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方案

2024-10-06

地质方案(精选12篇)

地质方案 篇1

在不良地质开展隧道施工时, 应该通过科学和频繁的勘测以及合理的预判, 利用具有预见性的施工措施来确保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可以通过采取具有预见的综合措施 (例如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注浆以及超前钻孔探测等) 来保证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顺利完成。

1 不良地质隧道的施工原则

第一, 短进尺。根据不良地质的复杂实际和隧道工程的实际选择, 建议每隔一定的距离便要进行一次有效的地质构造探测。例如, 使用声波探测设备进行地质情况勘探时, 建议每隔100m~200m的距离进行一次有效的围岩探测, 探测的内容应该包括溶洞的规模、裂隙发育带情况以及破碎带情况等等, 有效预防隧道涌水等危害的发展。再如, 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的周边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时, 建议每隔5m~200m的距离便进行一次有效的地质构造探测, 探测的内容应该包括隐伏的地质破碎带、暗河、岩溶以及其它的不利地质构造等, 有效预防隧道开挖之后隧道的侧壁、底板、顶板等部位出现突水、突泥等危害。

第二, 弱爆破。在隧道的开挖施工阶段, 采用爆破方式进行掘进时, 应该严格控制爆破的装药量和爆破眼之间的距离, 将爆破对围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正确不对围岩的自稳能力造成过大的破坏。另外, 对上下断面台阶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 台阶为50m~100m) 进行严格地控制也是确保隧道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第三, 强支护。强支护是预防不良地质隧道坍塌的重要措施, 其支护方法一般是综合采用锚喷、网喷、喷混凝土、栅钢架 (钢支撑) 等方式, 确保隧道的支护效果。例如, 在某不良地质隧道工程当中, Ⅳ级和Ⅴ级围岩地段采用的支护方式为超前支护 (即超前小导管和中空注浆锚杆) , 而系统支护采取的支护方式是砂浆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与格栅 (Ⅴ级围岩采用型钢) 钢架。众多的隧道工程实践表明, 强支护是有效防止隧道坍塌的措施之一, 尤其是对不良地质隧道工程而言, 采用锚喷与缩小格栅钢架 (或者钢支撑) 间距相结合的支护方式, 是确保其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的重要举措。

第四, 勤量测。对于不良地质的隧道工程而言, 有效和频繁的量测是确保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性手段。为了给不良地质的隧道工程提供超前的地质预报, 利用有效利用各种地质探测设备对工程前方的围岩等等地质情况进行探测, 合理分析和预判围岩突变、地质断层等情况, 为隧道的开挖和支护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需要支持的是, 监控测量不仅仅需要向施工单位提供围岩开挖的变形情况, 更加应该为没有开挖的地段提供至关重要的数据参考, 也就是说, 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 观察并综合分析围岩的变形量尤其是变形速率, 进而推断出围岩的最大变形量, 从而实现围岩变形情况的超前预报, 以便施工单位能够采用最具针对性的支付方式。

第五, 杜绝主观危险因素。影响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 对于不良地质隧道工程而言, 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不抢施工进度。因为该地区的地质条件一直相对较好, 或者是因为施工单位对于不良地质的围岩自稳能力持有过度乐观的态度, 导致合理地抢赶施工进度。由于思想麻痹、准备不足, 无法应对抢赶施工进度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事故, 增加了导致隧道坍塌的危险程度。其次, 合理安全施工计划。由于不良地质情况特殊, 有可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未知情况, 需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施工的困难性和迎接各种施工难题的勇气,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施工技术方案, 要做好前提的准备工作, 力争做到每一个施工问题都一个详细具体的应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最后, 对不良地质的各种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 掌握围岩的特性和稳定性, 遵循“就好不就劣”的原则来进行隧道的开挖和支护, 同时, 如果发现超过允许范围之内的比较严重的围岩变形, 必须要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支护措施, 防止围岩出现进一步的变形甚至谈谈的情况。隧道坍塌的发生, 主要受不良地质的影响, 但是也存在人为的麻痹思想。当设计与施工不符时, 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监控量测能提供真正可参考的数据, 避免坍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 以岩溶地段为例谈隧道施工处理

第一, 通过各种有效、频繁的勘探, 了解地表水、出水地点的情况, 进行必要的处理, 以防止地表水下渗。

第二, 在洞身开挖和支护作业过程中,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 每循环开挖作业之前先采用长3.5m~4.0m的钻杆进行地质超前探测。

第三, 在接近岩溶之前3m~5m时, 各工序紧密衔接并加强初期支护, 减小格栅钢架的间距, 增加纵向连接筋的数量, 并适当布置径向系统锚杆, 长度3m~3.5m, 锚杆间距0.8m, 梅花形布置。

第四, 进入岩溶地段后, 检查岩溶顶板, 及时处理危石并根据岩溶洞室大小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

第五,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岩溶大多为小洞室岩溶, 关键是要加强初期支护的强度。具体措施:首先, 在岩溶地段的爆破, 应尽量作到多打眼、打浅眼, 并控制装药量;其次, 在溶洞充填体中掘进, 如充填物松软, 可用超前支护施工, 如充填物为极松散的砾、块石堆积或有水, 可于开挖前采取预注浆加固;最后, 在初期支护时采用浆砌片石进行初期支护的溶洞回填, 在初期支护闭合成环后及时进行背后注浆, 提高初期支护的强度。

总之, 在不良地质的施工过程中, 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 通过严格遵守该施工原则, 可以为各种施工问题和事故的预防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叶章运.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及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 2002 (5) :120~122.

[2]杨红艳.纪越区间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总结[J].山西建筑, 2007 (17) :102~103.

[3]闫志刚.隧道不良地质处理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 2007 (1) :252~253.

[4]周秀民, 刘仲波, 胡杨, 等.公鸡岭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5) :155~156.

地质方案 篇2

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地学类大学生的科技活动。根据参赛学生层次设定本科组和专科组两套竞赛题目,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以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应用为基础,主要涉及古生物、地层、矿物、岩石、矿床、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基本技能,着重考核参赛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和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综合技能。预计2012年10月将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举行。

为提高我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和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综合技能,鼓励学生崇尚地球科学、探索地球奥秘、投身地质事业,提高我校的知名度。经学校、石油工程学院研究决定:针对全校(以地质类专业为)学生选拔参赛代表队参加2012年的“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为提高我校地学类专业学生地质综合应用技能,选拔出优秀学生代表,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石油工程学院决定组织校内选拔赛,望全体同学踊跃报名。现将有关比赛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2012年3月5日至3月14日。

二、报名地点:禾园二号F000

1三、交表时间:19:00—21:00联系人:蔡帆 ***

四、报名要求:以班级为单位上交纸质和电子档各一份!

五、报名条件:2009级、2010级资源勘查、地质学专业本科学生,自入学以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无补考记录。上述条件不符合,但确实在某

一学科方面特别优秀者也可报名。

六、报名程序:在石油干部群共享里下载报名表,如实填写表中相关内容后在报名时间内上交。

五、考试时间:3月中下旬。

六、考试内容:主要是地质技能考核。

1、利用给出的资料按要求制作地质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

2、标本鉴定: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标本与薄片;古生物化石标本与薄片或或光片。

七、成绩公布及选拔人数:

根据各项考核成绩总和由高到低进行排名,英语通过四级,计算机通过二级者同等情况优先,成绩前30名者入选。

八、竞赛奖励:选拔赛优胜者入选参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初步资格;同时颁发校内获奖证书;在下学期组队进行专为训练。最后经再次选拔考试合格后获得参加全国竞赛的正式参赛资格。

附件1: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 附件2:校内选拔赛报名表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2012-3-

5附件

1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

(经2011年11月25日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11年年会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地学类大学生的科技活动。

第二条竞赛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高校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和有关地质类院校(所)的专家、教学管理干部以及有关省(市、自治区)地质学会负责人组成“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全面负责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第四条全国组委会实行“主任”、“双秘书长”制,其主要职能包括:审议、修改竞赛章程和评审规则;筹措竞赛资金,确定承办学校;协商决定竞赛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竞赛评审专家库;审议通过最终获奖名单;具体负责发动报名、拟定赛题、组织评奖、印制证书、举办全国颁奖仪式等。

第五条全国组委会聘请相关专家组成“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专家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成员若干。专家组在全国组委会的领导下,负责竞赛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完成竞赛命题、赛场巡视、竞赛成绩评定、竞赛争议仲裁和竞赛评奖等工作。

第六条参赛院校成立“学校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宣传发动、培

训报名,并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负责竞赛的组织和监督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和公正。

第三章竞赛内容

第七条根据参赛学生层次设定本科组和专科组两套竞赛题目,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以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应用为基础,主要涉及古生物、地层、矿物、岩石、矿床、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基本技能,既考虑一般学生能达到基本要求,又给优秀学生充分发挥与创新的余地。

第八条竞赛题目应具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结合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新技术的应用趋势,着重考核参赛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和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综合技能,鼓励参赛学生崇尚地球科学、探索地球奥秘、投身地质事业。

第四章竞赛形式

第九条竞赛采取全国统一命题、现场竞赛、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第十条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一般与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年会同步进行,原则上由发起单位轮流承办。承办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竞赛的宣传发动、组织报名、纪律监督和答卷评阅等工作。

第十一条参赛院校集中统一报名,一般以在读大学生个人或组队参赛(以全国组委会当年通知为准)。鼓励地学类不同类别的学校和地学类相关专业的不同层次在校大学生参赛。

第十二条竞赛场地及实物标本、实验仪器等由承办单位承担。

第五章评奖办法

第十三条竞赛评奖以操作的娴熟度、阐述的准确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逻辑性为主要标准,由全国组委会聘请相关专家组成评阅委员会进行评定。

第十四条竞赛设立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成功参赛奖,获奖

比例一般不超过报名人数的五分之一。

第十五条参赛学生如违反竞赛规则,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所在院校,直至取消该校下轮参赛资格。

第十六条竞赛设立组织工作优秀奖,表彰竞赛组织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参赛校数和人数、征题数量和质量、无违纪现象、评阅工作质量、结合竞赛具体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及与竞赛组委会的配合等为主要标准。

第六章异议期制度

第十七条竞赛全国获奖名单公布之日起两周内,任何个人和单位均可提出异议,由全国组委会负责受理。

第十八条受理异议的重点是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包括泄题、竞赛期间教师参与、队员与他人讨论以及不公正评阅等。对于要求复评答卷以提高获奖等级的申诉,原则上不予受理。

第十九条异议应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异议应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箱等),并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应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包括联系电话或电子邮箱等),并加盖公章。全国组委会对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给予保密。

第二十条受理异议的相关学校管理部门有责任协助全国组委会对异议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全国组委会应在异议期结束后两个月内向申诉人答复处理结果。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竞赛经费的来源包括:中央政府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的资助;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资助;参赛院校交纳的参赛费;企业和社会的赞助。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从2010年起执行,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解释和修改。

附件2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工程地质勘察中地基方案选择研究 篇3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地基方案

1.各种成因不良土质的工程地质特性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主要遇到的是第四纪堆积物。它大多是以陆相为主的松散堆积物,其次是滨海相堆积物及人工堆积物。按成因类型主要分为残积物、崩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岩溶溶洞堆积物、冰积物、冻土堆积物、风积物、湖沼堆积物、火山堆积物、构造堆积物及滨海相堆积物。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成因不良的土质及对工程性能影响较大的填土特性作简要叙述。

1.1软弱粘性土

它是由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湖沼相沉积物。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系数小、承载力低、沉降变形大且沉降稳定时间较长。

1.2饱和粉细砂、饱和粉土

其特点是结构较松散,在静载荷作用下有较高的强度,但在振动和地震力的作用下,其超孔隙水压力突然增高使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大大降低,在土中排水条件不畅的情况下,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而使土体产生液化有可能产生液化沉陷而使土的承载力降低及地基失稳。因此,应查明饱和粉细砂及饱和粉土的液化深度、液化层分布范围及液化等级。

1.3湿陷性黄土

它是由风积的一种黄色堆积物,其特点是质地均一、疏松、大孔隙结构、垂直节理发育、多含钙质结核。土在自重应力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附加下沉和崩解。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1.4膨胀土

指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一种高塑性粘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大的胀缩变形性,且膨胀与收缩具有可逆性。

1.5杂填土

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形成的无规律堆积物。特点是成分复杂,颗粒不均匀,孔隙较大,厚度差异大,较疏松及不均匀。按其成分可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

2.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地基方案选择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防止剪切破坏使地基失稳、防止沉降量过大及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减轻膨胀土的胀缩性、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沉陷影响。

2.1天然地基

在工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地选用天然地基。自然界的土一般都是在沉积循环中成层出现的,每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及物理力学性質指标差别较大,在考虑选用天然地基时,应结合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综合考虑。首先应选择上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并验算其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可使基础尽量浅埋,以增加持力层的厚度,但不应小于冻土深度。也可以加宽基础以减小上部结构对地基单位面积承载力的要求。选择天然地基时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及边坡稳定三个条件,一般当地基土的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小且比较均匀时,满足承载力要求时也会满足变形和稳定的条件,即可选用天然地基。但对于地质复杂、土质不均、地基软弱、建筑物荷载很大或结构荷载相差悬殊时,即使承载力满足要求也需进行变形验算,两者均满足要求时方可选用天然地基。对于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耸构(建)筑物、挡土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上的建(构)筑物或开挖深基坑及遇有软弱土层时,需进行稳定性验算,满足要求后方可选用天然地基。

2.2软弱粘性土

对于面积不大及埋藏较浅的软弱粘性上可挖除后回填或将基础加深,对于宽度不大的条形基础可采用基础地梁跨越。对于厚度较大的软弱粘性土可采用换土垫层法、灰土桩、深层搅拌法、对于软弱粘性土下部为不含水砂层时可采用砂桩及排水固结法。

2.3饱和粉细砂、饱和粉土

在处理液化地基土时,不能遇见有液化场就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应根据液化等级及建筑物的性质综合确定处理方案。如对于丁类建筑物轻微及中等液化场地可不采取措施,严重液化场地可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轻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场地可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严重液化场地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影响并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于乙类建筑物轻微液化场地可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中等液化场地可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严重液化场地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对于需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的场地,处理深度应大于液化深度下限,改善排水条件和增加土的密实度是处理液化地基的有力措施。振冲挤密碎石桩及振冲置换碎石桩可有效地消散超孔隙水压力,增加土的密实度。强夯法和灌浆法可增加土的密实度。也可采用桩基础将桩端深人液化深度以下稳定的土层中。

2.4湿陷性黄土

处理湿陷性黄土,应根据湿陷类型、湿陷范围、湿陷深度、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建筑物的类型综合确定。可选择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和全部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处理深度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湿陷等级综合考虑。垫层法和灰土桩、上桩适合处理小范围的单体建筑物。强夯法及预浸水法适合处理大面积的湿陷性黄土。

2.5膨胀土

膨胀土具有膨胀与收缩性,压力和含水量是影响膨胀与收缩的重要因素。此类土应调查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气候条件,测定土的含水量、自由膨胀率和不同压力下的膨胀率,确定地基的胀缩等级。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可选用天然地基,因荷载较大的建筑物能抵消地基的膨胀力,起到控制地基变形的作用,使地基变形变小,选用天然地基时,最好选择三层以上的建筑物。对需进行处理的膨胀土,应考虑湿陷深度、厚度及地下水位的影响。(1)当膨胀土埋藏在地表下3m左右且膨胀土较厚或地下水位较深时,尽量利用上部的地墓土,将基础浅埋,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减小地基胀缩变形量。(2)当膨胀土埋藏在地表下2~3m,土层厚度在1~2m时,可全部挖除膨胀土并用无胀缩的粘性土、灰土及砂替换。(3)当膨胀土埋藏较浅但土的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处理。(4)当膨胀土埋藏较深且土的承载力满足不了较高层数及载荷较大的建筑物的要求,可采用桩基础。

2.6杂填土

杂填土一般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但对于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垃圾在填筑年代超过5年后,一般均达到了一定的密实度,此类地基在采取加强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的措施后,仍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其地基承载力应根据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手段取得。对于局部厚度不大的杂填土,可采用换土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及表层压实法进行处理或将填土挖除,将基础直接置于稳定的土层上。对于深度较大的杂填土,也可采用强夯法及复合地基处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当厚度较小时可挖除回填好土,对于厚度较大的生活垃圾不宜采用换土垫层、表层压实及强夯法,可采用桩基础。

3.结语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勘察人员掌握的是第一手资料,要在充分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合理地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在选择地基方案时,首先要充分挖掘天然地基的潜力,在天然地基满足不了的情况下,对几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合理的地基方案。■

【参考文献】

[1]郭坚.浅述地质勘探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意义[J].科学之友(B版),2006,(05).

[2]马成龙.浅析不同工程地质勘察中地基方案的选择[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04).

[3]祁亮.西宁河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J].甘肃科技,2007,(12).

[4]孙维华.工程地质勘察中地基方案的选择[J].商情(财经研究),2008,(03).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博物馆方案简介 篇4

建筑设计:EPOS

建设地点:张掖丹霞景区

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占地面积:30亩

效果图制作:Sebastien Terrie

Epos简介

任务书的详细解读和对设计环境的深入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材料和传统构造做法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会在 设计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融入现代而简明的建筑语汇中,印证epos对逻辑和诗意的追求。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博物馆位于祁连山北部的丹霞地貌带。五彩丘陵连绵不断,形成令人眩目的自然景观。将博物馆建造在这样的区域,epos选择了以最基本的几何形体与周边环境进行对话。丹被地质带形态奇诡、色彩丰寓,人工的模拟或仿效怎能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较。

博物馆的圆柱形体量简单、纯净,以数学的理性与秩序之美呼应造物的气象万千。现代建筑的元老勒•柯布西耶(Le Corbus丨er)盛赞简单几何形体的力量,他曾经在一段笔记中写道:"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 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在傍晚时分的彩虹也仿佛能够一直延续到清展,当然,这种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设计中使光与影充分的融合。”这段优美散文中蕴含的意向也正是epos在设计丹霞地质博物馆时所追求的。

圆柱体升起于丹霞地质带边缘的平原中,光洁的表面与地表丰富的皱褶形成对比。如同经过一次地质剧变,建筑体量在中段裂开,形成上下平行的两个圆柱,竖向的空间序列也由此形成。下层的圆柱体是博物馆的公共区域,包括入口大厅、问询处、博物馆商店、多功能报告厅以及地质工作者的办公区域;从公共区域往上走,就来到宽敞的观景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将丹霞地貌的美景一览无余;从观景平台再往上则是博物馆的陈展区域,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声光电各种多媒体设施了解这一区域地质研究的成果,宽敞无障碍的空间给各种陈展方案提供多样化的布局可能性。圆形中庭将光引入建筑内部。公共区和陈展区的中庭大小虽然相同,但两个圆形在平面上相互错开,带来了更灵动的空间,也带来了戏剧化的光影效果。

对建筑的思考并不停留在建筑本身,设计成果是建筑师对我们所在世界更深层思考的外化表现。在张掖丹霞地质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留下了显而易见的痕迹。大自然充满随机性的外在形态,是由秩序井然的数学、化学和物理原理主宰的。在用简单几何体块对应千变万化的地貌形态的同时,epos通过对结构的设计和展示表达对自然界内在秩序的尊重和服从。

博物馆上下两个圆柱形体量,内院幕墙和楼板运用了密肋结构,在减轻结构自重同时加大了构件的力学强度——在这里,意大利天才工程师兼建筑师皮埃尔·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密肋混凝土板作为结构构件,其韵律和节奏本身就包涵着一种装饰之美。重复带来了感染力,这与丹霞地貌中那些层层叠叠的皱褶和突起有一种异曲同工之感。

陈展区的圆柱型体量从结构上看是一个封闭的整体。其上下楼板,内外幕墙互相连接,形成坚固的筐式结构。这个“大筐”由两个核心筒支撑,悬挂于观景平台的上空。访问者置身观景平台,视线不会被冗余的承重结构遮挡。公共区和陈展区上下两个体量共同构成一个取景框,将风景宛如一幅长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核心筒负担竖向交通以及附属功能。这两个混凝土构件一个为圆柱形,另一个则是弯曲的条形,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裸露在中庭和观景平台中,仿佛两个空间雕塑,用简洁有力的几何形体阐释着举重若轻的力学美感。混凝土中掺入色素呈现红色,是对丹霞地貌那朝霞般灿烂色彩的呼应。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5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及《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吕梁市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吕政办发【2012】34号)和《中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政办【2012】5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井田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我矿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地形主要以黄土台、塬、峁、梁及黄土冲沟为主,侵蚀切割严重,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东高西低。最高处位于井田东部梁上,海拔1310.00m,最低处位于井田西北部南焉沟,海拔1070.00m,高差约240.00m,属低中山区。

本区属黄河流域三川河水系。井田内无常年性水流,仅在雨季井田中部南焉沟沟谷中有短暂流水向西流入南川河。

本井田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春季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阴雨天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8mm(1956-1984年),年最大降水量811.5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26.9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年蒸发量1482-1941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高气温32.5℃,多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21.7℃,多在1月份。11月份结冰,次年3月解冻,冻土厚度0.70m。最大风速日平均3.1m/s。

二、地质灾害分布和排查防治区域

我矿周边山上植被稀疏,矿区由于受地下资源的开采影响,造成了局部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地面沉降等,随着雨季的到来,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隐患增多。而矿区所处位置为山区,生产、生活区域均处于山坡之下,直接受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矿决定立即进入重点排查防范工作状态,对矿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排查,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三、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范重点

1、防治原则:坚持“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原则。

2、防治重点:根据我矿实际,重点防治我矿35KV变电站后面的山体和综合楼后面的山体。防范两处山体因受地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滑坡、崩塌等灾害。

四、防治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组长:王平

副组长:谢海应张果平马银牛张宝平胡建平

成员: 胡海财张海军胡海科刘天平翟学文张振江

矿长:为本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负责,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明确到具体责任人。矿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通力合作确保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

2、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井田范围进行全面检查,对地表塌陷区、裂缝进行充填加固,对矿区排水沟进行彻底清理,保证泄洪畅通。

3、要与国土、气象部门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及时掌握气象汛

情、灾情。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落实预防措施,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矿地测科在上述的两处山坡上布置监测控制点,旱季每十天用全站仪测量一次监测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雨季时每三天测量一次,大到暴雨时每天测量一次。发现监测控制点有明显变化时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汇报。

5、雨季主要是5-9月主汛期,每次降大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巡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险情一方面要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汇报,及时组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排除险情;另一方面要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

6、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煤矿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成立队伍、备足物质,做好应急救灾准备

1、矿成立30人的抢险应急队伍,对所有抢险应急队伍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演练,提高实战能力,保证在防汛抢险的紧要关头拉得出、抢得上、守得住。

2、设置专门的抢险物资库,备足雨衣、雨鞋、编制袋、铁锨等防汛抢险物资。

3、抢险物资库必须备有以下物资:

铁锨30把,镐30把,编织袋(草麻袋)300个,雨衣、雨鞋50套,抬筐10个,扁担10条,电筒20个,水泵5-17KW两台,3寸胶管300米,电缆2000米,水管2000米,柴油2吨,砂石料20吨,发动机1台。另外还有水泥10吨、黏土10吨。

4、所有应急物资、应急工具及装备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使用,每天要有专人进行维护和检查,其它原因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补充。

5、落实车辆、器材等抢险物资和医疗药品、医疗器材。对落实完成的抢险队伍、车辆、抢险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落实地点、数量和运输措施,严格做到抢险时运得出、送得到、用得上。

附:地质灾害抢险人员名单

队长:刘天平电话***

副队长:张振江电话***8

队员:

刘卫生王奴应袁伟任宝宝张建辉张宏伟

弓宝全弓侯金卫宝全王寅彪张海宁王明星

李建科杨龙白惠文姜艳武任鹏飞范亚红

郝利狗张宝华梁应平任福宁秦艳文梁鹏飞

范军峰张小平刘亚军高建盘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编制:

审核:

山西中阳桃园容大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方案 篇6

关键词:双护盾TBM;不良地质;空腹管片

1 双护盾TBM概述

双护盾TBM,全称为双护盾隧洞掘进机,是各类隧洞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在我国铁路工程和水利工程以及其它类型的隧洞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较于敞开式掘进机来说,双护盾掘进机在适应力方面表现更佳,在不良地质条件洞段的施工中也比敞开式掘进机表现更为稳定,并且安全度更好,环保性能更好。在引大入秦工程中,应用双护盾TBM进行隧洞的掘进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即便如此,在应用双护盾TBM在不良地质洞段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状况和施工要求,制定和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取恰当的施工方法,才能使双护盾TBM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如期完成施工进度。

应用双护盾TBM进行隧洞掘进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护盾按进行管片的安装,开挖掘进的同时在管片与岩壁之间的空间内用豆砾石进行填充,在对豆砾石材料之间的空隙进行灌浆处理,使其形成压浆混凝土,以保证隧洞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固性。管片是在护盾内侧进行安装的,因此在掘进的过程中,地质人员和施工人员无法直观的看到管片连续安装的情况,因此对于隧洞岩层的不良地质构造及时全面的发现,更很难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不良地质进行处理,这就给隧洞灌浆止浆的施工带来困难。为了保证隧洞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在采用双护盾TBM进行施工过程中如何能够连续安全管片,又能在必要条件下将岩石界面暴露出来成为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2 双护盾TBM空腹管片的设计

双护盾TBM在进行开挖掘进的过程中,安装管片是利用护盾末尾固定的起重机来操作的,管片安装循环的周期与TBM掘进的循环周期是一致的;在掘进的过程中,隧洞会对TBM产生反作用力,而这种反作用力会通过TBM传递到护盾内的管片上,因此管片的安装是周期性并且是连续性的。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隧洞的地质条件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随着掘进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构造是隧洞掘进中经常遇到的,严重的地质构造,如大型的空穴、破碎带、溶洞也屡见不鲜。同时施工合同也有具体的要求,比如要求管片与岩壁之间要进行回填并灌浆处理,即使是薄弱的拱顶,其强度也有具体的要求。为了能够对各种不停的地质结构进行恰当的处理,并且保存止浆环之间有恰当的等间距,就需要将开挖后的岩石能够暴露出来。那么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下,TBM掘进与管片周期性连续施工之间就会产生末端,管片施工与止浆环施工之间的矛盾也显现出来。为了有效的解决矛盾,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本文提出针对复杂、不良的地质洞段采用空腹管片衬砌的施工方案。

在部分结构复杂的洞段,使用空腹管片代替原有的混凝土管片,二者在外形和尺寸方面都没有任何不同,只是空腹管片内部结构设计为空腹,并设计有腹柱两根,材质为铸铁材料或者钢材料。

空腹管片与原有的混凝土管片相同留有机械插孔,便于空腹管片的安装。在其内部设置有筋板,以将推力传递给管片。在空腹管片上设计有专门的导向槽,结构与混凝土管片的结构是一样的。混凝土通过空腹管片伸入到混凝土管片,这样可以形成止浆环,从而起到止浆和止水的目的。在安装管片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精度要求,在空腹管片的周围设置必要的止水条槽,同时配备有止水条。在精度要求上,空腹管片与混凝土管片的要求是一致的。

由于在重量要求上,空腹管片与混凝土管片差不多,因此在安装方面空腹管片与混凝土管片在工艺上没有任何差别,按混凝土管片的安装方面即可,在此不在做详细的阐述。二者相较而言,其不同点在于护盾向前推进于空腹管片相脱离后,需要在空腹管片与岩壁之间进行必要的局部支护,在此可采用钢板垫块来起到稳固支护的作用。特别是对管片底部需要采取轻轨支撑,这样才能保证管片之间的有序性不至于发生错台的现象。

3 空腹管片在不良地质洞段中的应用

3.1 在断层、裂隙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双护盾TBM在穿越不良地质洞段时是否应用空腹管片,主要还是取决于断层、裂隙的程度和大小,当断层或者裂隙所造成的影响超过30cm的范围时,就可以采用空腹管片,而且管片使用的数量、安装工艺也要充分的结合断层、裂隙的实际情况。使用空腹管片的范围要超出断层、裂隙影响的范围,一般以超出50cm为宜,这也是为了保证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的质量。空腹管片在安装完成后,要注意设置止浆环,通常止浆环的宽度以40cm为宜,起到不良地质洞段与良好地质洞段分隔的作用。止浆环的设置一般采用喷混凝土的方法来施工,可独立施工,也可与支护同时施工进行。如果岩石破碎的程度属于轻微破碎,岩石稳定性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直接在空腹管片内喷混凝土即可,无需另做喷锚支护。但是如果断层或者裂隙严重,岩石破碎程度较重,可将空腹空间加以利用,对软弱层进行开挖,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而增加岩石的稳定程度。断层要素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3.2 空腹管片在止浆环设置中的应用

在灌浆的过程中,进行止浆环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洞段开挖支护的稳定性,保证工程质量。由于空腹管片的设计和应用,使得止浆环的设置更加便捷。在布置止浆环的过程中,其间距的设置取决于设备所具有的灌浆能力,一般来说,在安装混凝土管片的过程中,每隔15m安装一个空腹管片。利用空腹,在相邻的管片与岩壁之间安装圆弧薄钢板,钢板安装完成后无需拆模。当管片与护盾相脱离后,在进行混凝土的喷射。在相邻的管片与岩壁之间喷设止浆环,然后将空腹管片也采用混凝土喷射的方式浇筑到设计内径。

4 结论

双护盾TBM穿越不良地质洞段的施工中,设计空腹管片,利用空腹设置止浆环,采取分区灌浆的方式能够很好的保障灌浆的均匀性,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十分有利。同时,安装空腹管片可以通过直喷混凝土的方式对岩壁起到支护的作用,对于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天田.TBM应用与施工技术研究[D].四川:西南科技大学,2012.

[2]张镜剑. TBM的应用及有关问题和展望[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

地质方案 篇7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地基方案,选择分析

0前言

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首要阶段, 其勘察成果是基础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我国地域辽阔, 地质情况复杂多变, 从沿海到内地, 由山区到平原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基土, 这些不同成因沉积的土的工程特性差异很大, 特别是土的压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 孔隙比、含水量及液性指数等指标差别较大。因此,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查明其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及其土的性质, 针对各种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 在保证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 充分挖掘地基土的潜力, 合理地选择地基与基础设计方案, 可降低工程造价, 缩短建设工期。

1各种成因不良土质的工程地质特性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 主要遇到的是第四纪堆积物。它大多是以陆相为主的松散堆积物, 其次是滨海相堆积物及人工堆积物。按成因类型主要分为残积物、崩积物, 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岩溶溶洞堆积物、冰积物、冻土堆积物、风积物、湖沼堆积物、火山堆积物、构造堆积物及滨海相堆积物。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成因不良的土质及对工程性能影响较大的填土特性作简要叙述。

(1) 软弱粘性土。

它是由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湖沼相沉积物。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系数小、承载力低、沉降变形大且沉降稳定时间较长。

(2) 饱和粉细砂、饱和粉土。

其特点是结构较松散, 在静载荷作用下有较高的强度, 但在振动和地震力的作用下, 其超孔隙水压力突然增高使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大大降低, 在土中排水条件不畅的情况下, 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而使土体产生液化有可能产生液化沉陷而使土的承载力降低及地基失稳。因此, 应查明饱和粉细砂及饱和粉土的液化深度、液化层分布范围及液化等级。

(3) 湿陷性黄土。

它是由风积的一种黄色堆积物, 其特点是质地均一、疏松、大孔隙结构、垂直节理发育、多含钙质结核。土在自重应力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附加下沉和崩解。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4) 膨胀土。

指土遇水膨胀, 失水收缩的一种高塑性粘土,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大的胀缩变形性, 且膨胀与收缩具有可逆性。

(5) 杂填土。

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形成的无规律堆积物。特点是成分复杂, 颗粒不均匀, 孔隙较大, 厚度差异大, 较疏松及不均匀。按其成分可分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

2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

地基方案选择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 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防止剪切破坏使地基失稳、防止沉降量过大及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减轻膨胀土的胀缩性、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沉陷影响。

(1) 天然地基。

在工程建设中, 应充分利用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 尽可能地选用天然地基。自然界的土一般都是在沉积循环中成层出现的, 每层土的地基承载力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差别较大, 在考虑选用天然地基时, 应结合基础形式及上部结构综合考虑。首先应选择上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并验算其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 可使基础尽量浅埋, 以增加持力层的厚度, 但不应小于冻土深度。也可以加宽基础以减小上部结构对地基单位面积承载力的要求。选择天然地基时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及边坡稳定三个条件, 一般当地基土的承载力较高、压缩性较小且比较均匀时, 满足承载力要求时也会满足变形和稳定的条件, 即可选用天然地基。但对于地质复杂、土质不均、地基软弱、建筑物荷载很大或结构荷载相差悬殊时, 即使承载力满足要求也需进行变形验算, 两者均满足要求时方可选用天然地基。对于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耸构 (建) 筑物、挡土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上的建 (构) 筑物或开挖深基坑及遇有软弱土层时, 需进行稳定性验算, 满足要求后方可选用天然地基。

(2) 软弱粘性土。

对于面积不大及埋藏较浅的软弱粘性上可挖除后回填或将基础加深, 对于宽度不大的条形基础可采用基础地粱跨越。对于厚度较大的软弱粘性土可采用换土垫层法、灰土桩、深层搅拌法、对于软弱粘性土下部为不含水砂层时可采用砂桩及排水固结法。

(3) 饱和粉细砂、饱和粉土。

在处理液化地基土时, 不能遇见有液化场就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 应根据液化等级及建筑物的性质综合确定处理方案。如对于丁类建筑物轻微及中等液化场地可不采取措施, 严重液化场地可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于丙类建筑物轻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场地可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 严重液化场地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影响并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对于乙类建筑物轻微液化场地可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中等液化场地可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严重液化场地应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对于需全部消除液化沉陷影响的场地, 处理深度应大于液化深度下限, 改善排水条件和增加土的密实度是处理液化地基的有力措施。振冲挤密碎石桩及振冲置换碎石桩可有效地消散超孔隙水压力, 增加土的密实度。强夯法和灌浆法可增加土的密实度。也可采用桩基础将桩端深人液化深度以下稳定的土层中。

(4) 湿陷性黄土。

处理湿陷性黄土, 应限据湿陷类型、湿陷范围、湿陷深度、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建筑物的类型综合确定。可选择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和全部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处理深度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湿陷等级综合考虑。垫层法和灰土桩、上桩适合处理小范围的单体建筑物。强夯法及预浸水法适合处理大面积的湿陷性黄土。

(5) 膨胀土。

膨胀土具有膨胀与收缩性, 压力和含水量是影响膨胀与收缩的重要因素。此类土应调查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气候条件, 测定土的含水量、自由膨胀率和不同压力下的膨胀率, 确定地基的胀缩等级。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可选用天然地基, 因荷载较大的建筑物能抵消地基的膨胀力, 起到控制地基变形的作用, 使地基变形变小, 选用天然地基时, 最好选择三层以上的建筑物。对需进行处理的膨胀土, 应考虑湿陷深度、厚度及地下水位的影响。①当膨胀土埋藏在地表下3 m左右且膨胀土较厚或地下水位较深时, 尽量利用上部的地墓土, 将基础浅埋, 合理选择基础形式, 减小地基胀缩变形量;②当膨胀土埋藏在地表下2~3 m, 土层厚度在1~2 m时, 可全部挖除膨胀土并用无胀缩的粘性土、灰土及砂替换;③当膨胀土埋藏较浅但土的厚度较大时, 可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处理;④当膨胀土埋藏较深且土的承载力满足不了较高层数及载荷较大的建筑物的要求, 可采用桩基础。

(6) 杂填土。

杂填土一般不宜采用天然地基, 但对于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垃圾在填筑年代超过5年后, 一般均达到了一定的密实度, 此类地基在采取加强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的措施后, 仍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但其地基承载力应根据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手段取得。对于局部厚度不大的杂填土, 可采用换土垫层法、重锤夯实法及表层压实法进行处理或将填土挖除, 将基础直接置于稳定的土层上。对于深度较大的杂填土, 也可采用强夯法及复合地基处理。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当厚度较小时可挖除回填好土, 对于厚度较大的生活垃圾不宜采用换土垫层、表层压实及强夯法, 可采用桩基础。

3结语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 勘察人员掌握的是第一手资料, 要在充分分析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根据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合理地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在选择地基方案时, 首先要充分挖掘天然地基的潜力, 在天然地基满足不了的情况下, 对几种方案进行比较, 从中选出一种既经济又合理的地基方案。

参考文献

地质方案 篇8

1地质环境背景

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 为加强对环境破坏工作的管理, 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有必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地质演变可能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估和预测, 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以避免出现更大的环境问题。本文选取的矿山工程是位于滇东喀斯特高原的弥勒山心村露天煤矿, 其所处区域属于亚热带气候, 干湿季分明。 矿山的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主要含煤地层属于松软岩组, 相对稳固性差, 强度较低。矿区的土地利用多为耕地, 断裂和褶皱均不强烈。此外, 矿山所处水系为南盘江水系, 系珠江流域。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2.1.1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进行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就需要对矿区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和分析。由于是露天开采, 经常会遇到由于开采边坡的不稳定而引发的滑坡、崩塌等问题。在降水量较大时, 还可能会遇到河水水面上涨而造成的坡底岩性变软流失现象。 这不仅危害到开采场的正常运行, 也会对采矿作业人员以及设备等造成潜在的危险。露天开采的崩塌现象也时有发生, 但是一般是由于岩性较弱以及采掘作业引起的, 相对来说规模较小, 但也会对作业人员机器设备造成一定的危害。

2.1.2含水层破坏现状评估

经过多年的煤矿开采, 已经揭露到了地下水水位之下, 产生了含水层结构破坏问题。由于开采会对含水层及隔水层进行清除, 造成了含水层之间的连通, 加重了隔水层的阻隔难度。 同时, 露天开采也对当前区域的水的径流以及排泄条件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使得由原来的自然低洼河谷径流排泄变成了人工抽排, 产生了一系列的水层结构破坏问题。

2.1.3土地资源破坏现状评估

露天采矿活动对矿区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表现在对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 如耕地、林地、草地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除此以外, 对地表的地形地貌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2.2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2.2.1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随着对露天煤矿的进一步开采, 会加剧不稳定边坡问题, 再加上雨季到来河流上涨对深层地下水的补给, 滑坡会进一步失稳, 引发滑坡地质灾害, 不仅会对露天开采场产生危害, 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也会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2.2.2土地资源预测评估

在进行排土场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会形成高边坡, 其稳定性与所在的排土区岩土体的密实度密切相关。排土场下腹地层的力学性质不好, 边坡不稳定, 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排土场不稳定, 其高边坡就容易造成评估区的严重的泥石流或者滑坡等地质灾害。

2.2.3含水层预测评估

开采活动对原有水层结构造成了破坏, 使得地下水改变了径流方向, 由自然径流转向了向露天开采的内径流, 由人工进行抽排。这不仅影响了深层水质, 对周边村庄的植被、 生活用水、农作物用水等也会产生连带的影响。

2.2.4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

同进一步开采也会增加对矿山公路、排土场以及露天开采区的直接压占, 加剧地表地形地貌景观资源的破坏, 产生对土地资源的更大影响。

3实际防治方案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程度的评估,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可以通过相应的保护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现阶段来讲,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分为两大部分, 一方面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问题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已经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 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 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维护和管理, 减轻或者消除其破坏性影响。

3.1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方案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估, 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有效减少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进行矿山的开采活动要严格根据地质环境评估的内容,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 实现对资源的规范性开发和利用。要对边坡角、边坡高度、以及台阶等进行严格的执行设计。其次, 严禁随意堆放开采的渣土, 要全部推送到排土场, 实现对其的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 有效防止由于不稳定引发的滑坡、泥石流问题。再次, 处理各帮边坡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技术处理,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 对其进行定期的监测等。

3.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由于露天开采对于矿区的水层结构、地形地貌景观以及土地资源等都有很大程度的破坏, 还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并且在开采结束之后, 也很难将采场恢复原有地貌, 因此在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进行设计时, 要尽可能保证智力的结果要与周围的环境发展相适应, 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如在开采完之后, 为有效实现土地使用功能的恢复, 降低塌陷等的损害, 就需要填埋塌陷, 同时采取有效地防渗处理, 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层。除此以外, 在对滑坡等进行治理的时候, 要提高地面的稳定性能, 可以建设相应的护坡, 提高岩土体的完整性。还可以设置拦水沟, 对坡体外地表水进行有效拦截, 作为他用, 已消除在雨季地表水对坡体的影响。

3.3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

为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有效性, 还需要对其治理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测。一方面, 可以在有代表性的地质灾害地点设置一定的监测点, 利用相关的工程技术, 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测, 并利用网络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处理。同时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的巡查和警示。如对各帮边坡的监测, 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对其进行专业性监测。另一方面, 可以对较为危险的区域进行加密监测, 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关的工程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的发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诸多的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不仅能够实现对地质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还能够通过一定的防范性措施, 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 要正确发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作用, 对矿山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矿产资源将得到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同时, 一些矿产资源由于过度开采, 产生了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进行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估, 不仅有助于矿山环境的治理和恢复, 对实现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通过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内容及其技术, 提出了实际的防治方案, 以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防治方案

参考文献

[1]安守林, 赵玉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12) .

[2]贾胡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技术与治理措施[J].门窗, 2015, (1) .

地质方案 篇9

结合编制多种矿种和露天、地下开采方式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实践和体会, 提出了对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1] (简称“规范”) 的理解, 并对编制时应注意的技术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规范”可概括为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含经费估算) 等3个技术环节。

1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该章内容来源于勘查单位编制的勘探 (或详查) 地质报告 (或储量核实报告) 资料和编写人实地开展的地质环境调查, 应全面、详细地加以引用和阐述。

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1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确定方法有三种:

a) 依据地形条件定性确定。高至局部分水岭, 低至沟谷底部, 有地表河流时可至河流对岸;

b) 参考《三下采煤新技术应用手册》圈定出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范围;

c) 利用水文地质学方法圈定矿山地下开采地下水的疏干影响范围。

2.2 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技术

根据“规范”技术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分别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4个方面进行评估, 但二者的评估技术和方法又有区别。

2.2.1 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灾种界定

对矿山地质灾害应评估灾种, 国土资发[2004]69号[2]和“规范”技术要求稍有区别。国土资发[2004]69号中列入应评估的灾种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大灾种, “规范”中列入应评估的灾种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 去掉了泥石流、地面沉降2个灾种。按“规范”界定的灾种进行评估较妥当, 因为这里所评估灾种是针对编制“方案”进行界定的。实际上地质行业标准DZ0238-2004地质灾害分类分级中地质灾害灾种多达几十种, 但国土资源部门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3] (国务院令394号) 主要是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中的六大灾种, 其它有的确实是地质灾害, 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门管辖范畴,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4] (国土资源部令44号) 已将其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 比如地震、海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砂土液化、黄土湿陷等;有的编写人甚至将地下开采矿山突水、突泥、围岩岩爆和尾矿库安全也在“方案”中进行评估, 但作为编制“方案”来讲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 而是属于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范畴。

2.2.2 现状评估技术

评估方法是按“规范”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中的规定, 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评估。

a)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现状评估只回答评估区内有无地质灾害, 对其不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

b) 含水层破坏现状评估。是从矿山采矿活动业已导致含水层各要素变化对当地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内容进行评估。评估方法按照“规范”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中的含水层影响要素一栏进行判定;

c) 地形地貌景观现状评估。“规范”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对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分级未给出具体量化标准, 但可参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个别条款的补充规定》要求进行判定;

d) 土地资源现状评估。应根据实地调查得到的现状条件下矿山采矿活动占用和破坏的土地资源类型、面积, 对照“规范”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中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的程度分级量化标准, 评估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程度。

2.2.3 预测评估技术

预测评估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a)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应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开采方式、采矿方法、采空区处理方式等, 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 (或加剧) 和矿山工程建设与生产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种类、可能性、危险性、危害程度, 预测评估要求做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b) 含水层预测评估。应从采矿活动可能造成采空塌陷使隔水层断裂导致含水层结构破坏、采矿时遇导水断层导致含水层破坏、井巷工程穿越不同含水层时止水效果差或失效、矿坑排水可能引起地下含水层疏干或水位下降、废水排放与弃渣受大气降水淋溶产生的淋滤液可能对含水层污染引起水质恶化、矿山闭坑后因改变地下水流场状态造成地下水串层污染等方面进行评估;

c) 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技术。应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终采时所形成的边坡高度、采矿场形态或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可能形成的塌陷盆地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影响和破坏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d) 土地资源预测评估技术。应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矿山最终占用土地类型、面积, 按“规范”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中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程度分级量化标准, 预测评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含经费估算

3.1 防治工程

该部分内容是“方案”的核心和重点, 应该从预防和治理两层意思来理解。预防和治理都要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4个方面来考虑。

3.1.1 预防

a) 地质灾害预防。具体预防措施要看有无必要和技术上的可能;b) 含水层破坏预防。主要是防治其破坏污染, 相应工程措施要根据其结构、地下水赋存条件, 结合矿山采矿工程进行;c)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防。应采取“边开采、边治理”方式, 要及时对矿区地表植被进行恢复;d) 土地资源破坏预防。严格按批准土地面积使用, 严禁超标占用, 并提出有效措施避免采矿造成土地资源污染或破坏。

3.1.2 治理

a) 地质灾害治理。 (a) 地面塌陷治理。对塌陷区未达到稳沉状态的, 宜采取监测、示警及临时工程措施, 否则治理后仍会遭到破坏;达到稳沉状态的, 可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平、回填整平、挖排水沟、植被重建等综合治理措施, 估算治理工程工作量, 说明具体治理技术方法, 便于矿山企业操作; (b) 地裂缝治理。要依据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治理措施。如可分别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覆粘性土或填充、灌浆、再覆粘性土等措施; (c) 崩塌、滑坡治理。可采用清理废土石及危岩体以恢复场地, 或修筑拦挡工程、排水工程防止形成新的地质灾害或隐患; (d) 泥石流治理。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

b) 含水层破坏治理。可采用施工防渗帷幕、防渗墙等工程, 堵截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溢出和径流路径, 减少矿山疏干排水量;

c)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山丘地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可采用边坡加固、种草植树等工程措施, 以修复生态;而平原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则可采用清理废土石、采坑回填及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工程措施重建生态;

d) 土地资源治理工程。结合治理区地形地貌景观治理进行, 一般要求恢复为原来土地的利用功能。

3.2 经费估算

“方案”中应说明经费估算依据、费用构成和取费标准。估算依据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各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各省工程造价信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部署图、防治与监测工程技术手段及工程量等。

费用包括直接费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恢复治理、监测等) 和间接费用 (勘察、设计、监理等) 。估算方法的依据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工程量及工程技术手段、定额和工程造价标准等, 估算结果尽量与保证金公式计算结果相近, 避免悬殊过大, 便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操作。值得注意的是, 矿山生产过程中为维持正常安全生产采取的工程措施, 其相关费用列入生产成本, 不计入“方案”经费估算内。

4 结论及建议

结论是对“方案”的概括性总结。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拟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经费估算结果等, 要写入结论;不是本次“方案”编制工作得出的结论不要写入结论, 如任务由来、矿山基本情况等内容。建议与结论不能混为一谈, 建议是编写人对矿山企业有关问题的提醒。

5 结语

探讨了对资质单位编写人在编制“方案”时有关技术问题的认识, 提出了编写人在编制“方案”时应抓住3个主要技术环节, 即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含经费估算) 。上述编制技术问题在编制工作中经常遇到, 目的是为了编写人员共同提高编制技术, 把“方案”编制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S].2004-03-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S].2004-03-01.

地质方案 篇10

2010年8月6日受降水影响辽宁省盖州市万福镇发生一处突发性崩滑塌地质灾害。崩滑塌堆积体堵塞了道路, 致使沟内约8000多名人民群众受困。道路的堵塞造成当地农副产品外运受阻, 以及生活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 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崩滑塌地质灾害发生当天, 当地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高度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应急处理措施, 包括绕过该处抢通了一条临时通行的便路。虽然可以暂时缓解进出交通不便问题, 但为了彻底根治本区地质灾害隐患, 避免类似地质灾害再次发生, 营口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对本次发生崩滑塌地质灾害的山坡体进行治理, 并委托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进行了本次崩滑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方案设计。

2 设计总体方案

根据本次万福镇崩滑塌地质灾害现场勘查结果, 结合本地区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概况, 本次治理工程侧重于彻底消除当地崩滑塌地质灾害隐患。因此治理工程的重点确定为削坡工程, 采用最为科学、经济、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工程布置及施工。

本次设计方案按照上述总体方针, 确定本次治理工程包括道路工程、削坡工程、护坡工程、客土种植工程、排水渠工程、挡土墙工程。

3 具体工程设计实施方案

3.1 道路工程

虽然目前发生崩滑塌的山坡下有一条进村道路, 但由于受本次崩滑塌地质灾害影响, 该道路受损严重。为了本次治理工程顺利实施, 大型工程作业机械可以顺利出入, 首先应对道路进行清理和改扩建。利用崩滑塌堆积下来的松散岩土体对道路进行拓宽及加高,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治理工程作业, 同时在治理工程完成后, 也可以方便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 此外, 还可以增加此处道路与紧邻的南侧碧流河支流的相对高差, 提高此处道路的抗洪能力。

现有道路宽度约为5m, 设计道路宽度最窄处不小于8m, 修整道路总长度544m。路面铺30cm厚碎石, 道路基石粒径在100mm~200mm之间, 并用压路机压实。在治理工程最后, 路面铺200mm厚碎石, 粒径30mm~50mm之间, 并且对道路进行铺撒沥青作业, 沥青厚度50mm, 并用压路机压实。

3.2 削坡工程

作为本次治理工程的重点, 削坡后的山坡体稳定与否是本次治理工程成败的关键, 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将表层松散堆积的岩土体剥离清理干净, 露出下部新鲜完整的微风化岩石。然后以33°角进行削放坡。由于本次治理的山坡体最大高差达135m, 因此在削坡时应沿坡面倾向每隔8m设置台阶和马道, 沿马道设置横向排水沟, 并且沿坡面倾向设置纵向排水沟。表层岩土体的剥离开挖应分段完成, 边开挖边防护, 只有在防护之后才允许开挖下一个工作平台, 不应一次开挖到底。为了减少超挖及对边坡的扰动, 机械开挖应预留0.5~1.0m的保护层, 人工开挖至设计位置。在采用爆破方法对危岩体进行削方减荷时, 应专门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 对爆破振动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和爆破飞石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作出评估。在清除表层危岩体和确保施工安全情况下, 宜采用导爆索进行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凿岩一般3~4m, 由上至下一次成型。以机械潜孔台阶爆破为主, 并对超、欠挖部分进行修整成型。块石爆破采用岩体内浅孔爆破与块体表面聚能爆破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块体厚度大于1.5m, 又易于凿岩的块石, 以块体内浅孔爆破为主;厚度小于1.5m, 凿岩施工条件极差的块石, 以表面聚能爆破为主;厚度在1.5m左右, 宽厚比近于1的块石, 可以两种方法并用。

3.3 护坡工程

本次治理的万福镇崩滑塌山坡体护坡工程主要采用格构锚固。格构锚固技术即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砼或预制预应力砼进行坡面防护, 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固定的一种综合防护措施。

由于本次治理区的山坡体主要由于表层风化破碎的岩土体失稳, 造成山坡体发生崩滑塌地质灾害, 其底部岩石的稳定性较好, 但边坡坡度大于35°, 因此采用现浇钢筋砼格构进行护坡, 并用锚杆固定。锚杆应穿过下伏稳定基岩1.5~2.0m, 采用全粘结灌浆。格构形式采用人字型, 即顺边坡倾向设置钢筋砼条带, 沿条带之间向上设置人字型钢筋砼, 若局部岩土体完整性好时, 亦可浆砌块石拱;格构水平间距应小于4.5m。钢筋砼断面设计采用简支梁法进行弯矩计算, 并用类比法校核。断面高×宽为500mm×400mm。纵向钢筋采用φ14HRB335的热轧钢筋, 箍筋采用φ8的钢筋。砼采用C25。同时, 为了保证格构的稳定性, 根据岩土体结构和强度在格构节点设置锚杆。锚杆采用φ30的HRB335级钢筋加工, 长度确定为4m, 全粘结灌浆, 并与钢筋笼点焊接。锚杆埋置在浆砌块石格构中。锚杆应穿透下部稳定基岩。为了美化环境和防护表层边坡, 在格构间培土和植草。

3.4 客土种植工程

根据本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拟治理的山坡体特点, 选择采用播撒草籽的方式对山坡体进行绿化并且防护表层边坡。因此在护坡格构中进行客土, 客土厚度不小于20cm。由于山坡体坡面表层松散岩土体均已被剥离, 出露的为底部较完整的岩体, 因此需在治理的山坡体进行全面客土。覆盖面积104446m2, 客土量为20889m3。客土施工完成后, 全面播撒草籽, 并且进行人工喷淋浇灌。本地区降水条件良好, 夏季雨量充沛, 种植工程工期选择在雨季, 自然降水基本可以保证草籽生长需求。

4 结论

通过对万福镇崩塌地质灾害的治理, 达到了将防灾减灾的目的, 通过对本处地质灾害的治理, 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本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崔树军.我国西部开发中地质灾害评价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 2000, (4) .

地质找矿与地质勘查技术探究 篇11

关键词:地质;找矿技术;地质勘查

前言

如今,我国许多大型的支柱产业面临着矿产资源缺乏的问题,而我国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均集中在偏远地区,找矿难度大,开发困难,这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只有充分发挥勘查找矿的作用,尽一切可能挖掘需要的矿产,这需要我们对地质勘查和找矿的常用方法和原则要进行分析,力争在原方法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提升地质找矿勘查的水平,积极配合国家的发展战略。

1.地质勘查方法

1.1合理运用各类找矿数据辅助地质勘查

认真研究相关的各类找矿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作为地质勘查工作进行时的辅助依据。在勘查半潜藏矿、地表矿时,一方面采用遥感地质、化探找矿数据资料,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其他找矿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可以使得勘查工作时间缩短。对于潜藏矿来说,首先要以充足的物探找矿数据资料做指导做好矿产综合评价。

1.2根据矿地质环境情况推断地质条件变化

地质勘查工作进行之前,为了后期工作节省时间,可利用高科技地质勘查仪器予以辅助,进而重点分析该区域范围内的成矿年代以及地质变化情况,提前对参考价值的地质事件表进行制定。例如针对地质的构造类型、基岩成分、地壳移动情况等特征,以年代为顺序编制时间表格。

1.3顺着矿区发育明显的地带进行地质勘查

明确区域性地质变化情况相对复杂或比较明显的断裂构造,并仔细观查其周围容易产生影响的断裂构造,结合矿田及矿床的展不形式对断裂构造特点,待准确掌握区域地质情况的总体变化后进行控制。

通常情况下在矿床与矿田的断裂构造范围中,其与矿带的较大地质断裂构造会产生很大的夹角,并且有规律在特定的距离内排列,其称为横向矿带规律。此外,在构造应力差异较为明显的区域,还会形成与平行或次级断裂区域相似的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床、矿田。

2.地质找矿勘测技术的手段

2.1地质找矿的手段

现阶段,地质找矿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符合我国地质需求的找矿手段,比如说重砂找矿法、地质填图法等等,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基础、常用的找矿方法,以这些找矿手段为基础,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地质矿物信息,有效的帮助了相关的人员整体掌控我国地质矿产的分布情况。下面详细介绍同位成矿理论。同位成矿理论是地质找矿常用的方法之一,一直沿用到现在,帮助地质找矿人员找到了非常多的重要矿产,在地质找矿方面有非常多的贡献。在该理论看来,规模大的矿床以及巨型的、较为重要的、矿区的形成均存在同位成矿的特征。通过对该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大多数的有色金属矿产都存在于重要的成矿区带以及矿床和矿体之中,其中成矿的岩脉会呈现出相应的更新以及演变的特点,该特点能够深一层的解释自然局部平衡以及总体的不平衡的状态以及关系,均从理论上对同位成矿理论进行了支撑。而利用同位成矿理论又能够发现重要的矿产,这就进一步的验证了同位成矿理论的可行性。

2.2找矿的技巧

要对区域的大的断裂和它的地质构造等方面深入的研究,找到这样区域成矿和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和不同分布的研究,从而能够找到管制矿田矿床分布的次级断裂的那些构造的形成和发展特征。常出现的情况是:控制矿田、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或矿带的深大断裂呈大角度相交产出,并可以一定的间距近平行排列出现,这就是所称的横向矿带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矿床成矿带,并也以一定的间距近平行排列产出。因此,沿不同级次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对比成矿地质条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矿效果。

2.3地质找矿勘测过程

(1)分析与研究工作区域的地质情况。通过分析了解工作区域地质的具体环境,像地壳的变动情况等等,能够掌握各个不同时期与地质有关的时间以及当时的环境,然后可以利用全面、详细的资料对地质构造以及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把握住其发展的本质规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找矿部署工作了。

(2)前期所积累下来的找矿信息是最直接、有效、作用强的找矿基础,然后对这些矿化信息进行重点分析、整体把握。信息不仅是方向,而且也是源头,通过分析整合之前所得到的信息,工作人员可以大致的掌握矿物的空间特点、分布情况等。这对于寻找主要的矿产,确定矿产地域的分布情况,以及界定矿物的类型与矿产分布的特征等方面都有积极地促进意义。然后只需要沿着成矿区带找矿,就可以加强找矿的质量以及效率。

(3)通过研究地质构造以及地壳的变动情况,能够发现成矿以及地质构造所存在的关系,能够找到对矿田以及矿床之中的次级断裂分布情况进行管制的发展特点。因此,只需要根据不同级次以及成矿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与相关的地质条件进行对比,就能够有效地提升找矿的效率。

3.地质找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综合运用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在对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得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加強的情况下,结合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来促进找矿工作顺利进行。常见的找矿技术有以下几种:

(1)综合各个领域的技术进行找矿工作,构建信息化系统,进而使得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得到巨大的提升,在数据结果分析可靠的同时,为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2)按照岩石的物理特性各异的特点来对矿产资源赋存进行判断。

(3)采用最为先进的科学机械设备,建立找矿体系,进而使得找矿的精度与规范性得到保障。

3.2优化传统的找矿技术

(1)针对现代矿产深、勘查难、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甚低频电磁法应运而生。这种技术是通过对测量电磁频率的数据进行Fraser滤波处理,然后在依据找矿、控矿、矿体的特性进一步对异常地质分布情况做出最后的判断,以便很快的确定矿区的准确位置。

(2)X荧光分析技术就是通过一些物质在短时间内受光线激发而发出比激发光波更长的荧光。这种技术在将来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其具有快速、便捷、灵敏的优势。

3.3 GPS感应系统用于数据收集

在今后的找矿技术中,GPS感应系统将会发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首先通过卫星而进行无线电导航定位,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将三维数据坐标将反馈回来。由于岩石矿体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物质,因此对光谱的吸收能力非常特殊,不同的矿体对光谱感应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波谱仪上显示出的光谱曲线也是不同的。接下来参照资源库的光谱,对这些光谱曲线进行比对,即可对矿产的矿物质构成进行推断。

4.总结语

随着地质勘探技术和找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地质工作中的管理制度不断制订、革新,地质工作者的创新实践继续地运用在地质工作中,并不断地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改正问题,吸取经验;这样,我国资源能源的产业将会得到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水平提高,并走向新型现代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增泰. 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

地质方案 篇12

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 (一期)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及抚顺市新宾县境内, 主体隧洞长85.32km, 坡度1/2380, 开挖洞径8.03m, 成洞洞经7.16m, 采用以掘进机为主 (简称TBM) 、钻爆法为辅的联合作业方式进行施工。

2 地质概况

TBM施工至桩号27+570m~27+550m段围岩为黑色煌斑岩及红色正长斑岩, 岩石为较软岩~中硬岩, 新鲜, 岩体较破碎~破碎。该洞段发育断层MDf10-58, 穿越桩号为27+548.7~27+568.5m, 产状为NW290°∠NE75o, 宽约0.4m~1.3m, 由断层泥、断层角砾岩及压碎岩构成, 断层泥宽0.6-1.5cm, 断层上、下盘面起伏光滑。

3 加固施工

采用“两封一灌”的方式进行加固:底板钢的拱架采用φ25锁脚与I10工字钢进行连接, 顶拱120°范围内施做系统锚杆, 使钢拱架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骨架;底板浇筑边顶拱喷射混凝土与C25混凝土进行连接, 形成完全封闭的薄壳;采用固结灌浆方式使隧洞周围的松动岩体形成胶结的完全封闭的一个整体。

4 固结灌浆方案

4.1 设计原则

固结灌浆分两步施工, 第一步为初灌, 第二步为复灌。逐步灌实, 确保固结灌浆质量。初灌采用低压浅孔、浓浆灌注, 在喷射混凝土以内形成一道封闭环, 为复灌提供一个“混凝土覆盖”, 防止复灌时漏浆、串浆, 同时复灌时可以增大压力, 提高固结灌浆质量。灌浆压力与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采用工程类比法, 初步确定灌浆压力, 然后通过现场灌浆试验, 予以调整、修正。

4.2 灌浆参数

考虑地质条件和永久观测孔布设等原因, 试验段设在27+555.00~27+565.00段, 长度为10m。分两步施工, 第一步为初灌, 采用低压浅孔、浓浆灌注, 第二步为复灌, 采用高压深孔、逐级变换浆液灌注, 确保固结灌浆质量。

4.2.1 初灌设计参数

初灌设计参数为:两序、全孔一次灌浆;水灰比:0.5:1;压力:0.1MPa~0.3MPa;孔间距:排距1288mm, 环内间距1500mm±200mm;钻孔深度为:1.5m;灌浆顺序:由下至上, 从两侧向内施工;灌浆结束的时候要按照合理的压力, 停止灌浆孔位置吸浆操作, 当灌注5min的时候, 方可结束灌浆。

4.2.2 复灌设计参数

采用边顶拱喷射混凝土、底板浇注混凝土及初灌形成的环向密封圈作为复灌的压板, 先固结底拱, 再固结边顶拱。

在拱腰上部灌浆孔布置需要呈环形, 造孔与灌浆需要分步进行, 每环的孔为12个, 其中8个为Ⅰ序孔、4个为Ⅱ序孔, 我们还要对风管、钢拱架及其连接筋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 环与环之间的距离在1288mm, 灌浆孔环内的距离为1437mm, 圆心角为20.5°, 在风管的位置需要加密Ⅰ序孔2个, 环内之间的距离为737mm。

底拱围岩受力情况进行科学的预估, 加密布孔, 提高底拱固结密实质量, 控制底拱上抬和隧洞的整体下沉变形。底拱144°内布置灌浆孔7个, 其中3个为Ⅰ序孔、4个为Ⅱ序孔, 我们还要对钢拱架及其连接筋的影响进行估计, 环与环之间的距离为1288mm, 环内的距离1682mm, 圆心角为18°。

固结灌浆孔深3500mm, 压力初拟为0.3 MPa~0.5MPa, 采用浆液水灰比为1:1、0.8:1、0.5:1的水泥浆。

4.3 灌浆施工

制浆、灌浆系统分别设在主洞一侧所架立的操作平台上, 操作平台布置不影响TBM洞内的正常作业, 并在洞内设置简单的沉淀污水的池子, 对污水泵进行科学设置时, 将沉淀的污水排放到扩大洞室内进行污水处理。在灌浆施工过程中, 电、水、风的布置与供应需尽量与TBM施工配合使用。

4.3.1 工艺流程

布孔钻机就位按设计孔径钻入岩石至设计孔深清孔插入注浆塞灌浆结束条件封孔 (未满足结束条件则返回灌浆直至满足结束条件封孔) 。

4.3.2 造孔

采用150型地质钻机造孔, 钻孔直径为50mm, 孔深为3.50m;按程序分步骤分段灌浆, 先到Ⅰ序孔, 由低往高进行造孔。造孔角度一般应垂直围岩表面, 钻孔过程中采用措施控制斜孔, 确保孔底偏差不大于1/40孔深。开孔部位采取慢速低压钻进, 对钻孔进行冲洗水、钻孔压力等, 反映岩石与混凝土的特性, 这些特性要进行监测与记录。钻孔结束后, 用木塞封堵进行妥善保护, 直至验收合格。所有钻孔统一编号, 注明施工次序。

4.3.3 灌浆

1) 制浆:采用P.O.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采用搅拌机进行自行搅浆, 搅拌结果需要通过试验进行确定。当浆液搅拌均匀之后对浆液密度进行测定, 并使用前用筛网进行过滤。注入的灌浆量需要达到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需要达到一小时, 如果灌浆压力与注入率没有任何变化的时候, 浆液水灰的比率需要改浓一级。当注入率大于30L/min的时候,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浆液的浓度进行调整, 灌浆水灰比率为0.8:1及0.5:1。制浆材料需要进行称量, 误差必须小于5%。保持5℃~40℃之间浆液温度。若用热水制浆, 不得超过40℃水温, 配制的浆液超过规定时间应作废浆处理。

2) 灌浆施工:确定灌浆单元;按环间分序、环内加密的原则进行灌浆, Ⅰ序孔注浆停止后8到12小时, 才能进行下一个Ⅱ序孔的灌浆;我们主要采用单孔灌浆的方式;吸浆量小时可采用同一环上的两孔并联灌浆, 保持孔位对称;当发生串浆时, 采用群孔并联灌浆的方式, 最多不超过3个孔数, 灌浆压力要及时控制, 防止岩石面与混凝土面出现抬动现象。

3) 灌浆压力:设计灌浆压力以初期支护不受破坏为原则。最大压力设计为0.5MPa, 灌灌浆过程中, 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不合格或已损坏的压力表严禁使用。

4.3.4抬动观测

灌浆施工中安装抬动观测仪器, 随时监测岩面或混凝土面抬动情况, 加强灌浆洞段的安全监测。

4.3.5封孔

灌浆结束时要及时进行封孔, 封填前需要对孔内进行系统的清理, 采用水泥砂浆纯压式进行抹平封孔。封孔原料的水灰重量比为0.5:1, 延续30min之后, 封孔结束。封孔需要做到无空洞、密实、孔口平顺。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 (一期) 进行分析, 提出地下洞室施工遇不良地质采用固结灌浆方案。

关键词:大伙房水库,固结灌浆,地质段

参考文献

上一篇:景观营造下一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