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

2024-10-12

骨质疏松性骨折(共10篇)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1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椎体骨量的丢失及微结构的改变。椎体的力学强度受损, 主要是抗压缩扭转强度显著下降,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主要发生在胸, 腰椎一般无明显外伤史。有时有跌倒, 扭伤等外伤史, 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 甚至剧烈疼痛[1,2]。我科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 (PVP) 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PKP) 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使椎体的硬度与强度以及脊柱变形引起的问题, 椎体高度丢失及椎体滑移的问题均解决良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我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7例50个压缩椎体,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29例, 年龄55~91岁, 平均年龄70岁, 病程最短数小时, 最长1个月。其中无明确外伤史17例, 有明显外伤史30例。其中2个椎体3例, 病变部位T10~1225例。腰1~4椎体22例其中7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PKP) 40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 (PVP)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腰背部疼痛翻身起坐或行走时加重查体可发现病椎有叩痛。所有患者均常规摄胸腰椎正侧位片, CT胸腰椎核磁检查, 了解脊椎形态及脊髓有无受压。

1.2 手术方法

1.2.1麻醉通常采用局部麻醉, 必要时加静脉镇静, 以利于术中观察。

1.2.2体位患者取俯卧位于透X线的手术台, 胸廓和双侧髂前上棘两侧垫软枕, 腹部悬空, 同时取屈髋屈膝位。

1.2.3穿刺过程:常规消毒铺巾。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透视确定病变椎体及椎弓根的位置并做标记, 正位透视下穿刺针针尖在欲穿椎弓根影的外上缘一般采用左侧10点钟, 右侧2点钟位置用尖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5 mm将带芯穿刺针插入软组织到骨骼, 使穿刺针与身体矢状面成15°~20°角将C型臂X线调制侧位, 当穿刺针至椎弓根的1/2时, 即正位显示针尖位于椎根弓影的中线处时, 可在侧位透视下继续钻入, 当侧位显示针尖到达椎体后壁时正位应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影内侧缘, 说明进针方向正确, 继续钻至针尖位于椎体前半部置于椎体前1/3处, 同法完成对侧穿刺。一般胸椎采用肋骨头~椎根弓途径。腰椎采用经椎根弓途径。

1.2.4椎体成形皮穿刺椎体成型术 (PVP) 治疗者将骨水泥粉剂和单体溶剂按比例进行调剂, 快速搅拌骨水泥处于稀薄阶段骨水泥将处于拉丝期时, 取侧卧位C型臂X线机监视, 用专用注射器装置加压注射至椎体内, 直至椎体充填满意, 在骨水泥将要溢出椎体范围时停止注射。注射量一般4~5 m L。同时监测患者血压, 脉搏, 下肢神经, 反射情况, 记录注射量, 于骨水泥凝固前旋转注射导管数圈使之与骨水泥分离然后拔除注射装置, 伤口缝合一针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 (PKP) 治疗者注入骨水泥前, 先置入球囊扩张, 专用注射装置加压注入对比剂压力一般不超过300 psi, 是病变压缩椎体撑开复位。C臂X线机监视下, 撑开复位满意后取出球囊, 同上法注入骨水泥。

1.2.5术后处理:术后立即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和翻身情况, 术后平卧2 h, 在此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当天即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术后第2天摄脊柱正侧位片, 测量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变化, 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术后2~3 d即可出院, 术后1、3、6个月来院复诊。

2 结果

本组47例50个压缩椎体均顺利完成穿刺, 注入骨水泥4~5 m L, 平均4 m L左右。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基本完全缓解, 均当天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治疗有效率100%, 其中25例胸椎行椎体穿刺椎体成形术 (PVP) 治疗, 注射骨水泥后椎体高度基本保持不变, 15例腰椎型椎体穿刺成形术 (PVP) 椎体高度均部分增加。增加幅度2~6 mm, 7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者椎体高度均恢复到原椎体高度, 40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 (PVP) 者, 其中3例注入骨水泥时向椎体前缘外渗, 2例向椎间隙外渗, 立即停止注入骨水泥, 未出现因穿刺和骨水泥泄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当天带腰围保护下下床, 术后1 d摄片复查, 骨水泥分布情况与手术结束时基本无变化。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6个月无再发椎体压缩。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是由于椎体骨量的丢失及微结构的改变。椎体的力学强度受损, 主要是抗压缩扭转强度显著下降, 且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主要发生在胸, 腰椎一般无明显外伤史。有时有跌倒, 扭伤等外伤史, 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 甚至剧烈疼痛。传统治疗以卧床, 镇痛, 应用抑制破骨细胞药物和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的药物, 支具治疗等更容易导致骨质进行性脱钙, 形成恶性循环[3]。但治疗期间长期卧床可引起机体功能丧失, 导致肺不张, 肺炎,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下地活动后可继发椎体塌陷, 到晚期可遗留脊柱后凸畸形出现背痛, 姿势异常, 胸腔容积减小, 通气障碍, 缺氧, 心肺功能障碍, 消化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 生活质量下降。手术椎弓根固定撑开复位, 易发生固定钉松动, 拔出而椎体高度丢失明显, 甚至椎体滑移使手术失败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 (PVP) 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PKP) 可极大的提高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 (PVP) 可迅速缓解疼痛, 并且早期恢复脊柱的硬度与强度以及脊柱变形引起的问题, 但对椎体无复位作用, 只能做到畸形固定避免骨质疏松患者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PKP) 在注入骨水泥前球囊扩张, 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 矫正后凸畸形, 恢复脊柱系列, 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 可在低压下注入骨水泥, 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达到切开手术骨折复位的作用, 但价格昂贵多数患者难以接受, 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发展过程, 可以看出PVP、PKP治疗方法符合了骨折的复位, 固定, 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 是一种新型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技术, 创伤小, 恢复快。但应严格掌握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才能更好地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 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 相信椎体成形术将更加成熟及完善。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 (PVP) 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PKP) 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本组47例, 男性18例, 女性29例, 年龄5591岁, 平均年龄70岁。其中胸椎25例, 腰椎22例,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 对经济条件较好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PKP) 。结果 47例50个压缩椎体穿刺成功。注入PMMA并对止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47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 均无椎体压缩再发生情况。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能有效, 安全便捷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止痛效果是显著的, 是一种较好的脊柱微创治疗技术。

关键词:椎体成型术,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参考文献

[1]邱贵兴.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29-434.

[2]郭世紱.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2001:329-346.

[3]邹德威, 马华松.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5) :257.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2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42-01

骨质疏松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中,主要是骨量降低?骨组织结构产生退化为病症原因,因此导致骨脆性加大,容易发生骨折问题?传统的保守治疗方式在效果上并不理想,甚至会导致病情反复?加重,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病患的恢复不利,因此运用椎体后凸术来治疗在临床上有更为理想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患,其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24例;年龄范围为55-72岁,平均年龄为(60.9±3.5)岁;病程时长在0.5-2年范围,平均病程为(1.3±0.4)年;骨折原因中,交通事故为8例,摔伤为23例,抬重物所伤为9例?通过视觉模拟评分中,2分为11例,3分为21例,4分为8例;临床表现为翻身转侧性疼痛?腰部承重异常困难或者不明确部位疼痛感,有呼吸功能降低,存在气短?胸闷?呼吸困难情况?将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骨折缘由等情况上沒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保守治疗,观察组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病患取俯卧位,麻醉后通过C型臂机做患椎透视穿刺,由外上向内下经椎弓根穿刺进入椎体,处于适当的椎体位置后(针尖位于距椎体前皮质3-5mm),在穿刺针芯内置入导针,抵达椎体前下缘后部,拔出穿刺针套,将扩张和工作套管做置入,在距离椎体后缘的2mm位置放置工作套管,而后将导针拔出,将精细钻通过工作套管输送到椎体前的下缘后部,对椎体内部状况做查看,同时依据椎体情况的不同植入合适的球囊,将造影剂注入到椎体内部球囊中,扩张球囊,椎体复位后将造影剂和球囊撤出,将2-5ml的骨水泥做注入,同时运用C臂做操作监测,待骨水泥全部固化,结束手术?术后让患者每天进行1000mg钙?1000U维生素D3?10mg阿仑膦酸钠的口服,持续15d;对照组运用保守治疗,运用骨折垫做脊柱伸展,进行1-2周的卧床休养,而后运用5点?4点?3点 支撑法做康复锻炼,每天2次,每次30min,每天进行1000mg钙?1000U维生素D3?10mg阿仑膦酸钠的口服来得到辅助治疗效果[1]?

1.3 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病患在治疗疗效上的对比情况,疗效评估为痊愈?好转和无效?痊愈标准为BMD与BMC达到正常指标,病情得到稳定控制,没有新发骨折;好转标准为为BMD与BMC有所改善,病情有所缓释;无效标准为没有痊愈和好转的的迹象,甚至情况恶化?有效率为痊愈和好转的总和?以及两组病患的视觉模拟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来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65%;同时在脊柱新发骨折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5%?同时在视觉模拟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上,两种治疗均达到情况的缓释,其中观察组改善的情况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患机体免疫功能差,骨折治疗的并发症多,愈合能力弱,同时也更容易发生再次骨折问题,对治疗的耐受力较差,在手术操作中需要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尽可能达到快速治疗,减少治疗创伤?

椎体成形术被广泛的运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其可以达到90%以上的疼痛缓释效果,其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本研究中,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65%;同时在脊柱新发骨折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5%?同时在视觉模拟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上,两种治疗均达到情况的缓释,其中观察组改善的情况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该治疗方式适用于骨质疏松所引发的脊柱胸腰段骨折,但是不存在神经性的合并损害;陈旧性的脊柱骨折,有严重急性甚至顽固性的腰背疼痛;通过保守治疗方式在4周之后无法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者,同时容易反复性发作,或者担心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的人群等?但是在相关操作上也需要有注意事项:要做好疼痛评估,避免是由于其他神经?关节等损伤带来的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对于多发性的脊柱骨折病患,要找出引发反复发作的关键性椎体问题;对于陈旧性的脊柱骨折,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预防性的椎体成形术,如果影响到了脊椎的稳定和有骨折难以愈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椎体成形术来进行干预治疗[2-3]?

参考文献

[1] 朱雪美,颜晶晶,吴忠伟.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午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289-1290.

[2] 庄沙斌,张志峰,张雪飞等.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壮骨强筋片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分析[J].北力药学,2013 ( 7 ):94-95.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外科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病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 尤其在老年女性中。严重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会引起严重的疼痛, 使患者失去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 伴随着患者死亡率的增加。近年来, 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其进展进行综述。

1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面临的挑战

骨质疏松症 (0P) 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点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OP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以松质骨为主的椎体, 是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最早、最常发生的部位, 因此能够及早发现并及时对已骨折椎体进行系统的治疗对预防骨折进一步加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临床意义。但针对其治疗也给骨科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骨折长期卧床后, 将发生快速骨丢失, 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2) 骨折部位骨量低, 骨质量差, 多为粉碎性骨折, 复位困难; (3) 内固定治疗的初始稳定性差, 内固定物及植入物固定强度低, 易松动、脱出[1]; (4) 骨折愈合过程缓慢, 恢复时间长, 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5) 发生内植物周围骨折和新的脆性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2]; (6) 多见于老年人, 常伴发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疾病, 全身状况差, 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 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7)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 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 既要重视骨折的治疗, 也要积极合理得治疗骨质疏松症, 以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2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OVFs) 以往多采取卧床休息、药物镇痛、单纯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物理疗法等对症保守治疗, 但对于老年患者, 长期卧床不但容易引起褥疮、肺炎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还会使骨量丢失进一步加重, 导致骨折愈合困难, 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二次骨折的风险亦会显著增加。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逐渐成为OVFs的治疗趋势。另外近年来涌现出了椎体支架系统 (VBS) 和新型Vessel ̄X骨材料填充器经皮椎体成形术 ( (Vesselplasty) 等新技术, 同时传统的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 (Pedicle screws system) 也出现了技术上的改进。

2.1 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2.1.1 PVP与PKP简介

PVP是常用微创脊柱手术之一, 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11 ̄15G的穿刺针经前外侧入路 (颈椎)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 (胸椎) 、椎弓根入路 (腰椎) 穿刺, 到达椎体前1/3接近中线位置后, 在影像系统监视下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PMMA) [3]。PKP被认为是对PVP的改进术式, 在恢复椎体高度和缓解腰背部疼痛方面优于PVP, 但其手术费用是PVP的10~20倍。手术操作中与PVP不同的是运用椎体撑开球囊进一步复位椎体, 并在球囊退出后形成骨水泥填充腔, 这样不但能迅速止痛和稳定椎体, 还能使塌陷椎体获得一定复位, 以矫正后凸畸形, 恢复脊柱序列[4]。与PVP相比, PKP操作时注射阻力及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压力较小, 可以用黏度较大的骨水泥并以较小的压力充填, 降低了骨水泥渗漏和栓塞形成的风险。

2.1.2 针对PVP与PKP的争议与讨论

尽管PVP与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主流手术方法, 但仍然存在着各种争议与讨论。已有研究[5]显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疼痛并不比安慰剂更有效, 且此两种手术费用昂贵。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6], 认为PVP或PKP不仅可以明显缓解椎体疼痛, 改善椎体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一般认为PKP术中骨水泥是在较低的压力下被注入到椎体空隙的, 所以相对于PVP发生骨水泥外漏可能性较低。但一项生物力学实验[7]推翻了这一观点:实验研究发现两种方法注入到椎体内的骨水泥的压力是相近的, 而且都非常的低。对椎体后壁受损的患者实施PKP手术可能将骨片挤入到椎管内, 同时造成骨水泥外漏, 这会造成压迫脊髓神经的严重后果, 所以椎体壁破损的病例被视为PVP与PKP手术相对禁忌症, 但已有[8]研究表明通过谨慎的手术操作可避免有症状的骨水泥溢出和相关并发症, 所以无症状的椎管损伤的骨质疏松性爆裂椎体骨折不应被当作PVP手术的禁忌症。近年来一些新的骨水泥替代材料已经应用于PVP和PKP, 例如非发热性固化、生物降解、注射性人工骨材料等。也有学者探索向塌陷的椎体中植入泥样自体松植骨以替代骨水泥。

2.2 椎体支架系统 (VBS)

VBS是对以往PKP的改进, 它所使用的支架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和周围动脉的钴铬合金支架。VBS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PKP在骨折椎体高度复位不完全和球囊扩张取出后已复位椎体再次塌陷的问题[9]。其手术方式基本上与PKP术式相同:在C臂X线机的监视下经双侧椎弓根入路同时插入两根工作套管, 经套管同时置入球囊和支架并同时撑开, 在电子刻度计的记录下恢复椎体高度后将球囊撤出, 将PMMA骨水泥注入到支架撑开的空隙内。有研究[10]也证实了VBS这种新颖的手术方法不仅能快速地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提供椎体复位后的稳定性, 且确实大大降低了骨水泥的泄露。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VBS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其他类型的椎体骨折的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2.3 新型Vessel ̄X骨材料填充器经皮椎体成形术 (Ves-selplasty)

Vesselplasty采用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这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球囊撑开器 (Vessel ̄X) , 它不仅起到椎体撑开器的作用还被当作骨水泥的容器。初始形态的Vessel ̄X被置入椎体指定位置后, 它将随着骨水泥的注入而被撑开, 而PET材料内部多孔的纤维结构可以使一部分注入到Vessel ̄X里的骨水泥渗透过其囊壁, 并在椎体内形成相互交错的稳定结构。由于大部分的骨水泥被限制在Vessel ̄X中, 所以这项新技术很好的解决了骨水泥渗漏的难题。操作与PKP基本相同, 多采用粘度较高的骨水泥经一侧椎弓根导管注入, 已有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减少骨水泥泄露、维持椎体高度、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2.4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及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传统手术方式, 但骨质疏松时螺钉易松动、脱出, 因此固定时常选用直径较粗、长度较长、螺纹较深的椎弓根螺钉以增加螺钉的把持力。但其手术创伤大, 对严重压缩的椎体复位困难, 术后腰椎活动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推出的骨水泥辅助加强可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因其能获得良好的椎体稳定性而逐渐受到青睐。其操作要领是将牙膏状的PMMA骨水泥注入椎体, 在骨水泥固化前打入椎弓根螺钉, 可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把持力、减少螺钉松弛的风险。

常规开放手术植入椎弓根螺钉需由中线向两侧显露至关节突外侧, 手术创伤大, 出血多, 住院时间长。为了克服其缺点, 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的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应运而生了。2002年Foley和Gupta首先报告了应用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该系统利用几何轨迹原理将棒置于肌肉深层, 其临床应用使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 随后国内外学者通过临床应用后证实, 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置钉准确、术后康复快、腰椎活动功能丢失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Reinhold M, Schwieger K, Goldhahn J, et al.Influence of screw positioning in a new anterior spine fixator on implant loosening in osteoporotic vertebrae[J].Spine, 2006, 31 (4) :406-413.

[2]Kanis JA, Johnell O, De Laet C, et al.A meta-analysis of previo us fracture and subsequent fracture risk[J].Bone, 2004, 35 (2) :375-382.

[3]Heini PF, Walchli B, Berlemann U.Percutaneous transpedicular vertebroplasty with PMMA:operative technique and early results.A prospective stud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J].Eur Spine J, 2000, 9 (5) :445-450.

[4]Lieberman IH, Dudeney S, Reinhardt MK, Bell G.Initial outcome and efficacy of“kyphoplasty”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Spine, 2001, 26 (14) :1631-1638.

[5]Luo J, Bertram W, Sangar D, et al.Is kyphoplasty better than Vertebroplasty in restoring normal mechanical function to an injured spine[J].Bone, 2010, 46 (4) :1050-1057.

[6]Bouza C, Lo&apos;pez T, Magro A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balloon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J].Eur Spine J, 2006, 15 (7) :1050-1067.

[7]Tomita S, Malloy S, Abe M, Belkoff SM.Ex vivo measurement of intravertebral pressure during vertebroplasty[J].Spine, 2004, 29 (7) :723-725.

[8]Zou J, Mei X, Gan M, et al.Is kyphoplasty reliable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with vertebral wall deficiency·4 134·[J].Injury, 2010, 41 (4) :360-364.

[9]Rotter R, Martin H, Fuerderer S, et al.Vertebral body stenting:a new method for vertebral augmentation versus kyphoplasty[J].Eur Spine J, 2010, 19 (6) :916-923.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4

【关键词】补土益水法;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83-02

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1.1肾虚精亏

肾为先天之本,其主骨生髓。骨质疏松症首当责于肾虚精亏。从《黄帝内经》中得知[1],骨骼发育和肾气相关,骨髓正常发育,需依赖于骨髓充足,而肾则主骨髓。肾精充足时,才能滋养骨髓、肾精亏损时,则筋骨不得其养,发生骨质疏松症。肾精不足时,致骨髓失养,长此以往则出现筋骨枯萎,出现骨萎,而肾虚后,则易出现骨空、髓虚。肾精亏虚为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病因素,其结果为骨枯髓减,其为骨萎。

1.2脾失运化

脾胃为后天之本,肾精、气血津液皆赖于脾胃生化水谷经历而得知充盈。脾胃衰退、血不化精、气不化司,血虚无法得以营养,精亏无法灌溉,气虚无以充达,无法生髓养骨,从而出现骨质疏松。脾运化工作,可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精微物质传可输至全身。而骨骼也需要得到精微物质滋养。老年患者脾失健运、气管衰竭,从而形成骨质疏松。

1.3气虚血瘀

血运靠元气做推动,元气则是肾精所致,为生命活动基础,可对脏腑之精做调节,调节血液运行。若肾精不足,则易导致脏腑功能受损,化生之气虚弱,则运行无力。气血化生不足,而血运无力后,则易形成淤血。而脾、肾为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基础,在脾、肾两虚状态下,则易产生淤血情况的病理产物。

2 补土益水法药方及用法

患者经卧床制动后,患处垫软枕。使用补土益水法药方:党参12g、淫羊藿10g、山药15g、白术10g,补骨脂10g、黄精8g、骨碎补15g、续断10g、葛根10g、丹参12g、甘草8g、牡蛎10g。将药用200ml水,煎水后,每日2次口服。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药三个疗程。

3 中医治疗及药理分析

肾主藏精,而其充于骨,肾精不足时,则骨不得充盈,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以补肾壮肾为主,采取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从而改善肾、脾两虚状态。

肾精不足可因先天不足,也可为后天失充[2]。后天所致则呈现为脾胃虚弱,气血两虚。脾胃失和,致气血生长受阻,五脏六腑不得以滋养,致肌肉、筋骨未得以调整,不得以养。中医强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治疗,则需要采取标本兼治方式,以此作为补土益水法的治疗原则。其原理为益肾水、补脾土、强筋骨、祛瘀血,采取脾肾两者共同进补,标本兼治方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针对性治疗。

党参、白术为健脾益气的特效药物,党参能生津养血,白术能利湿。健脾运则不燥、滋阴养胃而不湿,脾气充盈,则是肾水化有源;补骨脂、淫羊藿、续断能强筋骨、滋补肾阳,加以丹参,可有血活血、化瘀、通脉,加以骨碎补可活血、修复;牡蛎有化血散瘀之效,葛根有清热、化瘀之功,加以甘草对药效进行调节,避免药效相冲。健脾之药使用,能有效对骨吸收进行抑制,也能对成骨细胞进行刺激,继而产生骨基质,骨代谢可转为正平衡。已丢失骨量能得以恢复,能对骨质疏松症发展进行有效阻止。

经现代中医学研究显示[3],淫羊藿可有效对骨髓基质生产做刺激作用,有较强的骨形成生理活性;续断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后骨痂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可有效促进骨折处愈合。骨补脂可对鼠成骨细胞数量有显著加大效果,以此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有效提升。骨碎补会促进钙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症状,对血磷、血钙水平进行提升,可促进骨折处愈合,经对软骨细胞的改善,可缓解骨细胞出现退行性病变。

淫羊藿有温肾壮阳之效,可祛风湿、强筋骨。从动物实驗中显示[4],淫羊藿有血清干预,对能骨质疏松症成脂分化进行抑制。其无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在使用中有较大优势;骨碎补可活血续伤、强骨、补骨之效,从近期国外研究中发现,骨碎补的总黄酮含药血清,能促进外成细胞分化、增殖,能对成骨细胞死亡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能起到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效果。

补骨脂有固精缩尿、补肾壮阳、纳气平喘之效。对补骨脂提取物做研究后发现[5],其有显著促进成功细胞活性,胶原蛋白分泌效果,能对骨钙素增强表达,以此达到刺激骨形成效果,有效控制骨质疏松,抑制骨质疏松。经研究发现,补骨脂可对神经核血液系统进行调节,并促进骨髓造血,以缓解骨髓代谢方式,可有效减少骨量丢失,能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

丹参为凉血消痛、活血祛瘀特效之药,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能对骨折处促进愈合,降低骨转换率、抑制骨吸收、阻断绝经后体内骨流失。丹参可促进体内胶原蛋白合成,从而加大成骨细胞数量。

结语:

骨骼会根据身体生长而更新,40岁以后,身体骨量会持续丢失,绝经期妇女骨量丢失速度会加快,身体骨量降低,导致骨质变弱、变轻,易出现骨折,形成骨质疏松。中医治疗经济性强,且药效确切,副作用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补肾、壮阳、强骨为主,在加以活血通络药物。坚持中医药理论证,使用辨证施治方式,获得更多治疗方法,深入对药理进行验证,使得用药更加准确、科学,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可发挥出中药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佩婷.中医腹部按摩结合耳穴埋豆治疗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7):139-141.

[2] 施少芬.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9):193.

[3] 赵祯.以脾胃为中心的中医食疗观在老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研究,2010,23(1):57-58.

[4] 赵甲济.《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法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5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药物和佩带矫形支具等, 由于长时间卧床, 易发生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锻炼, 骨质疏松将进一步加重, 又易发生再骨折, 形成恶性循环, 使疼痛加剧。其他治疗骨质疏松方法如激素疗法、服用钙剂、降钙素等长期有一定效果, 但短期镇痛效果却不好。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大, 而且因为骨质疏松本身的特点, 内固定物极易发生松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为OVCF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PVP是在影像设备的监视下, 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肤及椎弓注入椎体, 增加病变椎体强度, 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再骨折, 解除疼痛并改善躯体功能, 使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3,4]。1998年美国Kyphon公司在PVP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可扩张的球囊, 经皮经椎弓根将球囊置入椎体, 加压球囊膨胀使塌陷椎体复位, 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 再填充骨水泥, 矫正后凸畸形, 并逐渐完善至现今的PKP技术。其能明显缓解疼痛, 维持椎体稳定性, 恢复椎体的高度, 并且避免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临床效果满意, 已有很多报道证明其有效性[5]。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Genant半定量法。在标准侧位X线片上, 如果T4~L4椎体的形态及大小正常, 则为0级 (正常) ;椎体高度降低20%~25%和椎体投影面积降低10%~20%, 为Ⅰ级 (轻度变形或Ⅰ度骨折) ;椎体高度降低25%~40%和椎体投影面积降低20%~40%, 为2级 (中度变形或Ⅱ度骨折) ;椎体高度和椎体投影面积降低大于40%, 为3级 (严重变形或Ⅲ度骨折) 。

Genant半定量法比较简便、实用, 但其单纯的依靠标准侧位X线片进行分级, 而同等程度的压缩骨折合并的临床症状可能各不相同。Heini结合骨质疏松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分为四型, Ⅰ型:急性或亚急性单纯椎体压缩骨折;Ⅱ型:骨折后持续性椎体不稳, 骨折不愈合;Ⅲ型: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进行性体位改变;Ⅳ型:伴有继发性椎管狭窄, 合并神经症状[6]。

目前临床对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过程中, 尚无为广大临床骨科医师所接受的分类方法, 但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 感受到Heini的分类方法更符合临床, 故将其分类和一些文献综述如下。

1 急性或亚急性单纯椎体压缩骨折

大多数单纯椎体压缩骨折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缓解, 但仍有1/3以上的患者持续疼痛。若任其发展, 有相当部分的椎体将进一步塌陷, 导致脊柱后凸畸形, 发展成慢性疼痛。

1.1 临床表现

急性单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症状基本相同, 大多数为低能量骨折, 表现为骨折节段的局部背痛, 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在休息后会有所缓解, 但在负重或剧烈活动后会复发或加重。侧位X线片可见椎体楔形变, 椎体前缘压缩, CT提示椎体后壁完整。MRI检查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提示为急性期骨折。

1.2 治疗

经保守治疗4~6周无明显改善的疼痛性OVCFs, 行PVP或PKP治疗是非常合适的[7,8]。大部分患者在椎体强化术后72 h内疼痛能部分甚至完全缓解。迄今还没有关于比较保守治疗和PVP/PKP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性试验见诸于报道, 但是有直接比较保守治疗和PKP疗效非随机对照试验。Kasperk等[9]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VA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发现, PKP组VAS评分明显改善, 而保守治疗组没有改变。在随访6个月内, PKP组患者因疼痛而复查的次数平均为每名患者3.3次, 而对照组高达8.6次。

在Nakano等[10]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 同保守治疗相比, 利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 不论是术后VAS评分, 还是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 或是后期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 均有显著的优势。

对于单纯的急性或亚急性椎体压缩骨折, 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PVP和PKP在缓解疼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国外的一荟萃分析发现经PVP治疗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8.36降至2.68, 平均改善5.68, 经PKP治疗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8.06降至3.46, 平均改善4.60。但是经PVP治疗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7.9%, 骨水泥渗漏率为19.7%。而经PKP治疗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4.1%, 骨水泥渗漏率为7.0%[11]。由此可见, 不论是PKP还是PVP都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 但是PVP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2 持续性椎体不稳, 骨折不愈合

少数OVCFs患者的疼痛可持续存在, 转变为慢性疼痛, 多由Ⅰ型演变而来, 病程相对较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1 临床表现

这类患者症状都非常典型, 当平卧时疼痛较轻甚至没有疼痛, 而由平卧转为站立位时, 会感觉到局部剧烈疼痛, 一旦完全站直, 疼痛则会立刻缓解。这是因为当改变体位时, 不稳定的椎体因负重而塌陷直至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状态, 这种体位改变时发生的椎体塌陷是产生剧烈疼痛的重要原因。任何骨折后存在与运动相关疼痛的OVCFs都可归为此类。此类患者通常由于椎体的反复塌陷而合并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

2.2 治疗

这类患者保守治疗往往无明显作用, 传统的开放式治疗因创伤过大、内固定易松动、出血多, 老年患者往往难以耐受, 故不能满足患者要求。这时候椎体强化不但可以显著缓解疼痛, 而且可以有效阻止后凸畸形的进一步加重。

为探究PKP对疼痛伴脊柱后凸畸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Phillips对29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OVCFs患者行PKP术, 术后疼痛及活动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改善, 局部的后凸畸形平均纠正8.8°, 最高达29°[12]。

Garfin等[13]总结多家医院对151 例300处骨折的充填结果, 有95%可减轻疼痛。后凸成形术可增高椎体, 改善后突的50%, 并改善临床症状的95%。

可见椎体骨水泥强化, 特别是PKP, 不但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且能较好的恢复并保持此型患者椎体的高度[14,15,16]。

3 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进行性体位改变

这类患者通常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陈旧性和新鲜椎体压缩骨折并存, 病程多较长, 患者多为女性。由于脊柱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 导致椎体反复塌陷, 合并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 且进行性加重。

3.1 临床表现

患者不能站立过久, 站立时由于不断增加的疼痛, 不得不向前弯腰。其疼痛为弥漫性背痛, 累及整个背部, 和前面所述Ⅰ型的局部性疼痛有明显的差别。脊柱侧位平片可见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 压缩程度不一, 导致脊柱明显后凸畸形。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其骨密度, 大多数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MRI常提示陈旧和新鲜骨折并存。

3.2 治疗

对于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 由于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 内科治疗起效慢, 无法及时阻止病程的进一步发展。

PVP是通过经皮穿刺向病椎内注入低粘度的骨水泥, 将其在畸形位置上进行固定, 虽可缓解疼痛, 但不能纠正脊柱畸形。在这一点上, PKP具有较大的优势, 其利用球囊撑开被压缩的椎体, 恢复椎体的前、中柱的高度, 从而使椎体的高度得到重建, 改善后凸畸形, 恢复脊柱的正常力线。

随着椎体成形技术的不断成熟, 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有学者提出将严重骨质疏松的脊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采取多节段注射骨水泥。Heini等[17]报导的362 例患者中, 有100 例患者强化的椎体数目大于或等于5个节段 (平均7.3个, 最多14个) 。在多节段强化术后84%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平均VAS评分由7.6降至2.7。而且术后患者的畸形得到明显纠正, 可以重新站立, 活动功能有很大的提高。随访1年时的X线片提示脊柱得到较好的稳定, 强化后的椎体及强化节段之间的椎间隙没有进一步塌陷。因此多节段椎体强化可以有效预防后凸畸形的进一步发展。考虑到骨水泥注射过程中脂肪栓塞等风险, 建议每次手术的节段数不宜过大, 6个节段为宜, 可行二次或三次手术强化更多的节段。

4 伴有继发性椎管狭窄, 合并神经症状

这一类型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在四型中最为严重。骨折后脊柱畸形继发椎管狭窄、脊柱不稳;或椎体后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移位的骨折片向后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椎体高度的降低导致神经根孔狭窄, 造成神经根受压, 这些均可合并有神经症状。

4.1 临床表现

除了骨折节段的局限性疼痛以外, 还合并有放射痛, 平躺时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运动无力、感觉异常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在X线片上可观察到骨折节段椎体后凸畸形、椎管及神经根孔狭窄。CT检查椎管内见游离骨折片。MRI或脊髓造影可发现椎管内占位。

4.2 治疗

椎体成形术, 特别是椎体后凸成形术, 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 同时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 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但对于合并有神经症状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 考虑到椎体强化时可能发生骨水泥渗漏, 而导致神经压迫的进一步加重, 因此通常认为单纯的PKP或PVP是不可取的。

这一类型的治疗原则是重建脊柱稳定, 解除神经压迫。传统治疗为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提供三柱的稳定, 为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但由于骨质疏松性患者骨质本身的特点, 存在螺钉松动、钉棒脱出等潜在风险。

此时将骨水泥强化与内固定相结合可有效的在严重骨质疏松的骨质上锚住内固定物, 显著提高对螺钉的把持力, 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18]。

Chang等[19]对41名合并各种脊柱疾病的骨质疏松患者, 行椎管减压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一共300枚螺钉中291枚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 术后皆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 也未出现症状性骨水泥渗漏。这些患者VAS评分由9.2降至1.5,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从77.5%改善为44.2%。平均随访22.3个月, 最长达49个月, 没有螺钉松动、移位等现象发生。

除了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外, 有些学者提出将椎体骨水泥强化 (PVP及PKP) 和开放性椎管减压相结合。可先行椎板切除术解除受压的脊髓或神经, 再在直视下行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术中就能观察到椎管内是否有骨水泥渗漏, 从而达到稳定脊柱和解除神经压迫的目的。Singh等[20]对25 例 (共计39节椎体骨折) 合并椎管狭窄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先行狭窄节段的椎板切除术, 继而再行椎体骨水泥强化术 (PVP 9 例, PKP 16 例) 。利用改良MacNab′s分级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 25 例中有80%表现为优良。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0例,经X线检查后可见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6:34,年龄65~86岁不等,平均(71.42±2.51)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5:35,年龄64~87岁不等,平均(70.42±2.52)岁。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患者。比较两组骨折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两组病例均曾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1.2.1 对照组

应用钙剂+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碳酸钙D3片,1片/次,1~2次/d;骨化三醇胶丸,每次1粒(0.25 ug),2次/d。用药3个月后评价疗效。

1.2.2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为实验组病例应用降钙素治疗,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 IU/d。用药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定[2]

3个月后,通过双能量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值;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情况,并进行临床比较。

1.4 数据处理

借助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资料,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3个月的治疗,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骨折。实验组平均骨密度为(0.76±0.32)g/cm2,疼痛评分为(2.01±0.12)分,对照组平均骨密度为(0.72±0.12)g/cm2,疼痛评分为(4.06±1.22)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钙是人体骨骼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钙排泄过多或摄入不足可导致体内钙缺乏,引发骨质疏松症。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80%的骨折发生于年龄>60岁的妇女[3,4]。骨质疏松症为多因素疾病,临床特点主要为骨形成相对不足、骨吸收相对过渡,可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镇痛解痉、舒筋活血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则,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和手段较多,基础药物包括钙剂、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作用制剂。有学者[5]观察了药物治疗骨折疏松性骨折的实际效果,80例患者经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6个月之后,骨密度值明显上升,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提示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平均骨密度为(0.76±0.32)g/cm2,疼痛评分为(2.01±0.12)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相关文献[6,7,8],提示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提高平均骨密度值,降低机体疼痛感。

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骨吸收增强,破骨细胞活跃,骨量快速丧失,给予患者较强的抗骨质吸收药物,可抑制骨丢失。有计划的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促进骨折恢复,钙剂补充是提高骨峰值、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营养素,合理补充钙剂可维持老年期皮质骨骨量。此外,钙剂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药物,可增加钙在胃肠道吸收,促进肾脏对钙再吸收,促进骨细胞分化。除增加骨量、降低再骨折率外,维生素D还具有改善神经功能、肌肉功能的作用,可防止机体摔倒。

骨化三醇是一种人工制造的钙化三醇,可刺激小肠转运钙的作用,促进小肠吸收钙,还能和甲状腺激素产生协同作用,促进钙吸收,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降钙素能刺激软骨内骨化,增加骨痂血管,加快骨痂成熟。临床研究证实,降钙素益于骨折愈合,破骨细胞具有丰富的降钙素受体,降钙素能短时间内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抑制骨吸收,有效抑制骨折疏松症造成的疼痛感。本研究结果亦显示,鲑鱼降钙素能抑制骨吸收,提高成骨细胞增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并调节钙磷代谢,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联合用药可提高骨密度,恢复骨强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或复发率。体型瘦小、年龄>65岁、过早停经或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的妇女,都应早期采用骨质疏松预防措施,防止骨折。若患者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接受后也应给予骨折复发预防措施。该研究结果显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中,三种药物联合应用较两组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但本研究仅对两组病例进行了3个月的观察,观察时间相对较短,尚难确定联合用药在降低新发骨折发病率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待业内人士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钙剂+骨化三醇+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刘柱,陈仲,严鑫平,等.椎体骨水泥注入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7(39):6265-6270.

[2]张雪绢,赵刚,尚炜.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9(2):214-218.

[3]贺良,钟伟,李宁.骨科医生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及预防吗[J].实用骨科杂志,2009,9(4):241-244.

[4]聂玮,李晓林.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1(8):606-610.

[5]徐保生,魏双胜,杨鹏.椎弓根钉结合PKP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1(35):16-17.

[6]张波.可膨胀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24):53-54.

[7]郝成俊,崔丙军,崔文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5):51-52.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8例, 其中男10例, 女8例, 年龄55~85岁, 平均68岁。根据X光片显示, 所有患者均为骨质疏松伴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主诉脊柱有明显疼痛感, 疼痛的时间约为6~37个月。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 排除脊髓和神经根受到损害的可能。骨折部位发生T11有2个椎体, T12有9个椎体, L1有5个椎体, L2有2个椎体。

1.2 手术器械

手术采用国产脊柱后凸成形手术专用器械设备, 包括穿刺器械与可膨胀气球囊。穿刺器械主要包括直径3.2mm可卸针座式穿刺针, 直径4mm的扩张套管, 直径3.2mm的注射骨水泥套管, 直径3.2mm的骨钻以及直径3.2mm的推杆。可膨胀气球囊包括气球囊和压力注射器。气球囊通过连接管后注入对比剂发生膨胀, 最大膨胀直径可达13mm;压力注射器容积为20m L, 压力表以psi为单位, 可观察气球囊压力状况。

1.3 手术操作

1.3.1 术前准备患者术前行各项常规检查, 包括生命体征、血液常规、凝血时间、心电图等。术前10min肌肉注射安定10mg。

1.3.2 术中操作

手术时取俯卧位于DSA机检查床, 背部采用常规消毒后局麻。穿刺位置选择在距棘突2~3cm处, 呈15~20°倾斜角度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当正位透视显示穿刺针尖达到椎弓根内缘, 而从侧向角度显示穿刺针尖在椎体后缘时, 说明进针的方向是正确的。此时, 再持续进针到椎体后的1/3处。然后拔出注射针芯, 在侧位透视下同轴放入骨钻于前椎体1/4处, 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边的操作。缓慢扩大两边的气球囊, 并注射对比剂进入球囊内, 使球囊压力值达到50psi。停止球囊扩张后记录注射对比剂的剂量, 估算骨水泥注入的量, 然后取出对比剂, 在气球恢复至负压后时候取出。将注射骨水泥套管放入椎体的腔内, 将已经被调成牙膏状骨水泥在侧向监测下使用渐退的方式注入空腔内。待可确认空腔被骨水泥填充完全, 或骨水泥有溢出的情况时停止注射, 插入针芯并取套管针。此时摄正侧位片并局部包扎后结束手术。

1.4 术后处理

手术治疗完成后, 主要应观察患者背部与腰部的疼痛情况。卧床休息6~12h后的患者可起来步行。经过常规抗生素48h后, 病人可于术后5d出院。出院前拍摄脊柱正侧位片并行CT扫描, 检查骨水泥的注射情况和椎体高度和后凸畸形变化。为了了解患者的恢复状况跟踪随访6个月~1年。

2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手术取得了成功且无并发症。有1例术后检查发现有少量骨水泥外溢。病人疼痛感消失12例, 手术后有痛酸感6例, 且在手术第2天能够得到完全缓解。拍摄X光片后发现原受伤的椎体高度恢复效果满意, 后凸畸形矫正9~22°。18例均获随访, 没有发现疼痛复发者。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脊柱在少许外力的作用下就可能发生压缩性骨折, 导致患者剧烈疼痛, 长年卧床不起, 生活品质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椎体压缩致脊柱后凸畸形, 胸腹部脏器遭到压迫影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患者呼吸、心脏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 颈椎、双髋、双膝为保持躯体平衡, 长时间前突或屈曲而受到损伤[1]。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新技术, 不仅手术创伤较小, 术后患者身体恢复迅速, 最主要的是可以迅速缓解病人的痛苦, 让病人尽早进行恢复功能锻炼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时间。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虽然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基本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 使脊柱后凸畸形的进展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但不能改善受损椎体高度并矫正现有的脊柱后凸畸形。椎体后凸成形术则可弥补这一缺点。它是将可控制大小的气球囊置入病人已经坍塌的椎体内, 通过气球扩张恢复椎体的原有高度, 并通过向形成的空腔内注射骨水泥矫正后凸畸形。本组病例资料显示, 该方法能够不仅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 椎体恢复效果令人满意。

总之, 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新兴技术。然而由于其高成本的专用设备, 该技术应用在中国是有限的[2]。但是,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 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应用前途是光明的。

摘要: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效果。方法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术后48h内疼痛完全缓解且无临床并发症。随访6个月~1年均无疼痛复发。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脊柱后凸

参考文献

[1]陆裕朴, 胥少汀, 葛宝丰, 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1209.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条件的门诊患者132例和住院患者153例, 分为门诊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进行观察对比, 其中男96例, 女189例, 年龄均在60~80岁之间, 主诉均为腰背部或腕部疼痛, 活动受限, 并有轻微外伤史, X片显示:左 (或右) 桡骨远端骨折, 或腰椎体不同程度压缩改变, 骨质疏松。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骨伤治疗方法。

正骨整复。桡骨远端骨折 (伸直型) 在对抗牵引下, 术者双手拇指置于骨折远端背侧, 其余四指置于骨折远端掌侧, 突然发力, 速度将腕关节屈曲尺偏, 同时手指联合用力纠正骨折远端背侧移位, 双手掌第一掌指关节部向内侧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椎体压缩骨折 (稳定型) 患者需侧卧, 躯干与下肢在一轴线上, 触摸了解压缩骨折椎体棘突是否后凸, 棘突是否旋转移位。在助手牵引下, 术者用手掌根 (大小鱼际间) , 紧贴患椎棘突骤然发力纠正后凸畸形;依据棘突旋转移位方向、大小, 用双手拇指顶推患椎棘突。纠正旋转移位。整复后, 初、中期均在骨折部外敷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或活血化淤、接骨续筋、行气通络中药。桡骨远端骨折敷药后用夹板外固定, 前臂吊带固定于胸前, 了解固定松紧和肢端血运, 嘱患者24h后做握拳活动和屈伸肘关节活动。椎体骨折整复后24h或无需整复的患者每天在棘旁行分筋理筋手法治疗, 下床时用腰围固定。每天按时深呼吸, 多饮水。常规护理。平卧时腰下垫枕, 嘱患者做骶棘肌锻炼。中后期给予内服补气血、强筋骨的中药。

1.2.2 西医抗骨质疏松治疗 (住院治疗组) 。

用鲑鱼降钙素注射剂100IU针剂皮试后, 肌注, 前5d 1次/d, 后5d隔日1次, 其间结合骨化三醇胶丸0. 25μg, 2次/d, 并加大碳酸钙维D片口服量, 午餐后给600mg, 晚餐后给1 200mg, 总量控制在1 200~1 800mg左右。

2 外用及内服中药

2.1 外用中药

初期:黄柏、生石膏、木香、桅子、川芎、元胡、血竭、羌活、独活、白芷、川乌。中后期:木香、续断、骨碎补、自然铜、儿茶、羌活、桂枝、独活、土鳖。

2.2 内服中药

熟地、白芍、白术、川芎、炙黄芪、肉桂、当归、党参、炒杜仲、枸杞、骨碎补、续断。

2.3 疗效断定

痊愈:疼痛消失、生活自理。桡骨远端骨折达临床愈合, 腕关节活动自如;椎体压缩程度有所恢复, 疼痛消失, 患椎棘突无叩痛, 腰活动恢复。有效:桡骨远端骨折达临床愈合, 腕关节活动稍差;椎体压缩状况无明显改善, 棘突部有轻叩痛, 腰活动可, 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无。

3 治疗效果

285例患者经4周左右治疗后, 全部治愈。桡骨远端骨折对位, 对线良好, 局部无叩痛, 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椎体压缩骨折压缩程度多数明显改善, 患椎棘突无叩击痛, 生活自理。两组患者疗效经χ2检验χ2=4.648, P<0.01, P>0.05, 见表1。

4 讨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且老年人合并症多, 并发症多,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发病机制都是骨量减少, 脆性增强, 特别是骨折部位骨量的丢失是骨折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从病理学改变的因素看, 骨小梁变细, 数量减少, 骨小梁间的连接点减少, 造成残存骨小梁的负荷加重, 显微骨折的积累, 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骨折后骨质疏松本身并不损害骨折的愈合, 但骨量的减少使骨折断端表面接触面积下降, 造成骨折后愈合能力差, 愈合时间延迟, 愈合质量差或不愈合。这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与一般性骨折的区别和特点。故临床上就有通过应用促成骨形成制剂或骨吸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质量。为此笔者用降钙素 (CT) 旨在抑制骨吸收, 通过CT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使细胞内钙离子转入线粒体,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同时也抑制大单核细胞转变为破骨细胞, 使血钙向骨中移动和沉积而降低血钙。骨化三醇[ (1, 25- (OH) 2D3) ]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 无需在体内转化即可发挥作用, 可加速小肠绒毛细胞成熟, 促进钙结合蛋白生成, 增加肠钙吸收, 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和骨基质的形成。在治疗过程中笔者又根据目前对于钙的代谢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理论:钙的摄入量和钙吸收情况与骨密度呈正相关, 它们间接地抑制骨吸收。加大了碳酸钙的摄入量。在中医方面, 依据中医基本理论:整体观念为指导, 按不同时期, 不同状况分期辩证用药, 采用内外用药, 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达到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续筋、调补气血、平衡阴阳。通过及时的、必要的、适度的损伤部位肌肉、关节的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在中西医密切配合下, 明显提高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愈合率, 缩短了治疗时间 (与一般性骨折比较) , 极大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裴福兴, 邱贵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13, 153-183.

[2]何洪阳, 邓友章.现代骨伤诊断与治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02-204, 277-287.

[3]范清宇, 庚农轩.软伤与骨关节损失诊断治疗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82-229.

[4]李建中, 贺振中.通督整脊术 (M) .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6-37.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9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24-0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型微创手术,通过内部注射高分子材料硬化后复位受损椎体,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医生及患者的喜爱[1]。因该手术方法、疗程区别于传统手术,其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术后主要并发症也有所差异。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分析并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措施。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组别总数(例)平均年龄(岁)

总数(例)5050

男/女(例)31/1930/20

平均年龄(岁)62.±6.2463.31±6.52

单纯胸椎压缩性骨折(例)1414

单纯腰椎压缩性骨折(例)222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例)1415

1.2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详细措施如下。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因此更加容易患各种疾病,出现很多负面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信任医护人员,从而更好的沟通、交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体位护理:患者平躺仰卧位于硬板床,患者脊柱保持平直,保持头部高度能维持腰部正常生理曲度。护理过程中要时刻确保患者保持正确体位。

饮食护理:围术期内给予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少食多餐,手术后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油腻食物,多食清淡、高营养物质,易消化的食物。

腹胀和便秘护理:指导患者合理正确的饮食,日常腹肌收缩练习,从而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并发症护理: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勤擦身,勤清洁,保持床单平整和干燥,防止压疮。

功能锻炼:压缩性骨折患者需要卧床,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且没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容易造成胸腰背肌萎缩。因此,伤后分阶段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十分必要。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3.31±0.34)分,住院时间为(5.55±1.21)d。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为(4.29±0.41)分,住院时间为(7.85±1.31)d。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总数(例)手术成功率(%)VAS评分(分)住院时间(d)

观察组60100.003.31±0.345.55±1.21

对照组60100.004.29±0.417.85±1.31

3 讨论

对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来说,由于缺乏对该技术的认知与信任,大多数均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感受,但是面对疾病疼痛折磨不得不接受手术,其内心矛盾不安。护理人员需经常与患者沟通,注意其思想变化动向,如发现患者存在思想不安等情绪,需要判断出何种原因导致。若对该新型微创技术存在疑惑,要结合患者接受教育程度或其自身个性等浅显简单耐心的为其讲述原理,同时告知该技术成功率很高,并且可以让其与已经接受该手术的术后恢复患者接触,帮助建立信心。

为了提高患者舒适度,尽量保持其正常的供养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其进行深呼吸训练,从而提高患者肺活量,但需注意的是,要根据患者肺功能及氧合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强度[2]。术中注入高分子材料到病变椎体时,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同时轻声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下肢感觉运动等异常,如发生异常,及时停止注入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3]。手术结束后,严禁立即搬回病房,需对微创伤口进行压迫5分钟左右,然后保持卧位。待术后患者回病房,需保证仰卧位后平卧6h左右,也有文章报道平卧2-4h。反复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卧床休息的必要性,防止椎体内高分子材料未完全硬化,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椎体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材料渗漏、肺栓塞及感染等等,当发现高分子材料未完全硬化随患者走动而渗漏,则需立刻告知其负责医生进行治疗处理。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为(3.31±0.34)分,住院时间为(5.55±1.21)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通过特殊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生理及经济上负担。

综上所述,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體骨折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丰建,林伟龙,朱炯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50-54.

骨质疏松性骨折 篇10

1994年, 世界卫生组织一个专家组提供了用于诊断妇女骨质疏松的骨质密度 (BMD) 的推荐标准, 该标准目前已被国际科学团体及管理机构广泛应用, 但并未在全球一致确认。在高加索妇女中, 绝经后骨质疏松被定义为BMD或骨矿盐含量 (BMC) 低于青年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 (明显骨质疏松) 的诊断也可应用此标准, 但需同时有1处或1处以上脆性骨折。

目前并无被一致认同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定义。由于骨质疏松个体与其正常对照相比易于发生骨折, 因此如有微创性骨折即可以认为患上骨质疏松。髋部、脊椎及前臂骨折可考虑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它们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呈指数增加;均发生在以小梁骨为主的部位。

1 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 因为它需要住院治疗并且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大多数人群, 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呈指数级别增高。大多数髋部骨折发生于站立时摔倒。在1990年, 全球范围内约有166万髋部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119.7万例, 女性46.3万例,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进程, 预计这一数字在2050年将上升到630万, 超过半数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 约320万[1]。在西方人群中, >50岁女性更容易发生髋部骨折, 男女比例约为1∶2。总的来说, 约98%的髋部骨折发生于>35岁的人群, 其中80%发生于女性患者 (因为老年女性更多) [2]。髋部骨折的发生呈季节性, 好发于气候温和国家的冬季, 常常发生在室内, 说明发生率上升并不是冬天路滑所致, 而可能和冬天神经肌肉反应迟缓以及能见度低有关。

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在不同地理位置和人种之间各不一样, 甚至在同一国家内或同一人群中不同性别和种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 在欧洲, 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的差异可以超过7倍[3]。总的来说, 离赤道更远纬度地区的人群似乎有着更高的骨折发生率[4]。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的是居住在北欧的高加索人, 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人。一项1989年的研究发现, 挪威的一年髋部骨折发生率为女性903/100 000, 男性384/100 000[5]。亚洲人发生率居中, 黑人最低[6,7,8,9]。一项对于挪威中部的研究表明近年来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趋于稳定[10];而另一篇2004年发表的来自加州的报道指出:西班牙地区的髋部骨折发生率翻倍, 而亚洲人及黑人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11]。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大都较低, 这部分是由于预期寿命较低所致, 在拉美地区只有5.7%的人群寿命能超过65岁[12]。

跌倒是导致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据统计老年人髋部骨折约90%由跌倒引起[13]。Poor等[14]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能引起骨量减少的内科疾病可使老年男性发生髋部骨折的概率加倍, 而伴有跌倒可能的疾病可使髋部骨折的危险增加7倍。因此, 预防跌倒显得尤为重要[15]。与年龄相关的BMD减弱是髋部骨折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主要原因。Hayes等[16]研究发现, 髋部BMD减少1个标准差, 髋部骨折的危险即增加约3倍。年龄是独立于BMD的危险因素。如果单从BMD来预测骨折风险, 80岁人群较50岁人群的骨折风险增加4倍, 然而实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为增加30倍。这说明在80岁这个年龄段预测骨折风险, 年龄比BMD更重要[17]。除了年龄和跌倒史以外, 平衡能力、行走速度和视力等临床因素, 及居住环境、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等社会因素也是预测骨折发生的相关指标[18]。

2 椎体骨折

由于缺乏全球统一的脊椎骨折的定义, 使对脊椎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受到阻碍。而且, 有很大部分脊椎变形在临床没有任何表现[19]。但是随着形态测量学描述以及半定量视觉技术的出现, 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椎体骨折流行病学的研究报道。只有1/3的影像学上的椎体变形的患者会去医院就诊, 其中不到10%需要住院治疗[20]。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罗彻斯特, >50岁的女性中发生椎体变形的发生率为25.3%, 在这些患者中, 新的椎体变形的发生率为每年17.8/1000[21]。与此相反, 一项欧洲的椎体骨质疏松研究表明, 1/8>50岁的女性和男性有明显的椎体变形[22]。男性和女性的椎体变形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平稳上升, 而女性的上升程度更加急剧。在欧洲范围内, 不同国家椎体变形的发生率有着3倍的差异, 而同一国家内不同中心之间变形的发生率也有着2倍的差异, 这可能反映了椎体变形的发生有着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高活动量男性发生椎体变形的风险明显提升, 说明了创伤的病因学的重要性;而高活动量女性发生椎体变形的风险反而降低[23]。此外, 家族骨折史和自身骨折史是一重要的危险因子[24]。一些研究表明, 椎体骨折本身可增加再骨折的危险性。不论患者BMD高低, 椎体骨折史本身明显增加了再骨折的危险性。Ross等[25]在多年前就指出, BMD加上曾经椎体骨折可预测高骨折危险性。例如, 低BMD患者伴发一个椎体骨折, 其骨折危险性比高BMD而无骨折患者高25倍;更重要的是, 中等BMD患者伴发骨折的危险性是低BMD而无骨折患者的2倍。

在一些采用相近方法或骨折定义的研究中, 椎体骨折的分布和髋部骨折相比在各地区间较为类似。例如, 在日本广岛女性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20%~80%, 超过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的白人女性, 尽管前者的髋部骨折发生率更低[26]。与此类似, 在北京, 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为25%, 低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的女性, 而前者的髋部骨折发生率更低[27]。一项基于欧洲专利信息和文献系统 (European patent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ystem, EPIDOS) 的研究估计:75~79岁妇女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19%, 80~84岁为21.9%, >85岁为41.4%, 这和来自其他人群的估计值较为一致[28]。

只有1/4的椎体骨折是摔跤所致, 大多数发生在日常活动中, 如弯腰或举起较轻的物体, 这些动作会产生压缩性的负荷。

3 前臂远端骨折

前臂远端骨折几乎均是摔倒时前臂着地所致。这类骨折的发生率在妇女围绝经期急剧上升, 而往后则趋于平稳。在男性人群中, 前臂远端骨折的发生率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在白人女性, 40~65岁之间骨折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 而后稳定;而男性发生率在20~80岁之间保持不变。和其他骨折相比, 前臂骨折有着极强的性别比例, 男女约为1∶4。来自英国多西特数据表明:女性人群前臂骨折发生率从绝经前基线每年10/10 000到>85岁时峰值每年120/10 000[29]。虽然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地区差异, 但很大部分是由于骨折确认方法不一样所致, 因为只有不到20%的前臂骨折患者需要住院。前臂骨折的发生同样存在冬季高峰, 但和髋部骨折不同, 前者往往是在室外行走时路面冰冻滑倒所致。女性年龄的平台期可能是由于摔倒姿势不同所致, 到了一定年龄, 由于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的下降, 老年妇女摔倒时更容易髋部着地而不是手掌撑地;而另一方面, 年轻女性趋向于往前倒, 易于前臂着地。

4 其他骨折

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 骨质疏松还可以导致其他部位发生骨折, 包括肱骨、肋骨、胫骨 (女性) 、骨盆以及股骨骨折。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部位的骨折, 将极大的低估骨质疏松的医疗费用。这些部位骨折的发生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急剧上升, 并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这类骨折常常被认为是疲劳骨折, 因为其常常发生于无明显原因而发生体重降低的妇女[30]。另外也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类骨折和骨密度降低相关[31]。3/4的肱骨近端骨折是由于较轻的暴力所致, 典型的是站立或更低高度时摔倒所致, 更容易见于神经肌肉功能较差的女性[32]。

5 多发骨折

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升高, 既可能在同一部位也可能在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10倍[33]。这个比例和髋部骨折后再次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相当。>35岁, 发生前臂骨折的病人再次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均较正常人群升高, 女性为正常人群的1.4倍, 男性为正常人群的2.7倍;而>70岁, 再发骨折的风险没有明显上升[32]。而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则与此相反, 表现为各个年龄段均增高, 女性为5.2倍, 男性为10.7倍。这种增高的风险在轻度和中度外伤所导致的椎体骨折中更为明显。

椎体变形发生率可以预测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其比例约为2.8~4.5, 并随着变形椎体的数量而上升[33]。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 >65岁的女性发生椎体骨折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上升5倍, 再发髋部骨折的风险上升2.8倍, 再发非椎体骨折的风险上升1.9倍, 再发前臂远端骨折的风险无明显上升[34]。英国学者的研究也表明, 25%的低能量暴力导致的非椎体骨折患者之前曾有椎体骨折的病史[35]。

上一篇:地方债务融资平台下一篇:共同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