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国有林场

2024-09-20

黑龙江国有林场(通用9篇)

黑龙江国有林场 篇1

一、黑龙江省林业概况

黑龙江省是全国森林、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是国家的重点林区之一。建国60多年来, 全省已累积为国家生产木材7亿多立方米, 上缴利税170多亿元。全省有林地面积已发展到2080.3万公顷, 活立木总蓄积17.71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45.7%。2011年全省林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全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大兴安岭、东北部的小兴安岭以及东南部山区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三大林区, 集中了全省近85%的森林资源。林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有高等植物近2400多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6种。全省已建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11处, 其中, 国家级28个, 省级84个, 保护区总面积达653万公顷,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8%。自1978年以来, 我省以西部平原农牧区为重点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已累计造林261.5万公顷, 其中人工造林228.7万公顷;封山 (沙) 育林32.8万公顷。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的4.3%提高到12.5%。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 缺林少树的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省林业厅作为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全系统有13个市 (地) 林业局、67个县 (市) 林业局、397处国有林场、79处国有苗圃、866个乡镇林业工作站, 林业在职职工近6万人。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部署, 把林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赋予了林业前所未有的新地位和新使命, 省委、省政府也从战略高度把林业纳入“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十大重点产业”予以重点推进。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 全省林业干部职工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累计完成造林1700多万亩, 比规划任务1165万亩超出了47.8%, 有林地面积由2007万公顷增加到2080.3万公顷, 净增加了73.3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由43.6%提高到45.7%, 增长了2.1个百分点, 使全省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为我省乃至国家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关于全面停止木材采伐的有关问题

(一) 全面停止木材采伐的原因和理由

1.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客观要求。

尚志林管局与已经全部纳入国家天保工程并已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的森工亚布力、苇河林业局毗邻。庆安林管局施业区位于大小兴安岭生态屏障的重要结合部, 与周边森工局生态安全战略地位相同, 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南部与双丰林业局、巴彦县林业局接壤, 东北部与铁力林业局、绥棱林业局毗邻。两个管理局作为当地行政区范围内林业的一部分, 森林面积占有较大比重, 再继续进行以采伐天然林为主的木材生产, 势必对尚志、庆安区域内天保工程整体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破坏区域内森林保护的整体性, 不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2. 可采林木资源匮乏, 森林亟待休养生息。

从森林龄组结构看, 两局均以幼中龄林为主, 成过熟林所占比重很少, 多分布在高山陡坡和岩石裸露的地带上, 可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匮乏。由于森林资源过度消耗, 森林质量大幅下降, 林分稀疏, 单株材积小, 公顷蓄积低, 木材生产的效益低下。目前, 两局已有部分国有林场出现可采林木资源枯竭, 伐区配置困难的局面。如果再继续采伐下去势必对森林资源造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后果。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需立即全面停止木材采伐, 进行休养生息。

(二) 全面停止木材采伐预计产生的影响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 木材收入减少, 效益大幅下降。

全面停止木材采伐, 将直接减少木材收入、育林基金和多种经营等利润。按照木材平均售价753元/立方米计算, 停采后每年将直接减少木材销售收入14 232万元 (18.9万立方米*753元/每立方米) , 减少木材销售利润8564万元, 减少育林基金1423万元 (14 232*10%) ;减少木耳等多种经营利润370万元。

2. 部分职工下岗, 需支付基本生活费。

全面停采后, 国有林场的调查设计、采运、贮木、检验、销售、加工等整条产业链将严重萎缩, 导致下岗人员急剧增加, 按减产1万立方米新增富余人员100人测算, 产生富余人员1890人, 按人均18 000元/年测算, 年需生活费3400万元。

3. 弥补营林生产投入缺口没有了资金来源。

一是造林资金缺口。18个国有林场年承担造林任务4.7万亩, 其中工程造林2.7万亩, 人工造林2万亩。根据2012年统计测算, 平均亩造林成本600元, 按照工程造林国家每亩补助300元, 工程造林资金缺口810万元, 人工造林每亩补助200元, 造林资金缺口800万元, 两项合计1610万元;二是抚育资金缺口。18个国有林场年承担抚育任务8万亩, 根据2012年统计测算, 平均亩抚育成本130元, 国家每亩抚育补贴100元, 抚育资金缺口240万元。以上资金缺口合计1850万元。

4. 基础设施建设无资金来源。

一是目前尚有8个林场自来水改造和饮用水安全问题需要解决;二是有878公里林区道路需要维护, 按每公里养护费4000元计算, 年需养护费351万元;三是每年36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房需要维护, 每处管护房按1万元维护费用计算, 需维护资金36万元;四是仅2012年754户危旧房改造省级配套资金缺口151万元 (国家规定每户配套资金10 000元, 实际落实每户配套资金8000元) 。

5. 管理费开支无资金来源。

两个管局编制内现有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810人, 按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测算, 人均按2.2万元计算, 年需人员经费1782万元;离退休人员1728人, 按人均2.5万元计算, 年需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费4320万, 仅人员经费合计6102万元。此外, 还有公用经费, 按人均定额6000元计算, 年需公用经费2152万元, 这些费用原资金来源都是木材收入。

6. 社会保障资金无来源。

按在职职工全部参加保险测算, 年需社会保障资金4074万元, 加上历史欠缴20 614万元, 合计246 88万元。

三、关于解决全面停止采伐问题的建议

(一) 妥善解决停伐后的迫切问题

1. 对停伐单位由国家按停伐后的收支缺口进行补偿。

国有林场停伐后主财源没有了渠道, 其性质也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营林事业型转变, 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将是停止木材采伐后的主要任务。要维持国有林场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必须注入补偿资金。

2.

国有林场职工养老统筹资金由国家财政负担, 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有利于职工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3. 对国有林场的债务、历史欠账由中央或地方财政逐步给予解决。

特别是对国有林场的银行债务应出台具体停息挂账政策, 金融机构不再要求国有林场还本付息。

4. 加大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扶持力度, 提高补贴标准。

出台地方国有林场低价林改造政策, 以加快森林资源培育进程, 一是可以解决部分下岗人员再就业;二是解决与天保工程政策的差异;三是解决造林和抚育生产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5. 扩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比照

天保二期政策, 将现有补偿国家级公益林面积扩大到林业用地面积进行补偿。以此再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二)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 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机制。

对停伐后的国有林场, 应当定位于生态公益性的国有林场性质, 主要任务是保护和培育国有森林资源, 促其成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的主体。

1. 坚持公益性质, 坚持生态优先,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

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 促进造林和森林抚育, 提高林分质量, 促进森林资源的综合经营和科学利用,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森林产品和生态服务。

2. 理顺财务管理体制, 精简和强化管理机构。

停伐后, 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关于“精简、高效、协调”的原则, 分离办社会职能, 重新核定事业编制, 强化资产、计划财务、生产经营等基础管理机制, 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服好务。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林场人员经费和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部门预算予以保障, 旅游等经营收入上缴同级财政。

3. 加大投入力度, 实施积极的扶持政策。

除了将编制内人员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外, 还要解决好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缴费问题。还要对国有林场发展营造林和森林培育、发展林下种养业以及林地管护给予财政政策支持。

黑龙江国有林场 篇2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5日透露,继2008年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重大改革又出新举,国有林场改革2011年将在部分省启动试点,“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开。

贾治邦是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据介绍,目前我国共有国有林场4507处,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经营面积9.3亿亩,其中森林面积6.7亿亩,国家级公益林面积4亿亩,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和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的23%和26%,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和重要后备森林资源基地。

由于多种原因,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不仅使林场发展陷入困境,林区民生问题突出,而且严重影响国家生态建设大局。贾治邦说,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国有林场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改革思路基本形成。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从深化改革、根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入手。国有林场改革矛盾多、涉及面广,各地要先行先试,创新经营机制,重点解决好职工养老、医疗、就业等问题,分离国有林场办社会职能。

据介绍,过去5年,我国林业重大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全面推开以来,目前已有18个省区市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任务,解决林权纠纷80余万起,确权集体林地22.36亿亩,占总面积的81.69%。6825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3亿农民直接受益。配套改革正深入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193个县展开。

贾治邦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1年要全力打好明晰产权攻坚战,确保年底全面完成集体林地确权任务,2012年全面完成林权证发放任务。

资料图片:郁郁葱葱的洪田村毛竹林(2007年7月1日摄)。福建省永安市洪田村从1998年起,率先在省内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村9019亩商品林按人口平均分山到户,在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交给农民,走出了一条林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2010年全国林业产值已突破2万亿元。

这是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的。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松香、人造板、木竹藤家具、木地板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干鲜果品和花卉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十五”期末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900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8∶53∶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经济林产品产量突破1.27亿吨。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未来5年,我国将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富民产业,着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大主导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国林业总产值达到3.5万亿元。

林业十大主导产业是:木材及其他原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和沙产业。

“这十大主导产业,涵盖了林业一二三产业,是林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是农民增收的希望和出路所在。要通过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在全国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用材林基地县、油茶县和林业产业集群等,真正为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做出突出贡献。”贾治邦说。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羊旸)未来5年,我国将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这是记者从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的。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会上表示,力争到201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

这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

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范围覆盖全国主要的生态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内容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等主要生态系统,构成了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着力建设好这十大生态屏障,是全国生态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战略重点。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以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防范和减轻风沙、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为重点,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贾治邦说。贾治邦指出,实现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是“十二五”时期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举措。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我国林业紧紧围绕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框架。

全国人大代表刘志新谈国有林场改革

全国两会临近,我开始打电话联系河北有关林业方面的两会代表和委员,想知道他们有什么好的提案、议案带上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志新的一份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提案让记者最感兴趣。

作为林业行业的老兵,刘志新在任何场合都从不掩饰他对林业的深厚感情。

“我一毕业就接触国有林场。我们的国有林场多少年来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但在实际管理中却是非企非事,体制机制不顺,自身发展遇到许多困难,债务负担沉重,职工生活没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些林场水、电、路、讯四不通,发展举步维艰。这与新时期国家生态建设形势极不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形成强烈反差,国有林场被边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今年就是想好好呼吁这件事。”

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财政投资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经过几代职工5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国国有林场已发展到4507处,现有职工总人数66万人,经营总面积

9.3亿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2亿亩,森林面积6.7亿亩,森林蓄积量23.4亿立方米,是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科技兴林的中坚力量,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发挥着重大作用。

刘志新在提案中列举了国有林场今天陷入危困局面的主客观原因。

一是在地理位置上,先天不足。大多数国有林场,都处在高山远山、交通不便、偏僻荒凉或省、市(地、州)、县交界地段,远离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场的发展。建场之初,只抓生产,不重视生活设施建设,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木材产量不断攀升,居住条件、交通状况却没有随之改善;改革开放后,国家支持的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网络通信、电网改造、电视工程等相关优惠政策,国有林场都享受不到。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不足,后天发展的鞭长莫及,使林场成了国家政策“阳光照耀不到的盲区”。二是在单位定性上,出现错位。国有林场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林业特别是生态林业完全是社会公益性质。但是,一直以来,国家把以造林经营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定性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列编制、不给事业费,职工也不享受国家事业单位的劳保福利待遇,林场的生产管理费用,也要由林场自己创收解决。

三是在资源产权上,主体不明。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法定为国家所有,实行省、市(地、州)、县三级政府分管,由林场管护和经营利用,生产的木材由计划部门统一调拨,所获利润上缴政府主管部门。但森林资源的产权主体一直不明确,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乃至林场都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国家,有权管理和处置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资产,因此,不断出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被划拨、撤并、占用、甚至破坏等事件,使国有森林资源遭受重大损失。对于这些行为和现象,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由于不是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的法定出资人代表,无权干预;林场是当地政府隶属的单位,更是无能为力。国有林场资源产权管理混乱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

四是在角色转换上,准备不足。在国家林业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新形势下,林场的经营形式也发生了转变,各地对林场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在角色转换上,林场和各级政府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表现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天然林的限伐、禁伐靠行政命令很容易就实现了,达到了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但禁伐后,林场的配套产业如何发展、富余人员如何分流、资源资产如何管理、企业办社会的压力如何减轻等难以解决的问题,林场和各级政府都没有认真思考,没有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林场如何实现转型,转型后内部的“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如何改革,还没有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程,林场今后的路到底怎样走?大家茫然!

五是在财政投入上,严重不足。国有林场建设初期,实行以省为主,中央、省、市(地、州)、县分级管理的办法,林场的生产建设投资和管理费用,主要由中央和省两级承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后,原由中央掌握的国有林场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切块下放,改为省、市、县财政管理,逐步形成了现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随着森林分类经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国有林场的绝大部分森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木材生产收入几乎为零,由于国有林场多数处在老少边穷地区,当地财政也无力为林场投入。林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资金,造林经营无经费,职工工资无来源的“三无”状态,使林场处于无力发展的境地,且呈现日益萎缩的趋势。此外,国有林场是最基层的组织机构,除承担着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等基本任务外,很多林场还设有公安、卫生、学校等社会职能单位,林区管理具有部分行政事务职能,使林场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刘志新说,国家将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他想就这一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是将国有林场明确为国家事业单位性质,职工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待遇。资金来源以国家和省级财政为主,市、县配套为辅。在此项制度落实之前,可将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年100元/亩,并以此为基数视物价水平的变化而调整,以解燃眉之急。

二是完善相关政策,国有林场林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包括人畜饮水、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危旧改房造等由国家统一规划和建设,造林绿化、森林经营等所需费用纳入国家基本建设预算。国家要支持国有林场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旅游、度假、康复、文化创意等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黑龙江国有林场 篇3

1 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1.1 全国国有林场发展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全国国有林场总数已达到4507个, 分布在31个省 (区、市) 的1600多个县 (市、旗、区) 。现有职工总人数66万人。经营总面积6200万hm2,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5000万hm2, 森林面积4000万hm2, 森林蓄积量22亿m3, 分别约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18%、23%和17%。

1.2 河南省国有林场发展的现状

据200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 河南省有林地面积为336.5万hm2, 活立木蓄积量1.81亿m3, 森林覆盖率20.16%。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经过林场职工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国有林场由少到多, 由弱到强, 逐步发展壮大, 成为林业建设的主力军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骨干, 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国有林场建立以来, 累计改造低产林6.7万hm2, 人工造林33.3万hm2、保存18.2万hm2, 抚育中幼龄林153.3余万hm2。到2000年, 国有林场林业用地占全省的8.7%, 有林地面积达到27.58万hm2、占全省的9.7%, 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450万m3、占全省的9.8%、其中林分蓄积占全省的20.4%, 森林覆盖率达到81.3%, 其林分质量、优良珍贵树种数量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 国有新县林场的发展现状

1.3.1国有新县林场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新县林场地处河南省南部新县境内, 始建于1952年, 地处江淮分水岭区域, 下辖8个营林区, 山场总面积1万hm2, 活立木蓄积量60万m3, 森林覆盖率98%, 是全省职工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的国有林场之一。近几年来,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 林场内的生态林业建设不断加快, 新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百佳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 同时, 新县先后被批准为“全国山区综合治理示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随着新县县委、县政府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大及“禁伐”号召的提出, 新县林场积极响应, 变传统的“砍树人”为造林管护人, 立足现有自然、经济、技术条件, 侧重生态环境建设, 狠抓营林造林和多种经营, 全力保护营林成果。

“十五”以来, 国家突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不断加大林业投入力度, 国家林业局提出“严管林、质优先、慎用钱”, 科学推行林业六大工程。新县是林业大县、退耕还林重点县, 新县林场是新县林业骨干力量, 培育建设优质树种防护林技术成熟, 正顺应国家林业建设方向。

1.3.2存在问题。

国有新县林场现有职工830余人, 人均事业费、自然资源等均属全省较低水平, 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也有很多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是林区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由于林场总体收入不高, 管理上并不完善, 使得林场的有些林区的森林质量总体不高, 低产林占的比重较大, 故而加强森林经营管理, 提高森林质量的任务比较艰巨。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林场的基础薄弱,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虽有发展, 但是产业链不长, 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较困难, 林产品的利润较低, 产品附加值不高, 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经营水平。三是林场债务负担较重。国家对于新县林场的投资较少, 远远不能满足生活生产需要。林场现有的融资渠道窄, 自筹资金能力较差, 使得自身负债高, 财务风险较大。四是林场管理体制不完善。国有新县林场现与国家级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个部门”的管理体。由于部门的重合, 造成在管理上有些混乱, 使得管理体制有漏洞, 不完善。五是经营机制缺乏活力。新县林场的经营机制僵化, 很多制度管理与现代管理要求相差较远。因发展植树造林, 无闲置林地, 多种经营方式的发展较困难。六是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由于林场的总体收入不高, 留不住优秀的管理及技术人才, 人才总量不足, 职工的知识结构、管理水平与目前的林业发展不相适应, 并且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改革开放的意识不强, 综合素质不高。七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主要是过去管理不善, 有些是合同条款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经济纠纷问题。这些种种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新县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急需加以解决。

2 国有林场的发展机遇

国有新县林场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很艰难, 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现有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以及技术优势也比较明显, 发展的空间也十分广阔, 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是林业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中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强生态保护以及生态建设, 对于林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绿色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 发展绿色经济, 推动绿色发展, 转变新的发展方式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三是国家的支持政策逐步完善。国家对林业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加, 各级政府也紧跟党中央的步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加大对生态建设、造林绿化、林业产业的扶持。

3 国有新县林场的改革措施

针对国有新县林场在发展中暴露的种种问题, 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3.1 扩大资金投入渠道, 扶持林业发展

在资金投入方面, 除了国家投入之外, 为加速森林资源的培育, 加快林业建设, 可采取国家给予特殊照顾。同时加大对外的开放合作,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拓宽国有林场投融资渠道, 优化林场资本以及资金结构, 降低投融资成本,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3.2 加强资源的培育, 大力发展产业基础

加强资源培育, 主要是对中幼林的抚育、对低产林的改造、对大径材的培育、大力发展珍贵树种的栽培。针对国有新县林场自身的资源优势, 适宜的自然气候土壤条件, 整合林地资源,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科学种植在林区内出现的香果树、刺楸、杜仲、楠木、水青树、榉树、银杏等珍贵树种。

3.3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自身效益

首先, 要树立大林业的观念。国有林场的发展要摆脱传统的发展观念, 树立起大林业的发展观, 林业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切实考虑到森林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其次, 要充分发挥林特产品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林场现有的林区资源优势, 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再次, 发展森林旅游业, 使林区内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针对国有新县林场而言, 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金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地的旅游设施, 开发出特色的旅游产品, 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3.4 理顺管理机制, 强化内部管理

按照“精简、高效、协调”的原则, 结合国有新县林场的实际, 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 强化基础管理制度, 严格考核机制。完善人事劳动制度, 从根本上杜绝纪律涣散、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 做到人尽其才。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首先, 要加强对职工的专业技能教育工作, 同时通过职业技术教育, 更新职工的知识技能。其次, 是要积极引进培养人才。加大林场优秀人才的引进, 加大干部的培养力度。再次, 要加大科技推广的力度。发挥出林场现有的优势, 加强与科研单位例如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活动。最后, 要加强林场的文化建设。通过丰富林场职工的文化生活,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 使得国有新县林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摘要:通过对全国、河南国有林场现状的了解, 结合国有新县林场在发展中取得的一些成绩, 分析新县林场在发展中存在的林区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 提出在林业快速发展机遇下新县林场在新时期的改革发展措施。

国有林场章程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的组织和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单位名称: 第三条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第四条 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 第五条 企业法人: 第六条 注册资金:

第七条 经济核算形式:独立核算 第八条 xxxxxxx隶属xxxx林业局管理。

第九条 企业宗旨: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把林场建设成为 “经营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备、森林优质高效、产业发展充分、资源经营持续、林区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林场。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鸭绿江国际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十条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林场党组织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品加工、木片、木炭加工销售、蜂产品加工及蜂蜜饮料销售、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及职业介绍)固定资产租赁、普通道路货物运输;苗木培育、销售;餐饮及住宿服务(仅限分支机构经营)。

经营期限 2000年1月13日至2025年8月6日

第四章 法定代表人产生的程序和职权范围;第二十条 国有林场实行场长负责制。国有林场场长的产生,采取聘任、委任或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的办法。具体产生方式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 场长负责管理国有林场的生产、经营等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实施本场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提请或者决定本场管理机构的设置、调整;

(三)依法提请行政主管部门任免或者聘任、解聘本场管理人员;

(四)组织制定工资调整、资金使用、财务预决算等方案和重要规章制度。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有关职工福利等重大事项;

(五)决定本场岗位责任制、承包责任制方案;

(六)其它需要由场长行使的职权。

第二十二条 林场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 林场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职工代表大会是林场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

提供依据。

(四)公益林办公室:负责公益林日常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五)林政科:负责森林资源检查、监督和管理工作。

(六)资源科:负责营造林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资源档案保管工作、林地变更、负责车辆管理工作。

(七)总务科:负责做好林场内务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物资及办公用品的采购和发放工作;场区基础设施和环境绿化、卫生管理工作;场区供暖、供水。

(八)产业科:负责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招商引资项目、立项报批及日常管理工作。

(九)接待中心:负责职工用餐、工作用餐及招待用餐工作。

(十)蜂蜜车间:负责原蜜采购、生产、保管、产品质量、车间设备维护、包装的采购、车间及员工的日常管理;蜂蜜销售宣传、包装设计、拓展市场、蜂产品研发工作。

第六章 党建专章

第二十六条 林场设立党的支部委员会,林场党支部的设置、任期,按党内相关文件规定执行。党支部的书记、专职副书记、委员职数,按上级党组织批复设置,并按照《党章》等党内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等有关规定产生。中共xxxxxxx支部委员会设党支部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

林场党支部下设办公室、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党组织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纳入企业管理机构和编制,党务工作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双向交流机制,落实同职级、同待遇

坚持和完善职工大代表大会制度,鼓励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

(七)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二十九条 党支部参与决策下列重大事项:

(一)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重要决定的重大举措;

(二)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针;

(四)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转让、资本运作和大额投资中的原则性方向性问题;

(五)企业重要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

(六)企业的合并、分离、变更、解散以及内部管理机构的设施和调整,下属企业的设立和撤销;

(七)林场中层干部的选任、考核、薪酬、管理和监督;

(八)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九)林场在重大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涉及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十)林场向上级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

(十一)其他应由党支部参与决策的事项。

第三十条 林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应经党支部会议研究讨论,再由场班子会或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做出决定。党支部认为另有需要场班子会决策的重大问题,可向场班子会提出。

第三十一条 林场班子、中层以上研究决策重大问题时,属

(三)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制定生产费用额和经费开支标准,尽力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其他费用,不得列入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

(四)正确组织好企业盈利分配,完成上交任务,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五)按照国家财政制定的规定,做好专项基金管理。第三十六条 按照规定,进行税务登记,照章缴纳各种税款。

第八章 劳动用工制度

第三十七条 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劳动工资制度。

第三十八条 凡在本场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职工,将给予奖励。

第三十九条 凡违反本场规章制度,违法劳动纪律的,将视情节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第四十条 劳动保险制度,本场按照《吉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一条 当本章程不适合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适合本场发展时,可以进行修改。

提升国有林场效益的探讨 篇5

一、利用国家行业优惠政策, 实施林业产业效益最大化

国有林场以营造林为经营方针, 大力发展造林种植业, 做到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 在这方面国家给予许多优惠照顾政策。集中体现在税制扶持。

( 一) 在所得税方面

1.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1款规定,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 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2.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 对1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2林产品采集; 3中药材的种植; 4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等免征企业所得税; 5减半征收的有花卉种植和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种植, 海水养殖、内陆养殖;

3. 国家税务总局 ( 2011年) 48号《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明确规定: 从事林木培育种植, 农产品初加工、购入农产品进行再种植, 委托其他企业或个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种养业等可享受免交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待遇;

4. 国税函 ( 2009年) 779号文规定: 承包户上交农用土地承包费所得的税收优惠;

5. 国家税务总局 ( 2010年) 第2号公告: 公司 +农户从事四业所得, 均可免交企业所得税;

6. 财税 ( 2004年) 30号和财税 ( 2010年) 96号规定: 个人从事的“四业”所得免交个人所得税。

( 二) 在增值税方面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第1款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什么是自产农产品,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具体明确: 1农业, 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 2农业生产者, 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 3农产品, 是指初级农产品, 具体由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确定。财税字 ( 1995) 52号《关于印发〈农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注释, 初级林产品的范围是: 1原木, 是指将砍倒的乔木去其枝丫、梢头或者树皮的乔木, 灌木, 以及锯成一定长度的木段; 2原竹; 3天然树脂, 包括松脂; 4其他林业产品; 5其他植物。

由上述可知, 国有林场自行培育的森林、林木等初级林产品, 属于自产农林产品范围, 包括直接种植对外收购回来, 承包者上交活立木, 再培育一定的生长周期, 使其生态发生变化, 不是加工所形成, 可等同自产农林产品, 享有税收优惠权。这里确认活立本所有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管林地经营权、使用权、所有权形式怎样, 均不影响活立木所有权的税优待遇, 活立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经营权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如家庭林场对外租山 ( 林地) 造林, 成林成材之后转交林场一并报批采伐, 同样应得到优惠政策照顾。

( 三) 营业税给予优惠方面

林场聘用属地农民工, 从事林木的活立木的种植、抚育及林产品的采收作业, 视为农林服务业, 可免征营业税。作业完成后, 可持有关证件资料到属地税务部门申请代开免税发票, 实现互利共赢。1有利林区扩大就业; 2减少用工单位 ( 林场) 的经济负担; 3促进林农弱势群体直接增加收入; 4有利林场按时完成营造林管理任务。因此须掌握细化内容, 《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5款明确规定, 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等劳务收入可免征营业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第3款细化明确: 农业机耕, 指在农业、林业中使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 ( 这里指耕耘、种植、收割、脱粒、植物保护等) 的业务, 还有灌溉、病虫害防治、农收保险等业务都是免征的范围。在林场具体是造林、补植、抚育以及与此有关的炼山、整地、挖坑、施肥、撒药, 运苗、裁植等项目内容。

要达到上述效益最大化须要符合国家三项前置条件:

一是要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第9号令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规定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可享税收优惠。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的则不能享用。如农林业中鼓励类有: 速生丰产林工程, 工业原料林工程, 珍贵树种培育及名特优经济林建设, 森林抚育, 低产林改造工程, 次小薪材, 次生灌木及再生三剩物加工与产品开发, 松脂林建设, 林业化学品深加工, 油菜、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 防护林工程等等, 都在国家鼓励类发展农林业的系列之中。国家税务总局 ( 2011年) 第48号《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明确规定, 凡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和淘汰类项目不得享受《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优惠政策。因此, 要想多得效益, 其前提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二是从事经营业务活动必须依法注册登记。《企业法人管理条例》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 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 ( 如总场) 申请企业法人注册登记, 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不具备法人条件的 ( 如分场厂、队、站) 经营单位按规定须申请营业登记, 领取《营业执照》。不按规定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否则视为违法经营, 将受到工商行政机关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 同时要停业整顿。

三是在办理营业登记的同时还要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有了税务登记证书, 就可领取经营业务发票, 申请纳税事宜, 接受税务检查, 申请减免税优惠 ( 备案) 待遇。否则同样受到处罚, 经催告超过三个月不办理视为非正常户, 已登记证件无效。

二、科学经营森林工程实现效益最大化

坚持科技兴林, 做到自主创新, 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提高林业产业技术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

( 一) 优化营林速丰林工程建设所生成的经济效益

所谓营林工程, 就作业环节看, 是指造林抚育及其与造林抚育直接有关的森林资源保护作业。就林种对象来说, 有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等营林工程。以产出的周期而论, 有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加工原料林、能源林、碳汇林、大径级用材林和地方他用一般杂木林。从气候条件及产业鼓励政策来说, 在确保法定生态公益林规划不减的前提下, 借此适时应变调整速丰林与其他林的比重, 可获得较佳的营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 向速生丰产用材林进军, 就成为我们调整营林工程产业结构的首选。如目前广西桂东南规模化建设速生丰产桉树用材林, 对促进林场经济效益的升级获利非浅。

速生丰产林的涵义。速生者, 即平均单位增长量与原来一般栽植方式的普通林相比生长率提高百分之几。就速生桉树造林的结果看, 单位面积的年增长量为1. 2 m2/亩, 比原来培育的一般林树种年增加0. 8 m2/亩, 增长50% 。丰产者, 即单位亩产材量和轮伐周期都比原来传统造林高、短。如6年生的速生桉采伐的产材量达到12 m3/亩。与普通用材林产材量4 m3/亩相比, 提高200% , 为原来营林工程产材量的3倍。轮伐期由18年降到6年, 采伐周期缩短67%。由18年才实现一个轮伐期变18年可得3个轮伐期。这就是速生丰产林的理念。因此, 加大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力度, 以价值观来量度, 其获得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如林场营造速生丰产桉树林, 每年以5000亩的速度递增, 5年的速生桉面积就达到25 000亩, 按每亩每年多增加木材0.4 m3。5年可增加木材产量30 000 m3, 每立方米按585元计。累计可增效1755万元, 年可增收351万元。不但可再生, 而且可再丰, 还能可再增, 实现效益最大化。

( 二) 科学培育提高大中径级材比重实现的经济效益

从事林业产业经营管理的都知道, 采伐每片地域的用材林时均有大、中、小、等外的径级材之分,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规律, 是气候、空间、地力作用因素不同的结果。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应用科学营林工程培育森林资源, 通过周密策划, 高产出的定向, 在同地域内尽可能多培育、多产出大中径级径材, 提高其所占出材量的份额, 同样可获得林业经济效益最优的期望值。如原有一般径级用材林面积50公顷, 活立木蓄积量为6617.5 m3, 综合出材率68%, 按市场价计, 总收入达到228万元, 这是传统保守的数字。但如果对上述林班小班采取创新措施, 以科技兴林为主线, 应用科学造林, 增加科技含量投入, 做到适地适树, 适度密植、按期施特用肥, 适时抚育, 适可间伐, 适当留大, 定时测蓄, 经济产材。这可改变径级材的结构, 增大中径材所占出材率的比重, 降低小径材产出比例。活立木量上升到11 025 m3, 为原来的1.67倍, 若价格不变, 则收入为原来的2.3倍左右。由于实行科技定向性培育森林资源, 使产出的中径材所占出材率的比重大为增加, 相应获得高的市场价格, 其收入水平总体比原来增加, 使经济效益达到最佳水平, 这也是一项走内涵扩大再增效的可选择造就之路。由此来看, 营林科学转化为生产力, 生产水平提高, 就会创造更大的林业经济效益。

( 三) 提高单位林木产量与营林投资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

实行科技兴林作业, 力促单位产材量的大大提高, 每亩由产材4 m3提高到12 m3, 假设单位累计投资均为800元/亩, 则单位成本下降 ( 800÷4) ( 800÷12) = 200 - 67 = 133元, 下降率为66. 5% ( 133÷200) 。如果年采伐速生丰产林5000亩。按每亩产速丰林木材12 m3, 则节约投资成本12×5000×133 = 7 980 000元, 说明6年就可节约投资成本798万元, 等于6年来多积林业效益资金798万元。

( 四) 加快营林投资周转期开发的经济效益

对速生丰产林来说, 上面已略为述及, 由原来轮伐期18年减为6年。有目的选用良种壮苗, 配以针对性科学用肥施肥, 降到4—5年, 意味着营林投资周转期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如果采伐利用5000亩速丰桉树林, 每亩投资成本1500元, 六年完成一个投入产出期, 与传统轮伐期18年相比, 周转期提速。由于周转次数的提高, 对18年来说节约的资金2250万元 ( 0. 5×1500×3 ) - 750万元 ( 0. 5×1500) = 1500万元。平均每年少投资资金83万元 ( 1500/18) , 按投资获利率25%, 均价600元/m3计, 可获利5000×12×600×25% =900万元, 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 五) 提高林地利用率也可获极大的经济效益

中发2010年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第十二条指出: “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启动森林经营工程, 增加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能力”。保护林地持有量, 充分利用林地, 提高林地的利用率, 就能提升林地综合产业能力, 同样可获得林地效益的最佳组合。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有45. 6亿宜林地, 其中国有林场8. 7亿亩, 而林地利用率仅为64%, 还有36% 林地没有被充分释放。此外, 人工林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仅为46. 59 m3, 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30 m3。采伐以80年生以上的大径材为主, 采伐一棵树可以收获3—4 m3木材, 可见, 我们的林地利用率潜力很大。国有林场深有同感, 林区道路两旁, 防护林防火线路两旁, 材区运材道路两旁, 林场中各分场、厂、队、站、所驻地周边、河边、溪边、沟边、残疏林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些都是优质林地, 应研究利用。因为林场进行建场设计时, 这些都纳入营林工程林地, 不是一般的绿化用地, 因而提高“四旁”、“四沟”林地利用率, 若按速丰产林计算, 每亩拟产上等级材13 m3, 价值850元/m3, 则100亩“四边”“四沟”林就可获益增加收入110万元以上。

三、开展林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效益最大化

国有林场开展林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都是以营造林为基础的特有的产业链条, 获得效益最大化大有文章可做, 可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林产品初加工是指以自产林木、木材为原料, 经机械或机械与科学处理, 其产品仍保持木材的基本特性的加工过程。据财税 ( 2008) 149号文明确:林产品初加工指通过将伐倒的乔木竹 ( 含活立本) 去枝、去梢、去皮、去叶锯段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原木竹、锯材。上述初加工, 属于营造林经营工程形成的自产自销的林产品初加工, 对税法来说可免征增值税, 也免征企业所得税, 属于个体户所得的同样享用此税优惠, 因此, 要把握好1林产品自产自销范围; 2林产品初加工范围; 3农林产品的范围; 4国家鼓励类发展的范围; 5国家允许产出流转地域范围, 如水源林保护区, 天然林保护区, 森林植物园保护区等, 政策法规就不允许随意连片采伐加工出售。

林产品的精深加工是指用机械对以初级林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 改变了初级产品性质、性能、规格, 为社会各方他用的新产品。如胶合板, 刨花板, 纤维板, 中密度纤维板等人造板, 此外还有方料木板, 包装箱板, 细木地板都属于林产品精深加工范畴。林产品的人造板是以林区三剩物、次小薪材进行加工利用得到的, 目的提高木材利率, 尽量满足国家和人民生活对木材资源的多种需求。因而搞木材产品精深加工, 1可节约资源,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2可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林场收入水平; 3可发展上下产业链, 提升复合型产业经营规模, 增进经营产业链的综合管理才智, 是林场特有的专利。林产品的深加工在致力增加林产品价值之外, 对有些深加工项目的林产品还可享受税收优惠, 如财税 ( 2011) 115号文《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第四条明确, 以三剩物、次小薪材和农作物秸秆类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生产木竹 ( 秸杆) 纤维板、刨花板、细工木板、活性炭、栲胶的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三剩物指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 次小薪材指次加工材、小径材和薪材。

四、改混合核算为分项匹配核算, 同样可保障实现效益最大化

什么经营项目都盲目混在一起核算, 免税与应税项目, 不同税负率项目, 经营性与非经营性项目混杂在一起, 收入与其成本费用没有按配比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单列翔实反应, 不厘清不好填表申报, 也应对不了税管部门的检查, 导致前功尽弃, 变成应获到的优惠待遇往往是擦肩而过, 丧失红利。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02条明确规定, 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项目的, 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 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 没有单独计算的, 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单独进行核算, 是指该优惠项目有关的收入成本、费用应当单独核算, 向税务机关提供单独的生产财务核算资料, 并计算相应的纳税所得, 适用该项目的优惠税率。期间费用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属, 往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带来整体效益的提升, 为了防止企业以分摊期间费用为名, 逃避税务为实, 所以需要明确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期间费用必须是合理分摊的费用。这就需要将这些费用根据企业行业的特点, 依照经营收入、职工人数或工资总额、资产总额等因素, 在生产经营项目之间进行分摊, 否则不可扣除。与此同时, 大林场还有森林经营工程主体项目, 要划清资本性与经营性支出界限。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 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销售额, 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 不得免税、减税。此要求属增值税征管范围的: 如自产自销农材产品, 利用林区三剩物、次小薪材深加工货物, 都属于增值税减免的征管范围。对其加工货物销售 ( 包括视同销售) 取得的收入必须分别单独核算, 可规避减少资金外流。

加强国有林场管理的建议 篇6

一、规范机构设置

国有林场原则上可设立综合管理科、计划财务科、营林科技科、生产经营科、资源管理科, 科学合理划分各科的工作职责, 避免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国有林场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森林保护站, 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实施。经有关部门批准国有林场可以设立分场和森林公园管理处, 实行二级核算管理。

二、实行民主管理

一是健全场务公开制度。对于人事用工、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生产定额、木材单价、项目发包、项目投资、财务收支情况等重大事项, 应及时在场务公开栏上张榜公布。二是健全职代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听取和审议场长年度工作报告, 对本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本场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评议和监督本场领导干部, 提出奖惩和任免建议;支持场长依法行使职权;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健全场务会制度。对人事用工、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生产定额、木材单价、项目发包、项目投资、生产计划, 经济计划的确定等重大事项, 要召开场务会研究决定。场务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 参加人员为场级领导、工会主席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场务会研究决定的事项, 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若情况变化确需变更的, 还应再次召开场务会进行复议, 对特别重大的或有争议的事项, 应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后再作决定。四是建立会议研究记录制度。对会议重大事项的研究与决定, 须由专人负责记录, 并由与会者签名, 以示负责。五是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对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被采用且效果显著的, 予以精神与物质奖励。

三、细化计划管理

按照“量入为出、面向生产、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 依据国有林场发展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年度计划。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纳入计划管理, 如遇特殊情况, 确需增加或更改计划的, 应以书面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待审批后方可追加或变更计划。年度营林、木材生产、多种经营调查规划, 应在实施前一年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并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下达年度计划建议指标, 组织开展施工作业设计和伐区工艺设计。各国有林场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作业设计, 认真编制年度生产与经济计划, 于实施前一年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各国有林场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复下达的年度生产与经济计划, 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工区、生产班组和责任人, 实行计划目标管理责任制, 并建立相应的执行与检查考核制度。

四、严格财务管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及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 办理财务会计事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与核算, 不得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 登记与核算。一是建立内部稽核制度。财务人员必须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 对原始凭证和财务收支业务进行依法审核, 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 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并要求更正、补充;对违反国家财经制度的财务收支业务, 应当制止和纠正, 制止和纠正无效的, 应当向单位负责人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意见, 请求处理。二是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严格执行财务会计控制规范, 内部不同职责岗位应相互分离与相互制约, 做到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 经营责任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者与执行者相分离、执行业务与审核业务相分离, 分开保管银行支票、公章和私章。三是完善各项审批制度。公务接待应明确专人负责, 接待时, 经办人员应事先按照《公务接待审批单》的内容和要求, 一次一单认真填写, 并报场领导审批;报销时, 应附接待费正式发票、接待费结算清单和《公务接待审批单》。财物购置应明确专人负责, 购买时, 经办人员应事先填写《购物审批单》, 写明所购物品的品名、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 报场领导审批;报销时, 必须附按发票规定的品名、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开具的正式发票和《购物审批单》。工作人员因公务需要借用公款时, 借款人应事先填写《借款审批单》, 写明借款用途、金额等内容, 报场领导审批;公务结束后, 应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借款核销手续。工作人员因公出差必须填写《出差审批单》, 写明出差事由、时间、地点、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等内容, 经场领导审批后, 才能出差;出差回来时, 出差人员的差旅费报销, 凡没有附住宿正式发票的不得报销伙食费和交通费补贴 (属当日来回往返的除外) ;外出学习、培训等差旅费报销必须附主办单位的通知文件, 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机动车维修时, 经办人员应事先填写《车辆维修审批单》, 写明所维修项目名称、金额等内容, 报场领导审批;报销时, 必须附修理厂家的车辆维修费正式发票、车辆维修明细结算清单。四是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各项资金的使用, 必须按计划或预算执行, 坚持集体研究, 实行场长“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各项成本与费用, 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各项生产定额、项目发包、项目投资、木材单价、设备购置等重大经济事项的确定, 都要实行招投标, 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五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与处置规定, 按规定购置与处置各项资产, 对通过出让、合资、股份联营、委托经营、抵押等方式改变资产产权关系的, 严格按规定程序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建立健全资产 (包括木材、材料、大宗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 盘点制度, 定期进行实地清仓盘点, 保证账账、账物相符。对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资产, 要及时查明原因, 分清责任, 并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五、加强资源管理

配备专职资源管理员, 及时准确做好林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年度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统计和动态分析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森林资源调查, 为编制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森林经营方案、森林采伐限额提供准确的资源数据。林木采伐, 必须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下达的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 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严禁无证采伐、超界采伐、超量采伐。林地征占用, 必须按报批程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经批准后, 国有林场方可与征占用林地单位签订补偿协议, 并按规定收取补偿费用。健全护林防火组织, 实行森林防火责任制和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制, 制定森林火灾扑救预案, 建立防火期值班和巡山制度, 加强火源管理, 加大防火宣传力度, 与毗邻乡村搞好护林联防工作。驻场森林派出所负责抓好本辖区的资源保护、林区治安、案件查处、森林防火、护林员管理、内部保卫及综合治理等工作, 及时侦破查处盗砍、滥伐和其他毁林案件, 依法维护国有林场林区稳定和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六、管好木材产销

一是管好木材生产。木材生产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办法, 年度伐区规划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 因特殊原因确需更改或变动伐区的, 必须提交专题报告,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 重新调查设计或补充调查设计。根据林木采伐许可证、伐区调查设计书等向施工单位或生产班组拨交伐区, 发给林木采伐作业证 (拨交单) 。配备的施工员要对采伐界限、数量、质量等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木材检尺员要深入山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把好造材质量关。严格伐区采伐管理, 落实责任制, 每片伐区都应配备专兼职看管人员, 防止木材流失。从伐区运出的木材, 必须经木材检验员现场检验、山场看管人员签发, 凭木材检验码单运输, 进货场后, 由仓管人员复检签收, 防止木材在运输中丢失。当年伐区采伐结束后, 按规定做好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 填写《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单》, 编写伐区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二是抓好木材销售。木材进仓后, 要按树材种、规格进行整堆, 进仓检验都必须明码标记, 仓管员核对签字, 并各保留码单一份。木材出仓必须在仓管员的监督下进行, 出仓码单须经仓管员签字后方可结账放行。木材销售人员必须根据市场需求, 结合木材市场销售行情、库存量和销售价格合理安排木材销售, 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可实行木材集中招标销售, 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木材销售必须坚持“款到发货”原则, 若出现欠款发货,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负责赔偿。木材销售价格的调整, 必须根据木材市场价格行情, 及时召开场务会集体研究决定, 并由参与研究人员集体签字后, 方能生效。

七、做到安全生产

一是成立管理机构。按照“政府统一管理、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要求, 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 由场长任主任, 配备专职安全员。二是细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个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建立从法人代表到每个职工、从管理部门到生产部门的全员、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并明确责任制考核范围和奖罚办法。三是加强学习培训。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 大力开展安全月活动, 做好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 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做到“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四是严格安全规程。按照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确保经费的投入, 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确保安全生产;劳动用工要招用具有法人资格和营林生产、木材生产经营资质的施工队, 限制使用无法人资格的施工队和雇用零散的“三工”, 对木材采、集、运和特殊工种人员, 要求办理简易人身安全保险;在木材生产伐区设置安全警示牌, 伐区拨交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再培训。五是强化安全监督。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采取平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形成安全检查制度化, 对发现的隐患, 应下达整改通知书, 限期整改, 并做好跟踪检查监督, 对暂时无法整改的, 应采取预防措施, 并建立跟踪档案。发生因工伤亡事故, 应及时组织抢救, 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 查清事故原因, 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总结事故教训, 提出整改措施, 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政策及法令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或因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伤亡事故的责任者, 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八、实施内部审计

国有林场内部审计浅析 篇7

国有林场作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开展内部审计对于保证林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 建设生态林场的基础

为适应市场化要求, 国有林场必须进行内部改革, 理清经济关系, 明确经济责任, 建立相应的效益考核和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是保证企业执行力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也要强化监督, 健全规章制度, 提升企业执行力。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 具有监督作用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提高国有林场的财务管理能力

内部审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林场的财务管理能力。一是审查经济计划和项目的可行性;二是评价开源节流指标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的可操作性;三是检查各部门计划的进度, 负责督促计划的执行, 四是针对不合规的经济活动进行处罚和提出更正措施。因此, 内部审计能有效地揭露国有林场投融资和生产活动的不合理之处, 提高林场的财务管理能力。

(三) 增强国有林场的盈利能力

对国有林场的各项收支进行监督和管理、强化国有林场的内部控制、发现林场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地进行改正, 能够改善国有林场的经营和管理, 从而达到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提高林场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 内部审计能够提高国有林场的盈利能力, 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能力。

(四) 塑造廉洁的干部队伍

对国有场长的离任进行经济审计和经营业绩评价可以提高国有林场管理者的经营意识, 帮助塑造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通过林场审计, 林场主管机关既可以清晰地数量化考核基层林场的经济效益, 从而发现林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应当改进的管理政策, 又可以在林场领导干部离任时起到监督的效用。

二、国有林场内部审计的现状

国有林场作为以企业方式进行管理的国有事业单位, 起到监督管理作用的内部审计在国有林场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有林场以年度财务收支审计、林业专项审计及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作为主要的审计形式。在我国, 国有林场内部审计发展比较顺利, 也起到了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改进, 具体问题如下。

(一) 资金管理混乱, 使用效率低下

一是国有林场的资金使用不能严格按照预算使用, 预算制度也不健全, 资金的使用无计划, 随意性很大, 造成很多资金的浪费和无效率。二是项目投资缺乏可靠论证, 很多投资项目盲目上马, 各方面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巨额的损失。三是国有林场经常忽视资金的周转问题, 产品积压严重, 沉淀资金占用过大, 资金周转速度慢,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资产流失严重

规范管理的国有林场应当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然而, 大多数国有林场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资产的管理工作。从资产的保管到资产的领用和使用, 责任划分不清楚, 极易造成资产的损失和浪费, 无法追究责任, 资产损失和浪费现象严重。

(三) 内控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到位

首先, 我国林场的内部控制不健全。虽然大多数国有林场都设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但是无论是审计制度的框架还是内容都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其次, 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 也因为没有很好地执行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结果就是国有林场账目混乱、财产损失严重和经济效益不佳。为了掩盖经济效益不佳的事实, 有的林场甚至伪造会计账目。

(四) 财务监督处罚力度不足, 形同虚设

财务检查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财务检查能够弥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 发现会计核算和财务检查不能发现的问题。财务检查之所以能够达到上述目的, 是因为财务检查不仅能够发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罚和更正。但是, 国有林场的财务监督中经常出现处罚力度不足或根本没有处罚的现象, 导致被审单位对审计检查不重视, 审计责任不能得到相应的落实, 对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进行整改, 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三、加强国有林场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 加强内部审计的队伍建设

通过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高林场工作人员特别是会计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的思想认识。国有林场全体员工必须明白, 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国家扶持政策发挥效用的保证, 是国有林场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监督手段。国有林场必须按照《林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配比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以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二) 重点强化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规范资金使用预算制度

国有林场应当按照国有林场预算管理制度并把资金的管理纳入林场预算考核制度中。资金使用“三公开三监督”原则是国有林场资金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一是资金的使用范围、资金的使用用途、资金的使用效果公开;二是资金的事前审批、事中使用及事后监督都要列入审计范围。建立资金使用投放集体研究制度和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对造成损失的应逐级追究责任人并给予处罚。通过预算制度和审计制度避免国有林场各项资金使用的浪费和损失。

2. 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

实施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减少沉淀资金的数目。国有林场应当建立结算中心或财务中心, 将资金的收入统一划归到一个部门, 将资金的支配权和收入权集中到专门的部门, 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统一管理和控制。资金的统一管理务必做到四个“统一”, 即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统一调度, 从而更加合理地运用资金, 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 严格管理各项资产, 提高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能力

国有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制度建设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基础,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也是国有林场进行资产管理的基础。针对资产管理的考核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并发挥效果的重要保证。国有林场场长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应当包含资产使用、管理、保值、增值的内容, 从制度上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

第一, 国有林场应当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岗位对国有林场资产进行管理, 从而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并明确岗位职责。资产管理部门或岗位应当全面负责资产从采购到报废整个过程的资产登记、保管、回收和检查与维护等工作。资产的使用单位对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对资产实施核算和监督检查, 各个部门在理清责任的基础上相互配合, 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 进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 明确林场资产处置制度。林场不仅要成立专门的资产处置小组, 负责资产处置工作, 还要求林场负责人对资产的处置拥有最终决定权和负有直接责任, 以防止下属部门徇私舞弊, 避免国有资产的损失。国有林场对每一项林场资产的处理应当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 先审批后处理, 对于改变资产产权的资产处理行为, 如资产的变卖等更应当慎重, 还应当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4. 建立健全国有林场内部审计制度

国有林场要结合林场的特殊业务类型, 合理划分各部门的相关责任,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国有林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既要考虑参考一般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同时也要考虑到林场的特殊资产存在形式及生产周期等特点, 建立符合国有林场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 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5. 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

国有林场应当建立财务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对财务管理效果明显的, 应当及时给予奖励表彰;对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或造成损失的, 应当及时给予处罚批评并追究相关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在追究责任的同时, 还应当深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以便制定改进措施, 确保国有林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四、结束语

国有林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是提高林场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支撑。面对我国国有林场内部审计中存在的资金使用混乱、资产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及财务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各个国有林场应当加强林场审计队伍的建设,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对资金和资产的使用重点进行监督和管理, 加大奖惩力度, 从而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柯天月.国有林场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1 (10) .

[2]陈蒙.浅谈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农业, 2010 (06) .

[3]张跃民.林业内部审计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0 (02) .

[4]张旭春.国有林场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绿色财会, 2006 (10) .

国有林场护林防火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防火,火源管理,对策

1 国有林场防火现状

1.1 火源管理与控制较困难

国有林场作为林业载体之一, 它的森林覆盖面积大, 这也致使它的燃烧性能强。假如遇到干燥、高温天气时, 国有林场很容易因高温引发森林火灾。这时火灾的火势迅猛, 护林人员的扑救难度指数上升, 不易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抢救国有林场。火源的来源除了天灾还有人祸, 一些群众喜欢在野外烧烤、野炊或焚香祭祖, 甚至燃放烟花、爆竹, 这大大增加了国有林场火灾的隐患。这样情况下的野外火源比较分散, 林场工作人员对野外火源不易控制, 管理难度指数高。

1.2 防火设备和队伍有待提高

当森林火灾引发时, 决定火灾被快速扑灭的因素有护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防火设备的先进性。因此, 在建设国有林场时, 政府要完善人力与设备的装配, 并不断更新设备, 为林场输入新鲜的血液。可是当前政府在国有林场的装配上出现不足, 具体表现为:一是国有林场的灭火通道落后。国有林场一般建立在山区中, 因此, 跟随地势的高低, 国有林场的坡体跨度大, 道路上的设备不完善, 甚至当大量消防人员赶赴国有林场救火现场时, 道路行车会出现困难, 从而错过灭火的最佳时间。二是通讯困难。信号在山区的覆盖率并不广泛或信号非常微弱, 这造成动态间的指挥难度大, 护林人员不易及时向外界的专业人士说明火灾具体情况, 无法使扑救效率达到最快、最好。三是扑救队伍的专业技术不高。一些国有林场由于地处偏远, 导致护林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 而且护林的紧急救援人员并不完善。护林人员的专业灭火技能低、数量少、缺乏统一严谨的灭火秩序与规则。这些缺陷与不足都会造成整个的森林灭火处于被动地位。

1.3 森林防火宣传不到位, 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薄弱

对于国有林场的护林防火工作, 群众对其的认识与理解并不深入。他们在国有林场附近使用明火, 多有侥幸心理, 认为这样小小的行动并不会带来森林火灾。其实, 事实并非如此。群众把保护森林安全的责任归结了政府与护林人员, 导致自主的防火意识薄弱。造成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强, 宣传空洞, 重于形式、轻于实效。二是自身的防火意识薄弱, 认为森林火灾一般不会发生, 并且对火灾的发现与应变处理能力弱。森林火情一般有突发性、难控制的特点。当群众发现森林火灾时, 会惊慌失措, 神经反应的延迟导致错过最佳灭火时间, 从而使得火灾迅速蔓延, 增加了扑救工作的难度。

2 对国有林场护林的防火对策

2.1 确定防火期, 加强防火期工作内容

防火期的确定一般为每年的11月~次年的5月, 这时防火期内森林火灾的引发可能性比较大, 因此, 要加强这一特殊时期的管理规划。国有林场要开展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 加强对国有林场的巡查力度, 特别是一些山路艰难的山坡上。此外, 林场还要建立模拟火灾扑救体制, 保障森林在火灾发生后能够迅速被扑灭。在防火期内, 严格落实护林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 保证能在第一时间内扑灭火情。

2.2 制定扑火预案

火灾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 所以, 要制定扑火预案, 扑火预案的制定要有全面性与针对性。以“打早、打小、打了”为灭火宗旨, 实施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方案。在扑火预案的制定过程中, 充分考虑工作人员与火情大小的关系, 不能为了灭火而忽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 要科学制定方案。同时, 在制定完方案后, 提前模拟演习, 以保证扑救方案的可实行性, 以备在实战中迅速将林火扑灭。

2.3 加强森林火源的管理, 建立火灾识别系统

对于国有林场护林的防火对策, 可以借鉴城市消防危险源识别体系, 加强森林火源的管理, 建立火灾识别系统。火灾危险源的判定指的是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物质判定, 对于危险源, 它是需要根据其性质、特征判断识别的, 从而选择更好的火灾扑救方式。在火灾危险源的识别过程中, 护林人员要对它的数量、危险性大小进行识别评估, 判断火势的大小, 从而确定有效的扑救方案。不同的危险源引发的火灾, 所需要的控制对策是不同的, 因此, 要建立健全国有林场火灾识别、控制系统。

2.4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群众对森林火灾的防火意识

森林火灾的引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群众薄弱的防火意识造成的, 因此, 政府要加大对其宣传力度, 提升群众对森林安全的防火意识。政府应该将国有林场防火作为基础工作去落实, 将宣传教育全面投放到各个村落中, 提升村民的森林安全意识。同时, 政府还应该将宣传推广到学校中, 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宣传教育森林防火知识, 使得防火宣传项目能够良好的持久性循环。此外, 政府还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来加强国有林场防火信息的传递, 扩展多样的信息渠道, 特别是在防火期, 有效的宣传能够减少人为性的森林火灾。

2.5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建立精良的扑救队伍

国有林场护林队伍的建立, 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工作协会, 以国有林场林地分布为划分单位, 建立专业的防火协会, 同时, 选拔优良的工作人员来组成专业的防火扑救队。扑救人员要通过一定的专业化培训, 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提高他们遇到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以便更好地处理森林火灾事故, 减少森林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精良的扑救队伍还需要配备先进的设备, 吸收先进的森林灭火知识, 充实自己与完善装置。

2.6 加强基础建设, 实现国有林场护林防火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政府要加大对国有林场的资金投入, 加强对国有林场基层设施的建设。森林火灾的预防资金费用要规划到政府财政预算中, 将它与国家经济联系到一起。扩展多种筹资资金渠道, 实现多方面的筹资方式, 全面建设视频监视系统, 实现多方位的森林监视。政府还应配备无线电网指挥系统, 远程操控森林火灾, 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高新装备, 达到技术与设备的一体化。除此之外, 由于国有林场内物种的多样化, 一旦发生森林火灾, 这会毁灭一定的物种数量, 所以, 建立生物防火道和林区的公路是至关重要的。林区公路的建设和隔离带的建设将阻止火势的蔓延, 实现国有林场护林防火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3 结语

建立国有林场的护林防火体系, 完善森林火灾预防体制、扑救体制与安全维护体制, 改善现有国有林场防火现状的不足, 实现护林队伍的专业化、管理的系统化、灭火工作的科学化。国有林场护林防火体系的建立健全, 能够有效减少国家的森林损失, 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柳小山.森林防火难点的思考与建议[J].陕西林业, 2010 (17)

[2] 刘祖军, 刘健.林火发生时间规律探讨和趋势预测[J].林业勘察设计, 2007 (12)

[3] 陈来德.论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及防范措施[J].四川建材, 2011 (8)

[4] 周成江.森林防火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林科技, 2012 (23)

黑龙江国有林场 篇9

1 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

1.1 林场社会边缘化

现在的林场,农村不像农村,社区不像社区,国家的惠农政策、城市社区低保、养老保险、社会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国家优惠政策都享受不到,职工无田无地,生活得不到改善。长此下去,会影响林区社会的稳定。有幸2010年该场分得47户棚户改造,2011年又分到40户,总户130户的棚户区改造有望3 a内完成。

1.2 历史原因造成林场负债累累

建立国有林场的初衷是保护森林,“造好一片林,留下一批人,管好一片林”。形象地概括了林杨是发挥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主力军的作用。林场经费本应纳入各级财政管理。可是林场定位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企业管理”。林场生产的木质产品还要照章纳税和向县市上交利润。以致许多林场疲于创收,无力扩大和保护森林资源,甚至靠砍伐林木维持生计,造成林场负债累累。

据统计,江西省有422个国有林场,309个亏损,累计负债13.67亿元,其中营造林贷款7.73亿元,占总债务的56.5%;拖欠职工工资1.75亿元,占总债务的12.8%;拖欠社保资金2.99亿元,占总债务的21.9%;办企业等债务1.2亿元,占总债务的8.8%。全省有3.28万下岗职工,占在职职工总人数的51%;80%以上的林场职工年收入不足2 000元,普遍低于农民收入。北岭林场退休职工工资365元/月(其中林场负担120元/月)。在职在岗职工却无工资可发,而林场职工大多数是双职工,为了生计,只好外出打工,加上又无一技之长,只能从事搬运、装卸等累活、重活,一年下来收入寥寥无几,有时甚至入不敷出。有的职工去世后仍欠下大笔医疗费无法偿还,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进贤县位于鄱阳湖滨湖地带,不太适合杉木的生长,人工杉木的2代、3代萌芽更新林是越长越小。为了保证退休工人的工资,采伐的杉木越来越小,只能供造纸、纤维板用材,除去采运开支,纯利润仅为100元/t左右,即便如此,林场还是难以维持。

1.3 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

国有林场有点像农垦企业,但又有不同之处。在实行农垦企业改制时,林场本应同时推进。但那时,林场还有木材砍伐,工资发得出来。为了一方稳定,领导当时没下改革的决心。现在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过这个“门槛”。如今,随着社会行业职业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如何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公平”。所以,国有林场改革非改不行。

2 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2.1 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明确地方党委是当地林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各级政府应成立国有林场体制改革领导班子。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常委、农工部长任办公室主任,林业局长任办公室第一副主任,其他农、水、财政、金融、保险、劳动、人事、广电、交通、通讯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任副主任。组建“老、中、青”工作班子,在当地“四套班子”中,有威望的退休领导任工作小组长,组成老、中、青工作班子,深入细致开展林场改革工作。

2.2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形成改革方案

林场改革方案要经过几上、几下,反复酝酿,修改。实施中不要赶时间、赶进度,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为原则,逐项推进,一定要让广大职工满意。

2.3 坚持原则与灵活运用政策

借鉴国家、省、市、县对农垦企业改制的政策,灵活运用。

2.4 林业周期长,是“三效益”相统一的行业

生态公益林面积6 666.67 hm2以上的林场应该实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实行收、支两条线。林场的正、副场长、会计、出纳、民兵连长、妇女主任也应享受村委会支书、村主任、会计等人员的财政待遇。经营商品林的林场职工也应由政府采取转移支付办法解决“社保”和“医保”等民生问题。

2.5 因地制宜,加大对国有林场林业科技项目的投入

国有林场必须依靠科技,改变粗放经营模式,转变为高效益的集约经营模式,把林业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促进林业高效发展[1]。如进贤县北岭林场将原来低产的3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租赁给进贤县东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园林景观花卉苗木培育,林场职工参与其中劳作,有了一份固定工资收入。

2.6 自力更生,置换身份,建设新林区

2.6.1 国有林场职工也可以租赁方式经营本场山林。

落实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发展林业生产,前提是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流失,稳定国有林区秩序,提升森林资源商品价位,让职工不但是生产者,还应是林业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如安福县明月山林场分山到户,落实经营权,竹林由原来的150元/hm2提高到3 000元/hm2,极大地刺激林业生产的发展[2]。

2.6.1 实行当年采伐山场活立木竞价销售。

将林场以往自己承担的产、销、运、储等多个中间环节全部由中标者自主管理和承担风险,杜绝木材销售中的“人情价”、“人情尺”。让业务员从繁琐的销售环节中分离出来,转移到森林资源的培育中去。正确处理好责、权、利关系,在广大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均山、均股、均利”。以政府为主导,招聘林场职工中坚分子和返乡农民工,组建林业经济专业合作社组织,如同农村招聘、公选村支书、村主任那样。如婺源县江湾镇晓庸村支书黄欣泉同志,就是先由镇党委书记谈话,懂得了“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的道理,并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他上任一年,垫资70万元,捐资12万元,修通了15 km的林区公路。开展了生态旅游工程建设,村民拍手叫好。

2.6.3 实行减员增效,合理分流林场职工。

如组建“木竹检量技术服务所”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所”中介服务机构。江西宜春明月山林场仅此一项就增收80余万元;成立森林旅游开发公司,招聘林场职工和返乡民工自主创业,如导游、摄影、农家乐、出租车、有机茶、木雕工艺品等服务行业。当地政府应加强领导,发扬“提着灯笼去办公”的苏区精神,全力支持,宣传鼓励。金融部门要通力协作,提供小额贷款,工商部门应及时核发营业执照。

2.7 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如电力、电信、道路、桥涵、溪流河坝、房屋等,林场经济本身就举步为艰,要林场自己出资维修,力不从心。建议当地政府统一运筹,林场职工投工投劳,共同修复。

2.8 林场返乡务工人员积极投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林场职工外出务工人员,占职工总数的一半左右,当地政府、林场领导应组织他们积极投入到造林绿化“一大四小”林业工程建设中来,承包、栽植、管护树苗。2011年,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1%,林场职工大有用武之地,采育良种、培育壮苗、栽植造林、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营林工作,对林场职工来说,驾轻就熟,这样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何乐而不为。

3 结语

国有林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林业发展系统工程,改革中除了林场主体外,还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从组织领导到宣传报导,到方案实施,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生态安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为宗旨,足踏实地,最终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达到创新林业发展新体系之目的。

参考文献

[1]九三学社江西省委员会.国有林场改革刻不容缓[R].江西民主与科学,2009(1):5-6.

上一篇:检查预约下一篇:技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