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论文

2024-10-19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论文(精选8篇)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论文 篇1

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不再孤单

社区空巢老人寒假实践

摘要: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我决定在村里进行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关键词:空巢老人

关爱

孝心

引言:为了进一步地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提高自我,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于1月15日至2月5日在我村李奶奶家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

正文: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大学的第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本以为是个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来到大学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紧紧张张,不可停顿一丝一毫。假期也会有社会实践作业,不过这样也好,假期漫长,总不能浑浑噩噩度过,虽说已进入大学,但学习还是最重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便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社会实践不仅能让我们当代大学生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也引导我们去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的就业相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是关爱空巢老人。

我的关爱对象是李奶奶,听别人说,她的老伴儿是一名退伍老兵,原本体魄强健的他因参军而身体羸弱,因而早早离世,留下李奶奶和4 个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奶奶身体越来越差,近几年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的子女都嫌弃她是个累赘,纷纷弃她而去,现在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听邻居说,她常常坐在门口,拿着那张仅有的全家福,看着远方说着:“他们一定会回来接我的。”了解到李奶奶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我去照顾她的决心。

我去的第一天,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李奶奶目光呆滞的望着远方,手里拿着那张全家福,看到那情景的一瞬间,有点心痛的感觉。慢慢地走到她的身边,用手碰了碰她,竟一点反应都没有,低头看到那张照片,照片上的李奶奶笑容满面,精神气爽,与现在完全不是一个人。过了半晌李奶奶才注意到我,抬起头问我:“你是不是村里给我找的小义工啊?”我点点头,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回答,我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第一天,我一直坐在李奶奶的旁边,默默地陪着她,尽管没有说话,但我想让她知道,她身边有我,不会孤单。

第二天,我一早就去了李奶奶家,那时李奶奶刚起床,她看到我很是惊讶,我笑着跑过去,说:“奶奶,我来帮你梳头吧。”奶奶点点头,我轻轻地帮她梳好头,之后和奶奶一起去做饭,待一切收拾好后,奶奶又拿着那张照片坐在门口,我默默地坐在她身边。为了能使奶奶高兴一点,我努力地寻找着奶奶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梅兰芳”,“京剧”,“老奶奶广场舞”等等,尽管奶奶说话很少,但我明显感觉到她的态度改变了一些,情绪已有一些变化。突然,奶奶拉起我的手,望着远方,说:“好几年没见了,我的孙女应该也像你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见到她。”我抚着奶奶的肩膀,说:“奶奶,不要想那么多了,说不定他们很快就回来看你了。再说,还有我陪着你呢。”奶奶转过头看着我笑了笑,临走时,她特地嘱咐我:“明天还来陪我,我等你。”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经过这两天,奶奶的情绪已有明显的变化,渐渐地有了一些开朗。

第三天,我又早早地去陪奶奶,所有收拾好之后,我带奶奶出去晒晒太阳,去看看老奶奶们跳的广场舞,给她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她也会给我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慢慢地,她开始融入周围的大家庭之中,时不时脸上有了一丝笑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星期,但我和李奶奶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每每有时间,我就会去看望李奶奶陪她聊聊天,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却受益匪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更应该用青春的热火,去温暖老人的心吗?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我们只要出一份爱,老人们便会倍感关爱;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的暮年充满温暖;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们感到慰藉。

另外,针对建好农村养老院,我建议重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鼓励村级主办,因地制宜建院。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以集体收入建补贴型或完全福利型的养老院;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资、引资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养老院。二要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和运行补贴。三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老院建设一并考虑,把农村养老院建设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与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尽量统筹农村老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四要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养老院建设和发展。五要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执行,落实“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最终让保险金为农村养老院良性运转提供支持。六要加强传统美德和新农村生活理念教育,使农村老人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安心快乐地享受晚年。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想象一下暮年的孤独,我们更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结束语:“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的帷幕渐渐落下,回首过去,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长了许多。在生活中体验着成长的艰辛,在收获中体验着成长的喜悦,也许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织,喜怒哀乐相汇,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就是这些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体验多,财富亦多,各种滋味都品尝过了,各种感觉都体验过了,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丰富。

统计1401王欢欢

14121203034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论文 篇2

一、空巢老人的现状问题分析

什么是空巢老人?单从字义上讲, 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 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 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中老人空虚、寂寞的状态。换言之, 空巢老人, 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单身老年人和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1.空巢老人养老方式。现代西方国家号称物质文明发达。但它们那里也是把居家视为最富有人情味养老方式, 视家庭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最佳场所。一些国家的调查统计表明, 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老年入总数的比例:英国为95.5%, 美国96.3%, 瑞典95.2%, 日本为98.6%。”在美国, 尽管25%左右60岁以上老人曾在养老院中生活过一段时间, 但真正生活在社会养老机构的老人只占所有老人的5%。20联合国亚太地区经社理事会和国际劳工组织亚太地区局统计表明, 1996年该地区部分国家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重, 菲律宾为83%, 新加坡为94%, 泰国为87%, 越南为94%, 印尼为84%, 马来西亚为88%。上述资料说明, 人类是离不开家庭亲情的物种。家庭始终是人们取得终身依靠的基本形式和进行感情交流最充分的场所。它是人类年轻时建功立业和老年安身立命的最可靠基础。

当代社会种种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使子女难以对老人的照料周全到位, 孝文化中倡导的“父母在, 不远游”与现今市场化的劳动力流动的特点是不相容的。不是不想敬孝心而是鞭长莫及甚至是无暇顾及。再加上我国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导致子女自身在忙于工作的同时要照顾老人的生活及孩子的成长实在是分身乏术, 致使这种“忠孝不能两全”的状况更加明显。因此, 很多子女在无法照顾老人的情况下会选择借助于养老机构。从生活环境来看, 老人在老年生活时会更加依赖于固定的生活区域、熟悉的街坊邻居。如果突然搬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老人不知道如何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有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恐慌。从伦理上来看, 在老人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情况下这种选择间接地削弱了老人的自主选择权, 无形中把老人“婴儿化”, 加速了老年人行为认知能力的退化。经济情况不好的空巢老人尽管缺乏照料但因为支付不起养老服务机构的费用, 只能选择在家养老。上述这些原因, 都造成了大部分空巢老人尽管子女不在身边照料生活也不愿意选择养老机构而选择居家养老。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 “空巢老人”退休后赋闲在家里没有精神寄托, 日常生活缺少照料, 独守“空巢”的老人最容易出现失落感、孤独感、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多。

伴随着老年人生理的变化, 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老年人整个晚年的养老需求中, 物质生活需求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从最大比重滑落下来, 健康保健、延年益寿、精神文化、心理慰藉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在对待老年人时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情感需求。空巢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 在对待他们时要非常注重他们精神文化需求和情感需求是否得到关爱和满足, 而不是片面强调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资料供给和生活照料服务的提供, 让他们享受到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这对老年人来讲无疑是最好的礼物, 最大的孝敬。

二、一例老年空巢女性的案例分析

1.基本信息。案主:L, 性别:女, 年龄:58岁, 学历:高中文化水平, 退休前从事会计。身体状况:在医院检查身体正常,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案例背景:案主已退休4年, 退休前在一家单位做会计, 退休后有不错的退休工资, 经济状况很好, 现一人独住, 丈夫于两年前因病去世, 和丈夫感情一直很好。一对儿女均已成家立业, 案主自从子女成家以后, 一直一个人生活, 周末偶尔会有某个子女来看望他们。老伴的文化水平很高, 退休前是一名工程师, 老两口的感情一直很好, 自从退休后, 两人一直经常外出, 买菜、去儿女家等。老伴生病时, 她一直在医院照顾, 虽然老伴的病逝是在预料之中, 但是老伴去世之后, 心里还是空荡荡的, 觉得活着也没多大意思, 有时竟然觉得还不如随老伴一起死了算了, 但是当想到儿女时, 认为自己这样想法不对, 也不敢告诉儿女, 怕他们为自己担心。因为儿女们都很忙, 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 看到案主一个人在家无聊, 曾经提过过几年案主年纪大了子女没办法在身边照料不放心, 想送案主去养老院。案主不想离开家换到新的环境表示非常不愿意去养老院。听到子女这么说感到自己非常的孤单, 觉得很害怕很恐惧。

案主现状:最近, 她经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出门, 没什么精神觉得一个人出去没有什么意思, 出去害怕看到老邻居老伴, 儿女都在身边, 很幸福而自己形单影只很凄凉。但待在家里又觉得时间很漫长, 有时呆呆地坐在家里, 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看着家里的东西, 感觉好像老伴还在家里一样。从谈话中了解到, 案主会经常提起自己过世的老伴的一些事, 提到这些时表情很开心, 但说完之后又感到非常的失落。案主感到生活无趣非常的苦闷精神上很空虚。

2.预估。通过与案主多次耐心交谈, 在完成预估后形成以下判断: (1) 老伴去世后对案主的影响很大, 不适应老伴的离开, 使案主情绪低落, 不愿意与人交流。 (2) 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不在身边, 案主并不缺乏物质上的需求, 缺乏与子女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3.个案服务计划。 (1) 个案服务目标:协助案主调整自己适应老伴去世的事实, 引导子女加强案主之间的沟通交流, 增进亲子联系。帮助案主调整心态, 恢复愉快和平静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鼓励其多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与人沟通交流, 丰富晚年生活。 (2) 具体服务步骤: (1) 运用心理社会模式, 秉持专业伦理守则, 尊重耐心的与案主交流, 认真倾听鼓励案主多说, 最大可能地消除案主的防卫心理。多了解案主目前的情况, 生活状态心理情况。分析案主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归纳出问题的性质, 选择适合于老年人的情况的服务及治疗方式。 (2)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方法, 可用来解决多种多样的情绪问题。根据角色理论, 角色的失调会对人们造成压力和打击, 使行为人无所适从。老年人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年老过程安度晚年。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案主面对现实, 识别自己在情绪上和行为上对这个事件的反应, 改变个人的情绪状态。 (3) 运用艺术治疗形式。根据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最为关注个人行为与社会的适应性, 活动理论认为, 和社会环境保持活跃的相互联系的老年人最可能成功的安享晚年。案主为空巢老人, 精神感到空虚, 缺乏精神慰藉。案主所在的社区有老年健身广场, 在早上和晚上有一群自发组织的老年人在跳广场舞。社工鼓励案主参加到活动中, 打发自己的时间, 充实生活。逐渐参加到社会交往中, 敞开心扉与同龄人沟通交流, 性格变得乐观有生活的勇气和信念。

4.评估。经过几周的努力, 案主变得积极乐观能够正确地适应老伴的离世, 与社工交流时笑容明显增多, 经常主动到儿女家愿意主动交流。案主经社工帮助参加到社区广场舞蹈队中, 由被动变主动, 非常积极地参加社区中的演出, 并且用自己退休前从事会计的经验帮助舞蹈队, 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 寻回价值感, 生活变得充实, 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社会交往能力增强。

三、关于空巢老人社会工作的启示

1.社会工作者要秉持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为空巢老人很好地服务。空巢老人大多数生活缺乏关爱, 缺少社会支持, 精神慰藉, 与人交往时比较敏感。社会工作者在为空巢老人服务时要格外的耐心。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是从人性出发的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人人平等, 每个人都理应受到尊重,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二, 人的社会性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实现的。第三, 人类有改变、发展和改善的能力。这三个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现专业目标的基础, 社会工作者在这种理念之下, 能够在为空巢老人服务时“以人为本”, 尊敬老人、充满爱心、耐心地服务是极其必要的。

2.社会工作者要注重空巢老人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慰藉。社会工作注重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和精神慰藉的设施、场所和环境的建设, 应该注重提供和组织文化娱乐、情感交流、异地旅游观光和互动养老、亲情抚慰、心理疏导、婚姻鹊桥等多种为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专业化服务。社会工作者还要适当地提醒、教育和督促老年人的儿女们, 在孝敬父母满足物质的同时, 千万不要忽视了最重要的亲情抚慰, 应经常在老人跟前嘘寒问暖, 让他们享受到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摘要: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老年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中, 空巢老人由于没有儿女在身边等原因造成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使得空巢老人问题成为了老年人问题中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分析一例空巢老人案例的实务过程, 在分析过程中, 得到关于空巢老人社会工作的启示。“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的特殊群体, 需要在生活、心理、法律和社会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浅析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篇3

【关键词】空巢老人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3-01

一、中国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0年城镇老年人居住安排中,8.6%为独居老人,45.4%为仅夫妻居住;而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中,10.6%为独居老人,35.0%为仅夫妻居住。截至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已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1.经济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地区的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于两部分:退休工资和养老金,他们的经济较为独立,养老的经济问题并不明显。但是中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则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的农耕收入或水平较低的农保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在这方面,社会大众应更多的关注广大的农村空巢老人。

2.精神问题

对于独居的空巢老人,子女给予的往往只是物质方面的弥补而忽略了老人情感上的需求。实际上,空巢老人更多的是需要子女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慰藉。子女们的“常回家看看”成为了老年人的最大的奢侈品。然而长期的独居生活造成老年人精神空虚,内心充满了孤独。如果长期生活在寂寞、沮丧的情绪里,不但容易引发情绪障碍、抑郁症等,也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3.生活问题

空巢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独居老人相较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更需要专业的生活服务。然而目前,我国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

二、中国空巢老人现象产生的原因

空巢老人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复杂,笔者从家庭、个人、社会方面入手分析:

(一)家庭因素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政策的不断实施,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了。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成年后组成新的家庭,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婚后都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

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造成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逐渐瓦解,现代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子女或最多两个,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义务让这一代独生子女倍感压力,他们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造成与老人聚少离多。

还有一些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造成老人与子女之间发生冲突,使得老年人选择独自生活,避免代沟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一些经济能够独立且身体状况好的老人会主动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且部分年轻人定居到新的城市。他们的父母由于对新城市居住环境的陌生以及对现居住环境的留恋,也促使空巢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

(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到城镇去打工,还有一些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更多的机会到发达城市或出国留学,这些都造成空巢老人的数量在不断攀升。

三、社会工作的介入

当前我国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经济上的供养,还需要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和社会公共政策等各种类型的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助人科学,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对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可发挥重大的作用,他在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有其特有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小组以及社区工作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一)个案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主要针对独居老人以及高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个案介入时,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诉求,认真倾听,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时刻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以专业的方法为其提供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帮助。

(二)小组工作介入

针对沟通能力较强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找出问题较为相似的空巢老人,将其集中起来形成小的团体,通过小组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物质、精神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挥领导者的身份,使老年人在团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成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寄托。

(三)社区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者与空巢老人所在社区机构合作,调动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向社会保障部门呼吁加强社区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对老年人的照顾体制,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关爱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许莉娅.个案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J].南方人口,200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 年年度人口数据[R].2014

作者简介:

社会实践报告之空巢老人 篇4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一、二公里远,由于老

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据,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依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

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5

团队信息 〃〃〃〃〃〃〃〃〃〃〃〃〃〃〃〃〃〃〃〃3 & 导语 为了父母的微笑 〃〃〃〃〃 4 & 正文

&1.1 实践目的 〃〃〃〃〃〃〃〃〃〃〃〃〃〃〃〃〃〃〃〃6 &1.2 实践内容 〃〃〃〃〃〃〃〃〃〃〃〃〃〃〃〃〃〃〃〃6 &1.3 实践分析 〃〃〃〃〃〃〃〃〃〃〃〃〃〃〃〃〃〃〃〃7 &1.4 实践结果 〃〃〃〃〃〃〃〃〃〃〃〃〃〃〃〃〃〃〃11 &1.5 实践反思 〃〃〃〃〃〃〃〃〃〃〃〃〃〃〃〃〃〃〃12 & 结尾

实践展望 阳光总在风雨后〃〃〃〃〃〃〃15 &2.2 参考材料 〃〃〃〃〃〃〃〃〃〃〃〃〃〃〃〃〃〃16

&

&2.1

团队信息: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 : 班级: 姓名:

团队名称:联系电话:实践主题:空巢老人

指导老师:实践时间:

学号: 3

导语:

寒假本应是一家人团聚,和乐融融,为新的一年养精蓄锐再度起航的时期,到处都洋溢着喜庆和温暖的日子。

但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交通通讯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离家工作,越来越多的老人只能忍受着不能常见子女的辛酸。于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空巢老人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这个本应和乐的寒假里,我们怎能忘记那些人说着寂寞和无助的空巢老人呢?于是在得知寒假要进行实践活动时,我们团队队员都果断选择了关注空巢老人这个话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人们更了解空巢老人的现状,空巢老人现状产生的原因,希望人们可以反思和体会空巢老人生活的不易,探寻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让空巢老人们生活可以不再艰难,可以不再面临太多的辛酸。

为了父母的微笑

他曾用充满力量的双手温柔的把我们拖向肩头她曾用轻柔的嗓音为我们在无数的不眠之夜唱起:‚睡吧,宝贝!‛他们也曾年轻,他们也曾美丽健壮,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不知凡几,他们是我们的父亲母亲。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爱侣之间思而不得,而是我们可怜的父母啊,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在那头而我们在这头,我们站在他们墓前再也不能说一声我爱你,于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再不可得,永不能悔,亦不敢思,只因思之只会泪满襟。谁言春草心,报得三春晖。

但谁说那三春之晖想要的就是我们的报答呢,也许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些陪伴,更多关心。

给他们一些爱吧为了父母的微笑为了他们给予我们的爱。

正文

现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践目的: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空巢老人‛现象在社会上的普遍性,产生‚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空巢老人现象的关注度和发展趋势,并研究和探讨针对‚空巢老人‛现象的改善措施,以引起社会各界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重视,帮助空巢老人,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

二、实践内容:

本次社会实践是于2011年寒假举行的,学生实践地点主要分布在武汉市,黄石市,重庆市。

首先,寒假前,团队队员确立了实践主题并安排了各自分工。在活动初期各队员通过在图书馆查找以及网上搜寻等方式,列举了调查时所需提出的问题,并准备了60份调查问卷。

其次,寒假期间,我们通过:

一,对‚空巢老人‛进行走访调查,对空巢老人进行采访安慰,了解他们切身感受及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

二,在社会上分发调查问卷,以大城市〃中小城市〃乡村为分区,调查不同地域的社会人士对空巢老人现象的了解程度,对空巢老人的看法,并通过询问他们是否会和父母一起住的方式,来了解空巢老人现象的关注度和发展趋势。

三,在部分社区开展‚关爱老人,让世界充满爱‛的宣传活动等形式来呼吁众人关注空巢老人现状,重视空巢老人问题。

最后,寒假回校后,本团队对实践结果进行了数据归纳、资料统计统计、理性分析、最后总结,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写出本份实践报告。

以下是对实践活动的分析统计

三,实践分析: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当下许多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人到老来盼热闹,可空巢老人长时间生活在孤寂中,生命质量堪忧。

民政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40%过着不与子女合住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已高达70%。在上海,截至去年底,共有空巢老人92.21万人,约占户籍人口老年人总数的29.2%,其中独居老人18.87万人,在全国位居前列。

独自看鸽子的空巢老人

图4.‚空巢老人‛社会问题凸显

图2.空巢老人的生活

看到这些图片,难道你们不感到心酸吗?

‚……除了遥远的回忆,我和你妈妈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更温馨的谈资了。家中的一切,还如同14年前。我的床头,还摆放着你儿时的黑白照片,那是你小时候我们一次次带你上玄武湖留下的印迹……‛

大城市31%46%23%0%中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农村11%64%58%27%19%9%12%0%A.非常多B.有,但不多C.基本没有D.基本没有 表1.关于‚在您的家庭或者您生活的周围家庭中有‘空巢老人’吗?‛

分析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空巢老人非常多,而城市的空巢老人相对少一些。

我们分析认为城市老人的福利相对较多,人们的教育程度生活水平更高,相应的尊老爱老意识强一些,所以空巢老人现象不是最突出的。而在农村,由于养老保险不够健全,老人几乎都是靠子女赡养,再加上自己种一些粮食来补给自己的生活,而农村人们收入水平较低,赡养老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而一般农村子女个数较多,人们更倾向于回避,推诿这种责任,造成了空巢老人现象凸显。

A.城市B.农村C.都突出D.都不突出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23%25%31%39%46%25%0%11%农村27%46%18%9% 表2.关于‚您认为‘空巢老人’问题在城市和乡村哪里更加突出?‛

分析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一致认为‚空巢老人‛问题在农村比较突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现象的根源还在于经济。农村在社会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上与城市的差距显然已以为大家认同。农村这种现象非常突出,这提示了我们更多关于贫富差距拉大的不良影响。关注空巢老人不仅是孝义道德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这也启示我们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幸福为国家旗帜,关注民生,关注国内,我们要紧跟国家步伐,利用良好社会环境和契机为空巢老人现象的解决尽一份力,更多的关注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切实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温暖!

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8%A精神生活匮乏0%67%B孤独,缺乏安全感92%17%C生活不能自理,依赖性大0%8%D生活水平偏低8%农村45%45%0%10% 表3.关于‚您认为‘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

分析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认为‚空巢老人‚面临最大问题是精神生活匮乏,孤独,缺乏安全感。

确实,人越是到了老年,故友一天天逝去,身体一天天衰弱,交际圈一天天变小,一天天变得更孤独,也越来越需要陪伴。他们害怕在孤独中度过每一个日夜,害怕一日不见终身无缘。我们有必要体谅 10

理解老人的感受,多关心老人,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让我们的父母在孤独中度过最后的日夜!四,实践结果

本次实践让我们充分了解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以及‚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并且本团队经过激烈讨论想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对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我们了解到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是生活上无助,例如无人照料、生活不易,疾病困扰、就医困难,更在于精神上的空虚感和寂寞感,郁郁寡欢。

对于‚空巢老人‛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婚姻,学业和工作需要,即所谓的经济原因,如:孩子工作离家太远,太忙,以至于不能经常回家看望老人;以及教育程度问题等文明程度原因。针对应对策略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上,利用媒体渠道和网络渠道,进行劝化和宣传让人们真正了解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广泛呼吁儿女们珍惜机会,多留意在家的父母,多回家看看,更要经常与老人们联系。

二、社区里,多组织一些老人之间的交流活动,修建一些老人休闲活动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尽量多探望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以便扩大老人交际圈,让老人们有事可做,弥补心灵空虚。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府应当加大养老事业上的财政支出,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事业服务,让为老人养老不再成为人们的负担,让老人们不再有后顾之忧,以致每日忧心,让以经济为原因推卸责任的人无话可说。

五,实践反思

关爱老人,让世界充满爱

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圈的扩大,人口政策的影响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进入空巢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空巢期也越来越长。与之相应的社会问题包括:‚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老年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悲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在一些高龄化国家,老年人自杀现象较为普遍。

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出于对空巢老人的关心,我们决定在寒假做一个社会调查,看看大家对空巢老人问题的了解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我们通过分析问卷,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了解。我们发现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别很大。

参加这一社会调查的人主要分为三类:

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农村

图1.参与调查人数

我们发现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有些人更本就不关心这个问题。从一位八旬老人那里我们了解到,老人其实并不是很想跟年轻人一起住,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融入不了年轻人的世界。他们感觉自己与子女无共同话题,兴趣也不同。年轻人更多的是关心钱,情感和娱乐问题,很少谈及学术问题,这让老人感到很难理解。老人也发现自己与子女的生活也合不来,老人喜欢软软的食物,而年轻人喜欢半生不熟的食物,这让老人怎么跟子女一起生活呢?老人由于年老,反应迟钝,活动有障碍,生活难以自理,所以很多事也就难以讲究了,这在年轻人看来是极不卫生的行为,自然而然他们就会嫌弃老人,不愿与老人一起生活。其实老人也理解这些,他们宁愿单独生活,他们并不想依赖子女,并不想让他们有负担。老人只求子女常打电话向他们汇报最近的消息,让老人多一些安慰;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帮父母

做一桌合口的饭菜,算是全家人的一次聚餐。但是年轻人回家后就只顾打牌,根本就没有那种与父母聊家常的意识,就是老人把饭菜做好了,他们也舍不得下场,这让老人真的很痛心。

听到这些,我们不得不深思。突然发现老人对我们年轻人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希望子女能记得常给爸妈打个电话,过节时能回家看看爸妈,给爸妈一些经济和精神资助〃〃〃但是我们连这些小小的要求都达不到,这怎能不让父母伤心呢?想想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无微不至的呵护我们,可到了他们年老的时候我们却都离他们而去,让他们过着孤独的生活,我们怎忍心伤害我们最亲最爱的人呢?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爱心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多关心身边的老人,让这个世界充满爱!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有很多人不愿谈及这个问题,他们或觉得这个问题太现实,也许他们就是那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他们也许就是那些不愿承担赡养老人义务中的一份子;也有些人对我们这次活动不太了解,所以不敢轻易帮我们做这份问卷。所以今后我们要更加完善我们的工作,让大家能够充分了解我们,愿意支持我们的活动!

结尾:

一,活动展望

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养老、敬老方面曾涌现过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黄香,彩衣娱亲的老莱子,舍身护父的潘综,锅巴奉母的陈遗……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养老、敬老方面,早已远远超出了“反哺”的范畴,人们在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更高层次发展。

在我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基本上还是依赖自己的子女,这种居家养老的形式在客观上还受许多方面制约,子女的经济状况,子女的家庭变故,子女的道德修养都制约着老人能否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所幸的是,我国经济的大跨步发展,以及我国即将迎来的十二五规划,都为我国公民接受更好教育,生活水平得到更大提高提供了实现的空间和可能。假如人们受到更充分的教育,他们会明白‚ 羔羊尚能跪乳,乌鹊还能反哺,何况人乎?‛就会明白赡养和爱护老人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如果经济有长足发展就可以进一步踢出挡在空巢老人问题上的最迫切也最现实的经济问题。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我国的发展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关注这个社会问题,终有一天它会被我们解决!!

二,参考资料

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715161.htm(空巢老人,百度百科)

http://zhidao.baidu.com/q?fr=bk&ct=17&pn=0&tn=ikaslist&rn=10&word=%BF%D5%B3%B2%C0%CF%C8%CB(空巢老人,百度知道)

人民网

http://(《如何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专家观点)》)

网易http://news.163.com/11/0305/07/6UC8C6PF00014AED.html

(《30余空巢老人被‚闪‛ 进医院》)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论文 篇6

一、“空巢老人”的出现。

“空巢老人”在词典中解释为子女长大后离开自己或单亲老人的意思。为什么会出现“空巢老人”这个问题,第一、直接原因:由于经济的发展,要支撑这个家庭的生活,大多人会去工作来换取支撑这个家的力量,这样必然要有人口迁移流动。第二、间接原因: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想独立生活,男子在外组建新家庭,女子出嫁等原因。原因还多,只是对这个问题出现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

“空巢老人”现在的心理、身体健康、生活等情况值得我们去深思。中国现在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有几亿人进入老龄化状态,在这老龄化的人口中,有多少位“空巢老人”?老人老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没有当年能抗多少斤东西的身躯了,现在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压迫着他们。他们独自呆在家中,独自的生活,心中感到孤独,感到悲伤,想当年把我们

这些子女拉扯大,现在又不在自己身边,心中又感到焦虑,深怕自己出现了什么事,没有人能即时的帮他。每天生活在这么担惊受怕中。官方调查全国“空巢老人”生活状况: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79.5%靠农副产品与种植水稻,我现在用我们村的情况来说,本村有十五个组,人口900余人,我家在四组,有十二户,共96人,我们组的情况:无迁移情况,有十一户有老人,老人都与子女在一起,出现“空巢老人”机率为8.33%(只有一户情况),某些原因,调查不能准确,全村出现“空巢老人”情况在14.96%~16.2%范围之间。可想到全中国的“空巢老人”情况。

二、“留守儿童”情况。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发展靠这些花朵。”但是现在青年犯罪率越来越高,扰乱着社会的秩序。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祖国归于我们,我们现在这种状态,能否担”起重任。

现在经济的发展,家中不富裕的人家,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让长辈来教育孩子,虽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听长辈的教导,认真学习,成为知书达理的人。中国发展还不是那么的发达,教育不是那么的先进,教育中存在这漏洞。下面是我看到一系列报道,中国人名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

究显示,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下降,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仅为88%。南方某省调查留守儿童心理情况显示,有40.5%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是被遗弃、受到歧视、不如别人的想法,在心理学上,是存在这心理问题的。在刑事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犯罪中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上述中的比例对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只是某省份调查,把这个比例乘以全国来看,这是个很庞大数目,这反映很多问题。

调查我们村,就拿五组的来说,2户是留守儿童家庭,这两户的孩子都是我的同学朋友,我看到他们的变化,从一个成绩偏上的学生变成沉迷于网络人,另一个未能考上高中而放弃,最后都迷上网络,不正确利用网络,就拿第一来说,家长却是爷爷奶奶,还帮着监督的是他舅舅亲人们,毕竟自己家中还有子女,对我的同学管教不是很好,自己的爷爷奶奶文化不是很高,教育资源有限,我们放完学就去网吧玩游戏,因为自己家中原因,断掉了自己网瘾,认真学习,而他却成为网虫,不分夜晚,跑去网吧,从此这样,他的求学道路是算断了。他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父母的管教教育,当时国家教育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上述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既然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在的孩子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是否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哪怕是关心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这样也是关爱这些被认为

不如别人、别人遗弃的留守孩子。

留守儿童不止要教育,还要保护留守儿童,公安局统计,在被拐儿童情况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就是留守儿童,我们只重视儿童的教育,不重视孩子的人生安全,这样还是等于零。

三、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

“空巢老人”心理,大多都是60岁以上老人,自己出生年代与子女出生年代相差太远,觉得之间有隔阂,子女新组建的新家庭等情况,让老人自己独处,老人有时觉得自己身体等情况会连累子女,成为他们的负担,种种想法,成为老人心中一道阴影,最终影响身心,既而影响身体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自己也是从儿童阶段过来的,虽不是留守儿童,但能明白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向我诉说过,我对他们感动同情,都是农村孩子,我们成长的却不是一样。他们渴望自己和父母在一起,不管有多少钱,反正觉得和父母在一起就行,他们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被父母遗弃,其他大人也在那开玩笑,你父母在外面给你生弟弟妹妹,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能接受这些话刺激吗?这也看出中国教育问题的存在,也看出中国人的道德。

四、问题与措施

1.问题:

○1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出现“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情况。

○2长辈与子女的心理、关系问题。

○3“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造成的心理缺陷问题。

○4“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5医疗制度问题(尤为重要)。

○6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2.解决措施

1各个省份政府制定发展本省市经济计划,大力扶持落后○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2设置心理咨询处,免费为人民提供咨询服务。设置法律○咨询救助站,为需要咨询受助提供帮助,帮助他们保护自己权利。

3我国实行科教兴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未能达到这些制度要求,要求教育制度要贯彻落实,多方面培养教育。

4制定医疗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等人提供医疗保障,○

解决现在看病贵的等情况,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保障人民医疗安全。

5加大社会福利投入,修建福利院的场所,为无法照顾自○己的人提供帮助。

五、结束语

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论文 篇7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支持网络,城市空巢老人

一、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1.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和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关于社会支持的类型,根据支持的功能可划分为: 工具性支持( 物质支持、照顾支持) 和情感类支持( 归属感支持、精神支持) ; 根据支持的提供者不同可划分为: 正式支持( 社会组织、单位、政府) 和非正式支持( 邻居、同事、朋友、家庭) 。本文所研究的社会支持包括来自政府、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支持、生活照顾支持、精神慰藉支持三个方面。

二、案主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贵阳市乌当区新坪村钟爷爷,汉族,今年80 岁左右,退休前的职业是肉联厂工人,每月有1200 元的退休金。退休前,在单位属于技术人员,文化程度较高。他平时行动不太方便,家里面牵有许多绳子,靠拉着绳子走动且不能长时间走动,因此,没办法下楼。生活没有规律,喜欢喝啤酒,家里比较乱,日常生活资料主要靠社工帮其购买,女儿和女婿在外地。与老伴离异后就一直独居,与邻居缺少交流。经常陷入无人照料的困境。

钟爷爷生活困难,由于看病和生活费用,经济负担整体比较重,还与他人缺少交流,由于其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的钟爷爷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

在上门探访时,社工主动帮钟爷爷买菜,并热情地与钟爷爷聊天,对于钟爷爷说起的这些烦心事,社工认真倾听并表示同感,适时表达出接纳并给予心理支持,这让钟爷爷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双方建立了较好的专业关系。

三、案主需求分析

对于社会工作而言,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是实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此,对钟爷爷的需求评估尤为重要。

通过对钟爷爷深入访谈,对钟爷爷需求状况加以分析,总结如下:

( 一) 对健康的需求。疾病除了给钟爷爷身体上带来不适,也会在经济等方面带来困扰。由于钟爷爷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等下降,因此,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相对提高。生理机能的下降使钟爷爷需要一些特殊的设施,不仅需要医疗保健,而且需要心理保健。

( 二) 日常照料的需求。考虑到钟爷爷的年龄和活动不便,一些日常活动需要有人协助才能完成。

( 三) 精神慰藉需求。钟爷爷的生活质量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精神生活也同样重要。钟爷爷的子女不在身边,在精神上是孤独的,缺乏精神慰藉,同样对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精神需求与生理需求一样,都是衡量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精神生活的匮乏会影响钟爷爷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等不良后果。

四、钟爷爷的社会支持网的优势与劣势

(一)钟爷爷社会支持网络的优势

在调查过程中,不难发现,乌当区新坪村小区为老旧小区,也是单位型社区。小区中的老人们互相熟识。都属于原肉联厂退休职工,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这样为社会支持网的构建和完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一些年纪较轻的老人愿意发挥余热,为小区中的其他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同时也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为支持网络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作用。

( 二) 钟爷爷社会支持网络的劣势

虽然小区中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年龄、性格等差异,其社会支持网络不够明晰,强度较弱,支持网络不够系统,也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五、介入目标与过程

综合服务对象的问题,社工认为,介入不仅要从个人层面着手,更重要的是要协助服务对象共同改善身边的环境,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变服务对象在环境中的无力状态。介入目标具体为: 1. 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缓解服务对象的焦虑,增强自信心。2. 改善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活质量,协助他寻找到合适的照顾和经济资源。3. 改善服务对象的不良认知与心态,使其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4. 整合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全面的上门服务,使其不仅能在家里养病,同时也能排解寂寞。

落实到行动计划上,具体为: 1. 心理辅导。进行心理疏导,排解服务对象的不良情绪,利用优势视角、缅怀往事的方法找出服务对象现存的优势和资源,加强他对自身的正面认知。2. 对服务对象的日常需要进行评估,与其子女进行沟通,请他( 她) 们确定照顾服务对象的实施方案。3. 提升服务对象的人际沟通技巧,调整个人要求与期待,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4. 拓宽其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联系,请医生定期上门为服务对象进行检查和医疗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看望他,加强精神慰藉,在服务对象身体好转的情况下可以由志愿者陪同到小区接触自然环境,多与小区其他人接触,以扩大社区邻里支持网络。

六、结果与反思

在社工的帮助下钟爷爷的情况得到明显好转,情绪得到改善,所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作为新的介入途径,社会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全国情况,社会工作在介入城市空巢老人过程中,需要这些城市空巢老人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网络,需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社会工作方法的全面介入。

构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网方面很重要的是空巢老人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采取解决的措施,空巢老人既是社会支持体系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

总之,个案工作是现如今为空巢老人服务较为有效的一种工作方法,同时,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作为重要的为空巢老人提供资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空巢老人的关注较少,更多的是针对全体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空巢老人应该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帮助,社会工作三大方法需要更有力的深化与发展,真正的实现社会工作在本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平莲莲.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蒋收获.改善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8.

[4]汪黎黎.中国城市空巢家庭养老体系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

空巢老人的“亲人” 篇8

调解纠纷受触动

2008年9月,大学刚毕业的刘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安排在安远县车头镇车头村担任村党支书助理。2009年冬天,在调解一起老人的赡养纠纷时,刘鹏受到触动,决心要为农村空巢老人做点什么。

那天的情形,刘鹏还记得很清楚:“老人的床铺就摆在屋檐下,尼龙纸在床边一绕便成了‘墙’,墙角的半锅稀饭冻出了‘皱纹’。81岁的老人杜隆凤泪流满面地站在床边,气得瑟瑟发抖。”原来,杜隆凤的3个儿子因赡养费问题闹起了矛盾,老人被小儿媳赶出了家门。村党支书调解了半天,都没有结果。

见此情景,刘鹏马上建议将杜隆凤送到敬老院暂住,以免受冻感冒。在敬老院里,刘鹏主动照顾起老人的生活起居,为她送饭、捶背,耐心地为老人讲故事、讲笑话,哄老人开心。慢慢地,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刘鹏的举动感动了老人的3个儿子。一个月后,3人一起来到村部,主动接受调解,并对刘鹏表示深深的谢意。临走时,杜隆凤老人紧紧握着刘鹏的手说:“孩子,如果不是你照顾我,我可能会想不开,谢谢你。”

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刘鹏陷入了深思。如今在农村,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留下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要用实际行动去关心关爱空巢老人。”刘鹏暗下决心。

与老人结成忘年交

从此,刘鹏把关心空巢老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工作之余,刘鹏时常走访村里的空巢老人,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身体和心理状况,并建起了空巢老人档案。在他看来,老人们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需要悉心照料。

70岁的廖有招老人对刘鹏这个小伙子印象挺深。去年冬天,有一段时间特别冷,刘鹏非常牵挂廖有招,到街上买来了新棉被和取暖器送到他房间,并教他怎样使用取暖器。

一有空闲时间,刘鹏总是逐户看望村里的空巢老人,陪老人拉家常解闷,帮助老人整理床铺、洗衣服,带老人看病,忙个不停。老人们也喜欢刘鹏,有事总愿意跟他说,让他帮忙拿主意。慢慢地。他和村里的50多位空巢老人结成了忘年交。

车头村张五胜老人是这样评价刘鹏的:“自从小刘来到村里,我们这些老人少了许多烦恼。他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

组建“乐帮志愿服务站”

看到老人们变得更快乐,刘鹏欣慰不已。但他知道,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而空巢老人需要照料的事情实在太多,往往是帮了这家顾不了那家。于是,他想到要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让孝亲敬老成为一种风气。

2013年,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刘鹏组建了安远县车头镇车头村“乐帮志愿服务站”,并担任站长,动员村里的党员、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户、创业青年加入“乐帮志愿者”行列。短短一个月时间,一支23人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了。爱心服务的对象也扩大到了120多位农村空巢老人。

根据老人需要帮扶的实际情况,志愿者们为老人免费体检,帮助有困难的老人料理家务、送煤气、送衣送米,组织文艺爱好者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在刘鹏和志愿者们的影响下,车头村尊老、爱老、敬老蔚然成风。

责编/晓辉

上一篇:小学生写父母爱35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所向,所往-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