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共10篇)
家庭病床 篇1
褥疮一般指压疮, 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 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组织坏死溃烂。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 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 临床多见于骶骨、坐骨结节等骨隆突处。老年患者生理功能减退, 大多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 这些基础疾病所引发的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的发病率高, 致死率、致残率高, 因肢体瘫痪所致的褥疮发生率高, 褥疮住院治疗时间长, 费用高, 很多家庭因此不能坚持住院治疗。2006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采用家庭病床治疗褥疮6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褥疮患者60例, 男38例, 女22例, 年龄50~80岁, 均为瘫痪患者, 符合褥疮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患者体温正常, 血压控制较理想, 心肺听诊无异常, 肢体瘫痪, 褥疮位于踝关节、骶骨、坐骨结节骨隆突处, 大小不等, 1~4个, 浅的褥疮溃烂至皮下, 深的达肌肉层、腱膜甚至骨膜层, 其中巨大褥疮4例 (都是女性患者) , 局部组织溃烂, 表面附有脓苔样分泌物, 恶臭。
辅助检查:WBC超过10×109/L 18例, 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29例, WBC总数正常, 而中性粒细胞增高13例,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餐前空腹血糖6.5~8.5 mmol/L, 餐后2 h血糖7.0~10.8 mmol/L, 坏死组织细菌培养见:革兰阴性厌氧菌、脆弱类杆菌、铜绿假单鲍菌、绿脓杆菌。
治疗方法:无糖尿病的褥疮患者, 彻底清创, 除去坏死组织, 消毒, 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和适量氯霉素片 (磨粉) (根据褥疮的大小来调整用量) 混合敷于褥疮表面, 每天更换1次, 直至痊愈;有糖尿病的褥疮患者, 彻底清创, 除去坏死组织, 消毒, 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适量的氯霉素片和二甲双胍片 (磨粉) (根据褥疮大小调整用量) 混合敷于褥疮的表面, 每天更换1次, 直至痊愈, 疗程一般在14 d~6个月不等。
费用:280~5 200元。
结果
痊愈57例, 好转2例, 恶化住院治疗1例, 治愈率95%。
讨论
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自我管理能力差, 尤其是瘫痪患者, 神经受损, 长期卧床, 不能随意翻身, 踝关节、骶骨、坐骨结节等部位皮肤经常受到身体的挤压, 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变差, 缺血、缺氧, 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 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破溃形成褥疮。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 其可能与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 细菌的生长繁殖在高血糖的环境中更为有利, 高血糖同时也对细胞免疫功能起到抑制作用, 使周围血自然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和免疫干扰活性降低。 (2) 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内糖代谢紊乱和糖酵解能力降低, 使中性粒细胞趋化、游走、吞噬及杀菌能力低于正常人。 (3) 糖尿病患者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蛋白质合成减少, 分解加快, 使免疫球蛋白、抗体及补体合成减少,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转换率下降, 以及糖尿病患者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缺陷, 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低下。 (4) 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致使组织供血供氧减少, 影响局部组织对感染的反应, 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及降低白细胞依赖氧的杀菌作用[1。2]。高血糖既损害机体的免疫能力, 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3]。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皮肤黏膜较易损伤且不易发现而导致感染, 伴有血管病变时组织缺血缺氧, 从而影响局部对感染的反应, 造成感染发生、发展[4]。
对于褥疮的预防, 家庭护理非常重要, 对瘫痪患者, 在好发的部位加用软垫、气圈、海绵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床铺衣物整洁;每2 h定期翻身, 受压皮肤发红时, 要用手轻轻按摩, 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饮食中加强营养, 促进蛋白质的供应, 增强患者皮肤的抵抗力。一旦出现褥疮, 应立即使患处不再受压, 加强创面的处理, 清除病灶坏死组织、引流, 改变厌氧环境, 迅速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 促进局部组织营养供给, 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的快速生长。
我科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二甲双胍片粉和/或氯霉素片粉混合一起外敷褥疮, 效果显著。美宝湿润烧伤膏是由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一起制作成的软膏样外用药物, 它清热解毒、止痛、祛瘀生肌, 促进残存上皮细胞快速生长。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如果没有禁忌证, 二甲双胍应作为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而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的方案中, 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是增加基础状态下糖的无氧酵解, 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增加葡萄糖的外周利用, 减少糖原生成和减少肝糖输出,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轻体重[5]。局部外用可增加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 促进皮肤创面的愈合。酰胺醇类广谱抗菌药氯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阳性菌, 主要为抑菌剂,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适用于: (1) 伤寒和副伤寒; (2) 严重沙门菌属感染合并败血症; (3) 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4) 严重的厌氧菌 (如脆弱拟杆菌) 所致的感染; (5) 无其他低毒性抗菌药可代替的敏感细菌 (如其他革兰阴性菌杆菌) 所致的感染等。而褥疮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之一是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 选用氯霉素片局部用药, 杀菌消炎, 毒性低, 不良反应少。我科在应用此方法治疗褥疮患者期间, 定期给治疗时间长的患者做周围血象检查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检查, 未见骨髓抑制的血象异常表现。
总之, 瘫痪患者褥疮发生率高, 病情发展快, 治疗时间长, 且难以治愈, 治愈后又容易复发, 应值得注意, 加强瘫痪患者的家庭护理, 预防褥疮的发生, 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摘要:目的:探讨褥疮患者的家庭病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二甲双胍片和/或氯霉素片对褥疮的家庭病床进行治疗。结果:治愈57例, 治愈率95%, 好转2例, 恶化转住院治疗1例。结论:家庭病床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二甲双胍片和/或氯霉素片治疗褥疮效果好, 且费用低, 适合长期卧床的褥疮患者。
关键词:褥疮,家庭病床,治疗
参考文献
[1]沈稚舟, 吴松华, 邵福源, 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09-312.
[2]张吉吉, 王金良.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观察[J].天津医药, 1991, 19 (4) :231-232.
[3]袁康, 张廷霞, 漆冰, 等.糖尿病医院感染因素的探讨及其防治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4) :219-220.
[4]梁培军, 农文忠.糖尿病并发医院感染5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08, (11) :1686-1688.
[5]张石革, 毛节明, 张继春, 等.药学专业知识.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2) :250-251.
家庭病床 篇2
各区县卫生局:
为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形势,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和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根据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我局于2008年组织拟订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经多方扶持研制,已获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标准编号及名称为:DB31/T487—2010,并将于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请各区县卫生局认真学习研究,督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遵照上海市地方标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开展家庭病床工作,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流程及项目,为社区患者提供安全、规范、连续、便捷的家庭病床服务。我局将适时开展家庭病床督查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地方标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
附件:
DB
上 海 市 地 方 标 准
DB31/T 487-2010
─────────────────
家 庭 病 床 服 务 规 范
(报批稿)
2010—06—23批准 2010—10—01实施 ─────────────────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目 次
前言„„„„„„„„„„„„„„„„„„„„„„„„„„„„„„„„„„„„ 2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定义„„„„„„„„„„„„„„„„„„„„„„„„„„„„„„„„„„„ 3 4收治范围„„„„„„„„„„„„„„„„„„„„„„„„„„„„„„„„„ 3 5服务机构与人员„„„„„„„„„„„„„„„„„„„„„„„„„„„„„„ 3 6服务项目„„„„„„„„„„„„„„„„„„„„„„„„„„„„„„„„„ 4 7常用器材配置„„„„„„„„„„„„„„„„„„„„„„„„„„„„„„„ 4 8建床„„„„„„„„„„„„„„„„„„„„„„„„„„„„„„„„„„„ 4 9查床„„„„„„„„„„„„„„„„„„„„„„„„„„„„„„„„„„„ 4 10护理„„„„„„„„„„„„„„„„„„„„„„„„„„„„„„„„„„ 5 11撤床„„„„„„„„„„„„„„„„„„„„„„„„„„„„„„„„„„ 5 12医疗安全„„„„„„„„„„„„„„„„„„„„„„„„„„„„„„„„ 5 13其他管理要求„„„„„„„„„„„„„„„„„„„„„„„„„„„„„„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8 附录C(资料性附录)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家庭病床病历”部分格式„„„„„„„„„„„„„„„ 10
前 言
家庭病床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重要形式,是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形势要求、方便社区患者获得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有效方法,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走入社区,走进家庭,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规范家庭病床服务和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根据卫生部《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家庭病床服务现状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附录A、B、C、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提出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上海市闸北区技术质量监督局、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本标准由上海市医疗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于2010年 6月首次发布
家 庭病 床 服 务 规 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庭病床服务的定义、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管理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98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15981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沪卫监督〔2007〕6号 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
定义
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社区卫生服务形式。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居住在辖区内提出建床需求,且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患者。收治范围
家庭病床的收治对象应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具体包括:
— 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并经医师,确认病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 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其他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患者,需连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 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服务机构与人员
5.1 原则上由具备开设家庭病床资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5.2 从事家庭病床工作的医生、护士,应具有注册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资质,并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能独立工作。
5.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师、护士数和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服务项目
6.1 服务项目应为适宜在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其提供应以安全有效为准则。应是在家庭中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拿到家庭使用、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项目。
6.2 检查项目一般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测血糖、抽血化验等。6.3 治疗项目一般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换药、褥疮护理、导尿、吸氧、康复指导、护理指导、针灸、推拿等。常用器材配置
7.1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应装备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小型、便于携带的诊断、检查、治疗的器材和必要的通讯设备。家庭病床服务应配置出诊包、急救箱(含常用急救药品)。出诊包主要包括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手电筒、压舌板、注射换药器材及与所开展服务项目相关的器材等。7.2 各种器材应符合GB15980、GB15981要求,保证处于良好状态。
建床
8.1 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收治范围和患者情况确定是否建床。确定予以建床的,应指定责任医师和护士。
8.2 责任医师、护士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建床手续、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责任、查床及诊疗基本方案、收费和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等注意事项,给予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附录A)。责任医师或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附录B)。
8.3 责任医师首次访视应详细询问建床患者病情,进行生命体征和其他检查,并作诊断,对建床患者制订治疗计划。
8.4 责任医师应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规范书写家庭病床病历。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和部分格式见附录C、附录D。
8.5 患者居住房间应安静明亮,通风良好。房间、桌面、病床、床单被褥和患者衣服应清洁。为避免感染,需进行输液、换药等治疗的患者的家庭环境应具备相应卫生条件。查床 9.1 责任医师应根据病情制定查床计划,一般每周查床1次。病情较稳定、治疗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不变的患者可两周查床1次。患者病情需要或出现病情变化可增加查床次数。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查床。
9.2 定期查床时应作必要的体检和适宜的辅助检查,并作出诊断和处理。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
9.3 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应在3天内完成二级查床,并在病情变化或诊疗改变时进行二级查床。上级医师应对诊断、治疗方案和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提出指导意见。
护理
10.1 责任护士根据医嘱执行相应治疗计划。
10.2 责任护士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和差错发生。
10.3 责任护士应指导家属进行相关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如防褥疮、翻身和口腔护理等。
撤床
11.1建床患者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
— 经治疗疾病得到治愈; — 经治疗病情得到稳定或好转;
— 病情变化,受家庭病床服务条件限制,需转诊至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房或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 患者能自行到医院就诊;
— 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自行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 — 患者死亡。
责任医师应开具家庭病床撤床证,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撤床手续,并书写撤床记录,见附录D
(二)。
11.2 建床患者(或家属)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责任医师应将该情况记录在撤床记录中,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
11.3 撤床后,家庭病床病历归入患者病史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并保存,并按病历存档要求进行存档保管。医疗安全
12.1 以下药物不得在家庭病床静脉输注:青霉素类药物、化疗药物、生物制品、升压药物、降压药物及其他临床上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12.2 确需在家中进行静脉输液或其他特殊治疗的患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医疗风险。在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相应治疗。
12.3静脉输液等治疗过程中应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陪同、观察。12.4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应注意以下事项:
12.4.1 对首次使用的药物,应在开始输液后至少观察患者15分钟,并向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讲解注意事项。
12.4.2 应告知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拨打120救护电话及时送医院救治,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联系。12.4.3 原则上每次输液量以1瓶为限。
12.5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开展服务时应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陪同在场。
12.6医护人员发现建床患者病情加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及时转院。如拒绝转院,责任医师应在病历上记录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
12.7 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由医护人员统一回收,并带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上海市医疗废物卫生管理规范》处置。其他管理要求
1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家庭病床管理,制定家庭病床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应建立家庭病床质量监控评估机制,对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定期评估;应向社区居民公示家庭病床服务联系电话。
13.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明确家庭病床管理部门,负责家庭病床联系、服务质量监控和服务信息收集反馈等管理工作。应建立家庭病床服务信息管理制度,对建床、撤床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
患者及家属:您好,欢迎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收治范围:
家庭病床的收治对象应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具体包括:
— 诊断明确,需连续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因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并经医师确认病情稳定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 经住院治疗病情已趋稳定,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 其他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症患者,需连续观察和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 处于疾病终末期需姑息治疗,并经医师确认适合家庭病床治疗者。
二、建床手续:
1、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
2、对属于收治范围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告知患者或家属家庭病床诊治的局限性、有关医疗风险及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
3、患者或家属在知情了解有关情况后,愿意接受家庭病床服务的,双方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4、患者或家属提供有效的通讯联络方式,确定联系人,保证联系畅通;
5、与责任医师约定第一次上门服务时间。
三、服务内容:
1、医生查床服务:一般每周查床1次,可根据病情调整查床次数。
2、护理服务:护士按家庭病床医嘱进行护理服务与指导。
3、告知服务: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家庭病床诊治的局限性、有关医疗风险、疾病诊断与治疗措施、相关费用情况以及撤床手续。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交待病情,及时转诊。
四、您和家人的义务:
1、提供的患者资料情况属实;
2、通讯方式确保准确畅通;
3、患者病情有变化及时与责任医师联系,或立即送医疗机构救治;
4、配合责任医师、护士对患者的治疗;
5、按收费标准支付费用,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6、按要求办理建床、撤床手续;
7、病情不适宜在家治疗时应遵照责任医生要求及时转诊;
8、静脉输液等治疗过程中,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时,必须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陪伴与看护患者。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患者(家属代)同意接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患者(家属代)已了解 责任医师讲解的疾病情况。
患者(家属代)已了解日常注意事项,理解了病情变化时家庭医疗、康复的局限性,尽力配合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患者(家属代)已了解因服务地点和设备局限性,家庭病床服务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患者(家属代)已了解有关收费项目及费用标准,同意及时支付。患者(家属代)已得到以下资料,同意医务人员讲述的注意事项。1. 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 2.
(注:当患者本人不识字或不具备行为能力时,由其家属代签)
患者签名:(或)家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本协议一式二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年 月 日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家庭病床病历书写规范 基本要求:参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11号)第一章。2 家庭病床病历内容包括建床录、医嘱单、病程记录、撤床记录、辅助检查报告单和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3 建床录内容:
3.1 主观资料: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 3.2 客观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3.3 诊断:指建床诊断;
3.4治疗计划:包括进一步检查、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
4病程记录是建床期间治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情况、重要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床意见、采取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的重要事项和健康教育等。
5责任医师应在建床、查床后24小时内完成病历书写。6各项检查、化验报告单要及时粘贴。
7撤床记录包括诊断、治疗过程、转归和撤床医嘱。
附录 D(资料性附录)“家庭病床病历”部分格式
(一)建床录(即家庭病床病历首页)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婚姻 职业 民族 籍贯
工作单位 家庭地址 电话
建床日期 供史者(与病人关系)
联系人姓名: 与患者关系: 联系电话: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一般情况、皮肤淋巴结、头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脊柱、神经系统等; 既往辅助检查: 建床诊断: 治疗计划:
责任医师签名:
年 月 日
(二)家庭病床撤床记录
姓名 性别 年龄 建床日期 撤床日期: 建床诊断: 建床天数
撤床诊断: 查床次数
小结:(发病情况、治疗经过、撤床时情况、撤床医嘱、带回药物等)
转归:治愈□ 好转□ 稳定□ 转院□ 病家要求撤床□ 死亡□
责任医师签名:
中医护理在家庭病床中的作用 篇3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其意为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乃是历代医家长期以来顺应四季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自然变化的普遍规律。春夏两季,阳气活动旺盛,万物生机盎然,气候温热,机体腠理开泄,汗出较多,加之乘凉喜冷更易损阳,致使阳气耗损,故春夏季宜早睡早起增加日照时间,以适应外界阳气升发旺盛之气。秋冬气候肃杀,阴气当令,肌表致密,阳气不易外泄而致阳气偏盛,阴气偏衰,故秋冬季宜早卧晚起,以避其寒,适应冬季阳气闭藏之气。随着一年四季阴阳寒暑的不断转变,机体必须顺应其变化做相应调节,方能养阳以助生长之能,育阴以益收藏之本。
通调血脉,增强经脉的有关功能:运动是最直接的活动之一。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并因此发明“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达到锻炼机体的目的。在家庭病床病人中,倡导病人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开展各种机能锻炼,对疾病恢复是大有裨益的。
饮食护理
孙思邈在《千金·食治方》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良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除病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惶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谴疾者,可谓为良工”。中医治病不但以药物祛病除邪,更重视饮食调养的作用,用食疗之法,达到治病的目的。饮食调养的原则是饮食适量,定时定餐,不宜偏嗜。软硬、冷热相宜,饮食清洁,宜清淡。慎厚味肥甘之品,忌烟酒、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对于某些疾病,饮食与治疗处于同等地位,了解饮食的宜忌与疾病的关系对于家庭病床的饮食护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食物也同药物一样,分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食物的性味必须与疾病的属性相适应,否则就会起反作用而影响疗效。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和体质选择相应的食物,才能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饮食调养配合治疗的目的。例如寒症忌食生冷瓜果等寒凉食物,宜食温暖性食物,可食些生姜、辣椒之类,既可补充阳气不足,又可健脾开胃;热症应忌辛辣炙煿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食物,可食些秋梨、藕之类,宜养阴滋润。又如阳虚患者忌寒凉,宜温补,阴虚患者忌温热,宜清淡。总之,饮食宜忌正如《金匮要略》所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因此在家庭病床治疗中,必须强调中医特点——辨证施护,因人、因时制宜,确定恰当的饮食计划,并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加以调节,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发热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稀软食物,如面条、米粥、新鲜蔬菜水果等。高热伤津患者可用梨汁、藕汁、鲜茅、芦根汁或西瓜汁做饮料。属外感发热的患者服解表药后可啜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发汗,忌食荤腥厚味及滋补性食物。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宜清淡低盐饮食,不宜过饱。鼓励多食豆制品类、粗粮及山楂、大蒜、芹菜等新鲜水果,少食细粮、甜食、肥肉等食物。忌煎炸、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及烟酒。
水腫病患者宜低盐、高蛋白饮食,如鱼、瘦肉、蛋类、豆类(赤小豆)和某些蔬菜如西瓜、冬瓜等,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消肿利尿作用。忌鹅、公鸡、猪头肉等食物。
消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规定,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量。并嘱咐家属注意观察和制止患者另加食物现象。应禁忌糖果、煎炸油腻食物。
情志护理
七情在心身疾病的发病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志太过、太盛、超越了生理的调节限度,便使人体生理失去平衡,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或者促使疾病的发展、恶化。所以在家庭病床的护理中,尤其是一些“所愿不远”或焦虑过度引起的病症,如心悸怔忡、不寐、脏躁、肝郁等病人,要特别强调精神护理。
《灵枢·师传》里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焉有不听者乎?”对急症后恢复期的患者,医生及家属要耐心劝慰,指出只要病人能与医生配合得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病人如何调养,让病人遵照医生的治疗原则行事,解除病人的忧愁和烦恼、紧张和恐惧。即便那些脾气不好的病人,也应以诚挚的态度进行规劝说服。调摄情志,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经》从脏腑五行相关理论指出情志相映治疗方法: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即为情志相胜的心理治疗方法。祖国医学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心病需要心药医”,这是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也是家庭病床中情志护理的重要内容。
气候护理
中医很重视节气与时令对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四立(立春、立秋、立夏、立冬)对病情的变化影响很大。例如《摄生消息论》明确指出:“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体却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天气的阴晴、冷暖变化均能引起病情的变化,某些疾病如心脏病、喘症、风湿病、中风后遗症等患者尤为敏感,故要求病人及家属注意增减衣物,并做好思想上和医疗上的必要准备,以防病情突变而措手不及。例如心脏病患者遇阴沉天气时会出现喘憋不得卧,心悸等症状加重;哮喘病人在潮湿闷热环境病情加重,家属要随时协助患者调节卧位,注意胸腹、足底部保暖,免受风寒,并注意室内通风,使其舒服。
老年家庭病床1120例分析 篇4
1 一般情况
2001至2007年间在我院登记在册的家庭病床患者1 322例, 其中老年患者1 120例, 占收治总数的84.7%。其中男640例, 女480例, 男女之比约为1.3∶1。年龄60~100岁, 其中60~69岁组、70~79岁组分别占38%和56%。2001至2007年各年份老年病人占同期家庭病床的比例分别为67.2%, 72.3%, 80.0%, 81.6%, 87.0%, 89.1%和92.2%。
2 疾病种类分析
每例只取一个主要疾病统计。1 120例中内科疾病占81.5%, 外科占10.5%, 眼科占6%, 其余占2%。内科疾病中以心血管病最多, 其中高血压病218例, 冠心病109例;其次为脑血管病, 以脑梗死、脑出血为多, 共184例。外科疾病以各种癌症术后为多 (69例) , 其次为骨折 (38例) 。疾病以老年性白内障为多 (54例) 。有840例 (75%) 的病人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因病致残184例, 其中急性脑血管病148例, 骨折36例。98例伴有褥疮、静脉血栓、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合并症。
3 服务模式
(1) 实行综合性医疗健康服务。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开设老年家庭病床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组家庭病床患者大都居住分散, 我们全科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巡视, 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的同时提供心理、康复和保健咨询。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正确用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 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 定期测量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心律、呼吸、血压, 并向病人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指导用药方法以及用药后的观察。对于老慢支病人则观察其体温、咳嗽、咳痰情况, 痰液的色和量, 并指导他们锻炼身体, 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过度疲劳, 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等。 (2) 加强心理医疗。老年人的康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康复, 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社会, 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老年家庭病床患者因常年患病, 心理脆弱, 他们除了更需要家人的呵护外, 也同样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医务人员的关心。我们在给予医疗帮助的同时, 注意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督促其适量活动, 合理休息, 使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通过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理疗、功能锻炼、心理疏导、护理等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 本组有135例病残程度得到改善, 87例合并症治愈。
4 讨论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 我院家庭病床收治对象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其中70~79岁年龄组占老年组的一半以上, 是老年疾病的高峰期, 这与有关报道[1]相符。这些患者脏器功能减退, 代谢功能降低, 应急能力差, 病情复杂, 对医疗保健的依赖性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多发病, 应重视这些疾病的防治。老年患病特点是慢性病多, 多种疾病共存, 致残率高。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常见病, 除了病死率高外, 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急性脑血管病的生存者中, 有40%遗留严重残疾, 10%生活不能自理。
由于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共存, 而且病程迁延时间长, 治疗较复杂。因此, 要求从事社区医疗的医生, 不但要有全面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医疗技术, 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行为医学、健康教育等知识, 才能适应当前家庭病床医疗和社区医疗工作的需要。在医疗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 老年患者由于是常年慢性病患者, 不可能承担过多的医疗费用, 要以尽量少的医疗费用达到治疗目的。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家庭病床和社区医疗站是老年病患者出院后治疗的延伸, 不但能巩固以往治疗效果, 对疾病的根治和功能恢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家庭病床的作用是门诊、病房和其他医疗形式无法替代的。专家分析, 我国2.5亿城市居民中将有8%的人对私人或家庭病床医生有需求, 中国将出现一个180亿元的新兴医疗市场[2], 可见家庭病床有很大的潜力和需求。家庭病床对提高医院服务效率、缩短病人住院床日、节省卫生资源也具有现实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家庭病床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种类, 为卫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 120例老年家庭病床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种类进行统计。结果在1 120例中6079岁占94%, 其中7079岁占56%。疾病种类内科以心血管、脑血管病为主, 外科以各种癌症术后和骨折为主, 眼科主要为老年性白内障。结论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 应积极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医疗服务。
关键词:老年人,家庭病床,医疗保健
参考文献
[1]王志刚, 陶艳芳, 顾顺利.开设老年人家庭病床10年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1997, 13 (12) :714-717.
广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篇5
工作指引(试行)
根据我省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需要,以及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为指导基层规范开展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生式服务,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家庭病床服务
是指对适宜在家庭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居住场所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上门家庭方式提供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及健康指导,并在家庭病床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形式。
二.收治对象
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等服务的患者。
三.收治病种范围
由各试点地区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确定。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必要条件(必须具备)
1.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2.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病情稳定,适合居家治疗和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定期上门实施治疗护理,有近两年来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住院或门诊诊疗记录。
(二)参考条件(至少具备其中之一)
1.患者病情较重但稳定;
2.气管插管、鼻饲或持续导尿,需定期进行治疗护理;
3.合并褥疮;
4.反复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统感染;
5.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
6.恶性肿瘤晚期;
7.骨折牵引固定需卧床治疗患者;
8.其他严重并发症;
9.65岁以上患慢性病长期卧床不起需治疗者。
(三)机构与人员资质
1.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符合广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标准。
2.从事家庭病床工作的医生、护士,应具有注册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资质,并具有 2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师、护士数和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以保证家庭病床服务质量。原则上,一医一护家庭病床管理数不超过15-20张床。各地也可视人员情况自定。
(四)服务项目
1.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补充、完善和更新。
2.利用社区适宜技术进行医学健康照顾,包括全科医疗、社区护理以及中医中药服务。
条件允许并在严格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可开展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换药、褥疮护理、导尿、吸氧、康复指导、护理指导、针灸、推拿等。
3.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测血糖、抽血化验等。
4.建立全科医师和管床护士家庭方式及家庭病床巡查制度。
5.居民健康管理,包括:重点人群专案管理及随访、周期性体检、心理健康指导、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和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
6.除上述外,其他在家庭中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治疗效果较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能拿到家庭使用、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项目。
(五)建床
1.建床对象为居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所辖区域内且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条件的居民。患者(或家属)提出建床申请,填写家庭病床申请表,并在申请时携带其在医疗机构诊疗的相关资料,包括就诊病历、住院小结、相关辅助检查及影像报告、用药清单及记录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根据收治条件、患者情况及本机构服务能力确定是否建床。确定予以建床的,应确定签约的责任医师和管床护士。
2.责任医师或管床护士详细告知患者(或家属)建床手续、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责任、查床及诊疗基本方案、收费和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等注意事项,给予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责任医师或护士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3.责任医师或管床护士首次访视应详细询问建床患者病情,进行生命体征和其他检查,并作诊断,对建床患者制订治疗计划。
4.责任医师或管床护士应完整填写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录入当日医嘱及治疗费用明细,规范书写家庭病床病历(见附件)。
5.申请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应具有良好的监护条件,即在建床期间需要至少一名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并保持通讯畅通和随时联系。患者居住房间应安静明亮、通风良好。房间、桌面、病床、床单被褥和患者衣服应清洁。为避免感染,需进行注射、换药等治疗的患者的家庭环境应具备相应卫生条件。
(六)治疗护理
1.责任医师和管床护士应根据病情制定查床计划,建立医护联合工作机制,一般每周巡诊或家庭访视1-2次。病情较稳定、治疗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不变的患者可两周巡诊或家庭访视 1 次。患者病情需要或出现病情变化可增加巡诊或家庭访视次数。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护士查床。
2.定期巡诊或家庭访视时应作必要的体检和适宜的辅助检查,提出诊断、治疗和护理意见,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
3.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护士应在3天内完成家庭访视,并在病情变化或诊疗方案改变时及时巡诊。上级医师应对诊断、治疗方案和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提出指导意见。
4.管床护士根据医嘱执行相应治疗计划。管床护士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和差错发生。
5.管床护士应指导家属进行相关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七)撤床
1.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或以上者,办理撤床:
(1)经治疗疾病得到治愈。
(2)经治疗及康复后病情稳定或好转,可停止或间歇治疗。
(3)病情变化,受家庭病床服务条件限制,需转诊至医院进一步诊治。
(4)患者死亡。
(5)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自行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
2.责任医师应开具家庭病床撤床证,指导患者(或家属)按规定办理撤床手续,并书写撤床记录。
3.建床患者(或家属)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的,责任医师应将该情况记录在撤床记录中,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
4.撤床后,家庭病床病历归入患者病史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一并保存,并按病历存档要求进行存档保管,完整保存家庭病床档案2年以上。
(八)管理与监督
1.省卫生计生委加强对全省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各市、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辖区家庭病床服务的监管,明确家庭病床管理部门,负责家庭病床的统筹管理、质量监控、服务信息收集反馈等工作,制定家庭病床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严格执行;建立家庭病床质量监控评估机制,对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定期评估;建立家庭病床服务信息管理制度,对建床、撤床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
3.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人员培训。
4.加强家庭病床及家庭医疗照顾安全的宣传,建立公示制度,向社区居民公示家庭病床服务联系电话、服务项目及其收费标准、医疗保险报销政策,建立投诉受理机制。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将家庭病床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相融合,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结合,同时进行。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针对个体进行个性化管理,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时要提供健康档案的建立、补充、完善和更新服务;重点人群专案管理及随访、周期性体检、心理健康指导、营养膳食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康复和健康保健知识指导等服务。建立责任(全科)医师转诊管理制度,责任(全科)医师需全程负责转到医院就诊的家庭病床患者的转诊与后续健康管理工作。
(九)收费
家庭病床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按照当地物价部门的规定执行。
家庭病床 篇6
1 为工伤病人设立家庭病床的重要性
1.1 现代社会伤残者剧增的需求
由于社会的发展, 工业技术的进步及交通事业的突飞猛进, 工伤越来越多, 伤残者急剧增加, 而医院床位则相对更加紧张, 在社区为工伤病人设立家庭病床, 对工伤者实施家庭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2 护理竞争的需要
社区服务进家庭已成为一种社会化前沿性服务。护理竞争的实质是技术质量, 服务质量的竞争, 而服务质量的基础在于对社会护理需求的预测;在于护理人员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实施家庭护理向工伤患者告知护理服务信息, 使其选择和正确利用护理服务, 建立社区医院良好信誉和形象, 直接影响病人求医的流向及护理的心理效应。
1.3 工伤病人的需求
绝大多数工伤病人希望出院后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家庭护理。因为第一环境适宜, 利于病人在适宜的环境中恢复健康, 且可使心理焦虑、孤独、紧张度下降。第二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家属陪在探望的实际问题。第三利于康复训练。第四利于心理护理、卫生及行为指导, 尤其病人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会减轻负担感, 增强自信心。同时也利于健康教育, 达到工伤者的自我保健。第五方便患者。解决出院后仍需延续护理, 但又不便利医院接受服务的患者。第六通过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与鼓励更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境, 利于康复。
1.4 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有利于护理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工作从院内到院外, 即由单纯病区护理走向社区家庭护理;从单纯疾病护理转向家庭预防保健;从生理护理转向身心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 转向主动为工伤病人实施家庭护理服务, 即是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又将促进护理工作的转变。
1.5 适合国情
解决医院床位紧张的趋向, 又可以减轻工伤家庭经济负担和人力负担。因此, 对工伤病人实施家庭护理, 有利于解决病床不足所致供求之间的矛盾, 尤其因床位紧张而致危重病人不得不加床抢救的问题;有利于解决病人住院难的问题, 改变过去工伤病人长期“寄存”医院的局面, 实行医院与工伤人员所在单位建立沟通及制约制度, 减少人均住院日数, 减轻住院负荷。
1.6 有利于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家庭护理减少了工伤患者住院费用, 减少卫生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并能为医疗费用急剧增长克服一部分困难, 又可多收病人增加收入和减少院外报销。家庭护理投资少, 见效快可充分利用现有人员与技术条件, 是解决住院难的有效途径。
2 社区工伤家庭护理的管理
2.1 组织
由一名专职业务领导分管此项工作,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配备社区护理人员。
2.2 对象
经住院治疗, 病情稳定, 可以在家庭延续护理服务的, 病人需求且经过主治医生认为可以在家庭治疗护理的工伤患者。
2.3 管理
2.3.1 建床程序。
病房或门诊将收入家庭病床治疗的病例填写家庭病床通知书由护士长再分别转送给社区护士, 并确定上门诊查日期、时间。
2.3.2 建立护理病历。
根据工伤病人病情填写病历首页, 拟定护理计划, 提出护理问题, 记录病程, 评价、护理小结等。可酌情借阅工伤病人住院期间护理病历或病房与社区护士交接病人, 了解病人病情及护理过程, 以保持护理的连续性。
2.3.3 建立一套工伤病人社区家庭护理管理制度, 社区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必要的记录表格卡片, 随时了解护士工作质量及工伤患者健康情况。
建立访视记录, 建立重要个案护理记录, 护理工作量月报表, 登记每天护士所做护理项目, 访视的次数, 每月、季、年都有统计数字和总结。
2.3.4 素质及培训, 严格护士培训和考核制度。
要求护士必须在护校教育的基础上, 经过培训才能胜任社区家庭护理工作。护士素质要求穿简朴制服, 保持整洁, 不可浓装艳抹戴手饰。要具备医学护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基本知识及示范护理技术的知识和技巧。
2.3.5 护理装备。
社区护士应备有家庭访视包, 装备适应工作需要, 小型、便于携带的诊疗、检查和抢救设备。可根据情况增减用物。
2.4 护理内容
对工伤病人护理要有针对性, 除按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外, 要开展有针对工伤的健康教育, 主动发现家庭中的健康问题, 因人施教, 使工伤病人自觉地掌握基本卫生健康知识, 养成健康卫生习惯, 同时要讲究护理道德, 做好工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工伤的纠纷要熟悉标准, 掌握政策, 善于调解, 及时与单位沟通联系, 尽量为工伤病人谋福利, 以利其合作与康复。
家庭病床 篇7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 社会对卫生资源消耗和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1], 现有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2]。近十年来, 以家庭病床治疗保健康复为模式的卫生服务, 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3,4]。家庭病床作为医院床位的补充形式,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模式, 有效的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 降低了医疗费用的成本, 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 同时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 解决了部分居民“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这种方便、有效、经济的医疗卫生模式已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1 理论基础
1.1 概念
家庭病床 (Hospital Bed at Home) (简称家床) 是指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病人, 在其家庭就地建立的病床, 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医学服务模式。它诞生于社区, 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 社区为范围, 家庭为单位, 以老、弱、病、残为服务重点,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 以全科医生上门服务为手段的一体化服务, 旨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5]。家庭病床开设在病人家中, 是一个集家庭医疗、家庭护理、家庭预防保健、家庭功能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项目[6]。
1.2 家庭病床的特征
(1) 服务范围的区域性; (2) 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 (3) 服务手段的适应性; (4) 服务人员的流动性; (5) 服务病床的不固定性。
1.3 发展家庭病床的重要性[7]
有利于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需要;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合理配置区域卫生资源;适应疾病谱的改变;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以人为本的卫生服务模式。
2 国内背景
2.1 国内家庭病床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在50年代中期, 天津等城市曾推行过家庭病床,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并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方式。但十年内乱, 医院规章制度遭到破坏, 家庭病床陷于自流状态。1984年, 卫生部制订了《家庭病床管理条列》, 将家庭病床服务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8]。近年来, 家床的发展又出现了萎缩, 主要原因有:不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使病人偏向在大型医院就医;家床的利润相对较低导致医院兴趣锐减;家庭病床服务的管理不规范, 医疗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形成真正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等。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纲领, 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针、政策, 卫生部门也提出了立足改革、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的伟大任务。在党的号召下, 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家庭病床才在新的认识基础上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
2.2 国内家庭病床的需求
我国老年人已达总人口的10.46%左右, 其中80%~90%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 而卧床不起者占到老年人的3%左右[9]。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先后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取得的经验表明, 家庭医疗护理可有效解决老年人群的卫生保健问题[10]。因此, 家庭病床潜在的社会需求量是很大的。由专家考虑相关因素提出家庭病床需要量的客观指标, 其公式是: N=0.06×LC ( N: 家庭病床需要量;L: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C: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0.06是系数) [11]。
3家庭病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社区家庭病床的队伍建设情况
家庭病床医务人员的学历构成以大专和中专为主, 年龄结构较高, 职称却相对较低;全科医生数量缺乏、承担的家庭病床服务量大、业务覆盖面不够广泛、业务水平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个别机构采取行政指派方式, 甚至把医院闲置的、各科室不要的人员派到家庭病床科去, 由此造成家庭病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3.2 社区居民对家庭病床的知晓率
目前, 社区居民对家床知晓率低、利用意识不足, 相当一部分居民不了解家庭病床的好处, 甚至不知道家庭病床的存在。有些知道家庭病床的居民也片面地认为, 家庭病床是医疗机构变相赚取利润的方式, 宁愿舍近求远去医院住院而不接受家庭病床服务, 给开展家庭病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风险
建立家庭病床方便了患者及其家属, 却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风险。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构成比较低、技术水平不高, 这就使卫生领域中提供服务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其次, 家庭病床服务的自身特点, 决定了医护人员仅能提供间断的服务, 不能提供24h连续的医疗服务, 不能随时掌握和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第三, 家庭病床医生仅配备了简易的诊疗设备, 甚至只有体温表、听诊器和血压计, 容易产生诊断和治疗上的缺陷, 为医患纠纷留下隐患, 入户打针、输液等诊疗过程中的医疗意外及救治困难也不能回避;第四, 家庭病床服务人员少, 每个家庭医生承担的家床服务量大、负荷重, 量大的基础上质量难以保障。
4 发展家庭病床的建议
4.1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居民对家庭病床的知晓率
通过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改善居民对家床的偏见, 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病床服务的了解和认识, 让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家庭病床带来的好处, 使家庭病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具体建议措施:①家庭医生在提供服务时向陪伴病人的亲友作口头宣传;②政府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来做宣传;③政府利用新闻、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
4.2 增强法律意识, 防范医疗风险, 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的学历、职称构成比较低、技术水平不高, 在卫生领域中提供服务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医务人员更要增强法律意识,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些风险, 故家庭病床服务以40~59岁的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为主。具体建议措施: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培训以保证提供优质的服务, 加快家庭医生的培养;②完善家庭病床的管理制度, 严格规范家床医务人员的行为;③明确规定服务的适应证, 若不在能力范围内的疾病及时转诊;④家床医务人员要联合出诊, 家庭医生和家庭护士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一起上门服务, 共同防范风险。
4.3 严格规范家庭病床的收费标准, 完善报销制度
经济因素是影响建立家庭病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政府应该严格规定家庭病床的起付费用、药价等收费标准, 以保证建立家庭病床不变相牟取利益;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协调, 尽快将家庭病床服务内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 完善报销制度, 明确居民家庭病床的费用报销的方式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病床服务真正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真正提高家庭病床的社会效益, 促进家床的健康发展。
4.4 提高家庭病床医务人员的待遇
由于家床工作人员的风险性高、工作特殊、工作量大, 比较辛苦, 而待遇却与付出不成比例, 造成许多医务人员不愿意从事家庭病床服务, 这也是导致我国家庭病床服务人员数量缺乏的原因之一;政府应在待遇上给予政策性倾斜。比如提高工资、加快晋升、优先培训、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 有条件的单位应配备一定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等激励措施, 来调动医务人员从事家庭病床服务的积极性。
4.5 适当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开展的家庭病床主要是以治疗型为主, 其他服务相对很少。由于家庭病床医务人员的数量和设备等有限, 所以在控制家庭病床数量的前提下, 家庭病床服务可以适当拓宽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 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服务。但是, 要处理好拓宽家庭病床的服务内容和扩大家庭病床的覆盖面之间的关系, 不能过分追求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应该根据本社区的实际需求情况来适当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何丽芳, 廖淑梅.家庭病床服务的现状及展望[J].护理研究, 2006, 20 (1) :18-20
[2]黄华.探讨我国社区医疗康复的新模式——家庭病床[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8 (5) :303-304
[3]Carpenter I, Gambassi G, Topinkova E, et al.Community care inEu2rope:The Aged in Home Care project[J].Aging Clin Exp Res, 2004, 16 (4) :259-269
[4]WHO Study Group.Home-based long term care[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 Tech Rep Ser, 2000, 1-43
[5]刘萍.家庭病床医疗工作现状及展望[J].青岛医药卫生, 2002, 6 (20) :18-20
[6]周育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病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2 (5) :13-14
[7]鲍勇.规范家庭病床管理,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J].江苏卫生保健, 2001, 3 (4) :2-3
[8]王敏达, 郑训载, 毛春芳, 等.上海市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的主要形式——家庭病床[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8, 6 (2) :83-85
[9]尚秀清, 蔡蔚, 桑秀艳.家庭病床的服务方式及需求分析[J].社会医学杂志, 2004, 2 (1) :43-44
[10]吕桦, 李盛, 田晓燕, 等.安徽省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医疗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1, 17 (8) :763-764
健康教育对家庭病床患者的重要性 篇8
家庭病床及社区康复主要注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身心功能的恢复, 以功能锻炼和调适、全面康复、复返社会、改善生活质量为原则和目标, 更着重于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自理、劳动和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3]。经调查, 本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大多有以下情况: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对自己现存的或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存有悲观消极态度;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医师医疗活动不配合, 对家属的关心照料不满意, 不积极参与康复运动等。而患者家属亦存在对疾病不了解、无法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缺乏护理和康复知识、监督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配合治疗的力度不够等。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及本社区团队对本社区45位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规范的健康教育, 并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取得较好的医疗康复效果, 证明了健康教育对家庭病床患者的治疗意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研究对象均为本社区55岁以上的家庭病床患者, 其中男20例, 女25例, 年龄55~80岁, 文化程度均为小学以上, 智力状况及语言表达能力均良好, 家庭支持情况均良好, 疾病种类包括:脑卒中恢复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帕金森症、肿瘤等, 诊断均符合WHO标准。
1.2 方法
将45例家庭病床患者根据所患疾病进行分组, 分为脑卒中后遗症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其它组 (包括肺心病、帕金森症、慢性肿瘤等) , 按不同组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健康教育, 通过上门宣教、医生个别指导、发放健康知识资料、组织患者和家属集中指导及交流、设立热线电话等形式, 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具体内容如下:
(1) 脑卒中后遗症组 (25例)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脑卒中相关医疗知识, 介绍康复实例, 帮助病人恢复信心。介绍具体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要点和操作方法, 向家属介绍患者可能的心理状态、外在表现及处理对策, 着重介绍患者平时控制危险因素的具体方法, 如控制体重、血压、血糖、情绪等, 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有保护的运动。介绍预防合并症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 对已造成严重后遗症的患者着重向家属介绍日常护理常识及被动运动的方法, 以助其康复。
(2) 冠心病组 (10例)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冠心病相关医疗知识, 如发病机理、种类分型、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及高危因素等。着重介绍降脂治疗, 包括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 并建议定期检查。指导家属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学习现场急救等知识以保证运动的安全适量。另外介绍常见的心脏中医保健方法, 如自我按摩穴位 (主要是内关、合谷、足三里三个穴位) 、坚持用热水洗脚, 以利全身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等。
(3) 高血压病组 (15例, 其中12例亦有脑卒中病史)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高血压相关医疗知识, 包括发病机理、影响因素及严重并发症等, 鼓励配备家用血压计, 强调加强饮食控制、适当有氧运动、规律服药及定期测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措施的康复意义, 对长期服药者介绍停药综合征、夜间综合征及低血压现象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4) 糖尿病组 (9例, 其中8例亦有脑卒中病史) 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强化教育, 包括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血糖检测及并发症等日常自我护理知识的教育, 建立血糖档案, 实施长期监控, 定期复查, 实施系统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发放基本知识教育手册, 强化生活习惯培养及足部护理保健知识教育。
(5) 其它组 (6例, 主要为肺心病、帕金森症、肿瘤) 治疗及护理措施。介绍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发展过程及并发症的预防, 介绍家庭护理的要点及康复治疗的方法。
2 结果
本组家庭病床患者经规范健康教育1个月、观察3个月后, 结果如下: (1) 脑卒中后遗症组:90%以上患者能平和接受自己的现状, 配合治疗, 肢体康复情况良好, 最大限度地发挥残余功能, 提高了生活能力, 家属能有效护理和辅助康复治疗, 减少了褥疮、废用性萎缩等事件的发生, 无1例发生原发病加重, 亦未出现新的脑卒中事件; (2) 冠心病组:88%能很好地配合日常治疗、适当运动、改善心功能、加强自我防护, 无1例发生心血管意外; (3) 高血压病组:均能保持健康饮食, 心态平稳, 适当运动, 规律服药, 85%血压保持正常, 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82%有好转, 无1例发生新的严重并发症; (4) 糖尿病组:86%能较好地控制饮食, 尝试进行各类运动, 主要为室内及床上运动, 85%空腹血糖平稳在6.6~7.08mmol/L,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76%比以前有降低, 未发生糖尿病足及严重的血管神经病变; (5) 其它组:均能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现实的消极情绪, 能配合药物及康复治疗, 达到较好的医疗效果,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总体来说, 各组患者大多能在了解自身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后很好地配合医师治疗, 调整自身状态, 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 (ADL) ,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加重或复发等情况, 提高了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减少了社区医疗成本。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与报道相符,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综合干预模式的主导,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 而家庭病床患者因大多为脑卒中恢复期、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肺心病、肿瘤恢复期及肿瘤晚期病人, 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对象, 规范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对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规范健康教育后, 可以消除其消极、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通过饮食治疗和适当运动并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 医疗及康复效果明显,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加重或复发, 可促进患者康复。因此, 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 医务人员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利用各种有效的医疗及康复手段, 促进患者身心功能的康复, 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总之, 健康教育是辅助社区家庭病床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 家庭病床患者家属作为常见慢性病的高危人群, 通过接受规范的健康教育, 一些不良习惯如吸烟、肥胖、喜食过分咸/甜食、过少运动等能得到有效控制, 很好地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对整个社会来说, 对慢性病防治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对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分组教育, 采用规范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 配合常规药物进行康复、理疗、运动、心理等治疗后,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医疗效果等。结果:各组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大多能改变不良心理状态, 改善生活饮食习惯, 并能适当运动、较好配合医师治疗, 家属也通过学习能进行有效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结论:对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 同时配合常规治疗, 医疗及康复效果明显。因此, 健康教育是辅助社区家庭病床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社区家庭病床患者,健康教育,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士枋, 范振华.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2]段秀珍, 黄永禧.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
[3]唐军.社区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
家庭病床 篇9
我中心辖区现有人口5.4万人, 家床科配备资料室1间, 科长1名, 全科医生4名, 社区护士4名。人员学历:本科70%, 大专20%, 中专10%。医务职称:高职1名, 中级4名, 初级4名。2008-2012年共建床119人次, 平均年建床23.8人次, 其中男57例, 女62例, 年龄59~82岁。疾病种类:高血压组45人次, 糖尿病组29人次, 脑梗死组23人次, 恶性肿瘤组13人次, 冠心病组5人次,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4人次, 诊断符合WHO临床标准。
方法: (1) 加强建床宣传, 简化手续流程:结合我中心辖区居住实际情况, 利用中心、站点的宣传橱窗、LED电子屏等途径开展宣传, 在各街道、社区通过家庭医生、健康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家庭病床服务工作。主要是介绍家庭病床的准入条件, 一般以社区的慢性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为主, 对符合建床条件的患者简化出入院手续方便患者, 由其家属到我院家庭病床科填写申请表格, 由全科医生负责上门查看, 符合建床条件的就由我院代理电子申请, 办理相关手续, 快捷简便, 受到社区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2) 制定个体化方案:a.建立家床病历和医嘱:家庭病床一经建立, 负责管床的医生在8 h内上门检查患者, 书写家庭病床病历, 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 提出建议及预防措施。每周巡诊2~3次, 并及时做好病程记录书写和患方巡诊签字。b.家庭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制定一套合理、有效、方便的个体化用药方案[1]。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有并发症、合并症, 常需要服用≥2种药物合用, 以长效二氢吡啶类拮抗剂 (CCB) 为基础的联合治疗, 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CCB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联合使用, 有更好的作用。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二甲双胍以及增敏剂, 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胰岛素;脑梗死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 并进行科学的康复功能训练,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恶性肿瘤患者, 我们予以生命支持, 缓解疼痛, 改善生命质量;冠心病患者, 根据病情的轻重, 予以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病情较轻患者口服复方阿司匹林, 较重患者服用雷公藤、强的松。c.重视家庭护理, 积极防治并发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在家庭抽血、输液、留置胃管、导尿、鼻饲护理, 褥疮预防护理等服务, 重视家庭病床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 如长期卧床患者要经常翻身、按摩、清洁皮肤, 多饮水、多食用含粗纤维的食物等措施防止褥疮、便秘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要防止足部感染;高血压患者要预防脑血管意外发生。d.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疾病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普及相关疾病的医学知识[2], 积极参与、配合医生的治疗, 增加医嘱依从性。e.提供双向转诊服务:为了能及时解决疑难病例及病情突然变化处置, 我中心与市级医院签约了双向转诊协议, 配备了救护车, 能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就医, 待其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家庭病床。 (3) 家庭病床期的医疗风险规避:由于家庭病床以家庭治疗观察为主, 医护人员仅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巡诊时间, 为了避免一些潜在的医疗风险发生, 医护人员在建床时要对患者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生活照料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详细告知和签署书面的记录。尤其对于病情复杂、存在治疗风险的患者, 应充分尊重家属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进行医疗风险告知并签字。病情恶化或新发疾病应动员患方向上级医院转诊就医。
结果
2008年以来, 家庭病床总建床119人次, 平均年建床23.8人次, 累计建床日20 467 d, 医疗总费用538 196.55元, 日平均医疗费26.30元。家庭病床住院时间28~180 d, 平均住院天数124 d。
家庭病床患者首要诊断疾病:高血压患者45人次、糖尿病患者29人次, 脑梗死患者23人次, 恶性肿瘤患者13人次, 冠心病患者5人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人次;其间死亡患者4例 (肺癌晚期2例, 胃癌晚期2例) , 死亡前夕医务人员都给予了人性化的临终关怀[3]。
我社区家庭病床开展5年来, 45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收缩压 (128.4±7.7) mm Hg, 舒张压 (81.6±5.7) mm Hg;29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5.61±1.08) mmol/L, 餐后2 h血糖 (6.83±1.35) mmol/L。冠心病患者病情平稳, 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也有较好的提高, 肿瘤患者带癌愉快的生活。在家庭病床诊疗服务期间医患关系和谐, 从未发生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讨论
家庭病床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4],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 人们群众对健康需求逐步增强, 医疗、康复逐步走入家庭、社区, 社区医生、护士经过全科医学培训后从全科理念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 掌握多种社区慢性病防治技术, 能为特殊人群提供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一体化的综合卫生服务。
家庭病床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 其服务的地点是在患者家庭中, 医务人员在同患者诊疗的同时, 也接触了患者家庭内的其他成员, 所以自然也成了患者家庭的保健医生。通过向他们进行健康卫生、慢性病知识的宣教, 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加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中心与市级医院签署了双向转诊协议, 如遇患者病情加重, 马上帮其联系转诊就医。针对家床患者的首要疾病、并发症和合并症, 全科医生要制定出个体化的服务模式, 即合理饮食、科学的康复锻炼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能较好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功能的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提供家庭病床服务是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之一, 是社区医院门诊的延伸, 填补了门诊和住院之间的空白, 大大减轻了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压力,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学服务。家庭病床的个体化服务模式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安排、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和照顾压力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卫生服务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降低了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张谢稍.社区家庭病床用药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6, 4 (9) :3-5.
[2]陈平.家庭病床患者主要照顾者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13) :56-58.
[3]柯梅, 刘连珍, 王瑞海.晚期癌症病人的家居临终关怀[J].心理医生 (下半月版) , 2012, (1) :1-3.
家庭病床 篇10
关键词:社区医疗服务,老年慢性病居民,家庭病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化及老年慢性病逐渐增多等问题。慢性病治疗时间往往较长且费用高、陪护困难,鉴于目前医院服务资源有限,老年慢性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对慢性病治疗模式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荔湾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人口老龄化状况较为明显,近年来,根据本区域现状,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开设家庭病床为特色的卫生服务,由于具有方便患者、方便家属和节省费用等独特优势,正逐渐成为华林社区的重要卫生服务模式之一。以下为华林中心家庭病床开展工作的统计和分析。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以2005年3月—2008年3月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住院病人和家庭病床患者共3 738人作为统计对象。主要包括两组(住院、家庭病床)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疾病种类和住院费用。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主要采取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中对疾病的分类标准[1]及《实用内科学》(1997年11月第10版)。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和费用类别分布情况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表明:住院病人2 295例(占61.4%),家庭病床患者1 443例(占38.6%)。住院患者中男性1 076人(占46.9%),女性1 219人(占53.1%);家庭病床患者中男性690人(占47.8%),女性753人(占52.2%)。家庭病床组患者平均年龄73.89±13.24岁,较住院组75.92±9.45岁偏大。费用类别方面住院组医保为1 887人(占82.2%),自费408人(占17.8%),家庭病床组医保为1 433人(占99.3%),自费10人(占0.7%)。可见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性别差异不明显,服务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以享受医疗保险者为多。
2.2 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情况
家庭病床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住院组,而两组在住院费用方面相差不大(表1)。
2.3 患者疾病构成情况
住院患者和家庭病床患者皆以患老年慢性病为主,病种各有侧重。家庭病床以脑血管病变的神经系统疾病占绝对多数(占53.6%),其他为心血管、呼吸系统慢性病为主(表2);住院患者的各种疾病比例对比较均衡、广泛(表3)。
3 讨论
家庭病床服务是由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为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家中或社区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2]。这种服务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家庭病床服务更适合在人口老龄化城镇社区开展业务
华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覆盖10万居民,区内人口老龄化较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0%[3]。这几年开设的家庭病床的患者主要是75岁以上的居民,3年共开展家庭病床病人1 443例,平均住院日70多天,基本解决了社区老年病患者慢性病康复治疗的需求。
3.2 家庭病床服务可较大程度地替代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治疗
老年人患病率高,慢性病患者增多,对医疗服务需求较大,医疗费用消耗大。但老年慢性病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对医院床位的周转有一定影响。家庭病床组患者诊断构成与住院组患者诊断构成都是以老年慢性病为主,但两者住院天数差距较明显(表1、表2和表3),统计显示有98.5%家庭病床患者都是由一、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通过“双向转诊”转来,开设家庭病床能有效地减少住院的需求。
*表示疾病诊断明确但不属于上述所列系统的疾病,因书目较少故作为独立统计因素统计。
3.3 家庭病床是节省卫生资源的有效途径
华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患者日均费用相当于住院的1/3(表1),家庭病床的患者支付类比属于医保统筹的为1 433人(占99.3%),只有10人属于自费(占0.7%)。据上海市闸北区3种常见慢性病的费用报告:家庭病床、一级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日均费用分别为83.14元、238.10元、173.04元和810.63元;人均检查费分别为42.58元、285.28元、928.60元和3 601.59元;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34.04天、36.01天、91.87天和31.54天[4]。根据以上数据,开设社区家庭病床服务既能有效地减轻慢性病患者的负担,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又能有效地节省医疗保险费用,更有效地节约国家的卫生资源。
3.4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应重点关注老年慢性病康复治疗方面的技术改进
家庭病床以慢性病患者为主[5]。华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患者诊断构成前五位分别是:神经系统疾病53.0%,心血管系统疾病占18.2%,呼吸系统疾病占16.0%,骨关节病占6.7%,肿瘤占4%,合计占98.5%。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技术水平,探索适合社区家庭病床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更有利于国家把慢性病管理和康复医疗引导到社区的医疗政策中实施,从而带动社区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
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求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开展家庭病床为切入点,达到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通过提高老年慢性病康复技术水平,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方案及调查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32.
[2]李士雪,曹勇,汪丽娟,等.家庭病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形式[J].实用全科医学,2004(3):189.
[3]广东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EB/OL].[2009-1-24](2009-05-19).htt:www.gdpic.gov.cn/blog/blog_type.aspx?ciid=89&iid=89.2009.
[4]祝友元,施永兴.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经济效益的动态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38-39.
[5]熊秀清.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J].广西中医学报,2003,6(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