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骨质疏松治疗

2024-10-26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共9篇)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应用Ph ilos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年3月到2010年12月,采用Ph ilos系统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23例。N 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植骨19例(自体骨13例,异体骨6例),肩袖损伤者给与修复。术前术后均行抗骨质疏松及促进骨折愈合治疗,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X线显示钢板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无腋神经血管损伤,4例出现脂肪液化。随访6~24个月(平均9.8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病例,2例发生异位骨化,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伤口感染等发生。根据Constan t评分,本组优11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2.6%。6个月后与治疗前骨密度值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 ilos系统具有协助复位、置钉角度科学、固定可靠、便于恢复局部软组织结构、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较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锁定钢板Philos,内固定,骨质疏松

肱骨外科颈骨折为老年常见三大骨折类型(还有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之一,由于常伴有骨质疏松,低能量的损伤即可造成较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该类骨折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促进骨折愈合,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坚强固定条件,从而更快更好地恢复肩关节功能。我科近年来应用一种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外科颈骨折23 例,取得较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 例,男9 例,女14 例;年龄54~82 岁,平均68.5 岁。受伤原因:跌倒摔伤19 例,车祸伤4 例。根据Neer分型[1],二部分骨折4 例,三部分骨折13 例,四部分骨折6 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3~9 d,平均5.5 d。14 例合并糖尿病或血糖升高,15 例合并高血压。手术前应用骨密度仪osteofox-2检查,除2 例为骨量减少外均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控制血糖在8.3 μmoL/L以下,血压也控制在相对正常范围内,调整心、肺及肝功能,术前术中及术后科学正规应用抗生素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等。另外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半年之内均正规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降钙素、骨化三醇及钙剂)及物理锻炼,半年后骨密度仪osteofox-2检查了解骨密度变化。

1.2.1 手术方法

全麻或颈丛加臂丛麻醉,仰卧位,患肩垫高,取三角肌内缘纵弧形切口,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内找到头静脉连同部分三角肌牵向外侧即可暴露肱骨近端。切开或不切开关节囊,注意保护关节囊及肩袖的血运,尤其对于骨折端内侧骨膜完整患者,牵引和撬拔时勿用暴力或人为影响肱骨头血运。先行牵引撬拨并利用现有的软组织链进行复位,直视下将脱落骨块嵌插至原位并临时穿克氏针固定。对于肱骨大转子、小转子脱落病例,采用1号可吸收线从肌腱处或骨块钻孔与肱骨近端进行缝合复位固定,尽量恢复结节间沟的完整性和光滑度,保证肱二头肌长肌腱在其内的正常滑动。复位后将肘关节屈曲外旋,可以使移位的肱骨头保持30°左右的后倾角并使肱骨头位于正常位置[2]。直视下见复位良好后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长度及角度合适的Philos系统安置于结节间沟后方,钢板的顶端需位于大结节下0.5~1.0 cm。持骨器将钢板临时固定后可以先在肱骨干处应用螺钉将钢板固定,而后应用导向器在肱骨头处各个方向置入锁定螺钉4~7枚,其中2枚从肱骨干颈交间处斜向内上置入。可以加强肱骨头颈内后侧骨皮质(肱骨矩)的强度和骨折稳定性,螺钉头端最好位于关节面下0.5 cm左右。骨折端以远螺钉至少4枚,且需至少2枚锁定螺钉,锁定螺钉和普通螺钉可以间隔使用。本组19 例行植骨治疗(自体髂骨13 例,同种异体骨6 例),植入部位在肱骨外科颈、肱骨头压缩处及肱骨头内下骨质缺损处,起到增加螺钉把持力、恢复内后侧支撑及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用可吸收线修复受损的肩袖及关节囊。安置引流后关闭切口。

1.2.2 术后功能锻炼

患者手术后2 d内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行主动或被动肩关节功能锻炼,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2周内屈肘90°三角巾悬吊,4周后加大功能锻炼幅度并采用对抗练习。术后随访期内行X线片检查及肩关节功能的评估。

2 结 果

本组23 例手术后X线显示钢板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后对位对线满意,无腋神经及其他神经血管损伤,4 例出现脂肪液化,经对症治疗伤口痊愈。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随访9.8个月。骨折放射学愈合以骨痂形成与皮质骨连续为标志,未发现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病例,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及伤口感染等发生,2 例出现异位骨化。按照Constant评分[3],主观指标:疼痛15分,日常活动能力20分;客观指标:关节活动度40分,肌力25分。86~100为优,71~85为良,56~70为可,0~55为差。本组优11 例,良8 例,可4 例,总优良率82.6%,其中二部分骨折优良率为100%(4/4),三部分骨折优良率84.6%(11/13),四部分骨折优良率66.7%(4/6)。半年后骨密度SD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2~4骨密度:术前(0.645±0.032) g/cm,术后6个月为(0.734±0.016) g/cm;Ward三角骨密度:术前(0.454±0.026)g/cm,术后6个月(0.529±0.018) g/cm。

典型病例:患者为68 岁男性患者,行走摔到至右侧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行钢板固定及植入同种异体骨2包,术后恢复良好,Constant评分为92分(见图1~2)。

3 讨 论

3.1 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现状

肱骨外科颈骨折占肱骨骨折的一半以上,该损伤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一是30 岁左右的高能量损伤,二是60 岁以上以老年女性为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者占70%以上,近30年来增长了3倍[4]。肱骨外科颈骨折分型种类较多,本组采用姜保国等[5]推荐的Neer分型对术前患者进行了评估,同时对骨量和骨质减少的骨质疏松程度进行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和骨质减少直接影响螺钉的把持力和骨折愈合时间。对干骺端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端嵌插后塌陷的患者采用植骨来提高内固定的有效性和骨折愈合率。我们选取手术患者的标准根据Williams和张长青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指证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特点结合[6]:a)骨质较差、骨质疏松较重、粉碎严重的肱骨外科颈二部分骨折;b)二部分骨折中大结节或小结节移位较重,手法复位效果欠佳;c)大部分的三部分骨折;d)四部分骨折[2]。认为该类骨折由于肩部肌肉丰富且韧带肌腱较多,手法复位较困难,即使手法复位尚好也难以维持;另外长时间外固定会加重骨质疏松,极易发生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最后可能出现虽骨折愈合但肩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的结果。故在患者一般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主张早期手术,早期功能锻炼,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7]。对于肱骨外科颈复杂骨折,在选择内固定还是肱骨头置换的问题上,刘漱[8]及闵晓辉等[9]认为任何假体都不能替代原始匹配的肱骨头为非负重关节,即使坏死其疼痛发生率也不大。老年肱骨外科颈复杂骨折的治疗首选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国内在治疗骨折同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报道尚少,可能与骨质疏松防治理念的普及程度及患者后期治疗的依从性有关。本组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后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半年以上,半年后与入院后第一次骨密度检查相比较,骨密度数值有增加,骨折愈合取得了预期疗效,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我们随访时间太短有关,因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至少在半年以上骨密度才有明显变化。本组未出现不愈合或骨密度减少患者,表明抗骨质疏松治疗在提高老年患者骨折愈合方面有积极地疗效。

3.2 Philos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及体会

肱骨外科颈骨折内固定的选择和发展经历了克氏针张力带、“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解剖钢板、髓内钉、锁定钢板等,近年来有学者[10,11]认为倍受推崇的近端锁定钢板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较其他传统钢板具有明显的不可替代的优势。Philos钢板作为肱骨近端锁定板的改良产品,除具备锁定板的角稳定性、内固定支架、符合肱骨近端解剖形态、螺钉各方向交叉固定提高把持力、间接复位等优点外,另有三大优点:一是钢板相对厚不易断裂;二是近端有更多的螺钉孔选择,可以牢固固定肱骨近端粉碎的骨块,减少术后移位,可提早进行功能锻炼;三是在钢板头颈交界处有三个向内后方的螺钉孔,该处螺钉可以固定到肱骨头内侧软骨下骨处,使肱骨头颈处内侧获得良好的复位及有效的稳定支撑。对肱骨近端生物力学研究表明[12],当肱骨近端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在受到三角肌和肩袖牵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内翻应力作用下,由于肱骨头内下方骨折复位良好而获得稳定的支撑,因此作用于肱骨头部的锁定螺钉的头部应力相对降低,发生螺钉切割肱骨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复位不良及内侧骨块缺损均会增加内固定的应力,最后导致螺钉切出或骨折移位等。当骨折复位不良或者肱骨头内下方无法获得稳定支撑时,在上述内翻应力作用下,肱骨头容易发生内翻塌陷及螺钉切割。本组应用Philos钢板在肱骨头的内下方用1枚或数枚锁定钉固定外加该处植骨,增加了近侧端骨折块的稳定性,有利于对抗肩袖牵拉致使肱骨头内翻的应力。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降低螺钉在肱骨头的切割及拔除率。但是该部位螺钉若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钢板的安置需在大结节下5 mm左右,结节间沟后方1 cm处,否则会引起肩峰下撞击及近端锁定钉失效,尤其是头颈处的向内上走行固定肱骨头内侧的螺钉不能发挥作用。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失效。

保护血供和微创操作是术中操作的重点。锁定板无需依靠与骨面的摩擦获得稳定,操作时应减少软组织相连骨块的剥离,有限的切开骨膜达到辨认解剖结构和骨折复位即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血运,预防骨折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的发生。鉴于旋肱前动脉是供应肱骨头的主要动脉,本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可以起到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和保护旋肱前动脉及其分支的效果。内侧软组织铰链的保护也是减少肱骨头血运破坏、降低肱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13]。本组内侧粉碎患者较多,我们均通过克氏针撬拔及牵引复位等尽量达到最佳复位。虽然内侧复位满意及固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通过内侧软组织的广泛剥离来获得理想的复位仍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可能引起肱骨头坏死。文献报道国内三、四部分骨折的肱骨头坏死率38%左右[14]。本组未发生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可能与保护血运及微创操作有关,另外病例数较少也可能是未发现肱骨头坏死的原因。

早期科学的功能锻炼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恢复好坏的重要原因,虽然本组应用Philos锁定钢板理论上患者能够早期功能锻炼,但是由于患者依从性及出院较早无法正规进行功能锻炼,其中三、四部分骨折疗效得分较低的原因40%与功能锻炼有关。资料表明[15],凡是能够坚持锻炼的患者其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否则其功能较差。

总之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Philos锁定钢板系统具有协助复位、固定肱骨头锁定螺钉角度科学,固定可靠、尤其内后方可以获得良好的稳定支撑,同时保护内侧软组织铰链及血供,修复肩袖、大结节等组织,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科学正规应用Philos钢板同时植骨、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单纯补钙不能治疗骨质疏松 篇2

骨质疏松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骨质疏松本身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属于原发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患骨质疏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潘永源表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副主任医师游利表示,人体一般在35-45岁左右会达到骨峰值,此后会出现降低。但不是说每个人无论生活方式如何,都能够达到骨峰值,有的人35-45岁的时候骨峰值远远低于同龄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骨质疏松确实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一些年轻人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少年轻人现在的体力活动相对较少,骨密度容易下降。另外,不少女性在天气较热时会遮挡阳光的照晒,其实紫外线的照射本身对于钙的吸收是有益的。长期如此,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一些年轻人出现的相对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状况,也有可能是继发性的。

绝经后女性易发骨质疏松

有报道称女性绝经后容易成为骨质疏松高发人群,此时也应注重骨密度筛查,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潘永源解释,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这也使得绝经后女性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也正是因为绝经期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且从年龄来看,一般情况下,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年龄一般会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

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

骨质疏松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要及时发现骨质疏松,一般都是通过早期骨密度筛查实现的。骨密度能够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一般来说,男性骨密度的变化是比较平稳的,而女性在绝经后骨密度会出现突然下降的趋势。关于骨密度的筛查比较多样,包括腕骨、足跟筛查等多个部位,但临床中在判断骨密度时,一般以髋骨和椎骨筛查为标准。如果通过骨密度筛查发现人体骨密度较低,就要留意骨质疏松的出现,也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一般以髋骨、椎骨筛查作为标准

潘永源进一步解释,之所以将髋骨与椎骨的筛查作为标准,是因为髋骨与椎骨为人体承重骨,而对于腕骨、足跟等处的检查不能作为最终标准是因为其为非承重骨,本身就容易出现一些情况,但可以将这些筛查作为骨质疏松筛查的一部分用作参考。其实骨密度筛查并非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惟一办法,有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如定量CT检测、超声波测定等。但骨密度筛查所需的经济成本较低,本身简便易行,对医疗器械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在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中,一般以骨密度筛查为主。

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时可进行筛查

一般来说,男性40-50岁左右可以开始进行骨密度筛查,女性如果出现月经不稳或绝经症状时,就要进行骨密度筛查。一般来说,小于40岁时并没有太大必要。推荐以半年至一年筛查一次即可,因为骨质的变化比较缓慢,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事实上,骨质疏松属于衰老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等,人体骨质情况一般会走下坡路。骨质疏松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于没有发生骨折的人群来说,目的在于预防骨折的发生,另一目的便在于延缓骨骼功能下降的过程。

预防骨质疏松症有讲究

经常运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其发生与缺少运动有很大关系。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时会不停刺激骨组织,钙质就不容易丢失,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也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所以,要预防骨质疏松,经常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合理膳食。从儿童时期就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骨头汤、鸡蛋、豆类、芝麻、绿叶蔬菜等。

科学的生活方式。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 篇3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颈椎前路融合手术,除了围手术期需进行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外,使用坚强、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同样重要。对于植骨融合材料,既往大多使用自体髂骨,但存在取骨区相关并发症及植骨块塌陷等问题[1,5]。近年来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得到广泛应用,但根据椎间融合器用于伴骨质疏松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结果显示,在2年随访时间内仅有56%的患者达到坚强植骨融合,且有54%的患者出现螺钉松动[6],但是关于颈椎椎间融合器用于伴骨质疏松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的研究未见报道。Hee等报道21例伴有骨质疏松的多节段颈椎病采用前路钛网植骨并附加钛板固定的并发症情况,可以达到95%的植骨融合,但仍有高达33%的病例出现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椎间融合器及钛网的失效[7]。附加颈椎前路钛板固定可有效增加植骨融合率,更有学者尝试通过骨水泥强化钛板螺钉孔以增加固定稳定性[8]。虽然目前的颈椎前路钛板切迹已较小,但仍存在螺钉钛板滑脱、断裂、吞咽困难、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9]。

零切迹(Zero-Profile)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中[10,11]。我科自2010年12月使用至今已成功用于200余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选择其中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伴存骨质疏松的颈椎病患者18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其中女14例,男4例;年龄60~76岁,平均66.5岁;病程6~40个月,平均15.7个月。其中单节段病变16例,双节段病变2例。C3~44例,C4~56例,C5~68例,C6~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3例患者为既往相邻节段有颈椎融合手术,本次均为融合节段上位节段病变。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疼痛、行走不稳、四肢感觉肌力减退等;术前均行DEXA骨密度测定、颈椎正侧位、CT及MRI检查。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手术过程参考我们既往方法[11]:患者仰卧位,颈部垫薄枕,保持颈部呈中立位。右侧颈前常规入路,切除椎间盘及椎体后缘骨赘,彻底减压,处理骨性终板直至新鲜血液渗出。根据椎间隙高度及患者解剖形态选择合适的Zero-P系统(DePuy Synthes)并填塞自体碎骨及人工骨。在瞄准器的导航下分别在上下椎体植入固定螺钉各2枚。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关闭切口。

术后24h拔除引流管,术后费城颈围保护3个月。术后按照我们既往方法给予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12],治疗方案如下:口服活性维生素D+钙剂,活性维生素D选择阿法骨化醇,口服,0.5μg/次,1次/d,钙剂选择钙尔奇D,口服,600mg/次,1次/d;对于符合条件者使用唑来膦酸,不符合条件者术后1周开始使用阿仑膦酸钠,口服70mg,每周1次。术后第2天在腰围保护下下地负重。

1.3 疗效判定

在术前、术后3、12、36个月通过以下指标进行疗效判断。

1.3.1 颈椎功能评分

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颈椎功能。

1.3.2 神经功能评分

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17分评分法。

1.3.3 Bazaz吞咽困难评分[13]

无吞咽困难:吞咽液态及固态食物无困难;轻度:极少有吞咽固态食物困难;中度:无或极少有吞咽液态食物困难,偶有吞咽特殊固态食物困难;重度:无或极少有吞咽液态食物困难,经常有吞咽固态食物困难。

1.3.4 影像学评估

a)植骨融合情况(植骨融合标准为X线片上可见:融合器与椎体界面有骨小梁通过;融合器与上下椎体界面间无透亮带;颈椎动力位片上棘突间无异常活动)[14];b)颈椎曲度:通过测量侧位X线片上Cobb角表示,曲度朝前记为正值,曲度朝后记为负值;c)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融合节段上位椎体下终板最高点与下位椎体上终板最近点之间的距离;d)内固定情况:观察有无融合器下沉、螺钉松动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例患者经DEXA均诊断为骨质疏松(T值平均值为-2.3)。其中16例为单节段手术,2例为双节段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无明显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62±21)min,术中出血量(50.5±22.5)mL。术后随访36~50个月,平均40.1个月。所有患者颈椎功能明显改善,NDI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时有2例女性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12个月时完全消失。

随访期间,仅有1例女性患者在随访3个月时出现融合器轻度下沉,但患者无任何不适,继续颈托固定治疗,末次随访时融合器下沉未进一步加重。术后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88.6%,术后12个月100%。术后颈椎曲度Cobb角得到改善,由术前(8.7±7.1)°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5.1±8.4)°,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得到改善,由术前(4.6±0.7)mm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3±0.6)mm,两者在随访期间均得到较好维持,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典型病例:a)72岁男性患者,DEXA股骨颈骨密度均值为-2.5,因“颈痛伴左上肢痛麻4年余,右上肢痛麻1年”入院,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4。b)72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5年前行颈椎前路手术,术前骨密度T值为-2.2,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5~7。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患者的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特点

国外一项大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伴发骨质疏松者2%,其颈椎前路手术率为63.35%[3]。对于骨质疏松患者,为了实现牢固可靠的植骨融合,除了围手术期需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外,使用坚强、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同样重要。随着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的广泛应用,Hee等报道21例伴有骨质疏松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钛网植骨并附加钛板固定,结果发现尽管可以达到95%的植骨融合,但仍有高达33%的病例出现由于椎间融合器及钛网失效导致的并发症[7]。Yan等[15]一项单中心研究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患者中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使用钛网及动态钛板固定,结果发现神经功能恢复及术后颈椎曲度等方面并没有差别,但是在融合器下沉方面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中存在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由此可见在骨质疏松的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在附加钛板固定的前提下,即使采用钛网植骨,虽然可能存在融合器的下沉,但是仍可以达到满意的植骨融合,提示颈椎椎间融合器在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中可以安全使用。

当然,围手术期根据患者骨质疏松特点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必须的,并且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Wang等研究伴骨质疏松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比较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整体疗效的影响,结果证实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颈椎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可以更好地缓解上肢疼痛[16]。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症状明显缓解,NDI、JOA等评分明显改善,且在长达3年的随访期间疗效得到较好维持,所有手术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有效维持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无一例内固定失败,说明在抗骨质疏松的前提下,椎间融合器治疗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可以达到满意的手术疗效。

3.2 Zero-P系统的特点及优势

附加颈椎前路钛板固定可有效增加植骨融合率,虽然目前的颈椎前路钛板切迹已较小,但植入的前路钛板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如吞咽困难、食道瘘、甚至死亡可能,而吞咽困难程度与颈前路钛板的厚度及宽度相关[10]。如何在充分保证植骨融合的前提下,减少相关并发症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研究热点。

Zero-P系统设计同时具备颈椎椎间融合器以及颈椎前路钛板的优点。早期Scholz等人进行的人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标本骨密度BMD均值0.5g/cm2,年龄61岁),结果证实Zero-P系统与锁定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相比,术后颈椎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随后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即使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中,Zero-P系统仍可以提供满意的固定效果,尤其可以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18,19]。我们既往研究结果也证实了Zero-P系统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具有以下优势:a)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b)减少内植物失败发生率;c)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d)减少手术创伤及时间[20,21,22]。由于骨质疏松患者以老年高龄患者为主,椎体前方骨赘增生一般较年轻人明显,而Zero-P系统固定不需要更多显露手术节段椎体上下缘,不需要切除椎体前缘凸起骨赘和附着的肌肉来放置钛板,明显减少手术创伤,节约手术时间。

另外,Zero-P在椎间融合器的基础上将前路钢板微型化,实现椎间融合并椎间固定,对于“临椎病”、“夹心椎”需二次手术者,再次前路手术时无需取出原钛板,缩短手术时间,降化内固定取出的风险,在这类病例中Zero-P有独特优势。本研究中3例患者为在既往手术融合节段的上位节段需再次手术,术中操作方便,术后疗效满意。

3.3 Zero-P系统应用于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前路手术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外缺乏针对伴骨质疏松的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使用Zero-P系统的大宗病例文献报道。根据既往文献中可以发现较多中国南方中老年妇女病例使用Zero-P系统的情况,如Wang等的报道(20例女性,平均年龄55岁)[23]、Chen的报道(26例女性,平均年龄53岁)[18]、Shi等的报道(7例女性,平均年龄56岁)[19],虽然这些文献中并未将骨质疏松单独提出来作为预后分析的因素,但是几乎所有病例均实现了植骨融合,且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极低,从一个侧面间接说明Zero-P系统用于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的安全性。另外,Zero-P系统独特的融合器和螺钉的结合界面,融合器与固定板上的应力分离,螺钉一步锁定,融合器表面齿状结构提供初始稳定性;即使骨质疏松导致螺钉松动,也不会影响融合器稳定性,同时也降低融合器下沉风险,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结合本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仅有1例病例出现融合器下沉,但是在随访期间下床未进一步加重,且最终手术疗效满意。说明即使是在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前路融合手术中使用Zero-P系统固定也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实现满意的植骨融合效果,并且短中期疗效得到较好维持。

3.4 操作注意事项

老人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篇4

2.合理饮食、适当补钙骨量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及合理摄入的矿物盐密不可分。养成自幼合理饮食的良好习惯,多食含钙食物,对骨的发育和骨峰值十分重要。对于饮食钙低者,应给予补钙。

★ 检查骨质疏松的方法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患者60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7∶13, 年龄50~79岁, 平均 (61.13±10.08) 岁;其中行走摔伤16例, 车祸3例, 自行车摔伤1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6∶14, 年龄51~80岁, 平均 (62.86±9.45) 岁;其中行走摔伤15例, 车祸3例, 自行车摔伤1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植入术, 具体为: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颈丛并臂丛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采用沙滩椅位体位。取三角肌和胸大肌的间隙到上臂中上段12~14 cm处进行切口, 期间要注意头静脉保护, 沿着胸大肌和三角肌间隙分离, 将头静脉与胸大肌拉向内侧, 三角肌拉向外侧, 暴露肱骨头和近端骨折的部位, 对外科颈骨折复位, 然后将肱骨近端外侧置入锁定钢板, 固定近端用松质骨螺钉, 然后用皮质骨材质螺钉行骨折远端固定, 进行分层缝合并关闭切口。研究组行MIPPO技术联合PHILOS系统治疗, 具体为: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麻或者颈丛加臂丛麻醉, 体位为沙滩椅, 于肩峰前外侧约1.5 cm处开始切口处理, 然后沿着肱骨干远端延伸约5 cm, 显露骨折断端以及肱骨大结节, 清理嵌入的软组织和血肿, 先行外科颈骨折复位, 然后到结节骨折复位。利用C臂机透视, 紧贴骨膜处使用骨膜剥离器沿肱骨外侧面进行剥离后, 在三角肌的深面与肱骨骨膜紧贴部位插入PHILOS钢板, 钢板远端前另行皮肤小切口, 在钢板下段的滑动孔内放置1枚普通螺钉, 近端置入4~6枚, 远端2~3枚锁定螺钉。术中行肩关节透视, 避免螺钉因过长而穿出肱骨头。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 正态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用n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研究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Constant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组间比较, P<0.05。

讨论

老年人因为机体功能退化, 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现象, 肱骨近端发生骨折后易造成粉碎并引发复杂骨折, 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常见为三、四部分骨折[3]。相关研究发现MIPPO技术联合PHILOS系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治疗效果, 因此本研究现就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的疗效做回顾性分析, 旨在为其治疗方法探究提供循证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MIPPO技术联合PHILOS系统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骨折部位血运和生物学环境, 微创技术不需剥离骨膜破坏骨折局部循环系统, 更有利于骨折愈合[4]。因肱骨头中骨密度低, 对于螺钉的把持能力较差, 特别是在肱骨头的前外侧区域, 此类型骨折存在其特殊性[5]。因此肱骨头近端骨折治疗目标主要为恢复肱骨近端正常解剖关系, 通过坚强而且可靠地固定技术维持复位良好, 从而使肩关节恢复早期活动, 减少软组织的剥离, 防止骨折不愈合情况出现[6]。传统切口植入术治疗需要对骨折部分进行广泛剥离, 易破坏骨折端血运, 从而影响骨折愈合时间。MIPPO技术切口入路在三角肌前外侧, PHILOS钢板插入经过肌下隧道, 能够使切口更小、出血更少、显露更加直接、血供破坏更小, 从而达到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功能恢复更好且切口美观等效果[7]。PHILOS钢板作为新一代的接骨板, 其弧度和外形与机体解剖形状相匹配, 不需要在术中塑形, 与MIPPO技术配合能够使手术更加简便。而且该钢板强度大, 自锁定螺钉与多向螺钉孔设计能够达到角稳定性更高, 抗拔出力和锚合力更强, 对于骨折复位维持更牢固, 骨质疏松患者尤其适用[8]。受例数限制和外界因素影响, 该研究尚未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做详细分析, 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 采取MIPPO技术与PHILOS系统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注:组间比较, P>0.05。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MIPPO) 联合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疗效。方法:收治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患者60例, 分两组, 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植入术, 研究组行MIPPO技术联合PHILOS系统治疗, 观察手术指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手术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MIPPO联合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PHILOS系统,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

参考文献

[1]侯建伟, 谢仁国, 王晓东.应用“T”形切口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 2016, 42 (1) :80-82.

[2]李冬, 张光武, 刘家帮.微创与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肩关节活动度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 (39) :6355-6359.

[3]钟健, 周大鹏, 韩天宇, 等.Polarus髓内钉与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 3 (6) 321-324.

[4]彭伟君, 高俊, 张瑞彬.微创经皮钢板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 (1) :96-98.

[5]徐阿炳, 马玉海, 黄伟.锁定钢板结合人工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52例[J].武警医学, 2015, 26 (12) :1261-1263.

[6]唐亚辉, 邹士东, 吾路汗·马汗, 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J].创伤外科杂志, 2014, 16 (3) :276-278.

[7]赵弟庆, 张丽娜, 杨广忠, 等.MIPPO技术结合PHILO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 (6) :508-511.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临床资料均选自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 其中, 男35例, 女45例, 年龄61~88岁, 平均 (70.4±6.3) 岁, 病程2~12年, 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翻身痛、腰背部静息痛、负重痛及前屈后仰痛, 使用骨密度仪对全部患者进行检查, 可见他们的骨量均在峰骨量2个标准差 (2SD) 以下, 且均排除肿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心肝肾疾病及其他疾病引发的疼痛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三醇软胶囊 (每粒含0.25 g骨化三醇, 晨起空腹服用) 维生素D钙咀嚼片 (每片含100IU维生素D、750 mg碳酸钙, 每晚服用) 、治疗, 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 (XT-2000B型) 治疗, 1次/d, 每次30 min, 两组均持续治疗30天[1]。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进行密切观察:血磷、血钙以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骨密度;骨痛缓解情况;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磷、血钙、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情况

由表1可知,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血磷、血钙、骨代谢标志物均出现一定变化,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 对照组和试验组骨密度分别为 (0.289±0.092) g/cm、 (0.302±.085) g/cm, 治疗后, 两组的骨密度分别为 (0.361±0.095) g/cm、 (0.305±0.091) g/cm, 和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的骨密度出现明显改善 (P<0.05) 。

2.3 骨痛缓解及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1个月后, 对照组中无效26例, 有效11例, 显效3例, 总有效率为35%;试验组中无效2例, 有效21例, 显效17例, 总有效率为95%, 由此可知, 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 (P<0.05) 。其中, 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肌肉酸痛、腹胀现象, 试验组中有2例出现四肢抽搐, 3例出现轻微的腹胀、恶心现象, 两组患者均没有做任何处理, 且均得以自行缓解。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可知,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 现阶段, 常使用手术、药物以及康复理疗对此病进行治疗, 研究发现, 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具有一定差异, 前者主要是因为雌激素水平出现突然降低, 从而导致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出现了一定降低, 进而使骨量出现快速丢失现象, 而后者主要则主要是因为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骨的形成出现了不足现象, 还发生骨吸收症状, 此外, 骨代谢的转换效率出现了一定降低, 在老年人中, 其体内的骨量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以退行性方式发生改变, 会导致其机体的内分泌激素水平也出现变化, 而骨重建负平衡就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3]。临床实践表明, 将骨质疏松治疗仪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 可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的骨密度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使用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试验组中的40例患者进行治疗, 就取得了良好疗效。

骨形成出现一定减少、骨吸收增加以及骨矿流失等病理变化是导致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认为,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对骨代谢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反应, 且其有着良好的重复性及特异性, 在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中有着重要意义[4]。现阶段, BLAP主要用于对骨形成进行反映, 而TRACP5b则主要用于对骨吸收进行反映, 本研究中患者的血钙在治疗前后均没有出现较明显的变化,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药物疗法及骨质疏松治疗仪的辅助治疗均不会对血钙产生明显影响, 而治疗后, 试验组的血清TRACP5b比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所降低, 且血清BALP也比对照组高, 这就说明在骨质疏松治疗仪的作用下, 可加快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形成, 且在骨吸收的抑制方面也有良好效果[5]。IL-1具有加快骨细胞的分化及繁殖的作用, 从而可促进骨吸收, 并使骨质疏松症得到一定发展, 治疗前后, 两组患者的血清IL-l水平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 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炎性因子而言, 两种治疗方法都不会明显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宁.ZH-21骨质疏松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30例[J].中国疗养医学, 2013 (4) :114-116.

[2]梁莉萍, 王立.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 (10) :114-115.

[3]王勃, 刘田.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 2013 (5) :154-155.

[4]王震东.骨质疏松治疗仪联合雌激素骨质疏松治疗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9) :101-102.

骨质疏松治疗及预防 篇7

1 骨质疏松症的成因及发病机制

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是骨组织随着机体衰老而产生生理性退变的现象。本文主要以骨组织功能衰退、骨组织内细胞和成分改变、维生素D缺乏、免疫功能失调等几个方面探讨其病理机制。

1.1 骨组织功能衰退

在骨性生理特点中, 骨组织为了平衡骨骼的生物力学功能, 必须要不断的吸收、重建和代谢这个三个阶段来完成对骨骼平衡的调节。在人的机体发生衰老后, 骨组织的功能平衡就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其中, 老年人的骨组织中骨吸收功能性的破骨细胞活跃处于一种较高的水平, 而相对应的成骨细胞生长时间则出现延长,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70周岁左右的老年人与1至3周岁之间的幼儿成骨细胞生长时间比较, 前者要多于后者约10天的时间;70周岁左右的老年人与30周岁左右的青年人的成骨细胞繁殖率比较, 前者要低于后者37%左右[2]。

在骨组织细胞培养的实验中, 显示出老年人的成骨细胞中I型胶原C端前肽含量明显下降, 其他的成骨细胞成分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反应破骨细胞调控能力的PANKL/OPG比值也出现了上升。由此可见, 老年人的骨组织细胞的调节逐渐出现了改变, 成骨细胞的含量和活性逐渐下降, 而破骨细胞的含量和活性则逐渐上升。

1.2 骨组织内细胞和成分改变

成骨细胞主要是由骨髓骨源性始祖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或称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在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骨髓基质细胞在骨髓内有核细胞的含量会由一个从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在新生儿时期骨髓基质细胞的含量为1/104, 而到了50岁后减少到1/4×104。同时, 老年人骨髓内的CBFA1和PPARr基因转录因子也存在改变, 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减少, 而向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多, 最终导致了机体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骨形成能力的低下。

1.3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参与了骨组织内代谢的调节, 从获得的方式上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维生素D, 前者就是机体从食物中摄取, 后者就是机体通过自身皮肤的光合作用合成7-脱氢胆固醇后, 再经肝、肾内合成为1, 25 (OH) 2D3;维生素D参与了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合成, 促进多种成骨细胞、骨形成因子和I型胶原骨基质蛋白的合成, 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以减少其对骨组织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减少, 使参与重要骨代谢的活性维生素D一定程度上对骨重建活性产生影响, 并使生物学效应力出现下降。部分研究显示, 在我国由于对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或合成下降等多方面的原因, 70岁以上的老年人25 (OH) D3的水平要比25岁左右的年轻人减少约50%。维生素D的缺乏除了影响骨重建功能外, 还会导致骨骼矿化失调、骨骼肌力下降等等, 还有对甲状旁腺素的合成抑制下降, 将导致对骨吸收的调剂下降, 也会使老年骨质疏松症逐渐加重。

1.4 免疫功能失调

在机体中, 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部分的免疫系统的因子对骨组织分化、吸收和成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RANKL、TNF-α、TNF-β﹑M-CSF、IL-1、IL-2、IL-6、IL-11、IL-17等等。此外, 还有雌激素对骨组织的影响, 雌激素缺乏是女性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病理机制, 它主要表现为当雌激素缺乏时将刺激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合成。部分的研究表明, 雌激素对CD4+CD25+Foxp3+Treg细胞都有不同促进的作用, 对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合成产生抑制, 并影响了骨吸收的活性;另外一部分的研究表明, 调节性的T细胞下降, 也是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另外一个原因[3]。

2 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

从上述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中可以看到, 机体的衰老给骨组织系统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 因此骨质疏松的主要的防治手段就是要有科学合理的防治原则以及积极的措施, 从减少骨量的丢失或增加骨量入手, 从而减少骨质疏松症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 基础药物治疗

2.1.1 降钙素药物的应用

近年来, 降钙素药物的应用主要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这两种, 它们的特点是抑制破骨细胞合成, 并促进成骨细胞的合成, 是目前较为温和的一种调节性药物。降钙素能促进成骨细胞合成骨形成因子, 如ALP、IGF-1、BGP等, 并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合成, 目前降钙素常联合高剂量的阿法骨化醇长期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1.2 甲状旁腺素的应用

目前许多研究调查表明, 甲状旁腺素对骨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许多国内国外的研究表明, 使用小剂量的甲状旁腺素皮下注射能改善骨的结构和提高骨的生物力学强度[4]。2.1.3锶盐药物的应用锶盐药物对骨组织的作用已经较为明确, 它能抑制骨的吸收和提高骨的形成。国外的一部分研究表明, S12911能改善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 并且能明显降低椎体骨折事件的发生[5]。

2.1.4 中药的应用

在中医的理论中认为, 肾与骨是有相关性的, 老年人大多有出现肾阳虚, 因此“补肾”则是中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则。常用的“补肾”方面的中成药有强骨颗粒、骨松宝颗粒、仙灵骨葆颗粒等等[6]。

2.2 合理运动和理化治疗

骨骼与肌肉密不可分, 适当的运动能使骨骼与肌肉达到协调, 能提高骨骼肌肉群的力度和改善骨关节的活动性, 长期科学合理的运动能提高骨的密度, 老年人可以长期参与一些健身类的锻炼, 如走路、太极拳、太极剑等等, 均有利于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在物理治疗中, 一些低频的脉冲电磁场、低强度的脉冲超声波刺激能村级骨的形成, 达到提高骨密度的作用, 也是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2.3 定期检查

对于老年人应该定期的进行骨密度的检查, 以便了解骨质疏松症的情况, 实现早发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在临床上, 使用DEXA检测骨密度已经成为一种标准, 因为它具有精度高、性能稳定的优点。除此之外, 骨吸收的生化检查以及骨况的成分分析, 也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有效的辅助诊断。

2.4 治疗原则的注意事项

骨组织功能都是在平衡下实现的, 有代谢也有吸收, 因此骨的重建中同样要有代谢与吸收, 两者密不可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 重点是由于成骨细胞的功能减退而导致的骨吸收的功能较为活跃, 但不带能在治疗中只针对破骨细胞的吸收功能进行抑制;可以在做促进成骨细胞形成中, 做一些较为温和的抑制破骨细胞作用, 使促进和抑制同时进行, 以实现骨重建中的平衡。最后, 在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 应该注重的是长期、科学、联合的防治骨质疏松症手段。

摘要: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的骨病, 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之中, 并容易诱发骨折。现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成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析, 并对骨组织功能衰退、骨组织内细胞和成分改变、维生素D缺乏、免疫功能失调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最后, 提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离不开药物治疗、合理运动、定期检查、理化治疗以及治疗原则的注意事项。结论提出在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 应该注重的是长期、科学、联合的防治手段。

关键词:骨质疏松,治疗,预防

参考文献

[1]ChelVG, Ooms ME, Pavel S, et 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vitamin D deficiency in Dutch psychogeriatric nursing homeresidents by weekly half-body UVB exposure after showering:apilot study[J].Age and Ageing, 2011.

[2]Estrogen and progestogen us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2010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J].Menopause, 2010.

[3]杭元星.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9 (21) :263-265.

[4]胡杰, 李层.补肾健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 2010, 8 (01) :153-154.

[5]王洪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与防治原则[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 12 (01) :233-234.

系统骨质疏松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关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 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 观察组患者39例, 年龄为45~69岁, 平均年龄为 (59.6±5.3) 岁, 绝经时间为3~17年, 平均为 (8.1±4.8) 岁, 平均体质量为 (55.8±7.1) kg;对照1组患者39例, 年龄为47~70岁, 平均年龄为 (59.4±5.1) 岁, 绝经时间为4~18年, 平均为 (8.3±4.5) 岁, 平均体质量为 (55.2±6.9) kg;对照2组患者39例, 年龄为46~71岁, 平均年龄为 (60.1±5.6) 岁, 绝经时间为3~19年, 平均为 (8.2±5.1) 岁, 平均体质量为 (55.5±6.7) kg。3组患者间年龄、绝经时间、体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 P>0.05, 无显著性差异, 3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2组: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 2.0g/d;观察组:在对照组2组的基础上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 100IU/次, 2次/d;对照组1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 50U/次, 1次/d。

1.3 观察指标[3]

本次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为腰背部的自发疼痛治疗情况以及用药前后的BMD (L1-4) 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即 () ,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 当P<0.05时,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背部自发疼痛

观察组有效率92.31%, 对照1组有效率87.18%, 对照2组有效率58.97%, 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 P>0.05, 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2组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2.2 BMD (L1-4) 分值变化

治疗前3组患者的BMD (L1-4) 评分比较, P>0.05, 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 P>0.05, 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2组进行比较, P<0.05, 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有雌激素治疗、二磷酸盐治疗以及鲑鱼降钙素治疗, 一般认为雌激素治疗对乳腺、子宫的副作用太大, 二磷酸盐有比较严重的胃肠反应[4], 因此, 鲑鱼降钙素成为了最佳的选择。鲑鱼降钙素具有镇痛以及影响骨密度的作用, 长期应用可以增加骨密度[5]。鲑鱼降钙素具有鼻喷和注射两种用药方法, 而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由于使用简单、方便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而且其疗效与注射制剂疗效不相上下, 值得临床应用。但是, 小剂量的鲑鱼降钙素喷鼻制剂是否具有增加骨密度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据国外报道显示小剂量的鲑鱼降钙素不均有增加骨密度是效果。但是,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效果显著, 而且耐受性好,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瑶, 吴东红, 徐滨华, 等.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5) :248-249.

[2]詹克勇, 王长江, 刘树琴, 等.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2, 37 (3) :203-205.

[3]夏永生, 赵清.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2) :120-121.

[4]王美霞.鲑鱼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D].青岛:青岛大学, 2011.

骨质疏松药有望用于乳腺癌治疗 篇9

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两份分别由美国和奥地利研究人员完成的报告, 他们独立研究但得出了一致结果。前些年, 许多妇女曾接受应对更年期的激素替代疗法, 在此过程中使用的人工合成孕激素导致了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两份报告都确认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即孕激素激活了一种名为RANKL的蛋白质, 从而诱发乳腺癌。

美国研究人员测试了可抑制蛋白质RANKL功能的药物在防治乳腺癌方面的效果。结果发现, 在同样的致癌环境下, 服用了相关药物的实验鼠乳腺癌的发病几率更低。

而奥地利研究人员使用经过基因修正的实验鼠进行实验。由于基因被改变, 这些实验鼠体内的蛋白质RANKL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与普通实验鼠相比, 它们在同样致癌环境下乳腺癌的发病几率也更低。

上一篇:飞机结构防腐下一篇:病案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