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并发症

2024-05-16

术并发症(共10篇)

术并发症 篇1

心脏介入是进行心脏疾病诊断和 (或) 治疗是重要方法[1], 由于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等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完善而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应用, 但同时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准备不充分、个体差异等因素出现心脏介入术并发症, 对患者身心痛苦, 严重者危及生命, 并且随着心脏介入开展心脏介入术并发症增加趋势,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心脏介入术中并发症, 我们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开展的心脏介入手术2032例, 其中男性1402例, 女性630例, 年龄45~72岁, 原发疾病为冠心病1006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09例, 房室传导阻滞组织160例, 阵发性室上速343例, 先心病110例, 风湿性心脏病770例。

1.2 观察内容

对本组2032例心脏介入手术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 了解心脏介入术中并发症 (指围术期与介入导管操作损伤密切相关的并发症) 发生率, 并发症种类及构成比。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心脏介入方法与并发症

2032例心脏介入手术发生并发症65例, 并发症发生率3.20%, 对心脏介入方法与并发症发生构成进行观察, 具体见表1。

2.2 心脏介入并发症构成

对65例心脏介入手术发生并发症进行统计观察发生并发情况及构成,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出血血肿:心脏介入后周围血管损伤出血、动脉血肿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4%, 由于心脏介入治疗穿刺位置不当、压迫止血方法不妥、抗凝剂应用后制动不严格过早地活动造成, 对心脏介入患者术后采取24h伤口压迫, 不易过早活动, 防止出血形成血肿。

拔管综合征:拔管时对血管牵拉刺激、拔管疼痛、心理紧张, 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2], 表现为大汗淋漓、心动过缓<60次/分, 脸色苍白、意识障碍、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低血压性休克, 甚至导致死亡。在拔管前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 拔管减轻按压力度、动作轻柔, 或进行局部麻醉后再进行拔管, 尽量降低或减少拔管综合征发生。

心包填塞:是严重的心脏介入并发症, 因介入造成心室壁或血管穿孔, 大量血液积聚心包腔, 出现急性心包填塞临床表现, 需紧急开胸手术, 造成心包填塞与介人总操作不规范、手法粗暴等有着直接关系, 操作导管或导丝时要轻柔、规范、耐心, 术中使导管前段自然弯曲成弧状, 避免导管端头直顶心脏组织, 引起心包填塞。

血管内膜损伤:术中操作不当、动脉硬化、动脉壁炎症、导管形状不合适等因素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导管或 (和) 导丝进入血管内膜下夹层形成[3], 应立即停止介入治疗, 将导管退至大血管内, 恢复损伤的血管内膜血管血流。

严重心律失常:由于介入对心脏组织刺激引起[4]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 术前应检查掌握电解质和其它诱发因素, 术中操作轻巧避免对心脏组织刺激,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如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积极救治, 防止出现恶性事件。

血栓形成或栓塞:导管操作时间过长造成血管壁损伤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导管刺激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塞;导管鞘或导管过粗人为形成动脉闭塞, 造成供血障碍。

总之, 心脏介入术并发症与术中操作有直接关系[5], 但术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隐患, 积极控制避免发生并发症, 并制定详细的救治预案, 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对发生并发症能够正确、及时处理, 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术并发症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开展的心脏介入手术2032例了解心脏介入术中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种类及构成比。结果 2032例心脏介入手术发生并发症65例, 并发症发生率3.20%, 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拔管综合征、血管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或栓塞、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结论 心脏介入术并发症与术中操作有直接关系, 但术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隐患, 积极控制避免发生并发症, 并制定详细的救治预案, 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对发生并发症能够正确、及时处理, 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并发症,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贵之, 邢宇, 张海泳, 等.导管术后拔除鞘管时引起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1, 3 (5) :1.

[2]刘士红, 孙宣.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16 (9) :658-660.

[3]王蓓, 建红, 徐洁.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十进修杂志, 2003, 4 (4) :318.

[4]荆全民, 刘日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标准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25 (2) :1136-1138.

[5]席海燕, 朱学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5) :292-295.

术并发症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5—76岁;术前经超声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窦早癌1例,食管黏膜下平滑肌瘤4例;食管黏膜下脂肪瘤3例;胃良性肿瘤2例;手术时间60-240分。本组8例发生出血的患者中(小血管渗血7例,出血量10—50ml;较粗血管出血1例,出血量大于50ml),2例发生穿孔,1例胃穿孔,1例食管穿孔。8例出血患者均采用热活检钳电凝止血以及金属止血夹夹闭止血等措施。2例穿孔患者采取金属夹夹闭,穿孔患者术后1—2周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1 术前评估

ESD在国内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内镜室护士接到手术预约通知单后要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评估,详细介绍治疗过程(手术医生,配合护士、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及术前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护士正确回答患者的疑问,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使患者心情放松,增加治疗信心。

2.1.2药物指导

护士在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服抗凝药物史,是否有出血倾向,术前要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血小板数目及出血时间等。对于平时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嘱其按麻醉师的指导服药使血压降至可控水平,减轻术中出血风险。[1]

2.1.3 消化道准备

上消化道治疗的患者手术前ld进软食,手术当日禁食水。

2.1.4 器械、物品准备

器械护士术前检查,器械:电子胃镜OLYMPS公司GIF-2TQ260M、GIF-Q260J、GIF-H260型胃镜 海博刀系统、 透明帽 、止血钳、止血夹、喷洒管等器械的性能良好保证术中正常运行。药物:0.1%盐酸肾上腺素lml+0.4%亚甲蓝+生理盐水100ml混合液、生理盐水、及2%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溶液(表面喷洒止血用)等。

2.2 术中并发症的护理配合

2.2.1 术中出血的护理配合

术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在准确判定出血部位和血管走向后。器械护士快速准确传递电止血钳夹住出血的血管略向上提拉。电凝止血后将钳瓣松开,不要过度牵拉黏膜,避免引起再出血。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提示失血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输血、补液及静滴止血药物[2]。本组8例发生出血的患者中(小血管渗血7例,给予电止血钳夹止血;较粗血管出血1例,给予金属夹子夹闭止血。同时巡回护士遵医嘱随时调整海博刀系统参数,保证剥离黏膜时凝切效果。

2.2.2 术中穿孔的护理配合

穿孔是ESD的常见并发症,进行消化道ESD时由于食管壁较薄,过度通电电凝止血以及操作空间小,会导致迟发性穿孔,治疗时护士应密切观察镜下图像和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准确判定出是否发生消化道穿孔。本组2例1例胃穿孔,1例食管穿孔。1例胃穿孔术中观察发现患者腹腔胀气较轻,由巡回护士给予腹部按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病灶切下后立即给予金属夹夹闭,并用注射器进行腹部穿刺放气。1例行ESD治疗后患者出现粘膜切开深至粘膜下层暴露肌层,引发纵隔气肿,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即遵医嘱给予直径细的微型夹子夹闭后禁食、胃肠减压、止痛、抗炎等保守治疗处理,微型夹子的尖端不会损伤肌层,过多使用金属夹子夹闭会增加纵隔气肿的恶性程度,故食管穿孔部位不建议使用金属夹子夹闭。[1]

2.3 并发症处理后的护理

2.3.1 做好麻醉复苏后护理

ESD术治疗后待患者麻醉复苏后.详细记好术中护理记录,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①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呕血及黑便,以及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如体温明显升高,考虑感染加重,通知医生。②对于穿孔的患者继续观察有无腹痛加剧、呼吸困难及血压下降的症状,必要时可转至外科手术。如患者出现呕血、大量黑便或鲜血便、血红蛋白和血压持续下降可行急诊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2]遵医嘱患者给予卧床24—72h,3d后适当活动,避免剧烈活动,因剧烈活动可使焦痂过早脱落而出血,本组未发生迟发性出血。

2.3.2 饮食护理

一般ESD术中止血术后禁食水48~72 h,避免食物与创面摩擦,间接减少胃酸对创面的侵害,创面大且并发出血者,延长禁食时间72~96 h,然后改为流质(可食米汤、清淡不油腻的汤、脱脂牛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如粥、面、蒸蛋等),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食物温度应适中,不宜太烫,嘱患者定期胃镜下随诊1-12月[3]。如发生穿孔后应视穿孔后的治疗效果嘱患者禁食3—5d.同时给予胃肠减压。应以静脉营养为主,下消化道穿孔禁食7—14d。

参考文献:

[1] 姚礼庆,周平红.内镜黏膜下剥离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

[2] 赵丽霞,张永红,王萍,殷积美,刘冰熔.12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2010年第9期.

浅谈人工流产术并发症 篇3

1 术中出血

术中出血量>200ml者为术中出血。

1.1 原因

大多为妊娠月份大, 用的吸管较小, 负压太低, 大块组织未能及时吸出而妨碍子宫收缩;多而频的人工流产术, 曾有不全流产、胎盘残留, 前置胎盘、疤痕子宫病史, 长期服用甾体避孕药或哺乳期子宫等均是影响子宫收缩的因素。术时损伤, 反复吸刮也可引起出血。

1.2 防治

一旦发生术中出血, 应及时输液, 使用缩宫剂和迅速清除宫内残留物是预防术中出血的重要方法。并且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手术技术, 选用大小适宜的吸管, 负压应规定不能太低。术前详细询问病史, 检查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有无多次人工流产史及其高危因素, 采用B超影像技术确定胎囊大小等, 严禁做超过手术范围的人流, 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指受术者在人工流产术中或手术结束时, 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头晕、胸闷、甚至发生昏厥和抽搐[1]。

2.1 原因

精神紧张, 畏惧手术;不能耐受宫颈管扩张、牵拉或过高的负压;术中器械反复进出宫腔。

2.2 防治

术前应改善全身情况,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患者合作, 按操作规程进行手术。一旦出现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如头昏、胸闷、面色苍白、昏厥等, 应立即停止手术并输氧, 肌注阿托品0.5mg, 待病情恢复后继续手术。

3 子宫穿孔

当探查宫腔或进行手术操作时, 突然感到器械进入宫腔无阻力或无底感, 探针探宫腔的深度已远远超出了该孕妇妊娠月份子宫的大小, 可诊断为子宫穿孔。

3.1 病因

子宫内口过紧, 子宫极度前倾后屈, 畸形子宫, 疤痕子宫, 哺乳期子宫;手术者经验不足, 技术不熟练。

3.2 防治

术者应查清子宫大小及位置, 谨慎操作, 动作轻柔, 操作幅度不宜多大。一旦发生子宫穿孔, 应立即停止手术,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以下处理。①人工流产术已完成者, 如患者情况良好, 无出血及腹腔内脏器官损伤, 可卧床休息, 给予宫缩剂、抗生素。②若人工流产术尚未完成, 患者情况尚稳定, 估计穿孔小, 无内出血, 可在B超或腹腔镜监护下完成手术。腹腔镜监视时发现穿孔处有出血时, 尚可在直视下止血, 需缝合时亦可进行缝合, 术后留院观察。③尚未进行吸宫者, 则可等待1周后再清除宫腔内容物。④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术, 并在直视下完成吸宫, 且可进行穿孔的止血与修补, 同时仔细检查有无造成内脏器官的损伤:穿孔部位不清楚, 有内出血征兆或可疑内脏受损者及保守治疗中出现严重感染时[2]。

4 空吸与漏吸

指术时未能吸到胚胎及胎盘绒毛。

4.1 原因

空吸可能是子宫较大、月经不调、HCG假阳性、异位妊娠的误诊。漏吸多发生在孕6周内, 孕囊小、宫腔相对大时造成, 也可能发生于子宫畸形、子宫过度倾屈等。

4.2 防治

发生空吸及漏吸时, 应复查子宫位置、大小及形状, 并重新探查宫腔, 能及时发现问题而解决;若吸出组织送病理检查又未见绒毛或胚胎组织时, 除考虑漏吸外, 还应排除宫外可能。应将吸出物及时送病理检查, 术后复查血HCG及B超检查。预防在于术前仔细检查, 除HCG外, B超应列为常规检查, 且人工流产时间选在45天左右, 对吸出物应仔细检查。

5 吸宫不全

指人工流产术后部分妊娠组织物残留。术后阴道流血超过10日, 血量过多或流血停止后又有多量流血, 应考虑为吸宫不全, 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5.1 原因

子宫畸形、子宫过度前倾后屈, 胚胎着床部位低;操作者技术不熟练。

5.2 防治

若无明显感染征象, 应行清宫术, 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同时伴有感染, 应在控制感染后行清宫术。预防在于手术操作熟练及对吸出物仔细检查。

6 感染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下腹疼痛、白带浑浊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双合诊时子宫或附件区有压痛。可发生急性子宫内膜炎, 偶有急性输卵管炎, 严重时可发生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6.1 原因

吸宫不全, 流产后过早盆浴和性交, 吸宫前有生殖道炎症未经治疗, 手术未按严格无菌操作, 器械与敷料消毒不严格等。

6.2 防治

人工流产后对诊断感染者应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 宫腔内残留妊娠物者按感染性流产处理。预防在于严格掌握人工流产适应证及禁忌证, 有炎症者须在治愈后方可行手术, 手术严格无菌操作, 器械或敷料严格消毒, 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如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禁盆浴、少体力劳动) 等预防措施。

7 羊水栓塞

发生在妊娠10~14周钳刮术时, 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引起的肺栓塞、休克、DIC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7.1 病因

因宫颈裂伤、胎盘剥离使血窦开放, 为羊水进入血液创造了条件, 此时应用缩宫素, 更可促使羊水栓塞的发生。

7.2 防治

一旦出现羊水栓塞, 应立即进行抢救。重点是针对过敏和急性肺动脉高压所致低氧血症及呼吸循环功能衰竭、预防DIC及肾功能衰竭。预防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操作力求轻柔, 适时应用缩宫素。

8 宫颈裂伤

宫颈内口撕裂是宫颈裂伤的主要表现, 严重的会出现全部撕裂的情况, 甚至扩展到子宫下段。在手术过程中, 阴道流血量多, 宫颈扩张时有突然失控感, 应考虑宫颈裂伤。

8.1 病因

宫颈发育较差或有疤痕者, 宫颈弹性差;不按顺序渐进进行宫颈扩张, 操作用力过猛;胎儿骨骼强行通过子宫颈。

8.2 防治

预防在于扩张宫颈时动作轻柔;术前宫颈准备充分;手术控制在孕14周以内。轻度裂伤可采用局部压迫治疗, 裂伤超过2cm者需用可吸收线缝合修补。

9 远期并发症

以月经失调居多, 这可能与人工流产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调节功能失调有关, 妊娠以后, 与生殖有关的各种激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 人工流产后, 这种抑制还是持续一段时间, 且轴系功能恢复过程易发生正负反馈失调, 而出现暂时的月经失调、闭经或不排卵等。这类并发症多可逐渐恢复正常, 故一般不需治疗;若3个月后仍不正常, 应分清原因分别进行治疗。流产后感染所致子宫内膜炎是引起闭经的原因之一[3]。其次为继发性不孕症, 妇女人工流产后妊娠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人工流产后盆腔炎所致。手术创伤使宫腔自然防御功能下降, 易导致生殖道感染、宫颈口宫腔粘连、输卵管管腔粘连, 形成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 同时感染使局部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精子抗体阳性, 也造成不孕。第三为慢性盆腔炎、宫颈粘连的发生, 多与手术操作有关, 由于吸刮过度, 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宫颈管内膜损伤过度等造成感染, 愈合后形成宫颈管或宫腔粘连, 轻度的感染未经及时治疗, 或因治疗不彻底, 使症状体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而形成慢性盆腔炎。

总之, 人工流产有一定的并发症, 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有着一定的损害。为了进一步降低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应积极做好卫生指导和避孕指导, 充分认识人工流产的危害性, 正确使用避孕方法, 避免反复意外怀孕, 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 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的常见并发症及与人工流产术并发症有关的危险因素和防治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人工流产术后, 出现并发症患者对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中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子宫穿孔、空吸与漏吸、吸宫不全、感染、羊水栓塞、宫颈裂伤和月经失调等远期并发症, 是人工流产术的常见并发症。结论 人工流产术并发症较多, 应严格掌握人工流产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术中应规范操作, 针对各种高危因素, 采取早期预防、监测, 积极治疗并发症, 术后应加强护理。另外, 需正确认识无痛人流, 应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 降低人工流产率。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并发症,原因,防治

参考文献

[1]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18.

[2]芦志红.人流常见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8) :118.

术并发症 篇4

方法:对临床1532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引起并发症的93例进行分析。

结果:93例中发生术中并發症的32例,占34.4%,术后并发症61例占65.5%,术中术后都发生并发症18例占18.9%。

结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①术前对阻力估计不足;②操作粗暴,保护不力;③方法不当。预防措施:手术前认真检查,分析牙阻力,运用合适的方法,操作规范,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86-01

下颌阻生智齿,因为萌出不全,位置不正,牙龈部分覆盖于牙冠表面,容易发生冠周炎。食物嵌塞,以及牙髓炎,邻牙龋坏,大多数要行智齿拔除。由于下颌阻生智齿牙根形态变化比较大,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比较特殊使得该牙在临床拔除中难度比较大,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经常发生。本科室在2000年3月到2010年3月共拔除1532个下颌阻生智齿,发生并发症93例,分析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0年3月到2010年3月我科共拔除下颌阻生智齿1532例,发生并发症93例,占6.07%,93例病人中男性占43例,女性50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3.5岁。

1.2智齿阻生类型。根据患者临床检查和下颌骨侧片和牙X线片显示:患者智齿阻生类型:其中垂直阻生14例,水平阻生11例,颊向阻生8例,近中阻生51例,舌侧阻生牙9例,倒置阻生牙1例。

1.3治疗方法。牙拔除术的准备和操作应遵循无痛、无菌、少创伤等一切外科原则[1]。常规术前准备。2%利多卡因下颌阻滞麻醉后,再用5mg地塞米松注射于下颌阻生齿颊侧及远中软组织内。高位阻生一般不需翻瓣,仅需切开及分离覆盖之软组织。在解除邻牙阻力,部分消除冠、根骨阻力后,即可按照一般拔牙的方法和原理拔出磨牙,主要是使用牙挺,待牙齿基本脱位后是用牙钳拔出。修整创缘,刮除破碎的牙块,残余的骨屑或根尖肉芽组织。挤压术创两侧的牙龈,使牙龈尽可能对位后缝合,5~7天拆线。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罗红霉素每次0.15g,每天2次,甲硝唑0.4g,每天3次,3~7天。

1.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93例中发生术中并发症的32例,占34.4%,术后并发症61例占65.5%。术中术后都发生并发症18例占18.9%。术中并发症中牙龈撕裂伤9例占28.1%,舌侧骨板骨折6例占18.7%,根折11例占34.4%,邻牙松动5例占15.8%,进入颌下间隙1例占3.1%;术后61例并发症中术后出血24例占39.3%,术后疼痛21例占34.4%,张口受限6例占9.8%,关节区疼痛2例占3.3%,干槽症6例占9.8%,下唇麻木2例占3.3%。

2讨论

2.1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下颌阻生智齿常被包埋于被外斜线加强增厚颊侧牙槽骨和较薄的舌侧牙槽骨之间,其拔除术在口腔临床手术治疗中属于比较复杂的牙槽外科手术,因为阻生的智齿在局部的解剖结构变异比较大,手术操作时候术野较小,术中术后容易出现疼痛、出血、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所以拔除前,应根据X线片对其阻力进行分析,对阻力估计不足及手术后操作粗暴是产生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原因。阻生牙的拔除阻力是由软组织的阻力、骨阻力和邻牙阻力共同构成的,如果术前对邻牙阻力估计不足,盲目用力,易造成邻牙松动或脱位;对骨阻力估计不足会造成牙根折断,加大创伤,加大病人的痛苦;考虑不全先行牙挺挺松后发现阻力没完全去除,再行劈冠极易造成舌侧骨板骨折,牙冠也不易劈开;牙龈分离不好极易造成牙龈撕裂,造成术后出血;劈冠时要千万小心,最好有专业人员配合,要掌握锤击的频率,锤击的速度,角度和力度,锤击不当极易造成创伤,争取一次性劈开。选择合适的凿子,安放在牙冠的正中发育沟处,持凿必须有支点,不能滑脱,不能移位;下颌阻生智齿位置在下颌角处,此处骨结构比较薄弱,拔除时不能用暴力,以免造成骨折。如果术前充分估计阻力,用高速涡轮机分牙以及去除骨阻力,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选择去骨量少的手术路径,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病人的痛苦。去骨量较大的病例缝合创口时且不可太严密,缝合远中切口即可,舌侧和颊侧切口不用缝合,以利于引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

2.2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发生术中并发症的病例极易引起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为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手术创伤,也就延长了手术时间,导致创伤感染的机会也就加大了,手术后的并发症也增加了。所以对手术中并发症的及时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中,发生手术中并发症32例,其中18例发生手术后并发症,因此减少手术中并发症,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2.3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在拔除阻生牙时,如果发生术中并发症,处理适当可以弥补术中失误,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应仔细询问和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史,有无拔牙禁忌。还要根据x线片,仔细了解下颌神经管与牙根的关系避免损伤神经。一旦出现软组织损伤,应仔细缝合,避免术后出血。造成邻牙松动,应立即停止拔牙,并且固定松牙,减低咬合。了解牙根形态避免断根,如牙根已经折断,应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拔除断根。拔除时,应注意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尽量避免损伤舌侧牙槽骨板。如发现牙槽骨骨折时,应妥善处理。

2.4术后并发症及防治。①拔牙术后出血,拔牙前应详细询问既往病史,拔牙过程中应注意减小创伤,并认真处理拔牙创,同时应向患者仔细交代拔牙后注意事项。对于发生拔牙后出血者,应用棉球将高出的血凝块清除,再以纱卷压迫止血,也可将双侧牙龈做水平褥式缝合。②拔牙术后感染,拔牙创感染应彻底清创,除去一切异物并冲洗创口。对于磨牙后区舌侧感染应尽快明确诊断,及时切开引流排脓。术前应注意严格掌握拔牙适应证,术中尽量减少损伤,术后可采取一些抗感染措施等来尽量避免。③拔牙后疼痛可给予镇痛剂。干槽症关键在于清创,隔离外界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参考文献

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防治体会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间, 共实施输卵管结扎术12989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患者43例, 患者平均年龄34.8岁, 年龄最小25岁, 最大42岁, 孕次2~3次。并发症有:切口感染18例, 月经改变10例, 术后出血与血肿3例, 膀胱损伤7例, 肠管损伤5例, 输卵管和系膜撕裂5例。

1.2 手术方法

接受手术者自愿选择绝育, 签订同意书后进行手术。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采用0.5%~1%利多卡因。全部患者采用经腹小直切口入路, 切口在6 d后进行拆线。术式:潘式法改良法。提管方式:指板提取法。结扎方法为输卵管抽芯近端包埋法和输卵管折叠结扎法。

2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

2.1.1 膀胱损伤7例

其中3例术前未排空膀胱, 膀胱充盈导致位置上移;2例手术时切口位置选择不当, 位置过低, 且由于解剖层次及组织结构不清, 导致错将膀胱当腹膜切开;2例有剖宫产手术史, 发生粘连, 膀胱异位, 手术时误伤膀胱。术中发现膀胱损伤, 需立即缝补。膀胱边缘修剪整齐、止血, 分两层缝合:肌层用2-0号肠线全层剪短缝合破裂口, 之后用1号丝线浆肌层连续缝合。

2.1.2 肠管损伤5例

2例麻醉不够完善, 手术时受术者腹肌紧张, 导致术时将肠管与腹膜一并提起剪开;2例用血管钳提起腹膜时用力过大, 钳子穿过腹膜夹住肠管后扣齿, 使肠壁穿孔;1例使用输卵管钩操作, 反复盲目钩取组织而钩破肠管。肠管损伤后, 需立即缝补。先将损伤的肠管牵出切口, 用纱布保护裂口周围, 裂口分两层横行缝合。使用1号丝线将第一层全层间断缝合, 缝合后裂口两端缝合完整, 使用1号丝线将第二层间断加内翻缝合浆肌层。肠管缝合后能通过两指尖。术后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 减少干扰, 并禁食。

2.1.3 输卵管和系膜撕裂5例

2例手术切口位置较高, 勾取输卵管时用力过大, 导致输卵管系膜撕裂;2例输卵管慢性炎症导致输卵管粘连, 分离时发生输卵管断裂、出血;1例受术者肥胖, 腹内压增高, 输卵管到腹壁的距离增加, 强行提管使输卵管系膜发生撕裂。发生输卵管系膜出血后, 应当先提取输卵管, 暴露出血点, 迅速止血, 用4或7号线缝合。若切口小, 不易暴露, 应扩大切口, 迅速找到出血点, 不可延误。裂口缝合完毕后, 需再次检查输卵管、系膜及卵巢的情况, 确定无损。术后, 受术者需留院观察, 并补液、服用止血药和抗生素。

2.2 术后并发症

2.2.1 切口感染18例

6例由于手术区域内有慢性炎症病灶所致;5例由于手术时消毒不彻底所致;3例有排异反应的个体出现切口感染并形成小脓腔。对于仅浅表感染未化脓者, 局部红外照射, 2次/d, 直至炎症消退。化脓者及时拆线, 清除异物, 每日换药, 保持伤口引流通畅, 常规、合理使用抗生素。

2.2.2 月经改变10例

可能是手术时引起输卵管、卵巢静脉回流受阻或盆腔静脉淤血症引起月经紊乱, 生活环境的改变、精神刺激等引起月经失调[2]。选择结扎术式应尽量选择不影响子宫、卵巢、输卵管血运的术式, 如Vchida法为抽芯包埋法, 以减少对系膜及其血管的损伤机会。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行结扎术, 月经干净后3~7 d为宜。不宜选择月经后半期[3]。

2.2.3 术后出血与血肿3例

此3例在手术中切断小血管未结扎, 钝性分离外脂肪层时撕裂其中血管面未及时结扎。发现出血与血肿后立即打开切口清除淤血, 止血后重新缝合。对于血肿液化者, 需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术后合理、适当使用抗生素, 预防继发感染。

3讨论

3.1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需要了解受术者病史及妇科检查情况, 对有手术史患者应警惕有无术后粘连或膀胱移位。应确保受术者在术前排空膀胱, 若有膀胱充盈者应插尿管。

3.2 麻醉药应适宜

皮下及肌肉内注射量应适当大, 以使肌肉松弛;腹膜及腹膜外间隙注射量应适当少, 避免切口下部麻醉浸润膀胱肌层, 使组织辨认不清, 误伤膀胱。

3.3 提高技术水平

要适当选择切口位置, 产后结扎切口要根据宫底高度选择部位, 一般在宫底下1~2 cm;非孕者横切口一般在耻骨联合上缘4 cm, 直切口下端可达耻骨联合上3 cm, 肥胖者应适当延长切口[4]。不应片面追求小切口而造成术野不清晰, 从而误伤周围脏器。输卵管提管时要按照寻管、勾管、滑管、提管四个步骤进行, 严禁暴力提管。

3.4 严格无菌操作

手术前需备皮, 手术用品严格灭菌、消毒, 器械、手术室严格消毒处理。术后指导受术者提高无菌观念, 勤换干净内衣裤, 预防术后感染。

3.5 做好术前心理指导

术前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 让受术者了解手术方法及过程, 对顺利实施手术, 提管手术治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非常必要[5]。

摘要:目的 探讨输卵管结扎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在本院行输卵管结扎术发生并发症的4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43例手术并发症中, 切口感染18例, 月经改变10例, 术后出血与血肿3例, 膀胱损伤7例, 肠管损伤5例, 输卵管和系膜撕裂5例。均及时对症处理, 均获痊愈。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麻醉药用量适宜, 提高医生技术水平, 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和做好术前心理指导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输卵管结扎,并发症,防治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85.

[2]苏应宽, 徐增祥, 江森.新编实用妇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863.

[3]陈坚.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5) :554-555.

[4]徐增祥, 杨辛主编.妇产科急症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542.

体外碎石术的常见并发症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 男79例, 女45例, 年龄20~73岁, 平均42.3岁。输尿管结石26例, 肾结石69例, 膀胱结石21例, 后尿道结石8例。76例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其中血尿42例, 肾绞痛8例, 便血7例, 发热10例, 形成石街9例。

1.2 体外碎石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采用B超定位体外碎石机进行手术, 根据不同部位的结石选择碎石顺序和相应体位, 如双侧输尿管结石优先碎肾功能好的一侧, 输尿管和肾同时存在结石需要先碎输尿管结石, 双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取仰卧位, 输尿管下段结石选取俯卧位, 由对侧定位。

1.2.1 血尿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 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 无需特殊处理, 1~2 d可自行消失。多发于肾结石患者, 是由于碎石过程中, 结石与周围组织摩擦损伤了黏膜, 结石碎片排出时, 容易划破黏膜造成出血, 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冲击波造成组织水肿而出血[4]。对于出血时间较长、血色较深的患者, 护理时应嘱患者卧床休息, 给予止血药物控制, 暂时停止第二次碎石治疗, 待患者情况好转或采取低能量碎石法进行治疗。

1.2.2 疼痛

结石在排出时有的患者感觉腰痛、腹胀、尿痛等, 这多是由于肾结石碎块阻塞输尿管或输尿管结石未能顺利排出导致的, 轻者一般不用处理会自行缓解。对于持续性疼痛的患者要给予止痛、解痉、抗感染的药物来缓解症状[5]。如果是因为结石过大很难排出需要再进行碎石来解除阻塞。患者本身肾结石过大, 应少量多次碎石, 减小打击面, 防止结石堵塞输尿管。碎石后患者不宜剧烈运动, 应采取侧卧患侧在下的方法, 便于结石随尿液排出, 以免碎石堵塞在输尿管[6]。患者有鹿角状结石, 可分段碎石, 将结石击碎成小颗粒才能便于排出体外。

1.2.3 便血

如果患者治疗时胃肠道积聚气体过多, 冲击波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胃肠壁出血[7]。一般症状轻微不需治疗可自愈。在治疗前3 d应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 手术当日禁水, 术前清洁好肠道, 避免肠管积气造成手术定位不准, 影响碎石效果, 避免损伤肠道。

1.2.4 发热

患者术前如果有尿路感染未加控制, 碎石堆积尿路易发梗阻从而引起发热。因此术前应让患者做尿常规检查, 有感染的患者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炎症消除后再进行碎石, 并且要将结石尽量粉碎成小颗粒, 避免引发尿路阻塞[8]。碎石后也要给予患者服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可根据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来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1.2.5 结石残留

术中结合B超将体内结石粉碎, 术后一周要复查, 必要时结合X线片或多次碎石, 一定要力争将结石完全排除, 才能有效防止体内残留结石。因此碎石后患者要多饮水、根据情况增加运动量、勤排尿, 必须定期去医院复查, 确定将碎石完全排出, 对残留的结石要根据情况及时清除。

1.2.6 石街

患者体内结石过大、过多, 体外碎石后形成的大量结石碎屑停留在肾下盏, 形成“石街”, 易造成输尿管梗阻和肾积水, 导致肾功能损伤[9]。碎石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做好术前检查和手术效果评估。出现梗阻时要及时排除梗阻, 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 必要时要采用输尿管镜取石。对于肾盂输尿管内中小结石患者, 可使用跑步、跳绳等增加运动量的方式促进结石碎屑排出体外;肾内结石较大的患者, 碎石术后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 逐步增加运动量, 这样也可以避免“石街”形成。肾下盏的结石排出比较困难, 要指导患者进行头低脚高的运动, 每日轻拍腰部, 借助重力使结石进入肾盂、输尿管而排出体外。要根据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来指导患者活动量, 循序渐进,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影响排石。

2 结果

本组42例血尿患者中34例经常规护理1~2 d后症状缓解、消失, 8例患者经静脉推注后1~2 d尿液颜色转淡黄;8例肾绞痛采取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黄体酮, 2 d后症状得到缓解;7例便血患者根据症状进行流质饮食2~3 d后症状消除;10例发热采取抗生素治疗2 d后体温恢复正常;9例石街患者采取双丁管内引流, 经治疗后痊愈。

3讨论

在体外碎石术的护理中,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介绍手术的目的、治疗的方法和过程,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消除恐惧心理, 保证积极配合。在进行手术前, 可以采取适当的禁食、灌肠等来减少冲击波给肠道造成的损伤, 也提高了手术的效率, 对于结石处于输尿管下端的患者, 在术前喝水并憋尿, 但不要出现过度的膨胀造成术中的不适, 这样利于手术的定位。

术后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排石和饮食的护理, 正确的姿势对术后的排石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输尿管结石患者可以多做跳动来帮助结石的排除, 肾结石术后多采用健侧姿势, 而对于肾下盏结石在姿势上多采用头高脚低[10]。叮嘱患者术后的排尿都采用纱布过滤, 检查结石的排出情况。在饮食的护理上, 安排患者多饮用温开水来促进尿量, 辅助结石的排出。饮食上, 草酸盐结石患者尽量避免青菜、洋葱头等食物, 尿酸结石患者则不要食用酒和动物内脏, 多进食蔬菜水果, 而高钙结石患者就必须严格控制钙的摄入。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 如果出现了血尿、发热、疼痛等症状, 应查找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蓝海霞, 王钰淇, 陈莉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海南医学, 2012, 12 (6) :48.

[2]杨福敏.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160.

[3]吴雪坚.电磁冲击波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21 (24) :123-124.

[4]郭彦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20 (15) :7.

[5]李芳.体外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3 (6) :1123-1124.

[6]刘洪春.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 2012, 3 (15) :789-790.

[7]刘森.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结石315例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5 (2) :34.

[8]周金梅, 钟慧琼, 马秋芳.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13 (9) :61-62.

[9]王丽英.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 2011, 7 (9) :13-15.

冠心病介入术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篇7

1 股动脉入路

股动脉途径在危重患者、急诊、严重上肢血管弯曲以及复杂病变、需较粗鞘管方面具有优势。与股动脉入路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常见有以下几种。

1.1穿刺部位

出血、血肿是股动脉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包括穿刺不当, 在股动脉局部反复穿刺或刺入周围小动脉分支;穿刺部位过高, 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以上, 造成压迫止血困难;穿透动脉后壁;拔出鞘管后压迫止血不当或压迫时间短;肝素用量大;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预防关键在于规范、准确的股动脉穿刺, 避免反复穿刺, 严格肝素用量, 准确压迫止血, 对于肥胖、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易于发生出血、血肿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上述易导致出血、血肿发生的因素。

1.2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发生与患者紧张、疼痛和低血容量有关。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应针对病因充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必要时可给予安定;穿刺和拔除鞘管前应充分麻醉, 消除疼痛刺激;建立输液静脉通道, 保持患者正常血容量。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时患者心率缓慢、面色苍白、血压降低 (一般小于90/60mm Hg) 、大汗、恶心、呕吐。对心率缓慢者应立即给予阿托品0.5~1.0mg, 对血压偏低者可给予多巴胺3.0~5.0mg静脉注射, 同时静脉快速补液, 必要时予以多巴胺静脉维持[2]。

1.3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形成多为穿刺不当;压迫止血不当;动脉鞘过大, 如8F鞘造成创口过大;过早下床活动引起。预防关键是准确的股动脉穿刺和正确压迫止血方法。假性动脉瘤一经明确可采取单纯徒手压迫、超声指导下压迫和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等方法处理, 观察其瘤腔直径不大, 破口在3mm以内, 嘱患者近期避免剧烈活动, 随访观察, 绝大部分患者未经压迫, 因瘤体内血栓极化, 但均可自愈。

1.4动、静脉瘘

形成原因为穿刺不当或穿刺点过低, 使股动、静脉同时被穿透;导引钢丝送入动脉过短, 送入动脉鞘时, 其鞘芯穿透股动、静脉。对于损伤较小的动、静脉瘘可实行压迫, 但效果不明显, 压迫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 其预防关键是准确股动脉穿刺。

2 桡动脉入路

桡动脉入路对于心功能差, 不能长时间卧床、服用华法令等抗凝药物、腹主动脉以下血管严重病变的患者是理想的选择。与桡动脉入路相关的血管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2.1 桡动脉痉挛

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桡动脉痉挛事件较常见, 女性、低龄、吸烟、患者情绪紧张、疼痛、多次反复穿刺、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桡动脉直径/身高的比值低、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的低比值、多次导管交换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减少桡动脉痉挛关键在于预防。术前应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可适量给予安定;穿刺力争一针见血, 推送鞘管动作轻柔;穿刺成功后先给予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等抗痉挛药物;使用外径尽量小的导管;进出导管注意导丝先行。

2.2 桡动脉闭塞

参考文献

[1]陈萍, 王香枝, 路培.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手术患者并发症的护理[J].临床医学, 2011 (05) .

[2]白金英.心脏介入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处理[J].当代医学, 2012 (06) .

输卵管结扎术失误与并发症防治 篇8

1 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

1.1 脏器损伤

手术可能误伤膀胱、肠管, 用力不当, 可能造成输卵管、卵巢及输卵管系膜损伤。故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切口下缘不低于耻骨联合上缘二横指。分离腹直肌及提取腹膜时不用尖头止血钳, 以免穿透腹膜误伤肠管。钳夹提取腹膜时止血钳不宜伸向耻骨联合方向, 以防误伤膀胱。止血钳应垂直或向头侧插入提起, 钳夹组织不宜过多, 钳子不要扣死, 当提取腹膜至切口外时, 须仔细辨认腹膜、膀胱与肠管。腹膜较薄、透明、血管较少, 如腹膜较厚, 血管丰富可能为膀胱返折区, 应及时用纱布推开, 如辨认不清应放松已钳出的组织重新钳取并仔细辨认[1]。

如果切开“腹膜”有多量液体溢出, 并不见腹腔内容物应考虑膀胱损伤, 诊断明确之后, 应立即用4-0肠线进行修补, 修补后重新寻找腹膜进行结扎, 术后持续留置导尿1周, 抗生素治疗。

如钳夹腹膜时过深, 钳夹组织过多, 或受术者合作不好, 还容易误伤肠管, 一般多为空、回肠。如损伤未穿透肠腔, 做浆肌层横行修补即可, 如穿透肠腔则必须消毒处理后修补, 术后应用抗生素。

勾取输卵管时, 一般阻力不大, 不宜用力提取, 以防损伤卵巢、韧带、系膜而出血。提取输卵管时不宜靠近子宫角, 以防损伤子宫角、输卵管系膜血管或卵巢组织而导致出血或血肿。如在结扎过程中发现有血液涌出, 应立即扩大切口, 寻找出血灶, 认真修补止血。

1.2 切口出血

当切开腹直肌鞘后, 用止血钳分离腹直肌时最好一次准确地分开, 不宜反复穿插以免损伤腹直肌下静脉引起出血。如遇切口出血较多, 须延长切口彻底止血, 以防手术后血肿形成影响伤口愈合。

1.3 提取输卵管困难

常发生在麻醉效果不佳, 受术者肥胖或有粘连及个别受术者不合作等情况下, 应术前做好受术者的思想工作, 按解剖层次麻醉, 抬高受术者的臀部, 嘱深呼吸, 使大网膜自动退至上腹。也可用手指钳夹或指钩法提取, 如子宫极度后屈, 可先复位后再提取。如输卵管远端粘连, 则可沿子宫角往输卵管远端寻找, 辨认准确无误后结扎。必要时延长切口便于操作。

1.4 损伤输卵管系膜血管

多由于取管时提拉断裂或撕裂, 或因切开输卵管系膜和缝扎时伤及血管造成, 在操作过程中取管时不宜用力过猛, 子宫后位应手法复位, 防止过度牵拉, 取管钳夹要轻柔, 不宜夹得过紧, 以防损伤卵巢血供及功能, 而导致月经失调。扎管时应选择峡部, 尽量避开血管, 遇有小血肿要仔细止血, 关腹前应再次检查结扎断端, 防止输卵管系膜及卵巢损伤出血。

2 几种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2.1 感染

经腹输卵管结扎后伤口感染为常见并发症, 一般经彻底扩创、清创及适当的抗生素应用后大部分很快愈合, 但也有部分腹壁深部感染病例因急性期处理不当或不及时, 使伤口长期不愈或表面愈合而深部仍遗留残腔, 前者形成窦道, 后者形成腹部残余脓肿。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首先, 术前对患有慢性炎症未能发现或没有积极治疗便急于手术。其次, 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未严格消毒, 缝合切口留有死腔, 皮下脂肪游离、液化而感染, 或一味追求小切口, 造成操作困难止血不彻底, 局部血肿形成。此外, 卫生宣教不够。因此, 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详细询问病史, 做好术前检查,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较轻的切口感染, 给予一般的换药、清创后可愈合;较重而形成腹壁或腹腔脓肿的, 除全身支持疗法以外, 急性发作时需切开引流, 取出线头, 清除失活的组织及外围坚韧的结缔组织, 肿块边界清楚者, 可一次手术切除。腹壁窦道经清除异物和换药仍不愈合者也需要手术治疗。

2.2 慢性腹痛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后下腹痛等不适是常见并发症状, 有研究表示, 输卵管结扎术后下腹痛患者中, 大网膜粘连占47.4%, 盆腔粘连占8.5%, 肠粘连占8.5%, 盆腔静脉淤血症占6.8%, 子宫内膜异位症占6.8%, 慢性阑尾炎占22.0%, 陈旧性异位妊娠占3.4%, 畸胎瘤占1.7%.目前认为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各种盆腔炎症、粘连等, 如盆腔炎、大网膜粘连综合征, 肠粘连等, 以及术后精神神经症状如神经官能症等[2]。输卵管结扎术后有少数人常诉下腹部疼痛、痛经、下肢行走困难、尿痛等, 无阳性体征或症状与体征不符, 经长期检查未能明确诊断, 临床也较难处理。大多数病例与手术有比较直接的关系, 如盆腔静脉淤血、粘连形成等, 但也有与手术无直接关系如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盆腔淤血和腹壁切口、输卵管结扎部位的粘连形成是常见病变, 一部分患者于绝育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腹痛, 经用抗生素治疗后, 体温正常, 腹痛减轻, 但依然存在, 手术感染是造成盆腔炎及盆腔粘连的重要原因之一。手术人员技术不熟练, 操作时间长, 或取管困难, 操作粗暴, 造成组织损伤, 也是手术引起盆腔粘连的重要原因。

2.3 输卵管结扎失败

失败原因主要有输卵管再通、新生伞形成、输卵管内膜异位到肌层或浆膜下形成小管腔、输卵管腹腔瘘管及技术错误 (误扎等) 等。值得注意的是结扎后发生异位妊娠, 往往由于有“绝育史”而延误诊断。为了防止绝育术后发生异位妊娠, 输卵管断端相距一般以2 cm左右为好, 结扎线粗细应适宜, 包埋缝合系膜时应避免缝线贯穿管腔, 以防形成瘘管、新生伞、输卵管内膜异位, 防止技术错误须加强责任心, 按常规操作, 一定要辨认准确输卵管伞端以后再行结扎。

摘要:输卵管结扎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永久性的节育措施, 已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从上世纪70年代发展到今天, 输卵管结扎术的手术方法不断改进, 降低了再通率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是远期并发症已很少见。但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异常情况 (脏器损伤、切口出血、输卵管提取困难、输卵管系膜血管损伤等) 和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切口感染、慢性腹痛及输卵管结扎失败等并发症还是时有发生, 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输卵管结扎,失误,并发症,防治

参考文献

[1]吕绍勋.输卵管结扎术中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 14 (3) :175-176.

术并发症 篇9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7-02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是当前诊治冠心病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方法,能够快速确定病变血管位置、性质以及程度等,并在心肌严重缺血的前期,实现闭塞血管的再通,让心肌重新恢复供血[1]。在目前,随着PCI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由其所引起的心率失常、心绞痛、血管并发症等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及重视[3]。为此,本研究现结合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进行讨论,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2012年做冠脉造影(CAG)的患者1560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的患者共720例,共2280例。其中,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为30例,占1.3%,男性有17例,女性有13例,年龄在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4.5)岁。包括9例CAG患者,18例PTCA患者,以及3例先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全组患者病程为5h-15d,平均病程为(5.7±2.1)d。

2 方法与结果

2.1 诊断方法与结果 全组均行右侧经皮股动脉穿刺,鞘管在5F到7F之间。其中,有16例出现局部皮下血肿,且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单纯局部皮下血肿。同时经穿刺后,有3例患者在PTCA支架术后7h左右出现出血症状,并且在用肝素,服用氯吡格雷和阿斯比林的过程中,出血量达到50ml以上。另有4例为股动静脉瘘患者,术后均表示出现下肢不适,经诊断下肢有轻度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减缓,且在听诊穿刺点附近有连续性杂音,后经B超检查,证实股动静脉发生交通。此外,有1例患者在术后7d左右发生右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经诊断为静脉血栓形成。有6例患者发生局部搏动性肿块,经B超确诊为假性动脉瘤。

2.2 护理方法与结果

2.2.1 心理护理 经耐心宣传、心理疏导,给予预行PCI治疗的患者常规教育,并通过介绍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便早日治愈出院。

2.2.2 皮下血肿护理 需要对原发病灶进行完善处理,并抑制出血现象。而且,在行右侧经皮股动脉穿刺后,若发现患者局部有进行性发展的渗血、血肿等情况,应尽早拔管,做挤压血肿、加压包扎处理。部分已拔管患者,则需要将其弹性绷带除掉,沙袋压迫6-8h至无出血后,做加压包扎处理,并给予药物调整。通过术前3h严密观察敷料有无渗血现象,来了解是否存在腹股沟肿块。若存在,此时应分两种情况考虑,一是出现局部较小的血肿、皮下淤斑,为便于观察需用笔圈出范围;二是出现较大的血肿,则需要在监测双腿周径时,水平分别监测其根部、上部、中部和下部,并将误差控制在0.5cm以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纪较大的患者皮肤较为松弛,偶尔尺度不变但张力加强,在测量时应触摸其大腿局部张力,并观察期肢体远端动脉搏动、皮肤温度等,提高监测准确性。本组16例局部皮下血肿中,有4例需在术后进行热敷或频谱仪局部照射,方达到良好吸收效果。

2.2.3 静脉血栓 主要在于为患者提供溶栓、抗凝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其中,溶栓及抗凝类药物易于导致脏器或部位出血,在护理时,需对其使用方法、时间及剂量等有充分了解,并严密检查患者牙龈、口腔黏膜和皮肤等部位是否出血,定期采用血、尿常规检查。同时,因急性期新鲜血栓松软,易于松脱,需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尽量减少活动时间,可抬高下肢至心脏以上位置,利于静脉回流。

2.2.4 假性动脉瘤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压迫,需平均持续压迫20min以上,再逐渐减压来控制通道血流通过,若仍有血流,则重复以上步骤。在压迫成功后,应加压包扎患侧,并保证有24h制动。本组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均采用此方式进行,半年内未见复发。

3 讨 论

PCI常见的血管并发症,除了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出血之外,还包括动静脉萎、静脉血栓等几种。据有关资料显示,其总发生率达到6%左右[2]。而且由于血管并发症带来的穿刺处疼痛、腹股沟肿块、长期卧床等,对患者的影响并不容忽视[3]。需要医护人员在行穿刺及压迫术前,加强对这方面技术的熟悉掌握,合理使用各类抗凝药,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尽量减轻患者的身体痛苦及精神负担。

同时,部分患者在行PCI治疗后,会出现发热、排尿困难等情况,需要对这部分患者加强护理。通常术后发热是由感染所致,需要医护人员每天为患者测体温4次左右,并指导患者多饮水,避免食用过冷或过热食物,按医嘱应用解热镇痛药处理,体温可恢复正常[4]。对于术后排尿困难者,应给予热敷及诱导、心理暗示等,若仍未能排尿,则需要放置导尿管解除尿潴留[5]。此外,对于容易导致血肿、出血者,应提高检查局部术密度,直至处理完善为止。

经本研究表明,经过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和术后护理,能够及时针对患者出血、皮下血肿等症状进行有效判断,有利于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秀华,陈贤娣.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06(12):1102-1103.

[2] 杨慧敏,赵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25例[J].实用护理杂志,2013,02(12):784-785.

[3] 张艳,刘靖,杨婷,胡鑫.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并发症的护理要点[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03(30):179-180.

[4] 刘红俊.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03(21):174-175.

对剖宫产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篇10

1 术中出血

1.1 切口因素

1.1.1 切口裂开 ①子宫下段横切口过小、过低;②胎头过大、过低、深定, 致胎头娩出困难而强行用力, 不仅损伤宫颈及子宫下段亦有损伤至子宫上部, 甚至达到韧带处者。

1.1.2 宫壁切口处粗大曲张血管被切断, 或切口处附着胎盘, 或右旋偏斜的子宫未扶正, 切口伤及左侧子宫动静脉等等。

1.1.3 防治 切口高度、长度适当 (根据胎头大小、高低、子宫下段形成情况而定) 。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 于胎头耳廓水平作横切口, 两端向上呈半弧形, 长10~12 cm[2]。下段形成不佳或胎头过大时或胎头高浮时, 下段切口应偏高尽量于胎头耳廓水平作横切口。如宫口已开全, 胎头过低或嵌顿盆腔者, 应做体部剖宫产, 以避免切口裂伤而致出血。一旦发生切口出血, 应迅速用卵圆钳钳夹切口缘, 给予宫缩剂, 并及时缝合止血。缝合时注意勿损伤输尿管, 且切口两角缝合应在其外侧0.5 cm处开始, 防止血管回缩。对回缩血管出血形成血肿时, 术中应分离输尿管后进行彻底缝扎。子宫下段切口撕裂至宫颈者, 需经阴道与经腹部联合处理。

1.2 子宫收缩乏力

1.2.1 缩宫素

于胎头娩出后即刻宫壁注射缩宫素20 IU, 静脉点滴中加20 IU。用药后3~5 min起效, 半衰期为10~15 min, 作用时间30 min。

1.2.2 前列腺素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的类似物, 口服后能转化成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 可增加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收缩作用。5 min起效, 口服30 min血药浓度达到高峰;半衰期1.5 h, 持续时间长, 可有效解决产后2 h出血问题, 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口服, 直肠给药效果更好。此外尚有国产前列腺素PGF2α类似物长孕前列甲酯栓每枚含1 mg, 直肠给药1次1枚, 也有较强的缩宫效果。

1.2.3 葡萄糖酸钙

钙离子是子宫平滑肌兴奋的必需离子, 而且参与人体的凝血过程, 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 ml, 使子宫平滑肌对宫缩剂的效应增强, 胎盘附着面出血减少, 降低宫缩素用量。

1.2.4 按摩子宫

将子宫搬出切口外, 用温盐水湿敷, 两手相对紧压子宫进行按摩, 常需5~15 min方能奏效。

1.2.5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该方法简单易行, 30~40 min即可建立侧支循环。用手握住子宫向一侧牵拉, 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稍下方将针从前向后距子宫侧缘2~3 cm处穿过子宫肌层, 再由后向前穿过阔韧带无血管区出针打结, 用1号肠线单次缝合, 缝合时尽量多缝些子宫层, 以利止血。

1.3 胎盘因素

胎儿娩出后, 宫壁注射缩宫素后, 可待胎盘自然剥离, 如胎盘部分剥离出血应人工徒手剥离, 使其完整娩出, 纱布拭净宫腔。如胎盘粘连, 剥离后附着面常发生出血, 用宫缩剂后多可奏效。如有胎盘植入, 停止操作考虑子宫切除。胎盘剥离面出血除用宫缩剂外, 可用肠线行多个大“8”字缝合并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1.4 凝血功能障碍

1.4.1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①输新鲜血或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②纤维蛋白原每次2~4 g, 可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升高1 g/L;③血小板: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输血小板悬液;④凝血酶原复合物:每血浆当量单位相当于1 ml新鲜血浆中Ⅱ、Ⅲ、Ⅳ、Ⅴ因子含量, 一般每瓶为200~300当量单位。

1.4.2 抗纤溶治疗

DIC早期禁用, 晚期可用止血芳酸、止血环酸、抑肽酶等。

2 脏器损伤

2.1 预防

2.1.1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术者应熟练掌握剖宫产的技术, 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讨论工作。

2.1.2 剖宫产术前应常规放置导尿管, 如有腹部手术史, 且有盆腹腔感染者, 切开腹壁时尽量避免由原切口进入腹腔, 切开腹膜时尽量靠近头端, 或自薄层腹膜切开一小口, 在直视下再延长切口, 以免误伤膀胱及肠管。

2.1.3 术中切口撕裂大出血时, 应辨清解剖部位, 不宜盲目钳夹与缝合止血, 如阔韧带血肿, 应分开阔韧带前后叶, 辨清输尿管的走行, 再钳夹出血处止血, 以名损伤输尿管。

2.1.4 术中时麻醉镇痛完善, 避免鼓肠, 视野清楚, 亦是防止术中脏器损伤的关键。

2.2 处理[3,4]

2.2.1 膀胱损伤 (1) 膀胱挫伤、表现血尿, 可保留导尿管长期开放至尿液清亮48

h拔管; (2) 膀胱肌层不全损伤, 以3-0肠线或4号丝线间断缝合肌层, 再间断或连续缝合浆肌层, 包括肌层伤口, 勿穿透黏膜层, 以免日后形成异物, 诱发结石; (3) 膀胱肌层完全损伤, 应充分游离破口周围膀胱壁, 损伤口修齐, 用3-0肠线间断缝合肌层, 再缝合浆肌层, 缝合后使周围无张力, 便于愈合; (4) 导尿管的保留:①损伤严重者保留导尿管7~10 d拔除;②膀胱损伤的裂口位于膀胱底7.2 cm者, 应做耻骨上造瘘, 膀胱内放置蘑菇头导尿管, 术后2周拔除导管, 夹紧耻骨上尿管, 试尿成功再拔蘑菇头导尿管。

2.2.2 输尿管损伤[3,4]

①完全或部分结扎, 钳夹发现后立即拆除, 若输尿管局部蠕动, 血运良好, 无损伤可不做处理;如有压痕应放置输尿管导管15 d拔除;若输尿管蠕动不恢复, 局部有损伤, 应切除损伤段, 行输尿管吻合术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②输尿管针孔有渗尿, 应用细丝线修补, 如尿液多应放置输尿管导管, 用4个O铬制肠线横行结节缝合, 不穿透黏膜, 周围用软组织覆盖加固。

2.2.3 肠管损伤[3,5]

①小肠浆膜层或肌层不全损伤, 用1号丝线做浆肌层间断缝合, 勿穿透粘膜;②小肠全层损伤, 吸净漏出肠液, 用1‰洗必泰或碘酒、酒精棉球清洁创面, 用1号丝线全层间断缝合, 再用1号丝线或包埋缝合, 缝合报后腔应能通过一拇指;③创伤严重, 血运不良, 应行部分肠切除肠管吻合术。

3 术后粘连

3.1 预防

①术中减少组织损伤, 如纱布擦拭, 用无毒塑料膜替代填塞肠管大纱垫;②缩短手术时间, 避免组织干燥, 非手术区用塑料膜保护, 防止水分蒸发。

3.2 治疗

①应用粘连防止剂[4]: 地塞米松20 mg, 异丙秦25 mg加入中分子右旋糖酐200 ml, 关腹前注入腹腔中, 术后6 h半卧位, 使药液流向下腹部, 避免肠管间及盆腔脏器粘连;②术后早期活动, 早进饮食, 促进肠蠕动;③术后服用复方大承气汤预防肠粘连[6]。

参考文献

[1]Chassar J M.operative obsterics.7th ed.London:great Brtain, 1964:151.

[2]书应宽,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437.

[3]程志厚.剖宫产及相关问题.北京出版社, 1992:185-188.

[4]李宝森.妇产科危重急症抢救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4:182, 206, 210.

[5]李巨.产科理论与手术.沈阳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412, 717.

上一篇:互联网品牌下一篇:环境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