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诱因预警

2024-11-30

风险诱因预警(共3篇)

风险诱因预警 篇1

当今,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对风险管理日趋重视,风险管理已被推到了管理的前台。 根据美国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计,由企业内部流程性风险导致重大损失的仅占总损失的20%,由企业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等变动性风险导致的损失占总损失的80%。 风险管理贯穿企业各项业务的整个过程,越早发现风险、越早采取措施,风险管理的成本就越低,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就越大。 也就是说,及时识别变动性风险,及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保障企业健康安全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如何实现对变动性风险有效识别应对和控制,如何从众多不确定因素中捕捉到可能造成公司重大危害的因素, 如何提升公司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敏感度,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尽早把危害控制住,并抓住机会利用这些因素,实现快速发展,是风险管理开拓前瞻预警领域的一项创新挑战。

一、主要思路

企业风险诱因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是指结合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产业特征、行业特性、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管理层关注重点,通过从政策变动、经济变化、行业内外部产业及组织调整、社会稳定四个维度不定期对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提示, 提炼关注重点,引导公司上下对变动性风险快速防范及应对,实现公司风险管理常态化运行。 通过成立两级诱因分析专家组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动公司内部各领域专业人士的力量,群策群力深化重大风险事件的分析,并指导相关部门及产业做好变动性风险的识别应对;另一方面,借助诱因分析和风险应对工作,推动公司专业政策研究及“ 智囊团”能力的培育,通过专业的研究成果及管理建议,推动公司各级管理层更科学的进行决策,推动公司内控管理持续优化,助力公司核心战略的落实。

二、实施路径

1、四维度不定期发布风险诱因提示,引导公司上下积极应对变动性风险,实现公司内控前瞻管理

随着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内控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大部分公司流程性风险已基本得到有效管控。 受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及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多重因素影响,由环境因素导致的变动性风险日益成为公司关注的重点。 这些变动性风险可能是新的风险,也可能是原有的一些低风险事件由于环境变化上升为高风险事件。 为防范变动性风险对公司发展带来的影响,公司可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及风险偏好,从政策变动、经济变化、行业内外部产业及组织调整、社会稳定四个维度,收集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相关诱因事件信息,及时提示公司领导、机关部门、所属单位领导及主管部门一直延伸到基层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引导公司上下识别风险、评估防范,将管控责任落实到人,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工作的渗透性,使公司风险管控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上述工作,促进公司内控有效性显著提高,风险管理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上述模式的运作,努力促使公司实现风险预警推动变动性风险防范及应对、 内控管理持续改进、流程不断完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视野不断开阔、执行力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动态化日常运行。

2、探索各路监督资源的协同整合,融变动性风险应对监督于日常管理之中,提升内控管理效率及价值

风险诱因信息对应各条风险均要求从应对措施执行效果落实、制度及权限优化进度、具体管控责任分工落实情况等维度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实现对变动性风险的动态管控;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协作的管控事项,公司可通过内部非官方的风险诱因专家讨论小组予以协作落实,真正使公司风险管控落到实处,且更具前瞻性。

在风险控制措施的动态跟踪落实方面,强调公司内部各路监督资源的协同整合。 公司上下将重大流程性风险及变动性风险应对措施的检查落实工作融入到日常各业务专项检查之中,在促进公司内控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并强化执行力的同时,不增加成本,实现了公司内控管理效率与价值贡献双提升。

3、建立两级风险诱因发布、应对及分析机制,上下联动当好公司“ 参谋”

在机关层面,风险管理主管部门从公司整体角度搜集内外部的风险诱因信息,不定期进行发布,引导整个公司上下开展变动性风险的识别及应对工作。 机关各职能部门及各所属单位,从本专业、本公司的具体管理职能、产业、工作重点等出发,进行相对微观的、更具有针对性的风险事件的搜集、发布和应对,及时调整公司的重点管控点并不断优化现有的内控措施及流程, 实现公司内控的持续优化。

为了保证风险诱因信息分析及应对的深度及有效性,真正使公司上下对重大风险事件作出及时、有效、有深度的反应,并为公司的决策层提供专业建议,公司可成立公司机关层面( 全公司范围) 及所属单位层面两级风险诱因分析专家组。 机关层面,由风险管理部门牵头,设立专业的风险诱因讨论及分析专家组织,常务成员由机关各部门思维活跃且愿意积极进行管理思考的岗位经理及岗位人员组成,通过微信群、现场讨论会等形式对内外部重大风险事件进行研讨,识别潜在风险并讨论分析现有内控措施的适当性,拟定完善计划;资深专家组由公司领导、部门总经理组成,负责对一些重大政策变化及重大风险事件分析提供专业意见;随机成员由每期的诱因信息而定,涉及到哪个岗位,就邀请相关岗位人员参与讨论。 对于所属单位的风险诱因应对结果,专家组会进行审核,判断相应的风险识别及应对是否准确有效,在哪些方面还需加强,重点需要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需要机关相关岗位配合完成的事项, 各岗位根据需要在本岗工作推进中予以推进落实,强化对下属单位的专家指导职能,真正实现上下联动,推动公司变动性风险的管控。 对于分析讨论的结果、需要提请领导层注意的信息及需要领导层决策的事项,专家组可不定期在公司总办会等场合进行汇报。 此外,二级单位也可成立类似的专家讨论组织,指导本单位的变动性风险识别及应对工作,发挥“ 智囊团”作用。

4、建立四维度、全方位、循环提升的风险诱因预警防范网络

风险诱因预警是对变动性风险进行前端的介入和预报,通过选取适用于企业自身的切入维度,形成动态的、自成体系的、全方位的、循环促进的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网络,实现对变动性风险的快速防范和应对,实现企业的全面风险预防和管控。 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从政策变动、经济变化、行业内外部产业及组织调整、社会稳定四个维度捕捉风险诱因事件,通过对变动性风险的快速反应、动态持续跟踪、应对措施优化、战略执行调整、各维度联动协同促进,真正实现了企业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

公司风险诱因预警体系的建立, 以及四维度之间相互联动及实施效果放大, 将实现风险诱因预警防范对公司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方位覆盖, 通过预警- 风险识别管控- 要素重组- 制度优化- 模式及架构创新- 常态化- 新一轮预警的良性循环及高效运转, 推动风险预警防范网络的建立及公司治理水平的循环提升。

在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每一次针对变动性风险的防范及应对, 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公司内部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旧有行为模式的革新、新思想的渗透和资源潜力的发掘,在形成新的、更好的执行方法及手段之后,通过制度的优化更新,将先进方法进行制度固化,进而影响到公司组织变革、流程优化和管理创新。 在经过一轮新旧磨合期后,公司的发展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上升到新的层次,并在新的高度针对新的风险预警开展新一轮的变动性风险防范、应对,创造性的开拓了一条企业发展的良性提升轨道。

三、实施效果

1、管理效益

随着产业的扩张,公司涉及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公司组织机构日益复杂,管控越发严格,组织的效率与活力不断降低,流程日益复杂,整个组织日益官僚化、事务化,管理成本不断上升。 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面临着选择,为了管控风险,各级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采取更加严密的管控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但与之对应的是企业应变能力及机会把握能力的下降。因此,企业必须在风险、控制与机会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风险诱因预警体系的构建及高效运转,作为公司风险动态防范及内控管理优化的强大动力,通过不断提示我们关注外部环境中产生的新变化、新危机、新挑战,引导公司上下开展一次次的“ 微变革”,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应变意识、发展意识,根据外部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对已有的制度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 使其更实用高效。另外,由于风险诱因预警更多的是关注企业当前核心战略及发展问题。 因此,公司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强化企业当前核心风险的管控水平,但同时也会不断摒弃影响我们核心战略实施的诸多阻碍因素,降低一些风险的管控力度,使我们管控目标更加明确,内控体系不断变薄变精,真正实现风险、控制与机会的最佳平衡。

2、社会效益

通过风险诱因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探索出一条企业从战略制定—战略执行—目标修正—资源合理配置—成本效益最佳平衡的风险控制路径,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充分调动了企业内部各方资源并优化配置,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 企业风险诱因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为处于改革浪潮中的众多国有企业提供了一条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抵御外部冲击的手段, 可以作为国有企业风险常态化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3、经济效益

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通过对经济变动类风险的及时提示,助推经营单位及时调整存货、定价等策略,通过尽早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降低经营成本。 二是通过对政策变动及行业内外部产业动态类风险的及时提示, 帮助市场部门快速发现新的机遇,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三是通过风险诱因专家分析小组、 总办会专项汇报等机构及机制的建立及职能发挥,为公司的各级管理者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降低决策成本。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的增加,内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国家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启动,国有企业面临大量变动性风险的威胁,稍有不慎,就会面临重大经济或声誉损失。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对变动性风险的及时有效管控,提升决策质量,实现风险、控制与机会的最佳平衡是国有企业共同关心的课题。国有企业通过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产业特征、行业特性、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管理层关注重点,通过从政策变动、经济变化、行业内外部组织及产业调整、社会稳定四个维度不定期发布诱因提示,引导企业上下积极应对变动性风险;探索各路监督资源的协同整合,融变动性风险应对监督于日常管理;建立两级诱因发布、应对及专家分析机制,上下联动当好公司参谋;建立四维度、全方位、循环提升的风险诱因预警防范网络实现全方位风险管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手段。

关键词:风险诱因预警,变动性风险,流程性风险,风险应对

参考文献

[1]郝鸿毅:石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6(5).

[2]田泽、陈西玲:关于石油企业风险预警与防风险措施初探[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3(4).

[3]王蕾: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J].上海会计,2001(10).

风险诱因预警 篇2

1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1.1 立法层面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各个领域生产的安全性, 我国政府从立法层面加大了监管力度。目前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有《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 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出台, 都对相关领域进行了规范, 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避免或减少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出现[1]。

1.2 理论层面

为了提高我国公路施工的安全性, 我国公路领域的专家们开展了安全管理研究工作。由于我国对安全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 因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 有专家认为从业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等因素是影响公路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还有专家认为地质环境、社会环境、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的主观过错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有专家认为公路施工的安全责任制很重要, 应做好日常安全的保障工作。

2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安全管理缺乏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市场经济变得越来越灵活, 很多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大都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目的, 因而忽视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其他因素, 对安全生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旦企业的经济利益与企业安全产生产生矛盾的时候, 企业往往是抱着侥幸的心理, 将企业的安全生产让渡给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2 安全资金保障不到位

公路施工安全资金是为公路施工安全进行保驾护航的, 然而由于企业对经济利润的追求, 使得安全资金投入不到位, 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 对施工的安全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由于安全设施、设备陈旧甚至质量不达标, 防护装备简陋, 防灾抗灾能力不足等情况的存在, 致使我国公路施工中存在众多安全隐患。

2.3 分包体制乱象丛生

出于对利益的追求, 目前很多特级、一级资质的公路施工企业都没有组建专业素质过硬的施工队伍, 而是重在工程中标, 之后将工程分包给其他小企业。由于小企业存在整体素质低、人员配备不足且技术水平不一的问题, 因此导致以包代管、违法转包和层层分包的现象丛生, 责任制难以落实, 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安全隐患众多[3]。

2.4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

施工人员是公路施工的主体, 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施工人员的作用, 因此工人的薪资是企业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出于降低工程成本的考虑, 很多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人员招聘的过程中, 常常会聘请很多农民工。由于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因此整理素质较差, 安全意识淡薄。除了施工人员本身的因素外, 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也缺乏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及安全教育, 甚至存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本身不懂制度, 安全知识匮乏的情况, 致使面对施工安全隐患而没有及时对隐患进行处理的意识。

3 提高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

3.1 提高对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

首先, 作为施工安全管理的部门领导要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将安全意识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之中, 加强对安全施工的监督, 将“高效生产、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灌输给每一位施工人员[4]。其次, 部门领导要做好安全资金的管理工作, 从硬件设施、设备处保证质量, 根除安全隐患。

3.2 监督落实安全资金

公路施工安全资金不仅仅是工程建设资金, 更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救命资金。鉴于安全资金的重要性, 必须实行专款专用制度, 专门用以配置合格的安全施工设施设备[5]。为了保障安全资金的安全, 需要建立台账, 对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公路施工的实际工作情况, 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 危险源检测设备和仪器对于项目部的专职安全员来说是必备的工具。因此, 相关人员在动用安全资金用以购买安全员所需要的设备时, 一定不能只考虑项目的成本问题, 需要考虑更多的是设备质量问题及施工的安全问题。

3.3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公路施工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 因此经济、政治、法律、技术等社会环境都会对公路施工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健全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

3.3.1 政府方面

政府作为国家调控机关, 在主张提高市场经济自由灵活性的同时, 还需要发挥其自身的监督作用。为了规范我国公路施工的安全性,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立法监督力度, 针对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现在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条款要进行及时的修改, 同时针对市场发展新形势要不断进行新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6]。公路施工安全除了要依托法律法规的完善外, 还需要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功能。

3.3.2 施工企业方面

施工企业作为公路施工的主体, 需要从自身内部进行完善, 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首先, 为了确保“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负”管理方法的落实, 在施工企业中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落实安全责任制[7]。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可以将每一份责任切实分配到具体的参与者身上, 促进大家提高自我的安全意识, 进而提升整个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其次, 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排除安全隐患, 需要完善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检查制度的形成, 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施工过程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检查。既要落实好领导带班的抽样检查, 同时要落实好安全员的日常检查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安全员的作用, 可以对安全员的工作进行考核, 奖励与处罚并存, 进而优化安全员的工作态度。最后, 需要加强对安全设施的防护管理。

3.3.3 加强安全教育

通过对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 发现很多安全事故的产生都与施工人员素质有着很大的联系,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施工人员对于施工安全认识不到位, 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 无论是施工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的施工工人都需要接受上岗前的安全教育, 培训内容应该以安全生产知识为主。其次, 在日常的工作中也不能将安全抛到工程之外, 依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可以组织施工人员观看安全宣传片、开展针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动员会、召开公路施工安全座谈会等。最后, 要发挥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指挥及监督作用。

4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预警管理的探讨

战略预警管理是近年来出现在战略管理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 其实质是对战略管理的预警管理, 不仅包括对战略管理过程中管理行为的预警管理, 还包括对战略管理过程中管理行为的预控管理[9]。

4.1 预警管理

预警管理活动包含以下三个主要因素:

4.1.1 监测, 在预警管理中主要的监测对象就是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

在公路施工中的监测对象一般表现为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人为设备操作不当、是否存在人为主观错误性指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综合因素。

4.1.2 识别, 在预警管理中的识别就是对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鉴别。

在公路施工中进行的预警识别, 主要就是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鉴别, 这样可以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应对问题, 防止问题扩大化而引发重大事故。

4.1.3 诊断, 在预警管理中的诊断目的就是在于寻找危险源的所在位置。

在公路施工中的诊断需要结合监测和识别的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找到隐藏在安全隐患背后的真正危险源位置。

4.2 预控管理策略

预控, 其意义在于反应预警管理的分析过程, 进而实行解决对策。针对公路施工的预警管理分析可以看出, 公路施工阶段其安全事故发生的某些早期征兆还是比较明显的。为了提高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预控水平, 需要针对公路施工的特点进行组织准备、建立危机模式、制定日常对策及危机处理预案[10]。也就是说, 在公路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落实责任制, 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 这样既有利于大家工作的开展, 同时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所谓的危机模式则是在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之前, 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进行模拟和假设, 这样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应对安全事故的应变能力。日常对策则是针对日常工作内容制定的相关策略, 只有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渗透安全意识, 才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需要及时纠正和规避公路施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危机处理则是指危机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只有制定了充分的危机应对措施,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 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最合理的解决对策, 将安全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5 结语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需要进行不断的革新与完善。为了促进我国施工安全建设管理体系的完善, 本人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并且对施工安全管理预警机制进行了探讨, 希望可以给同行业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摘要:公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 加强其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确保我国公路施工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公路施工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但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为了确保我国公路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对我国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阐述, 指出了目前我国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还对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预警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施工事故,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甘泷.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析[J].科技风, 2015, 01 (04) :188.

[2]江健.试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 2015, 02 (03) :207.

[3]夏立明, 宗恒恒, 陈树平.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重要度评价实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02 (04) :83-90.

[4]黄静, 姜超.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交通科技, 2014, 03 (05) :123-125.

[5]龚献.公路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探讨[J].科技风, 2014, 05 (24) :151-152.

风险诱因预警 篇3

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是经营企业面向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产品的前提条件。高速公路贯通成网、配套设施多、跨地域广的基础条件以及沿线百姓经济活动辐射多、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潜在影响, 构成了制约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复杂因素。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公众视角的界定,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是交通运输工程设施的提供者, 必然承担保证其品质的职责。因此, 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包含了事故直接损失与责任追诉索偿两类风险, 事故诱因辨析是风险管理的根本思路。

2 风险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重要性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会因某些因素使原定的目标受到干扰甚至不能实现。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 称之为风险, 风险即是不可靠因素。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风险归于根本的认识, 是中断或阻碍道路交通的各类因素。

然而, 引起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或阻碍的因素在整体上呈现种类杂、分布广和数量多的特点, 途经村庄数以百计, 构成周边活动辐射安全风险基数;桥梁、隧道、高边坡、大型枢纽众多, 构成主要结构物安全风险基数;涉路施工维修项目点多, 构成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基数, 当然各类风险还包含灾害性气候、非法装载运输、违规行为驾驶以及无预兆大幅增流等等。忽略任何风险都有可能转化成危险源, 直至发展为隐患。因此, 必须对任何风险的发展, 采取系统地监控、预防、控制、处置, 即为风险管理。

3 基于事故诱因风险管理的几大优势

基于事故诱因的风险梳理、分析、施措、防控又称触发性风险管理, 讲求风险管理的个性化和持续性, 相较于传统的预防性风险管理, 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

1) 针对性。高速公路因其道路结构、所处地域以及功能定位, 决定主要安全风险的差异, 同时受关联因素的发展而变化。例如高边坡、桥梁、隧道安全风险就是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主要事故诱因。

2) 动态性。基于事故诱因的风险管理在本质上决定其动态性, 无论是对风险的分析还是预防, 结合了对各类事故诱因的研究视角而不断完善提升。

3) 系统性。事故的诱因是有多向性的, 是各类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风险管理失控而引起的破坏性结果。追踪事故诱因能够摸索各因素的潜在关系, 从点状思维转变为块状思维, 制定、实施对其逐一控制的措施, 形成系统管理。

4 典型风险分析及对策

抛洒物事故诱因分析:一是运输车辆货物装载不规范是道路抛洒物的基本来源, 主要表现为初始进入高速公路装载不规范和经长途运输捆绳或固定物松散等情况, 因此源头控制是抛洒物事故风险管理的根本;二是抛洒物滞留道路, 综合车流量、行车视线、道路线性以及驾驶员操作等因素酿成事故, 因此, 提升发现清理抛洒物的效率是抛洒物事故风险管理的切入点。

主要对策:1) 建立有奖激励机制, 引导社会司乘、沿线群众参与, 建设群防群治、齐抓共管体系;2) 加强与多方协调沟通, 建立和完善联勤联动工作机制, 形成资源共享、联勤协作、应急联动新的联勤联动模式, 提高巡查频次、延长巡查时间, 全面提升抛洒物管理能力;3) 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宣传单、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等载体进行宣传, 增强社会公众对抛洒物处置的参与度, 同时提醒司乘人员谨慎驾驶, 在紧急情况下提高规避抛洒物及安全行驶的能力;4) 通过大客户走访的方式, 提高其对抛洒物危害性的认识, 同时要求运输车辆不断规范货运装载能力和水平, 减少事故隐患, 进一步提升源头管理;5) 试点推广机械清扫, 通过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清扫, 提高清障效率和降低人员安全风险;6)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交流, 增强抛洒物处置能力和处置效率, 最大限度降低抛洒物危害。

行人上高速事故诱因分析:行人上高速的主要来源一是从收费站入口上高速;二是从沿线隔离栅上高速;三是途经客车在道路主线下客;四是经边门进入服务区或客车在服务区下客后从匝道上高速。

主要对策:1) 梳理沿线隔离栅主要破坏点, 实行分级管理, 对经常性破坏、行人穿行的隔离栅纳入内部巡查队伍的定期巡检范围, 进一步强化管理;2) 对主线下客、服务区下客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保持运行监控, 加大打击力度;3) 推广应用收费站行人、非机动车上高速红外报警系统, 提高查处能力;4) 将隔离栅检查纳入养护清扫人员工作职责, 引入奖励机制调动养护清扫人员积极性, 确保每日一查提高检查密度。

5 融合关联诱因的风险管控策略是可续安全保证

对某个事故的分析须追溯同源同因同类型的延伸面, 这是事故的特性所决定的。任何事故不限于单一诱因, 系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存在多种诱因导致同类事故的可能。例如行人上高速问题, 无论是从任何通道进入高速公路, 均由行人违规、把关不严、隔离设施失效等条件相互促成。所以说, 基于单一事故诱因的辨析和强控从预防的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局限的, 顾此失彼, 应从与其有关或类似事故的关联因素进行整体研究, 系统地强化防范与应对措施, 才能实现安全生产持续改进提升的良性发展。

摘要:从高速公路安全角度分析风险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重要性和基于事故诱因风险管理的优势, 并提出典型风险分析及对策。

上一篇:房地产经纪人下一篇:大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