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黑龙江茴鱼散文

2024-08-24

神秘的黑龙江茴鱼散文(精选2篇)

神秘的黑龙江茴鱼散文 篇1

神秘的黑龙江茴鱼散文

在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之间,黑龙江山间中的各条溪流都被1米多厚的冰雪覆盖住了,一些溪水较浅的地段甚至一直冻到溪流的河底,曾经淙淙流淌的溪水结成了厚厚的冰,凝固在山谷里。只有那些溪水较深的冰雪下面还有水,但是水流再也没有夏天时的湍急,平缓地朝下游流淌,甚至有些地方上下游完全冻住了,形成了一个个只有在冬季才会出现的小湖泊。

冰下是个与外界完全独立的水生世界,死一般地寂静,哪里稍微有点动静都听得清清楚楚。在一处水面比较宽阔的坚冰下面,有水纹在轻轻地波动,很快便看见一条身上长满了暗色花纹的鱼游了过来。它轻缓地摆动尾巴,竖起旗状的脊鳍,威武地在它统治下的地界逡巡着。前面又传来一阵轻微的水波,它身体两边的侧线马上觉察到了,判断出那里躲藏着一条小鱼,猛地大幅度扭动着身躯,箭一般地冲过去,瞬间便把那条正在越冬的昏昏沉沉小鱼吞进肚子,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继续在这片水域里无声地游弋着,寻找着下一个可供它捕食狩猎的目标。

这条在冬季仍在溪流中捕食的鱼,便是黑龙江茴鱼。

黑龙江茴鱼是一种中小型鱼类,个头一般都在50—400克之间,很难见到有超过500克重的大鱼。茴鱼的身体呈长而侧扁状,尾柄较发达;吻钝且短;口端位,上下颌等长;口裂倾斜;上颌游离,末端可达到眼正中的垂直线下方;上下颌各有一列细齿,舌上无齿;眼较大;鳞细小,侧线平直;背鳍长且高大,背缘呈圆凸形,呈旗状;脂鳍较小,位于臀鳍起点之后上方;雌体的背鳍、臀鳍较雄体为大;背部和体侧为紫灰色,体侧散生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生殖时色彩明显,成鱼体侧有许多大的红色斑点,各鳍均为深紫色;背鳍上有2条由赤褐色斑点形成的`纹带,幼鱼体侧除斑点外,还有数条暗色横斑,随着生长而逐渐消失。茴鱼的腹部颜色较浅淡,整个体色较鲜艳,雌、雄鱼在外形上区别比较明显,雄鱼背鳍特别高大且鲜艳,雌鱼背鳍较低。

黑龙江鮰鱼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红鳞鱼、海罗茨等。茴鱼在我国主产于黑龙江的上游、嫩江上游,及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等诸条江河中。而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海一带。

黑龙江茴鱼是一种冷水鱼类,但和其它的冷水鱼类有所不同,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们也栖身在山涧的溪流中,不像哲罗鱼、细鳞鱼、狗鱼或者山鲶鱼等一些冷水鱼类那样游弋到大江、大河里去越冬。黑龙江茴鱼的游动范围比较小,常年不进入江河及湖泊中,只在山涧溪流中栖身。夏天它们多生活在水温比较低的支流上游,喜欢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湍急的河川中生活。即使到了水瘦山寒的冬季,它们仍旧逗留在山溪中,回到下游找一处溪水比较深的地方越冬。因此,除了那些生活在山里的人以外,外面人很少见到过它们的真正容颜,很多人并不认识茴鱼,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它们的名字,显得十分神秘。

几乎所有的冷水性鱼类,多为肉食性鱼类,黑龙江茴鱼也不例外。而冷水鱼生长较为缓慢,又多生活在无污染溪流中,肉质尤为细嫩,味道鲜美,无土腥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茴鱼的鱼肉更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鱼类,其胆固醇含量几乎为零,况且它的肉里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微量原素的含量均是其它鱼肉的数倍,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

黑龙江茴鱼在一年之中,有两次洄游:一次发生在春季,为了生殖及索铒它们逆水朝上游洄游;再一次发生在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之前,为了躲避冬季的冰冻,而洄游到溪流的下游。茴鱼的性成熟年龄为4冬龄,繁殖季节约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初这段时间。此时,性成熟的亲鱼集群结队地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在那里每条雄壮的雄鱼都会占领一块水流清澈,沙砾河底的地域,招引来准备和它结为伉俪的雌鱼,相互追逐,产下它们的后代。到了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以后,茴鱼又会积聚在一起顺流而下,开始朝溪水较深的下游集结,准备在那里越过漫长的冬季。

茴鱼的活动环境多在溪水的中下层活动,从70公分到2米水深中不等,鱼层高低不很稳定。不过,它们每次洄游的距离都十分短,只是从溪流的下游迁徙到上游,或者从上游迁徙到下游。由于茴鱼的数量较少,不可能像其它鱼类那样密密麻麻地大规模地迁徙。即使它们在迁徙的途中,也是几条或十几条地积聚一起,进行着小规模的洄游。在我国除了黑龙江茴鱼以外,还有另外两个茴鱼亚种:一种是产于鸭绿江的鸭绿江茴鱼,还有一种是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北极茴鱼。上述三亚种的外形和习性颇为相似,只是地理分布不同而已。

茴鱼是一种冷水底层鱼类,喜欢生活在山麓砂底的清澈激流中,一年四节都在捕食,只有产卵期进食性稍差一些。茴鱼的食物以水生昆虫及螺丝等软体动物等为主,也捕食一些小鱼。夏季则喜欢在浅水处捕食水生昆虫,或者捕食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及飞蛾。每逢到了夏天的傍晚,透过清澈的溪流,常能看见几条茴鱼停留在湍急溪水的中下层,转动着眼睛紧紧地盯着水面上空翩翩起舞的飞娥。一旦有飞蛾溅落水面上,还没等到被湍急的水流冲走,立刻会有几条茴鱼同时冲上去,被其中一条茴鱼一口叼住,立刻拖到水下。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季,溪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茴鱼仍在冰下不停止摄取食物,以补充营养,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茴鱼常年进食,而且十分凶猛,是溪钓的极好对象。

在溪流中钓茴鱼,和在江河湖泊中钓其它鱼类有所不同。由于溪流水势湍急,溪底乱石密布,鱼钩特别容易上挂。钓茴鱼要用硬钓鱼竿杆,钓坠儿要稍微轻一点,还要用挑选浮力较好的浮漂。因为溪流水势湍急,无法像在其它地方钓鱼那样可以把鱼钩停在固定的地方,钓茴鱼都是沿着溪流从上至下走着钓。把鱼钩甩到溪水里,然后随着浮漂朝下游走。钓鱼时,要将浮漂调到不同的水层,以试探茴鱼在那个水层中,但绝不能让鱼钩沉底儿,以防上挂。甩上几钩,如果没有茴鱼咬钩,则得赶紧寻找下个鱼窝子。如果在一个钓点只能钓到柳根子等一些小型鱼,肯定很少能钓到茴鱼了。茴鱼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柳根子等小鱼惧怕它,一般不会进茴鱼窝子。茴鱼喜欢吃活食,挂蚯蚓时,要从整条秋蚓靠近头的部份穿入,部分留在钩外,使蚯蚓在钩上来回扭动,茴鱼很快便能发现鱼饵。茴鱼咬钩一般都是浮漂先往下轻点一下,然后再把浮漂拖进水里。垂钓者看见鱼咬钩,千万不可慌忙往上提杆,要等茴鱼咬住了再提杆,那样便是十拿九稳了。

茴鱼肉质细嫩,味道十分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食用鱼类。但是茴鱼的数量一直比较少,未形成一定的捕捞量,再加上这些年来,由于当地的山民在茴鱼洄游期进行大量的捕捞,甚至用炸药炸鱼,用电击鱼,或者用毒药药鱼等,致使原本就不多的茴鱼资源更是急剧地下降。此外,再加上近些年来人们在河流上拦河筑坝,兴修水库和修筑一些水利设施,彻底改变了茴鱼的产卵、摄食、越冬环境,及它们的洄游路线,对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目前,茴鱼已经成了一种频临灭绝的鱼种,即使在山间溪流中也很难见到黑龙江茴鱼了。

神秘的黑龙江茴鱼散文 篇2

茴鱼在我国另有两个亚种:产于鸭绿江的鸭绿江茴鱼和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北极茴鱼。上述三亚种的外形和习性颇相似,仅地理分布不同而已。

黑龙江茴鱼体长而侧扁,尾柄发达。吻钝且短。口端位,上下颌等长。口裂倾斜。上颌游离,末端可达到眼正中的垂直线下方。上下颌各有一列细齿,舌上无齿。眼大。鳞细小,侧线鳞80~98,侧线平直。背鳍长且高大,背缘圆凸,呈旗状;脂鳍小,位于臀鳍起点之后上方;雌体的背鳍、臀鳍较雄体大。背部和体侧紫灰色,体侧散生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生殖时色彩明显,成鱼体侧有许多大的红色斑点,各鳍赤紫色。背鳍上有2条由赤褐色斑点形成的纹带,幼鱼体侧除斑点外,还有数条暗色横斑,会随着生长而消失。腹部色淡,整个体色较鲜艳。

黑龙江茴鱼系冷水性鱼类,为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离的生殖、适温及索铒的春季洄游,以及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秋季洄游。茴鱼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索食时间多在夜间,夏季喜在浅水处捕食水生昆虫和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成熟年龄为4冬龄,繁殖季节约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时亲鱼集群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河底的砾石上面。

上一篇:《认一认1》教学反思下一篇:她的影子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