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2024-09-13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共12篇)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1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病房环境(空气、物表、手)的消毒

2、无菌技术操作

3、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

4、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5、导尿相关泌尿系统的感染

6、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7、医疗废物的管理 采取的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认识,建立控制院内感染的教育制度,定期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的宣传。

2、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及对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充分发挥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的作用,坚持做到平时随机抽查,每周定期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院感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基础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

4、加强手部卫生管理:医院感染可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因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所以,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采取定期对临床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避免由医护人员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

5、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对发热、感染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进行单间安置,并采取定时通风、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6、加强无菌观念: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要经常检查护士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执行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措施,及时监控,预防发生各导管感染的情况。

7、按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医疗废物在丢弃过程中如已发生分类错误,切忌重新分类,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感染性废物误入生活垃圾桶内,只能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2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风险

1.1.1 风险的概念

对风险的理解, 国内外学术界迄今尚无统一的认识。1901年, 美国的威雷特在他的《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 第一次为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3]目前将风险理解为:人类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事故发生所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 也可以理解为实际情况与预期结果的偏离[4]。

1.1.2 风险的特征

理解风险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护理风险的相关概念, 有利于正确认识风险。概括起来, 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5]: (1) 客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不可能完全排除, 例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 (2) 突发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尽管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是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或者疏忽, 往往并未注意到风险的渐变过程, 致使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 使人感到措手不及、难以应付; (3) 损害性:风险发生的后果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4) 不确定性:风险是不确定的, 表现在空间、时间以及损失程度上的不确定性; (5) 发展性。

1.1.3 风险的构成要素

风险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 这些要素的作用决定了风险的产生和发展。一般来说,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损失等要素构成, 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5]。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发生可能性, 是引起风险事件发生的机会或产生损失机会的条件。风险事件是指促使风险变为现实的事件。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风险因素是产生损失的潜在原因, 而风险事件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

1.2 护理风险

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有护理服务活动, 就必定存在护理风险[6]。

1.2.1 护理风险的概念

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护理工作中所发生的风险即为护理风险, 是指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具有一定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 包括法律风险、政治风险、人身风险和经济风险[1]。例如因医疗事故导致的法律问题、护士自身马虎大意或者不严格执行护理常规而沾染病菌和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所导致的精神压力等都属于护理风险的范畴。

1.2.2 护理风险的特征

鉴于医疗行业的高技术性和医疗行为的交互性, 医疗护理风险既具备风险的共性特征, 如客观性、不确定性、危害性, 也具备有别于其他行业的自身特性, 如复杂性、兼容性和不均衡性等[4]。复杂性指护理风险的形成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是受疾病本身、人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兼容性是指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由于我国医疗责任风险分散制度尚未健全, 医务人员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采取消极的态度, 固守技术相对成熟的诊疗护理方法而拒绝采用风险系数较大的高新技术。不均衡性是由于我国医疗水平发展的限制,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城乡间医疗水平差异明显, 乡村医疗组织发生医疗事故比例高于城市, 因此在乡村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要承担更多的医疗风险[4]。

1.2.3 护理风险的分类

关于护理风险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学者研究目的不同, 其分类也有所不同, 但大多都是在医疗风险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7,8], 大体上分类方法有3种:第一种是根据护理风险的来源, 将护理风险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者的区别是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直接对患者造成损害, 而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医疗工作的后勤支持系统等非医疗工作[9]。第二种分类也是护理风险研究分析时最常用到的分类方法, 它依据护理风险涉及的具体内容大体将护理风险分为6类: (1) 给药类, 即各种途径的给药, 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 (2) 技术操作类, 包括吸氧、口腔护理、灌肠、备皮、导尿等; (3) 患者意外类, 比如烫伤、跌倒、导管脱落、坠床、压疮、化学药物外渗等; (4) 护理服务类, 包括缺乏责任心、护士脱岗、动作粗暴、沟通不到位、态度差等; (5) 护理记录类, 比如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涂改、与医生记录不符等; (6) 护理管理类, 例如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缺乏、物品配备不充足、与护理相关的费用有误、抢救物品未处于备用状态等[10]。第三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护理风险的性质将护理风险分为可预防性风险、一般可预防性风险和不可预防性风险。可预防性风险是那些完全可以预防的, 而一般可预防性风险虽然不能做到完全预防, 但通过加强管理, 也可以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对于不可预防性风险, 由于大多数不是个人造成的, 个人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完全阻止这些风险的发生, 所以, 医院不对这类风险造成的后果负责, 但仍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带来的各种损害[11,12,13]。

2 急诊护理风险影响因素

2.1 医院外部因素

2.1.1 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疗技术、产品、材料也在不断更新, 在提高了诊疗水平的同时, 也提高了医疗服务行业的风险水平。任何一项新事物都有它发展、适应的过程, 医疗技术和产品也是如此, 在对其性能不能完全掌握或操作技术不够熟练的情况下使用, 无疑大大增加了风险系数。

2.1.2 医学科学及人类认知水平的局限性

医学是为了对抗疾病而存在的, 这势必导致医学的发展将永远滞后于疾病的发展。首先对于新发现的致病因素和新的病种, 在没有确切治疗方案的情况下, 所有的治疗及部分护理都属于探索过程, 这将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其次, 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患者个体的特异性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有限性形成矛盾, 成为风险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2.1.3 社会责任和经营管理压力

护理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 社会和公众的理解支持不足无形中将会增加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压力。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 人们对医疗技术的依赖程度增加, 患者的期望值往往超出医疗护理技术所能及的范围, 而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得近年来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但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来看, 政府没有投入资金用于医疗机构抵御风险, 医院迫于经济压力采取的经营管理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风险的水平[4]。

2.2 医院内部因素

2.2.1 管理因素

组织机构设置的不齐全、常规制度制定的不完善、监管质控不严格、人力配备不充足及人员培训考核不到位等因素, 都可能引起护理风险。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 急诊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 若不能对急诊科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 就不能清楚地识别护理风险, 进而评估、防范护理风险。若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从事行政事务多, 抓护理质量时间少;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已有的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或者安排不合理, 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 产生厌烦心理, 不能圆满完成分内工作[14]。

2.2.2 技术因素

医学知识不扎实或临床经验不足, 导致误诊误治或病情护理不及时;不遵守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 造成差错事故或质量不达标;未履行知情同意、告知义务, 患者不共同承担风险等。在急诊科室, 护士对专业急救技术操作不熟练或动作缓慢, 对危重患者评估能力差。如心肺复苏技术差、不能熟练操作洗胃机和呼吸机等;发生输液反应、输血反应时不能紧急进行抢救处理;遇外伤患者不会简单包扎、止血、固定。护士不遵守抢救工作制度、各级人员职责、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急救器材管理及维护制度等;遇有重大、特殊急救时不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影响其指挥, 这些风险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工作质量。

2.2.3 服务因素

服务流程不畅、服务态度不佳、责任心差、缺乏热情、没有耐心等, 都可引起患者的不满及投诉。急诊科工作繁忙, 工作人员经常处于应急忙碌状态, 无法及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进行过多的思想交流, 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制度、工作程序不理解, 情绪急躁, 易激惹。例如针对无名氏或家属不在场的患者, 对其物品、钱财等交接不清, 待患者家属日后追查无法交待, 而引起一系列护患纠纷[15]。

2.2.4 安全保障因素

药品器材的质量、设施设备配套情况、维修保障体系、污染源的处理以及防火防盗等问题, 都将影响患者的人身安全。在急诊科急救仪器故障或抢救仪器性能差, 交接班人员没有准确检查, 抢救药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或药品缺乏或过期, 从而阻碍护理工作进程, 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如患者监护仪测不到血压、呼吸机故障等[15]。

2.3 护理职业风险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

(1) 大多数急诊患者病情急而复杂, 抢救、治疗、护理刻不容缓, 但对患者是否存在传染性疾病有不确定性, 如梅毒、艾滋病及感染性疾病等, 容易造成护理人员自身感染。

(2) 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 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 患者及其家属求医心切, 情绪容易激动甚至充满敌意, 稍有不如意就向医护人员发泄, 导致急诊室发生暴力事件, 如辱骂、打人等。这不仅影响了医院正常的诊疗秩序, 同时也严重危害了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

(3) 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轻化, 素质参差不齐, 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 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

(4) 心理因素。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 面对各种急救患者, 精神高度紧张, 工作中易产生厌倦情绪;面对不同病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质的人群, 护士是暴力发生的最危险人群。这些都会对护士的心理、身体、工作质量造成一定影响[16]。

2.4 患者因素

2.4.1 体质因素

每个人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 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复杂性、多变性, 如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 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例如, 高度过敏体质患者应用药物时有发生变态反应的风险, 吸毒有可能掩盖疾病的症状, 老年、婴幼儿患者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力差, 这些都是不安全因素, 可加大护理风险[17]。

2.4.2 心理因素

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 患者的就医动机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患者有冒险的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作的态度或消极的求生欲望, 护理风险将会上升[18]。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和其预后、疾病诊疗现状的理解存在局限性, 家庭内部矛盾或经济问题因为疾病 (特别是疗效不满意时) 容易激化或转移, 甚至引发护理纠纷。

2.4.3 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因素

首先, 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 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其次, 急诊患者与医护人员接触时间短, 不但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病史, 而且不易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再次, 急诊患者多由家人陪伴, 特别是重症急诊患者家属因无法承受亲人遭遇的痛苦, 可能将矛头指向医护人员, 使护理风险加大。

3 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只有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才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一般措施包括护理风险教育、风险监控与管理、加强护理设备的维护、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等。

3.1 护理风险教育

国家应该充分重视护理风险教育,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其纳入医务人员系统教育, 组织相关专家在参考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符合我国实际的教材, 医院应该在医院内部对新招聘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系统、持续护理技术教育和风险意识培训, 组织学习《医疗纠纷防范与对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配备各种护理防护器具, 使护理人员有能力、有条件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19], 使护士在思想上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广泛存在性和后果严重性, 这样就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另外, 医院还应该从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入手,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提高职业安全系数, 防止或减少职业风险的发生。英国、美国、日本等在这方面都有专业教育和培训制度, 其在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3.2 护理风险防范、监控与管理

3.2.1 职业风险的防范

在抢救患者时要注意自我防护, 接触性治疗时要戴好无菌手套、口罩, 加强手的消毒卫生。对于有暴力倾向的患者或患者家属, 护士不能失去耐心, 被患者的言辞或行为激怒,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协调、妥善处理, 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当患者及其家属表现出不理智的言语或举动时, 应及时呼叫总值班或科主任、护士长帮助解决, 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对纠纷事件的发生, 科室要及时讨论, 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整改措施, 不断提高服务技能[15]。

3.2.2 健全和完善急诊风险监控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 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 对护士有一定的约束力[20]。在急诊科除了要落实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外, 还应制定抢救物品及药品专人管理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交接班前自查制度,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规范各种常见的急诊抢救流程, 制订各种应急预案,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3.2.3 制定急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负责, 制定和落实好风险识别和监控制度、风险分析申报制度、风险预防制度, 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找准护理安全隐患, 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2.4 严格落实制度

重点完善监控制度, 从系统内部的运转上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差错和医疗事故, 遇大批需急救的患者, 要及时逐级汇报, 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 减少职业性损伤[21]。

3.3 降低急诊护理风险的技能培训

3.3.1 加强护理设备的维护

急诊科抢救仪器多, 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 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 每周检查一次, 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 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 掌握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头部降温仪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告知护士, 让其加强学习。

3.3.2 重视专科急救技能的培训

平时对急诊护士经常进行急诊抢救的模拟演练, 使护士在实地抢救时熟悉抢救流程、仔细观察。设一名中级职称护士为技术操作质控员, 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急救技术培训, 负责指导低护龄护士的急救技术。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对心肺复苏、洗胃术、气管插管术、心电监护、除颤、创伤急救等专科急救技术进行模拟训练, 由操作质控员讲解、示范, 每季度考核一次, 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挂钩。新入科护士进行3个月的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3.3 保证急救护理文书质量及时、准确记录从患者到达医院后接受的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和详细病情发展过程, 尤其是过敏史、吸毒史、防疫史及生活习惯等, 保证护理文书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注意收集、保管好有关护理记录, 应以事实为根据, 以有关护理记录为凭证, 必要时借助专业部门鉴定[22]。

3.4 降低急诊护理风险的素质培训

3.4.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人员应学习与其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 使自己成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医护人员。

3.4.2强化服务意识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 以患者为中心”的急诊整体护理应从患者进院前就开始, 如当听到救护车警笛声时立刻主动将平车推到急诊科门口迎候患者, 这样可使患者及其家属体验到危难之时得到真诚帮助[14]。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以真挚、热情、周到、细致的工作拉近护患间的距离, 用丰富的专业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 用多种方式鼓励患者, 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检查,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4.3 强化急救意识

急救意识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急诊科更显重要。急诊科护士应把握救治的宝贵时机, 强化时效观念, 救死扶伤, 挽救生命, 强化生命第一原则[14]。通过业务查房、抢救病例讨论、总结抢救成败的经验教训, 使全体护士达成共识:作为急诊护士, 必须要有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23]。

3.4.4 强化管理意识

管理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强的业务水平, 要善于分析医疗活动中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探究其根源, 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护理管理者还要注意维护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使他们心情舒畅,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护理工作。

3.5 及时处理纠纷, 定时进行护理风险评价

当护患双方产生分歧、出现纠纷后, 要注意保管好相关护理记录, 应以事实为依据、以相关的护理记录为凭证, 必要时借助专业部门鉴定。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估、分析和修正, 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 减少损失。

4 体会

医学是高风险的行业, 而急诊护理又处在“风口浪尖”, 一念之差和一技之差都有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通过对急诊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 了解护理风险的重要性, 对培养护士的综合能力、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素质和急诊急救护理的质量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摘要:从护理风险相关概念、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并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分类, 探讨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 指出现有研究工作的局限性, 提出护理风险在急诊科的重要性并探讨防范措施, 从而培养护士的综合能力, 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素质和急诊急救护理的质量。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24-01

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风险性强。因急诊科病人的特殊性、复杂性、危重性使急诊科护理管理更要科学与规范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急诊护理工作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敏捷的处事方法,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讨论如下:

1. 急诊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社会因素所致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由于患者要求有良好的医疗环境、优质的服务态度;对抢救和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细化程度不够,导致患者家属心理不平衡;个别不良事件影响了卫生系统的形象,致使部分患者在看病时持怀疑态度,不信任医护人员,容易造成医患纠纷。

1.2 医院条件欠缺所致的风险。急诊科患者多、病情繁杂,具有多方面护理技术护士缺编,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工作效率下降;医疗条件差,抢救仪器设备不全,急救药品准备不充分;抢救和留观患者不能及时收住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急诊护理队伍的年轻化,技术力量薄弱,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这些都是导致纠纷的隐患。

1.3 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记录不规范,缺少自我保护意识。

1.4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护士心理损伤引发的风险。

1.5 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普通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2. 防范措施

2.1 医院各部门要支持急诊工作。急诊科设一线、二线值班人员,24 h待命,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当大批患者来诊时,迅速启动医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就各位进行抢救治疗。急诊科制定突发大批祸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突发集体中毒的应急预案等,在抢救患者时整个科室工作协调、人员互助,可大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要增强法律意识,谨言慎行,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士有关的法律知识有所掌握,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强化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

2.3 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3.1 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操作的保障。护士必须纪律严明,坚守岗位,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在护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抢救工作。

2.3.2 及时总结经验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总结工作经验。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及时总结科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供护士学习和借鉴。

2.3.3 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具体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于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要履行告知义务;要将进行的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以达到配合的目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屬知情的需要,最终目的是降低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2.4 强化科室管理意识

2.4.1 抢救仪器的管理。急诊科抢救仪器多,全部由护士使用操作,每台仪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包括各部件的完整、运转情况以及清洁消毒和保养,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护士长和设备科。要求全科护士都能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仪器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并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供给护士学习。

2.4.2 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急诊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客观、清楚、准确、完整,不得涂改。这些记录要妥善保管,漏记、错记等都会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2.5 加强业务培训,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5.1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加强护士培训包括:法律意识、服务礼仪、沟通技巧、急救新技术等,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和救护水平,通过每月进行的护士业务学习、定期培训和考试,使护士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护理要点及处理方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

2.5.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对急诊护士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护士长督促低工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高工龄护士要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其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作用都要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 伏迎春.从护理风险谈手术室的管理[J] . 华北国防医药,2003 ,4(2) :146.

[2] 张安琴.将“5S 活动”引入护理管理的思考[J] . 四川医学,2004 ,25(11) :127021271.

急诊科院感知识培训试题 篇4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医院感染:

灭菌:

感染性医疗废物:

二、单选题(共40分)

1、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什么要

求?(A)

A 灭菌要求 B 消毒要求 C 清洁要求 D 卫生要求

2、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A)

A 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 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3、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D)

A 门诊、急诊病人

B 陪护人员

C 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

4、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D)

A 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 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 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5、哪条不是表浅切口感染(D)

A 红、肿 B 热、痛 C 脓性分泌物 D 以上都不是

6、医院感染暴发是在医疗机构或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B)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 1例 B 3例 C 5例 D 10例

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的原则是(D)A 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B 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 C 不必处置 D 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8、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C)

A 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 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 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 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9、下列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C)

A手术器械 B 穿刺针 C 气管镜 D 腹腔镜 E 活检钳

10、下列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的(A)

A口表 B听诊器 C血压计 D痰盂 E床头柜

11、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不正确的是(B)

A 包装应防渗漏、防穿漏 B 采用黄色包装袋、双层收集

C 规定的时间、线路移送带储存点 D 运送工具应定期、定点消毒处理

12、《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C)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13、医疗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

废物?(D)

A 病理性废物 B 严重污染性废物 C 生活垃圾 D 感染性废物

14、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B)

A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15、以下哪类物品不属于药物性废物?(C)

A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 B 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C 菌种、毒种保存液 D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16、以下物品中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哪种?(B)

A 变质的免疫球蛋白 B 臀垫 C 过期的84消毒液 D 用过的酒精消毒剂

17、病人使用过的吸氧面罩属于哪种医疗废物?(A)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18、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A)

A 1米以内 B 1.2米以内 C 1.5米以内 D 2米以内

19、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A)A 1.2米 B 1.1 米 C 1米D 0.9米

20、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三、多选题(共40分)

1、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ABCDE)A 隔离 B 控制传播

C 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D 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E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2、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采取(ABC)A 标准防护 B 严格消毒

C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D 监督检查传染病人 E 保护易感人群

3、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BC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

散。

A 早发现 B 早报告 C 早隔离 D 早治疗 E 早转运

4、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ABCDE)

A 防渗漏 B 防鼠、防蚊蝇、防蟑螂 C 防盗 D 防火 E 预防儿童接触

5、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ABCD)

A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准 C 废弃的血液、血清 D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E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6、以下哪些物品属于损伤性废物?(ABCDE)A 手术锯 B 玻璃安瓿 C 医用针头、缝合针 D 备皮刀 E 玻璃试管。

7、以下物品属于药物性废物有哪些?(ABCE)

A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B 废弃的免疫抑制剂 C 废弃的可疑致癌性药物 D 废弃的消毒液 E 废弃的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

8、以下哪些物品属于化学性废物?(ABCE)

A 医学影像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B 废弃的过氧乙酸

C 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D 废弃的抗生素 E 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9、下列关于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原则正确的有(BCDE)

A消毒处理后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报废时直接归于医疗废物范畴。B、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就地消毒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C、引产胎盘(非传染性)、胎体或残肢,若家属要求自行处理时,由家属签字带走。

D、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需报损时无需先消毒处理,后编号登记.E、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及时置于包装袋中双层密闭。

10、下列哪些情况医务人员应认真洗手(ABCDE)A 接触病人前后 B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C 进行介入治疗前后 D 进人或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 E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11、关于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描述是(BCD)

A 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 洗手的每步顺序不必有先后 C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 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E 洗手的每步顺序必须有先后

12、什么情况下必须先用流动水冲净双手,然后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ABC)A 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时 B 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

C 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时 D 为病人进行身体检查前 E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13、仅能在无人条件下采取的空气净化方式包括下列哪些?(CE)A 通风 B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紫外线消毒 D 空气消毒器 E 化学消毒

14、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净化空气,除了(AB)A 自然通风 B 机械通风 C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D 化学消毒 E 空气消毒器/

15、下列有关紫外线消毒正确的有(ACD)

A 适应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B 有人无人都可以 C 消毒灯管悬吊高度距地面高度1.8-2.2米 D 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E 消毒时不必关闭门诊

16、一般地面消毒采用的含有效氯的浓度错误的是(ABCD)

A 800 mg/L B 1000 mg/L C 1500 mg/L D 1000 mg/L-2000 mg/L E 400 mg/L-700 mg/L

17、以下关于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B 刷洗操作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C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D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

品,避免器械磨损。E 手工清洗的水温宜为30-45℃

18、职业防护的用具包括(ABCDE)

A 口罩 B 帽子

C 手套

D 防水围裙

E防护靴

19、以下关于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B 刷洗操作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C 管腔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D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

品,避免器械磨损。E 手工清洗的水温宜为30~45℃ 20、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ABCDE)A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B 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C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D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E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判断题(共10分)

1、消毒是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高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消毒水平。(╳)

3、常见的空气消毒方法有: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器、化学消毒法。(√)

4、空气消毒器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消毒室应关闭门窗。(√)

5、体温表、内窥镜(胃镜、肠镜、气管镜、喉镜)等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但

消毒要求并不同,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

6、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7、盛放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为黑色,盛放医疗废物的塑料袋为黄色。(√)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 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双手代替洗手。(×)

10、在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飞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时应穿隔离衣。(√)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5

2016年年终院感 考核反馈意见及整改措施

存在的问题: 预检分诊配备的是一次性口罩。发热门诊没有制度、流程及单独的房间。妇科门诊扩阴器储备过多,存放不合适(一大箱子放在地上)。口腔科纸塑包装只写明高压时间,没写失效时间;成形夹关节有锈;配备的酶洗剂索证不全。人流室洗手池设施过于简陋,水龙头是手动式。

整改措施: 预检分诊配备外科口罩。发热门诊设置合理的制度及流程,预留房间为院感爆发备用。3 妇科门诊扩阴器根据使用数量领用,用储物盒放在一次性使用柜内保存使用。其余由库房保管。口腔科消毒备用的一次性物品,标明高压时间及过期时间。配备不全的资质及时向经销商索要齐全。向院领导反应,改善人流室洗手设施情况,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商场防损出现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篇6

为规范管理,防止商品损耗,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现将超市防损方面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和整改措施汇总罗列如下几点:

问题

1、超市入口进出,(1)按照公司规定任何人不得从超市入口出,现有部分员工和顾客没有按照规范执行,从超市入口出。(2)存包处加大顾客的存包力度,降低商品丢失。

整改措施:各商品课晨会强调,杜绝员工或顾客从入口出入的现象。(1)存包员加大封包力度,但是对于执意背包入内者 , 应当放行。(2)对于携带超市经营的同种商品入内者 , 要给予耐心的劝阻。(3)对于执意要吃着东西进超市的顾客 , 要给予耐心的劝阻。(4)员工、顾客进出商场必须从未购物通道进出。(5)对于顾客过激的言行要保持克制 , 冷静处理。

(6)对不服从管理的员工应耐心劝阻,对不服从管理的上报上级领导严肃处理。问题

2、供应商或员工从理货区进出。

整改措施:理货区仅供供应商上货区域,属重要进区,供应商只供送货到黄色线以外,如帮助员工送货或有急事进入货区必须佩带上货证,出入仅可从顾客通道出。

问题

3、货梯周边摆放货物,且处开放式,直通地下一楼,容易造成商品丢失。整改措施:建议将货梯不定时段开放,如员工拉货时可将货梯打开,平时将货梯锁上,减少商品丢失。

问题

4、员工夜间退场管理,重新重视夜间退场制度,现夜间退场时,有部分员工手持超市购物袋盛放工装,或有部分员工退场时背包、杜绝员工当班购物,退场时持商品退场。整改措施: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员工在夜间封场时紧盯现场,退场时除携带钥匙餐卡外不得携带任何物品退场,严格按照规范流程退场。问题

5、员工着装规范,现有部分员工工装不规范,没有封口袋。

整改措施:统一规范,利用晨会时间管理人员统一检查,严格按照工装管理规范执行。因部分员工的工装裤子不能穿,故穿自己的裤子,但是要求个人购买的裤子也必须封上口袋。

问题

6、商场倒垃圾时必须严格检查,特别是生鲜日配垃圾桶和盛放垃圾的箱子必须经理货区检验,未经检查私自将垃圾到出者严惩。

整改措施:商品课做好强调,理货区加大检验力度,严控倒垃圾问题,员工倒垃圾时理货区员工必须陪同检查。

问题

7、特价品处理,现特价品处理仅员工个人自主决定,尤其是果蔬类商品,夜间处理时段,低价商品走到款台的情况较多,款员无法判定是否是处理品。整改措施:建议针对处理品统一规范,特别是白天的处理品,需要统一印刷“处理签”需要商品课管理人员签字后,将“处理签”粘贴到商品上,有管理人员检查后统一发放,监督处理品的品项,防止员工打私秤,从而防止商品丢失。问题

8、商品借出规范。商品借出单应一式三联,由理货区登记保存。持商品或发票到理货区销账,目前存在问题是商品清帐后部分商品没有持发票到理货去销账,导致商品借出单据混乱。

整改措施:重视商品借出规范,理货区严控商品借出单,必须按照借出单的顺序号进行登记,借出商品未经领导签批不得出货。建议借出商品一月一结账,防止商品库存混乱。

问题

9、内部偷盗,员工通过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为使公司的财产和金钱受到损失

(1)不同部门的员工进行勾结,进行偷窃活动;(2)员工与外人、朋友、亲属合作,偷窃公司的商品;(3)员工利用衣服、提包藏匿商品达到偷窃的目的;(4)员工利用更换商品包装达到偷窃的目的;

(5)员工利用调换商品的条码或将商品变成赠品进行偷窃;(6)员工为亲属、朋友进行购物、结账,达到偷窃的目的;(7)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在隐蔽的角落如仓库、操作间等吃东西;(8)员工往垃圾桶中偷偷地丢弃商品;(9)收银员为其亲属、朋友结账,货多钱少等。

整改措施:建立员工偷盗的各项措施如:(1)员工的预防教育;(2)内部举报奖励制度;(3)严格的管理、检查体制。问题

10、顾客偷盗的情况

(1)顾客买少量或不买任何商品,利用衣服、提包藏匿进行盗窃。(2)顾客更换包装、标签等进行盗窃。(3)顾客利用大包装商品盗窃商品。(4)顾客组成盗窃团伙,协同进行盗窃活动。

整改措施:建立顾客偷盗的各项措施如:(1)商场内设立便衣防损员;(2)跟踪商场的防盗系统; 问题

11、供应商偷盗

(1)由供应商派驻超市的促销人员,因偷盗而引起的处罚同“内盗”一样。(2)将已经验收完毕的商品,重新按未验收点数。(3)利用验收人员的疏忽,趁机偷窃商场的商品。(4)利用验货时进行偷盗商场的商品。(5)利用验货时在商品的数量上进行作弊。整改措施:建立供应商偷盗的各项措施如:

(1)供应商出入超市的检查

(2)理货区对进出携带物品进行检查核实。(3)不允许供应商人员私自进入仓库。

(4)将已经验收与未验收的商品必须按区域严格分开。

问题

12、商品回收问题,(1)货架堆头上的弃婴商品较多,特别是加工和低温鲜活商品,长时间不回收容易造成商品损失。(2)针对回收人员严格要求,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

整改措施:(1)各商品课加大商品的回收。要求商品课每一个小时回收一次,特别是加工和低温鲜活商品,要求每半个小时回收一次。商品课加大所在货区货架堆头上的商品巡视,发现顾客遗弃商品及时送回或放于回收筐内。(2)对于回收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私拿商品者属内盗,严肃处理。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急症退药处方235张, 按不同时间段退药原因进行分类分析比较。见表1。

2 分析退药原因

2.1 不良反应是造成患者退药的主要原因, 药品说明书注明的已知不良反应和未注明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剂量和方法不对导致的不良反应;医师问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未向患者交待用药后有什么样的不良反应, 导致患者不理解, 认为药品有质量问题, 服用药品后不良反应受不了, 要求退药。

2.2 服用药后治疗效果不佳, 病情没有好转, 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后, 需改变药物治疗方案, 将剩余药品退回。

2.3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主要因医师没有向患者交待清楚, 说明药物的毒副作用, 患者缺乏药品专业知识, 不了解药物的两重性, 产生了恐惧心理, 不想用药, 要求退药。有的患者不遵医嘱, 任意改动服药方法及剂量, 甚至中途自行停药, 造成药物的治疗不佳, 于是要求退药。

2.4 因药品重复, 有些患者不明白医师开出的是什么药物, 等取完药物回到家中, 发现家中尚存, 药物有重复, 或药品开得过多, 不能在有效期内用完, 从而要求退药。

2.5 与药店同类药品价格对比, 认为医院价格高了, 或不愿说明原因, 执意退药等。

3 退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患者将药品带回家中, 家中储存条件差, 达不到药品保存的要求, 特别是需要低温保存药品, 应放于冰箱冷藏。而在患者家中没有冰箱冷藏, 药品放置时间可能过长, 保证不了药品质量, 造成药品变质。退回医院药品, 按规定不能在继续使用, 造成浪费。

4 采取对策

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中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除药品质量原因外, 药品一经发出, 不得退换。”但实际上各医院对待退药的态度不一, 有的医院严格按规定执行, 防止个别人员趁退药之际将假药或过期药品回流医院, 以确保药品安全。有的医院为减少医患矛盾和患者经济损失, 对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因经济能力无法承受、对医院提供的其他服务不满意和医师用药不当等情况给予退药, 以求息事宁人, 给医院药品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存在药品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苗头。2011年我院为减少退药, 采取以下措施:

4.1 医师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 开具处方, 禁止开超长处方, 主动向患者交待清楚、说明所开药品有哪些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和注意事项。药师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处方应拒绝调配, 药品一经发出、除有质量问题外, 不得退换。

4.2 药师要经常深入临床, 了解科室药品使用情况, 向科室介绍药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毒副作用, 编制医院处方集, 供医师参考, 保证药品供应, 减少退药。

4.3 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应主动向患者交代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并告知药物引起的某些不适症状是正常现象, 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以减少患者因素的退药数量

4.4 药剂科要定期出药讯, 介绍新进药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毒副作用, 要求医师开具处方时禁止使用商品名, 要使用通用名, 并向患者交待清楚, 所开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减少退药。

4.5 医师要亲自诊查患者, 明确诊断, 对症用药, 告之患者服用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减少退药。

4.6 由于门诊调剂存在的诸多因素, 患者要求退药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一概不予退药, 难免会引起纠纷, 影响药房的日常工作。因此, 我院规定以下情况可允许退药:患者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严重不良反应, 不能继续使用的;需要转院的;患者在划价交款后到药房取药时, 发现不能使用所取的药品 (比如过敏, 或耐受不了这种药品的不良反应等) ;患者发现家中尚存该药品。如遇以上情况, 我院会及时给患者办理退款手续。另外, 办理退药时, 要求患者提供用药原始凭据、经治疗医师开具的退药处方, 注明退药原因 (或填写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表) 、所退药品名称、规格及数量, 生产厂家批号经门诊部主任批准后方可退药。

5 结论

分析造成退药的原因, 增强医师和药师的责任心, 减少退药的发生, 保证患者用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药品, 特别是抗菌药物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使用。发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建立严格的退药制度, 规范医师用药行为, 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 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 做好医患沟通,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表1门急症退药申请分类分析比较表中, 2010年 (干预前) 门急诊退药处方共计141例, 占退药总数60.0%, 2011年 (干预后) 共计90例, 占退药总数的40%, 干预前后各项退药比例明显下降, 可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后可有效减少退药的发生率, 提高医院药品管理质量, 保证用药安全[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师管理规定[S].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8

关键词:教育 技工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134-01

技工教育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善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使自己更加强大,与此同时,也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技工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从学生的差异、师资力量还有就业三方面来对技工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相对应的对策做简单分析。

1 技工教育的概述

技工教育重点培养专业型的技艺能力人才,为社会提高应用型人才。技工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技工教育要及时的改善和更新自身的现状,使自身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提高技术人才。促进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技工教育经济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差异较大这对教师的教学很有影响。技工教育要及时的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并把隐藏的问题找出来加以改变;使学校教有所成,使学生更易就业,使技工教育更加完善。

2 目前技工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2.1 技工学校录取学生的水平差异大

技工学校的学生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年龄的差异;二是之前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到技校上学的学生一般都是没考上想上的学校,委曲求全的。一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中专直接来上技校,一部分是没考上大学、大专来上技校的。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年龄上就有三、四岁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在技校学习的教育成果就有所影响。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的在来技校学习之前的受教育水平也有所差异。高中毕业的学生在知识积累、主动学习方面要初中毕业的学生好一点。还有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对技工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所要授予的知识如果学生有一些基础对教师的教学有非常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积极的影响。学校可以把初中的学生和高中、中专的学生分开管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年限、不同专业难度的教育。

2.2 技工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不足

目前技工学校的教师大多是理论性。也就是教师只懂书中的理论知识而没有亲生实践过这些理论的经验。虽然这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不大,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很不利。理论与实际究竟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在今后的面试或者工作时,一味的按照理论办事很定会出问题的。还有就是学校对非专业课的忽视,在学校虽然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可必要的文化积累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对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也有积极作用。技工学校的经费和高校相比相差甚远,学校的硬件实施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经费少对技工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有所影响。硬件设施不足使学生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技工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不足影响着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技工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點加大教学设施的建设,同时在招聘教师时也要适当的提高门槛。这对技工教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2.3 社会的人才需求影响学生的就业

技工学校都是按照本年度社会的人才需要来进行招生的。而学生在学有所成就业的时候,社会需要的人才结构就有所变化,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就业难,而另一部分职位缺少技工工作人员。技工学校的教育专一性,即一般学生只精通一门专业技能,这对学生的就业也很不利。学校不可能提前预知几年后社会的人才需要,只能从学生的专业技能入手。学校可以尽可能培养一个专业多种技能的优秀技工人员。使得学生的就业更容易。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声誉更好,教学质量更好。

2 技工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2.1 设置合理的招生计划

目前,技工学校把初中毕业的学生作为主要的招生范围。而这些学生之前的受教育水平不够高,想要把他们培养成高级技工很困难。所以,技工学校把及时的调整招生计划,把高中毕业生纳入主要的招生范围,另外也可以招一些中专的学生。这样更利于提高技工学校的教育成果。招生范围调整的同时,也要调整一下学生的学习年限。例如,初中毕业生的学习年限应该长一点,而高中和中专毕业生的学习年限应相对短一点。这会更能吸引高中和中专毕业生,更有利于技工教育。技工学校也可以通过和初中、高中、中专等学校联合,互相学习的同时也能保证生源。

2.2 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教学资源主要有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组成,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师资力量关系到学生的上课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果。技工学校在找教室的时候适当的提高要求,技工学校要尽可能的招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又具有专业知识实践的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告诉学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该如何操作。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得到一些实际经验。教学设施关系到学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技工学校的很多技能都需要操作实际机器获得。而学校教学设施的不足,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相结合。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需要的专业设置一些训练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掌握一些实践经验。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的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2.3 注重培养一个专业多个技能的学生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得发生着变化。所以只培养一种技能的人才已经不适合社会的需要了,而且对学生的就业也很不利。学校可以通过稍高一点的收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学费收益可以用来改善学校硬件,真是一举两得。学校应该多置备一些必要的教学用具,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自己动手、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3 结语

这是我多年从事技工教育的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技工学校能够把这些问题重视起来,并实施相对应的对策。技工学校应该把那些隐藏的问题更早的发现,并将它们扼杀在摇篮里,把技工教育的质量提高,把技工教育事业发扬广大。

参考文献

[1]刘德军,孙莉铭.技工教育的现实与明天[J].成才之路,2007(8).

[2]景秀.中国工业化背景下的技工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王永.技工教育:积跬步至千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09-12(001).

班级安全隐患排查及所采取的措施 篇9

二年级兰振林

安全问题的发生正是因为学生缺少安全意识,缺乏自救能力和相关的知识储备,在加上事故发生时没有人及时地加以制止和帮助。学校的安全重于泰山,学生的安全重于一切,为进一步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

一、班级安全隐患排查

1.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2.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

3.上学,放学行进途中无人监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4.在学校课间休息及课外活动中间这一段存在教师监督不到位的死角,容易发生事故。

5.学生对于自己手中的铅笔刀、铅笔、尺子使用不当,会变成伤人的利器。

二、所采取的措施

1.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刊、杂志上关于班级安全方面的相关文章,组织学生学习,同时,还要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板报宣传、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树立预防校园侵害的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

2.小学低年级的安全教育内容重点

分为五大块: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10

为了确保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年的奋斗目标,根据红岭公司“冲刺四季度,确保安全年”的活动方案,安全监察部特制定如下工作重点和防范措施。

一、薄弱环节及工作重点1、10月上旬将进入收秋农忙季节,职工容易出现疲劳上岗现象。

采取措施:各区队要提前制定好保勤措施,加强对职工的教育,搞好安全确认。安监部加大对入井人员检查工作,防止酒后入井和疲劳上岗现象,安监部井口设岗督查,确保安全生产。

2、由于生产任务紧,职工容易产生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不利于安全工作。

采取措施:组织各生产区队召开安全生产座谈会,使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杜绝随意施工和盲目作业。

二、工作目标:

安全上消灭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实现第三个安全生产年。

三、安全工作重点1、14161上巷掘进受老空水影响,施工单位要严格按中、腰线进行施工,生产技术部要加强测量和探放水工作,同时

要定期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安监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2、做好14041工作面过改造巷工作,过改造巷时必须正确使用超前支护,并将木垛打设牢固,安监部搞好安全专盯。

3、做好15181上下巷瓦斯管理工作,加强通风管理,实行提前预抽,防止瓦斯超限,安监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4、10月份将迎来收秋农忙季节和国庆节,各单位要组织好生产,保证出勤率,防止人员疲劳上岗和酒后入井,6、督促安全包保人员第四季度到包保单位施工地区检查指导工作两次以上,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安全建议。

7、各单位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和跟班带班制度,认真做好特殊时段、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

四、加大反三违力度,开展零点、四点行动

认真执行鑫龙[2010]377号文件规定,深入开展零点、四点行动,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检查力度。

五、隐患整改

加强对井下现场隐患查出和监督整改力度,特别是对各级管理人员查处的隐患严格按照“五定”原则进行管理,对于现场能整改的隐患,必须现场整改,绝不能升井后在处理,确保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六、其它方面

1、定期组织各生产区队召开安全生产座谈会;

2、本部室管理人员、安监员要经常深入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及时解决生产地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做到抓重点、抓环节、抓细节,消灭死角。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11

摘要:文章论述了感性负载设备一般采取的措施,及如何对一次元件进行选型。

关键词:感性负载;措施;一次电器元件

中图分类号:TM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8-0132-01

在输配电系统中,高压线路负载为感性的设备愈来愈多,因此针对感性负载设备的高压开关设备,如何进行一次电器元件选型和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重点针对感性负载设备在一次电器元件选型方面及感性负载设备保护所采取的措施方面进行论述。

1感性负载定义

通常情况下,一般把符合电压超前电流特性的负载称为感性负载。感性负载在启动时需要一个比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电流大得多的启动电流。

此外,配电室运行经验证明:切断感性负载产生过电压原因是由于断路器的熄弧能力太强,强制切断感性负载时激磁电流引起的。因为具有很强熄弧能力的断路器,当其切断只有很小数值感性负载激磁电流时,有可能使电弧不在电流通过工频零点时熄灭,而可能是在电流的某一瞬时,被断路器强迫切断。此时由于激磁电流由某一瞬时值突然降到零的急剧变化,在感性负载上就会感应出很高的过电压。这种过电压的峰值会远远大于高压交流电器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值,所以很容易引起高压交流电器设备的瞬时超载,影响整个电网供电系统的安全。

2保护措施选用

①真空灭弧室的选用:针对电弧炉等感性负载无专用灭弧室,常规采用普通灭弧室外包硅胶,增大外爬距或加长瓷壳的长度,减小中间屏蔽筒的外露部分,改变和优化电场分布,使得外绝缘能力加强。或直接选用加大外爬距的真空灭弧室。通过降低开断能力,减小了分断过程的载流值,大幅减小了分闸载流过电压,常规选用开断较小的真空灭弧室。

{2}断路器的选用:可选用适于频繁操作的永磁机构断路器,采用微机设计控制器,利用相关控制技术,调节永磁机构线圈驱动功率,以获得断路器最佳分、合闸曲线,大幅降低了机械碰撞,极大的提高了机械构件的寿命。也免除了操作过程中,动静导电杆因机械碰撞而累积的机械形变及所造成的超行程、开距变化,使得用户无需调整他们。也可选用性能稳定,使用可靠的六氟化硫断路器(SF6),因为该断路具有如下优点:有优越的开断性能,且开断特性平滑,过电压极低,并且六氟化硫冲气的灭弧室在极柱中密封,使用期内能做到免维护。

{3}过电压保护器的选用:提高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例如:Y5WZl—42/134变为HY5WR3—54/134避雷器的额定电压由42kV提高到54kV,加强避雷器的外绝缘;另外,可选用避雷器和阻容吸收器一体的复合型过电压保护器,因为避雷器能有效地保护雷电引起的雷击过电压,它以防为主,通过限幅控制过电压的倍数,但不能改变操作过电压的振荡频率即过电压的梯度。阻容吸收装置在出现操作过电压时,将其中的电容中接入系统,增加了系统中的电容量,将使操作过电压的幅值和频率大为降低,从而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但有一个问题就是阻容吸收装置中的电容在发生单相接地时会增加系统的电容电流。两种过电压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和性质不同,对这两种保护装置的选用不能简单地认为只取其中的一样就能满足要求。

{4}加装滤波器。电弧炉炼钢所产生的谐波是工业应用中比较严重的谐波源之一,其中以2次、3次谐波较为严重,其他还有4次、5次、6次和7次。因此,对于大容量电弧炉在供电系统中一般装滤波装置。用得较多的是上述各次谐波的单调谐滤波器,亦即利用RLC电路串联谐振的原理,将电容、电感和电阻串联,三相采用星形接线,一般电抗器和电阻器接在电容器之后。对于所要滤波的某次谐波而言,该滤波器的电容、电感处于谐振状态,其综合电抗接近为零,这时的总阻抗决定于电阻值。亦即,对于所要滤波的某次谐波而言.滤波器的电容、电感串联支路处于短路状态,使该次谐波电流完全流入该支路,避免谐波电流流人电源系统,同时电限制了谐波电压。电弧炉炼钢安装滤波装置,不仅可以防止谐波污染电力系统,而且滤波器中串联的大容量电容器也可以起到无功补偿的作用。由于滤波器中串联了大容量电容器,对于基频而言,滤波回路的综合电抗呈容性。而且电弧炉炼钢滤波装置的操作也较为频繁,因此,断开滤波器时可能出现的开关电弧重燃,过电压特别引起重视。

3结 语

近几年,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对农村和城市电网实施改造,带有感性负载的设备越来越多,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并借鉴国外大公司先进经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南星.实用电工技术问答[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12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对煤矿企业的治理, 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所下降, 安全生产建设也逐步发展, 为煤炭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 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并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2.我国煤矿安全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伴随煤矿产量的不断增加, 煤矿事故也频频发生, 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的煤矿开采基本上都属于井下作业, 危险系数比较高, 事故发生后的损失也比较大。常见的煤矿事故有瓦斯爆炸、井下塌方、透水等。其中瓦斯爆炸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此类事故的发生会直接危及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还会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目前, 我国正在逐步加大力度从各个方面来改善我国的煤矿安全现状。但形势仍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许多先进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地引入到煤矿生产中, 提高了煤矿作业的安全生产系数, 使煤矿事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煤矿事故仍不能忽视, 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 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的现状, 减少事故的发生, 降低事故损失, 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3.1我国能源结构和需求的影响

目前,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 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70%左右, 预计短时间内还将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还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对煤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煤炭价格迅速攀升, 煤炭产量也频频超产。而我国有安全保障的煤炭产量还比较低, 超量开采引发了煤矿的安全事故。

3.2煤矿安全法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针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但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比较滞后, 不能完全适应煤炭业发展的需要, 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 且相关的违法处罚不到位,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3自然条件恶劣, 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我国大部分煤矿开采条件恶劣, 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这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我国煤矿几乎全部是井下作业, 瓦斯、水、火、煤尘等不安因素比较多, 不同的矿井面临不同的危险因素。

3.4企业安全意识淡薄,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 煤矿企业大多都只重视经济效益, 忽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缺乏安全生产的思想。此外, 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 专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很小, 工程技术人员存在很大缺口。这些都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

3.5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健全, 管理薄弱。

一些地方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不规范, 没有独立执法的权利, 缺乏权威性。监管机构人员配给不合理, 执法缓慢, 管理力量薄弱。一些相关监管机构在处理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的关系上, 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 缺少相应的协调机制。

4.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4.1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完善技术法规和相关标准, 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 重视工作的标准化。目前, 我国煤炭行业的有关安全标准, 有一半是1990年之前制定的, 之后只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了修改, 早已与实际的安全生产不适应。2006年, 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7个危险作业分会, 确定每年对相关安全技术标准进行修正, 争取尽快完善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 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4.2加强瓦斯治理力度, 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中, 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大, 因此应针对瓦斯进行重点治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要认真贯彻落实瓦斯治理的相关方针, 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合理设置通风系统, 保障通风设施的可靠使用。同时, 要搞好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 尽快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3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意识, 搞好安全培训工作。

企业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国家、行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认识到安全生产与企业效益的联系,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此外, 要搞好煤矿的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培训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特别注意对小煤矿主要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大力发展和普及安全教育。

4.4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加大人员队伍建设力度, 提高监管人员的配备率;加强安全生产专业人员的配备, 全面提高安全生产队伍的素质。各省、市、县都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 监管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依法办事, 依照规定的程序, 把好各个工作关口, 严惩不正之风。

4.5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的经费投入

加大国家和企业的煤矿安全生产经费的力度, 增加煤矿安全生产投入的比例。实行煤矿安全经费审查制度, 明确煤矿安全经费的投入项目, 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基金项目, 确保安全经费的有效使用。

5.结语

煤矿安全是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 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 促进我国煤炭业稳步快速发展。

摘要:煤矿安全问题仍是制约煤炭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的现状, 分析了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的原因, 并提出了改善煤矿安全现状的几点建议, 以促使我国煤矿安全形势好转。

关键词:煤矿安全,煤矿事故,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林柏泉, 等.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5) .

[2]周晓峰, 等.我国煤矿安全现状的思考[J].中州煤炭, 2009 (5) .

[3]王海清, 李德军.浅论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改善对策[J].中州煤炭, 2007 (3) .

上一篇:重塑心灵李中莹读后感下一篇:中专美术教学师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