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2024-05-12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精选12篇)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篇1

从中国传统私塾开始,到现在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并且已形成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被国人普遍接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入,“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努力去营造学习氛围、丰富教学的效果,并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体验活动中加以应用,并灵活地将各种学习与评价的方法融入到所授课程中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们,重燃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参与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主动协作来创建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以及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与娱乐环境,需要建立科学的测评机制,全面检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反复强调教育改革的今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对中国社会教育的失望,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目前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暴露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和自主学习的权利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和传授者,对控制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和方式拥有绝对的权利。这样,学生就只能机械式地听教师讲解和学习知识,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始终要跟随教师的思路和设计的规定模式进行大脑的思维活动,使得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思维的脑力活动被压制。[2]

2.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严重丧失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唯一推动者。教师不停地讲解新知识,学生只能坐在下边认真听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新知识,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发挥个人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不能发挥出学生的最佳能量和状态,严重削弱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形成了严重的教育淘汰局面,导致了人才培养“金字塔”的格局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充当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一直不能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即便教师能够在讲台上激情洋溢地讲解新知识,也无法改变当前学生睡觉、说话、玩游戏、玩手机等各种形态的厌学现状。于是,一节课下来,只有极其少数的学生能够坚持下来并且真正学到一些东西,这样就导致了一大部分学生随着对课堂教学兴趣的丧失,逐渐地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被淘汰,在某种程度上中断了自己求学求知的机会。

4. 理论教学偏多与实践教学缺乏形成对比,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原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教学的一个标准,同时,学生吸收、消化、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要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反过来,理论知识又是实践操作的前提和条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师个人的意识形态等影响,导致这两个教学环节彼此脱离,出现了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对实践操作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匮乏。目前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直接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下降。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才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推动者,而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不停地传授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辅助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中,了解学习是融合性的,情感和认知同时发挥作用;学生在思考时在感受,而学生在感知的同时在思考;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评价他们在课堂上的所思和所听,所有参与者处在一个平等的没有障碍的和谐教学圈中。

回顾整个培训过程,要求教师发现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办法去解决;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通过变通和使用优质教育资源,选择特定结果的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识别教学效果,并及时评估反馈方法,从而更好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1. 课前准备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适应和满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改变当前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的局面。作为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性地为自己的课堂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视频动画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社会调查”等,并且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课堂创造条件。教师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态度,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教学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下面六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Projects/Independent learning(项目/独立操作法);2)Simulation(虚拟环境法);3)Using Models and learning objects in the VET classroom(职业课堂使用模型模具法);4)Practical activities(实际演练法);5)Case Studies(案例分析法);6)Game(游戏法)。

教与学是一个不断尝试、体验、反思、抽象的循环过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表现将自身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不断思考、总结和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去调整自己的教学,经过不断循环调整,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学生上课前知道什么?学生上课后明白什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在哪里?学生为什么会出错误?为什么有些学生没有参与?[4]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角色思考:学生角度(教师如何教,学生才能更好吸收);教师角度(学生如何学,教师才能更好传授);同行角度(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理论和文献角度(通过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专注的学习,自我评判和调整自己的教学)。

总之,现代社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活动的重要环节,整个构建过程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和完善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掌握教师角色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提供适合的和有效的实践教学,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开发出学生的必要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的教学目标;确定与创建在教学中尤其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的资源;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学的评估方法,根据评估与反馈结果主动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职校理论课教学策略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3):162-164.

[2]冯雷,陈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05-206.

[3]郑顺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06(9):79-81.

[4]宋伯慧.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本科生学习参与度[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1-13.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篇2

1.自主学习设计, 这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常用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随即进入式”。不管用什么方法均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有机会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 其目的是为了个人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小组讨论、协商,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协商会话形式。3.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的方式有小组对个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自己。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能力、协作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等方面。评价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的特点是: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这样的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做必备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思考提问,上课形式采用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演讲等形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

采用多次任务式的课程考试评估方式,课程的进行采用讨论、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活动方式;根据英式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全部考核考点和内容,方能通过该课程。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教师采用一对一的辅导,允许学生补考补做;

建立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每个学生都有学生学习手册。内容包括课程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考核评估方法、考勤制度、学生的责任和权力,另外还有学生进行申诉的程序和办法的描述。

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是在现阶段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自扩招以来教学工作量增加,班级人数过多;科研任务压力大;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政策亟待强化。其主观原因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在信息时代,有的老师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在潜意识中存在“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观念,“我不讲,你不就懂”;对学生(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估计不足,等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学生;中心;小学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的教学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表现出“谈文色变”,畏难情绪严重,每次作文总是拼拼凑凑地写上那么几段,作文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面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提高学生的

作文水平,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的两大难:恐惧作文和言之无物。针对这两个难题,可以从两方面人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涵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 年写进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的。《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教育部于2005 年9 月1 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进一步在高等教育领域明确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这一规定为新时期高校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做好服务。

二、小学课堂的主动性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幼年,好动的时期。他们初步接触这个世界,内心渴望尽快了解这个世界,这恰恰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本能性行为。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世界,对社会的初步性认识。小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反映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的这种活泼,好奇的天性。换而言之,

小学生天性中好奇,率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应该在小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满足和释放。课堂的主动性对于教学的效果是有利的,具体表现为: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够有利的教学氛围,直接帮助教学目的的达到。不难理解,小学生由于身体与心智的不成熟,其自律能力,自控能力远远无法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要求小学生和军人一样整齐划一地行为,往往会压抑甚至扭曲了小学生的天性,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在无法改变小学生的天性的情况下,应该对其天性进行科学的疏导。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培育小学生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比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要更加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化教学环境能够较好培育学生的团队参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

三、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时,有时候烦恼的无话可说,有时候越写越有劲,一股无穷的动力推动着你战胜作文中的一切困难,这股动力就是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以设计一系列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接受作文训练。如在写记寒假中的一件趣事时,我在班上搞了一次有趣的逗笑比赛,看谁最有办法把别的同学逗笑。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他们在暑假中遇到的趣事讲了出来,还学会了表达不同程度的笑。如“哈哈大笑”“捧腹大笑”“扑哧一笑”等等。眼看他们“进入角色”,我便顺水推舟,出示习作要求,最后完成习作。结果这次作文训练的效果十分理想,达到了预期吕的。

四、让学生言之有物。感悟生活让学生习作有见地

每一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习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是在用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悟。如学生在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中,我先是带给同学们一些有独特感受的文章引路,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不一样的感受就是自己对生活独到的理解,是自己生活的精彩。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言

之有物”,我觉得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其实,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娱、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外出旅游等各种形式活动。然而学生面对这么多的材料仍无从下笔,那是因为他们不留意身边的事情,缺乏体验。

(二)注重词汇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因此,阅读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的积累运用到写作当

中,作文一定增添光彩。

结语:

我们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当然同样要“深入生活”。因此我们的作文课,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最终解决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问题。但是当前,我们教作文大多将阅读范文加点评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范文和点评不是不要,但是一定要认识到它们是生活的“流”而不是生活的“源”,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从生活的“源头”人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 1版 ,2003年2月第11次印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研究 篇4

首先,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越来越无法适应E时代的社会要求。E时代中的学生随着信息技术的实施和应用, 可以主动去搜集教学信息和相关网络教学内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式, 可以逐渐被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录像、网络课程代替。其次, 传统的教学, 以教师讲授课程为主的课堂设计, 在沟通方式中属于典型的轮式沟通, 由教师一个人讲给一群学生去听, 这种方式的沟通, 尽管有其一定的优点:例如领导明确性高、效率高、准确性高, 但是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轮式沟通有着显著的缺点:就是成员参与度低, 成员的满意度低。教师为主的讲解很难让大多数学生满意。再有, 被动学习的效果远远不如主动学习。以教师为中心, 将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学习只有变成学生主动的选择, 才能最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

总之, 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与课堂设计, 更多关注于知识点的传授与掌握上。要想提升成员参与度与满意度, 就必须转变沟通方式, 也就是转变我们的课堂设计, 通过新的课堂设计,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就需要在课堂设计上转变学生是被动参与学习, 以听课为主的现象, 而成为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主动参与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进, 更多地侧重于理念与方法, 把讲授知识的课堂改为学生主动探寻, 主动学习, 群体学习并掌握知识的课堂。这样, 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知识成果和技能成果, 更会让学生们收获一定的态度成果, 让学生们在个人目标、价值观、自我认识、待人态度上获得真实体验, 学生们的态度成果就是从其一边实践, 一边得到教师从旁的指点中不断获得的。

二、国内外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以约翰·杜威开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为代表, 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 认为社会生活和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基础。教学往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 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 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A·S·尼尔的夏山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 其主题是解放学生, 要求充分发展学生的天性, 不去干涉和打扰学生的自我发展, 打破师生间的等级关系, 消除学科间的分界, 以及把经验学习放在和书本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0世纪80年代, 西奥多·R·塞瑟提出了“要素学校”理念, 认为在教学内容上, 要素学校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 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同时, 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较少使用标准化测验, 这些都反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简言之, 要素学校的本质, 是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授传统的学科知识。Pete Strevens (1983) 认为“以学生为中心”与学习者的学习进度紧密相关, 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不断变化。在初级阶段, 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在中级阶段,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 在高级阶段, 则是“以学生为中心”。Johnson (2001) 认为, 如果决策时的主要思考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的本质相符合, 那么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反之, 如果决策时主要考虑教师, 那么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换言之,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 若能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要的位置,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得以体现。

总的来说, 国外学者十分重视对“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实证研究, 强调以教学效果来评价教育改革的成败, 关注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更好地融会贯通,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国理论界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从研究方法上看, 国内关于学生中心的研究可以分为思辨型、介绍型、实证型和理论性等方面, 大部分研究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如檀东星 (1999) 、赵堪培 (2000) 、刘海量 (2003) 、曲文婕 (2004) 都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并主张应该下大力气转变教学观念, 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路子。也有部分学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疑问, 如曹光久 (1994) 指出, 教与学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环节, 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无异于学生的自学, 而自学与有指导学习的效果孰好孰差不言自明;马壮寰 (2003) 也指出, 不分辨课型差异和教学性质, 片面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值得提倡。再有, 国内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研究大部分是思辨性的经验谈和教学体会, 缺乏实证研究成果, 而且大多集中于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领域, 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本课题组成员经深入研究和实践认为, 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活动, 同样符合:行为学中的“行为”—“激励”—与“绩效”间的关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法改进能够提升本科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本科生的一个学习任务就是学会与人合作, 进行团队学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改进, 对于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实际的动手能力有积极作用。要转变传统教学中, 以教师的授课为主的情况, 为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参与、主动学习为主的情况,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团队学习和活动的方式,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 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们在大学学习中实现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学习动手工作, 也学会如何作一个社会人, 真正实现从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转变。因此, 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应用

为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效果显著。“以学生为中心”改进的本科教学方法其宗旨就是以“激励”为导向的课堂设计。具体做法包括:第一, “物质激励”与成绩挂钩, 第二, “精神激励”与团队荣誉、团队成绩挂钩。具体来说主要有“一个宗旨”和“三个模块”。

“一个宗旨”就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宗旨, 通过“问题导向”的方法, 把每节课堂的学习目标设计成学生的个体任务或群体任务。“三个模块”为第一模块, “团队学习、团队竞争”模块。在教学过程中, 引入团队学习与团队竞争方式, 比较有效;第二模块, “多元化课堂设计”模块, 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 融合当前企业面试、考核中常用的各种方式;第三模块, “群体动力”模块, 采用WHO-TO-WHOM (谁向谁在说) 群体动力设计, 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团队学习过程中, 也能通过记录WHO-TO-WHOM数据, 从其他学生和群体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本科的教学方法, 经过六个学期在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本科生课堂中应用, 发现该设计方案能够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这不仅表现在学评教的成绩较高, 采用这种课堂设计后, 授课教师每学年学评教均在90分以上, 其中各项成绩学生最满意的就是“教师教导有方, 学生收获大、兴趣浓”, 该指标连续三年评分满意度都超过95%。同时, 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和课堂设计还表现于, 学生们的出勤率很高, 课堂参与度也很高。学生一旦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他们会感觉课堂不再是被动参与, 而是主动完成任务, 这个过程更加愉快, 更有收获后的满足感。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收到的实际效果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主体后, 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并且促进了学生在“良好地与他人合作”、“为自我行为负责”等方面的成长。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同时还能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一定作用。

总结: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要求高等教育转变传统的思想和观念,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观的基本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符合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 是高等教育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以学生为中心”改进的教学方法既强调了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 也肯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该理念与方法的探索, 有利于学生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上的全面发展,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并且需要在未来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去探索与实践。

摘要:传统教学理念中往往是以教师的教书育人为本, 但是在本科生的教学中, 这种理念会让当代大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本科生课堂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 并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本科,教学,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Geoffrey,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M], 1999, The Falmer Press

[2]方展画,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

[3]郭晓宁:以学生为中心: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理念[J].教育探索, 2002 (12)

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篇5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又是这个教学模式能够开展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个模式它再好,教师在教学中不懂得使用,那一切都是空的理论。首先作为教师在头脑中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其次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再次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能力,同时具备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做到物尽其用。

(1)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在接到新班级时,教师首先要做好调查,通过学生资料了解各个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口头交流或书面材料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愿望要求,吸收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意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平常的教学中,要主动询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基本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该模式下的一切教学活动均紧紧围绕教师来展开,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法的应用,并且逐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内涵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法相比,“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新型教学法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氛围和谐化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主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运用自身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的思考、研究能力,从而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关系平等化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需要尊敬教师,甚至服从教师。但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打骂、粗暴否定学生,并且虚心采纳学生的意见建议。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朋友关系。

(三)教学过程趣味化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向现代的“主动学习”转变,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思考者和探究者,让学生可以高效获取知识,全面提高英语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教学过程趣味化。

(四)教学模式独特化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①实现课内、外学习的结合,让学生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②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即摒弃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③重视对学生需求的满足,在教学内容设计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参与度”这一指标的实施情况。

二、高中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第一,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低下。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课堂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场所,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生词、语法、结构等方面,再加上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低下。第二,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滞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背诵”的模式。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管理解与否,一味死记硬背,英语运用能力非常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英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良好的兴趣,就会激发学生朝着某一个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十分必要。

1.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掌握问题的难度,并且注重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了解英语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人教版“healthy eating”这一内容前,教师询问学生的饮食习惯:“If you want to live,you must eat,but do you have a healthy diet?”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基本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比较被动,很少思考。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The Olympic Games”这一内容前,为了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浏览网络、查阅图书等方式来了解“The Olympic Games”,内容可以是“The Olympic Gamesorigin/sports”,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注重教学的个性化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平等视之”,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1.给予不同的教学材料

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建议学生选择不同的报纸、杂志等,让学生基于自身英语水平可以大致理解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的英语词汇积累量,逐渐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2.实施层次教学法

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层次教学法。比如针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三)注重课堂的互动性

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需要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一方面,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前开展“Free Talk”环节,让学生互相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

参考文献:

[1]孔祥霞.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实施情景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10).

[2]蒋思宝.论“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6).

[3]孙纯芹.情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4]胡艳君.高中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6).

[5]王赢.高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结合性思考[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6).(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策略 篇7

一、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教师在组织备课时, 要清楚地认识所要讲授的内容:本节课要谈论什么话题, 应掌握哪些新的知识要点, 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要训练哪些口语或书面语的表达等。教学中要有语言基本知识的训练及技能培养, 正确地掌握语调和语感。在训练学生口语技能的时候, 要将其与课文教学结合, 让学生多听课文标准录音, 大声朗读课文, 大声才能准确用英语口语表情达意, 这对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如果课堂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 缺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授课艺术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变得越发重要, 这也决定了一个教师能在授课上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无论是先进的理念, 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 真正要在课堂上落实好, 都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要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最重要。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 千方百计地调动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强求后进生完成力所不及的作业, 课上多给他们提供开口的机会,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现在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是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课堂; (2) 应该是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 创造学生感兴趣、乐参与的活动; (3) 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 基础知识习得为辅的课堂; (4)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身积极探究所得。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 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 有了兴趣,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 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 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 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 有先声夺人之效, 像一块磁铁一样, 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 全身心投入课堂中。当然, 教学内容不同, 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 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 为一堂课开好头。英语教学尤其如此, 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可以是一则笑话, 可以是古诗词翻译, 也可以是一个电影片段, 等等, 但是其宗旨就是结合学生实际, 千方百计地激发学习兴趣。

(二) 精讲多练, 听说领先。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能会随着词汇量的丰富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发展。而听、说则不同, 它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 改变母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 以达到用英语与人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 听、说领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强化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改变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 让老师变成课堂的主导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精讲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

“精讲”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练”则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实践表明, 听、说领先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除了让学生多听教学录音、多读课文之外, 还应让学生多听一些英文诗歌、散文、歌曲, 观看英语电影等, 领略地道英语的美感,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 在讲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人教版) 选修8第四单元“Pygmalion”时, 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影《窈窕淑女》, 通过直观的影视欣赏, 使学生了解有关皮格马利翁的希腊神话故事,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使其发挥想象力, 为进入阅读环节作铺垫。

(三) 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 升入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但由于进入大学之前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 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说,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在课堂上体现出更多的主动意识, 他们更愿意参加小组讨论或其他课堂活动。而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更喜欢安静、独立地学习。他们注重的是老师的讲解, 擅长做题、记笔记, 课堂参与意识不强。

从目前我校学生的来源看, 大部分来自农村, 可想而知, 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沉闷。还有, 以前各中学大多采用应试教育教学法, 很多学生只会做题, 听说能力较差。课堂上沉默寡言, 总是害怕被老师提问。基于这种状况,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全班学生开口讲英语, 让学生先从读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开始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然后逐步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根据话题演讲等。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坛, 更应该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走到学生中间,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给学生亲切感,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让学生大胆地读、背、复述、演讲等。只要教师引导得好, 学生就会大胆地开口讲英语, 课堂参与意识就会越来越强,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逐步提高。

(四) 适度表扬、及时鼓励。

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的影响, 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同时, 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 至少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敏感度。心理因素的作用表现在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 比如, 某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开口或者根本不开口的原因有可能是:他们不习惯听到自己发出对他们来说“怪异”的声音或者对自己的发音不够自信, 害怕说出来被别人取笑。了解了原因, 再找出相应措施, 解决这个问题就轻而易举了。课堂上, 教师应该因势利导, 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表扬。当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时, 不管他们讲得多么不流利, 犯多少语言错误, 都不应该打断他们, 而应该耐心地听下去, 最后, 给予指正、表扬、鼓励。这样学生便得到了锻炼, 学到了知识, 受到了表扬, 不仅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而且增强了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久而久之, 课堂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三、倡导合作教学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 是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的一种需要。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 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实践表明,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能够消除学生的疲劳感, 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 部分学生课堂上有可能出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状态, 对学习产生厌烦感, 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不强。这时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内容, 适当穿插一些幽默、笑话、游戏等,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这样, 学生的疲劳感会消失, 他们会重新打起精神, 再次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心理学家认为, 游戏能使人的大脑放轻松, 并且最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如果把学习语言变成一种游戏, 学生就不会把学语言看作是一种负担, 反而以此为乐。例如,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 适时指导学生做一些既能展示个性又能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 如strip sto-

ry、guess work等。

实践表明,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 学生情绪高, 注意力集中, 学习兴趣浓, 课堂效率高。“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有助于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 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这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廖传风.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 2000, (04) .

[2]周晓梅.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

[3]付红桥.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新模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方法 篇8

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至2011年高职院校的数量达到1276所, 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招生数为325万人, 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 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发展, 要求高职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 我国的高职教学方法, 是在本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借鉴和吸收了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 已经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但由于中国国情复杂、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等原因, 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成熟的高职教学方法, 各个学校在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正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本文在分析高职教学方法理念的基础上, 总结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取得良好效果。

1 高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

1.1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

首先, 信息时代要求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目前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已有研究表明, 知识更新速度已经从18世纪以前的每80至90年翻一番, 19世纪60年代的每50年翻一番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每3至5年翻一番。另据美国工程师协会对l08个专业的41万名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的测试调查统计表明, 现代科技人员知识老化和陈旧的速度大概是这样的:从大学毕业以后, 每年有5%的专业知识变得陈旧, 也就是说十年左右时间被淘汰的陈旧知识将达50%以上。而需要补充的新知识每年增长19.5%左右, 也就是说十年将翻一番, 这就意味着需要补充的知识是陈旧知识的四倍。对于一个高职毕业生也同样如此,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 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一生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因此, 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职教育期间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 即主要是内在动机, 而不是诸如奖赏、竞争之类的外来目标。那么, 能激起学生动机的教育经验是:要使学习者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 并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在对学习的起因和学习动机的看法上, 罗杰斯认为, 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 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 高职教学方法应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1.2 单纯采用传统的告知式教学已不适合高职教学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高职学生入学分数是位于本科生以下的, 基本属于没有资格上本科的情况才上高职, 学生的智商、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普遍低于本科生,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告知式教学, 显然与学生自身状况不相适应。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 (Treicher) 通过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实, 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 自己听到内容的20%, 自己看到内容的30%, 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 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在动手过程中自己做的90%。因此, 融入讨论、交流、动手实践等环节, 是高职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

1.3 高职教育的目标不只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应该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要求为依据, 而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技术革新的速度越来越高, 对于一个技术工人的要求已不只是掌握单一的工作技能, 而是会根据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步骤、按计划步骤进行实施、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监督。在此过程中要求技术工人不仅具备专业能力, 还要有与同事合作沟通的能力、对于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在一项“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调查中显示, 企业最看重的高职毕业生素质前几项排序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项“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强的内容”的调查中, 排在前五项的是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心里素质、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可见, 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归纳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 已经涌现出不少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与教授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内容息息相关。我们认为, 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同样一门课程, 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有些是理论性的、有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还有些是实践性的, 不同的教学内容, 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 一门课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学, 以下以《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叙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1 讲授法

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些入门性知识、基本概念、一个内容单元的先导部分, 如《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可编程控制器概述、编程语言与软元件、基本指令系统概述、顺序功能图概述、功能指令概述等, 这些内容往往是一门课程的基石、或是一个内容单元的先导、掌握后续内容必备的基础等。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首次接触的新的领域, 这一类内容若采用自学的方法效果不好。因此这一类内容我们主张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通过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理论, 了解课程的性质、方法及所涉及的专业领域, 为进一步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2 自主学习法

对于基本方法、基本步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的内容, 如《PLC应用技术》课程中“基本指令系统的应用”、“顺序功能图应用”、“功能指令应用”等内容, 适合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首先, 教师要详细地布置任务, 告知学生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重点要掌握哪些、掌握到什么程度、同时提出要求, 包括明确自学的时间、要求看书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标注、看完后用简短的语言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等。其次, 就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学。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解答学生的单独提问。

自学结束后, 总有部分内容学生难以掌握或者不能确定理解的是否正确, 这种情况下, 采用分组讨论法。小组成员相互讲述自己对于内容的理解, 同时对于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相互提问、解答, 有分歧的部分可进行讨论或辩论。小组讨论过程中,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 也可以临时变换小组, 教师不要参与讨论, 但要在各小组中巡视, 以了解、记录学生的表述,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为填写学生的平时成绩积累资料。小组讨论结束前, 应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对所学内容的小结, 写在事先下发的纸片上。

小组讨论结束后, 如果没搞清楚的问题较多, 可进行演讲答辩环节。演讲前, 教师要对演讲学生的演讲时间、语言表达、仪态、身体语言提出要求, 然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 依次上台演讲所学主要内容以及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其他小组学生可提问, 由台上学生或其所在的小组进行答辩。整个答辩过程教师完全不要参与和干涉, 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控制课堂, 教师的任务只是观察和记录每个学生在答辩中的表现, 并在答辩结束后进行点评。教师的点评不只包括答辩内容的正确性, 还应包括答辩学生的语言表达、身体语言、仪态、用时等方面。

通过以上步骤, 学生对要求的内容已基本掌握, 下面就是实践环节, 在实践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对于不同的课程, 这一环节可能是一个电路的设计、一个方案的制定、一个课堂练习等。以《PLC应用技术》课程的“顺序功能图应用”内容为例, 学生要用顺序功能图的方法进行编程、上机调试、执行程序并作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要给出适当的题目,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编程, 展示程序执行的结果, 对于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自主解决, 最后向老师说明问题解决的情况。

2.3 课题设计法

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或是一部分内容的综合应用类的内容, 如《PLC应用技术》课程中“顺序功能图综合应用”内容, 可采用课题设计的方法。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 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 课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要比较强, 时间约2周, 学生要在业余时间完成程序设计, 在实训室完成程序调试、程序执行并作出正确的结果, 在课题完成时还要组织一次课题答辩。

课题设计的方法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适当的课题, 制定课题设计的原则和对小组及成员的要求;在自由分组时要选出一个小组作为课题设计管理组, 负责整个课题设计从分组、选题、程序调试、到答辩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 并且要制定学生的评分标准, 给每个小组打分。教师要制定管理组的工作标准, 并给管理组成员打分。教师在程序设计、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答辩整个过程中并不参与具体的细节, 主要了解记录各个学生的表现, 出现的问题由管理组和学生自己解决。对于答辩, 要管理组学生自己解决联系教室、确定时间、借相机、对答辩学生提要求等组织工作, 答辩结束后, 教师要对各个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2.4 考试评价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息息相关, 这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期末考试,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课题设计成绩两部分加权构成, 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在听课、自学、小组讨论、答辩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的主动性、沟通能力、合作、职业精神、创新、诚信、理解力等, 每项成绩的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或同组同学共同赋值, 各占50%;课题设计成绩主要体现本门课程的若干次课题设计的表现, 项目和赋值与平时成绩相同。

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自学、讨论、实践、课题设计等环节实时统计上表学生的各项成绩, 并且要定期给学生公布, 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 找差距, 明确努力方向。对于成绩差距明显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找学生谈话, 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预警。

3 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这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施, 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坐在教室听课的, 很少有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机会, 到了高职学院, 一旦获得自由发挥的机会, 学生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激情, 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课题设计时, 学生们组织严谨, 程序设计非常高效, 答辩PPT内容丰富多彩, 而且整个课题设计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为教师, 我们深感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摘要:高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体现了高职教学改革的水平。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为目标, 主张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把学习作为一项活动, 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成绩不仅包括学习成绩, 还包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项素质, 以此激励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职,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 2010-10-17.

[2]王振宏, 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07) .

[3]郝志刚, 陈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8) .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篇9

一、要详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现状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现状对于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一个基础,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了解与该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情况, 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比如说在苏教版物理第一册1.3《长度的测量》备课过程中, 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以及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 在“最近发展区”和“对症下药”的原则下组织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知识现状来看, 长度测量是一个基本知识, 学生在小学当中就已经接触过, 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会进行一些长度测量的实践活动, 但是这些测量活动比较简单, 细致严密的长度测量大多没有经过。这就要求在知识教授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强,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表现自己, 在教学设计上要利用好这一点, 设计一些互动或者学生实践测量的环节, 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当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思维障碍, 比如说学生是先认识刻度尺, 反过来认识测量本身就比较别扭, 经常会漏写单位或丢失估读数, 这些都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纠正。

二、明确教学的意图和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教学仍然是一个基础学习的阶段,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的过程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当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 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意图。当然,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当中要重视三性, 也就是“生活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生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创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 尽量用学生身边的物品材料来做实验, 探究物理知识,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苏教版物理第一册1.3《长度的测量》这一节课的学习当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普通的学习尺来测量室的长度、宽度, 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长度的测量, 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他们知识迁移与掌握。值得注意的是, 实验是一种基本物理能力, 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当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材当中设计了多个实验环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将这些单调的实验设计得更富有启发性、探究性, 以体现出实验的价值,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观念, 意识到物理科学的发展就是在实验中进行的, 其历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发展→问题→解决”的循环过程。当然实验的内容也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样的实验更具有启发性和实际教育意义。

三、在情境展示中科学地提问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处在教学的中心,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 符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而提问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 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提问不能是简单的你问我答, 而是将提问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当中, 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提问, 让提问变得更加具有启发性、联系性和针对性。还是以苏教版物理第一册1.3《长度的测量》为例, 在提问之前, 教师需要预先设定教学情境, 比如说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班级比较任意两张课桌的长与宽 (事先考察) , 通过观察与测量之后开始提问, 提问要以情境设置为切入点, 以所要学习的测量知识作为联系点。教师:“目测, 比较两张课桌的长与宽。”学生的回答一般是看不出, 因为任意两张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这就引入了测量的重要性及所要学习的测量知识, 紧接着教师可以再问:“用什么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哪张课桌面积大些?”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用尺子测量的方法, 这就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总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是素质教育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之上,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 但是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的要求下, 初中物理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观念和物理探索能力。本文详细地论述了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希望能够给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教学转变

参考文献

[1]邹鸿志.“构筑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复习法[J].物理教学探讨, 2004, 22 (230) :21-22.

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篇10

一、师生共同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要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针对每堂课参与的教学目标, 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 尽量鼓励学生参与目标的设计,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例如, 在学习催化剂的概念时,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时,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这一类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其价值;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是纯物质的计算, 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二、充分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 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 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真正落实, 此次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 为学生活动留有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同时, 新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研究表明, 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探究愿望和渴望获得知识的天性;具有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 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 而这些需要的满足, 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 对学生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学习“水”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采用小组“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 通过查阅报纸、期刊杂志、书籍, 以及利用网上资源收集我国目前淡水资源的状况, 实地调查当地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污染状况, 针对学生收集的信息写出研究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鼓励学生将此报告递交给当地的有关部门。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但学到了相关知识, 还培养了关心社会、参与社会的责任感。

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原理, 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验证, 然后通过学生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 已经了解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步骤等, 他们进入实验室就只是验证结果而已, 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室“照单抓药”的现象, 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探究精神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因此, 可以将此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 不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 通过查阅资料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 教师收集、查阅学生的设计方案, 并将类似的同学分为一组, 在小组内再讨论、修改、补充、完善方案, 允许多种方案同时实验, 要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在实验的基础上, 可以由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情况, 并汇报探究结果。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模式, 学生自己探索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不但学到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了合作意识的团队精神。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展开探究。这样, 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的化学知识和经验, 而且还能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的喜悦。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使学生体会、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例如, 在学习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时, 要求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家中都使用了哪些金属, 比较一下自己家中电饭锅的颜色与超市中新电饭锅的颜色有何不同;观察炒菜的铁锅刷完后, 第二天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用来炒菜的铁锅不刷 (沾有油污) , 第二天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这样,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用, 自己也可以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甚至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成就感, 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 进行探究式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化学学科的研究、发展以及教学过程中, 实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化学课程开展探究式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 充分发挥实验的独特功能, 以实验为突破口, 从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做起。

高中英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对策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情境 课堂互动

以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由老师讲解词汇、语法、课文内容,学生学习局限于做笔记和对知识点记忆。这种模式坚持以老师为中心,不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为转变这种情况,激发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的兴趣,今后应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综合采取有效教学对策,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一、高中英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对策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和主导者。课堂教学中注重营造和谐氛围,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重视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任课老师则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更好掌握和学习知识。英语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传统高中英语教学过分强调任课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难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而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发挥主体作用,重视英语知识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教学中应该重视该方法应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教学对策。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对话练习,发表意见和看法,提高语言重视应用技能。情境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创新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等。

(1)生活情境。例如,学习"go shopping"这篇课文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小明同学去商店购买3支铅笔、4本作业本和2本课外书,并和售货员讲价,让学生以此为情境,开展对话练习。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不仅可以很快进行分组,开展对话练习,还能牢固掌握与之相关的单词和词组,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购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更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及主导作用。

(2)问题情境。高中英语"healthy eating"前,为了解学生饮食习惯,为课文内容学习奠定基础,可以提出以下问题,“Everybody has to eat,but do you eat a healthy diet? ”“Do you know that the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还方便学生回答,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逐步获得自信,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3)多媒体情境。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学习相关知识,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创造便利。例如,在学生trip,travel,vocation关于旅游类单词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长城、故宫、颐和园等旅游胜地的图片,学生很快被其中的美景所吸引。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旅游经历写一篇短文,完成之后让同学进行相互交流和评阅。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就自己的旅游经历、最喜爱的旅游胜地进行对话练习。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

2.合理进行课堂提问。教学中要让学生重视英语学习,认识英语在学生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学好英语的紧迫感。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适当提问,让学生对相关问题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例如,The Olympic Games学习前,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The origin of the Olympic Games; The cities used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The sports in the Olympic Games.让学生搜集资料,相互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回答,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点评,肯定他们的优点,让学生获得自信。同时还要指出学生问题回答中的不足,让学生今后在学习中改进。

3.开展教学互动活动。课堂活动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灵活多样的开展课堂互动活动,例如,进行课堂讨论,采用分组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话剧表演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能综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知识应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二、结束语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满足高中英语教学需要,任课老师应该重视该教学方法应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热情,确保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陆留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3(3),65-67.

[2]石金花.浅谈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与生活接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56-157.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篇12

一、更新观念,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下学习, 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摧残, 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时, 就会情绪低落, 甚至自暴自弃。英语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作用是当代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也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让学生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 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明确之间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参与者、决策者和效果评估者, 将学到的知识和认识继承下来并运用于实践。教师还应把每一个阶段或学期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进度等给学生讲清楚,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学有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总结学习经验, 制定学习策略,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他们在群体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断去适应英语学习的宏观要求, 实现从被动的单向传递到主动的多项传递的转变, 这也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步骤。

二、更新教法,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交际化的关键在于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没有活动, 教师只好唱独角戏。要组织活动, 首先要更新教学方法, 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课堂活动是参与者的共同行动, 不仅要求师生共同活动, 而且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并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 教师的作用是充当组织者、指导者, 同时也是交际合作者。因此, 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合作式的课堂氛围, 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学生的主观要求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的大脑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做好听、说、读等项技能训练的准备, 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关键在自身, 教师是自己的参谋和学习伙伴。与此同时, 教师要活化课堂、创造交流机会和交流课题。如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轮流值日演讲, 或在与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展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 或介绍名人轶事, 或议论当前热门话题、时事、新闻等, 还可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复述、表演短剧、模拟采访情景, 或进行小组讨论或开展辩论赛、专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由此而切入话题, 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进入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教师之间增进了交流与接触, 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了解他人及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的机会, 不乏是一条学生参与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三、更新知识, 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作用不是被削弱了, 而是更重要、更具决定性, 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素质, 提高层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以下三个层次入手。

1.具备综合知识和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知识和能力, 有较广泛的知识面。因为课堂教学并不仅局限于教材, 它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这不仅要求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的同时, 还要掌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开展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2.具备传授学习方法的能力

俗话说,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英语教学要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帮助他们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的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具备传授前沿知识的能力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建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探索知识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传授前沿知识的能力, 向学生展示有关现代英语学习的新知识, 使学生学有目标, 跟踪现代英语教学的新发展。

总之,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改革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 合理使用教材, 不仅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学相长。

摘要:英语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作用是当代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也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基本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学生,中心,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ColinCampbell&HannaKryszewska.Learner-based Teaching[M].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8.

[2]Littlewood, W.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NP: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80.

[3]Richard, J.C.&T.S.Rodgers.Approaches and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NP: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81.

上一篇:野战救护下一篇:快递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