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规划(精选8篇)
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规划 篇1
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精神,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目标,进一步指
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全面提高家长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将《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十
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校根据本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本地家庭
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围绕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的家庭教育
相关目标,以满足儿童和家长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和发展家庭教育。
“十一五”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继续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
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完善
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推进现代家庭
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指导者专业化水平;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大力创办乡村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进有关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家
庭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轨道,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培养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及科学育儿知识,使0-18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育
儿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
2、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家长学校,规范对家长学校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广播、电视、网络
等家长学校。
3、积极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70%的社区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或家
庭教育指导中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条件的农村50%的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
教育指导中心。
4、重视和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引导和帮助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增强
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5、加强家庭教育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6、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确立家庭教育研究课题,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对现有家庭教育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7、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者能力培训。
8、推进家长学校学习材料建设,编写全国家长学校学习材料指导纲要,各地可因地制宜编写适合本地实际的家长学校学习材料。
9、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学校要积极做好家庭教育的牵头工作。
2、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工作的全局和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3、各学校要按照本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并实施本地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和评估办法,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长效机制
1、各学校要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充实工作力量,落实各自责任。要有专人负责家庭教育工作。要强化协调推动机制,形成家庭教育工作合力。
2、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和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基金,用于开展培训、组织研究、建设阵地、表彰先进等项工作。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发资金来源,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深化理论研究
1、设立一批研究课题,加大对全乡重点课题的支持力度。及时开展课题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和评奖。
2、重视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办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刊物、家庭教育指导报刊和栏目。注重发挥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的作用,探索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3、加强家庭教育基础理论建设。
(四)完善服务体系
1、巩固和发展各级家长学校。形成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与学生家庭的有效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家长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积极推进建立具有研究、培训、服务、监测、评估等多功能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3、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模式。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投资参与创办各种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机构,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有成效的服务。
(五)加大宣传力度
1、深化“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服务家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实践活动,精心打造双合格活动品牌,使之成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载体,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并以多种方式推进《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实施。
3、加强宣传普及阵地建设。建立家庭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栏目,增加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以多种形式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覆盖面。
(六)抓好队伍建设
1、发展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着力建设家庭教育工作,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形成专兼结合、指导能力强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组织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
(七)加强监督管理
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对各级家长学校、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管理,研究制定专、兼职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八)关注特殊群体
1、重视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力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宣传监护人的义务和责任,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科学教养子女的技巧和能力。
2、关注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工作,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切实从源头上解决这些特殊家庭子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监测评估
1、成立全乡家庭教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负责检查评估各校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
2、各学校根据《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组织好中期和终期的自查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3、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典型,表彰先进。中期、终期召开全乡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及表彰会,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
关庄中心学校
2007年9月
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规划 篇2
刘志敏: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政府基于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战略做的一个系统的规划、设计、引导。
科技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社会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肯定要转型。况且高校的服务对象、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的职能、结构也都发生了改变, 高校转型势在必行。高校要与时俱进地从封闭、单一转到开放、多元, 努力办更好的大学。当然, 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转型因素和方向, 比如, 有的结合行业背景转型, 有的结合区域背景转型, 有的结合服务产业转型。
应该这样说, 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 学校也会转变, 或自觉或不自觉, 或快或慢, 或总体或部分, 只不过有些高校还没有意识到变化的方向, 没有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周围环境的深刻变化。
之所以有些高校对“转型”产生误解, 是因为他们在想“转型”这个帽子戴在他们学校头上是否合适。比如, 有的高校认为, 我本来就是沿着转型这条路走的, 现在国家为什么又叫我转型呢?他这样的理解就是将转型的概念具体化、片面化了, 因为政府说的“转型”是高等教育结构总体的转型, 主要是针对那些过去反着走、歪着走的学校提出的。如果学校以前就是沿着这条路走的, 政府提出的“转型”策略对他们来说是强化。还有一些学校面临转型的情况相对不好理解学校本来发展得好好的, 现在为什么要转型呢?其实, 国家引导这类学校转型的目的是希望未来这些学校发展得更好更长远。这跟让健康的人锻炼身体使他更健康是同一个道理。
总体来说, 现在国内高校转型发展的情况比2013 年这项工作刚启动时的情况好多了, 并且有些研究型大学也愿意参与到转型的过程中来。其实, 一所学校里面也可以采取内部分层的方式将各种层次的办学贯通起来, 实行多样化办学。学校保持应用型的主体定位, 同时可以培养少而精的研究型专业比肩研究型大学, 还可以发展一些技能型的专业。
任何一项新的创新举措、新的理论, 都不可能事先设计完整。国家在整个部署过程中的理论体系是逐渐清晰的, 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 要“摸着石头过河”。另外, 任何一项重大改革, 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甚至说还有各种利益格局的博弈, 这都是很自然的现象。
《河南教育》 (高教) :为推动“双创”教育工作, 营造“双创”氛围,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园等。但是, 很多创业园区的孵化作用并不明显, 招不来创新项目, 也孵化不了创业团队。对此, 我想问的是, 有没有必要在每一所高校都建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园?
刘志敏:由于社会倡导、国家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个迅速膨胀的过程。众创空间有了, 内涵建设跟不上、入孵项目不够多, 也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学校完全可以采取节约、共享的方式, 如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校要主动打开大门, 把企业请进来, 将企业的培训、研发和学校的教学具体结合起来, 同时, 企业也可以把大学生直接放到企业内部真正的实训环境中。另外, 学校和学校之间也可以共享资源。
创新创业是国家所倡导的, 作为高校, 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或者说一个抓手来推动转型, 这也是呼应国家“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号召。技术进步的节奏很快, 新兴技术、新兴业态层出不穷, 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市场化的逻辑又让成果迅速地市场化。这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 也让学以致用的进程大大地缩短了, 并且这种缩短是一种价值反馈的方式, 有力地促进学以致用。
目前, 在高校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内在的逻辑和时代背景的需要。正因为如此, 高校在整个过程中, 一要积极作为, 二要稳妥扎实地推进。将其真正地作为人才培养的治理的一个抓手或者切入点。要避免出现形式大于内容、不讲究效益、不讲究质量、只追求外在热闹的现象。
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创业带动创新意识教育, 使教学发生深刻的变革, 让学生在过程中了解创业的流程, 学习创业知识, 提升创业精神, 培养创业能力, 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和自身的能力应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但是, 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创业、创新, 创新、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学校不能只是象征性地在最后一个学年或某一学期加上一门创业课, 然后让学生练把式, 而是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地贯彻下去。
《河南教育》 (高教) :也有人说, 自从学校搞“双创”教育, 校园不宁静了, 人心变得浮躁了, 学生都在谈论怎样赚钱, 等等。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刘志敏:这个现象只能说是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伴生物, 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一个代价。坦率地讲, 目前, 社会总体有些浮躁, 学生在校园沉下心来读书早就受到挑战了, 加上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形式严重滞后, 教师讲的内容不能很好地打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 挣钱快、能挣钱对学生来说, 确实具有一定吸引力。美国硅谷的大学校园也很热闹, 但是, 这个热闹是思想的热闹、想象力热闹, 与钱无关, 他们不是说忙着赚钱, 而是有更宏大的志向。所以, 高校可以尝试着从以下两方面做思考:
第一, 学校要真正地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提升学校、教师、课程的价值,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现在有些人认为, 社会浮躁是由市场化经济导致的, 但是, 美国的市场化环境不是更热闹吗?为什么哈佛大学的学生还是在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而我们的学生却很少读这些经典作品呢?这需要思考, 也需要引导。
第二, 学生要保持定力, 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和修养, 而非着眼于眼前利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赚钱。美国高校的创新是科技的创新, 创新的商业模式、技术模式能影响到数代人和全世界。像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是抱着改变世界的决心在做事、在创新的。
中心学校如何引领乡镇教育发展 篇3
一、转变教育行政职能。树立服务意识
新经费机制实施后,学校不再收费,公用经费直接预算到各个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也直接由政府安排到校。中心学校对全镇教育管理所扮演的角色与原来学区对比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理解为:变“领导”为“引领”,变“管理”为“服务”。因此,我们的职能也相应地转变为对学校、教师以业务指导为主,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教师,引领本镇教育向前发展。
为了进入服务者角色,中心学校班子成员不能再把自己当成是行政领导,而中心学校的校长,也不能再像原来的学区主任那样,只安排其他班子成员和老师们怎么做,而应该是亲自带领班子成员和老师们去怎么做。中心学校班子成员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与教师一起签到上班,一起参加工作例会,一起进教室听课、评课,一起进行教学研讨。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中心学校班子成员应带头钻研业务,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经常写学习笔记与工作反思。从去年下学期开始,中心学校对各校的检查中增加了一项内容,即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怎样去科学听课、怎样去正确评价、怎样去正确引导,这是我们检查时首先必须考虑的,但对这些业务我们不是很熟悉。为此,中心学校要求班子成员每人在暑假认真读一本书——《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规定在暑假必须认真读完,并且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听课、评课水平。
另外,为了提高我们服务的质量和针对性,我们经常到各个学校征求校长和教师的意见,认真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需要,把他们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决策的主要依据。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教育资源
近年来,许多来我镇指导交流的同行总是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伏口的校长和教师工作都很尽职尽责,是不是因为福利发得多?其实我们地处贫困山区,镇财政非常困难,不可能有大的财力投入。新经费机制实行后,不能再向学生收一分钱,想给教师发一些福利也没有经济来源。我们所做的就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一切能够利用的教育资源。
1.坚持制度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调动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
我们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是两项制度,即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和教师工作综合量化评价制度。学年初我们秉着“按需设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工作岗位量化为标准课时,不同科目的课时也通过系数调整转化为标准课时,具体操作是实行三级组聘:一级组聘是校长组聘各处室主任:二级组聘是各处室主任组聘教辅人员和班主任;三级组聘是班主任组聘任课教师。为了督促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学校从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根据《教师综合考评量化方案》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岗位津贴(绩效工资)和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
调动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单纯靠制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比如一些重大节日,通过发一条短信送上一份祝福,都能在情感沟通、建立工作互信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坚持对学校工作进行整体评价,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
为了在学校之间引入竞争,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我们每学期都要对学校工作进行整体评价,评价内容分“常规检查量化得分”和“教育质量检测量化得分”两大项。每学年将量化总分统计排序,对前六所学校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奖牌及奖金。为了及时肯定进步显著的学校,中心学校每学期都到下面的学校开1~2次校长会,推介这些进步显著的学校的成功经验。
3.加强引导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教育是惠及子孙的公益事业,只要我们加强引导,平时注重关系协调,就很容易争取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整合部分用于教育的资源。
撤乡并镇以后,原来小乡镇的一些企业闲置资产的处理,总是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焦点。但是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伏口镇党委、政府先后出卖阳光食品厂等闲置资产,所得资金用于教育,群众非常支持。政府还将原漆树乡农民文化宫的礼堂无偿赠送给漆树联校做学生食堂,还准备将石陶管理区礼堂赠送给石陶中学。
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使我们收到一笔笔厚礼,也给了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办好伏口教育,这也是伏口教育的动力源泉。
三、科学制订长远规划,稳步向前推进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中国教育进入到了以数量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提高为主的新起点,这将给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随着国家公共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广大家长不再满足于义务教育的“免费”,而期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一种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条件良好、师资一流的优质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机遇与现实需求,要求我们对全镇教育发展,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必须有一个长远规划,来确保教育能科学地、可持续性地发展。为此,我们制订了2008—2012年学校的远景发展规划。为了明确伏口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我们在原学区确立的“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打造伏口教育品牌”办学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常规+质量+特色=伏口教育品牌”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伏口教育品牌的打造,必须经过“常规学校”到“特色学校”到“文化学校”的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在具体操作中,2007--2008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常规学校建设:从2009年起,工作重点是运用精细化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然后逐步过渡到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由于我们规划制订到位,办学思路明确,所以工作决策就不会偏离方向,上下级之间能同心协力,学校之间能相互配合,工作上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讲求工作实效
有一个好学校,就有一个好校长,而一个好校长就一定会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中心学校首先要严格选拔校长。我们在校长选拔中,坚持“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民主推荐、民意测评与全面考核相结合。校长在选定后,必须递交校长工作承诺书,中心学校每学年要对校长工作进行民意测评。对教师民意测评满意度低、工作效果比较差的校长,中心学校及时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后不能取得明显进步者,下个学年免除校长职务,按普通教师的身份异地安排工作。
其次是要抓好校长的培训工作。我们除了及时把校长送到市教研师训中心培训外,还把年轻校长输送到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级研修班参加培训,每年还要组织校长到外地参观学习1~2次。我们组织校长去娄底一小、长沙育英学校参观学习,还组织中学校长和部分教师到东庐中学、后六中学、梅岭中学等全国名校考察学习。为使外地先进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办学理念,每年要举行1~2次校长论坛。在这样的会议上,有不同观念的碰撞,有不同思想的交锋,有不同思路的融合,使校长们办学理念更新,工作思路拓宽,创新意识增强。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注重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自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和各科业务竞赛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把教师的专业自修纳入到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考评。近两年中心学校印发到各校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经验、教学反思交流资料10多本,还组织本镇学科带头人和邀请外地优秀教师送课到校50多堂,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安排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竞赛活动和自行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达300多人次。
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规划 篇4
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及特色项目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科技教师队伍,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通知》、《2006—2010年中国青少年科普活动纲要》的精神,按照“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实施条例》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全校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蓬勃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扎扎实实地把我校的科技教育稳步推向前进。
二、变革几个观念
观念,是影响和制约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深层因素。传统和落后的观念,必须深刻变革、更新,否则难以图进。
1、变“活动”为“教育”。在新的形势下,首先必须把活动观上升为教育观,即把青少年科技活动升华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最重要的组成机制之一,才能彻底改变工作的被动局。
2、由外向内,内外结合。把科技教育全面地由课外向课内各学科渗透,形成有机统一的完美和谐的科技、文化、品格的教育观。
3、变少数为多数。这里主要强调的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象应确实做到由少数、个别学生,扩大到多数学生、全体学生。
4、由表层向根本发展。由简单的“活动”升华到深刻的“教育”,让学生得到科技规律、思维规律、创新品格方面的体验和收获。
三、深化几个理论
新形势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十分需要重新认识和概括自己的基本理论基础。
1、人的本质属性,是系统而自觉的创造思维及其自我深刻开发,而不是通常
所说的“性会性”,更不是“能思维”、“有语言”、“会用工具”等。
2、教育的本质功能,实质上就是开发人的本质属性──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创造力和创新品格。而常态下的教文化、训练技能等,乃是教育的一般功能。
3、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与核心之一,必须从人的文化性和人的文化性进化速率的高度来认识,这是一个新的理论层面。
4、应把系统的创新思维及其自我开发,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核心必修课。请醒而审慎的理论,是行动的基石和指针。我们应当不断强化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系统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工作。
四、教育目标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将我校科技教育达到区同类学校中、上等水平,巩固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五、建立有校长挂帅的科技教育领导班子:
组 长:陈恩学(校长)
副组长:杨明朗(副校长)
杨 波(副校长)
韩公明(科技总辅导员)
成 员:程长良 罗在德 苏 昱 黎龙才 易国锦 李万春 谢宥康
甘国良 刘海波 魏小红
六、主要工作
1、坚持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学习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的若干意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青少年科技活动概论》为理论依据,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2、认真抓好科技创新教育
㈠抓好常规科技创新新教育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厄特拜克认为:从教育创新的角度盾,创新是引人新的教育教学内容,运用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索、大胆实践的精神、造就创新性人才的全过程。我们抓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育桃李,又育园丁,抓好教师和学生两大对
象,将科技创新教育融注于常规教育教学之中。工作要有新思路,业绩要有新成效。组织好以下科技创新教育活动:
1、“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
2、“爱迪生”杯青少年发明奖评选活动;
3、“大手拉小手”活动;
4、青少年科技新大赛取得新辉煌。
㈡抓好第一届“科技书”活动
1、活动主题:走进科学——让创新智慧闪光。
2、活动目的:弘杨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批评反科学现象,开展有意义的科普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拓展校本课程的内涵;启迪智慧、发展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实践“三成两创”的办学思想;为每年的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奖打下基础,展示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风采。
3、活动原则。①科学性原则:活动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②思想性原则: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③实践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考察、实验、展览、写作、动手操作等环节获取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④兴趣性原则: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青少年形成科学志向和科学理想。⑤多样性原则:围绕主题,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4、活动内容。
①“大小拉小手”活动,尽最大努力请专家来校作两场科普报告。
②高科技教育主题活动:一是组织科技图片展,二是播放科技专题片,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与世界科技的发展,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景趋势。简介: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航天技术、环境科学、海洋开发利用、知识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
③学科性和专题性科技活动,内容包括:数、理、化、天、生等基础学科和新学科、新技术、新知识,如“太阳能利用系列活动”、“怎样防止污染系列活动”、“土地与国情”、“生活中充满化学”、“模拟火箭发射活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与我样的未来”等系列活动。
④“三小”活动。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
⑤少儿科学幻想绘画活动。⑥计算机网页制作及机器人制造活动。
5、活动力争做到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富有教育性、创造性。
㈢切实加强领导
1、组织落实。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级干部为副组长,处室主任为成员的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科技节”活动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教育科研处,由韩公明同志兼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日常科技创新教育及“科技节”活动事宜。
2、目标管理。在校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组领导下,目标管理,责任到人,任务落实,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3、增加投入。学校将科技创新教育的必要经费纳入预算,保证必要的投入。
4、建立评估表彰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教育的投入。
⑴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开展科技教育,把科技教育实绩作为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和评优的依据之一。
⑵学校实施成果奖励办法。对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成效卓著的教师,学校拟以评选“科技创新教育标兵”等形式表彰先进,并享受相应的物质待遇,在打造名师队伍中同步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
⑶从学校教师奖励基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表彰科技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
⑷将一定比例教育经费投入到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去,保证必须的活动经费,添置更新科技器材。并对学校科技特色项目专用教室进行配置和整修,同时制定《界市镇中心学校科技辅导奖励制度》,通过考核奖励相关老师,并为学生的教育探究提供资金保障。
⑸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给予学校科技教育多方面的支持,并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社区科技活动。学校依据科技特色项目,特聘隆昌县交警大队作为学校科技教育多方面的支持,如定期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参与班级主题班会等活动,宣传及教育效果明显。为更好开展我校科技教育,特聘界市镇自来水厂、隆昌县疾控中心、隆昌县科协等有关科技人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为我校提供科技资料和科技教育社会实践场所等服务。
5、广泛开展课外、校外的科技活动,建立兴趣小组,使学生能有科技书报读,有科技影视看。举办各种科技讲座、竞赛、开展有科技特色的主题班会。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教育氛围,师生参与率在80%以上,培养一批爱祖国、爱科学、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活动的骨干学生,并做到六定:定领导、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经费。
6、办好小制作等项目的科技兴趣课、活动课,要求学生参与率达50%以上,在此基础上选拔一批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课外兴趣科技小组,为参加县、市的各项科技竞赛培养选手,争取在县、市级竞赛中取得优良的成绩。
7、确保科技课进入课堂,并在必修课、活动课开设的同时,还结合理科、语、数、英、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特点,通过上课、学生演讲等形式渗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科技识教育内容。对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落实到专人专项管理,做到有教案有学生作品。
8、将学校的科技小组活动与县、市少科站的各项工作同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请县、市科协的专职教师来校指导,组织相关学科的科技教师到县、市科协学习取经。
9、将每年5月定为学校的“科技月”活动(具体方案见活动计划)。
10、学校每学期要求各班级出2期以科技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十分钟队会、主题班会和科技小报评比以及大型车模展示活动。
11、建立界市镇中心学校学生车模队,创建车模专用教室,配备车道等器材,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场地和器材。
科技并非高深莫测,创新并非高不可攀。我们时时鼓励学生科技创新之光在知识的积累与总结中点燃,创造发明就在细心观察科学思考的生活点滴中诞生。让界市镇中心学校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同步发展,全面迈向一流,巩固我校在四川省历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的优秀成果,谱写辉煌新篇章。
隆昌县界市镇中心学校
他拉哈中心学校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篇5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基本情况
他拉哈蒙古族中心学校是一所蒙汉双语授课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下辖一所中心幼儿园及三所村级幼儿园。校舍总面积为6343平方米。其中小学3032平方米,幼儿园3311平方米。2015年7月开始施工新建3100平方米寄宿制学生宿舍楼一处,新建近1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楼一处,预计2016年8月投入使用,这样一来,学校建筑面积将扩容到10443平方米。
学校共有教职工101人,其中蒙古族教师49人,占教师总数的44%,学历达标率100%,从事蒙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有3人,均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是一支合格的从事蒙古语教学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学生数为884人,其中蒙古族学生为338人,占学生总数的38%,这338名学生全部学习蒙古语文。学校1——5年级现有教学班18个,其中8个教学班开设了蒙语文教学。这8个班中有四个班进行甲类授课(一年一,一年二,二年一,三年一)。另四个班时行乙类授课。
(二)学校办学优势
学校在包金龙校长的带领下,制定和落实进行了特色学校的建设和探索。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办学思路(一个中心、两个加强)一个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这是学校的生命线。两个加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校训:为孩子编织幸福的童年。学风:乐学、想学、主动学”。提出办学理念:阳光滋养
和美人生;管理理念:人文关怀、民主参与、文化引领。学校在包金龙校长的带领下,做了以下校园特色建设的尝试:
1、初步构建了他拉哈中心学校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校歌由我校范大明老师作词谱曲,在全校师生中演唱;创设了以他小拼音字母形象、寓意为茁壮成长的禾苗的学校标志,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素质教育的质量为生存”的办学宗旨暗合;在班级文化布置内涵当中,突出显现民族元素,强化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着力打造杜尔伯特南部少数民族人才基础摇篮。
2、学校以民族体育活动为载体,各种活动围绕着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展开,彰显着学校办学特色。包金龙校长充分发挥我校民族学校学科优势,以民族体育活动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切入点,将六一节目汇演作为展示点,进行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摸索,这些年来,我校每年举办庆“六一”民族趣味运动会师生锻炼体能和在赛场上竞技的机会,同时也通过这些活动,为我校突出少数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校以科研兴校,让科研的力量带动课改前行,始终把蒙古民族教育研究、发展和提高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战略高度。我校在这几年来,教学以科研为先导,先后承接并顺利结题多项民族教育市县级课题,我校现有市级规划课题在研究中,得到专家好评。我校校本教材《民族》根据学校现实需要进行了民风民俗,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历史,民族礼仪教育等板块呈递增式的构建,在封面民族舞蹈的舞姿中,蕴含着学校民族教育优先的教育理念,力图通过五年的浸润,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童年,让蒙古族孩子学会创建和美人生,感受和美人生带来的幸福。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
我校为一所乡镇基层学校,一直是农村小学的办学模式,教师学历大部分为中师生、高中生、初中生等,教师来源有中师毕业的师范生、轮岗顶班老师、民办老师、临时代课老师等,他们的现有学历大多是通过函授或电大学习取得。由于我校先后由十几所村校等合并而成,学校长期处于超编状态,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从建校至今几十年间,学校总计进人十余人,现在学校平均年龄达四十一岁,其中英语、体育、思品、科学等素质学科严重缺乏专业人才。
2、生源起点低,家校教育合力不强,民族语言环境逐步缺失。
我校的生源全部来自周边学区所在村屯,导致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不强的原因有:因为家庭文化素质不高,家长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有效监管;少数民族家庭收汉民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步丢弃本民族语言交流习惯,逐步忘记本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随着离婚率的上涨,单亲家庭孩子比例增加,学生心理问题较多,问题儿童比例增加;学生随父母打工转学流动性大等。
3、特色学校建设体系不明。
由于学校办学理念刚刚梳理成形,围绕着理念进行的特色学校建设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体系不明,导向性不强,缺乏宏观规划、提纲挈领。学校还没有从办学的历史中寻找到真正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的亮点,由此而生根开花。如何让这样的学校形成一道民族教育的亮丽风景线,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
指导思想和特色定位
(一)指导思想: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优秀少年。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县,有义务大力弘扬民族教育,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为祖国未来添砖加瓦。
(二)特色定位:做好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通过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教育教学,民族运动项目开展,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实施要点及策略
(一)办学特色
以校园文化的打造和办学理念的渗透为核心,彰显办学特色。
1、让办学理念深入到每个师生心里,成为大家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理想。通过具有民族特点的校园文化墙、民族文体活动,让每个教职工和每个学生及其家长明确,他拉哈中心学校是一个什么样写学校,将要做什么,怎么做,最后会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让理念在心里生根,让理念为每个人所理解,它才会在校园里有生长的可能。
2、完善理念系统建设,在三风一训中根据办学需要,对办学理念不断进行提炼,进行阐释。将学校多年来沉淀的精华进行堆砌,才能让办学特色有血有肉,日渐丰盈。
3、标识形象系统建设,包括形象标识系统中的少数民族文字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形图形等的设计,校服设计和校歌的重新修订等。
4、环境系统建设,让学校的每个建筑物和花草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校园文化理念的传播地。比如学校建筑物的名称、文化导视牌、文化宣讲橱窗、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功能室建设和办公场所装饰等。
(二)民族课堂 ——打造民族教学特色
1、以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民族教学研讨。集智探索,查阅资料,将理论与自己日常教学经验结合,进行民族教育教学的框架建构。
2、民族课堂的实践操作与研究,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究,集中优势,反思改进,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程度,开展有难以梯度的甲乙两个层次教学班,让民族语言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
(三)民族英雄,为国争光——民族德育活动
1、德育制度化。完善德育常规工作,加强制度执行力,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和教师从来行为,形成美美与共的良好校风。
2、德育活动系列化。以民族优秀少年为核心,开展系列德育活动,搭建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
3、德育工作细致化。持之以恒抓养成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美丽,让孩子在文明举止中健康成长。
城关中心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篇6
(2013年--2020年)
一、教育现状
平原镇地处盈江县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土面积414.1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村(居)委会,136个自然村,161个村民小组,98个居民小区,是一个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多民族聚居的乡镇。2012年末,全镇人口总数8.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5万人,常住人口5.7万人(农业人口3.4万人,非农人口2.3万人)。平原镇于2006年3月三乡并镇,设立平原镇中心校,由于校点过多不便管理,于2011年3月又重新划分为城关、岗勐、户勐三个校区。
城关中心学校生源主要来自3个行政村4个办事处,52个自然村,常住人口33713人,其中傣族12323人、汉族17321人、景颇族2431人、其它民族1638人,进城务工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5%。目前城关校区共有7所完全小学,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71人(含学前班)。教职工121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7人,小学一级教师51人,工勤人员3人。辖区内有1所公立幼儿园、9所私立幼儿园,辖区目前共有3-5周岁幼儿1320名,各类幼儿园在园幼儿3112名,学前一年入园率为99%,学前三年入园率为79 %;全校区现有保教人员265名,具备幼师资格的教师120人,专业合格率45.3%。
近年来,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平原镇城关校区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2010年“3.10”地震后,共投入资金1798.32万元,新建了县第二小学综合教学楼、厕所、餐厅、大门,思浪小学学生宿舍、餐厅、厕所,第五小学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厕所、餐厅、围墙、大门等,面积共7523.48平方米。除了拉洪弄恍小学因为市政建设规划需要搬迁撤并外,校区所有D级危房基本得到解决。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教师能遵守职业规范,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和“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实事求是、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全体教职员工的理想、信念、立足岗位,奋发有力,廉洁从教,率先垂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素养,树立“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廉洁从教,勤学乐教,合作奉献”的师德风尚。
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下,学校教育科研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大过程管理力度,加强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强化与落实和对教学秩序的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全校区教师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聚焦课堂,关注教学,重视常规,关注过程。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有成效,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经验文章,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目前共有州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3个,校级课题6个。办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办学
效益显著,近几年来城关校区学年水平测试成绩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特别是毕业生小考,上学年优秀率(180分以上)突破31%,各项教育教学目标在全县均名列前茅。
“两基”工作得到巩固和提高。学校积极做好义务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两基”工作,认真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加大经费投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困难学生的扶持,强化学校服务意识,从而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都保持在99%以上;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村科普知识推广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抗震保教和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按时完成;各学校办学特色主题鲜明,各有特色。如:如中心小学以“快乐英语、快乐生活”为主题,创建英语-汉语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思浪小学以“劳动光荣、快乐劳动”为主题,创建勤工俭学、自力更生的办学特色;蛮丙小学以“传承傣文化优良传统”为主题,创建傣-汉双语双文教学的办学特色等初显成效。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勇于创新、提高质量、追求和谐、享受快乐”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铺路,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办学宗旨,各学校正朝着制度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为开创盈江县平原镇教育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薄弱学校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为契机,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为适龄儿童、少年创造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事求是,采取分校规划、分类指导的方式,整体推进全校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均衡。
(二)规划原则
结合我校区实际,规划应该坚持五条原则:
1、创新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
2、“龙头带动”原则。在我校区重点建设盈江县第二小学和第五小学,发挥两所学校的窗口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全校区其他学校的全面发展。
3、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坚持使教育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步,甚至要适度超前发展。
4、坚持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发展规划,分解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
5、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既要立足本地,便于实施,又要放眼未来,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总体目标
随着平原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不断高涨,经城关中心校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平原镇教育发展情况,到2020年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巩固“两基”成果,调整学校布局,彻底消灭危房,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3、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基本实现知识化、专业化,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4、提高教学成绩,使全镇教学成绩保持在全县各乡镇的前列。
5、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6、规范学前教育,规范私立幼儿园,建设一所乡镇级公办示范性幼儿园,使学前教育得到保障。
四、主要任务
1、巩固“两基”成果,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在2000年初步实现“两基”的基础上,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巩固并逐
步提高“两基”的水平和质量,保证校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年年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8%以上。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与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
到2020年以前,彻底消灭危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勐町小学撤并到盈江县第二小学(平原镇中心小学)做大做强中心小学,在校学生达800人左右;盈江县第五小学(仕明小学)建成一所城区标准的半寄宿制完全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把大庄小学和大蛮丙小学的高年级撤并到第五小学,在校学生达800人左右;根据市政规划要求撤并或重建拉洪弄恍小学;巩固好思浪小学,在校学生保持在200人以上;勐町小学改扩建成乡镇级公办幼儿园;大庄小学闲置校产用来开办学前教育。将撤并校点的办学资源归属到接纳学校,保障学生有充足的学位和活动场所,体育卫生设施基本满足要求,有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必要设施。
2、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协调关系,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基本实现现代化。县二小和县五小学校建立语音室。
3、完善教育经费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审计工作。
4、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教育内部活力。
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并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工作。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教师向现代化、知识化、专业化型转变。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队伍的水平。
落实素质教育,把教师和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和考核的重点,努力造就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校领导及管理干部队伍。
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树立身边的典型,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作用。
不断加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学历水平全部达到《教师法》规定标准。
全面推行结构工资制度,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
5、结合我镇实际,采取有利措施提高教学成绩。
我校区的教学成绩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保持在全县各乡镇的前列。但在新教材实施和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教育质量的提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我们不能掉以轻
心。
要建立能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体系,为教师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改革教学方法。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建立要加大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力度,探索适合与我镇实际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要具体,要细化,要切合实际,要构建完整的全镇教研体系,研究课题落实到人,要求教师从最基础的每一课开始研究,逐步扩大研究领域,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因而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将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
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和守则、规范。
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要建立起新时期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增强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专业水平,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教书育人队伍。
要进一步优化社会育人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沟通配合的制度,形成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体系。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治理,创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7、提高意识,服务社会,规范学前教育。
集中力量办好一所示范幼儿园,力争在2020年前进入全县示范幼儿园行列。没有幼儿园的农村学校要有建制学前班,入一年级学生,必须受过学前三年或建制学前班的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学前三年教育,社会力量办幼儿园,努力使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五、主要措施
1、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作用,高度关注和重视。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教办通力协作,为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我镇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局面。
2、抓重点,重实施。
针对我校区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在今后的五年内,我镇将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师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制改革工作、素质教育实施工作、教材教法研究工作、示范性学校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中心校要按照重点落实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并将各项重点落实工作进展情况逐年报告。
3、多方协调资金,广开经费渠道。
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州县相关项目资金。鼓励社会各方
面对教育的投入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勤工俭学工作力度,增强学校自身造血机能。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育。
建立以中心校为核心的小学“校校通”网络体系。2015年以前所有学校都能够上网,使全校区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到2020年以前县二小、县五小和思浪小学平均2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上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教育软件库、教育信息资源库。
5、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到2015年以前彻底消灭危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盘活撤并校点的校有资产,投入到接纳学校的基础建设中。保障现存学校的正常运作。
6、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规划 篇7
日前, 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 、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和《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联合成立的“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健康教育合作中心”已正式挂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 为“合作中心”的业务指导和主管单位, 这是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唯一的专业健康教育机构资源, 借势发展健康文化产业的又一平台。“合作中心”成立后, 将紧紧围绕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承接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协等相关部委学校健康教育项目;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相关学校健康教育科研或合作项目;开展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 承接相关科研与合作项目;开展与企业合作, 共同开发学校健康教育合作项目;寻求与中央以及地方媒体合作, 共同开发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教育栏目或节目;寻求与国家级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合作, 共同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大型公益性活动;围绕相关节日, 策划大型青少年 (学校) 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下学校健康教育规律, 不断研发适合于不同阶段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科普产品。近期, 将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 借助卫生部“学生重大疾病防控技术和相关标准研制及应用”重大课题项目平台, 开展学生近视眼防治干预工作, 启动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合作中心”将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直接指导下, 积极实施中小学生阳光成长工程, 为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健康素养的提高做贡献。
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规划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忽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这个教育内容了解的较少。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中职学业学习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对他们未来的就业、择业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列入德育、就业指导的范围内,并且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实现途径等不做详细要求,不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安排,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导致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很难顺利地开展。
2.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比较淡漠,就业指导的教师会向学生提供一些企业用人信息,然后组织一些面试活动。专业从事职业指导教育的教师会依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渗透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班主任会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以及德育工作中,提到学生要从长远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择业与就业的问题。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单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内容较少,并且教育的方法也相对单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引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兴趣,而且也会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职业指导课程中,教师会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教师只是体现在向学生推荐就业岗位时,对就业岗位进行详细的描述。而像专题讲座、职业咨询、行业分析以及企业参观等教育方法运用的较少,没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体系,无法实现教育要求。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就业指导处、班主任以及德育教师来负责。然而,上述三类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组成,并且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也没有像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或实践课程一样有严格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各类教育工作者各司其职,各自开展各自的活动,活动开展得好坏,教育的结果没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无法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担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师资力量薄弱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水平无法提升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无法满足职业指导要求的,更无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大多数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都是从思想政治教师转过来的,或者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没有职业技术教育学习背景。很多教师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都较少,也没有参入足够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完成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无法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分析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学校应该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实际出发,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内容。首先,要关注学生生涯的持续发展,要具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家庭情况以及专业来确定职业生涯的目标,并设定职业生涯发展方案,并且以职业生涯方案为指导,努力进取,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挖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无限潜能,让学生的特长、知识、技能等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因素实现最优化。
2.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包括职业理想教育、专业概况介绍、职业潜能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职业技能培养以及指导学生撰写职业规划方案等。这些教育内容不仅要在课堂上实现,还要与多个可能参与到学生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部门及教育者共同合作完成。
3.运用多样的教育方法
不同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法。单一地运用课堂教育方法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也不会收获较好地教育效果。因此,笔者建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时,可以试着尝试开展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来实现。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管理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构建以分管校长为领导核心,以中心主任为教育工作开展重心,以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为重要教育力量的教育组织。其次,对教育的结果进行多维度评价,包括对教育实施过程、对教育效果等进行评价。
5.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强烈的需求,学校应该配备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人员与专职实施人员,包括职业测评师、心理咨询师、信息技术员等。同时,还要加强对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令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有更深的了解,满足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王艳敏.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途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
【关庄中心学校家庭教育规划】推荐阅读:
关庄中学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交流材料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10-13
高河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创建规划方案10-21
中岭中心学校家庭教育汇报材料06-07
柯坦中心学校师德主题教育总结05-22
中心学校学期教学教育工作总结11-07
金堤中心学校读书教育活动方案11-11
宝积乡教育管理中心党建工作规划07-13
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规划剖析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