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2024-07-3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精选12篇)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篇1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体育教学也成为改革的重要阵地, 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思想、教学角度方法等也在发生着变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多样性的需要, 新的体育教学体系的实施, 必然给体育教学管理带来挑战, 这对每个体育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高效体育教学是由教学主体 (学生) , 教学任务实施者 (体育教师) , 教学管理和辅助环节 (教辅人员) 等各环节组成, 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也有着和其他教学管理相同的因素, 因此, 体育教学管理可以借鉴其它学科的管理经验。体育教学管理既要遵从常规教学规律, 又要遵从人体技能、运动技术的变化规律。只有客观的了解了这些规律,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措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每个学期一般有十八周教学任务组成, 包括考试周和复习周, 公共体育教学的人数多、任务重、工作量大、强度大等特点。体育教学管理属于一个过渡部门, 他需要和学校上级教学部门互相沟通, 落实学校的主要教学思想, 又要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特点, 协调好上下各个环节, 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个问题,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出必要的教学条件。

2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要素

高校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根据大学生身体成长规律和心理年龄变化规律, 结合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协调好各个教学环节, 培养出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达到以上各种标准, 走出学校之后还能继续从事体育锻炼, 在现实中成为一个真正的体育人。

体育教学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 他有完整的管理周期组成, 这个周期概括起来分为四个部分, 前期制定教学计划, 中期组织教学, 后期进行教学检查和教学总结, 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把这些环节展开来说, 前期计划制定既要符合教学本身的内在规律, 又要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为后期的教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保证, 同时教学计划的制定还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紧跟时代的步伐, 随时调整计划, 进行修改那些不能满足同学们需求, 也阻碍新时期体育教学的计划。

中期体育教学是三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这个过程执行的好坏, 管理的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实施, 进一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落实。后期教学检查和教学总结也是对前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中期教学成果的总结和归纳, 通过中期的体育教学可以反映出前期计划制定的是否合理, 通过后期总结同样能反映出中期教学阶段, 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等指标落实的情况, 因此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教学管理主要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这三个环节统筹管理, 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整体过程, 不能把各个环节和各个职能部门互相分离, 把他们看做一个整体, 从整体上去把握, 才能真正的把教学目标落实, 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对体育教学管理也着重要意义。

3 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 而实施体育教学则是完成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管理是以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 由教师通过体育运动项目传授给学生, 传授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对学生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最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教学思想。

3.1 高校体育教学进行要进行科学化管理

“任何管理都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以期更好地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1]如今, 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第一生产力, 在各行各业都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管理也被成为一门科学, 良好的管理水平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 在现代社会, 管理和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 两个缺一不可, 任何工作要想取得最大效益, 提高工作效率, 都必须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本质就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提高体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扩大体育教学的效益, 这是由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决定的。良好的体育教学管理是保证体育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 也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重要保障, 要搞好体育教学, 就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

3.2 高校体育教学要进行现代化管理

各高校在教学上因专业不同, 下设不同的教学单位, 体育教学的下设单位即为公共体育教研部, 负责落实国家和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 完成学校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在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主要以体育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大学内部淡化各专业的专项能力, 转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培养目标, 换而言之, 当代高校的教学任务, 为国家培养身体、心里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学生, 这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高校体育教学只有进行现代化的管理, 才能真正落实体育教学的目标。

3.3 体育教学管理和体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公共体育教研部属于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部门, 是相对独立的组织机构, 该部门主要任务是为了落实完成日常体育教学任务, 而体育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体育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属于媒体和中介的作用, 有时候也承担桥梁的角色。学生虽然是教学的主体, 但受制于学校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因此体育教学管理者在教师学生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起着前期领导和统筹的作用, 良好的体育教学管理, 能使体育教学更加顺利的完成, 能使体育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 所以, 体育教学管理这一环节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3.4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迫切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的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和前期规划。体育教师教学团队的效率高低, 学校场馆综合利用的水平, 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 国家和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 都和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有着直接联系。因此, 建立高效的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对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也是摆在各高校教学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

4 结语

(1) 高校体育教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他既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也要和学校的日常教学环节相匹配。因此, 实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既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 体育教学的目标, 体育教学的方法有相当的了解和认识, 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教师的教学特点以及学校的硬件场馆设施有充分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 才能开展好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2)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 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手段和理论能够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效率, 因此, 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 要大胆采用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系统, 在硬件上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准确定位体育教学管理的地位,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属于服务性的职能部门, 是协调体育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基础教学设施的中坚力量。工作岗位的性质决定了教学管理人员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要有全心全意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决心, 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的作用, 尽可能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4) 良好的教学管理人员, 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之外, 还有有着认真的敬业精神, 良好的职业操守, 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只有具备这些优良的品质, 才能得心应手的处理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那些琐碎的事情, 才能严格按规定处理好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5) 从事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 要不断追求自我完善, 在业务学习上要不断前进,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多参加与教学管理有关的会议, 借鉴和吸纳同行的优秀教学和管理经验。这就要求管理者要一种胸襟, 有一种胸怀, 这也是教学管理者应具备的良好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J].体育科学, 1998 (4) :6-8.

[2]宇土正彦.体育管理入门[M].华夏出版社, 1991.

[3]体育管理学编写组.体育管理学[M].武汉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篇2

拥有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普通高校,要对体育特招生进行专项管理,构建专门的训练档案,此外,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第一,普通高校管理者在体育特招生入学之前,将所有的相关成绩都登记记录下来,以便能够与日后的训练与比赛成绩进行对比,以此评价学生进入上学之后成绩是否进步,之后按照进步与落后情况按照管理条例给予奖励与惩罚。第二,管理者应该按照比赛任务,做好训练安排,同时制定训练守则,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照训练守则进行训练,否则给以惩罚。以学期计算,训练课上,如果学生迟到超过5min,则直接算作是迟到,如果超过半个小时,则直接算作缺课,迟到两次,算作1次迟到。如果一学期缺1/3的课在直接取消特招生待遇。如果训练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造成伤害,要立即送入医院,但是只有校医院与教练都证明的确是在训练过程中受伤,才能够算作是训练事故。如果由于教练训练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受伤,则学校要惩罚教练人员,如果情节特别严重,要取消教练待遇,或者直接取消教练资格。特招生比赛成绩不佳,也要进行责任划分,学校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核查小组,既要对学生的日常上课情况进行核查,同时也要对教练日常的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如果队员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而成绩不保,属教练指导水平低;若不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出勤不出力而导致成绩不保,则属队员责任。所以队员与教练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不断改进,提高训练水平。

2.2训练比赛成绩的进退与津贴相挂钩

将特招生入学后的训练比赛成绩与入学时的专项特招成绩作比较,按进步和退步的等级作相应的津贴补助,改变了传统的比赛成绩与津贴挂钩方式,不看成绩,只看进步与否。这种大胆的训练创新管理体制,大大地调动了全体特招生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使教练员看到了自己的“真功夫”,不断总结和借鉴训练成功的经验,吸取指导不足的教训,提高教练水平;使得那些成绩差的特招生暗下功夫,努力提高运动水平;成绩好的也不敢怠慢,不断进取。

2.3成绩等级及成绩进退与文化课相挂钩

特招生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在体育上比普通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文化课上不可避免地同普通生存在着差距。考虑到特招生因为课外训练的付出,而不同程度地影响文化课学习。为了平衡,把学生的入学体育等级与入学后训练成绩的进退相结合,配上相应系数,乘以学生实际考分,得到学生最后成绩。这样学生等级成绩越高,进步越大,最后成绩也就越高。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必须清楚特招生的训练时间表,教练员必须清楚特招生的文化课程表,对特招生因训练所缺课程找时间补上,真正让特招生训练学习两不误。,如果队员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而成绩不保,属教练指导水平低;若不按照教练的要求刻苦训练,出勤不出力而导致成绩不保,则属队员责任。所以队员与教练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不断改进,提高训练水平。

2.4对待特招生学校要层层重视

学校是一个整体,特招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无论在校内或外出比赛,他们的言行代表着所在学校的形象。其思想品德修养,辅导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要掌握特招生的生活习惯、心理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各系领导应鼓励特招生为本系争光争荣誉,对优秀上进的特招生要在全系及时通报表扬,帮助特招生树立信心和榜样,带动全系群体活动的开展。学校领导更要重视特招生的管理,应由校级领导挂帅分管,外出比赛前分管的校级领导要作总动员,外出比赛应以团长身份挂帅。取得优异成绩,回校应及时向全校作宣传报道。这样,特招生入学后就真正做到同学校“荣辱与共”,充分发挥特招生的应有作用,为学校争光争荣誉。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体育特招生进行管理十分必要,普通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笔者介绍的管理对策,可能对某些高校并不适应,需要高校管理者进行改进。体育特招生是我国体育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如果由于疏于管理而使很多特招生未能走得更远,高校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司鹏巧,吴立柱.从就业趋向谈师范院校体育特招生的文化学习管理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05).

[2]李家荣.高校体育特招生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05).

[3]林彦芸.谈专科学校田径运动员选拔和训练[J].体育师友,(03).

高校教学管理探究 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同样每年也都有大批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踏入社会,走上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然而,这些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是否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否能够适应社会与校园环境的转变等等,都是和学生在高校中所接受的高等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决定高校高等教育成果优劣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高校是否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需要那种只单单会学习的人才,需要的是一些具有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进行团队合作的人才。评定当前高等教育成果的标准已经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因素,但从某一个方面已经完全不能够说明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

虽然近些年来各大高校一直在逐年地扩大招生规模,但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几乎成为各大高校的“头疼事”。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最根本的因素就是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相对于当前社会的需求有些滞后,没能够完全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能力。近些年来国家多次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但是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难以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导致口号很响亮,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同时当前的高校教学依然遵循着以往的全面教学方法,力求能够将该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非常系统、非常全面地教授,这种方法固然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该专业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但是这并不能限制该专业当前技术发展以及前沿技术的渗透。对科技的研究就是为了能够取代之前的老的东西,有的新技术可能还会保留之前技术的关键内容,有的新技术可能完全与之前技术原理大相径庭。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或者课程调整时,一定要根据当前实际的社会情况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进行有条不紊的完善,构建一个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主攻方向调整的机制,能够与时俱进,对于一些老的过时的技术敢于否认,对于一些前沿科技敢于接受。何为创新,不仅仅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高校自身就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的东西。只有这样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敢于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与设计。

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不够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现在评定一个高校的教学成果主要是看学校一些专业学生的考证率、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所以就导致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狠抓学生的过证率,将一些证书与学生的评优、评奖、毕业挂钩,硬性要求学生必须获得一些证书。这种做法毫无科学根据,并且很大程度上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证书的考取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证书都适合所有的学生。没必要的证书而进行全面的学习,这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以此下去,学校的教学成果只是最终的一个数字,看着很漂亮很绚丽,但实质上的教学效果恰恰相反。证书固然重要,它能够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某种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这里并不是否定高校对证书的要求,而是要说明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所有的证书。这就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侧重点的证书设置。社会上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求什么样的证书,这个专业的学生通过什么样的证书能够帮助其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些都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研究。

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提高了,但是学生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设备的作用。每个高校在成立的初期就开始对自身的教学设施设备进行着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但是教学硬件设施的提高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更为系统更为有效的教学工作。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几乎都是摆设,学生要么是没什么兴趣去学习去钻研,要么就是喜欢学习但是不能够充分的满足需求。这些问题已经长期的出现在很多高校当中,老师一直充当的是“教”的角色,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学习。大学校园里课堂上学生睡觉、逃课、考试屡屡出现的作弊现象实际上都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及格而努力,这样下去何谈教学效果。硬件设施的提高固然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并不是说硬件设施齐全,教学效果就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所需要研究分析的是,如何能够使得这些硬件设施发挥最大的实际作用,让想学习的学生通过硬件设施的使用更加真实地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硬件设施的充实丰富着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得一些对专业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学校在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时,设定标准并不科学。现在各个高校都有专业的考勤人员,他们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随机检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水平进行实际的考察。学校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但是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估最大的弊端是只关注教师,没能充分注意到学生。什么样的教学课堂才是最佳的呢?这要看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接受方式,对哪些专业知识感兴趣,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接受和认识这些专业技能。当前高校的教师已经不能够只单单拥有丰富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人格魅力等,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地听课。所以高校的教学管理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不仅要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教师其他方面素养的提高进行系统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唐未兵.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9(5):36-40.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篇4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校体育,现存问题,管理建议

高校体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环节, 而体育教学则是完成高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任何工作要想在现有的条件下, 取得最大的收益, 都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进行科学的、高效的管理, 对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鉴于此, 本文就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和分析。

1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指的是依据体育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以及规律, 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的过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主要是以体育课作为组织形式而开展实施的。其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 来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环境, 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所涉及的管理内容十分多样。但概括来说,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五个主要部分, 即: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档案管理以及教学设施管理。其中, 教学计划管理指的是根据高校的教育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体育教育和教学计划的工作。其主要包括分析和研究有关学校教学计划的文件、制定和调整教体育教学大纲并对体育教学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控等;而教学过程管理, 主要指的是课前准备和课中管理两部分, 主要关注的是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内容的师生以及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态度和课堂调控能力等问题;教学质量管理则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条件、状态、效果以及改革的情况等所进行的全面、科学、规范的管理工作, 这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最后是教学档案管理和教学设施管理。教学档案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主要内容, 而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也是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其主要指的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价值的各种资料进行管理的工作。而教学设施管理, 则主要指的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设施, 例如:体育运动场馆、运动器材以及附属设备等所进行的管理。教学设施管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进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

2.1 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对本校教学情况的全面、客观的了解, 或是缺乏对本校体育教学管理情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 以致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低水平的层面上, 忽视了体育教学工作对高效的、高层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追根究底是因为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不够, 自身的体育教学观念和现代体育教育意识有待更新, 以致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2 对教学管理结果的评价和分析不够科学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很多学校都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开始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但是, 在开进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很多学校都出现了重视教学过程管理, 却忽视了对教学管理结果的进行评价和分析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在制定高校体育教学计划时, 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问题;二是, 在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时, 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这两点共同反映了对体育教学管理结果的评价和分析不够科学的问题。

2.3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当前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需求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 即:经验管理方式和意向管理方式。经验管理方式是在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发展而来的。它属于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实践出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从中找出理想的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方式。采用经验管理方式能够使得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大大增强, 并能保证管理工作始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而意向管理方式则是根据高校体育教育某个特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式。意向管理的方式相对于经验管理方式而言具有更好的规划性, 更有利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和任务的达成, 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同样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

但是, 虽然经验管理方式和意向管理方式在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 均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点, 但这两者却仍然无法满足当前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需求。这是因为, 经验管理方式虽然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 但是其主要的管理思想是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它对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更为有效, 而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以及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仍缺乏科学、客观、有力的管理依据。而意向管理方式虽然具有较好的规划性, 但是其所涉及的多为指令性的目标, 缺乏客观性和操作性。

由此可知, 要满足当前和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 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方式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3 提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设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门科学,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是能够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必须首先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师资队伍。因此, 要提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 应首先注意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着力建设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

要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设高水平的体育师资队伍, 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 体育教师必须要注意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 注意不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方式, 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 体育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 能从思想上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最后, 要提升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进而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能够组织和开展各项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所以, 学校还应注意定期举行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 并鼓励体育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3.2 关注体育教学的质量监控工作, 健全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

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监控工作, 健全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估体系, 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方式。对体育教学管理的监控和评估工作能很好的实现优化体育教学管理的目的。

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监控工作, 健全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 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 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制度;第二, 建立领导听课监督制度;第三, 建立学生评教制度;第四, 建立教考分离制度;第五, 建立客观的评估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3.3 运用高新科技, 不断创新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 高新科技的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新科技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应用, 带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器具, 例如:多媒体教学、辅助器械教学等等。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高效。也使得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的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因此, 我们只有同样将现代的科学技术、高新技术引入教学管理工作, 不断创新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方式, 才能真正让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将高新科技运用于高校体育管理工作, 并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的方式有很多种, 例如:利用信息科学, 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系统科学, 改造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等等。这些高新科技的应用能够让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简洁明了、科学高效, 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 同时也要注意应始终与本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最先进的未必是最合适的, 我们需要探索的是高校在现有的条件下最为合适的教学管理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始终是高校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 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的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不断创新, 才能让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成效, 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剑波.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提高学生体能素质——西藏银行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巡礼[J].西藏体育, 1994 (3) .

[2]邓伟明, 肖华富.用体育测量和评价的手段进行体育教学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1 (4) .

[3]曾洪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体育教学, 2006 (2) .

高校教学管理论文 篇5

【关键词】柔性管理;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运用

柔性管理的基本法则是“以人为中心”,它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运用中越来越多。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关注了基层教学管理者的情感需求,发挥了凝聚其主人翁情感的导向作用,让基层员工充分实现和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激发其工作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其管理模式和手段不断深入人心。

1柔性管理模式的引入

1.1柔性管理的定义

“柔”是相对于“刚”而言,“柔性管理”则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旨在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是以各种“规章制度为中心”;而“柔性管理”旨在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充分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

1.2柔性管理的特征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各种明确的规章制度、各类员工要求规范等),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员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自发主动追求创新,创造佳绩。

1.3高校引入“柔性管理”模式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更加需要一种宽松的、民主的管理模式,而人才的培育也需要一个开放的、可以自由发挥人才潜能的环境。以往的刚性管理方式制定了太多的条条框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越来越追求创新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其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因为划定太多的制度条款,严重束缚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维和创新。而柔性管理则是强调要通过人内在驱动性,影响持久性和激励有效性等特点来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和自我管理,从而达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因此作为一种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新模式,各大高校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模式,柔性管理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引入高校的各层次管理中。

2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有力的承担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如今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高校的教学管理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科学合理调配全校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运行及教学管理正常规范进行的关键所在,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全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发展。本文所调查分析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仅指民办高校,因为在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成本、场地、生源等多项因素,这一问题尤为有特殊性,其教学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定义及地位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一般是指高校院(系)级的教务秘书、教务处分管某项具体教学运行的专项干事,如:教材管理干事、成绩考务干事、课表编制干事等,教务秘书(干事)等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执行者,其管理工作贯穿整个高校的教学工作,规范、高效、有序的基层教学管理是高校整个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2.2学校对基层教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各阶层管理人员来源渠道较广,人员变动较大,管理的方式、理念以及整个管理体系不稳定。长期以来,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者一直有“重视教学、轻管理”的思想,认为教学管理人员都是从事教学运行、教材管理、成绩管理、考试考务等事务性的工作,认为其工作难度及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行较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学校投入到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雇佣成本不高,教学管理人员薪资待遇普遍较低,长期的低待遇水平导致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模糊,大多感受不到领导的关注、感觉发展前景渺茫,因此基层管理人员岗位更换调动或离职情况比较频繁,不稳定的基层教学管理给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2.3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在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学历、职称较低。民办高校由于受到资金成本的控制,同时要考虑符合办学评估等多方面的硬性要求和指标,在专任教师的培养、教学基础设备及硬件投入上面比较重视,但资金有限,往往忽略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投入,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聘请、培养和管理都不够重视,因此在接收教学管理人员时招聘渠道来源较广,并非全部来自师范院校或者管理专业,大部分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背景,导致这些基层人员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多数仅凭有限的经验管理,疲于应付各类教学管理突发事件等,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其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普遍偏低。因没有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大有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意识,也没有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因此在发表论文、科研项目方面表现消极,职称评定更是难上加难。

2.4没有系统建设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意识

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比较繁杂琐碎,学校多数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基层的教学管理工作只是事务性工作的重复,没有过多的技术含量和一定的研究、探索意识,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对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投入少之又少;如有学习、提升的计划或机会也往往会倾向于一线教师或者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而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往往是被忽略的一支队伍,投入精力、财力等系统的建设这支队伍更是无从谈起。

3柔性管理对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适用性

3.1柔性管理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优势

(1)柔性管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升华,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有效形式,是企业员工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大多主人翁意识不浓,总认为和公办院校体制内的教师相比各方面待遇和条件相差甚远,有一种游离在教育边缘的存在状态,对自身的发展也没有明确的长远职业规划,因此在自我管理方面难免有懈怠和放松。而柔性管理的核心却恰恰是要通过柔性管理的手段更新观念,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组织存在感。

(2)柔性管理贵在“自我改善”。“自我改善”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精神,是“柔性”管理的灵魂。为了促使自我改善意识的形成,使员工成为改善活动的主体,应该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进校起,就进行“爱校、乐教”的员工思想行为教育,“创造无止境改善”的自我完善教育,不断鞭策员工进行自我完善,提升综合技能。基层教学管理是一个事务性很杂的工作岗位,专业性不是特别强,或许很难做到人人通过3-5年的努力,都能提升晋级,但是可以通过柔性管理促使他们在“爱校、乐教”的思想教育中能够安于本职工作,同时根据个人特长和个性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和提升渠道,使他们能够在教育的领域里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基层工作几年之后产生懈怠心理,对前途迷茫无从选择。

(3)柔性管理的精髓是“爱人”。以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每个人的劳动为精髓,以组织的高效益为目标,最终又以员工的高收入为归宿的良性循环。柔性管理是建立在心灵感应的基础上的,运用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则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领导者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本专业的业务知识,更要学习领导艺术,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诚心、热情、乐观向上的性格,要有魅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由于事情繁琐,需要长期埋头工作,他们是感觉不到领导的重视和关注的,内心深处是极度缺乏组织关心的一群人,因此作为他们的领导,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关心、爱护他们,经常互换位置为他们考虑问题,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分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谋划,从而让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感受到爱的力量和鼓舞,调动工作情绪,鼓舞士气。

3.2柔性管理在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的运用

基层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稳定直接影响全院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除过常规的管理工作之外,民办高校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柔性化管理,使这群不被关注的队伍受到应有的培育和照顾,使他们在充满人性化关怀的柔性管理中乐于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开通道。

3.2.1贯穿“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思想首先要从学院层面自上而下充分认识到在民办高校基层教学管理这支队伍的重要性。对这些奋战在一线,起到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桥梁作用的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充分肯定他们在一线所作出的努力,对有突出贡献或特别优秀的人员一定的鼓励和奖赏,体现柔性管理的精神,也让基层教学管理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其主人翁存在感及其集体归属感。

3.2.2建立柔性化的考核培养机制要根据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对他们的考核建议以学期或者学年为考核周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柔性绩效考核制度,为其打造出柔性的工作环境,以更好的满足他们需求,激发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避免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长期从事重复性的工作而产生厌倦工作情绪,可以通过设置针对这支队伍的各种技术比赛,注重对他们的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引导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当然,当教师岗位或者其他管理岗位有空缺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将优秀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吸收到学校的专业师资队伍或者其他管理队伍中,提升其工作热情,拓宽其职业发展通道。采用柔性化的人才激励制度,让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感受到学校对于人才的重视,才能够更加自发的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来。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

0引言

高校教学档案记载着各专业教学工作的内容、方法、效果等,是学校教学运行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真实的、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不可缺少的依据,更是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收集、管理和利用好教学档案,对于加强院系教学基础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和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及特点

1.1教学档案在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及质量工程实施、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教学档案就是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和各院系在组织管理和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o

1.1.1教学管理类材料。包括上级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发出的有关教学工作文件、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课计划、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情况调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等。

1.1.2教师业务类材料,教师的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教案、试题库、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听课纪录等。

1.1.3现在各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校的竞争力,相当注重学科建设,提出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促进人才的提高。有不少高校有国家级、省级的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材料。具体包括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申报论证,评估及建设方面的材料。

1.1.4学生学籍类材料。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的材料及成绩、奖惩材料等。

1.2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内容,因此,教学档案本身具有的专业性、同步性、多样性、广泛性等特点。

1.2.1专业性强。对于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档案业务素质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各教学管理和教学业务部门必须由专人负责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材料,并按期向学校档案部门办理移交。除一般性文件外,教学内容材料是由各个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有文、法、理、工、农、医等,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教学方法差异性较大。内涵不同,显示出不同专业各学科的差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1.2.2实行教学工作与教学档案工作同步管理,做到布置、检查、总结、评估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教学档案布置、检查、总结、评估工作。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评审鉴定教学质量、教材、毕业论文、教学效果与审查、验收档案材料同步;毕业分配、上级评审材料、奖励、教师考核晋升与本院档案室出具归档证明同步。

1.2.3形式多样。档案资料在形式上包括文字、图表、声像等:涉及面广,如涉及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及各院系教师、学生等。这就要求高校进行教学档案在建档时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领导、师生充分利用档案资料搞好教育教学,一方面发挥档案管理员积极主动工作、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服务的方式,为教育教学提供系统的、全面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如何加强教学档案管理

做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高校管理者和档案管理人员应以积极有为、多元创新的进取精神,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全国高校教学水平的各项评估工作的随之而上,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做好教学业务档案需要健全制度。各级领导对教学业务档案工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依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制订本院系的教学业务档案管理细则。要拓宽档案内容的来源,改善档案管理的软、硬环境。建立教学业务档案检查制度,使教学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有制度化的保障,对教务处和各系部的教学业务档案进行综合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教学业务档案的真实、完整、齐全,使学员教学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2分类立卷。分类方案是档案管理的骨架。它决定着档案材料的流向,是查询档案管理的索引。因此要管理好教学业务档案,必须先确立系统、平面的分类立卷,然后将教学业务资料按口归档。

2.3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做有心人。保证各项教学活动有据可查,既有企划方案、也有过程记录。更有总结和后效记录,确保资料的完整性。才能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其基本功能。

2.4加强业务指导和学习。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其收集、立卷、归档和安全保管看似简单。实际上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关教学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最新档案管理动态。特别是教务处的教学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应对各系部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做到具体工作,具体指导,以应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挑战。

3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教学档案工作中的相当重要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教学工作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管理,如学生排课管理系统、公共选修课的选课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每学年学生对授课教师授课情况网上评定系统等。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运用,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如何收集、保管、利用这些电子档案对高校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建立教学电子档案的归档制度。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纳入教务处及各教学系部的立卷归档制度内,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各教学部门的教学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并建立高校学籍档案数据库,以当年高校招生信息库作为学生档案库的蓝本。补充专业姓名、准考证号码、考生姓名、年级、班别、学号、高考成绩、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邮件信箱等,分类输入计算机建立信息库,通过该库可随时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并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信息查询提供快捷。

3.2努力实现教学归档工作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不断提高专职档案员与兼职档案人员的信息化管理业务素质。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档案,提高教学档案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实现档案的自动编目、自动检索、自动统计、档案借阅自动管理等一般的业务管理。根据不同利用者开发和利用软件,建立高效性的教学信息资源网络,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服务。

3.3提高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运行部门人员尤其是兼职档案員的档案意识,在平时工作中注重电子档案的收集。利用多种渠道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加强对档案人员或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法规标准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形式应多样,如经验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采取主动上门到各部门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档案的利用需求。有计划地将部分档案目录挂在网上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浅谈我国普通高校教学管理 篇7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对大学教育的发展定位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由于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冲击是全方位的, 所以大学教育发展定位的经济取向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类与族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应立足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所以大学教育的人文取向又是其无可替代的天职”。[2]

普通高校在当代一度面临尴尬处境, 社会经济对人才发展的要求更多体现在动手实践方面。而曾经的普通高校教育往往因过度强调文化教育, 人文修养, 而导致大学生在走入社会进行工作实践时手足无措, 不能应对快节奏和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这就容易出现一种“遍地大学生而人才荒芜”的现象。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民办大学和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进而对普通高校的教育方向定位发出挑战。若要前进, 只能应时调整, 不能止步于培养一批“一心只读圣贤书, 双耳不闻窗外事”的大学生。由此, 对普通高校教育的重新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对温家宝总理说,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从这个方面说, 中国的大学教育几乎停留在一个知识泛滥, 实践匮乏的阶段。这要求普通高校对大学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确, 实事求是。

一所大学的教育也许尽可以体现为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灌输, 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将被时代淘汰。淘汰的原因正是中国的传统高校教育定位所导致的知识泛滥、实践缺乏。这种情况下, 更多企业转而将目光投向国外的人才市场。不得不说, 考验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培育的人才能否适应市场发展, 能否推陈出新, 能否对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起到最实质的推动作用。

高等教育的定位不是停留在高分教学的基础上, 一种成功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能够调动受教育者的全部激情, 进而投入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普通高校教育定位不仅担负着主要的文化传承职责, 也要在社会现实生活实际领域中担任领航者角色, 这样高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才能真正为社会接受, 大学生也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种种竞争。

二、教育者应该对现代教育改观

一个时代的教育往往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人文现状, 以往的大学教育往往在重视文化教育的时候, 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渗透。即便是当代, 少数教育者仍然认为教育等同于传授文化知识。面对新时代背景下, 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给我们的教育者增添的不是难度, 而是融洽度。这样的发展趋势要求每个教育者清晰认识到现代教育与过往教育的不同, 教育者面对的不是一群吸收知识的机器, 有一天这些学生会走上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所受的教育意味着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将有怎样的价值趋向。教育者的领航者形象也就越加清晰。

很大一部分教育者将教育和教学脱轨, 单纯的扮演了教学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更好的了解教育的真实意义, 很多大学生表明大学里只有在教室上课的时候才能一睹老师容颜, 甚至四年大学毕业不知道任课老师的姓名。这其中的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态度, 而我们也要尽自己努力改变这种大学师生几近陌生的状况。

中国大学生在社会公民中所占的比例已经颇为可观。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数量的增长拉低了教育质量的门槛。各个大学在盲目扩招的时候, 没有更多的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利益。大学生的目标不是一张证书, 大学的培育方向不是新校区的扩建。一所好的大学一定有其独特之处, 而这种独特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者将教育视为自己的人生信仰。宁愿更加努力, 也不能妥协于得过且过。大学教育是中国建设的奠基, 教育者应该体会到教育的深层形象, 不是究其动力与更多的利益办学较劲。这是对大学教育的误读, 更是对教育信仰的亵渎。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的不只是教师的形象, 而是真正的优秀朋友, 对身边的人事做出健康积极的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办学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反映在教育者身上所体现的就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这些教育理念在几千年的华夏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教育发展至今, 教育理念的变迁与改变影响了社会对于文化的看法。教育不是市场, 不是利益竞争。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关注的除了教育的形式, 更多的是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我们谈创新, 谈实践, 谈信仰, 谈民族大计。不是因为这些事情需要摆上台面, 更多的是因为这些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教育者在传播知识文化的过程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这才是教育者真正需要坚持的。更深层次的是, 教育事业应该成为教育者的幸福感所在。教育需要付出真正的感情, 不是一件形式化的工作。这个社会给予教育者足够的地位与自尊, 我们的教育事业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发展, 不是利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报告》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对策建议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一套监督管理体系,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指导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对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进行分析,第一需要我们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和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然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在长时间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心得以及经验总结,通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得到全面提升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技能更好地掌握。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把关键因素通过有机的方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对人、地点、物、时间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科学有效地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就这些方面是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得到重视。第二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对细节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若是在管理过程中,其中某一个细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过程。

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与特点

随着我国的教育快速发展,各高校都在进行扩招和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逐渐的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今还有一些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对学校现行教学状况还缺乏全面了解,而对学校现有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对手头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被动式机械操作的低水平管理层面。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因繁杂管理事务缠身却忽视了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以及运用,处在安于现状的状态,缺乏对自我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对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观念要有一定的更新,通过对自身在体育教学管理位置的寻找,明确角色意识,对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

1.1、体育自身功能及特征

我们可以在体育运动的功能中得知,体育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体育技能知识的增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进行学生顽强意志力的训练和培养。

1.2、综合性的工作内容

现如今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综合性的,同样的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是包含在其中的。每个高校的体育部门都承担着做好体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不仅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工作的制定者也同样。因此,对其综合性的工作要进行分部全面的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第一,管理的工作内容,在体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人、时间、物都需要进行很到位的管理,若是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工作就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二,综合性的管理任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仅是对体育教学任务的管理,也是对体育教学需要承担起对学生思想、德智教育等任务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管教,而且也要对学生管学,在做好体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创造提高综合素质条件。

1.3、过程的连续性

体育教学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反而是一个不断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在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需要连续开展和进行,在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不能半途中断以及脱离管理环节,需要管理者在制定管理计划时需要对时间安排上进行合理地安排,在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制定出一整套管理措施。确保在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不出现工作无法进行的现象,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

1.4、反馈的及时性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工作进行相应的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的改善。在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在对物质、管理理念等等在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地反馈,也只有这样,在物力、财力、人力以及器材设备的利用效率能够到达高效的目的,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的完善。

2、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计划的目标不明确,计划灵活性较低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公共体育教学思想认识不够明确,对于在短期生理效应比较重视,而对学生认识、理解体育的深层次的教育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计划应该结合发展运动素质的要求进行制定,将各项学习内容、计划时数、教学要求等规定过于细,也不够灵活,这样的话,教师设计课程的主动性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对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区别性和学习进度的可变性也没有引起重视。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和改革,体育教学思想已经从之前单一的传统教学思想逐渐转变到多种体育教学思想的相互争鸣和相互借鉴,要想使学校体育改革走出困境,就需要将教学思想的转变作为重点,但是不管是哪种体育教学思想都应该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结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应该时刻围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与时俱进,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现代化引起重视。

2.2、教学管理制度重复、混乱

在最近几年中,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为了使评估任务得以完成,在没有进行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就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从院到教研室只要是涉及到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建立以及修订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过去不够完善的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针对过去已经制定,但是不够具体,实效性和操作性不强的,进行研究和修订,并且将《管理规章制度汇编》编印出来。最终结果,在各项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实施细则都存在重复建设或者不统一的情况,导致不能顺利执行,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可操作性相对较差,从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现象。

2.3、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没有落到实处

教学检查不仅是高校教务部门外教学单位必须履行的一项规律性、重复性的常规教学督导工作,而且在学期或者学年工作计划中,也都针对教学计划、安排、检查、总结年工作程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学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等对于教学检查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总是做一些表面功夫,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教师、学生的教学纪律、教学文件、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违规违纪现象;教学督导人员由于待遇、人情等因素的影响,不能与规章制度相结合,履行职责,对于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的话,“教学检查、教学督导”这一重要并且严肃的教学管理工作就形同虚设,教学管理形式化,使“制度”本身的严肃性和制约性被削减。

3、有关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重视体育教师发展制度的构建

要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首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做基础,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师发展制度,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具体说来,要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师发展制度,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一定要重视并支持体育任课教师的自主发展。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并鼓励体育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例如:理论自修、教学反思、实践研究以及同伴互助、交流学习等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方式均要积极提倡,纳入教师发展制度的一部分。

其次,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课题带动、专家讲学、集体备课以及课例研讨等多种方式来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的提升。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课例研讨会,通过研讨会来讨论和分析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并通过专题发言、辩论等多种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经验交流的同时,碰撞出更多的灵感。

最后,在构建教师的发展制度时,一定要根据教师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不能盲目。具体来说,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大致会经历四个主要的阶段:(1)知识调整阶段。这是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的最初阶段,是进入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初期所必经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教师一般具备系统的专业教育,但却缺乏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因此,针对此阶段的体育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在于强调尽快适应教学和科研实践,并积累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上,此时可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2)独立工作阶段。在教师顺利的渡过了第一阶段之后,就进入了独立工作的阶段,此阶段的体育教师已基本上可以独立某一方面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此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就可以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鼓励其独立进行科研和教学实践;(3)工作成熟阶段。此时体育任课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科研水平均有了很多大程度提高,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针对此阶段的体育教师,教学管理的重点应在于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上;(4)知识总结阶段。此阶段的体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具备了知识总结的条件,因此,针对此阶段的体育教师,应重在鼓励他们进行学术文章、专著、教材的编写等方面。

3.2、重视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要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还要注意完善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完善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确保评价主体的全面性,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体育教师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其次,要注意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性,注意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有效结合;第三,应构建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指标的典型性、客观性、可信度、可操作性以及全面性;最后,注意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确保评价工作的监督功能、评测功能以及激励功能的有效发挥。

4、总结

结合以上描述,针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要从多方面进行彻底的改变,要在课程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加强。要有管理程序上的优化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端.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J].体育世界,2012,2.

[2]毛红英,李梅鹃.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5,(5).

[3]陈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08).

[4]李小唐.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5]牛振喜.高校体育教学管理[J].体育学刊,1997,(3).

[6]仲云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

[7]杨丽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篇9

关键词:大学,体育场,体育馆,管理,模式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迫使很多普通高校选择建设新校区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许多新的大学园应运而生。体育场馆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主要设施,也成为新校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体育场馆从设计、建设到管理以及经营维护都体现出科学的管理思想,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服务以及满足不同健身者的需要,是每位体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1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

多年来,在普通高校体育领域内,除了高等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院系以外,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一般局限在为学生开设体育课程和组织学生开展课余活动等范畴。但随着教育体制和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普通高校为了提升自己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承担起培养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的重任,体育场馆的建设自然要考虑到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20世纪末,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和普通高校内增加的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对体育需求不断的增长,高等学校体育在为普通学生和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服务的同时,开始兼顾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利益。1995年原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2006年7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确定将逐步在全国推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举措都为社会居民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可见,体育场馆的服务对象呈现出以普通学生为主,以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为辅,兼顾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和社区居民的新特点。体育场馆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其功能的多元化(即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运动与训练、体育竞赛以及为群众提供体育、休闲和娱乐场所),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当前体育场馆的建设情况

2.1 指导思想的片面性

在建国之初我国的经济不发达,国家把更多的人力和财力都集中到了竞技体育上,导致很多人形成了把体育等同与竞技体育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很多普通高校把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看作是代表一所大学的形象工程,把精力和财力都集中到高水平运动员上面,忽视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在体育场馆建设中,常常把“体育场馆是为高水平运动员服务的,是为承办一定赛事活动服务的”作为指导思想,很少考虑它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以及为大众体育服务的多重功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体育场馆往往是按照某项赛事活动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和修建,其结果就是体育场馆过于“竞技化”和“标准化”,不能及时地向学生、教职工和附近居民开放。即使开放了,体育场馆的很多配套设施也不符合学生、教职工和附近居民的需要,造成体育场馆的闲置和资源的大量浪费。

2.2 场馆建设与管理过于简单

许多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在设计、修建和管理过程中,不是由专业的体育人员来进行,其修建是没有修建经验的施工队,其监督由学校的后勤部门负责,其结果就是体育院系的很多建议不能落到实处,造成体育场馆的建设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到体育场馆功能的多样性;在修建完成之后,很多普通高校把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又交给了教学部门的后勤人员,由于他们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场馆的经营、维护等缺乏必要的常识,造成了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的滞后。

2.3 维修资金匮乏,缺乏有效的维护机制

很多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维修资金还是仅靠学校的行政拨款,如果学校下拨的经费多,体育场馆的维护就好一些;如果学校下拨的经费少,体育场馆的维护就差一些。很多普通高校在体育方面的投资并不是很多,投资在体育场馆方面的资金就更少,导致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在“高标准”的要求下建成,却没有一定的资金维护,缺少有效的维护机制,很多配套的体育设施得不到及时维护,导致体育场馆的过早老化和使用期限的缩短。

3 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新要求

3.1 新课程标准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要求

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从五个领域去提高学生的能力,并且为每一个层次上的学生设置了相应的目标,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他们的喜好“因材施教”。体育场馆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要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不同要求,这就打破了体育场馆资源单一的限制,要求体育场馆的资源应该是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

3.2 终身体育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要求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四十多来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体育的思想也已深入人心。终身体育可分为学校前体育、学校体育和学校后体育,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体育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学校后体育是指学生走向社会后所参与的体育活动,一般是在社区里进行。因此,学校体育场馆的设施应该尽量与社区体育的设施保持一致,在学生走出校园之后,不因缺乏相应的体育设施而无法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3.3 大众体育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影响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开始不断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体育成为了人们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大众体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可是体育资源的短缺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何拓宽体育资源的范围,尽量保证想参加运动的人有相应的资源设施,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1],显然这个比例在庞大的全国大学生数量面前是太小了,看起来好像已经没有挖掘的潜力,但是普通高校的学生并不是时时都在利用着场地,每年的暑假、寒假、双休日等假期,学生利用体育场地的时间会骤减,完全可以寻找途径在这些时段对体育场馆进行开发,以弥补我国体育场馆紧张的现状,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体育资源。这就要求体育场馆的设施应该是大众化的,不应该是竞技化和专业化的。

4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投资建设应考虑多种模式

4.1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一般模式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依靠学校的直接拨款,在普通高校建设新校区中,体育场馆的建设经费一般直接来源于学校的下拨经费。由于学校在体育方面的投资比例一般很少,用于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也是有限的,这往往使得体育场馆的建设不能根据学生、教职工和周围居民的要求进行建设,并且由于在建设过程中是学校投资,体育场馆的规模和相应的布局设施都是学校的硬性规定,缺乏一定的灵活度,在监管过程中也是学校指定人员进行监督,这样建成的体育场馆往往是倾向于竞技的,是“高标准”的,同时也是设施单一的,不利于发挥它的多重功能。

4.2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可借鉴模式

4.2.1 冠名权出让的形式

学校体育场馆往往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每位在校的学生和教职工甚者附近的居民等几乎都耳熟能详体育场馆的名字,因此很多商家看中了它的这种广告效应,愿意花巨资买断体育场馆的冠名权。学校可以利用体育场馆的这种广告效应,把体育场馆的冠名权卖给商家,既可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又可以解决体育场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此为突破口,可把场馆里的多项设施进行冠名,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注入。

4.2.2 BOT融资方式

典型的BOT方式是指:政府同私营机构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该项目公司承担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的筹资、建造,项目建成后,在双方协定的一个固定的期限内,由项目公司拥有、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用和服务费用,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协议期满后,这项设施的所有权无偿转交给政府[2]。在国外,这种形式非常流行,是建设许多大型场馆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机构是学校不是政府。学校虽然不同与社会,但在建设体育场馆时完全可以采取这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和私营结构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突出学校体育场馆应该以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为主,在完成了教学任务和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再选择性地进行有偿开放,以使投资方收取成本和获取一定的利益。

4.2.3 学校和私营机构合办的形式

学校可以和私营机构签订合同,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投资,在一定期限内共同收益,当期限结束以后,体育场馆完全属于学校,这种模式对外开放的前提也是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下进行。

4.3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4.3.1 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建立体育场馆

普通高校在建设体育场馆时,要充分考虑本区域、本学校的具体特点,做到体育场馆的建设与校园的文化景观相一致,既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又能体现一定的学校特色。具体表现就是体育场馆的修建要有针对性,保证体育设施与群体的需要相吻合,而不是盲目地在不经常使用的体育设施上投资,以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体育场馆的位置选取和建筑风格又能与学校的整体规划相协调,体现一定的人文气息。

4.3.2 注重普通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普通高校建设的新校区很多是在大学城里建设的,普通高校之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使得普通高校之间体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各普通高校在建设新校区体育场馆时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建设几个互不相同的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各普通高校可以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大学城里的学生实现开放,大学城里的学生只要手持一张体育场馆使用卷就可以在各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里进行体育活动,既可以节省体育资源,又有利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起到双重的作用。

5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

体育场馆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这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5.1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一般模式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一般有三种模式:传统式管理、专业化管理、混合式管理。

5.1.1 传统式管理

体育场馆由体育教学部门(体育系、学院、部、教研室)管理。由于先前体育场馆功能单一,对其管理一般只局限在使用方面,没有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普通高校中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往往占主导地位,很少有人关注体育场馆的管理,造成了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维护往往依靠行政性的指令和福利性的措施,很少涉及科学管理模式的探索,造成了体育场馆管理的相对滞后。

5.1.2 专业化管理

普通高校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专业化管理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经营体育场馆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体育场馆的各种维修和保养常识。

5.1.3 混合式管理

是对前两种管理的综合。很多综合类大学的体育场馆一部分用于教学,一部分用于经营,这就使得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出现了分化,对属于教学用的场馆归体育教学部门管理,对划分为经营的场馆归学校产业部门管理。

5.2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可借鉴的模式

5.2.1 租赁承包模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在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下,将体育场馆租赁给某个人或私营机构经营管理,租赁人要负责体育场馆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还要对体育场馆进行维护,但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租赁人需要经过学校同意才能付诸实施。这种模式可以使学校从体育场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其它方面,还可以解决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保证体育场馆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往往在体育场馆的具体使用过程中租赁人和学校会产生一些诸如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问题的分歧。

5.2.2 物业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学校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交给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以实现体育场馆的区域化和整体性综合经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变单一的、专项的管理服务为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通过大型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更全面、更人性、更温馨、更专业的服务,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开放,其存在的不足就是需要支付一定的物业管理费用。

体育场馆的建设是普通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设计要根据不同学校人文、自然景观的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兼顾学校特色;其建设可采取冠名权出让、BOT融资等多种出资方式;其管理可采用传统式管理、专业化管理、混合式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保证体育场馆从设计、建设、再到建成后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渗透出科学的管理思想,保证体育场馆的最大化利用,发挥体育场馆的多重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官元,吴胜涛.普通高校新校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J].体育学刊,2006,(3):138-141.

[2]王刚.关于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中引入BOT投资方式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24-26.

[3]韩开成.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5-7.

[4]胡庆山,郭敏,王健.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51-55.

[5]林显鹏.现代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441-1444.

[6]宋秀丽,赵文胜,任保国.中外体育场馆冠名权开发比较[J].体育学刊,2006,(3):47-50.

[7]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2):21-23.

[8]茆宝荣.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社会价值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2):72-74.

[9]李文生.对中外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2):46-49.

[10]谢萍萍,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的高成本运作及其民营化改革[J].广州体育学院,2005,(11):30-33.

[11]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兼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J].体育科学,2005,(12):12-26.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篇10

高校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形式, 突破了项目、时间、人数等等常规体育课程的限制, 更好地实现了体育与健康的有机结合,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融合, 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更适合现阶段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了更好的在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结合高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设计适合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模式, 从而使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更加现代化、科学化, 为高校如何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

一、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全国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纲要》中指出:高校体育应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课程,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目标结构, 体现了目标设置的因人而异, 形成了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 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的目标体系。据此, 把新时期体育与健康的五个领域上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正确认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为高校创新体育课程模式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性方向。

二、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 理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体系内部关系。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要形成, 省、校、院逐层、逐级开展的形式, 同时又要形成中央、省、校三级齐抓共管的模式。中央有关部门提出总体思想, 省有关部门向各高校转达、传递中央信息、同时监督各校实施情况, 各个高校负责部门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对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实施、监督、反馈进行管理。通过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二) 明确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体系职能分工。

普通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充分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开展, 从上至下协同管理“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工作。 普通高校形成以主管校长为领导的负责机制, 分层级部署开展相关工作。体育工作部分与学生工作部门协调配合, 从具体管理与宣传监督两部分逐级落实具体工作。体育工作部门负责制定开展的课程安排计划及具体要求, 并派遣体育教师指导学生正常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 把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真正开展起来, 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其中;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意义、参与的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 鼓励学生把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健康与注重心理健康、加强社会适应性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乐于参与、自觉自愿参与, 保证活动的有序性。同时做好监督反馈工作, 从学生手中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 汇总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更好地改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 增进活动的时效性。

(三) 构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由于目前普通高校的学习制度, 不可能进行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因此, 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型”的管理模式。由学校体育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各个单项体育俱乐部, 开设学生比较喜欢和乐于接受的项目, 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新兴的体育项目。学期前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等情况, 制定教学计划。同时把每个体育项目的活动时间、地点、单元人数承载量、教学内容等情况公布给学生。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三自主”原则 (什么是“三自主”) 学生不局限于只能进行一个项目的“阳光体育运动”, 学生可以在每次活动时, 自由选择时间、项目进行体育活动。

(四) 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管理办法。

“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对每名学生, 参加俱乐部活动的情况作详细的记载, 仅依靠人工记录的传统方式显然无法准确实现,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现代化的手段, 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 设计使用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系统, 可以准确的记录每名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它的工作流程见图1。

系统后台管理端为系统管理人员操作端, 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工作。把“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信息输入该系统, 使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通过该系统即时查询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和各个项目的开展状况, 然后选择时间、地点、项目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场地终端记录场地的实时使用情况, 一旦学生选择了对应场地, 通过该终端对信息进行记录, 行并将信息通过校园网反馈给系统服务器。学生进行某个俱乐部活动时, 要用“一卡通”在各场地终端进行开始活动的信息确认, 结束俱乐部时要进行活动结束的信息确认, 这样就能准确记录每个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次数、项目, 以便掌握每个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

三、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的跟踪反馈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的应用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与反馈, 所以必要的跟踪反馈意见和建议更加有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改革。准确及时的反馈意见需要各个负责部门协同合作收集整理。体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课程课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得知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也可以通过“开放式”俱乐部实施过程中数据结果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结论;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学生座谈及调查问卷等形式征集学生的意见, 包括开展学生活动的方式广泛听取学生的心得体会, 以期更好地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四、结语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模式的研究依托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又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余生活。活动开展指导思想及整个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因人而异的递进关系层次目标, 利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实现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的目标体系, 为高校创新体育课程模式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性方向。对于高校培养综合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魏亚栋, 郭英.利用校园网资源, 构建体育网络教学平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3].马燕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4].来源等.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5].顾渊彦.高校公共体育实践类课程模式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管理 篇11

[关键词]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88

一、教学文件管理

1. 一级管理

教学文件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教学理论、按照一定方法形成的多种文字性材料,它规范和约束选项教学的实施途径、实施内容和评价标准,是实现选项教学预计效果的关键。

* 制定选项教学的校本课程内容

* 制定选项教学总体目标

* 制定各选项的教学大纲

* 制定各选项的评价体系

* 制定各选项的反馈机制

2.二级管理(分项的单项管理)

* 制定选项教学的教学计划

* 制定选项教学的教学进度

* 制定选项教学的备课计划

* 制定选项教学的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应清晰、确定,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校本特式,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要体现校本特式、学生实际,通过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一系列教学材料,要定期进行收集,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反馈信息进行科学修改与整理,最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文件。

二、课堂建构

1.遵循兴趣活动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心理活动的最起码水平,称为“觉醒水平”,觉醒水平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下,这样才能进行思维活动,才能吸收、分析、判断、储存信息。教学时,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水平,且称它为“积极水平”。积极水平表明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部分则高度抑制,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保持高度畅通,因此“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内的传输达到最佳状态。这只有在高度兴奋、聚精会神下才可能达到,在被强迫的、不自觉的、程度不同的苦恼或烦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对信息的传输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在选项教学中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一般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有趣阶段-乐趣阶段,由于这时学生的兴趣处于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学习见异思迁。如某一学生看到别人打篮球、看NBA,觉得篮球有趣,就选篮球项目。学习一段时间后,“有趣”淡化,看到同学踢足球或看到世界杯足球赛,对足球产生兴趣,便去选足球,参加足球项目的学习。

乐趣阶段-志趣阶段,如形体教学班有一位男生,身体素质很好,尤其是舞美的协调性很强,他从小就喜爱舞蹈,学校体育课选项开设形体班,他主动报了名。在教师的调教下很快成了班上的“角”,后来多次代表学校比赛并获奖,他更自信、更加热爱舞蹈了,兴趣发展到较高阶段。

由此可见,在选项教学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某一兴趣,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苗头,及时定向,建立乐趣、志趣。

2.创设情境

教学目标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内容。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完成教学目标的捷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也就是说,在意义建构学习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创设问题。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基本技术、应用背景以及与其他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或简单组合解决复杂情景下的问题,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要为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设计有针对性的组合练习和教学比赛。

3.意义建构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

高校的教学与管理 篇12

一、教学和管理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 哪个国家哪个时期重视教育教学与管理, 尤其是高度重视高校的教学与管理, 那么哪个国家哪个时期就会人才辈出, 兴旺发达。反之亦然。因为国家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圣地,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最后一关。培养出来的人才合格与否就看这一环了。最后这一关把好了, 培养出来的就是合格品、极品。如果高校最后这一关没把好, 那么培养出来的很可能就是半成品、不合格产品或者是废品, 有时甚至是危险品。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啊, 有的有青春没有热血, 有的有理想没有行动, 有的有知识没有道德, 有的有道德没有才能等等。有才能又有道德, 德才兼备的称之为极品或合格品, 对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就起很好的作用。有德无才是半成品, 用处远不及极品用处大。走向社会以后, 还得花大力气再去继续学习, 才能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起更大的作用。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对国家和社会危害极大。很多事例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什么马加爵事件、还有那些恐怖活动等多数都是高科技犯罪, 都是有才无德的人干的。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所以, 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搞好教学与管理是我们每个高校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胡锦涛主席几年前就提出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 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那么我们作为教学一线上的教师, 除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搞好我们的课堂教学之外, 还应该协助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光会教书不会育人。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周恩来总理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目标, 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要为把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 并且应该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让学生知道要实现这一远大的理想目标就得不断地付诸实际行动, 就得孜孜不倦地去努力学习。上课不能迟到、早退、趴桌子睡觉、发手机短信、吃东西、看闲杂书、搞小动作等, 要好好地听课、认真地记笔记。不做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 不违纪。一旦有违纪现象的话, 任课教师就不能视而不见, 不能装不知道, 不能不闻不问, 不能听之任之, 不管装老好人!上课教师要认真考勤, 过问没来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要信奉严师出高徒, 要确信教学和管理都很重要。两者不可偏废其一。

二、教学与管理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教学与管理都很重要不必多言, 教学与管理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也是这个关系。教学搞好了, 学生容易管理。反过来, 管理跟上去了, 有助于搞好教学。试想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要非常生动有趣, 活跃有吸引力, 那么学生在课堂上还会不好好听课去干别的吗?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来好好听课学习, 还用怎么去管学生吗?不用的。你的教学搞得好, 就是有的学生偶尔犯点小错误, 你管他也听你的, 他也心服口服。反过来说, 管理要搞好了, 学生都好好学习, 那教学还有不好搞的吗?没有的!那教学质量不提高才怪了呢。相反, 那些课讲得不生动, 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 恐怕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听的, 没兴趣听不下去的学生, 不给你捣乱也会趴桌子睡觉的。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的。有时有的学生不愿意好好听讲, 你管他也许会不太服气, 或者口服心也不服, 碰上没礼貌的学生, 你管他也许会不但不领你的情, 没准儿还跟你顶撞起来, 甚至干脆就是跟你对着干!现在这学生独生子女的多, 比较自由任性, 可能什么样的都有。所以面对高职高专这类学生群体, 我们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把课讲好, 要争当一名教学能手, 教好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搞好自己教学, 再去搞管理, 那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两个本职工作, 教好书还得育好人。所以做一名教学能手还不够, 还得去争做一名管理将才。千军易得, 一将难寻, 管理人员应该都是个将才, 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班级管理好了, 对教学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 著名教师魏书生老师所带的班级, 管理得非常好, 教学效果也就非常好。这样正面的例子有很多, 举不胜举。反面例子也不少, 那些管理比较松散、混乱的班级, 没有几个学生好好学习的, 教学也是很不好搞的。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不同了。教学要讲究方法, 管理学生也要讲究方法。过去的学生不听话, 可以用戒尺打板子, 骂也是可以的。现在时代不同了, 打骂学生、体罚学生都是绝对不可以的。对犯错误学生还不能不管, 而要讲究方法, 尤其是对待高校的比较有脸面的大学生, 更应注意讲究、把握尺度, 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是爱, 宽是害, 要严中有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要真正起到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还要注意言传身教, 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要耐心地去引导说服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少批评多鼓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伟人说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惑?当学生的犯点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 改了就是好学生。对他们不能另眼看待。

三、如何将教学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与管理并重, 两者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那么, 如何将教学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值得我们高校教师深思的一个大问题, 也可以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首先, 要将教学法和管理学上所讲的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与管理实践当中去, 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教学课堂上切忌满堂灌、教师一言堂。切记教学是个双边活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教师应善于使用启发式教学, 要让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 这样学生就不会思想溜号干别的去了。在管理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善于使用哲学上讲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原理、质量互变原理, 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要多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课下, 要适当地留些作业和组织一些活动, 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引到学习和活动当中去。要求他们学习、组织纪律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地积极进取, 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量安排班主任老师担任本班的一门课程, 这样非常便于教学和管理工作。因为, 一般来讲学生都比较怕班主任老师, 比较听班主任老师的话, 耐于情面也好, 迫于压力也罢, 学生都比较努力用功地学习班主任老师教的那门功课。再次, 任课老师要备好课, 背好学生, 要注意因材施教上好课, 切莫生搬硬套一个模式。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灵活处理, 老师应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 课下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这样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 就特别有助于搞好教学与管理。最后, 要真诚地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要确实把教育教学当做一个事业来干。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哪。那就让我们去做个“神”, 干好党交给我们的这份神圣的教育事业吧!要多动脑去想去做, 脚踏实地地去好好做, 没有做不好的教育教学。人心换人心, 四两换半斤!你付出了, 肯定有回报的, 付出得越多, 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人们常说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何况人心都是肉长的。拿出爱心来好好去教学去管理吧!敢保你的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综上所述, 教学和管理都很重要, 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我们高校教师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两手一齐抓, 两手都要硬。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育管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真正起到高校培养高级人才的作用。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摘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圣地, 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地, 是培养人才的最后一关。教学的好坏、管理的严与松都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的质量的高低, 教学和管理两者都很重要。教学与管理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如何将教学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教师都深思的一个大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王玉琴.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研究, 2007, (5) .

[2]赵文涛.探析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教学与管理, 2005, (4) .

上一篇:西双版纳州民族文化下一篇:水产品市场监测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