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增强

2024-07-17

体质增强(精选12篇)

体质增强 篇1

冬季是一个易发流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 如何预防感冒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话题。预防流感, 提高自身体质是个体对抗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体质是指机体对特殊环境的应对生存能力, 它是反映人体生理功能的一项综合指标。体质自然也包括人体的抗病能力, 医学上称之为免疫功能。科学研究证实, 许多因素都能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但其中饮食营养因素至关重要。因饮食不合理导致的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必需脂肪酸、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不足或缺乏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同样, 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以及维生素A、D、铜、铁、锌、硒等过量或中毒也会损害机体免疫功能。为了使你的免疫功能始终保持旺盛状态, 请你注意以下十项饮食要点。

1. 不要吃得太饱长期维持七

分饱感可使免疫功能保持最佳状态;

2. 不要饥饱无常

三餐要有规律, 饥饱无常会明显影响器官生理功能;

3. 不要酗酒

醉酒或酒精中毒时, 人体免疫功能减弱, 病毒、细菌常乘虚而入;

4. 不要膏粱厚味

大鱼大肉、多油味重饮食常使人疲乏无力、嗜睡、抗病能力下降;

5. 不要吃腐败变质食物

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或毒素, 会严重损害免疫功能;

6. 要食物多样化

任何一种食物都无法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 也是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

7. 要清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清淡饮食不会加重器官负担, 蔬菜水果等成碱性食物使人精力充沛、免疫功能增强;

8. 要喝牛奶豆浆

牛奶、豆浆中含丰富的钙、磷、B族维生素等与维持免疫功能相关的营养素, 大豆中的异黄酮等生物活性物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9. 要常吃粗杂粮

粗杂粮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必需营养物质和食物纤维, 对增强体质有益;

1 0. 要常吃一些能提高免疫功能的植物、菌藻类食物

如红枣、枸杞、桑椹、山药、香菇、银耳、金针菇、虫草、海带等, 科学研究证实这些食物中含有调节免疫功能的天然活性物质——活性多糖;这种活性多糖已被提取加工成保健食品, 食用起来更方便、更有效。

体质增强 篇2

打简易太极二十四式,一般体质差的人都是处于上实下虚的一种身体状态,打太极可以很好的改变这种情况,重在坚持噢!现代人生活太慢,把下半身的阻滞打通,身体的血气自然就上来了。

快步走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注意每次的运动一定是背上出了一点点汗,这样量就差不多了。大量的出汗对于体质差的人来说都不好的。如果你能光着脚走,这样的效果会培增。很多人光脚走路的时候,发现脚很怕痛,这都是一些疾病的征兆,慢慢地走多了,脚上的气血通了,身体也会越来越棒。当然重在坚持。

身体调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信念,坚持下去,如果运动后,我们感觉身体有着明显的提高,精神状态,那么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最适合你的,相反则不适合。身体的调理需要时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自己的心理去与身体对话,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坚持下去,就能看到成效。

小学体育与增强学生体质 篇3

体育教学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上好体育课。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向学生灌输又关的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技能,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身体练习。而这些体育锻炼究竟对身体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提高形态发育水平

儿童少年的骨骼尚未完全骨化,还存在着软骨组织。这些软骨的不断增长和骨化,是骨骼生长的一个重要方式。体育锻炼可使骨外层的骨密质增厚,骨变粗,使骨里层的骨松质排列上更适应肌肉的拉力和重力作用。

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能使关节囊、韧带和肌腱增厚,伸展性增加,这样,就使关节活动范围大,灵活而牢固。而人体的任何活动,都表现为肌肉活动。而肌肉的发展对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劳动能力极为重要。少年儿童的肌肉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发展速度也不平衡,而坚持体育课学习和锻炼,可以使肌肉在形态、结构、成分和技能上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

体育锻炼时,肌肉工作加强、血液供应增强,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可使肌肉变得结实、有力,因而可以适应运动和劳动的需要。运动时,肌肉收缩和放松,加强了肌肉内部物质代谢过程,使肌肉内的血液循环畅通,给肌肉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协调性。

二、能够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方面技能发育,不断提高机能水平

进行体育活动时需要消耗能量。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增加,而能量的产生主要靠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来供给,这样就促使血管开放,心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长期如此进行、无疑对心脏和血管的弹性是很好的锻炼,心肌经过锻炼以后,力量会加强,每搏动一次排除的血液量就会增加,当进行同样负荷的运动时,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其心脏搏动的次数要少于不常锻炼的学生。

体育锻炼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加强,要求呼吸器官加强工作。应该指出的是,人体是一个完成机体,人体各器官的活动都受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与调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对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良好的促进的作用,而且对它们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能起到促进、发育、提高机能水平的良好作用,为人体适应剧烈运动和较大强度的劳动提供了保证。

三、能够提高机体适应和抵抗能力,全面增强体质

从事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接受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的锻炼。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皮肤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对钙和镁的吸收大量增加,这些因素能提高小学生对寒冷、高温等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侵袭,降低发病率,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增强体质。

根据遗传学和优生学说,小学生这一代的体质增强了,就能使我国人民的体质一代胜过一代,从而逐渐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水平。

小學体育与我们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现有小学生人数约一亿一千万左右,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发展的水平,将决定着我国人口素质,而且对推动我们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也将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小学体育还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

四、能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生长发育,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体育课对于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中,大家必须遵守,互相尊重,而且还要克服许多困难,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有很好的作用。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明白,为了更好地锻炼身体,将来成为体魄强健的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奋勇拼搏,以顽强的毅力达到目标的过程,就是意志。

同时,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基本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既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等人体基本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五、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少年儿童是身体各机能发育完善的最重要的阶段,由于对知识的接受承载能力和自身发育的不完全性,注定要出现大脑活动规律的紊乱性,也就是大脑疲劳。如果不能使大脑中疲劳的神经细胞得到休息,人就会出现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现象。这时候就必须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恢复更好的学习能力。

休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消极休息,如闭目养神、睡眠等等;一种是积极休息,如参加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积极性休息时,学生们通过进行体育活动或其它活动,大脑皮层主管运动的中枢开始工作,它的兴奋使主管学习的中枢逐渐抑制,得到休息。这样大脑皮层主管各种人体活动的中枢轮流工作,就可交替得到休息。

体育锻炼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使血液循环加快,供给大脑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多,使废物排出体外,这可以改善脑的工作条件,使大脑更高效率的工作。因此,学生们每天做早操、课间操、上体育课等多种体育形式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概括地说明了小学体育的重要性,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其基本的中心内容,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体育的功能等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配合全民健身运动,广泛的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促进他们的正常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收到增强体质的实际效果。

体质增强 篇4

近年来很多报道反应中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 比如军训中学生频繁晕倒, 学生猝死运动场, 肥胖的青少年不断增加, 近视率逐年攀升, 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等等, 究其原因, 既有社会、家庭的因素, 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然而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体育作为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 学校的体育教学有着相应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 仅从如何优化体育课堂这个角度, 剖析如何发挥体育课堂教学应有的功能和尽体育教师最大的努力去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2. 概念界定:

2.1 体质与健康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三方面因素影响。健康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而是在此基础上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心态。

2.2 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以身体健康知识获得、运动技术技能传授、心理健康水平增进为主要学习内容, 为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而进行的师生多边互动的教学活动。

3.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体育教师观念上的偏差

虽然课改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但也仍不排除有部分教师仍然在上“一个哨子两个球”的放羊课, 甚至借着“自主学习”的光环悠然地进行着所谓的教学改革。从以前过度的重视学生的体能, 过多地强调上课的运动负荷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有的体育课上成了游戏课, 学生一节课下来甚至都没有出汗, 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

对于这个问题本人也有过迷茫, 曾经在课堂要也要求学生重在参与, 也认为只要每个人都动起来了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其实现在想想不然, 体育课上还是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为主要任务, 要增加一定的体能练习和运动负荷,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3.2“安全第一”思想下产生的自保心理

安全问题是事关学生安危的生命线。然而作为体育活动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 家长过浓的维权意识让很多体育教师对一些项目望而却步, 体育教师无力承担的责任让体育课如履薄冰。体育课上如单双杠、攀登架等危险项目减少, 跳箱跳马等高危项目甚至绝迹了, 甚至有的学校都怕搞长跑, 就算是搞的也在运动量上进行了控制, 耐久跑失去了原有的“久”的特点, 体育教师抱着“不求无功, 但求无过”的心理, 学生享受着“轻松快乐”的体育课。

3.3 体育课内容沉旧、单一

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 新的《课程标准》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 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这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然而现在这也导致了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学生爱玩什么玩什么, 自己会教什么教什么, 内容沉旧, 比如原地推铅球从小学学到大学;体育课的形式也单一, 一个实心球投一节课, 跑两圈打打球一节课就过去了。学生上课没有盼头, 每节课都是老花样, 这样也导致了他们越来越不爱上体育课, 失去了锻炼的兴趣, 更加不用说课外参加锻炼了。

4. 体育课堂教学如何增进体质健康的策略

4.1 转变师生观念, 关注体质健康。

4.1.1 教师要转变观念, 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要了解授课学生中的特殊体质及普遍情况。

作为体育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和学生的体质担负起责任来, 有效地安排好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准备, 该上的内容、有助于发展学生体质的项目还是要跟上, 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教学, 真正让体育课起到增进体质健康的作用。

4.1.2 学生也要转变观念, 要意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升华自身的体育价值观。

学生要明确他们需要好的身体素质来帮助他们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 素质的提高, 需要持久锻炼。在体育课中要肯吃苦、能吃苦, 从思想上认识到进行素质练习、耐久跑等活动对增强体质健康的作用, 要自愿练素质, 并在课中锻炼学生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4.2 合理选择内容, 加强素质练习。

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环境条件以及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情况,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择合理的内容。在课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积极参与锻炼;要教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 学会一两项专长;要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要教会学生进行安全运动, 掌握简单的运动损伤处理办法;要加强素质练习, 把握到练习时机, 做到循序渐进, 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

4.3 注重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实效。

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时, 能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因素, 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合理组织教学, 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 并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中的教学细节, 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钟, 用适度的讲解、正确的示范、合理有效的组织调动、良好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4.4 规范考试制度, 促进学生练习。

增强青少年体质 篇5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快乐体育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快乐体育的内容很多,体育游戏是快乐体育的内容之一,它在快乐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占有一定地位。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融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尤其在中低年级开发游戏校本教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我校的实际情况是:学校学生数不断下降,生均体育运动场地越来越多;学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兼职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组织不专业;学校体育器材严重缺乏,许多正常体育教学无法实施,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急需改变。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的溺爱使学生的运动时间大大减少,很少与同龄人玩,集体观念比较淡薄。通过集体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感受团队力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制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根据我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我们认为开发出适合学校特点的校本体育教材是当务之急,根据锻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开发出体育课游戏教材,让不是专业体育的教师也能组织体育游戏教学,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真正让阳光体育走进校园。

刘礼从

目录

1、绳趣马荷花

2、花样橡皮筋

3、拉网捕鱼

4、巧运乒乓球

5、二人三足赛跑

6、冲过战壕

7、攻城

8、争做“黑猫警长”

9、采果子

10、跳跳龙

11、我最准

12、单脚跳接力

13、耕耘 收获“2008”

14、闯关

15、切西瓜

16、惊弓之鸟

17、踏板运水接力

梅建忠刘礼从汪幼云任国志周伶俐马荷花李端信刘卫红梅建忠汪幼云熊和平熊秀莲祝金枝熊秀莲江敏叶俊

体质增强 篇6

家长、学校以及社会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日前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体育科目今后将进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这意味着,今后体育成绩的好坏可能会影响高考的录取。但是体育课究竟该如何纳入高考呢?这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学生体质令人担忧

体育课计划纳入高考的背后是这些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今年秋季北京大学新生军训,多人晕倒。而在很多中小学,上体育课有人晕倒的事情更是层出不穷,在有的中小学,甚至在升国旗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也会有人晕倒。

“我国学生体质的下降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相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统计资料也印证了很多人的担忧。我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从1985年开始,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滑趋势。虽然到2010年多项抽检数据首次止跌,但大学生人群的身体素质仍旧延续下滑的趋势;中小学生营养过剩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城乡都在持续增加。

李相如说,中国学生的体质状况如果不得到根本性的扭转,时间长了,就会给我国的国民健康及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挑战。

体育课究竟该如何进入高考?

李相如建议将体育课纳入高考,这是扭转我国学生体质状况每况愈下的一种积极信号。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中小学师生群体中,对于体育课纳入高考的政策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些身体素质好、热爱体育的学生对此抱有了热烈欢迎的态度,但是一些身体素质不好、不爱运动的人则是到处抱怨。虽然一些老师在记者的采访中对体育课纳入高考也都予以了支持,但是也有人担心,在我国依旧还是应试教育、高考分数依旧决定一切的背景下,要让体育纳入高考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锻炼身体的作用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同时,还有人担心体育课纳入高考后,如何保证公平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在现实中,有些学生虽然身体很好,但就是跳不高、跑不快;还有些学生天生体质较差,体弱多病。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错,如果因此影响他们上高中、上大学,显然有失公平与合理。还有残疾考生,如果先天或后天的生理缺陷导致他们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否涉嫌对残疾考生的歧视? 另外,究竟该如何避免学生考体育“临时抱佛脚”,而是确实对他们的身体锻炼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呢?体育课纳入高考后,如何进行考试制度和成绩的设定显得至关重要。

李相如说,体育课纳入高考不能单纯以一次高考的成绩作为考核的依据,这样会造成一些人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起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李相如建议,体育课纳入高考必须要和平时的考核结合起来,而平时的考核应该有三个维度:其一,平时每个学生的体育课都要进行记录,对其出勤缺勤情况应该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其二,班上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尤其是体育活动都有哪些学生参加,应该有所记载;其三,平时学生的体育成绩达标情况应该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这些平时的考核应该占到体育高考成绩60%的比重,另外加上体育高考时测试成绩40%的比重,就可以综合得出高考体育的成绩。”李相如表示,体育高考进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引导学生平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当然,在体育高考的测试部分,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专长进行测试。这就要求每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至少要掌握一门自己比较擅长的运动技能。”李相如说。

警惕成为应试教育的另一个翻版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谢琼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体育课纳入高考并没有多大的必要,这种方式让体育教育依旧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另外纳入高考以后,其不仅容易被弄虚作假,又会额外增加学生的一些负担。

“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关键要在体育之外下工夫。如果我国学生不再一切为了考试的分数而努力,平时他们的学习负担也不再那么繁重,各个学校都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学校的体育课不是经常被挤占,那么学生们自然会有更多兴趣、时间和机会参加体育锻炼。”谢琼桓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单凭体育课纳入高考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不过李相如表示,体育课纳入高考主要是一种好的导向作用,它主要是引导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政策方面而言,其还是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为了避免体育高考造假的泛滥,李相如建议,在最开始的制度设计时就应该有比较周到的安排,体育成绩作假必须和高考作弊一样对待。

“只要制度设计得合理,体育课纳入高考应该对学生体质的提升起到很大积极作用。”李相如表示。

增强学生体质的五点建议 篇7

一、加强对学校“一把手”的监督, 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

体育工作在很多学校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体育工作的这种尴尬处境与学校“一把手”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无关系。虽然有《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条例, 但这些法规、条例在学校却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对此, 笔者认为,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相关法规、条例的落实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使校长得到有力的监督, 使相关法规、条例得到全面落实。

二、多方入手, 改变体育课和“两操一活动”的现状

体育课的现状, “圈内人”应是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 大部分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 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缺乏教师的组织管理和示范指导。“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怎么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呢?

“两操一活动”中的早操和课间操在大部分学校基本能够正常进行, 只是很多学生在做操时表现得懒懒散散, 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一些学校之所以开展大课间活动, 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 “活动”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

那么, 如何改变体育课和“两操一活动”上述的现状呢?首先, 学校从上到下, 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户外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其次, 要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活动质量。学校教务处或体育教研组要对体育教学的实施制定出较为统一和详细的计划。再次,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安全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 不能投鼠忌器, 使一些体育教学内容从课堂上消失。最后, 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使“两操一活动”在体育教师的组织和班主任的参与下得到很好的开展。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者, 也是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但在很多学校, 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且体育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的机会, 致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未能得到完全的调动。试想, 体育教学环节中的“教”出现了问题, 增强学生体质还能不大打折扣吗?

此外, 一些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缺编现象严重, 尤以农村边远学校为甚。笔者所在地区的一所农村中心校, 下辖12所小学, 共有学生1680余人, 却只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 应采取有力措施, 有计划地招考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体育教师队伍中来。

四、努力解决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 有学生1000余人, 但是体育器材却寥寥无几。学校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 势必影响到日常的体育教学和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在缺乏体育器材的情况下, 作为体育教师, 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作为学生, 其活动的效果和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会大受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 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分批、逐年地解决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 体育教师自己要多想办法,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制简易的器材, 因地制宜地改进教学方法, 使有限的场地和器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健身氛围

对增强农村中学生体质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健康第一”,评价体系

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 不只是教育和体育部门的事情。而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首要的是要积极宣传学生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的根基。广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学生体质健康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更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亿万个家庭的美满幸福。让孩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是每个家长的愿望, 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证明,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 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 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 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和健康观, 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 并将为之付诸实践。我们在这里通过反思, 也想到几点能让农村中学生体质得以增强的做法, 拿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育改革, 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不在于教学方法本身, 而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应抓农村体育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提高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水平, 提高教师体育教学与研究的能力。也可组织农村体育教师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体育教学论, 让教师把握教育与心理的基本常识, 并在教育实践不断验证理解, 从而提高对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能力, 为抓好体育教学打好基础。并要运用教育理论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总结体育教学经验, 按照教育规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不断研究新课题, 发现新问题, 探索体育教学新问题, 从而实现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进而总结实践, 使之升华为理论, 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学, 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条件的, 可培养教师吸收新的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 丰富和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水平,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能力。还可抓好教师的进修工作,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拓宽教师的学识领域, 培养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树立农村中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体育活动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健康第一”应作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使学生理解个人健康、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会获取现代化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方法, 从而提高农村中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 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目前, 我们农村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 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 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 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 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 而且存在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 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 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 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 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三、构建适合农村中学生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农村中学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发挥学生体育特长。以往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量化”, 而忽视了“质性”评价, 往往过于注重结果, 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甚至有时所得到的评价会和实际不成比例。因此, 我们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新的评价体系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现尊重与爱护, 关注个体学生的处境与需要, 要突出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 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在体能、技能、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认真的分析, 找到原因, 努力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和个性的机会, 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学习评价, 学生在充分演示自己体育学习方面长处的过程中, 体验体育活动中成功的乐趣与喜悦, 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实践中, 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 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实施等级制评价, 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散的精确度变得模糊, 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消除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 进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主编.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增强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篇9

1 加强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到如今, 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体育方面的立法和开展全民体育的有关规定, 在电视和刊物上推广的健身方法也日渐增多。但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 在我们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 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是不够, 锻炼方面的方法也欠缺。社会宣传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和宣传媒体, 应多介绍开展体育的好处和方法、法规和政策。必须使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不仅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健康的身体来进行的, 更多的是为学生走向社会自身继续成长和发展身心素质打好坚实体育理论和技能基础的。通过宣传, 要让家长的学生认识到健康的身体是未来事业成功的支柱, 认识到自己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 而且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大事, 从而增强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欲望、动机和兴趣, 使农村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动。

2 要努力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

努力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 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让体育教师明确, 其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 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体力行, 用自己高尚情操来感染学生。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并通过体育教学, 把热情洋溢、乐观无畏的进取精神, 把好学善思、公平竞争的工作作风, 把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传授给学生。因此, 要实施素质教育, 就必须把教师的政治思想提高到现代化水平的高度,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体育观念。目前, 教育以人为本已成为时尚。为此, 应主动建立起“以人为本”新的体育教育观念, 改进过去那种偏重于一个技术如何教、一个动作怎样教、一个身体部位怎么练的“物化”思想, 树立起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 发现学生的优点, 发掘学生的潜能, 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及兴趣与爱好。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的课程体系, 全面贯彻“强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3 把健康第一作为农村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体育活动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健康第一”应作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使学生理解个人健康、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会获取现代化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方法。从而提高农村中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 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目前, 我们农村中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 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 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 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 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 我们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中, 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 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 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 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 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 建立个性化评价体系构建趣味体育课堂

作为农村中学, 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发挥学生体育特长。以往的教学评价过分注重“量化”, 而忽视了“质性”评价, 往往过分注重结果, 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甚至有时所得到的评价会和实际不成比例, 这样就会抹杀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发挥学生体育特长,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新的评价体系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现尊重与爱护, 关注个体学生的处境与需要, 要突出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还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 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也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在体能、技能、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认真的分析, 找到原因, 努力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和个性的机会, 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学习评价, 让学生在充分演示自己体育学习方面长处的过程中, 体验体育活动中成功的乐趣与喜悦, 增进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体育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 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 如果教师教学中, 语言风趣而含蓄, 形象而生动, 精练而带有鼓励性, 并结合教材内容, 根据课堂实际, 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就容易出现生活活泼的局面。还可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 可采用竞赛型、多样型的教学手段来增强体育的趣味性。如在加速跑练习中, 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 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 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 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 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 采用变换队形跑, 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 也能使中学生兴趣增强, 情绪高涨。总之, 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有强的吸引力。

5 给学生安排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科学的体育锻炼

我们知道, 营养因素在发育期间十分重要, 营养既是决定生长发育潜在水平最终发挥得如何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有些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年龄时期, 而由于家庭贫困使蛋白质、热量供应不足, 而使其生长速度缓慢, 性成熟特晚, 骨骺软骨的骨化推迟, 他们的各期生长突增没有健康儿童那么明显, 生长时期往往更长一些。在这样的后期一旦能充分供给营养, 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赶上生长, 到最后完全可能赶上营养好的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近年来, 城市小学生肥胖发生率逐年增长, 其主要原因是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 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而导致肥胖, 而我们农村中学生大多却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健康较差的也大有人在。另外, 要有长期体育锻炼的科学安排, 才能取得理想的健身效果。要指导学生在体育锻炼前应根据自身条件、健身目的, 制定出一个长期稳定而又切合实际的锻炼计划。可以在计划的指导下, 从健身目的来科学安排体育锻炼。也可以根据季节科学安排体育锻炼, 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对安排体育锻炼也有影响, 锻炼者就考虑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安排体育锻炼, 并应注意季节交替时体育锻炼的内容的衔接。还可以根据年龄科学安排运动量体育锻炼时, 运动量是影响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运动量过小, 锻炼效果不明显;运动量达大, 会对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 对于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 国家还应加大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设备的投入, 来保障农村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从而到达提高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摘要:作为现代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各类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就算是我们今天农村中学的中学生, 体质健康也是不理想的, 这就给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如何增强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也结合农村中学生作了些实践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对策

参考文献

[1]刘琼.浅析21世纪学校体育改革与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 2000 (6) .

体质增强 篇10

运动和营养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发展程度。目前, 由于我国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严重匮乏、缺乏运动锻炼、“宅”的生活方式等普遍存在, 严重不符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且我国的大学生体质存在严重的亚健康状态现象, 对整个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以及长远发展都有着不利影响。因此, 学校应该加大对运动营养知识的传授和应用, 帮助学生改善和纠正体质发展问题,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建设人才。

1、目前, 亚健康状态是我国大学生体质最为突出的特征

在这个经济腾飞的时代,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和谐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所需要的建设、发展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然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严重匮乏、缺乏运动锻炼、“宅”的生活方式的综合作用导致大学生呈现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非健康非疾病的临界状态, 心理、身体、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会表现出不适应。目前, 导致我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亚健康的原因是:处在一个高速、快节奏、社会竞争强烈的时代, 长期承受来自于家庭、学业、社会、就业、人际交往等的压力以及各种紧张情绪, 在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迫使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人一旦出于亚健康状态, 在一定时间内身体就会表现的活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易累、免疫功能低下、食欲不振、头昏头痛、失眠、常常容易感冒、肌肉关节酸痛、经常出汗等;心理上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怒、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社交状态上也常常表现为:学习工作困难、很难适应社会角色、人际交往紧张不和谐等。

目前, 亚健康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是当今大学生体质最为突出的特征, 那么,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呢?运动营养应运而生。

2、合理的营养以及运动对大学生体质改善的价值意义

由于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的严重匮乏, 在饮食搭配上常常存在很大误区, 导致大学生的营养跟不上体制健康发展的需求。大学女生中存在一种最为突出的饮食误区即:为了控制体重, 就采取不合理的饮食控制, 每天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很少, 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导致机体运行紊乱, 从而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另外, 目前我国的高校食堂的运行机制是社会化经营,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高校食堂的食品数量和质量很难满足学生健康饮食的需要, 学生的均衡营养很难保证, 长期下来, 便会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产生。

营养是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的先决条件。因此, 在大学生的饮食健康与营养意识的培养上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 可以开设专业的科学营养课程, 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整他们的饮食结构, 提高他们的健康饮食水平, 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指数, 降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几率。

合理的营养所具备的条件: (1) 身体发育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在每天的饮食摄取中都要具备; (2) 食物的选取上要尽量饮用有助于消化、对身体刺激小、促进食欲的食物; (3) 饮食要有规律性, 并且保证食物没有有害物质; (4) 不要挑食、偏食、营养过剩, 从根本上防止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产生。

营养素在人体机能中的作用: (1) 为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 维持体温; (2) 调节和维护身体各部分的正常活动; (3) 构成和修补身体不适应的组织活动。在饮食方面, 只有保持健康、合理、科学, 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发展, 当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以改善的时候, 学生才会表现的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学习工作效率提高、人际交往和谐等, 从而促进全国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增强和身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3、运动营养对大学生体质改善的积极作用

3.1、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通过运动将压力、紧张情绪等制约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释放出来, 通过汗液的排泄, 会使得身体机能受压抑的部分充分打开, 接受新的、充满活力的“血液”补充, 人自然也就变得精神爽朗, 但是在运动过后, 要适当的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素, 来补充水分、营养液的流失, 从而形成良性的运动———营养运行机制,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 从而降低亚健康的发生几率, 防止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侵害。

3.2、有效改善机体的健康运行状态, 为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

运动营养具备一种重大使命, 也就是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即:通过身体运动直接改变人在静态状态下的心理生理活动。运动营养能够将静态下的心理生理活动全面积极的激活, 在身体各机能系统中呈现活跃的状态, 加快血液的循环, 人体各种器官在高度活跃和兴奋的状态下, 会将长期长期封闭起来的毛细血管、肌纤维、肺泡、神经细胞等最大程度化的激发、打开, 从而促使各器官的血液流通能够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和必须的氧气, 带动整个人体机能的全面健康发展。健康的机体、良好的机能运行状态是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也是提升大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的物质前提。

3.3、能够有效调控情感情绪, 帮助学生及时的发现和清除心理障碍

情绪情感能够直接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他们的行为、意志、表情等外在状态都是他们心理状态的晴雨表, 在运动过程中, 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的表现行为很容易被发现。体育锻炼, 不仅不能够增强体魄, 更重要的作用是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学生在运动中可以将紧张、沉闷、压抑、焦虑、沮丧、不满等不良情绪充分的宣泄出来, 使其身心得到放松, 自然心情就会变得舒畅很多。美国一位心理学家, 在大学生跑步试验中发现, 跑步能够减轻大学生考试期间的紧张情绪, 打打球、练练拳、跑跑步等运动锻炼能够将人们紧张、焦虑的情绪舒缓。

3.4、对身体的发育以及智力的开发具有促进作用

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的因素有:运动、营养、气候、疾病、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 其中运动营养占据着首要位置。另外, 营养状况严重影响着治理的开发, 因此大学生在饮食方卖弄要特别注重营养素的摄取, 保证社体发育的营养素的需求, 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 才能不严重阻碍智力的发育和开发。

3.5、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促进身体健康

亚健康状态下, 人的身体免疫功能就会下降, 会导致许多问题或疾病的产生, 而运动营养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免疫力, 主要是在饮食方面, 多摄取一些诸如维生素E、维生素C、谷胱甘肽、维生素A、微量元素锌和硒、类黄酮等营养物质, 再加上适当的运动锻炼, 从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促进身体健康。

4、结语

全民健身的重要前提是:拥有科学、系统的健身理论指导。运动健身的方式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 而运动的同时也要保障营养的获取, 营养为运动提供必要的能量, 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然而, 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呈现亚健康状态, 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对整个社会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 将运动营养运用到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考核中, 能够积极的推进大学生体质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张光芬.“健康教育、运动处方、营养监督”联合干预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内江科技, 2011, 32 (2) .

[2]李倩.高校大学生运动营养现状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8 (2) .

[3]杨则宜.运动营养食品与国民体质和健康[J].中国食品学报, 2011, 11 (2) .

合理膳食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体质 篇11

关键词:病因合理膳食加强预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5-01

1恶性肿瘤病人的膳食营养现状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不少国家因恶性肿瘤死亡占三大死因(癌症、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之首位。因此,恶性肿瘤的防治已是世界性的保健问题,是世界卫生组织疾病防治目标中重点防治的疾病。

2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分析

肿瘤病人的营养素需求包括两部分,即日常基本营养需要和因肿瘤生长、感染、贫血以及治疗所需要增加的营养需要,所以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要高于推荐量。

2.1热能。热能是反映三大生热营养素的间接指标。通过动物实验资料表明限制进食的动物比自由进食的动物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彽,且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延长;不限制摄入热能但强迫动物运动以促进总热能的消耗,也可以抑制化学致癌物对实验动物的致癌作用。因此肿瘤病人的热能需要量以满足机体需要量为宜。

2.2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过高或过低均会促进肿瘤的生长。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表明经常服用大豆或豆制品者胃癌的相对危险度要彽。同样,蛋白质的摄入过低也会引起肿瘤发病,因此,蛋白质的摄入应当适宜。

2.3脂肪。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表明脂肪的摄入量与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成正相关,而与胃癌呈负相关。膳食脂肪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肿瘤有抑制作用。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虽然有很多益处,但它们易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物质,对细胞和组织可造成一定的损伤。

3肿瘤病人的合理膳食

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有些食物可以防癌、抗癌;而有些食物又能促癌、诱癌。临床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的效果,而严重营养不良和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1尽量减少糖类食品的摄入。研究表明,癌细胞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癌细胞对糖的摄取能力是正常细胞的10-20倍。大量食用糖类食品,无疑会加速癌细胞的生长和病情的发展。所以应减少糖类摄入,但不是禁用,因为糖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3.2多食蔬菜和水果。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这些都是身体不可或缺的。有些水果和蔬菜还具有一定抗癌作用,多吃绿色蔬菜:包括菠菜、韭菜、甘蓝和深绿色的莴笋等。颜色越深的蔬菜,含氧化剂越多,抗癌力量越强;葱属类蔬菜:包括大葱、大蒜、洋葱,含有辣素、微量元素的硒等,能杀灭病菌,更能杀灭细胞,对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都有预防治疗的作用;十字花科蔬菜:包括卷心菜、菜花、甘蓝、萝卜等,这类蔬菜中含有胡萝卜素多,有预防食道癌、胃癌、鼻咽癌和子宫癌的作用。柑桔类水果:包括桔子、葡萄、柚子、橙子、柠檬等,这类水果包括了所有的天然抗癌物质,对预防癌症尤为有效。而水果中的梨、猕猴桃、杏、山楂、橘子、大红枣、香蕉、苹果、草莓等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P及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等,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果胶,它能破坏治癌污染物—放射性气体,从而减少癌症的形成。

3.3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微量元素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对防癌、抗癌有益。膳食中含锌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心、肝、肾、鸡蛋、豆奶、牡蛎、花生、核桃等;硒:硒是人体内一种难得的营养素和抗癌元素,硒的增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作用,从而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全粒谷物(全麦面包、燕麦粥、大麦)、白米和豆类中含硒量特别多;食物中含硒的动物性食物中,鱼类大于肉类及制品,肉类及制品大于禽蛋,金枪鱼及牡蛎等含硒都很丰富;乳和乳制品含量较低,含硒蔬菜有大葱、蘑菇、大蒜、大豆及其制品、洋葱、芦笋等制品。

碘:由于碘的缺乏,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从而伴随甲状腺激素、催乳激素,性激素等不平衡和紊乱而使癌症发病率增加。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海虾、海蜇、紫菜、发菜、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3.4避免进食含有致癌物质的食物。一般说来,油炸类食物,发霉食物,烟薰食物,腌制食物等含有致癌物质的可能性较大。此外,某些食物中的化学添加剂、防腐剂等,对健康也是不利的,应尽量避免食用。

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

发霉食物常见的有霉变的大米、霉变的玉米、霉变的花生等。霉变食物在适宜条件下可产生致癌毒素,同时还可促进致癌物亚硝胺类的合成,具有双重致癌作用。

4合理的营养膳食预防肿瘤

4.1远离香烟、避免过度饮酒。香烟点燃时产生的烟雾中,有40余种物质致癌。所有癌症中三分之一与吸烟有关。癌症发生率与吸烟的量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我们应提倡禁烟运动。

经常饮酒会增加肝癌、口腔癌、肠癌、喉癌、食道癌的发生率,因为酒精能够抑制免疫系统、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使胃中的致癌物吸收增加。如烟、酒同时使用,则危害更大。因此我们提倡饮酒要限量,特别是不饮烈酒。

4.2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饮食不洁,长期食用动物内脏和病死的家畜,易诱发肿瘤。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菌,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因此提倡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4.3合理搭配饮食。肉类不宜与咸菜同食:肉富含蛋白质,而咸菜含亚硝酸盐,二者一起烧煮或食用,会化合生成亚硝胺致癌物,易引起消化道癌瘤;吃肉后不宜马上饮茶:不少人吃过肉后大量饮茶,以为这样有助于消化。其实不然,肉内含有大量蛋白质,而茶富含鞣酸,吃肉后立即饮茶,会使鞣酸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会减慢肠蠕动,易形成便秘,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机会,所以吃肉后应间隔一两个小时再饮茶。

参考文献

[1]蔡东联.营养师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625-632

体质增强 篇12

关键词:师范院校学生,体育意识,体质

各类师范院校承担着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教师的责任, 具体到体育专业, 则具体承担着为各类学校培养体育教师和为社会培养其他体育工作者的责任, 这支未来我国体育战线师资来源大军的教育质量不容忽视, 因为在他们身上不仅仅体现着培养他们成长的母校的教育质量, 还将通过他们的执教生涯影响到学校和社会体育教育的质量。从现在的师范院校学生接受体育的情况看, 忽视或轻视体育是一种普遍倾向。体育意识不足导致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不能主动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 体能和体质普遍下降。师范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急需提高, 从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说来, 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扭转这一问题。

一、师范院校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质不强的现状

(一) 体育意识不足的一般性表现

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是师范院校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很多学生仅仅将体育课作为放松一下自己的机会, 没有如同接受其他专业课学习一样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目的性。如一些学生在上体育课时, 以个人的喜好来对待, 自己喜好的项目就能够认真听老师的授课, 认真学习和掌握技术要领, 表现的热情洋溢, 很有积极性;自己不喜欢的项目就不得不耐着性子听老师讲课, 常常不以为然或精神溜号, 对于教师的示范性动作不想学也不想按照要求去做, 不管自己是否掌握了运动要领和是否达到了运动目的, 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又如经常打篮球或踢足球的一些男同学就是图能玩个痛快;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愿意学习任何体育项目和参加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还有一些同学觉得身体好, 参加不参加体育锻炼也无关紧要, 对任何体育活动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在一些女学生中则认为体育活动苦, 练习一些体育项目的动作不雅, 所以, 不愿意上体育课, 也有的女生仅仅将参加体育运动作为减肥的一种途径。但事实上, 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都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的必修课, 也是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应该掌握的终身体育能力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学生中存在的不正确的体育意识, 使得体育课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较陈旧, 体育课还延续着以前的“三基”教学模式, 仍然片面强调掌握技术和技能, 甚至于仍然在重复着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的内容。在教法上也基本上是老师讲解和演示后, 指令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示范的要求去做, 通过一遍遍的练习来纠错, 来掌握技术要领, 巩固其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在僵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下, 大学生会产生如同中小学时的体育课一样的感觉, 他们疲于听讲解、看示范, 疲于模仿和练习老师示范的动作, 在体育课堂上, 自主性束缚的太多, 积极性调动的太少, 被动模仿太多, 自主实践的机会太少, 机械性的模仿太多, 品味揣摩的时间太少。在有些课堂上, 学生的乏味听讲会损伤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有的老师会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听课表现随机应变, 将本来计划好的授课时间压缩到最短, 在剩余的时间中干脆来个“放羊式”, 让学生自由活动, 愿意干啥就干啥。这样做的结果是不负责任的放纵, 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错误想法越来越浓厚, 更加会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 学生们本来就很淡浓体育课的意识会更加淡漠。另外, 受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体育理论课被弱化, 上室内课时, 教师讲体育理论照本宣科, 既乏味又生涩, 教师讲的累, 学生听的缺失, 左耳朵听、右耳朵冒, 教学缺少互动, 课堂气氛是一边倒, 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我国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旨在通过这部法律的实施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事实上, 自这部法律颁布实施以来, 我国的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完善, 人民体质普遍增强;竞技运动水平稳步提高, 成为世界体育舞台上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体育产业、体育科技、教育、宣传、对外交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项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是体育法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 体育法制的进步也为保障、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各类师范院校的学生中, 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有这部法律。北京师范大学曾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对体育专业的100名学生进行学校体育法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从中了解到59.4%的学生知道体育法的存在, 但却对其内容没有任何了解, 在学校体育法知晓度的调查中平均知晓率仅为79.83%。结论是: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虽认为学校体育法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很重要, 但学习的热情度较低;由于学校未开设体育法的相关课程, 导致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 师范院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欠缺, 对与体育的意义尚没有正确的认知。思想意识层面的认知不足, 必将导致行为习惯方面的欠缺。

(二) 体质不强的一般性表现

在现在的高校学生中, 当然师范院校的学生是包含其中的, 他们的体质与其上一代人在他们所在的这个年龄段时相比, 是不足的, 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 像缺乏劳动锻炼、缺乏生活中吃苦耐劳的锻炼, 缺乏正确的生活习惯等。仅从缺乏正确的生活习惯上看, 一些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时就养成了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和劳动锻炼, 每天过两点一线的生活。两点, 即从学校课堂到利用电脑上网, 一线即沉湎于从课堂到上网这样一条线的生活中。有的同学将课余时间全部用来上网, 上网的时间没有约束, 常常玩到很晚, 甚至于会熬通宵;也有的上网看电视节目, 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不愿意撒手, 节目不演完不睡觉, 第二天早晨不愿起床, 不想吃早饭, 草草洗漱便坐到课堂上, 一天昏天黑地的度过, 放学后, 又进入沉湎上网的夜生活中, 长此以往, 身体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还有一部分同学平时不用功读书, 考试时突击学习或“背课”, 为了考试过关, 打破了生活规律, 影响了身体健康。

二、增强师范院校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质的对策

(一) 在学生中开展终身体育和健康教育

在学生入学后即开始对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展终身体育和健康教育, 以渐进式方式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打下终身体育的观念, 以体育健身和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的思想。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身体健康知识,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身体的亚健康, 哪些生活习惯要不得, 生活要有规律, 锻炼身体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必要途径, 要通过体育课掌握正确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 要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勇气和智慧, 加强对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的学习, 要能够将体育课堂的理论学习讲成学生们愿意听的程度, 让学生明确常见的体育项目的规则和简单常用的技战 (上接206页)

响因素, 当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

社会消费的组成成分中, 家庭是微观决定因素。大多数家庭绿色消费方式的建立和大多数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养成, 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依此分析可以看出, 绿色消费的家庭教育, 对养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今, 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绿色消费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普遍缺乏的, 因此, 高校有必要为社会开发出这样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而为社会各界输送人才。因为, 没有标准化教育课程, 很难将绿色消费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

绿色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在真正意义上, 只有少数几个才是经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 并授予“环境标志”的绿色产品, 满足不了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三、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问题的政策建议

为了推广和深化绿色消费对大学生的益处, 本研究从大学生日常的消费活动视角分析, 根据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需要采用如下改进措施:

(一) 在校大学生需从自身出发, 培养良好的绿色消费习惯

绿色消费行为能体现一个人的责任感和道德观, 对于大学生而言,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提高个人修养, 接受和培养良好的绿色观念, 进而影响社会各界人士的购买行为。为建立一份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出发, 从小事做起,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通过高素质的行动感染他人。

(二) 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培

术,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二) 发挥体育课堂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作用

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尝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制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学生体质的角度来考虑。要打破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观念, 建立有利于学生锻炼, 增强体质实效性强, 自己喜爱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体系。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兴趣浓厚、又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除常规教学内容外, 应将一些时尚的、被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 如街舞、健美操、越野等知识都补充进体育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中。努力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

(三)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师范院校的体育设施在近些年来有很大改善, 是随着教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评估活动而来的。但是, 从目前情况看, 一是对已有设施需要加强保护和维护, 二是仍需要添置新设施, 以满足供需矛盾。学校应积极采取科学合理措施, 加强体育场馆、器材和设施建设, 为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搭建平台。学校加大对体育投资外, 还可想方设法借助一切可能借助的力量来实现体育场馆设施和学校的场地建设, 实现体育器材资源共享。

尽管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很高, 对于绿色消费观念的接受能力也很强, 但是大学生在绿色消费观念的认知上, 缺乏相关知识, 在绿色产品的购买上, 较为盲目。高校应根据这一具体现象, 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知识教育, 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让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 学到相应知识。另外, 学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比如, 让学生社团能发挥关键性作用, 大力宣传和推广绿色消费观念。最后, 学校可以通过流行的交流平台, 例如网络等形式, 对大学生进行互动性强、实践性较高的绿色消费教育。

(三) 针对大学生群体, 企业应加强绿色营销, 开发差异化产品

上一篇:实践性教学方法下一篇:大学人才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