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通用12篇)
地质构造 篇1
0引言
在煤矿的开采中, 地质断层对于开采有着很大的影响。从现阶段发展来看, 对于断层构造的预测方法有很多。地质检测部门根据断层测量的数据来预测断层位置的地质情况, 从而指导煤矿开采工作安全地进行。
1地质断层对于煤矿开采的影响
断层能够影响矿井田地的划分和矿井的规模, 对于地质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 严禁建设大矿井。因此, 断层通常是划分井田的天然边界线, 影响开采的部署。位于井田内部的断层对于开采边界的划分、输运部署、巷道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断层会破坏矿井结构, 使得开采区域划分混乱, 巷道分布复杂, 影响开采效率。断层地质构造复杂, 开采的工作面不规律, 需要多巷道的挖掘工作, 有时遇到无效进尺的情况, 使得掘进难度大, 开采效率低, 影响正常的开采工作, 甚至导致开采中断, 不安全因素增加。断层对于开采中的煤、瓦斯等有着很大的影响, 对于顶板工作面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增加了井下开采工作的不安全性。
2断层形成与煤层开采之间的关系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井边岩石在受力的作用下会超出其自身的强度, 岩体破裂形成缝隙, 长时间的堆积会在岩体山上形成破裂面, 断裂面两端的滑动形成断层。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形式, 根据其移动方向不同而进行分类。 图1为断层三个形式的模拟图。
断层的识别: 断层不是单独存在的, 其出现通常伴随着岩石的一些不正常现象,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检测和判断, 使得地质勘探人员能够准确地找到断层位置, 从而安全规划矿井范围, 对于矿井安全开采非常重要。岩体不正常现象: 煤层出现的不连续现象, 发生原因为断层导致地面发生沉降, 使得不同年代的岩石存在于同一个水平线上。通常情况下, 断层两侧都是年限相差非常多的岩石, 当断层出现后, 地壳发生运动, 使得煤层出现了不连续的情况, 煤层的形状发生变化。煤层的形状、厚度是由地质运动作用下积压形成的, 使得煤层的厚度、形状各不相同。由于断层的出现, 地壳发生上下运动, 地表的煤层被风蚀, 长此以往, 形成了厚度不同的现状。在地质变化的作用下, 地表的煤层再次回到地下, 但是仍然保留着原来的形态, 因此, 观察煤层的变化也是判断断层的重要方法。
3实例分析煤矿地质断层构造的预测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确定断层的情况, 结合现有的检测资料来分析断层处顶板、煤层的变化, 从而分析断层附近煤层的情况, 为煤矿的开采提供帮助。本文以某矿井的开采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井田构造情况简介: 矿井采煤层主要为7煤层、8煤层、9煤层, 矿井下部的构造以断裂为主, 带有褶皱, 井区内的构造为西北走向的张扭性断裂, 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带有小部分的褶取, 对于回采和煤层的影响都很小, 断层的落差比较大。断层成因: 断层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断裂。因此, 在研究中需要明确断层形成的原因, 地质运动形成应力, 达到岩石的强度极限后, 使得岩体发生连续性断裂, 在应力作用下进一步形成断层。岩石断裂表现为节理, 连续至不同长度的断层, 在这个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强度与岩石结构、地质应力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断层成因可以推断出, 煤层顶板变化是由断层形状发生变化导致的。现阶段煤矿开采中, 顶板通常以砂质泥浆为主, 受沉积影响, 顶板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对于7、8、9煤层来说, 其顶板结构和成分不同, 对煤层的影响也不相同。
断层的分析预测: 根据已经检测出的断层位置, 绘制出与煤层同高的等高线, 设计断层面上的等高线与巷道等高线相交的位置就是断层的位置, 具体操作如下: 断层面的等高线要与巷道工程设计图有着同样的等高距, 计算出断层面等高线的水平距离, 在断层面制定坐标, 将相关的数据绘制在设计图上, 确定岩巷等高线与断层面等高线相交的位置, 从而确定断层的位置。
从实例的分析来看, 以砂岩材料为顶板的煤层容易受到断层的影响, 由于受到应力的作用, 对煤层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顶板有时会存在明显的牵拉现象, 从而有煤层的渗入。当煤层厚度在3 m之上的时候, 硬度小的区域会出现多煤层、牵引等现象; 当出现断层后, 煤层会进入到岩石裂缝中, 从而发生冒顶等现象, 煤层会变薄或是距离缩短。根据对这些情况的掌握, 可以了解在断层影响下煤层的变化规律, 从而为煤矿开采做出正确的开采指导, 安全生产。
4结语
在煤矿开采中, 需要进行地质断层的预测分析, 根据不同的矿区和开采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 从而为安全开采打下良好的基础。分析矿井情况, 确定可预测断层, 根据对现有资料和断层数据来判断煤层的变化, 从而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积极地进行地质断层预测, 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从而促进我国煤矿开采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安.煤矿地质断层构造预测的探讨[J].民营科技, 2012 (11) .
[2]李鹏.邢东煤矿地质构造分析与评价[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 2010.
地质构造 篇2
二、 进一步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
三、 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 测量产状,岩性描述
四、 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地质思维 能力以及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五、 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 质工作基本能力
六、 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练习定点及进行野外观察、记录作地质素描的方法
煤矿地质构造分析与评价 篇3
关键字:褶皱;断裂;沉积;煤矿事故;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资源,其发展历程相当漫长。我国的地质构造为煤层的生存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使得我国在进行煤炭开采中遇到了极大的问题,矿井事故频频发生,如何避免事故,发挥地质构造优势,是我国煤炭业的关注焦点。
一、易赋存煤层的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分析。地质构造是在内、外力的作用下,通过地壳运动致使岩层和岩体发生的一系列外形变化。通常地质构造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及断层。其不同的构造对人类有着不同的作用,特别是褶皱和断裂,对煤矿的建设、煤炭的开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褶皱与断裂。褶皱与断裂由于其构造的特殊性,使得煤层极易赋存,我国的大部分煤层都存在于褶皱和断裂之中,其影响着煤矿的建设类型、矿井的结构及煤炭开采方式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褶皱与断裂的构造在为我国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开采煤炭过程中,遇到了严峻的问题。
1、褶皱。通常,褶皱是在多种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折曲,在改变岩石表面结构的情况下,依然使岩石保持其完整性和连续性。褶皱的大小不尽相同,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都为背斜和向斜。相对来讲背斜更容易累积煤层,当倾斜角度较大时,井筒要设在背斜轴部,相反当倾斜角度较小时,由于轴部相对平坦,应该布置开拓巷道。
2、断裂。与褶皱成因类似,在地壳的运动下,使得岩石产生了较的的变化。根据变化程度,断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劈理。是指岩石发生微小的断裂,没有完全破坏内部相连结构;二是节理。其位于中等断裂程度,是指当岩石裂开但并未发生位移的状态;三是断层,也是断裂中最严重状况,岩石发生完全断裂和位移,内部相连结构完全破坏。其为我国煤炭开采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煤矿地质构造易引发的问题
(一)矿井突水事故
1、地质构造成因。(1)断层和次生构造过于发育。由于次生构造的影响,岩体发生严重变形,导致地层倒转,煤层不够稳定,加之违规开采,极易导致突水发生。(2)褶皱背斜倾斜角过大。倾斜角过大容易使得局部直立倒转,大气降水通过熔岩裂隙向老窑注水,从而通过煤层及其断裂处向矿井充水,致使突水事故的发生。
2、解决措施。(1)在开采中要遵守规则,如不可违规开采隔水层及在老空边界进行空巷挖掘采煤等等。(2)一旦突水事故发生,必须保持镇静,进行迅速地抢险。首先要进行应急排水,其次对防水墙进行封堵,内部人员要配合外部人员的搜救,以节省时间。
(二)瓦斯爆炸事故。通常瓦斯以两种形式存于煤矿中,一种是在空气中的游离状,另一种是依存于煤层中的吸附状,根据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调查,大部分为吸附状瓦斯。
1、地质构造成因。一般瓦斯事故是在主、客观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发生的,在以岩石断层的状态下,矿井通风设备差,造成瓦斯聚积于巷道顶部,是瓦斯爆炸最普遍的原因。
2、解决措施。(1)改善通风方式。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积极为矿井进行通风,避免瓦斯过度聚积 ,降低矿井内瓦斯的浓度。(2)杜绝火源。一是杜绝岩层断落时的火花及其它机器设备火花,二是杜绝一切明火,从根本上防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三)火灾事故。火灾事故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矿井一旦火灾事故,难以找到火源,作业人员也难以逃生,因此引起了大部分煤礦的重视。而地质构造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1、地质构造成因。在褶皱及断落岩层的优良条件下,赋存了相对较厚的煤层,但是由于次生结构的影响,致使煤层发生急剧倾斜,是煤矿产生火灾的原因之一。
2、解决措施。(1)提高警惕性,规范操作。发生火灾的原因是多样的,因此作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集中力,注意观察在作业中是否出现反常现象。另外,必须遵守规则进行煤炭开采,在回采过程中,更要小心谨慎,不可随意放炮、吸烟等等。(2)保证灭火工具的正常使用。矿井作业人员必须全部熟练掌握灭火方法,要保证灭火工具的有效性,一旦发生火灾,要保持镇静,及时进行扑灭。
三、减少地质构造对煤矿的不利影响,提高煤炭开采利用率
(一)实地勘测。在矿井建设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实地勘测。既要了解地质,也要了解岩体的状态。根据地质构造,设置合理的巷道,建设最优的煤矿。
(二)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当地的地质构造及煤矿的自身特点,要有一套完善的方案,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另外还要准备多种解决措施,以便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与煤矿的安全紧密相关,因此,各个煤矿要把培养技术人员,提高其专业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及现场模拟,保证事故发生时,能做最好的处理。
(四)良好的现场管理。现场管理贯穿于煤炭开采始终,提高管理人员警惕性,保证作业秩序,监督规范操作,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地质构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对煤矿地质构造的评价
煤矿地质构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褶皱和断层由于其自身特点既有利于煤层的沉积,为煤矿的建设带来了便利,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是煤矿事故频发的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的各个煤矿,应该积极利用地质构造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逐步将高新技术引入煤炭开采,特别是在预警、勘测方面,通过人为控制,不断减少不利影响,尽量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积极发挥我国的地质构造优势,进一步发展我国煤炭行业,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的高效生产。
五、结束语
作为煤炭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一直致力于煤炭的开采。充分利用地质构造的优势,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逐渐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直至完全避免是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宁尚提.煤炭地质构造分析与评价[J].内蒙古: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0).
[2]王文静. 煤矿地质灾害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2011(06).
论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 篇4
由于地表环境和地壳一直在发展变化, 且人类的工程建设对地壳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同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经常发生, 对地质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由于地球动力造成的地球表面的几何形态、组合形式、形成机制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对作用力的方向、方式以及性质进行探讨, 研究范围包括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和显微构造;其目的是确定地质构造在空间层面的相互关系和在时间上的发育顺序, 解释地壳演化和地壳运动等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动力。
工程地质在本质上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但它是通过调查、研究, 解决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各类工程建筑方面的地质问题, 研究目的是评价各类工程建筑场区的地质条件, 考察各类工程建筑会导致地质出现何种变化及对其的影响, 不仅如此, 工程地质学还为最佳建筑场地的选定和优化地质条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虽然构造地质和建筑地质的研究都涉及了地质体和地质构造方面的内容, 但由于研究目标的不同以及研究重点的不同, 两门学科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性的。构造地质主要研究了不同地质在形态分布以及演化过程中的发展规律, 这也为工程地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开展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且构造地质学中的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成因理论也对工程地质起到了一定的理论导向作用。构造地质学通过对各种相关理论的研究, 对地球板块的运动特征和全球的环境变化问题, 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上, 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构造地质学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在进行构造地质的研究中, 构造面是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主要涉及了褶皱、断层、节理等各种构造变形, 也包含了相关的线状和面状构造。此外, 构造面还涉及了特定区域的稳定性、岩体稳定性和地下水渗流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因此, 在进行地裂缝、水库渗漏、矿井突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研究和斜坡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地下洞室稳定性等工程地质的问题研究中都需要对构造面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构造地质学的迅速发展, 对大陆动力学理论和岩石断裂力学理论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进而发展成为新型的区域稳定性动力学理论, 其不仅整合了地震活动性与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 也较为全面地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作出了相关方面的评价。由于区域深层地壳的稳定性是由地壳深部变异层带的性质所决定的, 结构和流变特征又进一步将大陆岩石圈划分为在上地幔顶部流变层、在壳慢过渡流变层、在地壳软弱层以及在地壳持力层四套动力学子系统。一般造山带、盆地构造区带、盆岭构造区带是建筑工程师首选的大型工程场地地址, 它们都是由近地表上地壳的挤压和扩张伸展而形成的。造山带的结构以及动力学因素对资源开发、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影响极大, 造山带的形成机制基本上可以分为3类, 即逆冲推覆型、伸展型以及走滑型【1】。对于盆地的划分, 从盆地成因的角度可将盆地分为走滑盆地、伸展盆地以及压陷盆地3种类型。由于我国主要的大中型盆地多为人口稠密的地区, 在进行盆地的选址时应从各方面加以分析考虑, 如地震灾区重建的居民地选址工作以及在面对大型水利工程时, 需要考虑到盆地中的不稳定因素, 特别要注意隐藏的活动性断裂层。对于走滑盆地来讲, 其受到地壳剪切走滑的影响有着较强的活动性, 导致其相对的不稳定, 而伸展盆地由于中心地壳层相对较薄, 盆地边缘受边界活动影响严重, 稳定性极差, 相对来说, 压陷盆地的稳定性较好, 但在靠近山带的一侧活动性较强, 稳定性相对较弱。此外, 盆地上下的差异导致地震发生的概率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盆地内部的隐伏断裂导致地震较易发生, 对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都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在进行地下洞室的开挖工作时, 极易造成地压显现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开挖工作中不当的维护及支撑方式所造成的, 进而导致岩体变形、岩层移动等现象的发生。不仅如此, 地压还会造成矿井事故的发生, 有些地址构造发育完全且结构较为复杂的洞室开挖很容易造成构造应力集中区, 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 在进行地下的挖掘工作时, 需要仔细分析矿井等地质的构造情况, 并研究构造纲要图, 以此对锚杆的支护提供技术指导, 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保证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同时在进行矿井开采时, 当工作进行到向斜、背斜的轴部转折端或断层、陷落柱时, 应及时进行分析, 绘制出完整的构造纲要图, 详细分析对巷道支护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 以确保支护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3 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 构造地质学对工程地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山区工程的设计建造时, 构造地质学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相互依托的。如果仅是研究其中一门学科, 必将使工作缺乏目的性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甚至会造成人员以及资源上的浪费。因此, 工程师在进行工程地质工作时, 需熟悉构造地质学相关方面的知识, 从构造地质学的角度入手, 对所处的整个区域进行可行性方面的全面分析, 进而制定出安全可靠的方案, 并以具体的地质构造分布情况对方案进行科学优化, 兼顾安全性的同时做到经济最优化。
参考文献
世界地理试题之地质构造 篇5
31、关于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背斜,挤压形成;乙为向斜,张裂形成
B、甲为背斜,张裂形成;乙为向斜,挤压形成
C、甲、乙均为褶皱的基本形态,均是挤压形成
D、甲为向斜,乙为背斜,均是挤压形成
32、如果只考虑内力作用的影响,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是
A、均形成山岭或山脉 B、均形成谷地或盆地
C、甲形成谷地,乙形成山岭 D、甲形成山岭,乙形成谷地或盆地
总结: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
世界地理试题之西亚石油分布和运输线路图
【—世界之西亚石油分布和运输线路图】矿产资源 丰富,尤以滨临“石油之海”的波斯湾为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
读下图西亚地区的石油分布和运输线路图,海上运输路线可分为西行、南行、东行三条,分析完成12~13题。
12.德国鲁尔区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石油,走西行路线,依次必须经过的海运要道有 ( )
A.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英吉利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英吉利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基尔运河
13.一艘油轮从阿巴丹出发,在7月往上海,有关所经过的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路都是顺风顺水 B.经过马六甲海峡遇到台风
C.经科伦坡附近海域时,发现正午旗杆影子朝南
D.在经过东海时,看到许多满载而归的渔船
总结:以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的西南麓,即构造上属新褶皱山地的前缘凹陷地带,储油构造良好,已探明储量100多亿吨,是西南亚也是亚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产地。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赤潮预防
在赤潮发生时可以调剂用水,与此同时,改进养殖饵料种类,用半生态系养殖方法逐步替代投饵喂养方式,以期自然增殖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1.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为了减缓由海水养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采取以下措施:
a、根据水域的环境条件选择一些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种,并合理确定养殖密度,控制养殖面积。
b、进行多品种混养、轮养、立体养殖,尤其是鱼、虾、贝、藻混养,建立生态养殖系统。
c、提高养殖技术,改进饵料成分及投饵技术,使其有利于养殖生物的摄食,减少残饵,减轻水质和底质的污染。
d、不能将池塘养殖的污水和废物直接排入海水,应采取逐步过滤等办法加以处理。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如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养殖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红毛菜、紫菜、江篱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总结: 要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入养殖区。
世界地理试题之北京奥运会图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
下图为申请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或已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位置图。读图9-10回答1一3题。
l.上图中,成功申办20奥运会的城市是
A.② B.③ C.④ D.⑤
2.若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点举行,区时为12点的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述城市中,气候特点和①图城市相似的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总结: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也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的国际高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坐落于北京。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我国自然资源与人均
对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与人均不足问题,老师做下面的知识总结。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与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1、自然资源包括:
土地、矿产、森林、水、水能等
2、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水、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森林、土地
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等
二、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1、人口增长与资源总量的矛盾
面积世界第3位——人均不足世界的1/3
耕地世界第4位——人均为世界的1/3
径流量世界第6位——人均为世界的1/4
森林面积世界第6位——人均为世界的1/5
矿产资源总值世界第3位——人均不足世界的1/2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2、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的矛盾
石油经济
资源的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
三、资源利用的不合理问题
1、矿产资源浪费严重
煤炭资源利用率低
石油资源的浪费
2、资源的二次利用率较低
中水的利用
3、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4、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以上对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与人均不足知识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好好学习的哦。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俄罗斯煤炭资源
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全俄煤炭消费比重最高的地区。
一远东地区的煤炭储量及开采情况
俄远东地区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00亿吨,尚需进一步勘探的预测高达3547亿吨。在已探明的储量中约50%可进行露天开采。具体分布如下:
(一)萨哈共和国
萨哈共和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93.91亿吨,居远东地区第一位,也是远东地区唯一拥有大规模炼焦煤储量的地区。该共和国现共有9个煤炭开发项目,其中3个露天煤田年开采能力共3300万吨。在萨哈共和国的煤炭开发项目中,前景最好的是埃利吉石煤田和坎加拉瑟褐煤田开发项目,已探明储量达60亿吨。
(二)阿穆尔州
阿穆尔州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38.13亿吨,居远东地区第二位,年开采能力为1000万—1200万吨。目前的作业煤田是赖奇欣斯克、博古恰内和叶尔科夫齐煤田,年开采能力均在450万吨左右。此外,较大煤田还有:斯沃博德内煤田,已探明储量为8.7亿吨,但该煤田只适合就地建厂发电,不适合长途运出;谢尔盖耶夫卡褐煤田,储量为2.91亿吨,年开采能力约150万-200万吨;奥戈贾煤田,初步探明的储量为1.28亿吨,适合露天开采,年开采能力预计达300万吨,但需铺设140公里的铁路线。
(三)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6.21亿吨。从长远看,已勘探的煤田虽能保证年开采2500万—3000万吨,但这些煤田的地质条件复杂,不是单一性,因此,开采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其中开采条件较好的煤田有:比金煤田,年开采能力为1200万—1400万吨;巴甫洛夫斯克褐煤田,年开采能力500万-600万吨;利波夫齐和伊里乔夫卡煤田可露天及地下机械化开采,年开采能力为150万-200万吨;拉兹多利诺耶煤田,预计年开采能力为200万-240万吨。此外,滨海边疆区有一些小煤田,不需要很大投入,年开采总量约250万-300万吨,开采期5-。列入国家储备的较大型煤田有巴甫洛夫斯克煤田的西北矿脉及拉科夫卡煤田。这一地区有8850万吨煤可供露天开采。另外,游击队员城煤田也可恢复到年开采总量100力吨左右。
(四)萨哈林州
萨哈林州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8.45亿吨,主要煤田都已投入开采且储量可观,不排除现有煤田在重新进行地质勘查后会有更大的储量发现。
(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5亿吨,目前主要产煤
七年级地理复习资料:居民与聚落
对于地理中居民与聚落的资料知识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复习知识进行很好的学习。
居民与聚落
4.1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世界的人种: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书本71面)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的宗教:教 教堂:高高耸立;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概述: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经典:《圣经》。
伊斯兰教 清真寺:星月照应;主要分布: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经典:。
佛教 庙宇:金碧辉煌;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
4.3 世界的聚落
1、聚落: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集镇: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2、聚落与环境: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地质构造对煤层顶板的影响分析 篇6
关键词:地质构造;顶板;煤层冒落
0 引言
在煤巷掘进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煤巷冒顶,引起顶板的大面积冒落,导致掘进头停产,影响了工作面的布置,延长了采掘衔接,不但使生产成本增加,安全生产也受到威胁。煤巷冒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质构造不清、顶板
压力显现规律不明是发生冒顶事故的主要因素。采动容易使构造结构面“活化”,从而影响煤层顶板的稳定性。
1 地质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潘北煤矿是设计年产400万吨现代化的特大型矿井,2005年开工建设,设计于2007年8月正式投产。为满足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的需要,潘北煤矿决定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矿井现代化管理,从而使地质测量成果能高质量、高效率全面地服务于矿井生产。
1.1 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13-1煤层顶板以粘土岩为主,次为砂质粘土岩,个别为砂岩,底板一般为粘土岩;11-2煤层顶底板为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十西线~十一东线顶板常见砂岩;8煤层顶板七—八线~十二东线基本为砂岩,其它部分为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底板以粘土岩为主。砂质粘土岩次之;4-1煤层顶底板九线以东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为主,次为粉砂岩,九线以西粉细砂岩或砂页岩互层为主,砂质粘土岩、粘土岩次之,底板为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偶见粉细砂岩;1 煤层顶底板为粘土岩和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的一般特征为致密,性脆,受力易碎呈碎块状,砂质粘土岩比粘土岩稍好;砂岩一般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少量暗色矿物或菱铁,泥硅质胶结,较坚硬,局部裂隙比较发育。受构造影响的部分岩芯破碎;粉砂岩、粉细砂岩、砂页岩互层坚硬程度及破碎情况介于两者之间。
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学试样根据勘探设计在13-1、8、1等煤层取样,大巷孔岩样根据省煤矿设计院要求而确定。
1.2 煤层顶底板类别 淮南煤矿开采对煤层顶底板的控制对象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及直接底。这是最常用的矿山煤层顶底板分类,各类的基本含义如下:
1.2.1 伪顶:紧贴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较薄煤岩层。它由炭质页岩等软弱岩层组成,厚度小于0.5m,其特征是随采煤而垮落。
1.2.2 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的一层或几层相同或不同的岩层。一般由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岩等不稳定岩层组成,具有随回柱放顶而垮落的特征。其厚度是指回放顶后能在采空区自行垮落的岩层厚度。直接顶一般相当于冒落带内的岩层。直接顶厚度一般为采厚的3~5倍,同时与岩性、岩组的组合有关。
1.2.3 老顶: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岩层,由砂岩、砂砾岩等坚硬岩石所组成,其厚度大于2m,岩石单向抗压强度大于60~80Mpa,岩层内节理裂隙不发育,自然分层比较大,整体性较强(裂隙间距和分层厚度一般大于1m),采空后能悬露较大面积。
1.2.4 直接底:直接底是位于开采层下面的岩层。当它为坚硬岩石时,可作为采场支柱的良好底座;如为泥页岩等松软岩层时,则常造成底鼓和支柱插入底板等现象;在急倾斜煤层时,直接底还可能出现沿倾斜滑动的现象。
2 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因素
2.1 直接顶的厚度 生产实践表明,砂岩顶板比粉砂岩顶板稳定,粉砂岩顶板比泥质岩顶板稳定。同一岩性的顶板
厚度越大,稳定性越好。顶板的厚度还影响着小断层的发育程度,而小断层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顶板的坚固性和整体性。
2.2 直接顶厚度与采高的比值 直接顶冒落后能够充满采空区的充分条件是具有6倍采高的厚度,此时老顶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多数情况下,直接顶厚度大于煤层采高高度3-5倍时,采空区基本能被充满,老顶的作用不明显;直接顶厚度小于3倍采高时,老顶对控顶区的作用较明显。当直接顶厚度小于0.3倍采高或无直接顶时,老顶来压较强烈,须采取强制放顶、弱化顶板或局部充填等方法对采空区进行处理。
2.3 顶板的分层层数 当顶板悬空时,沿层面易出现离层,进而发生顶板冒落。岩层层数越多,其顶板的整体性就越差,因此容易发生冒落。煤层顶板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靠近煤层之上3m以内顶板岩层的稳定性,而不是整个顶板岩层。
2.4 页板岩层中砂岩的含量 煤层顶板的岩石类型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软质岩石,包括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另一种是硬质岩石,包括各类砂岩。顶板岩石的采动和稳定性能与这两种岩石的组合和相对比率有很大的关系。砂岩比率相对较高的顶板组合,其稳定性能相对较好;反之,稳定性就较差。
2.5 主采煤层与薄煤层的间距 主采煤层之上的薄煤层或煤线往往是顶板的软弱面。据分析,当薄煤层与主采煤层相距1.8-3 m时,由于顶板锚杠不能穿透其上薄煤层,锚杠起不到固定顶板的作用,薄煤层以上的岩层呈悬空状态,这时极易发生冒顶事故。当主采煤层开采后,其上的薄煤层(或煤层)构成直接顶与老顶间的软弱而,连接力极差,造成薄煤层以下的岩体塌落,酿成冒顶事故。因此主采煤层和薄煤层的间距与煤层顶板稳定性成反比。
3 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的特征
淮南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的顶板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底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据物理力学测试成果,岩石的抗压强度与层位、深度、容重的关系不明显,主要与岩性有关。泥岩强度最低,砂质泥岩次低,砂岩类强度高。砂岩类中砂岩和细砂岩强度最高见表1。
4 生产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复合顶板的控制问题 复合顶板又称离层型顶板,由下软上硬岩层组成,下部软岩层易于上部硬岩层离层。潘集地区的13-1煤层多为复合顶板,夹有软岩薄层,因此,直接顶难以支托住,顶板容易冒落,严重影响生产与煤质。通过多年的实践,对复合顶板的冒落规律及管理取得了许多经验,已能较好地控制复合顶板。
4.2 顶板砂岩体相变问题 煤层顶板砂岩是网状、数枝状、掌状河流沉积环境,砂岩分布与厚度变化大,常常相变为砂质泥岩或泥岩。煤矿开采表明,顶板异常冒落往往发生在砂岩体相变的部位。近几年来研究应用三维地震反演技术,解释煤层顶板砂岩体的分布范围,研究岩相变化与开采矿压显示的关系,进行有效的顶板控制与管理已取得初步的成果。
5 煤巷冒落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为了有效防止地质构造引起的煤巷顶板冒落,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建议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5.1 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并制定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新办煤矿企业时,必须实行地质灾害评估制度,对于可能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煤矿,应保证有相应的配套治理措施。
5.2 加强地质预报工作,对目前正在生产的煤矿,通过收集资料、打钻、电测等手段,查明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变化趋势、陷落柱的分布范围、断层的延伸长度等,尽量在掘进前探明地质构造,提前做好顶板维护措施。
5.3 尽量避开地质异常区,重新对巷道定向,或者使巷道与其尽可能接近90°。如果掘进过程中不可能避开地质异常区,就应采取妥善的支护方式,如采用钢带、金属网,特殊地带增设木桁架等作为补充支护。
参考文献:
[1]范世义.掘进支护工[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122-123.
煤矿地质构造分析与评价 篇7
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资源, 其发展历程相当漫长。我国的地质构造为煤层的生存提供有利条件同时, 也使得我国在进行煤炭开采中遇到了极大的问题, 矿井事故频频发生, 如何避免事故, 发挥地质构造优势, 是我国煤炭业的关注焦点。
1 易赋存煤层的地质构造
1.1 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分析。
地质构造是在内、外力的作用下, 通过地壳运动致使岩层和岩体发生的一系列外形变化。通常地质构造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及断层。其不同的构造对人类有着不同的作用, 特别是褶皱和断裂, 对煤矿的建设、煤炭的开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2 褶皱与断裂。
褶皱与断裂由于其构造的特殊性, 使得煤层极易赋存, 我国的大部分煤层都存在于褶皱和断裂之中, 其影响着煤矿的建设类型、矿井的结构及煤炭开采方式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 褶皱与断裂的构造在为我国提供资源的同时, 也使得开采煤炭过程中, 遇到了严峻的问题。
1.2.1 褶皱。
通常, 褶皱是在多种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折曲, 在改变岩石表面结构的情况下, 依然使岩石保持其完整性和连续性。褶皱的大小不尽相同, 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都为背斜和向斜。相对来讲背斜更容易累积煤层, 当倾斜角度较大时, 井筒要设在背斜轴部, 相反当倾斜角度较小时, 由于轴部相对平坦, 应该布置开拓巷道。
1.2.2断裂。
与褶皱成因类似, 在地壳的运动下, 使得岩石产生了较的的变化。根据变化程度, 断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劈理。是指岩石发生微小的断裂, 没有完全破坏内部相连结构;二是节理。其位于中等断裂程度, 是指当岩石裂开但并未发生位移的状态;三是断层, 也是断裂中最严重状况, 岩石发生完全断裂和位移, 内部相连结构完全破坏。其为我国煤炭开采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 煤矿地质构造易引发的问题
2.1 矿井突水事故
2.1.1 地质构造成因。a.断层和次生构造过于发育。由于次生构造的影响, 岩体发生严重变形, 导致地层倒转, 煤层不够稳定, 加之违规开采, 极易导致突水发生。b.褶皱背斜倾斜角过大。倾斜角过大容易使得局部直立倒转, 大气降水通过熔岩裂隙向老窑注水, 从而通过煤层及其断裂处向矿井充水, 致使突水事故的发生。2.1.2解决措施。a.在开采中要遵守规则, 如不可违规开采隔水层及在老空边界进行空巷挖掘采煤等等。b.一旦突水事故发生, 必须保持镇静, 进行迅速地抢险。首先要进行应急排水, 其次对防水墙进行封堵, 内部人员要配合外部人员的搜救, 以节省时间。
2.2 瓦斯爆炸事故。
通常瓦斯以两种形式存于煤矿中, 一种是在空气中的游离状, 另一种是依存于煤层中的吸附状, 根据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调查, 大部分为吸附状瓦斯。
2.2.1 地质构造成因。
一般瓦斯事故是在主、客观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发生的, 在以岩石断层的状态下, 矿井通风设备差, 造成瓦斯聚积于巷道顶部, 是瓦斯爆炸最普遍的原因。
2.2.2解决措施。
a.改善通风方式。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 积极为矿井进行通风, 避免瓦斯过度聚积, 降低矿井内瓦斯的浓度。b.杜绝火源。一是杜绝岩层断落时的火花及其它机器设备火花, 二是杜绝一切明火, 从根本上防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2.3 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既有人为因素, 也有客观因素。矿井一旦火灾事故, 难以找到火源, 作业人员也难以逃生, 因此引起了大部分煤矿的重视。而地质构造是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2.3.1 地质构造成因。在褶皱及断落岩层的优良条件下, 赋存了相对较厚的煤层, 但是由于次生结构的影响, 致使煤层发生急剧倾斜, 是煤矿产生火灾的原因之一。2.3.2解决措施。a.提高警惕性, 规范操作。发生火灾的原因是多样的, 因此作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集中力, 注意观察在作业中是否出现反常现象。另外, 必须遵守规则进行煤炭开采, 在回采过程中, 更要小心谨慎, 不可随意放炮、吸烟等等。b.保证灭火工具的正常使用。矿井作业人员必须全部熟练掌握灭火方法, 要保证灭火工具的有效性, 一旦发生火灾, 要保持镇静, 及时进行扑灭。
3 减少地质构造对煤矿的不利影响, 提高煤炭开采利用率
3.1 实地勘测。
在矿井建设前, 需要进行详细的实地勘测。既要了解地质, 也要了解岩体的状态。根据地质构造, 设置合理的巷道, 建设最优的煤矿。
3.2 充分的准备工作。
根据当地的地质构造及煤矿的自身特点, 要有一套完善的方案, 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 另外还要准备多种解决措施, 以便在作业过程中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 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性。
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与煤矿的安全紧密相关, 因此, 各个煤矿要把培养技术人员, 提高其专业水平作为重中之重, 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及现场模拟, 保证事故发生时, 能做最好的处理。
3.4 良好的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贯穿于煤炭开采始终, 提高管理人员警惕性, 保证作业秩序, 监督规范操作, 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地质构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4 对煤矿地质构造的评价
煤矿地质构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褶皱和断层由于其自身特点既有利于煤层的沉积, 为煤矿的建设带来了便利, 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提供了可能性, 但也是煤矿事故频发的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国的各个煤矿, 应该积极利用地质构造的有利因素, 消除不利因素, 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逐步将高新技术引入煤炭开采, 特别是在预警、勘测方面, 通过人为控制, 不断减少不利影响, 尽量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 积极发挥我国的地质构造优势, 进一步发展我国煤炭行业, 促进我国煤炭资源的高效生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使我国的煤矿资源地质结构分析能力得到突飞猛进, 但是当我国享有工业大国称号的同时与其他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之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问题继续发展科学技术才是根本之路。因此煤矿地质结构分析工作者们仍然不能停歇脚步, 仍然要继续前行, 尽最大努力完善中国地质地质结构分析技术。
摘要:我国在成为工业大国的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是能源大国, 正是因为具有丰富的能源才可以完成需要工业生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各种需求都在增多, 煤矿的需求量仍然持续上升。因此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得到重视, 对于煤矿的地质结构分析评估可以有效地提升煤矿生产效率,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词:褶皱,断裂,沉积,煤矿事故
参考文献
[1]宁尚提.煤炭地质构造分析与评价[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 (10) .
[2]王文静.煤矿地质灾害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 2011 (6) .
如何识别各种地质构造体 篇8
关键词:新能源技术,地质结构,油气勘探,济阳坳陷
1 概述
地质构造有不同的级次, 全球性的、大区域的级别最高, 称作大地构造。大地构造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大型构造的形态特征, 发生、发展过程, 组合规律, 演化模式, 分析产生这些大型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及动力机制。
大地构造学理论对地质学各个分支的研究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 在地质学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主要是与油气密切相关的盆地及盆地内的次级构造, 属于小型的区域性局部构造。但小型区域构造是受大地构造背景控制的, 因此, 我们在研究区域构造之前必须对大地构造的主要观点有所了解。
大地构造学有多种学派, 他们都试图客观准确地揭示、解释全球大地构造的现象和本质。目前主流学派有三种:
(1) 地槽-地台说:该学说认为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 且有相对的活动期和稳定期。处于活动期的地壳称为地槽, 处于相对稳定期的地壳称为地台。
(2) 地质力学说:地质力学说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创立的, 他认为引起地壳变动的动力来自地球自转速度的变更, 运动方向以径向和纬向的水平运动为主, 而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的, 不是主要的。
(3) 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说是在大地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全球性大地构造学说。它认为地球的表层是由为数不多 (10-25块) 、大小不等的岩石圈块体拼合起来的。这些块体厚度很大, 一般既包括大陆地壳、也包括大洋地壳。由于地幔热对流 (放射性物质释放的热量积聚) , 引起海底扩张, 推动板块缓慢分离、会合或平错。
目前板块说收集到的有力证据有三点:
(1) 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地层、构造遥相对应, 可以拼接。两岸古生物及古气候在古生代末和中生代初很相似。
(2) 地球上同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石古地磁指向应该是相同的, 但实测结果, 现今同一时代, 不同板块岩石的古地磁指向不相同, 显然是古块体位置发生了大的漂移。
(3) 现今为止, 发现洋壳地层最老的是三叠、侏罗系, 未发现前中生界地层。显然是地壳板块不断离散、俯冲进入地幔, 老地层已被消融、同化而消失。
2 地质构造体的分类及济阳坳陷分析
地质构造是岩层在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变形和断裂, 由地球内力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构造在分布范围、规模及数量方面都占绝对优势, 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节根据油气勘探现场工作的需要, 主要介绍与含油气盆地密切相关的中小型构造, 内容包括褶皱、断裂和面理。
2.1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地壳中常见的构造形态, 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 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 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表现。褶皱中的单个弯曲称为褶曲, 其基本形态有两种, 向上弯曲叫背斜, 向下弯曲叫向斜。
2.2 断裂构造
当应力达到岩石的破裂强度时, 岩石将发生破裂变形, 形成所谓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有两类, 即节理 (裂缝) 和断层。节理 (裂缝) 是指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无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则是断面两侧岩石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广泛分布于地壳中, 它可以成为油气运移通道, 也可以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
2.3 面理构造
面理主要指地质体变形、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劈理是面理的主要类型, 它是在区域压应力作用下, 岩石的矿物组分机械旋转、定向结晶、压溶分异或岩中在垂直压应力方向的缩短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面状构造。在变形岩石中, 绝大多数劈理与褶皱同期发育, 劈理大致平行褶皱轴面。在强岩石 (如砂岩) 和弱岩石 (如板岩) 组成的褶皱中, 强岩石中劈理常成向背斜核部收敛的扇形, 弱岩石中的劈理则成向背斜转折端收敛的反扇形。紧闭褶皱中 (两翼几乎平行的褶皱) , 劈理与轴面几乎一致, 与褶皱两翼近乎平行, 仅在转折端处, 劈理与层理面大角度相交或近于垂直, 这充分说明劈理垂直于最大压应力方向。劈理在区域变质岩区常见, 认真观察, 描述劈理构造的特征, 判断其成因类型是进行区域应变分析的重要手段。
坳陷是由于褶皱、断裂和面理综合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质结构, 是盆地内相对下降占优势的负向构造单元, 它往往是复向斜或地堑, 是一定地质时期的沉降, 沉积中心。我们以济阳坳陷为例说明它与油气勘探的关系。
济阳坳陷是中生代末燕山构造活动期形成的基底单面山式新生代陆相盆地, 面积约25000km2。受鲁西隆起的影响, 坳陷内部又被次一级的基底断裂分割成几个相互间隔的凹陷和凸起, 由南而北依次是东营凹陷、青城――滨县――陈家庄凸起、惠民――沾化凹陷、无棣――义和庄凸起、车镇凹陷。盆地四周被南部的广饶凸起、东部的垦东青坨子凸起, 北部的埕子口凸起和西北的无棣――宁津凸起所包围。
次级凹陷都是北断南超式的箕状盆地, 北侧被巨大的基底同生断层所切割, 巨厚的新生界沉积通过断层直接与基底老地层接触, 南侧为平缓的斜坡, 新生界地层向上倾方向减薄、尖灭、超覆、退覆。
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中最大的一个凹陷盆地, 面积约5700k m2, 自北而南分布着七个二级构造带, 即滨县――陈家庄潜山构造带、北部断裂带, 坨胜永逆牵引背斜带、中央隆起带, 梁――牛――六凹陷带, 草桥――八面河断鼻带, 南部斜坡带。
总的来说, 济阳坳陷主要形成于裂陷环境, 区内伸展构造样式占绝对优势。按几何学和成因学特征, 可将其划分为翘倾断块式、滑动断阶式、潜山披覆式、重力背形式、底辟等5种次级构造样式。不同构造样式对油气的运移和富集都有一定影像。其中, 翘倾断块、滑动断阶、潜山披覆、重力背形、底辟等构造不仅控制盆区的沉积作用, 而且有利于油气的成藏和聚集, 是研究区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的重要对象。
3 结语
本文从地质结构的形成学说入手, 简要介绍了三种地质构造学说的特点和理论依据, 然后就油气勘探常用地质结构进行了分类:褶皱、断裂和面理, 其中坳陷属于形成复合式油田的一种重要地质结构, 认真分析济阳坳陷的成因和地理分布, 以及其对应的油气勘探的关系, 对于我们提高传统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文章还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 希望有关同行提出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陆克政, 漆家福.渤海湾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模式.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1]陆克政, 漆家福.渤海湾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模式.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浅谈矿井地质构造研究现状 篇9
一、矿井地质构造的等级划分
根据对矿井生产的影响程度以及规模大小, 将矿井的地质构造分为小、中、大三个等级。接下来进行简单论述:小型地质构造指的是在一个工作面或者一个巷道中就可以看清楚全部面貌的次两级的地质构造;中型地质构造指的是巷道布置、采区划分、影响水平次一级的地质构造, 主要分布在井田周围;大型地质构造指的是整个煤产地的骨干构造。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的工作重点以及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型地质构造, 特别是中型断裂地质构造。但是, 我们不能只研究中型地质构造, 撇过小、大型地质构造。这是因为小、中、大型地质构造三者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讲:小型地质构造是大、中型地质构造的识别标志以及缩影, 故小型地质构造反映大、中型地质构造;而大型地质构造控制中、小型地质构造。故此不应该只研究中型地质构造, 而忽略对大、小型地质构造的研究, 应该围绕中型地质构造这一中心, 结合大、小型地质构造进行全面、系统性研究。
二、矿井地质构造的研究现状
在煤矿矿井生产中, 安全生产是矿井工作的重中之重。矿井安全生产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而矿井地质构造是影响矿井安全、煤矿正常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矿井地质构造情况不仅会控制诸如瓦斯、矿井突发水灾事故、地压地温、岩浆侵入、顶板稳定、岩溶陷落、煤厚变化等多种开采条件, 还会造成煤层储量的损失以及复杂煤矿的开采技术条件, 值得深入研究与研讨。以往大多从断裂的展布、特征以及性质方面着手研究采区的断裂发育规律, 进而研究矿井的地质构造情况, 对此, 国内外均取得了一定成果。运用相关学科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进行综合预报、预测以及评判煤矿矿井中一些未知区域的地质组合情况、地质展布和地质构造规律与特征以及其对煤层开采所造成的影响和矿井突水、瓦斯突出的制约关系, 是矿井地质构造预测的主要工作内容。而矿井地质构造的定量评价与预测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学领域, 主要将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及新进展等引入到对矿井地质构造的研究中, 在矿井地质构造中越来越重要。
1) 对构造应力场的定量研究。多期性质各不相同的构造应力场相互作用形成矿井地质构造, 故此, 不同的构造应力场作用就会形成不同的构造组合特征, 通常情况下, 晚期构造都会被早期构造所限制, 而早期构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晚期构造所改造。因此, 要想从源头掌握矿井的地质构造规律, 就必须掌握矿井的地质构造与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两者之间的配置关系。换言之, 矿井地质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矿井或者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情况。可以按照不同构造的相互关系对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研究, 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断层擦痕电算法是研究多期构造应力场的有效方法。断层擦痕电算法建立在大量断层擦痕测量的基础上, 从断层以及擦痕的特点出发, 运用计算机对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期以及定量研究。
2) 对矿井层滑构造的研究。随着对滑脱构造研究的深入认识, 人们开始逐渐认识矿井层滑构造。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就是发现并认识了存在于地壳中的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层次的拆离滑脱构造。沿着煤层夹层以及煤层顶底板附近发育的层滑断裂是直接影响矿井生产的主要因素。因煤层和煤层顶底板岩层之间的岩石物性差别比较大, 且存在原始界面, 顺层的剪切滑动很容易在地壳应力的作用下发生, 因而成为煤矿矿井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地质构造类型, 对矿井生产的影响也较大。层滑构造带以及其周围均可能产生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形, 特别会对煤层的赋存状态产生巨大的改造作用。这种情况会导致煤层普遍出现变薄、增厚或者次级褶皱等现象, 甚至局部会出现无煤带, 会给煤矿矿井生产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故矿井地质构造研究的内容应该着重于对矿井中层滑构造发育的层位、规模、规律以及煤厚在层滑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的探索。
3) 对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评价研究。人们利用矿区和区域断裂构造预测和研究矿井的断裂构造, 利用节理分析研究断层, 利用显微断裂分析研究宏观断裂, 主要是根据显微断裂、节理以及断层在动力学、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上具有的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 这便是在研究断裂构造中运用分形思想的具体体现。根据同一种方式能够使得某种现象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复出现是分形分析的基本概念, 分形维数是分形分析的主要变量。当前分形维数评价虽然仅在少数矿井的地质构造研究中运用, 但却取得了很好的运用效果, 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4) 对矿井地质构造规律的研究。煤层或者岩层中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情况, 实质上都是地质历史时期中局部或者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形产物, 故此, 这些构造形态均存在普遍的内在联系。我国对矿井地质构造规律的研究已经逐步从定性的描述发展为定量的分析。国际上对这个范畴研究较为深入的主要为西欧以及前苏联的一些产煤国家。我国在数理统计预测以及定性预测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外的构造指数法, 提出了等性块段法或者等性块段指数法, 是对矿井地质构造定量预测的有益探索。在80年代, 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定量预测中有效运用了灰色系统理论以及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创新了对矿井地质构造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三、结语
矿井地质构造从安全生产条件、采面正常生产、掘进率、开拓部署、井田划分、井型规模等方面影响煤矿的生产建设。影响因素繁杂且较多, 因此, 做好矿井地质工作相当迫切且重要。
参考文献
[1]黄长根.浅谈矿井地质构造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 2012, 05:527+547.
[2]王路法, 江勇, 张杰.浅谈煤矿开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03:70.
[3]马兵.煤炭地质钻探工作现状及改善技巧[J].科技视界, 2014, 32:330+369.
锦凌水库库区地质构造特征 篇10
拟建中的锦凌水库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境内的小凌河下游。规划的锦凌水库工程坝址有两个, 即锦凌坝址 (推荐坝址) 和金宝岭坝址。锦凌坝址位于锦州市上游约9.5km的小凌河干流上, 金宝岭坝址位于锦凌坝址上游约16.5km处。工程区地貌上属辽西山地丘陵区, 主要山脉一般高程300~500m, 最高峰为大青山, 高程1153米。笔者参加了锦凌水库1/10000地质测绘, 对库区构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工作区地层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都有分布。太古界的岩性为混合花岗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1];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地层为华北标准地层, 地层产状较稳定, 倾向310~330°, 倾角55~75°, 一般60°±;中生界为火山碎屑岩夹陆相河湖沉积, 地层产状基本稳定, 总体倾向SE、E、NE, 倾角20~30°, 库区地层基本上是义县组火山岩。侵入岩主要是侏罗纪晚期闪长玢岩、辉绿岩及流纹斑岩。
2 区域地质构造
2.1 区域大地构造分区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中的燕山台褶带, 北部以建平-北票-阜新断裂为界与内蒙地轴接壤, 南部以青龙-锦州-哈尔套断裂为界;东部以锦州-哈尔套断裂为界。工作范围包括锦州市区以西沿小凌河两岸方圆350Km2。作为二级构造单元的燕山台褶带, 其基底是由太古界建平群及混合花岗岩构成, 自中元古代起形成拗陷, 为中朝准地台上一个强烈沉降地区, 同时接受中、上元古界和华北型古生界沉积, 厚度巨大。中生代时卷入大陆边缘华东带, 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强烈, 盖层普遍褶皱, NE、NNE方向断裂发育, 构成一系列NE—NNE方向的隆起与断陷盆地相间的构造格局。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 发育至少三套火山岩系, 区内广泛分布的义县组火山岩即是其中的第三期。燕山期岩浆侵入频繁。
2.2 区域构造及区域构造稳定性
按照黄汲清 (1977) 提出的断裂划分方案, 参照辽宁区域构造特征[2]、地球物理资料等, 区内的岩石圈断裂和壳断裂分别属于中朝准地台系和滨太平洋断裂体系。由于区域深断裂构造对测区均有一定影响, 所以下面依据断裂带的展布方位简述与测区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断裂构造 (见图1) 。近EW向的断裂: (1) 建平-北票-阜新断裂 (2) , 即凌源—北票—沙河岩石圈断裂; (2) 要路沟—锦西 (葫芦岛) 断裂带 (4) ; (3) 明水断裂 (5) , NNE向断裂; (5) 锦州—哈尔套断裂; (6) 朝阳—药王庙断裂; (7) 西平坡—锦西 (葫芦岛) 断裂带, NW向断裂; (8) 北票—义县断裂。
上述区域断层, 距离测区至少20km以上, 工作区内没有这种区域断层通过。这一点对建库是有利的[3]。可以说, 区域上看库区从构造上讲基本上是稳定区。但区域深断裂影响到测区的地质构造。
从上述规模较大的断裂来看, 主要表现为NE-NNE、NW和近EW方向的三种构造, 这和燕山台褶带相对构造活跃有关, 上述断裂对工作区内发育的构造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从构造的走向和期次来说, 测区内的断裂, 其走向亦是NE-NNE、NW及近EW三个方向。
3 库区地质构造
3.1 断层
库区内虽没有深大断裂—壳断裂。但库区内仍有1/50万辽宁省地质图上, 以及1/100万辽宁省地质构造图上标出的断层。这些断层延伸长度最长达40km, 一般超过10km。本文将这些断层称为F3、F5、F6、F8、F9、F12、F15、F16、F19、F23、F25、F35、F41计13条。这13条区域断层中F15、F16、F35、F41计4条远离库区, 其余9条与库区关系较大的区域断层都有实测点控制。
工作区内本次工作确认断层44条, 其中有F26、F27、F28、F29、F30、F30-1、F31计7条断层的确认仅参考了邱皮沟煤矿、锦凌煤矿1/5000地形地质图, 这些断层有钻孔控制并经实践检验, 应该说是可靠的。据锦凌煤矿, 煤矿内落差大于50m的断层就有20余条, 上述7条仅是其中较大的断层。矿区几乎全部被厚层第四系地层覆盖, 也只能参考煤矿生产地质图。除了上述F15、F16、F35、F41及7条煤矿1/5000地形地质图上给出的断层, 其余33条断层都有实测地质点控制。
工作区沿小凌河下游至上游, 依次排列所见断层并编号。综合分析这44条断层, 断层性质为正断层、张扭性断层或者逆断层、压扭性断层。其发育空间多数都在小凌河右岸, 左岸的断裂构造比较少。这是因为多数断层都是华力西旋回断裂, 左岸地层主要是义县组, 覆盖了华力西旋回断裂。另一方面, 工作区沿小凌河中、下游发育的断层规模一般比较小, 而沿小凌河上游则断层规模相对较大。
3.2 褶皱构造
库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元古界地层为单斜地层, 产状稳定, 倾向310°~330°, 倾角55°~75°, 一般60°±;古生界地层产状基本稳定, 与元古界产状一致, 局部地区由于断裂构造的影响产状变化比较大, 如二佛庙子北山、快手沟一带产状变化较大。倾向由MW变为W、SW、S甚至SE, 倾角21°~85°, 但一般较元古界变缓为40°~50°。中生界地层属另一个构造层, 地层产状倾向E、NE或SE向。倾角20°~55°, 一般25~35°;后田家屯西沟由于受区域断层F12断层影响产状变为向N倾, 倾角66°。但在大马口子一带, 出现一个较小规模的背斜和向斜。
(1) 小马口子—王胡台向斜小马口子-王胡台向斜轴方向NNW, 西翼地层为义县组火山岩、碎屑岩, 地层产状100~155°∠28°~35°;东翼地层为义县组火山岩夹凝灰质粉、细砂岩, 产状245°∠45°。褶皱轴长度2km。此背斜的东翼虽然控制产状不多, 但大马口子西山向SW倾斜的地层产状是可靠的, 背斜存在没有问题。
(2) 沙河堡背斜沙河堡背斜的西翼就是小马口子-王胡台向斜的东翼, 背斜的东翼由义县组火山岩及所夹的砂岩、粉沙岩组成, 地层产状115°~140°∠27°~47°, 背斜轴长度2km。沙河堡背斜的东翼就是锦凌水库坝址及锦凌水库与下游分水岭所在的山体。
3.3 节理
测区内各时代地层 (岩组) 的岩性物化性质差异较大, 在构造应力场中所表现的节理发育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测绘填图过程中, 对重点层位开展了比较系统的观测, 重点调查岩石节理的产状、节理的间距、裂开度、充填物以及节理的密集程度[4], 本次测绘共完成节理测量点86个, 观测面积超过200km2, 根据实测资料, 绘制出锦凌库区和金宝岭库区节理走向玫瑰花图。测区节理可分为6组, 节理优势方位为282°、300°、320°、340°、15~30°、85°, 其产状与区域应力场吻合;库区的节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闭合的, 无充填物, 节理面平直、光滑, 延伸长短不一, 延伸短的不足1m, 长者可达30m。
4 结论
工作区内没有深大断裂通过, 区域上看库区从构造上讲基本上是稳定区。库区内共确认断层44条, 延伸长度长达10~40km的断层计13条;7条断层的确认参考了邱皮沟煤矿、锦凌煤矿地质资料;总计33条断层有实测地质点控制。大马口子一带发现一个较小规模的小马口子—王胡台向斜和沙河堡背斜。测区内节理可分为6组, 节理优势方位为282°、300°、320°、340°、15~30°、85°。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对建库较有利。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辽阳幅, 1/20万)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5
[2]辽宁省地矿局.辽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3]张倬元, 王士天, 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地质构造 篇11
关键词:地质构造;评价指标;指标;优选
煤矿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采掘部署和安全开采的重要地质条件之一,实现矿井地质构造的综合评价和预测是煤矿走向稳产高产的基本前提。目前,矿井构造研究已从过去单纯的经验定性分析迈向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预测相结合道路。一些先进的评价预测数学模型及专用软件系统不断地在国内外煤矿得到探索和实践。然而,作为煤矿地质构造定量评价与预测重要基础的指标体系及其优化筛选方法却鲜有报道。本文建立一整套地质构造综合评价与预测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相关煤矿构造综合评价与预测软件系统。
一、矿井地质构造分析
研究矿井构造是一项贯穿于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建设和煤矿开采等各个阶段的首要地质任务,也是构建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的核心内容。
对于矿井地质构造研究主要采用地质评价和综合探测两种方法:
(1)地质评价是从地质角度,采用多学科、多方法、多手段对矿井构造发育规律及复杂程度作出客观评价;(2)综合探测是在地质评价的基础上,选择矿井内具有生产前景的采区,进一步采用地质、物探、化探及钻探等多种手段互相配合,具体查明区内构造的规模、性质及对煤层的破坏程度等。
二、煤炭矿井开采利用率分析
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煤层产状及地质构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质构造非常复杂,所以对煤的有效开采与回收也变得困难起来,如何提高煤炭矿井开采的利用率,回收率,提高经济效益是我们当前矿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办法:
(1)进行补充矿井地质勘探、巷探,调查研究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储存情况和能利用价值;(2)计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设法扩大矿井储量,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3)研究地质构造、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4)对煤系地层观测时,对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对煤层、标志层和煤层顶底板需做重点观测。
三、评价指标的建立
结合煤矿地质构造和采掘工艺特点,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其对采掘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原则,建立经济技术、构造评价2类指标。
3.1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集中反映了地址构造综合复杂程度及其对采掘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大小,解决了矿井构造定量研究与生产脱节问题。(1)构造面积损失系数(S);(2)构造面积掘进系数(J)。
3.2构造评价指标
从不同侧面建立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指标,是实现构造复杂程度定量评价与预测的前提。(1)煤层厚度变异系数(P);(2)褶皱密度(W);(3)剖面褶皱强度系数(Z);(4)断层密度(C);(5)断层影响系数(F);(6)断层密度(R);(7)煤层倾角变异系数(D);(8)构造组数密度(N)。
四、评价指标筛选
煤矿的地质构造表现在褶皱、断层、层间滑动和煤层流变等多个方面,地质构造同时又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控制。单个评价指标只能从1个侧面反映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在对地质构造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和预测时,首先应该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筛选,以选择灵敏度较高的指标,并通过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才能得到较好的综合评判结果。采用了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构造评价指标的优化筛选。
(1)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1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状态,并采用关联度来定量描述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影响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因素之间具有不确定性关系(灰色关系),人类在主观上难以确定它们的主次,为了客观地评价和预测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完成评价指标的优化筛选工作,以构造面积损失系数(S)为母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程序,分别求出各构造评价指标和建模预测指标相对于构造面积损失系数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的指标,在地质构造综合评判和预测时应着重考虑。
(2)逐步回归分析法。为了验证灰色关联分析法筛选指标的实际效果,选取构造面积掘进系数(J)为因变量,分别以8个构造评价指标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程序完成了评价指标的筛选。
通过煤矿地质构造特征、规律、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建立一整套地质构造综合评价与预测指标体系。通过经济技术指标、构造评价指标建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指标进行智能化筛选,优选出最适合的构造评价指标,研究结果可直接服务于后续煤矿构造定量评价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喜成.煤矿小型地质构造评价榷议[J].矿井地质,1993,(1):38-43.
[2]龙荣生.矿井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3]李北平.杉木树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分析[J].煤炭技术,2007,26(1):111-114.
复杂地质构造对煤炭开采的影响 篇12
煤炭是动植物体在死亡之后, 埋藏在地下, 然后经很多年之后缓慢形成的。煤炭还有它附近的一些岩石受到地质结构的变动、板块移动等等的因素的影响, 最后使地层出现褶曲和断层的情况。一般来说, 不同时期的矿区的形成会有着不同的地质构造。煤田周围的不同期次和不同规模的断裂互相交织最后慢慢的演变成了非常复杂的矿区构造。对矿区构造影响非常大, 是整个区域构造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区域构造的复杂性最后直接性的影响了煤层分布特点、含煤地层、煤田地质相应的复杂程度。
2 地质构造对矿井开拓开采的影响
矿产资源形成矿之后, 断层会发生一些构造运动, 矿体把断层分成了好几部分, 造成矿体的产状、分布和形成产生复杂化, 最后会给矿区的开采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与问题。在大型的断层生长发育的地方, 会很容易出现煤层的倾角、走向、倾向的变化。地质构造方面的区块的划定造成了采区和阶段的划分, 这给着呢改革开采过程的场地等等方面的布置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 在开采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的考虑到, 开采巷道一定要避开那些所谓的断层破碎带, 特别是避开那些与巷道成较小角度的倾斜和平行的那些巷道, 做到将断层当作采区划分的相应边界。第二, 断层还会影响平巷的掘进, 因为巷道在掘金的过程中, 如果遇到稍微大一点的断层, 我们还要考虑巷道的稍微的又一点拐弯, 以确保煤层底板和平巷的距离, 但是巷道的拐弯还会增加一些巷道的长度, 最后造成了增加了运输的环节, 还会对许多管道的铺设带来很大的问题。
3 地质的构造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威胁
3.1 矿井水灾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地质构造的变化是发生出水事故从而造成影响的关键所在, 而地质构造是我们落实防御政策和措施、并进行相关方面的分析和预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对矿井的回采率进行一些提升, 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长矿井的使用时间, 并对缓解资源的枯竭速度产生非常大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矿井的开采过程中, 会涉及到一些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 包括褶曲、陷落柱、断层等等的现象。而一些部分事故发生, 也正是由于这部分的构造发生了变化造成的。最后, 我们对矿井的出水原因进行分析的时候, 我们必须要明确形态体系的不同所造成的井下出水产生的变化的现象, 从而真正的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所在, 最后以确保所有的危险因素我们都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对近几年的煤矿水害的相关规律进行总结, 得出以下的几个结论:
1) 一般来说, 矿井出现水害的现象的发生多是在巷道的迎头的那些位置上,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巷道在挖掘的过程中突然遇到了一些的地质水源的现象, 从而破坏了地质的结构, 最终造成了引发出水的情况。2) 在采取层面的出现的那些突水情况, 一般是因为在矿层进行回采的过程中, 会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方面的条件, 最后造成了扰动诱发的情况的发生, 最后导水带的破裂, 并引发突水现象的发生。
3.2 瓦斯事故和地质构造方面的关系
众所周知, 我国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是受瓦斯危害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瓦斯产生于煤层之中, 储存在煤层之中, 受到了历史演变与地质条件的严重控制。煤和瓦斯的突出的危险性受到地质构造方面的控制, 而瓦斯的治理和抽采又会受到煤发育特征的控制与影响。实践证明, 如果我们想对瓦斯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 明确结构煤的相关的发育规律与突出的机理, 我们必须综合运用瓦斯赋存的构造的逐级控制发面的理论、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区域地质演化理论。
3.3 采煤沉陷
我国煤炭矿区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之一就是采煤沉陷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这方面做好有效管理以及控制, 我们就不能保证煤炭在开采过程的安全、有序稳定的进行, 还有可能会造成人员的大规模的伤亡, 并给社会的安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发生采煤沉陷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煤矿的地质的构造不同造成的, 主要包括一下几个因素, 例如覆岩结构、倾角、煤层厚度以及埋深等等方面的因素。因此, 原因的不同, 发生此类现象的几率也会也有所不同。我们针对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总结了一下几方面的在矿区的设立时采取的防御措施:
1) 煤炭矿区的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对矿井的周围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和系统的勘察与测量。2) 慢慢的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和详尽的煤炭方面的开采的组织形式与计划。3) 我们在开采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准备, 尽量的避免比较容易会发生采煤沉陷现象的区域。
4 改进相关的地质构造对煤矿的开采的影响的措施
4.1 加强对地质的构造方面的勘测
我们进行实地测量的时候, 可以通过一些传统的或是专业的勘探测量仪器进行地质方面的一系列的细致测量, 然后将这些数据录入相关的计算机系统, 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与综合, 最后进行数据的梳理, 从而模拟出地质的构造, 这是我们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勘探测量方式之一。此举将勘测与人工进行结合, 利用我们自己构建的地质数据模型对地质的构造方面的性质进行合理化的判断与分析。
4.2 做好对地质构造的评价分析
我们为了确保开采的过程可以顺利的进行, 对地质构造进行合理化的勘测基础上, 我们要选择那些具有生产前景的矿区, 然后进一步的采取一些措施, 再具体查明开采矿区的探明煤层、规模和性质的相关破坏程度, 合理化的指导矿区的开采工作, 为制定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最后最大程度的减小矿层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4.3 加强煤矿开采过程的相关管理
我们要选择非常优秀的相关技术人员, 并且严格的管理工作人员, 这是保障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基础之一。我们在进行开采作业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 如果没有做好工作, 就不能进行相关的开采作业。
4.4 基于地质构造过程中的采取的保障措施
我们根据以前所做的那些工作, 再根据实地情况进行作业分析, 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防御措施保护。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们保证矿井生产可以稳定进行, 并延长矿井的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就是加强地质方面的有效工作。无数的实践证明, 地质工作是设计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也是煤矿产业发展的相当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爱民.复杂地质条件下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