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2024-05-1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精选12篇)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1

1 概述

滑雪运动是一项享受大自然、充满激情的运动项目。我国的滑雪运动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黑龙江省, 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滑雪世界冠军, 获得了较高的荣誉[1]。冰雪体育的发展, 更是离不开冰雪课程的开展。推动滑雪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便是体育院校滑雪课的进行。20世纪90年代, 哈尔滨体育学院在探索中开始建立滑雪教育培训基地, 同时, 在全中国普通高校中率先开展滑雪教育课程, 近年来, 黑龙江省依据地理和气候优势, 高校冰雪教育蓬勃发展。因此, 需要对全省普通高校滑雪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以探索符合我省冰雪事业发展的冰雪人才教学培养模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滑雪课程专修和选修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和哈尔滨体育学院图书馆搜集、查阅了有关高山滑雪课程研究的大量科研刊物及专著等文献资料, 为本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2.2.2 分析综合法

运用了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演绎、整理和分析, 为本研究提供依据[2]。

2.2.3 访谈法

在本文中的相关问题, 对冰雪体育, 体育, 群众体育和访谈咨询专家。听取他们在冰雪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构建滑雪教学培养模式, 为本课题研究方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滑雪课程开展概况

3.1.1 课程开设和设置情况

滑雪运动在我国发展迅猛, 而哈尔滨市各高校也尝试在普通大学校园开设滑雪课程。但是, 由于受到交通、环境、开支等因素的影响, 开课的形式也不相同。有些学校与滑雪场达成协议, 在滑雪场客流量较少时, 可以允许学生来此滑雪, 并且在价格上给予相对的优惠, 以此来达到双方盈利的目的。可是由于滑雪课程的开设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所以真正可以开设此课程的学校却少之又少。但值得庆幸的是, 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且已经在为开设此课程做了许多积极的准备[3]。

3.1.2 教师及学生对开设滑雪运动课程的态度

在滑雪课程方面, 对5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 在开设滑雪课程的高校, 100%的教师认为滑雪课程的开设是有积极作用的;未开设滑雪课的高校, 82%的教师对开设滑雪课程持支持态度。对我省院校的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开设过滑雪课的学生中有98.3%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滑雪课程, 未开设滑雪课的学校学生中喜欢滑雪课程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66.5%, 由此可以看出, 高校师生对滑雪课程的开设是持接纳和欢迎的态度。因此,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应开设冬季项目课程。

3.2 影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滑雪课程开设的因素

3.2.1 受经济条件因素

东北具有较长的冰雪期, 为我省开设滑雪课程提供了优先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滑雪是一项高消费的运动, 它对器材以及场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滑雪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条件。并且滑雪场大多位于郊区与山区, 这样就需要有良好的住宿、交通、饮食等保证, 这对于有些学校来讲就相对困难, 这也是限制滑雪运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因素[4]。

3.2.2 教学内容与师资力量的制约

在我国从事滑雪运动的教练员以及专业运动员还是较少的, 而且在高校中存在这种专业的运动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的。因为, 现在还没有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比较专门的教材可以学习, 而且高校体育教育的授课形式是以课堂为基础, 像滑雪课这样教学难度大、师资力量少、经费消耗大的体育项目, 在没有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下, 是无法开展起来的[5]。

3.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滑雪课程开展的意义

3.3.1 完善冬季体育课程的需要

在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 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6]。

从全省的角度来说, 滑冰课是冬季体育项目的主要教学内容, 会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延续。进而, 这对学生选择冬季户外运动的项目会大大的减少, 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冬季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滑雪课程的开设是冬季体育教学发展的必要因素, 也是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时代需求。

3.3.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滑雪教学过程中,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的同时,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改变单纯的以教师教, 学过程的良好课堂教生学的教学形式, 建立课堂师生互动提问式的教学形式及学生实际参与教学学气氛;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良好的调控能力吸引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要面对全体、全面提高, 主动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更不是问出来的, 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出来的, 教师的精讲, 要把讲问压缩到最低限度, 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思考, 多想, 多表达, 多动脑子。同学间多讨论、多交流[7]。教师要及时归纳小结, 另外在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对同一动作技术进行学习研究。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现象打破了传统专业教育模式所造成的教学内容“封闭”状态, 这样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开拓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学生间,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启发, 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眼看, 动耳听, 动脑想, 动嘴说, 亲身操作,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效果良好。通过滑雪课程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具有一种促进作用。

3.3.3 锻炼身体素质与体验运动乐趣

高校学生参与滑雪课程可以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 学生在雪场上轻松、愉快地滑行, 饱享滑雪运动的无穷乐趣。例如:高山滑雪具有惊险、优美、自如、动感强、魅力大、可参与面广的特点, 故高山滑雪被人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和象征, 更是滑雪课程的首选和主体项目[8]。通常情况下, 评估人们滑雪技术水平的高低, 多以高山滑雪为尺度。滑雪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来说能够强身健体是肯定的, 除了增强心肺功能以外, 雪场湿润的环境对人也有好处。通过滑雪可以锻炼大腿和小腿的肌肉, 大臂和腹肌也能得到锻炼。还有身体的平衡、协调性。是比较综合的体育锻炼。

3.3.4 强化冰雪特色培养综合素质

滑雪课程的开设, 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享受与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快乐, 享受明媚的眼光和清新的空气。低温的滑雪环境可以培养学生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意志[9]。不断进步的时代, 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应该根据不同时代赋予人们不同的历史使命,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与时俱进的多功能人才。滑雪课程应该突出“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为核心的现代体育指导思想, 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 对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培养, 使学生通过滑雪课程的训练, 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优秀品质。

3.3.5 陶冶情操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人的情绪不良, 不但有损于健康, 而且还影响学习和工作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能医治“情绪病”的灵丹妙药[10]。人们经过实践发现, 滑雪运动是一种特效疗法, 它可以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滑雪场大部分都是建在各地的名山大川上, 山上空气清新、视野开阔、阳光明媚, 可以更好的欣赏到冬天景色的优美, 使运动者更好的享受滑雪环境同时缓解工作和生活中带来的压力以及造成的疲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黑龙江省高校冬季健身活动潜力很大, 而且普通高校开设滑雪课程也是必要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这一资源, 带动全社会的全民健身运动。根据我省的气候、地理优势特点, 从课程内容、体育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 形成良好的地域优势课程体系, 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更好的感受到冬季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只有坚持体育锻炼,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才可拥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克服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从而, 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4.2 建议

4.2.1 充分了解滑雪技术指导和教师的培训力度, 完善普通高校的滑雪教学体系。

4.2.2 利用网络的传播与宣传, 增加大众了解率, 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滑雪运动。

4.3.3 由于各高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资源等条件的制约, 学校的开设课程的条件也不相同。我们可以将相邻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教学收获。共同开设滑雪课教学, 使高校学生群体和滑雪场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摘要: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设滑雪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我省高校滑雪课程开展的现状与意义分析, 旨在找出阻碍滑雪课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使滑雪课在普通高校推广普及, 拓展大学生冬季体育课程领域,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体育的新要求, 为黑龙江省高校开展滑雪课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滑雪课程,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振佳.高山滑雪学习过程中教学浅析[J].冰雪运动, 2003, (3) :44~46.

[2]王石安.冰雪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423-440.

[3]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96.

[4]张春林, 许震松.培育大学生冰上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J].冰雪运动, 2007, 29 (1) :64-66.

[5]李大吉, 郭云超.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5 (4) :15-16.

[6]编写组.冰雪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230.

[7]曲新艺, 张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J].冰雪运动, 2006 (3) :118-120.

[8]王仁周, 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104-106.

[9]刘天悦.滑雪教学课作为北方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J].冰雪运动, 2006 (1) :29-30.

[10]董少伟, 于雷.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展冰雪运动课程的研究[J].冰雪运动, 2004 (5) :69-7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2

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 主办

2008年8月28日

(总第111~112期)

目 录

一、喜迎奥运

省高校后勤四名同志参加火炬传递活动

哈尔滨商业大学圆满完成火炬传递人员接待任务

二、表彰决定

关于授予哈工大自选食堂等52个食堂标准化食堂荣誉称号的决定

三、年会信息

省高校伙专会召开2008年年会

省高校绿专会在伊春召开2008年年会

省高校房专会召开2008年年会暨总结交流大会

省高校物专会在哈尔滨召开2008年年会

四、媒体链接

稳定发展 创建和谐校园

——访东北林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白雪峰 省高校后勤四名同志参加火炬传递活动

在“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火炬传递活动中,我省高校后勤有四名同志荣当火炬手,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凤淼,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张洪民,哈尔滨师范大学总务长马明,东北农业大学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服务中心主任鲍彦广。上述四位同志分别参加了7月12日和13日在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的火炬传递活动。每位同志都精神饱满、心情激动地跑完火炬传递路程,代表全省高校后勤近万名员工传递友谊、传递和平、传递光明、传递进步、传递理想。此次火炬传递必将激励以他们为代表的全省高校后勤员工昂扬进取、努力工作,为我省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报道

哈尔滨商业大学圆满完成火炬传递人员接待任务

7月11日,2008北京奥运火炬在哈尔滨传递。哈尔滨商业大学承担了火炬传递人员的接待任务。后勤部门和饮食中心的全体员工为接待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火种护卫队人员和哈尔滨市火炬传递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的到来,精心采购主副食原材料、制定了食谱、严格主副食品加工流程,为500多名宾客提供主食26种、副食20种。省政府副秘书长衣恩普代表程幼东副省长到校检查了接待的各项工作,哈尔滨市卫生局赵局长,卫生监督处夏处长、闫处长和市卫生监督所高迎春所长、于玲科长等领导和专家全程指导接待工作。哈尔滨商业大学曲振涛校长和后勤服务总公司石忠儒总经理、王尊副总经理亲临现场领导和指挥接待工作。周到热情的服务和美味可口的饭菜受到宾客们的好评和省市主管部门的赞扬。

哈商业大学饮食中心供稿

关于授予哈工大自选食堂等52个 食堂标准化食堂荣誉称号的决定

全省各高等学校: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伙食专业委员会,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和中国高校伙专会的工作部署,经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批准,自2007年开始,先后对已获得标准化食堂荣誉称号的单位进行逐个复检。现授予哈工大自选食堂等52个食堂为标准化食堂荣誉称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苑楼(风味食堂、学二食堂、教工食堂)、自选食堂(风味食堂)、方便食堂、学子食堂、学一食堂、学五食堂、学三食堂、学九食堂;

黑龙江大学:格致园(A区学生食堂)、丽泽园(B区学生食堂)、子矜园(C区 学生食堂)、南校区学生食堂(原水专学生食堂);

哈尔滨师范大学:二部学一食堂、呼兰校区学生食堂、三部学三食堂、三部学四食堂;

齐齐哈尔大学:学二食堂、学一食堂、学五食堂、学三食堂、学六食堂、清真食堂;

佳木斯大学:学五食堂、学三食堂、学七食堂、文萃苑;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新食堂(学一食堂、学二食堂、学三食堂);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一食堂;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学生食堂;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区学生食堂; 黑龙江工程学院:美食城、学一餐厅; 哈尔滨工程大学:美食城、美食广场; 东北农业大学:北区学生食堂、学生餐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一食堂、学二食堂;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学生食堂;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食堂;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学一食堂;

哈尔滨商业大学:D区学生食堂、A区三楼学生食堂;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食堂; 牡丹江医学院:学生食堂; 绥化学院:学子餐厅;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一食堂; 哈尔滨学院:学一食堂。

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要求全省高校食堂向标准化食堂学习,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标准化食堂的创建水平,为广大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美味可口、安全营养、服务上乘”的主副食品,用创新思维,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饮食、效益饮食、快乐饮食”而奋斗!

黑龙江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省高校伙专会召开2008年年会

省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于7月28日至30日在伊春市举行。出席年会的同志:省高校伙专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全省高校主管后勤工作的院校长、主管伙食工作的处长(总经理)和饮食中心主任,部分准入制企业代表,总计96人。

伊春职业学院副院长马万山参加会议并致辞,热烈欢迎全省高校后勤同行来红松故乡—伊春参加年会,并诚邀各位代表到伊春职业学院检查指导工作。

省高校伙专会主任许庆禄首先向与会同志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建立高等学校学生食堂长效保障机制的若干意见》(2008年6月5日征求意见稿)。大家对《若干意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措施具体,是高校伙食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一定切实抓好落实工作,为维护学校的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许庆禄主任对省高校伙专会前6个月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把保稳定作为首要工作,全力推进高校伙食物资准入制,对全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进行复检,全力推动《劳动合同法》实施工作,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活动,加强伙专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做好协调、咨询与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络和信息交流工作。并对伙专会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把保稳定、促和谐、迎奥运作为首要工作,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办好高校伙食,对今年申报标准化食堂评估的高校进行验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活动,举办一期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培训班,年末或明年初召开伙专会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省高校伙专会号召全省高校伙食同行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以构建“和谐饮食、效益饮食和快乐饮食”和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次年会在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的关怀下,在伙专会全体组成人员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必将推动全省高校伙食工作进一步发展。

省高校伙专会秘书处报道

省高校绿专会在伊春召开2008年年会

8月4日,省高校绿专会2008年年会在伊春职业学院隆重召开。本次年会共有来自全省近40所高校的82名代表参加,绿专会的赞助企业也应邀参会。省高校后勤服务中心李志强主任和伊春职业学院马万山副院长出席会议。马万山副院长首先致辞,他对与会代表光临伊春职业学院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年会圆满成功。绿专会主任孙光达同志向与会代表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

1、做好年检工作,促进校园美化。

2、依托黑龙江省教育后勤信息网,积极建立绿专会网页。

3、继续完善与吉林省高校绿专会的协作关系,为辽宁省高校绿专会的成立提供建议和经验。

4、下一步工作安排。报告总结了绿专会第三届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并提出了今后全省高校绿化工作的设想,明确了开展全省高校绿化工作的方向。哈尔滨工程大学李凤木处长介绍了2008年度全省高校校园绿化工作检查评比情况,宣读了对全省32所绿化先进单位和36名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为绿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黑龙江大学张革艳、黑龙江科技学院赵维江、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周淑香和绥化学院王新发等同志分别代表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发言,并介绍先进经验。

省高教后勤服务中心李志强主任充分肯定了本届绿专会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最后,绿专会新的合作伙伴——三鑫园林机械有限公司经理就该企业的状况和产品做了简要的介绍。

本次年会,是在北京2008奥运会即将开幕这一喜庆时刻,全省高校绿化工作者的一次欢聚,是历年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得到了全省高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伊春职业学院领导及同仁们的鼎力协助,是一次与时俱进、促进发展的会议。会议期间,各学校代表踊跃发言,提设想,谈感受,交流先进的绿化管理办法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这必将促进全省高校绿化工作的共同发展和不断进步。

省高校绿专会秘书处报道

省高校房专会召开2008年年会暨总结交流大会

7月31日,省高校房地产管理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总结交流大会胜利召开,全省各高校代表和哈尔滨市房改办同志出席了大会。

会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管理处王俊处长主持。全国高校房专会副秘书长、省高校房专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勤工作处副处长张军政同志首先传达了5月31日至6月3日在宁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房专会主任秘书长会议精神,并详细介绍了全国特别是黑龙江省高校职工住宅货币化补贴实施情况。黑龙江省高校房专会主任、东北林业大学资产管理处处长程龙双同志就黑龙江省高校房专会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省高校房产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省高校房专会今后的工作任务向与会代表作了工作报告。哈市房改办李立明处长对省高校房专会2008年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省高校房专会在高校房产改革与管理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市房改办将一如既往地为高校房产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希望在工作中与各高校建立深厚的友谊。

哈尓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针对货币化补贴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哈尔滨理工大学针对二次调房产权问题,哈尔滨商业大学针对税费、周转房、外户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针对房产有关政策的延续性等问题,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各高校代表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高校房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市房改办高洪亮副处长就高校房产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了诠释。

省高校房专会2008年年会完成了既定目标,是一次团结、奋进的大会,房专会将继续为各高校做实事,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各高校解决在房产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省高校房专会秘书处报道

省高校物专会在哈尔滨召开2008年年会

黑龙江省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于8月1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二十三所高校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志强同志、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陈守权同志、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勤集团纪委书记兼党委副书记刘占凯同志应邀出席大会。

会议由物专会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后勤服务中心总经理张鹏同志主持。陈守权校长助理代表哈工大致开幕词,祝贺物专会2008年年会的胜利召开,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充分肯定了物专会近几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为推动我省高校物业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的贡献。同时,他就我省高校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并希望物专会按照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结合高校特点和实际,指导和帮助高校物业从整体上进行规范和改革,为高校物业形成正规化、全方位管理服务格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志强同志代表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对物专会2008年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物专会成立六年来,在主任单位哈工大的带领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推动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及保证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希望物专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寻求出符合实际的高校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中国高校物专部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裴建勋同志传达了中国高校物专部2008年常委会会议精神。省高校物专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物业 管理中心主任范强同志向与会代表作了第二届省高校物专会工作报告。报告详细总结了2005年11月省高校物专会第二届委员会产生以来开展的四项主要工作:一是认真抓好物专会的组织建设,促进物专会不断发展;二是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单位进行物业管理的学术交流和理论研究,指导高校物业管理的实践;三是制定相关标准,对全省高校物业管理工作进行联合检查评比;四是大力开展高校物业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报告还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广泛、物专会的核心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宣传力度不够、与会员单位的联系不紧密等。报告对物专会今后工作提出了两点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物专会的自身建设,二要继续加强对高校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省高校物专会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物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涛同志向大会作了《黑龙江省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关于经费收支情况的审查报告》。

大会以推荐的方式产生了省高校物专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委委员及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物业管理中心主任范强同志当选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并进行了表态发言,决心不辱使命,带领新一届常委做好工作。

会议收到交流论文15篇。哈工大物业管理中心李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李冰、东北农业大学夏福民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王维锋同志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下午,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分别由物专会副主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后勤服务中心吴巨峰副总经理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后勤处陈佰军副处长主持。代表们就范强主任的工作报告、王涛秘书长的经费收支汇报及如何搞好全省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物专会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各位代表一致认为物专会这几年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为推动我省高校物业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闭幕式由物专会副主任、哈尔滨商业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李丹同志主持。物专会副主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方明同志宣读了交流文章表彰决定,大会对提交交流论文的同志颁发了证书和纪念品。

省高校物专会秘书处报道

稳定发展 创建和谐校园

——访东北林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白雪峰

宗 妍

自2007年,高校餐饮服务面临着主副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何应对成本上涨,保持校园稳定和谐,是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近日专程采访了东北林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白雪峰。

笔者:针对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特点,请结合高校的后勤工作谈谈您的体会?您认为高校将如何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白雪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政府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把食品安全作为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来抓,我认为这充分的体现了国家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作为高校后勤保障战线上负责饮食服务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觉得自己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目前教学科研方面的精英和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校园的食品安全工作,保证广大师生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安全,决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认为,具体到我们的饮食服务工作,就要求我们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好采购检验关、生产加工关和食品出售关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保证学校的食品安全和校园稳定,为学校的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笔者:请就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制定的制度等方面介绍一下经验。

白雪峰:作为学校饮食服务管理的主要责任人,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我简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一下我们在饮食安全管理上的一些做法:第一,严把采购检验关。我们严格按照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的要求,在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确定的准入企业内实行集中定点采购,所有采购入库原料,由专职的监察和保管人员联合检验,保证办伙原料的质量。第二,严格按照市卫生监督所学校卫生监督科的要求,合理设置加工流程,严格管理各操作加工间的卫生。除学校卫生监督科按照食品卫生量化等级进行的例行检查外,还经常请卫生监督员帮我们进行检查,查找食品安全隐患,提供解决建议。第三,严把食品加工关。坚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式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要求所有工作人员按操作规范进行生产加工;并由餐饮管理部和监察培训部对每餐进行全程监督检查,不放过任何疏漏。第四,加强灶房的安全管理。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无中心管理人员陪同,任何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灶房,包括总公司领导;在食品出售期间,后灶房无人区所有通道上锁,防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第五,加大设备投入,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的生产设备。例如,我们投入近20万元购买了10台洗菜机,解决了冬季水温低、洗菜难的问题,该设备还可以利用 臭氧去除蔬菜表面残留的农药,大大的提高了菜品的安全。

笔者:针对粮食及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学校食堂经营、学生生活带来的影响,请您谈谈贵校为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确保食堂饭菜质量,保持食堂价格总体稳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效果如何?

白雪峰:粮食及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学校食堂经营确实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为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确保食堂饭菜质量,保持食堂价格总体稳定,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员工教育,提高认识,下大力气做好食堂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向员工灌输确保食堂饭菜质量和卫生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保证质量,稳定价格,热情服务,切实贯彻上级精神,做好饮食保障工作。

二、千方百计降低采购价格。采购员凌晨3点到哈达菜库去采购新鲜蔬菜,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精挑细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原材料; 严格按照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制定的高校食堂伙食物资准入制的要求集中定点采购,利用采购规模降低采购价格;为缓解中心缺少流动周转资金的困难,对粮油等大宗物资采取先送货、延期结算的办法。

三、做好加工、出售环节的管理工作。做好核算工作,按照学校要求,保证食品价格的稳定。目前我校食堂的主食价格仍是全省高校中最低的;副食品的价格结合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严格核算,做到质价相称;出售半份菜,缓解学生经济压力,保证学生营养搭配的需要;由于某些菜品的原材料大幅涨价,我们发动厨师加强创新、调整花样,利用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相对较低的原材料开发新的菜式,满足学生需求;为保证贫困学生的用餐,各食堂提供免费汤和1元以下的低价菜,并且供给充足;发动员工加强节约,把香菜根、芹菜叶等拌成咸菜,充分的利用了原材料,对降低成本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在食堂3号门的醒目位置制作了一块电子大屏幕,及时把粮、油、肉、蛋、蔬菜等市场采购价格公布给学生。加强与学生会的对话沟通,以学生会下设的学生权益中心、生活部、女生部等为桥梁,向学生做宣传解释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粮油等食品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现象,学校、后勤总公司和饮食中心已经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措施,争取学生的认同和理解。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3

【关键词】黑龙江高校;冰雪运动;教学现状

1引言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纬44度以北的边疆,冬季气候寒冷,冰雪期长;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降水较丰富。黑龙江冬季雪量大(平均积雪深度为10—15cm),冰雪期长(黑龙江省各地区可达150天左右),适合开展冰雪体育运动〔1〕。正是源于这种独特的自然和地理条件,黑龙江各个高校在进入冬季后把冰雪运动作为主要的体育教学内容。笔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各个高校当前开展冬季体育运动的现状做一分析比较,旨在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推动黑龙江省各高校冬季体育运动的发展,构建黑龙江省特色的冬季体育课程,以此增强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抽取出黑龙江省本专科院校十所,既有男生较多的工科类高校,也有女生比例较大的师范类院校,以保证调查的普遍性和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研究除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外,还进行了实地观察的方法,即亲临抽样的十所学校的体育课现场进行实地观察。这十所高校分别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黑河学院、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大庆职业学院。在对这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中,共发放了1500份问卷,回收1258份,回收的比例约为83??9%。

3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及探讨

3??1结果分析

3??1??1黑龙江省十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课程的项目

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目前情况来说,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开设冬季体育课程的时候项目相对比较单一,能够开设的冰雪体育课程也较少,笔者一共调查了十所学校,其中有九所在冬季开设的主要冰雪体育课程是速滑,而开设花样和冰球和滑雪的学校较少,由于雪地足球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所以所有学校都有这个项目。而其它的冰雪体育课程,例如野外运动等冰雪运动课程尚未开设,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3??1??2学生对冬季冰雪体育课程的选课情况

现将回收的1258份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冬季冰雪体育课程的选项情况整理成表格形式(表2)。

从表2可以清楚的看出,有67%的同学选择了冰雪运动作为冬季的主要体育项目,有33%的同学选择了非冰雪项目,说明大多数同学对冰雪体育运动还是比较认可和喜欢的。在笔者发放并回收的1258份问卷中,因为是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多所高校,所以男生与女生的比例基本保持平衡的状态,所以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也相对较准确,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1??3学生未选择冰雪体育运动课程的原因

通过上表中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415名没有选择冰雪体育运动课程的学生中,有6%是由于选择课程的名额有限;有23%的学生是由于害怕冬季的严寒,不能忍受在严寒下进行运动;另外有5%的学生是由于没有同伴的参加而选择了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一部分的比例也很小;有36%的学生则是由于冰雪体育运动的难度太大,可能会对期末的考试成绩产生影响而没有选择冰雪体育运动,这一原因所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另外有29%的学生则是对冰雪体育运动没有兴趣。

对抽取十所高校的调查问卷中,并不是所有的高校的冰雪体育运动课程都是选项课,比如黑河学院。在进入冬季后,黑河学院的公共体育课全部是冰雪体育项目,分别开设了速滑、花样和冰球等项目,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进去,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寒冷的冬季得到更好的锻炼和身心发展。

3??1??4高校一线教师对冰雪运动课程的看法

如表4所示,受访的40位高校一线体育教师认为,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合开展冰雪体育运动项目和冰雪体育课程是黑龙江省的特色课程的分别有35人,大约占88%;26名受访者认为开设冰雪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冬季的御寒能力,占65%;30名受访者认为冰雪运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制,占75%;此外还有10名受访者表示冰雪体育运动容易使学生感冒,造成冬季流感,占25%;有5名受访者则认为冰雪运动很危险,容易给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占12??5%。

3??2学生不积极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的原因

3??2??1客观原因

调查中,笔者发现,高校中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冬季的冰雪体育运动,原因如下:

第一、学校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很多学校的冰雪项目体育馆及可供学生进行冰雪体育运动所用的器材等设施都过于陈旧,有很多几乎已经不能够使用。

第二、教育经费紧缺。由于冰雪体育运动对于场馆的要求都很严苛,而体育场馆的建设又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也导致了一些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2〕。在走访中笔者还了解到,许多高校考虑到季节性的问题,认为大量的兴建冰雪体育项目的场馆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相对来说浪费较大,利用率较低,从这一因素来考虑就相应地减少了对其资金的投入,甚至有很多学校基本不开设冰雪体育课程。

第三、师资问题。近年来由于各个高校不断地进行扩招,虽然在师资力量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当前的体育教育需要〔3〕。

第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雪时间缩短的问题也对冰雪体育运动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冬季滑雪运动受制于特别的地理环境,许多地方并不适合开展此项活动。黑龙江省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但是近年来气候变暖,冬季下雪的次数和雪量变少,导致冰、雪时间缩短,影响了学校冰雪体育课程的开展和学生参加冰雪体育运动的热情。

3??2??2教学形式单一陈旧,缺乏趣味性与知识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很多高校在进行冰雪体育运动的教学工作中主要突出的是技能的训练,尽管在教学工作中传授了一些健康第一、强身健体等现代体育的教育理念,但是技能的传授仍然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较而言,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仍然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另外传统的冰雪体育运动课程的形式也很单一,内容枯燥无味,对于学生而言已经失去了兴趣。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在改革的过程之中,很多的高校对公共课程都实行了选课的制度,但许多同学在冬季进行公共体育的选择过程中都选择了一些比较简单、考试相对较容易的传统的体育项目,例如篮球、排球、网球等室内的传统的体育项目。而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相对来说更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与支持,因为它的趣味性还是比较强的。当各个高校出现了这种现象后,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仅没有进行适当的反思,总结其中的原因,而是采取了一种默默的认同的态度,久而久之,冰雪运动就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这其中教师的因素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当出现这样的现象后,教师并没有对冰雪运动课程的教学意义与发展潜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甚至很多教师开始表示对冰雪课程的否定。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4〕,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崭新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5〕,也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3??2??3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识狭隘

众所周知,冰雪运动与传统的体育项目相比具有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等特点,而在技能要求方面很大一部分同学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在参与冰雪运动的过程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其动作要领当然也会有危险,容易对身体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事故,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许多同学在公共体育的选择方面也尽量避免选择冰雪运动。除此以外,冬季气温很低,学生害怕寒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以滑冰和滑雪运动为例,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其动作要领,那么在运动过程之中就很难确保自身的安全。但是,笔者认为,并不能因其难度大而放弃对冰雪运动的开发与教学,每一种运动或多或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体育项目虽然难度较小,危险性也相对较低,但是在身体的锻炼等方面还是有其局限性的。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且持续的时间很长,积极地参与冰雪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抵御寒冷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生活的艰辛。毕竟没有哪一种体育运动不需要技能的训练,而当学生领悟了其中的奥妙,自然也会喜欢上爱好上这一运动。从冰雪运动自身的特点来看,它融健身、娱乐、欣赏于一体,符合当今体育教学的要求〔6〕。另外,冰雪运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利用自然力健身方面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替代的作用〔7〕。

3??3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策

3??3??1大力弘扬冰雪体育文化

学生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认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体育行为〔8〕。在开设冰雪体育运动的时候,学校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以加强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识,弘扬冰雪运动的文化。没有文化就形成不了体育课,也发展不了体育课〔9〕,高校应该开发好冰雪体育课程资源,营造浓厚的冰雪体育文化氛围〔10〕。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冰雪运动的认识,为学生讲解冰雪运动在黑龙江省的历史,使同学们对冰雪体育运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相应的冰雪运动的竞技活动,增强冰雪运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提高其趣味性,使冰雪体育课程在大学的体育课堂中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使黑龙江地区的特色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11〕。

3??3??2加强冰雪运动教学设施的建设

要想开设冰雪体育运动,完善良好的运动设施是关键的前提〔12〕。与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冰雪运动需要更加完善的体育设施,而场馆的建设,器材的更新则是重中之重。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的场馆还是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很多配套的设施已经非常老化,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以速滑为例,很多学校的滑冰鞋已经用了十几年,学生穿起来也不是很舒适,防寒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学生自己买又很贵,许多家庭困难的同学不能承担起这样的费用,所以就放弃了公共体育课程中对冰雪项目的选择。综上所述,黑龙江省要想更好地发展冰雪体育项目,必须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完善相应的场馆的建设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而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去〔13〕。

3??3??3通过社团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

现今社团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组织校内活动主要的推动载体,在社团中成员也基本形成了比较和谐的关系,这样在举办活动的时候也相对来说比较顺利。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发展冰雪运动,促进冰雪运动的发展。学校可以成立以冰雪运动为主的社团,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加,通过社团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投入,在社团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学校完全可以放手让给学生进行管理,这样也就减轻了学校经济上及其它方面的负担〔14〕。同时在社团的组织之下,由社团中资质较老,技能较好的成员对新加入的成员在技能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培养大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还可以在适当情况下请一些在冰雪运动中有一定影响力的运动员到校进行表演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利于学生冰雪运动技能的提高,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锻炼的氛围。

3??3??4积极开设黑龙江特色冰雪课,激发学生冰雪运动兴趣

大力设置公共体育冰雪课,比如各种冰上项目,速滑、花样等等。黑龙江省冬季时间长且寒冷,对开展冰上运动来说非常适合。而体育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把冰上项目与体育教学结合应用,将会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及其体育意识的建立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从总体上来看,黑龙江省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开展地较好,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体育运动也正在飞速地发展,同时传统的体育项目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黑龙江省地处严寒的东北地区,冬季的降雪量较大,并且时间很长。黑龙江省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自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科学合理地运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希望通过这一对黑龙江高校冰雪运动的调查,对高校冰雪运动现状的研究,把握黑龙江省冰雪运动的最新发展动向,了解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进而促进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北方高校冰雪体育运动课程的发展。

4??2建议

(1)黑龙江省各高校应该根据冬季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安排学生的上课时间和教学学时,针对冬季冰雪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做合理调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目的。

(2)应该尽可能地加强冰雪项目场馆和相关器

材设施的管理,以满足学生冰雪体育课教学的需要。应积极开展具备北方特色的冰雪运动,充分利用自然和场地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冰雪运动兴趣。

(3)应加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师资力量的提高,继而使学生的体育冰雪运动素养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温亚旭??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

研究〔J〕??冰雪运动,2005,27(3):67-69??

(下转第60页)

(上接第56页)

〔2〕史海立,于泉??高校速滑课的改革与措施〔J〕??冰雪运动,2001(3):49-50??

〔3〕唐云松??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

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50-52??

〔4〕薛红??黑龙江省冬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探析〔J〕冰雪运动,2002,24(4):82-83??

〔5〕张强,吕吉勇??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8,30(1):73-75??

〔6〕李卫国,李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J〕??体育学刊,2002,11(2):62-63??

〔7〕孙宏伟??高校冰雪运动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

冰雪运动,2007,29(2):68-69??

〔8〕刘建国,范秦海,朱云波等??华北地区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6,13(1):95-96??

〔9〕王亚飞??21世纪高校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

四川体育教育科学,2004(3):186-188??

〔10〕李福祥,李兆元,于兴洲??黑龙江省高校冬季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研究〔J〕冰雪运动,2008,30(2):69-72??

〔11〕甄子会,李江??东北三省普通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08,30(4):80-83??

〔12〕孙伟东??沈阳市高校冰雪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2008,30(6):77-80??

〔13〕袁红??北方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冰雪运动,2006,28(3):96-97??

〔14〕崔延武??高校大学生滑雪俱乐部组织与建设〔J〕??

冰雪运动,2011,33(1):41-4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研究对象, 样本来源于黑龙江省东北农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十所普通高校的在校男、女学生。采用分层抽样 (年级) 与随机抽样 (不同年龄群体) 相结合方法抽取年龄在19~22岁的学生作为测试和评价对象, 抽取样本量共2000人, 男生1 0 2 1人, 女生9 7 9人。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仪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查阅互联网上有关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统计数据及《标准》各等级设计比例, 为后续分析讨论提供支持, 具体研究数据见表1~5。

表1显示, 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总体等级评价, 不及格率、及格率明显高于标准设计比例, 优秀率明显低于设计标准设计比例。通过对各项目等级情况进行考查, 肺活量、立定跳远、台阶试验三个项目的优秀率明显低于标准设计比例, 是造成学生优秀率较低的根本原因。肺活量、握力两个项目的及格率较为集中, 抵消了其他项目在这一评价等级上的优势。学生立定跳远不及格率较高, 需对这一项目进行针对性练习。

表2显示, 黑龙江省高校19~22岁各年龄段男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营养不良率高于标准设计比例;较轻体重率高于标准设计比例;正常体重率则低于标准设计比例;超重率基本符合标准设计比例要求;超重率则超出标准设计比例要求。就各项指标各年龄段分布而言, 明显可以看出学生的标准体重逐年呈上升趋势。

表3显示, 与设计比例相比, 黑龙江省高校19~22岁各年龄段女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较轻体重率高于标准设计比例;正常体重率低于标准设计比例;就各项指标各年龄段分布而言, 明显可以看出学生的标准体重逐年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生受以瘦为美的审美观点的驱动, 采取了诸如锻炼、节食等方法来减轻体重。

表4显示, 黑龙江省高校19~22岁各年龄段男学生总体等级评价不及格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全国同年龄段学生总体水平及标准设计比例, 良好率及优秀率则低于全国同年龄段学生总体水平及标准设计比例。就各项指标各年龄段分布而言, 明显可以看出男学生总体等级评价中, 不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随测试样本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 及格率则呈上升趋势。这就表明, 黑龙江省高校男学生体质健康逐年向及格等级聚集, 意味着不及格群体通过锻炼或重视体质健康评价来提高自身评价等级, 良好及优秀群体则缺乏相应动力, 故而评价等级下降。

表5显示, 黑龙江省高校19~22岁各年龄段女学生总体等级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全国同年龄段学生总体水平及标准设计比例, 优秀率则远远低于全国同年龄段学生总体水平及标准设计比例。就各项指标各年龄段分布而言, 明显可以看出女学生总体等级评价中, 良好率随测试样本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 及秀格率率则呈上升趋势, 总体表现为及格率与良好率间的交互转换, 意味着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3 结论

(1) 总体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总4.47体等级评价并不理想。肺活量、立定跳远、台阶试验三个项.24目的优秀率明显低于标准设计比例;肺活量、握力两个项目的.47及格率较为集中, 抵消了其他项目在这一评价等级上的优势;.15立定跳远不及格率较高。

(2) 黑龙江省高校19~22岁各年龄段男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表明学生的标准体重逐年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女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等级评价显示学生的标准体重逐年呈下降趋势。

(3) 黑龙江省高校19~22岁各年龄段男学生总体等级评价不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随测试样本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及格率则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女学生总体等级评价中, 表现为及格率与良好率间的交互转换, 意味着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贾志勇.2005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G/OL].http://kid.baby.sina.com.cn/2006-08-23/174915168.html.

[4]张勇, 王丽.对全国青少年学生1985~2000年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3 (5) :24~26.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5

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战略,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增强高等学校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黑龙江省教育厅决定设立“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以下简称“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为保证该计划更好的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提高青年学术骨干的科研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我省高等学校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学术骨干队伍是充分发挥我省高等学校优势,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的目标是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内,在我省本科高等学校以择优支持方式分批精选300—500名青年学术骨干,采取省拨款和学校自筹经费相结合等多渠道资助的办法,提高青年学术骨干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四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的原则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项目为前提,突出重点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以人为本,把支持人和支持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与其它计划(如:国家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教育部和省的重大科研项目等)的合理分布和有机衔接;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五条为实施“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我省

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基金的一部分,并按有关规定专项管理。

第六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以项目形式体现,分进行,每年评审一次。

第七条黑龙江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第二章申报范围和条件

第八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申报的学校范围是黑龙江省本科高等院校。

第九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将择优资助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青年学术骨干和承担国家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教育部和省的重点科研项目等任务的青年学术骨干。

第十条本计划支持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在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工程及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3.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

4.在省内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一般应受聘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5.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其他高校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为在读博士研究生;

6.在申报当年1月1日,自然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

第十一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项目实行限额申报,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承担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未完成者不得申报。

第十二条有关高等学校根据申报条件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申请,申请者需提交《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申请书》,学校学术委员会对申请人的科研能力进行评审,提出推荐意见,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后报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

第十三条黑龙江省教育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支持方案。

第十四条黑龙江省教育厅对建议支持方案进行审批。

第十五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项目入选者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

第四章管理

第十六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按人资助,项目由申请者自主确定,资助项目研究周期为3年,受资助的青年学术骨干于每年1月31日前向所在学校提交上一工作报告,学校经认真审查和汇总,报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不报送者,或经审核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者,停止拨款,三年内黑龙江省教育厅在科研立项上不予支持。

第十七条资助期满后三个月内,要求项目承担人对项目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填写《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总结报告》,并附主要论文、专著、教材、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以及成果应用情

况,经所在学校签署意见后,报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备案。

第十八条受资助的青年学术骨干发表、出版有关的论文、著作、教材、学术报告以及鉴定、上报成果等,均应注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字样和项目批准号,未注明的不能作为验收材料。

第十九条黑龙江省教育厅对“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实行项目目标管理,中期抽查,终期验收。

第二十条资助结束后的3年内,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和获资助者所在高等学校每年对获资助者已发表的论文、著作的被引用、教材的使用和获奖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第二十一条因意外原因或连续一年以上出国,调离本科研岗位等,致使无法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时,获资助者及其所在高等学校应及时向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中止资助报告。

第二十二条获资助者如有违反道德规范,或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的,经调查核实后,由黑龙江省教育厅撤消其资助项目,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获资助者不得替换,资助经费不得转让。

第五章经费

第二十四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资助经费,省属高校由省教育厅和高校根据项目情况统筹安排,部委属及市属高校的“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经费由学校自筹解决。

第二十五条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承担的研究项目,获资助者所在高等学校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该项计划的资助经费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在所在高校的管理监督下,资助经费由获资助者按有关规定支配使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或挪用。

第二十六条黑龙江省教育厅在“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进行

中或完成后将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实施专项审计检查,对不符合专项资金管理要求的或截留、挤占和挪用资助经费的,将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因故中止、撤消资助的,获资助者应及时撰写阶段工作总结,经所在高校审核签署意见后,一式两份报送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已拨经费的剩余部分扣回。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6

摘 要:高校在国家知识创新系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要实现“十二五”的经济目标,提升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构建的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高校知识创新投入指标和高校知识创新产出指标2个一级指标和R&D人员总数、R&D经费投入、研发中心总数等11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黑龙江省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提供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系统的主体,在知识创新中具有源头作用,并且具有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学术氛围等优势。据统计,足以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有70%诞生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高校正在成为各国知识创新的中心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目前,黑龙江省要实现“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目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全面提升黑龙江省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创造出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黑龙江省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提高黑龙江省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高校责无旁贷地扮演着知识创新的中心、知识企业的孵化器、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智力支柱等多种角色。提升黑龙江省高校的知识创新能力,激发高校自身的知识创新活力,既是黑龙江省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黑龙江省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需要。而如何客观评价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是提升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1 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知识创新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的过程,客观的评价高校知识创新能力也是比较困难的。本文根据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的实际情况,依据科学性、可行性、客观性和系统性等原则,建立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科学性是指,建立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科学合理,不可以漏掉任何一个关键因素,也不可以增加任何多余因素。

可行性是指,建立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可从高校的相关部门搜集数据的,而不是套用晦涩的术语难于搜集数据的指标。

客观性是指,所建立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客观实际的,不是由某个人主观意志决定的。

系统性是指,评价高校知识创新能力,应把高校知识创新看作是一个系统,综合考虑系统内各方面因素。

依据吴洁(2007)构建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能力和收益性指标[1];刘敬严(2008)提出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产、技术资产、市场资产、基础结构资产和知识创新成果[2];罗洪云(2015)将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划分为人员、资金、支撑、成果四个维度21个因素[3];林向义(2009)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評价划分为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并提出了2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4];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知识创新的特点,本文将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知识创新投入和知识创新产出2个一级指标,R&D人员总数、R&D经费投入、研发中心总数等11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高校知识创新投入指标\&R&D人员总数

R&D经费投入

研发中心总数

知识创新团队总数

重点实验室总数

设备仪器投入数量\&高校知识创新产出指标\&发表科技论文数量

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

获国际及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

与企业或科研机构协作项目数量

知识创新成果转化数量\&]

2 小结

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是提升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的衡量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高校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本文结合多个学者的观点以及走访黑龙江省高校实地调研,得出了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能为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提供帮助,研究成果也可为全国范围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洁.基于熵值法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53-56.

[2]刘敬严.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3):8-13.

[3]罗洪云,林向义,王磊,曹明阁.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2):8-11.

[4]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9,18(4):152-158.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研究”(13D010);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黑龙江省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研究”(GBD1213053);东北石油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研究”(2013QN206)。

作者简介: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7

1、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学术力量的现状

近几年来,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在《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05—2006) 》教育发展指数排名中, 黑龙江省排名靠前, 属于高等教育区域竞争力比较强的省份, 目前黑龙江省拥有普通高校79所, 其中本科院校36所, 高职 (专科) 院校43所, 通过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学术力量的调查发现, 除了少数几所国家重点大学以及具有传统体育优势的院校, 其余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学术力量比较薄弱、学术环境差、科研条件有待改善。

1.1学术研究经费投入不足, 资金来源单一, 捉襟见肘

科研经费是学术研究顺利完成的必要保证, 目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经费基本上是通过申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等课题获得相关研究费用和配套资金的支持, 虽然国家每年投入教育科研的经费不断增加, 但学校体育科研的经费从国家到地方, 增加的幅度很小甚至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科研经费捉襟见肘, 这使得体育教师的学术研究很难有大的成就, 整体水平势必不高。

1.2学术态度不积极, 对学术投入的热情不够

学术态度是教师对学术活动本身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 是教师对学术的一种认识和行为倾向。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体育教师对学术工作的投入程度是不够的, 缺乏应有的学术热情, 其中评职称是大部分体育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和动力来源, 职称一旦到头了就不再搞科研了,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教科研质量不高, 而真正想通过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来提高自身素质的体育教师很少。

1.3体育教师对学术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校体育教师认为, 组织好学生上课, 搞好教学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进行科研和学术研究是额外的副业, 花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搞研究既担心费时费力又怕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另外, 学术研究是一个脚踏实地、 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急于求成, 有些教师进行科研时难免会感到困难重重, 抵触情绪严重。

1.4研究方式主要还是个人单独研究, 而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当今时代, 科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各种学科的交叉和融会贯通, 这也往往能产生很多新的发现, 所以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向多元化、合作化方向发展, 而个人单独研究、散兵作战仍是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式, 这就造成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要挖掘出新的科研成果就很困难。

1.5工作量大, 超负荷, 让体育教师无暇顾及学术研究

随着近几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 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逐年加大, 再加上运动队的训练、群体竞赛等其他工作, 体育教师每天的工作量很大, 任务繁重, 占去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 即使想搞科研也是有心无力, 望尘莫及。

1.6体育教师整体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科研基础较差

近年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整体文化素质提高显著, 科研水平也有所改善, 但整体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部分教师还是运动实践强于专业理论, 运动技术出色而理论研究薄弱, 体育教师仍然处于学校科研和学术研究的边缘。

2、结论与建议

2.1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逐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充分反映, 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保证。由于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基础薄、底子弱, 所以要加大对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拓宽培养渠道, 通过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及报告、 专家讲座、访谈等形式来积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使广大教师自觉的参与其中。

2.2需要向多元化、合作化方向发展

新理论、新发明、新技术的产生, 往往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 重视交叉学科将使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的。高校学科门类众多, 各个领域都不乏出色的科研人员, 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好高校科研这个平台, 充分发挥不同领域合作的优势, 拓宽视野, 找准与其他学科比如计算机、现代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结合点来进行学术研究工作。

2.3营造良好的高校学术环境

不断深化高校学术研究体制改革, 建立科学合格的评价体系, 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 高校有关部门对体育学术研究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真正把体育学术研究工作重视起来, 加大对体育科研的投入力度, 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和办法, 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2.4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进一步营造学术氛围, 激励学术创新, 激励机制能引导教师在科研与教学上优化配置资源, 希望通过各种激励措施, 把体育教师的关注点吸引到注重学术科学研究质量上来, 从而来引导体育教师对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

摘要: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学术力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当前良好的体育科研环境尚未构成, 制约着高校体育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 有必要找出相应对策, 改变这一局面。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学术力量

参考文献

[1]沈传缘.论高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4) :59-62.

[2]袁维新.教学学术:一个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高教探索, 2008 (1) :37-40.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8

1995年, 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刚要》, 其核心是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人民群众的体育一是有了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人体是有几百万亿细胞构成的。由各类细胞组织, 构成特殊形状和作用的器官和系统, 充分发挥各自的质量和功能。然而, 人类的这些器官和系统又经常的会出现“罢工”。因此, 健身, 成了当前人类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健身热潮曾在中华大地上一浪高过了一浪。而在众多的健身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健美操运动, 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 必将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占据首要地位。健美操是有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跳跃、四肢活动等身体练习所组成。它是最简单, 最自然的身体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 他们在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体育运动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健美操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 在运动技术、教学方法、比赛规则、健体理论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健美操对人类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在进行身体教育的过程中, 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 何种性别, 只要合理选择和运用某些健美操项目练习, 就能确保人体机能和形态, 以及身体素质得到最佳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健美操运动也突飞猛进的发展着, 而在黑龙江省健美操运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据调查, 黑龙江省健美操的锻炼者有80%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健美操运动, 在黑龙江省已经有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开展了健美操运动, 可是还有一部分高校没有开展健美操运动, 本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健美操运动和没有开展了健美操运动的师生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 面访, 座谈详细了解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人们对参与健美操运动的认识、内容、时间、场所等方面的情况, 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为更好的在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中普及健美操运动提供了决策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中开展健美操运动的学校中随机抽取40%———20所学校, 没有开展了健美操运动的学校中抽取40%———12所学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 请有关专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共发放问卷1681份, 回收1652份, 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为1602份, 有效率为96.9%。在半年后, 再一次向同一批人发放同样数量问卷, 有效率仍为96.9%, 问卷具备有效性。

2.2.3 访谈法

对研究对象的开展健美操运动的20所高校中的锻炼人群集体与工作人员共80人进行面访交谈, 并在各锻炼区进行实地考察。

2.2.4 数理统计法

把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健美操的起源和特征:

3.1.1 健美操的起源

健美操起源于1968年, 英文原名“Aerobics”, 意为“有氧运动”、“健身健美操”。20世纪80年代初, 美国健身、影视明星简·方达根据自己的健身经验和体会, 1981年编写出版了《简·方健美术》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这对健美操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3年美国举行了首届健美操比赛, 1984年首届远东区健美操大赛在日本举行。由于两次大赛的成功, 1984年七健美操运动在全世界各地全面兴起。每年国际上举办的挥动有: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世界冠军赛、世界巡回赛。国际健美操委员会力争2004年将健美操项目带入奥运会。

3.1.2 健美操的特征

健美操界体育的一个项目, 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它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 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的身体练习, 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目的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 有人称现代健美操为“节奏体操”、“有氧体操”、“韵律体操”、“迪斯科操”、“身体娱乐”、“有氧舞蹈”等等, 名称虽有不同的目标——增近健康, 塑造体型、陶冶情操、实现健与美的追求, 它具有下述四个本质特征:

a.健身、健美和健心的一体性特征;

b.运作的多变和协调特征;

c.运动负荷大小可调, 有针对性特征;

d.鲜明性的节奏和韵律特征。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的, 能增强人体吸收、输送与使用氧气的耐久性运动。在整个健美操运动过程中, 人体吸收的氧气大体与需要氧气相等, 它具有所有有氧运动的健身功能, 如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促进肌体各组织器官的协调运作, 使人体达到最佳机能状态。健美操与诸多运动项目相比, 还具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大众健美操的动作比较简单、易学、, 便于广泛开展, 符合大众健身的需要。在健身的同时, 带给人们艺术享受, 使人心情愉快, 陶醉于锻炼的乐趣中, 减轻了心理压力,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更增强了健身的效果。

具体如下:

3.1.2. 1 健美操的健身功能

健美操引用到高等院校, 主要是运用大众健美操简单易学, 节奏感强并按一定顺序来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特点来发展肌肉, 骨骼和关节, 增强呼吸, 提高心肺和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功能, 促进代谢。

3.1.2. 2 健美操的塑形, 矫形功能

人们对形体美有着各种认识和追求, 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健美, 把健美的体魄作为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宽厚的胸膛, 发达的肌肉。”成为男性的目标, “苗条的身材, 合适的围度。”成为女性的追求。人们根据自身的体型和其他各项体格指标, 合理的进行大众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锻炼, 通过优雅的姿势和均匀的力量练习。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协调, 匀称的发展。增强整个身体的协调性, 灵敏性。弥补缺陷, 优化姿态。

3.1.2. 3 健美操的减肥功能

物质文明的提高, 肥胖, 高血压等文明病也随之而来。许多的肥胖者在尝试药物减肥失败后又回到了运动减肥中来, 大家都知道有氧运动时减脂减体重的最佳运动方法。在健身中健美操依靠其低冲击, 高能量的代谢方式达到健身标准。

3.1.2. 4 健美操的社会娱乐和健心效益

知识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不止是高质量的文明消费形式。同时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使得许多人进入了亚健康状态, 许多人的工作日程就像高考的学生一样, 走进全民健身, 不仅要找回自己的健康, 也要找回自己的魅力和快乐。许多人在跳健美操的同时结识了许多朋友, 同时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增进心理承受能力, 以便以充沛的体力和正常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

3.2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健美操的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师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总人数:

根据调查统计,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师生参加过健美操锻炼以及活动的人占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师生总数的34.34%, 在黑龙江省无论是已经开展健美操运动的普通高校, 还是没有开展健美操运动的普通高校都有很多师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锻炼。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9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省属重点大学、一般大学中随机抽取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7所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访问法:

对已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进行访问。

2. 问卷法:

均采用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2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无效问卷2份,问卷有效率为99%。

3. 文献法:

查阅数十篇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

4. 数理统计分析法: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和研究。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情况

通过调查得知,各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均上两年,共四个学期,每学期18—36学时,大都安排在一、二年级学习。课时一般相对较少,每周仅一次课(90分钟)。众所周知,学习体育舞蹈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学习时间如此之短,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大的难度。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接触过体育舞蹈,对体育舞蹈了解甚少。另外,多数学生均为舞蹈零基础,因此,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较差,对动作的完成和记忆也较为吃力。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学校都是以简单易学的、最具有代表力的舞种、最基本的舞步为主。

体育舞蹈包括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舞系十个舞种,标准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和快步五种舞蹈,其中华尔兹和探戈是标准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种;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恰、桑巴舞、斗牛舞和牛仔舞五种舞蹈,其中伦巴和恰恰恰是拉丁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种。

各大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可谓是“花样繁多”。有的学校是以社交舞学习为主,有的学校则以标准舞学习为主,还有的学校是社交舞、标准舞、拉丁舞各学一点。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上看,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问卷显示,有15%的学生认为该校的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内容比较有跳跃性,学生感觉难,导致学生学而不精,最终失去兴趣。有近38%的学生反映,学习时间短,舞种过多,有的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进入到下一个舞种的学习过程,导致学完就忘,以至于到最后记不得学过什么。即使有个别学校将最后一学期作为总复习,但是由于是大一大二学的,而学生所学的东西不能得到巩固,动作记忆变成一次性的,到毕业之后,已所剩无几。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注: (1) 黑龙江科技学院; (2) 黑龙江大学; (3) 东北林业大学; (4) 哈尔滨商业大学; (5) 哈尔滨师范大学; (6) 哈尔滨工程大学; (7) 东北农业大学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慢四、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伦巴、形体、理论、其他占有的比例较高,有5所(含5所)以上的高校将此列为教学内容。形体练习用来培养学生的动作美、姿态美,提高审美;理论学习能够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体育舞蹈各种舞种的风格和特点;学习社交舞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舞蹈姿态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乐感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这些都属于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初步掌握阶段。而标准舞是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以规范基本姿态、培养良好的乐感和一定的动作表现力为主。拉丁舞作为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第三阶段,属于提高阶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节奏感、乐感。

1.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

既然为艺术,就离不开美的存在。不但动作要美、姿态要美,还要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才符合审美的标准。而芭蕾形体是舞蹈的基础,同时也是体育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专项性训练。通过严格的形体练习,可以改变人形体最初的原始状态,提高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提高动作的美感和艺术的表现力。

2. 以慢四和其他社交舞的基本步伐及套路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交舞音乐节奏强、动作简单易跳、容易上手,实用性较强,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体育舞蹈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交舞曲的选择上,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要求,应以当下的流行音乐为主,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在学习舞步的过程中享受时下最流行的音乐,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忌用像80年代末的老舞曲,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

作为过渡性教学的社交舞,要逐步加以动作规范,用标准舞的要求规范动作,再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讲授标准舞的基础舞种的基本动作和简单套路。最后讲授拉丁舞基础舞种的基本动作和简单套路。应注意的是,各种舞种铜牌套路中的动作均是基础的原形动作,要让学生注重基本动作的学习,特别是元素动作的掌握。不可过早地接触花样繁多的套路。

体育舞蹈的理论学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在调查中发现有近75%以上的学生要求在教授每支舞以前,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观看舞蹈视频等。教师可通过小故事、小典故让学生了解更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了解每一支舞蹈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风格和特点。教学中应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可选用多媒体教学适当加入视频。这样不仅可以通过观看巨星表演或高水平的大型比赛,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技术动作,建立动作表象,使实践课学习技术动作掌握起来更容易、更正确、更准确、更有效率。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的课时一般相对较少,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和与实际相符合的教学内容,择以简单易学的、实用性较强的舞种为主,并且内容的选择要有过渡性,安排要合理丰富,要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身体素质水平。

2. 除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外,教学方法要适当,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根据体育舞蹈的协调性、连续性、复杂性音乐感等特点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和感知舞蹈过程中的各种具体形象。

(二)建议

1. 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舞会和开展体育舞蹈比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这样既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记忆,同时也对体育舞蹈起到一个良好的宣传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舞蹈。

2. 专职教师可大胆尝试点餐式教学。选课时将所有舞种列入选项内容,供学生自由选择。

摘要:本文以哈尔滨市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的7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 采用访问法、问卷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 对当前哈尔滨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以教学实践为依据, 探讨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选项课

参考文献

[1]孙佳剑.黑龙江科技学院体育舞蹈教学内容选择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 (6) .

[2]周宝伦, 刘巍.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一些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

[3]党黎明.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探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2, (3) .

[4]李灵萍, 沈慧君, 张宏波等.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憾及对策[J].高教论坛, 2007, (1) .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10

1.1 问卷调查法。

对黑龙江省十所普通高校发放教师问卷200份, 回收194份, 合格问卷194份, 有效回收率为97%, 发放学生问卷500份, 回收495份, 合格问卷495份, 有效回收率为99%。

1.2 数据统计法。

问卷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 通过SPSS系统软件进行X2检验分析。

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反映出我省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广大体育教育者对《标准》评价方面知识的讲解存在问题。

Á由此可以看出, 从总体上讲, 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讲解或部分讲解的人数高于没有进行的人数。因此可以肯定多数高校广大体育教师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意义自身均能理解并能够对学生讲解。

Á

调查结果显示, 我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测试过程中, 对测试的数据收集无法保证其真实性, 缺乏有效的可信度, 这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对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监测。

公共肺活量计吹气嘴的消毒问题, 一直是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 因为经费有限, 不可能为每一名学生在4年的测试中每次都提供一个无菌的吹气筒嘴。因此, 只有体育教育部门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消毒, 如使用药水溶液浸泡, 然后用酒精棉球擦净后继续使用 (见表4) 。

2.1 体育教师在实施《标准》中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显示, 体育教师不论在体质健康知识、仪器操作能力和利用《标准》指导学生健身的能力方面都有欠缺, 可见, 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目前还不能适应实施《标准》的新需要。

2.2 体育教师对《标准》的认识。

教师在对身高标准体重认识方面认识正确百分比为69.2%;其次就是立定跳远和台阶试验方面, 认识正确百分比为60.31%和60.4%;再者是握力和肺活量, 认识正确的百分比是59.8%和57.7%;对《标准》认识最差的就是仰卧起坐, 其认识正确的百分数分别为42.8%。总体来说,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对《标准》的正确认识百分比并不高。

2.3 体育教师对《标准》测试仪器的操作能力。

体育教师的仪器操作能力情况表明, 教师在仰卧起坐的操作和立定跳远方面最好, 其回答正确百分数达到了81.5和71.7;在握力和台阶试验方面次之, 回答正确的百分数分别为74.3和69.8;在身高标准体重和肺活量的操作能力方面最差, 回答正确的百分数分别为68.1和65.8。可见, 除了仰卧起坐之外, 教师在仪器的操作能力方面也较差。因此, 从调查的结果判断, 教师目前在仪器的操作能力方面也不能达到实施《标准》的要求。

3 实施《标准》与学生的关系

3.1 实施《标准》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对《标准》测试中的各项测试项目或指标的认识情况结果显示, 学生在对台阶试验72.6、身高标准体重81.4、肺活量68.9和握力67.8方面认识还好, 在50M57.8、柔韧性52.7和肌肉耐力49.8认识方面较差。

3.2《标准》的实施对学生的作用效果

学生对锻炼方法掌握较好的占学生总数的23.2%, 对锻炼方法掌握一般的占学生总数的47.66%, 对锻炼方法掌握很差的占学生总数的29.14%。可以看出, 大多数的学生对《标准》的锻炼方法没有较好地掌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由于高校体育教育在课堂上对《标准》的重要意义及评价体系的讲解程度较低, 致使学生们无法应用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健康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

4.1.2高校大学生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过程中, 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调查中发现, 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中能够有教师全程监控并组织测试的情况不多, 这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质量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4.1.3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中由于组织工作有不尽人意之处, 致使数据的采集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调查中发现, 多数情况下由班级体育委员填写成绩。

4.1.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仪器校正, 是测试数据正确与否的保证。调查中发现, 对于测试仪器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测试过程中没有学校进行测试。

4.2 建议

4.2.1学校《标准》的管理方面, 首先要成立领导小组,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把实施《标准》的各项具体的措施和内容列入计划内, 以便于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按照计划步骤, 逐步完成各项任务。

4.2.2加强对体育教师培训。在教师的培训内容上要包括体质健康知识、仪器的操作能力和教师利用《标准》指导学生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另外, 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方面也可以作为教师培训的辅助内容。

4.2.3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把体质健康知识的学习内容作为大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的公告[J].国学校体育, 2004 (1) :5-7.

[2]张继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2.

[3]刘小辉.长春市部分高校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2005 (2) .

[4]向家俊.重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与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 (12) .

[5]刘贺, 孙德瑞, 高亭昕等.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04, 2.

[6]张兵.如何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J].湖北体育科技, 2007 (9) .

[7]上官戎.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之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7) .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11

(一)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大于需求速度

毕业生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但社会有效需求在短期内增速有限,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国有企业近年来引进毕业生的比例逐年下降;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用人指标有限,难以接收大量的毕业生;随着科技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用工数量尤其是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例逐步减少;企业减员增效等因素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二)高校毕业生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

1专业结构不平衡。目前,社会对计算机、通讯、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对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农学、林学等科类的大学毕业生需求较少。

2学历结构不平衡。社会需求越来越向重点院校集中,对部分地方院校的需求明显减少。而地方所属的部分院校有的就业率较低。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需求相对平衡,没有特色的专科生就业困难,专科及高职类毕业生整体需求不旺,就业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

3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当前,我省高校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未能落实就业单位,并不是说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饱和,无法容纳下这些学生,而是一些毕业生择业期望过高,择业观念存在偏差。近几年,许多被在校大学生看好的单位,特别是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用人单位,经过前些年的人才补充,人才需求已趋于饱和,大规模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二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及成因分析

(一)影响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相对闭塞,人力资源流动性差。以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为主要经济中心,东南沿海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远多于东北部地区。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给每年的我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毕业生除通过参加我省高校及人才市场举行的招聘会寻求就业机会外,同样会自主选择前往有就业意向的城市求职,我省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毕业生流动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2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导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随着振兴东北的优惠政策的不断提出,我省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市场经济观念落后、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未见完善、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等。这样的经济发展状况导致我省劳动力供求不平衡:首先,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富余,进城务工人员增加,但城市劳动力需求的教育层次提高,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就业机会较少;其次,国有企业是我省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而国有企业就业机会有限;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我省经济主要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且在整个经济中的贡献程度较小,吸纳劳动力不足。

(二)影响我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微观因素分析

1毕业生就业体制不完善。我省就业市场发育还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较高成本,影响了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单位,这是就业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体现。另外,人事户籍制度改革不完善,同样制约了人才的充分流动,大学生落户问题成了大学生就业的障碍。

2促进就业的政策落实得未见实效。目前,我省出台了“毕业生到边远或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高定一档职务工资,自主创业减免1至3年企业所得税,择业期放宽至3年,毕业生落户限制放开”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但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到边远或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较少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等。就业政策的落实起不到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的目的,实效不明显。

3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观念,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习或兼职积累社会经验,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但是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选择以“与岗位相适应的工作经验”为条件,将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拒之门外,尽管毕业生拥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依然找不到愿意用人的单位。

三解决我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一)解决我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宏观对策

1放宽政策限制,简化审批程序。对优秀毕业生和特殊人才,只要工作需要,用人单位接收,实行准入制度,随时办理就业手续。对到我省农村基层、艰苦行业、国有中小型企业、紧缺专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优惠政策。研究简化审批程序,改进毕业生就业的审批制度和就业手续环节,改审批为审核备案,改中转为直派。协调配合计划、公安、粮食、教育、社会保障等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中的相关工作,提供便捷服务。

2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政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宣传地方和用人单位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行业工作的精神风貌;大力宣传到基层光荣、在基层大有可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尽一切可能,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铺平道路。在安置和分配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中,一方面政府要转变用人单位的人才观、选才观,使其公开、公正、公平、客观地选拔和使用人才,合理地引进人才,着眼发展,储备人才。

3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沟通,提供全方位服务。政府要帮助高校协调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的关系,引导高校寻找市场,共同培育、发展、规范市场行为,让高校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确立调整培养目标、学科建设、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以增强毕业生对市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解决我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微观对策

1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调整专业结构,完善就业指导

(1)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因素。毕业生能否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毕业生素质的高低,在于毕业生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学校必须在学生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力,以质量争市场,以高素质的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大力调整专业设置。我省高校不少学科与专业设置远远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老化,学科单一;二是专业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与人才供需机制相脱节;三是没有与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相结合。这些状况无疑将导致一些毕业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出现就业难的状况。所以,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规律,并根据自身办学实力和社会需求,加快专业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要避免追求大而全、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对社会需求量小、缺乏学校自身特色的专业要少招甚至停招。在教学内容上,要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

(3)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为毕业生指点迷津。目前,一些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然主要是由党政干部或学生处干部兼做,这样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时间上,都显得不够,远滞后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在机构上,尽快建立专门的指导服务机构,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在内容上,要制订毕业生就业法规政策、收集职业需求信息、组织市场招聘、开设职业生涯培训、讲授求职技巧、跟踪市场、调查研究等,指导毕业生正确择业;在时间上,要改变过去就业指导仅限于学生毕业阶段才进行的做法,而是要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按照社会的需要,塑造和完善自我,并对其以后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认识。

2帮助毕业生明确定位,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1)毕业生要认清自己,明确定位。毕业生只有充分的认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特长,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首先要考虑社会大环境,即毕业生供需总的形势。多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所限,主要流向国家机关、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大型国有企业,现在这些单位相对需求量已经明显下降,而中小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由于多年来很少引进大学毕业生,自然成为接纳毕业生的主力军。故毕业生应充分考虑这一形势,适当降低择业期望;其次,还要充分考虑自身情况、优势和特长。其中包括自己的学历、专业和所在学校。

(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应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到艰苦边远地区去锻炼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生自身也要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要克服从众心理、克服挫折心理、克服虚荣心理、克服攀比心理、克服自卑心理、克服依赖心理。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参与竞争,科学合理定位,确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打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国家干部和非国家干部的界限,要打破地理位置、经济效益、社会地位等观念的束缚,要从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着重考虑是否能发挥个人能力。这样,就一定能够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实现自身价值。

参 考 文 献

[1]蒲建平.关于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的研究[J].黑龙江省高教研究,2005(7).

[2]周凤生.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7).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 篇12

1 黑龙江省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情况

体育课程的运动项目资源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可以说人类所创造的与体育文化有关的所有形式都可以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来源。体育运动项目资源的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因此,对体育运动项目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依然是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所开设的主要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武术、健美操等 。黑龙江体育具有着自己的特色,位置独特和民族构成丰富,其在体育运动项目 的开展方 面也有很 大优势。首 先 ,黑龙江地 理位置独特,所处纬度 高、冬季时 间相对较 长 ,因此,冬季体育 项目丰富 了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冬季的冰上课程、雪上课程成为黑龙江高校的独特体育项目,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冬季项目。其次 ,黑龙江还 是个少数 民族聚居 的地方。截 止2003年 ,黑龙江有少数民族乡(镇)69个,其中,有11个少数民族建制镇,58个少数民族乡。黑龙江省分布着几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必然有着多样的民族活动。但是黑龙江高校在民族体育课程内容的开 展方面还 有所欠缺,有些别具 民族特色 的体育运 动项目没有包含在体育课程中。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不仅能够使高校 体育课程 内容具有 丰富性和 多样性 ,还能促进 各民族文化 的交流 ,促进民族 团结。

由于黑龙江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在设置方面的欠缺,高校学生对其也存在一些不满意。很多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可选的体育项目自己喜欢的不多,但是为了修学分必须选择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高校体育的发展,不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黑龙江高校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丰富其体育课程内容,促进其高校体育的发展。

2 黑龙江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原则

2 . 1 安全性和健康性原则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今天,学生的安全很重要,因此,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必须考虑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性。体育课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科目,很多课程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所以,安全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体育教学设施条件、学生能力、教师的能力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以确保高效学生的安全。

为了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对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则进行了说明,要求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体育课程的内容要能够使大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都有所提高。

2 . 2 社会需要原则

学生的发展方向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的价值将来才有可能实现。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必须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自己的个性。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在尊重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体质、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使其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 . 3 经济效用与内容多样性原则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不能盲目进行,要在充分考虑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争取用尽量少的资金投入,获取好的教学效果,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高校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程资源观念,与时俱进,从学生和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发学生感兴趣的、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体育内容。摒弃体育教材的束缚,开发一些民族民间的体育课程资源,尤其是对于有着冰雪资源优势的黑龙江省,更应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其中的教育价值,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多样性的、能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

2 . 4 资源共享性原则

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方面会存在一些比较复杂、对经济状况有一定要求的项目,有时一个学校的力量很难解决。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同其他学校或社会力量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资源共享,使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通过与社会的合作,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抑或旅游事业的发展。

2 . 5 地域特色的原则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内容的确定要能够体现民族性和中国特色。黑龙江省的地理优势和民族构成特点,为其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黑龙江省充分利用其地域特点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取得很好地体育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当地多种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当地的和谐建设。

3 黑龙江省冬季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黑龙江地处我国的最北部,冬季寒冷且漫长,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是从事冰雪体育训练的最佳地方。因此,黑龙江省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上要从学校内部走向学校外部,开发其独特的冰雪自然优势为其体育教学服务。而且我国的冬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相对落后,为了促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作为重要的培养体育人才的地方,很有必要对冬季特色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开发,使其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

冬季特色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有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冬季特色体育课程项目,首先作为一种体育项目,能够很好地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增强学生的体质。其次,作为冬季这一寒冷季节的特殊体育项目,还能磨练学生的意志,锻炼其不怕艰苦、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对于生长在今天幸福环境中的学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成长的宝贵机会,将成为其今后社会生活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由于冬季特色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在开发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对场馆、器材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与其他学校和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各方的优势,使其既满足学生对多元体育课程内容的需求,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北方特有的冰雪文化。

4 结语

上一篇:中国画的教育问题下一篇:公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