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类型

2024-09-23

中医体质类型(精选12篇)

中医体质类型 篇1

肝胆结石患者主要的结石部位胆囊、肝内胆、胆总管等, 只要是肝胆内部结构的结石都属于肝胆结石疾病。根据患者结石的性质可以将划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几类。肝胆结石临床中病情复杂, 发病肥胖、中年、胃切除术患者较多。该疾病在临床中比较普遍, 目前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

体质是人体在其生命阶段所具有一种固有特质, 除了受到先天的影响外, 后天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领导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30多年研究后发现, 中国人群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类型[2]。中医理论是中医体质学的指导理论, 中医体质学是根据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研究, 对人体疾病的发展进行了解, 积极的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学科[3]。体质受到遗传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是因环境、饮食、区域等影响是可以变化的, 根据患者的体质来进行调整, 对疾病进行预防。研究肝胆结石患者的体质特征和规律, 能够为治疗肝胆结石疾病提供参考, 为找到中西结合治疗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帮助, 格局饮食习惯以及膳食结构的影响, 可以找到干预的方法, 预防肝胆结石的产生, 现将本院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2010~2012年接收的862例肝胆结石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 为这些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量表研究, 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 诊断标准

1.2.1 肝胆结石的诊断标准

参考《外科学》[1]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2011年制定的《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依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及CT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1.2.2 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由王琦主编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4], 对《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中的全部问题进行回答, 由临床调研人员填表、计算原始分、计算转化分, 根据判定标准来判定患者的体质类型。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患者均是在本院接收检查并且确定是患有肝胆结石的患者。

1.3.2 排除标准

所有患有器质性疾病且在用药治疗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丧失语言沟通能力的患者、非自愿参与的患者均不在此次研究纳入范围内。

1.4 实施步骤

此次参与研究的主治医生均是经验丰富, 对临床流行疾病有足够了解的医生, 且明确此次研究的目的, 责任心强, 对这些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病史询问, 收集临床研究信息, 根据要求填写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2 结果

肝胆结石患者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及兼夹体质为主, 实性体质居多。9种体质类型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列, 处于前3位的肝胆结石患者体质依次为:湿热质395例, 占45.82%;痰湿质363例, 占42.11%;气虚质228例, 占26.45%;平和质67例, 7.77%;偏颇体质795例, 占92.23%;单一体质 (类型的人数为) 281例, 占32.60%, 兼夹体质581例, 占67.40%。实性体质491例, 占56.96%, 出现虚实夹杂体质235例, 占27.26%。

3 讨论

临床中肝胆结石患者较多的症状就是腹痛、黄疸、呕吐等, 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根据中医理论研究, 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饮食问题、情志问题, 患者如有酗酒以及肥胖等情况, 那么脾胃受损严重, 肝胆不得疏泄, 导致疾病的产生[5]。

饮食不当对于脾胃的负担比较大, 营养不良也会导致体质的变化, 引起疾病的产生。湿热质多是患者饮食喜好肥腻, 习惯性饮酒, 湿热在体内积聚所导致的体质状态。饮食没有节制、脾胃失调、酗酒伤胃、湿热内生, 这些都是会让患者形成湿热体质的因素。水液代谢障碍是痰湿的主要原因, 脾、肺、肾这些器官出现异常时则会导致津液敷布和排泄发生障碍, 产生了痰湿体质状态。患者如果平时的饮食习惯比较偏好特定的几类食物, 就会给体内的应用分布带来失衡, 部分营养过剩, 其他营养不足, 这样就是偏颇体质。肥腻和甜食的偏好亦容易变成湿热和痰湿体质。人的体质虽然天生和遗传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但是后天的影响也不小, 像是环境、精神、饮食等都会给体质带来变化, 肝胆结石患者的病变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且是长期的影响而让脾胃功能受损, 最终产生了疾病。

中医体质因饮食问题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根据患者平时饮食习惯的不同, 其摄入的营养有差异, 体质也会在长期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尽管人体的体质具有稳定性, 但是也会发生改变。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体质变为偏颇体质类型, 对于体质的改善具有正面的影响[6]。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可以给人体提供需求的各类营养, 促进体质的增加, 在长期的坚持下, 偏颇体质可以变为平和体质[2]。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健康饮食、合理运动,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基础。肝胆结石患者平时生活中偏好于肥腻食物, 因此体重肥胖患者居多, 体质也是以湿热、痰湿、气虚这三类为主, 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 能够促进患者的体质转变, 起到了预防肝胆结石的作用。

总之, 肝胆结石患者临床中的发病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其饮食不当导致了体质的变化, 因此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 患者能够健康、科学饮食, 将会降低肝胆结石的发生几率。

摘要:目的 对中医治疗肝胆结石的辨证分型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根据862例肝胆结石患者来进行中医体质量表分析。结果 肝胆结石患者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及兼夹体质为主, 实性体质居多。9种体质类型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列, 处于前3位的肝胆结石患者体质依次为:湿热质395例, 占45.82%;痰湿质363例, 占42.11%;气虚质228例, 占26.45%;平和质67例, 占7.77%;偏颇体质795例, 占92.23%;单一体质 (类型的人数为) 281例, 占32.60%, 兼夹体质581例, 占67.40%。实性体质491例, 占56.96%, 出现虚实夹杂体质235例, 占27.26%。结论 临床中肝胆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较多的就是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这三类, 通过饮食调节和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肝胆结石的几率。

关键词:肝胆结石,中医体质分类,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67-576.

[2]王琦.中医治未病解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64, 69.

[3]宋红普.对中医体质调研的几点思考.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 41 (3) :50.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ZYYXH/T157-2009)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4 (4) :303-304.

[5]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 (4) :1-8.

[6]吴玉娥, 朱燕波, 邬宁茜, 等.我国9省市8448例一般人群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2, 6 (1) :64-67.

中医体质类型 篇2

自我心理保健。人常说“心静自然凉”,因而我经常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古代炎夏养生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叫“调息净心,常如兆雪在心”。此时静心毋躁,止声息,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空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可坐台榭空敞之处。

饮食调理。饭菜注意色、香、味、形。盛夏之季,我还常食绿豆粥。该粥有解热毒、止烦渴的作用。各种坚果平时多吃一点,对身体具有很好的补益养生作用。由于产量最大、分布地区最广、营养口感俱佳,榛子、核桃、杏仁和腰果是所有坚果中的佼佼者,被誉为“世界四大坚果”。

睡眠要充足。夏季昼长夜短,又因燥热,睡得晚,因而用午睡一小时补充。睡眠质量好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体质类型与男性疾病 篇3

一、寒性体质: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寒性体质的男性多形盛气衰,易感疲劳,常有多汗、多痰、小便清长、畏寒怕冷、性欲低下、阳痿、不射精或精液流而不射等表现。这类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当避免感受寒湿,宜顾护阳气,可食用鹿茸、人参、羊肉、牛鞭、枸杞等进行滋补。

二、热性体质: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热性体质的男性多形体消瘦,易于激动,常常有五心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畏热喜凉、性欲亢进、阴茎异常勃起、早泄、遗精等表现。此外,还易发生内外生殖器的炎性疾病、生殖系结核及过敏性疾病等。这类男性需节制性生活,同时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之物及鹿茸、牛鞭等辛温燥热的补品,可服用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等。

中医体质类型 篇4

研究对象均为2009-12~2011-12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科住院病人, 其中抗结核治疗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100例患者为肝损害组, 该院同期抗结核治疗无肝损害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入院时间顺序, 连续入组。肝损害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5周。纳入标准:符合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2]及结核病诊断标准[3]。年龄18~76岁者。

2 研究方法

中医体质学分型采用王琦教授中医体质辨识量表, 划分为平和质、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和气郁质9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型研究。实验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4 讨论

目前对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尚缺乏特效疗法, 其治疗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停用抗结核化疗药物。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出现肝损害, 而有些患者能耐受抗结核化疗, 均与体质因素相关。研究肝损害患者易感体质,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有利于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 从而使得化疗得以顺利完成。

目前, 中医体质与某些慢性肝病的关联已有初步研究[4,5], 而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体质研究未见报道。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常见气虚质、湿热质两种体质, 气虚质、湿热质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较其他体质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 而平和质患者出现肝损害几率明显降低。根据研究结果, 采用有效中药对易感体质进行调理, 在未发病之时即注重调理病理体质, 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早期预防。针对气虚体质患者, 应重视补气健脾, 积极改善气虚体质;针对湿热体质患者, 以清热除湿、解毒调肝、健脾和胃为调理的根本大法。另外, 通过易感体质的辨识, 为进一步实现化疗方案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以预防肝损害的发生, 并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治愈率及结核疫情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权其镇, 孙自勤, 王要军.新肝脏病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2:895.

[2]Danan G, Renichou C.Causality assess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drugs-1.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s:application to drug-induced liver in juries.J Clin Epidemiol, 1993, 4 (6) :1323.

[3]叶任高.内科学.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9.

[4]苟运浩, 过建春, 施军平, 等.中医体质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探讨.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9, 16 (4) :249.

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处方 篇5

健康教育处方

平和质特征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饮食应有节制,不要过饥 过饱,不要常吃过冷过热和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

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 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不要吸烟 酗酒。

2.生活起居:起居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饭后宜缓行百步,不宜食后即睡。作息应有规律,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体育锻炼 :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运动。如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4.情志调摄: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积极进取,节制偏激的情感,及时消除生活中不利事件对情绪的负面影响。5.药物调理:一般不提倡使用药物。

6.中医调养及疗法:平和体质调养原则是平衡阴阳,可多采用针灸里的节气灸疗法和平衡针灸疗法等中医干预治疗来调理身体平衡。

***卫生院公卫科宣

电话:

健康教育处方

气虚质特征:

总体特征:是指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适应能力:不耐受寒、暑、湿邪。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 可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鹌鹑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2.生活起居: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应适当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伤正气。

3.体育锻炼: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平时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汗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4.情志调摄: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

5.药物调理:常自汗、感冒,可服玉屏风散预防。6.中医调养及疗法:容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疾病,可运用腹针疗法、温箱灸疗法等及中医干预治疗来温经通络、补气健脾。并持之以恒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以健脾补气。

***卫生院公卫科宣 电话:

气虚质调养处方

健康教育处方

阳虚质调养处方

阳虚质特征: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狗 肉、鳝鱼、韭菜、生姜、蒜、芥末、葱、花椒、胡椒等甘温益气之品。少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2.生活起居: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秋冬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可在自然环境下纳凉,但不要睡在穿风的过道上及露天空旷之处。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保持足够的睡眠。

3.体育锻炼: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 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4.情志调摄: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对待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要从正反两面分析,及时消除情绪中消极因素。平时可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5.药物调理:可酌情服用金匮肾气丸等。

6.中医调养及疗法:中医干预治疗,如传统调理手法有雷火灸疗法、热敏灸疗法等

***卫生院公卫科宣

电话

阴虚质调养处方

健康教育处方

阴虚质特征: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可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小豆、海蜇、芝麻、荸荠、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 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2.生活起居:起居应有规律,居住环境宜安静,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应早睡早起,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节制房事。戒烟酒。

3.体育锻炼: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

4.情志调摄:平时宜克制情绪,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可以用练书法下棋来怡情悦性,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 音乐。防止恼怒。

5.药物调理: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6.、中医调养及疗法:阴虚当补阴。可选用针灸疗法等中医干预治疗帮助补益受损之阴液,起到养阴和营的作用。

***卫生院公卫科宣

电话

健康教育处方

痰湿质特征:

痰湿质调养处方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2.生活起居:居住环境宜干燥而不宜潮湿,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应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不要过于安逸,贪恋床榻。以免气滞生痰酿湿。

3.体育锻炼:因形体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练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

4.情志调摄:保持心境平和,及时消除不 良情绪,节制大喜大悲。培养业余爱好,转移 注意力。

5.药物调理:可酌情服用化痰祛湿方,常用药物有白术、苍术、黄芪、防己、泽泻、荷叶、橘红、生蒲黄、鸡内金。

6.中医调养及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沐足疗法等中医干预治疗帮助祛风除湿,除痰祛湿。

***卫生院公卫科宣

电话

健康教育处方

湿热质特征: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性格多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 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丝瓜、葫芦、冬瓜、藕、西瓜、荸荠等甘寒、甘平淡渗泄热的食物。少食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芫荽、辣椒、酒、饴糖、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应戒除烟酒。

2.生活起居: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3.体育锻炼: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4.情志调摄:克制过激的情绪。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5.药物调理:酌情服用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等。

6.中医调养及疗法:可通过平衡火罐疗法等中医干预治疗来调理全身脏腑、化湿除烦,也可通过刮痧疗法则有助疏通经络、清热除湿。

***卫生院公卫科宣 电话

湿热质调养处方

健康教育处方

血瘀质特征: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 卜、胡萝 卜、金橘、橙、柚、桃、李、山楂、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滋之品。

2.生活起居: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但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

3.体育锻炼: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血瘀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

状,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进一步捡查。

4.情志调摄: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防止郁闷不乐而致气机不畅。可多听一些抒情柔缓的音乐来调节情绪。

5.药物调理:可酌情服用桂枝茯苓丸等。

6.中医调养及疗法:中医干预治疗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为原则。

***卫生院公卫科宣

电话 血瘀质调养处方

健康教育处方

气郁质特征: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多食小麦、芜荽、葱、蒜、黄花菜、海带、海藻、萝 卜、金橘、山楂、槟榔、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饮料。2.生活起居: 居住环境应安静,保持有规律的睡眠,睡前避免炊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3.体育锻炼: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多参加群众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打球、跳舞、下棋等,以便更多地融入社会,解除自我封闭状态。

4.情志调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结交知心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诉不良情绪,寻求朋友的帮助。

5.药物调理:可酌情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

6.中医调养及疗法:中医干预治疗,传统调养手段有中医耳穴疗法通气血、行气开郁,中医五音疗法行气开郁。

***卫生院公卫科宣 电话

气郁质调养处方

特 禀

质调养处方

健康教育处方

特禀质特征: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 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调护方案 1.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 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食荞麦(含致 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蟹、鲤鱼、茄子、酒、辣椒、浓茶、咖 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2.生活起居:居室应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经常洗晒,以防止对尘螨过敏。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让油漆、甲醛等化学物质气味挥发干净后再进新居。春季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以防止花粉过敏。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天气寒冷时锻炼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

4.情志调摄: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正确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避免情绪紧张。

5.药物调理:可酌情服用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

中医体质分类及其调养方式 篇6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良方》自序中记载,人体对某些物质的反应具有很大的差异:“酒之于人,有饮之愈石而不乱者,有濡吻则颠眩者;漆之于人,有终日抟漉而无害者,有触之则疮烂者”。他的意思是同样是喝酒,有的人海量狂饮也不醉,有的人则稍饮一点就出现眩晕:同样是接触油漆,有的人经常搅拌也无异常,有的人则一接触就皮肤溃烂。

由此可见,同一种物质,它对不同体质的人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中医历来重视体质问题,我们现在谈体质问题,首先要明确“体质”的概念,因为日常生活中体质一词经常提到,词典中通用的体质概念是:人体的健康状况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在体育领域、西医体系中广泛应用体质一词,但其含义与中医所讲的体质内涵有很大的不同,西医对体质的表述相对空泛:瘢痕体质,过敏体质等等,但都是在不良结果发生之后才能给患者贴上标签,对于事先的临床毫无指导作用。竞技体育上所讲的体质多指各项体能指标的综合评价。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体质一词是指中医讲的体质,明确了体质概念后,有利于正确交流与理解,避免思维上的混乱。

中医学中的体质是指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上的个体特殊性。体质因素在发病学上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体质的特异性决定着对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二是体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讲,体质强壮或阳盛之体,患病多为热证实证,对清热、攻邪药物耐受性较强,而对温热药物特别敏感:体质虚弱或阴盛之体,患病多为虚寒证,对寒凉药物特别敏感。体质分型是按照中医理论评价人体的健康状况及其适应能力所获得的结论。

平和体质:调养采取“中庸之道”

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患病倾向:不爱得病。

调养方式: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体质:容易患感冒、胃下垂

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较胆小,不爱冒险。

重点人群:气虚体质者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区,可能与西部高海拔、低气压,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没有工作的人、学生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容易气虚。

患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长久憋气。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气郁体质:现代“林妹妹”越来越多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气郁体质的代表,多愁善感、忧郁脆弱。这种人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容易失眠。

重点人群:在整部《红楼梦》里,也就林妹妹一人属这种体质,但现在这种体质的人却越来越多,可能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容易情感压抑,情志不畅有关。该体质的人多是年轻人,而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患病可能:失眠、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等。

调养方式:多吃小麦、蒿子杆、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另外,要多参加集体性的运动,解除自我封闭状态。多结交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诉不良情绪。

阳虚体质:主要做好“防寒保暖”

即使再热的暑天,也不能在空调房间里多待。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性格多沉静、内向。这些属阳虚体质。

重点人群:东北地区多见,可能与东北寒燥的天气有关,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长期偏嗜寒凉食物也会形成这种体质。

患病倾向:水肿、腹泻等。

调养方式:可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季避免吹空调电痢。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

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多与别人交谈,平时多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

湿热体质:性格表现急躁易怒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性格多急躁易怒。

重点人群:南部和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常吃热量大的饮食容易产生这类体质的人。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的年轻人,加上生活压力增加,也是该体质的主要人群,还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

患病倾向:疮疖、黄疸等病。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应戒除烟酒。

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痰湿体质:最受富贵病青睐

心宽体胖是这类人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重点人群:该体质的人多是单位领导,生活安逸的中老年人,男性多。喜欢吃甜腻的食物,不爱运动爱睡觉。

患病倾向:眩晕、胸痹、痰饮等。易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为原则,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

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温馨提示:可服用化痰祛湿方,常用药物有白术、苍术、黄芪、防己、泽泻、荷叶、橘红、

生蒲黄、生大黄、鸡内金。

阴虚体质:中午要保证午休

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这种人外向好动,但性情急躁。

重点人群:在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的西部地区容易产生这种体质的人。多见于学生及年轻人,这也与他们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好烟、酒以及生活压力增加有关。

患病倾向: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

调养方式: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节制房事。

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不适合洗桑拿。

平时宜克制情绪,遇事要冷静,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可以用练书法、下棋来怡情悦性,用旅游来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时多听一些曲调舒缓、轻柔、抒情的音乐,防止恼怒。

血瘀体质

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睛经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重点人群:南方人、脑力工作者,女性多见。

患病倾向:出血、中风、冠心病等。

调养方式: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保持足够的睡眠,但不可过于安逸。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舞蹈、步行等。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达到缓解疼痛、稳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的作用。血瘀体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去医院检查。

特禀体质

如果在某一方面,比如对花粉或某食物过敏等,在中医上这就被称为特禀体质。多是遗传所致。

患病倾向:凡是遗传性疾病者多与亲代有相同疾病,或缺陷。比如出现药物过敏、花粉症、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调养方式: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春季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可防止对花粉过敏。不宜养宠物,起居应有规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避免情绪紧张。

链接:运用体质理论预防流感

运用中医体质理论能够指导公众预防某些传染病,主要根据中医“同气相求”的理念。什么叫“同气相求”呢?

中医的“同气相求”是指人体内在的某种因素与外界的病原因子相对应而形成一定类型的疾病而言的。这是中医病因病机学中颇具特色的理论之一。“同气相求”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指出某种体质容易感受相应的淫邪、同气相求,最后可导致严重的病证,“同气相求”的第二层意思是指出发病类型与传变趋势的倾向性也与淫邪性质和体质类型密切相关的。

上面的表述太学术化了,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下面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有群发流行趋势,而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以外的其他病毒或细菌所引起。流感症状中,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烧,体温多在38℃以上,且头痛及全身酸痛明显,而打喷嚏、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普通感冒往往发烧不高,体温多在38℃以下,但咳嗽、流鼻涕比较明显,并且常常有一些诱发因素,比如劳累、天气忽冷忽热等。我们在此只谈流感的预防

中医体质类型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5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门诊OA患者(OA组)132例,与同期健康志愿者(非OA组)132例对照,所有对象为连续病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膝关节炎、髋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影像学诊断标准:参照Kellgren和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5级[2]。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OA为第一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50岁;Kellgren和Lawrence分级Ⅰ~Ⅲ级;广州本地居住>20年。

1.3.2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继发性骨关节炎;合并其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传染病,或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判定原始病情。

1.4 样本含量估算

多因素分析的样本含量一般是变量数的5~10倍[3],根据本次研究需要并考虑课题经费和人力等因素,选择变量数的6倍估算样本量,此研究可能进行多因素分析的变量最多22个,即22×6=132例;因调查员一对一调查,能保证问卷质量,且样本量计算一般要求高于最低样本量的20%,所以不再增加不应答样本。

1.5 研究方法

(1)骨关节炎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综述骨关节炎影响因素,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调查表设计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广州地区的生活习惯,编制《骨关节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由两位相关专业教授评阅并修改,产生问卷初稿。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按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门诊征集20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研究者逐条询问患者并填写问卷,14天后再次问卷调查,删除问卷中容易出现错漏的项目,重新编写问卷实施调查手册,确保正式调查顺利实施;除基本信息外,问卷调查需要参与最后统计的变量22个。(2)中医体质辨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18]。

1.6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前向被调查者简要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落实“知情同意”,获得被调查者的配合,提高调查的可靠性;调查过程中以相同的询问方式和态度提问,避免引导或提示,一对一逐题询问,填写问卷的字迹工整、清楚,不可用铅笔,以免日久字迹模糊,问卷保持清洁。调查结束后根据被调查者合作情况评价问卷的可靠程度,被调查者填表不合作或应付记为不可靠数据并予以剔除,计算问卷有效回收率。

1.7 数据管理

1.7.1 录入

《骨关节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果录入EpiData3.1软件,建立骨关节炎影响因素病例数据库,两人独立背靠背录入,录完后进行数据二次检验,分歧处协商分析解决,注明解决办法,最终2个库完全一致,数据录入结果导出为EXCEL格式。《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量表结果录入泛华蓝十字《健康管理软件》,由软件评定体质,体质辨识结果导出为EXCEL格式。两个数据库的结果导入SPSS 16.0软件建立统计数据库。

1.7.2 统计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α=0.05。单因素分析:每个计数资料指标暴露情况及其与OA分布情况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骨关节炎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骨关节炎为因变量(OA组Y=1,非OA组Y=0),经单因素筛选有意义的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骨关节炎与体质分布的关系:骨关节炎患者为因变量(OA组Y=1,非OA组Y=0),9种体质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因资料不全等问题共回收有效问卷248份,其中OA组124份,非OA组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3.9%。124例OA患者膝关节患病57例(45.97%),腰椎49例(39.52%),颈椎11例(8.87%),髋关节5例(4.03%),踝关节2例(1.61%)。两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见表1。

2.1 OA中医体质类型Logistic回归分析

与平和质相比,阳虚体质及血瘀体质人群患骨关节炎的危险度显著增高。见表2。

2.2 OA影响因素

2.2.1 单因素分析

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工作姿势、劳动类型、家族史、关节外伤史、蹲坑排便习惯、饮酒、失眠和焦虑、居住楼梯房、食用水果、体育锻炼、运动形式、健康知识获得等15个影响因素与OA发病相关。见表3。

2.2.2 多因素分析

15个相关因素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筛选方法:Forward LR,变量入选标准α=0.05,剔除标准为0.1),筛选OA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性别、体重指数(BMI)、蹲坑排便习惯、运动形式、健康知识获得方式为骨关节炎风险因素,男性OA发病风险较女性低;体重指数越高,OA发病风险余越高;蹲坑排便习惯者OA发病风险更高;经常做负重运动者OA发病风险高于伸展运动者;主动获取健康知识者OA发病风险较低。见表4。

3 讨论

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相对稳定的特质[4]。OA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导致OA的易感性不同,对OA患者进行体质类型和影响因素调查,明确OA与体质类型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才能予以准确的防病治病措施,从而构建OA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3.1 退行性骨关节炎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OA的危险体质为阳虚质和血瘀质(表2),与传统认识相符。骨关节炎病的病因可归结为虚、痰、瘀,其中虚是第一病因。许学猛教授[5]认为“虚是正气虚,包括人体气、血、精、液等物质不足以及脏腑功能的低下,这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先决条件,是本,而风寒湿三气杂至是痹病发生的外在因素,是标”,虚主要是指肝肾亏虚,还包括气血不足和阴阳失调。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四肢百骸气血充足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OA以虚为本,又因气血不足致痰、瘀之实,导致疼痛,关节僵硬、肿胀等症状。

3.2 退行性骨关节炎发病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OA预防工作中除了年龄、遗传、基因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外,营养、肥胖、运动等因素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规避风险,性别因素或可以通过激素治疗降低OA环保风险。Lorig KR教授组织实施关节炎的自我管理项目的核心内容是OA相关知识的获取和行为的改变。本次调查表中除常设的系统性因素与局部性因素以外,增设健康知识获得方式。李宁华等[6]调查发现,除“年龄”外广州地区危险因素主要为性别、饮酒、专职体育(负重运动)、母亲骨关节炎史、站姿工作;汤敏生等[7]调查广州市荔湾区症状性OA发现女性、工作强度、生活方式、肥胖、高龄可能是患病危险因素;何春红等[8]调查发现越秀区老年人膝OA发病危险因素为性别、曾居住条件(潮湿、阴暗、潮湿+阴暗)、关节经常负重及膝关节既往史。可见,广州地区不同时期同类调查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排除入组标准、问卷差异等因素,推论同一地区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同类疾病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完全根据本地区调查结果制订方案并不可行。没有条件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下,制订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小样本横断面现场调查,了解影响因素分布情况,结合本地区其它研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较为可行。

综上所述,在已知本地区OA体质类型、影响因素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同类研究结果,从OA危险体质、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入手,结合三级预防理论,构建OA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对OA患者、OA高危人群、健康人群进行分层管理是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摘要: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退行性骨关节炎与中医体质类型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32例予横断面现场调查,采用《骨关节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析O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48份,与平和质相比,阳虚及血瘀体质人群患骨关节炎的危险度显著增高;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家族史、失眠和焦虑等15个影响因素与OA发病相关,性别、体重指数(BMI)、蹲坑排便习惯、运动形式、健康知识获得方式为骨关节炎风险因素。结论: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危险体质为阳虚质、血瘀质,危险因素包括负重运动、蹲坑排便习惯、高体质量指数,保护因素为男性和主动获取健康知识。

关键词:退行性骨关节炎,中医体质类型,影响因素,相关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11(7):702-704.

[2]Kellgren JH,Lawrence JS.Radiological assessment of osteo-arthrosis[J].Ann Rheum Dis,1957,16(4):494-499.

[3]胡立胜,周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SAS编程统计分析[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41-42.

[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5]邓晋丰,许学猛.中医骨伤证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2-16.

[6]李宁华,张耀南,张毅,等.国内六大行政区域六城市中老年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758-7760.

[7]汤敏生,彭伟雄,江笑娥,等.广州市荔湾区社区居民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情况调查[J].广东医学,2007,28(9):1506-1509.

中医体质类型 篇8

关键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健康教育干预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lder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EISH)是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其中,中医体质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高血压与疾病的性质和病机关系密切[1]。因此,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分型,同时根据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制订社区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采取信息收集、健康评估、体质辨识、中医健康干预等手段,利用先进的健康管理评估模式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从饮食、运动、心理、中医养生等方面制订个性化的体质调养方案及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病防复”,从而系统规范老龄化人群的中医健康教育干预及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EISH患者200例,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老年EISH的定义:在静息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 Pa)。既往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 Hg亦诊断为EISH。其中,男96例,女104例;年龄60~78岁,平均(64.7±15.3)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41年,平均(12.9±2.1)年。所有病例按高血压病情分级标准:1级44例,2级120例,3级36例;合并糖尿病23例,冠心病29例,脑梗死32例,高脂血症12例。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参照匡调元[2]《中医体质病理学》分为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未愈而不能对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者;未获得知情同意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中医体质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对照组根据医嘱采取随机对症治疗及指导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体健康教育和个体强化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先进的健康管理评估模式结合中医体质分类,在健康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从饮食、运动、心理、中医养生等方面制订个性化的体质调养方案及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根据中医理论重视对患者的心理调节,寻找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因素,如情志不遂、肝失畅达,将会导致气机运行不利,气滞血瘀,出现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3],所以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1.2.2 饮食干预

中医体质强调“辨体施膳”,根据人体不同的体质类型采用不同的调护原则。不同体质类型的人选择不同性味的饮食可以有效地改善体质,抗御疾病的发生。例如,阴虚体质患者因其体内精、津、液亏损,饮食宜选用性凉或寒,味甘或苦的食物,禁忌温热性食品[4]。

1.2.3 运动干预

高血压患者多偏胖,体内脂肪过度堆积是产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适当的有氧运动是首选的锻炼方法。增加有氧体育锻炼,如快步走、太极拳、健美操、慢跑、气功等,每日运动达到轻至中度的运动强度。护理工作中指导患者学习和掌握太极拳、八段锦、郭林气功等,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长期练习太极可以使身心宁静,去烦戒躁,有利于保持血压平稳,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2.4 用药干预

老年EISH患者记忆力下降,对EISH知识缺乏;还经常合并其他老年性疾病,服用药物较多,易出现忘记服用、多服、不服或自行停药等情况。有些患者不能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了自己的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烟等。因此,应经常加强EISH的用药指导教育,指导患者服药和每天严格检查患者服药情况。按医嘱服药,坚持个性化服药原则,中药汤剂宜温服。例如,其中阴虚质高血压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加减以养阴清热生津的药物如玄参、生地、麦冬、地骨皮、天花粉等[5]。

1.2.5 中医养生

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安静的环境。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应控制食量,粗细搭配,饮食清淡,少食肥甘、辛辣;戒烟限酒。保持精神乐观、心境清静、性格平和。老年人提倡做有氧代谢运动,坚持适度的锻炼,长期规律地、循序渐进地按个人具体情况适度地运动。加强宣教,让高血压患者了解中医体质辨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并发症等,通过摄生保养,改善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的体质,如阴虚体质、痰湿体质[6]。

1.3 评价标准

采用统一制订的调查表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按时服药,定量服药,生活方式改善,定期复查四个方面,按时服药、定量服药每项分为完全不、偶尔是、基本是、完全是记0~3分;4项总分为0~16分:0分为效果差,1~6分为效果较差,7~11分为效果一般,12~15分为效果较好,16分为效果好。干预后效果总分较干预前升高>50%为改善,升高18%~49%为进展,升高<18%为无效[7]。有效=改善+进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干预后各项评分比较

观察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EISH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后在按时服药、定量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方面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EISH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有效率在按时服药、定量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EISH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中医体质学说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多种疾病的预防治疗中,运用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对高血压进行体质分型,并引入高血压的预防干预中,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展,阻断其病理体质发展,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在中医体质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辨证治疗理念,对患者的运动、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积极干预指导,针对不同的发病地点、时间、机体反应、病情发展阶段的证候区别对待,强调辨证治疗和护理。如对痰湿质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的健康教育干预,进行合理的生活指导和饮食控制,就能延缓高血压病情的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的发生[9,10,11]。本研究从按时服药、定量服药、生活方式改善、定期复查等4个方面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EISH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后在按时服药、定量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方面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EISH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与陈晓飞[12]、朱群菁[13]的研究观点基本一致。

注:与对照组同体质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同体质比较,▲P<0.05

卵巢早衰体质类型分析 篇9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的影响下,于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2]。目前国内外对卵巢早衰的防治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缺乏从体质方面入手的研究。本文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和中医体质理论对卵巢早衰与体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设计统一的调研表,调查其体质类型,总结其易感高危体质,分析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卵巢早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卵巢早衰的病例来自2012年7月—2014年5月就诊于青岛海慈医疗集团门诊及住院的卵巢早衰患者,共搜集200例。20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39岁,平均年龄( 34. 72 ± 6. 58) 岁。对照组年龄最小者20岁, 最大者39岁,平均年龄( 35. 52 ± 6. 64) 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3,4,5]: 40岁以前出现至少4个月以上闭经; 伴有潮热出汗、烦燥、失眠、性欲低下、生殖器官萎缩等卵巢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 性激素检查: 两次或以上血清FSH > 40 IU / L( 两次检查间隔1个月以上) E2水平低落。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相关证候的标准制定。

患病组纳入标准: 符合卵巢衰诊断标准; 患者本人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依从性好。对照组纳入标准: 身体健康女性,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双侧卵巢或单侧卵巢切除引起的卵巢早衰; 临床病历资料不全者。

对照组: 以所选病例的家属、亲戚、朋友、同事或同学,按照1: 1的比例配比成对照组,随机选择与病例年龄相差不大于3岁的健康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00例。

2研究方法

遵循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设计统一的调研表,对200例卵巢早衰患者及200例正常女性随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将各体质特征随机排列并逐一记录。体质判定方法参照《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中医体质学》[2]( 2005年版) 王琦的现代体质九分法制订。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 见附表) ,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应用SPSS13. 0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两独立样本的多变量的卡方( χ2) 检验分析

3结果

3.1卵巢早衰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体质类型分析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正常组与卵巢早衰组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而瘀血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由此可以得出,卵巢早衰患者的体质相对正常人来说,存在明显偏颇情况,主要表现为气郁质、气虚质、 阴虚质。

3.2卵巢早衰患者常见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见表2。

4讨论

4.1卵巢早衰患者存在体质偏颇,以气郁质、气虚质为主

气郁体质是形成妇科疾病的内在物质基础。气郁质妇女在各种外在的因素影响下,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日久影响血行,干扰肾 - 天癸 - 冲任 - 胞宫轴,可导致月经量少,渐至停经。《临证指南医案》曰: “女子肝脏,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女子与肝关系密切,易于气郁,且肝与气郁之间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气郁的形成,多是长期不良情志刺激,影响体内气机正常运行,长期气郁,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肝为刚脏,恶抑郁,肝脏通过疏泄功能调节气机运行,长期的不良情绪刺激,肝郁气滞,不利血液循环,影响机体功能,导致女子月经停闭等疾病,成为诱发POF的易感体质。

中医对气的认识,广义上来讲,认为它是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狭义上来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反映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素问·摄生论》曰“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素问·举痛论》也说: “百病皆生于气也”均在强调气的重要性,且纵观女性一生,经、带、胎、产、乳的过程,均以气为动力,以血为物质,且常处于一种气有余的状态为佳。女子尤其是在“二七”到“五七”之年,其特有的生理变化对气血的依赖更加明显,女性生理过程的阴阳消长、气血盈亏的规律性变化均在气的参与下完成。气虚质的形成,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长期劳神劳心,长期缺乏锻炼等原因,出现一系列气虚不足的表现,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佳、面色萎黄、 容易感冒、抵抗力下降等表现。气虚日久,影响血液生化,形成气血亏虚,或气虚推动无力,影响血液运行,瘀滞于内,气虚血瘀,均可导致月经量少、闭经。

4. 2卵巢早衰中医证型与体质的关系

体质是对人体在未病状态下,脏腑气血阴阳偏颇状态的描述; 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特点的概括; 体质是决定证候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从感邪、发病、形成证候,都离不开体质因素的作用。容易感受何种外邪,感邪以后发生何种类型和何种性质的病变,在很大程度上亦取决于体质; 证候病理演变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可以不产生临床可见的症状与体征,亦可以产生症状与体征; 这决定于病因的强度与人体抵抗力之强弱。根据临床调查发现,气郁质、气虚质是POF的好发体质类型,而目前POF的中医临床证型主要有: 肾虚肝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虚血瘀、脾肾阳虚等,临床证型与体质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好发体质类型是POF临床证型形成的病理基础。不同体质的差异往往决定着POF患者个体对病邪易感性和耐受性的不同, 决定着POF发病与否,决定着临床证候的性质及其传变转归。

摘要: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卵巢早衰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并分析及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总结出卵巢早衰患者的易感体质,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遵循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设计统一的调研表,对200例卵巢早衰患者及200例正常女性随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将各体质特征随机排列并逐一记录。结果:卵巢早衰妇女病理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多见。结论:卵巢早衰的发病与体质密切相关。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卵巢早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中医体质类型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总计发放1400份问卷,回收1351份,并剔除98份回答不完全者,总计收集1253份合格量表。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PMS患者共179例,作为PMS组。并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从剩余未患此病的人群中,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179例作为对照组。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4月广州两所医科高校PMS患者179例,选择年龄和病程匹配的正常女大学生179例作为对照。将PMS患者依据《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打分表》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并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制订中医体质分型标准[3]。PMS组患者年龄最大24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对照组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8岁。PMS组与对照组各179例,PMS组平均年龄(20.79±0.5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0.89±0.69)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1,P=0.2282>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应用王琦教授制订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进行体质调查,并收集患者年龄、病程、既往病史、用药史等信息。问卷时注意环境、方式,保证保密,尽可能达到100%应答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9种体质类型中,PMS组以气虚质为主,其次分别为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所占比例分别为48.6%、37.4%、32.4%及30.2%。对照组以气虚质为主,其次分别为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9.1%、25.1%、21.2%及19.0%。两组间各体质类型经比较,PMS组平和质所占百分比小于对照组,而余下8种体质类型PMS组所占的百分比大于对照组,两组人群体质分布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MS:经前期综合征

2.2 PMS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的关系

用经前期综合征总分以及九种体质转换分数做PMS对体质的回归分析:对于PMS组,经过回归分析,血瘀、气郁两种体质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PMS=7.06+0.16气郁-0.08血瘀,结果见表2:经检验D-W值为1.56≈2,说明残差相对独立,残差的直方图与P-P表明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做标准化预测值与学域残差的散点图表明残差相对独立,结合共线性诊断说明本样本适合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可以认为血瘀、气郁两种体质类型的个体更易患PMS。

注:“**”表示P<0.01;“-”表示无数据

对于对照组,经过回归分析,阴虚、平和、特秉三种体质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PMS=13.78+0.12阴虚质-0.11平和质+0.08特秉质,结果见表3:经检验D-W值为1.89≈2,说明残差相对独立,残差的直方图与P-P表明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做标准化预测值与学域残差的散点图表明残差相对独立,结合共线性诊断说明本样本适合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可以认为阴虚、平和、特秉三种体质类型的个体更不易患PMS。

注:“**”表示P<0.01;“-”表示无数据

2.3 PMS症状严重程度受体质类型的影响

PMS症状的严重程度,一定程度上受到体质类型的影响。如表4所示,经χ2检验,在PMS患者中,同属平和质,症状为轻度者多,与中、重度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属气虚质,症状为中度者多,与轻、重度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于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郁质的PMS患者,症状为中度者多,与轻、重度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4 PMS组气虚质兼其他体质的情况

PMS组气虚质兼其他体质的情况显示:气虚质兼特秉10例,占11%;兼湿热30例,占34%;兼痰湿30例,占34%;兼阴虚30例,占34%;兼血瘀38例,占44%;兼阳虚41例,占47%;兼气郁46例,占53%。见表5。

注:与中度相比,△P﹤0.05,△△P﹤0.01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体质类型与PMS的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PMS的发病来看,气郁、血瘀体质者更易得PMS,而阴虚、平和、特秉体质者更不易得PMS。从PMS的症状严重程度来看,体质为气虚、阳虚、气郁的患者中症状属中度者多,而平和质患者中症状属轻度者多。

体质在中医学说中是指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4,5,6,7]。通过对于体质分类的有关认识,王琦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使得体质类型得到更为合理而全面的反映[8]。从而使疾病的体质分型得到规范化,为更好地认识和诊断疾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此外,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决定了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有着易感性、趋向性,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PMS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掌握PMS的发病以及转归规律,从而为PMS的诊治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结合中医“治未病”的观点,通过中药、教育和情感支持等调整妇女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有望成为防治PMS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ortola JF.Issue in the diagnosis and research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J].Obestest Gynecol,1992,35(1):587.

[2]乔明琦,张惠云,姜坤,等.经前平颗粒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403例[J].中药新药杂志,2002,11(5):389-392.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54.

[5]王琦.中医体质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6]王文锐.王琦中医体质学说“体病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501.

[7]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37.

中医气虚体质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篇11

【关键词】气虚体质;中医;临床护理

中医认为气虚常由久病、年老体弱、饮食失调等因素所致,病机主要为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治疗原则以补气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加强,一些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开始寻求治疗,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在这种背景下,中医体质学和中医治未病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对我院收治的280例中医诊断为气虚体质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护理,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8-2010年间收治的中医临床诊断为体质气虚质的患者280例,其中男性患者128例,女性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年龄在34-68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46.7岁,病程1-20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自汗、舌淡、脉虚无力,身体表现为肌肉松弛不结实、心理特点表现为性格比较内向。

1.2患者选择方法依据《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和诊断依据》对本组280例患者进行评分,让患者对诊断标准中的所有问题进行回答,每题按照5个等级进行评分,对所有患者的原始分和转化分按照标准进行体质类型判别,结果显示有271例患者为气虚体质,9例患者为“基本是”气虚体质。

1.3患者判定标准和计算方法如果患者平和质转化分≥60分,其余8种偏颇体制转化分均<30分,则判定为“是”;平和体质转化分≥60分时并且其余8种偏颇体制转化分<40分时,判断为“基本是”;这两种情况之外的判定为“否”。原始分计算方法:原始分=患者各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分)/(条目数*4)]*100%。

1.4护理方法

1.4.1心理护理因为临床上气虚体质患者心理表现比较突出,一般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由于元气不足,在公共场合或者集体场合不愿意表现自己的特长,对于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缺乏勇气,不甘于冒險。针对患者的这些特点我们鼓励患其在没有人的房间或者公园将家具或者树木当作观众,自己进行演讲或者歌唱等活动,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患者大多变得活泼开朗,胆识亦会相应增强。当患者性情开始发生转变,脏腑内气机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1.4.2饮食护理指导气虚体质的患者多吃一些温性、补益的食物,气虚患者的食补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用糯米、桂圆、莲子等熬粥喝,每日一至两小碗。也可用兔肉、鸡肉、牛肉等煲汤。平时可多食大枣、葡萄干,还可以在患者平时的食物中加入红薯、山药、南瓜、小米、甘草、豆腐等,或指导患者每日用黄芪20克泡茶喝。对气虚较为严重的患者指导其服用四君子汤。

1.4.3中医针灸按摩临床上,对患者的气海穴、肺俞穴、肾俞穴、关元穴进行针灸,可以起到滋补元气之功效,辅以捏脊推拿按摩,10天一个疗程,连续进行5个疗程的治疗,然后进行疗效评价。文件调查的内容为:你容易气短吗?容易疲劳吗?容易头疼吗?容易心慌吗?喜欢安静吗?懒得说话吗?等。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患者气虚体质的所有表现完全消失,舌苔脉象完全恢复正常,所有调查问卷回答显示正常。显效:患者气虚体质的表现明显消失,舌苔脉象基本恢复正常,回答问卷3条以上正常。无效:患者气虚体质的主要表现及次要表现没有改善或者有加重倾向,患者问题回答有2条以上正常。

2.2治疗效果280例患者中治愈54例,显效122例,有效9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8%。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葡萄干有健脾补气养血的功效,虚弱患者最宜食用;南瓜性温,有润肺益气之功效;豆腐有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作用;牛肉味甘辛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山药有补而不滞、不热不燥、滋阴补气等功效,而甘草则有补气益脾,清热解毒等功效,还可以缓急止痛、补脾润肺。另《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之功效;兔肉辛平无毒,补中益气。

中医学认为,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体在自身生命过程中在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形态结构,这种形态结构在人生理和心理上与自然、社会环境通常是可以相适应的,而气虚是人体在生理或者心理上处于不良状态,体力和精力有着明显缺乏感,极其容易疲劳的现象,现代医学称之为亚健康。

在本文中,医护人员从气虚体质患者的心理特点入手,为患者创造虚拟的交际环境,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消除患者内向、胆小等心理障碍,饮食上注重滋补,适当进行中药调理,更有利于气虚体质患者向平和体质的转换。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从数据上证明了中医气虚体质护理的有效性。总之,中医体质学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的结果,对于气虚体质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被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米继强.捏脊配合穴位推拿对小儿气虚体质干预的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0(02).

[2]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4).

中医体质学说浅论 篇12

1 中医体质分类研究

1.1 古代中医体质分类

《内经》对体质差异的认识是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以五行学说为理论依据,将人分为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类型,每类型再各自推演出5种亚型,故体质类型共计25种,“先立五行,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明代医家张景岳从禀赋的阴阳、脏气的强弱偏颇、饮食的好恶、用药的宜忌、气血的虚衰等方面,将体质划分为阴脏、阳脏、平脏3型。朱丹溪《格致余论》明确提出痰湿体质,即“肥白人多痰”。清代医家章楠《医门棒喝》以阴阳量的盛、旺、虚、弱为分类方法,将体质划分为阳旺阴虚、阴阳俱盛、阴盛阳虚、阴阳两弱4种类型。

1.2 现代中医体质分类

现代医家体质分类研究较多,分类的方法依据也大不相同,选取有代表性的体质分类总结如下:

匡氏[1]以阴阳、气血、痰湿的生理、病理特征将体质划分为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白光质。王氏[2]从临术实用的角度,确实七种体质类型,即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田氏[5]根据脏腑经络和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将体质划分为阴虚型、阴寒型、阳虚型、阳热型、气虚型、气滞型、血虚型、血瘀型、津亏型、痰湿型、动风型、蕴毒型。何氏[6]等根据临床观察,将体质划分为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阴阳两虚质、痰湿质、瘀滞质。陈氏[7]结合临床,将体质划分为正常质阴虚燥红质、阳虚迟冷质、痰湿腻滞质、气血两虚质、倦怠质、阳盛质。

2 中医体质学说的科学意义

随着产业社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空气的污染、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市场观念的冲击,社会医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也就是说,致病因素已有3个,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会因素;三是心理因素。20世纪70~80年代,很多人出现了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心情郁闷、情绪不稳等多种症状,但通过体征和化验检查又无异常,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患病人数不断攀升,这种现象曾经困扰了医学界多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这一发现被后来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相应于这个健康的定义,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定义:“亚健康是一种即没有疾病,又不是健康的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

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为病前状态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改善偏颇体质是预防亚健康的最佳选择,通过体质的调整、优化,可预防亚健康的发生,防止其向疾病的转化。对偏颇体制状态进行修正,从而达到改善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中医认为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质量,预防“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方法。其主张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条畅、劳逸适度等养生之术即是对其高度的概括。

3 中医体质研究发展趋势

3.1 体质学说系统化,体质分类标准化

随着体质学说研究的深入,后世医家在《内经》体质学说的基础上,将体质学说越来越整体化、系统化、规范化。

《健康报》2006年6月22日3版报导《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完成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其方法学体系建立的研究”项目成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体质可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建立了中医体质分类的理论模型及体质文献数据库;通过文献研究和流行病学方法,以OR值计分确定痰湿体质的量化诊断标准,为痰湿体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客观的判断依据,并为现代体质类型研究提供了方法;应用中医传统和现代研究手段的体质分类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符合中医特色的体质分类标准,开发中医9种基本体质量表,运用量表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量表的信度、效果进行评价,其实用性、再现性、一致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中国人群9种中医体质判定标准,为体质分类提供了标准化的工具和方法,并在全国范围内及日本等国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

3.2 体质学说将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亚健康状态调整等领域

中医体质学说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临床,应用于临床,这也是体质学说研究的根本目的。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为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学指导。中医体质学说未来必将在促进人类健康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会南.中医体质分类最早的全景式构图—解读《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0):853-855.

[2]崔伟政.浅谈《金匮要略》中的体质分类[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8(5):6-7.

[3]匡调元.体质病理学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1(2):3-17.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1995.70-71.

[5]田代华,吕明伟.论体质与证候[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3,7(1):7-11.

[6]何裕民,高钦颖,严清,等.从体质调研结果控讨因时因地制宜治则[J].中医杂志,1986,27(5):47-50.

上一篇:高音处理下一篇: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