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体育的发展逻辑(精选8篇)
近现代体育的发展逻辑 篇1
一、争论点在何处
英国艺术哲学家大卫·贝斯特说:“因为人不会正规地注意作为艺术的舞蹈的某些形式, 例如社会性舞蹈和更多的民间舞蹈。而且通常不可能作明确区分。
事实上, 任何一种舞蹈与邻界舞蹈之间都有一个模糊地带。尤其是在最邻界之处必然会有重合点。这个重合如果从模糊变得清晰, 会有三种情况: (1) 成为甲; (2) 成为乙; (3) 诞生为丙。这第三个品种的诞生, 如同马和驴交配后出现的“骡子”一样。它告诉我们, 在不发生这三种情况时, 模糊是必然的。事情一旦变得清晰, 或甲、或乙, 或甲、乙、丙。因为“骡子”的诞生不意味着甲、乙的消亡, 有甲、乙, 才有丙;有丙、甲, 乙还在。这种现象, 在诸多学科之间都有, 物理与化学的重合点, 产生了“生物化学”;物理与地理之间产生了“地球物理”等。
模糊之处, 重合点, 便是必争之地。国界、政区的边界争端也是模糊之处和重合点发生的, 不过边界争端用枪杆子, 学科界定之争靠笔杆子。
民间舞界定之争, 不只是表面的概念之争, 人们要求得的是它区别于其他舞种的质的差别。因此它的实质仍是:民间舞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争议, 并非我国舞界独有, 它原是个世界现象。苏联有争议, 印度有争议, 欧洲也有争议。
二、以逻辑方法外延
争议之所以不能终止, 是因为人的认识不能完结, 人对一种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地加深、扩展, 不断地发生再认识, 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当我们仔细研究人们对民间舞的不同认识时 (包括灭亡说和取消主义) , 我们发现那些认识都徜徉在民间舞与其他邻界舞蹈之间那些“广大而模糊”的地带上, 因此你会感到各有其道理。这样, 我们就可以采取“划分的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这一逻辑方法, 对民间舞进行一个新的界定。当今民间舞实际上已是两大类、三大层次。
两大类:自娱性民间舞蹈, 表演性民间舞蹈。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即群众自娱的舞蹈, 主要是广场性的, 如乡村、城镇的平地、山坡, 城市的街头、公园等。第二个层次, 即民间艺人或老人中的爱好者以及职业舞蹈人员表演给人观赏的民间舞, 这种民间舞是经过整理与加工、但仍保存有原民间舞特色, 其表演场地既可在广场, 也可登上舞台。第三个层次是职业舞蹈家用了民间舞的某种素材创作的、表现舞蹈家个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观念的舞蹈作品。这是舞台化的民间舞。
所谓两类三层, 就是当今民间舞的子项, 它们的外延之和, 就是民间舞这一母项的总概念。
三、危机的产生
上述的第三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一部分, 一般被认为出现在20世纪, 是历史长河中的近期现象。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细密的社会分工, 民间职业舞蹈家和职业团体的出现, 民间舞开始登上舞台。在它取得了划时代的新发展的同时, “危机”也同时产生。职业舞蹈家不是自娱地和下意识地跳他祖先传给他的舞蹈, 他是从取悦于人的新角度重新“发现民间是他们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 他们把民间舞拿来“为我所用”, 因此他们的“导演还经常在舞蹈中加上情节, 正如墨西哥民间舞团演出的经过改编的阿兹台克祭舞一样。
这种危机在任何一个走向现代的社会都会产生。我上面引用的美国百科全书中的那些话, 反映了美国本世纪70年代末人们的心态, 而我国这种危机感也开始于70年代的“文革”中。到了80年代, 它已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了。
人们都还记忆犹新, 80年代初, 东方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忽然刮起一股舞风。先是一些大胆的青年, 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在大庭广众面前, 拼命以扭摆臀部作乐, 一种被称为“迪斯科”的美国大众舞蹈以神奇的速度在中国蔓延。它不仅很快传给各个阶层, 连专业团体的舞台上也充满了这种舞蹈。在它之后, 又来了一种称为“Break”的“霹雳舞”, 更是喧闹一时, 使传统的民间舞大受冷落。这种情况不仅引起国内的恐慌, 一种“礼崩乐坏”之感压抑在人们的心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它也引起国际的注目。
四、复兴与第一层次的强化
历史是沿着乐观主义者的信念发展的。80年代还未结束, 便出现转机。迪斯科作为一种样式, 被健身的老年人请到了公园落了户, 霹雳舞成为娱乐性节目在少数爱好者中保留着。它们非但没有取代传统民间舞的地位, 在那股外来舞风刮过之后, 土著舞蹈的复兴却以它宏大的气势从乡村蔓延到城市。
应当感谢了解民情的政府和有一定权力的专家, 他们为民族民间舞的复兴提供了机会, 尽了力。在云南民族艺术节, 25个民族以自己独有的舞蹈魅力折服了观众的前后, 北京兴起了龙潭花会, 四川举办了蓉城之秋, 安徽搞了花鼓灯会, 山西的国际锣鼓节, 沈阳的秧歌节……规模越来越大, 社会各阶层都被吸引。一个伟大的民族民间舞蹈复兴的热潮卷了神州大地。
一方面, 更接近民间舞源大部分, 即我称之为第一层次的那部分民间舞, 重新找到了它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这就是街头、山坡与广场。这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土壤是它的生命所在。对于不少民间舞来说, 离开或失去这个土壤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如同有些“茶馆艺术”离开了茶馆这个特定环境就枯萎, 就失去一切光彩一样。
另一方面, 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在现代社会中, 民族民间舞一旦与经济发展产生了联系, 它的发展的活力, 便如虎添翼, 如鱼得水。在近年来出现的“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格局中, 民间舞被安置在现在的“勾栏”“瓦舍”之中。在这个栖息之所, 它不仅为经济的繁荣 (包括经贸与旅游) 做出了它特有的贡献, 而且也为自身的提高与发展找到了强有力的经济后援。
可以说, 民族民间舞第一层次的稳定与久安, 是民族民间舞得以复兴的根本标志, 也是它得以进如现代社会的根本标志。
五、请诸神归位
民间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来到现代社会, 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审美的生态中, 人们既需要现代剧场中雅化的民间舞, 也需要更豪爽的民间舞的广场上的粗俗;创造与原型恰是审美情感的平衡, 观赏与参与是审美的两种合理需求。
那么, 还是请诸神归位吧。让民间舞这个舞种占领现代社会它应有的空间, 让民间舞各个层次在不同层面上显示它们不同的社会功能吧。
摘要:民间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来到现代社会, 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审美的生态中, 人们既需要现代剧场中雅化的民间舞, 也需要更豪爽的民间舞的广场上的粗俗;创造与原型恰是审美情感的平衡, 观赏与参与是审美的两种合理需求。
关键词:民间舞,逻辑界,现代,发展趋向
近现代体育的发展逻辑 篇2
现代体育科技发展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从竞技体育的发展史入手,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竞技体育形成的推动和影响.
作 者:李强 Li Qiang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福建,寿宁,355500 刊 名:福建体育科技 英文刊名: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8(5) 分类号:G811.6 关键词:竞技体育 体育科学 影响近现代体育的发展逻辑 篇3
1 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5年6月,为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的实施极大的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而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我国社会正经历一场全所未有现代化变革,尤其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剧烈而深刻,而群众体育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瓶颈”问题。
当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是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整合,进而导致了政府供给的公共体育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是人民群众反映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欠缺尤为严重。二是政府部门没能很好的研判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旺盛的健身需求,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因投入不足问题导致的计划无法实施。三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占到社会总场馆资源的60%以上,但这部分体育设施,没有很好的向群众开放,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性闲置。四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不足,社会认可度低,没能发挥其应具有的作用。当前,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群众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 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群众体育发展的路径
2.1 要努力在“融入”和“纳入”上做文章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而群众体育作为全面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群众体育工作只有积极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融入体育现代化的大局,利用时代对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空前需求,在为现代化建设大局服务的过程中,乘势而上,求得发展。群众体育是关系13亿人民体质健康的事业。这就要求发展群众体育可以而且应当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纳入政府业绩考核;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寻找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机会,发展壮大群众体育事业。
2.2 积极开放教育系统体育设施,缓解群众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
2014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教育系统体育设施占全国体育设施面积的近60%,但向社会开放率却不足30%。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是群众身边最佳体育资源,开放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是缓解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矛盾的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进行国家层次的关于开放国有体育设施的立法。抓紧与教育部门共同提出开放要求及支撑开放的配套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进行补贴。打破学校、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体育设施部门所有制,推进国有体育设施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3]。
2.3 注重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为民众运动健身提供方便
体育场地设施是大众体育组织建设和开展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和物质基础。体育场地设施在规划、建设时应考虑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即既考虑最初的投资资本,又顾及未来的运营维护费用,实事求是地确定规模和种类。而过去一段时间,我国一些地方曾兴起建造大型体育场馆的热潮,但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却显得滞后。这就造成了老百姓需要运动健身的场所,而运营成本较高的豪华体育场馆收费也较高,普通民众用不起的尴尬现象。因此,在场馆兴建、运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建议各地在投资兴建体育设施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体育设施的数量、布局和规模,使用节能设备,降低运营成本,切实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方便群众就近运动健身。
3 体育现代化进程中促进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走过60多年历程的新中国体育,已攀上了竞技体育的高峰,正努力开拓全民健身的“蓝海”,未来的发力点何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在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全民健身群众体育,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坐标,呼应时代的潮流?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3.1 全民健身群众体育需要“举国体制”
1952年,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句话定义了体育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扮演的角色:全民性、健身性。直至近30多年来,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重要性被竞技体育所代替,为获金牌竞技体育不惜采用“举国体制”方式。近年来,我国国民体质堪忧,我国现在将近一半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慢性病的人口达到10.5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在我国已经超过1.9亿。我们每年仅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就已经达到了一万亿人民币。国民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全民健身规划纲要已经提出:全民健身事业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的事业。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足见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战略地位。但在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群众到哪里去健身呢?漫步城市,几乎每个小区都见缝插针散布着一些小型健身器材,但对全民健身作用有限。一些城市要求学校等运动场地对外开放,可是谁来承担水费、电费和器材损耗费用?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具有一定公益性,不可能完全市场化,公共财政要有更多的投入。因此,群众体育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政府更多购买服务”,更需要有像竞技体育一样的“举国体制”来保障。用“举国体制”来牵引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3.2 群众体育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
2014年8月8日是我国第六个“全民健身日”。而关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的话题早已成为了网络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随着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享受运动乐趣正成逐步成为人们的主动选择。但同时,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健身设施的就近提供、体育场馆的公益开放、健身指导的科学专业等,无不影响着人们的健身意愿。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这也日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难题。发展全民健身事业,让全民共享国家体育发展的成果,是构建体育强国的基石。因此作为目前推动全民健身群众事业发展的“主引擎”,各级政府应该紧跟社会脚步,增强体育公共服务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提供完善服务和保障[4]。只有这样,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进程才能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陈秀娟.我国群众体育的性质与供给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1):85-91.
[2]迎接“兴产业促消费”的春天[NB/OL].http://sports.people.com.cn/n/2014/1021/c22155-257056.html.2014-10-21.
[3]体育总局印发“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NB/OL].http://www.gov.cn/gzdt/2006-07/27/content_346962.htm.2006-7-27.
试论休闲体育与现代城市的发展 篇4
一、休闲体育有助于改善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随着城市的发展,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变化、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导致职业病出现, 如矽肺、辐射病、风湿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甚至是工伤、工亡;导致环境破坏严重, 如大气污染, 还有酸雨;水污染导致河流、湖泊变成死水, 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人、畜饮用水被污染不能引用并强烈致癌;土壤污染。如果终日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 必然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城市主体是人, 是人的运动赋予城市以生命。劳伦斯·哈普林说过“人的参与和活动是城市的基本要素”。为了满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不同需求, 人需要借助一种手段来达到目的, 而这种手段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活动。休闲体育健身运动除了能够增强体质外, 也是人们释放压抑情绪的良好方式。休闲体育健身的生理机制, 主要是指人体通过新环境 (包括不同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和颇具娱乐性的身体活动对大脑的转移性刺激, 使大脑中原有机体疲劳、精神紧张、情绪复杂等兴奋点发生根本性的转移, 或者说大脑中的优势兴奋灶已被十分积极而活跃的休闲运动所占有。这样一来, 对其他的兴奋点起到了良好的抑制和调节作用, 使大脑和整个身体条件反射系统的机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在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同时, 体育运动又有效地抑制和消除了因工作、学习而形成的机体疲劳、精神紧张、情绪复杂等身体状况, 最终使人体不断获得健康发展的良好效果。
二、休闲体育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体育来源于生活, 也必然回归于生活。体育生活化、休闲化, 作为全民健身的新理念, 日益深入人心;关爱生命、享受生活、崇尚运动、回归自然正在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休闲体育倡导走到阳光下、贴近大自然, 具有大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和健身性, 最能吸引人们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 最能使人们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
我国自1995年5月起, 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 1999年又推行“五一”、“十一”、春节3个长假, 如今国家假日全年为114天, 人们的1/3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由于人们支配休闲时间增多和相对集中, 使得人们支配休闲时间的方式出现倾向性变化。休闲体育成为城市居民欢度闲暇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 依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 自由选择自己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适合的体育项目来舒缓压力、宣泄情绪、锻炼身体。因此, 可以看出休闲体育正在进入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
体育本身具有重要的休闲功能。寓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健身体育, 已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方式, 在西方是被当作自由的一种途径, 是哲学艺术诞生的基本条件, 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古希腊奥运会的诞生。体育休闲在我们国家重要性并不亚于竞技体育。体育的社会意义就是要倡导更多的人, 倡导全社会来关注休闲, 最终让人们在体育中达到自我的精神追求, 达到一种休闲的状态, 形成社会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方式是需要体育主管部门、需要媒体来呼吁和倡导的,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得到提升, 体育活动才能实现非常健康的状态。
三、休闲体育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休闲体育的经济功能日益显著。休闲体育有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 通过其自身的活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是当代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休闲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它主要是提供物质形态的特殊消费品。休闲体育的发展增大了人们对体育用品、体育竞赛和相关产品的需求, 正成为体育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消费观念的改变, 闲暇时间的增多等。体育将成为市民提高生命效率, 振奋精神, 充实生活的重要手段。现已从单纯的体育锻炼转向体育消费、休闲健身领域。由此孕育出体育休闲产业的不断发展, 已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点。
休闲体育作为时尚潮流, 在本质上追求更健康、更加快乐、更有品质的生活, 其本身就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内容。积极为人民群众参与健身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是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同时, 休闲体育又孕育和催生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需求是发展的原动力, 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需求经济, 休闲体育造就了一个以旅游业、休闲观光、文化产业、体育设备制造产业等为支撑的庞大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 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事实表明, 休闲体育已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历史看, 城市的生产主要依赖制造加工业的繁荣, 而如今的城市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变, 越来越依赖休闲活动的兴旺发展了。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城市吸引企业投资, 光有工业区、开发区和可观的市场收益已经不够了,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质量”、社区生活服务水平。而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 大部分都是同休闲有关的, 如公园、绿地、体育设施、自然环境等。由此表明,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发达, 休闲产业的兴旺, 必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四、休闲体育有助于塑造城市的形象
塑造城市形象, 是人们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比较自觉、主动地面对历史与未来, 根据本地实际和特色, 充分发挥城市总体作用和综合竞争力的过程, 是人们能动地发挥和创造。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形象, 这个形象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标注。比如说工业化时代, 很多城市希望用产业和摩天大楼代表自己, 如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了, 他们更希望用所谓的大事件, 包括体育、文化、艺术这样的活动改变原来所形成的那种给人们留下比较厚重工业化的城市形象。
现代城市建设中, 要以人为本,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尤其是要针对城市居民在休闲、娱乐、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加强城市广场、社区文化场所以及体育场馆建设, 为城市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的提高, 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和硬件设施实现城市建设。事实已证明:当今无论是世界性的还是洲际性的比赛, 以及国家和省级的大型运动会或单项比赛, 都将加快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体育场馆、道路交通、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城市绿化等, 这不仅能大大提升该城市的品味, 而且有助于塑造城市的形象。
五、休闲体育有助于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提升城市知名度
休闲体育发展水平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且也是塑造城市精神的有力之手。体育的魅力在于活力与激情, 体育的追求在于超越与自强。“更快、更高、更强”不仅是体育精神, 还可以扩散到其他领域, 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因此, 许多城市都把发展体育、争办大型体育赛事作为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如在世界地图上我们能够找到海口, 而且在“全球影响力地图”上也可以找到海口。如果换一个城市, 比如广东的湛江, 湛江在世界地图是可以找到的, 但是在“全球影响力地图”上可能找不到, 因为全球影响力地图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的, 所以现在很多欧美国家通过体育来提升一个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六、结语
近现代体育的发展逻辑 篇5
该文通过对于现代体育在传播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的领域中研究的内容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通过已经村子啊的文献以及调研的资料,采取多种方式,例如逻辑推理,文献参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等来实心最终的将体育传播的基本年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准确的定义的目标。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对体育传播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体育传播过程中,能实现传播的具体的途径是什么,并具体对其整个传播的过程进行相关的论述和阐明其呈现的外在的特点,并具体分析体育传播的意义和作用所在,甚至是其发挥出来的基本的社会价值。并就未来体育传播的走向作相关的预测和探讨。
1 现代体育传播的具体内容和含义浅论
1.1 什么是体育传播
要想对体育传播进行科学的规范的并十分准确的定义的话,可以这样来说:体育传播指的是人类在尽心体育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整个的过程的实现。具体来看,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不同的人们之间,社会上不同种类的群体间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和途径在全社会中整体上呈现出来的体育文化以及体育的内在精神的整个形态,体育在物质方面呈现出来的基本特征,甚至是体育制度,行为以及体育在其内容方面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的实现。也可以换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就是,体育传播可以这样定义,是不同的群体之间,群体内部不同的人们之间进行的大众传播的媒介对于体育信息的传达和共享的整个的过程的实现。体育传播最终要想实现的是在不同的人们的意识里面建立一种同他人所共同拥有的一种那个总体意识使得即便人们在不同的文化,甚至是不同的宗族,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的人么也能在体育过程里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相互实现超越语言之外的理解和沟通,这样就能在本质上让体育是事业得到真正的迅速多的发展,并不断促进社会整体的进步,水平的提升。
体育传播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是充分的体育信息的资源的利用。所谓的信息资源是指人们所共同认可的一种体育的能够被实践并存在的一种基本形态,一种运动状态以及这种运动状态的表达和实现。这种传播过程能实现借助的媒介便是人,以及人们所组成的群体,还包括了大众媒体,都是能够进行体育传播体育信息的基本的形势。所谓的信息,也就是其传播进行的基本的东西。而体育传播的最终的目标以及其最深刻的内涵便是体育的内在精神的传承,其中的精髓的传承。在这种传承进行的过程中,体育文化的精神将发扬光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不同的多远文化的相互交流,互相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体育文化不断使其精髓积累沉淀下来,在时间长河的流域里,慢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活中很多的微小的细节,这些对于人类生命质量以及价值的提升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的。这种目标最终能够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便是体育信息在进行不断的弘扬和传播的结果。
1 . 2 体育传播的内容和基本的模式、途径
在我们进行体育传播的研究的时候,主要讨论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体育传播到底传播的是什么,以及体育传播到底是借助于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传播的。也即体育传播的内容以及方法。由于体育传播的这两项基本的因素对于体育的发展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的,从而使得体育被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层面上去。对体育运动的内涵和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挖掘,也可以说是给体育运动加以更高的价值观念,让体育运动实现自己内在的平衡发展,还能够对于参与到其中的人们促进相应的身心平衡和发展,过度成为一种更为高尚的社会全体能参与其中的全民化运动。在这样的体育文化中,人么可以完全放松下来,消除所有的阶级意识,参与其中,感受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让身心平衡发展。甚至是上升到艺术熏陶的范围内,超越了宗教等一些的世界的束缚,让人们的尊严感得到提升,心灵也由此变得更为安定而又自由,精神世界得到了充盈,相应的生命的品质也实现了本质的内在的提升和优化。
2 现代体育传播的方式介绍
2 . 1 体育传播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的实现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人际体育传播,具体指的是在热门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例如,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人们亲自对于体育方面的信息和内容的介绍,不同人有关体育信息的交换和交流。在时代和历史不断的变迁的过程中,人们生活中的竞技体育与游戏在很长一段时间来占据了人们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的竞技体育活动和游戏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流通的,在不同的人们之间,甚至是人和人所组成的团体之间,不同的团体之间进行游戏或者竞技体育的时候的交流和沟通。但是这种体育传播的实现呈现出以下特点,或者说是弊端:其传播的范围领域较小,在传播进行的过程中总体上表现出来没有规律性的特征。同时在进行先关的信息表达的时候,没有呈现出一定的规范性,也缺少相应的规则。当然也有相应的有点,例如在进行相关的信息的回应的时候,信息传播的比较快速,还能在不同的情况下较为便捷,接收信息的两者的角色可以交替变化。
在人与人进行相关的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其中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在体育进行方面的引导者,其存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相关的体育传播的过程中,那些杜宇体育有着痴迷甚至是疯狂热爱的人,他们对于体育有着深刻的研究所以随其很多的内容比一般人有着更多的,充分的了解,也有着很深刻的研究,所以他们在不断从事相关的体育事业的时候就能够沉淀,积累下来自己丰富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体育价值理念,也可以称其为“体育观”。他们可以是社会中的很多种类的群体,例如体育爱好者,专业或者是业余的运动员,体育教练等。
3 现代体育的传播呈现的特点浅析
在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其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最为明显突出的就是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以及对于信息接收的迅速和及时的特征。在很久之前国著名报人普利特曾把体育和绯闻、犯罪一起称为是传媒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可以这样表达,体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传媒方式和途径。传媒之所以能够是吸纳大众市场并收获相应的市场的受益的时候,这是一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实现方式和途径。这种状况并不是很难解释的,再人类社会不断超前迈进的过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活跃的生命力的追寻和认可。体育无论发展在那个时代中,呈现出的状态里,给人们的印象一直是同旺盛的生命力联系在一起的。育赛场上生动直观、色彩丰富、图像逼真的画面成为人们视觉的中心。它使受众在运动员的激烈竞争中看到了人类自身超越的实现,满足受众真实感觉的心理。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和分析我们大体上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首先体育传播是指人们对于同体育相关的信息进行传递和表达的过程。是借助于人或是人所组成的群体得以实现的。其次,体育传播呈现出的正能量—— 即直观性以及信息的即时性特征。同时在时间和空间的作用下历久弥新,变得更加有自己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同时在内涵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其价值,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摘要:该文通过论述现代体育传播在文化学和社会学以及传播学中内容以及其最基本的原理,详尽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方式方法,论述了现代体育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最基本的特点,现代体育传播的价值以及其在未来发展中的具体的走向。
近现代体育的发展逻辑 篇6
近年来,中国散打运动开展可谓热闹非凡,中泰、中美、中俄、中日等散打对抗比赛以及国内各种形式的散打比赛,使中国散打运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影响程度也逐步增加。特别是2009年12月19日晚,“2009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在广东佛山打响,这场中泰功夫对决,因赛前泰拳选手所谓的“挑战”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而备受国人关注。其中中方选手为“铁腿王” 边茂富,“威风少侠” 张开印,“降魔手” 刘层层,“神剑笔上飞” 董文飞和“福星日月闪” 徐吉福;泰方选手为“屠龙肘” 考克莱,“白莲斩” 蓝桑坤,“魔术锥” 纳如蓬,“鬼见膝” 舍受蓬和“神目杀”斐泰克,双方各五个级别的选手悉数登场。虽然泰拳被称为“八条腿运动”,崇尚进攻的力度,并形成了以腿法为主要技术要求、以肘膝为主要进攻手段、以强攻硬取为主要风格的独具一格的技术体系。[1]最终中国功夫以4:1大胜泰拳,特别是“少林弟子张开印KO泰国皇家拳师蓝桑坤”,无不给外行看热闹的看客还是内行看门道的专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更是不失时机的给正在寻求变革和缓慢前行中的中国散打运动起到了助推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从这场受到媒体包装和具有很强商业味道的比赛背后,真正品味出一些有利于中国散打运动发展的东西,探讨历史,跨越时空,冷静思索中国散打运动的现代体育方向的发展路径。
1 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概况
散打在中国历代有许多种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现在的散打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散打运动是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高度抽象,确立进攻技术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方法,另一种是弧线型方法。拳法以冲、掼、抄、鞭,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内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防守技术也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2]
现代散打运动得以全面发展是在1979年以后,本着“积极、稳妥”的推行方针,历经30个春秋,至今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格局。随着1989年散打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散打运动相继成为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全运会以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时至今日,武术散打已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的大舞台,逐步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且各种国际相关赛事层出不穷。[3]随着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和进步,在技术上、战术上和运动员运动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年中国散打不光在与泰拳的交流上取得了优势,同时在中欧对抗赛、中美对抗赛等都捷报频传。
2 “中泰”武术交流的历史印象
泰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与中国功夫进行交流、对抗,并胜多负少。从1921年8月6日闻名大江南北之鹰爪名师陈子正(在上海执教于精武会)出战柯叻府拳师“高原虎”乃央,三招即被乃央踢中下巴昏倒开始,到1985年4月5日,泰“黑猿”盛叻对42岁上海武术高手徐小龙的交流赛,徐为著名气功大师,精通绵掌与铁掌,两局比武,徐屡进无功,频受泰将腿踢、膝撞,渐气力不支,二回合时,泰将以膝猛攻,徐胸部中膝跪倒,既闻钟响,比赛结束。[4]这段时间中国功夫与泰拳的交流、对抗中,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并折射出中国功夫不如泰拳。但是前仆后继的有许多武林中人愿意与泰拳进行交流、对抗,就是希望能够战胜泰拳,体现中国武术是“世界第一”。
从1988年国家散打队在北京和泰拳选手,以散打规则(88年规则),8战全胜,到2003年8月8日,“第四届中国功夫VS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国国家队并以3:2在客场战胜泰国泰拳队凯旋。[4]这段时期中国武术与泰拳的交流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这得益于集传统武术精华“踢、打、摔”于一身的散打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但也是建立在散打规则基础之上而抑制对方优势动作而取得的结果。
2009年12月19日这晚是令无数关心中国武术发展的人为之兴奋和不眠之夜,并将载入中国武术发展的史册,这一场受到国人高度关注的对外武术交流赛事,在使双方运动规则最大化放开的前提下,充分展示了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搏击运动的魅力,最终以中国功夫4:1大胜职业泰拳。这一晚充分抚平了国人在“中泰”武术交流的历史中留下的心理阴影,改变了“中泰”武术交流的历史印象。
中国散打和泰拳是在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搏击术,并且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这两种搏击运动在运动方式上也截然不同。泰拳可以用肘击、膝顶,以打倒对方取胜为目的,因此动作简洁、攻击凶狠,但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前提下,肘击、膝顶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散打使用“踢、打、摔”等组合技击动作,以打中有效部位得分取胜为目的,因此动作灵活、组合多、变幻莫测。在双方所有规则都放开的情况下,摔法的优势更加明显,具有“踢、打、摔”为主要技击动作的中国散打具有一定是优势。
3 中国散打运动的现代体育方向发展路径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有几千年的历史渊源,有厚重的文化内涵,有丰富多彩的技击动作,是原汁原味的本土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拥有广泛性较强的群众基础,几乎占城乡居民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一半。据不完全统计,分散在全国各地并已注册登记的私人武术馆(校)就有一万多个,武术人口总数约近7千万。[5]而且根据时代周刊的一项统计,中国男人99%中都有匡复正义的武侠梦,96%的女人都有飞檐走壁的幻想,百分之百的中国人都认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明、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2]但是中国武术特别是中国散打运动要成为国人健身、娱乐、消费的对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1 必须加大对散打运动技术和规则的完善
“远踢、近打、贴身快摔”被认为是现代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特色。“贴身快摔”是最大的特色,散打中的快摔技术源自于中国式摔跤,是对中国式摔跤的改进与创新,表现在“无把”式的快摔。相比而言,散打的腿法、拳法的特色就显得不够突出;就散打的腿法来说,注重每腿的打击力度与实用,没有跆拳道腿法的潇洒与飘逸。比赛场上难得见到腿法的连续组合,大多情况是运动员你一腿我一腿的进攻,表现为大力的“鞭腿”技术;拳法上多以直拳和摆拳为主,大起大落的摆拳显得尤为突出。[7]
繁琐的技术特点虽然能体现散打运动的中国武术文化的特点,却束缚了散打运动的现代竞技体育化方向发展,其中“摔法技术”完全破坏了散打运动的连贯性,使这项运动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了竞技体育运动的整体性和观赏性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本身不属于散打技术的“摔法技术”从现有的散打技术中拿掉,还散打运动的本来面目。同时对一些影响散打运动连贯性、对抗性和技击性的繁琐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突出散打技术中的“手打”和“脚踢”这两种技术,并强调运动员的防守和抗击打能力的培养。虽然对散打运动的部分技术进行删除和精简,但是必须在散打运动中加大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和精神的植入,使中国散打运动在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是现代竞技技击运动,但是在内涵和实质上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文化的特质。
3.2 必须以媒体为依托,加大对散打运动的宣传
散打运动的发展必须依托媒体的宣传,特别是“新媒体”的宣传。“2009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之所以广泛受到媒体的追捧、国人的关注,正如搜狐网体育中心总监金航先生所说“这次比赛我们在网上进行了现场的网络直播,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网络直播的流量创了我们今年所有比赛直播的之最,完全没有想到,甚至超过了NBA。”[6]这受益于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国人的武术情结和爱国热情,才使这次普通的交流赛事意义深远,也昭示着中国武术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中国散打运动与不同国家搏击运动的交流比赛,国内各种形式武术比赛的举办,以及媒体与各种武术运动的联姻,在后奥运时期,中国武术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变革,不管是传统套路武术、竞技套路武术还是散打运动都在爆发出自己的能量。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它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是无穷大的,散打运动只有置身于这张网中,才能得到传播和放大,才能被人们所关注和接受。《中国好声音》这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笔者认为,这档节目的运作理念就是来源于体育的竞争精神,源于体育而高于体育,之所以能受到广泛关注和有较大的影响力,除了其出色的专业性和竞争性外,就是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其得到广泛关注,影响力得到无限放大。
3.3 建立散打运动的品牌赛事
中国武术这场剧烈的变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加强建设中国的职业武术和品牌赛事。最近这几年,中国所有的城市,特别是一线大都市,都在培育和打造自己的品牌赛事,比如说上海的F1,北京的马拉松,广东的亚运会等赛事,大家都是希望通过这些品牌赛事的申办和举办,来提高这个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拓展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位置,但是从成长性来看,可能在未来都不会成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因为这些赛事都是舶来品,都不是原发于中国的赛事。中国真正未来能够走向国际,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赛事,一定是基于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积累。随着中国的崛起,从经济崛起到文化崛起之后所带出来的一种本土文化,中国未来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可能就是中国职业武术的发展与壮大,特别是中国散打运动的发展与壮大。中国散打运动在走向现代职业化竞技体育过程中,既不能走闭门造车的老路,也不能走完全西化的邪路,散打运动的发展一定要强调竞技散打、文化散打、财富散打、娱乐散打的四位一体,必须走“产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并具备“娱乐性、技击性、规范性”的特征。
4 结束语
“2009中国功夫对职业泰拳争霸赛”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国人对中国武术高度关注的结果,希望中国武术成为“世界第一”的一种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武术厚积薄发和进行现代化体育改革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中,中国武术向现代体育的过渡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武术作为具有几千年的文化,不能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武术文明,让人怀念,供人敬仰,“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是死了的文化” [6],中国武术文明要进一步的活化,活化了之后才能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活化,这个文明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良性、健康、长远的发展。
摘要:虽然中国散打运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抗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是中国散打运动要想真正成为世界性的、有影响力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必须对散打运动进行改革和创新。笔者研究认为:第一,对散打运动繁琐的技术和规则进行简化和完善,使其轻装远行;第二,依托媒体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宣传,使散打运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无限放大;第三,集中优势兵力、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建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散打运动品牌赛事。
关键词:散打,泰拳,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海彪.泰拳技术特点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9(5):126-128.
[2]邱丕相等.中国武术教程(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4.1.
[3]黄强.我国散打运动发展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73-75.
[4]搜狐体育.中泰功夫交战史:历史泰拳占优近九年中方全胜[EB/OL].http://news.sports.cn/others/zjj/news/2009-12-20/1941418.html.
[5]考研教育网.民族传统体育学考研详解[EB/OL].http://www.cnedu.cn/news/2009/3/wa4465844181390022432.html.
[6]搜狐体育.实录:从功夫到武术中国体育产业从化高峰论坛[EB/OL].http://sports.sohu.com/20091222/n269131205.shtml.
近现代体育的发展逻辑 篇7
1.1 道家养生
通过不同学者对道家养生的阐述,可知,道家养生是道家以中老子和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宗旨的学术派别统称为道。庄子认为,真正理解生命的人,必须将养护生命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即为养生。道家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道家养生文明成果的总和,物质及精神财富就是道家养生文化。
1.2 道家养生的基本理论
在道家的理论体系中,养生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传统的基本养生理论包括:虚静神养,追求内在生命力的自我提升;顺应自然,追求生命与自然整体和谐同步;元气论与气功导论三方面。
道教对人的生命,人与自然,精神与自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就是道家养生思想的基础。重人贵生是道家养生思想的出发点,以人的主动精神去探索和实现人类的健康长寿;元气论是道家养生观的基础,养生以养气练气为主;天人合一是养生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模型;修炼方术是养生的技术体系和下手思路,并且从清净养生、运动养生、性命双修及众术合修四个思路下手。
2 休闲体育概述
2.1 休闲体育
李相如认为,休闲体育是人们在自由支配时间里,通过运动的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满足身体需求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其特点为:一,可自由支配时间;二,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三,体验快乐;四,最佳心态,自我实现;五,主动参与且带有兴趣性;六,非功利性;七,多样化自我实现。
我们可以认识到,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不仅需要时间、方式、体验和心态,同时,其发展特征在本质层面强调以人的精神体验为对象,达到休闲体育的意义、意志和价值。
2.2 民族传统休闲运动
这里民族传统休闲体育的研究主要为,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并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太极拳。
2.3 民间休闲运动
对民间休闲运动主要的研究对象为:舞狮、舞龙、风筝、踢毽子、赛龙舟和抖空竹等,具有群众性、普及性、融合性、观赏性和灵活性的运动。
3 道家的休闲观概述
3.1 休闲观
休闲具有双重含义:第一,指劳作后身体休息;第二,指精神的休憩。说文解字中解释:“休”,息止也,从人依木;“木”,即自然界。所以,从人依木,有顺应自然的意思。“闲”,从字形上看,门内有木,可以解释为:家居应当与自然为伴,而且家居生活应当顺从自然。所以古人常常将休与闲并称,用以指顺应自然的生活。中国古文字的这种关于休闲的思想,始终体现在道家的休闲哲学中。
3.2 道家休闲观
道家休闲观正是以回归自然,任性逍遥为其价值取向,其休闲哲学的中心观念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道。在道家休闲文化里,以求道为最高宗旨,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天地之大美。道的根本特性就是自然无为,天地对万物都任其自然,从不违背他们的本性。老庄开创了注重个性情感价值观念的先河,主张个人脱于世俗之外,崇拜自然,清净无为的情感意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休闲的价值。
4 道家养生文化的影响
4.1 道家养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道家养生文化中的回归自然,效法自然以及复归纯正,驱除功利心,告诉我们,要摆脱功、名、利等一切欲求束缚,心灵自由无碍。道家养生的影响中的“四个和谐”:道家养生文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道家养生文化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养生文化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养生文化有利于实现人自身的和谐。
4.2 道家养生文化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影响
道家养生文化中,医学与道家的结合体现了对人类生命的指导意义,并能够增强不同年龄的各类人群的体质;其次,道家养生文化中倡导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亚健康;最后,道家对修身养性的重视具有提升生命质量的价值,我们还应当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价值的科学的休闲体育养生保健之道。
道家健康养生文化研究中,道家养生文化,对人们探索健康之道提升健康生活品质,提供有益帮助。首先,道家养生文化能指导现代人实现自我心理的调试,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应对社会生存的能力。其次,无论是老子的主静,还是庄子提出的超脱说,都提倡人们保持心理平衡,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不失去心态的平衡,从容应对。
5 道家养生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
休闲学探索休闲与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其核心为: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从现代发达国家的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向健康、生态化和自然、户外化发展。这与道家养生文化中提倡的与自然和谐相处,性命双修的主张达成一致。
5.1 道家之虚静无为的思想使休闲体育参与者重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休闲体育受道家无为的思想影响,参与者强调个体生命价值的超然体验,通过参与活动,不仅实现身体的放松,而且使得其得到休闲的感悟与心灵的熏陶。盛行于春秋的导引,东汉的五禽戏,宋代八段锦和清代的太极拳等无不注重超越自我的休闲体验。中国传统休闲体育有弱化体育的竞争性,其目的就是追求休闲自由的心境。
现代的休闲体育活动,如:攀岩、钓鱼、户外拓展运动,无不享受这种平和悠闲,修身养性的体验,在无为虚静状态中体验闲情逸致。
5.2 道家之重人贵生的思想使休闲体育注重实现生命价值
道家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同时也不否定养形的作用,因而提倡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兼修。如: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养生运动,其动作要求动静结合和精神守一,以意动带形动,达到内外兼修身心合一的养生功效。道家思想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使中国传统休闲体育形成乐生、重生的养生观念。所以中国传统休闲体育不力求大强度的运动和肌肉的负荷,其讲究松、静结合,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3 道家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休闲体育注重和谐
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也是休闲体育的和谐文化内涵,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说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得到彻底放松和休闲。传统休闲体育中,太极拳运动一方面,要注重神与意结合,动作上下相随,手足结合,肘膝结合,肩胯结合,使身体内外平衡统一;另一方面,注重意、气、神与身体所处的大自然环境的统一。现代休闲体育运动中,参与者置身于海、陆、空各类的运动项目中,无一不与大自然的环境相融合。滑翔时,不仅体验高空快感,同时美景也一览无余;帆船等海上运动,更是将自身体验与自由的海浪相结合。所以,这种精神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天人合一深层文化内涵的反映。
6 结语
近现代体育的发展逻辑 篇8
1 新时期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哲理
1.1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
在新的历史时期,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实现顺利的变迁与传承, 并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潜在价值和优势, 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经过从挖掘、整理到发展的过程, 形成了以娱乐、趣味性为特征, 以竞技争夺为语言, 具有整合功能特色的体育文化。如壮族“板鞋竞技”是瓦氏夫人训练士兵的手段, 体现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板凳龙”、“壮拳”取材于民族历史和民间传说, 都是对民族繁荣昌盛的祈求和祝愿;由祭祀而产生的“龙舟”竞渡, 从祭神转向对爱国人士和英雄人物的崇拜, 体现的是民族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以及爱国精神在民众中的认同感, 成为喜庆节日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崇尚礼让、宽厚、和平的价值取向, 讲究对身体的保和养, 讲究对身体内部的锻炼和保持内部的平衡, 如太极拳、导引、气功等都是在意念的主导下, “以心会意, 以意调气, 以气促形, 以形会神”, 这与西方现代体育强烈的功利性、竞技性及残酷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平衡和顺其自然的主体效应的价值观。
1.2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作用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主导性、全局性作用, 对现代新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 它不但体现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培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且也体现民族文化的纵向继承和横向融合。它象征一种文化活动, 其活动形式和内容纯朴自然, 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展示, 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 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与作用, 改革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内容, 使其更加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摒弃封建的文化糟粕, 集竞技性、健身性、艺术性、欣赏性为一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不同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 促进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 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健身化等程度。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走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 增强民族体质, 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与和谐发展。
2 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学校教育来发展。学校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圣地,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 可以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了解,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传承作用。在体育教育活动中, 通过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各个民族、各种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如“抛绣球”、“抱花炮”、“跳竹杠”、“板鞋竞技”、“竹铃球”等, 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民族传统体育天地。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时, 向学生讲述产生这些体育形态的时代文化背景、民族行为及文化体验, 沟通传统与现代的体育文化主体意识, 通过体育教育和文化的传承,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文化的文明和发展。笔者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 广西各地县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已有一定的规模, 其活动情况见表1。
2.2 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发展平台,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正走进国际教育新舞台。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基础扎实、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等民族文化特点, 其健身性、表演性、娱乐性强, 作为课程内容纳入高校体育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在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能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门学科后, 与其它体育形式的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 其在学术与表演两个层面上与教育进行融合, 并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此外, 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有政策的力度, 并进行有效整合, 拓宽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创新的空间, 使民族传统体育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其它社会发展环境相比, 高校体育课程具有的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 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3 通过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活动,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1 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培养终身锻炼意识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 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多媒体课件、实践练习等, 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和简单实用展。这正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的最佳手段, 极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 不仅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 而且还能成为推动社会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的体育健身技能,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骨干力量。
3.2 通过游戏、比赛等娱乐活动进行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践尝试和创新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娱乐性的特点, 它符合当代学生充满活力、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既是游戏, 又是比赛, 使所有参加的人都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 朝气蓬勃, 充满活力。多年来, 广西多次开展多种类型和年龄层次的民族体育运动会, 1991年广西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有来自全国55个少数民族体育代表团和中外记者以及台湾龙舟队参加, 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体育文化, 增进了各民族的团结, 推动了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与发展。2001年广西中医学院举办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武术、全国中医保健比赛, 开幕式中具有民族特色的“爱我中华”民族服饰和刘三姐对歌的大型文体表演, 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给运动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广西高校大学体协、广西区民委、区体育局举办的全区大学生武术比赛、民运会、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抛绣球等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和表演, 以学校组成代表队参赛, 把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中的项目与现代比赛制度相结合, 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式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巨大的吸引力,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参与开展的各种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和表演, 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 使人们树立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的风尚, 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4.1 有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如舞龙、舞狮、龙舟竞渡、踢毽子、太极拳、武术、抢花炮、打陀螺等, 成为广西民族传统竞技运动项目的精髓。它们的运动特性始终贯彻松、柔、圆、匀的特点, 其技理融知识技能、能力、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它们不受天气、场地、环境、性别限制, 可随时随地进行健身练习, 合乎人体生理规律, 具有较好的锻炼功效, 并且特有技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等性质。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使脑、眼、颈部、肩部、腰部、上肢、下肢、关节、肌肉、韧带、内脏器官等得到全身性的锻炼, 在得到欢乐的同时, 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4.2 有效促进大学生神经系统保健效应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每一个竞技动作, 有效带动身体肢体的转体、回旋、缠绕运动, 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 不同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大象拔河、踩高跷、抛绣球等项目的活动, 能显著增强学生的上下肢力量, 提高心肺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 由于每个动作都使人精神集中, 不起杂念, 对提升智力水平和提高大脑思维能力很有实效,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医疗作用, 消除神经疲劳, 如:荡秋千、打陀螺等能提高大脑神经系统功能, 促使整个神经中枢起到良好的作用。
4.3 有效强化大学生调节自我健身心态功能
在新时期大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变革的影响, 在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近年来, 近30%左右的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心理疾病而退学者占退学总人数的60%以上。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和参与, 参与者能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敢于面对困难的心态。可见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健身功效是现代竞技体育不能代替的。民族传统体育既能锻炼身体, 又能使学生的身心在欢乐气氛中得到积极休息, 其心理状态得到良好的调节,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长期坚持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有利于促进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有效强化学生调节自我健身心态, 尤其对长时间俯案学习、操作电脑引起的颈椎病、肩周炎或神经衰弱等能起到保健康复的作用, 同时对亚健康状态也能起到适当改善与预防效应。
5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全民科学健身的和谐发展
5.1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正走向一个空前发展的新时期。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的建设需要有现代科学规律手段作指导, 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和改造, 能够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理论的发展, 充实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 并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 突出保健化、健身化。强身健体是人类体育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从体育运动中获得健康、长寿的体育价值取向日益增强。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在健身强体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消除大脑紧张和预防各种现代“文明病”等方面具有其他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难以替代的优势作用。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既能锻炼身体, 又能使学生的身心在欢乐气氛中得到积极休息。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笔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财富, 其不仅集全民健身、娱乐教育、竞技能力、锻炼聪明才智于一身, 而且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有效的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使中华传统体育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5.2 广西民族体育文化融入特有的技术性、健身性、趣味性运动元素, 合乎人体生理规律, 是一种较好的娱乐性的身体活动健身方式,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提高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 达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 促进学生个性朝着生动、活泼、向上的方向发展, 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激发学生去积极参与, 体现我国推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 与和谐社会同步”的有效发展。
6 结语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集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身, 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锻炼的内容, 同时也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新风貌。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教育在发展进程中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育有机结合, 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这不仅会促进广西教育的发展, 还会推动民族经济的建设。所以, 我们要确立目标, 科学定位、观念创新, 打破传统的运动发展模式, 建立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保障体系, 拓宽交流途径, 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体系, 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民族健身神韵搭建教育和谐发展的共同舞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结合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校园的全民健身活动, 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研究, 探析广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育和谐发展的可行性。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使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可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两者在发展进程中实现有机结合, 和谐发展。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时期,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现代体育教育,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主编.学校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2]刘德琼主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0
[3]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 2000 (6) :8-16
[4]龚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9 (11) :213-216
[5]张永林, 等.三江源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2)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