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项目组织的团队精神

2024-07-26

如何培养项目组织的团队精神(共8篇)

如何培养项目组织的团队精神 篇1

培养项目组织的团队精神

一.何为团队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体有着根本性的一些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

二.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一)团队精神不等于集体主义。在中国,更多的是宣扬集体主义,更注重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追求趋同,埋没个性与特长。团队精神却是尊重个性与特长,使个人爱好与成就得到发展,因此仔细区分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这是成功团队的要害。

(二)挥洒个性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团队精神的形成,其基础是个人的爱好和成就。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和肯定,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都表现特长。

(三)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团队的根本功能或作用即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所有工作成效最终会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

(四)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境界。向心力、凝聚力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这里,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奋斗固然重要,但是,向心力、凝聚力,一定是来自团队成员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我们很难想像在没有展示自我机会的集团里有这样的向心力;同样我们也很难想像,在没有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下能形成真正的凝聚力。除此以外,建立团队精神还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鼓励成员协同进步,并倡导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精神。

三.何为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是按照项目的目标以一定的形式组建起来的,由组织各部门调集专业人才,并指派项目负责人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项目期中,所有成员仅向项目经理负责,不再听命原部门主管指挥,待项目完成后,所有成员再回到原组织单位。

四.如何培养项目组织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一个成功团队建设的血脉。团队精神有凝聚团队成员的作用,团队的目标和理想把团队成员联结在一起。团队精神不仅能激发个人的能力,而且能激励团队中的其他人,鼓励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发挥潜力、探索和创新。对于项目组织来说,团队精神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首先,它能够对团体内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及行事规范。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和准则。

第二,它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保持高度一致。而这个高度一致的期望正是这个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

第三,团队内个体间互助及信息共享,能直接影响这个团队,影响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对一个组织的工作效率起到深远的影响。

第四,一个优秀的团队通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而这是项目组织成败的要害,另一方面,个体在团队中受到影响,往往能发挥出超出个体原有的能力,这种影响不是领导者与成员一对一的互动能够代替的。也正是这种超常的发挥使得优秀组织更加优秀。

1.团队精神培养取决于项目组织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作为团队的组织者,首先要健全一种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氛围;其次,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再次,相信每一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能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第四,尊重每一位成员。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

2.团队精神的培养取决于组成项目组织的每一个成员

作为团队成员,要培养团队精神。必须注重以下能力和品质的培养。

(一)、培养表达与沟通的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表达与沟通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与分享。所以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表达能力,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

(二)、培养主动做事的品格。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需要去实践,而不是等待。任何一个团队都不喜欢听命行事的人,作为团队的一员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团队需要你做什么,想要你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规划,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三)、培养敬业的品格。几乎所有的团队都要求成员具有敬业的品质。有敬业精神,才能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责任心,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个人的命运是与所在的团队、集体联在一起的。想方设法完成好个人承担的任务,才能对团队及个人都有益处。

(四)、培养宽容与合作的品质。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有些人的行动力强,对事物的看法也独特,但缺乏宽容与合作的品质,固执己见,不与他人商议;有些人凭借个人能力的优势,不重视其他成员,忽视其他成员的意见。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关键是成员之间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对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五)、培养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五.总结

一.每位团队成员都能具有团队精神这是其他品质的基础,一个团队缺乏和谐与默契,那么它将不成其为一个团队。如果团队成员言行一致,就会有更多的份量投入团队中。

二.共同致力于团队的工作重点。如果每个成员都清楚团队的工作重点,那么这种品质便能发展起来。团队成员必须像一个整体那样去工作,致力于一个共同的目标。

三.上下级成员之间具备良好的交流与沟通。上下级之间不能很好的交流与沟通,一旦发生了误会,就会导致团队工作互不协调、进程缓慢,甚至上下级之间还会产生抵触,排斥的现象。而种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成员之间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不一致,而又没

能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以至与互相埋怨、指责。所以,卓越的团队会让上下级成员之间知道事情的发展,以确保团队的最大利益。

四.相互信任的默契感。在艰苦的创业阶段和团队成长的历程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事情的处理上一定要达到高度的默契。一个卓越的团队,是只有一个声音的,所以团队成员一定要去信任团队中的领导者,而不能自认为在关键时刻和重要事情的处理上自己是对的,而团队领导人是错的。即使是团队领导人有错,也应该下来去交流和沟通,而不应自以为是。

如何培养项目组织的团队精神 篇2

价值工程(VE),又称价值分析(VA)和价值管理(VM),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按照国标GB8223—87《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的定义,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和管理技术。其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以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1]。价值工程管理技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共领域和私人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我国自1978年引入价值工程以来,价值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对价值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还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工业领域。同时,价值工程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

随着政府和人民对环境的日益重视,我国环保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府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环保项目的投资日益增大,从事环境工程的人才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强烈。然而纵观环境工程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国家政府部门注重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科研工作者侧重于各种污染物处理技术的开发,而忽略了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问题。然而经济效益是除先进技术之外能够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成为了环保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价值工程正是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价值工程团队如何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组织起来并且有效地运行,以促进价值工程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

1 价值研究团队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设计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为了使人们能为实现目标而有效地工作,就必须对组织活动进行设计。组织设计内容一般包括:组织形式;组织结构;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等。

1.1 价值研究团队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

价值研究团队可以通过项目团队的形式组织起来。因为价值研究实际上就是项目,它符合一个项目的所有标准:(1)它是独特的;(2)它是临时性的组织,受到预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3)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它有一定的目标;(5)它强调团队合作精神;(6)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7)团队成员的增减具有灵活性;(8)其工作结果具有不可逆转性;(9)它有着特定的委托人,即项目的资金提供者和结果需求者;(10)团队建设是团队成功的保证。因此,价值工程可以作为某个持续项目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完全独立的项目列入环境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中。

1.2 环境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分析

项目组织是按照项目的目标以一定的形式建立起来的组织。项目组织由项目负责人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和资金范围内完成任务。项目组织成员由组织各部门专业人才构成。在项目规定时期内,所有成员仅向项目经理负责,不再听命于原部门主管的指挥,待项目完成后,所有成员再回到原组织单位。

项目组织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去分类,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按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分类方式,环境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和矩阵型组织结构。

1.2.1 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亦称U型组织。它是按职能来组织部门分工,即从企业从高层到基层,均把承担相同职能的管理业务及其人员组合在一起,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职务。具体地说,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工程项目在高级管理者的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项目协调层,并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安排落实本部门人员完成相关任务。分配到项目团体中的成员在职能部门内可能暂时是专职,也可能是兼职。但总体上看,没有专职人员从事项目工作。项目工作可能只工作一段时间,也可能持续下去,团队中的成员可能由各种职务的人组成。职能型组织结构以智能部门为主体,资源相对集中,适用于规模小,以技术为重点,价值研究工作比较简单的环境工程项目。在此类环境工程项目中,推动价值研究工作的人可能是来自项目成本控制或者质量控制部门的价值管理专家。由于职能部门领导者价值工程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价值团队的规模比较小,价值研究工作也就不够系统,不够全面。

1.2.2 项目型组织结构

项目型组织结构就是将项目的组织形式独立于公司职能部门之外,由项目自行负责其具体工作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项目的行政事务、财务、人事等在公司规定的权限内进行自主管理。项目型组织结构目标单一,决策速度快,结构简单灵活,易于操作,适用于大型、复杂或者刚开始应用价值工程的环境工程项目。此时,价值研究项目就可以作为独立的项目设置在环境工程项目中,项目经理由具有一定价值管理资质的专家担任。这样一来,价值研究工作就能够系统而全面的开展。

1.2.3 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是介于职能式与项目式组织结构之间的一种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在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中,参加项目的人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排,而这些人员的工作在项目工作期间,项目工作内容上服从项目团队的安排,人员不独立于职能部门之外,是一种暂时的,半松散的组织形式,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需通过其职能部门领导,项目经理往往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工作[2]。矩阵型组织结构能够平衡目标,协调功能,避免资源重置,但项目成员往往处于多头领导状态,项目管理权力较难平衡。由于价值研究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了环境工程的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调成本控制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之间的矛盾,所以价值研究工作同样适用于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环境工程项目。此时的价值研究工作同样可以设置为一个单独的项目,该项目可以由成本控制部门负责人、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或者直接由环境工程项目总经理领导。

1.3 环境工程价值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

价值团队的目标决定了团队成员的选择和组成。环境工程价值分析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成本实现必要的使用功能,以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价值团队成员必须包括价值工程专家、环境工艺设计人员、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施工部门人员、项目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财会人员。在特定情况下,还需要项目总目标的提出者—业主代表的参与。

价值团队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实现团队工作效果大于每个成员业绩的叠加的目标。因此团队成员的选择应该满足下面几个条件:(1)具有特定的专业技术能力;(2)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对工程项目具有系统和整体的认识;(3)能克服狭隘的部门主义,站在整个企业的立场上进行方案设计;(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6)具有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此外,团队成员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4]。价值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如果团队成员过少,项目中的某些细节或关键问题和需要改进或创新的方面可能会被忽略,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相反地,如果团队成员过多,可能造成价值研究项目资金成本过大,讨论时间过多且较难达成一致,或形成“个人搭便车效应”。因此环境工程项目在价值团队成员的配置上,应该在必要的部门(如管理部门、设计部门、施工部门)里面选择精干人员。

1.4 价值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工作任务

价值团队负责人就是监督价值团队成功得达到既定目标的人。根据之前的分析,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的负责人由环境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部门或者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担任;在项目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负责人就是具有一定价值管理资质的项目经理;在矩阵型组织结构中,价值团队负责人可由项目成本控制部门或者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担任,也可以直接由环境工程项目总经理担任。

价值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与价值团队负责人的关系极大,因此价值团队负责人的选拔和培训应该注重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根据以往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经验,对于项目负责人的素质应该具有以下要求:(1)较强的技术背景;(2)成熟的人格;(3)讲求实际;(4)使项目成员保持振奋;(5)和高层主管有良好的关系;(6)有不同部门的工作经验;(7)临危不惧;(8)具有创造性思维;(9)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价值团队负责人的任务是复杂的,这就要求负责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流技巧、处理冲突与矛盾的能力,以及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复杂的组织关系中求生存的能力。换言之,作为一个成功的价值团队负责人,需要有坚强的性格、高超的管理能力和熟练的技术手段。

和项目团队一样,价值团队会经过组建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和成效阶段这四个过程。在组建阶段,价值组成员刚开始一起工作,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职责和角色都不是很了解,这时就需要价值团队负责人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给团队成员讲述项目成功能够带来的效益,描绘美好蓝图,并给出时间和资金的限制,使团队每个成员对项目目标有全面的了解。随着成员对自己和合作伙伴角色与职能的了解,团队进入激烈冲突的磨合阶段,他们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不一定完全一致,同事之间可能会发生利益冲突,资金和时间控制过于严格,实现目标的难度太大。这时候,价值团队负责人就应该积极与各个成员进行沟通,理解成员的抱怨,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分析并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当团队经过共同努力度过了磨合阶段,成员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并且开始熟悉和适应新制度和工作程序,团队就逐渐趋于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此时的价值团队负责人应该减少指导性工作,给予团队成员个性发挥的自由空间,使团队建立起互相让步、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等团队协作的精神氛围。经过了规范阶段,团队的结构完全实现功能化,团队成员能够共同努力积极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任务中,以较高的效率实现共同目标。在这一阶段,价值团队负责人应该关注成本和进度等具体工作情况,同时关注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培训和辅导,并对他们的工作业绩作出评价。

2 结束语

价值工程团队对提高环境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只是探讨了价值工程团队在环境工程项目的组织问题。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不同的环境工程项目有自身的特点。要研究如何在环境工程项目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工程的经济潜力,还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价值工程在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把握价值团队的组织和运行规律,才能提高价值工程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价值工程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GB8223-87),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2]杨艳芳.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概述[J].山西建筑,2004,30(13)132-133.

[3]马晓平,董昊,苏妮娜.企业并行工程团队组织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3,(23).

如何培养项目组织的团队精神 篇3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和较强团队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人才,笔者通过几年的汽车专业课项目合作实习教学发现,项目合作实习能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推到课堂教学的前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使他们敞开心扉,在合作中发挥特长,在交流中培养情感,在竞争中凝聚团队精神。

一、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供有效的前提

项目合作实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学生在项目实习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也会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项目实习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例如:在学习离合器拆装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先让学生分组拆装,再提问各组的技术特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速度差异?然后老师让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自觉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项目合作实习——还给学生自由发展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关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由组成4~6人的项目合作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1.在项目合作实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在以往的实习课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而项目合作实习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克服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事例进行说明:如在发动机气门间隙的调整中,以往的做法是先理论后实习,学生学完接着就实习了,这样往往导致许多学生仍然一知半解。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做得好的学生身上,于是,做得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却失去信心。而采用项目合作实习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在项目合作实习中,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后,每个学生的目标就成为合作小组的目标,教师的目光不是在跑在最前面的学生,而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生的身上,并以此作为考查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每个小组的成员为了小组的利益,在组长的带领下,主动参与,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在项目合作实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实习课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性单一,长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在引入项目合作小组的实习课教学后,我们可以把项目团队竞赛引入课堂。一方面,迎合了学生学习的好胜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反复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学生为了取得胜利,他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模仿、反复练习、动作创新来表达自己对胜利的渴望。 通过项目团队竞赛,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比赛学生认识了自我,找回了自信。

3.在项目合作实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项目合作实习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实习环境中,创造性地完成实习任务,在实现小组目标的同时要体现自我价值,这是学生是否能够完成项目实习任务的关键。 如在传动轴拆装的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定技术要求后,让每个学习小组想出2~3种能够让自己快速、准确拆装的方法。每个小组成员在短短几分钟里都能积极地思考、计划、献计献策,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交流互评,让学生体验团队精神

学生在小组讨论练习后,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因势利导,有组织进行交流比赛或汇报表演等,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小组交流、组间互评、疑难解答,师生共同归纳各组精华,再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汇报表演和交流比赛中,各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感受到集体胜利带来的快乐。在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及成员间互评、互议、互批、互改,从而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巩固动作技术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的目的。

总而言之,运用项目合作实习的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并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较明显的效果。

如何组织高效的项目会议 篇4

1.概要

项目会议是项目经理沟通项目信息、跟踪项目进展、制定项目计划、形成项目决策、解决项目冲突、进行项目跟踪的有效手段。通过举行项目会议,项目经理可以与项目管理团队、职能部门经理、项目组成员及客户相关干系人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从而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项目团队士气、进行项目决策、解决项目冲突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软件行业,文山会海似乎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不能高效地组织项目会议,不仅不能合理地利用会议的各种功能,反而会带来很多种负面效用。因此,高效项目会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下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组织高效的项目会议。

2.表象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以下现象,或者应该说是遇到过多少种如下的各种现象:

刚收到一封新邮件,说二十分钟后要在XXX会议室开XXX会;

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你很想参加,却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不得不放弃;

会议开了半天,竟不知道会议所云„„;

会议与你相关的内容不到5分钟,你却不得不等上二小时,会议结束后才能归位;

开会时间已过点,所到人员却寥寥无几,会议发起人不得不出去挨个地找人;

参会人员已到齐,却因为一个重要参与人员不在,要等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会议中,几个人争得不可开交,另几个人却聊起了中午去哪吃饭的事情;

会议上,领导讲得兴起,滔滔不绝,眼看就过了吃中饭的时间,无赖他还兴致未尽;

会议开到一半,发言人手机响了,于是接了半天的电话,大家等着干着急;

原定一个小时的会议,结果三个小时还没结束;

会议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却没有任何结果;

几个小时时间的会议结束了,会后什么也没留下;

会上安排的任务,会后没有人去跟踪和落实;

„„

以上各种表象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按会前准备、会中控制和会后跟踪三个过程来整理的。其中前三种现象是由于会前准备不足、中间八种现象是由于上中控制不够、最后二种现象是由于会后没有人跟踪而导致。这样的比重分配也是符合会议各过程相对重要性的分配的。

以上各种低效甚至无效会议的表象,不知道你们遇到过多少这样的现象?但悲哀的是,以上情况我统统都遇到过。所以,才发这篇贴子,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组织高效的项目会议,以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3.成本

我们常常开会,也常常组织会议,但很少有人去关注会议的成本。如果计算出会议的成本给你看看,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以前没有关注过会议成本话也不要紧,现在来开始关注还不算太迟。那么,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会议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3.1 会议成本组成部分

会议成本是由三部份组成的,即会议工时成本、会议直接成本和效益损失成本。其实还有一些其它成本,但不是很高,也无法一一列举,我们姑且不予考虑。会议的成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会议成本各组成部分的计算方法,也就知道会议的实际成本了。

3.1.1 会议工时成本

会议工时成本:是由于参与人员在参加会议时,占用了工作时间而发生的工时成本。工时成本的计算方法为:会

议工时成本=参会人员平均月薪/月工作日/日工作小时数*薪资附加值系数*会议小时数*(参会人数+2)。

在给出计算会议工时成本计算公式后,现在要来介绍一下这个公式所用到的参数了。由于“参会人员平均月薪/月工作日/日工作小时数”=参会人员平均小时工资,所以将上公司简化为:会议工时成本=参会人员平均小时工资*薪资附加值系数*会议小时数*(参会人数+2)。

IT行业的薪资附加值系数一般为1.5到2左右,因公司的管理水平、福利条件及办公环境和位置等相关因素的不同,这个系数的大小会有一些细小的差异,但相差不会太大。一般不会超过2,但也不太容易小于1.5。其实,这个系数值是每个公司的财务都是知道的,每个老板也都心知肚明的,只是不说出来罢了。

最后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参会人数还要加上2。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会前的准备和会后写会议纪要等工作至少要花费2个人力的参会时长的相同时间。所以在这个计算方法中,要把参会人数再增加2。

3.1.2 会议直接成本

什么是会议直接成本呢?会议直接成本是由于开会时所要用到的会议室场所、投影仪设备、音视频会议设备及其它相关会议设备而发生的成本。

会议直接成本计算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会议所用到会议室和全部相关设备的成本之和。所以,关于会议直接成本本文不作详细叙述。

3.1.3 效益损失成本

效益损失成本是什么?由于参会人员因为要参加会议,而不得不中断原来计划的工作。试想,如果不用参加会议的话,哪这部分参会时间的工作是可以为公司带来效益的,而因要参加会议,这部份工作的收益就因会议而损失掉了,这就是效益损失成本。同时,因为你要参加会议,其他人就暂时找不到你了,因此而带来的损失也要算入会议成本的,为简单起见,我们将这部份成本也算入到效益损失成本中。

效益损失成本说说容易,但不好量化,而且计算困难。所以,只能用参数来模来进行估算,虽不能很精确,但也不会偏差太大。最简单的算法是:效益损失成本=相同工时的人工成本*1.5。为什么还要乘1.5呢?很明显,效益损失成本应该大于相同工时的人工成本,对不对?不能的话,老板们挣什么呢?老板们挣的不就是员工的产出与实际工时成本之差么!

3.2 会议成本计算方法

在了解以上三个会议成本组成部分的计算方法后,会议成本的计算方法也就出来了,只要将三者的和相加就是会议成本。即:会议成本=会议工时成本+效益损失成本+会议直接成本。将以上的公式合并后,就是会议成本的计算公式了。

即:会议成本=参会人员平均小时工资/*新资附加值系数*会议小时数*(参会人数+2)*(1+1.5)+会议直接成本。

3.3 会议成本举例

为了很清楚地了解会议成本,我们举一个例子,来算算会议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假设:要组织一个8个人参加的项目会议,会议时长2小时,会议要用到投影设备。人均工时成本为40元/小时(在IT行业,应该差不多吧),薪资附加值系数为1.8,会议室的使用成本为150元每小时,投影的使用成本为100元每小时(如果租过会议室,就知道这个价格并不算贵了)。

这样的会议,应该IT行业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了吧,好了,按照会议成本计算公式,我们来算一算这个会议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会议成本=40*1.8*2*(8+2)*(1+1.5)+(150+100)*2 =4100元。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开一个由8个人参的2小时的会议,成本竟然要 超过4000元,比想象中的要高出不少吧!

4.过程

一个项目会议,可以分解为哪几个过程呢?我们还是按照就简原则,把会议简单地分为“会前准备”、“会中控制”和“会后跟踪”三个主要过程。然后,逐一阐述每一个会议过程的具体事项和内容。

4.1 会前准备

在一个会议的会前准备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七件事,即:明确会议目标、确定的参与人员、选择适当的会议时间和会议时段、安排合适的会议时长、明确会议议题、准备充足的会议资料并及时发送正式的会议通知。

4.1.1 明确的会议目标

明确的会议目标是有效会议的前提条件。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项目会议也是相同的道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召开会议的必要性,这是会议发起人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否则最好不要开会。因为这种会议除了浪费大家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外,基本上不会有多大的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很多副作用:比如降低团队的凝聚力,使大家心生怨倦感,成为矛盾的触发点等。

4.1.2 确定的会议参与人员

一个会议,需求哪些人参加呢?这也是会议发起人要慎重考虑的,会议的召开,并不是人越多越好的。人多不仅会增加会议成本,延长会议时间,也会增加扯皮的可能性,不容易形成一致的会议结论,也不利于会议控制。必竟,人多嘴杂嘛!

因此,会议的参与人员,应该和会议密切相关。如果不是必要的人员,最好不要让他们参加会议,即避免浪费他们的时间,也好节约时间成本。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和会议和某人相关,但关联的时间非常短,比如只有五到十分钟的内容是和他相关的,其余时间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开会时先讲和他相关的内容,相关内容结束后,可以让他自愿选择离开还是继续旁听。

4.1.3 适当的会议时间和时段

一个会议,总是需要多人参与,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大家都很忙,即便不忙也会装出很忙的样子嘛!不是你随便选一个时间,大家有都有时间参与的,如果重要人员不能参与,必然导致会议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因不能召开而延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会议召开前,一定要先和大家沟通好会议召开的合适日期,确保会议能如期召开后,再发会议通知也不迟。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种做法很浪费会议发起人的时间,确实如此。但这些看似被浪费的时间却有其应有的价值。因为不这么做,将会浪费更多人的时间,浪费更长的时间。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大家沟通前,尽量能提前一些,好让大家能事前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事情。在得到大家同意的情况下,再敲定会议召开日期,就不容易有变挂的情况发生了。如果有人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而不能准时参加会议时,也没有合适的借口了。

确定好了会议日期,我们再来说说会议时段的问题。什么时段比较适合开会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不适合开会的时段吧。

早上9点刚刚上班,有些人可能还没有完全睡醒呢。此时开会显然不合时宜,何况还有人会因此堵车而迟到的。中午12点呢,我想此时大家都已肚子空空了,谁还有力气去思考问题呀!哪下午1点怎么样?此时,大家刚好吃饱饭。我想大家都知道,人吃得太饱了,由于胃的消化压力增大,要消耗大量的血液和氧气,不少人脑子此时正缺氧呢!即便想思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显然也不是开会的好时段。而下午五点半,大家劳累了一天,谁不想第一个冲回家呢?

好了,以上时段都被排除了,哪乘下的时段总应该不会错了吧!根据个人的经验,我认为上午十点到十二点和下午二点半到四点半是比较合适开会的时段。因为在这个时段,大家都已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中,且精力充沛,应该是最佳的开会时段了。因此,如有可能的话,会议尽量放在这个时间段来召开。

4.1.4 合适的会议时长

一个会议的时长,通常是要根据会议的内容来确认的。短则半小时搞定,长则几个小时。但据调查和研究发现,开会的最佳时长为一个半小时,最长不要超过二小时。但凡会议超过二小时,大家的精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都会有明确的下降。因此,如果不是必须,会议的时长最好不要超过二小时。

4.1.5 明确的会议议题

前面已经说了,会议要有明确的会议目标,这是召开高效项目会议的前提条件,而一个会议的目标通常可以为解成多个不同的议题来进行讨论和交流。因此,在召开一个会议前,会议的议题也应该是要非常明确的,和会议议题相关的人员也应该相对明确才对。当然,各会议的议题要根据会议本身的特性来分解,最后还要在会议结论处汇总起来,形成明确而有效的会议结论。

4.1.6 充足的会议资料和会前准备时间

在各类会议中,有一部分会议是要求会议参与人员事先研读会议材料的,参会人员需要对会议材料有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参与会议讨论和交流。对于这类会议,会议发起人应该事先将有关会议材料发给会议参与人员和相关的干系人。让参会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来研读会议材料,并在对会议材料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再来召开会议比较恰当。如有可能,还要事先去了解大家对会议材料掌握的程度,必要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督导。

4.1.7发送正式的会议通知

以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该发送正式的会议通知了。会议通知不能太草率,不要发一个邮件,写上两句话就算完事。会议通知应该正式、规范。会议通知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议名称、会议发起人、会议日期和开始时间、会议时长、会议主题、会议参与人员名单。会议议题和各个议题的时间估算等。详细信息参考附带“会议通知模板”。

4.2 会中控制

4.2.1 提前通知开会

如果会前准备都做好了,接下来等着开会就行了。但在正式开会前,不要忘了提前通知大家。因为 有很多人还是很健忘的,提前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主动去跟参会人员说一声要准点开会,让他们有时间整理好手边的工作。如果公司有准时开会的习惯,这一步也许可以省略掉,但提醒一句总不会错。如果公司从没有这样的文化,哪这一步就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省略掉。

顺便提一句,如果大家习惯用Outlook任务提醒功能来发会议通知,这一步就真的可以省略了。

4.2.2 做好开会准备

在正式开会前,会议发起人通常有一些工作要做的,比如把投影设备调试好,把PPT准备好等。在会前,一定要确保做好了正式开会的所有准备。

4.2.3 准时开始会议

在以上工作都做到位后,就可以准时开会了。时间一到,准时开会吧!这时就不再去管谁没到了,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该怎么开还是要怎么开的,作为项目经理,要有这样的勇气。如果有人迟到,不管他前面有什么没有听到的,决不重复。切记,这点一定要坚持,不能就全功尽悴了。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强调准时开会的重要性。人的惰性大多都是好人贯出来的,我们可不要好心办坏事。这时候,不能心太软,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4.2.4 控制每一个议题的时间

前面已经提到过,会议的议题和每个议题的时间应该是明确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严格控制会议的时长,按每个会议议题而不是按整个会议来控制,这样更有效,更不容易超时。

按时开会很重要,按时结束会议也同样重要,要等同对待。

4.2.5 明确每个议题的结论

在讨论每个会议议题时,都应该得到明确的议题结论。如果大家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怎么办呢?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作为会议发起人,应该事先有准备好的默认议题结论。否则,这样的议题就不应该拿到会议上来讨论,而应该先和相关人员私下交流,得到可以接受的结论后,再召开会议讨论。如果会上能讨论出更好的结论当然更好,讨论不出更好的结论时,也不会无果而终。

4.2.6 让参会人员有机会发言

对于讨论性的议题,会议发起人要尽量让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如果遇到比较沉默寡言的参会人员,会议发起人

可以采用点名的方式来听取他的意见。发言人多了,时间控制就变得重要起来了,这个就要靠会议发起人自己来灵活把握了。

4.2.7 避免语言表述理解误差

在会上,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技术水平不错,但言语表达能力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欠缺。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在会上发言,其它人就不一定能听懂他的意思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这还得靠会议发起人自己努力听懂他的意思了。如果此人讲话实在难懂的话,还是用前面的方法,会前私下交流,了解清楚后再开会。会议发起人听明确后,再用简短的语句作总结。例如:你说的是„„的意思,对吗?得到发言人的确认后,就说明没错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让大家都听明白,避免理解上存在歧义。其实,对于其它人的发言,会议发起人也能做这样的简单总结就最好了。

4.2.8 提醒或中止过长的发言

在会议中,可能会遇到很能神侃的人,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对于这种人,在他发言前会议发起人最好提醒他,发言时要尽量简明扼要,不要超时。如果时间快到还没有结论,就要发出警告了,还剩多久时间你的发言时间就到了!这也是避免会议超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4.2.9 纠正离题的讨论

在会议讨论中,常常会出现离题的讨论,这种现象应该很普遍的。该如何处理呢?当然还是要靠会议发起人了。会议发起人要集中精力,紧扣议题,不能被偏离议题的话题所误导。出现离题的讨论要及时中止。如:这个话题不在我们今天会议的讨论之列,如果需要,我们可以会后再组织专题讨论。如果会议发起人也人云亦云地加入到偏离的话题讨论中,这样的会议要开多久就难以预料了。

4.2.10不要忘记会议总结

会议议题讨论完后,可能大家就要急着散会了,其实还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哪就是没有做会议总结。会议总结的时间也是在会议准备时就要预留好的。会议总结可以根据会议遗留时间而定,时间少就简明扼要一些;时间长的话,多说几句也无妨。

在激烈的讨论结束后,用简明的会议总结来让大家冷静一下头脑,还是很有用的,也可以让大家加深对会议结论的印象。同时,也是锻炼总结能力的良好方法。

4.2.11准时结束会议

好了,到现在为止,会已开完了,准时结束会议,就算大功告成了。

4.3 会后跟踪

会议结束后,真的就算全部完事了吗?其实还没有,会后的跟踪也是不能忘的。

4.3.1 及时发送会议纪要

会议开完后,最重要的就是会议纪要了,这是整个会议的产出。会议纪要应该在开完会后,尽快整理,这样不容易遗漏和产生偏差。会议纪要最好能在会议当天发送给相关的人员。如果当天无法完成,最迟发送时间尽量不要超过24小时,不能,其效果又要打折扣了。

4.3.2 会议纪要资料备案

会后形成的会议纪要,除了要发给相关人员外,最好能备案保存。以备将来需要时可以尽快查看,这也是知识积累的一部分。

4.3.3 积极跟踪会议反馈

会议结论已通过,大家是否有一致的行动呢?这一点,会上是看不到的,只能靠会后去跟踪和了解了,这就是会后跟踪反馈的作用了,它可以检验会上的结论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4.3.4 积极跟踪会议任务

很多会议结束后,还会产生一些会议分布的任务,这也是需求进行跟踪的,和跟踪会议的反馈一样。需要会后去落实,只有按要求落实到位了,才是真真的有效果。

5.模板

前面已多次提到会议通知和会议纪要。最后,提供一份个人用的会议通知和会议纪要的模板给大家参考,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模板也可以共享出来。

6.习惯

如何组织高效会议,应该把它当成一种习惯来培养。高效的项目会议无论对企业、对团队,对自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虽然知道应该把组织高效的会议当成一种习惯平培养,但现实情况却未必能如我们所愿,很多IT企业是没有准时开会的习惯的。而造成这种的原因几乎都是受企业创始人的影响,并根深帝固,难以改变。

不少老总为了体现自己权威性和重要性,常常更改会议时间,或是让其它人等他的到来才可以开始会议。这种坏影响决不仅仅是成本上的,其负面影响实在是难以估量。

7.结论

一个会议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由项目发起人来决定的。我们不能用太绝对的词,因为会议效果也会受团队成员的素质和企业环境的影响。但用二八原则来解释其现象就比较适当了。即一个会议效果的好坏,百分之八十是由会议发起人决定的,另百分之二十的受人员和环境的影响。知道这个结论了,如果还不能组织有效的项目会议,作为项目经理的我们,就应该先好好自我反思了!

文章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如果遇到企业创始人不重视会议,不准时参加,并影响到全公司的人员。这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我人意见是这样的。如果真遇到这样的老总,我们还是可以直言不忌地跟老总谈高效会议的重要性。如果还是没有效果,我们没办法改变老总的话。哪我们也应该从我做起,没办法改变他人就先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达到影响甚至同化他人的目的。而不是顺应不好的环境和习惯,更不应该自暴自弃。

作为项目经理,应该有这样的胆识、信心、责任和使命感!

8.讨论

项目团队凝聚力是如何形成的? 篇5

项目团队的整体目标和需要紧密配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项目团队不仅要调动成员个人的积极性,还必须形成项目团队的凝聚力。增强项目团队凝聚力无异于增强项目团队战斗力。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项目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设置了一个游戏,以此为基础,论述项目团队凝聚力。

游戏环节:在拓展训练的团体项目“过毕业墙”中,要求全队20名队员在不借助外力(物品)、脚不粘墙的情况下全部攀登上三米高的毕业墙。整个项目流程是:首先由两个人先搭建人梯将一名身强力壮的队员送上毕业墙;接下来由其他队员相续搭建人梯,将其余队员通过“下顶”、“上拉”的形式,把所有队员依次送上毕业墙;最后一名队员是通过上面的一名队友以整个身体作为连接锁将其带上毕业墙。

此项目是一个培养项目团队精神的项目团队合作项目。可以说顺利完成此项目的项目团队都具有一个“通性”,那就是很好的项目团队凝聚力。正是因为如此,在整个项目团队登顶的过程中,不禁触发笔者对项目团队

凝聚力的几点感悟……

1、项目团队凝聚力建立于目标上的共识。

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是项目团队凝聚力的基础。贯穿于整个项目始终的是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项目团队登顶”,而每位队员也正是就这一共同目达成了共识。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从根本上激发每位队员主观能动性;也正是因为有了主观能动性,所以大家才可以紧密的联合在一起;恰恰是这种紧密的联合,增强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

如果说在拓展任务中,我们可以为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通力协作。那么,在日常工作中难道我们就不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通力协作吗?如果说拓展中我们的任务是“项目团队登顶”。那么我们在工作中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呢?难道不是取得优异的成绩吗?实现自我的价值吗?

2、项目团队凝聚力蕴藏着对项目团队的尊重

在整个项目团队登顶的进程中,项目团队中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着与其他队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个性、甚至不同的性别。但是为了整个项目的成功,大家必需拧成一股绳、尊重项目团队的最后意见、服从项目团队的整体安排。当面临三米的高墙时所有人都有恐惧感;也许没有队员从心底一开始就甘做人梯;最后登顶的那名队员和以身做连接锁的队员,甚至看上去非常危险。但为什么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做了呢?因为大家都很了解,要想完成项目必需舍弃个人利益、必需服从团人的安排、必需执行项目团队的决定。而这“舍弃”、“服从”、“执行”都蕴藏着对项目团队的尊重。

在工作中,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当同事间因公事思想产生分歧;当经理要求我们合作“攻单”,我们却想着如何“单干”。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求大同、存小异、以同化异”?其实这又何偿不是对项目团队的尊重呢?

3、项目团队凝聚力体现于成员间的协作。

如何培养企业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 篇6

何为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主要是员工内部之间的协作和服务,以及对顾客的服务。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全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团队精神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凝聚力是针对团队和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感觉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种种忧虑。比如,我国的跳水队堪称世界的梦之队。所有成员都为国家、为团队而战。还有中国体操队,每次参加比赛团员们都是为自己和队友的每个动作捏着一把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这次广东亚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林丹说了一句话。个人冠军不重要,“先把团体第一拿下来,在考虑个人冠军”。这就是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当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凝聚力才能更深刻的体现出来。二是团队合作的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指的是团队和团队成员表现为协作和共为一体的特点,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

敬互重、礼貌谦逊‘他们彼此宽容、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是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利益和成就共享、责任共担、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础、没有合作就谈不上最终很好的业绩,而合作的基础是紧密的团结和互相的诚实守信。三是团队士气的高昂。这一点是从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体现出来,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及全方位的投入、比如:电视剧亮剑主角李云龙,是一个没有上过军校的指挥官,很善于提高自己所指挥部队士兵的士气。他的手段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几次把日本侵略者的王牌部队给打败。还有雪豹中的周卫国他的办法就是树立保家为国的思想。他率领的部队“只要打鬼子就是好朋友”,曾用一个连的兵力阻挡鬼子高于自己几倍的鬼子的进攻。从以上例子讲每一个团队都有它的核心精神,每个团队的团队精神核心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最终每个团队的团队精神就是提高这个团队员工士气的灵魂。

不同的团队有起各自不同的团队精神的核心。但团队精神的内

容和要求基本相同。一般讲凝聚力较高的团队其团队精神的特征大致如下:一是团队的沟通渠道比较畅通,信息交流频繁,大家觉得沟通是工作中的一部分,不会存在什么障碍。二是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和谐、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三是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并成为团队的一份子觉得骄傲。愿意把自己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分子提出来,跳槽的现象相应较少,四团队成员间会彼此关心、互相尊重。五是团队成员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承担团队的任

务,集体主义精神盛行。六是团队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领导者、团队周围的环境,其他的成员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

一.怎样树立团队精神提升员工责任心和凝聚力

首先从团队领导人的风格类型来讲,领导是团队行为的一种导向和核心。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到团队精神的建立和员工责任心。企业凝聚力的高低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之下,团队成员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决策。这样积极性高,凝聚力比较强,而在专制独裁、武断的领导方式下,下属参与的机会比较少,员工的满意度相对比较低,牢骚满腹,今后攻击性的言论会相应增多,凝聚力也会较低,但在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下,团队成员就像一盘散沙,人心涣散,谈不上集体主义,也谈不上团队精神的规则,这时更谈不上责任心的凝聚力。

其次,从团队的规模来讲,规模越大越容易造成团队的沟通受阻,意见分歧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大规模的团队人员之间的接触相应减少,关系也不顺畅容易人浮于事,互相扯皮,不负责任,办事拖拉。团队的规模越大寄生小团队的可能性就越大,小山头,小派系这时可能就会出现。当团队规模较大时就可进行分层次管理,按层次灌输团队精神,按层次管理团队。俗话说“欲领兵者,必先选将”和“坐轿必有抬轿之人”,先把每个层次的管理者选好,组成一个团队,然后由这些管理者把团队精神贯彻落实下去,就可以弥补团队规模大的不足,减少工作中的被动,提高员工士气。

第三.从团队的目标来讲,团队目标如果跟个人目标一致,有

吸引力,号召力,这时团队成员就极易合作完成任务,责任心和凝聚力会增强,反过来如果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不关联,个人的想法是多赚钱,少干活,甚至是光挣钱不干活,而团队的目标是获得集体荣誉,这时合作就会少,感情趋于冷淡,责任心和凝聚力也就会降低。

第四.从奖励方式激励机制来讲,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有不同的作用,集体奖励会增强团队凝聚力,会使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与所在团队不可分割。这里讲的是在奖励集体的同时,这个集体中的个人要同时获得一定的利益和荣誉。而个人奖励可能会增强团队成员间的竞争力,但这样一种方式会导致个人与个人在团队内部的一种压力,协作、凝聚力可能会弱化,建议两者都要考虑,承认团队的贡献,也要承认个人的成绩。

第五.团队已经达成目标的状况。如果团队一贯有好的表现,过去就能按团队目标很好运行,这时团队成员就会觉得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如雷锋班,黄继光连等,在这样的团队中感到有荣誉感,所以就会激发团队成员做得更好,通常成功的企业和不成功的企业比较,成功的企业更容易吸引优秀的员工加入。

二.如何打造团队精神。

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是打造团队的精神基础。做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同员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相互信任对于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有较大的影响,尤其会增加队员对团队的情感认可,而从感情上的相互信任是一个团队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队员一种安全感,队员才能真正认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如何培养项目组织的团队精神 篇7

为此,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 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工作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总体上具有“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 高素质”基本特征的同时, 侧重“上手快, 后劲足”, 并在知识上做到“业务精, 学识广”, 在能力上做到“适应强, 转型快”, 在素质上做到“作风实, 口碑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学生在校期间,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创新项目训练, 在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训练中,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的重要性

近年来, 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 目前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 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针对时代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现状, 我校结合自身条件, 采用切合实际的途径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因此提出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中,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教学办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实践创新训练来培养创新性人才, 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要在短期内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在我国教育的大背景下, 学生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惯性”很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提高。实践创新训练可谓为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本领而“量身定做的衣裳”。

2、实践创新训练是架起传统教学方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桥梁。

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是中国式应试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出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少之又少。实践创新训练针对性强, 从学生实际出发, 调动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 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 对困难的探索欲望,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践创新训练为培养人才提供了宽广的思路。

人才的专长也不只是限于本专业, 学生在实践创新过程中需要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 也需要吸收很多非专业的知识。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状况

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的动机, 有创新的欲望。但目前大学所能提供的创新环境有限和创新气氛缺乏, 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创新思维是创新的经验, 也是方法, 其本身是一个在创新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过程。有这么句话“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由于缺少创新实践, 缺少实现过创新过程, 因此, 目前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要取得提高不进行实践是很困难的。

2、传统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

(1) 侧重于知识传授, 忽视能力的培养。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 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 学生学得较被动, 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 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 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 专业课设置过细, 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范围狭窄, 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 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 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 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 重视认知发展, 忽视情感教育。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 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 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3、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的对象是人, 而人是最具有可塑性的。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这既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高等教育的归宿。

人才来源于教育,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能力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 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 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

三、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1) 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 其潮头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 分工更为细密;同时, “信息和知识资源只有通过人们之间的合作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 人们之间也只有通过相互的友好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快更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因而对相互协作的要求也就更高。因此, 实践团队协作精神,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团队协作精神要求团队成员必须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时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风, 养成民主意识, 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 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能创造出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 使人们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 通过发扬团队精神, 既有利于个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也有利于人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创新和发展。

3、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实现集体主义教育

团队精神要求人们通过实现团队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 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就使得团队成员必须具有整体利益观念和随时随地维护团体利益的自觉性, 必须要有集体荣誉感, 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说, 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 可以说是一种伦理道德强化教育。

四、大学生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人们头脑的印象中, 管理通俗上是对一个组织的管理。在这里, 大学生管理能力包括两方面, 其一是自我管理能力, 其二是对他人或组织的管理。其中, 对自我的管理能力往往容易被忽视, 而对于他人或一个组织的管理往往片面强调。大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应在注重培养对管理自己的能力, 同时逐步培养起对他人或一个组织的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生活和学习的基本保障。湖南“神童”魏永康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他13岁考上重点大学, 17岁考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一路“考”来, 神勇无比, 但到19岁却被学校退了学。其中重要原因, 是“魏神童”智商虽高, 但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严冬穿拖鞋, 酷夏穿长衫, 还闹出在校园里迷路的笑话。诙谐作家杰克森·布朗曾经有过一个有趣的比喻:“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华, 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可是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 还是原地打转。”由此可见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 在里面学会管理他人和组织是以后能够走上更快适应管理角色的重要基础。管理能力是学生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培养这种管理能力是培养一个人包括专业技能, 人际关系, 协调能力, 洞察力, 创新能力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将来成材做好准备。

五、结束语

我校现在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学生科技节活动, 学生从二年级开始, 就可参加高年级组织的各种层次 (省级、校级、各社团等) 各种各样的竞赛, 每个参赛作品, 如“导盲机器人”、“一种多功能的康复椅”、“家庭安全服务机器人研究制作”、“创业计划竞赛”、“创新创意比赛”等都要经过方案讨论、机构设计、电路设计、编程控制、加工制作等过程, 需要多人团结协作才能完成, 团结协作还体现在高年级同学辅导低年级同学, 达到了传、帮、带、促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毕业以后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以及将来社会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需求, 提出了在大学期间, 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尽早参加创新项目的训练,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和创业精神,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创新实践,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党跃轩, 李洪智, 康维新等.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国冶金教育.2006.215-17

[2]邓庆阳.应用型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99-100

如何培养CCU中的团队精神 篇8

【关键词】 CCU;护理;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58-02

CCU是专科ICU中的一种,意为心脏病加护病房。由于心脏病患者随时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因此CCU常被人们认为是“高危病房”。CCU护理工作既紧张又具有高风险,护士除了必须具备很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还得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1]。所以,CCU护士应利用团队精神,共同面对精神压力,以便合理护理和救治患者。在CCU工作中,没有谁能单独成为英雄,只有合理配合的团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留住生的希望,因为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而拥有团队精神的团队,却能留住时间。

1 团队精神的含义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而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团队成员人生观,价值观和态度的高度统一,它能够整合组织内外各种可用资源,竭力发挥个人和团队的能力,实现团队目标。换言之,团队精神就是一种合作精神,是团队成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与精神的反映[2]。

2 团队精神对CCU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CCU, 是专科ICU中的一种,是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冠心病監护病房、心脏加护病房。CCU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和诊疗规范为重症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保障。但与此同时,CCU护理人员面对的是危重心脏病患者和随时可能变化的病情,单靠个人能力很难及时处理各项复杂紧急情况,必须依靠护理人员间的协同合作。此刻,团队精神在CCU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利于凝聚: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在CCU工作中,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绝对对立的,尽管每个成员的岗位不同,但又相互渗透,所以,分工是相对的,分工离不开协作,而想要更好地协同合作,就必须牢牢抓住团队精神这根无形的纽带,将自己融入团队,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相互关心、帮助,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体的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才能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2.2 利于提高整体效应:

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团队成员间相互关心,帮助,自觉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主人翁意识,努力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节省内耗,使整体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3]。

2.3 促进护士个人,护理团队的发展:

在一个团队中,团队成员能力往往优劣不齐,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如同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想要提高木桶的容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设法价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4]。同样,作为团队一员,若不想成为团队中的“短板”,就应该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优点和积极品质,学习它,并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消极品质,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这样,不但护士个人的能力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而且整个护理团队的力量也会日益强大。

3 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3.1 提高个人团队意识:

护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整体的工作,在CCU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昼夜不断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她们承担着比普通护理人员更大的责任和更繁重的工作,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较大,仅靠一个或几个护士,护理工作很难顺利进行。护理人员之间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相互依靠、支持,才能保证CCU工作高效运转。如果护理人员忽略团队意识,热衷的仅仅是个人利益,以个人得失作为自身付出价值的衡量标准,那么,团队精神将无法立足,团队也将分崩离析,最终CCU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提高个人的团队意识,认识到团队力量大于个人力量,成员间需要相互依赖,共同合作,是建立团队精神的前提。

3.2 树立团队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概念:

团队是由不同成员的协作组成的,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不免会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违背的时候。如果团队成员在二者相矛盾时,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忽略整个团队的集体利益,那整个团队有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变得不堪一击。因此,作为团队成员,当面临自身利益与团队利益相冲突时,只有坚持团队利益至上的原则,才有可能让整个团队紧紧团结起来,从而保证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3.3 加强沟通,建立信任:

CCU护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而整体的工作,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维护护理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团队成员间团结协作的前提。营造真诚开放,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增强管理者与护理成员以及成员彼此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给护理人员一种安全感,她们才可能真正认同自己所在的护理团队,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激发出整个团队的能量。所以,护士与护士,护士与管理者之间,要保持持续,有效,双向的沟通,使团队成员之间知己知彼,建立对彼此的信任,从而发挥出1+1>2的效果[5]。

3.4 适时调整内部关系,各尽其职:

团队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各个个体间,存在着或简单或复杂的各种关系。只有理顺了团队内部关系,才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才能促使成员各尽其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自己的责任,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减少内部摩擦和冲突。

3.5 适当鼓励,慎用惩罚:

在护理团队活动中,适度的惩罚有积极意义,但如果管理者经常采用惩罚,将使护理成员对自己,甚至对整个护理团队产生否定心理。反之,如果在护理团队中,经常采用激励的方法,将有利于增加护士对整个团队的正面认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自信心,使她们不断审视自身的不足,更加积极地工作,增强协作,努力提高完善整个团队的合作。这不仅对整个护理团队,还是护理工作来说,都有积极,正面的效应。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激励和肯定的作用,在护理团队中多用激励,慎用惩罚。

个人主义也许会让你输掉比赛,输掉荣誉,然而在CCU中,你输掉的是患者的生命和永远不可挽回的遗憾,为了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CCU的护理与救治工作应形成良好的团队,共同抵抗护理的精神压力,同时在救治中合理配合,争取时间,更大可能性留住患者生的希望,在这里没有完美个人,只有完美团队,因为CCU的患者需要一个完美团队为他们的生命护航,CCU的护士需要团队精神来互相鼓励与支持,CCU的救治工作也需要护士与医生的通力合作,这样CCU便不再是一个高危病房,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奇迹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夏小莉.CCU专科护士素质的培训.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

[2] 腾英.团队合作精神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医院管理论坛,2013,2.

[3] 方翠云.护理新亮点—如何打造团队精神.医学信息,2011.

[4] 孙淑兰.木桶理论—护理团队精神建设,中国社区医师,2010,24.

上一篇:重大手术管理制度下一篇:广东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项目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