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2024-10-10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精选11篇)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篇1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

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 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

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责,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

(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

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肺上叶前区小叶型肺气肿发生率可高达40%。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篇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 骨微结构破坏, 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严重后果是骨折。而骨折后的并发症常常导致疾病和死亡, 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骨质疏松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指由于一些疾病或药物影响了骨代谢所导致的骨量异常低下。

众所周知, 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因为雌激素有促进钙吸收,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功能。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是破骨细胞活跃, 骨吸收增加, 骨转换加快, 从而使骨量迅速丢失。大量研究表明妇女40岁以后每年丢失骨量1%。绝经3年内下降速度较快, 每年下降率约为2.4%~10.5%, 绝经15年以后骨密度相当于绝经前妇女的61.7%~65.9.%。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固有因素:如种族, 年龄及母系家族史等;可控制因素:低体质量, 体力活动缺乏, 吸烟及过渡饮酒, 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 (光照少或摄入少) ,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

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 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患者可有腰背部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 严重时翻身, 起坐及行走困难。

2.1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椎畸形, 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 导致便秘, 腹痛, 腹胀, 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2.2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性骨折, 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 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和 (或) 骨密度低下, 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

3.1 脆性骨折

50岁后有过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有骨质疏松症。

3.2 骨密度测定

骨矿密度 (BMD) 简称骨密度, 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定量指标。骨密度只能反映大约70%的骨强度。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标准的骨密度检查方法, 期测定值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 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于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减少;降低程度≥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骨密度通常用T值表示, T值= (测定值—骨峰值) /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T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50岁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以及<50岁的男性, 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值表示, Z值= (测定值—同龄人骨密度均值) /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见表1。

3.3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

在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之前, 一定要重视和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以免发生漏诊和误诊。需要鉴别的疾病如: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 影响钙和维生素D吸收和调节的消化道和肾脏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影响骨代谢药物, 以及各种先天和获得性骨代谢异常疾病等。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

骨质疏松症初级预防的对象是未发生过骨折但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预防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发生第一次骨质。骨质疏松症的二级预防是指已有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骨折, 其预防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初次骨折和再次骨折。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4.1 基础措施

(1) 调整生活方式;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适当户外活动, 尽量保证充足的阳光, 以获取更多的维生素D;开展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运动。不嗜烟, 不酗酒, 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防治跌倒的各种措施:如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危险的疾病和药物, 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2)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a.钙剂:我国营养学会指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 (元素钙) , 绝经后妇女和老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mg, 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mg。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 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 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b.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增加骨的吸收, 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推荐剂量为400~800IU (10~20μg) /d。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因此降低了跌倒的危险, 进而降低骨折风险。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 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性和安全性, 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 酌情调整剂量。

4.2 药物治疗

对已有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 或已有骨量减少, 同时伴有上述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 单用基础措施是不够的, 应当配以药物治疗。

4.2.1 雌激素类

雌激素有明确抑制骨转换阻止骨丢失的作用, 是有效的抗骨吸收药物。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补充疗法能维持并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危险, 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所以国际绝经学会的较新推荐中指出, 对于60岁以下的绝经妇女激素治疗是防治骨质疏松的一线选择。基于对激素补充治疗利于弊的全面评估, 建议激素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 绝经早期开始应用受益更大, 风险更小; (3) 方案、剂量、制剂选择及治疗期限等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 (4) 应用最低有效剂量; (5) 坚持定期 (至少每年) 进行安全性检测 (尤其是乳腺、子宫、血糖、血脂) ; (6) 是否继续用药应根据每位妇女的特点每年进行利弊评估。

4.2.2 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年龄>60岁或由其他原因不适用激素治疗的妇女可酌情选用以下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1) 双膦酸盐类: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据表明阿仑膦酸盐可明显提高腰椎的髋部骨密度, 显著减低椎体及髋部等部位骨折发生的危险。阿仑磷酸钠70mg/片 (每周一次口服) , 应严格遵照正确的用药方法, 以减少对上消化道的刺激。有食管炎、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者慎用。双膦酸盐还有每月用一次, 每3个月用一次口服制剂。国内新上市的唑来磷酸为每年一次静脉注射的双膦酸盐制剂, 避免了消化道反应, 也大大提高了依从性, 保证更好的疗效。 (2)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为抑制破骨吸收药物, 降低骨转换至妇女绝经前水平。每日一片雷诺昔芬, 能阻止骨丢失, 增加骨密度, 明显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其特点是选择性地作用于雌激素的靶器官, 对乳房和子宫内膜无不良作用, 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 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妇女暂时不宜用。国外研究显示该药轻度增加静脉栓塞的危险性, 故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3) 降钙素类: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可预防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钙素类制剂有两种: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降钙素类药物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能明显缓解骨痛, 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剂量为鲑鱼降钙素50IU/次, 皮下或肌内注射, 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一次,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200IU/d;鳗鱼降钙素20IU/周, 肌内注射。少数患者应用降钙素后可有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 一般都会自愈, 偶有过敏现象。 (4) 锶盐:国内外已上市的药物为雷奈酸锶。该药具有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功效。雷奈酸锶每日2g治理3年能明显提高脊椎、髋部和股骨颈的平均密度, 改善骨微机构, 降低脊椎骨折和非脊椎骨折的发生风险, 对年轻和年老的绝经妇女都有很好的疗效。 (5) 甲状旁腺激素:是促进骨形成药物。小剂量rh PTH (1-34) 能促进新骨形成, 增加骨密度, 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 有效治疗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 更适合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治疗时间不宜超过18个月。一般剂量20μg/d, 肌内注射, 用药期监测血钙水平, 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6)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包括1, 25双羟维生素D3 (骨化三醇) 和1α羟基维生素D3 (α-骨化醇) 。前者因不再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羟化酶羟化就有活性效应, 故得名为活性维生素D。而1α羟基维生素D3则需要经25羟化酶羟化为1, 25双羟维生素D3后才具活性效应。所以,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更适用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健全以及1α羟化酶缺乏的患者。a.1, 25双羟维生素D3 (骨化三醇) :国内已被SFDA批准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 并抑制骨吸收。有研究表明, 活性维生素D对增加骨密度有益, 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降低跌倒的危险, 进而降低骨折风险。口服0.25~0.5μg/d。长期使用应注意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b.1α羟基维生素D3 (α-骨化醇) :国内已被SFDA批准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适当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 并抑制骨吸收。有研究表明, 活性维生素D对增加骨密度有益, 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降低跌倒的危险, 进而降低骨折风险。口服, 0.5~1.0μg/d, 肝功能不全者可能会影响疗效, 不建议使用。 (7) 维生素K:四烯甲萘醌是维生素K2的一种同型物, 是γ-羟化酶的辅酶, 在γ-羟基谷氨酸的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作用, γ-羟基谷氨酸是骨钙素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四烯甲萘醌可以促进骨形成, 并有一定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缓解骨痛, 提高骨量, 预防骨折发生的风险。成人口服15mg, 一日3次, 饭后服用 (空腹服用时吸收较差, 必须饭后服用) 。少数病人有胃部不适、腹痛、皮肤瘙痒、水肿和转氨酶暂时性轻度升高。禁忌用于服用华法令德病人。 (8) 植物雌激素:尚无有力的临床证据表明目前的植物雌激素制剂对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有明确疗效。 (9) 中药:国内已有数种经SFDA批准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多数有缓解症状、减轻骨痛的疗效。中药关于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的大型临床研究尚缺乏, 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学进一步研究。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97-02

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骨代谢疾病,主要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为特征,因而经常发生骨折,且多发于髋骨、脊柱、肱骨近端等部位,且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较差,在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十分大,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骨折的再次发生。本文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对骨折后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能够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骨折的再次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在本院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的42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为70-77岁,平均为73.5±3.5岁。

1.2选择标准满足以下任意一点的患者不列入此次研究之中,包括:①因外力引起的骨折,如坠落、车祸等;②并发有其他与骨代谢相关的疾病;③患者正在接受放疗或化疗治疗;④患者曾经使用相关能够导致骨折的药物。

1.3治疗与评价对42例患者的骨密度-T值进行测定,对患者的骨折后骨折的类型进行判断,记录患者的骨折时间、年龄、性别等。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进行治疗,如患者在股骨近端或肱骨近端发生骨折,则采用关节置换或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患者在桡骨或椎体发生骨折,则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并用夹板支具进行固定。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

1.4统计学方法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骨折资料输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共有42例患者出现骨折后骨折,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42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的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占总人数的92.86%;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患者两次发生骨折的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为1.75±1.25年;患者的运动协调技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因而能够得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以及骨折类型等,经SPSS分析得出,风险因素中的年龄、性别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风险因素中骨折类型的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相比较显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越来越多,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差、身体免疫和恢复机能均呈下滑趋势,加上骨脆性增加,使得老年患者发生骨折的几率大大增加,且患者在发生骨折后的恢复较差,容易继发多种疾病,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因而需要对骨质疏松骨折引起极大的重视。

在患有骨质疏松之后,患者的骨量会明显减少,其骨组织的显微结构也会发生退化,导致患者自身的骨质大大下降,而在发生骨折后其所使用的植入物或固定物的牢固性较差,这就使得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高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较高,主要是由于女性在绝经之后,其骨量会大量流失加上患有骨质疏松导致其骨质疏松的程度较男性高,而高龄则使得患者在运动协调能力方面下降,增加了患者跌倒摔伤的几率,两者结合导致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几率大大上升。这一结果与本次研究的结果一致,在本次出现骨折后骨折的患者中女性患者占到了71.43%,这说明性别是骨折后骨折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有髋部骨折或椎体骨折史的患者也更易在骨折之后再次发生骨折。

综上所述,对于发生过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应该针对其骨折类型和骨质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定期检查骨密度、注重平时的恢复训练等以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尤其是老龄女性患者,可适当使用相应的药物来增强患者骨折,并加强运动协调方面的训练,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阮文东,王沛,雪原,马信龙,周先虎.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7):789-793.

[2]吴博,戴如春.骨质疏松骨折基础和临床研究方法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2):135-138.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篇4

饮食疗法补:钙是根据生理发育不同阶段钙的需求,通过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等)补充钙和维生素D。饮食补钙的方法较多,排骨汤、牛奶等是较好的补钙食物,虾皮、扇贝、豆腐、青菜等也是含钙较高的食物,老年人可根据需要调节饮食予以补充。

药物疗法:降钙素,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

伊班膦酸盐

MOBILE研究对比不同给药方式150 mg/月和2.5 mg/日对低骨量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和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研究持续2年,结果表明每月给药的疗效更好。DIVA研究表明,静脉给药对BMD的改善优于口服给药治疗。这两项研究均支持,可采用每月口服150 mg伊班膦酸盐或静脉注射3 mg伊班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阿伦膦酸盐

FIT研究已证实了阿伦膦酸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中的预防作用,其后进行了为期5年的FLEX研究,结果表明连续使用阿伦膦酸盐者较安慰剂组的临床椎体骨折风险显著下降,且长期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唑来膦酸

一项应用静脉给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联合应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的研究结果表明,椎体、非椎体和髋骨骨折风险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如果此药能通过FDA批准,则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将特别方便。

利塞膦酸盐

FDA已批准利塞膦酸盐用于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利塞膦酸盐能增加BMD,并可以减少60%的新发椎体骨折。

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川乌、草乌通络止痛、温经散寒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四者合用止痛以急治其标故为佐药。

炙甘草既可健脾以补肾又能缓解二乌之毒,为使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阴阳双补标本同治温而不燥使用后不仅可较快地缓解疼痛,而且能逐渐改善骨质疏松症其症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由淫羊藿、仙茅、知母、黄柏、巴戟天、川芎、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炙甘草等中草药组成骨松康胶囊方中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可补肾壮阳、通络止痛黄柏苦寒亦归肾经可坚阴治疗骨蒸潮热二药合用阴阳双补相辅相成以治根本共为君药;仙茅、巴戟天均为温归肾经以助淫羊藿补肾壮阳、知母苦寒坚阴可助黄柏坚阴降虚热三药方中为臣药。

骨质疏松的饮食保健:

1、黄豆猪骨汤:鲜猪骨250克、黄豆100克。

制法:黄豆提前用水泡6-8小时;将鲜猪骨洗净,切断,置水中烧开,去除血污;然后将猪骨放入砂锅内,加生姜20克、黄酒200克,食盐适量,加水1000毫升,经煮沸后,用文火煮至骨烂,放入黄豆继续煮至豆烂,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剂。

功效:鲜猪骨含天然钙质、骨胶原等,对骨骼生长有补充作用。黄豆含黄酮甙、钙、铁、磷等,有促进骨骼生长和补充骨中所需的营养。此汤有较好的预防骨骼老化、骨质疏松作用。

2、桑葚牛骨汤:桑葚25克,牛骨250~500克。

制法:将桑葚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锅中,水煮,开锅后撇去浮沫,加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表明牛骨的钙、磷、骨胶等已溶解到汤中,随即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开锅后再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桑葚补肝益肾;牛骨含有丰富钙质和胶原蛋白,能促进骨骼生长。此汤能滋阴补血、益肾强筋,尤甚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3、虾皮豆腐汤:虾皮50克,嫩豆腐200克。

制法:虾皮洗净后泡发;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加葱花、姜末及料酒,油锅内煸香后加水烧汤。

功效:虾皮每100克钙含量高达991毫克,豆腐含钙量也较高,常食此汤对缺钙的骨质疏松症有效。

4、猪皮续断汤:鲜猪皮200克,续断50克。

制法:取鲜猪皮洗净去毛、去脂、切小块,放入蒸锅内,加生姜15克,黄酒100克,食盐适量;取续断煎浓汁加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猪皮烂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膝关节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 篇5

其次,增加峰值骨量,改善骨质量。增加饮食中钙及蛋白质的摄入。钙质的摄入尤其是优质钙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选碳酸钙、醋酸钙。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一些广告宣传要警惕,以免影响疗效。

再其次,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饮食和起居作息,避免烟酒与过度熬夜。有资料显示,吸烟、饮酒、过量饮用咖啡、暴食红肉等不良习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的饮食治疗 篇6

1.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发于绝经后女性的以骨质减少为特点的疾病。该病发展过程缓慢,常常不易察觉,往往是经外力作用跌倒后发生骨折拍照x光片时才发现骨折病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腰、背、四肢疼痛,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脊柱畸形。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很少出现腰、背、四肢疼痛,所以此病存在多年而患者根本不知道患有此病,因此,延误了预防和治疗的机会。

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两型:一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于绝经前后至70岁的女性;二型又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骨质疏松是怎样发生的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体力活动减少、体内代谢异常、饮食不平衡有密切关系。骨质是由钙、磷及其它矿物质集聚在胶原纤维及蛋白质基质之内的一种结构所形成的。钙、磷两种矿物质是形成骨架中羟磷灰石晶格的主体。在人的一生中,骨骼的骨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即从食物和水中摄入的钙磷应处于一种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平衡状态,如儿童和青少年期,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骨代谢处于正平衡状态,即摄人的钙、磷大于排出的钙磷;而人到成年以后,生长发育停止了,骨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即钙、磷等摄入与排出基本相等。但是,这种理想的平衡状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体力活动多少、身高、体重、膳食喜好、身体内分泌状况等等。为什么中老年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呢?

(1)中老年人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下降,同时由于进食量减少导致摄入钙也减少,此外,体力活动减少。上述因素均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2)激素水平下降。人类成骨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该受体与雌激素结合可以增强骨质钙化,进而促进钙吸收,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迅速下降,钙代谢即发生很大变化,骨质丢失大大加速,因此中老年女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2.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年龄、性别、种族、激素、营养和环境,可能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中老年人的患病率较高,据美国的统计,65岁以上的妇女大约有25%可患有一处或多处椎裂。骨质密度黑人较白人为高,男子较妇女为高。从诸多的发生原因看,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较为密切。下面我们看看营养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1)钙与激素。钙是重要的营养因素之一。由于人体每日由粪和尿中排出的钙量达150毫克—250毫克,因此和其它矿物质不同,人体每日对钙的需要量较高。人体内的钙有99%存在于骨骼内,当膳食钙的供给量不足时,就会从骨骼中摄取以补充不足,从而引起骨质的损失,中老年人易发生骨折就是这个原因。有人比较两个钙摄入量不同地区人群的每年髋骨的骨折率,结果发现,35~55岁时差别不显著,55岁后逐渐出现不同,65岁后高钙地区明显较低钙地区的低。钙的吸收除受年龄的影响外,也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雕激素有助于钙的吸收,所以停经后妇女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有人给停经后的妇女补充钙剂,发现每日钙摄入量在800毫克或以上时可减慢骨质损失的速度。

(2)维生素D(VD)。与钙代谢密切相关的是VD的供给量水平。VD的来源有:膳食和体内合成。但其主要来源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人体皮肤中存在有了—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VD。VD有促进钙和磷在小肠内吸收的可能,为钙的正常代谢所必需。中老年人由于外出活动减少,不能获得充分的阳光,体内合成的VD减少。VD的不足可加重体内钙的缺乏。

(3)蛋白质。很多研究证明,蛋白质摄入量过高可增加尿钙的排出量,有人调查肉食量高的40岁以上的爱斯基摩男女,发现他们的骨重较同龄白人约轻10%~15%,由此看来,增高蛋白质的同时,应增加膳食钙的供给水平。

(4)吸烟与饮酒。香烟中含的尼古丁和咖啡因,可加速钙的排出。酒有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和加速钙排出的作用。所以,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有烟酒嗜好者,更易产生骨质疏松症。

3.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的发展是渐进的,因此必需从青年期开始加以注意。如何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呢?我们可注意以下几点:

(1)从膳食摄入足够量富含钙的食物。乳类及乳制品食物中含钙较高,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可以作为中老年人的首选食品。如牛奶的含钙量约为120毫克

/100克,若每日喝1斤(500克)奶,就可获得600毫克钙,此量已达中老年人每日膳食钙供给量标准的75%。除此之外,绿叶蔬菜、海产品、虾皮、海带、紫菜、豆类及豆制品也是人们摄取钙的来源。

(2)多一些户外活动,并适当增加一些体力锻炼以获取充足日光照射,增加体内VD来源和减少骨质的损失。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共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1例, 其中男59例, 女42例;年龄在58岁~85岁之间, 平均年龄 (68.5±4.5) 岁。本组患者均为重度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 其中单椎体骨折55例, 双椎体骨折26例, 3椎体骨折16例, 4椎体骨折4例。患者有明显的背部疼痛病史、体征明显, 且经CT和MRI确诊。

1.2治疗方法

取俯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局部麻醉。在X线辅助下从患者腰椎可经椎弓根入路, 正位像上将针尖放置于椎弓根椭圆形皮质外缘, 向内倾斜并缓慢进针, 穿刺针尖到达患者椎体前1/3后拔出。注入非离子造影剂, 通过椎体静脉造影了解患者椎体引流情况。确定穿刺位置准确后, 可将按照比例调好的骨水泥缓慢注入, 填充完成后拔出穿刺针。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行动能力评分和使用止痛药物评分明显优于术前,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 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椎体成形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是近年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的新方法。椎体成形术是指通过椎弓根穿刺, 向患者压缩的椎体内注入填充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受力强度与承重强度, 其基本目的在于增强患者腰椎稳定性[2]。腰椎成形术的完成离不开影像学设备的监控, 其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进行内固定, 从而更好地保留上下运动节段, 更加符合生理解剖特点, 治疗效果更为显著[3]。

本研究结果显示, 运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 且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临床优势,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椎体成形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共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1例,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 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为 (7.52±5.58) 分, 术后, 患者VAS评分为 (2.85±4.15) 分, 术后评分明显优于术前,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术前, 患者行动能力评分为 (3.25±1.47) 分, 术后, 患者行动能力评分为 (1.65±1.85) 分, 术后行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术前,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术前, 患者使用止痛药评分为 (2.31±0.95) 分, 术后, 患者使用止痛药评分为 (0.65±0.85) 分, 术后评分明显优于术前,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 运用椎体成形的方式治疗效果显著, 极为安全, 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性,椎体成形,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瀚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 :312-313.

[2]洪鑫, 吴小涛, 刘磊, 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1, 17 (11) :969-973.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篇8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6-02

椎体压缩性骨折以老年人多见,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多见,其中又以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为多,椎体骨折后保守治疗则需要长期卧床2月余,常形成椎体后凸畸形,加之老年患者一般基础病较多,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多数无法避免,甚至有生命危险,经皮椎体成形术则凭着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常被临床医师所推崇,我科室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患者,伤椎34个,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8岁。均有外伤病史。其中T11(6例)、T12(8例)、L1(6例)、L2(7例)、L3(2例)、L4(1例)。均为新鲜压缩性骨折(伤后2周内)。椎体压缩程度为30%-60%。30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背疼痛,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

2 所用材料

常州百隆微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椎骨穿孔器套件—套(导引针、手钻、椎骨穿孔器、骨水泥填充器);骨水泥。

3 评价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术前、术后疼痛强度的评价,通过SPSS12.0对测量的受伤后伤椎前缘高度、麻醉俯卧后穿刺前、穿刺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 手术方法

先予患者俯卧位,C臂下透视确定伤椎位置,测量伤椎前缘椎体高度,予伤椎椎体棘突旁开2cm局部麻醉同时配合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成功后予沿伤椎椎体棘突旁开2cm处与人体矢状面成15°-20°角双侧穿持针套管进针,C臂下确定椎弓根位置后,继续进针达椎体后壁,穿破椎体后壁拔出针心,钻头插入套管,C臂下见进入椎体达三分之二后,拔除钻头,调试骨水泥,待骨水泥到拉丝期时推注入骨水泥,C臂透视下观察水泥位置数量合适后予拔除套管。术毕,术中出血约5-10ml,术后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术后3天内复查DR片,术后1周内下地活动。

5 数据分析

本组30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第三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测量,由术前的(8±0.9)降至术后(1.5±0.7),30例患者均在术后一周内下地活动,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均无神经损伤、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无骨水泥渗漏、无腰背部顽固性反复疼痛等严重并发症。30例患者34个椎体伤后椎体前缘高度为(19.3±2.8mm),俯卧后穿刺前伤椎前缘高度为(25.9±2.6mm),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26.2±2.6mm)。术前术后VAS评分<0.01,有显著性差异,34个椎体伤后椎体前缘与俯卧后穿刺前伤椎前缘高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俯卧后穿刺前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后椎体前缘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6 结果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即在局麻下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一种脊椎外科微创技术。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人口老龄化越发明显,因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亦越来越多。有文献资料报道[1],每年约有400万患者因骨质疏松而并发脊柱椎体压缩骨折,其中170万以上的病人伴有药物难治性腰背部疼痛;约70万人因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引起的疼痛、后凸畸形及相关并发症需要住院治疗,而保守治疗中只是应用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及止痛药物,且需要长期绝对卧床,相比较之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则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了患者痛苦。

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脊椎骨折的病人行前路钢板及后路椎弓根螺钉等内固定材料不牢靠,即使作相关内固定,所要求的固定节段则相对较长,至少要固定伤椎上下2个椎体水平,如为2节以上不相邻椎体骨折,则固定节段需要更长,花费高,创伤大,很难让患者接受。如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患者行后凸畸形脊椎后截骨矫形术,则创伤太大,因此一般不做考虑。经皮椎体成形术运用予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该类患者的椎体后壁要保持完整,且手术者操作得当,则一般不容易出现椎体渗漏现象,该类患者椎体内骨小梁的间隙因骨质疏松而较大,注入方便,椎体内充盈好,单纯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椎体骨折通常情况下骨折的椎体后凸程度较轻,椎体前缘压缩较明显,很少涉及椎弓根及椎板棘突等后结构。

但在临床中仍有很多患者及其家属惧怕可怕的并发症而拒绝手术治疗,据统计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约为1%-2%,多为后壁破裂的患者,且多为短暂的,大多非神经并发症。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破坏了椎体外壳尤其是后壁,出现的并发症较高,一般约3%-6%,但是大多数神经并发症可用糖皮质激素、消炎止痛等药物缓解,约2%-3%的并發症患者需要再次行手术减压。本研究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随访12-24个月无疼痛反复、椎体塌陷的现象,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虽然临床中严重并发症的报道并不多见,但绝不可轻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因骨水泥泄露而引起的脊髓、神经根损伤(包括热烧伤、压迫等)、椎体前方的结构压迫,另外还有如静脉栓塞、脂肪栓塞等情况,骨水泥还会引发低血压、水泥中毒、热烧伤等并发症,且在国外对于单独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尚不多见,但对于脊柱肿瘤的病人行椎体成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报道较多,Alain[2]等对33例因恶性肿瘤致椎体骨折的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显示并无严重并发症,但有多例患者出现椎管内泄露现象,并未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国内文献资料报道亦是如此。对于单独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很少报道,且多为恶性肿瘤致椎体骨折的患者。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成功实施及取得较好临床疗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术者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本手术成功的关键;为防止骨水泥渗漏,在穿刺针进入椎体时,针头必须位于责任椎体的前中部,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在穿刺针进入椎体时,针头应位于椎体的前、中1/3交界处[3];术前需要掌握严格手术适应症:责任椎体无双侧椎弓根断裂,椎体后壁结构无破坏的患者,最好行双侧椎弓根穿刺[4],这样能够保证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均匀,且注射时压力不可过大,力度要适中,则可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泄露;另外骨水泥的黏稠度要适中,即推出注射器时骨水泥成条状。有临床资料表明[5-7],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过程中,如果骨水泥比较粘稠,且骨水泥的注射量不夠充足的情况下,骨水泥不能在责任椎体内的骨松质均匀弥散,则椎体的镇痛效果及增加椎体强度的效果均不理想,椎体成形术后则会出现腰背部疼痛不能很好缓解,甚至出现责任椎体的高度丢失及脊柱后凸畸形的现象,故术中骨水泥的稀稠程度需恰到好处。骨水泥过于干燥则无法注入骨折的椎体内,过于稀释则可因骨折的松质骨内的出血而被击散,且稀释后其极细粉粒则可通过骨折端的静脉回流引发如肺栓塞等相关的并发症。

本组30例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34个椎体伤后椎体前缘与俯卧后穿刺前伤椎前缘高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俯卧后穿刺前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后椎体前缘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本身并不能增加骨折椎体的高度和改善因此而引发的脊椎后凸畸形,但是可以明显增强骨折椎体的耐压强度,稳定骨折椎体后造成的椎体间的微动,从而减轻了疼痛,至于骨水泥减轻骨折疼痛的相关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有学者认为骨水泥具有放热和毒性作用,可能是损害骨折椎体骨内的神经末梢从而减轻了疼痛。而单纯的磷酸钙行椎体成形术后也能达到同样的止痛效果,可见因放热及毒性作用而引起的神经末梢的损害作用并不是减轻疼痛的主要原因。亦因此说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的增加并不是椎体成形术操作本身抬高椎体高度,而是手术前在病人俯卧位时因体位的过伸而骨折椎体的部分复位,此时在骨折的椎体内均匀加入粘度适中的骨水泥,使之固化,从而使骨折的椎体固定在部分复位后的位置上,同时也增加了骨折椎体的耐压强度,同时也改变了因脊柱骨折而引起的后凸畸形,从而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脊柱的生理力线[8],达到治疗目的。总之,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配合熟练的操作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性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是一种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

参考文献

[1] Lieberman IH,Dudeney S,Reinhardt MK,et al.Initial outcome and efficacy of “kyphoplasty”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J].J Spine,2001,26:1631 – 1638.

[2] Alain WM,Jacques C,Jean MS,et al.Spinal metastases:indications for and results of percutaneous injection of acrylic surgical cement [J].Radiology,1996,199:241-247.

[3] Jensen ME,Evans AJ,Mathis JM,et al.Percutaneous polymethylm ethacrylate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technical aspects [J].Am J Neuroradiol,1997,18:1897-1904.

[4] Maynard AS,Jensen ME,Schweickert PA,et al.Value of bone scan imaging in predicting pa in relief from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J].Am J Neuroradiol,2000,21:1807-1812.

[5] 杨丰建,林伟龙,朱炯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1):50-54.

[6] Barr JD,BarrMS,Lem ley TJ,et al.Percu 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pain relief and spinal stabilization.Spine,2000,25:923-928.

[7] Levine SA,Perin LA,H ayesD,et al.An evidence-based valuation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J].Manag Care,2000,15:56-63.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篇9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是一种增龄性病变,易于引发骨折为特征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1].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各国政府及老年学者的关注.

作 者:李健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院中医药研究院,150040 刊 名:黑龙江医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年,卷(期): 22(2) 分类号:P.274 R68 关键词:骨质疏松   雌激素   降钙素  

女性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篇10

女性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病,多发病给患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无性别差异,男女都有可能患上骨质疏松,而在女性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有很大一部份都多食巧克力,所以了解女性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成为了现在奶多朋友都想了解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爱吃巧克力的朋友。

重庆骨科医院专家介绍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极高,尤其是多食巧克力的女性更加容易诱发骨质疏松,因此女性预防骨质疏松要少吃巧克力。巧克力是大部分女性钟爱的零食,女性逛逛超市都会把心爱的巧克力抱回家,有研究证明多食巧克力是骨质疏松的一大原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妇女原本就因为巧克力可能会使她们肥胖而对吃巧克力有所顾忌。现在,坏消息陆续传来:经常吃巧克力有可能会导致弱骨和骨质疏松。而这意味着增加骨折的机会。医学调查表明一千多名70至85岁女性在进食巧克力数星期后的骨质情况后发现,每天吃巧克力的妇女,其骨密度不如每周吃不足一次的妇女。重庆骨科医院专家介绍说:“可可粉和巧克力被宣传对心血管功能有很多好处。但实际上,吃巧克力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却没人研究过。”他补充说:“这项研究对防止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可能有深远意义。”经调查发现,每天吃巧克力的妇女髋骨、颈骨、胫骨和脚后跟骨的骨密度较低。研究者相信,原因可能是巧克力含有草酸酯和糖。草酸酯会减少钙的吸纳量,糖则与钙的代谢有关。而钙又会对维持健康的骨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均有利于骨矿物质的储存,建立起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就应进食含钙高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及适量蛋白质。同时注意接收足够的阳光照射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篇11

【关键词】 唑来膦酸;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动态平衡失调,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下降为主要特征,引起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发生的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症使骨骼脆性增加,进而提高了患者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脊柱、双髋、双腕、骨盆以及上臂骨折的发生风险。在我国,长期以来对骨质疏松症重视度不够高,患者的依从性差,增加了临床诊治的困难,因而也大大提高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损伤率、病残率,甚至死亡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性疼痛和骨折的发生,而老年人骨折后因长期卧床,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1]。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骨质疏松症的最常用药物为钙剂(如碳酸钙)、维生素D3(如骨化三醇)和抗骨吸收药(如降钙素或口服双膦酸盐)。但由于口服双膦酸类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性、鼻喷或注射用降钙素的过敏性、药物起效作用慢,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差,使得患者擅自停用或漏服,阻碍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第3代双膦酸类药物——唑来膦酸是目前较为高效的抗骨吸收药物,通过短时(15 min)

静脉输注给药,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最大程度保证了药物的依从性和持续性,能够有效缓解骨痛,并逐渐增加骨密度(BMD),进而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其疗效已得到肯定[2]。

1 唑来膦酸的作用机制

唑来膦酸是一种对骨具有特异性的双磷酸化合物,它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而降低骨吸收。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化及其增生来抑制骨质吸收,减少骨基质生长因子的释放;唑来膦酸类似焦磷酸盐的生物活性骨架对骨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特别是在骨骼代谢率高的部位,易于被具有破骨作用的破骨细胞摄取,因此在骨内十分稳定,作用持久;唑来膦酸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吸收骨的能力,通过降低破骨细胞对骨骼表面的吸附作用,抑制其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寿命,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抑制溶骨性病变、降低骨吸收、缓解疼痛;通过抑制甲醛戊酸途径以及干扰细胞周期,唑来膦酸还可以诱导破骨细胞和其前体细胞的凋亡过程,达到抗骨质吸收的目的[3]。体外实验证明,唑来膦酸也可以作用于人类成骨细胞(osteoblast)促进骨的合成代谢,并能影响成骨细胞前体的分化与增殖,促进骨的再生与形成[4]。

2 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2.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女性骨量保存随着绝经后雌激素介导作用减弱而逐渐降低,与此同时,自身BMD峰值也随之下降,因而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是男性的3倍左右。目前,大部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作用平衡骨代谢障碍,维持正常的骨量和骨强度,从而减少女性绝经后的骨折发生风险,其中双膦酸盐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5]。

汪茜等[6]选择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 A、B两组,每组40例,钙尔奇D 600 mg+骨化三醇0.5 μg设为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静脉输注给药为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ualananlogyscale,VAS)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疗效评估,同时测量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A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 0.01),治疗后 6个月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 < 0.001);B组治疗后与同期A组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A组3个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6个月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而B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腰椎(L2~4)侧位及左股骨颈BMD增加,较A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01)。提示在单纯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基础上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可显著缓解骨骼疼痛,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BMD,降低骨转换。

孙敬华等[7]将175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期为2年。实验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口服元素钙 500 mg(碳酸钙)和阿法骨化醇1周后给予密固达[唑来膦酸,5 mg·(100 mL)-1]静脉输液,并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肾功能的变化、骨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88例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结果显示,输注唑来膦酸后患者髋关节及腰椎(L2~4)BMD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疼痛较前明显缓解,肾功能无损害,连续输注无1例患者发生腰椎骨折,输注后2 d

内不良反应为低热、关节痛、肌痛、流感样症状等,1例出现房颤。提示唑来膦酸对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骨折的风险。

2.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和低生活质量。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8]。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

翟明玉等[1] 临床收集120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67.6岁),给予钙尔奇+阿法骨化醇+唑来膦酸钠;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66.4岁),给予钙尔奇+阿法骨化醇。治疗前与治疗2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髋部及腰椎的BMD,检测治疗前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显示,排除3例治疗中脱落患者后,治疗组(57例)骨痛缓解程度及骨密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3例)(P < 0.05)。治疗组AK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血钙、血磷及对照组AK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 > 0.05)。提示唑来膦酸钠对于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能显著缓解骨痛,提高骨密度。

nlc202309041324

2.3 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炎症及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然而,长期连续使用会导致如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连续使用 3个月的糖皮质激素会增加上述风险[9]。

陈根强等[10]选取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患者120例,随机双盲试验,分为唑来膦酸组和利塞膦酸组,每组60例,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β-CTX及骨形成标志物PINP浓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唑来膦酸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CTX浓度远低于利塞膦酸组患者血清浓度(P < 0.05)。提示唑来膦酸静脉滴注能够显著增加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基值,降低β-CTX及PINP血清浓度,治疗效果远优胜于利塞膦酸。

3 唑来膦酸的经济学分析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有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骨矿化盐及中成药等,但对于慢性病既要考虑疗法安全性、有效性,也要考虑其经济因素,使疗效性价比最优化。

李玉玲[11]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3片70 mg,每周1次,晨起

1片;B组给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每日1次,每次100 IU;C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每年1次。3组疗程均为1年,3组患者均同时补充钙剂,进行疗效观察,并采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法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骨疼痛症状改善方面:A组65.00%、B组50.00%、C组85.00%,C组疗效高于A组、B组,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经济学方面:A组、B组、C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是60.12,46.59,41.80,C组优于A组、B 组,提示唑来膦酸组为疗效性价比最高。

4 唑来膦酸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关节痛、肌痛和骨痛)、疲乏、胃肠道反应、贫血、体虚、呼吸困难、水肿、心动过缓、味觉倒错、口渴等,大多为轻中度反应,一般给予支持治疗即可[12]。使用唑来膦酸有可能发生肾功能损害,这与双膦酸盐的快速肾排泄作用相关[13]。近年来,也有报道其他的不良反应,如对颌骨骨质的影响、全身皮疹、药物性肝损伤等。唑来膦酸的不良反应与其他二膦酸盐类药物有相似性,并且克服了口服二膦酸盐胃肠道反应大的不足,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

为提高唑来膦酸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应注意下列问题:禁止与肾毒性药物及其他二膦酸盐合并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儿童使用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尚未确定;对本品及其相关药物过敏者禁用;心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敏感性哮喘患者、血钙较低者慎用;慎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强效利尿剂合用,可能引起血钙过低而导致危险;另外,与抗酸药、铁剂或含二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都会降低其生物利用

度[14]。

5 小 结

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给药途径方便,每年1次静脉输注给药,且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经过对患者筛查,基本上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多于治疗后3 d内发生并缓解,心电图、肝功能及肾功能在给药前后无显著变化,说明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尤其为不能耐受胃肠道刺激、吞咽困难和体位限制不能口服双膦酸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和禁忌使用雌激素治疗的女性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唑来膦酸(每年4 mg)静脉输注给药可确保患者的依从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BMD、缓解骨痛、降低骨折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高效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15]。

6 参考文献

[1]翟明玉,刘传慧,司文腾,等.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7):532-535.

[2]娄振凯,李春海,叶伟,等.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36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5):247-250.

[3]张青,赵蓓初,李建力.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 (4):132-134.

[4]Pan B,To LB,Farrugia AN,et a1.The nitrogen—containing bisphosphonate,zoledronic acid, increases mineralisation of human bone-derived cels in vitro [J].Bone,2004,34(1):112-123.

[5]Epstein S.Update of current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Clin Ther,2006,28(2): 151-173.

[6]汪茜,黄明炜,廖勇敢.唑来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45-46.

[7]孙敬华,徐晓峰,迟晓飞,等.连续注射唑来膦酸两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6):619-621.

[8]李敬会,蔡莉莉,李德梅.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3,27(9):111-112.

[9]DissetteV,Bozzi P,Bignozzi CA,et a1.Particulate adductsbased on sodium risedronateand titanium dioxideforthe bioavailability enhancement of oral administered bisphosphonates[J].Eur J Pharm Sci,2010,41(2):328-336.

[10]陈根强,许慧娟,马华鹰,等.比较唑来膦酸与利塞膦酸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中的疗效[J]. 重庆医学,2013,42(8):879-881.

[11]李玉玲. 3种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3):278-279.

[12]卢宏丽.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3):345-347.

[13]崔巍,彭六保.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6,4(6):467-469.

[14]彭六保,崔巍.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3):237-240.

[15]郭三忠,赵斌,谢振航.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1):1037-1038.

收稿日期:2013-12-24

上一篇:求职择业:职业规划让你赢在明天下一篇:2024年度体育幼儿园校本培训自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