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2025-01-01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通用11篇)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1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在同组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非常明确: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长方体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捷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撰写教案,定搞,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要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七、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繁重地教学任务压力下,没有用心认真考虑课题研究这项工作,更重要的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更新不好,懒于思考,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2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将其内在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进而自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开放性学习环境的营造, 应将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气氛作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全新的师生观,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引导者, 由最初管理者的身份向学生朋友的身份转变, 建立互动、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1.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自主参与解决问题

学生对疑难问题的提出, 应表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教师在讲解例题时, 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困惑的地方提出来;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前, 如果学生对整个过程存在疑问, 同样可以大胆提出来。教师必须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 并且对自身的备课内容进行调整, 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是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较多的时间、空间以及机会, 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以便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构成。数学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 设定学生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操作、推测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还必须关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将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来加强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常情况下, 学生若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 就会自主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探究与挖掘, 同时对其相关的知识也会有所涉猎,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 也不会却步、气馁。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就应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很多, 如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展现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师适当的鼓舞与赞扬、对学生的行为予以正面的评定等, 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组织数学竞赛,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竞争性较强, 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这一特点, 可组织数学竞赛。适度地展开各种数学竞赛,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常小学生在竞赛时的表现比平时课堂学习时的表现更突出。在竞赛期间, 因为小学生的好胜心极强, 往往期望自己能获得前几名, 获得老师与家长的赞扬, 由于这一心理, 学生学习的毅力会极大地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改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 教师应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 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手段, 发散数学思维, 同时提供较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长期以往, 学生必然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对策与措施,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孙秀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用) , 2011 (9)

[2]张卫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48)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3

关键词:自主;探究;习惯

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但要使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乐学、持学、会学”数学.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习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习惯呢?下面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望能抛砖引玉.

一、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我们要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从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所以,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之目的。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究,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二、重视课堂交流,找准探究学习的起点

通过课堂交流,老师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就会使探究活动更省时更高效。

找准探究学习的起点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自学后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目标没有掌握,哪些目标通过学习伙伴的互助能够学会,哪些目标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找准探究学习的起点就可以做到少教多学,省时高效。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引起商的变化规律和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化引起商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但对被除数、除数变化商怎样变化认识模糊。我就以此为起点开展教学,把探究的重点放在“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不变,为什么?”上,先让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再进行质疑,激发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总结归纳,使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中商不变的特例在认知上从模糊到清晰,从不完整到全面,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实际应用。

三、加强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统计图》后,让学生统计当地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后,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并写出测量过程。布置此类作业,既能使所学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有效的拓展延伸,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心理学指出: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赖于教师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就象一根指挥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好的学生永不满足。如在课堂提问评价上,我对学生不以打分来衡量回答的对错,而是用“你真棒”“有进步”“继续努力”等激励性的话语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亲切的话语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正确评价能鼓励各层次学生都持续努力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4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自开展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体验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以来,我在同组老师指导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我申报“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体验学习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认真上好教研课;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在改革教育同时,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现在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圆柱的体积》一课时,设疑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努力去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

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讲《圆的周长》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绕、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努力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素质。通过实验探索,使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经验不足,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5

凌河区劳保小学 王娜

自从课题申报被立项以来,2011年五月份我对全校17个教学班进行了调查汇总,得出我校学生在音乐课上从在着以下不良习惯:

(一)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1、课前准备不到位,不是忘记拿文具,就是忘记拿课本;

2、预备铃响后,不能迅速安静下来,在说话、打闹;

3、举手习惯差,有站起来举手的,有站到凳子上举手的,有的边举手边大声嚷嚷的:“老师叫我!”、“我来!”、“我知道!”等;

4、没有良好的坐姿,站姿,甚至低年级有学生跪在凳子上或是蹲在凳子上听讲。

5、不会倾听,有的学生没有轮到发言,不是嘴里嘟哝着,不听别人说,就是插嘴或趁机说话;

6、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读、写、坐的姿势;

7、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进行讨论,有时还发生争抢学具等现象……

(二)欣赏音乐存在不良的习惯和特点:

91%的人不能静听音乐,94%的人表演情绪与音乐情绪不相符和63%的人欣赏音乐时做一些与音乐无关的事或自己顾自己玩。孩子进音乐教室时,经常会大声讲话,或奔跑进教室。教师请孩子听音乐表演进教室,有的孩子乘机玩耍、打闹等,乱哄哄一团。原因是教师请孩子进教室时没讲要求,致使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怎么进教室,孩子理所当然挑选认为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教室,也就造成课堂混乱。

(三)演唱歌曲存在不良的习惯和特点:

91%的人歌唱没有情感,94%的人歌唱时不会合作,大声喊叫,认为谁的声音得最响,谁就是唱得最好。83%的人唱歌跑调,97%的人演唱姿势和状态不正确。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孩子歌表演时存在不会唱歌词、大声喊叫、胆子小、歌唱表情不够等情况。歌唱时往往不听音乐伴奏,容易唱跑调等情况。

(四)创编活动存在不良的习惯和特点:

音乐课堂创编活动时,学生自顾自,不会与其他小朋友密切合作,有的孩子乘机玩,乱哄哄的一片,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浪费时间。有很多孩子不会创编,也不知道怎么编,很多创编活动需要合作学习,而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合作。这些都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努力培养孩子创编活动的学习方式。97%的人不知到怎么展开创编活动,缺少学习经验。97%的人不知道怎样与同伴合作创编活动。83%人思维不够灵活,想象力不够丰富。

针对以上不良习惯,我制订了以下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爱心铺路,循循善诱。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心中对学生充满爱,在教学工作中以爱为原动力,用爱心去铺设一条通往学生心灵的路。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行为有时不受拘束,常犯一些幼稚的错误,做出一些幼稚的举动,如坐不住、插嘴等,碰到此类情况,教师要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消除他们内心的疑惧,建立一种融洽的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愿意接受教育指导的心向,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认同和正确的态度定势。

(二)榜样激励,共同进步

低年级学生个性突出,好胜心切,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因此树立榜样有利于他们有目的的、有方向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上课前,经常表扬课前准备充分的学生,并让他们做“监督员”,检查其他同学的课本、文具摆放情况;让铃声响了坐端正的学生上讲台领唱歌或领背古诗;在好动、坐不住的学生旁边安排文静、专心的学生,结成帮带对子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树立了学生心中的榜样,有利于引导、激励学生,共同养成好习惯。

(三)学习用品放在规定位置。

二、养成良好地欣赏音乐习惯

(一)进教室训练

我请孩子进教室时,要求学生进教室的脚步跟牢音乐的节拍和速度,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强调孩子听音乐。对表现到位的组及时给予整组奖励,对没合牢音乐表演的孩子,教师要及时指出,告诉他不够的地方在哪里。比如有的孩子讲废话,不听音乐表演;有的孩子顾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乐无关的事情等情况,教师都应及时指出。如果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按要求进教室,教师有必要请孩子重新进教室,把规矩做到位为止。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进音乐教室的好习惯。告诉孩子进会场和音乐厅一样要做到安静。

(二)课堂音乐欣赏训练

1、提一些跟欣赏乐曲相关的要求和问题

在音乐课堂欣赏教学中后,孩子往往很难静下心来或安静地欣赏音乐,让孩子用舞蹈、身体律动、脸部表情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时,孩子更难做到耳朵听音乐,比较吵杂,纪律混乱。每欣赏一首乐曲教师都要针对乐曲的特点,教师给学生要求和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地欣赏。一切欣赏活动都要围绕音乐展开。例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教师要求学生模仿妈妈抱着小宝宝摇晃、妈妈摇摇篮等动作,或两人合作表演摇篮摇晃;所有这些动作都要合牢音乐的节拍和速度。要求学生在脸上和动作中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听完后结合音乐艺术形象。请学生讲出音乐的速度、情绪和感受。

2、有组织地情景教学

在欣赏课中,教师很有必要进行有组织地情景教学,精心研究教材,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孩子更好地欣赏音乐。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音乐欣赏《星光恰恰恰》,乐曲欢快活泼,节奏清晰,乐句方整。教师跟着音乐跳起了示范舞,学生看了很激动,大声笑了起来。放第二遍音乐时,教师要求学生一起跳,学生激动地合着音乐跳舞,一边跳舞一边发出吵杂的声音(笑声,喊叫声)。接着老师又是动作讲解。最后老师放音乐,请学生手拉手一起跳,学生更是兴奋,声音更加吵杂,基本上听不到音乐声。像这节课老师就没有很好地分析教材,也没有设计一定的情景,更没有提一些有利于学生欣赏音乐的要求和问题,所以课堂混乱,学生不能很好地跟着音乐活动。教师再精心研究教材,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小朋友们,星星们要开始跳舞了。让我们一起来帮星星们来拍出音乐的句子吧!”教师带领孩子听,并拍出音乐的句子。“小星星想知道哪些小朋友的感情最丰富,耳朵最灵,它请小朋友分别用动作表现出活泼欢快的音乐和优美柔和的音乐,并在节奏×××的地方给它配上相同节奏的动作,看哪些小朋友最有创造力,小星星将邀请他们一起扮演小星星跳舞。”学生用动作表现出音乐中出现的两种不同情绪的音乐,并创编节奏×××的动作。教师用动作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仔细听音乐。“小朋友们那么能干,小星星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扮演小星星跳舞,但记住小星星是不会说话的,哪位小朋友如果发出了声音,小星星就会把你罚出,你就当不成小星星了。”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及时用大拇指表扬想象力丰富和情感到位的小朋友。“天亮了,小星星要回家了”。在另一个班级上下来,孩子能竖起耳朵,积极跟着音乐活动。活动有次序,孩子对音乐体会也比较到位。

3、及时给予富有童趣的评价

由于小孩子天真、可爱,喜欢童话故事,讲话、做事都充满童趣。所以在评价时,教师应用符合孩子的语气和富有童趣的方法来评价孩子的学习。当孩子合作欣赏完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组织富有童趣的评价。例如欣赏《三只小猪》后的评价。对孩子在表情、表演技能、合作默契、富有想象地表演等方面给予有情感地评价,对小组进行集体奖励,在小组里画上小猪的房子。及时到位而富有童趣的评价有利于孩子积极地参与和欣赏水平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静听音乐,积极按要求跟音乐展开欣赏活动。

三、养成良好地表演唱习惯

1、有组织的情景教学,结合歌曲艺术形象训练孩子的歌唱习惯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一味强调孩子用正确歌唱的状态,比如:站姿优美,重心要稳;有感情地歌唱,抬眉毛,让眼睛说话;齐唱时做到轻声歌唱,耳听音乐伴奏,听自己的音高是否和伴奏一样,声音有没有和其他同学融合在一起;歌曲会唱后可以边唱边表演等等要求。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没有任何情景设置或游戏等教学手段,孩子对歌唱感到枯燥乏味,对老师说得歌唱要求理解不透,以造成有些学生对歌唱不感兴趣或歌唱习惯难以养成。新课程强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例如在教学《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时,教师温柔地说:“静静地夜,小宝宝睡在摇篮里,妈妈轻轻地摇着摇篮,哼着温柔的歌曲哄宝宝睡觉。现在请小朋友表演宝宝和摇篮摇晃,老师来表演妈妈。”教师弹琴演唱,学生表演。在学生学会歌曲后,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小朋友,妈妈哄你睡觉唱摇篮曲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表情是怎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学生说妈妈唱摇篮曲的声音是轻轻地,很温柔,速度是慢慢地。眼睛温柔地慈祥地看着我,脸上带着微笑,边唱边拍着我的背,慢慢地我就睡着了等等话语。接着教师请学生反串角色表演。“现在老师来当宝宝,请你们来表演妈妈来哄我睡觉。看哪些小朋友表情最丰富,声音最温柔,眼睛里流露出对宝宝的关爱。”学生演唱时的表情、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都掌握地非常好,歌唱状态都非常到位(抬眉毛等)。

孩子在情景表演唱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歌曲的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充分表现出了妈妈哄孩子睡觉演唱歌曲温柔的表情,充满爱意的眼神等神态。也掌握了优美、抒情、温和地摇篮曲音乐艺术形象。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所以教师应结合歌曲的艺术形象,在一定地情景教学中训练孩子的歌唱方法和习惯。紧密结合音乐艺术形象,正确运用音色,准确掌握音乐速度、力度, 学习拍子等内容。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一年级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对歌唱的兴趣也很浓厚。孩子歌唱时基本上能做到站姿正确,抬眉毛,眼睛说话等,歌唱的状态比较到位。能准确把握音乐的情绪、速度、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艺术形象表达地比较到位。

2、养成良好创编活动习惯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明确创编活动内容和要求,结合音乐艺术形象,有组织地展开活动

在创编活动时,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和合作内容,充分保证每个孩子积极参与,有事可做,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教师自己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学生不知道如何展开创编活动时,教师做示范给予充分的启发。例如:在上《动物说话》这一课时,我请学生模仿动物叫声,几个小朋友合作创编表演各种动物对话的故事情节,每个小朋友都必须参与,只要有一个小朋友不参与的合作小组就没有成绩。教师示范教师用手拍节奏,嘴巴模仿小鸡小鸭的叫声,分别配上高兴、甜美、忧伤的表情,请学生猜猜小鸡小鸭在干什么。学生结合艺术形象进行想象小鸡小鸭在干什么。(有的学生说小鸡被小鸭欺负了,小鸡伤心地哭了;有的学生说小鸡在撒娇;有的学生说小鸡小鸭在亲嘴;有的学生说小鸡在邀请小鸭跳舞;有的学生说小鸡和小鸭在谈恋爱;还有的说小鸡和小鸭在跳舞等等。)学生创编了节奏 “××××”这个节奏,有的学生说小鸡小鸭在吵架;有的学生说小鸡小鸭在讨论问题等等。“×××”这个节奏,有的学生说小鸡小鸭在唱歌;有的学生说小鸡小鸭在找虫子吃等等。接下去请学生合作创编,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创编情况。有的学生创编了小鸭、鸭妈妈、鸭爸爸的对话。小鸭子犯错了,鸭爸爸: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 嘎嘎嘎嘎……地叫着,批评小鸭子。小鸭:嘎•嘎|嘎•嘎|嘎•嘎|嘎•嘎……伤心地哭了,鸭妈妈:嘎—|嘎—|嘎—|嘎—……地叫着,用翅膀抚摩小鸭子的肩膀,安慰他。还有的学生创编了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一起玩爽的游戏。

创编活动还有很多是涉及到组与组的合作。例如,上《劳动最光荣》这一课时,请每个组选择一种劳动来表演,小组长负责指挥练习,要求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教师巡回了解情况,给每个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富有童趣的评价,给积极认真参与的组画一把扫把、拖把等。有的组扫地,2/4唰—∣唰—∣唰—∣……;有的组擦玻璃,2/4嚓嚓∣嚓嚓∣嚓嚓∣……;有的组拖地,2/4嗨哟∣嗨哟∣嗨哟∣……;有的组修理桌子,2/4叮叮∣叮叮∣叮叮∣……等,最后几个组看教师的指挥合作,组成一个劳动大合唱。再如,上《小雨沙沙》这一课时,让孩子创编春天下雨的场面。有的组表演风吹动树叶的声音,2/4哗啦

哗啦∣哗啦

哗啦∣……;有的组表演下雨,2/4沙沙

沙∣沙沙

沙∣……;有的组表演雨滴声,2/4滴答

滴答∣滴答

滴答∣……等等,最后几个组看教师指挥合作表演,组成春天下雨的大自然景象。每次小组在创编活动时,教师要巡回做积极地指导,了解学生情况。当小组展示完后,教师给每个组进行准确地评价和富有童趣的奖励,如创编春天下雨的场面,教师给创编较好合作到位的组画报春鸟等,以促进孩子合作学习积极兴。学生从合作的创编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创编成功的喜悦,更加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课题本阶段所取得的突破:

(一)经过本课题本阶段实践和研究,孩子初步学会静下心来欣赏音乐。孩子用舞蹈、身体律动、脸部表情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时,让能做到耳朵听音乐,结合音乐表演。

(二)经过本课题本阶段实践和研究,学生基本学会了自信、大胆、富有情感地歌唱。歌唱时注意听音乐伴奏,不再大声喊叫,改善歌唱跑调现象等,学生学会规范地歌唱。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6

蔡玉莲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于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实际,可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合力则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教法、确定学法,不应千文一法,一概而论。如本学期我组四位教师在不同的课型中进行了不同探索:

(一)精读课文中的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所选课文兼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知识性等为一体的经典文。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小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宝金艳老师组织学习《晏子使楚》一课时,采用了“凸现人物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的方法,成功实施了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二)阅读课文教学:

阅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相当的篇幅,是对讲读课文的巩固、补充、延伸,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根本任务。教学时主要是读,即泛读和精读,随机而用。每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都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理解性阅读(低年级),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中高年级)。教师应注重发展小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在小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和能力习得、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做好文章。

如张春玲主任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而进行设计,放手让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分四步进行:(1)初读课文,理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2)自主学习,谈感悟。其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情真意切,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进行自主学习,以发扬民主,弘扬个性。张主任采用了抓关键词句,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其自选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班里展示,显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功力。(3)主动探究,悟傣家竹楼的特点。本文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4)综合实践练“能力”--------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会搜集、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三)识字教学:识字是语文的基础性教学,就数量上讲,小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就能力上讲,要求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要逐步会用工具书,识字教学相对枯燥,如何利用能动因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效高质完成识字教学呢?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

尊重学生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已有知识,行动自主、讲究合作,巧妙识字。例如,课前,张老师布置自主性作业,让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既尊重了小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有了自主权,课中小组交流,分层展示:“春暖花开”、“我喜欢五彩缤纷的春天”、“春天来了,小鸟飞来了,花朵开放了,小雨沙沙下,我笑了。”成功的喜悦激荡起继续探究的情趣和勇气。又如,识字时,张老师开门见山引学生尽兴读自己认识的字,接着不经意一问:“还没学呢,你们怎么认识的?”孩子们自豪而言:“我自己预习的。”“妈妈教的。”巧妙一点,展示了课外识字方法、途径,潜移默化学会了学习方法,推动了自主性学习。

(2)多种形式发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复现,运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方为有效之策。A、电脑出示带拼音生字,小学生先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会读的读给小伙伴听,不会读的互助,再小组合作读。B、去掉生字拼音,学生自由练读,再开火车读。C、男女赛读。D、打乱词序指名读。E、自拿字卡逐个读。F、找字卡:一生读余者找。G、做游戏:我读你找,你读我找。H、字归文中反复读。I、看画贴词等。通过以上方法,学生的眼耳口脑共同感知,愉悦中识记了字词。(3)创设生活情境识字。“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 创设情境,自主与合作学习,抽象的字词形象理解、掌握。如,学“百鸟争鸣”一词,可让学生闭眼想象,让其模仿小鸟“叽叽喳喳”的各种叫声,领悟中总结:“小燕子叫了,小黄鹂叫了,小白灵唱了,所有的鸟都在鸣叫,这就是“百鸟争鸣”。(4)语言环境中字识字。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7

( 一) 课前不预习。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教师第二天的上课内容都是在课堂上临时翻阅。由于时间紧凑, 基本上都采用一目十行的潦草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很难抓住文章的中心, 最终影响整节课的学习效果。

( 二) 潦草翻阅课文, 阅读体会不够深入。小学生还没有形成阅读时动笔的好习惯, 他们常常将课本捧在手上, 聚精会神地看, 就是不主动勾画重点。看过的书干干净净, 就像从未翻阅过一样。这样的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 学生很容易就遗忘了课文的内容。

( 三) 看过就忘, 过眼不过心。小孩子天性喜欢看故事, 许多小学生将课本当成故事书一样地阅读, 过眼不过心, 看过就忘。多数学生将阅读流于形式, 只是停留在表面, 阅读过后只是大致知晓了文章讲述的意思, 却没有深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 一) 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语文学习是一种语言的感知过程,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 找到文章中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 在空白位置标上批注, 方便日后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进行交流。课前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先大致梳理一遍, 找到重点和难点, 利于正式讲课时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 也能查漏补缺, 弄清不懂的问题。

( 二) 教学生学会倾听。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 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性格容易自我, 不懂得倾听和分享。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学会接纳别人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发言, 不骄不躁, 即使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要先安静听完别人的观点。

( 三)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人们总说从一个人的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涵。写字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生首先学习的是拼音, 然后学会用铅笔写字, 最后才学着用钢笔写字。基本上, 从四年级开始, 学生就已经适应写钢笔字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语文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姿势, 训练他们正确的执笔方法, 端正他们的书写态度, 为日后写得一手好自打下基础。

( 四) 不懂就问, 勤查工具。知识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谁也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 他们可以寻求人的帮助, 问家长、问老师皆可。但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要一天天养成的, 要靠平时的努力, 一点一滴地积累。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告诉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依赖教师和家长, 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书写过程中注意握笔姿势的准确性, 端正书写态度;改变自私、自我的性格, 学会倾听和分享。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合作的习惯 篇8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習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習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学習,更是谈不上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反之,如果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習活动中,就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起来。这样,不但能学好,而且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松而有效,兴趣的作用可见其重要了。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習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要从以前的“师道尊严”变为今天的“师生平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平等的对话。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教师要创设好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習氛围,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習是快乐的。学生对学習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为他们的自主学習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基础。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習状态,好的导语尤为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好的导语就像演奏和歌唱一样,如教学《称象》一课时,这样设疑导入:“老师这儿有一个疑难问题,谁能帮忙解决一下?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没有那么大的秤来称,大臣们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有的人建议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来称,这种办法肯定不行。你们说这事难不难办呀?当时有个6岁的孩子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聪明的孩子是谁?他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让我们一起到《称象》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很快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去阅读课文了。

二、培养学生主动地合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改革以往的那种“接受式”、“填鸭式”的被动学習方式,应在课堂中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習方式,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習中的主人。学生在自主学習之外,还应进行合作学習,让同学们在互帮互助之下,来共同完成题目。

1科学合理地分组

首先对班级学生要做好全面的了解,分析他们的知识基础;分析他们的特长;分析他们的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书写能力,学習能力等等);分析他们的短处与长处;分析他们的思想品质等。然后,根据好、差学生均匀搭配成四人为一小组,取其长补其短。

2科学合理地分工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安排,选出一名个方面能力较强的为组长,负责好本组的全部工作,特别要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带领好本组取得好成绩。

三、多元化地评价

有效的评价是做好任何事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动力,鼓励性评价是培养人自信的主要途径。课堂中多运用鼓励性评价,特别对小学生而言,对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要运用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对学習产生浓厚兴趣,并获得成就感。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9

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大庆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过半年多的研究,总结研究工作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黑龙江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确立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把全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概括为“三个全面”,其中第三个全面就是 “全面培育合格学生”,而作为小学阶段,衡量学生合格与否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下,我们大庆市正在开展“常规管理年”活动,教研室也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这些都为我们开展这项研究创造了很好的研究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是中心,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小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需的。

但现实当中,我校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学校没有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训练进行专题研究和管理,缺少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二是教师对学生习惯培养的意识非常薄弱,他们关注的是知识和成绩,轻视的是习惯与能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年级就成了学习方面的问题学生、差生。在我校多次组织的课堂授课活动中,当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学生身上的时候,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学习习惯,十分令人担忧。在海阳市组织的多次教学示范校开放研讨活动当中,示范学校学生良好的习惯表现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了一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紧迫感。

为此我们提出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评价研究”,是切实可行和符合当前学校的实际需要的,也是改变我市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一种尝试,希望以此来创出一条适合我市广大农村学校发展的路子,改变落后的教育现状。为改变这一现状,引领教师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和培养策略,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学习习惯的课题引起了教育者乃至学生家长们极大的兴趣和重视。从目前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看出,习惯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话题始终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

众多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学习习惯的训练内容,而在训练的策略研究上则是比较模糊,比较概括,不够具体细致,应用性比较差,拿过来就用的东西比较少。我们这个课题准备在训练的策略上有所突破,从学校管理策略和教师训练策略两个方面研究出比较细致,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是以海阳市发城镇第二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现状;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进行研究,这是一项应用性的研究课题。

所谓“学习习惯”在《教育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是指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二)研究目标

1.细化学习习惯的训练内容,形成具体的训练指标和要求。2.从学校在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管理方面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

3.从教师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面探索出一些具体的教育策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1.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现状研究。2.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内容研究。3.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

(四)研究假设

假如我们能够探索出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训练内容,形成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系列要求,细化成具体的训练指标,并针对每一项训练内容探索出具体的、富有成效的、科学的学校管理和教师训练策略,然后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坚持不懈地反复抓,抓反复,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树立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最终成为自动化的学习行为习惯,那么学生的学习习惯将得到重新建构,其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夯实根基。同时,我们的研究成果也为大家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五)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活动教学理论认为任何行为习惯都是在活动中养成的,不断强化,达到自觉化程度。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中的理论支撑。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为全面把握学生当前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弄清原因,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依据。

2.理论研究法

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理论作为支撑,作为基层教育者我们积累的大多是经验,而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首先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吸收先进理念解决有关疑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实验总结法

我们的很多假设和想法都需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因此,课题进入正式研究之后,在调查摸清底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总结的方法,边进行实验,边总结,不断调整,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申报立项后,为指导课题的开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使课题研究具备了强有力的行政支持。领导小组成立后,学校即对此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查阅分析,特别是对我校原有的小学生习惯养成现状的分析,学校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完成了《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工作,同时将对该课题的研究纳入了学校教学工作五年发展规划之中,明确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即: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养成内容与策略研究;小学生学科学习习惯养成内容与策略研究。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领导小组在详细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完善了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组建了学校《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小组,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议,对课题的设想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科研能力。课题组通过看优质课录像、上实验研究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实施教师读书工程,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和一本业务杂志,写好相关的学习笔记与读书心得,在教师中间开展读书沙龙研讨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开闸读书演讲比赛,并积极参与教科所组织的全市读书演讲比赛。

搜集有关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有关资料,认真学习并摘要做好记录,借鉴前人研究的经验,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研究阶段

从2013年7月以来,我校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调整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了子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2013年7月14日,学校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组举行了开题仪式,全面启动了实施方案中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中期研究阶段。本阶段完成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对我校小学生目前的学习习惯养成现状进行调查。

为全面把握学生当前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安排专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并撰写了详细的调查报告,然后召开了会议,向全体教师做了专题汇报,让老师们明白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学校在管理上,教师在教育上有什么责任?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认识到我们在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让大家有一种紧迫感,产生对课题进行研究的欲望。

2.积极开展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全面启动以来,对每个研究专题从研究具体负责人、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的形式、参加研究的教师、研究的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筹划。

3.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学习有关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书籍,探讨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上网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关论文和研究材料。

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标准中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要求。课堂观察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立训练内容。召开习惯养成教育专题研讨会,探讨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我们针对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从课前、课中、课后共确定了十个方面作为训练重点:预习习惯;课前准备;认真听课;大胆发言;说话声音洪亮;讲普通话;规范写字;不懂就问;善于动手操作和及时完成作业,并从目标和要求两个方面做了解读。

第二阶段我们重点研究小学生学科学习习惯,其中语文科按照听、说、读、写进行划分,主要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说的习惯;阅读习惯;写字习惯;习作习惯和预习的习惯。数学科按照听、思、问、做进行划分,主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善思求异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认真验算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并形成了具体的学科学习习惯指标和要求。

4.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上,我们分学校管理和教师管理两个板块来实施研究。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制定策略—实施策略—反思调整—总结整理。首先由学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然后付诸实施,接下来是实施后的阶段总结,对于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反思,调整以后再进行实施,效果满意以后,就对这项管理策略进行系统整理,最后形成9项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广大教师则立足课堂,坚持以教学为载体,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一边行动,一边研究,特别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持续的反思。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渠道,是探索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每节课以后都要认真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成败,并做好研究记录。通过不断的实践,老师们针对十个基本习惯探索出了几十项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训练策略。

(三)总结阶段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篇10

________戴新良

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分别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现将一学期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另外,课上完后即对该节课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的次数很少。这样,就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 篇11

一、立足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

立足课堂,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为了提升数学的研究成分,应当把握以下两个环节:其一,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对象,使学生身入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去从事研究;第二,暴露思维过程,不仅要给学生成功的范例,还应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探究的艰辛,体验研究的快乐。

课例1:一个数除以分数

传统教学总是先传授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然后教师讲解分数除法例题,最后给出几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则改变了传统的教法。课始,我先组织学生复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然后出示新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15/16÷5/6。经过讨论,第一组学生代表说:“可以概括为‘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即15/16÷5/6=15/16×6/5=9/8”。显然,这是已预习的答案,是教材上写的方法。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又问:“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经过讨论,第二组学生代表说:“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甲、乙两个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可以把分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计算。如15/16÷5/6=(15/16×48)÷(5/6×48)=45/40=9/8”。这种方法也得到了我的充分肯定,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第三组的学生代表回答说:“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被除数的倒数,即(15/16×16/15)÷(5/6×16/15),得到1÷8/9,根据1除以任何数等于它的倒数,得数是9/8”。我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第四组的学生代表抢着回答:“刚才那种方法是可以,但不如我们的算法好,我们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除数的倒数,即(15/16×6/5)÷(5/6×6/5),这样除数就为1,得数是9/8,更简单些。”这个方法一出现,教室里寂静无声。趁此机会,我让学生把板书在黑板上的几种解法观察对比,总结哪种好。学生对第四组的解法表示赞同。为此,我们应该承认,只要指导得法,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方法很好,它能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参入意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传授模式固然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但仅停留于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从何谈起!

二、体验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

体验学习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在情感、行为的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尝试,最终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它追求的是潜移默化中实践认识的积累和更新。围绕体验学习,笔者在实践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课例2:在一次数学课上,我让学生编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题,当问起学生现在市场上的苹果多少钱一斤时,很多学生不知其价钱,即使有的学生说出苹果的价格也相差太大。因此,我就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到集市去进行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经过调查,学生编出了切合实际的数学应用题,并且懂得了苹果价格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这次实践课的研究,学生不仅学会了自编应用题,还学会了买苹果的技巧,更学到了数学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数学作业太妙了,原来买苹果也有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赠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视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入者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小组合作,是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形式。

课例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8个。

教学情境1: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量一个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操作学具,求出长方形纸板面积。学生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三种方法:①一个一个地摆,摆满纸板,量出面积是21平方厘米;②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摆,再用乘法求积;③沿着长边摆7个,沿着宽边摆3个,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面积。

上一篇:怎样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下一篇:直流无刷电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