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通用13篇)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1
附件2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解读(部分内容)
解读一: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新《规定》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取消国家对学校考试、补考、成绩评定方式以及留降级、重修、退学的不及格课程门数、在校最长学习时间等方面的规定;取消国家对休学条件、时限、休学后待遇具体条件、程序等具体规定;取消国家对具体校务管理要求等规定,归入“遵守学校管理制度”要求中。对取消的有关要求则由学校规定。
解读二:首次增加对“学生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新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新增了“学生权利与义务”一章,明确学校、学生双方的责权;要求对学生退学、开除学籍的处理须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并明确学生对退学处理或违纪处分具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有明确的程序予以保证;学校调整学生专业须“经学生同意”;取消“保留入学资格、休学期间不得报考其他高校”的规定;改写“精神病、癫痫病须退学”为“患有疾病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应予退学”,开除学籍“不发学历证明”为“发给学习证明”;明确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遗失或损坏“由学校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取消处分种类中的“勒令退学”;改写学生处分“归档,不得撤销”为“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增写“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 1
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新《规定》还鼓励学生应征入伍,入伍学生可“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解读三:抄袭他人成果可开除
新《规定》针对当前考试作弊严重的问题,增写了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等规定,并细化了作弊开除学籍的种类;增加“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资助”;“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不得参与非法传销活动”;增写转学不得从“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录取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入高学历层次的”要求;针对高校招生不规范和学历证书管理不规范问题,增加“学校要严格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学习形式,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应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的要求。
解读四:原规定已经不适合新形势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9年颁发了《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1990年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995年颁发《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对于维护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十余年间,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生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对教育观念、体制、制度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在近几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办学规模成倍增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此外,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众维权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法制环境的变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建设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也给予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部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对两个规定进行了全面修改。
解读五:高校将清理以往规定
为确保对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正确理解与全面实施,教育部将组织编写《规定》读本,印发“示范性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选编《高校学生管理案例及分析》,举办培训班等,帮助、指导学校正确理解把握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系统清理以往规定,全面建立、完善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解读六:在校大学生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结婚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达到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但学校不干预和不禁止,不等于教育部门就提倡在校学生结婚,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颁布时特别强调,希望广大学生以学习为重,妥善处理好学习和婚姻、家庭的关系。教育部领导也表示,新规定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但作为教育者,有劝导学生的责任。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2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是为学生能在良好、有序的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大学培养的学生, 应该青春时尚、有内涵有思想、有能力、有责任感。所谓青春时尚是指心态的积极向上, 眼界的开阔, 思维的活跃, 对新兴事物敏锐的感知力和接受能力, 甚至是仪态的得体大方;有内涵有思想即指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 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质疑;有能力既指学习能力又指实践能力, 特别是融入社会, 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是情商与智商的结合;有责任感既是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人生规划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真正的民族精英。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统一性
目前, 在不少高校中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 未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 只教书、不育人, 只顾教学, 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 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二) 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不明晰
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不明确, 重教育管理, 轻指导和服务。认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规范人、管理人, 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重在“导”, 是辅导、指导、引导和开导, 是服务;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的目标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的关键内容是指导和服务。
(三) 学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心理问题增多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 成才欲望非常强, 但社会阅历比较浅, 心理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较大, 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四) 网络快速发展, 双刃剑作用明显
学生使用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 网络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变化。然而, 部分大学生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业荒废, 不良信息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一些学生在玩网络游戏、下载电影、聊天占用了大量的上网时间。不仅通宵达旦上网, 还有一些学生长期旷课, 造成多科补考。这些沉迷网络的学生将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中, 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视而不见, 日益走向孤立、冷漠、自私, 甚至出现人格障碍。
(五) 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尚待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在高校的迅速发展, 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管理工作者应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从目前来看, 由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 导致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不强, 积极性不高, 送出去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 导致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未能跟上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大学生生活、思想状况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 确立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明晰责任。职能上由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向咨询、指导、服务转变。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生活、职业生涯设计等咨询体系。重视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指导, 加强宣传, 使每一名教职员工和学生自己都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二)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时, 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诸如恋爱等敏感问题给予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专业定位,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多增加业余生活安排, 丰富学生课余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工作,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建设绿色网络, 加强思想教育和网络管理, 是促使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有效方法。要教育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进行学习和交流, 让网络永远为学习和工作服务。学校还应该搭建网络平台, 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通过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 使学生了解网络道德规范, 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分清善恶美丑的界限, 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学生工作者应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 使他们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 培养他们使用网络文明语言的习惯, 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 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
(四)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只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 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当前高校深化改革的情况下, 管理职员编制减少, 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专家化、学历化和职业化是学生管理适应高校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利用现有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参观的机会, 研究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视野、新途径和新方式。此外, 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 传统的学生管理应让位于以教育、管理为主导, 指导、服务为主体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要寓管理于教育、指导和服务中, 并在教育、指导和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帮困助学体系, 要强化服务意识,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21世纪是一个高新技术发展的世纪, 一个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世纪, 在这个新世纪中, 经济系统、科技系统、社会系统、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运作机制、管理本身都将发生变革。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本身特色的管理科学, 对本身的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综合、创新, 实现学生管理的新突破。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 行动上认真落实,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建立科学的工作体系, 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使高校的学生工作更上一层楼。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 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也暴露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生活、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及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提出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光兴.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3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年龄层次的发展、弹性学制、学分制、国际交流合作等高校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就业观念改变都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围绕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着眼点进行开展。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体会,谈谈几点思考。
一、划分学生群体,结合年级特点进行管理
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性格和思想都有所不同,需结合年级特点进行管理。同一时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也不尽相同,需要及时把握个性思想发展,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管理。
1.新生入学教育。
传统高校一般把军事训练和新生入学教育分开进行。其实军事训练和新生入学教育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开展。在入学教育期间,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就业竞争,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让他们形成大学并不是如高中老师所说的“痛苦已经过去,幸福已经到来”的生活,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能力。同时,我们需要在生活上对他们加以关心,引导部分同学从高考的失落心理中走出,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点带面,保持学生的心态稳定。
2.在校学生管理。
高校的学生管理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的综合管理。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只满足于一般的常规管理,管理核心重在“管”,即对学生行为加以限制,常以“不能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表示。以至于对学生管得太死,甚至让学生反感。随着现在“90后”学生的出现和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的增强,大学生性格的个性化和层次化都在不断地发展,逆向思维方式不断涌现,但是大学生的约束力和思想成熟度并没有与之提高,这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3.实习生和毕业生管理。
实习生是学校的半成品,毕业生是学校的品牌。高校学生管理者一般认为实习生和毕业生不好管理,管得松了不管用,管得紧了容易激化师生矛盾。其实,实习生和毕业生都没有完全脱离学校,处于大学和社会的悬浮状态。有的实习生认为我已经进入单位实习,学校管不到我了;毕业生认为我马上就要步入社会,学校对我们已经失去了管理的必要性。但是两者就目前而言,普遍存在着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而使他们表现出来的浮躁和失落情绪。
二、学生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管理要坚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一种管理形式,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自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使自身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鼓励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应是在国家的方针政策下,根据学校制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而开展的方式和方法引导,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管理的方向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2.增强学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依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应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通过学法,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才能增强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管理学生的自觉性,同时要求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运用法律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管理队伍不知法懂法,不讲法守法,学校管理还停留在人治为主,行政管理为主,很少运用法律法规治校等。
3.学生管理需结合专业教学共同开展。
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生存之本。因而我们在开展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应将专业教学的思想融入其中。无论是从新生入学教育、在校生管理乃至实习生和毕业生管理,每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制订和教学相关的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提高的培养计划和内容,如大学生辩论赛、学术沙龙、英语俱乐部、就业指导课等,都将让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充满新意和鲜明色彩。
4.学生管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高校学生管理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时代特征。在与之进行沟通的时候应该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将单纯的说教逐步转到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上来。同时,我们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21世纪是信息时代,QQ群、网络校友录已经拉进了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和学生的多沟通、多交流让他们理解我们的工作,支持我们的工作,这样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才会更加地贴近学生,贴近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田作淳,宋黎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2)
2.聂晶.X-Y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
3.喻志刚.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许林茂.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1)
5.王强.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风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6.
7.董春胜.论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8.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做好学生管理工作[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9.尤小立.高校学生管理:仅有“技巧”是不够的[N].
阳心力,覃兵.高职学生认知心理因素比较分析及其意义[J].成人教育.2006,(9)
11.李衍民.试论大学生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06,(34)
作者单位:①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分团委书记,助教
民航高校留学生管理新思路探索 篇4
杨茂华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摘要:20世纪90时代起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就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来华留学生的群体不断扩大的现象背后,固然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动因。庞大的留学生教育系统同时也因为留学生群体自身特点的复杂性和高校教育体制和从业者存在的教育思维和方法局限而面临诸多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和形势下,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在民航飞行留学生之中,存在多个国家和多种信仰,这便要求管理者注重了解学员所属的各民族自己的特点来有针对地改善管理。国际化背景下的民航高校留学生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高校管理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国际化、科学化的教育理念,采取多样的可行的方法,为不同社会文化的背景的留学生提供融入当地学习和社会生活的畅通途径。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5
一、新时期高校收费的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由国家、社会、高校、家庭等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是必须的。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可以按照学生培养成本的25%对学生收取学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基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收益,受教育者应缴纳学费。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服务,其学费不是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而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成本分担。上学缴纳学费作为高校学生的基本义务,是应该积极履行的。这是对高校办学成本的一种补偿,也是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学生缴费情况不好,将会对高校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转带来较大影响,最终利益受损的也必然是高校的学生。
二、目前高校学生的缴费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国各高校学生欠费情况普遍存在,给高校正常运转带来了较大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分担的理解、认同不够。目前我国舆论界对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和依据的宣传力度不够、范围不全面,没有让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这一观念,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和家长缴费不积极,甚至故意拖欠。
2、高校学生收费的软硬件建设不完善,收费标准依据公布宣传不够。目前尚有部分高校还没有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缴费。远程学生缴费仍然是家长—学生—高校的模式,没有实现家长—高校的模式。对于高校的收费标准和依据可能只限于在高校财务处或者是高校网站公布,有的高校甚至不公布。高校部分收费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强,也造成了部分学生不愿及时缴费。
3、高校对恶意欠费和观望欠费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对贫困欠费的学生帮扶态度不是很积极主动。目前高校欠费学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恶意欠费:这部分高校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困难,甚至比较优越,但就是不愿意及时缴费,甚至把家长给的学费拿去当做其他的消费。(2)观望欠费:这部分学费本身愿意缴费,也有能力缴费,但是看见旁边的同学没有缴费也同样可以继续上学,而没有其他什么后果,于是持钱观望,不及时缴费。(3)贫困欠费: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确实困难,只有暂时欠费。对于恶意欠费和观望欠费的学生,许多高校除了说服教育之外,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办法,导致这些学生不缴费照样可以和缴了费的学生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服务,不承担什么后果。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欠费学生越来越多。对于因贫困欠费的同学许多高校除了履行国家的助学政策以外,没有积极主动地拓展其他的渠道,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三、解决措施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社会原因、高校原因、家庭原因和学生原因等,本文认为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标本兼治,认真去改善并解决这些问题。
1、国家主流媒体和理论界要加强对社会公众教育成本分担的宣传。让社会理解和接受高等教育是准公共商品,应该遵循“谁收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也就是说,个人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收入,由此又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个人的教育收益又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社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展民主政治、改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高等教育使社会和个人都获得利益,所以其成本理应由受益者共同分担。
2、高校要做好学生收费方面的软硬件建设。
(1)高校应该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物价局等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收费。并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收费的标准和依据。
(2)改变传统的收费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收费。具体包括利用网络和银行PO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缴费。高校实现网络收费,就可以实行远程收费,实现家长—高校的缴费模式,从而可以避免一部分学生拿了家长给的学费,却不缴纳学费,而作其他用途。现在国内各银行都实现了联网,几乎所有的银行发放的银行卡都有银联标志,利用一个银行的POS机就可以实现跨行的刷卡学生缴费。银行POS刷卡是属于消费的性质,目前国内各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对POS刷卡消费都是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的,这样就可以替学生节省一笔不小的手续费。学生只要带一张卡就可以直接到高校财务处缴费而不用到银行去取钱,节省了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安全。同时,利用这些先进手段,也可以避免高校财务出现大量的现金流,这对于高校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3)提高和加强高校收费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如果高校收费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效率缓慢、服务态度不佳,也可能会导致部分愿意来缴纳学费的学生临时改变态度,变为观望欠费的学生。所以高校收费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树立服务意识,更好地为高校收费服务。
3、高校应该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从制度上进行控制约束,对贫困欠费的学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帮扶。
(1)高校可利用多部门合作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进行制度上的约束。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高校可以对恶意欠费、观望欠费的学生不注册。高校学生处、财务处、教务处等部门可以协调合作,如果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后,有缴费能力的学生仍然不到财务处缴纳学费,教务处可以拒绝对该生注册。
(2)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对贫困欠费的学生进行帮助。一是积极为贫困学生争取助学贷款。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抵押担保,实行无息贷款、低息贷款和全息贷款结合,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并存,一次性偿还、分期偿还、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偿还和通过社会服务偿还等多样化资助方式。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对学生帮助最有效的手段,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和银行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主动地利用自身的担保,为更多的贫困学生争取助学贷款。本文认为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地进入学生生源地贷款领域,因为生源地的贷款银行可能对学生家庭状况是最了解和最容易调查清楚的,其调查成本也是最低的,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人情关系贷款的出现,让助学贷款更公平。二是高校要树立反哺意识,更多地利用收取的学费资助贫困学生,学生资助主要包括助学金、奖学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高校应该不断地提高这些内容所占收取学费的比例,并严格专款专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同时,高校要积极寻求社会资助,建立奖助基金,为贫困学生找到更多帮助途径。
【参考文献】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篇6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又是一项浩瀚的工程,如何有效地创新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必须创新培养模式,用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载体来推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 者:杨永昌 王凯 孙普光 作者单位: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学生党建 创新 新时期 网络文化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7
当前, 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制度还很不完整、不健全, 但事物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发展日新月异,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 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由于制度本身不严密, 朝令夕改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缺乏应有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因此,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 实现科学有序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此外, 高校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程序。例如, 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评有明确的规章程序, 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严格评选, 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 学生干部和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加分也有明确规定, 综合测评的分数、排名在班级都要进行公示。评奖过程中如果随意加分, 不按评奖程序进行, 势必会给评选工作带来极大混乱。所以, 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程序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可以保证管理过程的良性发展。
二、发挥班主任基层管理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充当着四种角色:班级日常工作的核心管理者, 三观的积极引导者, 学习上的指导者, 日常活动的策划者。在这四种角色中, 组织与管理是最基本的, 班主任代表高校主管部门对班级工作进行的第一层面管理, 后三种角色是班主任工作的延伸。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积极推行人性化的管理, 多用心与学生交流沟通, 达到真正的心灵交流。在日常管理中, 班主任要组织培养班干部的班级管理, 不仅要教他们班级管理的专业知识, 还要使他们懂得班级管理的新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树立起班干部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班干部, 以自身的经历去分享学生管理工作的案例, 用实际工作锻炼他们,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核心工作还是学习, 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但有的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常常出现迟到、旷课等现象, 给其他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还会影响任课教师的正常思路,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 要学生干部做好考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以周为单位, 在班级中公布考勤情况, 班干部要对不按时出勤的学生进行监督, 帮助其克服那些懒惰、散漫的缺点, 从而达到班级共同进步的目的。
大学是三观形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了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一面, 同时在价值观取向多样化的今天, 他们也有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的一面, 缺乏了前辈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日常管理中, 班主任要积极、有效、正面地引导和指导, 要积极处理班级建设中的普遍问题, 但也不要忽视班级建设的个体差异,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症下药。此外, 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模式的单一、人文知识单薄等弊端, 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不仅要要求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还要主动帮助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班主任在实践中学习改变陈旧的学习模式。
三、自我修养的提升, 工作经验的积累
高校学生管理最基层、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实施者是班主任, 他们的自我修养、个人素质、思想意识、工作经验会决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由于特殊的年龄段、肤浅的人生经历, 他们会做出因情绪的不稳定而带来管理困难的意外行为。他们的这种行为有时并非是出于自身的本意, 而是由于情绪冲动。存在侥幸的心理、追捧社会所谓的潮流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校规校纪。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基层的管理中要仔细认真、区别地对待。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而不是完成管理的肤浅任务。因此, 班主任在管理工作实施之前要不断学习, 用知识武装自己, 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 提升自我修养, 培养自己广阔的胸怀, 虚心学习。古话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 不断完善自我, 超越自我。班主任更要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并与之用心沟通, 加以正确的引导, 不仅做到“有病治病”, 更应该做到“治病救人”。
班主任在管理当中要融入人文关怀, 换位思考, 理解学生, 尊重他们的想法, 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 激励他们。他们的发展与完善是自身成长的必然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储备的递增、社会认知度的提高、判断能力的提升, 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都有了新的改变。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助他们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
四、加强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已经渗透到了高校当中, 对学生有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加强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教育是当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只有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力度, 才会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真正成为社会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五、结束语
当今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具备实践能力, 还要有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高尚的人格等。要适应这种历史潮流,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主动, 确立一种以人文为中心、学生干部为管理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 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 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我们相信在实践中只要不断学习和积极引导、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为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挑战;创新分析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学生工作只有不断的创新改革,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只有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人才。这指明了我们高校学生工作在新的时代的工作目标,解放传统教育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的同时,运用新时期的教育思想,研究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辅导员与学生频繁的进行直接接触。辅导员群体的结构组成目前正在逐步年轻化,90后毕业生开始成为辅导员的主体,而当代的学生群体也多为90后,他们都体现了个性鲜明的特点。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以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严格化、规范化的管理,并且着重强调对集体权利的管理。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约束很大程度上容易忽视高职学生个性特征产生的碰撞和冲突,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高校学生,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
二、人性化思想在管理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人性化管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时代的新要求,高校学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鲜明,针对高校学生独立意识、主体意识、平等意识等特点,学校必需以"以人为本,学生和学生"为原则,大力开展人性化管理和对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辅导员队伍的人性化管理,以及学生群体的人性化管理两大类。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和主体地位
工作校园活动,随着教育和教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应打破传统的学生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模式,改革招生就业。传统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简单的基于一个班级,虽然教育了很多学生,但是缺点也很多,即使这样做会培养一批人才,不过未将来未必能很好的开展工作。新时期的学生工作,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全面高校发展的高校教育改革将继续进行。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要求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和指导高校学生思想和政治掌握学习的能力,教师在管理中以人为本,以科学为准绳,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服务制度。
通过对新时期学生工作的了解,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工作学生在大学的重要性。只有与时俱进,高校学生工作只有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发展与改革并存,才有可能获得长期成功。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有更好的未来,尽一切为学生进行的所有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全面扩高校学生管理
信息技术为学生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些额外的资源和渠道。当代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大,并充满了好奇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接受新事物。高校学生把聊天工具QQ 和微信的朋友圈当作他们认为他们能够表达想法和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此功能,使用 QQ、微信、人人网和通信,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最新的感情和心理动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将更直接,更容易和更快速解问题,对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多重法则"的内涵
高校肩负着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私立学院和大学的转型期,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主动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必需跟上不断变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改变传统做法,积极推动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不同的角度,管理学生,服务学生,以适应转型机制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管理的角度上考虑,多重法则可以理解为: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从多个角度开展工作;处理事情也要多方面去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六、个学生在"多"的规则实现的管理
1.把学生作为“工作成果”看待
"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出几分美感。"假如把学生比作树,在树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会有其不同的特点但耐心,但我们作为老师,要有耐心,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美丽的一面;而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耐心地指导这些树苗,把学生培养成为被社会认可的“合格成果”。
2.把学生当作“亲人”看待
我们在教育和管理的学生的过程中,总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爱学习,对于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积极的引导,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兴趣入手,吸引学生支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去关心和教导,以亲人的亲切严格管理学生。有些学生不愿意与人沟通,我们应该试着进入他们的世界,用一颗真诚的心和家庭的温暖试着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相信以的管理,再顽皮的学生也会有改变的一天,我们的管理也会越来越有效。
3.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
对待青年学生,特别是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学生,我们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相处,作他们倾诉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的朋友之间的信任会对学生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把学生当作“老师”看待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学生给我们很多的灵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
七、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期短,学生入学校结构比较复杂,这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大部分学生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他们进入学校后,在行为、态度、心理上明确区分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热情和可持续性较差,不感兴趣求知欲不强。一些学生生活行为不文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缺乏纪律性。此外,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薄弱、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对学习缺少兴趣、学习能力较差、自律能力不足。
八、结束语
总之,学生管理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学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断加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生的督导工作,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认真贯彻学院的校训、学风,以学生的具体实际来教育学生,以专业特色来教育学生,切实抓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齐齐.浅谈高校学生班主任工作[J].北方经贸,2012.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9
摘要:随着新时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大力推行,使得我国高校的信息管理工作迎来了一定的挑战。为确保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工作能够与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则需要对当前高校信息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予以改进。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应对策略
所谓高校信息,也即是高等学校经过收集、整理和加工之后,能够服务于高校教育、生产、科研以及经营管理等领域的知识、消息、数据、资料等有效信息。对于现代高校管理系统以及教育系统而言,信息是维持其良好运转与发展的关键资源,对于高校的各项环节管理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决定高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1]。由此可见,对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的现状与应对之策进行分析,对于提高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水平以及促进高校教育健康发展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1)信息意识薄弱。从高校信息工作者的信息意识强弱便能够直接看出高校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作为党委与行政的办公机构与信息中心,高校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如何做好服务、协调与参谋,制定有效决策。然而在许多的高等院校中,领导人员对于信息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并且在落实环节中力度不强,监督缺失,也即导致高校信息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与当前新时期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显得格格不入。(2)管理手段滞后。新时期的高校信息管理工作要求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还需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然而从当前众多高校的信息管理工作实情来看,仍未构建独立的信息系统,信息化程度非常低,也就导致信息管理工作效率滞后,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传递几乎都采取手工操作,造成信息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利用。(3)队伍素养偏低。正因为上述所讲的对于信息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就导致高校在建设信息管理队伍时显得不够上心。专业程度不高、实践经验匮乏以及专业培训与进修缺失,这些都是导致目前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队伍素养偏低的重要原因。此外,高校信息工作者逐渐呈现老龄化,在实际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与服务意识,而新入职的年轻工作者则大多非专业出身,信息管理工作经验匮乏,无法有效推动信息管理工作服务于高校事业的发展。(4)服务范畴狭隘。在先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当中,高校信息服务的对象仅仅局限于校园范围,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时期,高校的信息服务工作仍旧以传统服务手段为主导,未能与教育改革发展同步,更没有结合社会、百姓生活去结合高校信息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针对产、学、研方面的研究同样缺失[2]。总而言之,对于社会公益性事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与意识均较弱,这种缺乏创新、主动的服务方式方法与新时期的用户需求不相符,也成为了今时今日高校信息部门最为严重的弊端。
二、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1)强化信息技术意识。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良好运用基础上的,同时也离不开信息管理工作,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要全面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现代信息管理的必要性,将信息技术与信息高校进行有效整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实效性最大化发挥。目前,高校信息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层需要强化自身的信息技术意识,能够对学校的信息进行主动的收集、研究、整理、开发与利用,使得这些信息能够成为高校重要资源与服务于高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关键工具。所以,要做好新时期的高校信息管理工作则需要对信息技术及其意识予以普及,与现代信息社会发展同步,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为高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提供完善服务与决策参考。(2)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现如今,高校办公室已从过去的.执行性质转变为自立性质,随着竞争意识的增强以及横向联系的增多,办公室也应加快进程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还应将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有机融合,构建高校全部门通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更为快捷高效地将全部门的信息进行集中收集、分析、整理与加工,进而将处理完毕的信息及时传递给高校领导与决策部门,为其决策的制定提供关键性的参考依据,这也是高校办公室在新时期开展信息管理工作的新思路[3]。唯有及时有效地提供全面且详实的信息,才能够助推高校教育改革的良好发展,符合当前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高校信息工作还应严格遵守科学保密与专利保密等法律规定,有效维护高校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予以管理。(3)搞好队伍建设工作。新时期的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需要的是既有懂得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又具备信息化技术的综合性人才,而要想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以及善于管理的信息工作队伍,则需要搞好队伍建设工作。首先,要求高校信息人员拥有综合知识储备,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去对高校工作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捕捉,并且助推信息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其次,学校要充分重视专业培训教育,不断强化高校信息工作人员的管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水平,通过专题探讨、参观学习等方式让信息管理人员去吸收更多新的技术与观念;最后,高校应将信息工作队伍的建设纳入到师资建设的规划当中,从长远的发展眼光去审视高校信息管理队伍的建设。(4)创新高校信息管理服务理念。新时期的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一定要重视服务发展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管理为创新助理,从改革的理念中去寻求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创新服务的新规律与新特点,结合师生与社会的需求对提升信息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与方式,拓宽服务范畴,将高校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利用,促进其实效性得以最大限度发挥,进而为高校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助力,推动其更上一个台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作为服务于高校教育、科研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在新时期的工作中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通过文章的详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要求高校信息工作者应强化信息技术意识,加快信息化建设,做好队伍组建工作以及创新服务理念,进而促进高校信息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2):29-30.
[2]张萌.新时期高校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浅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3(11).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10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队伍建设的探讨
在普通高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学生干部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而普通学生针对部分学生干部也产生了信任偏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学生干部的`正确引导,如何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所热切关注的问题.
作 者:韩桂红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2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信任偏差 学生引导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11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6
引言
高校是人才的成长摇篮,更是培养党员的集散基地[1]。因此,党员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生党员队伍力量的强弱,更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对党员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是传播科学的文化思想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更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见卓识。然而,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既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高校青年学生党员造成冲击和影响。同时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在价值观和世界观日趋多元的形势下,加大力度开展并且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党在高校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基本体现
各级党组织包括高校的学生党组织以及党员都是党的基本组成。要体现党的先进强大的执政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合力。只有这样,党的领导才有了稳固的堡垒和根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党员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不断趋于完善。同时,高校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首先要注重让学生从思想上入党,紧跟党的步伐,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因此,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还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续有人的措施。通过教育管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坚定信念,熟悉贯彻党的先进性并弘扬发散出来。
(二)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
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提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在高校开展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宣传中国梦,坚定青年人的信仰。使广大学生可以自觉践行中国梦,并且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
(三)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质
大学生是“三观”塑造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可以从政治立场、逻辑思维、情感态度、远大抱负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端正自己的思想品质。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可以为社会和国家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虽然很多高校明确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取得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表现如下:
(一)学生入党动机的问题。这是高校中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在成年之前对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透彻,申请入党存在盲目跟风的嫌疑。导致入党的动机并不纯粹,甚至没有弄清自己入党的立场。例如很多学生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学分;有的是为了以后工作多一道政治“护身符”;还有的是受家中老一辈党员的影响,被动申请。因此高校首先要把好党员的“入门关”。
(二)党员教育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管理内容上的,按照一般教育管理方式看,高校千篇一律的模式都是根据上级机关的指示,根据时政热点开展学习或者培训工作。并且只是念文件、读文章、写心得、听报告这样的步骤。内容单调,形式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挖掘出来。另一方面,党建工作教育管理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门的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本身政治理论素养不够,导致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质量不佳。
(三)模范带头作用逐渐削弱。这既与学生自身的党性修养较为松懈、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有关系,又和管理监督体系的不健全有关。许多学生党员在正式吸收为党员之前的考察表现优异,然后成为正式党员之后,却变得松懈懒散,工作热情磨灭,没有很好地发挥模范先锋的作用;同时学校的党组织相关部门也放松了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后期监督,在投入力度上远没有当初发展党员那么大。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素质,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
要明确党性修养的锤炼和提高是一个长期又艰难的过程,对于学生党员来说,党性修养的锻炼有助于其深入理解党的宗旨和精神。因此,学校要通过党支部建立起严格的学习制度和生活制度。除了高度的政治覺悟和修养外,还要全面加强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在思想上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并且要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向上风貌。如此,学生的入党动机才能端正起来。
(二)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规范教育管理方式
学校应该运用各种创新手段,结合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提高宣传教育的普及范围,积极地把党员的教育工作与学生平常的上课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党员深入社区开展爱心、帮扶、支教等志愿工作[2];抓住国际国内热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讨论。要注重选拔和任用优秀的党建人才,扩大师资队伍。例如,可以聘请退休的党内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指导;还可以定期的组织学校党建队伍去校外和其他政党机关展开交流学习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3]。
(三)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后续教育考核
要明确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积极分子,因此要在学生党员中强化典型示范的作用。不管是开展党组织的相关活动还是发挥学习上的榜样作用,都要让党员彰显先进性,从而号召影响广大的学生寻求进步,共同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党员日常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增加组织能力/思想品质等方面的考察项目,严格执行,还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定期开展教育考核。
结束语:总之,学生党员和高校党组织是新生的党的基础资源。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加强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此外,广大学生党员也应该以身作则,严格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增加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思想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作贡献的观念意识。
参考文献
[1]范艳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24(1):42-43.
[2]苏亚彬,曹雨珊,马慧敏.三位一体立体考核监督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 2013(10):260-260.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12
(一) 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 心理契约的引入
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依靠广大政工干部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外, 众多的学生干部 (包括班级、院级、校级三级学生干部) 在协助学校教学管理,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高校学生干部在协助学校学生工作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使得学校不能参照其他组织那样, 对学生干部的辛勤劳动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 为了激发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保持激励的持久性, 我们必须从非物质的层面去补偿广大学生干部的付出、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培养和激发, 希望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从而建立一只能力强、效率高的学生干部队伍。
根据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在其著作《职业的有效管理》给出的定义, 所谓心理契约就是指“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 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心理契约包涵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权责、心理期望和心理需求。这种隐性的契约形式不仅要求个体对组织的忠诚、奉献;同时, 也要求组织满足个体的合理需求和期望, 包括维护个体正当的权利、给予恰当的评价, 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氛围, 提供必要的培训与发展平台等。心理契约的这些内容对于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同样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二) 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心里契约的优势
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 学生干部的受教育者和学生管理者的双重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激励学生的时候应在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采取以情为主、罚为辅;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措施。与其他方式相比, 强调心理约定和期望的心理契约更符合学校与学生干部的特点, 在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有以下两点优势:
1. 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的心理契约能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为了规范广大学生干部的管理,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学生干部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但是由于学生干部是受教育者, 作为教育者一方的学校或老师运用刚性的制度化文件并不能涵盖学生干部工作的全部范围, 也没涉及到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期望。同时, 单纯的制度化管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如在规章制度的框架下, 只要学生干部不违反学生管理规定, 在工作岗位上不出大的差错, 基本上不会受到学校的批评。而按照一些学校的管理, 在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中都有一定的名额限制, 这种情况下, 可能使得部分表现好的学生干部不能评为优秀, 也可能使得表现一般的学生干部有很大机会被推优。高校学生干部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干部积极性的发挥。如果仅依靠刚性的制度化管理, 并不能真正调动广大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 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来探索激励学生干部的方式, 不仅能延伸规章制度的作用, 也符合学生干部成长的规律。
2. 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更具持久性。
大部分学生都是本着一颗服务同学、提升自我价值的心去竞选学生干部的, 因此, 我们的学生干部群体精神需求往往高于物质需求。当然, 为了弥补学生干部的辛勤付出, 学校可以采取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给予一定的话费补贴等方式来满足学生干部的物质需求, 以此来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然而, 由于经费的限制, 物质激励的程度和范围也会有很大的限制, 因此激励的作用不会很明显。此外, 广大高校学生干部的心理期望或需求还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激励学生干部的时候, 要以精神激励为主, 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而良好的心理契约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干部实行内在激励也有利于对其实行外部激励, 所以在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 其激励作用则会更持久。
(三) 影响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发挥的心理因素分析
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管理中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 也是影响学生干部的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根据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 我们可以把心理契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希望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认可、同学的尊重。
人们都希望自己个性得到尊重, 也都希望自己在付出努力和做出成绩后, 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我们的学生干部也一样, 每个学生干部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倘若在学生干部提出不同见解时, 老师和同学们能理解他们的自尊需求,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 站在对方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且和他们平等的讨论问题, 就能使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在学生干部管理中, 学生工作管理者如能尊重他们的个性, 相信他们的能力, 布置一些他们能胜任的工作, 给予他们独立工作的机会, 认可他们的工作成绩, 都能使他们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工作充满热情, 体验到自己的工作价值。
2. 希望得到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分子, 他们对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有着强烈的需求。因而, 在主观上, 他们非常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他们也非常希望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条件和机会, 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 提高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在一些学生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中, 学校能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地分配任务给他们, 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的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 希望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等等。
同学们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就是为了使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所需的人才, 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同学们还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来锻炼自己,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学习和工作中, 学生干部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如果学校通过一定的渠道, 让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和管理作用以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样既能体现学生干部的个人魅力, 也有助于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 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应用
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心里契约主要体现为学生干部和学校与老师间的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心理期望与主观约定。这种期望和约定不像有形的契约那样, 明文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它的维系主要依靠的是师生双方对责任和义务关系的感知和理解。假如学校或老师的行为不能满足学生干部的心理期望, 则很可能会打破学生干部的心理平衡, 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甚至会导致消极怠工的违约行为的出现。所以,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 我们必须要在掌握高校学生干部心理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 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
1. 目标激励。
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设置适当的目标, 能激发学生干部的成就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在学生干部管理中, 我们要充分结合学生工作的整体目标和学生干部个人的成长目标, 使学生干部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 促使他们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学校、学院布置的工作任务之中。因此, 我们在设置工作目标时, 要充分注意目标激励的具体性、目标没置的参与性和目标过程的反馈性, 并对达到目标的结果进行测定、评价和奖励, 能激发学生干部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
2. 任务激励。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分子, 在工作和学习中, 他们往往愿意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重任, 以满足其事业心和成就感的需要。在学生干部的管理上, 我们要做到放手而不放任, 通过布置工作任务, 传授工作方法, 定期检查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 给以一定的总结和表扬等方式, 帮助学生干部及时看到自己在工作的进步, 将工作经验升华为工作能力。在工作任务的布置中学校或学院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平台, 通过“老带新、老帮新”的培养机制, 鼓励学生干部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 以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独立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
3. 建立尊重与信任的心理环境。
尊重与信任是构建心理契约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干部管理中塑造一种尊重、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 加强院校与学生干部之间的情感联系,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促使学生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工作热情。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手段,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 听取他们的意见, 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 从尊重他们的劳动到尊重他们的个性;从关怀他们的各方面到进步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从给予他们一定的工作指导到放手让其独立完成工作等, 都能使学生干部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4. 自我实现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给每个学生干部创造“自我实现”的机会, 不断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是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重要的途径。高校学生干部是由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组成, 他们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他们希望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中, 不断为同学们服务,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而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和老师的认可。学校必须给他们提供各种表演的舞台, 积极创造条件, 满足学生干部不断追求新知识、谋求自身发展与提高的需要, 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如, 学生工作管理者对学生干部在学习上、工作上或生活上表现突出的行为给予表扬, 或给予学生干部一些培训和锻炼的机会, 都会促使学生干部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 促进学生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曹威麟, 等.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4) .
[2]胡文斌.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7) .
[3]李兴华.心理契约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0) .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 篇13
【摘要】:通过辅导员工作的实践,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对整个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进行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整个社会正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和转型。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利益结构等器物层面的快速调整,促使着社会个体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社会规范、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的快速变化。同时,高校青年学生的入党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工作量较大
目前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高校中存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数量要求与党建工作者较大的工作量之间的矛盾:一是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增,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量越来越大,给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存在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抓数量,质量很难保证;抓质量,数量很难上去;二是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都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专职党建队伍人数却相对减少,部分高校的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工作中常常陷于捉襟见肘的窘境;三是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要求,党建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折射出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量和党建工作者数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对党建工作者素质要求与其实际现状之间的矛盾。
2、入党标准很难把握
全面把握和坚持党员标准,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中,由于对大学生党员标准的把握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党员质量。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学习成绩为标准,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思想政治表现,缺乏全面综合考察。二是唯参与社会工作为标准,过分注重社会工作的表现而忽视其学习成绩,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及其工作的情况为标准。三是唯完美为标准,过分强调完美、求全责备。
要求大学生党员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全面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学生党员的要求,主要看其政治态度、入党动机、创新素质与能力,不能把个性、性格上的差异作为不符合党员条件的理由,而把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挡在组织的大门之外,容易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党员再教育工作跟不上
组织上入党,但思想上还没入党。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大学生接受新思想多,同时容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虽然经过党组织的培养、考核,大多数学生党员在发展时基本达到了党员条件,但也有部分同学。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思想滑坡,甚至出现违纪现象,损害了党的形象。
学生党支部重发展轻教育。目前,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入党前的教育培养,轻入党后的再教育现象。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再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连贯性,存在着突击式的做法。多数党支部把党员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相对淡化、放松,导致其理论知识贫乏,党性修养不高。
4、大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
我们应当看到,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广大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入党动机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注意和需要加以引导的问题。有些同学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如果自己不是党员,将来会在使用、提拔上受影响,不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特别是近几年来,连外企、私营单位接收大学毕业生时,也青睐党员。于是,他们申请入党是为了以后安排一个好工作、获取更多提拔和重用的机会。一些同学看到别人写入党申请,觉得如果自己不写,怕老师、同学说自己不要求进步,于是随大流也写份申请。有些同学的父母都是党员,亲朋好友也多是党员,每当他们问及自己是否要求进步时,感到不入党似乎不光彩。有些同学看到别人入了党,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羡慕不已,于是自己也写份入党申请书,企盼有一天自己能获此荣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些不端正的入党动机都程度不同地带有功利化的倾向。怀着这种入党动机,即使加入了党组织,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有党性有奉献精神的先锋战士。而且其功利化的意识一旦显现,就会给党带来不好的影响。有的看到不少同学申请入党一年多时
间即被吸收入党,或者听别人说在大学期间入党相对容易,只要学习好或工作好,多拉拢同学,多接近老师,就可以入党,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投机心理递交了入党申请。此类学生对待申请入党的问题往往缺乏认真严肃的态度,他们争取入党的行为往往有始无终。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措施
1、高校党建工作者的认识到位
发展高校大学生入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委领导要高度重视。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不断强化政策导向,形成。重在培养、立足教育、确保质量、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书记带头抓、各系总支书记重点抓、学生党支部书记具体抓,相关部门支持,职能部门把关的统一领导,以及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在纵向上以党的各级组织的教育培养、锻炼、考察为主线,横向上与团委、学工部、宿舍管理中心、精神文明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2、高校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到位
随着全党上下端正党风、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继续开展,高校严把学生入党关,为党输送合格的新党员也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和新重点。应继续坚持党校培训形式多样化,个人自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与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并举,加大实践性课题的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教育,真正使教育深入入党积极分子头脑,促进其思想觉悟提高,加强其党性修养锻炼,早日实现思想上入党。应继续坚持质、量兼顾,以质为主的方针,把保证新党员质量放在党员发展工作的首位,将党校学习成绩优异、平时工作、学习中群众反映良好、真正符合党员标准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作到学校、群众和发展对象三方都满意。严格预备党员考察期内的各项考察制度,将这期间的教育活动作为新党员入党后的第一课和党校教育的延续,让预备党员继续加强学习,接受群众监督。发展前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后更要作到“发展一个,成熟一个”,保证党员发展工作质量,进一步防止把不具备党员资格的学生吸收到党内来。
3、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
注重思想教育,着力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素质,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一方面要发挥政治理论课、团组织生活的主渠道作用,向他们灌输党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现代化中国的道理,引导他们追求进步。另一方面,要支持鼓励学生自己组建党章,邓小平理论自学小组,激发他们进取向上的热情。同时要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教育和引导。这些都是端正入党动机的基础教育。
【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推荐阅读:
普通高校学生06-02
对普通高校院级教务管理的探讨论文05-18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07-31
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研究05-08
试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收费管理手段创新论文08-27
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06-14
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08-02
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研究的论文12-14
试论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的论文10-11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