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共12篇)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 篇1
1、高效体育公共课考核方法的现状
高校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以技术考核为主, 在此基础上配合出勤率, 形成最终的考核方式。考核技术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几个运动项目来测试学生是否达标。这种考核方式重视的是结果, 考核的也是结果, 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平时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基础问题没有进行考虑, 缺乏思想教育, 忽视了学生的理论学习, 是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2、高效体育现有考核方法存在的不足
2.1、考核方式缺乏公平
目前高校体育公共课有一套看似公平的考核方式, 但是对所有学生而言是很不公平的, 也欠缺人性化考虑。在一个班级里, 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 基础条件也不一样, 完成一项体育运动所需要的时间、精力也各不相同给。用同样的方式考核不一样的学生就会造成考核的不公平性。这种不公平性导致学生对体育公共课缺乏热情, 丧失积极性。一些学生自身基础比较薄弱, 身体素质也无法达到要求, 学生可能为了一项考核能够达标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是考核结果依然没有达标通过, 使得该类学生苦恼郁闷;而另外一类不怎么认真上体育公共课但是自身条件好身体素质过硬, 从而轻松就通过了最终的考核, 使得类似学生沾沾自喜。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待遇, 从而造成两种类型学员都没有通过高校体育公共课的学习而达到目的, 失去了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的意义。
2.2、对考核目的的不明确性
现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对学生某项基本技术的一次性检验, 学生只是简单机械的学会了这些运动技术, 但是最终并没有学会一整套自我锻炼的方法。高校体育公共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为今后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强健的体魄, 但是目前的考核方式往往将学生引到机械模拟一些动作的路上来, 忽视了体育公共课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学生上体育公共课的目的不再是锻炼身体需要, 也不是学习锻炼身体的方法, 而是想要通过体育公共课考核获得更优异的学分以争取奖学金的目的,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主要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考核方式的影响和左右, 从而最终影响学生的上公共体育课的目的。
2.3、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
体育公共课成绩考核往往以一项或者多项运动考核是否达标为评判标准, 从而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 并没有领会体育公共课的核心精髓, 只是简单的掌握一些考试需要用到的技术就浅尝辄止, 对学生学习很不利。另一方面, 考核方法固定,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只是为了通过考核而学习, 从而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有难度有意义但不涉及考核内容的项目或者运动方式往往被学生丢弃一旁。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被动应付考试, 一切学习只是单纯为了考核, 运动技术和水平没有得到提高, 学生身体素质也无法得到提高和改善。从而演变成上体育课是一种负担, 对学生而言毫无乐趣可言, 最终偏离了体育公共课教学的意义。
2.4、缺乏健全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整套完整的考核体制包括事先考核评价, 过程 (现场) 考核评价以及结果评价三个方面, 目前的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只是简单的结果考核评价, 没有进行事前考核评价和过程考核评价, 从而造成欠缺公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学生技术能力一般, 但是因为自身基础条件较好, 比如身高优势、力气优势等依然可以取得很不错的成绩, 另外一些技术很好, 但是限于身材矮小或者太胖等原因限制了技术的发挥, 造成考核不能达标, 这些因素如果不考虑在考核评价体系之内, 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对体育公共课失去兴趣。
3、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办法的对策
3.1、明确体育公共课的考核目的
“强健体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教育对高校体育公共课提出的新要求, 这就要求体育课考核要围绕着几点进行, 要通过考核办法引导学生实现“强健体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目的, 走出多年来沿袭至今的应试教育误区。考核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考核达标获取学分, 而是让学生通过考核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通过考核影响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 从而自觉投入到运用体育方式锻炼身体的效果。
3.2、制定符合社会、学生需要的考核内容
体育公共课考核内容的制定应该侧重于全过程的考核评价, 从而公正、公平、客观的反应学生上课的总体情况, 全面的给予学生一个公允的考核评价标准,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才能更好的实现体育公共课的教学意义。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到, 体育公共课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最终成绩, 而是为了锻炼和身体需要。
3.3、体育公共课的考核方式多样灵活
体育公共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好的体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服务, 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到体育精神。正因为如此, 高效体育公共课的考核方式就应该朝着多样性灵活性的方面改进, 通过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体育精神, 掌握运动技术, 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培养其长期的锻炼习惯。
总而言之,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方式要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宗旨, 在此基础上改进现有的考核方式, 从而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云.面向21世纪谈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J].淮北煤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2) .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 篇2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健身运用考核
论文摘要:我校在认真学习和研计对全国体育教学大纲和安徽省体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灯了符合我仅实际的休育教学大纲。特是体育考核方法的改革方面。我们采用了教师自己制定一项,学生定一项。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统一制定一项三结・合的考核亏法、简称为“自、选、统’考核才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北考核方法在沐育课考核中运用的摧讨,夕、中发现其优劣性,以便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
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是指对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取得的成绩的测验和评价。是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考核能够获得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利于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各环节的组织教法,从而使教学过程组织更利学;有助于教师检查自身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间题和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是评价教研室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前体育课的方法多采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考核,在一定程度存在考核成绩不准确、无法进行横向比较、难以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随着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佼根据改革精神,于修订教学大纲,重点在考核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何为“自、选、统”
体育实践课考枝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授课情况各选择一项进行,另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确定一项进行统考,三者成绩按一定比例相加为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我们简称为“自、选、统”考核方法。
1.1自考。把全体体育教师组成若干个教学小组,每个教学小组可根据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工作计划自行制定教学进度和自考项目并监考,占体育课成绩30%.
1.2选考。学生在本学期所上内容中选一项作为考核项目,学生自行组织,授课教师进行监考。占体育课成绩30%。
1.3统考。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在全体体育教师共同商讨下制定一项为统考项目。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标准、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占体育课成绩。
2改革后我校体育工作出现良好的态势
2.1体育课形成良好的氛围
本人对98级全体学生(共计606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6份,有89%的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极高的兴趣,有91%的学生认为“自、选、统’,考核方法行之有效。
为了更好实施“自、选”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改进教法,运用了“实习教学法”。考核中有一项由学生自己定项、自行组织。加强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分调动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开动脑筋。想练结合,学练情趣不断提高,加之教师运用教法适当,创设了生气蓬勃的教学氛围。
2.2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本人通过对98级达标率进行统计发现,优秀率由以前10%石增加到17%,及格率由以前84%增加到95%二由此可见,“自、选、统’,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身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2.3课外活动成为第二课堂
自从“自、选、统’,实施后,课外活动成为我校一个亮丽的好风景,学生为了取得优良的体育课成绩,通过课外活动对体育课所上内容进行复习掌握,以便在课堂上更好接授新的知识,通过课外活动做到’‘课上学习,课下消化吸收”。课上教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促使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自我锻炼,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课外活动不仅是体育课地坚强后盾,而且使我校竞技体育上了一个新台阶“自、选、统’,的实施,推动了我校体育工作健康全面地开展。
3“自、选、统”有一定的优越性
3.1实行了教考分离
原体育课的考核方法存在着重重弊端,如有感情分等,而“自、选、统’‘的考核方法,既有教学小组定项,又有公体部全体教师在一起定项,其中的统考项目授课教师不参于本授课班的监考,实行了教考分离。
3.2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学生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综合素质,有的学生此项是强项,另些项目为弱项。有的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授不了”。而采用“自、选,统”考核方法,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好成绩。基本上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每位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既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又令每位学生信服。
3.3在体育教师之间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
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能充分地体现体育教学效果,使得每位教师之间有了横向比较,由此充分调动了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必会认真钻研业务,大胆改革,不断充实自己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始终不使自己落伍。
3.4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自、选,统”实施后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有机地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实践能力、调节能力,检查能力。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选考充实反映了这一点。 3.5加强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
“自、选、统’考核中自考项目是由教学小组教师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完成的,而统考项目是由全体体育教师之间协作完成的。这就加强了教师之间的联系,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增进了体育教师的.相互感情,围绕着公体部这个大家庭团结协作,共同致力于学校体育工作和科研工作。
3.6提高教学部门的管理机制
通过“自、选、统实施,提高教学部门对教师教学的管理,使教学部门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可洞察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促使体育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成绩的管理,通过学生成绩的分析,了解教改的效果,达到不断深化,以便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自、选、统,烤核方法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在制定教学小组应注意专业的配制问题
安排教学小组应由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这样有利于不同专业的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使他们都能成为多才多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又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自、选、统’考核方法的实施。
4.2制定统考项目尽量遵循几点原则
4.2.1具有地方民族体育特点的原则
中件灵族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辉惶的科学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系列发展身心强体魄的手段,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有必要性的,而且我国是个南北跨度大的国家,南北体育具有共同点,又具有地方特点。
4.2.2具有健身性原则
体育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健身,安排项目一定遵循健身性强的原则,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推进素质教育。
4.2.3具有终身性原则
统考项目的制定能使大部分学生都喜爱,不仅使学生上课时乐慧学练,下课时也乐意学练,自我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3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奖惩制度
形成奖惩制度能激发教师的上进心,使教师想方设法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练兴趣,提高学生自我般炼的意识,使学校体育生机蓬勃。
5小结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 篇3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现状;教学改革;发展
1 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公共体育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最根本的是看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和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年人和中年人的体质还很不理想,与其它国家同龄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学生的体质不但没有增强,有些指标还下降了。瘦弱型身体形态的比例增加,常见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视力低下的现象更为严重。这些现象留给我们众多启示,从广义上说,只有把优生优育、改善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积极开展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方能彻底改变目前现状;从具体措施上说,就要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切实抓好,从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课外锻炼到运动训练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革,使学校体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体育经费与场地、器材缺 ,缺乏改革思想, 领导不重视 ,改革目标不明确具体,体育师资不足 ,体育师资水平低 ,体育教师教师评价体质不完善,领导体制不完善,片面追求运动成绩等。
2 对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高校公共体育课不仅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学生良好健身习惯。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努力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身体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生锻炼身体的欲望,不仅在学生时代,而且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独立自主地从事身体锻炼,以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为此,高校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培养终生锻炼身体的兴趣、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寓德、智、体、美诸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身心和谐统一,成为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就能促进他们在身体朝正常的方向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其次,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此外,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还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高了实践环境,并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高校公共体育更要关注后进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每个在校学生希望借助体育健康成才,是他们的权利。因此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那些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与完善学生个性的体育工作,包括教学、训练、竞赛和锻炼的方方面面来进行,通过改革消除不利因素,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中经受锻炼,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完善个性。
学校体育改革必须讲求实效。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应着重抓住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个中心,在生理、心理负荷;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能力;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素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基础等基本问题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抓出成效。
在学校体育改革中,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体育经费与场地、器材缺乏,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我们必须看到,在不少地区,经济水平不高,学校体育经费不足问题并非朝夕能够解决。为此,要想通过改革求发展,首先还是要靠领导和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团结一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自制体育器材、教具等办法来解决,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
3 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模式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学校体育所强调的是育人育体、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教学过程力求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方式的集合体,其方式很多,无论是“动作教育”模式、还是“快乐体育”模式、“体适能”教学模式,都非常重视体育教学中的认知学习,并根据体育学习的学习动机、思维和人际交往的特点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使体育学习的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情感体验、人际交往特点有机结合来优化教学过程。同时,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合理借鉴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将会对我们改造和完善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勤.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3(01).
[2]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8).
[3]郑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症结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8).
[4]刘海元,周登嵩.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及其提出的基本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
作者单位
我国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探析 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
1 前言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体育的改革主要针对体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体育课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体育考核的形式依然没有变化,这样就会造成体育考核的重心低于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而无法全面的推动新课程改革。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作为我国体育教学重要部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标准依然采用传统模式,这种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体育教学对每一位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体育考核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打下基础。
2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的必要性
考核是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志,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的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奖惩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教法、态度具有一定的反馈和导向激励作用。体育课的考核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牵动全局的关键性作用,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打下基础。如何全面、客观、科学的制定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标准,制定全方位的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校体育教学能抓住这一关键环节,构建适合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评价标准,就能很好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中存在问题
体育课考核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没有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体育考核制度做指引,体育公共课的教学就会毫无根据,容易迷失方向。近几年来我国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研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没有一套合理的、系统的理论总结,仅仅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将运动技能作为衡量大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运动成绩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是“至高无上”的,而参与体育运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能力等要求却流于形式,最终造成学生机械的为了追求运动成绩而参加体育锻炼,进而无法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体育课考核制度的确立打下基础。
3.1 缺乏明确的考核目的
体育课的考核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考核的项目和内容是由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1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而目前大多高校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达到的目的要求是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的发挥,将学生的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局限于一个框中,迫使学生重视学好运动,而不重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这样就无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2 忽视区别对待原则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民主的代名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更是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以“学生为主体”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在同一教学情境下,对技能技巧掌握的快慢、好坏也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时不能因人而异,按照死板的考核制度一视同仁,就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进而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失去积极性,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无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3.2.1 重视终结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评价考核
目前高校多采用传统的体育考核方式,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体育参与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个体的体育进步状况和反馈结果,整个评价过程呈现一种封闭静态的状态,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
3.2.2 忽视考核结果的评鉴
高校的体育教师对普通系学生评鉴体育公共课成绩时,往往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项目分数对照表进行评鉴,并将此项目分数对照表作为统一尺度来评鉴学生的体育公共课考核成绩,这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同学带来一定的压力,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就会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4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改革
4.1 明确体育课考核目的
体育课考核的目的要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喜爱的运动,开动智能,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1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目的要紧紧围绕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
传统的体育考核中将“三基”作为主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三基”的考核比重不断缩减,将“三基”与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和能力掌握。通过体育课考核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了什么、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技术、技能,锻炼身体或创造性地运用。
4.2 观念上的改变
4.2.1 重视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健康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义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以及体育锻炼除了要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体育精神。通过对学生心理、意识、行为的引导、启发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艰苦奋斗、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准的评价考核也占据重要作用。但是在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只培养大学生的身体运动,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高校教师应重视理论教学、提高理论课的质量、加强理论知识考核力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水平提高。
4.2.2 终结性考核评价与过程性考核评价结合
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评价方式。传统的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大多数学校极力倡导“过程性评价”,反对实施“终结性评价”,两种现象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两种评价方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过程性评价是由一个个终结性评价组成的,终结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最终表现形式,任何过程都伴随一定的结果产生。
终结性评价是以身体活动能力作为评价指标。有些人身体发展水平高、运动基础好即使他学习不够认真他可能照样获得高的评分。而一些学生则虽然学习努力,也可能树立了良好的体育态度,逐步形成了经常锻炼的习惯,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由于身体条件的局限总得不到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评价无疑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而过程性评价可以弥补终结性评价这种不足。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一方面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情况,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其它相关方面所获得的进步的情况。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重视过程评价便于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重视对学生进步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体系,使整个评价更加客观,更符合体育的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因此,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科学性的需要。
4.3 重视体育课考核成绩的评鉴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教学成绩的测量和评价作为标准,而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要重视从教育学理论角度出发。我国的体育测量学中的体育学测量仅理解为直接测量,忽视了间接测量,这就导致了由直接的测定和量度决定学生的成绩,容易走上“分数说明一切”的路子。因此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合理的价值判断,所以不仅重视体育课考核,还要重视体育课考核成绩的评鉴。遗憾的是很多高校体育老师将体育测量与体育教学评价混为一谈,缺少“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过于看中直接测量结果,缺少弹性评估体系,从而忽视了后进生的进步,打击了他们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敢于挑战自我,教师在能够对他们因材施教和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从而缩小体育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差距。
5 结论
1.明确体育课考核目标对体育课考核发展至关重要性,能有效提高和改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并能有效的减小体育课考核压力。
2.通过对体育课考核观念上的改变,能够带动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强化体育参与动机,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
3.重视体育课考核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完善了我国体育课考核制度,对高校体育课考核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史瑞霞,杨金成.高职幼教体育课考核方法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
[4]黄祥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2(2).
[5]刘东辉.论高校体育课考核体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9.23(3).
[6]郑建民.中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个案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8,2.15(2).
[7]常辉.谈普通高校体育考核改革[J].学术研究,2006.1(1).
[8]余万斌.浅析我国现行普通高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 篇5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核心和主题是C。
A.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B.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
C.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
D.通过社会化的途径建设全民健身事业
2.下列行为中,B违背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仪表仪态要求。
A.武术指导员穿灯笼裤B.健美操指导员浓妆艳抹
C.游泳指导员着泳装泳帽D.健美指导员着健美服装
3.下列图式是一套A的练习方案。
1.弹簧拉力器练习———— 2。跳绳100次 ———— 3.原地纵跳摸高5次
4.立定跳远1-2次————5.推实心球5次———— 6.俯卧撑10次
A.变换练习法B.持续练习法C.循环练习法D.间歇练习法
4.进行练习效果评定时,对动作力量大小的评价应以:A为依据。
A.动作有效性B.动作准确性C.动作协调性D.动作经济性
5.当确定受伤者为骨折,并准备为其固定时,应当将:C。
A.骨折远近两端的关节固定
B.只需固定一端的关节
C.骨折远近两端的关节固定,在夹板与肢体之间要有衬垫物,空虚处要填紧
D.骨折远近两端的关节固定,在夹板与肢体之间要有衬垫物,空虚处不能填紧
6.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可以自己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B 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A.10B.15C.20D.30
7.一般来说,对于患有明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较为适宜的有氧锻炼项目是D
A.慢跑B.风球C.乒乓球D.步行
8.足、篮、排三大球的练习以C为主。
A.有氧练习法B.无氧练习法
C.混合练习法D.间歇练习法
9.体操、投掷、排球、举重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是B。
A.腰部损伤B.肩部损伤
C.大腿肌肉损伤D.膝关节损伤
10.D是常规现场急救止血方法。
A.抬高伤肢法B.垫屈肢止血法
C.加压包扎法D.以上三者
1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D同为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A.职工体育B.农民体育C.残疾人体育D.社会体育
12.动作的经济性是指以消耗C来获得最大的动作效果。
A.最少的时间B.最少的力量
C.最少的能量D.最少的脂肪
13.大强度、短时间运动后的营养补充应以D为主。
A.肉类、牛奶等蛋白质B.淀粉类食物
C.豆类食物D.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
14.用于大众健身的循环练习站(点)数量,一般可在C左右。
A.3—5个B.5—7个C.8一10个D.11—15个
15.Turn___A___at the corner.A.leftB.frontC.backD.round
二 是非题(正确打“√”。错误打“×”。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开展我国社会体育事业,应坚持建设与活动并举,重在活动的方针。(√)
2.动作示范应根据练习者的队形、动作的性质,充分考虑展示不同的示范面。(√)
3.消费者或者其它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只能向销售者要求赔偿。(X)
4.场地器材的布置应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
5.运动损伤的发生与缺乏必要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有必然的关系。(√)
6.力竭是疲劳发展的最后阶段。(√)
7.进行练习效果评价时,对动作力量的大小评价要以动作的有效性为依据。(√)
8.体育态度是由体育认知和体育情感两个要素构成的。(X)
9.连续下蹲练习可以发展平衡能力。(X)
10.《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划了1995-2015年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整体发展格局和发展水平,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X)
11.“足球踝”指的就是踝关节的骨关节病,多见于足球、体操、篮球和滑雪运动员。(√)
12.脊柱骨折后,应及时搬动伤员到医院接受固定和抢救。(X)
13.每次(组)的练习数量越大、强度较大,间歇时间较短,则总负荷完成的总次(组)数应趋大;反之,负荷总量趋小。(√)
14.武术、跆拳道、羽毛球等都属于以有氧练习为主的运动项目。(√)
15.“欢迎到中国来”的英文是“WelcometoChina.”(√)
三、简答题:(1、2题为必答题,每题6分,3、4题任选一题作答,8分。总分20分。)
1.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方针是什么?(6分)
1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方针 2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的方针 3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方针 4以改革促发展,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的方针 5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方针 6特别保障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方针 7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方针。2.合理布置场地器材的组织方法有那些?(6分)1 组织的形式要有多样性 2要确保充足的光线和通气 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较高的利用率和时效性 3.为什么在不同的运动后要补充不同的营养物质?(8分)因为不同时间、不同速度的运动消耗不同的能量物质,例如力量和速度的运动应多补充蛋白质,持久的运动除了要补充蛋白质还要提供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
4.按照健身强体的具体目标需要划分,身体练习方法包括哪几种?(8分)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作答,总分20分)
1.试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20分)
1社会体育将成为更多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更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2社会体育成为更加广泛的一种社会性事业,走出一条社会化之路
3社会体育管理和体育健身活动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
4社会体育工作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以法行政,依法治体
5体育产业将获得较大发展,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浅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 篇6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我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这为我校公共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培养了体育教师敬业爱岗、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有了创新的空间和基础,取得了一些可喜可贺的成绩。
一、对课程教学的管理
1.规范化的教学
规范化的教学和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培养教师自觉遵守教学规范的良好习惯。在具体实施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开学教师认真制订教学计划,交教研室审核后按照计划进行教学;课时计划要求撰写详案,在学期末交系上进行检查,如遇有重复内容,要求教师做好改进工作并增加课后评语;课前必须等课5分钟,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允许旷课、迟到、早退或请人代课;建立学生的考勤制度及见习生的登记制度,课中认真授课;期末课程考核根据严格的标准,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实行补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培养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
2.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是影响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教师进校,老教师以身作则对其进行教学督导,从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帮助。老教师的责任心也影响了我校的一批批年轻教师,大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兢兢业业的工作。在教学中,互相学习,积极创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的探索。
3.重视基础教育
我校开展的公共体育课较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二学期以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一些基本技能。三、四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田径、武术、球类、健美操等多种项目中进行选修,学生通过学习该项目掌握锻炼的基本技能,真正体现出我校健康理念——我运动、我快乐。
4.不断修订我校公共体育课程考试大纲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定和考核标准,并结合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教师的教学反馈、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趋向这几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并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5.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展示,突出风格
因教师所从事的专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教学受限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校的规定在教学内容上给了教师较多的自主权,即在规定内容之外教师可根据个人专长适当增加选修内容。例如,在班级安排上考虑性别和专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的结合教学。在整个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教师除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外,各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并将之运用于教学之中。
6.重视教研室活动的开展
我校体育教研室在开展教研室活动方面进行积极创新。除了沿袭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听课、看课、点评、取长补短和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以外,还积极进行创新。在每周固定的时间里,全体体育教师或进行教学比赛,或打篮球,或打排球等。另外,抽取部分教师,如健美操教师、武术教师,来对其他教师进行这些项目的教学培训,弥补部分教师的不足,使之更符合公共体育教学的需要。在整个教研室活动中体现出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取长补短的教研室精神。
二、总结
全体体育教师本着认真、负责和创新的态度进行教学,我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虽然出色,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
首先,我校地处北疆,众多少数民族灿烂的体育文化还未被很好地挖掘出来。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课堂的开发和引入是我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下一个切入点。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很好地就学生类型的不同而设置。现我校的学生类型分为师范类和高职高专两大类,因为这两大类型学生的教学任务及目的的不同,下一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我校将根据学生类型分别进行设置。第三,在课外活动内容上进行创新,多开展一些学生兴趣较浓的体育项目,并将一些民族体育融入早操活动之中,争取自创一至二套具有边疆民族特点的健身操在学生中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尹大川.体育健身—高职体育实践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杨忠.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 篇7
1 组织课的基本要求
严密的课的组织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 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都要考虑周到, 紧凑而不松散、生动而不呆板,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 思想集中的做好每一项练习, 使学生感到每课必有所得。
要做到以上的要求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认识到, 学篮球其实也不是那么难,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以游戏的形式作为课的开始部分, 以玩球为主, 内容的选取不要太难, 力求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完成的内容为佳。
其次是课的基本部分, 也就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基本部分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的成败。这部分的教学要克服单调枯燥的练习, 教师可以先将教学内容告诉学生, 教师不做任何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练习,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动手、动脑, 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把教师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变为学生自己要学习的内容。若能做到这一点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是课的结束部分,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精神和消除身体的疲劳为主, 内容选取力求做到轻松活泼。
2 基本技术教学的要求
2.1 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
2.1.1 讲解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 生动形象, 应将技术动作名称, 动作要领以及难点讲清楚, 突出技术规范的要求, 讲清动作的结构特点和运动规律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一个抽象的概念。
2.1.2 示范
示范是篮球课中最基本的一种直观教学形式, 示范要正确、规范、合理, 可先做完整示范, 然后根据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和要求放慢示范速度再来一次, 让学生重点观察动作的关键点, 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及球场的设施方向, 确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并注意示范面, 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动作的全貌, 达到示范的最佳效果。也可利用直观的教具, 如图片、录象、幻灯片和多媒体等演示示范动作, 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2.1.3 试做
在教师讲解示范完之后, 既可让学生进行试做动作, 在试做时, 可徒手, 亦可利用球进行练习, 经过几次练习体会后, 教师再给学生重点讲解技术动作的要点、难点及技术动作在实际比赛中的运用, 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
2.2 在简单的条件下学习形成规范的技术动作
在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时, 先从徒手模仿练习开始, 练习几遍后, 再加球进行练习,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练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使学生朝着规范的技术动作方向发展, 也可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提高练习难度和强度, 建立规范的技术动作, 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
2.3 在复杂条件下学习, 巩固和提高技术
加入防守进行练习, 先消极后积极, 以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应变能力, 也可结合其他技术动作进行练习, 提高学生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可适当利用教学比赛来巩固、提高技术。在比赛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运用技术动作是否正确合理, 是否根据比赛的复杂情况正确合理的运用技术。如发现技术动作的运用时机不当以及应变能力差时, 应及时提出改进方法和要求,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培养一定的篮球意识。
3 组合技术的教学要求
3.1 目标明确, 符合实际, 激发学习兴趣
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双方的目的都是以能够打篮球为中心, 其教材以组合形式出现的一些组合技术都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进行大量的对抗练习, 即进攻与防守练习, 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体会到“打篮球”带来的情趣, 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
3.2 重点突出, 以点带面
在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基本手法和基本步法为基本功, 以重点技术动作为范型, 然后围绕重点动作组成组合动作技术。如传球技术:以双手胸前传球动作为范型, 组成: (1) 摆脱选位接球 (急停行进间) 传球; (2) 摆脱选位接球—运球—传球等,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同组合形式的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 最终达到合理运用的目的。也就是以传球为主, 学会在比赛中如何摆脱防守者及时地获得球及合理的处理球。这样, 就可以使学生既明确了学习该动作的目的与要求, 又提高了应用和应变能力, 把学与用融为一体, 创造了学中有用, 用中有学的条件和环境。
4 补救教学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障碍和错误, 教师一旦发现应做出正确的诊断, 并采用恰当的手段进行补救教学。
4.1 重新教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障碍和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太难或学生缺乏经验, 或是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 因此,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内容重新讲解、示范, 且应详细介绍和加以必要的补充。
4.2 增加练习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需要反复的练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练习所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大量的指导练习, 也可适当的增加课后练习。
4.3 抓住关键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抓住关键问题,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然后再有顺序的逐个解决其它问题。
5 结语
总之, 在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篮球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 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应变能力, 从而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春一.技、战术的教学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9 (4) .
[2]张良祥, 林珍瑜.组合技术教学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 .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 篇8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 目前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主要由两种方式组成, 分别是教室教学和操场教学。体育教学要实现动静结合,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体育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 让学生了解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体育的灵魂, 有利于满足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心理欲望或精神需要, 还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人的思想以及塑造人的性格。所以, 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在教学理念、方法上进行转变。如在教室教学中, 通过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给学生播放体育电影、电视等视频, 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另外, 由于目前的高校学生群体主要是以“90后”为主, 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比较广泛, 且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特点。其对于体育赛事的接触比较多, 对于各种体育项目也非常熟悉, 因此, 改革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体育影视与教学内在精神的统一
以往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所采用的“讲授、听课、记笔记”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的体育教学, 因此, 对于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90后”来说, 将电视、电影等媒体引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 可将体育精神充分体现出来。
1. 体育精神教育的价值体现
体育精神, 指的是体育所反映的整体面貌, 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特色性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等, 作为展现体育的信念、情操、理想、体育道德、体育知识和体育审美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体育的灵魂所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坚定学生的信念、激起学生的创新力、培养学生的情操以及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等。
2. 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的目的
体育是人类进行活动的一种形式, 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目的, 以永不放弃、永不低头、永不气馁为精神追求, 以实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最终目标。体育影视作品恰好反映了这一点, 通过对历年各国的体育电影主题进行分析, 表达的主题均以梦想、励志、激情为主。体育电影, 指的是以反映和体育活动、社会生活有关的内容, 在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等方面都和体育事业或者体育竞赛有所联系, 导演与摄影艺术着重于关注节奏感与动作性, 选择演员时, 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的运动员, 例如在电影《沙鸥》中, 主角沙鸥的顽强拼搏精神对于青少年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虽然其自身瘫痪, 但一直在努力奋斗,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另外, 也可以对体育纪录片进行引入, 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拼搏精神, 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
无论是体育电影还是纪录片, 其所传达的体育精神都是统一的。因此, 在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中, 要对体育影视作品加以灵活的运用, 将教学内容与影视相结合, 运用集画面、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综合全面性影视形式, 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感受, 开发学生的思维, 最终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3. 在教学中运用体育影视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进行教学时, 所选择的体育影视作品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和现实生活、国内外重大事件有关的体育影视作品; (2) 和课堂教学密切联系; (3) 以学生的兴趣为主,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影视作品种类; (4) 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性; (5) 掌握学生的体育动作难点和重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信心。
三结束语
总之, 目前的高校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质、锻炼身体方面, 而且还要注重将体育自身具备的精神、价值融入到教学中。因此, 在高校公共体育中运用教学结合体育影视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终还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中, 主要以教室教学和操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室教学以“静”为主, 体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让学生能对体育精神有所了解;操场教学则是以“动”为主, 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练习掌握能力和运动技能水平,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体质。因此, 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 可以实现体育电影中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互相结合。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体育影视,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永龙.高校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9) :131~133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定向运动的书籍和资料,为研究分析高校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分别随机抽取2所高校本科生各1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共计200份,实际回收196份(回收率98%),符合统计学要求。
1.2.3 专家访谈法
向专家、学者就有关大学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和体育保健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咨询,以确保本文研究的科学性。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13.0软件系统对所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源和需求情况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来源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校、书刊杂志、电视、网络、家庭教育。他们依次所占的比例为学校85.7%、书刊报纸52.5%、电视49.5%、网络58.6%、家庭38.8%,其中学生已知的体育保健知识来源于学校的最多,其次是网络、电视、书刊和家庭,说明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大多数来源于学校,学校在学生体育保健知识传授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体育知识的需求调查发现,体育保健相关知识需求最多,说明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体育保健课在高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体育锻炼极为重要,保健知识的获得,预防保健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任务[2]。
2.2 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部分的学生仅对于肌肉痉挛、中暑和运动中腹痛等小部分的简单的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而对于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制定运动处方、包扎和止血方法、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等知识则相对缺乏,对身体锻炼时所出现的一些生理反应,受伤后的应急处理、二次损伤的防护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非常少,而对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测试中,发现学生体育保健知识试卷满分率为0%,及格率为56.1%,大学生这些都说明了大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的程度还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
调查显示:196人中发生过皮肤表面擦伤的人数最多占64.3%,其次是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损伤人占总人数的47%。同时调查还发现:由于学生不懂保健知识所以更加不懂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发生二次损伤的现象也很多。特别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由于没有教师的监督指导,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又很差,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尤其是在较强对抗性运动中不可避免的身体碰撞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拉伤和扭伤等。因此,向学生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体育锻炼极为重要。保健知识的获得,预防保健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任务。
3 讨论
1. 学校是进行健康教育,传授体育保健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对选择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71.35%的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源于大学体育理论课的讲授,他们在学校里掌握体育保健知识主要是通过大学生体育理论教程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但教学课时少,每学期只有4学时,而且实际授课情况不容乐观。28%的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来自体育实践课中教师的传授,这种方式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多是在运动损伤发生后教师才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还有0.75%的同学体育保健知识来自体育保健课,这是高校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这部分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教学内容随意,方法简单[2]。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把医学知识和体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体育保健的能力,培养学生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全民健康意识,使学生在学校期同能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掌握体育保健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能力,逐步形成健身的习惯。以至走向社会后能够坚持终生自我健身锻炼,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3]。
2.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匮乏,自我监督能力差,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增加体育保健知识势在必行。调查发现体育保健测试的满分率为0%,及格率为56.7%,掌握体育保健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预防运动损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2005年发生在江西某大学的一件运动损伤致残事件,即一名大学生高位截瘫事件,这名学生进行跆拳道对练时发生颈骨扭、挫伤,因为没有及时就医,最终伤及神经,导致高位截瘫。如果这位学生和他的同学有一些体育保健知识、技能的话,早发现就不会导致如此可悲结果。有关专家指出.外伤所致截瘫中有约20%是由二次损伤所至,即应急处理不当造成的[4]。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及防伤观念,还能将体育保健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
3.学生的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与防伤观念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体育锻炼时不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进行必要的准备活动,运动损伤频繁发生。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并精通体育保健知识,合理安排运动量和强度的关系,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让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掌握扎实的体育保健知识并指导日常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才能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在高校中开设体育保健学课程不仅是大多数大学生迫切需要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应不断改革,课程的开设应该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需要,还应该看社会及市场的需要。体育保健学虽然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体育保健知识的普及和运用,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自觉投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而且通过教育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和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体育健身参与者,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肖文,余静.对大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知识、技能情况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5-127.
[2]由娟,某高校2006级新生卫生保健与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8):1493-1494.
[3]于从茂.徐景文,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学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80-8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篇10
1 研究对象
以呼伦贝尔学院公共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就当前公共体育开展的现状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大学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书籍, 浏览中国知网上关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 总结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
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内蒙古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师、专家, 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2.3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呼伦贝尔学院在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5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496份, 有效率99.2%。
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公共体育教学态度调查分析
从表1对学生公共体育学习态度调查的结果来看, 当前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不高, 仅有15.3%的学生特别喜欢公共体育课, 有24.8%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有37.7%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有22.2%的学生特别不喜欢上体育课。分析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从初高中时期就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教师、学生、学校都看重升学率, 重学习、轻体育的思想严重, 学校、家长、学生看重的是升学率,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步入大学后这种轻视体育教学的思想仍旧没有改变,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如何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2 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的开展公共体育教学, 对学生进行了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调查, 从表2的结果来看有11.7%学生喜欢瑜伽, 有23%的学生喜欢健美操, 有15.3%的学生喜欢网球, 有13.1%的学生喜欢游泳, 有14.5%的学生喜欢拓展训练, 有13.9%的学生喜欢跆拳道, 从数据的结果来看, 学生还是喜欢一些社会上流行的项目, 一些传统的足、篮、排项目并不是特别受欢迎, 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公共体育课教学, 是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3.3 影响公共体育教学因素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影响公共体育教学影响因素的调查表, 从表3的结果来看影响公共体育教学的因素还是比较复杂的, 有19.8%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态度影响了体育教学, 有22.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17.5%的学生认为体育设施缺乏是主要的因素, 有15.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是主要的原因, 有13.3%的学生认为教学学时少是主要因素。对这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安排上变化较少, 没能与时俱进, 没有体现出高校体育的内涵, 只是强制的让学生学习, 这必然会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降低, 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体育教学设施缺乏, 导致了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不理想, 学生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课学习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 强调课堂纪律, 约束学生的行为, 强调对运动技能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心理和健身价值观的引导, 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一般高校只在大一、大二开设公共体育教学, 一周2学时, 学时非常有限, 遇到天气不理想, 还经常停课, 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公共体育教学中实际遇到的, 需要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共同去努力解决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1) 通过调查研究, 当前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 体育的健身观念没有形成。
(2) 学生喜欢的项目多是类似于瑜伽、健美操、网球、游泳、拓展训练、跆拳道这些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项目, 当前学校开设的体育教学项目并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
(3) 影响公共体育教学的因素比较复杂, 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体育设施的缺乏、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教学学时的不足等都是影响教学的原因, 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4)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将体育教学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使学生摆脱基础教育时期形成的错误观念, 真正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5) 加强对公共体育的教学改革, 将不适合时代需要的教学项目取消, 引入社会上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 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加强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 兴建现代化的体育场馆, 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7)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不断改变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做好学生体育学习的引路人。
(8) 加强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 完善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使学生在体育课后可以很好的进行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花玲云, 杨湑.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1 (12) .
[2]黄鹿, 熊巍.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 (12) .
[3]胡永红, 王桂忠, 张向群, 等.扩招背景下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 2011 (2) .
[4]李养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
[5]李振斌, 李养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及对策研究[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7 (3) .
浅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篇11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高校
全面实施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校办学目标的具体需求,更是确保每个学生都保持健康身心,和谐心灵的需求。高校应本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在促使学生知识增长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更注重锻炼和发展身体的体质。
一、体育课程设置的背景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升学、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与健康选修课。”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是由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体育的任务决定的,学校培养目标和体育任务的不同,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应该是不同的。
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及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体育课程设置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核心部分,但目前在高校体育课程有很多不合理。首先,在课堂类型,只有少数高校建立高校体育选项课和体育健康课,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都是根据期末考核的课程设计,剩余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其次,学生的体育教育课时有限。很少高校开设四学期的体育课,大多数学校仅有三个学期的体育课。再结合天气,节假日,个人问题等因素导致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照此态发展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较难实现。
(二)课程内容设置滞后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仍以竞技体育教材为主,竞技体育的内容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占了太大的比例,不但反复重复中学所学内容和运动项目,从小学到中学所学的课程可以说是每个学期都在变,惟独体育课没有变,学的是这些内容,练的是这些内容,考的也是这些内容。好多内容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了好几遍,考了好几遍。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如果此时强迫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使学生产生极大反感,不能给学生以愉悦舒畅的感觉,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和体育潜能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更没有注意以个性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自然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改革的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改革虽然在体育指导思想、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学改革举措及场地设施的建设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找出不足,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推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促使高校体育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加强体育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有持久力,未来将成为真正的体育锻炼者。新颖和有趣的体育教学模式,才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体育实践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学校体育实践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学生可以产生一种成就感,教师必须让每一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成功经验,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其次要创新,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使学生从分体验体育运动的千变万化及乐趣,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创新和自主锻炼的能力,体育教学中不断发现新奇的有乐趣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好多高校模仿《奔跑吧,兄弟》就是很好的试点。提高运动过程中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再次,应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始终快乐学习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高校体育活动形式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在通常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虽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但也有很大的缺陷。首先,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运动能力培养,无法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对学生的培养水平的层次上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丰富高校体育活动形式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活动形式不仅要把早操,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更要尝试增加新兴形式,如将俱乐部和社团的形式融入进来,不断扩张体育运动的能量来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完整性。从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培养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完善体育教学
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认知体育课程改革的科学认知实践发展观,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创造高校体育教育的良好氛围,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出发,不断完善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时俱进,丰富与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元化教学的趋势,使体育教学具有实效性。
四.总结
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将会注意素质发展和全面教育。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应得到很好的保证。体育教学不但能是一个能够锻炼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还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是培养综合性素质后备人才的需要。而实施创新性教学,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将会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治平.探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商.2014(11)
[2]林立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 篇12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体育舞蹈,考核方法,改革
1 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考核方法发展现状
通过对河北省6所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考核方法进行调查发现, 有30.4%的教师能够意识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重要性, 且在考核中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有58.2%的教师普遍仅采用终结性考核方法;还有6.3%的教师采用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或者仅采用过程性评价。可见, 多数体育舞蹈教师只重视终结性评价的考核办法, 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空间,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考核办法中存在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其次,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 体育舞蹈专项考核中普遍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评价, 多数学校将体育舞蹈理论知识设定为了解内容, 忽视学生平时表现、比赛参与等, 只重视对技术测试成绩的考核, 因此技术水平成为衡量学生对体育舞蹈掌握的唯一标准, 因此学生也只是将反复的技术训练作为体育舞蹈的学习重点, 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压力, 影响学生创造能力和主动能力的发挥, 因此现有的体育舞蹈在考核办法中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另外, 在体育舞蹈的考核主体上, 有69.2%的学生和60.3%的教师选择的考核主体是以教师为主, 有7.5%的学生和10%的教师选择应采用教师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已经意识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重要性, 但是学生仍处于被动评价地位, 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参与性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从考核评价的主体来看, 有些教师开始注意到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 但还不能真正地实现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 仍然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评价主体方式为主。考核评价结果呈现方式主要是等级和分数两种方式,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选择在呈现评价结果时采用等级+评语或者分数+评语的方式, 促进了评价结果呈现的人性化。
2 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考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改变, 对高校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和技能, 而是转为对人才多方面综合能力水平的更高要求, 不仅包含学生的知识、技能, 还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为了适应课程目标的要求, 考核办法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 在保证监督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前提下, 还需更为关注对学生平时表现、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等,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监督、促进功能, 通过分析综合考核成绩对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由此可见, 体育舞蹈考核方法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 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好的服务。
3 “综合性”考核办法的提出与内涵
体育舞蹈的舞蹈种类丰富多样, 内容精彩美妙, 加之大学生在先天身体素质、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体育舞蹈教学考核办法的多样性, 只有在综合类型的考核办法指导下, 才能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最为客观全面的监督与了解, 从而指导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因此在结合体育舞蹈课程大纲要求、实际教学需求、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的要求将评价办法的改革拟定为“综合性”的评价发展方向。综合性的评价办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技术考核的局限性, 它在考核学生体育舞蹈理论知识、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考核, 因此可将考核办法制定为“考试+比赛+舞台表演+自评”等方式融为一体, 学生的角色转为考生、运动员、表演者和自评者等多元化的角色, 在比赛和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舞蹈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在团队合作中体验多场合的心理状态, 增强与同伴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4 体育舞蹈“综合性”考核办法可行性分析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理论知识与技术, 在增进身体素质水平的同时提升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 这也为考核办法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分析“综合性”考核办法的实践效果, 该研究选择河北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236名同学进行实验, 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18人。实验组采用“综合性”评价办法, 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技术考试办法。
4.1 教学与考核方法的设计
在实验开始之前告知实验组和对照组考核方法, 实验组在教学中可设计若干小组, 人数一般控制在5~8人, 估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舞蹈比赛和表演活动, 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 主要以日常授课、训练为主。考核时间可以月为单位, 教师根据这一月学生的日常表现、参加体育舞蹈比赛 (表演) 活动中的表现、考试、自评等各项中的成绩作为综合性的最终考核成绩, “综合性”考核将考核范围、程度拓展到更为开放、规范的层面上。对照组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采用学期结束后的传统方法, 即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的比例定为30%, 技术考试成绩定为70%, 不同的学校和体育舞蹈专业所制定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核方法对比如表1所示。
4.2 体育舞蹈“综合性”考核效果分析
为了探索在“综合性”考核方法制定下的教学效果, 除了对学生的体育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成绩对比之外, 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学习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考核方法模式下, 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实验组学生在上述几项考试成绩中均具有突出的表现。其中在知识运用能力、学生学习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表现。
5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的竞技性、娱乐性和欣赏性适合在高校体育专业中得到推广。“综合性”体育舞蹈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这种考核改革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 使得体育舞蹈课堂形式走向社会与生活, 可以将体育舞蹈拓展到舞台表演和比赛活动中,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舞蹈项目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杨.西南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3.
[2]王艳芬.郑州市体育舞蹈俱乐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3.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考核】推荐阅读: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06-30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05-18
普通高校体育10-14
普通高校体育课08-25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07-31
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11-13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素质能力发展趋势探讨08-10
高校体育考核06-24
中美高校公共体育研究09-15
试论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的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