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2024-10-05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精选12篇)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1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学生的主体构建,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所谓主体意识, 即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和行为调节的能动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学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教师是否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一堂好的数学课, 要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着学生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以学生为中心, 导入新课

“以学生为中心”源于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这一观念。首先, 以学生为中心区别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 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其次, 以学生为中心也区别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做法, 反对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 被动围绕知识开展学习训练活动。本文所述“以学生为中心”, 指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解放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数学来自生产和生活中, 但由于数学的抽象性, 又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比较远。要让学生喜欢数学, 提高学习和探究数学的主动性, 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需要我们去动脑筋拉近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中“数的整除”部分比较抽象,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学起来好像在做文字游戏, 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学, 也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在教“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 我从实际问题的探究入手, 导入新课:放暑假了, 小明和小刚都喜欢上午到图书馆看书, 从2日开始, 小明每隔2天到图书馆看一次书;从3日开始, 小刚每隔3天到图书馆看一次书。请大家排一排, 小明哪几日去看书?小刚哪几日去看书?哪几日小明和小刚都去图书馆看书?他们在图书馆相遇最早在哪一天?在学生得出结论后, 再让他们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较好地拉近了这两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引起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以学生为中心, 展开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教师只是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激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习活动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1. 精心设计问题, 提供探究材料, 让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 先组织学生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拼拼、剪剪、算算等方法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归纳出公式。在交流中, 有不少学生的思路与书上的完全不同, 但还是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 这些学生在享受到成就感的同时, 更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2.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和讨论活动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强讨论、合作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 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数学课中, 很多教师都喜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在多边交往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学会交流思想, 从而增强整体意识。同时, 在参与集体合作的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 巧设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 有思考性的练习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 产生主体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巧设练习, 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设计一些富于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的习题, 这样不仅可以开放学生思路, 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 进行总结和评价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和评价, 往往分布在一堂课的各个不同的阶段之中, 总结和评价是学生主体构建的重要环节, 也是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一环。

1. 鼓励学生自我总结, 相互评价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 他们的思维是很活跃而且是极其复杂多样的, 与成人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 其提问方式往往让教师始料不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往往比师生之间容易沟通。所以, 让学生自己整理和总结知识结构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不但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 更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激发主体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使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真正参与了学习过程, 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形成其主体意识。

2.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问难是大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但比较多见的是, 学生在质疑问难时总免不了有些小心翼翼甚至战战兢兢。据调查, 大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因担心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自讨没趣而放弃质疑问难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放下思想包袱, 大胆质疑, 甚至敢于质疑教师、质疑课本。敢于质疑权威的行为本身就是学生高度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体现。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2

摘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因此,教师应以现行教材内容为中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教材内容;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技巧

阅读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学习技能之一,因而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就成为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英语试卷中比分最高的一个题型;另外,选词填空、完成对话和完形填空等题型的实质也是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有“学生善阅读者得高分”的说法。纵观历年中考试卷,一般都有四至五篇短文,每篇短文的词汇量在250词左右,且题材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包括生活常识、科普知识、西方文化、人物传记、新闻消息、说明书、通知、广告、节目单、时刻表及机票车票等等。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安排有不同的话题,每个话题中都有课文,而且课文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图文并茂,体裁广,信息量大,丰富生动。教学中,笔者就充分利用讲授课文的机会,以课文内容为中心,加强方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就将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与同行们进行商讨:

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实际上是读者、作者和语篇所负载的信息的三维交流过程,其核心就是获取信息。怎样获取信息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教材选用的文章体裁丰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题材训练不同的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浏览、猜测、扫读、跳读、细读等。

1.浏览

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先浏览标题前言和课文中的图表,猜测文本大意,无论是对话、记叙文还是科普短文等都很适用;找出每篇或每段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出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或结论。如在教仁爱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1 Pollution causes too many problems Section C 时,笔者让学生快速打开课本,只看课文中的插图,用一句话概括本篇课文要学的内容,学生们在看到图的瞬间就都知道是noise pollution,多数学生都说“It’s sure something about noise pollution.”然后再让他们找出主题句,进一步理解课文。

2.阅读

训练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使他们能够把握主要的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顺序,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言行,特别是说话人的语气,以及通过字面意思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句中的不同时态和句型都非常重要,这方法对于对话和记叙文来说尤显重要。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2 Section B 1a,内容是两个学生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争吵,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又和好如初。笔者在教学这课时,同样先让学生浏览三副插图,让他们概括本段对话的大概内容,然后大声模仿各自的声音进行阅读,很多同学还不愿与其他人共同表演,愿意自己以不同的声音和动作扮演不同的人,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提问

根据学生初步掌握的信息,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笔者通常用What/when/where/how/who/how many等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同时,笔者也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 Topic 2 I must ask him to give up smoking Section D1主要讲的是好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在学生浏览阅读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每人提一个问题,这个环节很是热闹,因为所提的问题不能用一般疑问句,又不能重复,所以每个学生都想先说出他的问题,同时他还享有要求其他任何同学回答其问题的权利。其中有一个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刘某,这篇文章他好像理解得很快,第一个蹦起来说:“老师,我有三个问题想提问XX(英语科代表兼班长),行吗?”为了不打击其积极性,笔者说:“OK!” “What does food give us?”“Why is it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healthy eating habits?”“What is the wrong food?” 他把这三个问题说出之后很是得意,因为前面两个问题XX顺利回答了,第三个问题课文中没有,属于开放型问题,XX没能及时回答上。当然,笔者也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积极思考、认真听课的优点,鼓励其继续发扬。每个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角度、程度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

首先要培养学生猜测生词词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构词法推测词义和理解句意的能力。严格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要尽可能地通过上下文的意思猜出词义,从而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其次,注意抓住文章的各种细节,如描述性细节、比较性细节、说明性细节和事实性细节等;还有一些隐藏在图标或图形中的重要细节也需特别注意。

三、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应与中考接轨

各地中考阅读理解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任务型阅读和阅读表达三类。其中,单项选择是多年来一直沿用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事实和细节、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猜测生词、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任务型阅读的题型主要有填写表格、填写词语、回答问题和翻译句子等,着重考查学生捕捉信息、组织信息和综合概括信息的能力;而阅读表达题是近年来逐渐采用的阅读新题型,其目的既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有主旨概括(如,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完成句子(如fill the blank in…with a word /sentence)、句子翻译(如,put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to Chinese/English)、封闭型问题(如,what main idea is given in the…paragraph?)、开放型问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这些主要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找主题句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如,议论文的主题句一般就是开头的句子或结尾的句子,记叙文就特别要注意总结性的句子,而说明书、通知、广告、节目单等应用文就必须找到what /who/when/where/how等信息。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在编排上多以任务型的模式编排,如根据1a完成表格或回答问题等,笔者在教学中就采用逆向法——要求学生先看任务,然后带着任务去扫读,在相关信息处做出标记,这类客观信息题基本上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就必须以短文的细节为依托,对整篇课文进行从整体到细节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判断。记叙文重在剖析与理清时间的原因与结果;议论文重在理清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有理,论证是否切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内容和教参书中的补充内容,多介绍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及知识背景,以及英美人的生活风俗习惯,从而使学生在答题时心中有数。

四、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让学生改写(rewrite)

教材中生动丰富的内容,不仅让学生开拓了视野,也给学生的练笔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七年级学生可以将人称、地点、时间及事情进行改写。而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可将对话改写成短文或故事,将短文或故事改写成对话或将较长的短文缩写等等。改写有利于学生钻研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真正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再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相当难度的文章,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教材内容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始终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摆脱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解析语法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内容,不断给予学生指导、训练,并进行长期的坚持培养和方法的总结反思,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梁承锋.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is one of objectives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students’ English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refore, teachers must take textbooks contents as the center and make students grasp necessary reading skills and methods, thus to lay firm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Key words: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3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主动性

一、前言

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但是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一时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急需探寻创新型教育模式,来提高小学课堂教育的效果。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通过主动性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小学课堂教育的效果。

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老师主导来讲,学生只管听,甚至连提问都很少。我们应该转变这种情况,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了解课堂上学生的需求,从而制定教学计划。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新时期教育模式应该向这个方向转型。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更能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最理想的学习模式,是自主学习、快乐学习,而如果“以学生为中心”施行主动性培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水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在课堂,将来步入社会,人生处处是课堂,这将会是对学生影响长久,受益终生的。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思维,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去了解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训练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对新知识有融会贯通的效果。知识的获取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比获取知识更加重要,这好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小学课堂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培养之重要性。

三、小学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最主要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小学的课堂存在着教师主导、教师一言堂、管理缺乏活性等等问题。课堂上任务式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目的只放在应试上,这样的教育模式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局面还会持续很久,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多加注意改进。

传统教育模式由来已久,远者可以追溯到科举制的时代,科举应试的弊端绵延千古,在中国人的血液中难以根除。但是直接原因在于现代教育制度的弊病,我们教育工作者缺乏在教育方法、教学模式上的探索,致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仍在小学教育当中占主导地位,并且影响到小学课堂的教学。

四、提高小学课堂教育效果的建议

(一)建立先进的教学理论

首先,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理。我们可以从西方教学中借鉴优秀的教学理论,并且从中国古代教育当中汲取营养,对症下药地进行教学,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教学理论。只有通过一套优秀的理论指导,才能在教学实践当中更高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有了理论作为指引,还必须在之后的教学工作当中不断地研究,来不断地完善教学理论。理论和实踐是一体的,让教学理论指引教育工作实践,并在教育工作实践当中完善教学理论。

(二)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

其次,需要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就是将课堂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让位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培养。可能有一部分教师还一下子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所以需要慢慢变革固有的教学观念。观念是可以慢慢养成的,并且具有固定性、延滞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小学课堂,所以可能一时难以在教学观念中转型。这一点是需要教师自身注意的。

(三)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最末,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其实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主动性培养。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而言,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快乐的教学,让学生在愉悦当中获得知识。先圣大教育家孔子说:好学不如乐学。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为了营造一种让学生乐学的环境,快乐学习不像传统教育当中的被迫学习,快乐学习应该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五、小结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需求,这一教育理论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不断地完善,并加以施行。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本身,需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充分意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主动性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锐梅.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教学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中国科技博览》2008 年16期.

[2] 文庆城,许应华,谢能伟. “以学论教”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化学教育,2004,(9):24

[3] 龚珊珊. 建构主义视野中教师角色的重塑[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0):109-110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4

1 科研实验中心的基本情况

基础医学科研中心成立于2014年7月份,建筑面积1 168 m2,拥有包括中医药微生态实验室、抗肿瘤滋阴平台、细胞培养室、细菌培养室等在内的21间实验室,仪器设备超过200台件,仪器设备价值超过3 000万元,可开展包括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基础、微生态代谢、中药预防治疗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工作。

学校重视科研平台的发展与建设,增大了对科研平台建设资金、设施以及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投入力度,重新装修了实验室,并采购了一批进口的贵重精密仪器,有活细胞工作站、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磁珠提取仪、全能型凝胶成像系统、多功能酶标仪、细菌连续培养系统、厌氧培养工作站等,极大地提高了科研条件,有力地保障了科研的顺利进行。

基础医学科研中心是在基础医学院领导下成立的,其是由院系“二级管理”,人员配备主要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专职实验教师。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师15人,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0人;硕士学历9人。

2 科研中心对教师、学生预约、申请的管理

科研中心本着开放和共享的原则,对教师、学生预约、申请、使用科研仪器和实验室的管理是便捷、高效的。申请人只要按要求填写申请书,各责任人签字同意,经仪器培训合格后就可正式开始实验,其申请流程见图1。

3 科研中心引入学生参与科研实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科研中心经过学校化债资金的重点投入和整合学院各学科科研仪器,拥有了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资源,已建成一支拥有硕士学位的专职实验人员为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近年来在科研中心开展了科研实验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课题等20多项。长期以来,由于科研中心专业性很强,只是服务于教师科研和培养研究生,不用于培养本科生[4],本科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由教学实验室承担。但是,现在认为,科研中心无论在仪器设备、学科建设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具备了成为学校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大平台的条件,不仅对研究生,对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校对学生加入科研项目进行申请预约、参与科研实验。在每学期初,本校会在网站发布科研中心在研课题的通告,通告中会注明每个课题的主持人、学科方向、实验项目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空余时间,申请参与课题实验研究。

大多数本科生只是熟悉最基础的实验操作,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知之甚少,甚至连查找文献资料和文献检索都一概不知,面对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和后续的样本检测以及贵重的高精密度仪器、先进的科研软件的使用更是不知所措。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后,跟随课题组教师,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样品处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及论文构建等方面,系统学习科研课题的研究,逐步使其对如何开展科研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课题组定期举行汇报会,大家面对面汇报交流近期的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果,共同探讨科研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此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畅所欲言的学术气氛,这是一般实验教学所达不到的。实验中,课题组成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利用所学的专业特长和学科知识交叉互用、各尽所能,各实验室仪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5],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增进了其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全面了解科研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增强科研意识。

4 科研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1 科研中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科研中心通过把学生引入科研课题,加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实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激活了探究的潜能。学生通过全程参与科研实验,自身实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实验思路更加宽广,实验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意识增强,形成了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善于提问,敢于猜测,勇于实践,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入学生参与科研实验,首先,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鼓励学生直接、全程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或科研课题中的实验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摸索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以致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极大提升[6]。其次,学生能够学习使用先进的高精仪器设备。中心拥有一大批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为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障。学生在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设备的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检测技术。再次,学生的多学科交融意识增强。科研中心是一个集医学、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科研平台,学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学到了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科研思路,会把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运用到科研思维中去[7]。最后,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论文写作水平。指导教师从查阅文献、实验设计、结果处理、数据统计及论文行文等方面,指导学生科研论文的书写。学生的科研论文也会投稿发表,甚至于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一年来,科研中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学生毕业读研时,感慨“经历了在科研中心的学习,虽然实验又艰辛又苦闷,但收获实验结果时的喜悦也是难以言表的,这让我在今后的读研求学、甚至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都是受益良多”。

4.2 科研中心在青年教师的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同样,通过引入学生参与科研实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收获颇丰。首先,青年教师通过引入、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可以拓宽自身的科研思路和知识领域。由于师生共同参与科研实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多,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科研思路和实验技能;同时在解疑和讨论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习,吸收学生的科研思想和科研知识,从而拓宽自身的科研思路和知识领域。其次,青年教师可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把自身的科研经历、科研成果和所教授的专业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以致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再次,有助于青年教师凝炼科研方向,申报科研课题。青年教师刚刚开始科研工作,往往没有确定的科研方向,对研究前沿的感知力不是太敏锐,没有独立的科研思想。青年教师通过加入科研团队,在课题主持人的指导和学生的配合参与下,可以较好地完成科研任务,为将来申报科研课题增加了前期科研基础;也有助于青年教师立足于自身所学的专业特长和工作领域,凝炼科研方向。

科研课题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策划、项目设计、项目管理、人员组织、实验规划、实验实施、数据处理、项目总结以及项目汇报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这对青年教师的训练也是全方位的,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科研素质。

5 结语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科研中心的实验教学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能否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验,增强了求知欲,改变了学习方式,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高乐于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中交往、在动中求知、在动中发展、在动中创新。

各高等院校愈来愈重视科研中心的发展与建设,增大了对科研中心建设资金、设备以及人才资源等多方面的投入力度,科研中心在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突出作用日益显著[8],同时也成为衡量高等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旭凌,温小昭,宋少云,等.公共科研平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142-144.

[2]王莉,韦革宏.浅谈科研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2):64-65.

[3]王青峰,王敏,袁文才,等.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26-227,230.

[4]庄明珠,陈闽军,刘玉敏.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7-68,94.

[5]师亚敏,潘勋.公共科研平台技术队伍建设与人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233-235.

[6]朱正国,江敏,吴昊.学院公共科研平台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4):102-103.

[7]江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5

一、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苏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新形势,努力解决我区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推动我区中小微企业成长。

1、协助上级相关部门拟定中小微企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

2、监测、分析高新区中小微企业经济运行态势,承担中小微企业信息的收集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引导中小微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3、落实和贯彻有关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的维权服务,依法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

4、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支持、对外交流、企业家培训等综合性服务。

二、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作内容

1、加强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

协调发改、经信等各条线资源,落实高新区《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大力度扶持各类企业。推动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增加税收收入,达到企业和政府双赢的效果。2017年中心帮助企业争取区级资金6000余万元,获批省科技小巨人一家,获评省三星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5家,获批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640万元,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预计220个项目可以获得500余万元扶持资金。

2、推动创新创业、营造服务氛围

苏州高新区连续几年成功承办江苏省“创客中国”暨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预决赛。2017年大赛历时两个多月,得到了全省各地创客精英们的热情响应,共吸引了135名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大赛期间,全省首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太湖金谷—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揭牌。

3、整合各类资源,开展丰富活动

整合协调科技、人才、培训、管理等各类中介资源,服务中小企业,搭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的平台,依托中小企业服务联盟等产业协会持续开展各类活动。2017年联盟共组织各类中小企业主题活动43场,包括政策解读、专题讲座、研讨会、参观交流、沙龙论坛、人才招聘等形式,服务人数3300余人。举办“2017年浙江大学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修班”、“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苏州高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研修班”等。通过组织企业家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家素质,拓宽其视野、让企业家们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经济动向、掌握最前沿的产业发展方向,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4、推进产业转型,聚焦专精特新。

编制《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发展白皮书》,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和引导,积极发掘一批区内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中小企业产品更有特色,更具竞争力。认真组织企业做好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工作,并在全区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专项试点工作。截止2017年共155家企业纳入苏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库,15家企业获评苏州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百家示范企业。

5、搭建金融平台,助力企业融资

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区内中小微企业与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和各类创投企业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路演、项目推介,专题沙龙等形式展现区内企业项目,鼓励各类基金投资小微企业发展。

三、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发展计划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加强和改进高新区对企业的有效服务,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全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高新区实际,高新区对全区企业服务工作进行了流程化梳理,开发“企业服务云”线上平台,并依托现有事业单位人员,设立完善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企业服务“线上一个端口,线下一个窗口”。

1、线上平台:开发建设“苏州高新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平台”(企业服务云),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作事项线上运行,主要包括:政策信息法规的发布,区发改局和国家、省、市的发改经信条线项目申报,各类企业服务活动,工业存量土地交易,标准厂房和工业小区的载体管理等。

2.线下窗口:设立完善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建立专业服务窗口。一站式服务大厅窗口总面积700平方米,设10个服务窗口。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由服务中心事业单位同志及部分国企借用人员共同组成,目前派驻4-6名工作人员,由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3、运行模式: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办理各类业务,由服务中心负责线上初审,区发改局、科技局、商务局等各相关部门最终审核。需要报送纸质材料的,企业上交至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统一收齐后报送至相关部门。填报表格、组织活动等通知,原则利用线上平台,由服务中心人员负责通知,并把最终结果反馈至各部门。

以学生为中心 以快乐为根本 篇6

构建自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提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只有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最终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才有可能。

例如学习老舍先生《猫》一文,针对教材特点,课前课后,笔者和学生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了解作者。笔者告诉学生,近期要学的课文《猫》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的作品,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外多想些方法,认识老舍先生。课堂上进行比赛,看谁对作者了解得多一些、深一些。小学生好奇心强,课后有的问家长,有的找报刊,有的上网查询。课堂上,你一条,我一句,有的学生读了中学课本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还有的学生捧起了老舍的《骆驼祥子》。

第二件:实地观察。为了增加学生对猫的实感,笔者提前两天,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他们对猫作全面的观察,这可给那些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提供了表现自己的好机会。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兴致勃勃之中了解了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课堂上及时提供观察所得,易于入情入境,课堂气氛活跃程度以前少有。与作者发生共鸣,把理解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真正从书本中走出去。

第三件:看图写话。学习课文后,笔者给学生放了“一只花猫屏息凝视落在喇叭花架上的一只蜻蜓”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上诗的意境,生活中的实感,再加上语言大师的文采,这一切引发出学生丰富多彩的联想,诱导出他们瑰丽多彩的语言,不少学生写出了精彩的片断。

从上述三个方面看,它包含着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正如赞科夫所说:“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这里教师精心准备的每一步,都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构建灵动的课堂,让生成成就学生的精彩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因为缺少素材、缺少发现,苦于表达。在作文教学中,假大空的现象司空见惯。从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敏感起来,善于捕捉身边的小事,时时有表达的欲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紧抓灵动的时刻,用好每一次生成的资源显得弥足珍贵。尤其是和三年级孩子走过的习作教学之路,笔者有着更深的体会。

面对刚刚习作起步的三年级孩子,积累素材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放学的时候,笔者兴奋地说:“同学们,今年的圣诞节快乐吗?燕老师非常感谢你们送给我的惊喜。这样吧,这周咱们师生比赛,同题作文《快乐的圣诞节》,看谁胜出?”话音刚落,教室里吵作一团,个个眼睛发亮:“燕老师,我要超过你。”好不得意,我心里盼的就是这个。

不敢懈怠,抓紧提笔。等坐在键盘前敲打完成的时候,已接近深夜12点,但满心的欢喜和激动。

快乐的圣诞节

今年的圣诞节,真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节日,一整天,我都被快乐包围着,幸福溢满心田。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简单收拾一下,坐下来备课。这时感觉门口人头攒动,嘀嘀咕咕的声音传来:“小点声,燕老师在办公室。”不用说,三(5)的小精灵们又要搞新花样了。装作不知,偷偷笑着继续备课。门一下子被推开,四五个男孩忍不住闯进来:“燕老师,你先别到教室去。待会儿你接到我的命令再去。”瞧,司继伟这个小机灵鬼都给下命令了。我一副很听话的样子,连连点头,继续备课。

“好了,老师,你可以走了。”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心想: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这几个孩子也闲不住,边走边大声吆喝:“燕老师来了,燕老师来了!”估计是通风报信。奇怪,教室里接着便没了声响。走进去,桌子整整齐齐地摆着,偌大的教室没有一个人影。咦,我的小可爱们呢?正在疑惑,随着一声“祝燕老师圣诞节快乐”六十多个小脑袋齐刷刷从桌子底下露出来。这才注意到,黑板已被他们精心布置过了,除了祝福的几个美术字,满黑板各式各样的星星、蜡烛、圣诞帽,以及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小玩意,两个圣诞老人分列左右两边,慈祥地看着我们。

还没回过神来,十几个孩子跑上来拥抱我。装饰过的苹果、精美的贺卡、头花、丝巾……塞了我满满一怀。教室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燕老师,送你一条粉色的丝巾,愿你变得越来越青春,越来越漂亮。——张雪晴”

“亲爱的燕妈妈:祝您圣诞节快乐,一生平安。妈妈,我爱您。——李晓霞”

“我们的第二个妈妈:圣诞送上一份心意,愿它在冬天里让你握粉笔的手不再干裂。请不要拒绝我的心意。——爱你的李君秋”

一条条祝福,一份份心意,我的眼睛早已模糊,读不下去了,也读不清了。孩子们,你燕老师何德何能,赢得这份爱啊!

控制住情绪,几乎是哽咽着:“孩子们,这是谁的主意?你们几点到的学校,黑板布置得如此精美得花你们多长时间啊!”齐声高呼:“是大家的主意,我们很多人一起干,一会儿就干完了。”“燕老师,这就是我们送你的惊喜,你满意吗?”看看,小脸都涨红了。你相信吗,八岁的孩子,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孩子们,真心地谢谢你们,没有哪份礼物能和你们的爱相比。你燕老师今天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说着向我的孩子们深深鞠躬。

此时,上课铃响了,在快乐的氛围中我们开启了生命的黎明。

周一上午,读着孩子们的作文,笔者的眼睛一次次模糊了。

燕老师看到了我们的杰作,脸上的皱纹全消失了,仿佛回到了童年。今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幸福。——李君秋

就在这时,我们突然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异口同声地喊:“祝燕老师圣诞节快乐!”接着纷纷给老师送上礼物。刹那间,燕老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平静了一会儿,用颤动的声音说:“孩子们,你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圣诞节,谢谢你们。”说着说着,燕老师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李明喆

接着,我们班里派了几个同学去办公室请燕老师,其他同学纷纷“埋伏”在课桌底下。燕老师一走进教室,“埋伏”在课桌底下的我们就一个个跳出来齐声喊道:“祝燕老师圣诞节快乐!”接着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经典的圣诞歌曲。看着眼前的一切,燕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 ——马俊成

周一下午,笔者拿出整整一节课和孩子分享习作,把自己的放在了最后。当读到留言处,眼泪情不自禁流了下来,声音再次哽咽,孩子们的眼圈都红了。

听听孩子们的点评。“燕老师写出了自己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也把我们的表现写进去了,感觉很生动。”“燕老师太棒了,听了您的作文,我想再重写一遍,这次我一定超过你。”“原来作文就是这么简单啊,以后我也像您那样随时用笔记录身边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下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愿更多的语文教师都“下”到“水”里来!

一个鲜活的例子,一次现身说法——巧用孩子们和笔者一起过圣诞节这一生成资源,比任何表达技巧的指导都更立竿见影。一举多得,还有什么比这个效果更好的呢?

构建激情的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师在平时听课中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老师亲和力强,有激情,孩子学得投入,一节课变短了;有的老师说话像念经,脱离了文本和学生,关注的是教案,孩子像睡着了,一节课忽然变得如此难熬。试想,这样的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何来的高效可言?在笔者的课堂上,你会看到泪流满面的我,你会看到神采飞扬的我,你会看到春风满面的我;有的学生说我有时像八九岁的小孩子,有时像温柔的妈妈,有时像和蔼可亲的老人。那是笔者和教材、学生、和我钟爱的课堂融为一体,和学生一次次经历生命成长的过程。

《灯光》教学片断:

师(深情地说):同学们,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难道身经百战的郝副营长不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让我们来问问他。

郝副营长,你知道吗,这样做会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但是你——

生:但是你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但是你却永远离开了亲爱的战友。

师:这样做我们还有机会见到电灯,但是你——

生:但是你却再也见不到向往的灯光。

师:这样做更多的人能够实现美好的愿望,但是你——

生:但是你为了更多人的美好愿望,为了让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郝副营长,是你让我们拥有了光明。

《成吉思汗和鹰》拓展延伸:

师:“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同学们,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成吉思汗这一顿悟的理解。

生1:一次,我的作业没做完,就想出去玩,妈妈坚决不同意,非让我写完再出去玩。我很生气,“啪”的一声把门关上,顺手把自己最喜欢的画从墙上扯下来撕得粉碎。当我慢慢平静下来,真是后悔莫及,那可是我在全县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画呀!我越发体会到人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事情,往往会做出傻事的。

生2:我和妈妈吵架后,心里很烦。这时,心爱的小狗来到我跟前,我没好气地踢了它一脚,结果小狗的腿骨折了。等气消后,我好后悔……

师:孩子们,何止是你们,老师也常犯这样的错误。

生:老师,你也给我们讲讲你的故事吧。

师:……

生:老师,那我们以后互相提醒,再也别犯这样的错误了。

这样的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命,充满精彩;这样的课堂,充满快乐,充满幸福,充满高效。

构建和谐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家园

课堂中,要做到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特别是师生之间的和谐,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

课堂上,教师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有人说,教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头上。笔者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与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笔者会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说:“你有一双慧眼啊,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别着急,再想想,老师相信你。”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敢说、能说、会说、愿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这难道不是每一个老师追求的理想境界?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7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任务。高职高专院校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 具有较强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C.Rogers) 提出, 其学生中心说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m psychology)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天赋人性, 要求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 从整体上解决人的动机、人格, 从而说明人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情态、潜在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人类经验。人本主义心理学特别强调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性, 认为人能根据自己的意向, 确定自身存在的价值。罗杰斯将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运用到教学法中, 提出了“学生中心说”。他认为,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基于这种教学目的观, 罗杰斯认为, 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 深入地了解学生。 (1)

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理解, 学界有不同的表述, 尽管表达各异, 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计学习环境,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采用合作、讨论、情境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2) 。美国学者埃斯蒂斯 (Estes) 博士在其文章中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描述为: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体验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有时候, 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协作者 (3)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包含以下九个基本原则 (4) :

(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Students’prio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 (2) 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爱好 (Students’needs and learning preferenc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 (3) 形成性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学习有帮助 (Formative , students learn) ; (4) 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 (Students develop key employability skills) ; (5)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Students ar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 (6) 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become independent learners) ; (7)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become independent learners) ; (8) 使用活动或资料来激励/帮助/挑战学生 (Activities/resources are used to motivate/support/challenge students) ; (9) 教师充当学习的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 (The teacher acts as facilitator of learning rather than as presenter of knowledge) 。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教师围绕学生来组织教学活动, 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二)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课堂管理策略及经典课堂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因为学生的参与度高, 课堂活动多, 对课堂管理的要求也高, 以下列举的课堂管理策略和经典的课堂活动是比较值得借鉴的。

1. 定规则

在课程开始之前师生共同定好规则, 课堂就容易管理。而且, 一旦规则定好了, 就得人人遵守, 教师也没有特权打破规则。因为规则是师生共同制定的, 学生们也比较容易发挥主人翁精神, 愿意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比如说, 师生共同定个规则, 叫“举起安静的手” (slient hand) :无论任何时候, 当教师举起手了, 大家就要停止说话并把手举起来, 等到所有的人都把手举起来并停止了说话, 教师再做下一步的安排。有了这样的规则, 无论多吵闹的课室, 都能迅速安静下来, 课堂管理效率非常高。

2. 经典课堂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经典课堂活动包括: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 (Group work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展示 (Presentation) 、抛飞机、抛雪球 (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每位学生把与学习相关问题写在纸上并签名, 再揉成雪球, 在教室里抛飞, 然后每位学生接到一个雪球, 随后找到签名的学生, 跟这位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做模型 (Modeling) 、大使拜访 (Ambassador visits, 活动的操作方法是把学生分成小组, 进行讨论或进行展示活动, 每个小组安排部分组员到其他各组巡视、交流和学习) 、利用红黄绿灯分组建立学习圈 (Using traffic lights to setup study circle, 每个学生手里都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牌, 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利用红黄绿色牌表示, 比如, 全部知识都理解透切的学生举绿牌, 似懂非懂的学生举黄牌, 完全不懂的学生举红牌, 分组时每个小组都有持红黄绿三种牌的学生, 这样就建立了包含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圈, 对知识点理解透彻的学生可以教会尚未弄懂的学生) 、资料分类和排序 (Sorting and sequencing information) 等。

(三)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 (5) 。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 积极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的能力等。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 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 以及把英语这门语言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 满足英语交流沟通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 社会不但需要高素质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等精英专业人才, 也需要大批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 在当今英语应用广泛化的时代, 培养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和满足市场的需要 (6) 。

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基础、课堂管理和策略以及经典课堂活动可以看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符合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模式是必要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笔者在实际课堂中进行了大量“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 现以一节酒店专业二年级学生以模拟广交会为题的大学英语口语与听力课为例, 描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课堂实施流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反思。

(一)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在上本节课之前, 把学生分成小组, 布置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方式查找与交易会、展览会相关的知识, 同时交给学生课堂展示任务:各个小组准备好展品,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的交易会会话实践展示。

2. 师生协作课堂

开始时教师简单介绍交易会上接待外国客户的主要流程及相关英语表达用语, 然后播放课文中模拟接待客户真实过程的对话录音, 让学生听英语对话, 独立完成设计好的听力任务, 使学生在熟悉与话题相关的表达内容的同时锻炼英语听力能力。

完成听力练习后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交易会流程和一些重要的英语单词和句型, 并练习运用相关的单词和句子, 为进行模拟交易会活动做准备。分组讨论过程中, 教师在小组之间巡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 教师就参与到讨论当中去, 提供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和适当的协助, 引导学生去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问题。

3. 学生课堂展示

(1) 学生模拟实践活动一:大使出访 (Ambassador visits) 。整个班的学生分成4组, 每个小组5-6人, 选定两位学生扮演“买家” (buyers) , 剩下的学生都扮演“卖家/参展商” (Exhibitors) 。每个小组都准备好展品, 作为广交会的一个展位的样品。“买家”作为大使, 到另外的三个小组参观, 各个小组留守展位的“参展商”接待来访的“买家”, 进行相关口语交流, 如了解及说明样品的价格、设计、原材料、出口装运的包装情况, 买家对感兴趣的样品进行下单等。

在实践活动中, 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进行交流与沟通, 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师依然在各组之间巡视, 随时准备着协助学生解决英语交流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比如说某个单词或句型的正确表达等。

(2) 学生模拟实践活动二:小组展示 (Group presentations) 。每个小组用本小组准备好的展品模拟一场广交会交流过程, 即“买家”与“参展商”利用准备好的展品进行模拟交易。

全班4个小组按顺序进行展示活动。每个成员都要进行广交会方面的英语口语交流, 展现自己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与技巧。

每个小组在进行实践展示时, 教师和剩下的三个小组认真观看展示, 小组在展示完毕后, 师生共同评价小组展示的结果, 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

(二) 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主要是以任务为驱动, 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进行的, 课堂教学成果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上课的过程, 教师充当的角色不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权威主导者, 而是课堂任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负责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和教师地位是平等的,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2.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课堂活动是经过教师精心准备的, 所有学生都对学习内容和小组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全程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3. 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影响

这种采用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做法, 使学生互相启发,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 学生掌握了在交易会和展览会上接待客户的技巧, 培养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并能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做到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

(三) 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1. 学生配合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参与活动。然而, 部分学生不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不太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 向学生介绍这一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学生理解和接受了这样的教学理念, 他们才会积极地配合。同时, 为了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添加一些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设计的课堂活动, 而不能突然从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全新的教学模式。

2. 教学管理阶层接受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的英语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会利用各种各样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 同时采取分组讨论、展示、角色扮演、实操等方法实施教学活动。但这些教学活动耗时较长, 每一节课, 甚至每一学期, 能够安排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太多。因此, 教学管理阶层会认为该模式下的教学内容不够充分, 理论知识的介绍深度也不够。另外, 因为新模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主, 课堂看起来比较乱。因此, 提高教学管理阶层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的认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3. 教师自身在课堂组织和实施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在课程设计、管理课堂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课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课堂管理上, 除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还要保证课堂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此, 教师需要进行更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与反思, 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 提高对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 适合培养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教学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并把良好教学效果呈现出来, 提高学生和管理阶层对于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认识, 提高教师对此课堂模式的实施能力,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更高素质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型人才。

注释

1蒯莉萍:《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载于《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第39-42页。

2温雪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其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 载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 第7-8页。

3Estes A.C.:《Promot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Experiential Educaiton》,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iton》, 2004年第2期, 第141-160页。

4邹晓:《英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与实践探讨》, 载于《经济师》, 2011年第7期, 第141-142页。

5吕绍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载于《职业技术》, 2012年第6期, 第24-25页。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8

关键词:环境专业人才,实验与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政府和社会的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数量、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日渐提高。作为培养环境类人才主要阵地,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已构建出一个专业类别齐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教育体系,目前我国近半数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各类不同层次的环境类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环境专业应用人才[1]。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验实践教学是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为了满足国家对环保人员高素质的需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 环境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现状

环境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无论从培养领军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的角度,以实验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环境专业教学的重要构成。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实验室教师往往根据实验讲义提前准备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药品,并安排实验课程随理论课程进行,学生则机械地根据实验讲义逐步进行实验。这种普遍适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阻碍,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思考被束缚,科研创新思维遭到扼杀。该模式对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要求重视不够,与当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环境专业人才教学理念不一致,也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背景相悖。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培养环境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美国环境类大学毕业生参加PE(Professional Engineers)考试,至少要有四年工作经验、必须有资深工程师指导,并通过积累经验有很强的实践和判断能力[2];澳大利亚重视环境保护,要求所有的大学生有环保实践能力,并在2007年颁布了《为了可持续未来的教育—澳大利亚学校环境教育国家声明》,要求高校所有成员及社区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加强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日本高校为了突出实验实践的重要性,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所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不单纯为理论课程服务,而是成为独立的课程体系,为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和严谨的实验作风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与国外高校相比而言,我国实验实践课程往往服务于理论课程,虽然在书本知识和系统理论教育方面并不弱,但在重视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很多高校也意识到在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4,5]。环境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构建立体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环保人才是十分必要的[6]。

2 立体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内容

我校环境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于1998年2月。由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组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根据环境学科特点,构建起一套具有特色的立体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以实验和工艺操作为基础,以自主综合设计实验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工程训练、科技竞赛和校外实践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2.1 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型、课程型和综合设计型三种类型。该体系包括了对学生大学四年应用能力培养的全方位覆盖,完成了从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寻知求学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单项技能训练到自主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过渡,最后从单纯课堂知识验证型到跟踪学科前沿的研究型训练的扩展。

2.1.1 基础型实验,针对本科一、二年级新生开设

主要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教学特点,在实验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各种常规仪器设备,同时教师通过演示/虚拟/仿真实验等实训系统让学生初步形成专业意识、加深对专业的认知。基础型实验是针对整体实验中的单个实验进行细致分析,为后续课程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做好基础练兵。

2.1.2 课程型实验,针对本科大二、三年级的学生开设

在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基础、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污染与控制等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完成专业实验课的学习。课程型实验独立于专业课程,又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实验实践充分理解和运用专业课程的知识,为尽快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培养专业扎实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2.1.3 综合设计型实验,针对本科大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

主要利用暑期或其他大块时间开设的综合设计型实验,根据对专业知识的了解,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开展教学实验的热情。例如校园或生活区水、空气环境质量的调研,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指导教师仅起辅导作用,实验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检索资料及获取知识能力、思考能力、设计能力,同时挖掘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应急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及对所设计治理工艺的评估能力,对培养其综合素质大有帮助。

2.2 创新开放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自主创新开放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以开放式实验室为平台,主要强调设计性、自主创新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实验技巧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激发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生从大二开始可以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报名,教师根据初拟的实验方案选择人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这种对学生的开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对于一些有大量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的教师,学生接受系统的实验实践训练的同时,也可帮助教师作为助教或助研承担一些任务。

形成以传统环境实验实践教学与特色学科交叉融合的开放式体系。根据学校特色,与航空航天特色相融合,深入分析航空航天系统的室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学院特色,与纳米仿生材料及化学学科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新材料及新方法解决环境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用实验的方法考察新材料新技术给环境领域带来的影响。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创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动态转化为实验例证,展示给学生。例如部分教师将等离子放电处理VOCs,纳米材料光催化法处理废水,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生态毒理效应,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等科研成果结合实验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去感受,从而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开放式实验平台助力科研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一是场地开放,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向学生开放;二是内容开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及路线,与学生或指导教师探讨后实验;三是时间开放,充分利用暑期小学期等课外时间,学生自由选择,与指导教师预约后进行实验。

2.3 课外科技活动

在课外,鼓励学生组建多元化大学生创新兴趣团队。3~6名学生即可组成科研创新团队,提出自己在环境领域的科研思路及选题,自行确定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撰写正式的申报书,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冯如杯”科技竞赛、大学生科研计划(SRTP)及大学生化学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展示其科研成果。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环保社团、绿色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环境专业方面的课外科技展示,学生通过展示本专业知识、技能。积极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做出生产、科研项目和管理等工作实施计划和解决方案,模拟环境专业创业项目,大大提高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摆正学习和就业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未来的企划能力。

2.4 校外产学研及社会实践体系

环境专业承担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和社会应用相结合是构建环境专业立体式实验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多种校外产学研和社会实践方式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环保人才。

一是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利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北京水泥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燕山石化等有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实习资源,满足不同社会实践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在实习基地参与生产实践、科研项目和管理工作,将大大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有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学校鼓励联合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合作方式选派优秀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三是以横向课题的产学研转化,通过科研向生产转化工程中,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

3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配套改革

(1)注重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创新教学方法的配套。增设实验预习讨论和实验结果讨论两个环节,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原始实验结果经讨论后须由教师签字,并要求学生学会用Origin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2)改革考核方法,实验教师认真评价实验报告,注重实验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对实验结果中体现的问题快速反馈给学生,通过二次问题的查找给予深层次考核。

( 3 ) 创新编写实验教材,实验教材内容与理论课教材各具相对独立性,并体现学科前沿性,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加强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激发和培养本科生的科学探究热情与实际工作能力。

(5)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环节,可以消除理论教学与实习环节脱离的弊端,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又促进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进步。

4 结束语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9

物流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 几乎都是在本校“母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08年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试行) 》, 对物流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主干学科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定, 但各高校还是在自身的学科基础上, 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革。

山东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于2004年在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开始招生, 2009年成为物流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及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13年12月, 学校新成立交通学院, 物流工程由机电学院转到交通学院。在新的学院, 如何在原有机械学科背景下, 与新的学科专业结合, 并能体现行业发展的需要,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对国内高校、物流企业等单位调研, 并与毕业生进行交流, 在院系各层次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确定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课程体系。

2 原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学校物流工程专业自2004年至今, 进行过两次大的培养方案的修订, 但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现行的2009版培养计划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学校物流工程作为新兴专业, 师资队伍几乎没有受过物流方面的系统教育, 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直处于摸索的过程, 对毕业后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能做什么样的工作等问题不明确, 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完善, 导致学生毕业后岗位适应性差。

同时, 培养方案更多的考虑了知识的完整性, 对社会的需求、行业发展的要求考虑不多, 导致学生毕业后与行业需求脱节。

(2) 课程体系不系统, 教学进程问题较多。

物流工程属于综合性交叉学科, 开课学科门类较多, 但眉毛胡子一把抓, 主次不分, 易导致课程体系系统性不强, 部分课程内容重复, 部分课程衔接性差。

(3) 实践环节需加强。

物流工程实践环节问题较多:总体实践环节所占比重较小;实验室投入不足, 实验设备短缺或台套数太少, 造成部分实验无法完成;实验教学体系不健全, 实验独立零散。

3 修订思路及内容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关于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结合学校特点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 确定如下修订思路:

(1) 培养目标应以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行业发展需要。

培养目标需要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毕业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 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以毕业要求为导向。将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 在课程安排、资源配置、学生服务等方面均以利于学生的培养为目的。

(2) 人才培养定位明确, 培养中高级物流人才。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 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企业的重视;物流的核心思想是优化与保障, 目标是实现系统的成本最低, 效率最高, 服务最好。物流人才通常面对的是一个系统问题, 即使从事的是某一具体的物流技术问题, 也是以实现整体物流系统最优而进行的。因此培养的物流人才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社会急需的是“主管”、“项目经理”等这样的中高级物流人才。

(3) 发挥自身及地域优势, 体现专业特色。

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所依赖的传统“母专业”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工程或控制工程, 以工学为基础, 一类是交通运输或管理学, 以管理学为基础。学校物流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为学科背景, 运输提升设备为专业发展基础, 加之学校处于青岛开发区, 靠近青岛港, 决定了我们的专业特色必然是工科背景与港口物流相结合。

(4) 重构课程体系, 优化知识结构。

学校物流工程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时, 也纠结于“偏管理”还是“偏工程”、管理多一些还是工程多一些、管理的课开多少合适等问题, 但随着本科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兼顾考研、出国等需要。对应物流来说, 工程知识是其骨架, 管理是其肉体, 控制和信息是其大脑和神经系统, 这些需要兼顾, 但最根本的还是根据学生就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 形成专业特色。

(5) 采取多种方式,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目前实验室硬件设施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较好改善的情况下, 为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 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增加课程设计环节, 增强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以参观企业、观看挂图、视频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是利用物流常用三维仿真软件对物流系统进行模拟仿真, 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 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 与老师一起, 进行实验设备的研制, 实现创新性试验;

五是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科技活动,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 新培养方案的构建

根据上述修订原则, 新的培养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4.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掌握物流管理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基础理论和知识的, 具备物流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或物流装备设计与运用等能力的, 能在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港口码头、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部门, 从事物流系统的设计、运营、决策、管理及物流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 具有一定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2 学分构成

毕业总学分为176学分, 学分构成如图1所示。

4.3 实践教学环节

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公共实践类: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

(2) 实验类:物理实验、工程制图应用—零部件测绘;

(3) 实习类: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4) 课程设计类: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数据库技术与物流软件开发课程设计、物流设施设备课程设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课程设计、生产物流运作与管理课程设计;

(5) 综合设计类: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4.4 课程体系构成

物流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几类构成。

(1) 优化、规划类 (物流思想的核心)

数学基础课程、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应用统计学、物流系统规划、港口平面布局及装卸工艺。

(2) 计算机类 (重要工具)

计算机程序设计、CAD/CAE技术及应用、数据库与物流软件开发、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

(3) 机械工程类 (物流系统的骨架)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液压及气压传动、物流设施设备、港口机械、先进制造系统。

(4) 控制、信息类 (大脑与神经系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及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物流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流自动化系统设计及应用。

(5) 管理、经济类 (物流系统的肉体)

管理学、采购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生产物流运作与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项目管理、物流市场营销、企业资源计划、物流金融。

(6) 其他类 (物流主要功能)

现代物流学、交通运输工程学、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智能交通系统。

5 结语

目前, 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应当根据时代市场的需要, 与时俱进逐步完善实践, 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慧.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8) :80-81.

[2]王忠伟, 庞燕.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 :146-148.

[3]周凌云.应用型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构建—以淮阴工学院为例.物流科技, 2009, (10) :121-123.

[4]邵新建, 李文峰.物流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与培养体系探索.物流技术, 2012, 31, (3) :152-155.

[5]朱洪前, 刘长生, 邓旻涯.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研究.物流科技, 2009, (9) :137-138.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10

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自2001年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以来,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作风及综合的职业素养, 坚持走“与相城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的特色办学之路。积极开展与汇众模具有限公司、汇众模塑有限公司、星火管桩有限公司昆山恩斯克有限公司、苏州久保田公司等多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办学。通过“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形式

我们实行在“做中学, 学中做”的教学形式, 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并增强企业部门与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 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目前所拥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数量来看, 我校的职业教育已日趋成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订单”型模式。

学校经过努力,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示范性专业对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联合办班, 定单培养, 把企业文化, 课程, 管理, 设备, 技术人员等引进学校, 改变过去学校只管培养人, 企业只管招募人的模式。

2.“联动”型模式。

学生在学校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及专业基础知识后, 学校的教师, 学生, 课程, 管理全部进企业, 在企业建立与学校相类似的教室, 企业师傅与学校的老师交替授课。

3.“引资”型模式。

学校现代服务业的实训中心, 除了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技能实训机会外, 常年对外开放, 让师生在校园里就得到“真枪实弹”的操练机会, 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学校与企业联手, 将超市与学校的财会实训中心合二为一, 由超市的员工和本校的老师学生共同参与管理, 让学生有了更多实践练兵的机会。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具有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制定培养计划,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 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 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科技开发有机结合等特点。但从总体上看, 我校校企合作的水平还很低, 与经济发展很不适应。

1. 由于我校是经历转型、搬迁等。

目前正处于发展当中, 校企合作的内涵仍显肤浅。合作方式上往往流于形式, 无论是形式的创新还是内容的开拓, 都没有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的实践教学往往是满足考证的需求, 被视为教学中的一种手段, 没有确立实践教学的独立作用和地位。

2. 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

产学研结合是中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在内涵建设过程中, 校企合作成为制约我校发展不可逾越的瓶颈.校企合作实现的主要困难在于合作的利益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政策法律的支持力度不够、教育教学改革未能与时俱进.实现校企合作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努力.

3. 专业设置盲目, 缺乏地方特色, “产销”脱节。

我国中职的办学目标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很多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 忽视对地方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 盲目模仿其他学校, 不切实际地设置专业, 或者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 匆忙上马, 尤其是缺少三年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结果是学生数目大增, 办学条件不足, 有些专业不得不依旧按学科性教育运行, 造成中职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这也是我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四、针对我校在构建校企合作体系上的发展思路, 提出几点看法

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通过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满足相城经济发展的需求。

1. 从培养目标出发, 在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 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校是相城区唯一的一所职业类的学校, 必须着眼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及行业特征。

2. 必须花大力气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不论是从完成基本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出发还是从提高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或做成教育品牌出发或者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都必须解决好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其途径为一是引进, 二是培养, 三靠激励机制。

3. 鼓励教师走出去与企业建立广泛的各种校企合作关系, 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第一线, 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了解第一线的生产技术状态、技能结构及典型案例,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4. 必须从制度上建立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从思想动员、工作任务、时间安排、组织保障和经费资助等方面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

5.企业人员参与开发课程。

6.企业参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通过双方多次的研讨, 重新梳理了物流的理论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定岗实习环节, 做到理论知识实践化, 实践环节现场化。

7. 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使校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必须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 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双方的合作协议, 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和管理, 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确保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并获得最佳效果。

摘要:校企合作,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的实施开展, 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与区域经济的特点相适应, 必须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实现这个目的,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关键词:内涵,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J].职教论坛, 2002, 3.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以兴趣为中心 篇11

如何以兴趣为中心,构建新型高效课堂是值得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实施兴趣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增强学习意志与信心,从而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面临着极大地冲击和挑战,应试教育理念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合时宜,甚至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构成了阻碍。

一、善于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合理、巧妙地提问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浓厚的探究兴趣中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语文信息含量大,内容比较復杂,而高中生思维处于过渡阶段,求知欲与好奇心也比较重,必定心存许多疑问,所以更应注重提问的艺术与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心理特点,精心准备新颖的问题,准、巧、悬的提问,或采取因人施问、分层设问等方式来提高提问水平,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例如,学习《项脊轩志》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第一,本文在题材的选择上有什么突出特点?第二,本文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里?第三,现实中有许多感动我们的点滴小事,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最深的小事是什么?在教师提问后,学生对文章写法进行了深入思考,巩固了课上所学;而对生活中那些往往被忽略或认为理所当然的小事的探讨,则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兴趣

高中语文课堂上,合理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体验兴趣,进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情境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探索欲望,促进了他们快乐地学习成长。因此,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精心选择素材、主题,创设一个一个符合教学要求并为学生广泛接受的情境,实现将知识融入到具体情景,使学生自主体验、感悟的目标。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荷塘、月色的有关画面,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清丽、朦胧、静谧的美好情境,使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得以具体呈现,使学生深入体会到本文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魅力;在教学《滕王阁序》时,学生往往会对其中生僻的文字感到烦恼,难以领会其蕴含的文学美,教师可以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配以展现滕王阁壮丽景色的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冲击,满足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形成浓厚的朗读、感悟兴趣。

三、丰富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思想,尊重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打破以教师为绝对中心,以“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方讲台”为唯一手段的授课方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积极尝试多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如故事会、班级座谈会、课本剧等,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快乐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挖掘出更大学习潜能。

如在教学《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古代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表演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在《鸿门宴》一课,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几名学生分别饰演刘邦、项羽、范增、张良、项梁、樊哙、项庄),指导学生在充分了解人物语言、性格、行为举止的基础上,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舞台剧”,借此使教材内容变得更具体、生动,从而让同学们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定会使之爱上语文课堂。

四、延伸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又与生活息息相关,而高中语文课堂所讲知识大多源于课本,终究内容有限,且一些文本内涵深邃,简单的课上讲述只能使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层,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探索兴趣。基于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延伸教学环节,拓展教学空间,以教材和课堂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认真研究思考课上的留白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印象,同时要触类旁通,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之自觉阅读与学习相关的有益读物,养成自主学习意识。长此以往,学生必将获得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经验,有效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文章中谈到祥林嫂最后成了乞丐,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死去。就此,教师先要通过讲解让学生对文章有总体的认识和理解,使之明确作者是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映射当时底层劳苦大众的艰难生活,抨击黑暗社会的无情;然后,组织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从而加深课文理解;最后,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为本文写一个后续,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深入体会文章的真正意义。

【结 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秋红.对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2)

【2】丁美华.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02)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篇12

一、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工程教育发端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程教育模式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各国经济、科技水平和发展模式不同, 工程教育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美国的工程教育从“工程化”走向“科学化”;前苏联的工程教育由“工程化”走向“专业化”;德国和日本则形成了“适用型工程技术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上述三种工程教育模式又出现趋同和整合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当代科技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 偏重科学或技术给工程教育造成的缺陷也使人们认识到工程教育必须回到其应有的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化的要求上来。为此, 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在全世界方兴未艾。美国工程界和科学界最先提出“回归工程”, 日本工业界和教育界也发出了“回归工程”的呼声, 而德国的严格规范工程师培养的务实工程教育做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门教育。以工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 是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工程师或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的专业教育, 学生在校时要获得工程师必要的基本训练, 毕业后主要走向公司、企业, 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领域.从事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的专业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它既有一般教育的共性, 又具有显著的工程特性。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工业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而这恰恰是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主要欠缺之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过分侧重工程科学知识教学、轻视工程实践训练, 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工程教育科学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学生没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 工程意识较差;在教育观念上重“学”轻“术”, 在办学定位上盲目攀高, “造成科学教育不深、技术教育不精、工程教育薄弱、人文教育缺乏”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优集学院致力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状况的基础上, 学院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根据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用人需求, 设定学生就业创业应具备的形象直观的综合能力目标, 再将综合能力目标分解为通识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拓展能力、毕业适应能力, 由此形成具体明确的子能力, 建立起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设计产品为目标, 以工程训练为依托, 以强化工程实践训练为重点, 以精练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技术理论和工程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突破口, 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构建了普通 (通识) 教育、专业基本教育、专业拓展教育、毕业适应教育 (就业创业适应教育) 四大系列模块组合的课程体系, 和“以实验与工艺技能训练为基础, 以设计为主线, 以工程训练、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 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予以落实, 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折合的学分占到总学分的30.9%, 超过教育部教高[2007]2号文“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 (学时) 25%”的要求, 解决了传统的工程教育存在实践教学系统性、规范性不强, 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建立起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并重, 强化能力综合实训”,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一)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

知识、能力、素质是人才培养中最关键的三大要素, 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人才结构。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 针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 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素质处于核心位置。从结构来讲可用“山”字模型来表示, 底面代表文化、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平台, 这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 是形成综合素质的基础;中心的主峰代表专业能力, 是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质特征, 是形成综合素质的支柱;周围的群峰代表其他通用能力, 是专业能力的辅助和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 构成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关系的“山”字模型, 针对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机械工程师, 学院构建课程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原则:以应用为目的, 以够用为度, 构建课程体系 (知识结构) ;突出专业能力培养, 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能力结构) ;以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 构建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结构) 。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研讨过程中, 学院确定了按照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构造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的人才培养思路, 其中, 知识方面强调实用性, 方法方面强调综合性, 能力方面强调运用和基本技能。学院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产品设计;两根支柱———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三块基石———数理及力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四种知识和能力———通识、专业基本、专业拓展、毕业适应 (见图1、图2) ;五项素质———工程、技术、思想品德、人文、身心。

二、教学体系的设计

(一) 以典型机械产品设计为对象目标

目前的机械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框架结构明确了有内在逻辑结构的人才培养要素, 但各要素的实现途径、量化考核指标不是很明确, 各要素之间也缺乏系统性, 人才培养目标抽象, 没有具体化, 这就导致在教学体系构建、教学组织和实施上的可操作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 学院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上确定以产品 (模具) 设计知识为主线, 实施了目标分析法, 即选择一个典型机械产品 (机床) , 回归工程, 以企业产品为教育对象, 把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联系起来, 把企业、产品及人才培养要求一一明确。

现代工程是“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环节组成的工程链。典型产品目标对象来源于生产实际, 涉及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现代工程各环节。学院对各环节涉及的企业、产品需求加以转换和分解, 制定出知识、能力、素质指标体系分解表。分解表明确规定了知识、能力、素质框架结构下的各子目标、量化指标及指标实现的途径。

(二)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保证重点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基础上, 学院打破学科界限, 优化整合知识点,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 按能力培养模块构建起以具有“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并重, 强化能力综合实训”内在属性的能力培养模块为系统要素, 以通识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拓展能力、毕业适应能力为系统结构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知识传授结构为特征的传统“三层楼”的结构, 形成以能力结构为特征、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的课程体系。

1.在课程安排上形成了“一主、二基、三辅”的知识体系, 以产品 (模具) 设计知识为主线, 以学会做人所需要的人文社会知识、以必需够用的工程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生产制造、产品控制系统知识为辅线。围绕课程体系整体优化这个核心, 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状况, 对课程设置进行精简、整合和优化, 在知识的综合上下工夫, 构建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总体进度安排:前5学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和应用领域认识能力, 第6、第7学期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拓展, 学生在第7、第8学期的选修课环节和20周毕业设计中再根据自身的就业岗位 (或创业行业) 选择相应的内容, 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 (创业) 的对接。

2.在教学手段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学内容的现代化。Unigraphics (简称UG) 是美国Siemens PLM Solutions的主导产品, 是全球应用最普遍、最富竞争力的一流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程 (CAD/CAM/CAE) 的一体化软件系统之一。以UG软件为载体, 将先进的知识化软件嵌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把作为知识传统载体的课本与作为知识新型载体的软件有机融合, 形成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与作为工具的知识软件应用知识有机结合的课程内容, 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3.在实验与实践教学上, 改革以知识验证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以开放性实验为辅的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设置各实践教学环节时都考虑与培养人才的能力结构相适应,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目标, 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四年不断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 学院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强调通过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结合保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 (1) 增设“学期论文”的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设置了“技术工作实践”, 着重培养学生使用UG软件进行机械产品的建模、装配、分析和加工能力, 提高学生的工程识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结构分析和工艺结构设计的工作能力。 (3) 开设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课程,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利用学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 建立学生自我学习和训练听说能力的机制。 (5) 按知识和能力体系设置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习) 。 (6) 设置了制造类综合实验, 要求学生完成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切削加工、装配的全过程。 (7) 设置了控制类综合实验, 由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机电液 (计算机) 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性能测试的全过程。 (8) 在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工作完成之后, 设置10周的全流程综合性的产品设计实训。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4.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学院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要求, 以知识适用为原则, 确定了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 学院建立了“以实验与工艺技能训练为基础, 以设计为主线, 以工程训练、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完善了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过程管理。在素质培养中, 将学生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理论、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 设置了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培养环节。

三、结论

优集学院虽然组建才4年, 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 学生的整体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基本技能等方面得到了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专家和企业的充分肯定与好评。如该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的《上班族微型车产品总体参数设计》、《可配置的变形金刚设计系统》两个项目被立为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09年首届毕业生走上社会, 协议就业率达92.24%, 其中就业于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及其NX系统用户的有40人, 占毕业生总数34.48%。在西门子上海研发中心就业的6名毕业生成为在该中心就业的第一批本科生, 打破了该公司多年来只接受研究生的习惯。根据盐城工学院高教所对2005级毕业生进行的教学改革评价意见问卷调查, 毕业生对优集学院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并重、强化能力综合实训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学院开设的学期论文、技术工程实践、设计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以及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等, 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参考文献

[1]雷庆, 赵闵.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1) .

[2]钟晓勤, 瞿志豪.构建现代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1) .

[3]时铭显.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 (05) .

[4]陈坤华.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及其教育不断线的研究和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 2003 (21) .

[5]吴锵, 等.对几个工科教育概念的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

[6]张光斗.科学技术工程及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J].中国工程科学, 2002 (12) .

[7]沈珠江.论技术科学与工程科学[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03) .

[8]沈珠江.论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J].科学技术和辩证法, 2006 (03) .

[9]何成辉, 苏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03) .

上一篇:个人通讯录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建筑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