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2024-08-1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通用12篇)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篇1

从中国传统私塾开始,到现在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并且已形成一套固有的教学模式,被国人普遍接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入,“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努力去营造学习氛围、丰富教学的效果,并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体验活动中加以应用,并灵活地将各种学习与评价的方法融入到所授课程中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们,重燃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参与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主动协作来创建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以及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与娱乐环境,需要建立科学的测评机制,全面检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反复强调教育改革的今天,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对中国社会教育的失望,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目前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暴露越来越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和自主学习的权利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教师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和传授者,对控制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和方式拥有绝对的权利。这样,学生就只能机械式地听教师讲解和学习知识,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学生始终要跟随教师的思路和设计的规定模式进行大脑的思维活动,使得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思维的脑力活动被压制。[2]

2.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严重丧失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活动主体的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唯一推动者。教师不停地讲解新知识,学生只能坐在下边认真听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新知识,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发挥个人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整个教学活动不能发挥出学生的最佳能量和状态,严重削弱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形成了严重的教育淘汰局面,导致了人才培养“金字塔”的格局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充当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一直不能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即便教师能够在讲台上激情洋溢地讲解新知识,也无法改变当前学生睡觉、说话、玩游戏、玩手机等各种形态的厌学现状。于是,一节课下来,只有极其少数的学生能够坚持下来并且真正学到一些东西,这样就导致了一大部分学生随着对课堂教学兴趣的丧失,逐渐地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被淘汰,在某种程度上中断了自己求学求知的机会。

4. 理论教学偏多与实践教学缺乏形成对比,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原本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教学的一个标准,同时,学生吸收、消化、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要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反过来,理论知识又是实践操作的前提和条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师个人的意识形态等影响,导致这两个教学环节彼此脱离,出现了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对实践操作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匮乏。目前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直接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下降。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才应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推动者,而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不停地传授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辅助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中,了解学习是融合性的,情感和认知同时发挥作用;学生在思考时在感受,而学生在感知的同时在思考;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评价他们在课堂上的所思和所听,所有参与者处在一个平等的没有障碍的和谐教学圈中。

回顾整个培训过程,要求教师发现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办法去解决;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通过变通和使用优质教育资源,选择特定结果的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识别教学效果,并及时评估反馈方法,从而更好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1. 课前准备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适应和满足学生对课堂的要求,改变当前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的局面。作为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性地为自己的课堂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视频动画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社会调查”等,并且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课堂创造条件。教师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态度,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教学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下面六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Projects/Independent learning(项目/独立操作法);2)Simulation(虚拟环境法);3)Using Models and learning objects in the VET classroom(职业课堂使用模型模具法);4)Practical activities(实际演练法);5)Case Studies(案例分析法);6)Game(游戏法)。

教与学是一个不断尝试、体验、反思、抽象的循环过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表现将自身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不断思考、总结和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去调整自己的教学,经过不断循环调整,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学生上课前知道什么?学生上课后明白什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在哪里?学生为什么会出错误?为什么有些学生没有参与?[4]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角色思考:学生角度(教师如何教,学生才能更好吸收);教师角度(学生如何学,教师才能更好传授);同行角度(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理论和文献角度(通过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专注的学习,自我评判和调整自己的教学)。

总之,现代社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活动的重要环节,整个构建过程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和完善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掌握教师角色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提供适合的和有效的实践教学,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开发出学生的必要职业技术和就业技能的教学目标;确定与创建在教学中尤其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的资源;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学的评估方法,根据评估与反馈结果主动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职校理论课教学策略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3):162-164.

[2]冯雷,陈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05-206.

[3]郑顺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06(9):79-81.

[4]宋伯慧.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本科生学习参与度[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1-13.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篇2

建筑学院 王耀武

本人在《城市设计概论》的授课过程中,尝试着将被动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目前已经完成六个循环,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受学生欢迎。互动式教学的主要教学观念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策略

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首先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即由学生或其他角色转换成教师角色,其次要制定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城市设计概论》课的教学策略分两步来完成。

(一)教学策略之一: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

在建筑学院,理论课的教学难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理论课本身所具有的较高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深度及广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思维活跃、个性较强高年级学生,单向灌输的、不计效果的讲授完全是一种被动式教学,已经不受学生欢迎。在授课的第一循环中,你必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这一点从学生听课的表情可以看出来,当他们怀着极强的好奇心,眼睛闪着求知的光亮,全神贯注地被你的讲课所吸引时,已经说明,你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你已经变被动为主动了。

(二)教学策略之二: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变主动教学为互动教学

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不断积累经验、听取同学建议,使其日臻完善,使学生不仅被课程的内容吸引,还给他们提供各种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教与学的良性沟通,并产生质的飞跃,变主动教学为互动教学,使教学相长得以实现。

二、教学设计

成功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是通过具体的技术和方法,而这些技术和方法必须经过认真的教学设计。虽然我们都是进行专业课讲授的教师,但了解一些教学设计的思想,了解一些学习理论,会对我们专业课的讲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来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可避免地要包括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设计相比,教育学和教学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们着重研究教育、教学方面的客观规律。而学习理论的任务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因素。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不同程度地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理和学习机制的科学依据。所以说,旨在应用现有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就必须同时关注这两方面理论的最新发展,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

(二)以“教”为主的第一代、第二代教学设计

第一代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第一代教学设计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第二代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联结-认知主义学派产生于7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为代表,由于兼取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二者之长,得到更多教师和学习者的认同,成为70~9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学派。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所支撑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相比,第二代教学设计在对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确认、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设计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区别和发展。但从总的来看,仍然是客观主义的(学习的发生主要靠外部客观事物的刺激),“教”依然处于中心地位。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已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以“学”为主的第三代教学设计

第三代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2)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双向的;(3)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多元化的;(4)学习应处于真实情境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和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相比,是一个性质上的重大变化和发展。它超越了客观主义认识论,把学习者的认知作用提升到了关键地位,树立了结构主义认识论的建构观,把以“教”为中心的第一代教学设计、第二代教学设计推进到了以“学”为中心的第三代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三代教学设计,由于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并得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支持和保障,所以,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系原则。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另一个外显特征便是“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实际上,如果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管理角度来看,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两个极端。任何教学在实际实施时都是处于这个连续体上某一点。无论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使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来帮助设计者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和检验解决方案。差别就在于设计者持有什么样的教学观。不同的教学观念会导致设计者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导致了不同的教学活动。

目前,虽然很多教师都在积极进行教学设计,但仍没有脱开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工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讲仍是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根据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第三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势在必行。

四、教学设计的前期——设计阶段

(一)知己知彼:充分研究你的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设计,最首要的工作是对授课对象的正确而全面的分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非简单的听众,充分深入地了解授课对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1.学生的专业特征:

《城市设计概论》课的授课时间为四年级下学期,授课对象主要为四年级建筑学、城市规划全体学生,在专业上基本完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具有了一定的专业设计能力,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架构。

经过对几届四年级6至10个班的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可分为三种:

(1)专业能力极为突出,领悟能力、思考能力及专业表现能力都很强,可以探讨较高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总数的20%。

(2)专业能力较为适中,领悟能力、思考能力较强、专业表现能力一般,经过仔细引导,可以探讨较高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总数的70%。

(3)专业能力较为薄弱,领悟能力、思考能力一般、专业表现能力较差,经过仔细引导,可以探讨一般层次的专业问题。约占总数的10%。

2.学生的心理特征: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不断发生变化。四年级学生属高年级,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通过多次的调查,可以总结出四年级学生的一些共有的心理特征,即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在心智上显得比较成熟,基本已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专业架构,拥有了自己认知世界、接受新知的方法,并常常带着批评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时间段上,他们马上面临下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因此在本学期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心理特征也较为复杂,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

(1)过于自信倾向:由于年级的增高、心智上的成熟及专业上的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高于实际,产生认识上的偏颇,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学生常表现出盲目的过于自信、坚持己见,对很多东西不屑一顾。(2)心理迷惘倾向:由于马上面临的毕业实习,实际与理论之间所造成的强烈反差,使学生们深感底气不足、能力有限,形成较为矛盾的心理状态。

学生们急需拓展视野、重新整合专业知识,而面对专业知识的广博浩瀚、书籍的五花八门,一部分学生变得无所适从,产生迷惘的心理。这一时期学生们产生的求知欲与低年级有所不同,应很好引导。

其次,对教师自身条件和媒体条件的分析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设计不能超出教师的能力范围之外,也不能违背教师的教学观念,否则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除此之外,对媒体条件的分析有利于了解都有哪些教学媒体可以使用,了解每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这些都有利于教学实施。

(二)目标制定:找准你的教学切入点 1.总体目标:

通过系统地讲授,培养学生从城市设计角度,独立发现、思考、解决城市相关问题的素质,并能够与自己所学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相联系,使原有的专业知识架构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完善。

2.目标层次: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系统工作,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将总体目标界定为三个具体层次,以便于实施与检验。

第一层次目标:系统地掌握城市设计的相关概念、理论,并可以能够掌握城市设计基本方法,解决专业问题。这是最基本目标,也是基本要求。

第二层次目标:在前一层次基础上,能够与本专业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并触类旁通,引发对相关城市问题的思考;能够熟练应用城市设计方法,独立解决专业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目标,为毕业实习做好相应的专业及心理准备。

第三层次目标:在前一层次基础上,引发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国际国内相关成深层研究,能够将自己的思维定势进一步完善整合,形成一个积极的、可以不断拓展的开放系统,达到可以自己发展的境地。这是最高层次目标,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程编制: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 1.满足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依据不同情况增添相关内容。2.将理论的文本、图片及相关素材编制成讲授的“脚本”。

3.教师从传统的“演员”转变为“导演”,从一言堂转变为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具体教学事件的发生、教学气氛的营造等等。学生从传统的“观众”转变为“演员”甚至是“主角”,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活动。

五、教学设计的后期——实施阶段

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结合专业特点形成教学特色,象上设计课一样上理论课。理论课因其固有的严肃性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效果,而设计课因其气氛宽松而学生较为活跃。教学设计上利用作业评述等手段使学生“热身”,快速进入角色,使理论课也同样轻松有趣。

(一)教学手段

以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系统为主进行核心部分教学,包括文字、图片及音像,使交互式案例教学成为可能。演示所有转变成电子文件的设计及实例,动态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形象性,同时,由于节省了传统的板书的时间,使得讲课的容量也比以前增加一倍以上,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充足的内容。运用实物投影系统,进行作业讲评与课上徒手草图绘制。

(二)课程结构

1.对上一讲的学生作业评述(20分钟),包括课堂小作业及课下思考。运用三种方式:教师评述、作者评述、他人评述。2.主体讲授部分。内容:文字部分----本讲纲要 图片部分----设计实例、建成实例 草图部分----对讲授的图解说明分析 音像部分----让学生进入情境 形式:教师讲授、学生讲授教师补充、即兴提问、主题讨论。目的:以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理论深入理解,变单向被动式为双向交互式。3.课堂小作业(15分钟),下课前交。内容:与本讲相关的小课题的个人观点。形式:1页A4白纸,钢笔草图+文字 目的:训练专业思维及快速表达。4.本讲思考(1周),下一讲上课前交。内容:与本讲相关的课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表明个人观点。形式:多页A4白纸,钢笔草图+文字 目的:训练对课题的深入关注,课外资料的阅读,简练的表达。5.提供下一讲的预习内容。

(三)课外工作

1.对课堂小作业的评阅。了解学生的专业反映能力,并记录出勤情况。2.对本讲思考的评阅。了解学生的认真程度,思考能力,并记入平时成绩。

(四)相关补充

1.课外调查:在每次课程循环中间,安排一次城市实地调查。到城市中去,实际的城市形体环境及城市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调查的内容包括指定地段的历史沿革、文化习俗、环境特色、建筑形态、空间特点及活动支持等。调研使学生有了切身体会,深入理解了城市设计理论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2.专家讲座:在每次课程循环结束前,安排一次专家讲座,为2个学时,主题界定在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设计的进一步认识,包括目前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讲座以先讲后答的方式进行。

(五)教师注意----身教胜于言传:

应用学科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很难想象,一位不会做或做不好设计的教师去大讲设计理论,会产生令人信服的效果。教师自身的素养、举一些亲自参与的案例会更有说服力。国外的建筑教育由很多设计大师来承担不无道理。如果教师每次都准时,学生也自然不会迟到,身教更胜于言传。

(六)管理部门----学院及教务处

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都是整个教学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了解整个学院的专业教学,有利于你所教授课程的准确定位。

教务处对教学的要求严格而且正规,及时了解教务处的要求,有利于把握教学的方向,并自觉形成严谨的教学风格。

六、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1.听课情况。学生的听课表现可以反映出对授课效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出勤情况:受欢迎的课程,学生出勤率应在95%以上,并很少迟到。座位情况:受欢迎的课程,学生占座从前向后,反之则从后向前。

体态表情:受欢迎的课程,学生全神贯注、身体前倾,反之则注意力不集中。

参与程度:受欢迎的课程,学生积极参与课题讨论、回答提问,认真完成课堂及课后小作业,反之不然。

2.教学调查。

书面调查:每次再最后一讲结束后,进行书面调查,包括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效果的意见及建议,调查为不记名形式,尽量使其客观。受欢迎的讲授已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学生会积极参与并认真填写其真实想法。间接调查:通过其他教师或同学做间接调查,也较具有客观性。

(二)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摈弃了以往单一的考试的评价方法,注重两个方面:

1.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之和,更注重学生对教学全过程的参与。平时成绩为每次作业5分,7次共计35分。

2.考核为课程论文的形式,论文题目界定在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更注重对大量相关论文的阅读,同时又有对实际问题的相关思考,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论文的形成还可帮助学生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论文考核成绩占65分。

3.达到第一层次目标的应不少于95%,达到第二层次目标的应不少于60%,达到第三层次目标的应不少于30%。

(三)学校对教学成果的评价

目前,哈工大有教学督导委员会,可以随时抽查教学情况和中间作业情况,进而对教学成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城市设计概论》在听课抽查中,其出勤率、课堂气氛、授课效果等深受督导委员们好评,在去年的作业抽查中,《城市设计概论》的综合评定成绩为哈工大最高,在今年教务处的学生评教中,本课程也是名列前茅。可以看出,成绩的取得在于拥有塌实认真的教学态度,在于拥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于拥有突出专业特征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学生;中心;小学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的教学重点,然而学生普遍表现出“谈文色变”,畏难情绪严重,每次作文总是拼拼凑凑地写上那么几段,作文思路狭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面对这样的情况,想要提高学生的

作文水平,我认为首先要解决学生作文的两大难:恐惧作文和言之无物。针对这两个难题,可以从两方面人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涵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 年写进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的。《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教育部于2005 年9 月1 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进一步在高等教育领域明确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这一规定为新时期高校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做好服务。

二、小学课堂的主动性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幼年,好动的时期。他们初步接触这个世界,内心渴望尽快了解这个世界,这恰恰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本能性行为。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世界,对社会的初步性认识。小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反映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的这种活泼,好奇的天性。换而言之,

小学生天性中好奇,率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应该在小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满足和释放。课堂的主动性对于教学的效果是有利的,具体表现为: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够有利的教学氛围,直接帮助教学目的的达到。不难理解,小学生由于身体与心智的不成熟,其自律能力,自控能力远远无法与中学生,大学生相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要求小学生和军人一样整齐划一地行为,往往会压抑甚至扭曲了小学生的天性,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在无法改变小学生的天性的情况下,应该对其天性进行科学的疏导。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培育小学生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比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要更加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化教学环境能够较好培育学生的团队参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

三、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时,有时候烦恼的无话可说,有时候越写越有劲,一股无穷的动力推动着你战胜作文中的一切困难,这股动力就是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以设计一系列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接受作文训练。如在写记寒假中的一件趣事时,我在班上搞了一次有趣的逗笑比赛,看谁最有办法把别的同学逗笑。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他们在暑假中遇到的趣事讲了出来,还学会了表达不同程度的笑。如“哈哈大笑”“捧腹大笑”“扑哧一笑”等等。眼看他们“进入角色”,我便顺水推舟,出示习作要求,最后完成习作。结果这次作文训练的效果十分理想,达到了预期吕的。

四、让学生言之有物。感悟生活让学生习作有见地

每一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习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是在用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悟。如学生在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中,我先是带给同学们一些有独特感受的文章引路,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不一样的感受就是自己对生活独到的理解,是自己生活的精彩。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言

之有物”,我觉得应做好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其实,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娱、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外出旅游等各种形式活动。然而学生面对这么多的材料仍无从下笔,那是因为他们不留意身边的事情,缺乏体验。

(二)注重词汇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因此,阅读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的积累运用到写作当

中,作文一定增添光彩。

结语:

我们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当然同样要“深入生活”。因此我们的作文课,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最终解决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问题。但是当前,我们教作文大多将阅读范文加点评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范文和点评不是不要,但是一定要认识到它们是生活的“流”而不是生活的“源”,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从生活的“源头”人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 1版 ,2003年2月第11次印刷.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篇4

一、要详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现状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知识现状对于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一个基础,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了解与该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情况, 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比如说在苏教版物理第一册1.3《长度的测量》备课过程中, 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以及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 在“最近发展区”和“对症下药”的原则下组织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知识现状来看, 长度测量是一个基本知识, 学生在小学当中就已经接触过, 在现实生活当中也会进行一些长度测量的实践活动, 但是这些测量活动比较简单, 细致严密的长度测量大多没有经过。这就要求在知识教授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强,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表现自己, 在教学设计上要利用好这一点, 设计一些互动或者学生实践测量的环节, 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当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思维障碍, 比如说学生是先认识刻度尺, 反过来认识测量本身就比较别扭, 经常会漏写单位或丢失估读数, 这些都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纠正。

二、明确教学的意图和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教学仍然是一个基础学习的阶段,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的过程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当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 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意图。当然,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当中要重视三性, 也就是“生活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生活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创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 尽量用学生身边的物品材料来做实验, 探究物理知识,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苏教版物理第一册1.3《长度的测量》这一节课的学习当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普通的学习尺来测量室的长度、宽度, 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认识长度的测量, 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他们知识迁移与掌握。值得注意的是, 实验是一种基本物理能力, 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当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材当中设计了多个实验环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将这些单调的实验设计得更富有启发性、探究性, 以体现出实验的价值,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观念, 意识到物理科学的发展就是在实验中进行的, 其历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发展→问题→解决”的循环过程。当然实验的内容也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样的实验更具有启发性和实际教育意义。

三、在情境展示中科学地提问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处在教学的中心,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 符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而提问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 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提问不能是简单的你问我答, 而是将提问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当中, 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提问, 让提问变得更加具有启发性、联系性和针对性。还是以苏教版物理第一册1.3《长度的测量》为例, 在提问之前, 教师需要预先设定教学情境, 比如说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班级比较任意两张课桌的长与宽 (事先考察) , 通过观察与测量之后开始提问, 提问要以情境设置为切入点, 以所要学习的测量知识作为联系点。教师:“目测, 比较两张课桌的长与宽。”学生的回答一般是看不出, 因为任意两张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这就引入了测量的重要性及所要学习的测量知识, 紧接着教师可以再问:“用什么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哪张课桌面积大些?”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用尺子测量的方法, 这就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总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是素质教育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 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 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之上,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 但是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的要求下, 初中物理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观念和物理探索能力。本文详细地论述了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希望能够给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教学转变

参考文献

[1]邹鸿志.“构筑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复习法[J].物理教学探讨, 2004, 22 (230) :21-2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学习体会 篇5

全国职业院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综合班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实质就是将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的“学”为主:知识目标上,以学生课堂生成的知识为主而不是老师课前预设的为主,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灵光一现而不是抓着备课本不放;过程目标上,以学生自主构建为主而不是以老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多想、多做而不是老师灌输;情感目标上,以学生体验为主而不是老师告之需要养成什么样的感情为主,不是千篇一律的“大家要养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以学为主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又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就如同大家所说的充当一个“导”的作用,那么这样的“导”做到如何的一种程度呢?是否每堂课都要这么做呢?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七天培训中,英国专家艾莉森博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一些启示,还有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收获良多:

1、职业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契合。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它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以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我们需要改革课堂教学,使职业教育活起来,让学生做到:我想做—我会做—我要做。

2、把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内涵精髓。

英国专家艾莉森博士的课堂中,她不是用讲解的方法来解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原则和方法,而是用设计活动的方法来让我们体会、反思和总结。如通过布鲁克耳德的眼镜活动,我们能够以学生的角度体会反思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在我们今后的职业教育工作中,可以利用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教学过程,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问题;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应知与应会能力训练一体化、课堂教学及实训地点一体化。

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篇6

一、研究目的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是学生参与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只有在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下,才能达到课的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二期课改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综合学力。学生体育课教学活动中要从“逼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过程,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是不可少的催化剂。它是激发学习兴趣后的表现形式和内化物,由自我引发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提高学习效率、效果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比较法对所任教年级在体育课教学中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2.文献资料法参阅了国内与本文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网上资料。

三、结果分析

1.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欲望的因素

(1)体育学习中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学习欲望的强弱

体育课的教学与体育活动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体育课是教学活动,带有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的教学活动。这和体育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参与活动内容有关很大区别。

在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学习欲望也有差别。例如,田径项目和球类项目。学生对于球类项目的学习欲望明显比田径项目要强烈得多。再如,同样是篮球内容,学生对于投篮的学习欲望比传接球的学习欲望要强烈得多。

综观学生的表现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自主性强的内容,竞争性强的内容,能迅速看到结果的内容的学习欲望明显强烈。体育教学中的不同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欲望值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

(2)机械的重复消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欲望是伴随着兴趣而来的。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第一次接触新内容时兴趣特别地浓,那种学习欲望是自发的,来自于内心的。然而就某一学科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言要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必须有一个多次操练的过程。体育学习中技术、技能、知识的掌握过程更是如此,这种反复的操练是一种必须的实践。

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反复地重复某一练习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产生将原本高涨的学习欲望降到冰点。例如根据“跑”教材中设定50M快速跑的教学内容,四根跑道,一个同学一根跑道。第一次练习时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拼足全力,你争我夺,练习会非常投入。第二轮碰在一起的还是这四个人,第三轮,第四轮……学习的欲望也将随着悬念和新鲜感的消失而消退。

2.在体育教学中消除不利因素的策略

(1)制定教学计划应凸现以人为本,设计教学流程应科学、合理

在制定各类教学计划和设计教学流程时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科學、合理、严谨。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既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有周详的预设。

杜绝出现大热天学习耐力跑,大冷天学习单杠之类的违悖常理的现象,可将学习内容影响学习欲望的因素降到最低点。

某些强度大,难度大的学习内容要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说明要透彻,示范要清晰准确,要领要重点突出。保护帮助措施到位,消除学生萌生的顾虑和畏难,畏惧的心理。在教学的源头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修炼内功,勇于创新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需要在提高业务能力上狠下功夫。把握好各类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例如尚文中学张老师的一节展示课中,投掷请器械毽球,在教学中张老师用三个装点的漂亮醒目的呼啦圈在竹竿上绑成品字形,老师手持道具从面对面练习的队伍中间慢跑而过,学生将毽球投出从圈中穿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道具解决了学生出手的角度和准度,老师的智慧使学生得到了快乐和技能。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汲取充实自己的知识,夯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厚实的基础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体育教学中一个漂亮的示范,一组色彩鲜艳的器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快乐、新奇的练习手段将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克服因体育学习内容和机械的重复练习产生的不利因素,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欲望。

(3)情感交流,重新唤起学习欲望

体育教师也有个性上的差异,在性格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善于交流,有的不善于表露。有的教师从课开始一张脸紧绷着,到课结束还是一张同样的脸。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个冰人,学生有出色的地方也没有一句表扬,有出格的地方只有两道狠狠的眼神。这种过于追求教师“权威”给学生一种拒人以千里外的感觉,我是“权威”按我的要求做就可以。碰到这种老师学生会有学习的欲望吗?连你这个老师都不喜欢,他怎么会对你的课有兴趣!当然过于“放任”的师生关系看似关系融洽,学生积极性高涨,但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的是“放羊式”玩的兴趣而不是学的欲望,这是不可取的。

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慰籍消除挫折的影响,点燃“我能成功”的希望之火,最大程度地唤起学习的欲望。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有效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等观念的引入,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去体现课改的精神?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各具个性,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只有让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体育课教学才会有序有效,才能改变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状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但兴趣会迁移、会改变。只有当兴趣转换为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才会在体育学习中去主动地学、快乐地学,可持续地学。

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篇7

一、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传统教学, 上课前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掌握知识, 教师往往在上课时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 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亲历亲为, 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为宗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教师职责的变化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精神来面对互动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优化设计, 确保上课时能正确引导学生走进课堂, 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确立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多思善问, 使学生在循循善诱下主动、活跃地参与学习。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给方法, 授之以“渔”而不是“鱼”。

前苏联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的积极相互作用中, 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只有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实现愉快教学, 使一堂课高潮迭起, 淋漓尽致, 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教师的牵引下, 像风筝一样, 自由飞翔。教学的艺术还包括口头表达的艺术, 教师那得体的、幽默的、诙谐的、令人回味的、激情的语言是课堂气氛的最好催化剂。在英语的阅读课的教学中, 特别要注意问题设计。

开场一问———要引人入胜。文章是否抓住学生, 恰如其分的设问可以迅速把学生导入求知境界。开头一问, 既要“直奔主题”, 也要“情趣盎然”。教师要善于“嫁接”课内外知识, 巧妙“剪辑”背景知识, 使看似信手拈来的问题一下子成为引爆学生热情的导火索。

中间一问———要别开生面。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导演, 更要做好导游。课堂教学45分钟, 要使学生热情不减, 中间一问至关重要。从教学环节上看, 中间一问则是别开生面。

结尾一问———要余音绕梁。一堂课的收尾可以是学生的讨论, 教师的小结;可以是学生巩固的操练, 教师提示性的指点。要使教学情境不随铃声戛然而止, 结尾一问不可缺少。结尾一问, 可以是“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回顾, 也可以是“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展望。总之要有回味性, 要有发散性, 要让学生带着最后一问, 期盼新的一课。

二、营造宽松氛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某种意义上讲, 课堂教学是师生和生生情感碰撞、传递、交融的过程, 而对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学生,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是一条信息, 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首肯就是一种信任, 一股暖流。因此, 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激情, 切忌将烦恼、忧虑、悲伤带入课堂, 抛向学生。同样, 教师也应从学生的坐姿、神情、目光中, 洞悉学生的需求, 从而适江苏沛县●焉佳

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否则就有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 甚至厌恶。因此, 作为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 激起学生真正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 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学习的要求。而这种需求, 更重要地来源于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对问题的发现, 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 并同时能够做到创设条件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过多地刻意设什么花样, 而是直接切入实质内容, 最重要的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因为疑问能产生认识冲突,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从中找到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就成为课堂中的一个最重要环节。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方法,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 要注意多种模式, 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使课堂的高潮出现。

三、引领自主学习, 让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有人说:“教学是预设与生成, 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我想此处的“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中学英语教师, 我们的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从这个角度讲, 其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 既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也得不到充分发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解决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个措施, 就是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自我理解、自我解读, 对课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立见解, 使学生有可持续性发展。所以, 英语教学应该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高度参与和有效参与教学过程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仅仅靠教师对阅读技巧、技能的点拨, 它必须靠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扩大泛读, 增加学生的实践量, 培养阅读的悟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

我认为我们教学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学生的个性差别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展听、说、读、写的相应训练。学生如果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 不能掌握适应自己的学习策略, 则难以达到学习目标。众所周知, 应试能力的提高是以语言能力提高为基础, 语言能力的提高又以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依托。现在的英语测试不再只是对英语知识记忆的考查, 而更多的是运用能力的考查, 包括策略运用的考查, 如、推理听力、字面阅读、推理阅读等。因此, 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书呆子”, 是难以通过现代英语测试的, 也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必须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 而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自主学习的培养。

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教学,学生,中心,主体

爱因斯坦说过: “用富有活力的表达和知识去唤醒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教师的至尊艺术.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教学. 教师如果能积极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必定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教学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为大学基础课程《高等代数》的主讲教师,能否使学生学会大量的知识,同时可以最大限度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树立科学的思维和观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学生通过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专业实践,在教师帮助下自主获取知识并形成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浙江大学承担《高等代数》课程的老师均为中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优良. 现有的教学队伍基本上能够以科研来带动教学的改革. 浙江大学是一所研究型大学,科研实力比较强,但是如何将自己的科研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经验、思维创新方法、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带学生走上学习和科研的第一段路.

教师应积极开展科研,掌握所授课程的前沿知识,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学过程重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强调《高等代数》的实际应用( 特别是数学建模等) ,在第一堂课后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很好的研究素材; 引导学生阅读前沿性文献,并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真正实现研究导向性教学.

我们在《高等代数》的教学过程中,编了一本《高等代数》课外阅读材料. 该材料包含了浙江大学的主要专业需要用到高等代数的一些重要实例,这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该课程的重要性( 注: 《高等代数》上册是全校的大类线性代数课程) .

二、践行换位思考的教学方式

要真正把学生和老师看成是平等的,在跟学生沟通、交流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要做到尊重学生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回答学生问题时要循循善诱,讲清知识又要讲其外延. 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声音要抑扬顿挫,并且要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例如在讲域的概念时,可以提一下环,交换环的概念. 在讲群的概念时,可以介绍一下半群、clifford半群等概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移动位置,使学生感觉老师时刻会在自己身边,并随机的向学生提问,这样学生就会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教学的中心.

三、内外部的激励

浙江大学教师的科研压力是巨大的,他( 她) 们要面临升职等,所以要他( 她) 们抽出时间研究教学,需要有内外部的激励,教师才有认真从事教学的动力,才会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

浙江大学最近几年很重视教学. 升职称时,教学不合格,采取一票否决制. 有各种评价机制,如每年都有教学考评、各种教学比武、本科教学奖、优质教学奖、心平教学奖( 最高奖金高达100万) ,这些举措无疑会使教师对教学付出更大精力,更加投入. 浙江大学已经有教学系列的副高和正高职称.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

课堂上,讲重点,讲知识的背景与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利用学校提供的先进的技术教学平台,教师把这门课的一些资料公布在网上,让学生自学和思考,并提出若干外延课题,让学生去解决. 学生有问题可以发布在网络课程中的问题集锦里,或者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及时与教师或助教沟通交流,共同讨论.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理解,提高了学习质量.

五、保持和学生“零距离”,体现教师亲和力和人格魅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策略 篇9

一、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教师在组织备课时, 要清楚地认识所要讲授的内容:本节课要谈论什么话题, 应掌握哪些新的知识要点, 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要训练哪些口语或书面语的表达等。教学中要有语言基本知识的训练及技能培养, 正确地掌握语调和语感。在训练学生口语技能的时候, 要将其与课文教学结合, 让学生多听课文标准录音, 大声朗读课文, 大声才能准确用英语口语表情达意, 这对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如果课堂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 缺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授课艺术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变得越发重要, 这也决定了一个教师能在授课上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无论是先进的理念, 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 真正要在课堂上落实好, 都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模式。要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最重要。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 千方百计地调动后进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强求后进生完成力所不及的作业, 课上多给他们提供开口的机会,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现在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是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课堂; (2) 应该是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 创造学生感兴趣、乐参与的活动; (3) 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 基础知识习得为辅的课堂; (4)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身积极探究所得。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 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 有了兴趣,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 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 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 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 有先声夺人之效, 像一块磁铁一样, 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 全身心投入课堂中。当然, 教学内容不同, 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 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 为一堂课开好头。英语教学尤其如此, 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可以是一则笑话, 可以是古诗词翻译, 也可以是一个电影片段, 等等, 但是其宗旨就是结合学生实际, 千方百计地激发学习兴趣。

(二) 精讲多练, 听说领先。

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能会随着词汇量的丰富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发展。而听、说则不同, 它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 改变母语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 以达到用英语与人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 听、说领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强化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改变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 让老师变成课堂的主导者,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精讲课文中的关键内容, 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进行听、说、读、写、译训练。

“精讲”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练”则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实践表明, 听、说领先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除了让学生多听教学录音、多读课文之外, 还应让学生多听一些英文诗歌、散文、歌曲, 观看英语电影等, 领略地道英语的美感,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 在讲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人教版) 选修8第四单元“Pygmalion”时, 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影《窈窕淑女》, 通过直观的影视欣赏, 使学生了解有关皮格马利翁的希腊神话故事,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使其发挥想象力, 为进入阅读环节作铺垫。

(三) 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 升入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但由于进入大学之前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 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说,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在课堂上体现出更多的主动意识, 他们更愿意参加小组讨论或其他课堂活动。而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更喜欢安静、独立地学习。他们注重的是老师的讲解, 擅长做题、记笔记, 课堂参与意识不强。

从目前我校学生的来源看, 大部分来自农村, 可想而知, 课堂学习气氛相对沉闷。还有, 以前各中学大多采用应试教育教学法, 很多学生只会做题, 听说能力较差。课堂上沉默寡言, 总是害怕被老师提问。基于这种状况,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全班学生开口讲英语, 让学生先从读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开始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然后逐步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根据话题演讲等。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堂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坛, 更应该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 走到学生中间,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给学生亲切感,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让学生大胆地读、背、复述、演讲等。只要教师引导得好, 学生就会大胆地开口讲英语, 课堂参与意识就会越来越强,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逐步提高。

(四) 适度表扬、及时鼓励。

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的影响, 是显而易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同时, 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 至少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敏感度。心理因素的作用表现在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 比如, 某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开口或者根本不开口的原因有可能是:他们不习惯听到自己发出对他们来说“怪异”的声音或者对自己的发音不够自信, 害怕说出来被别人取笑。了解了原因, 再找出相应措施, 解决这个问题就轻而易举了。课堂上, 教师应该因势利导, 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表扬。当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时, 不管他们讲得多么不流利, 犯多少语言错误, 都不应该打断他们, 而应该耐心地听下去, 最后, 给予指正、表扬、鼓励。这样学生便得到了锻炼, 学到了知识, 受到了表扬, 不仅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而且增强了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久而久之, 课堂参与意识越来越强, 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三、倡导合作教学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 是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的一种需要。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 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实践表明,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能够消除学生的疲劳感, 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 部分学生课堂上有可能出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状态, 对学习产生厌烦感, 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不强。这时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内容, 适当穿插一些幽默、笑话、游戏等,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轻松愉快。这样, 学生的疲劳感会消失, 他们会重新打起精神, 再次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心理学家认为, 游戏能使人的大脑放轻松, 并且最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如果把学习语言变成一种游戏, 学生就不会把学语言看作是一种负担, 反而以此为乐。例如,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 适时指导学生做一些既能展示个性又能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 如strip sto-

ry、guess work等。

实践表明,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 学生情绪高, 注意力集中, 学习兴趣浓, 课堂效率高。“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有助于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 有助于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这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廖传风.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 2000, (04) .

[2]周晓梅.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

[3]付红桥.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新模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方法 篇10

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至2011年高职院校的数量达到1276所, 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招生数为325万人, 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47.7%, 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发展, 要求高职教学方法要与之相适应, 我国的高职教学方法, 是在本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借鉴和吸收了国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 已经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但由于中国国情复杂、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等原因, 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完整成熟的高职教学方法, 各个学校在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正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本文在分析高职教学方法理念的基础上, 总结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取得良好效果。

1 高职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

1.1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

首先, 信息时代要求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目前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已有研究表明, 知识更新速度已经从18世纪以前的每80至90年翻一番, 19世纪60年代的每50年翻一番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每3至5年翻一番。另据美国工程师协会对l08个专业的41万名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的测试调查统计表明, 现代科技人员知识老化和陈旧的速度大概是这样的:从大学毕业以后, 每年有5%的专业知识变得陈旧, 也就是说十年左右时间被淘汰的陈旧知识将达50%以上。而需要补充的新知识每年增长19.5%左右, 也就是说十年将翻一番, 这就意味着需要补充的知识是陈旧知识的四倍。对于一个高职毕业生也同样如此, 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 要求学生在毕业后一生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因此, 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职教育期间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习的最初刺激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 即主要是内在动机, 而不是诸如奖赏、竞争之类的外来目标。那么, 能激起学生动机的教育经验是:要使学习者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 并且从个人方面体验到有能力来对待他的外部世界。在对学习的起因和学习动机的看法上, 罗杰斯认为, 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 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 高职教学方法应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1.2 单纯采用传统的告知式教学已不适合高职教学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高职学生入学分数是位于本科生以下的, 基本属于没有资格上本科的情况才上高职, 学生的智商、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普遍低于本科生,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告知式教学, 显然与学生自身状况不相适应。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 (Treicher) 通过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实, 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 自己听到内容的20%, 自己看到内容的30%, 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 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在动手过程中自己做的90%。因此, 融入讨论、交流、动手实践等环节, 是高职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

1.3 高职教育的目标不只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应该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要求为依据, 而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技术革新的速度越来越高, 对于一个技术工人的要求已不只是掌握单一的工作技能, 而是会根据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步骤、按计划步骤进行实施、对工作结果进行检查监督。在此过程中要求技术工人不仅具备专业能力, 还要有与同事合作沟通的能力、对于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在一项“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调查中显示, 企业最看重的高职毕业生素质前几项排序为: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项“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强的内容”的调查中, 排在前五项的是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心里素质、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可见, 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归纳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 已经涌现出不少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与教授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内容息息相关。我们认为, 教学方法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同样一门课程, 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有些是理论性的、有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还有些是实践性的, 不同的教学内容, 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 一门课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学, 以下以《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叙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1 讲授法

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些入门性知识、基本概念、一个内容单元的先导部分, 如《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可编程控制器概述、编程语言与软元件、基本指令系统概述、顺序功能图概述、功能指令概述等, 这些内容往往是一门课程的基石、或是一个内容单元的先导、掌握后续内容必备的基础等。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首次接触的新的领域, 这一类内容若采用自学的方法效果不好。因此这一类内容我们主张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通过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理论, 了解课程的性质、方法及所涉及的专业领域, 为进一步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2 自主学习法

对于基本方法、基本步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的内容, 如《PLC应用技术》课程中“基本指令系统的应用”、“顺序功能图应用”、“功能指令应用”等内容, 适合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首先, 教师要详细地布置任务, 告知学生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重点要掌握哪些、掌握到什么程度、同时提出要求, 包括明确自学的时间、要求看书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标注、看完后用简短的语言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等。其次, 就是学生自己看书自学。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解答学生的单独提问。

自学结束后, 总有部分内容学生难以掌握或者不能确定理解的是否正确, 这种情况下, 采用分组讨论法。小组成员相互讲述自己对于内容的理解, 同时对于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相互提问、解答, 有分歧的部分可进行讨论或辩论。小组讨论过程中,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 也可以临时变换小组, 教师不要参与讨论, 但要在各小组中巡视, 以了解、记录学生的表述,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为填写学生的平时成绩积累资料。小组讨论结束前, 应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对所学内容的小结, 写在事先下发的纸片上。

小组讨论结束后, 如果没搞清楚的问题较多, 可进行演讲答辩环节。演讲前, 教师要对演讲学生的演讲时间、语言表达、仪态、身体语言提出要求, 然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 依次上台演讲所学主要内容以及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其他小组学生可提问, 由台上学生或其所在的小组进行答辩。整个答辩过程教师完全不要参与和干涉, 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控制课堂, 教师的任务只是观察和记录每个学生在答辩中的表现, 并在答辩结束后进行点评。教师的点评不只包括答辩内容的正确性, 还应包括答辩学生的语言表达、身体语言、仪态、用时等方面。

通过以上步骤, 学生对要求的内容已基本掌握, 下面就是实践环节, 在实践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对于不同的课程, 这一环节可能是一个电路的设计、一个方案的制定、一个课堂练习等。以《PLC应用技术》课程的“顺序功能图应用”内容为例, 学生要用顺序功能图的方法进行编程、上机调试、执行程序并作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要给出适当的题目,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编程, 展示程序执行的结果, 对于上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自主解决, 最后向老师说明问题解决的情况。

2.3 课题设计法

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或是一部分内容的综合应用类的内容, 如《PLC应用技术》课程中“顺序功能图综合应用”内容, 可采用课题设计的方法。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 每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 课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要比较强, 时间约2周, 学生要在业余时间完成程序设计, 在实训室完成程序调试、程序执行并作出正确的结果, 在课题完成时还要组织一次课题答辩。

课题设计的方法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适当的课题, 制定课题设计的原则和对小组及成员的要求;在自由分组时要选出一个小组作为课题设计管理组, 负责整个课题设计从分组、选题、程序调试、到答辩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 并且要制定学生的评分标准, 给每个小组打分。教师要制定管理组的工作标准, 并给管理组成员打分。教师在程序设计、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答辩整个过程中并不参与具体的细节, 主要了解记录各个学生的表现, 出现的问题由管理组和学生自己解决。对于答辩, 要管理组学生自己解决联系教室、确定时间、借相机、对答辩学生提要求等组织工作, 答辩结束后, 教师要对各个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2.4 考试评价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息息相关, 这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期末考试, 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课题设计成绩两部分加权构成, 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在听课、自学、小组讨论、答辩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的主动性、沟通能力、合作、职业精神、创新、诚信、理解力等, 每项成绩的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或同组同学共同赋值, 各占50%;课题设计成绩主要体现本门课程的若干次课题设计的表现, 项目和赋值与平时成绩相同。

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自学、讨论、实践、课题设计等环节实时统计上表学生的各项成绩, 并且要定期给学生公布, 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 找差距, 明确努力方向。对于成绩差距明显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找学生谈话, 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预警。

3 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这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施, 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坐在教室听课的, 很少有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机会, 到了高职学院, 一旦获得自由发挥的机会, 学生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激情, 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课题设计时, 学生们组织严谨, 程序设计非常高效, 答辩PPT内容丰富多彩, 而且整个课题设计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作为教师, 我们深感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摘要:高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体现了高职教学改革的水平。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为目标, 主张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把学习作为一项活动, 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成绩不仅包括学习成绩, 还包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项素质, 以此激励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职,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 2010-10-17.

[2]王振宏, 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07) .

[3]郝志刚, 陈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8) .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篇11

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灌输,是教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初中的英语学习当中,教师重点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怎样创造,该怎样搜集,分析重点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的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并不是说语言知识的掌握就不重要,语言比较系统化,学生要是把掌握的各部分、各词句相联系起来,这样就比较便于理解和记忆。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及词语构成方面的知识。例如:“classroom”这个单词,教师启发学生从单词的结构上去分析,“class”是班级的意思,“room”是房间的意思,那么“classroom”是什么意思呢?接着再判断它的词性及意思(教室)。有的时候,需要通过英汉的比较等深入理解其含义。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运用变通的思维来学习英语。因此,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教师不应该总是把现成的答案直接讲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带动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营造、构建、设计与评价

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取决于心理因素和工作氛围因素。同样,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加强自身的主体地位意识,也有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树立一定的责任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自发意识和积极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方法。初中的学生具有比较完整的人格个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进行重点培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关心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学生,营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

生动教学情境的构建 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根据教材内容改变呈现的方式,以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渴望。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教材内容也大都结合了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现实生活,比如:节日、天气、饮食等,很多语言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为使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可以融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竞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这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构建好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手、脑、眼有效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及运用的能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使其逐渐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课下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这样,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完美教学环节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础的环节。当然,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不只是需要完成教学任务,更需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鲜活生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相对的偶然性和不确定的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应对问题的能力,才能够体现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才会产生高效的课堂。

科学教学评价的实践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阶段,测试、考试无疑成为了衡量教师教学成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新课改的试行,这种过分强调评价的观点有所改变,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评价,可以从外部评价、自我评价两方面来进行。外部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果的评价,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需要指导和启发。教师得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确定评价的标准,适当地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来积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能力。当然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耐心鼓励,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建构学习理论。这其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会话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育,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做到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传授知识的效果也会更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感知教学信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学生要尊重教师,积极响应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也要尊重学生,掌握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教育学生,使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篇12

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会计要想得以生存, 就必须较之其他信息渠道传递更为相关、可靠、及时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信息。会计做账的程序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 企业的管理活动虽然纷繁复杂但最终会清晰地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以上市公司为例, 报表之前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等资料企业自己留底, 一般不向外提供, 属于企业的内部信息, 而财务报表则是需要向外提供的, 属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获得的信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 就是为了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有关的财务信息, 从而为他们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机构、供应商、社会公众和企业管理层 (如图1) , 不同的使用者分析财报的目的不同, 如投资者更关心其投资的风险、收益和企业的支付能力;债权人更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政府主要为了了解企业资产的营运活动和国家资源配置情况;供应商更加关心企业采购业务的支付能力;企业管理当局运用财务信息做管理决策, 财务报告分析即利益相关者运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 方便其做出经济决策。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014年提出管理会计是我国的短板, 要在我国大力发展管理会计, 培养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管理会计是决策支持系统, 即把管理会计信息提供给决策者 (如CEO及各级经理等) 用于管理决策, 而分析财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向决策者提供这样的信息。因此, 学生学好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也可以为以后成为一名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 理论教学法

以讲授法为主, 学生自学为辅, 教师向学生讲授基本的财务分析理论、方法、指标和技巧, 这是一种单项信息传递的方式, 这一系列的阐述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程管理当中来, 学习后不能讲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二)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应用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 (1) 课前导入案例, 即由案例导出需要讲述的某个理论和观点; (2) 讲授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个知识点而用到的小案例, 这种案例具备实用性和针对性, 与某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 注重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案例的进行通常以教师为主导, 通过多设悬念, 多启发, 与学生良性互动; (3) 单独开设的案例课程。这些案例通常篇幅较长, 需要印成文稿提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 并针对案例设置相应问题, 进行课堂讨论。这种方法虽比传统教学法有所改进,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当中去, 但是所有的案例都是由老师提供,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学习, 并没有全面系统地分析过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 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企业, 从事的是不同的会计岗位及相关工作, 用到财务分析知识时未必和当时老师讲的案例相似。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建议采用以“理论+实践”教学法为主, 多种方法并存的教学方式。目前也有个别院校采用了“理论+实践”教学方法, 甚至有个别学者编制相关的书籍来阐述这种方法的应用, 如王淑萍等。但是这种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目前没有学者做过比较详细的描述。笔者较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三、以“理论+实践”教学法为主, 多种方法并存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以“理论+实践”教学法为主,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方式。“理论+实践”教学法, 老师向学生讲解基本的财务理论, 并把学生分成小组下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财报的分析工作, 包括纸质版的电子表格填写作业和PPT版的课堂汇报作业。纸质版的填写作业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和综合分析, PPT版的课堂汇报作业可以选择把前面做过的纸质版作业做成PPT形式来汇报, 也可以单独针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和资本结构等进行的分析来汇报。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平均10个人为一组, 组内再以5人为一组划分为A、B组, 这两组学生分别下载同一行业的两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财报进行对比分析, 最好再与该行业的均值指标做对比。向学生提供能够下载上市公司财报的网站, 如巨潮资讯网、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国泰安数据库等。把这门课的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40%、期中成绩10%、期末成绩占50%来设置, 其中小组书面报告和小组演讲各占20%。这门课有32学时, 课程分配计划如下表, 理论环节由老师讲授相关的理论、方法、指标、技巧等, 实践环节要么学生PPT汇报, 要么案例讨论。

在分析企业财报之前要求学生查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如果不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还要根据审计报告给出的审计意见查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由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把学生分成小组来下载上市公司财报进行分析, 为了防止某些学生搭便车, 在做具体的工作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填写工作任务执行计划表, 详细记录每位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教师根据汇报内容的规范程度、难易程度、分工情况和现场表现来确定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由于这门课比较难, 学期初向学生强调这门课的重要性及可以锻炼的相关能力,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坚韧和辛勤工作才有回报。

四、采取“强制+自愿”相结合的方式

所谓“强制+自愿”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后强制小组成员完成一部分工作, 剩余一部分采取自愿的方式。比如把学生分成了18个小组, 第1次汇报工作强制要求前6个小组来做, 后12个小组可以自愿决定是否参加本次课堂汇报工作, 第2次汇报工作强制要求中间6个小组来做, 其它12个小组可以自愿决定是否参加本次课堂汇报工作, 第3次汇报工作强制要求后面6个小组来做, 前面12个小组可以自愿决定是否参加本次课堂汇报工作。强制小组的学生如果没有做每位学生扣分, 而自愿小组的学生没有参加此次汇报不扣分, 参加此次汇报工作实施相应的加分制度, 两周之前把作业布置下去, 并由老师自己做相关的PPT汇报课件供学生参考, 自愿小组的学生要想参加汇报工作要求一周之前向老师提出来。笔者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方式, 主要是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比较难, 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财会知识, 而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主动性不同, 通常情况下一本的学生基础和学习主动性更好一些, 三本和专科的学生基础和学习主动性要差一些,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强制+自愿”各自所占的比例。对于基础较好和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可以增加强制的比例, 减少自愿的比例, 对于基础较差和学习主动性较弱的学生, 可以减少强制的比例, 增加自愿的比例。笔者在研究生阶段曾跟随导师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并为其担任助教, 为学生讲授财务报表分析的部分课程, 成为一名老师后又在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教授财务报告分析课程, 对一本和三本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主动性的不同深有体会。由学生做PPT汇报时做好课堂管理工作, 只要教师精心准备、组织得当, 学生密切配合, 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起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理论+实践”教学法, 本课程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并存的方式, 这里不再一一介绍。以案例教学法为例, 在引入案例时应注重针对管理活动对报表数据的影响来组织教学内容, 通过管理活动———财务数据变动———分析财务数据———改善管理活动这样一个螺旋式的过程。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 关于这门课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欢迎广大学者批评指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不是要记住各种事实, 而是要训练大脑如何思考。作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 燕京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 经常聘请马陆亭、牟延林、赵炬明等相关教育专家来学校做讲座或要求全校教师观看相关专家的讲座视频。目前, 中国大多数院校的教育以老师为中心, 而美国大多数院校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笔者参加了赵炬明教授的SC (student-centeredness) 教学改革课题, 并对燕京理工学院会计学院《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形成此文, 抛砖引玉, 仅供从事此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做参考。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财务报告分析

参考文献

[1]赵炬明.论新三中心:概念与历史——美国SC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2]王淑萍.财务报告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朱莲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和分析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NO.34.

[4]王珮, 马春爱.《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期

上一篇:节目需求下一篇:国际工程项目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