定或多边贸易协定提出修改的动议;决定是否接纳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或地区为世贸组织成员;决定世贸组织协定及多边贸易协定生效的日期等。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世贸组织成员资格有创始成员和新加入成员之分,创始成员必须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新成员必须由其决策机构——部长会议以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方可加入。中国入世通过

总理事会

在部长级会议休会期间,其职能由总理事会行使,总理事会也由全体成员组成。总理事会可视情况需要随时开会,自行拟订议事规则及议程。同时,总理事会还必须履行其解决贸易争端和审议各成员贸易政策的职责。

总理事会下设货物贸易理事会;服务贸易理事会;知识产权理事会。这些理事会可视情况自行拟订议事规则,经总理事会批准后执行。所有成员均可参加各理事会。各专门委员会

各专门委员会部长会议下设立专门委员会,以处理特定的贸易及其他有关事宜。已设立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国际收支限制委员会;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等10多个专门委员会。

世界贸易组织组织机构图 秘书处与总干事

秘书处与总干事:由部长级会议任命的总干事领导的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下称秘书处),设在瑞士日内瓦,大约有500人。秘书处工作人员由总干事指派,并按部长会议通过的规则决定他们的职责和服务条件。部长会议明确了总干事的权力、职责、服务条件及任期规则。世贸组织总干事主要有以下职责: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各成员施加影响,要求它们遵守世贸组织规则;总干事要考虑和预见世贸组织的最佳发展方针;帮助各成员解决它们之间所发生的争议;负责秘书处的工作,管理预算和所有成员有关的行政事务;主持协商和非正式谈判,避免争议。

截至1999年5月,世贸组织共有30多个理事会和常设委员会。

职能

编辑

基本职能

制定监督,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 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它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

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五大职能

管理职能

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评审,以保证其合法性。组织职能

为实现各项协定和协议的既定目标,世界贸易组织有权组织实施其管辖的各项贸易协定和协议,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协调职能

世界贸易组织协调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和凝聚力。调节职能

第一章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概述 篇5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概述

一、重点提示

(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特点

(1)水路货物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能力最大;运输成本最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运输速度慢;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相对较差。

水路货物运输最适合承担运量大、运距长、对时间要求不太紧、运费负担能力相对较低的货运任务。

(2)海上运输的危险性特点:①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大;②所造成的损失大;③为适应海上危险建立了一系列特殊制度。

(3)国际性的特点:船公司业务经营对国际航运市场的依存性;主要货运单证的国际通用性;适用法规的国际统一性。

(二)国际海事组织

(1)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是联合国在海事方面的一个技术咨询和海运立法机构。我国1975年当选为理事国。

IMO的宗旨:在与从事国际贸易的各种航运技术事宜的政府规定和惯例方面,为各国政府提供合作机会;并在与海上安全、航行效率和防止及控制海洋污染有关的问题上,鼓励和便利各国普遍采用最高可行的标准。

(2)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协会(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 Organization,BIMCO)。

BIMCO的宗旨: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防止运价投机和不合理的收费和索赔,拟定和修改标准租船合同和单证,出版航运业务情报资料,包括提供航线和港口情况。

(3)国际海事委员会(Committee Maritime International,CMI)。

CMl的宗旨:促进海商法、海运关税和各种海运惯例的统一,起草了《海牙规则》、《海牙—维斯比规则》等众多的公约草案。

(三)班轮运输

(1)班轮运输(Liner Shpping),也称定期船运输,是指班轮公司将船舶按事先安排的船期表,在特定航线的各既定挂靠港口之间,为非特定的众多货主提供规则的和反复的货物运输服务,并按运价本或者协议运价的规定计收运费的一种营运方式。

(2)班轮运输的优点:①能及时、迅速地将货物发送和运达目的港;②适合小批量零星件杂货运输;③能满足多种货物的运输要求,较好地保证货运质量;④班轮公司负责转运,能满足货物运输的特殊需要。

(3)班轮运输的特点:①“四固定”,即具有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运价;②通常不签订运输合同,而是在承运人将货物装上船后或接受货物后,签发提单;③杂货班轮运输,通常承运人是在装货港和卸货港码头仓库交接货物;集装箱班轮运输,通常承运人是在装货港和卸货港码头堆场或货站交接货物;④班轮公司负担装货费和卸货费;⑤不规定装卸时间,也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4)对海上货物承运人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①运输服务的定期性;②运输速度;③运输费用;④运输的可靠性;⑤承运人的经营状况和所承担责任的能力。

(四)海上货运船舶(1)干货船:件杂货船、滚装船、集装箱船、冷藏船、多用途船、干散货船。

集装箱船的结构特点:大开口,单甲板,双船壳,舱内和甲板设有永久性格栅结构。

(2)液货船:油船、液化气船、液化化学品船。

(五)海运地理与航线

(1)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为洋。世界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深度最深、岛屿和边缘海最多的海洋。

(2)运河:运河是人工开挖的水道。苏伊士运河是世界第一大运河,全长161.6千米;巴拿马运河是世界第二大运河,全长81.3千米。

(3)航线: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是西北欧、北美东岸一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一东方的航线;历史最悠久的航线是西北欧一北美东海岸各港航线。

(六)海运货物

(1)货物的计量方法:货物的计量包括货物的丈量和衡重。货物的丈量是指测量货物的外形尺度和计算体积。货物的衡重是指衡定货物的重量。

(2)货物的积载因数:是指每一吨货物在正常堆装时实际所占的容积(包括货件之间正常空隙及必要的衬隔和铺垫所占的空间),单位为立方米/吨(英制单位为立方英尺/吨)。

货物的积载因数的实测方法:①将1吨货物堆积成近似正方体,丈量货堆的最大外形尺度;②将27件货,采用9件打底,堆高三层,丈量该货堆的最大外形尺度;③散装货测量单位容量。

(3)货物性质:货物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生物性质和机械性质等。

(4)危险货物。

①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简称《橙皮书》),不适用于散装危险货物。

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简称《国际危规》),我国政府于1982年宣布承认并开始在国际海运中实施《国际危规》。

中国:《水路危规》于1996年12月1日起实施,它是以《国际危规》为蓝本制定的。

②危险货物的分类(分九大类):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自燃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质和有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

③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要求:分为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般要求的包装应符合的条件包括:包装材质、容器与所装危险货物接触时不应发生化学反应或其他作用;包装应具有一定强度;包装及容器封口应适合货物的性质;包装应有适当的衬垫材料;包装应能经受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压力的变化;包装的重量、体积、外形应便于运输、装卸和堆码。

④危险货物的标志:由危险货物的标记、图案标志(标签)和标牌组成。《国际危规》规定,危险货物的所有标志均须满足至少三个月海水浸泡后,既不脱落又清晰可辨。《水路危规》规定,危险货物标志应粘贴、印刷牢固,在运输中清晰、不脱离。

二、本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海事组织的简称是()。

A.BIMCO

B.IMO

C.CMI

D.FIATA 2.《国际危规》规定,危险货物的所有标志均须满足至少()海水浸泡后,既不脱落又清晰可辨。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半年

3.货物的积载因数是指()货物在正常堆装时实际所占的容积(包括货件之间正常空隙及必要的衬隔和铺垫所占的空间),单位为立方米/吨。

A.两公吨

B.一立方米

C.一立方英尺

D.一吨 4.世界上面积最大、深度最深、岛屿和边缘海最多的海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5.世界第一大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圣劳伦斯水道

D.基尔运河 6.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是()。

A.西北欧、北美东岸—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东方的航线

B.巴拿马运河航线

C.加勒比海航线

D.南非航线

7.对危险货物运输,我国政府于1982年宣布承认并开始在国际海运中实施()。

A.《水路危规》

B.《橙皮书》

C.《国际危规》

D.《海牙规则》

8.货代公司如果想查询某航运公司开辟的航线和挂靠的港口,了解标准的租船合同条款及具体的解释,可以查询()的网站。

A.IMO

B.CMI

C.BIMCO

D.NGO 9.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下列不属于特殊货物的是()。

A.危险货物

B.冷藏货物

C.贵重货物

D.活的动物

E.液体货物

10.下列不属于货物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体汽化

B.钢铁生锈

C.肥料失效

D.黑火药爆炸

(二)多项选择题

1.选择海上货物承运人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承运人的经营状况和所承担责任的能力

B.运输的可靠性

C.运输费用

D.运输速度

E.运输服务的定期性 2.班轮运输最基本的特点是()。

A.规定货物的装卸时间,也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B.通常要签订运输合同

C.“四固定”

D.“一负责”

3.在海上货运中,集装箱船的结构特点主要有()。

A.大开口

B.单甲板

C.双甲板

D.双船壳

E.舱内和甲板设有永久性格栅结构 4.货物的性质包括()。

A.机械性质

B.生物性质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5.准确计量货物对货物运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货物的量尺体积取决于外形平均长、宽、高的乘积

B.货物的准确计量直接决定集装箱的运价和运费的计算

C.货物的重量一般以净重计算

D.货物的体积和重量可以通过测量货物的积载因数的方法计算出 6.海上运输()。

A.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

B.承担着世界上国际贸易货物2/3以上的运输总量

C.运输的安全性较好

D.运输的准确性较好

E.运量大,运费低 7.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条集装箱航线是()。

A.远东—北美航线

B.远东—欧洲、地中海航线

C.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

D.北美—东南亚航线 8.按航行水域不同,商船可以分为()。

A.远洋船

B.内河船

C.近海船

D.集装箱船

E.滚装船

9.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海上危险的可能性大、所造成的损失也大,为适应海上危险而建立的制度包括()。

A.共同海损制度

B.海上保险制度

C.海上救助制度

D.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

E.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制度 10.下列货物运输适合采用租船运输的是()。

A.谷物

B.矿石

C.煤炭

D.电视机

(三)判断题

1.货物体积积载因数的大小说明货物的轻重程度。()2.班轮条款下的装卸费用均由班轮公司负担。()3.班轮运输中,通常不规定滞期或速遣条款。()4.国际海事组织(CMI)是联合国在海事方面的一个技术咨询和海运立法机构。()(四)问答题

1.与租船运输相比,班轮运输有哪些优点?其特点是什么? 2.简述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要求。

3.作为货运代理人,选择海上货物承运人应考虑哪些因素? 4.简述水路货物运输方式的特点。5.什么是IMO?IMO的宗旨是什么?

三、本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理由:国际海事组织的简称为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2.C。理由:《国际危规》规定,危险货物的所有标志均须满足至少三个月海水浸泡后,既不脱落又清晰可辨。

3.D。理由:货物的积载因数是指一吨货物在正常堆装时实际所占的容积(包括货件之间正常空隙及必要的衬隔和铺垫所占的空间),单位为立方米/吨。

4.A。理由: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深度最深、岛屿和边缘海最多的海洋。5.B。理由:苏伊士运河是世界第一大运河,全长161.6千米。

6.A。理由: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是西北欧、北美东岸—地中海、苏伊士运河—东方的航线。

7.C。理由:我国政府于1982年宣布承认并开始在国际海运中实施《国际危规》。

8.C。理由: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协会(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 Organization,BIMCO),该协会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包括租船合同条款的解释),防止运价投机和不合理的收费和索赔,拟定和修改标准租船合同和单证,出版航运业务情报资料(包括提供航线和港口情况)。9.E。理由:特殊货物主要有活的动物、贵重货物、冷藏货物和危险货物等。10.A。理由:化学性质是指货物的组成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理由:对海上货物承运人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①运输服务的定期性;②运输速度;③运输费用;④运输的可靠性;⑤承运人的经营状况和所承担责任的能力。2.CD。理由:班轮运输最基本的特点是:①“四固定”。即班轮运输是在固定航线上,按固定的船期表和相对固定的费率收取运费,在固定港口之间来往运输的运输方式。②“一负责”。即船方负责货物的装卸。

3.ABDE。理由:集装箱船的结构特点是大开口,单甲板,双船壳,舱内和甲板设有永久性格栅结构。

4.ABCD。理由:货物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生物性质和机械性质等。

5.ABCD。理由:A:应是最长、最宽和最高的乘积。B:包箱价与货物的计量体积无关。C:一般以毛重计算。D:不是通过积载因数的方法计算,而是通过丈量和衡重取得。

6.ABE。理由:海上运输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运输方式,承担着世界上国际贸易货物2/3以上的运输总量,而且运量大,运费低。

7.ABC。理由: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条集装箱航线是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远东—欧洲、地中海航线和远东—北美航线。

8.ABC。理由:按航行水域不同,商船可以分为远洋船、内河船和近海船。9.ABCDE。理由:所有选项都是为适应海上危险而建立的制度。10.ABC。理由:选项ABC都是属于大宗货物的运输。

(三)判断题

1.正确。理由:货物体积积载因数是指每一吨货物在正常堆装时实际所占的容积,它的大小说明货物的轻重程度。

2.正确。理由:班轮条款下班轮公司负责装货和负责卸货的费用,班轮公司收取的运费已经包括了货物的装卸费用。

3.正确。理由:班轮条款下班轮公司负责装货和负责卸货的费用,也负责装卸时间,故班轮公司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4.错误。理由:国际海事组织的简称为IMO(Intem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四)问答题

1.答:与租船运输相比,班轮运输的优点是:①运输速度快,能及时、迅速发送和运达目的港;②适合小批量零星件杂货运输;③保证货运质量;④班轮公司负责转运。

班轮运输的特点:①“四固定”,即具有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运价;②通常不签订运输合同,而是在承运人将货物装上船后或接受货物后,签发提单;③杂货班轮运输,通常承运人是在装货港和卸货港码头仓库交接货物;集装箱班轮运输,通常承运人是在装货港和卸货港码头堆场或货站交接货物;④班轮公司负担装货费和卸货费;⑤不规定装卸时间,也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2.答: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要求分为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般要求的包装应符合的条件包括:①包装材质、容器与所装危险货物接触时不应发生化学反应或其他作用;②包装应具有一定强度;③包装及容器封口应适合货物的性质;④包装应有适当的衬垫材料;⑤包装应能经受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压力的变化;⑥包装的重量、体积、外形应便于运输、装卸和堆码。3.答:对海上货物承运人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①运输服务的定期性;②运输速度;③运输费用;④运输的可靠性;⑤承运人的经营状况和所承担的责任。

4.答:水路货物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能力最大;运输成本最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运输速度慢;运输安全性和准确性相对较差。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概述 篇6

简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是世界银行巨头们私有的欧美中央银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经济命脉的银行家们所掌握的(欧美中央银行一般是私有的,这些国际银行家们掌握了货币发行权,也就是这些政府真正的幕后之手)国际金融组织。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该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成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1969年又创设“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账)单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以缓解某些成员的国际收入逆差。成员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

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各成员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组成,一般由各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担任。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理事会单独行使本国的投票权(各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其所缴基金份额的多少决定);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工作,行使理事会委托的一切权力,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6名由美、英、法、德、日、俄、中、沙特阿拉伯指派,其余16名执行董事由其他成员分别组成16个选区选举产生;中国为单独选区,亦有一席。执行董事每两年选举一次;总裁由执行董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任期5年,可连任,另外还有三名副总裁。

该组织临时委员会被看作是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和指导机构。该委员会将在政策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制订中期战略方面的充分发挥作用。委员会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年会。

主要出版物有:《世界经济展望》、《国际金融统计》(月刊)、《国际货币基金概览》(周刊)、《国际收支统计》(月刊)、《政府财政统计年鉴》。

中国是该组织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该组织正式恢复中国的代表权。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份额为33.852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2.34%。中国共拥有34102张选票,占总投票权的2.28%。中国自1980年恢复在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后单独组成一个选区并派一名执行董事。1991年,该组织在北京设立常驻代表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网站: http:///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华盛顿。

宗旨

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该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成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1969年又创设“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账)单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以缓解某些成员的国际收入逆差。成员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着枢纽和核心作用。

主要职能

其主要职能: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体系等。

基金组织历史

1944年,联合国赞助的财金会议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7月22日,各国在会议上签订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的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的主要设计者是费边社成员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美国副财政部长亨利·迪克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协议的条款于1945年12月27日付诸实行,1946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是为二战完结后之重建计划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运作。有时国际货币基金、国际清算银行(BIS)及世界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机构”。差不多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金融政策均受这三家机构影响。

基金组织机构

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各成员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组成,一般由各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担任。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理事会单独行使本国的投票权(各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其所缴基金份额的多少决定);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工作,行使理事会委托的一切权力,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6名由美、英、法、德、日、俄、中、沙特阿拉伯指派,其余16名执行董事由其他成员分别组成16个选区选举产生;中国为单独选区,亦有一席。执行董事每两年选举一次;总裁由执行董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任期5年,可连任,另外还有三名副总裁。

该组织临时委员会被看作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和指导机构。该委员会将在政策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制订中期战略方面的充分发挥作用。委员会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年会。

基金组织设5个地区部门(非洲、亚洲、欧洲、中东、西半球)和12个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汇兑和贸易关系、对外关系、财政事务、国际货币基金学院、法律事务、研究、秘书、司库、统计、语言服务局)。

会员资格

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的申请,首先会由基金的董事局审议。之后,董事局会向管治委员会提交“会员资格决议”的报告,报告中会建议该申请国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配额,以及条款。管治委员会接纳申请后,该国需要修改法律,确认签署的入会文件,并承诺遵守基金的规则。而且会员国的货币不能与黄金挂沟(不能兑换该国储备黄金)

成员国的“配额”决定了一国的应付会费、投票力量、接受资金援助的份额,以及特别提款权SDR的数量。

中国是该组织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恢复中国的代表权。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份额为33.853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2.34%。中国共拥有34102张选票,占总投票权的2.28%。中国自1980年恢复在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后单独组成一个选区并派一名执行董事。1991年,该组织在北京设立常驻代表处。

基金组织是“由185个国家参与的组织,致力促进全球金融合作、加强金融稳定、推动国际贸易、协助国家达致高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除了朝鲜、列支敦士登、古巴、安道尔、摩纳哥、图瓦卢和瑙鲁,所有联合国成员国而且只能是联合国成员国才有权直接或间接成为基金的成员。

IMF的议事规则

IMF的议事规则很有特点,执行加权投票表决制。投票权由两部分组成,每个成员国都有250票基本投票权,以及根据各国所缴份额所得到的加权投票权。由于基本票数各国一样,因此在实际决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加权投票权。加权投票权与各国所缴份额成正比,而份额又是根据一国的国民收入总值、经济发展程度、战前国际贸易幅度等多种因素确定的。目前IMF的投票权主要掌握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手中,中国的份额甚至不如比利时与荷兰的总和。美国是IMF的最大股东,具有17.4%的份额,中国仅占2.98%,显然不能准确反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IMF这种以经济实力划分成员国发言权和表决权的做法与传统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显然是背离的,引起了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不满。据统计,基本投票权曾经超过IMF所有投票权的15%,但由于IMF的扩大,现在只占总数的2%。

最新:美国在IMF中占有16.83%的投票权,中国现在增加后只占3.72%。IMF重大议题都需要85%的通过率,因此美国享有实际否决权。即便中国向IMF注资,对在IMF地位的改变也不大。

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SDR)。

特别提款权不是一种有形的货币,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只是一种帐面资产。

特别提款权创立初期,它的价值由含金量决定,当时规定35特别提款权单位等于1 盎司黄金,即与美元等值。1971 年12 月18 日,美元第一次贬值,而特别提款权的含金量未动,因此1个特别提款权就上升为1.08571 美元。

1973 年2 月12 日美元第二次贬值,特别提款权含金量仍未变化,1 个特别提款权再上升为1.20635 美元。1973 年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以后,汇价不断发生变化,而特别提款权同美元的比价仍固定在每单位等于1.20635 美元的水平上,特别提款权对其他货币的比价,都是按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来套算的,特别提款权完全失去了独立性,引起许多国家不满。20 国委员会主张用一篮子货币作为特别提款权的定值标准,1974 年7 月,基金组织正式宣布特别提款权与黄金脱钩,改用“一篮子”16种货币作为定值标准。这16 种货币包括截至1972 年的前5 年中在世界商品和劳务出口总额中占1%以上的成员国的货币。除美元外,还有联邦德国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加拿大元、意大利里拉、荷兰盾、比利时法郎、瑞典克朗、澳大利亚元、挪威克郎、丹麦克郎、西班牙比塞塔、南非兰特以及奥地利先令。每天依照外汇行市变化,公布特别提款权的牌价。1976 年7月基金组织对“一篮子”中的货币作了调整,去掉丹麦克郎和南非兰特,代之以沙特阿拉伯里亚尔和伊朗里亚尔,对“一篮子”中的货币所占比重也作了适当调整。为了简化特别提款权的定值方法,增强特别提款权的吸引力,1980 年9 月18 日,基金组织又宣布将组成“一篮子”的货币,简化为5 种西方国家货币,即美元、联邦德国马克、日元、法国法郎和英镑,它们在特别提款权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2%、19%、13%、13%、13%。1987 年,货币篮子中5 种货币权数依次调整为42%、19%、15%、12%、12%。

因此其实现在一单位的特别提款权里包含的已经不止是美元了!

援助和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的使命,是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国家,提供协助。对于严重财政赤字的国家,基金可能提出资金援助,甚至协助管理国家财政。受援助国需要进行改革,参阅华盛顿共识。

批评

冷战后期以来,布雷顿森林机构的角色一直引起争议。有批评指出,基金偏袒与欧美公司有良好关系的资本主义军事独裁者。另有批评称,国际货币基金不重视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这些批评引起社会的讨论,促进了反全球化运动。相反意见认为,国际货币基金促使国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没有写明要这样做。有支持者指出,经济稳定是民主的先决条件。

有经济学家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的经济援助都是“有条件地”批出:受援助国需要实行基金建议的经济改革。经济学家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实际上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凯恩斯主义。于是,供应学派的支持者通常与国际货币基金唱反调。国际货币基金提倡把货币贬值,被供应学派批评会造成通货膨胀。

大部分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组织,例如ATTAC,认为IMF的加深了贫穷问题,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反对IMF的组织各有不同的立场。例如,供应学派认为,ATTAC提出的政策,理念上与IMF的相差无几。

阿根廷因采用布雷顿森林机构提出的经济政策,而被IMF推崇为模范国家。然而,2001年,该国出现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议的紧缩财政预算和私有化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所致。紧缩的预算削弱了政府维持基础建设、福利、教育服务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加深了南美洲国家对IMF的怨恨,他们指责基金要为南美地区的经济问题负责[1]。受到阿根廷经济危机影响,现时南美地区的政府渐走中间偏左的路线,并致力摆脱商业企业对经济政策的压力。

另一个引起争议的国家是肯尼亚。原本肯尼亚的中央银行控制了该国货币的流动,IMF提出协助后,要求放宽货币政策。调整后不但外商投资大减,在贪污官员的腐蚀下,Kamlesh Manusuklal Damji Pattni 亏空了数以十亿计的肯尼亚先令(是为 Goldenberg scandal),肯尼亚的财政状况比之前更差。

国际货币基金亡羊补牢的行动影响了它的声誉:往往当国家已深受经济打击,IMF才伸手援助。其实,这些国家出现经济问题,通常是数十年管理不善的结果,而不为外界所知。管理不善导致国家陷入多年的经济困境,IMF通常于这时提供协助,人们于是把经济崩溃与IMF的介入连系起来。犯政客善于转移视线,利用民族主义和人们对IMF的坏印象,以IMF作自己的代罪羔羊。

虽然IMF成立目的是协助稳定环球经济,但自1980年代以来,超过100个国家曾经历银行体系崩溃,并令GDP下降4%以上,这是史无前例的。IMF对危机的迟缓反应,以及亡羊补牢的做法,令不少经济学家提出要改革IMF。

尽管西方社会对国际货币基金毁誉参半,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IMF和世界银行对他们的国家有“正面”的影响。

记录片 Life and Debt 以批判的角度描述国际货币基金的政策对牙买加的影响。

基金的功能

(1)外汇资金的融通:会员国家在国际收支困难时,可以向基金申请贷给外汇资金。但其用途限于短期性经常收支的不均衡,各会员国可利用基金的资金,其最高限额为该国摊额的2倍,而在此限额内1年仅能利用摊额的25%。后来,基金已慢慢放宽会员国对于资金利用的限制,以配合实际的需要。

(2)规定各会员国汇率、资金移动和其他外汇管制措施:会员国的国际收支,除非发生基本不均衡,否则不得任意调整其本国货币的平价。所谓基本不均衡,乃指除了因季节性、投机性、经济循环等短期因素外的原因,所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均衡。对于资金移动,基金则规定:各会员国不得以基金的资金,用于巨额或持续的资本流出的支付。对于此种资本流出,会员国得加以管制,但不得因此而妨碍经济交易的对外支付。

(3)对会员国有提供资料和建议的作用:我国在基金的历史较早,1944年的布雷敦森林会议我国便是与会44国之一,并作为大国而摊额十分庞大,仅次于美国的275亿美元及英国的130亿美元,而为55亿美元,与美、英、法、印度并列入摊额最大的国家。1959年基金增资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摊额并未增加,因此不能列入摊额最大的5国之内,1961年单独任命执行董事的资格为西德取代。过去,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的资格由国民党政府当局代表,自从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于198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通过取消台湾当局资格,恢复我国为会员国资格。

(4)基金的平价:国际货币基金对于外汇汇率采取平价制度,规定各会员国均须设定本国货币的平价。基金第4条规定:会员国的货币的平价,概用黄金1盎司(英两)等于35美元表示。各国外汇买卖价格上下变动,不得超过平价的1%。1971年史密松宁协定成立后,此一现货汇率的波动幅度,已扩大为平价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至于经基金公布的平价,非经基金同意不得变更。但如果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基本不均衡时,即可向基金提出调整平价的要求。若整幅度在平价的10%以内时,会员国得自行调整后,由基金予以追认。若超过10%以上时,则须先经基金同意才能调整。此种平价制度就是“可调整的盯住汇率”。虽然与金汇兑本位制颇接近,但基金的平价,是基金与会员国所决定,而金汇兑本位制则由黄金含量比率所决定。

与世界银行的区别

国际货币基金主要的角色是核数师,工作是记录各国之间的贸易数字,和各国间的债务,并主持制定国际货币经济政策。至于世界银行,则主要提供长期贷款。世银的工作类似投资银行,向公司、个人或政府发行债券,将所得款项借予受助国。

IMF的成立目的是要稳定各国的货币,以及监察外汇市场。由于IMF不是银行,它不会放款。然而,国际货币基金有储备金,供国家借用,以在短时间内稳定货币;做法类似在往来户口中透支。所借款项必须于5年内清还。

历任总监

根据不明文规定,IMF的总裁来自欧洲,而世银的主席则来自美国。

任期 姓名 国籍

1946年5月-1951年5月6日 Camille Gutt 比利时

1951年8月-1956年10月 Ivar Rooth 瑞典

1956年12月-1963年5月5日 Per Jacobsson 瑞典

1963年9月1日-1973年9月1日 Pierre-Paul Schweitzer 法国

1973年9月1日-1978年6月17日 Johannes Witteveen 荷兰

1978年6月17日-1987年1月16日 Jacques de Larosière 法国

1987年1月16日-2000年2月14日 Michel Camdessus 法国

2000年5月1日-2004年3月4日 霍斯特·克勒 德国

2004年3月4日-2004年5月4日 Anne Krueger 美国(署任,非正式)

2004年5月4日-罗德里戈·拉托 西班牙

主要出版物

混凝土搅拌站基础知识概述 篇7

一、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1. 按照生产能力和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1) 大型混凝土设备主要用于混凝土制品厂及大型水电工程等的混凝土生产, 生产能力可达到目100m3/h以上, 均采用计算机控制, 自动化程度很高。

(2) 中型混凝土搅拌设备主要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和道路修建工程的混凝土生产, 其生产能力一般为60~100m3/h。一般也采取计算机控制, 部分仍然采用手动控制。

(3) 小型混凝土搅拌设备适用于零散浇筑的混凝土生产及一些小型的建设工程, 生产率一般在20m3/h以下, 控制方式以程序控制和搬运控制较为常见。

2. 按现场安装和搬运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

(1) 固定式搅拌设备一般都是大型的混凝土搅拌设备, 生产能力大。主要用于大型预制构件厂和水利工程工地。因其布置形式不一, 可分为垂直式搅拌设备和水平式搅拌设备两种。垂直式搅拌设备也就是常说的混凝土搅拌楼。优点是占地面积小, 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生产效率高。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 制造成本高。

水平式搅拌设备常称为混凝土搅拌站。优点是结构简单, 投资少, 建筑高度低。缺点是材料需经过二次提升, 作业时须有配套设备。

3. 移动式搅拌设备因其移动的方式不同, 可分为装拆式 (固定式) 和拖行式。

4. 按搅拌过程的生产方式分为周期式搅拌设备和连续式搅拌设备。

周期式搅拌设备的特征是物料的供料、搅拌、出料是分批进行的, 即它的称量、配料机构按设计容量将物料分批送入搅拌机, 搅拌机按设定的时间搅拌, 然后进入下一循环。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搅拌站形式。

连续式混凝土搅拌设备区别于周期式搅拌设备的特征是:供料、搅拌及出料都是连续进行的, 因而必须配备计量装置, 才能生产合格的混凝土。

5. 按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操作方式可分为:

手动式、半自动式和全自动式。原来工地上使用的简易拌和站一般属于手动式控制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建设工地上目前使用的混凝土搅拌站和混凝土搅拌楼属于半自动和全自动式的混凝土搅拌站。

二、混凝土搅拌站型号的含义

我国的混凝土搅拌站的型号表示为:HZ—P或HL—P。

H——混凝土;

Z——搅拌站;

L——搅拌楼;

P——生产效率 (m3/h) 。

三、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混凝土搅拌站的总体结构一般采用水平式布置, 它主要由原料存储装置 (包括砂石骨料、水泥、水和外加剂的相关设备) 、骨料的一次提升机构、称量机构、骨料二次提升机构、控制台和辅助设备等组成。骨料以一次提升装置进入骨料斗仓;粉料经过一次提升进入粉料仓备用, 骨料的称量斗置于斗仓的下方, 现在一般采用单独称量方式对骨料进行计量, 然后将称量过的骨料以皮带或提升斗的二次提升加进搅拌机中。粉料由粉料仓底部的料门以螺旋输送机提升到位于搅拌机上方的粉料称中进行单独计量后进入搅拌机。水和外加剂分别由水泵和外加剂泵从储存箱泵入称量斗内称量后, 进入搅拌机内。有些站在搅拌机下方装有容量不大的成品料储存斗, 用于运输车辆间隔期间的成品料暂存。

2. 主要结构及特点。

(1) 骨料储存及运送机构。骨料储存一般分为地仓式、星形料场、钢制直列式料仓及圆筒形料仓等形式。现在一般采用钢制直列料仓。

钢制直列式料仓一般由料仓、料门和支架组成。料仓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有3~4个料仓, 每个料仓的容积为5~15m3或者更大, 一般采用装载机上料, 对于较大的料仓, 也有采用皮带机上料的方式。一般情况下, 这种料仓与骨料计量装置做在一起, 形成一个运输单元。

(2) 粉料仓储存及运送机构。粉料包括水泥、粉煤灰、粉状外加剂等, 储存方式一般采用圆筒形粉料仓, 运送的方式一般为大倾角螺旋输送机。

粉料仓一般容量为5 0~1 0 0 t, 也有的粉料仓容量达到200~500t。粉料仓结构一般包括:输入管、支腿、上下仓体、料位指示器、破拱装置、除尘器、出料门等。

粉料仓都存在的一个难题是破拱。常用的破拱方法是气吹破拱。粉料向计量斗中输送一般采用大倾角螺旋输送机。角度一般为30°~60°。

(3) 供水系统。水的计量精度是搅拌设备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之一。由于水灰比的稳定与否不仅直接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等施工工艺性, 而且还影响最后的结构强度。常见的控制方法有定时控制、流量控制、容积控制和重力控制等四种方法。现在常用的是重力式控制

(4) 计量系统。

(1) 计量精度的要求。计量系统包括骨料、水泥、水、外加剂等。计量系统是搅拌设备中关键的部分之一, 国家对计量精度的要求是骨料的动态计量精度为2%, 其余物料 (水、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 的动态计量精度1%。

(2) 计量方式的分类。搅拌设备的计量方式一般采用重力计量, 也有采用体积计量的, 目前除水和外加剂可以采用体积法外, 其他物料一般不允许采用体积法进行计量。

目前大部分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基本采用了单独重力式计量, 一般都采用电子秤对各种物料进行称量。其优点是:可以对单个物料进行计量控制;消除了物料称量之间的影响;便于采用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5) 搅拌系统。搅拌系统是混凝土搅拌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搅拌机理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两大类。自落式有双锥反转出料式、锥形倾翻式等形式。强制式分为单卧轴 (由于生产效率低及能耗高目前已基本淘汰) 、双卧轴、涡桨式等几种。

(6)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搅拌设备的核心, 完成按照预定的混凝土配比控制搅拌设备的全部工作过程。目前搅拌设备的控制系统一般为计算机控制, 具备了能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提高生产率及配比的调用及修改方便等优点。

摘要:本文, 笔者简单介绍关于混凝土搅拌设备的一些基本知识, 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人工成本的有关基本知识概述 篇8

对人工成本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91年发表在美国经济学季刊关于制品业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情况的文章。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P. Douglas与C. Cobb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工业生产统计资料,计算得出了这一时期的美国生产力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这个生产函数中,劳动所占份额为3/4,资本所占份额为1/4,该研究成果成为国外控制企业人工成本的基础依据。自20世纪中叶以来,国外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企业经营战略、人性化管理层面。1971年Baruch Lev和Aba Schwarts在《会计评论》中利用数学模型对员工从录用到退休或死亡期间预期支付的工资进行了估算;Robert G. King研究了通货膨胀率和单位劳动成本的关系,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份额逐年下降,通货膨胀率却没有显著变化,而且,实际单位劳动成本增加也不会带来通货膨胀;2010年Nicolas R. 研究了福利水平与人工成本的关系;同年,Anthony Barkume发现,美国对加班费用实行严格监管,导致许多经常加班的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低正常工作时间小时薪酬水平的办法,来弥补加班费用多支出的损失。上述有关人工成本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和微观企业层面,只有对CPI的研究涉及了人工成本宏观问题研究。

人工成本的含义与构成是于1966年10月召开的第11届国际劳动统计学家会议(ICLS)上确定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劳动统计学家们就人工成本(Labor Cost)的统计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关于人工成本的统计决议”。

国际劳动统计会议确定的人工成本含义是:雇主雇用劳动力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其构成包括七项内容:一是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的报酬、奖金、小费、食品、饮料和其他实物成本;二是雇主支付的工人住房费用;三是雇主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四是雇主支付的职业培训费用;五是雇主支付的福利费用;六是其他费用;七是人工成本的各项税收费用。其中,前四项内容被定义为直接人工成本,后三项内容被定义为间接人工成本。该决议还对人工成本作了更为详细的划分,以便进行国际比较,被称为“人工成本国际标准”。国际上通常采用“人工成本”和“雇佣费用”两个概念。后者被定义为以工资和薪水及其附加的形式全部给付雇员的费用,包括现金、有关雇员的社会保障和个人养老金、意外保险、生活保障及相似的项目,在实际使用中,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各国的人工成本构成有所不同,如欧盟统计局调查的“人工成本”包括雇员薪资(含工资总额、现金和实物报酬)、雇主的社会保障缴款、职业培训成本,其他支出(如工作服、招聘成本和开支、雇佣税);澳大利亚调查和发布的“主要人工成本”包括雇员收入、雇主支付的养老金、工伤保险、工资税和福利税;日本统计局公布的“人工成本”包括现金收入、退休金及相关费用、法定福利费、法定外福利费、教学培训费、募集费和其他劳动费用。《关于人工成本的统计决议》注意到了各国在人工成本统计方面的不同,并做出了如何处理人工成本构成差异的规定。

二、国外关于人工成本指标的规定

关于人工成本指标,《关于人工成本的统计决议》规定采用每一单位时间的平均人工成本,如小时平均人工成本。国外最新研究表明,单位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小时薪酬成本已成为衡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指标(L. 索利斯、M. 高尔文,2012)。欧盟主要采用平均月人工成本、平均小时人工成本等,统计季度和年度人工成本指数。美国使用雇佣成本和雇佣成本指数。人工成本与雇佣成本的统计范围大致相同,但人工成本是从行业与企业角度观察的,雇佣成本则是从地区角度观察的。雇佣成本包括雇佣成本水平和雇佣成本指数两个指标:雇佣成本水平是指一个地区的一个就业人员工作1小时,雇主为其支付的人工成本,包括工资和福利两个部分;雇佣成本指数是指非军队雇员雇佣成本的变化情况。这两项指标统称为“雇佣成本趋势统计”。美国劳工统计局报酬与工作条件办公室负责这两项指标统计调查的组织工作。其他一些国家也参照美国的做法计算雇佣成本指数(李慧民,1998)。日本对人工成本的比较分析通常采取人事费用率和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额×100%,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附加价值×100%(狄煌,1993、1998)。澳大利亚主要采用单位人工成本指标进行分析,即:单位人工成本=小时人工成本÷小时GDP。根据这个公式,企业在计算微观人工成本指标时,将小时GDP换成相应的效益指标。澳大利亚还提出战略成本系统的理念,建立了人工成本的动态分析模型,分析变量包括外部失败成本(杜绝的部分)、内部失败成本(控制的部分)、评估成本(坚持的部分)和预防成本(把握的部分)四个部分(马小丽、刘军胜,2007)。

三、国外关于人工成本数据收集、统计、发布与应用的规定

关于人工成本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关于人工成本的统计决议》中专门做出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成本统计应按经济活动分类,以日历年度或财政年度为调查期,且在五年期限内收集,统计口径以就业数据作为补充。

欧盟各国四年进行一次详细的人工成本调查,包括人工成本结构和水平、工作时间、每小时支付的薪酬。调查的抽样方法为随机分层抽样法(PPS),覆盖范围是除农业、渔业、公共管理、私人家庭、域外机构以外的18个行业中的员工在10人以上规模的所有经济活动组织。欧盟也进行季度和年度人工成本指数统计计算,特别是每个季度,欧盟各国对本国小时人工成本进行调查,2013年第一季度与2012年第四季度相比,欧元区17国每小时人工成本增长了1.6%。

美国进行雇佣成本调查的有关情况是:雇佣成本水平调查样本包括:私有企业约4 200家,涉及18 300种职业;州及地方政府所属单位850家,涉及4 500种职业。雇佣成本指数(ECI)调查样本包括:私有企业约4 100家,涉及17 500种职业;州及地方政府所属单位800家,涉及4 400种职业。调查时间是: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分别调查当月的一个工资支付周。ECI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虽然美国在新闻报道中引用ECI的频率不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频率高,但CPI是衡量消费物价变动的指标,ECI是衡量人工成本变动的指标,两个指数具有同样的重要性。相关调查还包括:雇员福利调查、劳动力管理关系发展项目、职业报酬调查、安全与健康统计项目、国家报酬调查等。美国使用雇佣成本统计调查数据的机构是美国的经济政策部门,他们把雇佣成本指数视为主要和基本的经济决策指标,作为最后确定货币政策、最低工资政策、进行通货膨胀和生产率分析的依据(见表1)。

nlc202309010714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薪酬调查介绍及技术解释》制作。

国际劳工组织对人工成本收集和统计也非常重视。国际劳工组织在1985年制定的《劳动统计公约》(第160号公约)①中明确规定:“第一条: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应承诺定期收集、汇编并发表基本劳动统计资料,并根据其来源予以逐步扩大到以下方面:……(e)人工费用;……”;“第十一条:人工费用的统计资料的汇编应包括各重要经济活动部门。”同年,《劳动统计建议书》(第170号建议书)②规定:“为满足长期需要,劳动力成本的统计资料应至少每五年汇编一次。这类统计资料应提供按经济活动部门分类的劳动力成本的水平和构成的资料。”上述国际公约和建议书为我国下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分析系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于人工成本数据信息的披露是应用中的一个敏感问题。人工成本涉及企业竞争力,因此,美国和加拿大的会计交易法规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劳动及相关成本没有做出单项披露的要求。调查显示,大公司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更愿意披露人工成本信息,而有些行业则不愿意公布人工成本信息,目的是为了保护竞争优势。欧盟统计局规定欧盟各国要在一定参考期结束后公布季度人工成本指数和年度平均人工成本、平均小时人工成本等数据。澳大利亚统计局不定期调查和公布人工成本数据信息,最近一次是2010/2011年的人工成本调查。日本国家统计局每年在统计年鉴中公布每月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和结构以及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指数。新西兰自1998年起,由国家统计局定期开展人工成本调查,按季公布人工成本绝对值和其增长率数据。目前,国际劳工组织从1999年以来,每两年发布一次《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其中包括了薪酬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两个关键指标。

四、我国关于人工成本的相关概念

人工成本的含义和构成最早于1991年介绍到我国③,以后,1996年,国家统计局的同志将《关于人工成本的统计决议》的全部内容翻译成中文,首次在内部刊物上连载④。我国对人工成本的有关规定源于《关于人工成本的统计决议》,但又有一些差别。

1994年原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的劳动统计指标解释中对人工成本的定义是: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后来在关于人工成本的制度文件中,明确提出人工成本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七个项目。

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关于建立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30号),规定行业人工成本指标主要分为人工成本水平、人工成本结构、人工成本水平指数、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四类九项指标,具体包括:人均人工成本、职位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分项结构比例、人工成本相当总成本(费用)的比例、年度人均人工成本环比指数、年度人均人工成本定比指数、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通知》规定行业人工成本调查方案包括确定调查行业和企业范围、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以及制作调查表等。《通知》还规定对行业人工成本实行预测预警制度,包括:人工成本的提示、人工成本的预警、人工成本的预测。

注释:

①②ILO《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第二卷,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1994年第1版。

③鲁士海《国际劳工组织对“工资”和“人工成本”指标的界定及与中国有关统计指标的比较》,载于《中国劳动科学》1991年第10期。

④参见原劳动部工资研究所所刊《工资动态》1996年第4期、第5期,李慧民译文。

(作者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

上一篇:用低碳保护地球作文下一篇:骨质增生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