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精选12篇)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1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还不能够完全独立学习, 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并能和他人交流与合作地主动学习。因此, 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实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给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现行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的应用题, 大多数是条件充分、解题方向明确、答案唯一、现实背景高度简化, 数学意义更是一览无遗, 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 教师首先在备课时应认真挖掘学生所学的教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及相关科学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 让小学生在上课前感受数学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 学生就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 要用数学”,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调动情趣, 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兴趣入手进入新课, 让学生主动学习,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要充分利用旧知激发兴趣, 引出新知。如:讲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时, 先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三角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生活场景, 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由面过渡到体的感觉, 又通过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 猜测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觉来初步感知、猜测: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2, 有的则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 把学生的答案有选择地写在黑板上: (1) 圆柱与圆锥底和高的关系; (2) 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但在兴趣中复习旧知、感受新知, 同时对旧知识与新知识点间的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
三、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放手让学生看书后探讨就是“后放”, 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沿着一定的思路, 把猜想的内容加以验证。就如同用筛选法, 学生通过自己看书, 把浅显的弄懂了, 不容易懂的也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自然就筛选出来了, 这时再放手让学生合作探讨, 不但探讨的有价值, 而且又符合学生必须经历学习过程的砥砺磨练这一学习认知规律。例如:学生看书很容易理解“等底等高”, 那么“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学生会持怀疑态度, 他们会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此环节, 让学生在独立看书中解决了简单的问题, 对重点部分产生怀疑, 在小组合作与验证中, 经过大家争论, 动脑思考领悟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感受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喜悦, 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神奇力量。在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里产生了生与生之间的互动, 产生了轻松、愉悦、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达到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之后进行汇报, 主要汇报不懂的内容, 不同的观点、方法, 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再探讨。这一环节, 学生将所理解的知识进一步的完善、归纳、整理, 同时又形成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集各小组的优势为一体, 许多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碰撞, 将教学过程推向了挖掘新知识的最后一个环节———再探讨, 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兴趣盎然, 始终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能够主动的去理解、去思考、去合作, 达到了知识的再创造, 真正落实了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
四、师生互动, 巩固新知
学生学会了新知识, 会迫不及待地、主动地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地、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来完成, 既巩固了新知, 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练习题的设计首先安排几道填空题: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柱的体积是9立方米, 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米, 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 立方米。
3.一个圆柱体, 它的底面积是8平方分米, 高是6分米, 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5平方分米, 高是3分米, 它的体积是 () 立方分米。
这几道题由浅入深,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并用, 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与圆锥的高、底与体积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想办法, 通过小组合作求出引课时老师倒在桌面上的米堆成的圆锥体积。这样不但对本节知识是一种延伸, 也是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对整体知识的把握是一种锻炼, 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思维的深刻性。
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否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起来的, 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一步, 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由传统教学中“教师教, 学生学”变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知识的产生根源及规律”, 决不意味削弱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的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仅仅是让教师重新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与外延, 让教师教的过程精彩纷呈, 更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体验到自我的价值,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坚定对美好未来的信念, 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2
一位权威人士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一课题,谈一点浅显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如果教师能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融洽、民主,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更敏感,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所以,为了减少学生的心理障碍,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民主。
(一)尊重学生。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地保护学生的童趣、童真、童心,实实在在地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平等交流,让学生消除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教师高高在上,无论教师说什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一旦消除后,他们的思想工作便会活跃起来,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便会油然而生。
(二)培养个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个性发展。个性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心理品质,为了不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遭到无情的“裁剪”,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解放出来,还给孩子一片湛蓝的天空,为他们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每个人提供最大限度“自主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中,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在于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深度挖掘每个人的个性潜能,积极促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和指导。
(一)精引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活动动机、兴趣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对从事的各种活动具有吸引力。吸引力从何而来呢?这就靠教师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了一个《西游记》中的故事:“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走到半路口渴了,就让孙悟空去找水喝,孙悟空没找到水,却抱回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猪八戒一看到西瓜,咧开大嘴笑了。孙悟空说:我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我们每人吃,怎么样?猪八戒一听急了,大喊:‘不行,不行,我太渴了,我不吃,我最少也得吃!’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家为什么笑吗?”同学们齐声说:“想!”“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帮猪八戒找一找原因,看看大家为什么笑他。”这种精妙的引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二)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会知识,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发展,教师必须采取开放性教学,只要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主探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不要再讲解。质疑问难,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创新潜能的舞台。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可采取同桌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纸片在一起剪、拼、移、想、说、评,看谁的方法更多、更好、更巧,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直接感知,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在辩论中总结,在互助中提高。最后,总结抽象出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明确公式中“底×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呢?以剖析理解公式的含义,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计算公式。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其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巩固创新。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精心设计开放性题目,强化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孕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计划修一条240米的水渠,前4天修了80米,照这们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
⒈240÷(80÷4)-4
⒉(240-80)÷(80÷4)
⒊4÷80×(240-80)
⒋4×(240÷80)-4
⒌解:设修完还需要x天,(240-80)÷x=80÷4
评价时,教师不要轻易地评定某种方法的优劣,而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水平出发沟通联系,让学生自由取舍,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最优的方法,通过这种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流畅度、变通度、独创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总之,自主学习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和情趣,树立积极主动、独立思考、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浅谈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3
一、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未来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大部分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觉得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现在的学生难管理是事实,但并不是他们不接受管理,关键在于怎样去管理。我认为,只要教师热爱、尊重、理解学生,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因势利导、服务全体学生,师生之间必然会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教师的劳动也必然会“收获人才,收获学生的真情,收获科研成果”。(魏书生)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探索 篇4
实验以新课标和湖北大学教授黎世法异步教学理论为指导。试验的目标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异步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验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异步教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
这个阶段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教师掌握异步教学的教学方法, 按“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组织教学, 初步实现课堂教学的异步化;训练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打下基础。具体实施分两步。
首先做好实验的准备:实验前, 教师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异步教育学》理论, 参加异步教学模式的培训。做好学生思想动员:要求学生备齐字典、笔记本、作业本、改错本等学习用具;指导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取得家长的支持。摸底考查, 掌握学情:实验前, 要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解, 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分析能力, 学习的习惯和态度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解, 建立学情档案。
在做好实验准备后, 就进入到了正式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专题研讨, 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 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验中, 要不断地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逐项进行解决, 如“明了学情”的途径有哪些?训练前先培养学生的哪些自学能力?“自学提纲”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编写和使用?“启发”和“强化效应”阶段教学中的“讲”和传统教学中的“讲”有什么不同?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为下面铺平道路。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学符号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批、注;能将上述自学符号变成问题, 并借助资料解决问题;训练学生会改错, 会摘录课文要点, 会写学习小结;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除加强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外, 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了以下五种基本的学习习惯:遇生字词要养成“学必查”的习惯;读课文要养成“学必问”的习惯, 如只要读记叙文, 就要问写了什么?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物?中心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要思考, 探索其结果, 养成“学必思”的习惯;对疑难问题要多询问、多讨论, 养成“学必议”的习惯;对课文要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写法, 养成“学必用”的习惯。这五种习惯在训练阶段要不断强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巩固。
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个学期, 要舍得在在起始阶段花时间、下功夫。教师在认真组织实施异步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会随着对问题的钻研而得到了提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课堂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中心论”被打破, 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
第二阶段:构建异步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这个阶段的实验目标和研究的内容是:构建起课堂教学异步化教学模式, 教师能自如进行“五步”指导, 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这一阶段, 要严格按照异步教学实验计划安排教学, 形成成型的语文异步教学模式: (1) 自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好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要确信80%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完成。上好自学课, 引导一、二类学生学深学广, 给三、四类学生补知识和能力上的缺漏。 (2) 启发阶段:教师要选好解决共性问题的“突破口”, 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思路。对学生进行共性启发时, 形式应灵活多样, 启发要注重引导学生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和产生过程, 不能简单地陈述结果。教师的讲, 只应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路还应让学生自己走。 (3) 复习阶段:教师要编好复习提纲, 使学生能依据复习提纲, 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建立新知识的联系。 (4) 作业阶段: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 对不同程度学生要有不同难度的作业, 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要重视复习课和作业课, 复习课也要编好复习提纲, 使学生的知识能前后联系起来。作业课要分层次, 分成必做和选做两种, 学生可依据实际能力和当堂时间选择答题。 (5) 改错阶段:改错前教师先提出要求, 然后学生改错, 改错时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并制订解决的办法。 (6) 小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形式上可采用:问题小结、图表小结、谈话小结等形式, 要引导学生将要点记到笔记本上。
在进行异步化教学时, 要继续作好学情调查, 注重信息反馈, 及时调节教学方法。使“四为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自学为主式”和作业的“分层次, 有区别, 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成为基本要求。
经过第二阶段的教学, 教师可以自如进行异步教学, 学生也完全适应异步教学的教学结构, 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现问题并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比第一阶段体现得更为充分, 不同程度的学生成绩都出现相应的提高。
第三阶段: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
这一阶段要在巩固前两个阶段成果——在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的基础上, 重点探索怎样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首先总结前两阶段的经验与不足, 确定本阶段的实验重点与思路。“课堂教学异步化对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化的研究”的主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地去学习, 使学生更会学习、更有创新精神。为此, 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作为第三阶段实验的重点, 确定了引导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和思维创新上具有自主性的实验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学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 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这一阶段可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 促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出提纲的目的和规律, 然后把类似的文章交给学生, 学生分组讨论出自学提纲, 老师随时指导、最后全班总结, 以后可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从参考教师的自学提纲到能独自出一份学习提纲, 这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飞跃。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质疑、善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 而提出问题, 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上教师对课堂上敢于质疑权威的学生都给予鼓励, 使学生养成“学必问”和“学必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指示方法”这一教学步骤中, 要尽量用多样化的手段启发学生, 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活跃状态, 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启发, 或讨论、或点拨、或讲授、或用“体态语”、或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 我利用电脑特技, 把《水浒》人物和学生的像片剪辑在一起, 播放《水浒》人物时, 本班学生一身“戎装”的形象和《水浒》英雄形象同时出现, 看到自己或同学出现在《水浒》故事中, 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 想象力被激发出来, 学生在活跃的思维下, 产生出许多富于想象力的见解。学生们在课堂上对鲁达的性格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这使他们对《水浒》中人物有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在自我学习阶段, 可成立学习小组, 让同组学生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下, 自主分工, 合作完成。如在编“感悟”类美文集时, 学生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长, 有的收集材料, 有的分类整理、有的分析品味、有的汇编成册或以手抄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亲自动手、大胆探索、独立思考, 不断表现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阶段中, 教师灵活运用运用异步教学模式, 主导作用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服务, 课堂教学中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到的极大地提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整体实验效果:从学生方面看, 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学生形成了很强的自学能力, 学生具有积极的自主创新的意识;学习负担减轻, 课余时间增加,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但在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在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后, 促进了其它学科的提高。学生也在作文、演讲、美术、科技创新等竞赛中频频获奖。从教师方面说, 实验增强了科研意识, 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5
上丰中心学校方欢
一、重课内,趣味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有为重要。教师的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中
培养起来。
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因此要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或摹实境、调激情,如我在讲《狼》一文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也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助领悟,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讲杨绛的《老王》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时谈谈自己关爱别人的事例。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
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学生学会关爱身边不幸的人。;或设疑问、引思考,如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导入方法,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
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发现法,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点面结合法,是找准切入点,以教师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以学生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从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层次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教学,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重课外,扩展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读名著,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作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培养文学素养,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了解社会,一是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关注等栏目必看,让学生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
观察自然,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三、重训练,培养能力
课内的趣味导读和课外的扩展视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个一”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谓“四个一”工程训练,是指“每人讲一首古诗”、“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每周一篇日记”、“每月一部好书”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这一训练把课外阅读积累起来,通过课内有计划的活动如激兴演讲,日记展评,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我是小主人知识竞赛等,训练学生的主体
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课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初中语文课是一门融文学、政治、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活动课的综合训练恰好适应了语文教学的需要,活动课上能把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比如:“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等综合性活动课,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学生在情
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人室。如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凡是渎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 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导人方法,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二、重课外,扩展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要质量,但仅仅课堂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j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读名著,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培养文学素养。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获得精神上的营养。
了解社会,一是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关注等栏日必看,让学生从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
观察自然,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
三、重训练,培养能力
课内的趣味导读和课外的扩展视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个一”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谓“四个一”工程训练,是指“每人讲一首古诗”“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每周一篇日记”“每月一部好书”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这一训练把课外阅读积累起来,通过课内有计划的活动,如即兴演讲、日记展评、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等,训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课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初中语文课是一门融文学、政治、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活动课的综合训练恰好适应了语文教学的需要,活动课上能把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比如:“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等综合性活动课,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学生在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7
关键词:农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思考
近年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致力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实践证明, 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的改善, 也涉及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还涉及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自身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换等多方面工作。其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是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动力之源。没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为此, 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是成绩农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一、当前农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 当前农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淡漠,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英语学习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 在广大农村学校, 由于专业的英语教师严重缺乏, 现有的英语教师教学专业水平不高, 导致英语学科的教学始终是农村学校最薄弱的学科教学之一。加之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资源奇缺, 许多英语教师开展教学, 凭借的教学资源仅仅局限于课程标准、英语课本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只能依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满堂灌”。
2. 英语学习自我管理能力严重缺失。
由于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普遍不浓,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因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高度依赖教师, 学习自我管理能力严重缺失。最突出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学习计划。一切英语学习行为围绕教师转:教师指到那儿, 学生就走到那儿;教师无指令, 学生无动作。久而久之, 导致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了消极应付, 被动等待的不良学习习惯。
3. 英语学习方法过分依赖于死记硬背。
研究表明, 掌握并熟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农村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单一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过分注重对教师“教”的研究, 忽视甚至无视对学生“学”的研究,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学法指导, 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并熟练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于单一的死记硬背方法, 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农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策略的思考
进一步增强农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进而为农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供强劲的动力之源, 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1. 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抓手, 激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把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了, 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提供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为此, 农村英语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创造条件, 组织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充分体验学习英语的实用价值,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2. 以转变学习观念为抓手, 增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管理能力。
著名哲学家,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 一切教育, 在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 在本质上都是自主学习。为此, 农村英语教师应当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 以转变学习观念为抓手, 想方设法让学生认识到, 英语学习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在转变学习观念的基础上, 教师应进一步教会学生制定明确具体, 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并通过学习计划来约束和激励自己的学习行为, 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 逐步在学习中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 成为真正自主的学习者。
3. 以加强学法指导为抓手, 提升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实践证明, 学会学习, 善于学习, 不仅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最强有力的法宝, 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 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保障。为此, 农村英语教师应当彻底告别“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和做法, 积极探索和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规律的研究, 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 并自觉地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各方面, 贯穿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师大出版社, 2001, 12.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 4.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8
所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 不断地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但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需要各学科教师的重视, 学生由于师源性的心理问题, 学校容易陷入“心理辅导工作做加法, 学科教师做减法的”的窘迫境地。所以我们从德育心理入手提出“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工作者, 每一个办公室都是心理咨询室”的理念, 旨在形成学校上下、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人人重视积极“健康自我”的培育。
一、健康课堂文化建设, 发挥学科渗透主渠道作用
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在学校的自我感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课堂的感觉。宽松愉悦、充满情趣的课堂,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其聪明才智, 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的价值, 提高其童年生活的质量。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 我们提出了健康课堂文化建设的两点要求:一是四个带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把激情带进课堂,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鼓励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课堂。二是四求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体现“求实、求活、求趣、求智”的教学模式,
这“四求”模式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 也是学校教风建设的要求, 其目的在于打造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我们认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风影响学风, 教学态度影响学习态度。教师的人格特点、待人处世哲学、文明行为举止等都不同程度地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以呈现, 对学生施加影响。在教师“实活趣智”的教风影响下, 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根本的保证, 学生文明守纪、好学向上、健康活泼的学风得以发扬。
二、设立重大节日, 维护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节是我校才开设的一个特色节日
在举办的心理健康节中, 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学生健康自我、营造心育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今年我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节, 开展了“感统训练、心育活动课研讨、展我风采、健心行动”等四个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 并将心理健康节和校园文化节、“六一”儿童节等传统节日整合起来,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内涵,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品位。心理健康节活动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心理漫画书法表演展示、心理咨询师街头现场咨询、邀请家长到校听取专家心理教育专题报告等活动, 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扩大了学校心育办学特色的影响。
(二) 举办读书节, 发挥读书的治疗功能
我校每年下半年举办读书节, 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 更能起到陶冶情操、消除浮躁心态, 实现心理治疗的目的。心理专家认为:读书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 在读书的过程中, 阅读者的经验与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产生交互作用, 促进阅读者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形成良好的生活适应。日常的读书活动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 在心理咨询师协助下的读书则具有治疗性。我们举办读书节, 兼顾学生心理发展, 面上发动, 学生人人参与读书以及相关活动;点上拓展, 对重点学生推荐必读书目, 在心理咨询师引导下读书, 激发当事人产生新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试图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实践证明, 读书活动对心理困扰、智能不足、阅读困难、低自尊、孤独、畏缩、自我实现、学业成就、同理心、果断行为、态度改变、行为改变、降低恐惧、自我发展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三、培育典型,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既催人奋进, 又能抵御来自校外不良思想的影响。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典型, 树立身边的榜样, 可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
一是“四星”评比, 培育学生典型。我校开展了学生“四星”评比活动和“风采少年”评比活动。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具体目标, 相应地在学生中开展“礼仪之星”、“诚实之星”、“开怀之星”、“智慧之星”的“四星”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 树立典型。“四星”评比各班每月一次, 对照具体的评比条件, 将评上同学的照片、资料简介张贴于教室外墙壁的专栏中, 达到典型引路、学有榜样的目的, 发挥了榜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是开展行为规范合格班创建活动, 树立班级榜样。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分阶段逐步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及各阶段的评比细则, 坚持每日检查与每周评比, 督促学生加强对不良习惯的自我监控, 并逐步改善, 使全校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月对班级进行考核, 学期末进行综合评比, 评选出行为规范合格班和先进班级。
四、编写心育读本, 助人自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目标则是助人自助、育人自育。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来看,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 特别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方法, 有利于实现助人自助、自育,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从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冷静自如地面对各项激烈挑战。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组织学校的心理教育骨干教师致力于心育自助读本的编写。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 我们以故事的形式汇编了《听听我的声音》一书, 期盼学生通过阅读, 在故事中感悟、在故事中收获。接着, 我们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困惑, 由学校心理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并将这些材料按低、中、高三个年阶段分别汇编成一套自助读本——《漫步两小》, 给学生提供心理自助。
五、同伴聊天, 心理互助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 处于勤奋与自卑的矛盾之中, 这个时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和同伴。因此, 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影响力量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 我们建立了同伴聊天室, 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资源, 由小咨询员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是岗前培训。我们从各个班级选出一批成绩优异、交往能力强, 志愿帮助别人进行心理沟通的同学进行岗前培训。由专门的心理老师给他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内容、技巧、原则等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了解相关知识, 初步具备与同伴心理沟通的知识和能力。最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 取得小咨询员的上岗证。
二是助人自助。小咨询员队伍形成之后, 评选出室长全权负责同伴聊天室的工作, 心理咨询老师做指导老师。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由两名小咨询员在同伴聊天室接待来访同学并做好聊天记录,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就集体讨论, 再解决不了的转交给心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但帮助了别人也让自己获得了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目标。
三是小课题研究。对于同伴聊天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以及校园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小咨询员组成了问题会诊所, 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讨论, 形成小课题、小论文。《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上课小动作现象研究》、《学生交际能力调查》、《取绰号心理问题调查》等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增强了信心, 培养了创造性智慧, 自我意识得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由学生组成了小咨询员、小研究员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成为校园里最活跃、最热情、最受欢迎的一分子, 成为心理老师的得力助手, 也成为维护同伴心理健康的小卫士。
六、撰写心理日记, 宣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感问题, 学校开展了指导学生写生活日记的活动。学生每周写一篇生活日记, 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学校每学期择优汇编成《开心果》日记集。学生通过平时的日记, 反映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或伤心难过或舒畅轻松或困惑无助。这样, 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泄自己苦闷、烦恼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心理日记,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掌握学生心灵脉搏, 及时实施必要的辅导和干预。心理日记既是学生心灵的轨迹, 又是道德的长跑, 可谓是一举两得。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9
一、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角
学习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行为才能够发生,问题必须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给学生发现问题的空间和权利,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
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正在进行“十几减几”这一内容的教学,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教师,13-9,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3得6,再用10减6得4,因此13-9=4,这样做可以吗?”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在场的教师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没有想到的,这位授课教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仔细分析,他的算理是这样的:13-9=10+3-9=10-9+3=10-(9-3)=10-6=4,其别出心裁的计算方法,不但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同时也体现出了创新的精神.
要想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的主角,教师必须创造十分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场景,消除学生畏惧心理,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这样他们的身心就能得到完全解放.教师对于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的这种热情,应加以鼓励表扬,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起点.
二、让学生走向研究问题的前台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能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整合已有的经验,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主动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才会进一步系统化已有的知识,新知的获得过程才能够成为学生解决下一个问题的经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学习“认识一位小数”,当教师出示“0.1元”时,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大堆问题: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左边的“0”表示什么?把这个“0”去掉可以吗?右边的“1”又表示什么?这里的“1”和“1”大小一样吗?“0.1”到底表示什么呢?然后,整节课,教师就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解决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学生也往往遇到表述方面的困难,因此,教师就要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让学生不断调整思路的过程中,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的课后问题落到实处
课堂时空有多大?传统的观点认为就是那间教室,那特定的40分钟的时间,只有那个特定的时空才能够称为课堂.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大课堂观”,课堂教学向生活开放,由教室里的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现在所指的课堂时空不再仅仅局限于那特定的40分钟,不再仅仅局限于那个特定的地点.因此课后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课后问题的研究,不应该是课堂的装饰,而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意犹未尽,而下课后再接着课堂里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只有教师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去,关注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课后能够真正讨论,课后讨论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10
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艺术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其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从而诱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其目的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并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能从学习中获取情感体验, 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品质。
一、品味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
学习者的内在动力非常重要, 其内在动力的产生是通过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的情感体验实现的。通过教师积极耐心的引导,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发挥。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即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监控。当然, 阅读好的作品才能诱发人的情感, 促进人的心智, 启发人的灵感。所以, 要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自主学习者, 那么教师必须广泛阅读, 具备渊博的知识, 通读古今中外之书, 认知天地人文之理, 这样的教师自然会在教学中体现出教学之艺术性。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大量知识, 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观念。语文课程所选作品都很精美, 只要教师认真教, 学生仔细品味其内涵, 就一定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达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学之目的就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二、教师要赏识激励, 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 教师要耐心地培养其品质。学生是认知和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 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性, 而且要耐心地指导学生的“学”, 在指导学生“学会”的基础上, 更要精地心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还要让其积极地发言, 成为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逐步提高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之意境, 走近作者, 会与作者对话, 避免盲目被动的学习, 不能把学习语文作为一种负担, 而是要树立良好的情趣。好的作品能净化人的心灵, 只要学生仔细品味, 就会提高理解能力, 并领会其内涵, 就能形成自己新颖独创的见解。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激发自主学习的激情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调动学生愉快喜悦的良好情绪, 利于促进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启发学生积极探索, 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 不仅要用知识武装学生头脑, 而且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要创设具有“人文”特色的课堂硬环境。语文学科知识的人文性和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很强, 要完满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就要优化课堂学习环境, 并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要实现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 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 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很好地解读教材、驾驭材料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一个丰富、开放的课堂。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师一堂言”, 重新确立师生角色, 摆正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指导性地位, 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样师生才能相互沟通, 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能愉快地教, 学生能自觉地、自如地学, 营造和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激发学习情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意大利学者克罗齐说:“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 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 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在教学中恰当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如充分开展展示、表演、演讲、讨论、科学探究等精彩活动, 使学生能在“做”中学, 在“乐”中学,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在讲台上演讲, 讲成语故事、名人轶事、语文笑话等,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口技》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其适合表演的素材和情节, 鼓励学生有准备地在课堂内表演, 学生会信心百倍地去努力, 他们会力求表演成功。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不仅会珍惜课堂时间, 认真学习书本知识, 而且会到处寻找学习资料, 丰富知识内涵, 全面掌握知识, 必然会提高认识, 增强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勤于学习, 善于反思, 通过思考增加自己的思想深度, 在实践中求真知, 在行动中受教益, 在反思中悟法理。
五、践行教书育人之天职, 注重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是一个地方发展和振兴的强大力量。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精美的文学作品吸引着众多文化人的眼球。语文教师就要有高深的文学素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此, 才能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 使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知识, 而且学会勤勉、宽容、感恩、谦让、自省、自律等良好行为品质, 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竞争意识,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其认真学习和研究语文知识的热情。以现代电化视听教学媒体, 来发挥其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中, 图文并茂, 激发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求知欲。在学生依靠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以全新的方式去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实践证明, 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教师要激励学生从语文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让学生对语文教育之真谛有更深刻的体悟, 提高其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能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分层指导, 灵活训练, 引导学生好审、乐学、善思,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 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以自身为主体, 不受时间空间及教学环境限制,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制订学习计划。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11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上,教师不能抱着“师传生受”的旧观念,一味地向学生灌知识。学生也不应抱着“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的想法,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要转变这一观念,师生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等。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知识能力转化成创造能力。
现在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思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改过去的“要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学”的教学方法,想办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教了一定的单词拼读规则后,我开始着手让学生独立拼出单词并说明读音。当教了cake,我列出make-take-lake-name-game-date-late- wake-tape等单词让学生拼读。当他们正确地拼读出这个单词后,我马上用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That’s right! 等激励性语言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们会觉得学习英语很简单,并要求我提供更多的单词给他们拼读。这样,学生就从过去的“要我学”升华“我要学”即“爱学”。有了“爱学”和“会学”,自然就可“学会” 了。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12
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他们创设“说、写”训练的有效途径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多说话
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课堂是广阔的, 训练途径无所不在, 无事不有, 不仅仅是课表里设置的作文课、说话课。因此, 广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课堂观”“大作文观”。
小学低年级阶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 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课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通过说话训练来培养的。说话能力训练无处不在, 教师需要科学地指导。为此, 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景, 为学生提供多说话的机会。
1.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 我着重训练他们
大胆发言, 注意说完整话, 并做到声音洪亮、干脆,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我利用早自习、课间操、说话课以及班会等时间, 指导学生作自我介绍。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父母工作单位、爱好、特长等内容。我先向学生作自我介绍, 为他们作示范。因为有不少学生从四五岁就开始学习绘画、书法、跳舞、弹琴, 并获得过大奖, 所以争着向教师、同学介绍自己, 并博得了阵阵掌声。通过自我介绍, 不仅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 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还使同学之间很快就能相互了解, 相互促进。
2. 课前五分钟听说话训练。
每节课前, 我利用五分钟的时间, 把搜集到的好句子, 背给学生听, 并训练他们一句一句地学说, 最后达到一字不漏、有感情地背诵下来, 而且能说出句意为止。起初, 我要求学生学说一句话, 逐渐地学说两句、三句, 甚至一小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听力、记忆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 鼓励学生记好词、好句、好段, 复述课文内容。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 每学一篇课文, 我都指导学生画出好词好句, 并把它抄下来。对于好的段落, 我则鼓励学生背诵, 还与他们开展比赛。由于我的参与, 学生的兴趣高涨。他们不但会有感情地背诵好词、好句、好段, 而且对于所学过的每一篇课文, 都能熟练地、有感情地背下来。
对于比较典型的记事、写景的课文, 我鼓励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复述。我充分利用图画、投影片, 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内容。通过训练, 学生不仅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而且记忆力、概括力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教过的班多次参加校级、区级、市级的献辞活动, 还有一名学生在市级故事大赛中, 获“故事大王”称号。
4. 唱后说话。
每当听到学生唱歌动听的时候, 我都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能唱这么好?学生经常唱校歌, 但他们未必真正懂得校歌的含义。一次升旗后, 我在黑板上写了校歌两个字, 引导学生说一段话。我先启发学生围绕校歌要说哪些内容?学生提出要说作者是谁、在什么时间创作的?为什么要创作校歌?我又补充了“你喜欢唱校歌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说话。为了帮助他们把话说具体, 我请来了校歌的创作者赵老师给大家讲她创作校歌的意图。学生听了, 说出来的一段话不但内容具体, 而且尽情地抒发了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二、创造条件, 让学生多写话
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是低年级作文教学效果的实际检验。学生由说话到写话, 由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到书面表达能力, 是一个能很好地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发展的过程。写话能力训练无处不有, 因此, 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 让他们学会观察, 学会思维, 学会表达, 逐步形成作文技巧, 为今后升入高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培养学生写日记。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 我要求学生写简单的日记, 一周写一篇。日记内容可以写自己做过的一件有意义的事, 例如, 学做家务活, 按时起床, 按时上学从不迟到, 考试取得好成绩, 帮助了同学, 为灾区捐款等, 也可以写给自己带来教训的事, 例如, 放学回家不写作业, 看电视看到很晚, 结果作业没写好或是没写完, 第二天影响了小队得红花的事。还可以写自己亲眼看到的发生在班里、学校内外的好人好事, 还可以写外出游玩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班会、说话课, 让学生交流。我先让四人小组交流, 选出写得好的、内容有意义的日记, 在班上交流。最后选出最佳日记, 贴到板报中的“作文城”里, 并投给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出, 有六篇在市报上发表, 有一篇在全国小学生“丑小鸭”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这些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 充分利用教材, 指导学生写话。
低年级作文训练是从说话开始到写话训练的, 我注意充分利用好教学挂图、投影片指导学生说话写话。指导看图写话时, 我先启发谈话:“同学们, 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虽好, 可都是叔叔阿姨给我们编的, 你们愿不愿意看图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啊?”学生立刻精神振奋, 跃跃欲试。学生有了看图的愿望, 看后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
3.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写话的兴趣。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作文兴趣, 要开阔他们的眼界, 让他们广泛地接触各方面的新鲜事物和新环境, 从而培养他们有广博而深厚的兴趣,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 通过组织活动, 诱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作用特别大。我在日常教学中, 不断深化作文的写话训练。教《美丽的公鸡》一课, 我让学生戴上自制头饰进行表演。然后, 让学生说说学了本课, 看了表演, 懂得了什么。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 我经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例如, “我来露一手”、钉扣子、吹泡泡、叠衣服、穿衣服、贴画比赛等有趣的活动, 经常召开主题中队会, 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写下来。由于这些活动形式活泼新颖, 学生兴趣很浓, 所写的一段话, 都能发挥自己最佳水平。
5. 设“和老师说知心话本”和“周记本”,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和教师说心话本”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把自己对教师、同学、父母、班级等看法、意见、建议, 以及从不讲的话, 或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最大的烦恼、最想得到的帮助、最不愿做的事等等写在知心话本上。“周记本”就是要求学生把一周之内, 班里发生的比较有影响的事, 甚至教师不了解的事, 记在周记本上。我及时掌握两个本的情况, 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解决。知心话本和周记本的设立,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写话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09-09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7-23
小学数学课的自主学习10-21
小学数学中的自主学习01-09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则范文09-10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识字的自主学习07-20
小学生自主学习07-3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8-11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07-31
小学生自主学习调查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