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

2024-10-11

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精选5篇)

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 篇1

肾功能功能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已经成为公众问题之一, 在治疗上主要以保守治疗或肾替代治疗为主, 治疗费用高, 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相继也对患者自身的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 多数患者缺乏治疗的积极性, 相继预后效果不理想。此类患者多数在家治疗, 因此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医务者工作的重点[1,2]。本文对家庭式沟通在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 其中男15例, 占50%, 女15例, 占50%, 年龄30~82岁, 平均年龄 (40.5±2.0) 岁, 其中10例为非透析患者, 20例为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2例为每周透析3次, 5例每周透析5次, 8例为每周透析2次, 5例为走透析1次。30例患者的文化程度为:15例大专以上文化, 3例为中学, 5例为小学, 其余7例为文盲;其中工人10例, 农民10例, 10例为职员。对照察组30例患者, 其中男18例, 占60%, 女12例, 占40%, 年龄29~79岁, 平均年龄 (39.6±1.5) 岁, 其中12例为非透析患者, 18例为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2例为每周透析3次, 3例每周透析5次, 4例为每周透析2次, 4例为走透析1次。30例患者的文化程度为:12例大专以上文化, 6例为中学, 10例为小学, 其余2例为文盲;其中工人120例, 农民10例, 8例为职员。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 仅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指导, 观察组30例患者, 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 且护理人员需要有大专护理文凭、主管护师职称, 有8年的肾内护理工作经验, 定期以电话或家庭访视的访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并对护理干预内容进行记录, 具体访视内容如下。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首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评估, 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恐惧及害怕等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同情、安慰与鼓励,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多次沟通交流, 消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 并通过成功案例的讲解, 让患者及家属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护理疾病, 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2) 用药护理:及时了解患者按医嘱用药的情况,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服药的重要性, 并为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用药一览表, 宜清晰告之他们药物的种类、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药的剂量及用法, 切忌患者及家属自行停药, 通过让患者及家属学会药物自我管理的策略,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特别应向患者强调降压药的使用时间、剂量及用法, 因血压的稳定性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3) 病情监测护理:应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体质量、尿量、水肿情况及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血清白蛋白、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进行严密监测, 以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时也要告诉患者及家属病情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如发现异常情况如体温升高达38℃以上、舒张压≥100 mm Hg (1mm Hg=0.133 k Pa) , 心率>100次/分或低于60次/分等, 应及时就诊。 (4) 饮食护理:肾功能衰竭患者在饮食上应格外注意,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及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本着满足其基本生理需要的原则, 为患者制定合理化的饮食方案。在保证患者足够热量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低蛋白饮食中的氮, 尽量减少蛋白分解和体内蛋白库的消耗, 以延缓肾功能的衰竭进程及并发症的发生。切记做到食谱中的蛋白质含量应比计算的理想蛋白质的含量要高, 以保证机体的生理需要量, 此外, 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健康指导, 如休息、睡眠、干体质量的控制等, 避免劳累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并用生活满意度测量表 (LSR) 、生活满意指数A (LSIA) 和生活满意指数B (LSIB) 等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满意度的比较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满意度变化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此外,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

3 结论

对慢性肾衰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 能延缓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治疗用药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 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意义显著[3,4]。本文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 生活满意度大大改善, 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综上所述, 家庭式沟通护理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患者生活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家庭式沟通在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6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 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满意度变化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此外,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结论 家庭式沟通护理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患者生活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家庭式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运梅, 夏炳成, 王美莲, 等.家庭护理干预提高社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2) :1124-1126.

[2]云改芝.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 43 (9) :1125-1126.

[3]谭红媛.家庭式沟通护理对妇科患者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6) :83-84.

[4]张文英.家庭式沟通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3) :133.

[5]仝海云, 王忠敏.23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 2007:3.

[6]岳红红.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期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04.

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 篇2

深入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

“课内比教学,全员参与,一个不少;课外访万家,全面覆盖,一户不漏”的横幅标语,在晚霞中随风摆动。学校的老师在“课内比教学”中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三三两两迎着晚霞秋风又踏上了家访的路途,这样的场景,已成为了近期该校固定的“风景”。

自10月中旬,该活动开展以来,每逢周末、傍晚,该校领导、教师都纷纷走出校园,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听取家长对教育发展、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搭建教师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了解学校,理解教师。

据了解,学校共辖3个村,现在有中小学生200余人、教职工22名。在家访活动中,教师走访学生家庭180余户,教师上门走访的家访率达100%,教师家访参与率达100%,教师撰写家访手记100余篇,收到家长意见及访后情况反馈表150余份。

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 篇3

【关键词】 内科护理;护患沟通;沟通模式;管理深化;问题探究

内科护理环节是内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我们需要进行人性化的内科护理模式应用,以有效解决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确保病人身体的早日恢复,促进医院医护整体环节的顺利运行。

1 规范内科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以实现护患环节的顺利进行

内科护理人员是内科护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确保内科护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这离不开对相关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为了实现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我们要提升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比如对内科护理中各种风险应急措施的学习应用,关于护理核心关键的学习,对于护理系统相关知识的有效学习,对于压疮护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护理新知识的及时学习等,这些环节都是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确保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广泛了解,才能有利于病人的日常疾病护理。医院对内科护理系统的相关政策进行相关更新,也有利于内科护理工作的日常展开。做好其他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消防安全演练的进行,为内科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安全前提。

我们也要进行日常内科护理服务流程和医患信息回馈系统的完善,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新入院病人的服务体系,进行护理工作的日常用户的规范,及时听取病人对于内科服务的改善意见,进行相关内科护理模式的改善。

2 对于内科护理系统中护患沟通环节的分析

护患沟通环节是实现内科护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性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针对病人的诊断信息进行相关护理可行性方案的设计,确保找到适合病人日常康复的最优化方案。一般来说,内科患者在治疗康复期间,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往往存在恐惧、自闭、多疑等的心理,如果任由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发展,就会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的康复工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护患沟通环节的实现,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每个病患的特点,进行相应心理辅导,以确保病人保持积极的形態进行日常疾病的养护,这样对于病人的早日康复是很有帮助的。与此同时,护患沟通环节的实现,有利于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有利于护患良好沟通平台的建立。

在实际内科护理工作中,影响护患工作顺利运行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因素有当前的社会因素、医院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等,这些都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原因。我院对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间的98例内科患者展开问卷调查,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有,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内科技术问题、患者自身心理因素问题,沟通障碍的原因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问卷调查了,通过病患的有效回馈,得到了关于内科护理工作的具体信息。

3 护患沟通具体措施的开展

3.1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护患沟通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有患者自身的因素,比如情绪问题,心理素质问题,护理人员的因素,比如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医院因素,比如医院的环境,还有其他相关因素。为了实现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我们需要更新护患之间的沟通模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从而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护理人员缺乏对护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其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能力存在不足,不能实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其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实现人性化的护理,培养对本质工作的热爱,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提升。这需要护理人员自身相关意识的提升,也需要医院对护患沟通系统的重视,确保日常护理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加大教育力度,定期开展医护人员职业素质座谈会,利用榜样作用,提升护理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

3.2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沟通时间的掌握,它是必要性的环节。沟通的时间过长就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日常恢复,沟通时间过短,又不能及时的了解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相关病患的特点进行拿捏了,一般情况下,对于内向性的病人,要把握好沟通的节奏,明确沟通的目的性,对于外向性的病人,我们要注重对沟通时间的控制,确保该类型病人的身体静养。对于刚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打破他们陌生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了,以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性,有利于形成护患沟通的良好环境。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对医患进行人性化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从患者角度出现,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在此环节中,实现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用护理人员真挚的感情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有利于日常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利于护患关系的稳定进行。护患沟通环节贯穿于内科护理整体环节中,它应用于病患的住院期间,也应用于病患的出院后的康复情况,以确保相关回馈信息的有效记录。

3.3 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离不开对沟通内容的优化,这是内科护理系统中护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具体的护理方案,实现日常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护理方案中,我们要明确辅助检查、诊断环节等内容的重要性,做好积极的护理方案的规划。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的具体内容包括,病人的心理感受、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注意事项、患者用药说明等,这些护患沟通的基本模式。只有实现护患的基本信任,才能有利于下序环节的有效进行,有利于患者对于相关环节的有效配合,从而保证内科护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积极恢复。沟通方式的选择,合理护患沟通方式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内科管理的工作效率。护患之间的沟通要做好积极的沟通记录,以有利于实现对病人病情的及时跟踪。为了有效实现患者健康数据的录入,我们需要规范好沟通记录的内容,比如时间、内容、地点等。

4 结 语

探索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模式 篇4

1 沟通时间

1.1 入院前沟通

在患者入院前, 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沟通, 采取沟通与优质服务相结合方式[1], 主动帮助患者获得信息, 为其创造便捷的就医环境, 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如门诊咨询, 预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沟通, 询问患者病情, 并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正确分诊, 为患者讲清就诊、检查路线, 让患者顺利找到相应科室就诊。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医院就医服务流程、服务项目, 指导患者就医, 并向他们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发放相关宣传资料。

1.2 入院时沟通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 与患者及时沟通, 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护士要真诚对待患者, 体谅患者疾苦, 使患者感到可以信赖, 拉近护患双方距离, 建立信任、合作的关系。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按患者职业、职务及年龄等尊称患者, 让患者知道其享有平等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要向患者说明其应尽的义务;要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对病情的认知度。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科室环境 (包括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 、病室设施、诊疗技术水平、设备及住院患者的管理制度、探视时间、注意事项 (包括患者外出请假及查房、治疗期间守时等) , 使患者对医院、病室环境、医生、护士有初步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患者对沟通的反应。

1.3 入院3天内沟通

护士要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护理要点、检查结果及其心理状态, 帮助、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诊疗活动。沟通时要互相理解、尊重, 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请患者复述沟通的重点内容, 使患者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从而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4 入院期间的沟通

入院期间的沟通可以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到指导作用。沟通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特点及沟通内容, 把握沟通的场合和时机, 讲究沟通策略, 尽量保持与患者的正面沟通。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医嘱、药物及护理措施的改进, 贵重药品的使用, 手术前患者的准备和手术后康复护理等。

1.5 出院时沟通

患者出院时最关心的是出院后恢复健康应注意的问题, 护士应做好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工作, 包括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复诊内容及联系方式, 为患者预约好复诊医师。

2 沟通内容

2.1 护理方案的沟通

护士应帮助患者获得有关其病情资料, 包括对其进行的护理诊断, 采取的护理措施、辅助检查等。

2.2 护理活动的沟通

2.2.1 护理技术操作前的沟通

操作前护士应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及患者的配合方法, 并针对所用药物进行宣教。注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 使患者感到亲切、信任, 能主动配合护理操作, 以便顺利完成操作。

2.2.2 手术前、后的沟通

(1) 手术前的沟通:患者术前担心手术不成功、怕疼痛, 护士应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主动倾听、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 术前、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配合、注意的事项, 在减轻患者恐惧心理的同时, 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风险性。 (2) 手术后的沟通:重点放在术后的健康促进和康复维护[2]中, 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及注意事项、缓解疼痛的方法。

2.2.3 检查、治疗前的沟通

护士要紧紧围绕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患者最关心的内容进行有效沟通, 并履行各种检查、治疗的告知程序, 可采用“5W、1H”程序来进行沟通, 向患者讲清检查与治疗的优点、目的、时间, 检查、治疗的部位、步骤及负责医生[2]。如做核磁共振、CT断层扫描、介入治疗、内镜、血管造影等。

2.2.4 风险性诊疗患者签字前的沟通

为维护和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将需要告知患者的项目统一列出目录, 在患者接受风险性护理操作、浸入性诊疗操作、有创检查、各种手术及新技术的治疗前, 应将各种手术检查、治疗目的、注意事项、获得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告知患者, 使患者知晓及同意, 并请患者签字。在解释过程中护士既要让患者知晓其治疗中的风险性, 又不能让患者产生负面情绪, 同时应尊重患者及委托人的意见。

3 沟通方式

护士应以人为本,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心理因素及病情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3.1 床旁沟通

护士安置好患者后, 应在床旁给患者及其家属做入院介绍等。如因当时存在特殊情况或患者病情过重无法进行沟通, 应在患者入院后12小时内进行沟通。

3.2 分级沟通

沟通时由不同级别的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个体差异进行沟通。

3.2.1 危、重症患者的沟通

沟通时要注意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及预后的好坏, 针对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创操作检查项目、特殊用药、修正诊断、修订的护理计划等进行沟通, 同时要注意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 使用恰当的语言、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

3.2.2 一般患者的沟通

由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护理计划、护理措施、饮食、活动等方面进行沟通, 可与患者商订护理计划。

3.3 集中沟通

护士集体与患者每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 以畅通沟通渠道。由科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和病区患者及其家属, 对其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问题进行集中沟通, 并介绍疾病的康复知识及诊治、护理措施。为患者做好宣教工作, 广泛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 解答他们的提问并及时收集、反馈患者建议。

4 沟通方法

4.1 预防为主的沟通

护士应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和工作职责, 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 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及时消除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不满, 一旦发现有对护士工作不满意的患者, 护士长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 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及时疏导、有效沟通。

4.2 更换沟通者

与患者沟通时, 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言和语气。主管护士在某些问题或观点上与患者沟通有困难或障碍时, 应换责任护士组长或护士长进行沟通。希波克拉底曾说:“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 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从沟通对象立场出发, 适当表达移情[3], 理解对方的思想, 寻求共同点, 有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4.3 统一认识后与患者进行沟通

患者的心理活动会影响护理及治疗效果, 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是促进护患有效沟通的桥梁。患者对护理问题或护理措施不能理解时, 要了解患者真正的意图, 不得主观判断或匆忙下结论, 打断患者的谈话。在沟通前护士间要进行沟通, 统一认识后由护士长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产生不信任、疑虑心理。

4.4 书面、实物沟通

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 护士可采取书面文字、卡片、图片、实物和模型等实物进行沟通, 以增进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官认识, 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5 沟通记录

每次沟通都应在护理记录中详细记录沟通内容, 并要求护患沟通后签名, 记录内容包括沟通的内容、时间、地点、参加护士以及沟通结果, 特殊情况应在记录的结尾处要求患者或其家属签名。集体沟通将沟通后的内容记录在沟通记录本上, 最后由参加沟通的护士签名。

6 小结

新的护患沟通模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性、社会性, 注重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 注重护患之间双方合作的权益, 注重护患沟通与交流, 融情感服务、文化服务于技术服务之中[4]。可使护患双方在心理上得到相容和满足, 化解医患矛盾, 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宇, 倪利蓉.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2) :921.

[2]谌永毅, 宁立珍.护理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4.

[3]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家庭式沟通护理模式 篇5

1沟通时间

1.1 入院前沟通

在患者入院前, 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沟通, 采取沟通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主动帮助患者获得信息, 为其创造便捷的就医环境, 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如门诊咨询, 预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沟通, 询问患者病情, 并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正确分诊, 为患者讲清就诊、检查路线, 让患者顺利找到相应科室就诊。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医院就医服务流程、服务项目, 指导患者就医, 并向他们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发放相关宣传资料。

1.2 入院时沟通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 与患者及时沟通, 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护士要真诚对待患者, 体谅患者疾苦, 使患者感到可以信赖, 拉近护患双方距离, 建立信任、合作的关系。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按患者职业、职务及年龄等尊称患者, 让患者知道其享有平等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的权利, 同时也要向患者说明其应尽的义务;要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对病情的认知度。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科室环境 (包括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 、病室设施、诊疗技术水平、设备及住院患者的管理制度、探视时间、注意事项 (包括患者外出请假及查房、治疗时间守时等) , 使患者对医院、病室环境和医生、护士有初步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患者对沟通的反应。

1.3 入院3d内沟通

护士要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护理要点、检查结果及其心理状态, 帮助、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诊疗活动。沟通时要互相理解、尊重, 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请患者复述沟通的重点内容, 使患者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从而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4 入院期间的沟通

入院期间的沟通可以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到指导作用。沟通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特点及沟通内容, 把握沟通的场合和时机, 讲究沟通策略, 尽量保持与患者的正面沟通。沟通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医嘱、药物及护理措施的改进、贵重药品的使用。

1.5 出院时沟通

患者出院时最关心的是出院后恢复健康应注意的问题, 护士应做好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工作, 包括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复诊内容及联系方式, 为患者预约好复诊医师。

2沟通内容

2.1 护理方案的沟通

护士应帮助患者获得有关其病情资料, 包括对其进行的护理诊断、采取的护理措施、辅助检查等。

2.2 护理活动的沟通

2.2.1 护理技术操作前的沟通:

操作护士应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操作的目的及患者的配合方法, 并针对所用药物进行宣教。注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 使患者感到亲切、信任, 能主动配合护理操作, 以便顺利完成操作。

2.2.2 检查、治疗前的沟通:

护士要紧紧围绕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患者最关心的内容进行有效沟通, 并履行各种检查、治疗的告知程序, 可采取用“5W、1H”进行沟通, 向患者讲清检查与治疗的优点、目的、时间, 检查、治疗的部位、步骤及负责医生。如做核磁共振、CT断层扫描、介入治疗、内镜、血管造影等。

2.2.3 风险性诊疗患者签字前的沟通:

为维护和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将需要告知患者的项目统一列出目录, 在患者接受风险性护理操作、浸入性诊疗操作、有创检查、各种手术及新技术的治疗前, 应将各种手术检查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获得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告知患者, 使患者知晓及同意, 并请患者签字。在解释过程中, 护士既要让患者知晓其治疗中的风险性, 又不能让患者产生负面情绪, 同时应尊重患者及委托人的意见。

3沟通方式

3.1 床旁沟通

护士安置好患者后, 应在床旁给患者及其家属做入院介绍等。如因当时存在特殊情况或患者病情过重无法进行沟通, 应在患者入院后12h内进行沟通。

3.2 分级沟通

沟通时由不同级别的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个体差异进行沟通。

3.2.1 危、重症患者的沟通:

沟通时要注意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及预后的好坏, 针对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创操作检查项目、特殊用药、修正诊断、修订的护理计划等进行沟通, 同时要注意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 使用恰当的语言、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

3.2.2 一般患者的沟通:

由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护理计划、护理措施、饮食、活动等方面进行沟通, 可与患者商订护理计划。

3.3 集中沟通

护士集体与患者每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 以畅通沟通渠道。由科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和病区患者及其家属, 对其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问题进行集中沟通, 并介绍疾病的康复知识及诊治、护理措施。为患者做好宣教工作, 广泛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 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及时收集、反馈患者建议。

4沟通方法

4.1 预防为主的沟通

护士应明确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和工作职责, 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 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 及时消除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不满, 一旦发现有对护士工作不满意的患者, 护士长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 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及时疏导、有效沟通。

4.2 更换沟通者

与患者沟通时, 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言和语气。主管护士在某些问题或观点上与患者沟通有困难和障碍时, 应换责任护士组长或护士长进行沟通。希波克拉底曾说:“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什么病, 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从沟通对象立场出发, 适当表达移情, 理解对方的思想, 寻求共同点, 有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4.3 统一认识后与患者进行沟通

患者的心理活动会影响护理及治疗效果, 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是促进护患者有效沟通的桥梁。患者对护理问题或护理措施不能理解时, 要了解患者真正的意图, 不得主观判断或匆忙下结论, 打断患者的谈话。在沟通前护士间要进行沟通, 统一认识后由护士长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避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产生不信任、疑虑心理。

4.4 书面、实物沟通

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 护士可采取书面文字、卡片、图片、实物和模型等实物进行沟通, 以增进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官认识, 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5沟通记录

每次沟通都应该在护理记录中详细记录沟通内容, 并要求护患沟通后签名, 记录内容包括沟通的内容、时间、地点、参加护士以及沟通结果, 特殊情况应在记录的结尾处要求患者或其家属签名。集体沟通将沟通后的内容记录在沟通记录本上、最后由参加沟通的护士签名。

6小结

新的护患沟通模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性、社会性, 注重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构建, 注重护患之间双方合作的权益, 注重护患沟通与交流, 融情感服务、文化服务于技术服务之中, 可使护患双方在心理上得到相容和满足, 化解医患矛盾, 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护患关系,护患沟通

参考文献

[1]陈红宇, 倪利蓉.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2) :921.

上一篇:员工管理之六出奇计下一篇:风光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