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老人论文(精选8篇)
赡养老人论文 篇1
案例分析
每个老年 人都期望有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然而, 现实生活中, 子女拒绝履行法定赡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生这种情况主要因为有些人存在以下五种误区。
误区一:出嫁的女儿不赡养
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认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出嫁后的女儿与娘家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了结, 就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国《婚姻法》规定, 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里所讲的子女, 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儿子和女儿, 也包括亲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所以说, 出嫁后的女儿同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误区二:父母再婚不赡养
在当前一些地区, 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母亲改嫁或父亲再婚后, 便与自己脱离了原有的家庭关系, 父或母的养老问题便由其新组成家庭的子女承担。其实不然, 《婚姻法》第30条明确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 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这一规定说明, 父母有婚姻自由的权利, 父母再婚与否, 子女都不得干涉, 不论父母的婚姻关系如何变化, 子女都必须履行其应尽的赡养义务。
误区三:不分财产不赡养
日常生活中, 有的老年人将一生积累的财产较早地分割给身边的子女, 以换取他们对自己的赡养。这种做法看以合理, 但常常会引起家庭成员间不必要的纷争。一是容易侵犯继承人的合法继承权。特别在一些丧偶的老人中, 他们为换取赡养, 不得已将“家底”过早分割给部分赡养人, 这样势必会侵害包括自己在内的法定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会在子女之间制造矛盾。老人在处分财产时如果显失公平, 极易导致子女们在老人就医、日常照料及丧葬等问题上互相攀比, 纠缠不休, 严重影响原本和睦的家庭关系。三是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财产分割后, 老人们会因此而失去对财产及家庭收入的支配权和处分权, 使自己在走访亲友、人情往来、旅游、治病等方面都得同子女商量, 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不能自主的枷锁。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老人们在以分割财产换取赡养时, 千万要慎重行事。其实, 根据法律规定, 不论老年人是否拥有财产, 子女都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误区四:分家不公或不照料晚辈不赡养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 赡养老人和分家析产是各自不同的法律关系:赡养是子女对父母履行的法定义务, 不涉及财产问题;分家析产是分割家庭共同财产, 是纯粹的财产关系, 不涉及人身关系。有的子女以父母偏心眼儿、分家不公为由拒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
另外, 时下不少年轻夫妇不体谅老人身体、生活等方面的难处, 干脆将孩子的饮食起居、上学接送、日常管护等一股脑儿地推给父母, 认为父母照料晚辈是天经地义的事。在照料晚辈的过程中, 老人们一旦在几个子女中处理不当或稍失公平, 个别子女便片面地认为父母 (岳父母) “一碗水没有端平”、厚此薄彼, 进而用拒绝赡养、“看了谁家的孩子谁赡养”的错误做法对待老人, 这于法于理都是十分错误的。
误区五:不继承遗产不赡养
现实生活中, 有的子女以放弃继承权为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这是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 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 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其次, 该做法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婚姻法》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这即是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继承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子女自愿放弃这项权利, 是对自己继承权的合法处分, 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与此同时, 法定赡养义务却不能因放弃继承权而免除, 因为义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具有强制性。因此, 为人子女者切不可以放弃继承权来拒绝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
赡养老人论文 篇2
为了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村经两委和老龄委研究,特签定子女赡养老人协议书如下:
一、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应当履行对老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别需要。
二、赡养人应当妥
善安排老人的住房,对患病的老年人应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三、赡养人不得强求老年人承担体力过重的劳动;不得岐视、侮辱和虐待老年人。
四、赡养人不得干涉老年人的婚姻和再婚后的生活;不得阻拦老年人参加正当的社会活动;不得限制老年人的人身自由。
五、赡养人对老年人必须尊敬、孝顺、保证老年人精神愉快,主持老年人的生日及过年、过节的问候和特殊照顾。
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由老年人自己选定,可以同子女生活在一起,也可以单独生活,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待遇从优、生活资料由子女保障。供应标准由村支部、村委和老龄委研究决定,如每人每年白面_______斤,小米(大米)______斤,豆类杂粮_____斤,油__斤,必须保证质量或生活费用________元/年;必须保证老年人用电、用水和用煤的方便。
七、具体说明略
以上各条经村两委批准,由老龄委监督实施。对不执行上述协议规定者,按〈〈老年法〉〉予以处理。
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赡养人:
党支部
村村委会
老龄委
长子:
次子:
女儿:
年月日签订
父子爱心接力赡养百岁老人 篇3
父輩友谊促成两代人孝行
晌午的太阳懒洋洋地洒满农家小院,在献县商林乡小南邵村一处老房子里,47岁的李兴凯正和父母帮奶奶包饺子。“奶奶爱吃饺子,俺和媳妇隔三差五就过来和老人们包饺子,父母给奶奶包了大半辈子饺子,现在都患病在身,俺继承父业也要接着包下去。”李兴凯乐呵呵地说。
李兴凯所说的奶奶并不是他的亲奶奶,老人是他家的远房亲戚,名叫孙国梅,已是106岁高龄。李兴凯的爷爷和孙国梅的老伴关系很好,两家走动得很亲近。孙国梅只有一个女儿,快80岁了,远嫁洛阳。李兴凯的父亲李瑞波说,1973年孙国梅的老伴去世后,老人体弱多病,他们老两口就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李兴凯小时候就看到父母对这个奶奶特别孝顺,有好吃的要留给奶奶,地里的活儿不让奶奶干。老人冬天怕冷,全家就一铺暖炕,也让给了奶奶。李瑞波经常教育子女,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奶奶。受父母的影响,李兴凯和妻子都非常孝顺奶奶。
李兴凯说,20多年前,母亲得了脑血栓,失去了劳动能力,虽经多方治疗,勉强生活自理。5年前,76岁的父亲又得了老年痴呆,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照顾三位老人的任务都落在李兴凯和媳妇郑东芝身上。为了照顾好三位老人,特别是百岁高龄的奶奶,李兴凯夫妇衣不解带在床前尽孝。三位老人住的房子是三间土坯房,奶奶住在有火炕的屋里,父母住在另一间。孙国梅的炕上有两床被褥,李兴凯说,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和妻子就替换着和老人睡一铺大炕。
寿星满意不愿去女儿家
李兴凯介绍,奶奶的女儿家境一般,身体也有病,前些年回来看看老人,这些年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知道母亲过得很好就放心了。女儿也曾想接她去洛阳,可奶奶觉得跟着李兴凯一家过得很好,哪儿也不去。
李兴凯一家是个大家庭,有9口人,几十年来也没分家,一家子妻贤子孝,其乐融融。李兴凯说,他没别的能耐,只能打点零工种点地,勉强过日子,但是再穷再累也不能让奶奶受委屈。老人100多岁了,脑筋有些糊涂,耳聋得厉害,有时无端地冲着孩子嚷几句,谁也不跟她计较。李兴凯的儿子也娶了媳妇,一家子都非常敬重奶奶,出门回家都要捎点老人爱吃的东西。平时端屎端尿,缝缝补补都是李兴凯和妻子的事儿。奶奶最喜欢吃饺子,为了让三位老人多活动,李兴凯就和好面,弄好肉馅,让老人们包着玩。邻居孙金平笑着说,“孙国梅老太太是俺村的老寿星,活这么大岁数多亏了李兴凯一家的照顾,李兴凯一家孝顺老人出了名,连外村人都知道呢。”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 篇4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全国老龄委最新数据显示, 2015~2035年将是我国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 据预测, 这期间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 占比提升到29%;农村老龄化比例比城市高1.24%, 2020年农村老龄化率将率先达到20%, 比城市高5%;到2030年达到29%, 比城市高7%, 并将持续到2040年;全国范围内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一系列数据显示, 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而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 精神关怀问题更具突出性。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因没有子女或子女长期外出 (包括进城学习、工作或定居) 而单独留在农村的中老年人, 包括独立居住但抚养隔代亲的中老年人。如果子女与老人同村居住且能够尽到照顾老人的责任, 则不包括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所谓“精神赡养”是指赡养人对被赡养人在情感、心理、精神、人格方面的满足、关心和帮助。“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三个维度的‘需求’, 即自尊的需求、期待的需求和亲情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满足’是人格的尊重、成就的安心和情感的慰藉。”穆光宗的这段话比较完整地诠释了精神赡养的概念。
一、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现状
(一)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程度稍高, 就会多一些满足精神需求的途径, 比如可以读报纸、看杂志、上网。然而, 在农村, 大多数老人的学历都是小学或者文盲。往前推50多年, 正处在新中国成立的初级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普通家庭难以支持孩子读书, 即造成了今天这一代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村老人。
(二) 子女陪伴时间短。老人独居的原因有很多, 或因子女外出打工、上学, 或因子女移居城市, 有的子女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够回家一次, 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和老人联系。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即老年人不会使用新的电子设备:部分老人能够学会用手机接打电话和接收短信, 而对于年龄稍高的老人, 学习这些基本功能也相当困难;其中能够学会使用网络的老人更是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 除了子女回家看望, 老人没有其他途径和子女联系, 只能一个人面对生活“, 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是“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 精神愉悦活动欠缺。农村老人一般是通过电视、邻里聊天来与外界接触, 然而却有相当部分老人家里没有电视机, 因而只能一把凳子独坐家门口。部分老人承担对隔代亲的照顾, 这一方面能够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却在另一方面增加了老人的负担, 而且还带来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另外, 真正来自村委会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很少。
(四) 病痛折磨困扰精神生活。“医养结合”是实践中探索出的新的养老模式, 但目前只是在部分城市中展开,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依然太过薄弱。当生病的时候, 子女不在身边, 空巢老人因行动不便、交通工具不便, 依然面临有病无处寻医、无法走到诊所、无法走进医院的困境, 病痛折磨成了精神生活的另一种困扰。
二、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
(一)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普法宣传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给、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的义务, 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我国于2013年7月正式施行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其中第18条第2款规定:“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人, 特别强调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 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两个规定指明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包括经济赡养和精神赡养, 但是关于精神赡养, 目前法律上尚没有其他具体明确的单文条例规定。同时, 农村的普法宣传工作也存在条件限制, 传统观念当中, 又存在只看到物质供养而看不到精神慰藉的缺陷, 这就难免会使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缺少法律保障。
(二)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物质基础薄弱。二元制的经济结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背景, 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 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这是大批青年人奔向城市务工、争取在城市定居的首要原因, 也使子女陪伴老人身边的时间减少。经济发展滞后、物质基础薄弱的另一个影响是老年人服务产业的缺失, 在身体健康方面体现为医疗保健服务不够完善, 在精神愉悦方面体现为文体活动组织不到位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三) 养老机构建设不足, 医疗保障落后。在农村, 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院本身就很少, 目前存在的部分养老院, 也只停留在提供吃、住和简单的服务阶段, 对老人心灵关爱和个性化需求关照不够。不少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护理培训, 多是临时工, 不善于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同时, 医疗保障不足, “未富先老”使老人没有太多资金用于保健, 政府补贴少之又少, 病痛折磨成为精神煎熬的催化剂。
(四) 子女责任意识淡薄, 老年人“身份迷失”。随着社会的发展, 家庭小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 家庭结构逐渐转变为‘4-2-1’型 (少数是‘4-2-2’型) , 即一对夫妻要赡养4位老人, 抚养1个或2个子女。”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 迫于工作繁忙, 子女们分配给父母精神关爱的精力和时间必然有限, 甚至出现了“问候疲劳症”, 不愿意给老人打电话, 打电话不知道说什么。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生, 传统“孝道”理念丢失, 很多年轻人认为, 留在老人身边, 会使他们丢失很多攀向更好职业、获得更多物质利益的机会。另外, 在农村还存在“重幼轻老”的现象, 由于老人不再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支柱, 他们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也受到挑战。部分老年人产生了“身份迷失”的心理, 即不知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属于哪个层次, 不知自己的社会价值何在, 突然离开工作岗位, 陷入尴尬之境。加之相对应社会保障缺失, 农村空巢老人成了“被社会和子女忽略的一代”。
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解决对策
(一) 完善相关立法, 增强普法宣传力度。在法律方面,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精神赡养做一些更细致的法律规定: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将“常回家看看”纳入了法律条文规定, 但缺少具体可行的配套制度以保证实施, 比如在公司假期制度方面仅仅提到“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缺少更具体的规定。另外, 也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 对“看望频率”、“看望时间”、“违规责任”等具体事项做详细规定;建议颁布实施《社会保障法》, 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做量化规定并积极开展普法工作, 以培养整个社会的精神赡养意识, 使子女重视对父母的精神关爱。
(二) 发展乡村经济, 注重培养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解决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经济水平提高, 可以增加地方政府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建设的资金投入, 比如配备简单的健身器材、书报活动室、开展集体性活动等;另一方面家乡经济发展, 可以使大批青年劳动力留在家乡工作, 避免亲子分离。因此, 提倡广大青年人能够利用家乡优势自主创业, 这样既可以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又可以使子女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陪伴老人。为此, 各级政府需要为青年创业提供更多的绿色通道;在做经济规划时, 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用地指标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注重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在做居民宅基地规划和住宅设计时, 应注意“多代屋”的创建, 鼓励多代同住。
(三) 村委村民合力, 共创乡村特色文化。针对“青年人需要为生活外出打工而对老人精神赡养力不从心”这个问题, 可以通过村民和村委会合作来解决:提倡子女每年向村委会交纳一定的“老人关爱金”, 这个资金数额不需太大, 只需要满足村委组建一些简单的文体活动和定期去老人住处关爱老人健康状况即可。同时, 在基层构建基础的老年人信息库, 区分单独生活家庭、老两口生活家庭, 并将单独居住的失能老人作为重点关爱对象;另外, 组建活动过程中, 村委会可以给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安排工作, 通过发放物质鼓励、轮流执行组织工作来提高老人的积极性, 同时使“老人关爱金”回流到家庭, 提高措施的可实施性。
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所表达的“村委村民合作”和社区养老有很大区别, 它仍属于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 又称集体养老, 是指农村基层社区主要依靠集体经济力量来满足社区老人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方式。”“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文化模式和运行方式的总称。”这里, 养老资源依然是由家庭提供, 村委会和家庭个体之间只是简单合作, 因此依然是家庭养老模式。应该清楚认识, 尽管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是大势所趋, 但目前家庭养老仍是基础。
(四) 提高子女意识, 增强老人自我存在感。如果诚如穆光宗所说,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包括自尊、期待和亲情三个维度的“需求”, 那么也可看到, 这些需求, 最基础的关爱与满足都来自于儿女。人格的尊重、成就的安心, 抑或是情感的慰藉, 老人最希望的都是从自己儿女这里得到。对老人的物质供给, 多体现为养, 体现为一种义务;对老人的情感慰藉, 多体现为孝, 体现为道德关爱。精神赡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长抓和常抓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 子女应该帮助老人学习现代化通讯设备的简单使用, 比如教给老年人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接发短信、开视频, 以方便老年人跟子女交流;还可以为老人下载音乐、教老人玩一些简单的游戏, 减少老人独居时的孤独感。另外, 出门在外的子女应该尽可能多与父母联系, 提高回家看望、陪伴父母的频率。
(五) 媒体正面引导, 注重老人关爱。媒体宣传, 在农村主要体现为壁画、广播和表彰大会等形式。壁画宣传在部分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村子已经开始使用, 但是范围和力度还不够, 应该扩大到人流量比较集中的集市;另外, 在内容上, 应该增添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孝亲伦理的知识内容, 比如《孝经》所阐述的“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疾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教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在村里, 公告多是通过村委会广播发布, 所以也应该考虑利用广播发布一些精神赡养之类的人文关怀信息。表彰大会是一个让普通民众了解精神赡养重要性的有效方式。表彰大会既是选优活动, 同时也可以发展为乡村特色的文化活动, 通过表彰大会增加村民之间的感情交流, 提升其素养。
四、结语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老人自身的共同努力。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的农村, 需要构建以国家政策帮扶为引导、儿女关心为基础、村委会照应为依托, 老人自我意识提高为补充的结构体系。注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需求的满足, 必将提高其幸福指数和健康价值;同时, 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4.
[2]陈林, 刘国君.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9.4.
[3]周跃锋, 刘敏.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 2010.26.3.
[4]姚远.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J].人口研究, 2000.24.5.
老人赡养协议书 篇5
被赡养人姓名: 母亲: 王秀芝 赡养人姓名:
儿子:李国良、李国平、李国强、李国顺 同住赡养人:李国顺
为了使母亲的晚年生活稳定、舒适,在四个儿子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经母亲同意,签订如下赡养协议。
第一条:赡养方式
经母亲同意,将原来四个儿子按月轮班赡养的方式,变为母亲和李国顺共同居住,由李国顺照顾母亲生活,李国顺为同住赡养人。
第二条:赡养人的主要义务
1、按照规定时间支付赡养费。
2、母亲大病住院护理。
3、每年给母亲不少于200元的春节红包。
4、每年农历六月二十给母亲庆祝生日(特殊情况下可以请假)。第三条:同住赡养人(李国顺)主要义务
1、同母亲一起生活,负责母亲从现在起到终老时的生活及护理。
2、妥善安排好母亲的膳食结构,保证母亲吃饱、吃好。
3、为母亲提供舒适的居住场所以及其它生活用品。
4、母亲生病,及时给予医治;母亲需住院时与其他赡养人协商。第四条:赡养费数额、给付方式、给付时间
1、赡养人每年给付母亲赡养费3000元,由李国顺代收。
2、赡养费以现金方式在每年1月1日前、5月1日前、9月1日前分别支付1000元(为提前支付。支付赡养费后老人去世,剩余赡养费转为丧葬费)。
3、赡养费根据物价水平每三年可调整一次。第五条:属于全体赡养人共同分摊的费用
1、单次住院超过壹万元(10000元)的费用(以医院结算单据为准)。新农合报销返回的现金,四个儿子平分。
2、母亲生日聚会费用。
3、丧葬费用。(丧葬不得铺张浪费,按正常标准支出的费用赡养人共同承担,未同其他赡养人协商,超过正常标准的费用责任人自行承担。)
第六条:遗产继承
1、母亲去世后,南屋(房产证号:,土地证号:)由同住赡养人(李国顺)继承。北屋(房产证号:,土地证号:)由赡养人(四个儿子)共同继承,面积均分,四个儿子只有居住权,不得拆除、出卖或出租,房屋分配、维修方案自行协商。
2、母亲的现金、存款,由母亲自行安排。第七条 违约责任
1、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等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不履行给付赡养费、共同分担费用的,除了支付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外,每日支付1%滞纳金。
3、若同住赡养人(李国顺)中途违约,未尽到同住赡养人义务,经其他赡养人共同协商,可以变更赡养协议。
第八条:本协议赡养人共同委托村民委员会监督执行。
本协议共3页,一式七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赡养人、被赡养人、协议履行监督人、村民委员会各执一份。
被赡养人
母亲:
赡养人及协助赡养人
长子: 配偶:
次子: 配偶: 三子: 配偶: 四子: 配偶:
协议履行监督人:
协议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走出不赡养老人的误区(下) 篇6
周某参加工作后将所有收入都交给父母,父母将他的钱全部用在了购置家电、房屋等大宗财产上。2001年3月,周某家分家析产时,父母没有因他在经济上的贡献给他多分一些,而是将所有的财产平均分配给了周某及其弟弟、妹妹,以致造成了周某对父母的不满。自此,周某就以父母偏袒弟、妹,分家不公为理由拒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其实,赡养老人和分家析产是各自不同的法律关系,赡养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履行的法定义务,不涉及财产问题。分家析产是分割家庭共同财产,是纯粹的财产关系,不涉及人身关系。因此,周某的这种行为是与法律相悖的。
现实生活中常有老人在几个子女中处理财产不当或稍失公平的情况出现。针对这种情况,个别子女便片面地认为父母(岳父母)“一碗水没有端平”,进而用“看了谁家的孩子谁赡养”的错误做法对抗老人。子女的这种行为是于法不容的。
以放弃继承权为理由不赡养老人
年逾七旬的胡某,生有两个儿子。老伴在几年前病故,胡某一直随大儿子生活。胡某的小儿子从事饮食业,月收入千元以上,当胡某多次要求小儿子付给赡养费时,小儿子均以放弃继承父母遗产为由予以拒绝,老人一气之下将小儿子告上法庭。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胡某的小儿子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赡养老人论文 篇7
一、现行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赡养指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 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 给予物质上儿女的合理要求。
㈠居家养老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所谓居家养老就是家庭成员或者亲属, 譬如子女、配偶和其他亲属忠实地履行了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结构, 可以使大多数老年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都获得可靠地供给。居家养老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仍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
㈡社会养老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的补充模式 社会养老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 依据相关法规给予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一定的物质帮助, 以保障其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制度。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实施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五保户供养等。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给予力所能及的救助。
二、民张村老人赡养问题的现状
本次调查, 主要以走访及调查问卷形式进行。首先进行调查问卷, 对当地年轻人进行调查, 在了解了一些相关问题后, 走访了一部分老年人, 入户调查, 和老年人面对面进行了交流。这次走访调查让作者真实了解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及子女对其照顾情况。本次在平凉市民张村6个社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问卷180份, 收回问卷150份, 有效率83%, 数据真实可靠, 能够用于研究。问卷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㈠生活条件差 子女确实无能力尽赡养义务, 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保障。从走访和问卷来看, 民张村每年都会有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村中留守老人较多。子女外出务工经济收入高且比较孝顺的会定期给老人寄生活费用, 老人生活有保障。反之老年人生活条件相当差;如果老人具有劳动能力, 还可以通过自己劳动挣取一定的生活费用。由此可见, 老年人收入来源相当单一。部分老人认为子女外出打工不容易, 便尽量不向子女要生活费用, 生活苦一点自己也心甘。
㈡精神赡养严重缺失 在调查中, 老人表示, 为抚养子女成才成家, 倾其全力, 有的甚至背上巨额欠款, 但当老人年事已高, 不能为家庭出力, 病痛加剧时, 子女反倒觉得父母成了累赘。调查中有15.58%的老年人觉得子女对自己不理不睬, 老人生活要求低, 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赡养, 相当一部分老人只要求有基本生活保障, 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 而不太注重营养保健、参加娱乐活动等。
㈢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年轻人不孝敬老人。在调查中可以看出, 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 对维护自己权益方面的法律和知识了解甚少。当老年人与子女发生矛盾时, 老人只能默默忍受。
㈣家务繁重 调查结果显示, 民张村老年人年龄在65岁以上的, 主要工作是照顾小孩和做家务;年龄在65岁以下的不仅要做家务, 还经常下地劳作, 有的还在工地打工。这种情况在民张村普遍存在。
三、分析民张村老人赡养问题产生的原因
㈠经济发展落后 民张村农民务农收入低, 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加之种植成本不断上升, 农产品价格不稳, 农民增收不明显, 因此大量人外出打工, 这就引起了该村低收入家庭的老人赡养难, 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㈡老人自我保护意识差 在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 家里没有儿子即使倾家荡产也要生儿子, 孩子长大, 父母用尽全力帮其成家立业, 甚至不惜背负巨额欠款。在老人看来, 自己老了有儿子照顾, 赡养根本不存在问题。可恰恰相反, 在民张村很多子女结婚后开始顾及自己小家, 老人没有积蓄, 老人生活就很贫困。因此, 晚年没有足够稳定的养老金是农村老年人赡养难的根本原因。
㈢监督干预体制弱化 传统的孝道几经冲击已被歪曲。早在远古时期, “尊高年”“亲祖之恩”的思想就已产生, 到了春秋时期, 这种思想发展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孝道”。孔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 养则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吾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随着儒家思想的传播, 尊老养老世世代代相传, 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民张村部分赡养人文化素质低, 道德水平差, 把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甚至拒绝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同时以前该村哪家不孝敬老人, 嫌弃或虐待老人, 都会引起社会公愤与责备, 使不孝之人不敢为所欲为。而现在“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态度, 使舆论弱化, 谁也不愿为别人的家事得罪人。另外, 《宪法》和《婚姻法》虽然都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但对不尽赡养义务者惩罚不力, 以致使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人以为养不养老, 养好养怀是家庭私事, 别人无权过问。
㈣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 该村养老保险还没有全覆盖。民张村村民受当时教育环境的限制, 文化程度较低, 有些没有参保意识, 感觉养老保险是在骗老百姓的钱。另一方面, 该村农民主要靠种地来挣生活费, 收入很低, 没有额外的经济来源, 不愿参保。在农村, 有的人住的是窑洞, 生活还很贫困, 参保难度大。
四、民张村老年人赡养问题造成的影响
㈠对民张村老人的影响 对民张村老年人来说, 一方面生活环境更加恶劣, 另一方面造成家庭亲情关系淡化, 父子反目成仇, 这一点在多子女家庭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子女几人都相互推卸责任不愿赡养老人, 这给老年人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 老人提起子女, 终日以泪洗面。
㈡对民张村各家庭的影响 对家庭而言, 由于经济原因, 赡养老人使贫困家庭生活更加困难, 同时影响夫妻关系。在民张村有些年轻人懂得法律与“孝道”, 他们也愿意赡养老人, 无奈家庭生活靠种地维持, 生活仅能维持在基本解决温饱的水平上, 更有甚者连温饱都是问题。同时也有一些年轻的妻子, 她们不愿赡养老人, 甚至虐待公婆, 儿子看不惯, 就会造成夫妻关系矛盾, 妻子便以离婚相威胁, 无奈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 使父母饱受委屈。
㈢对社会的影响 对社会而言, 赡养老人一方面给国家财政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造成农村多子女家庭赡养纠纷案比重提高。国家为解决养老问题, 近几年推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这是对现阶段农村养老的补充和完善,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赡养负担, 但却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同时从有关纠纷案件资料显示, 民张村因赡养问题造成的纠纷案占全部纠纷案的80%以上。这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对改革、发展、稳定也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五、解决民张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㈠大力发展经济 这是解决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根本途径。民张村农民务农收入低, 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这就引起了部分老人赡养难问题, 所以解决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经济的问题。国家在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后, 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生活不断富裕, 使农村赡养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从对民张村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经济条件越好的家庭, 对老人照顾越好, 参加养老保险也更加积极。因此发展农村经济, 使农民增产增收是解决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有效途径。
㈡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 对新一代的农村广大青少年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使他们从小在心灵深处就养成高尚的品格, 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解决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的关键。当传统养老观念逐步不适应时代发展时, 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就成了当务之急。建议改变以下几点:一改变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观念, 使女儿和儿子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二改变只依靠后代养老的观念;三改变分户不养老的观念。民张村很多家庭分户后, 老人和谁在一起生活就由谁照顾, 而其他子女对老人不闻不问, 变的跟陌生人一样。同时部分农村养老制度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 应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法制教育, 加大对老年人的维权保护力度。
五兄弟赡养孤寡老人17年 篇8
父亲收留一对老人,兄弟五人当亲人一样照顾
于秀英今年90岁,年轻时因为不能生育抱养了一个女儿,上世纪90年代,她和老伴卖了房、迁了户口,随养女去了内蒙卉。后来,养女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便抛弃了他们。老两口回到密云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靠捡破烂为生。同村的赵老爷子、也就是赵家五兄弟的父亲看老两口可怜,就收留他们住在了自己家。赵老爷子心地善良,是村里有名的大好人,到老了还不忘帮助别人一把。父亲为儿子们树立了好榜样,五兄弟对父亲要做的这件善事没有说一个不字,他们理解父亲这片好心。
“一开始他们想单吃,就是各过各的,我们哥几个说,我们买肉、买菜,你们就一块吃吧。”赵合臣说,那时,他们的母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了,父亲平时也挺孤独,让于大妈老两口和父亲住在一起,彼此也能相互说说话,有个照应。
赵家五兄弟,除了老大在工厂上班,其他人都在家务农,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是17年来他们一直毫无怨言地照顾着这对无依无靠的老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老人一样去孝敬,老两口的日常开销也几乎都是靠五兄弟来负担。
父亲去世后。五兄弟依然对老人不离不弃
2010年,于大妈94岁的老伴去世,赵家五兄弟为老人料理了后事。老伴的离去,让本就无儿无女的于大妈非常伤心,没想到第二年,她和老伴的大恩人赵老爷子也因病去世了,享年90岁。
“我父亲当过兵,文化不高,他就会筛石子,筛了好几十年……”回忆起父亲,50多岁的赵合臣眼圈红了,止不住要流泪。他说父亲去世前,还不忘嘱咐他们哥几个不要扔下于大妈不管。
两位老人去世之后,村里人都在议论,于大妈没有北京户口,所有的福利待遇她都享受不到,赵家五兄弟还能管她吗?
赵家兄弟用行动回答了乡亲们的疑问,他们没有忘记父亲生前的嘱托,对于秀英老人依然不离不弃,不仅让于大妈继续住在赵家继续赡养,还为大妈翻盖了房子,屋里彩电、空调等家用电器更是一样不缺。和父亲活着的时候一样,兄弟们排好了班,轮流来陪老人唠家常,帮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做饭、洗衣服,冬天则合伙买煤,把屋子烧得暖暖的。
“我们这么做,其实也是在报恩。”赵合林表示,尽管过去这17年,于大妈和她的老伴一直住在赵家,并且被兄弟们照顾着,但是于大妈也替他们照看了父亲,“起码我爸爸不用做饭了,这不挺好嘛。现在我爸爸去世了,我们照顾老太太也是应该的。”赵家兄弟身上的朴实和忠厚,正是京郊大地传承的美德。
为减轻五兄弟负担。老人盼望早日迁回户口
于大妈也是幸福的,虽然自己的养女不管她,但是赵家这五兄弟却像亲儿子一样对她,这样的人间真情不是谁都能遇到的。但是采访的时候,老人一直在旁边抹眼泪,因为她一直有一件心事,那就是当年她的户口随着养女迁到了内蒙古。“如果能把户口迁回来,他们哥几个的负担就轻了,我也就有钱了,心里就敞亮了。”赵合臣赶忙解释:“老太太的意思就是,她能享受北京市的待遇了。”
茫茫人海当中,擦肩而过是一种缘分。像于大蚂和赵家五兄弟这样更是世间少有的情分,他们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书写了一段人间真情。据北京新闻广播《资讯早八点》百姓生活故事整理
【赡养老人论文】推荐阅读:
赡养老人承诺书08-28
赡养老人案例与分析07-13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本10-24
赡养老人协议书怎么写05-17
如何写赡养老人继承财产协议书?08-01
老年人精神赡养论文10-06
赡养协议免费12-20
孝善赡养协议11-16
赡养问题调查报告09-21
中国赡养父母法律规定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