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总结

2024-09-19

人才培养总结(精选8篇)

人才培养总结 篇1

一、2xxx年人才工作总结

20xx年,我市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潜力素质,全面促进各级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努力创造人才智力“柔性”流动体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给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加强领导,切实做好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

1、抓组织领导,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带给组织保证。加大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市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按照党管人才以及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改善方法,整合资源,真正做到牵头不单干、抓总不包揽,用心调动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工作水平。加强与人才工作相关部门及各类人才的联系。全面畅通人才工作网络,努力构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抓好全县人才工作带给组织保障。制定下发《xx市人才工作要点》,将20人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主要任务,切实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打下基础。

2、抓政策落实,为构建和谐人才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用心营造“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搭建平台,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提高地位,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重大政策及会议精神,将中央、省委、市委的相关规划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强人才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党政人才和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的信息档案。加大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

用心向财政部门争取60万元资金,探索建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以用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困难企业高层次人才的救助及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激励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的奖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促进了各类人才的竞相发展。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定期编制人才工作简报、举办人才工作座谈会、企业家论坛,在xx电视台开设了“人才之声”专栏,在xxx上开辟了“创业标兵”专栏,树立了何谧、胡文华等20为行业创业先锋。用心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工作,为人才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抓机制完善,确保了人才工作协调发展。按照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实际,继续完善人才工作各项制度,为人才队伍建设带给制度保障。一是继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成员单位沟通信息,交流工作状况,协调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有关工作,研究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二是完善人才工作报告制度。规定各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报送人才工作状况和做好相关人才信息库的建设。人才工作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和重要事项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三是完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各单位明确专门职能科室和人才工作联络员,根据单位分工和部门职责,确保有专人负责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人才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

1、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深入推进“三大人才工程”。

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切实抓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年来,全市累计培训党政人才xxx余人次。其中,举办全市领导干部培训班x期,共xx余人,完成上级调训xx期,xx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xx余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xx余人次。在市委党校举办一期回乡创业人员培训班,xx余人参加培训。实施“三个一批”锻炼机制,选派xx名干部到上级部门、信访部门、社区组织挂职,加强锻炼。

二是实施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工程。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制,为吸引和补充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打好基础。用心构建完善企业人才市场服务网络体系上。依托市人事局现有人才市场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办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重新建立和完善了各类人才和企业人才需求档案,充实完善好人才市场信息网,为社会用心带给人才咨询、就业导航、信息交流等各种市场服务。开展“项目引才”、“项目聚才”活动,透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共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xx多人。

三是尖端人才激励工程。在初年的全市三级干部会上对4名xx市学术带头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召开了xx市企业家协会年会,对优秀企业家进行了奖励。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对工业企业经营者实施特殊津贴的意见》,对年度实缴税收过xx万以上的xx位企业家人才实行了特殊津贴。年底在全市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名企业领军人才、xx名优秀党政人才、xx名企业创新技术人才、xx名宣教卫专业人才、xx名农村实用人才。透过探索人才机制、管好专项资金、造足舆论声势、用活政策激励,使各类人才尽情施展抱负、展示才干,全身心地创新创业。

2、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强化“三类人才”开发。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宣传力度,在xx电视台播发了招生公告,召开会议专门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到各镇处进行了督办,各镇处还向各村组发了宣传单。出台了《xx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管理办法》,xx电大全年招收“一村一名大学生”89人,并在农业、畜牧、水产、经管等涉农部门聘请了x名兼职教师,聘期x年。组织各镇处组织委员、市直成员单位相关人员赴xx等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人才工作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管理工作考察学习。

配合上级组织部门,选聘10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摸清底子,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基础性工作。出台了《xx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用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多次召开基地建设成员单位协调会,基地省级预算已全部到位,市级配套资金已列入预算,土建、装修等主体工程已完成,我们将着力把xx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为xx一流的示范基地。年全市以各种培训机构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为主要载体,培训农民xx余人次。

二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优势,用心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xx市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构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加强企业人才信息整理,对xx余条人才信息进行了更新,利用xx政府网建立xx人才信息专栏,透过电视、会议、网络等媒体加强人才信息宣传,xx家企业找到了所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xx人找到了适宜自己的工作。切实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印发了《xx市企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立工作实施方案》。透过基地锻炼、培训班学习、项目带动等方式,培训企业人才xx余人次。用心开展校企合作。我市xx集团与xx大学开展了人才项目洽谈,签订了人才培养计划协议。

三是应用开发型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首届技能状元大赛,全市xx人参加比赛,最后xx人赴xx参加决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在社会引起较好反响。大力组织行业劳动者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前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xx期,培训xx余人,转移劳动力xx余人。加强宣传教育系统人才建设,用心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开展培训,宣传教育系统人才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才培养总结 篇2

1 “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指出,都市型畜牧业是北京市都市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行业企业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绿色畜禽养殖、畜禽良种繁育、宠物养护及美容、动物疫病防控已成为都市型畜牧业发展的四大领域。通过对四大领域的岗位分析,都市型畜牧兽医人才应具备动物养护和疫病防治两大核心能力。根据都市型畜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应在以上4个领域及相应岗位进行教学,以满足各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 因此,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采取“岗位轮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根据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主要工作领域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两大核心能力。以宠物养护及美容、绿色畜禽养殖、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治四大领域为主,在完成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以禽场、宠物医院、牛场、疾控中心等典型企业为主要教学场所,在企业内部各岗位( 群) 实施轮岗教学活动。典型企业间的轮动是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在不同的企业进行学习、轮换; 同一企业岗位( 群) 内部的轮动是指在同一企业内的不同岗位上的学习、轮岗。依据企业生产流程及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学生要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进行轮岗教学,完成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新形成体现在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特色的“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3岗位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双方组成课程开发专家组,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确定专业面向的产业领域及其对应岗位( 群) 。通过对职业领域岗位( 群) 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学习领域“知识、 技能、素质”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搭建一个平台、面向四大领域、 突出六大能力”的岗位化课程体系,见图2。

4课程与教材建设

按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设完成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宠物疾病诊治、宠物美容、动物群发病防控、动物疾病诊治技术6门核心课程,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兽医临床诊疗技术1门,市级精品课程养禽与禽病防治和宠物疾病诊治2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根据企业行业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以企业标准为基础,以技能为主线,坚持理论适度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公开出版教材《宠物疾病诊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等10部,开发校本教材《兽医基础》等27部,建成能够适应“岗位轮动”教学、体现都市型畜牧兽医特色的“岗位化”系列教材。

5都市型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提升

以“都市特色、行业参与、企业标准、互补双赢” 为理念,坚持“综合性、生产性、企业化”原则,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畜牧兽医四大领域的岗位核心能力,新建动物胚胎移植应用技术中心,扩建宠物驯养中心和教学动物医院,改建现代化种禽繁育中心,新增北京房山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等13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轮动”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具备科研开发、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

6专业技能库的建设

根据企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经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工作小组论证,针对工作岗位的主要技能,开发形成专业技能库,保证了技能库的高质量及与企业行业职业工种( 工作岗位) 的对接。专业技能库的内容涵盖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饲料检验化验员、宠物医师助理、宠物美容师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内容。

7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以“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引进专兼职教师,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特征鲜明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为宗旨,以“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为平台,通过企业轮岗教学、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参加社会服务、企业挂职、国内外交流,研发推广校企合作项目等途径,采用“入社进圈”、“下场入户”、“门诊服务”等技术服务模式,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服务水平, 打造了“生态养猪”、“奶牛门诊”、“养禽与禽病防治”及“宠物疾病诊治”4个三农服务团队,形成了 “一人前台,身后团队”、“产学研服”融为一体的体现团队合力的技术服务新模式,建成一支由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8 “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企业岗位平台上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主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岗位轮动”教学分为3个阶段; 第1 ~3学期在校内完成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第4学期和第5学期分别在禽场、牛场、宠物医院、动物疾控中心完成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 宠物养护、动物群发病防控4门专业核心课的轮岗教学; 第6学期完成综合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专业核心课程的轮岗教学是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分别在不同的企业进行学习、轮换,以解决学生四大领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同一企业岗位群内部的不同岗位上学习、轮岗,以解决生产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岗位轮动”教学的流程是: 选择企业—确定岗位—组建由企业和专任教师组成的岗位教学团队—设计制订教学方案—校企共同评价措施—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实践学习。

9 “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9.1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按照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适应“岗位轮动”教学的校内外基地建设,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化课程体系、岗位化系列教材和技能库。

以企业岗位为教学场所,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直接对接。通过在企业岗位( 群) 间的轮动教学,把企业岗位变成课堂,把企业人员变成教师,把学生变成了员工,实现教学情境与企业岗位一体化,学生培养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9. 2岗位化课程体系凸显都市与绿色养殖特点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面向都市型畜牧业发展的四大领域,开发21门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率先完成基于岗位工作过程、体现都市与绿色养殖特点的岗位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动物养护与疫病防治能力两大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由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组成的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能力形成规律。

9. 3多元评价提升育人质量

在“岗位轮动”教学中,专职教师( 课程负责人) 与外聘专家参照企业标准共同制订学生岗位教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案,并与外聘专家共同参与学生考核,实施企业人员、授课教师、学生小组为一体的全过程、多岗位的综合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岗位学习表现、岗位工作表现及作业等,实现了工作评价和学习评价相结合、学校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共同培养。

9. 4轮岗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岗位综合技能

“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畜牧兽医类人才成长的规律,突出了能力本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做到了工作内容即学习内容,工作要求即学习要求,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确保了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实训时间; 4个轮动的学习过程,强化了学生实际生产岗位的核心技能; 4个不同轮动的学习情境, 学生体验了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岗位轮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转,使学生完全掌握都市畜牧兽医岗位需要的专项技能、综合技能,提高其胜任畜牧兽医岗位必备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

9. 5 “岗位轮动”教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 篇3

文化创意产业倡导的是一种人本发展观,把资源的开发重点从以自然资源转向人本资源,即发挥个人创造力,释放人的各种潜能,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创造快乐的功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促进人类自身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经济增长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实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总结这些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经验,对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程”的实施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下面,主要介绍国外的高校在创意人才培养上的经验。

一、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

目前中国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往往会非常重视每个专业的就业率和以后的工资待遇,但是忽视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每天所学的东西,不是他最热爱的,那又何尝还会有兴趣进行创新呢?创新是需要人在非常专注、热爱的事物上才会有的。

教育专家们分析说,其实兴趣称得上最好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事实上,美国不少大学在选择新生时,往往倾向于吸收那些有着自己独特爱好和追求的申请者。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留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其中,各艺术类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悉尼科技设计学院中国市场代表江欢说:“作为一所艺术类院校,我们非常看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目标,对学习专业的投入程度影响很大。可以这样讲,兴趣爱好影响灵感,决定创造力,关乎成功与否。”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方向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切勿盲目跟风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忽略了个人特质方面的因素。

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和对教学的不同需求,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一,为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求,大学三年级学生可根据专业教育需要、个人学习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根据要求选取相应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多样化。

第二,为进一步积极推行因材施教,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内涵,新的培养方案增加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学生可以在培养方案框架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学习计划”。

二、工作室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一项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相同的工作时间,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也能做到更多的工作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相互统一的,不能只发现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也不能只解决问题而不去发现问题,要既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人的能力是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提高的,而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个坚实有力的平台。我们目前的大学自习室没有电脑、专业设备,单纯坐在那里看书,学习效果是很差的。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电脑是必备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专业的学习用的电脑。特别是当下是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转变成网络。而所谓的工作室教学,最基本的配备就是电脑和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细分,再配置其它设备。

伦敦艺术大学把教室搬到车间,学生在制作时,教师给与指导。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会有出人意料的精彩表现。在法国,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的工作室就像一个车间,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下课后,可以到工作室亲手设计服装,工作室有工作台和各种工具,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使用。这种大学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没有断层。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由于不重视工作室教学,学生毕业后,往往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出现很多知识盲点。

三、不过分看重学分

心理学家发现:当学生由于分数好而受称赞时,他们往往不再愿意主动去尝试新事物,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但他们因尽到努力而受称赞时,却往往会更有进取心和自信心。

事实上美国有许多学者批评目前的教育制度过于强调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会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

四、宽口径课程教学

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

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注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

而在教学方面,我们也应顺应形势,培养宽口径人才。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宽口径综合课程教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竞争力,使高等教育更有效地为经济社会服务。英国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非常好的传统。牛津、剑桥等大学重视多学科交叉训练,对于开阔思路、培养现代科学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篇4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专业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形成最终版本上交学校。

6总结

-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工作总结 篇5

一、以提高干部思想素质为先导,全面开展“三观”教育

我局把开展“三观”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

1、开展学雷锋树典型活动。我们以分局雷锋馆为载体,连续几年发动税务干部寻找身边“闪光点”,组织宣讲团宣讲“闪光点”,弘扬正气。我们还将“闪光点”事迹刊登在雷锋馆内,组织税务干部参观学习,激励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雷锋馆已成为一条星光走廊。

2、有针对性地在干部中开展政治理论系列培训。我们每年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系列讲座”,请教授专家上课,不断提高干部理论修养以及干部的领导艺术。

3、每年在三月份组织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学习廉政纪律,开展警示教育。XX年三月份我们又开展了“五防”(纪律上防松弛、经济上防贪欲、执法上防随意、工作上防失误、生活上防堕落)、“三慎”(慎权、慎行、慎微)教育,增强税务干部廉政意识、防范意识和执政为民意识。

4、在干部中开展各类大讨论、演讲赛、征文、征题等活动,创造条件把各类好的文章编纂成册。目前,我局已经编撰了《wto与税收大家谈》、《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加强队伍建设纵横谈》、《税务稽查典型案例汇编》等9本读物,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指导性。我们把这些书发给每位干部,既 拓宽了干部职工的读书渠道,又有效地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以提高干部文化素质为突破口,全面开展干部的学历教育

五年前,我局干部队伍存在“三低”现象,一是学历偏低,大专以上学历仅占34%;二是掌握信息化程度低,平均每个基层税务所仅有

一、两台电脑,干部基本不用电脑分析解决问题;三是业务水平专业化低,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少。

我们以学历教育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三个引导。一是抓好激励引导。制定学历达标、考核暂行办法,鼓励税务人员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二是引导在读 生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前几年每年在读生达200余人次,大部分同志都是利用双休日或晚上读书,力争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三是引导税务人员到教委认可的大 学读书,并要求专业对口。人教部门积极联系院校,开拓文化学习教育基地,落实招生计划。目前,我局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已由五年前的34%提高到 95%,干部学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分期分批选送处级干部、科级干部、青年骨干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轮训班,开拓思路,扩大视野,至今有90名中层干部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同时,积极选送年青有为的业务骨干到财政部硕士班、财税系统研修班、法律知识进修班学习,已达25人次。

三、以提高干部的信息应用水平为重点,开展信息化和各类业务技能培训

针对征管中存在着的人手少、信息化水平低两个突出矛盾,分局领导认识到必须探索“科技加管理”的征管模式,向信息化要效益、要人手、要服务、要监督。

我们连续三年多次在干部中开展“wto与信息化建设”、“科技加管理”大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区分局税务干部中开展计算机打字达标 活动,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不同的达标标准。经过每季一次的考核测试,454人已经达标,占50岁以下人数的90%,大大提高了区分局干部计算机打字能力 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在公务员计算计信息技术应用学习培训中,我局有502人通过市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考试,拿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证书》。

XX年下半年至XX上半年,我们又在干部中开展《会计电算化》学习培训活动,我们采取组织学习培训和自己找点培训及自学等办法,目前已有430余人拿到《会计电算化》上岗证。

我局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训班,每期培训40人,分三批培训,至今有122人培训结业。依托名牌大 学培训,拓宽了干部的视野,提高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能力,大大推动了我局信息化建设。由于重视了计算机信息化的培训,目前我局已建立和应用ctias系 统、金税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

四、以提高税务干部综合能力为抓手,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我们认为,税务干部的学历问题解决了,重点还要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前几年,我局税务干部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到10%,注册会计师只有 二、三个人。为了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准,我局制定了“4251”人才培养工程。我们对同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计算机达标、且取得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的税务干部,在机关人才走廊进行展示,我们称之为“专业人才走廊”。

业务学习培训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精什么”的要求,重在突出业务技能培训。我们根据各自职责及税收业务需要,先后组织了《小 企业会计制度》、《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收政策法规》和《行政许可法》等培训,每年培训达1000多人次。通过实务操作知识培训,提高了税务人 员业务水平,培养了学习习惯。

XX年我们建立了网上学习系统,XX年又扩充了网上学习题库,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学习内容。一方面倡导积极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为税务干部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提升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税务人员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五、实施“4251”人才培养工程与育人机制相结合

为实施 “4251”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干部队伍素质,我局基本形成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干部的教育培训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营造勤奋读书、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4251”人才培养工程大大促进了税务干部素质的提高,一大批能人、强人走上领导岗位。领导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税 务专管员实行等级评定,为读书积极分子搭建了成才的平台。目前,我局一级税务人员41名,二级税务人员181名,管理型、专业技术型(稽查稽核、出口退 税、反避税、外语)人才63人,绝大部分都是读书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二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这几年,我们先后建立了新进人员上岗培训、科所领导培训、业务培训、信息化培训、挂职锻炼、专业人才深造等培训制度,制定了人才培训五年规划,计划,保证和促进了业务学习有序进行。

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和激励税务人员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我们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考核激励办法。如在整体学历较低的情况下,鼓励税务人员学习文化知识,实行学历达标考核;在推广信息化时,适时推行计算机打字达标考核;在学历普遍达标、计算机应用普遍达标的基础上,XX年分局提 出了更高的考核激励要求,实行职称达标考核。不同阶段的考核,推动了税务人员学文化、学技能,培养了读书兴趣,提高了专业素质。

人才培养总结 篇6

一、前言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教育部16号文件)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要求,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部署,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和新趋势,深入分析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更进一步发展也就势在必行。

该方案的制动过程中,我们通过现场调研,深入访谈以及收集整理二手资料等方法,在充分参考了社会用人单位对我们人才培养的意见和要求,吸纳和分析了我校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就业去向和岗位分布等数据的基础上整理完成的。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目标

1.人才需求的特点。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媒体对市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市场对人才的选择,简要地归纳起来是“五项基本能力”和“三种基本素质”,这较全面地反映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五项基本能力”包括:一是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以求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用;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求和谐发展;三是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四是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面对复杂变化的环境,能从宏观和微观进行系统地分析;五是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即掌握与职业相关的基本专业技术,以满足岗位的需求。“三种基本素质”包括:一是基本技能;二是思维能力;三是个人品质。当然,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竞争尤为激烈,其显著特点是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及管理理念不断地创新。因此,市场营销类人才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用创造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2.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社会上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涌入市场,同时,在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和“求职就业难”与“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的呼声同时响遍市场。其本质是人才结构的失调,其根源之一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存在脱节,有待于重新审视与改进。针对新的经济市场对市场营销类人才需求的特点,齐凯琴院长院长提出了“两基一技能”,两基一能”即把教学分成基本理论、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三个层次来安排,围绕这三个层次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对于市场营销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选择“培养具有基础宽厚、实用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自开设以来,坚持立足于广东,服务于广东的培养宗旨,我校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同类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地区经济外向型发展的特点以及我系自身实际情况,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改革、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建设、师资力量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改革。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形成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和顶岗实习为一体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或实训课程的教学比重,先后开设了第三方物流软件、ERP实训软件、国际物流软件等实训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学院的统一安排,开设了一些通识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程,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拓展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2、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建设。市场营销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室活动,如公开说课活动、互相听课,专业知识讨论等,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实时跟踪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构建老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QQ群、电话、E-mail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企业仿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竞赛、视频演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方法,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师资力量建设。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过近几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富力强的教学团队。团队内有专业带头人1名,校骨干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3名。定期选派相关老师,参加物流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相关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如封智勇老师和何金梅老师,就参加了广东省物流协会举办的暑期交流会。同时,我校还聘请了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市场营销专业的兼职或兼课教师,增添了物流教研室的教学活力和提升了教学水平。

4、校内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了满足高职教育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结合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建成了一批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建设方面,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先后建成了第三方物流软件、ERP实训软件、国际物流软件等课程的专门实训场所,可以同时满足50人以上的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2008年,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成为广东物流协会会员,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还定期组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参观和学习相关物流企业,提供学生接触物流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定期邀请物流企业的一线业务骨干和知名院校的物流专家来我校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同时,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领导机构,设立校企合作专员,全面协调顶岗事宜;为顶岗实习学生配备专门的校内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四、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与措施

(一)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专业要培养适应21世纪国际激烈竞争的专业人才,改善我国市场营销的落后水平,其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跨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尽快适应岗位,并发挥才干。但是,现阶段我国大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重理论,轻实践。由于市场营销属于一个新兴学科,其知识和理论体系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其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一味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地位,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沿用教师教、学生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对现场实际了解甚少,严重欠缺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难以尽快胜任现场工作。

2.教与学矛盾突出。由于经费少、实习时间短,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两个方面“空对空”的问题。教学基本上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说教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方法的单一与教学观念的陈旧客观上导致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从而导致难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果。

3.重专业,轻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导致了 “高学历,低素质”的存在,导致市场中出现了数量上“供大于求”、结构上“供小于求”之现象。

4、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矛盾突出。现有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重点在教授学生基本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培养一定物流操作技能,主要是面向国内物流企业,从事国内物流工作,如工业企业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等工作。但是,广东省是一种外向型的经济,其经济活动的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与之相对应的国际物流活动,如国际货代,海运业务、国际航空业务等高技术含量,良好就业前景的要求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工作,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学生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对选择市场营销作为专业学习的女性同学,由于自身生理条件和国内物流工作的特点,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大部门学生都选择放弃市场营销本专业工作,进行跨专业就业。

(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改进思路和措施

在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之后,应以教育部16号文件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精神为指南,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院校及专业自身的特点,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与实践,并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措施如下:

1.专业设置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按市场需求与就业状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以适应新经济的人才需要。细化市场营销的专业方向,研究市场营销专业设置市场营销(企业物流方向)、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方向)、市场营销(国际物流方向)的可行性,增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立健全实训(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实训(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对现有的实训(实践)课程进行系统化。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总结和分析现有实训课程的经验和教训,充实和完善课程的教法和学法。

选择ERP实训软件作为实训课程教改的试点,制定教改计划,建立保障课程改革的领导协调小组,明确责任人,做好工作分工和监督工作。其次是对现有课程进行课程优化,编制实训指导大纲和实训课程标准,编制实训课程的实习报告,形成制度化和体系化,规范实训课程的教学活动。最后是根据学院和系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尽快推进相关课程教学讲义和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其他实训课程教学资料的完善工作。

3.扩大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将实训活动常态化,具体化。适当提高活动的规模和范围,扩大市场营销专业的影响力。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历与证书教育并重,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资格考试,形成“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模式。对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可在院系设立培训部,组织学生参与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开展专业技能比赛,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主要类型有助理物流师、高级物流员、单证员、国际货运代理从业员、报关员等国家级职(从)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毕业生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能有一技防身,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许多院校的实践证明,持“双证”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于普通毕业生,这一模式的推行,深受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5.注重对学生外语综合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一,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按专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外语和计算机相关课程与实践,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如规定专科生毕业时,外语、计算机必须取得省二级证书,超过者予以相应的奖励;第二,课外开展相关培训、讲座及活动,如口语培训班、外语演讲比赛、计算机平面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辅助教学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目的。

6.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第一,广泛组织高学历、高职称及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教师或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以追踪学术前沿动态,增进文理渗透与交融;第二,有计划地举办如“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以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第三,开展辅修第二专业和第二学位教育,鼓励学生实现文理学科的交叉,经考试合格,发放不同的专业证书。

7.教学与社会挂钩,全程跟踪学生。从学生入校开始,对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可实行“导师制”,选择一些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优秀老师,负责学生的后期学习和实践及实习与毕业实习报告写作。同时,不定期地举办供需见面洽谈会,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建立就业基地,开设就业指导网站,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社会和服务社会。促进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物流专业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8.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9.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10.加强教学管理。主要是重视教研活动,提倡教学竞赛;重视多媒

体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重视课堂氛围,探索师生互动模式。如:积极提倡和引用案例教学,辅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搜集案例,再由老师组织讨论、分析,并予以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总结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4~6周龄(120~150 g,SPF级,屏障环境中饲养,普通饮食)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京)2016-0001;DMEM/F12培养基、I型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购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购自Hyclone公司;免疫组化用小鼠抗大鼠α-SMA和Vimentin单克隆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二抗购自碧云天公司,胰酶细胞消化液购自北京普利莱公司;超净工作台为Thermo公司产品(Heraguard ECO 1.5)、倒置相差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出品(BIO500-PH)、CO2培养箱为日本SANYO公司产品(MCO-18AC)、荧光显微镜为Leica公司产品(AF6000)。

1.2 大鼠AFs的原代培养

1.2.1 大鼠血管外膜的获取

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麻醉后断颈处死,立刻浸泡于75%酒精中,5 min后转移至无菌手术台上,沿正中线剪开大鼠胸腔和腹腔,可见胸腹主动脉沿脊柱左侧缘走形,剪取胸腹主动脉,浸泡于Hanks缓冲液中,无菌条件下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先用含青链霉素的灭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冲洗血管内外残留的血液,钝性分离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然后用眼科剪将血管纵向剖开,使内膜面向上,用眼科弯镊自上而下轻轻刮除内膜后,再小心撕下近内膜面的中膜平滑肌层,剩余的絮状乳白色组织即为血管外膜[3,12,13]。

1.2.2 贴块法获得Afs

将血管外膜组织用眼科剪剪成大小约1 mm×1 mm×1 mm的组织块,均匀平铺在25 cm2培养瓶的底部。轻轻翻转培养瓶使瓶底面向上,向培养瓶中加入约6 m L含20%FBS的DMEM/F12培养基,务必不要将组织块冲掉。将培养瓶置入37℃、含5%CO2细胞培养箱中直立静置2~4 h后,慢慢翻转培养瓶,使培养液缓慢覆盖组织块,继续培养约72 h后,可见AFs自组织块周围爬出。此时,不常规换液,仅向培养瓶中补加3 m L含20%FBS的DMEM/F12培养基,既保证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又不会对培养液的PH值、温度等造成大的影响。4~6 d后,待细胞生长达到70%~80%融合状态时即可按1∶4传代,取2~3代细胞进一步实验[14]。

1.2.3 消化法获得Afs

取血管外膜组织,剪成小块后,加入1 m L消化液(消化液配方[15,16]:I型胶原酶0.5%、木瓜蛋白酶0.05%、牛血清白蛋白0.2%、二硫苏糖醇1 mmol/L,使用不含氯化钙的Hanks平衡盐溶液溶解),37℃水浴15~30 min,然后经200目不锈钢滤网过滤消化液,加入2 m L培养液终止消化,1000 r/min离心2 min,弃掉上清液,加入5 m L含20%FBS的DMEM/F12培养基重悬,将细胞接种于60 mm的培养皿中,置于37℃、含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换液。此后每隔48 h换液一次,直至消化传代。

1.3 AFs的鉴定

盖玻片泡酸并高压消毒灭菌后,置于培养皿中,将AFs悬液种植于培养皿,待细胞生长至50%融合状态时,倒掉培养液,PBS冲洗,4%多聚甲醛固定20 min,用含0.3%Triton X-100、1%牛血清白蛋白的PBS透化处理,加封闭血清室温封闭60 min后,倒掉封闭血清,加小鼠抗大鼠α-SMA抗体及Vimentin抗体,37℃孵育2 h,PBS冲洗3 min×3次。免疫荧光法:滴加FITC标记的山羊抗小鼠二抗,避光孵育60 min,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拍片。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法:滴加HRP标记的山羊抗小鼠二抗,室温孵育60 min后,PBS冲洗3 min×3次,滴加DAB显色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控制反应速速,1~5 min即可,自来水充分冲洗,苏木素复染,盐酸酒精溶液浸泡返蓝,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拍片。

1.4 细胞生长曲线测定

分别将贴块法和消化法两种培养方法获得的第2代AFs消化,细胞计数后,用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2×104个/m L,每孔1 m L接种于12孔培养板,放置培养箱内培养,每隔24 h收集每组3孔细胞并计数,取平均值,连续计数7 d后绘制生长曲线[1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 Pad Prism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之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Fs的原代培养

血管外膜组织块在培养72 h后,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自组织块边缘爬出,渐向外生长形成细胞晕,进而形成细胞簇(图1a)。刚长出的细胞呈圆形,后变为椭圆形,随后细胞逐渐展开,伸出伪足,形态多样,呈梭形、多角形、星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略有差异(图1b)。细胞逐渐围绕组织块呈放射性生长,聚集成片(图1c),传代后80%~90%的细胞可重新贴壁生长,其生长方式及形态特点同前一致。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散在、成片分布,细胞形态和贴块法一致(图1d)。

2.2 AFs的鉴定

取第2代AFs进行鉴定,待细胞长至50%融合状态时,固定细胞,加入α-SMA及Vimentin一抗抗体孵育后,再滴加FITC/HRP标记的二抗,显微镜下观察、拍片。可见α-SMA在细胞中基本没有表达(图2a、2c),而Vimentin在AFs中高表达(图2b、2d),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典型的AFs。

2.3 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生长曲线比较

传代后AFs悬浮于培养液中,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至培养板底,散在分布于培养板中,初始形态为圆形,后逐渐变成纺锤形、梭型、不规则性,细胞逐渐增大,3~6 h即完全贴壁,细胞伸出伪足并相互交织成网,逐渐形成细胞单层,铺满瓶底。AFs的倍增时间较短,在一段时间内AFs数量与时间呈正相关,1~3 d为细胞增殖期、3~6 d为对数生长期、6~7 d为平台期,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类似[17]。本项目中贴块法和消化法所得细胞在细胞增殖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大致相同,二者的生长、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贴块法是将组织剪成小块,贴附在培养瓶上,加入培养液浸没组织块,让细胞从组织块中爬出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步骤少、成本低、影响因素少、细胞爬出时间固定,便于实验者把控时间[3];缺点在于部分组织细胞爬出慢、耗时长。消化法常采用胶原酶、胰酶、弹力酶、透明质酸酶及链霉蛋白酶等酶将组织消化分散,使细胞从组织中脱落出来。优点在于培养时间短,短期内可以获得大量细胞;缺点在于操作复杂、不同组织消化时间长短不固定、不同种类的消化酶对细胞状态影响较大、步骤繁琐带来污染概率增加,且消化酶昂贵,因而消化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项目参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博士生高兰、樊勇等人的经验[15,16],采用组合酶消化法,消化时间控制在0.5 h以内,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活细胞。一般而言,贴块法从获取组织到细胞传代需要7~10 d,而消化法只需要5~6 d。细胞在传代以后,两种方法获得AFs在增殖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大致相同,因而两种培养方法在这一阶段相比没有差异。

AFs原代培养时难免混杂少量的其他细胞,包括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等,利用AFs生长速度快、数优的特点,在传代培养过程中能排斥其他细胞而优先增殖,经过几代的传代生长后,能达到自然纯化的效果,得到较高纯度的AFs[18]。Vimentin是细胞骨架中间纤维家族成员,主要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α-SMA主要表达于平滑肌细胞,所以可根据Vimentin表达阳性/a-SMA表达阴性来鉴定成纤维细胞。本项目中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使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可见Vimentin表达阳性/a-SMA表达阴性,故而可以确定所培养的细胞为AFs。

原代培养第一次传代时机的掌握非常重要,一般认为选取细胞接近或完全融合成片时进行传代。贴块法原代培养时由于组织块的分布不均匀,且活性不一,导致细胞生长也不均匀,经常是一些区域已长成致密细胞层,一些区域仍未见细胞爬出,这种情况下,当整瓶细胞达亚融合时,致密细胞层已“老化”,功能状态不佳。所以可根据细胞生长状况在细胞未达80%融合时进行“原瓶”传代,使细胞能均匀贴壁生长及避免局部细胞“老化”。在细胞传代消化以细胞成片收缩、变圆变亮、细胞间隙增大时为宜,若消化过度、时间过长,易严重损伤细胞膜,细胞难以贴壁成活,影响后续实验,经验是胰酶定量、时间固定、操作迅速、动作轻柔、及时终止消化。

综上所述,组织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培养AFs,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性状稳定、存活率高,为从细胞水平研究血管重构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s)培养方法的差异并总结经验。方法 获取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组织,切成小块,一部分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另一部分使用消化酶消化获取细胞,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内特定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计算生长曲线等实验手段,并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 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获得AFs;经免疫组化检测,两种方法所获的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表达阴性,证实培养的细胞为AFs。两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在细胞增殖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大致相同,二者的生长、增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贴块法和消化法均能成功培养AFs,所获得的细胞性状稳定、存活率高,可在体外稳定地传代培养,在血管重构研究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人才培养总结 篇8

摘 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工科专业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能力培养的环节的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本文在借鉴电信学院培养模式和3G工程师培养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3G工程专业面向工程师培养的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通信工程 3G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TN91

面对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学校的人才培养开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水平明显滞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与实践训练,大学生毕业后需经过长期培训方可适应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企业增加大量负担,造成企业不愿聘用应届毕业生,最终导致企业招聘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在此种情形下,加强学校教学与企业接轨,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哈工大通信工程系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投入巨资与中兴科技有限公司兴建与企业紧密接轨的WCDMA3.5G实验室,并令在校教师深入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学习,从而提高在校教师对WCDMA系统实际操、教学指导能力,提高师资队伍实现水平。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成为拥有解决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运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沟通与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本科人才的最终目标。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培训目标

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成功案例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研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 企业一方面抱怨工科大学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弱化、不适应企业要求等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 不愿意参与工程师培养。而由于国情、教育发展历程的不同,各国的工程教育都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同时, 由于适应环境的不同,别国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为我国所用。因此,本计划旨在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相比较, 不断开拓创新, 走出一条独具中国模式的工程教育之路。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高校和企业的行为及深度合作分析: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的职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所需的软件、硬件条件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在新的培养模式下,高校必须根据新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重构、优化课程体系,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计划地联合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工程特色鲜明的新教材。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 可以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实施过程中企业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任务。此外,企业也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直接反映了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企业可以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提供订单。

“卓越工程师教育” 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为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工业、企业需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各类型工程师的重要决策。初步实施方案中对师资-特別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有特殊要求。

本、硕和博士各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层次主要分为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和博士层次三种。本科层次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硕士层次主要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或生产过程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备设计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或新工程项目的能力。博士层次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具备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尖端产品或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的能力。因此,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建立不同的培养模式。

最终建立适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制与机制,对我省其它高校有参考价值。

此次教师培训本着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企业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开展资源整合,针对通信产业人才需求,通过深入企业培训学习,开展针对教师的全方位培训,协助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通信技术发展、通信行业需求、竞争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

二、培训内容:

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以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为载体,培养专业教师工程经历。哈工大通信工程系与中兴通讯公司有稳定的学生生产实习关系,在生产实习中,指导教师到企业中去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这样教师得到短期的企业生产训练。同时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企业和学校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给定,指导毕业设计双导师制。这样以毕业设计为载体,校企互动培养专业教师的工程经验。

企业课程培养服务包主要由中兴通讯根据行业对于学校未来对学生的培训目标的需求,同时结合目前WCDMA系统的具体应用合理规划课程,具体课程安排:

1、《核心网原理与配置》 32课时

2、《程控交换原理与配置》 32课时

3、《NODEB原理与配置》 16课时

4、《光纤原理与配置》 16课时

结束语

上一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富饶的地方》教学设计下一篇:减数分裂学生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