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饮食

2024-11-03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饮食(精选8篇)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饮食 篇1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 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 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退化、骨脆性增加、易致骨折为特征[1], 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 老龄社会的到来,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人群中年龄50~60岁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1%, 60~70岁发病率为58%, 70~80岁甚至可达100%[2]。特别是女性由于骨量峰值较低同时绝经后骨流失较快, 因此与男性相比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3]。据资料显示50岁妇女的骨量仅为同龄男性的2/3[4]。50岁以上女性中约有1/3会由于骨质疏松而骨折[5]。骨质疏松高骨折风险对患者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积极防治骨质疏松症意义重大。阿司匹林是一种百年老药, 在临床中它的用途不断被开发。近年来有流行学调查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6]。阿司匹林在生活中用途多, 不良反应少, 目前内科学已推荐老年人常规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但阿司匹林对于骨折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还不完善, 本实验以去势大鼠为骨质疏松模型, 观察预防和治疗性服用阿司匹林对大鼠骨密度和骨质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42只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 (由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体质量280~340 g。将42只大鼠, 随机选取6只作为假手术组 (A) , 余36只作为去势组。去势组分为阿司匹林预防组:去势对照组 (B) ,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C)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D) 、阿司匹林治疗组:去势对照组 (E) ,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F)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G) 。

1.1.2 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

随机抽取6只作为假手术组, 其余36只作为实验组。去势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 (3 m L/kg) 腹腔注射麻醉, 麻妥后, 采用背部正中纵行切口, 长约1 cm, 进入腹腔找到双侧卵巢, 剥离周围脂肪组织, 结扎输卵管, 摘除卵巢, 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关闭腹腔术后前3 d, 阴道涂片, 无角化者证明卵巢完全切除, 否则弃去不用。假手术组, 手术方法同上, 但找到卵巢后不切除, 只切除卵巢周围近似卵巢大小脂肪。

1.2 主要仪器和试验药物

美国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 (美国HOLOGIC公司, 型号Discovery-Wi) , 阿司匹林 (Astra Zeneca,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H32026201) 。

1.3 给药方法

预防实验组:C组和D组于去势后3 d分别给予8.92 mg/kg、26.75 mg/kg阿司匹林灌胃, 每日1次, 统一给予1 m L/ (100g·d) , 连续4周。治疗实验组:F组和G组于去势后12周分别给予8.92 mg/kg、26.75 mg/kg阿司匹林灌胃, 每日1次, 统一给予1 m L/ (100g·d) , 连续4周。

1.4 标本采集及处理

于16周后处死动物, 取双侧股骨干, 左侧股骨干行生物力学测定, 右股骨干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观察骨密度变化。

1.5 观察指标

(1) 体质量:电子秤测量大鼠的体质量 (1次/周) 。 (2) 骨密度:自然解冻后采用美国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测量右侧股骨干骨密度。 (3) 生物力学测定:自然解冻后左侧股骨干行行三点弯曲试验测量股骨的力学强度。

1.6 统计学处理

全部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所有数据均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正态性检验, 两样本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 多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检验。

2 结果

2.1 体质量变化

每周测量一次大鼠体质量, 连续16周, 发现所有去势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 而假手术组小鼠体质量未出现明显改变。

2.2 骨密度变化

各组骨密度见表1。

2.2.1 预防组中去势对照 (B) 组的骨密度低于假手术组 (A) ,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C)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D)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 (A) 与8.92 mg/kg阿司匹林组 (C)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D) 差异不大 (P>0.05) 。其中,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C) 骨密度低于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D) (P<0.05) 。

2.2.2 治疗组中去势对照 (E) 组的骨密度低于假手术组 (A) ,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F)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G)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 (A) 与8.92 mg/kg阿司匹林组 (F)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G) 差异不大 (P>0.05) 。其中,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F) 骨密度低于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G) (P<0.05) 。

2.2.3 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与预防组之间骨密度变化不大 (P>0.05) 。

2.3 生物力学

股骨三点弯曲试验见表2。

2.3.1 预防组中去势对照 (B) 组的三点载荷低于假手术组 (A) ,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C)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D)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 (A) 与8.92 mg/kg阿司匹林组 (C)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D) 差异不大 (P>0.05) 。其中,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C) 的三点载荷低于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D) (P<0.05) 。

2.3.2 治疗组中假手术组 (A) 的三点载荷高于去势组 (E) , 8.92 mg/kg阿司匹林组 (F) , 26.75 mg/kg阿司匹林组 (G)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3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与预防组之间三点载荷比较, 显示预防组高于治疗组 (P<0.05) 。

3 讨论

雌性Wistar大鼠在6~9个月龄, 进入骨生长静止期, 此时相当于人类的成年期, 此时手术切除卵巢最接近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机制。本实验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后, 大鼠体质量增加, 术后3 d阴道涂片, 无角化, 证实卵巢完全切除。本实验去势后, 分别于术后3 d和12周给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灌胃, 分别测定各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测定, 结果显示: (1) 骨密度:骨密度的测定通常以脊柱及股骨颈、股骨粗隆等部位的测定结果为诊断依据, 双能X线是目前测定骨密度最有效的方法[7]。本实验组中无论阿司匹林预防组还是治疗组的骨密度均较去势对照组高 (P<0.05) , 且低剂量组骨密度值小于高剂量组 (P<0.05) 。说明大鼠去势后骨质丢失加速, 服用阿司匹林后可以提高大鼠骨质密度, 即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引起的骨质疏松, 且呈剂量相关性。 (2) 生物力学强度: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 其高骨折风险对患者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来说, 我们最关心的是其骨质的强度问题。骨生物力学直接反应骨组织结构的力学效应, 是研制和开发防治骨质疏松新药的一个重要检验手段[8]。本实验结果显示, 去势组的左股骨干三点载荷小于空白对照组和阿司匹林预防及治疗组 (P<0.05) , 而阿司匹林治疗组的三点载荷小于空白对照组及同剂量预防组 (P<0.05) 。说明阿司匹林可以提高骨的力学强度, 而早期预防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大于后期治疗效果, 当骨质疏松造成骨的力学性能改变时已为时过晚。

目前,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从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两面入手, 常用骨促进剂有钙剂、维生素D等, 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有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双磷酸盐、降钙素等。但是这些药在改善骨密度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如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提高乳癌、卵巢癌、心脏病、中风、血栓栓塞和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率[9,10,11]。而双膦酸盐除了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肾毒性和淋巴细胞下降[9]等不良反应外还可以抑制骨转换, 导致骨的微创伤不能修复及骨愈合不良[10]。

虽然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已成为热点话题, 但是至今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且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经济上来看, 极少数患者能接受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的形成。是否有一种老年人常用药在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可以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从而达到一药多治的效果?阿司匹林是一种百年老药, 在临床中它的用途不断被开发。阿司匹林在生活中用途多, 不良反应少, 已推荐老年人常规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脑血栓、脑梗死的形成, 而阿司匹林的药物不良反应大都停留在大剂量使用上, 主要有肠道反应 (最为常见) 、凝血功能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瑞氏综合征。因此我们主要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近年来有流行学调查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11]。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多种生物学途径发挥作用, 如抑制COX1、COX2和PG2的活动等, 但是目前还没能确切的阐明阿司匹林治疗骨质疏松的详细机制。Yamaza等[12]通过研究认为阿司匹林治疗骨质疏松的生物学途径可能有: (1) 阿司匹林能抑制Fas抗体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死亡, 能诱导活化的T细胞的死亡。 (2)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去势小鼠成纤维细胞集落单位的生成和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 (3) 阿司匹林治疗能加速退化磷酸β-蛋白的降解, 因此增加了Wnt信号的水平, 这是一个公认的促进成骨途径。还有学者研究发现, 体外运用阿司匹林能上调MSCs端粒酶的活性, 而端粒酶活性增高有助于MSCs通过Runx2通路向成骨方向分化, 其端粒酶活性的水平又远远较肿瘤细胞校小[12,13]。另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具有预防环磷酰胺致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阿司匹林改善血流循环以及抑制脂质过度氧化等作用有关[14]。而又有研究表明COX-2抑制剂可显著减低破骨细胞的分化, 并能降低成熟破骨细胞的再吸收活性;且COX-2的抑制剂可降低成骨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阿司匹林作为COX-2抑制剂可阻断PG的合成, 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抑制骨丢失, 从而阻止OVX导致的骨丢失, 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来实现的[15]。临床通过联合用药治疗能否消除不利因素, 以及阿司匹林治疗骨质疏松的确切机制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目前仍需进一步确定阿司匹林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剂量和疗程。

摘要: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于趋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探究不同剂量及不同时期口服阿司匹林对骨质疏松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取42只6个月龄的雌性wistar大鼠, 随机选取6只作为假手术组 (A) , 余36只作为去势组。去势组分为阿司匹林预防组:去势对照组 (B) , 去势阿司匹林 (8.92 mg/kg) 组 (C) , 去势阿司匹林 (26.75 mg/kg) 组 (D) 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去势对照 (E) , 阿司匹林 (8.92 mg/kg) 组 (F) , 阿司匹林组 (26.75 mg/kg) 组 (G) 。预防组于去势后3 d给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灌胃, 治疗组于去势后12周灌胃。对42只大鼠双侧股骨干进行取材, 对双侧股骨干行生物力学测定, 右股骨干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观察骨密度变化。结果 ①骨密度:预防组B组的骨密度值较A、C、D明显下降;治疗组E组的骨密度值较A、F、G组明显下降 (P<0.05) 。②生物力学:预防部分与治疗部分的去势对照组较假手术组、去势8.92 mg/kg组及去势26.75 mg/kg的三点弯曲载荷显著降低 (P<0.05) 。预防组与治疗组同剂量间比较, 预防组的最大破坏应力指标高于治疗组 (P<0.05) 。结论 早期应用阿司匹林能增加去势大鼠的骨密度, 增加骨质生物力学强度。

关键词:骨质疏松,阿司匹林,大鼠,骨密度,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饮食 篇2

1.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的以骨质减少为特点的疾病。该病发展过程缓慢,常常不易察觉,往往是经外力作用跌倒后发生骨折拍照x光片时才发现骨折病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腰、背、四肢疼痛,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脊柱畸形。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很少出现腰、背、四肢疼痛,所以此病存在多年而患者根本不知道患有此病,因此,延误了预防和治疗的机会。

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两型:一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前后至70岁的女性;二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是怎样发生的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体力活动减少、体内代谢异常、饮食不平衡有密切关系。骨质是由钙、磷及其它矿物质集聚在胶原纤维及蛋白质基质之内的一种结构所形成的。钙、磷两种矿物质是形成骨架中羟磷灰石晶格的主体。在人的一生中,骨骼的骨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即从食物和水中摄入的钙磷应处于一种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平衡状态,如儿童和青少年期,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骨代谢处于正平衡状态,即摄人的钙、磷大于排出的钙磷;而人到成年以后,生长发育停止了,骨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即钙、磷等摄入与排出基本相等。但是,这种理想的平衡状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体力活动多少、身高、体重、膳食喜好、身体内分泌状况等等。为什么中老年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呢?

(1)中老年人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下降,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导致摄入钙也减少,此外,体力活动减少。上述因素均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2)激素水平下降。人类成骨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该受体与雌激素结合可以增强骨质钙化,进而促进钙吸收,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迅速下降,钙代谢即发生很大变化,骨质丢失大大加速,因此中老年女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2.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年龄、性别、种族、激素、营养和环境,可能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中老年人的患病率较高,据美国的统计,65岁以上的妇女大约有25%可患有一处或多处椎裂。骨质密度黑人较白人为高,男子较妇女为高。从诸多的发生原因看,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较为密切。下面我们看看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1)钙与激素。钙是重要的营养因素之一。由于人体每日由粪和尿中排出的钙量达150毫克—250毫克,因此和其它矿物质不同,人体每日对钙的需要量较高。人体内的钙有99%存在于骨骼内,当膳食钙的供给量不足时,就会从骨骼中摄取以补充不足,从而引起骨质的损失,中老年人易发生骨折就是这个原因。有人比较两个钙摄入量不同地区人群的每年髋骨的骨折率,结果发现,35~55岁时差别不显著,55岁后逐渐出现不同,65岁后高钙地区明显较低钙地区的低。钙的吸收除受年龄的影响外,也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雕激素有助于钙的吸收,所以停经后妇女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有人给停经后的妇女补充钙剂,发现每日钙摄入量在800毫克或以上时可减慢骨质损失的速度。

(2)维生素D(VD)。与钙代谢密切相关的是VD的供给量水平。VD的来源有:膳食和体内合成。但其主要来源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人体皮肤中存在有了—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VD。VD有促进钙和磷在小肠内吸收的可能,为钙的正常代谢所必需。中老年人由于外出活动减少,不能获得充分的阳光,体内合成的VD减少。VD的不足可加重体内钙的缺乏。

(3)蛋白质。很多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量过高可增加尿钙的排出量,有人调查肉食量高的40岁以上的爱斯基摩男女,发现他们的骨重较同龄白人约轻10%~15%,由此看来,增高蛋白质的同时,应增加膳食钙的供给水平。

(4)吸烟与饮酒。香烟中含的尼古丁和咖啡因,可加速钙的排出。酒有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和加速钙排出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有烟酒嗜好者,更易产生骨质疏松症。

3.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是渐进的,因此必需从青年期开始加以注意。如何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呢?我们可注意以下几点:

(1)从膳食摄入足够量富含钙的食物。乳类及乳制品食物中含钙较高,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可以作为中老年人的首选食品。如牛奶的含钙量约为120毫克

/100克,若每日喝1斤(500克)奶,就可获得600毫克钙,此量已达中老年人每日膳食钙供给量标准的75%。除此之外,绿叶蔬菜、海产品、虾皮、海带、紫菜、豆类及豆制品也是人们摄取钙的来源。

(2)多一些户外活动,并适当增加一些体力锻炼以获取充足日光照射,增加体内VD来源和减少骨质的损失。

合理饮食,预防骨质疏松 篇3

蛋白质摄取应适量

组成骨骼的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因此,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不仅是构成骨骼有机成分的主体,而且也是促使膳食钙吸收的重要因素,如果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骨骼中的有机和无机成分都将减少;但是,如果膳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即为高蛋白饮食(如常在餐馆就餐和暴饮暴食者),此时,钙的吸收虽然增加,但过量的蛋白质在代谢过程中会促使钙的丢失更多,结果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适量的蛋白质摄取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选择。通常是每千克标准体重每天由膳食供给混合蛋白质1克即可,例如标准体重65千克的患者,每日摄取蛋白质65~70克即能满足营养需要。折合各类食物数量如下:纯牛奶250~300克,蔬菜500~600克,谷类主食(干重)250~300克,豆类50克,肉类共100~150克,烹调油20~25克。

维生素摄取应足量

维生素对保证蛋白质、糖、脂肪的正常代谢非常重要,这对稳定血糖、预防骨质疏松有极大的益处。体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K、C不足时,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主要食物来源有海鱼、动物肝、蛋黄、香菇干等。由于受到资源或胆固醇含量等因素的限制,多数人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量的维生素D,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另一重要途径即日光接触来获取,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多参加户外活动。必要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但应注意勿补充过量。维生素K可促进骨组织钙化,同时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引起的骨吸收,从而增加骨密度,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缺乏维生素c将影响骨基质生成,易促发骨质疏松。维生素K最好的食物来源是绿叶蔬菜,其次为豆类;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主要为蔬菜和水果,野生水果如刺梨、金樱子、沙棘、猕猴桃、番石榴等是含维生素c最丰富的食物。

合理补充矿物质

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关的矿物质主要包括钙、镁、磷、锰、硼、锌等。这些矿物质中的任何一种缺乏都不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但在临床实践中,钙是最引人关注的,这不仅因为钙是构成骨骼无机成分的主体,也因为我国居民膳食中钙的摄入普遍不足。关于补钙,首先应通过食物补充,食物补钙有许多钙制剂所不及的好处。理想的补钙食物是乳制品、豆类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绿叶蔬菜亦是含钙丰富的食物,但因其植酸含量丰富而影响钙的吸收,所以不作为补钙的推荐食物。如果每天平均能摄入纯牛奶300克、大豆及其制品50~100克,就能保证增加膳食钙450~600毫克,加上其他食物钙,全天钙的摄入量就能达到800~1000毫克的水平。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毫克/100克):奶粉676、酸奶118、纯牛奶104、黄豆191、黑豆224、芸豆(杂,带皮)349、豆腐干308、豆腐164、水发海带241、紫菜(干)264、虾皮991、虾仁555、海参285、蟹肉231、扇贝(鲜)138、鲈鱼134。

如果通过食物调整仍不能满足钙的膳食营养水平,就可以考虑补充钙制剂,其用量一般为400~600毫克/天,过多补充反而有害。

关注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

研究证实,植物雌激素是一类非固醇类植物来源的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合物,对骨质疏松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此类化学物质包括异黄酮、木酚素、二苯乙烯类、香豆雌酚等。异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三叶草、葛根等植物中;木酚素主要存在于亚麻籽、黄豆芽、水果和蔬菜中;二苯乙烯类是何首乌、大黄、虎杖、金雀根等常用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葡萄、桑椹和花生中也有较高含量;香豆雌酚仅存在于苜蓿或紫花苜蓿及一部分豆类中。饮食中常搭配此类食物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其他饮食因素

吸烟、酗酒、食盐摄入过量、饮用咖啡和过多饮用碳酸类饮料等,均不利于骨质疏松的治防,应注意避免。

有利防治骨质疏松的其他食物

坚果类如板栗、核桃仁、花生等;水果类如梨、葡萄、桃、大枣;海产品如鲨鱼、鱼翅、刀鱼、海蜇、河蟹、蚌肉、牡蛎、鱼虾、贝类;蔬菜类如绿叶蔬菜、油菜、卷心菜、大白菜、芝麻菜(学名:紫花南芥)、莴苣、西红柿、黄瓜、萝卜、洋葱(葱)、大蒜、欧芹、莳萝等;菌类如蘑菇、香菇、黑木耳等;动物肝脏、豆类等。

介绍几款药膳方

黄芪虾皮汤

[原料]黄芪20克,虾皮50克,葱、姜、精盐各适量。

[制法]先将黄芪(切片)入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兑入洗净的虾皮,加水及葱、姜、精盐等调味品,再煨炖20分钟即成。佐餐当汤服食。

萝卜海带排骨汤

[原料]排骨250克,白萝卜250克,水发海带50克,黄酒、姜、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排骨加水煮沸去掉浮沫,加上姜片、黄酒,小火慢炖1小时去浮油后,加入萝卜丝,再煮5分钟,调味后放入海带丝、味精,煮沸即起。

怀杞甲鱼汤

[原料]怀山药15克,枸杞子10克,约500克甲鱼1只,生姜、精盐、黄酒各适量。

[制法]将甲鱼放入热水中宰杀;剖开洗净,去肠脏;与各用料同炖熟;加入生姜、精盐、黄酒调味即可。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饮食 篇4

关键词:骨疏康胶囊,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 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该病已成为世界上严重的健康问题, 跃居为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 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其发病隐匿, 后果严重, 有人称之为“沉默杀手” (silent killer) 。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OP患者也越来越多。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害极其严重, 因此骨质疏松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部从2010年4月起对体检发现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骨疏康胶囊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我部常规体检时经临床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8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1999年制定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患者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 尤其腰背部更为突出, 并常呈进行性加重, 严重者出现椎体等患部的骨折改变, 生活自理受到限制。其中男性93例, 女性5例;年龄78~93岁, 平均84.3岁;骨密度分级[2]重度90例, 中度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60例骨密度分级重度58例, 中度2例;对照组38例骨密度分级重度32例, 中度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自2010年4月起观察组60例口服骨疏康胶囊 (辽宁康辰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60270) , 每次4粒, 每日2次, 并服用碳酸钙, 每次600mg, 每日1次;对照组服等量钙剂。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和体征

用药前记录一次, 每年复查一次, 总结疗效。

1.3.2 骨密度测定

于用药前、每年定期检测患者非优势侧桡尺骨中远1/3处骨密度, 采用NORLAND公司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

1.4 疗效标准[3]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X线片示骨小梁明显增多, 骨密度的定量明显增加;有效:症状减轻, X线片示骨小梁增多, 骨密度的定量较前增加;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X线片示骨小梁无增加, 骨密度的定量无增加。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记录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012年4月定期体检时, 观察组60例 (除外1名死亡) , 1人因为其他原因未去参加体检, 58例中51例骨痛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其中显效:35例, 有效:16例, 总有效率为87.9% (51/58) ;骨密度分级重度6例, 中度40例, 轻度12例。对照组38例骨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甚或加重, 骨密度分级重度34例, 中度4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比较

见表1。

注: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 *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 它是一种骨形成和骨吸收不平衡的疾病, 即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而引起骨脆性增大及骨折的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髓部、挠骨远端和脊柱等部位) , 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慢、愈合质量差, 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 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且还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骨质疏松症患者 (包括骨量减少) 8400万人, 占总人口的6.6%[4], 因此如何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疾病, 治疗目的首先缓解疼痛, 再则抑制骨吸收过快, 降低骨折率, 最后促进新的生理性骨质形成, 改善骨质量。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性改变为骨小梁变细, 数目减少, 常发生显微骨折, 导致骨内瘀血, 以及衰老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骨疏康胶囊主要成分为淫羊藿、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木耳、黄瓜子等, 可影响骨代谢, 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其中淫羊藿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类似降钙素效应, 同时又促进成骨细胞功能, 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均可显著增强RBMSCs的ALP活性, 促进钙盐沉积和骨钙素的分泌, 通过口服途径给药, 其代谢物可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5]。骨碎补能提高血钙、血磷水平, 改善软骨细胞功能, 推迟骨细胞退行性变。黄芪能改善胃肠道的功能, 有利于钙的吸收。

本组试验结果亦表明骨疏康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具有肯定的疗效, 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 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 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 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 从而抑制破骨, 增加骨密度, 具有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患者临床的骨痛有明显改善或消失, 提高患者骨量的作用, 较好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试行) [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9, 5 (1) :1-4.

[2]廖二元, 谭利华.代谢性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95.

[3]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43-144.

[4]赵燕玲, 盘子昂, 王石麟, 等.中国原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8, 4 (1) :1-4.

骨质疏松的预防 篇5

一、骨质疏松防治的11点提示

(一)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二)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三)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四)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五)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六)步行或跑步等能够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

(七)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八)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九)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十)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十一)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

二、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1080亿元人民币。

(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四)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五)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适量运动:人体的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3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提示: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六)早诊断、规范治疗,降低危害。

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调整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注意适当户外运动;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七)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自我检测。

提示: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以下问题可以帮助进行骨质疏松症高危情况的自我检测,任何一项回答为“是”者,则为高危人群,应当到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就诊: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吗?

3.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三厘米?

4.您经常过度饮酒吗?(每天饮酒2次,或一周中只有1-2天不饮酒)

5.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6.您经常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7.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提示: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医生常用“瘦小老太太”来形容这类高危人群。此外,缺乏运动、缺乏光照对年轻人来讲同样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八)骨质疏松症的误区。

1.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对老人而言,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不宜过多食入蛋白质和咖啡因。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当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6.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8.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9.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饮食 篇6

1 单纯饮食干预

伦敦奥运期间BBC播放的《进食、断食和长寿》的纪录片在全球掀起了轻断食的热潮。追溯到食物匮乏的进化时代, 断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人体为应付断食而设计。在每日人体所需的总热量基础上减少20%~50%的能量摄入以达到减重目的的限制热量摄取法 (calorie restriction, CR) 仍然是大众最普遍的节食手段。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减肥效益, 但每天摄取食物处处受限且对热量摄入充满警觉, 多数人表示困难重重和沮丧失落。鉴于CR的弊端, 一种叫间歇性断食 (intermittent fasting, IF) 的方法经证实也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2]。不同于限制热量摄取法 (CR) 的是, 间歇性断食法 (IF) 只需受试者1~3 d/周限制饮食热量, 在非限食日可自由摄食。隔日断食法 (alternate day fasting, ADF) 是间歇性断食法 (IF) 的亚类, 它是“断食日” (限制75%的能量摄取) 和“自由摄食日” (随意进食) 交替进行所组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 IF和ADF与CR都有减肥功效, 但哪种方法减重效果更佳还不得而知。在此将要探讨这两种饮食干预对减肥的功效哪个更胜一筹。

1 . 1 间歇性断食法的减肥效果研究

通过在MEDLINE Pub Med上使用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搜寻并筛选后发现, 在两篇间歇性断食和7篇隔日断食的研究中揭示受试者体重均有变化。总体而言, 发现受试者的体重在3~24周的饮食干预下下降了3%~8%。在断食日为受试者提供食物似乎成为体重大幅下跌的关键因素。例如, 在Johnson等人的研究中, 每个断食日都为ADF的受试者提供320~380大卡的食物, 受试者体重经8周的实验干预下降了8%。类似的, 其他下降6%~7%的ADF的8周实验也同样在断食日为受试者提供了食物。Bhutani等学者的ADF的实验却是个例外。在长达12周的试验下, 受试者的体重经确认只下降了4%。体重下降受限的事实是在整个实验中, 只在前4周为受试者提供了食物, 后8周由受试者自行解决断食期的食物。另一个影响体重下降幅度的因素似乎是每周断食的次数。不足为奇的是, 与受试者只需轻断1~2次/周的IF相比, ADF高达3~4次/周的减重速率更高。一般而言, ADF体重下降约0.75 kg/周, IF下降0.25 kg/周。临床医生便针对想要快速减肥的患者推荐ADF策略, 想要以较慢的步调减肥的患者提供IF的处方。

1 . 2 限制热量摄取法的减肥效果研究

在10篇CR的实验中显示受试者的体重都有所变化。来自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 受试者在6~24周的CR干预后体重下降幅度为4 %~ 1 4% 。受试者参与C R的周期越长, 体重下降幅度越大。在Larsen-Meyer等学者的研究中, 超重的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以下3组: (1) 每天限制摄入50%的热量; (2) 每天限制摄入25%的热量; (3) 每天自由摄食的控制组。经过24周的干预, 结果显示, 与每日25%的热量限制组体重下降 (10%) 情况相较, 每日50%的热量限制组的受试者体重下降 (14%) 幅度更大。在其他研究者的试验中得出的结果也是如此。在进行CR实验时, 食物中的大量营养素成分配给比例似乎对减重效率未产生影响。Melanson等学者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采用每日30%的热量限制的低能饮食与每日30%的热量限制的低糖指数饮食进行比较, 12周后, 尽管两组受试者食用不同配比的营养元素, 但其体重下降百分比却极为接近 (4%~5%)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超重和肥胖个体、男性和女性在通过CR实验后, 结果显示体重下降百分比趋于一致。年老者与年幼者通过类似实验证明体重下降程度没有差异。例如, 在Deluis等人的研究中就发现老年男性与女性在为期12周每日限制25%的能量摄取与类似实验干预下的中年人在实验结束后减重程度相当。因此, 不同性别、年龄以及BMI等级的受试者在进行类似CR的试验时其体重下降程度趋于一致。

1.3 小结

最近的研究表明, 在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周期, 与IF/ADF相比, CR法的减重效果更佳。限制摄入热量程度越大、干预周期越长减重效果越佳。IF, ADF和CR似乎对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和儿童以及糖尿病前期人群都有减重的效果。

2 单纯运动干预

身体活动是改善慢性疾病的决定因素。我国在贯彻执行全民健身121工程时倡导“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等等”的政策, 但是, 这些建议能否对过重及肥胖群体的体重有所改善还不得而知。除此之外, 由于大多数人很少有运动空闲时间, 哪种运动模式对健康更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经归纳总结, 该文主要探讨以下两种运动减肥方法。

2 . 1 中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减肥效果研究

有氧运动主要以完全燃烧体内多余脂肪促使其转化为热量和水, 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张少生等学者从脂肪内部的脂联素以及血清瘦素的细胞层面分析运用实验法对肥胖妇女实施了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 结果显示受试者体重、BMI、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 (P<0.05) , 认为有氧运动可改变血脂水平, 促进机体更加健康。Patrick让其受试者在为期2~36周的时间内每日步行10 000步, 结果显示平均每天行走3 994步, 可降低体脂含量, 达到减肥效果。然而长时间的比较枯燥的有氧运动可能会导致肥胖者的厌倦心理, 难以继续坚持下去。

2 . 2 大强度间歇性运动的减肥效果研究

由于生活节奏紧凑, 大多数人缺乏大块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通常只在竞技运动训练中才应用的大强度间歇性运动经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推动, 慢慢进入了大众生活。汪军等学者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认为进行大强度间歇运动可达到较好的减肥效果。他分析指出, 由于在运动时会出现氧亏, 在运动后恢复期需要大量的脂肪供能偿还这部分的氧亏, 促进机体恢复同时可达到较好的减肥效果。De Araujo等人对肥胖青少年施加大强度负荷, 12周后受试者的BMI值下降了5%。最近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大强度间歇性运动的减肥效果已得到初步证实, 并且可能对不同部位的脂肪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相比, 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对燃烧腹部脂肪有更佳显著的效果。由于肥胖患者身体条件的限制, 这种运动方式对过重及肥胖患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3 小结

运动减肥干预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导, 同时也需要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

3 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相结合的减肥效果研究

在大鼠实验中, 脂肪细胞的凋亡和肥胖程度会受到饮食和运动的双重影响。长期进行减肥研究和训练指导的专家通过实践证实了单一的运动而不控制饮食, 其减肥效果甚微, 而单纯的饮食干预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同时也丢失了大量的瘦体重, 最终影响身体健康。对于过重及肥胖者, 采用饮食干预和运动相结合的手段是减少体脂含量保持或增加瘦体重的最佳选择。国外有氧运动的相关研究表明, 参加节奏感较强的动力性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减肥效果较好。

4 结语

IF、ADF、和CR3种饮食干预对过重及肥胖症患者都有减重的功效。中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与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对过重及肥胖患者同样有良好的减肥效果。由于过重及肥胖患者属于特殊人群, 因此, 在选择干预手段时应遵循适宜原则, 并结合自身兴趣、遵从医生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干预策略, 持久地坚持下去才是最有效的减肥策略。

参考文献

[1]Suleen S Ho, Satvinder S Dhaliwal., Andrew P Hills, et al.The effect of 12 weeks of aerobic, resistance or combination exercise training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e overweight and obese in a randomized trial[J].BMC Public Health, 2012, 12 (1) :704.

[2]Monica C Klempel, Cynthia M Kroeger, Surabhi Bhutani, et al.Intermittent fasting combined with calorie restriction is effective for weight loss and cardio-protection in obese women[J].Nutr J, 2012, 11 (1) :98.

合理饮食远离骨质疏松 篇7

哪些人群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呢?

雌激素分泌不足者, 如绝经后的妇女;肥胖者;缺乏体力活动者;膳食中缺乏钙质者;膳食中蛋白质过高或过低者;老年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糖友比正常人更易患骨质疏松。1型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因素可引起糖友骨密度下降。虽然2型糖友的骨密度变化尚未定论, 但这两型糖尿病患者骨折的风险都明显增加。其危险性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视力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糖尿病患者更易跌倒, 更重要在于糖尿病引起骨质量的降低。

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骨质量下降?

在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时, 钙磷代谢的平衡失调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当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出, 渗透性利尿的同时也将大量的钙磷镁排出体外而造成丢失过多;出现的低钙低镁状态又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 使溶骨作用增强;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的受体, 胰岛素对成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 糖尿病时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使得成骨作用减弱;长期糖尿病引起肾功能损害时, 肾组织中一种羟化酶的活性会明显降低, 使体内的维生素D不能充分活化, 从而使肠道内钙的吸收减少;相当多的糖尿病人并发性腺功能减退, 性激素的缺乏本身就会促进和加重骨质疏松。此外, 糖尿病如合并骨组织的营养血管和分布神经病变时, 将会加重骨的营养障碍。对那些已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人, 再患有糖尿病将会使病情加重。

凡糖尿病患者有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 或X线检查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或骨密度测定骨矿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 即能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治疗首先要针对糖尿病, 把血糖控达标。应用降钙素制剂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减少骨痛有较好疗效;或口服二磷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 阻止骨质的进一步丢失。二者皆可配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最好措施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糖尿病。那些病程较长, 血糖控制不理想, 或伴有肝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

防治骨质疏松的饮食对策

1. 维持合理体重, 减肥者应减肥。

2. 适当增加钙的摄入。

中年人每日应达到1000毫克, 老年人每日应达到1000~1500毫克。奶制品中还有丰富的钙, 因此每日应增加奶制品的摄入, 每日饮用2~3袋牛奶是必须的。 (每袋牛奶的含钙量约220毫克) 除了牛奶及奶制品, 豆类食品如豆腐、海产品如虾、蔬菜类如芹菜等等都含有丰富的钙。

3. 维持食物正常的钙磷比值。

当比值小于11:2时, 会使骨骼中的钙溶解和脱出增加, 因此建议钙磷比值保持在1:1或2:1的水平。

4. 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 以有利于钙的吸收。

奶中的乳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白蛋白都含有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可促进骨的合成。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有小白菜、油菜、油菜苔、紫菜苔、苋菜、芹菜、香椿、苦瓜、花菜、辣椒、毛豆、豌豆苗、藕等;野菜有马齿苋、野苋菜、蒲公英、制茶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也很多, 如鲜枣、红果、柚子、桔子、橙子、柠檬、草莓、柿子、芒果、猕猴桃、龙眼等, 有的野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水果许多倍, 如刺梨、石榴、金樱子等。

5. 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A。

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有利于钙的骨化。维生素A参与骨有机质胶原和黏多糖的合成。维生素D可通过太阳获得。维生素A的主要食物来源有动物性食物, 如鱼肝油、鸡蛋等;植物性食物, 主要有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水果, 如胡萝卜、红心红薯、芒果、辣椒和柿子等;还有一类是药食同源的食物, 如车前子、防风、紫苏、藿香、枸杞子等。

6. 科学的烹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谷类及某些蔬菜如油菜、空心菜等也含有较多的钙质, 但是谷类中的植酸和蔬菜中所含的草酸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钙盐而影响钙的吸收, 因此它们不宜直接与含钙的食品一起烹饪。注意烹调方法, 可以有效去除妨碍钙吸收的因素。

温馨提示

虽然有些糖友们需要补钙, 但是也要注意适量, 不能过度补钙, 结果适得其反。并且糖友们在补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天摄入的总热量, 不要忘记了控制血糖。

补钙不是越多越好, 重要的是看吸收。补钙过量的危害有造成高钙尿症, 增加了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肠道中过多的钙会抑制铁、锌等二价离子的吸收, 造成继发性的缺锌和缺铁, 并导致免疫力下降、贫血、疲乏等相应的症状;血钙浓度过高, 使钙沉积在内脏或组织, 若在眼角膜周边沉积将会影响视力, 在心脏瓣膜上沉积将会影响心脏功能, 在血管壁沉积将加重血管硬化等。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饮食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社区中心在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45例, 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 年龄58~72岁, 平均年龄63.8岁;对照组患者41例, 男其中性23例, 女性18例, 年龄55~79岁, 平均年龄65.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另外, 参与干预预防指导前, 观察组平均骨密度值为0.58 g/cm2, 对照组的平均骨密度值为0.70 g/cm2。

1.2 干预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干预, 让患者每天服用药物福善美和钙尔奇D, 服用方法:福善美10 mg、4次/d, 于每天清晨用300 m L温开水送服, 服药后至少30 min再进食;钙尔奇D 1.2g、每晚睡前服用, 因此时相对空腹, 钙吸收增加;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配合适量摄取维生素D。社区的医护人员要求患者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 如鸡蛋、牛奶、瘦肉、牛肉、虾皮。禁止患者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这些食物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 阻止对钙的吸收。要求患者忌烟、忌酒, 避免对钙的快速排出。保证患者有充分的睡眠时间, 并且要求患者多晒太阳, 以促进钙的吸收。由于多数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脑组织萎缩, 身体平衡力较差, 视力下降, 对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不易察觉, 容易产生跌倒的现象, 所以在老年人行走的时候最好有人在旁边陪护, 如无人陪护也要让患者带拐杖等扶持物, 以减少摔倒概率, 防止骨折等损伤的发生。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 如散步、做老年健身操、练太极拳, 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对照组患者没有经过社区相关的上述干预措施。

1.3 骨密度检测标准

利用双光子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显效:骨密度, 没有发生骨折现象。有效:骨密度, 没有骨折现象的出现。无效:骨密度。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显效31例 (骨密度均≥0.9 g/cm2) 、有效13例 (骨密度均≥0.8 g/cm2) 、无效1例 (骨密度为0.65 g/cm2) ,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折现象, 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41例患者中显效22例 (骨密度均≥0.9 g/cm2) , 有效11例 (骨密度均≥0.8 g/cm2) , 无效8例 (骨密度均<0.8 g/cm2, 1例发生骨折) , 治疗有效率为80.5%,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折, 所以要对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减少骨折的概率,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的预防干预, 指导患者增加对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的摄入量[2], 避免患者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大的食物, 要求患者忌烟、忌酒,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患者在外出时尽量有人陪护或者带有扶持物, 应规律地服用福善美和钙尔奇D[3]。福善美的有效成分是氨基二膦酸盐, 其对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再吸收有特异性抑制作用[4], 它不仅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也促进破骨细胞凋亡, 减少骨吸收和减慢骨丢失的速度。钙尔奇D是骨代谢调解剂, 口服后能增加小肠的钙吸收, 稳定骨钙的内环境[5], 促进钙磷沉积于骨、促进骨矿化, 增加骨量, 改善骨形态学。这些综合性措施对患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观察组有31例患者的骨密度≥0.9 g/cm2, 而且在随访中没有发现骨折现象, 干预有效率达到了97.8%。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社区的预防和干预, 只有18例患者的骨密度≥0.9 g/cm2, 且在随访中有1例患者发生骨折现象, 治疗总有效率为80.5%, 充分说明对患者采用社区的防治措施, 能够降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通过对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进行社区预防并且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的干预, 使患者的骨密度得到了改善, 骨折现象减少, 老年人由于免疫力比较低, 骨折后很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导致死亡, 或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因此社区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预防与干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干预指导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包钢医院社区服务中心 (友谊十五社区中心)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 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进行社区预防与指导, 对照组不进行社区预防, 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1例, 有效13例, 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22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社区健康指导和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社区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楚发, 雷秋成, 邓婷婷, 等.湛江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认知与需求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8 (4) :18-19.

[2]阳晓东, 马俊岭, 黄淑贤, 等.上海市北蔡镇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与生理因素关系分析[J].河北医药, 2011, 33 (19) :45-46.

[3]马俊岭, 史历, 阳晓东, 等.3种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 4 (2) :115-116.

[4]金世鑫, 李葆玲, 汪耀.双膦酸盐氨基双膦酸纳和依膦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及药物副作用的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9, 5 (3) :44-46.

上一篇:数码照相机下一篇:经济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