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模式

2024-05-30

家庭护理模式(共12篇)

家庭护理模式 篇1

不孕症是公认的身心疾病, 不孕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1]。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属于门诊治疗, 治疗时间长, 程序复杂, 治疗成功率较低, 有别于其他专科诊疗模式;患者无需住院, 故护患见面机会减少, 不同治疗阶段患者有不同情绪反应, 而患者心理状况又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如何降低心理危机, 提高患者诊疗依从性, 提高治疗成功率, 有赖于临床、实验室、护理3部门的通力协作, 需要各护理岗位人员相互配合, 与患者进行适时、正确的沟通交流, 让患者充分掌握相关治疗信息。在诊疗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 构建一套完整的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 符合专科特殊诊疗流程、治疗模式、病历管理等要求, 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提高治疗成功率, 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满足助孕患者需求, 同时规范专科护理模式, 促进专科护理学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护理人员岗位设置

我中心有护理人员11名, 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2名。根据专科兼有门诊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 周期治疗中心特点, 结合护士人力资源, 设有5个护理团队, 每个团队2名护士, 负责门诊、注射及理疗、临床、手术4个岗位。

1.2 护士管理

编写护理手册;制定护理常规及护理措施, 各岗位工作职责及工作质量审核标准;根据标准进行护士工作质量控制, 及时分析、讨论存在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 并追踪落实情况, 从而保证和持续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同时, 组织护士及时对新开展的助孕技术的护理配合进行研讨, 制定护理常规。

注重专科护士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护理执行力。加强护士梯队建设。根据护士资历制订培训计划: (1) 新护士进行集中岗前培训, 学习中心制度、各种流程、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各项护理常规;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进行岗位带教培训, 认真填写培训卡, 到期考核。 (2) 低年资护士定期轮岗培训, 进行专科理论培训及业务学习, 每季度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高年资护士负责带教、轮流讲课。 (3) 每月进行1次全体护士理论及业务考核, 使护士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跟上专科发展步伐。

组织护士参加全科病历讨论及质控会议;有计划地选送护士参加辅助生殖技术学习班等, 使其掌握专科基本理论, 了解专科发展动向, 更好地配合新技术的开展。

1.3 对患者的管理

1.3.1 治疗前的宣教

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前, 不孕夫妇应至少参加1次由专科护士主讲的辅助生殖技术讲座, 了解辅助生殖技术的适应证、诊疗过程、周期费用、成功率、时间安排及专科环境和就诊流程、相关工作人员。主讲护士应讲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心理反应及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2]。

1.3.2 临床治疗小组固定

由主管护师全面负责本治疗小组所有患者的治疗指导、护理、宣教及心理疏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为所有患者提供正确信息, 包括心理调适、营养、休息、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帮助患者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IVF治疗中每天的日程安排、监测频率;药物剂量、副作用、注意事项等。同时, 及时在诊疗手册上填写相关信息, 及时清除患者疑虑, 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护患相对固定, 护士更加熟悉患者情况, 使护理工作有序开展。主管护师实行24小时负责制, 减少和避免患者用药及治疗出错。必要时, 主管护师应与医生联系, 协调处理紧急情况, 避免意外发生。

1.3.3 合理的就诊秩序

实行提前预约制度, 以有计划地安排患者就诊;启用电子呼叫系统, 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避免患者因不确定的等待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1.3.4 医生、护士、胚胎研究员之间的沟通

每月安排一次质控会议, 会议内容包括上月周期治疗效果分析、失败病历汇总讨论;医疗、护理及胚胎培养室当月工作汇报。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应共同协商, 制定改进措施。

临床护士每周向胚胎室反馈周期患者情况, 以便胚胎室制订培养液及耗材计划, 既满足使用又杜绝浪费。

临床护士根据胚胎室反馈信息及时向患者反馈受精情况。根据胚胎室反馈的未受精卵子、精子及剩余胚胎处理情况, 及时与患者沟通, 并根据其需求及时与其签署胚胎冷冻知情同意书。

保持治疗小组医生与护士相对固定, 每周举行一次组内例会, 总结上周工作, 就出现的问题共同协商并提出改进方案;指定下周工作重点。

1.3.5 患者资料管理

临床组主管护师接到治疗档案后仔细核查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夫妇双方身份证、结婚证及计划生育证原件, 将复印件存档;查验并落实随访电话;及时取回术前化验及各项检查报告单并存档, 结束治疗周期后患者资料及病历及时整理归档。

建立病历档案库, 长期保存病历资料, 方便患者进行助孕治疗时随时查找旧病历供医生参考。按助孕技术分类及取卵时间顺序登记编号入袋后按档案号摆放, 并将夫妇双方姓名及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 以便根据患者姓名查找档案号。由专人管理档案室, 负责及时编号、登记归档病历, 并对借出和归还病历进行登记。

1.3.6 妊娠结局追踪管理

由专人分别于胚胎移植后4、12周, 妊娠中、晚期和分娩结束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督促患者及时进行围产保健, 指导患者顺利度过孕期, 并及时填写随访记录单。护士长质控1次/月, 及时补漏。

2 结果

在护理人员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我中心年工作量逐年增加, 见表1。

通过相关知识的强化宣教, 患者对所采取的辅助生殖技术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 (达90%以上) ;实行患者预约制度后, 中心就诊环节井然有序, 患者等待时间明显缩短, 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近年来, 无一例护理差错或护理纠纷发生;规范档案管理后, 查找病历迅速、便捷, 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时随访, 随访率达95%以上。

2002年, 生殖医学专科顺利通过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准入评审, 2006年3月及2010年1月顺利通过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校验, 2006年12月通过严格筛选被确定为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十大培训基地之一。

3 讨论

3.1 严格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制度是评价各项工作的标准, 是检查工作的依据和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的保证, 也是提高护理质量, 避免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3]。规范护理行为后, 护理质量稳步提升, 取得了良好成效;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增强了护患间的亲和度, 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3.2 护士业务学习的重要性

迅速发展的生殖医学对专科护士提出较高要求, 护士必须掌握专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各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程序[4], 以适应生殖医学专科发展。规范护理教育, 组织护士参加专科病历讨论、辅助生殖技术研讨会等, 是促使护士强化和更新专科知识, 把握专科发展动态的有效途径。

3.3 始终贯穿健康教育及心理关怀

心理因素与不孕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在不同治疗环节, 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而患者所获相关信息及信息准确性是影响其心理的最主要因素[5]。因此, 宣教必须贯穿于日常护理中, 尤其在主要环节重点指导, 可避免患者因紧张、焦虑导致遗忘、出错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终止治疗。通过一系列健康宣教, 可使患者了解辅助生殖技术、诊疗环境、诊疗程序及注意事项, 掌握个人治疗信息,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为提高妊娠率提供了保证。

3.4 加强设备及物品管理

不孕症治疗中超排卵药物非常昂贵, 患者一旦接受治疗方案, 除自身因素外不能随意终止, 以免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或导致医疗纠纷。此外, 常用设备的正常运作, 手术物品如穿刺针、移植管、人工受精管等耗材的保证供应非常重要。设备应由专人保管, 定期维护。常用设备如B超机、负压吸引器、显微操作系统等应备有2套。耗材大部分是进口产品, 护士长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预先订购, 避免因供应商缺货而造成耗财供应不足。

3.5 及时电话随访

随访是专科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应由专人负责, 详细记载孕产情况。尤其是接受供精及受卵治疗的患者, 需达到100%的随访, 使夫妇了解子代婚配时反馈有关信息的必要性。各种原因经常会导致失访, 如患者更换居住地址和电话号码等。降低失访率的关键是: (1) 告知患者留下可联系电话和地址的重要性; (2) 正确留下患者的地址和电话; (3) 及时随访, 避免因相隔时间太久造成联络困难。护士长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及时补漏, 降低失访率。

3.6 病历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文件精神, 生殖中心必须严格保存和管理病历。病历包含了患者个人信息、所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助孕手段、治疗过程及有关卵子、精子和胚胎等原始资料, 既涉及患者隐私, 也是不可预计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而生殖医学专科的特点是患者治疗周期长、随访资料多, 大量患者经常回专科复诊, 每次都要找出旧病历供医生参考, 这就易出现病历错位, 致查找困难甚至遗失。故档案室应由专人负责, 病历借出、归还应如实登记, 完成病历及时装订、编码、归档是防止病历遗失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彤彤, 杨伯泉, 陈丽君.不孕对妇女心理状态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8 (5) :61.

[2]阎凯麟, 邓中荣, 郭克锋.不孕症患者对试管婴儿的认识及心理卫生状况[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5) :708~709.

[3]黄春玉.急诊外科观察病人的护理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1) :889.

[4]黄荷凤.现代辅助生育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5]赵金珠.心理疏导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7) :131~133.蒉

家庭护理模式 篇2

从“疾病中心”到“病人中心”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体制由长期一统天下的功能制向责任制转化,将护理的中心从“疾病”转向了“病人”„„新的护理模式,即系统整体护理

又被引进,它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用于临床业务管理的工作模式。它是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以健康教育为特征,解决病人健康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标的高质量护理服务。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体制由长期一统天下的功能制向责任制转化,将护理的中心从“疾病”转向了“病人”,从此,重视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对疾病变化的影响。为适应现代护理学的迅猛发展,新的护理模式,即系统整体护理又被引进,它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根据我国护理队伍的现状和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目前,试图大范围地全面推动整体护理,无论是条件还是时机都尚未成熟。但实施整体护理已成为护理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和民众对护士的期望。在这种背景下,经国内外护理专家介绍,于90年代初,引进了符合人类要求的护理模式———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在国内少数医院进行尝试。1995年,卫生部通过联合国开发署项目所建立的模式病房,开始进行了有组织的整体护理的试点工作。1996年8月,卫生部又成立了“全国整体护理协作网”,推动了整体护理开展的进程,要求三级医院整体护理模式病>30%,二级医院>20%。

由于整体护理在我国的推行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知识和经验还很缺乏,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了解整体护理的理论,转变护理观念,明确工作任务,还要用大量护理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整体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感于此,湘雅医院将试行整体护理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多方面经验进行总结,组织各专业人员编写了《医院整体护理指导丛书》,以满足护理工作者的需要,同时也为护理教学提供参考。此套丛书包括三大部分,即《整体护理程序与操作》、《病人健康教育指导》和《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程序与操作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基础。有效的管理是使各项工作安排有序,并保证整体护理的模式病房发挥优势,从而保证病人得到优质护理的前提。《整体护理程序与操作》正是从这种有效的管理出发,主要论述了护理学的发展史和整体护理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的程序与操作,阐述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筹备、建立、运作、管理、质量评价、支持系统等,较详细地举例说明了护理的组织结构、护士的职责、排班的形式,质量评价的表格、支持系统的具体运作等,并讨论了整体护理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因此,它不失为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对建设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合理而科学的、护理管理者及护士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书。

整体护理扩大了护理功能,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即护士不仅要估计病人需要,按其功能水平及个体差异给以适当的护理与治疗,更重要的是教给病人相应的健康知识,如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如何防止复发与自我保健。《病人健康教育指导》一书正是满足了护士对宣教的内容、交流技巧等急需了解和掌握的需求。该书中,介绍了内、外、妇、儿、传、五官、神经、皮肤以及常见诊疗技术等健康宣教内容,并且每一种疾病均从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心理健康指导、营养与饮食、休息与活动原则、特殊用药、特殊检查指导、手术前后准备、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方法、出院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反映了各专科病人应该了解的健康知识。该书不仅可作为临床护士对病人进行宣教的蓝本,也可以作为模式病房宣教质控的标准及护理学教师和各科医生的参考书。

护理计划是护理程序的理论体现,是一种较详细、较全面的护理行为指导。在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有感于护士缺乏规范的护理计划和标准的护理问题、目标、相关措施及其评价等,以致影响护理程序的实施质量,因此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一书得以出台,为广大临床护士提供了有目的、有预见的护理活动指南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参考依据。该书分为三册,即内科分册,外科分册,妇产、儿、传、五官、皮肤科分册,囊括了几乎所有临床常见疾病病人的标准护理计划,并且每一个护理问题中均包含了相关因素、主要表现、护理目标、护理措施、重点评价等内容。该书不仅适用于临床护士,也可作为护理教学时参考。

与国内其它有关书籍相比,此套丛书内容新颖、全面,集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且通俗易懂,既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适用于护理教学和临床实习,其中《病人健康教育指导》和《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还适用于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此丛书可谓名副其实地开展整体护理的工具书。

整体护理模式的运作过程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职能赋予新的内涵,整体护理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使护理工作的职能得到拓宽,在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VDP)资助项目,建立模式病房,随后全国各医院也先后运用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对病人进行治疗、生活和心理方面的整体护理,使护理这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得到完善和发展,现将近几年国内整体护理的运作过程综述如下: 更新观念,统一认识〔1~6〕

为了使整体护理这一先进的护理模式得到推广应用,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需要重建职能调整方法,面对护理工作现状,采取积极的态度,投身改革,才能实现护理模式的转变。

1.1 转变领导观念,争取院领导支持是首要问题。由主管护理副院长或护理部主任介绍国内护理模式的趋势,讲述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方案呈报领导讨论,从各方面得到支持。

1.2 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观念,拓宽知识面,要求护士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程序运用以及相关护理学边缘学科的知识,从而增长护理人员整体技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3 改变传统的以医嘱为中心,护理不分层次的工作方式,而代之以护理人员按职称上岗,学分制,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提高护理整体水平。

1.4 认识整体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的区别和联系,责任制护理要求对个体进行24小时负责,但实际上只有8小时负责,而且重点放在制定和记录护理计划上,大量文字书写,忽略了护理评估,造成写和做脱节现象,影响责任制护理质量,而整体护理是对群体进行全面系统连续性的护理,把护理评估作为病人解决问题的开始,并将护理表格格式化,只需简单打勾,书写量减少,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1.5 整体护理区别于传统护理的重要标志是对患者进行心理及感情的沟通、治疗方案、健康知识介绍和宣教及自我保健知识的指导。

1.6 努力改善护理队伍现状,合理调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加强护士长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7 护理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并且通过护理模式改革其工作职能,以确保护理人员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1.8 加大宣传力度,在院内的宣传栏中附生动的图片、病人的感谢信、各种宣传材料,召开病人、家属座谈会,动员全院人员介绍推行整体护理的目的及意义,使广大服务对象真正体会到整体护理的优势。整体护理教育〔7~13〕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现了现代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产物。所以确定教育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才能保证新的护理模式的正常运转。

2.1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是当代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在职临床护士组织自学整体护理课程和有关课程,如系统化整体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现代护理诊断手册、标准护理计划、症状学等,以强化护理教育,使临床护士能运用学习交流技巧,正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中准确发现拟定护理诊断,确切地制定预期目标,运用合理的护理计划,能有效的实施护理措施,使之在临床中顺利开展整体护理。

2.2 临床整体护理的教学是推广运用的首要环节,更新护理理论,运用护理程度讲授临床病例,使临床护士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问题,以达到将护理程序运用于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护理科研等护理工作中。2.3 课程设置时加重人文学科的比例,护生多数起点为初中水平,24门课程均为文化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专业课,而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环境学、行为学、美学等尚未列入教学计划中,所以延长学制,改变学历层次结构,改革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使护理教育开始摆脱医疗的单纯重视疾病的课程设置模式,建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教育模式,从而拓宽知识面。

2.4 对传统中专护理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加强护生的思想教育的力度和深度,真正体现护理工作的内在价值和深远意义,着力普及整体护理观念,注重护生临床实践训练,使全体人群均能适应护理功能的转轨。

2.5 护理队伍培养方向,重视高年资护士提高学历层次,注重高学历护士的综合技能,加强低年资护士的三基能力。

2.6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需护理大专以上学历,并先接受整体护理全方位教育,发展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建立整体护理观念,才能对护生的护理程序实习的教学进行改革,运用APIE程序(调查分析、计划、实施、评价)在带教程序、实习考核等环节进行相应改革,使之更好地与护理程序要求相配套,以保证实习效果,为临床输送相适应的护理人才。创立模式病房〔14~24〕

为促进功能制护理尽快向整体护理过渡,实施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护理程序为理论框架,以高水平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所以创立模式病房,逐步全面推广扩大,加快护理模式的转变。

3.1 成立领导小组,从院领导、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对全院的科室进行评估,选择基础较好的科室为模式病房,人员配备在质量和数量上进行调整,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1∶0.4,以建全护理人员组织结构。

3.2 选派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参观学习,组织整体护理专题讲座,参加学习班,利用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改变护理人员传统的护理观念,拓宽知识面,掌握整体护理概念、现代护理理论,明确模式病房建设的意义,帮助护士尽快适应满足病人需要,围着病人转的工作模式。3.3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采用组长负责制,根据病人及床位,将护士分成2~3组,每组15~20病人,由年资较高护师(主管护师)担任组长。根据工作量和病人需要,实行弹性排班。按照护理程序,由高年资的护士根据病人护理需要,护士职权内建立护嘱。各组间分工互助,以保证病人护理的连续性,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对护理的需要。

3.4 重新设计和修订护理表格,制定各种疾病标准护理计划、教育计划、病人入院评估表、住院病人评估表、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单、护理记录单、护理质量检查、病人出院计划单,这样使护理程序简单明了、省时省力,减少重复的文字书写,能反映病人情况,建立护理病历。

3.5 建立护理工作支持系统,通过各部门协调合作,把护士从非专业性的平常劳动和部分间接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士与工作量增长的矛盾,减轻护士长的负担,通过各部门协调,为开创模式病房提供了有利环境。节约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3.6 质量评价标准,把质量检查的力度放在为患者做实事上。管理的视角放在发现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行政管理解决问题,让更多的让病人及家属进行评价,将收集的评价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改进工作,提高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水准。主要管理指标有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医生调查表,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和表格记录合格率,采用问卷、病历抽查、现场检查、护士长夜查房等检查方式,每月1~2次。注重健康教育〔25~27〕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和鼓励人们产生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到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尽力做好自身保健,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4.1 健康教育立足于医学,教育者只有掌握丰富、全面、更新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知识(行为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才能通过教育手段普及到病人及社会人群中。4.2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们的健康,使每个人和群体为实现健康目标而奋斗;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4.3 掌握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口头宣教,科普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手段、版报、录音带、录影带、卫生咨询活动、保健讲座。

4.4 在临床上健康教育的方向对不同类型疾病的病人,其健康教育的重点不同。需了解病人心理、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状态决定因素和不良健康状态相关因素,结合病人的文化修养、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险因素认识,制定适合各位病人的教育计划。4.5 临床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疾病方面的知识:病因预防教育,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致病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防止疾病发展教育,主要目的是使病人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争取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阻断其发展;临床预防教育,防止病残和促进康复、饮食方面的知识、所用药物方面的知识、各种检查治疗的知识、锻炼和休息方面的知识。

4.6 临床上采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传授病人所需知识,并强调护士—家属—患者三体为一的协同护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4.7 对病人进行教育时,应争取病人积极配合,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进行有效的教育,使病人明白,护士的工作都是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问题。

4.8 健康教育对每个病人实施一套教育计划,有登记,每周进行考核评估,每月院检查,以保证质量。

怎样当好责任护士 整体护理是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院领导的天力支持和关心下,我院也积极投入到整体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现将自己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介绍给大家:

一、转变护理观念,端正服务态度

一位农村住院患者十分动情地说:俺的眼刚一发病,在你们这里住院的一位邻居就告诉我,你们医院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于是我就十分放心地直奔你们医院治疗。

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前提和基础。我佃首先从倡导文明用语、杜绝服务禁语做起,一改往日口难开、脸难看的冷面孔,实行微笑服务,礼貌待人,责任护士每天都从—个病房到另——个病房,从一个床位到另一个床位,向病人反复讲解各种疾病的知识,认真细致地执行每一项操作,不厌其烦地回答病人的每一次提问,全面细心地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体贴入微地照顾每一位患者。

二、强化整体护理意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住院病人及家属风趣地说;我们在这里不仅治好了病,而且还学到了一些护理病人的方法和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提高护理质量要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做到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当每一位病人踏进病房时,首先我们就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主管医牛和护士,介绍医院的制度、环境、设施、安全知识等,并根据病情的缓急程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处理好病人,尽快地解除病人的痛苦。

一般情况下责任护士每天上午都不能离开病房,各项治疗操作都到病床前,并观察病情,经常同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适时实施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如给病人点眼药,看起来人人都会,但我发现大多数病人家属点眼动作不规范,不仅不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还会引起其它不良后果。于是我就积极地为他们讲解点眼知识及其操作方法。

三、加强病房管理,创造舒适的静养环境

有病人真诚地说:“你们这里比一些宾馆都强,这是你们用辛苦换来的,谢谢你们!”

病房是病人治疗、休息的主要场所,对病人恢复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从病人感受到的细微处入手,加强病房管理,每天早起为病人作晨间护理,保证病房床位平整、整洁,室内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禁止室内抽烟,保持室内无痰迹、无异味,卫生清洁,空气清新,使病房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增强了病人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服务意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997年9月,笔者随中国高级医院管理及护理官员团赴新加坡考察了6所医院,感受最深的是新加坡医院管理中强烈的“服务意识”。

新加坡医疗保健服务是市场化和开放的,各医院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每

家医院都力求以最好的服务给患者留下好印象,从就医而言已不再是患者求医而是医求患者。每个员工须以自己良好的服务成为推销本医院的公关已成为不成文的规范要求。医院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是:从我们这儿出去的患者会不会向别人推荐我们的医院?如不会,是因为什么?哪些方面急需改进?医院的宗旨是“竭诚以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医院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选择”。许多医院平均每月向就诊患者发400~600封征求意见信,并奖励提出批评意见的患者。为使患者满意,医院从病员裤带的长短到手术间空调的摆放位置一一认真改进,以诚恳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改善服务,所有封闭式窗口被取消,代之为柜台式面对面热情服务,还限定了各环节病人等候的时间,尽一切可能方便病人。

新加坡的医院聘用员工除了素质外还必须会关心人,工作标准高,能与人合作,有人际交往能力。新上岗人员要进行3 d的品质培训,每个员工每年素质培训不少于55 h。为提高服务水准,医院组织各类人员到五星级酒店、航空公司学习服务与管理,并设立品质管理圈,监控各类人员的服务质量。医院甚至设立了个人、集体服务质量奖,获奖人员佩带金色徽章,倍受尊敬。医院行政首脑要求服务质量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自己的母亲住院不需做特别的安排”,也就是为所有的患者提供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的服务水准。医院领导认为,管理的密诀就是以身作则,故而率先垂范,把员工当成内部的顾客,经常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对提出改进服务合理化建议多及意见被采纳的员工实施奖励。医院提出的口号是:每一次没有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就伤害了我们的病人,并且浪费了金钱,有关患者的工作必须每一次都做对、做好。所有这些做法都表明新加坡的医院在行业竞争中,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放在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新加坡医院的考察学习我们体会到,新加坡医院管理中的服务意识从根本上讲与医疗保健服务推向市场密切相关。我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医院吃大锅饭,没有竞争,造成长期以来坐等病人上门求医的局面,医院的服务与医院的利益关系不大,造成经常可见的医护人员呵斥病人以及病人在求医过程中东跑西颠,不知所措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医疗保健服务趋向市场化,医院行业投入市场、参与竞争,这种竞争集中表现在技术、设备、服务三方面,三足鼎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许多医院在引进设备、技术、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共识,但在开发服务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大型设备基本饱和的今天,把目光投向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我国许多精明的医院管理者已先行一步,为解决门诊就诊中三长一短现象,开展窗口文明服务,建立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对更多的医院来讲,确立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仍是薄弱环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新加坡医院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服务。1 培养和强化服务意识:随着医院走向市场,良好的服务是医院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每个人的服务水平与医院的对外形象紧密相关,而且医院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可衍射到与每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医院必须以服务质量造声势,创名牌效应。从抓服务态度入手,有计划地对各类人员进行礼节礼貌、沟通技巧等服务素质方面的培训。确立服务意识下的服务体系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以此改变现存医院各系统、各部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局面。各部门的内部管理、局部利益要服从医院整体需要,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各部门应设立自己的服务承诺,定期考评服务质量,形成后勤系统围着医疗系统、医技系统围着临床科室、医生护士围着病人的环形服务结构,造成一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人人多做工作,服务到家,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服务的整体效益。严厉查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收红包、吃请、受礼、药品回扣、乱收费、乱开检查单等丑恶现象,从制度上做出严格的规定,发现问题不遮不掩,公开处理,院内外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表彰和宣传那些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好同志,树行业新风。4 重点抓好门、急诊窗口行业的服务态度和质量。对门诊、急诊布局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彻底改变脸难看、话难听、排长队、找不见等现象。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院内秩序,改变重医轻护的现状,积极推行整体护理,使住院病人切实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悉心的照顾。建立和完善服务监控体系,通过各级管理人员自我监控、伤病员的意见、上级部门定期检查三个方面完善制度,使服务质量在不断的检查、检讨和改良中提高。

我们必须意识到,确立服务意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医院立足于社会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改革方向,不仅为人民健康事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而且对医院员工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深远意义。

新形势下护士应具有的意识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这一格局的形成,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速,护理改革也在所难免.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更好地应对人世,护理工作者要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竞争意识 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引入了竞争机制,当然也包括护理,如护士长竞聘制、护士实行星级服务、护理人员全员竟聘上岗制度等。护士不再是按步就班地被动执行医嘱,而应以全新的面貌去参与竞争。“优者胜,劣者汰”,只有适者才能在竞争中幸存,并在神圣而平凡的护理领域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快与国际接轨。

⒉ 法律意识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觉醒,知识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费用的持续高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甚至令人触目惊心。这使得护理人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使自己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这样既可以减少纠纷,也能够做到自我保护。

⒊ 学习意识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时代,信息瞬息万变。我们原来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更无从说与世界接轨了.现代护理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书本知识,而且要会电脑、上网,英语等,以便多渠道,快节奏地获取信息,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理论,并把这些技术,理论真正运用于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追赶时代前进的步伐。

⒋ 沟通意识 医学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使得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有条件的医院都开展了系统化整体护理;,且这种新的护理模式因具有很多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对病人进行身心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它包括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与评价五个步骤。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沟通意识,掌握沟通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护理问题,正确地做出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然后有的放矢的实施护理步骤,并进行评价、完成整个护理程序。

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士的自我管理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模式。现代护理观充分体现了系统思想、整体观念,强调以“人”为中心,要对人进行“开放式 ”的从健康到疾病的全过程的护理,要护理人员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生命科学中,因为人是心理、社会、生物、文化发展的多维体。护理人员要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内容的措施和心身全方位服务。而护理程序(评价—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其实质是系统化的科学方法论,护理管理又与护理哲理、护理制度、护理教育、护理品质保证、护理临床业务等相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需要充分的协调。由此可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整体护理关键。现从以下几点,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特点,说明护士应怎样如何实现自我管理。转变护理观念认识完善自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要求,对护理工作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护理工作不仅是打针、服药、灌肠导尿,还要注重生理、心理、躯体和精神统一的相关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临床医学、护理学的理论及精湛的操作技能,必须学习心理、社会、医学基础及现代科学技术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并对自己服务的工作和服务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误差,及时调整,勇于开拓,重视实践,积累知识和经验,善于把病人的要求和社会希望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体态、语言和工作作风是完善整体护理的关键

护理人员的仪表和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治疗效果。病人入院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各种情绪变化,如焦虑、恐惧、忧虑或悲观等心理现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积极而稳定的情绪、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得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为此,护理人员应重视自己日常工作的仪表、言行和态度,工作中举止应轻柔、敏捷、步态快速轻盈无声,使病人从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中获得安慰、依赖和希望。每一个护理信息的取得都是与病人沟通的结果。

良好的工作作风是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的基础保证。一个护士进入病房,从观察病情、处理医嘱、打针、发药、生活、心理护理等各项工作,要养成严、细、勤、查、想的作风。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细:观察病人细。勤:危重昏迷病人勤巡视。查:岗位责任制完成情况。想:接班后想一下本班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下班时想一下,有无遗漏的工作。严、细、勤、查、想的工作作风形成一是靠护士自觉地科学工作,二是靠严格规章制度的保证。

总之,高素质的护理群体是确保整体护理有效开展的基础。整体护理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主要体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对病人的护理是连续的,系统的,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保健均纳入护理日程,保证护理工作的不间断性;二是对病人的护理是主动的、积极的,实施护理程序,通过护理计划,使各种护理措施走在前面,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对病人的护理是全面的,即包含疾病护理、心理护理,也包括了疾病的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内容,体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的作用。因此,有效地实施整体护理,必须具有一组高素质的护理群体。

护理模式类型

一、功能制护理

(一)功能制护理的概况

1、功能制护理的基本理论

2、功能制护理的特点

(二)功能制护理的组织管理特点

二、责任制护理

(一)责任制护理的概况

1、责任制护理的基本理论

2、责任制护理的特点

(二)责任制护理的组织管理

1、责任护士

责任护士的具体职责是:

(2)通过交谈、体格检查、资料整理,找出病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在24小时内写好护理病历,订出护理计划。

(4)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宣教一些健康知识,促进病人康复,指导病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疾病。

(6)病人出院时,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2、组织结构管理

三、系统化整体护理

(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概念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按护理程序作框架做护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它要求护理哲理、护理计划、病人宣教计划、护士职责及评价、人员组织结构、护理表格书写记录等,均以护理程序为主,环环相扣、协调一致,以确保整体护理服务的水平全面提高与维持。

(二)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意义

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第一项就是设立护理哲理(nursing philosophy)。“哲理”就是信念,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价值取向。“护理哲理”就是护理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它是由各部门的护理人员共同制定的,它集中了全体护士的意愿,它代表了全体护士的共同信念,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使护理工作摆脱了多年来只靠“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工作局面,是以“为病人解决问题”为目标。因此,要求护士无论做哪项工作,都要想到病人,想到为病人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自己的言行、工作质量。从而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逐步改变以疾病为中心,把执行医嘱指定的工作和技术操作作为护士工作根本目标的状况。改变护士只关心病人与技术、不关心整体的人与健康。改变分工对象只是工作而不是病人,忽视病人角色和权力,护理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护理作用的状况。

3、以“护理程序、护理诊断”为护理工作理论依据,有利于促进护理理论建设和护理科研

4、标准的计划护理、宣教计划、文书表格和规范的书写方法,有利于护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5、考评护士的专业行为,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6、有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的职能发挥,促进护理整体改革

(三)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护理程序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按照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进行的,并且易操作、规范、科学、求实。(参见第七篇第三章第三节《护理程序的管理》)

(四)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

2、树立新的护理观:目前我国的护理工作正处于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交替阶段。各医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护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事其本质工作(即为病人解决问题,其中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对病人的影响)的现象。多重视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忽视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实效,加之市场经济对医院管理的冲击,部分护理人员对专业思想不牢固,使部分责任制护理流于形式。自开展医院评审工作后,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所起的作用差距不大,久而久之,影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缺乏生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树立新的护理观,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这个科学的工作方法,真正实现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这既是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也是组建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宗旨。

哲理是一个信念,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价值取向,可以认为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护理哲理就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所具有的思想与行为的信念与价值观。在我国,护理哲理是护理人员所接触的新内容,实际可以理解为指导思想和方针。国家有大的方针,各部门应设立与国家思想方针相一致的、更具体的思想方针,使本部门人员在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共同去完成所制定的目标。因此可以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各部门有什么样的护理哲理,其护理服务中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就会指导护理人员做出相应的服务,所以护理哲理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行为及护理质量。

4、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护理人员的职责管理

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必须制定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整体护理为目的的、科学的、具体的各极护理人员职责,做到“职责分明”,使护理人员主动思考病人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体现个体差异,有计划地解决各种护理问题,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保证护理服务水平和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根据专业不同,所制定的职责也不同。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护士长及护士的职责如下:

①根据病人病情及需要,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做到责任到人。

③新病人、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及时审订修改,并检查指导实施情况。

⑤每月对本病区护士进行一次工作评价,并及时记录。

⑦指导各级护理人员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检查、指导分管护士的工作。

(2)分管护士职责:

②监护病人、重症护理病人每天按护理程序估计→计划→实施→评价病人的健康状况,实施整体护理,并作好记录。

④参加主任医师查房,全面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

⑥实施并记录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内容,及时评估宣教的效果。

⑧与病人、家属、医生、护理人员及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组织管理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行护理管理体制,配合护理程序与整体护理的实施,应将功能性的护理工作模式改为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也就是由护士负责病人的一切健康问题。建立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模式病房中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是该病房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及顺利进行的关键。

四、其他护理

(一)个案护理

(二)小组护理

(三)综合护理

(四)长期护理

ADLS(日常生活)包括进食、洗澡、上厕所、移动物体、穿衣五项内容,IADLS(日常生活使用简单用具的活动)包括做饭、洗衣、购物、打电话、处理财务、知道使用方法、轻家务劳动七项内容。

由护理者和被护理者共同合作的以最大程度地增加被护理者的独立生活能力的长期护理服务的工作模式有三种:

2、医疗模式:包括护士在内的卫生工作人员作为护理的提供者、指导者。

提高护士长协调能力,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 协调能力是协调主体从事有效活动的内在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具体的协调活动中则表现为外显性。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搞好“护护”、“护医”、“护患”、“护勤”

等协调工作。护士长协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在知识激增、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护士长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复杂性、责任性迅速增长,“经验式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护理活动要求[1]。护士长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从提出计划到付诸实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活动。这就给护士长协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协调能力是当代护士长优质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必备的条件。那么,如何提高护士长的协调能力呢我院自1996年以来,将护士长管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协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护士长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护理部从护士长的岗前培训、护士长例会到护士长培训班、日常管理工作等,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方法,不失时机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护士长的协调能力,现将实践探讨介绍如下: 1 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知识层面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形成能力的前提。一个护士长要使自己有能力,除了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外,必须是一个博学多识之士。

1.1 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护理工作的对象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群体的人,如社区、家庭。面对的问题包罗万象,需要掌握比较广博的知识。要学习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更要学习与协调工作关系密切的知识,如行为科学、运筹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开拓视野,触类旁通,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时寻找使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的最佳方式。例如,随着医院经济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劳务费分配成为医护关系的一个敏感点,有些医生认为:护理人员创造的经济价值低,理应享受低劳务费。但事实上,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护共同劳动的结果。护理人员所创造的价值不在于打针、输液所得的注射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对医嘱的处方和药房的司药有查对和监督职责,下对病人执行治疗、观察病情、实施全身心护理,遇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并积极抢救。这些又等于多少价值呢因此,护士长必须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分论证,找出使医护双方都接受的比例,协调好科室的医护关系。

1.2 注重协调理论的学习80年代出现的协调理论,是一门专门研究协调规律的新兴科学,是协调工作最直接的专业知识。它所研究的协调概念、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基本问题,对具体的协调工作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护士长认真学习并掌握这方面知识,可使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1.3 提高知识层次 参加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是我院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护士长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新旧护理模式的竞争中不被淘汰。目前我院已有61%的护士长获护理大专文凭,有89%的护士长仍在提高相应的学历。为协调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心理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智能、情感、意志品质及其他各种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护士长心理健康状况对护理管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2]。护士长应重视心理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1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坚韧不拔的意志来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我能力的相信,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的精神,是护士长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因为协调工作是艰巨的,永无止境的,不但一种协调状态的形成需要反复的努力,而且刚刚形成的协调状态也常被一些偶然的因素破坏。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法制观念在增强,医患间往往为一件小事需要护士长费尽心机才能协调;而刚协调好的一件事,又因医护人员一句不注意的话而再起**,甚至发展成医疗纠纷。因此,护士长除了有长期做协调工作的思想准备外,还必须有不为困难所动的坚韧意志。

2.2 培养稳定的情绪 人既有理性、理智的一面,也有受情绪影响的时候。护士长不仅担任工作中的“十大”角色模式,也担任妻子、母亲、女儿、儿媳等多种社会角色,事业和家庭的重任,使护士长们承受很大的压力。故而要求护士长在进入工作状态时,要善于激发自己的情感,把握自己的情绪变化,使自己进入愉快而冷静的角色中,以稳定良好的情绪感染周围的人。尤其是对护士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不要抓住某个弱点借题发挥,或拿护士当出气筒。那样就会造成负面效应,无法获得护士的信任和尊重,也无法协调好“护护”间的关系。

2.3 培养谦让容人的胸怀 宽宏大量,谦让容忍也是护士长的一种美德。护士长应客观公正,有博大的心胸,待人以宽,责己以严,设身处地的为同事为患者着想,使人感到亲切、温暖、友好。在科室给护士们有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知人善任、恰如其分地分担职责,形成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良好关系,创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群体氛围。不应担心个别护士会超过自己而妒才忌能。又如在要求后勤部门配合工作时,应理解后勤人员肩负全院的保障重任,难免有不及时、不满意之处,应诚恳的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不应一味强调自己科室工作何等重要,稍有不尽人意之处就不分场合的贬低其他部门的工作,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交流障碍。日常工作中不难看出,有些护士长碰到方方面面问题很快就能妥善解决,而个别护士长的一些老问题就是解决不好。这里面包含了护士长的协调能力和技巧。3 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协调能力

实践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一方面可以运用原有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总结和创新,使自己的协调能力得到飞跃。护士长要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提高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3.1 统筹全局的思维能力 护士长立足于全面和整体,充分协调好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的关系,把科室之间、上下级之间、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理顺,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3.2 敏锐的洞察能力 要善于观察和预测,特别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及时准确掌握每个护士和病人思想、行为的具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对不协调现象的原因、性质、范围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3 较强的表达能力 从护士长的工作特点中看出,护士长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表达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向护理部或院部汇报工作,还是向下属护士布置任务或做思想工作,都需要把自己的意图、想法表达出来;同样,要使协调对象理解、接受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就应该把自己的正确观点清楚的描述。因此,护士长必须重视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演说和写作能力。

3.4 适时反映,随机应变的能力 医院是个社会化的活动场所,突发事件层出不穷,随机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护士长在协调活动中,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对新事物、新问题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掌握事物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反馈,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病区护理工作的分方式

病区护理工作的分式方式是根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能力组合设计的动作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分工形式:

(一)按职务分工

1.按行政管理职务分工 医院有专职管理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护理部设主任、副主任;临床科设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护士。

2.按技术职务分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以上各级护理人员均应按1994年总后卫生部正式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医疗工作暂行规则》中规定的“各级医务人员职责”分别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按护理运作方式分

护理运作方式是指用来开展护理工作的组织形式。护理运作形式随着护理学的进步与护理内涵的拓展而演变的。护理质量受护理运作方式的制约,不同的运作方式有不同的护理效应。

1.功能制分工方式 所谓功能制是按照流水线的工作方法分工,以岗位为中心,分段、分类完成任务,如治疗护士负责为病人进行药疗注射;临床护士负责临床护理;办公室护士负责处理医嘱等。其优点是:以最少的人力提供最基本的护理,节省人力、设备和时间;任务单一,责任明确,便于组织落实;有利于熟练掌握技能技巧。但对于每一位病人来说,由于没有固定的护士负责,对病人的病情和身心需求缺乏全面的了解,难以实现整体护理效应。

2.分组负责制方式 分组负责的方法又有两种。①医、护搭配组成一组,负责若干病人的医疗、护理工作。②根据病情轻重, 将重症或大手术后病人相对集中,由一组护士负责他们的全部护理工作。分组负责的优点是:有利于观察病情;及时了解并满足病人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但需要有相应的人力配备。

幸福企业的家庭模式 篇3

也许是发展使然,亦或机缘巧合,近几年集中涌现了一批看似另类的企业,诸如海底捞、德胜洋楼、胖东来、信誉楼、苏州固锝……这些企业之所以引人注意,并不是因为大数据、移动互联、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景气因素。相反,它们所处的行业大都相对平稳,例如餐饮火锅、木结构住宅、零售、电子零部件加工。它们倍受关注的原因在于管理模式的创新,许多人将其称为“幸福企业”,言下之意,这些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多考量到员工幸福,而反过来,对人性的关照也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趋于稳健。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开始自觉地思考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命题,例如在学习、借鉴西方管理模式的同时,反观中国人自身的价值观和哲学体系,将一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中,开拓了一条新路。

以下我们结合对苏州固锝这家企业的实地调研,谈谈我们对“幸福企业”管理模式的观察和思考。

交易市场 Vs. 家庭组织

苏州固锝现为国内最大的二极管生产基地,2006年深交所上市,是这一领域的首只A股;公司净资产12.5亿,主营业务二极管占营收的70%,占世界总产量的8%~9%,IC产品近年发展迅速,约占30%的营业收入;公司80%以上的产品销往海外,员工近2300人。以此观之,这家企业似乎并无太多独特之处,但在我们实地调研之后发现,苏州固锝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的现象,令其与众不同、耐人寻味。

第一个现象是我们注意到一组数据。这家2300余人的公司,工龄10年以上的员工超过350人,尤其考虑到制造业的员工年流失率平均达到30%左右,而从2006年上市到今天,员工规模几乎增长了2倍,就会发现这是一家老员工比例非常高的生产制造类公司。在固锝,超过20年的员工有58人,也就是说,最早的一批员工多数来了基本没走。

保持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跟企业的基因密切相关。固锝的前身是一家校办工厂,属于事业单位;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创始人的理念、中国文化、员工需求密切相关。这里的员工并不把这里只当成企业,而是当成家。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创始人吴念博被称为“大家长”,而不是老板、吴董。苏州固锝的创始人吴念博是家里的长子,十几岁就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家庭观念很重。吴念博认为,家的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导致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主要根源之一,好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视为家,要以无我利他之心把持好这个“大家”,把员工作为大家庭中的成员对待,用家规,家风,家道等把这个大家经营好。他认为,这也是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

其实,在这家企业之外,你会发现,许多“幸福企业”中的员工对创始人、对组织的感情都延续着传统伦理秩序,视若长兄、亲人。例如,海底捞的员工把张勇叫成“张大哥”,这些员工的父母也会觉得孩子真有福气,因为“老板把他们当成兄弟”。在法制尚不健全的社会里,这种关系尤其难能可贵。吴念博说,老板真心把员工当家人,员工就会把自己视为家庭中的成员,从而“敦伦尽分”:在公司做尽职的好员工、好领导;在家做尽孝的好儿女、好媳妇、好女婿,在社会上做自觉的好公民。

在西方,人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专业化协作的“契约关系”之上的,这种文化沿承自古希腊的“天人分离”传统,因此西方人相信制度,相信上帝,相信白纸黑字的契约,所谓“契约精神”,但是中国人是农耕民族,又有很长时间的宗族社会,因此更希望把自己及情感寄托在亲朋好友心中,注重情感联系和亲情关系,所谓“孝悌”。所以,中国人不大相信纸面上的东西,而是相信私下里的交情,相信彼此之间的心灵感受和默契,所谓“心理契约”,而且觉得这种关系更长久,也更可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德经》第80章)。

即便现在,费孝通先生最先提出的“差序格局”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找到彼此的相似点,迅速拉近关系,诸如同学、同校、同乡、同姓、同年、同事……也以此找到某种安全感。而这种集体主义情结和家族观念,也成为幸福企业的一种管理倾向。

利润至上 Vs. 员工至上

固锝第二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2009年公司内部成立“大爱人文工作部”,加大力度给予员工关爱,尤其体现在各种福利制度上;2010年形成初具规模的幸福企业体系;但直到2012年才收到经济回报,例如,离职率下降、人均产出提高、生产周期缩短、金点子越来越多等。而在此期间一直都有反对声音,包括高管班子都质疑过投入产出的问题,但是吴念博始终坚持并身先垂范。所以你会发现,管理是个慢变量,好的管理不是基于技术的,而是基于信念的。就像固锝人的口头禅:付出无所求,还要真感恩,幸福自然来。

许多企业都愿意大谈“员工至上”、“以人为本”,但是当真的发生战略调整的时候,最直接的选择仍是裁员。日常所谓的“善待”其实不过是“算计”。将心比心,如果希望员工忠诚于企业,企业就要首先忠诚于员工。固锝公司做幸福企业之所以能有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是有了利润,才给员工提供福利,而是首先付出第一份爱,始终如一,直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逻辑顺序很重要,它与“常识”是反着来的,这一点许多人想得明白,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家的心量还不够大,“小老板”指的并不是企业的规模小、事业小,而是心眼小、视野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最流行的英美公司范式,实际上是建立在“利润至上”和“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按照杰弗里 · 普费弗(Jeffrey Pfeffer)教授的说法,当代大多数管理方式,都来源于对公司行为的研究和理论。这些研究和理论植根于20世纪初取缔垄断到越战结束后对人和公司普遍产生悲观情绪的年代。这些理论是由那些对公司感到厌恶和不信任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因此都产生了一种没有道德准则的管理理念。

nlc202309031950

在我们调研固锝期间,前来参观学习的企业络绎不绝,许多老板都想学固锝的幸福管理体系,但常常收效甚微。对此,吴念博谈到,这是因为之前“爱的存款”太少了。实际上,一个企业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还是建立在恨的基础之上,这是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必须直面的重要选择。这种“初发心”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

人性是相互的,人性也是被呼唤出来的,“君待我如手足,我待君如腹心;君待我如草芥,我待君如国人;君待我如犬马,我待君如仇寇”,所谓“天道酬情”。“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第81章)。

官本位 Vs. 君亲师

固锝第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用一套中国语言重塑了干群关系,干部先从形式上去掉官本位,都搬到现场办公,面积能省则省,尽量朴素;然后是从认识上,将自己确立为“君亲师”:“君”指的是德才兼备的领导;“亲”指的是“慈母般的关爱”;“师”指的是“言传身教的老师”,这种描述非常到位,表达方式也易于被其员工接受。也就是说,固锝通过“君亲师”重塑了组织的伦理秩序和道德规范,即“父子有亲,兄友弟恭”。固锝认为,身教胜于言教,上为而下效。

为此,固锝的管理层找了很多说法,为其管理理念赋予“正当性”,从而赢得员工内心的深度认同。例如,引用《论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引用《群书治要》之亲民篇,“故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其他经常引用的圣贤理论还常出自《礼记》、《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等。固锝认为,其幸福企业的管理特色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吴念博谈到,这些理念秉承道义,也与中国人骨血中的观念一脉相承,因此,只要坚持必定能得人心。

我们在访谈过程中感受到,这种管理的道德性,也许是吴念博和他的苏州固锝最让人感佩的地方。就像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巴纳德(Chester.Barnard)所说的,管理职位意味着为别人制定道德准则的能力;作为整体的道德准则的创造职能,是领导的本质,也是对经理人员职能的最高考验;这一职能就像一种同化剂,把信念传达到组织的各个成员中去。

巴纳德认为,“领导的质量、其影响的长久性、有关组织的持续性以及所引起的协调力,都表现着道德抱负的高度和道德基础的广度”;“在合作的人群当中,可见的事物是由不可见的事物推动的。塑造人们的目的的精神,是从‘无’中产生的”。正如老子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40章)。

管理学大师彼得 · 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曾说,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机构,也是一种社会形式,需要实现其国民的基本承诺和信仰。他谈到,“管理的任务是要将各种人汇集到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所以在管理中就深深镶嵌着文化的因素”。由此,不同的文化母土长出不同的企业,不同文化母土的企业也需要契合其国民需求的管理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后,企业强调竞争,都想方设法地“去包袱”,放下原有的社会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固锝对它的员工重新承担起了“企业办社会”的责任,把员工当成完整的人,把企业视为员工的家。或许我们可称其为“幸福企业的家庭模式”。

吴念博试图找到一套中国式管理的道德准则,创造一套富于中国特色的管理语言体系。无论成败,这种觉悟与行动力都值得尊敬。而今天我们探讨幸福企业之道,可能不能立即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中国式管理,但也许可以找到对当前有用而最终普遍适用的理论的某些部分。这是管理研究的意义所在。

家庭护理模式 篇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领域疾病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自2000年至2007年应用腹腔镜技术为妇科患者实施手术300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中, 我们在恩格尔提出的新医学模式的启发下, 除了做好专业护理外, 还在心理护理和亲情护理方面做了探讨和尝试, 在促进患者康复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介绍如下。

1新医学模式下三元护理模式的准备

1.1对住院环境的准备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如配备摇床及厚薄适宜的床褥, 病室墙壁布置摄影及绘画作品, 病区走廊将有关腹腔镜手术的图片及知识栏做详细介绍, 使患者步入病区即能感受到舒适、安全和温馨的氛围。

1.2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我们对每位护士的礼仪规范均做了系统的培训, 尤其在交流沟通技巧方面, 采取传、帮、带的方式, 要求护士上班精神饱满, 仪态端庄, 亲切温和,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从而建立真诚的信任关系。

1.3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家属亲友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 据统计:86%的住院患者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而妇科患者除了要尽快适应患者角色的转换外, 她们最担忧的是住院期间家属对自己的冷淡。尤其是中年女性, 面对手术可能导致性功能衰退和丧失的可能, 常常会情绪低落。已婚的患者都希望陪护者是其丈夫, 而一些家属有害羞心理, 看望患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认为来女病房不合适, 使得患者得不到应有的亲情照料而倍感焦虑。护理人员针对家属的复杂心理, 在术前就应做适当的解释和要求, 使患者在接受康复按摩的无声语言中感受到亲人的心理支持, 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及疼痛的恐惧和焦虑。实践证明, 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将会在增进夫妻感情、融洽亲情关系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

2新医学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做法

2.1了解患者有效沟通

患者入院后, 床位护士可通过入院宣教及治疗护理的各种机会, 将沟通与交流技巧应用到每一项护理服务中, 通过每一次的护理行为来了解患者更多的病情及心理方面的情况。

2.2正确评估制定措施

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大多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如怕麻醉及手术意外, 怕手术疼痛及手术造成身体结构或功能的改变, 怕手术造成家庭及经济负担的改变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的主次及先后, 制定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为患者争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使患者尽快消除顾虑、精神松弛、情绪稳定, 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2.3实施计划评价效果

护士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出现的问题, 在不同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 并根据效果适时进行调整, 始终以患者的乐观心态, 家属的积极配合为主线, 示范及引导陪护人员促进患者的康复。2.4积极引导现身说法

护士在营造病友间的人际关系时, 要注重病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必要时作现身说法, 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3新医学模式下的亲情护理指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 她们在家庭中的作用和患病后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同等的。在住院期间。当患者需要亲人的帮助和安慰, 而家属又无能为力时, 护理人员主动把康复的知识和功能传授给陪护人员, 通过全方位的亲情护理, 将会加速患者疾病的康复。我们目前采用的康复功能有足疗、音乐疗法、手部按摩和耳针等。

3.1足疗

患者住院后, 由于环境的改变, 常常会失眠, 而足疗可使足部血管扩张, 带动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起到放松肌肉、调节内分泌、解除紧张和忧虑、滋养内脏、健康身心、提高免疫调节的能力。尤其在防治失眠方面效果甚佳。可选用花瓣、茶叶、牛奶、水果或无机盐, 让双脚浸泡在水温40℃左右的水桶中30min, 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 常按摩的穴位有涌泉、足三里、肾脏及泌尿生殖等反射区, 或直接在疼痛比较敏感的部位按摩, 用双手拇指指腹旋转按摩足底足背, 抓捏每一足趾, 然后及时穿好袜子保暖, 嘱其足浴后及时喝水, 可选用白开水、果汁或茶饮。

3.2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 可以从患者对音乐的了解中辅导其选择适合患者目前康复的音乐, 以达到音乐治疗的目的。

3.3手部按摩

手是人外在的头脑, 手的敏感性比人体其它部位要强得多, 我们常选用合谷、液门、中泉、中魁等穴位, 在合谷、中泉处按压各50~100次, 2次/d, 早晚各一次。并加用子宫、阴道、卵巢、生殖腺等有效反射区按压30~50次, 2次/d, 力度适中。

3.4耳针

在耳部反射区可采用按摩法:选穴为盆腔、内外生殖器、肾、内分泌等, 2次/d, 每次3~5min。

4新医学模式的浅识和启示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乔治·L·恩格尔1977年4月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呼唤新的医学模式, 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一文, 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对传统的以“还原论”为主导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并很快成为当代医学的旗帜。新医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医学仅重视于治疗人体器官的形态、代谢和功能的病, 以还原修复患病的人体器官及组织为目标, 忽视了与治疗相关的精神和行为的治疗, 忽视了疾病的多元解释、多元关怀、多元治疗, 造成见病不见人, 善治病而不善待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而“新医学模式”强调人患了疾病后, 除了生物因素的变化外, 还同时带来了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因此, 疾病的治疗应从单一的、片面地强调“科学化”, 回归到“科学化”、“人性化”和“艺术化”的多元治疗模式上来。护理工作是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护理工作者, 我们通过对新医学模式的学习理解以及对传统护理模式的反思, 更新了观念。为配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开展的新技术项目, 亲情护理的三元护理模式, 取得了促进患者身心双愈的良好效果。但在三元护理模式中, 专业护理是仍需要坚持和强化的部分, 只有在专业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 加强心理护理和亲情护理, 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贵作者上述文字介绍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新护理方法的重要性, 以及作者自己由此开展的一些三元护理工作。这些仅是工作经验交流而非科研立项。现将科研设计书内容陈述如下, 请按以下八大点填入相关内容。

科研设计书主要内容: (1) 概述 (包括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概况、水平和趋势;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立论依据或假说形成的思考;科学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或本研究中拟检验的假说内容) ; (3) 实验设计和方法 (结合研究目的, 按研究的技术路线形成的思维程序和研究内容和合理安排提出实验设计;摘要描述拟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资料收集及数据处理方法等) ; (4) 研究进度 (含资料整理和论文撰写) ; (5) 预期成果; (6) 实现本课题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包括本人或导师的研究工作基础, 已有的主要实验设备等) ; (7) 课题研究经费预算和来源 (研究生课题研究业务费、导师课题经费可用于本研究的部分, 其他) ; (8) 主要参考文献。

科研设计书

一、立项依据

通过阅读文献, 指出既往有哪些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到新护理模式的重要性, 必要性, 有效性。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乔治·L·恩格尔1977年4月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呼唤新的医学模式, 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一文, 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对传统的以“还原论”为主导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并很快成为当代医学的旗帜。新医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医学仅重视于治疗人体器官的形态、代谢和功能的病, 以还原修复患病的人体器官及组织为目标, 忽视了与治疗相关的精神和行为的治疗, 忽视了疾病的多元解释、多元关怀、多元治疗, 造成见病不见人, 善治病而不善待人,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而“新医学模式”强调人患了疾病后, 除了生物因素的变化外, 还同时带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因此, 疾病的治疗应从单一的、片面地强调“科学化”, 回归到“科学化”、“人性化”和“艺术化”的多元治疗模式上来。护理工作是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护理工作者, 我们通过对新医学模式的学习理解以及对传统护理模式的反思, 更新了观念。

二、研究目的

进行新护理模式和工作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三、实验设计和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实验设计。需有研究组和对照组, 已观察新护理方法的有效性。

1方法

新医学模式下三元护理模式的准备

1.1对住院环境的准备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如配备摇床及厚薄适宜的床褥, 病室墙壁布置摄影及绘画作品, 病区走廊将有关腹腔镜手术的图片及知识栏做详细介绍, 使患者步入病区即能感受到舒适、安全和温馨的氛围。

1.2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我们对每位护士的礼仪规范均做了系统的培训, 尤其在交流沟通技巧方面, 采取传、帮、带的方式, 要求护士上班精神饱满, 仪态端庄, 亲切温和,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从而建立真诚的信任关系。

1.3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家属亲友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 据统计:86%的住院患者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而妇科患者除了要尽快适应患者角色的转换外, 她们最担忧的是住院期间家属对自己的冷淡。尤其是中年女性, 面对手术可能导致性功能衰退和丧失的可能, 常常会情绪低落。已婚的患者都希望陪护者是其丈夫, 而一些家属有害羞心理, 看望患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认为来女病房不合适, 使得患者得不到应有的亲情照料而倍感焦虑。护理人员针对家属的复杂心理, 在术前就应做适当的解释和要求, 使患者在接受康复按摩的无声语言中感受到亲人的心理支持, 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及疼痛的恐惧和焦虑。实践证明: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将会在增进夫妻感情、融洽亲情关系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

2新医学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做法

2.1了解患者有效沟通

患者入院后, 床位护士可通过入院宣教及治疗护理的各种机会, 将沟通与交流技巧应用到每一项护理服务中, 通过每一次的护理行为来了解患者更多的病情及心理方面的情况。

2.2正确评估制定措施

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大多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如怕麻醉及手术意外, 怕手术疼痛及手术造成身体结构或功能的改变, 怕手术造成家庭及经济负担的改变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的主次及先后, 制定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为患者争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使患者尽快消除顾虑、精神松弛、情绪稳定, 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2.3实施计划评价效果

护士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出现的问题, 在不同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 并根据效果适时进行调整, 始终以患者的乐观心态, 家属的积极配合为主线, 示范及引导陪护人员促进患者的康复。

2.4积极引导现身说法

护士在营造病友间的人际关系时, 要注重病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必要时作现身说法, 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3新医学模式下的亲情护理指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 她们在家庭中的作用和患病后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同等的。在住院期间。当患者需要亲人的帮助和安慰, 而家属又无能为力时, 护理人员主动把康复的知识和功能传授给陪护人员, 通过全方位的亲情护理, 将会加速患者疾病的康复。我们目前采用的康复功能有足疗、音乐疗法、手部按摩和耳针等。

3.1足疗

患者住院后, 由于环境的改变, 常常会失眠, 而足疗可使足部血管扩张, 带动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起到放松肌肉、调节内分泌、解除紧张和忧虑、滋养内脏、健康身心、提高免疫调节的能力。尤其在防治失眠方面效果甚佳。可选用花瓣、茶叶、牛奶、水果或无机盐, 让双脚浸泡在水温40℃左右的水桶中30min, 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 常按摩的穴位有涌泉、足三里、肾脏及泌尿生殖等反射区, 或直接在疼痛比较敏感的部位按摩, 用双手拇指指腹旋转按摩足底足背, 抓捏每一足趾, 然后及时穿好袜子保暖, 嘱其足浴后及时喝水, 可选用白开水、果汁或茶饮。

3.2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 可以从患者对音乐的了解中辅导其选择适合患者目前康复的音乐, 以达到音乐治疗的目的。

3.3手部按摩

手是人外在的头脑, 手的敏感性比人体其它部位要强得多, 我们常选用合谷、液门、中泉、中魁等穴位, 在合谷、中泉处按压各50~100次, 2次/d, 早晚各一次。并加用子宫、阴道、卵巢、生殖腺等有效反射区按压30~50次, 2次/d, 力度适中。

3.4耳针

在耳部反射区可采用按摩法:选穴为盆腔、内外生殖器、肾、内分泌等, 2次/d, 每次3~5min。

四、研究进度

工作进展安排:准备阶段;资料收集阶段;总结资料和撰写论文阶段;文章发表。每个阶段需写明时间段

五、预期成果

科研期望达到的效果, 与研究目的相符。

六、实现本课题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是否有预实验, 包括已写的相关文章, 已收集的资料, 已具备的一些设施等。

幸福家庭无模式 篇5

幸福家庭无模式

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分析幸福的概念,阐释幸福观的基本涵义,指出幸福家庭的多样性,论证幸福家庭无模式.其主旨在于引导更多的健康合理的、多姿多彩的幸福家庭的涌现.

作 者:贺彩英 郭海丽 郝秋香 HE Cai-ying GUO Hai-li HAO Qiu-xiang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政史系,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4(1) 分类号:B823 关键词:幸福   幸福观   家庭   幸福家庭   模式  

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体会 篇6

【关键词】分娩;全程护理;应用体会

目前,由于社会及一些产妇缺乏健康教育支持及认识上的误区等因素,我国的剖宫产率已居世界之首,并呈不正常攀升趋势。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因素在分娩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1-2],在产妇顺利分娩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状态,比如焦躁、恐惧等,因此,要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消除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全程的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加快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现对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1月-12月入院分娩产妇30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5±4.1)岁,孕周36-42周,平均(39.2±0.4)周,其中经产妇6例,初产妇24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将其设为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另取2010年1月-12月入院分娩30例产妇为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9.5±3.7)岁,孕周36-41周,平均(38.8±0.5)周,其中经产妇8例,初产妇22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分娩前、分娩时、分娩后全程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产前教育产妇初来医院,会有紧张感和陌生感,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产妇,介绍病区及产房环境,增加产妇的信赖和依托感。医护人员要在查房时,详细询问产妇的病史,对产妇的心理与生理状态进行评估。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要多关心、安慰产妇,进行产前教育,介绍宫缩及其疼痛情况,并耐心的讲解分娩的整个过程,让产妇大致了解分娩生理的过程,消除紧张害怕心理,使产妇充满信心,在分娩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1.2.2产时护理在距离生产还有一段时间时,鼓励产妇2-4h排尿,建议孕妇多进食、多走动或爬楼梯,以加快产程的进展。进入活跃期即宫口开大3cm后,送入待產室,由责任护士陪伴分娩,实行一对一专人护理。此时,产妇往往疼痛难忍,要给予生理上的护理和心理上的指导。用亲切的语言安慰产妇,鼓励性的语言来消除产妇对分娩痛的恐惧,同时可给产妇播放平缓、优美的音乐,使产妇全身放松,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入第二产程后,严密观察产妇及胎心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指导产妇正确地进行配合,包括如何屏气、呼吸、用力等,避免产程延长,同时接生者注意保护会阴,预防会阴撕裂。及时告诉产妇进展情况,增强产妇的信心,使产妇主动参与分娩。

1.2.3产后护理产后鼓励产妇多饮水,在2h内自行排尿防止尿潴留的发生。指导产妇合理饮食,以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并促进产后恢复。为防止宫腔积血,定时为产妇按摩子宫。同时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加强对新生儿的皮肤及脐部护理,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清洁皮肤,为防止脐部感染,每日脐部换药1次。在分娩后30min内让母婴裸体皮肤接触,产后2h把母婴送回病房令母婴同室,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奶方法,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出院前,针对每一位产妇的不同情况,适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

2结果

2.1剖宫产率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3.33%(25/3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0.00%(1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生儿情况对照组产妇所产新生儿的脐带感染率及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体温正常的新生儿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在脐带感染率、黄疸发生率及体温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产妇尿潴留情况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0.6%,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2%,说明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的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2.4产妇的满意度比较两组产妇均于产后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为90.00%(27/30),对照组产妇的满意率为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总之,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全程护理模式的应用,在分娩期能给产妇以生理及心理上的支持,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确保围生期母婴的健康及分娩并发症都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建红.初产妇分娩期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医药板,2010(12):85-86.

家庭护理模式 篇7

1 护理管理中的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许多可能造成护理风险的事件。如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发错药、交接班不清楚造成治疗错误,或护理操作技能不过硬或成功率低,而造成患者躯体上的痛苦,或刚擦拭过的地板造成患者摔倒等等。管理者要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查阅有关文献,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正确识别目前存在与潜在的护理风险。见表1、2。

2 护理风险的原因剖析

2.1 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方面

护理工作细致而繁琐[2]。尽管护理工中有许多明确的规章制度与操作常规,但部分护士未严格按照执行,以至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护理技术方面

个别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过硬,经验不足或协调能力不强等原因,而造成护理风险。特别是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技术要求提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护理技能,从而导致护理风险增大。

2.3 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素质或人员数量方面要保证满足护理工作的要求。当前,护理专业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要求都有较大提高,要根据技术的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人员调配,注重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障。

3 健全护理风险管管理机制

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1]。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3.1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

本院实行三级管理责任制,成立了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以及由高级技术职称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护理风险的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工作。

3.2 持续完善护理风险监控机制

护理部每季度展开护理安全教育讨论会,详细分析护理过程与环节,评价、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和改进措施,制定护理应急预案,要求护士从法律角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正确执行护理操作和书写护理文件。护理部经常深入到科室,与科室护士一起进行护理风险防范座谈会,找出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组织并参与护理缺陷与差错分析,把平时发现的违规操作事件及时通报,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探寻护理风险的潜在因素,进行防范教育。并将风险防范作为各项管理者的考核内容,要求和检查护士长的科室管理、夜查房及节假日期间等护理工作,大大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3.3 强化护士业务与素质教育,提高防范风险“免疫力”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抓好护士的素质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免疫力”。面对护士法律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不强的状况,在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举办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及有关安全知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制度等都是在履行法律职责,都是在保护患者和保护自己。.

本院护理部鼓励护士在职教育,以自学为主,倡导自学内容与工作目标相结合,实践技能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开展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加强年轻护士的带教工作,实现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适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及质量把关[3]。临床开展新项目,预先组织学习有关新知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新项目的安全开展。结合临床上的风险苗头或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防患于未然。

3.4 加强护理规章制度的改进,以提高安全系数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医院的护理工作,分析了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重新修订了本院的护理安全制度10余项,制定了《节假日科室安全规定》。其目的是要求护士长在节假日前做好护理安全各方面的人员准备、物质准备等工作,规范了节假日的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了《病区安全细则》,以利科室防火、防盗等,风险及时处理和及时上报制度、实习带教制度、制定了患者告知书、签字制度、陪伴制度等,着重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多事之地、多事之人、重要之物等的管理和检查力度,为护理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小结

本院通过科学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更进一步健全了护理管理机制,以及持续的质量改进。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及护理质量改进,护理业务能力均不断增强,多年来无护理事故的发生,护理投诉及纠纷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风险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利用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正确识别现有与潜在的护理风险,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正确识别现有与潜在的护理风险,加强护士素质教育与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015%下降至0.002 8%,住院患者满意率保持在96.0%以上。结论利用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防范,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 343.

[2]孙玲芳.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18(3):59.

家庭护理模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心内科开放床位37张, 护士15名, 均为女性, 床护比例为1:0.405。护士年龄为20~41岁, 平均年龄26岁;主管护师3名, 护师4名, 护士8名;中专5名, 大专7名, 本科3名。心脏介入专科护士2名。

1.2 方法科室本着“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2.1 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精神与内涵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相关文件, 理清工作思路, 提高全科护士思想认识, 让护士明白优质护理不是简单的给患者洗头、洗脚, 其目的是将全面﹑全程的护理工作落实在患者的身上。全面是指护理应涉及到患者的各个方面, 包括对患者的生活照顾﹑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及康复训练等。全程则是指护理应该涉及到各个时间段, 包括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甚至包括出院以后的随访[2]。按护理部的指示将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服务内容和标准公布于众, 接受监督[3]。

护理部多次派本科护士长去省内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学习开展“创优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 以培养骨干力量, 提高科室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

1.2.2 规范护士用语及护士礼仪

要求全科护理人员, 上班时要求护士统一着装, 佩带服务牌, 以清新、典雅、端庄、大方的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使用普通话与患者交谈, 对入院患者使用接待用语﹑对出院患者使用送别用语﹑在治疗中使用操作用语;患者来有迎声, 患者配合有谢声, 巡视病房有问声, 工作不周有歉声, 治疗护理有请声, 房患者出院有送声。

1.2.3 重新制定工作职责, 优化工作流程

根据心内科工作特点, 对各班工作职责进行重新修订, 调整部分班次时间, 使流程更为优化。将全科护士分为4个小组, 各组员3~4名。病房实行责任制护理, 分床到组, 责任到人, 让每个患者有护士分管。每个责任组分管8~10例患者, 做到8 h上班, 24 h护理, 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4]。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所管的患者基本相同, 承担一致的病房管理, 便于医护患三者间的沟通。在工作中责任包干, 职责明确, 如遇危重患者抢救时, 全体护士共同协作, 各护理组本着分组不分家的原则, 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1.2.4 改善环境, 注重人文关怀

科室走廊摆设绿色植物, 增添生命气息。病室地面保持清洁, 干净, 无水渍, 病房内床单位和各种物品摆放整齐, 预留出较为宽敞的空间, 便于患者的活动。试点病区注重人文关怀[5], 建立服务理念, 为患者免费提供微波炉﹑针线包﹑报纸、等, 帮助老年危重患者与医院食堂联系定餐, 及时为错过定餐时间的患者提供送餐服务。

1.2.5 改变排班模式, 实行APN班及弹性排班

心内科实行“八八制”排班。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0:00~8:00。APN特点按工作量﹑人力﹑时间段和层级进行分组, 每个小组按专科技能﹑专科知识﹑应急处理抢救能力﹑综合能力4个方面来划分责任护士的3个层级, 并对每个层级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增加关键时间段如6:30-8:30或17:00-22:00的护理人力配备以更好的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增设晚夜间护理二线值班, 分别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担任。APN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 提高工作效率, 人力新老搭配, 技术高低组合, 使医疗护理得到有力保证。

1.2.6 简化护理病历

取消了普通患者的每周一次的护理记录, 现在的记录单集巡视病情观察特殊处理及记录于一体, 简化书写内容, 达到每班护士书写病历时间不超过30 min, 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1.2.7 加强基础护理

每天要求各组责任护士7:30到病房, 帮助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低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洗脸、洗脚、床上洗头、翻身、叩背、入厕、床上大小便等工作, 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同时, 观察病情, 发现患者的需要, 及时主动提供服务。

1.2.8 加强专科护理, 突出专科特色

因本科每年介入例数多, 在做基础护理的同时与专科相结合, 由专科护士为患者做术前宣教, 对可能行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指导训练床上排便, 术中配合, 拔除鞘管的配合。术后由专科护士和责任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和围手术期的护理, 观察穿刺处绷带包扎是否牢固, 局部是否出血有血肿, 杜绝因体位不当引发的并发证。1.2.9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心内科老年患者﹑病危病重的患者多, 护理安全非常重要。对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 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压疮风险评估等, 进行书面交班, 并在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如: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等, 提醒每位当班护士去关注这些重点患者, 为保证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1.2.1 0 加强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就落实入院宣教, 介绍病室环境, 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介绍同室病友, 发放健康小处方, 住院期间护士在治疗护理时也会随时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知识。每月对住院患者开一次病员座谈会, 征求住院患者的意见及建议, 并给患者讲住院须知及健康知识。走廊的报架上, 有大众卫生报﹑文化走廊有健康宣传栏, 供病友们阅览。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的知识, 有利于疾病康复。1.2.11绩效工资改革, 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⑴提高护士晚夜班费;⑵奖金实行二级分配, 60﹪由科室分配;40﹪由护理部分配;以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理难度﹑服务满意度等为考核指标。 (3) 对上晚夜班护士按职称相应提高护士奖金系数, 使护士待遇明显提高。通过合理的绩效分配,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热情[5]。

1.2.1 2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全年平均满意度及各季度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基础护理、危重一级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对基础护理、危重一级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医生及相关科室﹑患者家属对心内科护士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医生及相关科室﹑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3.1 护士服务意识加强, 护患关系和谐

本科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深入开展,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全年实现护理零投诉及纠纷的发生, 真正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

3.2 基础护理得到加强

通过实施责任制小组包干的临床护理, 使医护配合越来越默契, 护士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 护士专业知识提升较快, 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层级的责任制护理, 改变排班模式, 明确岗位职责, 确保临床一线护理人力新老搭配, 技术高低组合的原则,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保证了护理安全, 使患者得到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

3.3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同时也使医护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2011年本科收到患者送来的感谢信19封, 锦旗13面。全年护理不良事件零投诉。

总之,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值得深入开展, 它能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打造医院护理品牌。

摘要:目的:探讨实行优质护理对改善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意义。方法:以2011年2月-2012年1月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调查患者及家属、医生及相关科室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每次抽取80%以上的患者进行问卷, 并与2010年尚未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P<0.05) 。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医生及相关科室对护士的满意度, 值得深入开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辉.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J].现代护理报, 2011, 10 (15) :15-16.

[2]张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J].当代护士, 2011, 9 (5) :189.

[3]耿华.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6 (5) :84-85.

[4]李晓静, 房全荣.对住院患者实施温馨服务的探讨[J].内门蒙古中医药, 2009, 28 (3) :92.

家庭护理模式 篇9

相比起公共英语来说护理英语在词汇构成这方面来说更加复杂, 词根基本来自于拉丁语以及希腊语, 然后与前缀、后缀一起形成复合词。而且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新词产生, 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学习的难度, 但是护理英语专业词汇有是有规律的进行构词的, 因此要熟练的掌握常见的前缀、后缀以及词根等, 并了解其意义。

( 一) 对前缀、后缀以及词根进行汇总

在开设课程的前两周时间内对词汇的前后缀以及词根进行专题讲解, 学习构词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猜词来记住单词。例如炎症是由- itis来表示的, tonsillitis的意思为扁桃体炎; gastr - 是胃的意思, 而单词gastrectomy的意思为胃切除手术。

( 二) 以词性变化为基础进行词汇的扩展

例如静脉对应的单词vein, 对其进行扩展可以联想到venous, 可翻译为静脉的, 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就可以变成我们所需要的专业词汇静脉注射 ( intravenous injection) 以及静脉输液 ( intravenous infusion) 等。

( 三) 将长单词分解开

护理英语中有很多单词非常长, 这些单词通常来说都是复合词, 其中包含多个不同含义的词根。我们可以分解这些复合词, 使其变成以一个构词元素, 这样的化繁为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 了解单词的意思。例如单词electrocardiogram翻译为心电图, 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不同的词根, 分别是electro - , 含义为电; cardio - , 含义为心; gram, 含义为图, 只要知道这三个词根的意思就很容易猜出来 “心电图”这个单词。

二、使用CGFNS内容作为教学主线

( 一) 学习最新的国际护理理念

学生在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技能之后, 可以更好地符合护士出国考试的要求, 并且了解中西方护理之间理念的不同。学生学习了这些先进的理论知识, 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护理教育方面的距离也缩短了不少, 所以说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始终是主线, 而且学生也拥有了更多走向国际的机会和能力。

例如PACU这个科室只有西方国家才设有, 我国一般是不设置这个科室的, 必须有ICU经验的护士才能在这个科室工作。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差异以后可以更加顺利的通过出国考试, 并且对自身的护理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 二) 书写护理程序

在护士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其工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例如护理计划的制定、病人转院的相关记录以及转科需要的转诊信等。书面表达的准确和完整程度是对护士工作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书写方面的训练, 帮助学生更好地书写护理程序, 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并且准确的进行表达, 对于学生护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我们在书写相关材料的时候要表达 “无效的呼吸模式和胸痛有关系”, 那么就写为 “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 related to chest pain”, 这是一种固定的书写格式, 而不是按照书面的词义进行英汉之间的翻译, 而是使用专业的术语来进行专业表达。

三、使用OET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模式, 可以在每堂课刚开始的十五分钟时间用来进行听力教学, 播放一些医院背景下发生的对话, 然后安排学生扮演刚才对话中的内容进行模拟, 在此过程中提升交流能力, 然后讲解CGFNS中的内容。

( 一) 专业术语的表达

人们在涉及到某一专业的时候使用的英语并不是日常生活用语, 而是专业英语, 这二者在表达方面的误差是很大的, 例如walk和ambulation在日常用语中都表达 “行走”的意思, 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后者在专业表达中是指 “非卧床运动”, 说明病人在手术以后进行一定的下床运动, 而后者指的是大步流星的行走, 两个词的意思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 二) 设置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交流能力, 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景设置, 安排学生或者师生共同进行角色扮演, 根据既定的病历和任务使用专业词汇准确地进行表达, 避免学生在真正面对外国病人的时候不知如何交流。

摘要:如今发达国家护士的数量严重不足, 所以在我国的各大护理院校尤其是高职护理院校中, 都已经广泛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 那么首先需要研究和重视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进行医护英语方面的教学, 使护理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外语技能, 与国际化的护理水平相接轨。但是护理英语作为一种专业英语, 比较枯燥乏味、词汇量大而且偏难, 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研究护理英语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博文, 陈荟洁, 王海燕.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医学, 2013, 14:1669-1670.

[2]张艳萍.试论英语教学改革之3R模式——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 2012, 04:151-152.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1 月-2015 年3 月收治产妇210 例, 年龄20~36 岁, 平均年龄 (26.4±2.9) 岁;其中初产妇119 例, 经产妇91 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 每组105 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产妇无意识障碍;产妇无精神疾病;产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研究内容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护理方法: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内容, 包括产妇生命体征监测、水及电解质平衡维持、低压吸氧、必要时可给予营养物质补充能量。护理组产妇在上述内容基础上, 给予人性化护理, 主要内容:①开展健康教育:分娩是每个孕妇必经的过程, 其过程对产妇本身以及家庭来说是幸福而艰难的, 对初产妇的影响更明显[1]。因此, 医护人员在产妇入院初期应积极与其沟通,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从生理以及心理等层面提升产妇对分娩的认识, 以及接受产妇自身社会及家庭身份的改变, 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妊娠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对产后新生儿护理进行介绍和教授, 让产妇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缓解紧张情绪。②分娩中护理:分娩过程中, 激素作用导致产妇自身宫缩加剧, 疼痛感较强, 加之对分娩的恐惧, 部分产妇可能出现恐惧、排斥等情绪, 部分产妇甚至出现依从性严重下降等[2]。因此, 为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 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 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在分娩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分娩后2 h内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 给予心理护理等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③产妇分娩后, 为让产妇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快乐, 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促进母婴接触;指导产妇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指导剖宫产产妇护理伤口, 防止感染;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技巧;鼓励产妇保持积极的心态, 与家人分享喜悦, 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出院时, 嘱咐产妇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产妇进行健康培训, 定期实施电话随访, 给予心理等方面的指导[3]。

观察指标: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 (WHOQOL-BREF) 对产妇自身情况进行调查, 医护人员统计后进行分析, 了解产妇的护理效果, 分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等4 个方面, 评分标准为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该项功能越好, 生活质量越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后, 护理组产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讨论

常规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 以产妇为中心, 不仅对产妇的疾病进行护理, 而且对产妇的心理、 精神等进行护理, 既保证了对产妇的生理护理质量, 又使产妇感受到人文关怀, 为产妇提供优质、温馨、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面对分娩过程, 产妇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若护理不恰当, 产妇产后抑郁的概率增加, 因此, 为帮助产妇完成从孕期到哺乳期的过渡, 必须为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人性化护理针对产妇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了解产妇需求, 充分尊重产妇的人格和尊严, 最大限度地为产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保证产妇心理、生理及精神健康, 提高产妇依从性, 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4]。

本研究结果发现, 护理组产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环境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效果, 改善生活质量, 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会民.产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7) :52-53.

[2]刘冬雅.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4) :612-613.

[3]黎筱慧.人性化护理对产科病房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4) :17-19.

家庭护理模式 篇11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工作;心内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96-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普及,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十一世纪逐渐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因此,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希望得到人性化的尊重。所以,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人性化的发展,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尤其在护理方面,各大医院开始了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这是一种个性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下,患者能够在最舒适的环境下保持愉悦的心情来接受治疗,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疾病病种复杂,病情比较严重,成为当下死亡原因最高的疾病。因此,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对此,我院对之前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人性化的护理,最终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到2015年目前为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45岁到78岁,平均年龄60岁左右。这些患者当中,冠心病45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高血压23例,心力衰竭7例。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于这部分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然后利用本医院设计的调查表,及时对每位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具体方法如下。

1.2.1转变护理理念

在实施人性化护理前,必须改变护理人员的传统护理意识,只有从观念上转变,才能真正将人性化护理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因此,护理人员时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用优质的服务获得患者的赞同和感恩,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和谐相处的关系。所以,护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人性化护理的实质和内涵,深入地学习,将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热情地态度,经常与患者进行深入地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帮着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1.2.2心理护理

接受调查的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大都是老年群体,这部分人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着特殊性。例如,老年患者年级大了,到医院就诊检查时,难免会产生焦虑或紧张的情绪,甚至会与医护人员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或顶撞事件。大部分老年人对于到医院检查,特别是住院疗养充满了排斥的心理,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温柔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开导,经常与这部分患者聊聊天,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开导他们积极进行配合治疗,用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高度配合各项疗养和检查,早日康复出院。

1.2.3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

对于心内科的患者而言,住院环境对患者的康复程度也有很大的关系。舒适的住院环境能够促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治疗。同时,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定点打扫卫生,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干净,做到室内室外通风顺畅,保持新鲜的空气,这些外部因素都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

1.2.4药物护理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心内科患者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人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退,因此,老年人极有可能会错服或漏服药物。为了有效解决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护士对于老年人的服药情况要严格管理。对于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要做好服药监督和护理工作,确保老年人患者正确无误地服用药物。比如,老年人服用降血压的药物之后极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此,护士要提醒患者起床或者变换体位时注意幅度,保证动作轻柔;而服用催眠类药物会造成头晕或精神不振的现象,这时护士要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万万不可运动。除此之外,护士要了解每位患者排便的时间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服用泻药,尽量避免在夜晚排便。

1.2.5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讲话的语气要亲切,工作的态度要随和,语速要平缓,在患者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将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够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1.2.6加强护患沟通

人性化护理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促进互相理解的桥梁。通过沟通,护理人员能够清楚了解他们做的不足的地方,及时加以调整和改正。这一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了护患之间的纠纷。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注意沟通的技巧,语气和用词要恰如其分。做任何事情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多替患者着想,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有效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2.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医院实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远远高达98%,比同期常规的护理服务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

3.体会

在当代医院服务中,也尤其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的患者不仅需要技术一流的医术,而且还需要人性化护理服务。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发达,患者选择医院的标准开始转向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因此,人性化护理服务成为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自从我院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以来,患者对我院的服务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变,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人性化护理服务促进护患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喻丽珂,彭文玲. 人性化护理在心理科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20)

[2] 刘海英.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管理防范[J]. 齐鲁护理杂志. 2008(05)

家庭网关发展模式探讨 篇12

家庭网关 (HG, HomeGateway) 是家庭网络通向外部信息网络的大门, 具体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宽带猫 (wide-band Modem) , 如早些年的普通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猫到当前的光猫 (FM, Fiber Modem) 等。这些形态的猫出现基本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过程, 尤其是迎合了“三网融合”、“光进铜退”等相关概念与行为推出的需要。在众说纷纭的背景下, 运营商如何寻求一套合适自身的家庭网关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家庭网关发展模式探讨

2.1 家庭网关组网形式

家庭网关的组网形式如图1所示。图中, 家庭客户的电话、电脑、电视、家居安防等广泛存在的实际需求均通过家庭网关这一关口得到实现, 而不同的家庭客户对这些实际需求的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 市场和技术的共同驱动催生出形态各异的家庭网关。

2.2 家庭网关比较

普通猫 (OM, Ordinary Modem) :主要采用xDSL (数字用户线) 技术实现家庭客户的宽带上网业务。

光猫 (FM) :是PON (无源光网络) 中的FTTH (光纤到户) ONU (光网络单元) , 主要面向于高端的家庭客户。

集成猫 (IM, Integrated Modem) :是普通猫和光猫之集大成者, 兼容普通猫和光猫的优点, 尤其注入了业务级及设备级可管控的功能, 是未来融合型家庭网关的雏形。

电力猫 (PM, Power Modem) :采用PLC (电力线通信) 技术, 利用配电网电力线路传输多媒体信号, 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实现家庭客户的室内互联。电力猫不需要对家庭现有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任何改动, 就能有效地配合上述3类猫的使用。

普通猫、光猫、集成猫的基本比较参见表1。

2.3 集成猫的管控形式

集成猫的组件如图2所示, 主要组件包括语音模块、数据模块、业务和设备管控模块、QoS (服务质量) 模块、WLAN (无线局域网) 模块、接口模块 (由网络侧接口和POTS电话、LAN以太网等用户侧接口) 等。其中的“业务和设备管控模块”是集成猫最显著的特点, 它与“营运管控系统”进行了对接, “营运管控系统”对集成猫的使用状态进行了日常监测, 对家庭客户所采用的业务或业务套餐进行集中下发, 再考虑到集成猫现行价格、家庭客户的实际业务需求、家庭客户现阶段每月可支付能力等市场因素, 使得集成猫成为家庭客户和运营商都较愿意接受的方式。

2.4 家庭网关的发展模式

综合考虑家庭用户的需求、业务消费习惯、资费承受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等市场因素, 每类猫的技术特点, 以及运营商大规模运营业务的要求,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2010~2014年) , 家庭网关的发展格局如下:

(1) 2010年:普通猫为主导, 光猫、集成猫为辅, 电力猫为补充;

(2) 2011~2012年:集成猫为主导, 普通猫、光猫为辅, 电力猫为补充;

(3) 2013~2014年:集成猫和光猫并重, 普通猫、电力猫为补充。

因此, 对于运营商来说, 作为家庭网关主要形式的集成猫是一个切实有效的选择。

3 结束语

事实上, 每类家庭网关从推出到正式商用均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劳动, 对于运营商来说, 选择适用面广、综合成本相对低廉、实用效果好且乐于为用户所接受的商用模式本身就是一项较大的挑战。

上一篇:快递规范下一篇: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