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2024-09-20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精选10篇)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剖宫产术式在不断的改进、更新。近20年来剖宫产率大幅度上升, 也带来一些问题, 应引医生的关注。有关学者指出[1]:“对剖宫产术不仅要考虑近期并发症, 更应想到远期影响”。本研究仅就剖宫产近远期并发症的防治简述如下。

1 术中出血

1.1 切口因素

1.1.1 切口裂开 ①子宫下段横切口过小、过低;②胎头过大、过低、深定, 致胎头娩出困难而强行用力, 不仅损伤宫颈及子宫下段亦有损伤至子宫上部, 甚至达到韧带处者。

1.1.2 宫壁切口处粗大曲张血管被切断, 或切口处附着胎盘, 或右旋偏斜的子宫未扶正, 切口伤及左侧子宫动静脉等等。

1.1.3 防治 切口高度、长度适当 (根据胎头大小、高低、子宫下段形成情况而定) 。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 于胎头耳廓水平作横切口, 两端向上呈半弧形, 长10~12 cm[2]。下段形成不佳或胎头过大时或胎头高浮时, 下段切口应偏高尽量于胎头耳廓水平作横切口。如宫口已开全, 胎头过低或嵌顿盆腔者, 应做体部剖宫产, 以避免切口裂伤而致出血。一旦发生切口出血, 应迅速用卵圆钳钳夹切口缘, 给予宫缩剂, 并及时缝合止血。缝合时注意勿损伤输尿管, 且切口两角缝合应在其外侧0.5 cm处开始, 防止血管回缩。对回缩血管出血形成血肿时, 术中应分离输尿管后进行彻底缝扎。子宫下段切口撕裂至宫颈者, 需经阴道与经腹部联合处理。

1.2 子宫收缩乏力

1.2.1 缩宫素

于胎头娩出后即刻宫壁注射缩宫素20 IU, 静脉点滴中加20 IU。用药后3~5 min起效, 半衰期为10~15 min, 作用时间30 min。

1.2.2 前列腺素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的类似物, 口服后能转化成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 可增加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收缩作用。5 min起效, 口服30 min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半衰期1.5 h, 持续时间长, 可有效解决产后2 h出血问题, 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口服, 直肠给药效果更好。此外尚有国产前列腺素PGF2α类似物长孕前列甲酯栓每枚含1 mg, 直肠给药1次1枚, 也有较强的缩宫效果。

1.2.3 葡萄糖酸钙

钙离子是子宫平滑肌兴奋的必需离子, 而且参与人体的凝血过程, 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 ml, 使子宫平滑肌对宫缩剂的效应增强, 胎盘附着面出血减少, 降低宫缩素用量。

1.2.4 按摩子宫

将子宫搬出切口外, 用温盐水湿敷, 两手相对紧压子宫进行按摩, 常需5~15 min方能奏效。

1.2.5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该方法简单易行, 30~40 min即可建立侧支循环。用手握住子宫向一侧牵拉, 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稍下方将针从前向后距子宫侧缘2~3 cm处穿过子宫肌层, 再由后向前穿过阔韧带无血管区出针打结, 用1号肠线单次缝合, 缝合时尽量多缝些子宫层, 以利止血。

1.3 胎盘因素

胎儿娩出后, 宫壁注射缩宫素后, 可待胎盘自然剥离, 如胎盘部分剥离出血应人工徒手剥离, 使其完整娩出, 纱布拭净宫腔。如胎盘粘连, 剥离后附着面常发生出血, 用宫缩剂后多可奏效。如有胎盘植入, 停止操作考虑子宫切除。胎盘剥离面出血除用宫缩剂外, 可用肠线行多个大“8”字缝合并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1.4 凝血功能障碍

1.4.1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①输新鲜血或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②纤维蛋白原每次2~4 g, 可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升高1 g/L;③血小板: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输血小板悬液;④凝血酶原复合物:每血浆当量单位相当于1 ml新鲜血浆中Ⅱ、Ⅲ、Ⅳ、Ⅴ因子含量, 一般每瓶为200~300当量单位。

1.4.2 抗纤溶治疗

DIC早期禁用, 晚期可用止血芳酸、止血环酸、抑肽酶等。

2 脏器损伤

2.1 预防

2.1.1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术者应熟练掌握剖宫产的技术, 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讨论工作。

2.1.2 剖宫产术前应常规放置导尿管, 如有腹部手术史, 且有盆腹腔感染者, 切开腹壁时尽量避免由原切口进入腹腔, 切开腹膜时尽量靠近头端, 或自薄层腹膜切开一小口, 在直视下再延长切口, 以免误伤膀胱及肠管。

2.1.3 术中切口撕裂大出血时, 应辨清解剖部位, 不宜盲目钳夹与缝合止血, 如阔韧带血肿, 应分开阔韧带前后叶, 辨清输尿管的走行, 再钳夹出血处止血, 以名损伤输尿管。

2.1.4 术中时麻醉镇痛完善, 避免鼓肠, 视野清楚, 亦是防止术中脏器损伤的关键。

2.2 处理[3,4]

2.2.1 膀胱损伤 (1) 膀胱挫伤、表现血尿, 可保留导尿管长期开放至尿液清亮48

h拔管; (2) 膀胱肌层不全损伤, 以3-0肠线或4号丝线间断缝合肌层, 再间断或连续缝合浆肌层, 包括肌层伤口, 勿穿透黏膜层, 以免日后形成异物, 诱发结石; (3) 膀胱肌层完全损伤, 应充分游离破口周围膀胱壁, 损伤口修齐, 用3-0肠线间断缝合肌层, 再缝合浆肌层, 缝合后使周围无张力, 便于愈合; (4) 导尿管的保留:①损伤严重者保留导尿管7~10 d拔除;②膀胱损伤的裂口位于膀胱底7.2 cm者, 应做耻骨上造瘘, 膀胱内放置蘑菇头导尿管, 术后2周拔除导管, 夹紧耻骨上尿管, 试尿成功再拔蘑菇头导尿管。

2.2.2 输尿管损伤[3,4]

①完全或部分结扎, 钳夹发现后立即拆除, 若输尿管局部蠕动, 血运良好, 无损伤可不做处理;如有压痕应放置输尿管导管15 d拔除;若输尿管蠕动不恢复, 局部有损伤, 应切除损伤段, 行输尿管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②输尿管针孔有渗尿, 应用细丝线修补, 如尿液多应放置输尿管导管, 用4个O铬制肠线横行结节缝合, 不穿透黏膜, 周围用软组织覆盖加固。

2.2.3 肠管损伤[3,5]

①小肠浆膜层或肌层不全损伤, 用1号丝线做浆肌层间断缝合, 勿穿透粘膜;②小肠全层损伤, 吸净漏出肠液, 用1‰洗必泰或碘酒、酒精棉球清洁创面, 用1号丝线全层间断缝合, 再用1号丝线或包埋缝合, 缝合报后腔应能通过一拇指;③创伤严重, 血运不良, 应行部分肠切除肠管吻合术。

3 术后粘连

3.1 预防

①术中减少组织损伤, 如纱布擦拭, 用无毒塑料膜替代填塞肠管大纱垫;②缩短手术时间, 避免组织干燥, 非手术区用塑料膜保护, 防止水分蒸发。

3.2 治疗

①应用粘连防止剂[4]: 地塞米松20 mg, 异丙秦25 mg加入中分子右旋糖酐200 ml, 关腹前注入腹腔中, 术后6 h半卧位, 使药液流向下腹部, 避免肠管间及盆腔脏器粘连;②术后早期活动, 早进饮食, 促进肠蠕动;③术后服用复方大承气汤预防肠粘连[6]。

参考文献

[1]Chassar J M.operative obsterics.7th ed.London:great Brtain, 1964:151.

[2]书应宽,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437.

[3]程志厚.剖宫产及相关问题.北京出版社, 1992:185-188.

[4]李宝森.妇产科危重急症抢救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4:182, 206, 210.

[5]李巨.产科理论与手术.沈阳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412, 717.

[6]万善德.外妇科再次手术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300.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2

【关键词】刮宫产术胎儿暴力损伤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64-01

刮宫产虽是挽救胎儿生命的一种手术,但手术操作不当,缺乏临床经验者,在刮宫产术中对胎儿会造成损伤。剖宫产术中,术者徒手经子宫切口向外娩出胎儿时,由于用力或手法不当,均可对胎儿造成徒手暴力损伤。这种暴力损伤主要是骨折,根据新生儿骨折的部位不同,可有以下几种:①颅骨骨折;②上肢骨折;③下肢骨折。

1.原因

(1)术者徒手经子宫切口向外娩出儿头时,娩头手法不当,即未用手掌力向外托举胎头,而是用手指似“锥子”一样直接“抠”出儿头,这样可造成胎儿颅骨骨裂或凹陷性骨折。

(2)由于臀位行剖宫产术,或胎头深嵌骨盆腔内娩头困难。术者均以臀牵引术经子宫切口向外牵拉胎体时,可因牵拉胎体方向不正确,或胎儿手上举位于儿头后方,如处理不当均可导致新生儿上肢骨折。但剖宫产术中误伤胎儿上肢的机率明显低于下肢,这与上肢比下肢短,上肢远比下肢活动灵活有直接关系。

(3)剖宫产术中所引起的新生儿下肢骨折以股骨骨折多见。而股骨骨折为罕见的剖宫产术并发症之一,且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三。股骨骨折多见于臂牵引术用手钩髋关节娩出下肢,或粗暴牵引下肢,或术者所施加的牵引力通过传导作用、杠杆作用间接地作用于被牵拉的下肢而导致骨折。

(4)引起新生儿股骨骨折的三种外力

1)子宫切口对股骨的梗阻力:当术者向切口外牵拉胎儿一下肢,企图将另一下肢相继牵出,此时未被直接牵拉的下肢经于宫切口娩出时,若遇阻力则可发生骨折。这种阻力的产生,多由于后娩出下肢的股骨轴与子宫切口轴呈十字交叉,或呈某种角度的交叉,此时如未能及时发现股骨与子宫切口之间梗阻关系(临床上牵拉胎儿下肢感费力或稍费力)仍持续向外牵拉时,术者向外牵引肢体的力,传导到未被直接牵拉肢体的股骨上,即形成一种将此股骨向外拉的力,而子宫切口两侧壁作用于股骨两端的是阻止其娩出的力,这两种方向完全相反的力作用到一定程度,最终引起股骨骨折。而且,骨折最易发生于肌肉附着最薄弱的股骨上1/3处。

2)不恰当的直接牵引力:当术者用手指直接向外钩拉股骨的某部,而未钩拉腹股沟时,可致直接钩拉部位骨折,即骨折发生在被直接牵拉的肢体上。同样,骨折也必然发生在股骨肌肉附着的薄弱处一股骨上1/3。

3)宫体部肌肉影响胎儿肢体娩出的收缩力:术中娩出胎头困难,故改牵引胎足,以期通过双极内倒转术娩出胎儿,但由于胎膜已破,羊水流净,子宫紧裹胎体,或子宫下段紧缩胎儿头部(缩窄环),牵拉一下肢时,另一未被直接牵拉的下肢由于干涩而阻留于宫腔某部,尤其子宫切口选择在宫体部者更甚。不过无论是纵行或是横行切开宫体部肌壁,在经此切口牵出胎儿肢体的过程中,可因子宫体部肌肉自发的缩复与收缩,使其变厚变硬,致使未被直接牵拉的肢体被紧紧地卡在子宫切口内。此时,如果助手用手指将子宫切口向两侧牵拉以期桔抗此种收缩力,但无论术者怎样用力向外牵拉肢体,均容易引起肢体骨折。

2.预防措施

(1)剖宫产术中娩胎儿头部时,手法要正确,且应以手掌托举胎头。禁止手指抠出胎头。

(2)术中行臀牵引术时,牵拉胎体方向要正确,牵引力适当。

(3)在牵出胎体过程中,如发现胎手(前臂)上举娩出困难,禁忌再继续用力牵拉,应将胎体向宫腔内稍稍推入,然后将胎体向前臂上举的方向转动,术者再伸手入宫腔轻轻钩取胎儿上肢肘部,以松解胎儿上举的前臂而协助上肢娩出。

(4)无论是头先露或臂位行剖宫产,术者欲借助牵拉胎儿下肢将其从子宫切口内娩出时,必须先摸清两下肢在宫内的位置,并应在解除肢体交叉等梗阻情况后.再用恰當的牵引力行臀牵引娩出胎儿。禁止直接钩拉胎儿股骨,以免引起股骨骨折。

(5)剖宫产术中牵引胎儿时,只要稍感阻力,应立即停止牵引,查找原因,正确处理,决不可盲目、慌张地继续施用暴力强行牵拉胎体。

(6)头先露剖宫产术应尽量避免采用对胎儿危险性较大的双极内倒转的方法牵出胎儿。如迫不得已时,最好选择有延长余地的子宫纵切口或选择切口C,同时尽量牵出双足,助手用双手指分别将子宮切口向两侧提拉,以扩大胎儿娩出的空间,减少阻力。绝对禁止助手在腹部加压助娩。否则因两种作用于胎体上的力不协调,亦有导致胎儿肢体骨折的可能。

3.治疗

一旦怀疑胎儿肢体骨折,应认真仔细地检查,如骨折部位肿胀变形.有骨摩擦音等,同时行X线摄片以明确诊断。然后请骨科医师会诊,按骨折处理,用小夹板固定骨折部位,防止骨折异位及拫伤邻近的血管、神经。

(1)颅骨骨折有的凹陷性颅骨骨折可无症状而自行复位,但凹陷较深、面积较大的颅骨骨折,可并发硬膜下血肿或损伤脑组织,导致继发性癲痫。经X线摄片证实有碎骨片残留或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及颅内高压、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等,应请脑外科医师尽早作复位手术解除压迫。

(2)上肢骨折剖宫产引每上肢骨折多发生于臀牵引上肢娩出困难或动作粗暴所致,多见于肱骨中段,呈横断骨折,移位明显,患肢活动受限明显。检査骨折处明显成角畸形,抬举上肢新生儿疼痛哭啼。经X线摄片证实有肱骨骨折。请骨科医师会诊协助治疗。一般用小夹板固定,两周后愈合,不会遗留畸形。

(3)下肢骨折'亦由于剖宫产术中行臀牵引用手钩體关节娩出下肢或施用暴力牵引下肢所致。下肢骨折多见于股骨骨折,检査时发现骨折局部肿胀明显,下肤活动受限,由于屈肌收缩,造成近侧断端向前成角畸形,按压患处,患儿疼痛哭啼。X线摄片可确诊。骨科医师同样用小夹板固定或悬垂牵引患肢,2周后可愈合,一般无后遗症。

参考文献

[1]凌萝达.顾美礼主编.头位难产.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2]杨鹏主编.现代实用剖腹产术与产坩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3

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中随机每年抽取80例剖宫产术后的近期并发症患者进行分析, 发现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有:腹膜下血肿, 术后血尿, 膀胱损伤, 术后高烧38.5~40.2℃等。

2 并发症

2.1 对母亲的并发症

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原因: (1) 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增加, 剖宫产切口处能使宫缩减弱, 收缩乏力导致血窦开放, 出血增加。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2) 子宫裂开致产后出血, 如果切口位置选择接近宫颈或宫颈处, 则其愈合能力较差, 易致局部缺血, 组织坏死, 感染和最后切口裂开。缝合技术问题, 如把肌层连同蜕膜一起缝合, 则切口愈合最差。因出血或撕裂而反复缝合者, 子宫切口疤痕愈合最差。感染也可以影响子宫切口疤痕的正常愈合。产褥期感染增加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 术后发病率与剖宫产术式、手术次数、产程长短、破膜时间长短及有无宫内感染和抗生素应用有关, 术后感染多以盆腔急性炎症出现。

2.2 新生儿并发症

选择性剖宫产时, 除因病情需要终止妊娠者, 如单根据孕周决定手术分娩时间, 有时会存在孕周与实际孕龄不符, 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早产。剖宫产造成的产伤主要是病夫切伤和骨折。皮肤损伤多见于头皮、脸部及臀部;新生儿骨折多发生于足位、臀位娩出时, 手术者不恰当牵拉所造成, 以股骨和肱骨骨折多见。胎体损伤:术中切开子宫时, 由于宫壁过薄或操作时用力过大, 损伤胎儿;在剪开子宫延长切口时伤及胎儿。曾有过胎头娩出困难使用产钳或使用鼠齿钳牵拉胎头致胎儿损伤的报道。

3 预防与治疗

3.1 出血的防治

首先是提高手术技巧, 保持子宫切口高低适当。如胎头过低, 可请助手消毒外阴后, 用手缓慢将胎头上推, 而切口不必过低, 以免切开宫颈组织, 影响愈合。先露部过高, 可在子宫下段稍高处横切一小口, 钝性向两侧延长, 娩出胎盘后, 用1号可吸收线全层锁边连续缝合子宫切口, 并注意子宫有无向右旋转, 以防伤及子宫血管, 切口延至两侧时应稍斜向上, 避免损伤子宫血管丛, 娩出先露部时应仔细轻稳操作, 以免撕裂原切口。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 当不完整时应用手探查子宫体部, 用纱布手套擦摸宫壁, 力求无任何残存。

3.2 感染

感染易发生在产程过长, 产前, 产时多次阴道检查, 胎膜早破或剖宫产手术困难者, 若同时有各项消毒技术不严, 术中止血不佳等因素更可使感染加重, 常表现在子宫, 泌尿系及腹壁伤口感染。严重者可发展为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腹部伤口表浅较易诊断, 而深部伤口感染易被忽略, 患者可有发热, 伤口深部触痛及痛性硬结, 已化脓可穿刺抽出脓液, 除应用广谱抗生素外, 化脓病灶应切开引流, 子宫肌层多发性脓肿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需切除子宫。同时还应增强患者抵抗力, 如多次少量输血, 注意电解质平衡等。

3.3 胎儿损伤

多发生在做子宫切口及娩出胎儿时。如切开子宫切口过小, 越往深部切割则切开长度越短, 切口呈漏斗状, 易使腔内组织损伤, 做宫体切开时尤易发生, 故切开子宫切口长度应适当。如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 有可能损伤胎儿肢体或脊柱, 故子宫切口的高低、大小要适当, 娩出胎儿时不可粗暴牵拉。膀胱损伤, 可发生在切开腹膜时直接误伤胀大膀胱, 胎头压迫尿道或尿管未放置在膀胱内, 以至膀胱充盈。

4 结果

剖宫产近期并发症发病情况, 表1。

通过表1观察, 随着医学的发展, 剖宫产率的增加, 剖宫产技术不断提高, 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逐年下降。

5 讨论

广大产科医师在处理难产挽救母儿生命的同时, 应力求并发症发生率为最低值,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 剖宫产手术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手术前充分评估与预防, 手术中认真仔细处理各手术步骤, 术后合理护理治疗, 剖宫产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是可以大大下降的[2]。

本临床观察可见:虽然剖宫产手术在解决难产问题时有巨大的作用, 但是其不良影响很多, 对母体及胎儿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此, 应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妇产科医生一定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 正确的评估, 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率;应全面了解剖宫产手术后的并发症, 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 促进孕产妇的康复, 避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参考文献

[1]贾君芳.社会因素剖腹产53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 (6) .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4

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接诊的1400例剖宫产病例进行研究,结合母体及新生儿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麻醉方法、预防措施、复苏护理、复苏后护理等方式,对剖宫产术新生儿窒息进行全面预防与护理。

结果:通过必要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护理,大大降低了剖宫产术新生儿的窒息率。

結论:科学完善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术新生儿的窒息率,是预防剖宫产手术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剖宫产新生儿窒息预防措施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85-02

我院自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共对1400位产妇实施剖宫产术,根据可能出现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在术前对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中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新生儿的成活率。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将我院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护理状况,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的1400位产妇,年龄全部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31±3.24)岁,1400名产妇全部予以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足月产的有1232例,过期产的有78例,早产的有90例。

1.2麻醉方法。在采用麻醉方法时,结合着孕妇的身体素质,选择与之相符的麻醉方法及麻醉剂量;而在本组的1400位产妇中,使用L2-3硬外持续阻滞麻醉的有1343例,全麻的产妇有57例,手术时间最短的35min,最长的46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0.84±2.75)min。

1.3结果。在新生儿窒息复苏5min后,使用Apgar对其进行评分,其中分数在8—10分的新生儿有234例;且经过10min之后,分数在8—10分的新生儿达到了343例。

2讨论

2.1预防措施。产妇在手术前的6个小时前应严格禁食禁饮,并在新生儿分娩出的6个小时内,所服用的药物,都应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术前用药、麻醉剂及麻醉方式,避免药物对胎儿产生抑制作用。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应对麻醉机、氧气、适宜的成人及小儿气管导管、取暖装置、抢救台、低压吸引器、复苏器具及药品等准确状况进行逐一落实;必要时还应做好输血准备。此外,医护人员在开展手术前,还应通过相应的自我介绍和术中交谈等方式来帮助产妇放松紧张的情绪[1]。

针对一些疑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给其带上面罩吸氧,并在其上肢建立静脉通路,确保胎儿氧供及母血循环。产妇在麻醉后,应取仰卧位,同时将手术床的左倾角控制在20°—30°之间,并使用约束带将产妇固定,使子宫左移,以此来减轻子宫对腹膜后大血管的压迫,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出现,防止胎儿宫内缺氧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在整个预防护理中[2],对司械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熟练的配合手术步骤外,还应正确、敏捷的传递器械,尽量缩短子宫切开到胎儿娩出的间隔时间,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将胎儿娩出时间控制在150s内,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2护理。

2.2.1复苏护理。与其他护理模式不同的是,复苏护理的原则在于争分夺秒,通过执行事先制定的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建立呼吸、建立正常循环、药物治疗、评价与监护方案来对产妇及胎儿进行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随时关注手术间内的温度环境,将其控制在24°—25°左右,将室温与患者体温间的温差降到最低,并将新生儿放在开放式的保暖床上,用消毒毛巾将身上的羊水擦干,避免失热,同时在婴儿肩部垫上2—3cm左右的布垫,摆好复苏体位,通过一次性吸管,将婴儿口腔、鼻腔内的粘液洗干净,这时若仍然无法呼吸,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拍打婴儿足底或摩擦婴儿背部等部位,给予相应的刺激,促使婴儿出现呼吸。一般来讲,初步复苏的时间应控制在20s之内[3]。

若婴儿仍无法自主呼吸或仅有喘息,医护人员应立即对婴儿的心率进行检测,一旦婴儿的心率降到了100次/min以下,立即用气囊复苏加压给氧,氧气流量5L/min,氧浓度一般在40%—60%左右,频率为40次/min;如果婴儿心率下降到了80次/min以下,就要加用胸外心脏按压,以采用拇指手掌法为佳。若没有好转,可以结合着婴儿的体制,使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药物治疗等方法。

在用药方面,针对重度窒息、心脏停搏或加压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30s后,若婴儿仍没有恢复,应立即给药。在当前所选用的药物中,首选为1∶10000肾上腺素0.1—0.2ml/kg,通过静脉注射或气管插管内滴入。在选择药物的过程中,为避免母体因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而抑制新生儿呼吸,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纳洛酮0.1mg/kg脐静脉注射。

此外,在整个复苏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要保证自身动作敏捷外,还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门及医院的相关规定,对药物的剂量、用法、时间进行核实;在避免错用、误用的同时,还应及时的备好抢救用药。待抢救结束与医生核对无误后方可离开,并及时补充急救药品数量[4]。

2.2.2复苏后护理。在复苏后的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能够依照常规对胎儿的脐带进行处理,同时密切观察胎儿的体温、心率、脉搏、呼吸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婴儿的皮肤颜色及排尿状况。针对那些需要转入NICU的新生儿,则需要巡回护士在第一时间内与NICU值班人员相联系,及时做好接诊准备,并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确保新生儿转运途中的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冰.手术室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配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237—237

[2]郭素玲.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4(11):184—185

[3]沈海燕.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8(14):1678—1679

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篇5

关键词:剖宫产,膀胱损伤,预防与处理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方法不断创新, 手术技术的提高, 剖宫产术已被广大的产科医生所掌握, 目前剖宫产已成为挽救母儿生命、解决难产的有效措施。但也由于产妇及其家属等诸多社会因素, 导致剖宫产率一度上升。剖宫产仍有诸多不安全因素, 其中包括手术中的副损伤, 严重的术中损伤, 不仅给术后恢复带来影响, 甚至长期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 还可能引起各种医疗纠纷。现就笔者多年的临床经历, 谈谈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1 膀胱损伤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 盆腹腔粘连严重, 膀胱解剖不清而误伤。多次剖宫产或盆腔手术后易导致膀胱紧密粘连于子宫下段, 致术中打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困难、分离粘连下推膀胱时如手法、器械操作不当, 导致膀胱损伤。笔者曾遇到一例二次剖宫产术中腹膜与腹直肌前鞘致密粘连, 在分离过程中发生膀胱肌层不全损伤, 经予肠线间断缝合后, 术后未发生并发症。

(2) 膀胱充盈, 有些单位在病房留置导尿管路上脱出, 或尿管未插入膀胱腔内过短滑出, 使膀胱充盈, 或尿管插入过深, 将膀胱顶起, 易导致打开腹膜或缝合腹膜时损伤膀胱。

(3) 临产后产程延长而行剖宫产者, 膀胱多因先露部压迫缺血水肿, 组织变脆易出血, 分离下推膀胱时易损伤膀胱。

(4) 剖宫产术中未充分下推膀胱, 致缝合子宫时损伤膀胱, 特别是子宫切缘两侧顶端, 易发生于有多次剖宫产史的患者。

(5) 术者经验不足或不仔细而误伤。

2 膀胱损伤的预防

(1) 术前常规导尿, 排空膀胱, 手术前检查导尿管是否脱落、是否通畅。

(2) 术中打开腹膜时, 解剖清晰, 摸清膀胱边缘, 在腹膜相对透明处切开。

(3) 有多次剖宫产或盆腔手术史, 粘连严重, 术中打开腹膜、分离下推膀胱一定要仔细, 严禁盲目、蛮力操作。

(4) 对待每一例手术都要认真操作, 遇到复杂情况时, 应请有经验医师上台操作。

(5) 降低剖宫产率, 尽量减少二次手术的可能性。

3 膀胱损伤的处理

(1) 遇到膀胱损伤不要盲目缝合, 要查清损伤的部位、范围及有无穿透膀胱。对难以辨认的损伤应以美兰稀释液推注入膀胱后仔细检查。

(2) 检查确属膀胱肌层损伤而未穿透粘膜者, 用2—0肠线间断缝合裂伤肌层。膀胱壁全层破裂者, 用3—0肠线间断缝合膀胱粘膜, 继以2—0肠线间断缝合肌层, 最后以2—0肠线连续褥式缝合肌层以包埋第一层肌层, 加固缝合线。

(3) 术后持续留置尿管7d, 膀胱粘膜未破裂或破口<2cm者, 术后5d拔除尿管。给予抗生素。

参考文献

[1]赵艳辉.剖宫产术后2年发现膀胱损伤一例[J].2007, 2:55.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22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 同年龄组、同科室、同期住院的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作为为对照组,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手术室环境、术野准备、器械消毒、麻醉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切口感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 比较两组在体质量指数 (BMI) 、合并基础疾病 (妊娠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 、胎膜早破、预防应用抗生素、季节、阴道试产时间、羊膜腔感染、术中失血量、切口缝合人员、手术时间等差异。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取SPSS12.0统计软件, 先采用单因素t检验和卡方检验, 筛选出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危险因素, 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260例剖宫产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42例, 为1.86%。单因素分析BMI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未预防应用抗生素、夏季、阴道试产长、存在羊膜腔感染、术中失血量多、非主刀缝合、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等10个因素感染关联 (表1) ;对有显著性意义的以上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切口感染高危因素:体质量指数高、伴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非主刀缝合、夏季 (表2) 。

3 讨论

随着医院感染研究的不断发展, 在监控、管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切口大多愈合良好, 但仍有部分发生切口感染, 发生率达3.02%[3], 本研究发生率2.3%。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很多, 根据外科病程, 可将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归纳为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相关因素[4], 本文在排除手术间的环境、术野准备、器械消毒等外源性相关因素后经单因素分析与切口感染密切的相关因素有10个, 经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显著变量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体质量指数高、伴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非主刀缝合、夏季。

3.1 体质量指数

BMI高者皮下脂肪厚血运较差;手术暴露困难, 反复来回移动、牵拉拉钩, 使组织压榨伤严重;切口暴露时间长;切口部位缝线增多等原因导感染, 其OR值4.124。因此, 加强围生期保健及宣教, 指导孕妇尽可能使其BMI达到合理范围内;术中避免反复多次切割;缝合皮下脂肪层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将己脱落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5]。

3.2 基础疾病

基础疾病的存在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环境易引起组织水肿, 利于细菌生长, 易致感染, 本组危险度3.123。术前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 如纠正贫血、控制血糖、治疗原发感染等;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补充适量能量、白蛋白、维生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3 手术时间

文献报道, 可变因素中手术时间与切口感染关系最为密切, 手术时每小时降落手术区的细菌数可达35000~60000个[6], 手术时间越长, 切口暴露的时间越长, 由空气或切口附近随汗腺排出的细菌污染切口造成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本研究发现OR值2.876, 因此, 应提高手术医师专业技术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参与手术的人员明确分工, 与手术者密切配合, 使手术有序进行,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3.4 切口缝合人员

本组显示, 非主刀医师 (进修医师或实习学生) 缝合的切口感染率是有经验主刀医师缝合切口的为2.543倍, 表面上与缝合人员有关, 其实质是与缝合技术有关, 精细的手术可保护好组织, 减少损伤, 止血严密, 不留死腔, 从而有效的防止感染, 但是在切口缝合过程中, 如果残留无效腔及切缘对合不良, 为感染提供有利条件;同一部位反复进针、出针, 极易导致皮下脂肪液化;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 易发生线结反应, 致局部炎症, 并增加了缝线沾染的机会;打结过紧可影响切口的血液循环, 增加感染机会。

3.5 季节

适当的温度有助于血液循环和细胞的生长, 太冷太热都会影响组织愈合。本调查资料显示, 夏季切口感染发生率高OR值为1.765, 由于温、湿度逐渐升高, 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又由于现代病房大都是中央空凋装置, 病室通风较差, 因此, 夏季特要注意加强无菌操作, 对分泌物多、易感染的切口适当增加换药次数, 保持敷料干燥, 并注意病室的通风换气及温、湿度调节。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22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对可能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切口感染1.86%, 单因素分析10个因素感染关联;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体质量指数高、伴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非主刀缝合、夏季。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切口感染, 通过控制体质量指数、治疗基础疾病、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医师水平、夏季注意加强无菌操作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胡进霞, 齐鑫.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6) :775-7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1:10-12.

[3]张丽敦.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 2005, 26 (11) :1547-1548.

[4]陈萍, 陈伟, 刘丁.医院感染学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1-132.

[5]龚志军, 任镜清, 孔刚, 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广东医学, 2007, 28 (3) :429-431.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7

关键词:剖宫产,感染,预后,抗生素

剖宫产不属于绝对无菌手术,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经过多年的大量临床验证,目前一致认为无论择期剖宫产或临产后急诊剖宫产均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利于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1,2]。但随着临床大量滥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3],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给临床带来许多不便,给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剖宫产患者200例,符合以下条件,年龄20~40岁,血红蛋白≥9 g/L,无心、肝、肾、血液病及糖尿病,无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无药物过敏史,术前3 d体温正常。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年龄、孕次、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胎膜破裂时间、产程、肛查及阴道检查次数及手术指征等多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试验组:青霉素皮试(-),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进入麻醉诱导期即手术开始前30 min将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呋辛2 g快速滴入。对照组:手术结束回到病房,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呋辛2 g,每天1次,共3 d。

1.3 观察指标

(1)术后体温变化;(2)术后病率:手术24 h后至5 d内体温连续2 d≥38℃者(无其他原因);(3)腹部伤口感染:术后创口感染裂开和需引流者;(4)子宫内膜炎:术后24 h以后体温持续超过38℃,恶露有臭味和(或)子宫压痛,子宫创口感染而无其他感染因素者;(5)不良反应监测:包括血象、消化道反应及皮疹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数据处理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2.2用药不良反应

有1例患者发生药疹,停药后2 d自行消退。

3 讨论

3.1 效果

感染是剖宫产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的潜在致病菌能导致术后的内源性感染。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术后病率和感染率。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和脏器功能损害,使细菌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剖宫产术后病率和感染率文献报告不一,术后病率13%~59%,子宫内膜炎发生率20%~38.5%,伤口感染率0.5%~9.8%,本文对照组术后病率28%,子宫内膜炎发生率26%,与文献相符。试验组术后病率2%,子宫内膜炎发生率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对照组伤口感染率20%,明显高于国内文献而接近Gibbs 16.1%的报告[4],这种差异是因诊断标准不同所致。国内仅指切口发炎裂开和需要引流者,不包括各种切口愈合障碍继发感染及炎症较轻,经保守治疗治愈者。试验组伤口感染率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5]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尚不能完全杜绝,仍应做进一步的努力。

试验组在术后感染率、子宫内膜炎及伤口感染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术前用抗生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方面有积极作用。

3.2 用药时机

剖宫产术预防应用抗生素应兼顾母儿双方利益。有学者主张首次给药应在钳夹脐带后,以免影响新生儿。多数学者的研究证明:为使手术时母血中抗生素达到有效浓度而取得最大的预防效果,应在切开皮肤30 min(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感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术前用药未发现对新生儿的副作用[6]。本文试验组均在术前30 min给药,未发现对新生儿有不利影响。术后延长用药时间并不比术前短时间用药效果好,并能带来医源性合并症。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短疗程、高浓度冲击用药,本文也支持这一观点。择期剖宫产手术后不必用药,若患者有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多次阴道检查或肛查等易感因素,可酌情增加使用次数,但一般不超过3次。静脉给药应在30 min内滴完,不宜放在大瓶的液体内缓慢滴入。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首次剖宫产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疤痕子宫剖宫产的8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在22~3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8.6±2.2)岁,研究组中患者年龄在21~35岁,平均年龄在(29.1±2.1)岁,所有患者知晓该次研究,同意参加该次研究,该研究经过伦理会批准,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患者手术中的出血情况,并予以子宫局部缝扎止血、纱布宫腔填塞止血以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止血。

1.3 评价标准

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诊断标准: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如果超过500 m L则被诊断为剖宫产术中出血[4]。采取面积法、容积法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进行评估[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中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导致出血的原因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术中平均出血量采取(±s)表示,数据对比行t检验,发生率以及出血原因等以[n(%)]表示,数据对比分析行χ2检验,P<0.05,表示各指标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4.5±28.7)m L,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4.7±23.1)m L,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t=13.065,P<0.05)。

2.2 患者出血因素比较

导致患者出血的主要因素包括切口撕裂、宫缩乏力以及胎盘因素等,其中两组患者的胎盘因素以及宫缩乏力等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撕裂因素比较(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3.1 子宫疤痕对术中出血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子宫疤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比首次剖宫产患者的出血量多,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6]:①子宫疤痕以导致子宫破裂;②子宫疤痕导致子宫切口弹性差;③子宫疤痕对子宫的收缩存在一定的影响;④子宫疤痕易导致胎盘的粘连等发生。

3.2 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预防措施

为降低疤痕子宫剖宫产出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7]:①在行剖宫产中要严格的掌握患者的手术指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技术方法。②在患者分娩期间,各项操作要谨慎,缝合本领强,术后密切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③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在妊娠中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对潜在的引发出血的因素进行处理。④对于首次行剖宫产的患者要加强其临床操作技术,促进子宫的收缩,防止感染,使切口愈合良好,防止再次妊娠出现切口破裂等现象。

3.3 研究结果

该次研究中共选取13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4.5±28.7)m L高于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4.7±23.1)m L(P<0.05),由此说明,疤痕剖宫产更易发生术中出血情况,且出血量较多。周静[8]在对《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中报道显示,疤痕子宫患者术中出血量在200 m L左右,其中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均是导致术中出血的重要因素,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次研究导致患者出血的主要因素包括切口撕裂、宫缩乏力以及胎盘因素等,其中两组患者的胎盘因素以及宫缩乏力等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撕裂因素比较(P>0.05)。

综上所述,导致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因素较多,予以针对性预防护理对降低术中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因素,探究其预防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首次剖宫产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疤痕子宫剖宫产的80例作为研究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4.5±28.7)m L,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4.7±23.1)m L,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t=13.065,P<0.05),导致患者出血的主要因素包括切口撕裂、宫缩乏力以及胎盘因素等,其中两组患者的胎盘因素以及宫缩乏力等因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撕裂因素比较(P>0.05)。结论 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因素较多,针对不同因素予以针对性预防,可以降低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因素,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丁俊青.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因素与预防[J].中外医疗,2015(23):190-191.

[2]周翠芬.疤痕子宫产后出血救治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上旬刊):2404.

[3]吴少群.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母婴世界,2015(16):44.

[4]高英杰.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5(4):18-19,75.

[5]史玉梅.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治疗[J].医药前沿,2015(15):67-68.

[6]陈裧,刘俊茹.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下旬刊):2983-2984.

[7]丛静.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相关因素[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6):63-64.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9

【关键词】 盆腔瘀血综合症 输卵管结扎术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1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52-01

现阶段,我国常用的节育措施就是输卵管结扎术,该技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在临床上广泛采用[1]。盆腔淤血综合症是输卵管结扎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盆腔静脉慢性瘀血而导致的独立性病变,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几率,对患者劳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2]。其主要臨床症状表现为腹部或腰骶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在同房之后疼痛加剧。为了进一步研究输卵管结扎术并症盆腔瘀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与预测。笔者对2009年-2012年来我站治疗的85例输卵管结扎术后出现盆腔淤血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详细分析该疾病的发病原因、积极寻找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输卵管结扎术导致盆腔瘀血的原因

1.1 侵入性手术器材影响

侵入性手术以及手术器材等影响,会进一步影响盆腔自身的动力血流学发生改变,手术器材会进一步损伤系膜血管。而这一部位含有丰富的卵巢、子宫静脉吻合支,进一步影响卵巢与子宫的静脉回流,出现瘀血[3]。

1.2输卵管结扎术自身特点

该手术的特点就是对盆腔静脉进行人为的损伤或阻断。而盆腔静脉比较多,通常情况下,一条动脉会有2-3条静脉与之伴行。通常情况下,静脉壁非常薄而且缺乏弹性,很容易弯曲、扩张。

1.3患者个人体质影响

患者个人体质影响,比如说,子宫后位、体质因素等都是导致盆腔瘀血的主要原因。习惯性便秘也是导致该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便秘会进一步影响直肠部位的静脉回流,进而影响到直肠与阴道静脉、子宫静脉的吻合。与此同时,痔丛充血会导致阴道、子宫充血,进而导致盆腔淤血综合症。另外,患者长期失眠、抑郁等也是该疾病的好发因素。

2 预防输卵管结扎术导致盆腔瘀血的对策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输卵管结扎手术提出了更好的标准与要求。一方面需要起到良好的避孕、节育效果,一方面降低手术对于患者精神、身体等方面的影响。这对计生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仅在工作工认真、仔细实施手术,更要严格掌控手术的禁忌症与适应症,在手术前、手术中全面检查,对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更好的保护妇女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

2.1 全面的术前检查

在作输卵管结扎手术之前,对输卵管结扎受术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对受术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进一步排除哺乳期闭经、盆腔炎及宫颈炎等因素。对于子宫后位受术者,需要在输卵管结扎手术之前进行子宫复位。对于便秘等受术者,需要指导受术者合理饮食,多运动,多饮食,经常摄入蔬菜、粗粮食物。对于长期抑郁与失眠患者,加强心理调节与心理护理,指导受术者合理的生活方式。通过全面术前检查,发现并积极就行潜在危险性因素,进一步预防盆腔淤血综合症的发生。

2.2 合理选择手术时间

通常情况下,输卵管结扎手术在月经干净之后到排卵前期这一段时间比较适合。因为,经期内或者排卵后妇女静脉血管管腔会进一步扩张,随之静脉血液量也会增多,血液流动比较缓慢。如果在这一段时间内进行输卵管结扎手术,很容易导致系膜血管损伤,诱发盆腔淤血综合症。

2.3 认真、仔细施术,预防并发症发生

在输卵管结扎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此同时,应提高手术操作技巧,认真、仔细施术,进一步降低对患者有机体损伤。充分掌握输卵管的生理解剖特点,掌握切除、结扎要点,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流程进行[4]。尤其注意,在输卵管钩取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柔,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如果患者表明痛苦或提取阻力比较大,需要放开钩取物,重新寻找新的提取段,严禁强拉硬扯,对受术者输卵管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在提取输卵管到达切口位置时,需要确定是输卵管之后,才可以使用艾力斯钳夹。如果未确定是输卵管,则艾力斯不能上扣。在提取、钳夹输卵管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缓,避免对输卵管系膜造成损伤。输卵管结扎位置,尽可能选在无血管部位的峡部,预防认为损害系膜血管。

2.4 输卵管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分析

为了尽可能避免感染等手术并发症,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使用,预防感染。结合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在手术之后,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加强家庭支持,使患者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加强科学饮食指导,预防便秘发生。对于子宫后位的妇女,在接受手术之后,应多卧床休息,采用膝胸卧位或者侧俯卧位,进一步纠正子宫后位,降低盆腔淤血综合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开始入手,针对性采取解决对策,能预防盆腔淤血综合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维海.盆腔瘀血综合征的预防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18(10):107-108.

[2]王丹英.绝育术后直视下输卵管复通术18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6(11):72-73

[3]陈冬梅.姚石安.郭胜.贴脐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瘀血综合征的辨证用药特点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10):52-54

剖宫产术并发症的预防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60例需行剖宫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孕检胎儿发育正常, 均自愿进行剖宫产分娩。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 根据随机数字表, 将患者随机分成分两组。观察组年龄20~37岁, 平均年龄 (28.6±3.5) 岁, 孕周38~41周, 平均 (39.5±4.2) 周, 体重指数 (22.4±3.2) kg/m2;对照组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 (27.6±3.5) 岁, 孕周37~40周, 平均 (38.5±4.1) 周, 体重指数 (22.6±3.4) kg/m2。组间资料大体一致。入选标准为初产产妇, 身体各项指标均稳定, 排除合并术前感染以及重要脏器损伤患者。

1.2 用药方法

观察组于术前30 min静滴0.9%氯化钠溶液100 m L+1 g头孢曲松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3036, 规格:15 m L管制西林瓶, 按C18H18N8O7S3计算1.0g, 1瓶/盒) , 之后行椎管内麻醉, 开始剖宫手术, 术后应用头孢唑林预防感染, 用药2~4 d。对照组手术方式和术后用药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术后第1天和第3天, 以无菌棉于切口处拭子取样, 进行细菌培养。并测定白细胞 (WBC) 和c-反应蛋白 (CRP) 水平;测量患者体温以及退热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资料、感染率等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表示为%) ,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用 (x±s) 表示) 。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 (3/30) , 脓性渗出和盆腔炎发生率分别为3.33% (1/30) 和0%, 均优于对照组26.67 (8/30) 、10% (3/30) 和6.67% (2/30) ,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第1天和第3天WBC、CRP水平以及退热时间比较

术后观察组WB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退热时间 (2.21±1.43) d短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为符合手术指征孕妇的主要分娩方式, 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在麻醉状态下进行, 降低产妇分娩痛苦, 安全性高。但是, 术后切口感染成为延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 据调查显示[3], 切口感染发生几率可达10%以上, 切口处创伤, 为病原菌感染提供通道和条件, 影响术后恢复情况, 对母婴均造成不良后果。切口发生感染主要因素在与于:术中操作对周边组织的创伤, 为细菌滋生提供储备条件, 术中创伤增加患者应激性, 生殖道内潜在病原菌得以入侵, 增加盆腔炎发生几率。有研究显示[4], 剖宫产产后发生感染的几率是阴道分娩产后的7倍以上。合理应用抗生素仍是预防术后感染的主要环节和必要措施。但是, 此环节中仍存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 并未达成统一方案, 抗生素的选择以及用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均关乎于术后感染发生率。

在抗生素选择方面, 学者认为应选择广谱抗生素, 对于革兰阴、阳性菌均可发挥杀菌作用, 覆盖面较广。该研究应用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唑林, 均为安全性较高的头孢菌素 (第1代) , 头孢曲松钠为术前预防感染的常用药物, 该研究将其用于剖宫产术前, 结果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 (3/30) , 脓性渗出和盆腔炎发生率分别为3.33% (1/30) 和0%, 均优于对照组感染情况。虽然, 广谱抗生素效果较好, 但是为维持微生态平衡, 在抗生素的选择方面应慎重选用新型药物, 增加术后感染治疗的难度, 不易控制感染。

在用药时机方面, 临床普遍为术后用药, 但是, 术后用药时间较长, 并未达到理想感染预防效果, 同时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研究于术前预防性用药, 不仅降低感染率, 并且术后第1天和第3天, 观察组WBC、CRP水平明显降低, 退热时间缩短。预防性用药时间多在术前0.5~2 h, 持续时间在24 h以内, 对于异常分娩者可适当延长至48 h。余映花、张劼等研究者[5,6]均研究术前应用抗生素对剖宫产术后感染预防情况, 取得相似结果。但是, 有学者认为[7,8], 术前用药可影响新生儿已存在感染的判断, 提高新生儿对抗生素耐药性, 但与此问题仍需进行大量样本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前抗生素的应用对术后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 对于其对母婴的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为感染预防提供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邓体瑛.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剖宫产预防用抗菌药调查[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3 (2) :84-86.

[2]林玉龙, 王琴芳, 李桂枝.立项前后该院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 2013, 24 (26) :2407-2410.

[3]赵济国.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 (1) :52-53, 61.

[4]黄信.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合理使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13) :10-11.

[5]余映花.剖宫产120例术前应用抗生素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6) :51.

[6]张劼, 段鲜盟.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效果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8) :1066-1067.

[7]卢艳.剖宫产围术期抗生素预防用药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2, 25 (9) :134-135.

上一篇:信息服务外包下一篇:CE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