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学生参与度

2024-08-18

高中课堂学生参与度(精选8篇)

高中课堂学生参与度 篇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探索-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 课堂教学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直接的就是提高学生参与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致力于抓住政治教学实践点,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疑,让学生在思考中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利用教育激励机制,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学生参与度 提高方法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才能使教师课堂的启发、点拨、讲解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独立思考和选择运用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切实发挥其德育功能。学生只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变为自觉行为,学生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知识探索者,其创造天分才能得以激发,创造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出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多年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一、抓住实践点,引领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过程

社会实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沃土。思想政治理论性强,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在强调它的思想理论性的同时,突出它的实践性,结合本地环境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可以实践的点,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分组调查和演讲是我常用的形式。一般活动前我会按需要将学生分成三至四个小组,给每组明确布置各自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报刊、网络、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然后综合整理,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的实践成果。

如教授“和平和发展:时代的主题”内容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舒利亚局势、朝韩问题,让第一组搜集整理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害人类的事例;第二组搜集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的事例;第三组准备演讲材料,“为了世界和平,让我们行动起来!”课堂上,当各调查小组展示实践成果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做好总结。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就是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搜集整理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也提高了社会参与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激情昂扬的演讲,实现了情感目标升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实,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可以推广的,对许多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都是适用的。如讲授“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可以让部分学生搜集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一年来依法行政的事例,另一部分学生搜集行政部门滥用职权、危害社会的事例,其他学生搜集该政府审慎用权,科学决策惠及民生的事例。通过课堂展示实践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意义,课堂教学效果很不错。这样基于实践的课堂,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疑,让学生在思考中参与课堂教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课堂上能抓住学生思维之弦,才算抓住教学的根本。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基于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的。创设问题是开始,也是关键。通常情况都是由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回答,通过一问一答完成教学,这是比较低端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学生缺少体验和感悟,缺少思维碰撞,所学的知识难以内化,学生的思维潜能无法完全得到开发。

心理学表明高中学生抽象思维已经初步形成,独创性日益凸显。他们喜欢怀疑和争议,时常会产生一些新奇而独到的想法和问题。课堂上教师应该顺应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不仅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更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政治课堂教学。为此,需要教师实行开放的课堂教学策略,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开放学生学习空间,开放式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敢于、也能够进行多维思考,多角度提问,多方面生成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创情境,自设问题。教师进行及时点化,抓住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疑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生成结论。学生设疑也许没有多少深度,教师要重视学生这种思维火花的迸发,鼓励和引导,趁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设问的技巧,努力挖掘更有价值的设问,引导学生学会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师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体验,学生一定程度上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参与主角。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人人参与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要首先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来对待,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我是班主任,平时对学生常规管理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多多少少在心里有些怵我,把我看做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加上思想政治课堂理论性较强,起初课堂气氛总是有些紧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除了课外和学生打亲情牌,给学生母亲般的关爱外,更多在课堂上下工夫,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我每天坚持微笑地走进课堂,把微笑留在课堂,充分发挥微笑的教育魅力,拉近师生距离。同时我很注意和学生打友情牌,和学生做平等地位的知心朋友。课堂上,不摆架子,完全不讲师道尊严,师生没有顾忌相互点评,有时候师生为了一个问题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过后坐在一起还像要好的兄弟姐妹,内心毫无芥蒂。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实现生活化,在举例中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对待社会对待人生,令学生敬佩,博得学生情感上的亲近,让其彻底消除班主任恐惧症。

思想政治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我一般不要求他们举手,完全是主动的,自由的。我提出,课堂上学生只要有想法就可以站起来说,说对说错无所谓。当然对于课堂上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便回答错了,我不会批评,相反还要表扬其主动回答的勇气。我总是努力捕捉、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更多的自信。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可以说学生是全员参与,主动探究,讨论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学生与教师都以平等身份自由地选择问题,讨论问题,没有谁服从谁,最终实现管理、教学双丰收。

四、利用教育激励机制,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中学生是易幻想、有激情、易冲动、爱活动、可塑性强的群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利用教育激励机制,实施激励性策略,为学生的政治学习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积极亢奋的情感状态,使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实现激励手段多元化。通过创设不同的鼓励性的条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感。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吝惜课堂激励性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比如“你的回答很有新意耶!”“哎哟,你太油菜了!”还有你对学生回答满意的微笑点头,以及你和学生为成功喝彩的击掌等,总之教师要抓住政治课堂上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有了成功体验,就会提高参与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产生奋发向上的内驱力,好比给学生思维的飞跃增添了飞翔的双翼。

激励手段可以是基于物质的,也可以是基于精神的。一切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励措施皆可以使用。我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内容时,为了刺激、吸引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两根香蕉,两个苹果,两个橘子,在每种水果上我都贴了标签:“成功了我就是你的菜!”。在讨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有两位学生主动要求参与表演,就是基于教材71页漫画,医生和病人关于水果和具体水果问题的谈话。我将准备的水果全部奖得到励给了成功参与表演的学生。也许大家会认为现在的高中生生活条件好,不差那点水果,但是这些水果的奖励是对成功的激励,代表肯定和赏识。整堂课学生都很兴奋,热情高涨,些许的水果,进一步激活了课堂,发挥了激励、唤醒和鼓励的教育功能。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这里的“参与”不能只是个别学生参与,而是学生全员参与;不能只是学生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师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不能建立在学生服从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参与。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唯有如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刘玉梅.创新呼唤民主和谐的课堂.《时代学习报》,2011(11-12).[3]商美芳.重视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和谐课堂.考试周刊,2012(21).[4]董颖.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东方青年·教师,2011(5).阅读相关文档:探究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浅论怎样进行《历史课程标准》的“分解”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浅谈 Dreamweaver网页制作教学方法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多媒体 基于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设计研究 中学体育兴趣教学法 浅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缺失现状分析与对策 基于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浅析积极情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开展体育运动,关注学生个性 浅析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发展 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要凸显 “三巧” 高中英语教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高中课堂学生参与度 篇2

一、情感陶冶,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习不单单是认知过程, 还伴有情感活动, 只有以情感为媒介, 才能更好地生成知识与能力。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有的教师主要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安排整个课堂活动的, 他们并没有依照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来实施教学。滞后单一的教学手段与方式, 无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情感, 致使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实际上, 立足学生角度,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等进行分析, 并据此来选择教学方法, 引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积极地配合与回应老师, 可以有效地构建互动、自主、愉悦的语文课堂。

老师可借助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具, 通过合理设计教学课件、展示别具一格的板书、呈现精美的图片、播放精彩的录像等方式来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 用绚丽多姿的课堂画面来吸引学生的视线, 用探究性问题来开启学生思维空间, 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除了借助多媒体或简笔画等工具外, 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 在教学中灵活穿插故事、笑话、诗词等,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生动与风趣。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在教材上, 老师要带领学生不断探寻与领略语文的无穷魅力。如在学习《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时, 老师可以剪辑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片段, 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堂上要求学生欣赏影视片段, 并思考讨论:为什么黛玉要葬花呢?大观园中女子成堆, 为何独独黛玉这般惜花?以影视画面吸引学生眼球, 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优化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若要调动与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就得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提供条件与活动场地, 引导他们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老师应该采取师生互动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不应将课堂变成独自表演的天地。要做到这一点, 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 老师要适当改变教师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在课堂板书时, 老师可以故意留白, 请学生补充部分板书内容, 或者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思路, 试着理清板书的结构、知识脉络等;在提问方面, 老师也可指导同学试着自主设计问题, 筛选价值高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阅读与思考;在课文讲解环节, 对于段落结构比较相似的文章, 语文老师可先示范性讲解, 归纳方法, 再请表达能力强、基础好的同学当当“老师”, 尝试分析后续段落内容。由于是熟悉的同学在讲解, 台下的同学会更积极地提问与答问,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讨论、表演、竞赛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教学时, 这些活动不必中规中矩, 老师可依照具体实际, 有所创新。如学习《祝福》一文时, 可开展“模拟法庭”, 为祥林嫂“告状”, 探讨“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分别扮演道德法庭中的不同人物, 包括原告、被告、律师、法官、合议庭的成员以及后援团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集体的智慧。学生可自行设计好角色语言, 在相互陈述与辩驳中深入了解人物, 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在学生表演结束后, 老师要对他们的表现加以点评与引导。这样, 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还可以突破教师的单向灌输, 激活语文课堂氛围。

三、分层施教, 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

当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 或得到教师肯定时, 他们会倍受鼓舞, 喜欢学习。反之, 如果学生解不开问题, 得不到成功的体验, 他们就出现厌烦与反感情绪。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所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将成就感融入语文活动之中。要做好这一点, 教师就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分层施教,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 打破“少数优生撑场面, 多数同学旁观”的局面, 努力让各发展层次的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线上获得一点进步, 张扬个性。

如在教学《劝学》时, 老师可以为各发展程度不同的同学设计不同的任务与目标, 改变“潜能生消化不了, 优生吃不饱”的局面, 让学生有效参与。首先, 教师可请基础差的学生朗读课文, 感知文章内容;然后, 老师请基础中等的学生根据注释试着口头翻译;最后, 再由优秀生补充与修改。这种分层施教,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参与学习, 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高中课堂学生参与度 篇3

【關键词】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课程培训告诉我们21世纪学生的特征:合作者、有创造力的思想者、问题的解决者、信息的使用者和改造者、技术专自我学习的引导者等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才能切实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合作、交流、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等全面综合能力,确保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重要。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乡镇高中,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家庭,按照中考成绩来看都只能算是学困生。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积极性不强,被动学习及厌学心理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浪费时间严重。教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不够丰富,力度不够大,调查研究教浅层次并且不能及时关注个性化问题。课堂中“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成为习惯。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以此为课题,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求能提高英语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要想:①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解决课堂中学生不同程度浪费时间的问题;研究学生参与课堂的情感体验,如成就感、失落感、羞耻感等;②拓展备课资源,加强分层教学,使备课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制定详细的课堂评价策略、建立健全学生档案、充分关注整体与个体,增强学生全面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积极性;③有效利用课堂评价和充分使用量规有效提高农村普高学生用英语听说读写各种学习策略的形成、调整及完善,从而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度;④课题研究成员能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完善21世纪课堂评价,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度显著相关,“有效教学”离不开有效评价。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主动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我们重点有效运用21世纪课堂中的评价提高普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研究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实质性地参与了课堂学习,是否有建设性的思考过程及学习是否富于成效。教师在课堂始终展开评价以便有效监督检测学生,帮助其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更好地参与课堂,要促进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和用英语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们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一边改革,具体方法如下:

(1)调查法:如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阶段性集体问卷调查——《高中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让学生明白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他们自己的目标,他们应该更积极地参与。

(2)文献研究法:从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教学论等学科,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研究,利用互联网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方法论。我们把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当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借助每年一度的山东省教师暑期远程培训,提高21世纪课堂评价策略,达到师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行动研究法: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通过组织英语兴趣小组,阅读英语课外读物,看英语影片、录像、电视剧、图片展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举办各种英语活动,如参加趣味英语社团,定期开展英语角,背诵课文比赛活动等,让学生逐渐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参与度。

实践探究中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针对高一新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些,又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一时期的工作更为重要,课堂教学中对每一次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做好记录,形成个案。我们要真正实施新课改,争取每一节课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第二阶段:探究阶段。由于学校生源差,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压力倍增,很多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出现厌学自闭放弃现象。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解决。比如,选择有德育性的案例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在案例的选择上,大约一周精心选择一个有情感态度价值的案例,同时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顺利完成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第三阶段:初步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材料,总结经验成果,总结形成报告。

由于我们对本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十分重视,并能精心设计载体,有效组织实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通过研究实验,我校的高一高二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在各年段调研考试中,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都有所增加,低分率也在缩减。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在逐渐提高,表现在:①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参与课堂的情绪情感,学生都能较积极参与每堂课。创设了“学”的环境,增加了“习”的机会,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中出现三多一少,上课积极发言多,独立完成作业多,努力争强好胜多陪堂闲坐的学生大大减少。这样,还同时带动了好学上进的班级集体建设。②学生主动性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竞争意识增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气氛浓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注重学习结果转到注重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了以往教会学生变为学生自己习得知识,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牛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创办了我校第一个英语社团——趣味英语社。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得到提高。

在探究工作中,教师专业素质和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在分层教学方面有实质性突破,有效提高各层次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堂课参与度,对待公开课,优质课以及实验课也得心应手了。另外,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大的提高。

英语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发展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引导,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有效、自主地进行学习。要提高教学效率,只研究“教”是不够的,还应研究“学”。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对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授以学生“捕鱼一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质变,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乃至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

参考文献:

[1]《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主编:蔡林森

[2]《有效教学方法》主编:加里.D.鲍里奇

[3]《高效课堂22条》主编:李炳亭

[4]《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主编:郑金洲

[5]《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主编:毕田增

[6]《提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实践与研究》作者:高小兰

[7]《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 第30期

[8]《如何在关注评价的课堂中落实21世纪技能的培养》作者:陶子萍

高中课堂学生参与度 篇4

一、目标——让学生参与确定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起始和归宿。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由教师一人制定,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跳出传统教学预设的固定不变的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份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允许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例如:在上《别了,我爱的中国》这一课,课始我先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作者是被迫离开中国的,他为什么说自己是罪人?“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课文出现三次各表示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从中确定出个别学习目标、小组学习目标和全班学习目标,最后再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了教学目标的确定,所以学得很有效率。

二、课本——让学生参与利用

课本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海洋的一叶方舟,教师与学生是同舟共济、假舟共进。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利用课本。新修定的小学语文课本,每一课编者都精心编排了“导读”、“预习”、“思考.练习”、“积累.运用”,其目的是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和要求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学习时心中有数。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指导学生把它们读懂。学生读懂了“导读”,就能为他们的自学导向、导法、导行;读懂了“预习”,就能从中了解到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读懂了“思考.练习”,就能掌握到课文的具体要求;读懂了“积累.运用”,就能在听说读写综合性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我认为,学生参与了利用课本,无疑便找到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氛围——让学生参与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参与者,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和风细雨的,而不应该是君临天下式的。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倾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如我在为《麻雀》一课总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故事里,感到了一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同学举手表示反对:“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怎么能说是母爱呢?”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够准确。那么怎么说才合适呢?”学生又一次活跃了,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样,促使学习成为师生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相容互补、互动共进的过程,促使学生树立起向老师、向课本、向所有未知领域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四、情境——让学生参与创设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课堂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在学生理解“救助车夫”这一内容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伯父救助车夫时的感人一幕,让学生参与创设情境,参与课堂表演,将伯父的动作与神情表演得十分逼真。在这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接受知识,获取发展,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比老师单独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五、学法——让学生参与选择

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途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类似的学法指导:学完第一段后问学生:“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第一段的?”然后师生讨论,归纳出“××学习方法”。接着就请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段、第三段。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步骤,固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但要求全体学生都使用这种学习方法不是又太形式或者说过于僵化了吗?新课程强调学习是个性化的活动,为什么不允许学生有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教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只要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规定他们用什么学习方法呢!

六、练习——让学生参与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全体学生训练到位。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教师整齐划一地布置练习往往容易出现弊端。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部分练习,效果则会好些。但学生自己设计练习,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所以教学中要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先让学生对教师设计的练习进行评析,讨论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练习,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的?你还可以设计出与老师不同的练习吗?并教给其设计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自身的情况设计练习。要鼓励他们多动脑,允许他们几人共同讨论,共同设计练习。

七、过程——让学生参与体验

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师常常以细密的内容分析、细碎的问题设计来贯穿整堂课,长此以往学生没有了体验学习内容的机会,慢慢地,学习的热情越来越低,信心越来越差,能力越来越弱,这怎么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他们反而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地参与学习,让他们大胆去实践,去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如在上《燕子》这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课文遣词造句的美妙,我没有急着去范读、讲解、归纳,而是要求学生去读,读懂、读畅、读出韵味。让学生通过朗读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去想象、去思考、去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在适当的地方点出语言文字的“形”,学生便美滋滋地读出了语言文字的“味”,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实践证明,课堂上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他们便会带着高涨的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便会带着学习的成果自信地走向老师。

八、疑难——让学生参与质问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或见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可贵体现。这反映了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我在教《赤壁之战》重点段时,就有意识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学重点部分,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有学生提出:课文中为什么要四次写到东南风?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显然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当即指出他已找出了重点,下面需要全体同学做的就是去解决它。于是我用学生的质疑检验学生的学习,学生很快地找出有关描写东南风的语句: “吴军趁风行船,船速更快”、“火仗风势,烧得更猛”、“只烧曹营,保住吴军”,从中明确了“风”的作用,完成了学习任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九、结论——让学生参与评价

课堂评价不应当是教师一人进行的,应当尽可能让学生自主进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展示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自我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及时反馈,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如在教学《跳水》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讨论: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代替船长的营救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赶快拿棉被放在甲板上;有的说:请直升机来求援;有的说:叫孩子顺着帆绳滑下来„„对此,我并不直接下定论,而是让学生展开辩论,自我评价,最后得出“时间紧急,还是船长的办法好”这一结论。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所以兴趣特浓,而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也都蕴于其中了。

十、课堂——让学生参与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不仅能及时反馈信息,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性的发展。如教完古诗《宿建德江》后,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有的学生说,“我今天学会了‘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这种学习方法”;有的学生说,“我懂得了用‘读句—解词—释句’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很美”„„这样,在学生的参与中,梳理整课思路,更激起了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篇5

一.精心安排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

为保证学生能真正参与此教学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评一评,帮一帮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民主,自主,和谐与相互协作的课堂氛围,为此,体育教学也应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竞争,合作,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互练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获得成功愉悦中得到发展。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内驱力。为此,体育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魅力,改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创设表演情境,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参与: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自然表现的机会,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在练习跳绳时,有的学生创造了新的跳法,教师就应当及时予以肯定,并让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同学们看到新奇,个个都会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可提高要求,哪位同学创造了新的跳法就报告老师,老师就让他给全班同学表演,这样,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进行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和保证。使学生在参与中由“学会”转变成“会学”。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学习过程,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如合作法,发现法,自练法,分析法,助手法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三.通过课堂调控,确保学生高效参与

教学反馈是教学调控的前提。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及时对教学目标,方法,手段进行调控,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的统一,促进学生在参与中不断获得成功。

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篇6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改再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没落,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关键词:主动参与 培养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改再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没落,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机制的长期运作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使之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热情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着力于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我以为我们要做到2点:

1、营造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有欣赏、平等、宽容的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心、关怀和信心给予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里安全和言论自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一个良好氛围.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其工作效率及才能发挥可以达到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则只有20%左右.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⑴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式评价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联想真丰富”、“你怎样想到的„”等赞誉之词,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引导全班同学对其进行鼓励和评价。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推广,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⑵揭示数学魅力,吸引主动参与

要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①揭示数学美。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的奇异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形象的简洁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的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的艺术美等,到处可见。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学习情趣。②揭示应用性。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主动参与”的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科学、有效。他们爱好提问,善于思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在思考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探求知识的规律,并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主动参与学习。在进行一些概念、法则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的概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在总结时,教师不要要求过高,不要用课本上的结语去衡量,而是要求他们说出其大意或者其中的部分就可以了,这样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新的知识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而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的,他们记得牢,理解得也透。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有效参与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的问题要能触发学生的智慧火花,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比如课堂合作讨论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常做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参与的热情,或者是提出一些简单的或书上有现成答案的,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最后课堂讨论课就演变了空话讨论课,这样不但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失去智慧的火花

高中课堂学生参与度 篇7

一、LICC模式概述

LICC模式是一种由学生学习 (Learning) 、教师教学 (Instruction) 、课程性质 (Curriculum) 与课堂文化 (Culture) 四个维度构成的课堂观察的新范式。[1]该模式通过对当今课堂教学的研究、反思, 认为对一节课的评价应该从教师、学生、内容、氛围4个维度展开。同时, 每个维度下存在着不同的观察视角, 从观察视角出发又可以细分出不同的观察点。[2]LICC模式由整体到局部, 由面到点对课堂进行解剖, 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整理归纳, 制定出观察体系, 尝试搭建科学的观察框架模型, 从更加专业的角度选取影响课堂教学的各要素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LICC模式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建构了一个科学、全面的课堂观察框架。这个框架包含4个维度, 20个视角。其中每个维度包含5个视角, 每个视角包含3-5个观察点, 共计68个观察点。[3]L1CC模式的课堂观察量表为观察者观察课堂提供了参照体系, 让他们不再盲目随机记录教学片段。此外, 以问题方式呈现的观察点进一步明确了观察内容, 为观察者提供了判断指标, 为观察工作提供了便利, 使得原本棘手的课堂观察变得更专业、易操作。

二、学生课堂参与的对比分析

笔者利用LICC课堂观察量表针对山西省L市某中学两节语文课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这所中学为一所近年来课程改革较为成功的高中, 该中学课改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展示交流。然而笔者开展实证观察的两个班级虽然均开展的是高中文言文《苏武传》的学习, 然而一位教师A很好的运用了新课改模式, 课堂生动活泼, 而另一位教师B则依然采取传统的讲授法, 课堂较为沉闷, 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笔者将利用LICC模式是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对两堂课的几个重要观察点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

(一) 学生学习维度

从学生准备的视角来看, A教师的班级由于课前较好的给班级内同学布置了任务, 在上课前的课间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书写于黑板之上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做了准备;而B教师的班级很少有学生进行课前准备, 只是由课代表在课堂开始之初带领全班同学集体朗读了一遍课文。从倾听的视角来看, A教师的班级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倾听, 仅有4位同学在学生讲题时有眼望窗外的走神行为;而B教师的班级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有12位同学没有认真听课, 甚至有4位同学上课睡觉, 即使教师多次提醒“坚持一下”依然未果。从互动的视角来看, A教师的班级有10位同学利用黑板给同学们讲授知识点, 整堂课同学之间共有22次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11次互动;而B教师的班级教师共有9次面向全班的提问, 但仅有少数学生对于提问有回应。两个班的学生参与有较大的反差。

(二) 教师教学维度

从教师教学环节视角来看, A教师依据文章逻辑结构将课堂合理分解为10个主要环节, 既包括具体字词的讲解, 又包括文章整体的把握, 然后将这是个环节分派给班级的10个学习小组, 让各小组将这十个教学环节依次展现;而B教师则将这一节课主要分为集体朗读课文和重点字词讲解两个环节, 授课方式较为单调。从教学呈现来看, A教师只是在学生板书的错误处和重点处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加以强调, 并且结构整齐, 重点突出;而B教师板书较为随意, 仅在黑板上呈现了个别重点字词, 且板书倾斜, 结构混乱。从教学对话来看, A教师的班级主要是学生讲解, 学生之间对话, 教师只是在学生之间有争议的情况下或是在文章重点字词处有讲解与强调;而B教师的班级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提问少, 候答时间较长, 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 缺乏生动的教学语言与平等的师生对话, 课堂较为枯燥。

(三) 课程性质维度

从课程内容视角来看, A教师的课程内容生成性内容较多, 很多内容都是在学生讲授与质疑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真正是在教中学, 在学中教;而B教师的课程内容预设性内容较多, 生成性内容较少, 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较为死板。从课程资源视角来看, A教师较好的利用了学生在展示与讲授中生成的错误, 并将这些生成性资源加以有效利用;而B教师没有较好的开发课程资源, 将课程资源仅限于书本, 致使授课时资源贫乏,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 课堂文化维度

从课堂文化中思考的视角来看, A教师较好的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对于问题的思考中锻炼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生生互动激活了整个课堂;而B教师由于授课方式单一, 仅有的几次提问也只是面向全班一带而过, 既没有回应学生的回答, 也没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课堂文化中民主的视角来看, A教师真正做到了师生民主平等, 由于授课形式是学生展示为主, 营造了一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在授课的过程中人人都是老师, 人人都是学生,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课堂之中, 成为学习的主人;而B教师依然独自一人主导课堂, 学生由于无法真正融入其中而导致隐性逃课现象广泛存在, 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

三、改善学生课堂参与的建议

(一) 深化课程改革, 转变教师观念

虽然笔者所选取的开展实证研究的学校已经开展了多年的课程改革, 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如A教师一样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身上, 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然而仍有个别教师由于惰性心理推动课改新模式的主观意愿不强。因此转变教师观念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一个核心环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是被当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教学理念, 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具体要去, 因此如何转变教师观念, 从深层次推动课程改革是现阶段课改的关键所在。

(二) 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 不是简单地将问题答案告知学生, 更不是用教师的思考来代替学生的思考, 而是不断地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及时给学生“抛锚”, 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用问题来驱动学生思考学习的症结。这就需要教师寻找到问题突破口, 为学生设置一些通过自己思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而不只是提一些事实性问题。虽然学生需要学习基本事实、概念和定义, 但总是学习低层次内容会很快使他们觉得枯燥乏味。[4]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制造思维障碍作为引导学生走向深入学习的支点, 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应激状态, 让学生有种急切想知道答案与结论的兴奋。教师只需在这样的最佳时机多加鼓励学生独立去探究答案, 在关键处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引导, 学生的潜能才会在积极探索与思考中得到深入挖掘。

(三) 给予学生有意义的反馈, 形成课堂良性互动

为什么很多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能够从中立即获得反馈信息, 并利用这一反馈来指导随后的行为。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和认可, 对于不好的表现详细具体的指导, 通过外在反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形成良性的课堂师生互动行为, 进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率。

摘要:LICC课堂观察模式是近年研究出的一种听评课范式, 它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方面解构课堂教学, 为教师科学的研究课堂搭建了观察框架。本文简要介绍了LICC模式的相关理论, 并结合利用LICC听评课模式在某中学两节高中语文教学的观察记录, 探讨了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的行为及其成因, 进而尝试提出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LICC模式,高中语文,课堂参与,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9) :38-41.

[2]崔允漷, 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 教育研究, 2008 (6) :78-83.

[3]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 (理论版) , 2010 (3) :4-8.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效参与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55-02

自从实施了新课改,我们高一高二的化学课时每周减少到了三节,课时减少了,但高考试题的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要想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效率高效,更应该使学生的参与有效。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以前的教学方法,靠单一传授来完成教学任务,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究新的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我们所有高中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效参与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只有师生愉快合作,才能使双边活动达到同步和谐,学生智力活动达到最高层,产生最大可能的教学效益。要想使课堂有效,学生的参与也必须是有效的,所以,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期待和信任,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多赞赏和鼓励,使学生时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能够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另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体现出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积极关注,对每个学生发展的关注。因为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有当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在思想上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教学过程要科学化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就要求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以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悉,熟练化学用语。

1.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一般认为,按时间顺序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是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就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2.创设问题情境。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门新鲜而神奇的课程,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如酸碱指示剂的学习可让学生采集花朵自行制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同学们探究学习。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3.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习题和作业,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打好基础;此外还要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以解题指导,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因此,加强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查学生刚学过的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得到提高。

4.进行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同时体现教学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还要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教学方法比较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等等。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更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随笔下一篇:人大法工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