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2024-10-06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精选10篇)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篇1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中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但到目前为止, 可以说“以病人为中心”仍然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 没有具体的质量评定方法和工作标准。许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是病人进入医院后接触的第1个工作人员 (导医护士) , 护理人员的表现决定了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 并且在以后的一系列就诊环节中, 特别是到需要住院治疗时, 护理工作在病人的满意度中都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何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护理工作标准和方法, 是医院品牌建设的需要, 是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根本所在。

1“以病人为中心”的意义

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 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 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控制服务成本, 制定方便措施, 简化工作流程, 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1]。

(1) 实现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健康观念对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以病人为中心就是把病人作为一个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多重环境下的有机整体, 疾病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2)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健康医疗领域中的具体化。

(3) “以病人为中心”思想的提出, 突出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关注。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和中国现代医学事业的发展。

(4)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发展的要求。新一轮的医改方案已进入试点阶段, 不管最终如何实行, 医疗行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竞争的存在注定要求医院要处处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各项服务, 才能在众多的医疗机构中赢得病人的信赖。

2“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标准

2.1 护理态度

2.1.1 语言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 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随时随地会给患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对护士语言的总体要求应该是患者能听懂并能产生良性互动。由于医疗专业的特殊性, 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使用其能听得懂的语言。语言沟通是指被患者理解的语言而不是泛指护士对患者说的话, 所以要强调语言必须要与患者产生良性互动。具体要用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安慰性语言、保护性语言, 并且要主动和患者沟通, 说话和气、表情亲切、态度真诚、准确合理

2.1.2 行为

行为是指护士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的活动。体现在护士的仪表举止、护理操作技能、规章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要求护士仪表符合职业要求, 举止端庄, 稳重大方, 符合人体力学原则。护理操作动作轻巧, 规范熟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2.1.3 表情体态

表情体态是非语言交流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应用, 其特征包括面部表情、仪态服饰、动作姿势三方面[2]。在人际沟通中, 来自面部表情的信息, 更轻易为人们所理解和察觉, 它是人们理解对方情绪状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面对患者时, 必须控制有关惊慌、紧张、厌恶、害怕接触的表情, 以避免患者误将这些表情与自己病情恶化情况相联系。通过微笑和眼神把护士对患者的关心、同情、理解、鼓励、温暖、安全、信心传递过去。护士的仪表, 应以端庄、典雅为宜, 可以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尊重, 也可同时展示护士群体素质和美感, 有利于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威望, 赢得患者的信任,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拉近护患距离。在护理工作中应终保持优雅敏捷得体大方的体态, 避免一些失礼的表现, 如指手划脚、拉拉扯扯、手舞足蹈等, 会令人感到不得体和缺乏教养, 另外不要频繁改变姿势, 以免让患者觉得漫不经心和不耐烦, 从而伤害患者的自尊心。

2.2 护理技能

2.2.1 操作规范性

对护理操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是医院标准化管理的组成部分, 是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 一是要熟知规范的操作要求, 二是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才能保证护理操作安全可靠。

2.2.2 护理快捷性

快捷是由医院的工作性质决定的。迅速地为患者实施护理操作可以为患者争取诊疗时间, 减轻病痛对患者的伤害,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挽救病人生命。快捷的护理必须是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 所以医院必须对护理人员反复进行“三基本”训练, 使护理人员掌握过硬的基本功。

2.2.3 护理准确性

护理的准确性体现在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准确执行医嘱, 准确收集病人生命体征信息, 准确记录各种病人信息等等。要达到准确的要求, 必须要使护士掌握必须的业务知识和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医院必须要有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度, 结合考核评价体系, 保障护理准确性的实现.

2.2.4 护理人性化, 服务个性化

人性化护理的本质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护理模式是将患者视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完整的人, 并以此作为设计护理工作程序、制定护理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3], 在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 针对不同的患者, 及时提供不同的精神的、心理的和情感的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疾病以外的需求, 通过细微之处来体现护理人员对生命的尊重, 对健康的关爱, 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实感。人性化护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种充满人性的、科学的护理文化, 使患者在这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中, 身体得到康复, 心情得到舒展, 需要得到满足, 生活得到享受, 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推行“人性化”的护理就是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充满人性的护理体制, 而绝非仅仅是一些肤浅的做法和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需要我们从管理机制、服务措施、规章制度和硬件设施等多方面赋予人性化的考虑。服务设施更方便, 护理管理更民主化, 护理措施更细致化。

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体现出个性化服务要旨。个性化服务的实质反映了人性化护理的内质。个性化服务不仅可以体现人性化护理的内质, 同时, 对于护理人员个体而言, 个性化服务也是一种人生价值、人格魅力、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体现。因此, 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就要从每一个个体做起, 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品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是要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充分了解病人的需求, 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供超出患者期望值的感动服务, 重视从患者及家属处得到每一个意见、建议和投诉, 并及时处理[4]。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医院个性化的服务的能力。

总之, 护理态度和护理技能是直接影响“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 护理态度和护理技也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因此。只有端正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才能真正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参考文献

[1]王玲, 季庆.浅谈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及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4) :243~244.

[2]李银红.非语言沟通技巧之表情体态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22) :4080~4081.

[3]袁剑云, 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M].北京:卫生部护理中心教育委员会组, 1995:81~86.

[4]赵金曼.关于“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之探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 3 (3) :274.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篇2

1.新入患者办公班热情接待: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一次完整的入院介绍,责护及时看患者,护长自我介绍,询问需求。

2.落实晨间护理的同时加强了午间护理(1:30--2:30同晨间护理整理床单元,宣教),晚间护理(7:30--8:30查看病区每位患者,督促热水洗脚,询问需求)。3.苦练穿刺技术,一针见血,主动巡回病区,更换液体。

4.每周三下午3:00—4:00,生活护理日,剪指甲(洗头洗脚)三洁三短到位。5.落实每月的公休座谈会,每月第三周召开,满意度调查。

6.手术待产患者亲自护送,分娩后手术后做好交接,做好产后术后的宣教。7.加强了劳动纪律,工作场合,不吃零食,不玩手机,注重仪容仪表。8.病区配备了针线包,方便患者。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篇3

信念 要把老百姓的病看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有钱也不如有一个好身体”逐渐成为共识。因此,无论大病小病,群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专家就诊,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然而,每一名医疗战线的专家都是“稀缺资源”,其精力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想必许多人都有共同的经历,一路奔波到医院,特别是大医院,结果专家号早已抢挂一空,只能继续等待或遗憾离开。资源有限,“看病难”成了客观上存在的问题。怎样解决群众看病难,特别是找专家看病难的问题,正是宜宾市一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一直思考的事情。宜宾市一医院以“把老百姓的病看好”为信念,采用“引智”的方法,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合作,让患者不用走出宜宾,就能享受一流医疗机构的技术和服务。

谢明均介绍:“北京阜外医院对接宜宾市一医院胸心内外科、北京天坛医院对接宜宾市一医院神经内外科、北京同仁医院对接宜宾市一医院眼耳鼻喉科等。通过对接,快速提升一医院专科诊疗水平,使宜宾的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看好病人的病,让我院成为不是一流医院中的一流医院。” 此外,宜宾市一医院还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医学院、美国西雅图皮肤中心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多次邀请北美专家团进行学术交流。为减轻患者的奔波,宜宾市一医院提出“让专家走,病人不颠簸”,聘请43个专业的118名国内一流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随时到医院为患者服务,解决“找专家看病难”的问题。比如,宜宾市一医院创新开通“北京301远程医学中心”,已为宜宾市500余名疑难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会诊服务,得到患者广泛好评。

全面 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

患者在医院就医,身体遭受病痛的折磨,因此宜宾市一医院全力打造优质服务,让患者在医院就医时能减轻思想负担,感受到医院的关怀,早日康复。谢明均介绍:“医院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完善各种知情同意书,严格执行谈话签字制度。医院设立院长接待室、医患沟通办,专人受理患者投诉,及时反馈投诉人处理意见。”不止是关注患者病情治疗,宜宾市一医院还十分注重医疗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医院统一制作各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三折单等,供患者随处取阅;制定专科健康教育手册,提供“电子触摸阅报屏”播放健康教育视听传播资料。在微信平台及医院网站不定期推广健康知识;定期免费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宜宾市一医院对患者的关怀体现在细微处,推出“节日祝福”。为住院的病人及家属免费提供春节慰问品、赠送生日蛋糕等。记者了解到,之前消化内科有一名癌症晚期患者,科室给老人过了一个温馨的生日,这也是老人的最后一个生日,给他留下了很多温暖。对患者的关怀还体现在患者离开医院以后,宜宾市一医院开设延续护理门诊,对患者进行跟进回访,使出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得以延续,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并与邮政部门合作,开展出院病历邮寄专项服务。宜宾市一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业界的认可。2013年7月,四川省护理质控中心对全省57家三级综合医院进行了护理服务调查,宜宾市一医院1项满意度全省排名第一,13项满意度全省排名第二。并荣获四川省“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十佳城市医院。

探索 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就医环境不好、医院床位紧张、看病流程复杂繁琐,是很多患者曾遭遇的烦心事,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宜宾市一医院在改善硬件软件环境方面进行探索,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硬件方面,宜宾市一医院对医院大楼陈旧外墙进行美化,设立科普宣传LED大屏幕,改进停车场布局,打造医院文化墙。为改善患者就诊条件和住院条件,医院将行政办公区统一搬迁,增加跟多诊室分流患者,并加快改扩建工作,增加床位800张,解决床位压力。

为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宜宾市一医院与四川广电网络合作安装电视终端,通过有线电视推送医院信息。目前,病人在病房内通过有线电视就能观看到医院介绍、健康教育小常识、科室宣传、就诊注意事项、公益广告等信息。谢明均介绍:“下一步准备将增添视频会议、医院娱乐、周边购物等功能,实现医患交流、远程视频等多种智能看诊方式。”宜宾市一医院还勇担社会责任,启动“宜宾·长江国际医养中心”项目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11.13公顷,内设国际医疗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康复与保健中心和湿地公园等四个主体功能区,将极大缓解宜宾市医疗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

创新 着力打造数字化医院

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看病难的就医现状,是医疗行业所面对的现状。如何减短患者就诊排队时间,让患者能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一直是医疗行业追求的目标。“简化就医流程,将时间还给医生,将医生还给患者,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患者服务中去”,这曾经是多少医院、患者的梦想。

nlc202309040248

如今的宜宾市一医院,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在门诊部挂号处,电脑系统自动将患者分诊,分诊信息一目了然地显示在挂号单上,拿着挂号单来到就诊室门外,显示屏上适时地提示等待人数和就诊进程。每个门诊医生的办公室都有一台电脑,检查患者后,通过点击门诊医生站,门诊医生可快速处理门诊记录、处方、检查、检验、治疗处置等信息。

在医院住院部,医生来到病人的病床前,通过病人的床旁远程心电设备,将病人实时的心电监测数据通过医院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直接发送到心电会诊中心,检查完病人后,医生将医嘱和患者的病历录入信息系统。开完电子医嘱和处方后,通过数字化平台传送到药房,护士按医嘱将病人的输液用药打印出条形码后,贴在了药瓶上,这样输液前患者的用药已有统一条码。宜宾市一医院不仅仅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建设和发展数字化医院,也在积极出设备、出人才、出技术帮扶县级医疗机构,其中部分县人民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已经通过省卫生厅数字化医院评审。医院沿用与北京301医院的会诊模式,已经建立起了301远程医学中心、放射科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为县级、乡镇医院量身定做发展规划,实施了与县医院的“远程会诊”,并且正在积极建设“远程查房”系统。

惠民 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

看病难和看病贵是患者最头痛的问题,宜宾市一医院为了缓解这两大难题,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医院开通网上预约挂号服务,开设简易便民门诊。实行院务公开,再用多种途径推行价格诚信服务,公布收费项目价格,病区实行一日清单,做到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在门诊大厅提供触摸屏查询服务,实行病人费用清单制,增加收费透明度。

为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宜宾市一医院开展医疗服务价格专项整顿、耗材降价10%等专项活动,北京301远程会诊中心降价幅度高达50%以上,药品及耗材网上采购率达100%,降低了患者费用,医院让利几百万,解决病人“看病贵”的问题。专家资源稀缺,病人看病难。宜宾市一医院设立301远程会诊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宜宾市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让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国内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在创新向前,依托“互联网+”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谢明均谈道:“成绩的取得是对医院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以后工作的一种激励。接下来,我们将依托‘互联网+’,加强和专家的合作,注重人才培养和新技术开发,改善和拓宽与病患的交流渠道。切实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勇担白衣战士的责任,尽我们所能把工作做好,为病人的健康保价护航,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篇4

1 目前“以医院为中心”门诊流程中存在的弊端

1.1 就诊流程冗长、繁琐

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以下简称该院) 门诊流程为例, 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就诊结束离开医院, 需要经过排队-挂号-候诊-就诊-缴费-检查-取报告—复诊-再缴费—取药—离院等诸多环节, 由于门诊病人流量大、就诊时间集中, 特别是早上更是患者集中的高峰时段, 就诊环节多、流程冗长, 导致“三长一短”的现象持续存在, 就诊秩序混乱, 究其原因, 主要因素之一是医院在最初流程设计中未从患者需求角度考虑, 而是以医院管理便捷为出发点设计就诊流程。因此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据调查, 患者将80%~90%时间用于反复排队、等候、移动过程中, 造成患者非医疗等候时间过长, 为医患矛盾发生埋下了隐患。

1.2 就诊时间短, 患者疑问、不信任感增加

由于医院专家出诊多安排在上午, 患者就诊心里多依赖专家, 造成就诊高峰集中在上午, 每位医生接诊患者数量多达五十多人, 接诊时间有时仅数分钟, 使患者对医院及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导致部分患者须挂找多位医生看病情况发生, 加重患者就医成本。

1.3 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及服务缺陷

由于大部分门诊出诊医生由临床科室派出, 医师变化较频繁, 有一定流动性, 同时病人流动量大, 就诊时间集中, 医师用于每个病人诊疗的时间相对较短, 接诊量较大, 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因此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和服务缺陷。

1.4 医疗投诉及纠纷增多

由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各不相同, 导致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 求医心态及医疗费用承受能力也不同, 患者就诊时通常希望医生给自己提供更多关于自身病情及治疗相关信息, 由于工作量大, 部分医务人员在接诊工作中容易出现沟通不到位的情况, 对患者反复询问易产生不耐烦情绪, 缺乏对患者的理解出现医疗投诉及纠纷。

1.5 医院布局不合理

医院在科室设置中, 过分考虑管理需求, 忽略了患者的服务, 造成布局不合理, 路牌及标识不清晰, 患者就像在迷宫中行走, 找不到目标无所适从.

2 优化就诊流程,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流程模式

2.1 将流程管理的思想引入到门诊流程优化

流程管理是系统化的管理技术及方法, 在国外, 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 通过管理实践, 其效果得到广泛认同,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医院第一个将其思想运用到改善医院管理上来,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 该流程管理的思想及方法以普遍运用到医疗卫生领域, 为流程优化提高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通过其程序分析法、5W1H和ECRS原则, 分析现流程中存在的弊端, 优化就诊流程, 降低成本, 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2.2 信息化建设是流程优化的必要条件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为流程优化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和支持。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可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也为患者就诊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 使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如电子挂号系统、医生工作站、电子叫号系统、检验结果的传输, 患者就诊信息的查询等功能的实现, 尤其是智慧医疗概念的引入, 使医院的服务能力有了更大的提升, 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完成医院信息查询、挂号、支付、检验结果查询, 医患沟通等, 因此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流程优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2.3 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流程优化中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的因素, 由于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领域, 需要具备专业医疗技术的医务人员来实现, 医院的服务对象又是患者群体, 因此医院需摒弃重专业轻服务的观念,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贯穿在流程优化的所有环节, 把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需求作为流程优化及设计的着重点, 同时还需兼顾医生工作效率的提升及需求, 其次还需在布局方面充分考虑医疗服务及救治的及时性与合理性, 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医院的急诊中心, 在建筑布局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他们将抢救室、医技综合检查室及手术室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区域内, 为患者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其以患者生命至上的服务意识值得借鉴。因此, 流程优化是以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以最简洁的流程, 最大限度的满足医患需求为目的。

2.4 整合医疗资源, 实行“一卡通”充值及预缴费模式

2.4.1 简化手续, 提升诊疗水平

患者就诊时, 将预存一定的诊疗费用在卡内, 挂号储值后可直接到各诊疗区域排号候诊, 在医生接诊完毕后, 即可直接到医技检查科室或药房预缴费进行检查或取药, 也可到各楼层设置的自主机完成挂号、缴费、查询、打印化验单等手续, 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无效等待时间, 改变目前“三长一短”的就诊流程, 提升诊疗水平。

2.4.2 整合挂号与收费系统

目前许多医院沿用挂号与收费分离的运行模式, 造成挂号与收费出现两个高峰时段, 产生流程不合理造成资源相对浪费, 因此因实施挂号、收费通柜模式, 资源整合, 减少沉默成本。

2.5 设置一站式导医服务模式

各诊疗区域导医台, 均因实现分诊、排号就诊、取预约号、诊间加号、预约复诊、打印化验单、领取报告单、应急处置、健康教育等多项服务内容, 通过导医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 使患者在医生诊疗工作完成后及时获得各种便捷服务, 为患者排忧解难。

2.6 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工作

为了减少就诊高峰患者过于集中, 医疗秩序乱的现象, 应采取分时间段预约、诊间预约、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 将患者就诊时段进行合理的调整及分流, 减少患者在医院非诊疗等待时间, 使患者合理安排来院就诊的时间, 解决高峰时间段患者集中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7 自助服务机使用助力门诊流程优化

在诊疗区域内设置自助服务机, 患者可通过门诊自助服务系统办理就诊卡、挂号、缴费、预约挂号、充值、余额查询、就诊卡信息查询、检验报告单打印等服务, 减少患者人工窗口排队挂号、缴费时间, 解决就诊过程中三长一短的问题。

2.8 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门诊分诊系统

现代医院的分诊系统是根据医院门诊的业务需求建立的综合排队叫号系统, 通过叫号系统的使用, 可起到缓解人流, 规范诊疗秩序, 排队就诊信息公开的作用, 该系统可根据科室不同, 将挂号及报到的患者进行队列区分, 按照排队规则由医生或护士叫号, 引导患者有序就诊, 改善医院内门诊人群的流动, 合理分流患者。

3 结束语

门诊流程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须结合医院实际探讨适合自身特点的流程优化模式, 通过流程优化, 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及就诊效率, 提升医院门诊服务及管理水平, 为改善患者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起到推动作用, 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 流程优化是一项持续改进的工作, 应该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

摘要: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三长一短“的就诊现状, 即挂号、缴费、检查候诊时间长, 就诊时间短, 探讨其原因, 在于就整个流程是站在医院及工作人员的便利条件下设计, 而非“以病人为中心”的出发点考虑, 造成患者看病难、就诊流程冗长、繁琐等现状的存在, 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调整, 全民医保政策的实施, 这种现象更加突出, 文章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以病人为中心”门诊流程优化方案, 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病人看病难的矛盾。

关键词:门诊,流程,优化,探讨

参考文献

[1]周世海.医院流程优化案例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0-27.

[2]陈立华, D医院门诊业务流程改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3.

[3]曹晓均, 杨秀峰.基于“银医一卡通”系统的医院门诊流程改造[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4) .

[4]蒋凌琳, 陈如程, 李宇阳.我国公立医院门诊流程优化工作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 31 (3) .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活动 篇5

进展情况的汇报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优化诊区设施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充分做到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优化调整体检中心和部分门诊布局;重新规划妇产科门诊布局,并配备专人负责,将检查室进行集中管理,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使其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一系列的优化和整改,医院在整体面貌上有所改观,群众得到了切实的利益,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2、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为创建“无烟医院”提供了保证。

二、提供便民惠民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1、免费为患者提供饮用水、应急电话、包裹寄存、针线包、老花镜、笔、纸等便民服务。

完善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用水、轮椅、纸、笔、老花镜等便民设施。给患者带来一种亲人般的照顾和家一般的温暖。

2、加强对特殊人员的服务。按照通知要求我院对持有老龄部门颁发的《老年人优待证》者,免普通挂号费,对残疾人、军人、老年人提供优先服务之规定,及时通知挂号及收费人员,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做好服务,并在收费处、住院处悬挂对特殊人员优先服务的标识,对此项工作更好的进行了宣传引导。

3、优化门诊服务。

按照通知要求的挂号处提前上班、门诊收费延时下班、根据门诊就诊量适时增开收费窗口的规定,及时安排挂号人员每天提前20分钟上班,做好接诊准备工作。收费处全天24小时应诊,做到全天候为病人服务。要求挂号及收费人员工作时间文明用语、礼貌周到、解释到位。

4、医院要为患者提供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出院费用总清单或费用查询设施。

按照通知要求我院及时告知各住院病区负责人认真按文件精神去做,对每位住院病人,于每天上午送达“一日费用清单”到病人或其家属手中,使病人对自己所产生的费用清楚明白、心中有数;要求住院处工作人员在病人办理出院手续时,及时为病人打印费用总清单,并告知病人应注意的事项。

5、缩短辅助检查报告时间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血培养及特殊培养除外)自 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接到检查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术中冰冻病理自接到离体组织(标本)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三、推进预约治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按照通知要求我院在门诊大厅设立了门诊专家信息栏,并通过宣传板、电子显示屏、门诊病历手册等推进预约治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四、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

在门诊病人较多的诊室,如急诊、彩超室、换药室、耳鼻喉、口腔等科室设立使用人工分诊、预约、叫号等业务。

2、加强急诊力量。

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我院实行“无节假日”专家门诊值班制,共计安排30余名专家坐诊,保证每天有4名以上专家坐诊,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3、及时救治重患。

实行门、急诊首诊责任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患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急诊科实行24小时应诊制,对极危重患者实行“三先三后”:即“先抢救后分科、挂号,先就诊后缴费办手续,先治疗后检查”。相应的检查、手续由医院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签字后执行。

药学、医学影像(DR片、CT、超声等)、临床检验、输血等部 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的急诊服务。

五、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加强护理力量。

全院护士数量为110人,临床护理岗位护士为106人,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达到96.4%,普通病房实际护床高于0.4:1。

2、落实优质护理。

按照通知要求,我院已全面实行临床优质护理服务。

六、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

医务科负责监督落实患者手术前知情同意制度,责任医师向患者说明手术指征、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和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

2、推广临床路径。

经过三次临床路径病种调整,我院现有临床路径16个专业的43个病种,经过调整,医院出院病人临床路径入组率和完成率大幅提高。本月临床路径入组率30%以上。

3、加强合理用药。

我院通过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有效降低了临床用药风险,同时保障了用药安全。全面落实抗菌药物等级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和干预制度;建立药品安全警示、通报和公示制度以及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考核制度。同时,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加大违规的处罚力度。

4、检查结果互认。

我院在2009年已经开始开展检验结果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以减轻患者负担。

5、诚信诊疗收费。

按照通知要求,我院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设置了诊疗项目及价格公示屏,在药房取药处设置药品及价格公示栏,及时公示诊疗项目及药品信息。按照财政局要求缴费单据统一在财政局购买,做到收费项目和收费金额详细、清晰,收费明白、合理。

七、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

1、体现良好风貌。

按照通知要求,我院全体干部职工上班期间,统一穿着工作衣,佩戴胸卡。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统一使用普通话与患者交流,并要求态度和蔼热情,语言通俗易懂、尊重患者。

2、注重心理疏导。

我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科室责任医师、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八、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我院已加入医疗责任险。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

按通知要求,我院制定了《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投诉管理制 度》,规范投诉管理程序,维护正常医疗秩序。设立电话、信函、病区投诉登记本、意见箱等多种投诉方式,便于患者及时反馈医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医院投诉管理实行院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设立医患沟通办公室为医院投诉管理部门,统一承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计量管理,质量控制,设备安全

医疗设备作为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诊断或治疗的装置, 其精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医疗质量直接相关。因此, 从开展医疗设备安全质量控制, 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的角度出发, 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流程和制度, 使医疗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始终能安全、准确、稳定、可靠运行是非常必要的[1]。

1 购置论证阶段

购置论证是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的第一个审查关口。以往, 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一般只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很少有计量、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方面的评估, 这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某医院在引进直线加速器的购置论证时仅考虑经济上能否有好的收益、设备性能是否先进, 片面追求设备高的射线能量等级, 而忽略了对病人安全至关重要的辐射防护。在设备完成招标并签订合同后, 才发觉安装场所不能满足《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的相关要求, 为此用大量的铅板来增厚防护档墙和顶板。设备安装后实测时又发现, 虽挡住了高能X线, 但由于使用大量铅板, 与高能X线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子感生放射却大幅增加, 停机后长达15 min才能完全消散。这又超出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 医院被迫要求厂家锁死高能档, 只使用低能档, 设备的部份功能被废弃。

因此, 在设备购置论证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医疗设备的计量和安全质控问题。从病人的安全角度出发来分析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 包括用电安全、辐射安全、防火安全、超重设备的楼房承重安全等。

2 招标、购买阶段

医疗设备招标和签订购买合同时一般只强调要“三证”齐全, 关于计量和质量控制部分, 往往只有简单的一句:“招标 (合同) 文件中使用的计量单位都是公制系统”。

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医疗设备在招标和购买时应更多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低侵害性。以CT的招标采购为例[2]:医院在制定招标文件时主要强调的技术指标是:空间分辨率 (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 、低对比度分辨率 (又称密度分辨率, 即能显示低密度差组织的能力) 、床位移运精度等计量指标。通常会忽略对病人安全至关重要的辐射剂量指数指标。日本共同社2012年2月28日报道:福岛核事故发生1年后发现内部辐射已从4000 m Sv/h下降到127~220 m Sv/h。而某些机型的CT做1次头颅加强扫描的辐射量就高达1000 m Gy (1 Sv≈1 Gy) , 这就相当病人在福岛核事故发生时在反应堆边上站了15 min, 而日本东电公司是派机器人进入核电站内部的, 其危害可想而知。

3 设备验收阶段

设计缺陷、制造误差、运输碰撞、安装不当, 都有可能造成医疗设备的计量超差或出现安全事故。而围绕着以病人安全为中心, 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 认真组织验收工作是防止安全隐患、确保病人安全的关键。

以婴儿培养箱的验收为例, 以前一般采取验收核对, 即在现场按合同要求核对品种、数量、配件是否一致, 外观是否完好, 就办理验收。这种粗放式的验收安全隐患极大, 婴儿培养箱是一种高风险医疗设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2年第4期的不良事件通报中就曾指出:“自2002年至2011年10月,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有关婴儿培养箱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32份, 主要表现为温度失控、通风系统故障、皮疹、划伤等, 其中温度失控167例、通风系统故障50例、划伤4例。”

因此, 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验收不能只看设备的外观、配件, 更重要的是看设备在连续运行时的计量和质量是否安全可靠。还以婴儿培养箱为例, 其验收内容应包括:机械安全、电气安全、超温风险评估、温度准确性控制、氧浓度检测、空气流速检测和报警系统测试。

4 使用管理阶段

CT、B超、心电图等诊断仪器、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等治疗设备, 使用不当或计量不准都有可能造成诊断偏差或治疗错误, 并最终影响医疗质量。因此, 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 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质量控制和计量管理主要体现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医疗设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持续监控, 为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4.1 进行标准化分类管理

医用设备按用途可分为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 按结构特征分可分为有源医疗设备和无源医疗设备, 按使用状态可分为接触式医用设备和非接触式医用设备。

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对医用设备的分类各有一套标准[3], 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以医用设备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为准则, 将医疗器械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卫生部根据国家[GB7635-87]的商品、物资分类标准制定了《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 (商品、物资) 分类与代码》;而医用计量主管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则根据计量的学科对医用设备的分类为:

(1) 长度计量器具。如骨盘尺、足背足弓测量尺等。

(2) 热学计量器具。如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水温计、红外测温仪等。

(3) 力学计量器具。如精密微量天平、各种砝码、婴儿秤、血压计、普通压力表、氧压表、呼吸流量计、密量计、量杯、量瓶、精密微量移液器、非接触式眼压计等。

(4) 电磁学计量器具。如核磁共振、电磁治疗机、微波治疗机等。

(5) 无线电计量器具。如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肌电图机等。

(6) 声学计量器具。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颅多普勒诊断仪、听力计、声级计等。

(7) 时间频率计量器具。如节拍器、离心机 (转速计量) 等。

(8) 光学计量器具。如医用激光源、屈光度计、验光镜片组等。

(9) 电离辐射计量器具。如X线诊断机、CT、PET、ECT、活度计、射线测量计等。

(10) 物理化学计量器具。如分光光度计、生化分析仪、p H测定仪、比色计。

以上分类从计量科学的角度看是极合理的, 但硬套用于医院计量管理中, 只怕困难重重。以医院最常用的多参数生命监护仪为例, 其功能包括血压监测、体温测量、心电图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频率监测, 如按以上分类标准, 它分别属于力学计量器具、热学计量器具、无线电计量器具、时间频率计量器具, 如此分类, 让人无所适从。

为此, 以病人安全为中心, 建立一套适合医院计量管理的设备分类模式十分必要, 具体的分类如下:

(1) 生命支持类、急救类设备: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监护仪、婴儿培养箱、输液泵、营养泵、人工透析机、心脏临时起搏器、人工心肺机、麻醉机等。

(2) 辐射诊断与治疗类:普通X线机、DR、DSA、CT、PET、MRI、医用直线加速器等。

(3) 一般病房设备:血压计、人体磅、氧压表等。

(4) 常规诊断设备: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经颅多普勒诊断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听力计 (声级计) 等。

(5) 实验室设备:离心机、生化分析仪、酶标仪、PCR仪、生物安全柜、p H计、血球计量器、温度计等。

4.2 开发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管理工作程序化就是将各类管理数据标准化, 并通过专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 最终实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以某医院的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系统为例, 其功能包括: (1) 系统环境设定模块。医院信息设定、设备类型设定、科室及质检员设定; (2) 管理模块。质控及计量信息录入、检定周期的查询及自动提示、按类别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表方式显示; (3) 打印模块。质控及计量清单打印、检定通知书打印。

4.3 建立各类医疗设备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目前, 我国医疗器械国家标准已有180项, 行业标准共有727项, 医疗机构应参考这些国家或行业标准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其中国标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是所有标准的基础, 对于特定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可参考GB 9706.28-2006《呼吸机安全专用要求》或JJF1234-2010《呼吸机校准规范》;婴儿培养箱可参考GB11243-2008《婴儿培养箱安全专用要求》来制定。需要强调的是医疗设备的技术非常复杂, 检测的技术门坎也非常高, 许多医疗单位因自身能力问题而只对国家规定的医疗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检定”, 对国家没有强制检定的项目, 则放弃或忽略质控管理。这样一来, 病人的安全风险必将大增, 特别是急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的使用, 因此, 自身检测能力有限的医疗单位应通过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部门, 每年最少检测1次。医疗设备只有经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计量检定、质量检控, 才能保证医学量值的准确和使用的安全。

4.4 建立各种使用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 相关的制度包括《医学装备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急救、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放射诊疗设备检测制度》和《医用设备计量管理制度》[4,5]。这些制度主要作用有2个方面: (1) 规范使用。医疗设备与病人密切相关, 医务人员使用前应遵照产品使用说明、技术操作规范或规程进行相关的培训才能上岗, 对产品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应当严格遵守, 需向患者说明的事项应当如实告知; (2) 强化管理。工作制度缺失, 管理力度不够, 监测工作形同虚设的最终结果是病人将承受巨大风险, 通过对医疗设备临床使用技术人员和从事医疗器械保障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 组织开展质量控制、操作规程等相关培训, 建立培训档案, 定期检查评价等管理手段, 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可大大降低。

5 维修管理

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维修管理, 应将工作的重点前移到设备发生故障之前, 就进行主动干预, 做到早发现、早管控、早预防[6,7]。

(1) 早发现, 就要建立医疗设备质控员日常巡检制度, 质控员一般由临床一线有设备使用经验的人员兼任, 其主要职责: (1) 指导和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 因为实践中发现许多设备故障是由医务人员使用不当引起的, 未经培训、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设备故障可说是屡见不鲜; (2) 加强本科内医疗设备日常检测, 及早发现故障苗头。

(2) 早管控, 就是对于一些老、旧的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 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巡检, 加大管控的力度, 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3) 早预防, 就是医疗设备长期使用后, 可能产生性能不稳或计量失准的现象, 误差过大的医疗设备, 很难保证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而临床一线的质控员, 因缺少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等, 不能发现设备可能存在隐患。这时就需要医院定期开展性能和计量的检定工作, 这项工作一般由医疗工程部门每季派员上门检测1次, 如医院自身技术力量有限, 也最少每年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相关检测或计量校准。

6 报废

传统的报废管理模式就是自然淘汰和损坏报废2种。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报废管理模式是更关心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即医疗设备能否可靠工作、能否协助医生做出准确的治疗与诊断才是判断设备报废与否的关键。

以某医院的1台医用半导体激光机为例:经第三方检定机构检测显示, 激光机的实际功率输出与标定相比存在严重超差 (表1) 。可一些医生认为, 激光机用了一段时间, 功率肯定会有衰减, 只需在实际使用时将功率相应调高一点, 就可再用1~2年。

为此, 我们应用回归分析法, 对检查的数据应用Excel软件制作了线性趋势图, 见图1。结果显示这台激光机的功率输出变化趋势是:。公式中:R2反映线性回归的关系, 其值越接近1, 趋势线的相关性越高, 一般可接受的最低值是0.95。这台激光机实测结果的R2只有0.8931, 这说明即便应用趋势公式, 仍难以对这台激光机进行校准, 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设备科做出了强制报废的决定。

7 结束语

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就是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控, 它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矛盾统一体[8]。说矛盾是指医院做质量控制和计量检测是需要较大成本的, 说统一是指通过设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 不但保护了病人, 医院的经营风险也会大幅降低, 是医院避免医患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成学慧.浅谈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11) :93-94.

[2]王刚, 白艳, 郑树卿.优化CT扫描参数, 降低患者辐射剂量[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 (9) :1001-1002.

[3]母瑞红, 肖忆梅.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药事, 2011, (7) :657-658.

[4]吴正煜, 杜和诗, 孙志辉, 等.医学计量学科构架及特征初探[J].中国计量, 2003, (3) :15-16.

[5]郭滢滢.浅谈医学计量与医疗设备安全的关系[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6) :450-451.

[6]马成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程序的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11) :71-72.

[7]高峰, 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1, (1) :63-65.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84例。入选标准:以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依据,排除神经系统、精神疾病和肝肾慢性病史。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42例,平均年龄(53.9±17.1)岁,病程(8.6±6.4)年。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42)和对照组(n=14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进行详细说明,使患者明确治疗目的,配合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以集体授课与个别交流的形式进行,每月2次集体授课,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用药目的及防治方法。个别交流采用建立患者交流档案,监测记录,每周1次进行电话随访,掌握血糖监测记录及患者心理,患者出现问题随时可采用各种通讯设施询问,对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及时进行沟通并指导,及时鼓励患者治疗过程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对患者出现的负性情绪及时疏导,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抑郁焦虑状态改善情况。

1.3 评价标准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1](SDS)和焦虑自评量表[2](SAS)进行评定,自评量表各有20个项目,每条症状依据出现频度分为4级,填表前向患者交代评定方法。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整理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后可见,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血糖的高低,而健康心理有利于血糖控制,胰岛素分泌受抑郁、焦虑情绪影响,它会通过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或垂体内分泌的情绪通路而使身体对胰岛素需要量增加、症状加重[3]。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非理性观念改变,并可减少抑郁、焦虑情绪[4]。统计学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在制定糖尿病治疗方案时应从新的医学模式角度出发,注重患者的心理问题,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从而使治疗更全面达标。

摘要:目的 研究以病人为中心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采用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病人为中心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以病人为中心,健康教育,糖尿病,抑郁焦虑

参考文献

[1]吴文源.抑郁自评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0,10(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特刊):131-132.

[2]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0(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特刊):124-125.

[3]杨海晨,孙永林.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9,9(4):282-284.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56例, 纳入标准: (1)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提出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者; (2) 病人意识清楚, 表达清晰, 能够进行正常的沟通, 能够理解并完成问卷调查; (3) 病程在1年及以上。排除标准: (1) 糖尿病伴随有其他严重疾病, 需长期卧床; (2) 存在语言沟通障碍; (3) 病人或其陪伴家属不接受或配合本研究。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所有研究对象 (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均同意并配合本研究) , 其中男38例, 女18例, 年龄28岁~64岁, 平均48.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在观察组中配对选择相应的家属56例, 其中配偶40例, 子女14例, 其他2例,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院内健康教育

(1) 给病人和家属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健康教育指导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主管护师及责任护士按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授课, 教育形式有个别授课、集体讲解、播放多媒体教材、现场演示等。 (2) 对新入院病人, 教育者首先自我介绍, 并评估病人一天的情况, 包括饮食、运动、有无服药等, 对糖尿病了解多少,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包括如何诊断糖尿病、血糖相关指标、控制标准等, 使病人及家属明白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终身性疾病, 但只要血糖控制良好, 可以达到正常人的寿命, 从而增强病人及家属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 (3) 在饮食教育上首先评估病人的身高、体重、活动情况, 然后尊重病人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经济条件, 教育者再与病人、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 具体到各种基本食物, 如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和油脂类的具体摄入量, 知道如何进行食物热能换算及均衡的膳食搭配, 初步制订多种食谱。同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如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量多餐等。 (4) 在运动治疗的教育上根据病人的病情, 选择自己喜欢并能坚持的方式,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在家属的陪伴下适时、适度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 (5) 合理服用降糖药物, 介绍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服药方法, 特别是注意事项。对首次应用胰岛素的病人, 除了介绍胰岛素的适应证、副反应、储存方法等。还要在病人和家属面前现场演示胰岛素的不同注射方法与注射装置, 包括注射手法、深度、部位, 同时让病人和家属分别进行操作, 指出注意事项和他们容易忽视的细节, 懂得使用胰岛素要做到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 (6) 告知糖尿病病人和家属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出院以后, 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治疗期间监测的时间和频率都不同, 只有监测血糖后才能知晓血糖控制是否良好, 是否要调整药物种类还是剂量。向病人及家属演示快速血糖的操作过程, 告知注意事项, 并及时记录。 (7) 加强足部护理, 告诉病人及家属洗脚的水温 (不超过37℃) , 不要泡脚;用中性香皂洗净足部;用柔软的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干;干燥的皮肤应使用保湿乳液, 冬天不要用热水袋、加热器烘脚, 防止烫伤;修剪指甲要在洗脚后, 不能太短, 防止嵌甲。选择合适的鞋袜, 平时除非在床上, 都不要赤足, 防止误伤。 (8) 强化治疗的病人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让病人及家属熟知低血糖反应, 若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力模糊、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考虑为低血糖反应, 应立即服用糖水或进食馒头、饼干等, 严重者立即送医院, 同时告知病人与家属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9) 每隔2d~3d由责任护士采用复述和演示的方法评价教育结果, 就评估结果补充病人及家属渴求的健康知识。每周检查病人家属对病人饮食、运动、自我监测、预防低血糖和足部护理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熟知和督促情况, 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 并发放由美国礼来公司提供的宣传手册, 包括糖尿病健康知识宝典、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监测、胰岛治疗、日常护理等。

1.2.1. 2 出院后随访

主要采取电话随访, 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血糖情况、药物使用情况以及饮食、运动、自我检测方面做得如何, 强调在院期间的教育内容, 并提醒病人及时复诊, 另设每周二为固定复诊和随访时间。观察组要求家属共同参与随访和复诊。

1.2.2 干预时间

两组病人院内和院外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

1.2.3评价方法

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 DSES) 进行评估, 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与高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 此量表是1992年由中国美国学者Hunley Shea提出, 1998年由中国台湾王璟璇等[3]译为中文并应用。国内方巧琴等已进行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信度及效度的评价, 整体的Croubach’sα系数为0.91, 结构效度共提取5个因子, 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0.73[4], 此量表共有26个条目, 每个条目得分1分~5分, 总分为26分~130分, 采用5点计分法, 5分=完全做到, 4分=经常做到, 3分=有时做到, 2分=很少做到, 1分=完全没有做到, 分值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2.4 资料收集方法

由主管护师和各责任护士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尽量让调查对象自己填写, 如调查对象因视力原因不能填写, 可由护士进行解释后代为填写。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就是家庭主要成员和病人共同接受并实施的健康教育的内容, 是医院、家庭一体化的健康教育, 病人可以在家庭主要成员的陪伴和督促下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进行血糖监测、正确进行胰岛素注射等;同时由于家庭主要成员的关心、鼓励和帮助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 使病人管理自我的能力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后, 观察组病人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因此,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效能, 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3.2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起到一级预防的作用

糖尿病病人家属, 特别是一级家属, 即父母、子女都属于高危人群, 他们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是否会成为糖尿病病人, 早期接受健康教育, 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理念, 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而起到一级预防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效能,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10:17.

[2]刘琼玲.自我效能理论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9B) :1804-1805.

[3]王璟璇, 王瑞霞, 林秋菊.门诊诊断初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J].护理杂志 (台湾) , 1998, 45 (2) :60-74.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 篇9

1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的相关理论依据.

1.1 家庭对个体健康的意义对个体而言, 家庭是最好的社会支持。有关家庭支持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发现, 家庭支持与病人遵循医嘱有关, 不良的家庭支持会导致不良的遵循行为, 家庭支持强的病人, 其遵循行为好, 对疾病认知越高, 对疾病态度越积极, 因为能对疾病的控制越好。

1.2 M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Mslow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归纳为5个层次, 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象一座金字塔一样构建了人类的基本需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 能够更好的满足孕妇的各层次要求, 更好的开展产房护理。

2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的具体措施:

2.1 优化服务环境:

各病房均配有衣柜、茶几、电话机、单独卫生间、沐浴房, 24h热水供应, 衣柜内备有清洁衣被, 可随时更换。制定人性化探视和陪伴时间表。病区过道宽敞、明亮, 绿色盆景点缀两旁。走廊及室内墙上张贴天真可爱的婴儿照片。为增加家庭气氛, 床上用品改变了以往医院惯用的白色系列, 采用了温馨的淡红色, 与住院孕妇装、护士装成一系列, 并且允许孕产妇自带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小摆设点缀病房, 使室内气氛变得自然、熟悉, 又充满了亲情和温馨, 减少了孕产妇及家属的紧张不安。各病房的大环境在不同的节日营造不同的氛围, 如在病区走廊春节挂对联, 圣诞节粘贴圣诞老人、圣诞树等, 让待产妇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实现病房环境家庭化[6]。

2.2 开设温馨产房:

温馨产房的开设, 更好的鼓励了家属直接加入的分娩整个过程中去, 从而减轻产妇与家属的焦虑, 紧张和恐惧.减轻成员间的"分离性焦虑".独立的分娩环境使她们感到了更多的尊重感, 与家人共度难关, 使她们增添的勇气, 并利于各产程的顺利进行, 保证安全分娩.分娩后有家人的陪伴, 能够更好的分享喜悦感, 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我院自开设温馨产房以来受到的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庭的欢迎, 得到了她们的高度评价。

2.3 完善健康教育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在产妇住院期间, 护理工作重点为教育与咨询, 即指导父母有关育婴的技能, 以使他们能很快接纳新生儿进入其生活中, 因此, 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活动是产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健康教育的过程、形式及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我院开设了&quot;孕妇学校&quot;使孕产妇及家属均接受产前、产时、产后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 产妇出院前对授课内容进行问答, 对不理解的当场给予指导。设计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和图文, 通俗易懂让孕产妇及家属, 全面掌握围产期保健知识。

2.4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模式和环境已从过去实行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 转变为在产妇和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护理。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感情特别投入, 而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护理知识, 因此, 如何让他们尽快接受和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方法, 就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7]。我院爱婴区采取合理的母婴同室时间和方式, 既有利于开展育婴知识的健康宣教鼓励早期母乳喂养, 同时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 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时对婴儿按需哺乳, 能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 增进母子感情, 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另外开展母婴同室对防治产后抑郁有很好的效果。

2.5 开展产科延伸服务:

我院爱婴区开展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产后电话回访、提供热线咨询电话、产后上门访视、产妇体形康复训练、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人文关怀。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及家庭护理常识教育, 提供母婴咨询电话, 告诉产后访视及复诊的具体时间, 使产妇和家属了解母婴需要帮助时的求助方式, 解除产妇和家属的后顾之忧。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 强调重视家庭和谐与健康, 重视家庭成员是产后促进母婴健康的重要参与者, 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8]。

参考文献

[1]May ka.and mahlmeister LR>comprehensive.Maternity nursing.2nd ed.Phy-ladelpia JB.Lippincoot co.1994, 4-24.

[2]郑修霞.产科护理发展趋势[J].护士进修杂志.1998.3.13 (3) :17

[3]张慧, 张缨, 周杏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9.41 (9) :804-806.

[4]向丽, 杜鹃, 谢立平, 张艳芝.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难点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4.1:116.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篇10

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1.1

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新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指导思想, 护士要理解孩子对家庭的重要性, 同时, 家庭对孩子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儿科的护理对象不仅仅是孩子, 更应覆盖到孩子的父母乃至整个家庭。

1.2

创温馨病区、建家庭式病房。2006年5月, 科室在原有基础上装饰6间母婴同室病房, 每室内均有独立卫生间、空调、彩电、电话、衣柜、热水器及床旁写字桌等。室内窗帘、壁画均以卡通图案为主, 医护人员服装、被褥均以柔和的淡粉色为主, 在视觉、感官上给患儿以温馨感, 以消除患儿的陌生与恐惧感。并且在儿科病区内设立儿童活动室, 木地板上垫上柔软的海绵垫子, 室内摆放木马、蹦床、平衡木、滚筒、各种积木等益智玩具及识字图画, 鼓励家长陪同患儿进行互动游戏, 使患儿住院期间享受在家一样的待遇。患儿感到安全、平静, 可促使其早日康复, 家长亲近患儿并积极参与治疗, 使治疗更易成功[1]。

1.3

科室成立护花天使护理组,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指导。

1.3.1

患儿住院期间, 患儿家属要获得有关疾病信息知识, 护士根据患儿亲属的文化背景, 如:接受能力、知识水平, 向其讲明患儿的病情, 产生疾病的原因, 正在采取的方案等。积极为其提供一些有关疾病的信息, 帮助他们辨别哪些躯体症状应予重视, 哪些感觉不必过分担忧, 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1.3.2

患儿入住病区, 即由主班护士根据患儿病情及家长所需, 做简要的病区环境宣教及人员介绍, 并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1.3.3

每日晨间护理时根据不同家长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健康宣教与个体指导, 如指导父母有关育婴技能等。

1.3.4

责任护士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重点宣教, 如婴幼儿正确卧位、喂养卫生、环境卫生等。

1.3.5

每1周~2周集中宣教1次, 内容为孩子生长发育规律, 营养与疾病关系及常见病、季节病预防等, 并通过播放婴幼儿抚触、洗澡、婴幼儿体操等光碟使家长初步掌握育婴技能。

1.3.6

鼓励家长在护理婴幼儿过程中, 通过眼神、表情、语言与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 给孩子以情感支持, 使其充满满足与幸福感。

1.4

“以家庭为中心”的出院指导

1.4.1

患儿出院当日, 责任护士与护士长从不同角度与家长进行再次沟通, 并发放育婴知识手册、科室名片及联系电话等, 使家长在需要时能及时得到帮助与支持。

1.4.2

建立出院回访本, 1个月内对出院患儿进行电话回访或书函回访, 并对回访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2“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效果的评价

通过对2006年5月1日-2007年10月31日入住我科母婴同室病房的395例患儿回访结果统计显示:患者满意度达到98.9%以上, 比2005年平均满意度的95%提升了3.9个百分点。尤其通过回访反馈, 患儿家长在孩子喂养知识、生长发育、护理技能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同时95%以上的家长表明愿意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治疗护理中, 并希望得到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指导。

3 讨论

3.1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是针对儿童生理、心理及发育需求所提供的具有安全性与高品质的健康照顾。它特别强调促进家庭的凝聚力与维护身体安全的母婴照顾[2], 它为家长提供了人性化的设施, 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如签定知情同意书, 用药、检查、特殊治疗时, 家长知情配合, 积极参与, 使家长产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与满足感, 并有助于增加家庭之间的凝聚力。

3.2

传统的儿科护理模式以症状、疾病护理为主, 忽视了家长、孩子的心理压力及需求 (如生理、心理、环境、依靠、亲近、安慰、倾听、交流) 。而健康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基础, 其目的是促使患儿、家长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与舒适的状态, 护理人员应将这个理念真正扎根在内心深处, 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

3.3

通过回访调查, 家长对育婴方面知识需求迫切, 因通过报刊、媒体等途径传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而针对个体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指导符合家长需求。

3.4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利于母子身心健康, 对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健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 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对于患儿家长照顾、喂养、护理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提升了护理品质与内涵, 提高了满意度, 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丽.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 :71~72

上一篇:地质方案下一篇:管理与处置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