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篮球

2024-10-17

普通高校篮球(精选12篇)

普通高校篮球 篇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始终坚持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主体心理和生理同步发展的重要性,对篮球教学的基本功能没有明确认识。篮球传统教学与现阶篮球相关行业的发展建设相违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校忽视了篮球教学能力普及和娱乐性的实质面目,进行高效篮球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篮球教育改革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在建立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还应该把技能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在激发学生篮球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综合能力。因此,如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是高校篮球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篮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花式篮球”逐渐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花式篮球”具有其他体育活动不可代替的价值意义,在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中获得广泛应用。下文对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引入“花式篮球”教学的研究做了简单介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中所做“花式篮球”教学研究对象以笔者所工作高职院校12级和13级篮球教学班90人为主,其中男生班2个,女生班1个,笔者随机分配将3个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针对高校“花式篮球”教学的现状,笔者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研究。第一,文献调查法。研究人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平台查阅了与篮球专业相关的教育学和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对篮球教学的发展和现状做了详细了解;第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对“花式篮球“教学的看法,调查人员通过拟定《篮球选项课引入“花式篮球”教学调查问卷》,将调查的结果交由专家和学者进行探讨,总结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问卷调查内容;第三,对比实验法。对比实验法开始之前必须进行小组基础水平测试,从而提高实验前和试验后对比结果的可信度,对比试验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教师必须保持一致;第四,数理统计法,实验结果所得的数据必须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高校篮球选项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当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课时安排非常少,教学内容却非常繁琐,实际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大学生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的发展,导致篮球教学效果偏低。

2.2 教学器材不全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两年体育公共课,大一期间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大二以强化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掌控能力为教学目标。篮球运动本身动作技术非常复杂,该项运动要求参与者拥有强壮的身体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但是,高校体育课时有限,学生篮球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高校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非常多,但实际供应的篮球器材却非常有限,在统一场所内训练的人数过多导致学生训练机会较少,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2.3 学生选课目的不一致

只有学生怀揣着学习的热情才能在选项课中不断进步。选择篮球选项课的学生对篮球都抱着满腔的热爱之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积极学习、刻苦练习。有部分学生在选择对篮球并不感兴趣,面对长期教学训练,这类学生抱着不愿意学或者勉强学习的态度,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自身能力的不到提升,还会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3 “花式篮球”特征与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适应性

3.1 重视个人技术对篮球技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花式篮球”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该项目对参与者技能要求非常高,参与者还必须结合实际身体状况巧妙地完成运球、传球以及投球等动作。传统篮球教学过分注重学生对球性的了解,“花式篮球”弥补了传统篮球教学弊端的同时,还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发挥,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引用“花式篮球”对篮球技术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3.2 内容灵活多样

“花式篮球”结合音乐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伴着英语完成教学任务,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全面激发了学生对篮球选项课的热爱。常用的音乐背景有RAP和HIP-HOP,学生伴着音乐将篮球技巧展现出来并不断突破和进步,”花式篮球“抛开了传统篮球运行的规则性和场地限制,内容更加灵活多样。

4 结果与分析

4.1 教学现状对学生的影响

要想清楚了解教学成果必须明确教学现状,及时了解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全面提高高校篮球教学效果。下表1是此次研究活动中对学生课外篮球活动调查结果。篮球教学的方式非常多,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均有学生篮球练习的场所,从下表1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经常参与篮球练习,有一部分同学因为个人兴趣参与篮球运动,因此,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篮球教学的意义。

4.2 “花式篮球”引起学生兴趣、态度变化的调查

从实际调查结果中可以总结出:兴趣、态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篮球活动的影响因素,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导向的作用。教学对比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采用“评定法”对三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进行了问卷调查,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兴趣、联系的积极性以及对篮球运动的意志等。研究人员通过双侧T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来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篮球学习态度和兴趣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实验班女生同学数量比对照班男生数量多,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花式篮球”伴随着音乐和节奏进行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更强的欣赏性。研究结果表明:90.3%实验班的学生认为“花式篮球”具有较强的互动性;92.1%实验班学生愿意一致选择篮球选项课;70.2%实验班学生愿意在课外继续进行篮球联系;61.5%实验班学生愿意参加到“花式篮球”训练俱乐部中。

4.3 教学实验对比分析

4.3.1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综合水平差异检验

下表2是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综合能力评定成绩表。从下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经过t检验后,p值大于0.06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比教学实验的内部效度。

4.3.2试验后两组学生综合成绩的差异检验

为了提高“花式篮球”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效果,试验结束后由相关专家对实验结果进行学生综合技能考核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技术综合得分、技术的稳定性、和技术的规范性,评价标准以高效篮球综合评价标准为主。试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评定结果如下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明确看出:学生综合成绩在经过t检测后,p值小于0.06。

4.3.3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检验

为了明确了解“花式篮球”的教学效果,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记录和配对检验。记录形式以每节课的教学情况为记录标准,一学期共36节体育课,明确了解各课时项目指标的具体人数,项目制表主要包括迟到、旷课、早退以及课堂表现等,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结果显示与调查问卷结果几乎保持一致。

5 结语

综上所述,“花式篮球“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篮球运行的兴趣。在开展“花式篮球”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学生个性特色的发挥,结合大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学生性格特征的技术动作,全面提高学生篮球技术能力。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学改革正稳步推进,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新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我国篮球相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篮球教学模式落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大学生对篮球价值认识不足以及高效重视程度不够等,导致高校大学生篮球综合能力偏低。“花式篮球”是近几年为改善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提高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高校,篮球,选项课,花式篮球

普通高校篮球 篇2

同时,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处在整个篮球行业之中,其发展形式受篮球整体发展模式的影响。由于我国篮球职业联赛主要是由商业推广,大型商业集团独家代理,采用买断形式,主办者没有经营风险,但易受制于人,协议期内不能单方采取大的改革措施,而且收益很有限。同时篮球职业俱乐部大多都是企业出资组队参赛,企业对俱乐部球队投资有限,使球队经营运作困难,甚至有些球队因资金紧缺难以维持,更谈不上引进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其结果是严重影响联赛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大部分建立在原有计划制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篮球产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必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同时又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投资合作形式。由于合作形式的多样,俱乐部产权归属和管理方式就有了差异。加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协会与各俱乐部没有直接的纵向领导关系,虽然通过章程和制度有一定限定,但仍会产生暂时的矛盾和困难。

目前我国篮球职业联赛宣传工作薄弱,主办单位、推广商、承办单位、俱乐部及新闻媒体没有形成合力,造势不够。联赛的市场开发广度、深度不够,俱乐部主场建设硬件、软件有待提高,球队与球迷缺乏各种形式的沟通,联赛各方利益分配关系不明晰,力量分散,容易产生矛盾。目前我国篮球职业运动员的选材机制还不够完善,基层的篮球运动还处于以往的比赛模式,没有引入联赛机制选材运动员。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均衡性,直接影响了篮球产业的整体发展,体现在经济收入的不同,使篮球人才流动出现不正常的倾向,进而使各俱乐部球队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

篮球产业是由其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和外围产业构成的有机整体。当前我国篮球产业发展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是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中介产业缺位。篮球产业结构中尚不存在一个有一定规模、能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服务的体育竞技代理业,一方面会造成核心产业的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外围产业规模的拓展和效能升级。尽管国内已经有一些专门从事体育经济业务的公司,但其规模与业务水平与国外的同类公司相比差距很大,根本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篮球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我国体育经纪公司,开展全方位的体育经纪业务。各级体育市场的行政主管部门也要配套的做好体育经纪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规范体育中介市场的运作,促进篮球产业整体发展。

3 篮球运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延袭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错误的将体育事业作为单纯性的.公益事业,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包办,排斥市场和经营。这种依赖政府投入,依靠行政力量组织动员的模式,一方面造成了政府单一的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增长的参与性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各种体育市场的培养和发展。篮球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中一个较大的支脉也不可避免,其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当前制约我国篮球产业发展的是缺乏篮球产业管理人才问题。拥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篮球产业经济管理人才,是一个国家篮球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基础。一般来说篮球产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需要具备体育意识、市场经验和经济意识。

与此同时,以打造中国大学生顶级篮球赛事为目标,借鉴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简称NCAA)为主的美国大学篮球联赛的成功模式,打破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机制,真正实现“教体结合”的新思路,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篮球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以下简称大超)是高校篮球产业化的大胆尝试。开展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是中国篮球迈向高校化,走高校化之路的重要尝试和积淀,它作为一种探索,作为一种创新,势必为中国篮球造就一大批高校新星,也必将成为中国篮坛的又一亮点。大超联赛的诞生不仅给中国高校体育界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而且其改革的方式和改革的力度也促进了中国篮球职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为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中国高级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

总体上看,篮球市场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篮球产业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式条条管理按照原有的体制有强化趋势、部分分割,地区保护问题严重;二是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行业监察、预警、评价、统计,考核和行业发展、投资、经营的信息系统;三是缺少扶植篮球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尤其是在用地、融资、税收、赞助,建立篮球产业发展基金等方面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产业扶持政策;四是一些准行政单位(如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竞赛管理中心;社会体育管理或发展中心等)用行政手段垄断项目市场,使项目壁垒过高、进入成本过大,极大地制约了篮球产业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目前实行篮球俱乐部制,虽已被国内各企业集团、俱乐部所接受。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体育体制的变化,我国篮球产业必须走改革之路,按照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进行经营与管理,必需明确产权归属,把责、权、利落实到位,落实到人,彻底改变责权不清。俱乐部实行企业化管理,明确俱乐部的独立法人地位,引入和健全竞争机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价格和需求这三大要素来经营,充分调动俱乐部成员的积极性,挖掘潜力,为建成真正意义的职业俱乐部打下基础。要有重点地采取特殊措施在一些高校培育开发篮球市场,内外结合,上下协调,多种形式,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中国型的篮球产业市场。

“大超”联赛是我国体教结合的具体实施,它是以学校为选拔人才的基地,建立小学――中学――大学――职业联赛一条龙训练的可持续后备人才体系。但是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的弊端,一方面很多中学为追求升学率采取一些不正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大量侵占学生的业余时间,也包括课余训练时间和体育课,造成训练时间不能保障,训练任务不能完成,影响了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球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考虑在训练时间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下,安排好其与技战术训练之间的比例,采用短间歇时间,大密度、高强度和以专项素质为主等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率,才能为球员进入 CBA 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近年来高校的场馆设施提高很快,有些地方甚至不逊于一些职业队,把青年队挪到高校中来,既解决了青年队的训练问题,也能带动高校篮球发展,这一构想堪称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王朝辉.关于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出路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1):18-19.

[2] 王世安.篮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从新篮球观探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新篮球观;高校;篮球文化;建设

篮球运动不仅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身心得到放松,同时也可以帮助高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篮球文化包括参与者的人文精神、开展篮球运动的物质条件以及篮球运动的制度体系3方面,人文精神是篮球文化的精髓所在,物质条件和制度体系是篮球文化的重要保障。其外在的表现是:学校的篮球场地设施设备、学校的篮球运动赛事的举办情况与一些课外的篮球活动等;其内在的表现是:学校形成的体育道德风尚、大学生的运动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与高校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有校内精神文化等。

一、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物质文化建设不够完善,教学模式落后

篮球运动一直是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篮球场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篮球场地显得捉襟见肘。从高校篮球场地的质量来看,主要还是以室外场地为主,其中水泥厂地和塑胶场地各占一部分:篮球馆的数量仍然很少。目前我国体育用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在篮球运动相关器材的供应上已能满足需要。同时,在新篮球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市场对篮球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国篮球文化建设中依旧存在着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不仅很难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预期的教学目的,不利于高校篮球运动的顺利开展。

(二)制度文化建设不够完善

篮球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制度文化不合理等问题,制度文化包括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以及组织机构3方面的文化需求。高校篮球运动主要以篮球教学和篮球课余活动为主,篮球教学通常以专业或者以各院系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活动以竞技比赛为主,通常有校内和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篮球比赛,校内篮球比赛通常坚持“自行开展”的原则与学校统筹结合的制度,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篮球比赛通常由体育局组办,规模相对较大。其代表为 1998年推出的 cuba联赛。从 1998 年推出首届联赛至今,cuba 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大学生体育赛,成为引领我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面旗帜。由于 cuba 从开始就坚持以 “育人” 为宗旨,宣扬 “我要打篮球,我要上大学” 的理念,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引起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为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精神文化内涵单一,建设不够完善

篮球运动于 1891 年诞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青年会,强调以宗教为主的德、智、体三育教育,其发明者史密斯的最初原动力在于寻找一种学生们喜爱的新的室内运动项目,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根本目的在于教育青年,所以教育是篮球运动的最原始的价值,这一基本价值是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而始终存在的。另外,篮球运动除了可以增强体魄,体现健身的功效之外,还具有娱乐、启智等作用。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篮球运动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的问题,对篮球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导致高校篮球文化内涵单一,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加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高校篮球运动开展的保证,是篮球运动开展的基石。随着高校大学生的逐年增加,运动场地不能满足需要,加强场地建设是高校的体育工作重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每个高校都建有一个正式的体育馆,为宣传篮球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舞台。总之,加强高校中体育设施场地建设,为高校篮球运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先需要高校做好上级部门的思想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只有意识到篮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后,才会加大资金投入,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开办各种篮球活动,从活动的剧本中看出篮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另外,高校还应该引导上级主管部门改变拨款形式,使其意识到篮球文化建设其实就是产业文化建设,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深入挖掘篮球文化建设的特色,转变和更新篮球文化理念

很多高校片面地认为篮球运动只具有强健体魄的功能,忽视了篮球运动娱乐、启智、增强学生集体意识的功效,导致高校篮球文化内涵单一。面对高校篮球文化内涵单一的现状,高校应该深入挖掘篮球文化建设的特色,如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思想现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确定丰富的篮球文化内涵还应该从高校师生的篮球理念着手,转变和更新篮球文化理念需要将传统竞技比赛的理念向娱乐综合型转换,重视篮球运动对学生思想、情感意识的培育作用。

(三)建立完备的高校篮球竞赛制度,使高校篮球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完美得融合

建立完备的高校篮球竞赛制度,不仅仅限于高校校际这样的较高水平的范围,校内同样应建立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秩序鲜明的班际、院(系)际等竞赛制度,或者以一定的周期开展篮球文化周、篮球文化节等,传播篮球文化,以促进高校篮球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开展篮球竞赛期间,举行与篮球相关的比赛,如篮球知识竞赛、篮球动画设计比赛等。开设篮球规则与裁判法讲座,使大学生懂篮球、爱篮球。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篮球文化所蕴含的竞争与合作理念,激励学生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结合 HI-HOP,乐队表演等,加强高校篮球的娱乐性、知识性、竞技性,把篮球运动发展为内容丰富,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平台,使高校篮球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完美得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张明良.新时期对高校篮球文化建设发展研究[J].民风:科学教育,2013(03)

[2]郭一峰.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篮球专业跳投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普通高校篮球 篇4

篮球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尤其是男生们最喜爱的体育项目。篮球的普及程度很高,其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街头篮球从美国传入到中国,立刻就成了风靡一时的体育项目。街头篮球因为其对场地的要求不高等特点,在我国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在高校的篮球项目活动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在日常的篮球教学中街头篮球也逐渐被教师引入课堂。通过研究街头篮球在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和出现的一些问题, 分析街头篮球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影响。

2、篮球文化概念及开展现状

街头篮球的起源地是美国,霍尔考比·洛克先生为了避免贫民窟的青少年从事不法事业,走上不良道路,在一座公园的露天广场举行篮球赛。就这样从1965年开始拉开了街头篮球的大幕。街头篮球的比赛规则、条件比较宽松,一般是在社区里或者大街上,在强烈的音乐节奏下以半场三对三斗牛等形式进行比赛, 是一种在年轻人中颇具影响力的休闲运动方式。

我国开展街头篮球的时间较晚,在我国,街头篮球主要表现为半场斗牛的形式。1995年在广州首次举办“羊城晚报杯”三人篮球挑战赛,1998年街头篮球在我国全面推广。1998年,第一届阿迪达斯街头篮球挑战赛仅仅在全国四座城市展开,到了2005年比赛则拓展到了全国八个城市,参赛队伍达近千支。2002年6月我国街头篮球联盟CSBA正是成立。虽然街头篮球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发展的势头很迅速。近几年连续几届肯德基全国三对三街头篮球赛与NIKE杯三对三全国篮球赛, 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是大学校园中热爱篮球的学生, 对街头篮球的热爱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篮球文化对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影响

篮球这项运动本身就具有健身、交友、放松身心等功能,而街头篮球轻松自由的氛围更能充分发挥这些功能, 从而拥有了大量热爱这项运动的人群。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以经引进了街头篮球的内容和一些训练方式来进行教学改革, 体现出了街头篮球文化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例如,运用对街头篮球的喜爱来带动高校学生对篮球体育课的兴趣; 运用对街头篮球促进对篮球技战术的学习,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将在以下分析街头篮球文化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影响。

3.1、利用街头篮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篮球课是学生们选择较多的一门课程, 现在很多学生虽然喜欢篮球,但是不喜欢上篮球课。但是学生往往对篮球技战术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大。他们的兴趣大多数在与同学们玩耍和比赛,与同学们对抗的快乐。而且篮球体育课的练习比较枯燥,很难提起学生们对专业技术训练的兴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随机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通过问卷分析学生对篮球体育课和街头篮球的喜爱程度。

仅仅有5.5%的学生对篮球体育课的非常喜爱, 大部分对篮球体育课感觉一般,还有30.5%的学生不喜欢篮球体育课。这就表现出了当代篮球体育课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 喜欢篮球但不喜欢篮球体育课。

相对于传统篮球比赛,街头篮球的比赛规则相对简单。不需要特别专业的裁判甚至可以不需要裁判, 球员完全可以凭自己对篮球规则的理解相互监督,方便组织和开展。

有4%的学生对街头篮球不喜爱,8.5%的学生对街头篮球喜爱一般,还有33.5%的学生对街头篮球感觉良好,而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街头篮球非常热衷。强调自我意识,崇尚自由的街头三对三篮球往往成为高校学生们最热衷的体育活动。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很清楚的发现, 学生喜欢篮球但却不喜欢篮球教学课, 在选择篮球项目为体育课主修内容的学生中喜欢街头篮球的比例很高, 充分说明利用街头篮球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在篮球教学改革中, 将街头篮球带入课堂必然会提高学生们上课的激情,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学生对街头篮球的喜爱提高学习篮球技、战术的兴趣,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使篮球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3.2、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

篮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引起学生动机、维持兴趣以及促进学生有效率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展现。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个部分。实际教学中篮球教学内容分为移动、球性练习、传接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等几个主要方面。传统篮球教学主要侧重于技、战术的学习,传统教学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从而导致忽视了学生体能的提高、篮球意识的培养。这也导致学生喜欢篮球而不喜欢上篮球课。

街头篮球在高校学生中有很好的发展基础, 学生也对其有很大的兴趣。所以, 如果将三对三街头篮球引入篮球体育课的教学中, 如果运用得当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些传统篮球课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3.3、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篮球教学形式是 高校篮球 教学过程 中的一个 非常重要 的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教学效率的高低。而普通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为讲解、示范和纠错。单纯的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利用街头篮球的一些训练方法和理念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提高以上三个能力。在篮球体育课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运用一些街头篮球的方法和理念, 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篮球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

4、小结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以人为本,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侧重的是人们的终身需要, 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和健康意识。在这种环境下,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从而配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为高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全面人才做出贡献。

高校篮球教学对策的探析论文 篇5

关键词:成都市高校篮球教学对策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成都市十几所普通高等院校为调查对象,对其篮球教学部分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几点对策.

近年来,篮球教学的改革在不断的探索和进行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在篮球运动普及与提高、娱乐性与竞技性两种对立统一的、并存的基本形态中,忽视了学校篮球“普及”与“娱乐性”的教学特征;忽视了教学主体心理与生理同步发展的基本需求;忽视了篮球教学的育人功能及其篮球文化的丰富内涵等。因此,篮球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取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大学、西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成都市十几所高校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检索、查询等手段查阅了篮球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有关文件与资料。

2.2问卷调查法。本次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男女生各500份。回收问卷983份,回收率98.3%。其中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96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6%。通过SPSS13.0采用α信度系数法对本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

2.3访谈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同一些专家、一线教师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征求其对策与建议。

二、目前成都市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篮球教学场地器材现状问题

场地器材不足是制约体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优越的教学设施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由于近几年各高校学生招收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需求越来越大总体来说,目前高校还不能真正解决教学之需要。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37.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场地器材不能保障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阻碍了他们锻炼的热情。同时,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目前篮球的场地器材均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调查学校篮球教学的编班形式上,20.0%的学校上课人数在35~45左右,有60.0%学校超过50人。有专家认为体育,为了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获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编班人数应该设计在24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然而,造成目前大部分高校很难改变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各高校都在不断扩招,而教师人数基本不变或增加不多;各高校对场地、器材的投入不够,导致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这将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瓶颈因素,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男女生选择篮球课现状

篮球运动具有极强的运动趣味性,是一项灵活巧妙的技术和变化多端的战术相结合的对抗性很强的竞赛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激烈的对抗性、严密的集体性等特点。男生比较倾向于竞争激烈,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喜欢比较平缓的运动项目,强调的是身心愉悦。通过对各个学校篮球选修课学生的`调查,男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为篮球,占总数的44.3%。而对女生来说,她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健美操,占总数的36.8%,其次是羽毛球,占22.1%,篮球对大多数女生来讲,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由此可见,男女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

3.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与动机的分析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包括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的条件。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进取的一种内部动力。从本次在对学生篮球运动兴趣的调查中,有49.6%的学生对篮球运动很感兴趣;有33.4%的学生较感兴趣;有20.0%的学生不感兴趣。这说明了绝大多数学生是按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的,只有少数一部分同学是随大流的。同时,针对学习动机调查,强身健体、喜欢此运动、提高水平、增进交流和成功的体验分别占1到4位,说明了大学生对体学教学的追求。可见,健康是大学生上体育课追求的第一目的,说明了大学生的体育动机已从“达标”向自身健康需要方面转变。 4.篮球课程理论教学形式的现状

很少高校专门设置了篮球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而设置了的高校的理论教学内容大致包括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等。从形式上看,各个高校的教学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是在室外将技术讲解与理论讲解相结合;有的学校是在室内通过教学片和理论讲解进行的形式。同时,本次调查中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高校的篮球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浅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三、提高高校篮球教学的主要对策

1.加强篮球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篮球教学内容较多,如何选用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要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使得教学方法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果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就能让学生达到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2.培养学生篮球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是在比赛中学会打球;二是掌握方法;三是积极参与,体会乐趣。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加强比赛教学,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打球,锻炼身心,体会乐趣,营造一种宽松而愉快的学习气氛。

3.加快篮球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学思想

各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加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要完善教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教学理念的确立,体育教学观念也得到改变。高校篮球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掌握,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实现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首先应摈弃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创设突出“普及”和“娱乐性”特征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篮球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4.加强篮球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在对学生考核和评价方面,应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总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河南省普通高校篮球课程现状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篮球;课程;现状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2400410661)

引言

学校体育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载体,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上占有重要地位。篮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本文从河南省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为着手点,对课程教学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策研究,以促使高校篮球教学向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方向发展,以切实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实用的健身知识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和习惯。[1]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普通高校的篮球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抽样样本包括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和南阳理工学院共六所高校。

1.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高校篮球教学相关文献,利用调研访谈等方式,获取研究所需有关资料,并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和利用。

本文对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和南阳理工学院六所高校的篮球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教师问卷发放30份,回收29份,有效问卷27份,有效回收率90.0%。发放学生问卷共300份,回收281份,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87.0% 。

对调查的有效数据运用Excel 2010和SPSS 19.0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检验。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情况研究

通过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项目开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表明以篮球、足球、排球为主的球类运动,仍是河南高校体育中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在抽样的六所学校中,这些运动项目都被予以开设。

表1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运动项目开设情况统计表

运动项目开设学校数目运动项目开设学校数目

篮球6羽毛球4

足球6轮滑2

排球6体育舞蹈2

乒乓球6田径1

健美操6游泳1

武术6跆拳道1

网球6合球1

篮球运动在河南省的普通高校中得到广泛开展,篮球选项班的总数达到563个,占到调查对象总数的34%,数目远高于其他运动项目选项班,当之无愧的成为所有选项项目的第一名,可见河南省高校的篮球运动氛围非常热烈。

2.2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情况研究

河南省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存在大致四种模式,分别为“分段式”、“选项式”、“并行式”和“俱乐部式”,每一种模式的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内容选取以及教学方法都各有不同。[2]

2.2.1 “分段式”教学模式

“分段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旨在重点强化大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同时兼顾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专项技能。具体开设形式为第一学年开设以锻炼身体素质为主的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根据学生兴趣选报开设不同项目的选项课。

“分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在河南省高校中是较为普遍的一种选择,洛阳师范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大学都基本采用分段式体育教学模式,但是他们之间的教学具体形式又有不同,洛阳师范学院的基础体育课程只开设一学期,后三学期为选项课程;河南大学则采取了体育基础课程开设一年和选项课程开设一年的学时分配形式;而河南农业大学则是将两年四个学期分成三个阶段,所执行的体育基础课与选项课程学时分配形式也较为复杂。

2.2.2 “选项式”体育教学模式

“选项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整个大学体育的全阶段均为选项课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篮球运动兴趣,提升篮球运动技能水平,还有利于养成终身体育意识。[3]河南省高校中南阳理工学院和中原工学院所执行的是“选项式”教学。

2. 2. 3 “并行式”体育教学模式

“并行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开设方式是大学体育阶段体育基础课和篮球选项课同时开设。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虽然新颖但要求教学组织和管理较为复杂,在河南省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并不常见。

2.2. 4“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

“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完善且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今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4]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各项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都要求较高,因此河南省普通高校中运用俱乐部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的尝试也并不多。

2.3 河南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师师资队伍状况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六所河南省高校中共有篮球教师72人,占到全部体育教师的27.4%,每位篮球教师平均每周担任14至16个学时的篮球课程,负责7到8个篮球选项的教学任务。

表2 河南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师年龄、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

年龄学历职称

25岁以下9%专科1%助教22%

26-30岁53%本科43%讲师35%

31-45岁25%硕士54%副教授36%

46岁以上13%博士1%教授7%

河南省普通高校的篮球教师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结构搭配较为合理。其中26-30岁和31-45岁的教师人数共占到总教师人数的78%,由此可见中青年教师是高校篮球教师的主力军。25岁以下的教师人数占到总数的9%,年轻教师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是高校篮球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另外46岁以上的教师占到总数的13%,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是篮球教师队伍的宝贵财富。

河南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师的学历结构以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为主。有54%的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43%的教师是本科学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重视高校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素质能力的提升,是保证高校篮球教学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2.4 河南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学生状况分析

本文在对所抽取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被问及是否喜爱篮球运动时,有77.7%的运动员回答是很感兴趣和较有兴趣,对篮球运动的热情十分高涨,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因为其他客观原因而参与的,这说明兴趣是河南省普通高校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重要原因。

表3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兴趣调查统计表

兴趣程度很感兴趣较有兴趣一般不感兴趣

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

人数/百分比12246.7%8131.0%4617.6%124.7%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喜欢篮球运动和娱乐休闲三个方面,将这三项排在第一位的比例分别为84.7%、75.5%和69.7%。首先,增强体质是参与体育运动的直接动机,说明了健康是大学生选择篮球课程的第一目的。喜欢篮球运动的因素排在了第二位,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是另一个形成动机的主要原因。

2.5 河南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场地器材状况分析

本文中河南省6所高校共拥有可供篮球教学的篮球场地195块,参照在校生人数和篮球场地的比例,大部分高校都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标准要求。关于室内场馆的调查更加不如人意,所有调查对象中只有中原工学院拥有一个可供篮球教学的室内篮球场地。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篮球场地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基础设施发展建设成为影响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制约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河南省普通高校的篮球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形式为主,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模式优势突出,可积极引导高校进行有益地尝试。河南省高校篮球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结构以硕士和本科为主,存在缺乏高学历人才的现实问题,高职结构较为乐观,副高以上比例占到总数的近一半。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高涨,运动氛围积极热烈,参与动机的选择中以增强体质和兴趣为主,体现了选择的理性思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河南省高校篮球教学工作的瓶颈。

3.2 建议

倡导“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积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提升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改善和健全管理体制,成立高校篮球俱乐部和篮球协会,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篮球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加大物力和财力投入,进一步改善篮球场地、设施、器材的建设与购置,为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定裕.有关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08).

[2]靳厚忠,范宏伟,刘晚玲,闵捷,马越.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 2010(08).

[3]王恒同.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与反思[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1).

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训练 篇7

一、篮球意识的含义及分类

意识作为一个哲学范畴, 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篮球意识从广义上说, 是运动员对篮球的比赛规律的理解和认识。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 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 使全队受益, 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正真奥秘。”因此, 可以把篮球意识定义为:运动员通过专项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 根据场上情况, 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 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篮球意识可按队员的临场表现, 分为:

1. 传、接球意识。

比赛中随时准备接同伴传来的球, 接球后传给有机会的同伴。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寻找有利战机。

2. 投篮意识。

接同伴传球后, 要根据防守者的情况, 及时把握好投篮时机。

3. 突破意识。

当接到球后若对方防守站位较近, 没有投篮机会, 则突破上蓝或分球, 给同伴创造机会。

4. 跑动掩护意识。

当你无球时, 主动给同伴做掩护, 创造进攻的机会。

5. 防快攻意识。

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由攻转守的节奏上积极合理地运用封、堵、抢、夹、断等技术, 密切地相互协作配合, 并针对场上情况随机应变。

6. 协同配合防守意识。

指运动员既有积极能动地运用迫、逼、堵、截、封、盖、抢、打、断等个人防守技术, 又有与同伴协同组成关门、交、换、抢过、保护、夹击、围守、补防等战术配合意识。

7. 抢篮板球意识。

是一种艺术而巧妙的顽强的拼搏意识。运动员一旦建立起牢固的抢篮板球意识, 就能在比赛中以极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机智地争夺篮板球。

二.基本技术的训练

基本技术的训练过程也就是动作技巧的形成过程。基本技术是篮球运动员个人技术的最关键一环, 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再好的战术也是徒劳。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配合球队的合理战术应对比赛中的瞬息万变。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是严格进行的, 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也是一个基本的环节, 队伍里每个人的基础可能不尽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训练时结合自己的特点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训练。比如有的人控球运球能力很差, 那么句要针对性的进行球感的训练。又有人投篮的准确率很差, 那么就要多投篮。还有人持球突破能力很差, 那么就要练习过人突破技术。当然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该打什么位置, 相应的我们应该掌握什么基本技术, 比如中锋在持球突破方面可能要求比较底一点, 但是抢篮板技术以及篮板下的卡位技术就相应的要强化训练。

在训练中教练要多指出错误, 相对于每个位置的队员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多提出假设性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的实战比赛中临危不乱, 冷静的面对比赛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

2.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

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适合篮球比赛中激烈, 快速, 多变的特点, 在快速的对战中要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视觉判断出球的移动, 队员的移动, 以及球的距离等等。因此在训练中我们要加强利用眼睛余光观察的能力, 技术训练过程中要考虑有助于视野扩大的动作, 比如控球的时不看球或者用余光看球, 这样系统长期的训练对我们的观察能力帮助很大。

3.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篮球比赛速度很快,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反应快的特点。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可以进行有关利于反应速度方面的训练, 比如快速跑, 快反应跑等。只有拥有了快速反应能力才能在球场上控制有利局面。

4.个人特长培养

在全面培养和训练基本技术运用的基础上, 根据队员各自的特点, 注意有意识发展其特长的技术动作, 引导他们练出一手或多手“绝招”, 诸如“神投手”、“控球能手”、“快攻的突击手”等等。

三、篮球意识的训练方法

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本人的感受, 意识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不会, 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强, 则很难改变。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 应把它放在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前提, 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条件。有些运动员“意识”不强往往表现在临场情况不明, 头脑不清, 场上运动盲目, 致使本人和全队技、战术的动用受到限制。因此, 必须重视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经常观摩训练和比赛, 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在观摩中积极思维, 将观摩看作是自己的一项实践机会, 有意识地进入角色, 并对场上的每一情况变化都做出一个假设性的思维反应, 然后再同场上队员处理该情况所使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比较。要注意培养运动员的动态观察能力, 特别是两个以上动作的组合与衔接。培养运动员用眼睛余光观察的能力。

2. 注重间接经验的积累。

意识是一种经验的综合反应。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依赖于经验。作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间接经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积累间接经验即是对前人经验的借鉴, 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捷径。积累间接经验, 应注重教练的理论传授, 使理性知识得到升华;阅读前人的经验总结 (有关专业文献、资料) , 从中得到启发;系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3. 基本技术训练与篮球意识训练相结合。

在基本技术训练中, 不是独立地练技术动作, 而是贯穿篮球意识的内容, 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篮球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加快篮球意识的培养。

4. 战术思维训练。

球场上的各种信息进入运动员的大脑后, 需要运动员经过自己的思维迅即做出判断。只有判断迅速准确, 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技术、战术动作。因此, 要重视战术思维的训练。要求运动员开动脑筋, 勤于思考, 想练结合。这是激发运动员战术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 对形成和提高篮球意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5. 注重节奏。

比赛节奏是一种艺术性的配合默契的集体行为。增强队员的节奏意识, 必须使全队思想统一, 使反应和行动产生积极影响。在技、战术教学和训练中, 应对节奏提出明确的要求。

6. 教练员的主导作用。

篮球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每次训练中, 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在实施训练过程中, 教练员要把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本质特点、关键环节等, 用形象正确的示范、准确简明的讲解传达给运动员。使他们明确不同情况、不同位置职责的具体要求, 同时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 正确解决, 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篮球运动员的意识问题是篮球教学、训练中的一项复杂、重要的内容。应在教学训练的基础上, 从意识源于实践出发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通过看、学、讲、练等手段, 达到提高篮球意识的目的。

摘要: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训练, 一直是篮球训练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也是提高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章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篮球意识,训练,研究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文献资料法

参考文献

[1]叶国雄, 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3.

[2]樊西宁, 蒋明朗.篮球意识之我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4) :65—67.

[3]樊西宁.体育专业学生篮球意识培养的探索[J].商洛师范学院学报, 2001, (3) :93—96.

[4]孙民治, 谭朕斌.篮球意识及培养[J].北京休育大学学报, 1995, (6) :53—56.

[5]郭永波, 孟文娣.“篮球意识”定义辩析[J].北京休育大学学报, 1996, (3) :19.

从篮球观探讨高校篮球文化建设 篇8

(1)高校的篮球文化不仅包含有强健体魄的内涵,它也是一个大学文化的一种传承。高校篮球文化作为校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正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所在高校的师生,高校篮球文化更是一种高校文化的载体,篮球文化总共涉及到四方面内容分别是篮球运动的精神和行为文化、制度、物质,是一种有着丰富外延和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现在我国提倡体育强国策略,为的就是增强高校学生的体魄,使大学校园更加健康和谐。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和认识能力。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有益身心,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果加强篮球文化建设必能增强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使她们兴致勃勃的增强体质。另外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在校园中普及篮球文化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篮球的战术和技法,也使学生对篮球文化有个本质的认识,提高对这项运动的欣赏和鉴别能力,虽不能做到像专业评论员那样步步点到,但至少也可看出一些NBA和CBA的一些门道来,使篮球成为闲暇之余的好伴侣。

(3)有助于释放学生压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体育运动在活动筋骨之余使我们的精神压力也有所缓解,这就是为什么在心情不好时运动运动就会轻松的道理,总而言之篮球运动也是学生调节情绪的良方。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协作的运动,只有各个队员的齐心合力才能取得胜利,通过篮球运动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并且感受到集体的友爱、平等、和谐。

(4)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和篮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希望,只有大学生热爱篮球运动并参与篮球运动那篮球事业才能进一步推进。所以只有促进全民篮球文化意识的提高才能使民众对篮球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才能真正将篮球事业发扬光大,才能实现体育强国。

2、我国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各高校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国高校的经费包括体育指出主要依靠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资金,所以经费限制导致一些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的薄弱以运动场地狭小和运动器材设备陈旧尤为突出,器材的更新率更是太低。由于连年的高校扩招,造成学生数目增加,体育资源与过度人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篮球教学模式陈旧有待创新。由于当前篮球教学方法的陈旧造成学生的兴趣下降,不能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参与性,从而影响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对高校篮球运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3)高校篮球文化内涵单一。很多高校师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仅限于锻炼身体上,并没有对它的精神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所以造成目前篮球文化内涵单一的窘境。而且现在我国的篮球教学也偏重于传授技术,这就忽视了对篮球文化的传播,很难形成篮球文化的良好氛围。

3、加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方法

(1)加大对篮球运动的资金投入。只有在资金投入增加的基础上才能加强高校篮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篮球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才能促进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的建设。如果要想加大对篮球运动的资金投入,就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依靠主管部门的拨款模式,相关部门应该将篮球事业发展为一种产业,努力挖掘其潜在的商业价值,通过各种形式比如举社会性办篮球比赛来筹集篮球运动资金。加强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维护和更新换代率,为顺利开展高校篮球文化活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重新定位高校篮球理念丰富篮球文化的内涵。篮球理念是篮球文化中最主要和最深层次的东西。因此在学校的篮球文化建设中药努力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积极建设具有本学校自身特色的篮球文化。对于学生的篮球教育也不该仅仅是传授技能,要使学生对篮球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深刻解读,同时注重吸收国外先进的篮球理念来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3)完善篮球规章制度与机构建设加强篮球教学的课程改革。高校应当加强篮球活动的各项保障法规和条例的建设,保障篮球运动的正常开展,同时通过篮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的成立,开展形式多样的篮球组织机构建设,为丰富大学生课余篮球活动做贡献。要改变高校篮球教学方法陈旧的现状,就必须结合本校学生的专业和学院状况,积极探索构建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建立起精品的篮球课程,加强高校篮球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提升。

4、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高校篮球文化建设,它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头戏。结合本学院的实际不断在在有限的空间内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校园篮球之路是我们的责任,为此不仅要发挥篮球建设的体育功能还要发挥它的文化功能,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达到体育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 篇9

一、篮球意识的概念

篮球意识是指在篮球比赛中, 运动员根据赛场复杂的状况, 自发的灵活运用和实施自己的技术动力和战术技能的心理机能反射能力。它反映的是运动员在激烈的集体对抗比赛中, 正确判断复杂情境, 迅速经大脑分析状况, 及时指导自己采取灵活的战术配合, 扬长避短, 争取在比赛中占据主动地位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反射活动, 对篮球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心理判断能力、应变反应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篮球意识在篮球比赛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衡量篮球运动员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篮球意识的重要作用

首先, 篮球意识直接影响赛场上运动员技能战术的发挥。大学篮球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运动员对某个动作或技术已经练的很标准也很熟练, 但是在实际比赛中却不能灵活运用。这就是篮球意识不够的表现。篮球意识综合反应运动员的各种素质。篮球意识是运动员经过多年反复的篮球训练形成的心理和生理的条件反射行为的总称, 是运动员篮球技能的综合反应。在激烈多变的篮球赛场上, 几秒钟的迟疑就可能失去赢球的机会, 运动员的行动都应该是靠篮球意识来支配的, 这样才能够迅速反应, 在合适的时机做出最好的技术动作决策, 和其他队员默契配合, 更好的控制整个赛事的发展。

其次, 篮球意识的培养对于我国篮球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篮球技能和战术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言传身教、指导、评价, 而篮球意识更多的在于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的篮球训练和实战经验中摸索, 和运动员个体的领悟力和创造能力有很大联系, 也蕴含着对篮球文化的理解。因此, 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可以更好的营造篮球文化氛围, 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篮球运动中, 推动我国篮球事业的长远发展。

三、培养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方法

(一)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基础训练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 实践产生理论, 而理论反过来又推动着实践。篮球理论是篮球运动发展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具有指导意义知识精华, 是每个篮球运动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也是影响运动员篮球意识的重要因素。要在平时加强对篮球运动的精神内涵、运动规律、技战术等知识有全面的掌握, 加深理解。从理论上分析优秀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的技巧, 学习和领悟篮球意识在他们身上的体现。篮球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对重要篮球理论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 并适时检验学生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督促他们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走理论联系实际的路线, 不断加强运动员篮球基础的训练。篮球意识的提高和培养, 是在长期、无数次的训练中形成的无意识的机体反应, 而通过基础训练熟练掌握每个动作要领, 熟练每个关键技术, 是建立篮球意识的基础。通过反复地训练, 提高观察能力、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 领悟每个技战术的适用情境, 这样的意识在运动员大脑中长期潜移默化的积累, 将技术、战术和赛场实际三者融汇贯通、灵活处理, 自然就形成了牢固的篮球意识。

(二) 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的必备品质, 对于运动员面对突发状况保持镇定冷静, 准确判断赛场形势并迅速作出应对有很关键的作用。篮球比赛中, 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形和状况随时都可能出现, 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面对你突发状况可能会惊慌愕然、束手无措, 平时积累的战术顿在脑海中混乱如麻, 这可能会对整个团队的正常发挥和比赛的成败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 在日常训练中加强运动员心里素质的训练非常必要。一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系统学习运动心理学、训练心理学等心理学相关理论, 另一方面要注重在平时训练中锻炼他们自信坚强、勇敢拼搏的意志。

(三) 培养运动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篮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项目, 对运动员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 很多运动员在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 团队合作意识普遍较差, 在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 要特别做好团队教育,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优秀的篮球队, 队员们一定有非常默契的配合。篮球比赛中, 一个漂亮的传球就可能解开山重水复的困境。教师可以经常组织运动员观看NBA比赛, 并给他们分析比赛过程中那些巧妙的配合达到的绝妙效果, 让他们领会团队精神在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平时也可以多组织一些小型篮球比赛, 通过实际比赛中的具体情境分析默契合作的效果和不善于合作带来的教训。

同时,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篮球意识, 我们还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 比如, 加大队高校篮球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高篮球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将篮球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技术、战术的教学之中等。另外, 我们还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探索新的训练方法, 更好的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总之, 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立足每一次课堂训练, 着眼运动员个人和我国篮球运动的长远发展, 用科学的训练方式, 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使高校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有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丽华:《篮球战术意识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普通高校篮球 篇10

俗话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而关于篮球的学习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篮球这项户外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我国人民的欢迎, 在我国的体育活动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篮球这项运动发展得也越来越好。但是当一项事物发展到最好时, 往往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观念, 篮球也不例外, 怎样才能让篮球的发展持续下去并良好的发展着, 是我们当务之急必须深入思考的, 而如今, 对于篮球的教育管理又有了新的方法, 那就是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在篮球比赛时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测的问题, 如何能在危机时刻从容的处理问题并化险为夷是篮球运动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而这项技能只有在平时训练中积极培养才能熟练的掌握, 才能为比赛的胜利赢得最关键的一票, 才能为我们国家争光, 才不会辜负中国人民对篮球的喜爱与期望以及国家对于篮球的投资与付出。虽然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家的篮球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 甚至是许多严重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篮球的发展还是不够成熟, 不够稳定, 但是总的来说, 与前几年相比, 我们国家的篮球发展还是很迅速的, 并且其发展前景还是很明朗的, 相信, 通过我们篮球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工作人员的努力, 我们国家的篮球发展会越来越好的。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社会的各个方面更加注重教育的现代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教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我们应改变过去旧的模式,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用新的理念与思想创造更适合学生学习, 尤其是关于高校篮球方面的训练, 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上的培训, 即用高校篮球意识的方法培训篮球运动员的学校生活,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高等院校在教学中更加趋于人性化,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规划教学内容, 规范教学程序, 丰富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能力, 建立现代化的全面教学体系。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高等院校以增设更多灵活的科目的方法, 向个性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迈进。以下将以高等院校的篮球教学为例, 对高等院校的篮球教学进行全面的剖析, 来浅析篮球教学中的问题,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上文已经说过, 虽然我国的篮球发展的速度近几年发展的很快, 但是对于篮球的教育方法还是存在着许多的缺陷的。如今, 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 科技不断进步, 社会不断地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更加追求质量。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高等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必须不断的改善, 要完善办学的计划, 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改革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丰富教学的内容。近年来, 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在不断的改进自我的各方面办学能力, 这一点在高等学院的篮球教学上便可以得知。比如说, 高等院校改变了传统的由单一的篮球老师进行单方面的主动教学的方法, 逐渐使得教学的改革更加的现代化、民主化。随着高等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未来的几年里, 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会有更新的突破,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 我国的教育事业会不断的发展, 培养出更多的篮球人才, 一定能够将篮球教学越办越好, 为中国的体育发展做出榜样, 成为体育发展的试金石, 推动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但是当一项事物发展到最好时, 往往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观念, 更何况在高等院校的篮球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继续沉浸在篮球发展快速的喜悦中, 要居安思危, 所以, 我们要及时意识到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善这些缺点才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完成的, 那么, 这些具体问题到底有哪些呢?下面, 我来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方法陈旧单一

在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 一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制约, 使得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按照基本姿势和步伐、控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进行, 课堂教学单调乏味。

2强调单向教学

在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 教学内容一直以讲解、示范以及教师命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训练和练习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虽然有助于高校学生快速掌握篮球的基础技术, 但是这种方法, 也造成了大量时间花费在学生重复做技术动作的环节上, 忽略了篮球教学与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 也就是篮球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术动作, 还要求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从而实现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以及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自身素质的提升。

三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培养篮球意识的具体措施

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提出后, 受到了各国篮球队的追捧, 各个国家相继退出了各种培养篮球意识的措施, 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那么篮球意识到底是什么呢?篮球意识要怎样培养呢?下面我就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1篮球意识的内涵

所谓的篮球意识的内涵是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运动员不仅要有冷静而自信的应变能力, 还要有精湛而全面的技术、战术素养。对赛场上出现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 并及时采取恰当的应变措施, 即合理运用篮球意识。篮球意识对于篮球运动员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说, 篮球比赛的输赢除了篮球战术就是篮球运动员的现场发挥能力了, 如何将技能发挥到最大化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各种复杂的, 不可预测的, 突如其来的问题与难题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而这些都与篮球意识相关联。在平时训练时, 教练应该多多注重对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意识的培养虽然复杂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 但只要其发挥作用效果还是很好的。所以教练员一定要认真耐心的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具体的说, 教练员对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2培养篮球意识的具体方法

(1) 领会法

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 与传统篮球运动的教法不同, 领会法是把篮球运动的特性和篮球的战术意识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 强调把篮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上, 而不再是把篮球的技术动作作为教学重点。另外, 在运用领会法教学时, 教师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 而不是从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开始教。由于领会法淡化了篮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使学生打破了规则和技术要领的限制, 因此,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战术意识的理解和领会, 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 逐渐提高和改进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 从战术意识入手, 并将战术意识贯穿到篮球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是领会法的核心所在。

(2) 意识训练法

“意识训练法”主要包括“心理意识训练”和“战术意识训练”两方面。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 意识训练法是指充分发挥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主动性, 对所学技术进行积极思考, 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示范、讲解, 而是通过概括、分析、比较等一系列系统化过程, 对篮球动作概念进行讲解, 使学生理解篮球动作技术的真正含义。

心理意识训练, 能帮助和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训练工作的效率, 可以提升学生适应竞争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竞争意识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成绩, 但对比赛来说, 却是不利的。如篮球比赛是五个人上场, 如果场上队员之间、替补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 单靠个人技术就很难打出好成绩。因此, 在篮球竞赛场上, 一定要注意队员间的默契配合, 个人不能过于急燥。教师要特别注意队员的心理意识训练, 在比赛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 为学生营造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环境, 只有这样, 学生在比赛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 取得优异成绩。

总之,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的篮球意识培养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与我国的体育运动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要将这些篮球意识的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而关于数据库的应用也不例外。我们只有从实践中才能了解数据库性能的优缺点, 才能针对这些缺点找到优化方案, 我们的数据库的性能才能进步得更快, 发展得更好, 相信, 通过我国专业人才的努力, 总有一天, 我们国家对于篮球的意识训练的方法方面的研究会超过更多的国家, 成为世界之最, 我们共同盼望并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只有实践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我国高校的教育才会得到发展, 虽然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家的篮球的训练方法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陷, 甚至是有许多致命的问题还未解决, 而且我们国家的篮球的发展还是不够成熟, 不够稳定, 但是总的来说, 与前几年相比, 我们国家的篮球发展的还是很迅速的, 并且其发展前景还是很明朗、很光明的。相信, 通过我们篮球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工作人员的努力, 我们国家的篮球的训练方法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篮球意识的培训方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龚会涛.篮球训练中战术意识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 (教研版) , 2009 (3) .

[2]胡亚丽.略论高校篮球技战术教学中对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

普通高校篮球 篇11

关键词:篮球教学;普通高校;改革;设想;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已逐步从原来单一的运动技术传授的局面中摆脱出来,逐渐向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篮球课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就目前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一、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伴随篮球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的普遍展开,受限于我国高校较为陈旧的篮球教学体制,篮球教学过程出现了较多的不足之处,学生对篮球这项运动的热情程度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我国篮球发展达到瓶颈阶段后无法突破的重要原因.

(一)教学中偏重实践而较少涉及篮球理论

目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教学过程中,较少涉及对篮球理论的教学过程,而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对高校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普通高校篮球课程中,体育教师一般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缺少了对学生篮球理论的教育过程.许多学生虽然会一些篮球基本技巧,但对篮球的技战术理论、防守技巧以及受伤后的处理策略等理论知识了解的并不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在篮球教学上的综合发展。

(二)看重技术及身体素质的提升,缺乏必要的娱乐性

普通高校篮球运动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对学生自身压力的释放并提升其身体素质.然而,目前普通高校的基本现状为,教师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对学生篮球技术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上,而对篮球这项运动本身的娱乐性质并不十分看重.篮球具有群体性特征,它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交流方式,并能够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扮演减压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说对普通高校而言,篮球的娱乐作用应作为篮球这项运动的主要目的而开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学生技术的进步。

(三)现有篮球教学考核体系的科学性较差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篮球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技术项目和体质考核为主,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且不能对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综合表现做出较为直观的评价.在一些学校中,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对篮球课程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实施,而对最后的考核要求不严格,致使许多学生在篮球课程之后,仍然不会运球、不会上篮,这也失去了篮球课程这项运动的意义所在.另外,单调的考核方式,只能促使学生在一些较为简单的篮球训练项目上不断机械的重复.因此,以这样的方式考核出来的学生篮球知识效果十分有限,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篮球的身体锻炼性质与娱乐性质

二、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一)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对高等学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我们要在重视大学生运动技能掌握和基本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需要;即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参与意识,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实现科学锻炼和系统锻炼的能力与方法,培养大学生适应和融入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所以,高等学校篮球教学应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强调篮球运动的游戏和娱乐功能,弱化竞技功能。改变过去单纯意义上的技术与技能的学习,而是把篮球运动的休闲、健身、保健等现代观念转变成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得大学生通过篮球教学的学习而养成科学锻炼和健康行为习惯。

(二)教学要目标明确,注重因材施教

高校篮球教师要根据篮球的教学时数,大学生的篮球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学校篮球场地及器材的配备等各方面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详细的篮球选项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使大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主要基本的技术与战术,并能在教学比赛和以后的比赛中进行合理的运用,培养大学生热爱篮球运动,愿意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和习惯。高校教师在安排一些具体的实际篮球教学内容时,要特别注意有的放矢地围绕篮球教学目标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以避免出现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教学目标注重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

对学生运动技术的培养和提高是我们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诱导和促使大学生热爱篮球,同时我们要培养的是大学生用篮球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和健身娱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必须注重对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持之以恒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所有的大学生通过篮球教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篮球健身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与身心健康水平。教学目标是篮球教学的重心,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必须围绕目标的需要进行调整与改革,以切实提高篮球教学水平。

结论: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与措施,以期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能够得到更加快速和健康的发展,使高校篮球教学更加适应大学生体育需求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万宏.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2]李华伟.高校篮球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2(03)

[3]曹莹.高校篮球教学创新谈[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2)

[4]刘玉龙.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方向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0)

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现状与反思 篇12

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并参与其中, 篮球运动对增强学生体质, 塑造学生性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有待改进和提高, 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贯彻不够、教学内容冗杂、教学方法革新不够、课程评价体系陈旧、场地器械需求量大以及高校篮球文化氛围薄弱等现象。因此,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 对此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重新梳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篮球教学的思路, 真正提高篮球课程教学效果和释放篮球教学的基本功能。

1 我国普通高校学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篮球教学指导思想贯彻不够深入, 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002年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基本精神, 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纲要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共七个方面、二十三条的规定。据此体育课程包括篮球课程确定了“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

目前虽然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 把握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但对“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贯彻和执行实施力度不强, 造成了大学生在校期间修完篮球课程后, 就基本不再从事篮球运动了。“有一现象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那就是在经常参加学校篮球运动中的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在踏上社会后不再参加篮球运动。这除了各种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之外, 学校体育的方针、评价标准及体育教学思想等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 要结合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 培养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适应能力以及终身篮球的思想意识, 注重借助篮球活动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个性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2 重实践课教学、轻理论课教学

传授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知识也是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从教学实施过程看, 大部分高校篮球教学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不平衡教学状态。篮球理论知识与篮球实践教学活动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融为一体的, 偏向任何一方的教学都是不合理的。学生对上篮球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强, 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诙谐的语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媒体, 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篮球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向学生讲授篮球运动项目发展的基本简史, 加深其理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此, 潘前提出了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 即“教学目标注重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 练习要求弹性化, 理论知识传授实践化, 测评综合化、团体化, 准备活动专项化, 按水平分组练习, 教学内容精简化、实用化以及练习手段娱乐化、健身化等”。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篮球课程开展情况看, 这一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较为合理、科学且实践操作性较强。

1.3 更新教学方法, 解决场地设备与学生人数之间的矛盾

讲解、示范、纠错是篮球教学的常规方法, 但随着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革新, 它已不能满足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需要, 急需探索和运用新的高校篮球教学方法, 比如启发式、互动式和自主式等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在篮球课程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师生互动中完成预期的篮球课程教学任务。另外,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对篮球场地设备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很多学生在课外时间往往找不到活动的场地和空间, 而与篮球运动相关的器械设备更是缺乏。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要给予高校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建设一批高质量、综合性的篮球场地, 采购与之相关的器械设备, 以满足学生课内外对篮球授课、竞赛等活动的需求。

1.4 重技战术教学, 轻对抗、技能的传授

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 对篮球基本技术、战术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在基本技术的把握上学生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全场、四分之三场、半场攻守战术配合和执行上有待提高和加强。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亲自设计战术进行比赛实践, 才能让学生体会参与篮球运动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对抗性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是吸引学生参与该项目和提高竞赛观赏性的焦点, 在教学中尤其是要教会学生有球对抗、无球对抗以及不同位置、速度、力量、心理等方面的对抗技巧。另外, 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能, 为走向社会从事篮球运动活动或向更多的人传授篮球运动知识打好基础。

1.5 兴趣引导教学不足, 终身篮球意识淡薄

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篮球教学也不例外。在篮球教学中要“以培养终身体育技能与习惯为主要教学目标, 以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兴趣为先导。”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从事篮球运动的兴趣, 提高他们终身篮球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利用知名球员、NBA赛事、CBA联赛、世界大赛、影音资料等不同形式, 激发大学生的潜能, 提高他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为培养学生终身篮球的思想意识打下基础。

1.6 篮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目前, 我国普通高校对篮球课程的评价大都停留在对投篮、全场或半场运球往返上篮、三角滑步、原地双手传接球等基本技术的定量评价层面, 尚缺乏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课程评价体系, 主要体现在:一是篮球课程评价较为僵硬, 不够灵活, 评价观念陈旧, 没能体现“从实际出发”的考核原则。刘恩允指出:“教学质量评价观念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二是篮球课程评价主体单一, 应建立师生互评、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同行互评以及学校教学机构总评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或机构。三是对技战术考核缺乏定性的评价, 更缺乏对学生自我成就感、项目参与热情以及个性创造性自我价值实现的评价。因此, 要建立对大学生技战术、理论基本知识、项目自我归属感以及成就感等全方位的评价内容。四是现行篮球课程评价方法单一, 要采用课程考试、课堂打分、课后作业、读观后感、课堂测验、课堂表现以及课外活动实施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1.7 高校篮球课外竞赛活动零散, 有待规范

篮球课外竞赛活动是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但目前高校课外篮球竞赛活动开展较为零散、组织性差, 实施环节不够规范, 大大降低了篮球竞赛活动的水平和效果。“从目前高校各课外篮球俱乐部开展情况来看, 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是普遍现象, 而课外篮球俱乐部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导致了目前课外篮球俱乐部运行比较混乱的局面, 教师工作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对此, 高校要发挥团委、学生会、兴趣小组的力量, 建立篮球俱乐部, 统一规章管理制度, 在教师的指导下, 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篮球对抗赛、邀请赛、友谊赛等, 规范篮球课外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切实发挥篮球运动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目前, 在高校成立篮球俱乐部是普遍的发展趋势, 这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个性和活跃校园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高校篮球运动的项目价值也更加放大和突显。

1.8 高校篮球文化气氛营造需进一步加强

孙民治认为:“篮球作为文化, 它的价值在于它有特殊的社会人文形态, 接近生活, 具有文学性, 不断地产生种种发展过程中的有趣故事, 能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使人增智长识、启悟灵感、陶冶情操、催人奋进、塑造形象, 显示出它独特的社会人文价值。”因此, 在我国普通高校如何利用篮球课程教学或篮球竞赛活动达到进一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如何提高高校篮球文化氛围是一项重要课题。营造浓厚的普通高校篮球文化氛围, 首先要利用篮球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和喜爱程度;其次要加大对篮球竞赛的宣传力度, 利用校报、网络报道、微信平台以及校内杂志等进行全方位的广播、宣传和报道, 提高篮球竞赛活动的地位和项目影响力;最后要举办高校篮球文化论坛、会议、专题活动等, 调动大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以身示范, 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高校篮球活动当中, 建设良好的高校篮球文化环境, 达到耳濡目染、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个性和创新思维的教育目的。

2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篮球教学的反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更要与时俱进, 对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场地器材等多个领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优化高校篮球教学模式, 改进篮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基于此, 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是课程除了注重促进健康, 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外, 更要注重对大学生个性、成就感、价值感以及思维创新力的培养力度;二是合理设置篮球课程内容,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分层、分班授课, 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比重, 以兴趣、习惯、能力为先导, 进行启发式、互动式和自主式教学;三是成立篮球俱乐部、篮球兴趣小组、篮球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课外篮球活动组织, 进行规范化的篮球竞赛交流活动, 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 积极营造浓厚的普通高校篮球文化氛围, 提高当代大学生终身篮球的思想意识;四是改革现有的篮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由教师、同行、学生、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成的灵活、简易、科学且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考核评价运行机制。

3 小结

我国普通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要以“健康第一、培养兴趣、重在普及”的思想为指导;介绍篮球运动基本发展简史, 优化篮球技术、战术教学等课程基本内容;注重启发式、互动式和自主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弹性评价体系;规范课外篮球竞赛活动, 建设高校篮球文化环境, 养成终身篮球的思想意识, 活跃高校校园文化气氛, 为培养当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从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 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对我国普通高校篮球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篮球,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家宏.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 (1)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33.

[2]潘前等.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J].福建体育科技, 2003, 22 (2) :55.

[3]周兴伟.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2) :391.

[4]刘恩允, 等.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江苏高教, 2004 (1) :85.

[5]张子雄.高校篮球教学俱乐部化现状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7) :52.

上一篇:利基市场下一篇:农村医疗保障研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