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的原因

2024-10-15

并发症的原因(精选12篇)

并发症的原因 篇1

女性在妊娠开始的前3个月内采用手术的方法或者药物的方法终止妊娠, 称为早期妊娠终止, 即通常所说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可以用来作为避孕失败导致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 也可以用于因女性身体情况不适宜继续妊娠、为预防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婴儿而需终止妊娠的女性[1]。人工流产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法。常用的人工流产的方法有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钳刮人工流产术和药物流产术。笔者通过对我站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了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我站就诊实施人工流产的3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的年龄分布为18~44岁, 平均年龄 (30.17±5.45) 岁。所有患者均为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手术, 终止妊娠。其中第一次妊娠的患者有120例, 妊娠次数在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患者有240例;妊娠时间在两个月以内的患者有210例, 妊娠时间大于两个月的患者有150例;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疤痕子宫, 高血压等妊娠高危因素的患者有82例。

1.2 研究方法

对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患者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的种类、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与怀孕时间和怀孕次数的关系。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尿液检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检查和B超检查, 确定为宫内早孕, 患者孕囊直径为9mm~53mm。之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 白带化验, 血常规检查, 并检查患者有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2]禁忌。对于曾做过剖宫产手术的患者, 进行彩色B超检查, 排除子宫切口妊娠的情况。手术进行之前与患者进行适当交谈, 向患者说明人工流产手术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在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采用自动控制人工流产专用吸引器进行人工流产手术, 手术过程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手术结束后常规给予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1.4 数据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收集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检验标准α为0.05,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工流产手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本次研究中的360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中, 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生率66.4% (239例) , 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流产综合征54例, 人流不全44例, 子宫穿孔32例, 子宫出血36例, 空吸、漏吸46例, 宫颈宫腔粘连27例。其中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15.0%) 明显多于其他几种并发症 (P<0.05) 。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 严重的患者出现休克。

2.2 人流并发症的发生与怀孕次数的关系

本次研究中接受的360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中, 初次妊娠的患者有120例, 妊娠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患者有240例, 其中第一次妊娠的患者中人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9.2%, 妊娠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患者人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0%,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人流并发症的发生与怀孕次数的关系如表1所示。

与初次怀孕患者相比:*P<0.05。

2.3 人流并发症的发生与怀孕时间的关系

本次研究中接受的360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中, 妊娠时间在两个月以内的患者有210例, 妊娠时间大于两个月的患者有150例;妊娠时间在两个月以内的患者中人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1.43%, 妊娠时间在两个月及以上的患者人流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3%, 人流并发症的发生与怀孕时间的关系详情如表2所示。

与怀孕两个月以内患者相比:*P<0.05。

3 讨论

目前人工流产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流产、负压吸引术流产、钳刮术流产等。由于负压吸引术的吸引管较细, 手术后不易残留妊娠物, 同时对子宫内膜的创伤小, 其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出血少, 在临床上的应用最为广泛[3]。人工流产目前成为我们国家终止早孕和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一种有效地补救措施, 然而人工流产手术会对怀孕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出现多种并发症[4,5]。

人工流产综合征[6,7,8]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胸闷、气喘、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等, 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昏厥、抽搐、休克等症状。其发病原因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对子宫颈的牵拉和扩张等机械刺激, 对子宫壁的负压吸引等机械刺激, 加之患者精神紧张, 引起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所致[9]。为预防综合征的发生, 术前应对孕妇进行精神安慰, 解除其顾虑, 术中应力求操作轻柔, 此外, 负压要适当, 避免反复多次吸宫。

空吸、漏吸的发病率位于人流并发症的第二位, 共出现46例, 占妊娠患者总数的12.2%。空吸、漏吸主要发生于妊娠时间小于两个月的患者。漏吸是指孕妇做完人工流产术后仍有早孕反应,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怀孕早期孕囊较小且不易定位, 或者是子宫畸形, 医务人员在手术中未能将胚胎组织吸出, 使胎儿在子宫内继续生长发育[10]。空吸是指吸出的组织经病理检查未见到绒毛样结构即胚胎组织成分,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妊娠试验假阳性, 也有可能为宫外孕, 此时应重做尿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为避免空吸、漏吸, 人工流产时间最好选在孕45天右, 在吸出的组织中若未见胚胎组织, 或者组织量与妊娠时间不符时, 应及时对吸出物做病理检查。

人流不全是指术后仍有部分胎盘或胎儿残留, 它是人工流产手术中较常见的一种人流并发症。本次研究调查中人流不全在所有人流并发症中居第三位, 人流不全患者共出现44例, 占所有妊娠患者的12.2%。人流不全的症状多出现于妊娠时间大于两个月的患者, 其可能的原因是患者妊娠时间大于两个月, 孕囊较大再加之子宫体本身形态复杂, 因而易导致人流不全的现象。术后当阴道流血超过10日或血量过多时, 应及时做B超检查, 以确定是否有残留物, 若有应及时进行刮宫处理。人流不全的原因主要与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或子宫位置异常有关, 为预防人流不全的发生, 医务人员应提高手术操作熟练度, 并于术后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

人工流产手术的时间虽然短暂, 但是在手术前后患者处于紧张、担忧、恐惧的情绪中, 对人工流产手术充满疑虑, 因此除了要在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监测患者体征指标, 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外, 还应对患者做好心理辅导, 这样做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 预防和控制人流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为临床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丽水市莲都区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流患者360例, 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类型、发生率, 以及采取的治疗措施。结果:360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中, 人工流产综合征54例, 人流不全44例, 子宫穿孔32例, 子宫出血36例, 空吸、漏吸46例, 宫颈宫腔粘连症状27例, 其中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15.0%) 明显多于其他几种并发症 (P<0.05) 。初次妊娠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病率 (49.2%) 明显低于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妊娠者 (75.0%) (P<0.05) ;妊娠时间大于两个月的患者人流并发症的发生率 (84.7%) 明显多于妊娠时间在两个月以内的患者 (53.3%) (P<0.05) 。结论:人工流产手术后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是人工流产综合征, 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妊娠次数和行手术时妊娠时间相关, 妊娠次数多, 或者行手术时妊娠时间长于两个月, 则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

关键词: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尚纯, 邱红燕.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 (5) :479-482.

[2]葛彦欣, 张小丽, 林雪.氧化亚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哺乳期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 2011, 6 (1) :109-110.

[3]赵竹如, 李宁, 张海林.手动负压吸引术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1, 19 (7) :437-444.

[4]赵红玲, 李建华, 姚晓菲, 等.听觉分散和视听联合分散对妇科人流病人疼痛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10) :798-799.

[5]雷云芳.云和县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11) :1167-1169.

[6]陆翠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防治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 2011, 24 (6) :1045-1047.

[7]黄玲, 余德锋.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舒适与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8) :32-33.

[8]金燕, 何友梅.孕妇血清皮质醇浓度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3, 26 (3) :354-355.

[9]王玉萍.心理护理在人工流产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6) :194-195.

[10]王志宏, 杜金凯, 周自秀.人工流产术后残留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5) :2307-2309.

并发症的原因 篇2

张 萌 沈 倩

(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 总结宫腔镜手术发生的6例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宫腔镜手术病人发生不全子宫穿孔,大出血,体液超负荷(TURP)综合症及空气栓塞(少量)的早期征象及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护理干预过程。结果 6例并发症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充分了解宫腔镜的性能,熟悉手术步骤,术中熟练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是防止腔镜手术并发症关键。关键词:宫腔镜;并发症;手术配合;护理干预

近年来,宫腔镜因其具有不开腹部、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随着宫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并发症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果[1]。护理人员通过及时识别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早期征象,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实际意义。现将护理干预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行各类宫腔镜手术共256例,其中门诊79例,住院177例,年龄24-51岁,宫腔粘连分解术42 例,宫腔镜下粘膜肌瘤切除术111例,宫腔粘膜息肉摘除术62例,人流后流产不全宫腔镜监视下诊刮术33例,宫腔镜下困难取环术8 例。256例中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不全子宫穿孔1例,大出血2例,体液超负荷(TURP)综合症2例,空气栓塞(少量)1例。6例并发症患者全部痊愈出院。2.宫腔镜手术的护理 2.1 患者的准备

2.1.1 评估患者

包括患者全身情况,妇科检查及常规化验,无宫腔镜手术禁忌症,以月经干净后3~7天为宜(特殊情况除外),此时子宫内膜为增生早期,簿且不易出血,宫腔内病变易发现,检查治疗效果最满意。2.1.2 心理准备

术前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和患者要求,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向患者介绍宫腔镜手术的特点,术中需配合事宜,使其 1 认识到宫腔镜手术与人流刮宫一样,疼痛恢复快,同时告知,宫腔镜手术所存在的风险可能,让患者全面、客观认识宫腔镜手术。2.2 物品准备

2.2.1 基本设备:宫腔镜,电视摄像系统,冷光源,光导纤维和高频电刀,膨宫加压器及配套的宫腔镜输液器和保护套等。

2.2.2 宫腔镜器械准备:根据不同手术选择微形剪刀,活检钳,电切环及电凝珠,所用器械均经低温等离子消毒。

2.2.3 膨宫液的准备:选用每袋3000ml的三生袋.或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宫腔灌流压力设置为100-130mmhg, 灌流液流速为240-260ml/min.膨宫介质一般用量1000-3000ml,膨宫时间15-30分钟。2.3 术中配合

提前做好一切准备,连接好宫腔镜系统及工作站,各仪器处于备用状态,病人入室后取膀胱截石位,固定双下肢,常规消毒会阴,铺巾,协助医生连接好摄像系统,冷光源光导纤维及膨宫时的连接管,调节好膨宫所需的压力并设定最高压力值,把电视屏幕调到最佳位置便于医生手术操作。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行情况,根据术中需要,随时改变灯光,术后工作常规清点,检查器械的完好情况,关闭仪器的电源开关,安置好病人。3.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宫腔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子宫穿孔、TURP综合征、空气栓塞、出血、感染等[2]。

3.1 子宫穿孔原因

子宫穿孔是最常见的宫腔镜并发症,因硬管型宫腔镜外鞘较粗,如患者子宫过度前屈、后屈,严重宫腔粘连致宫腔轴线不清,当操作者操作不熟练或操作不当时,可造成子宫穿孔。

护理干预 ① 护理人员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讲解手术的步骤和宫腔镜手术的优点、手术医生的技术,以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感,增强患者对宫腔镜手术的信心。患者良好的配合可有效防止子宫穿孔,使患者安全顺利度过手术期;②在宫腔镜手术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须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虚汗、血压下降、腹部疼痛等,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遵医嘱降低膨宫压力,静脉滴注缩宫素;③旦怀疑穿孔,应立 2 即停止操作,协助医生查找穿孔部位,确定为子宫穿孔根据穿孔情况做好相应的配合,子宫底部穿孔或无脏器损伤的不全穿孔可给予缩宫素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子宫侧壁及峡部穿孔可能伤及血管,应立即做好剖腹探查的相关准备。穿孔情况不明者,行腹腔镜检查,积极做好手术前的仪器、设备、物品的准备工作。

3.2 术中及手术后出血原因

术中出血常见原因是膨宫压力低、切割过深及子宫肌瘤等妨碍手术操作而引起出血[3]。本组病例中发生2例。

护理干预

术中密切观察出血量,对手术创面大、出血多的患者,手术中放置宫腔气囊导尿管,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8-10ml压迫止血,一般于术后24h拔除宫腔气囊导尿管。手术后观察阴道出血量情况如阴道有大量鲜血流出,立即向医生报告,遵医嘱给予宫缩剂、止血药等。

3.3 TURP综合征原因

TURP综合征是由于膨宫液量过大,膨宫液的过度吸收导致的,临床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继而出现血压降低,吐泡沫痰是比较典型的早期表现[3]。

护理干预

①术前准备

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膨宫液使用5%葡萄糖.。②控制宫腔内压和灌注液量

手术中控制宫腔内压和灌注液量,宫腔内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尽量控制膨宫时间,手术时间最好不超过60分钟,在膨宫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对液体的吸入和排出量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当手术时间过长,膨宫液使用量过大时,及时向手术医生汇报,提醒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

③ 病情观察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和尿量,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如估计膨宫液吸收超过1500ml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3.4 感染原因

常见有子宫内膜炎症、附件炎、宫腔积血伴感染、盆腔脓肿,甚至中毒性休克等[2]。导致宫腔镜手术感染的因素有:手术前有阴道炎,手术操作无菌观念不强,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手术中损伤宫颈管或子宫内膜,手术后出血时间长等。

护理干预 ①术前常规阴道准备,肠道准备、膀胱准备和皮肤准备,手术前3天行阴道准备,配合医生行分泌物的检查,保证无滴虫、霉菌等感染,一般行阴道冲洗,2次/日,手术日晨用2%碘伏行阴道擦洗。②手术前一天 3 常规外阴备皮,备皮后洗净皮肤,③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质量,设立专门护理人员对宫腔镜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核对手术器械和耗材的灭菌有效期、胶带、包装内指示卡的有效期。保证消毒液的质量。④ 手术操作中避免损伤宫颈管和子宫内膜。⑤手术后常规使用抗菌素。⑥ 做好健康教育,手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会阴垫,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周,观察患者体温、阴道流血流液,腹部疼痛等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1个月后来门诊复查。3.5静脉空气栓塞原因

静脉空气栓塞是宫腔镜手术中常见而致命的并发症,指空气进入静脉系统,随后通过中心静脉进入到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而引起栓塞[4]。临床表现为气急、胸闷、呛咳等。宫腔镜手术中的膨宫液是用气控仪增压,使其迅速进入宫腔,主要原因为宫腔镜的膨宫液中有气泡或膨宫液用完未及时更换液体,使空气进入子宫腔,空气经破裂的血管进入血循环达到肺血管而阻塞肺循环[5]。

护理干预 ① 手术患者取平卧位,避免头低臀高位,手术中选择有效的最小膨宫压力,扩张宫颈时避免损伤,扩张后应封闭阴道或用湿纱布减少子宫内创面血管暴露和组织气化后形成气体。②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因宫腔镜手术节奏快,巡回护士要处理的事务多,而膨宫时液体流速较快,医生注意力集中在手术操作中,往往忽视对液体的观察,容易造成液体输完未及时发现的现象,极容易发生静脉空气栓塞,为了防止隐患的发生,制定相关工作流程,操作前务必排出灌注管及镜鞘中的空气,安排双人巡回,明确职责,其中一人专门负责液体的更换和观察。调节膨宫液的流速并及时更换膨宫液,膨宫液选用大包装的3000ml三生袋,避免经常更换,保持膨宫液的连续性,避免空气的输入,术中所用膨宫液量及时汇报医生。③一旦发现可疑静脉空气栓塞时立即停止手术操作,立即取患者左侧头低位,使右室流出道位于右心室最低处,使气体离开右室流出通道[4]。100%纯氧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静推地塞米松,解痉、扩血管、强心利尿,深静脉置管入右心房抽出气体,如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4 体会

一般来说宫腔镜手术是安全的,但也要认识到手术存在着并发症的危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要因为宫腔镜手术相对简单,所需时间短,就忽视了并发症的风险,护理人员在手术的配合中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以保证手术的进行,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充分了解各仪器,器械的性能,熟练配合医生手术,随时调节膨宫液流量及时更换膨宫液,保证膨宫液的连续性,膨宫压力控制在100mmhg以下,不能超过平均动脉压水平。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宫腔镜属于精密器械,正确使用和保养宫腔镜的设备和器械对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应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器械的检查包括清洁度,装卸性以及功能状态三个方面,检查贯穿于使用前,手术中,使用后立即查,清洗前,冲洗后,干燥后以及消毒打包前。制订宫腔镜手术配合的流程、手术中的密切配合和观察等护理干预能缩短手术时间,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并发症的原因 篇3

【关键词】纹眼线;美容;眼部并发症;致病原因

纹眼线是九十年代初我国流行的一种美容方法,它是一种创伤性皮肤着色术,是用纹刺器械将颜料植染于皮肤组织内形成长期不褪的新的眼线的方法。适用于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睫毛脱落、睫毛稀疏色浅、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眼睑睑缘瘢痕,要求通过纹眼线后达到扩大眼型、美化面容效果的患者。这项曾经风靡一时的技术已开展二十余年,其间因纹眼线所造成的眼部损害现象屡见不鲜,如结膜炎、角膜炎、睑缘炎、麦粒肿及霰粒肿等眼病。随着美容业的发展,紋眼线法已渐渐被淘汰,而目前因纹眼线致眼部并发症而就诊的患者,皆因十多年前接受纹眼线的40岁以上女性。2011年3月——2013年4月我院眼科门诊共收治此类病人22例,现介绍如下:

1一般情况

1.1性别全部为女性。

1.2年龄40-58岁。

1.3眼别右眼13例,左眼9例。

1.4眼部并发症有睑缘慢性炎症8例,麦粒肿4例,霰粒肿2例,倒睫6例,睑板腺囊肿2例。

1.5治疗睑缘慢性炎症患者予温水清洁睫毛根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用药3-5天后痊愈:倒睫者予拔除倒睫或电解倒睫处理,角膜损伤者予促角膜上皮生长药物治疗,3-5天后痊愈:麦粒肿、霰粒肿及睑板腺囊肿患者予脓肿切开引流,1周后痊愈。

2讨论

本组纹眼线所致眼部井发症可分3类:

2.1感染性回顾十余年前,我国美容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市面上有许多美容店、理发店、个体摊档经营纹眼线术。其中有的工作人员未经正规培训,无菌观念差,术前皮肤消毒不彻底,针头不消毒且有多人共用一针头,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术后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致使眼部感染。腺体分泌液阻潴留,术后半年至十多年里依然反复引起睑缘炎、睑腺炎、睑板腺囊肿、麦粒肿、霰粒肿等。

2.2化学性使用劣质色素、质量差,毒副作用大的纹刺剂,此类纹刺剂接触皮肤可致过敏性睑缘炎,接触性皮炎。纹刺液使用时要防止细菌污染,使用后做到低温保存,杜绝将细菌污染的色素液纹入患者睑缘。黑色素刺人皮肤内是永久性的,组织长期受刺激,还可能导致鳞状上皮癌及睑腺肿瘤的发生。

2.3机械性纹眼线以睫毛根部为中心,受术者在不使用麻

药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配合不好,或术者操作不稳,针刺

过深,可造成人为的外伤。局部睫毛囊受损及周围组织肿胀,收缩,睫毛囊孔畸形,睫毛重生、乱生,新生睫毛方向改变,形成倒睫。触及角膜可引起外伤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

3结果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纹眼线致眼部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为感染性、化学性、机械性三方面,为了避免纹眼线所造成的眼部损害,应规范美容行业,加强从事纹刺人员的技术训练,提高对纹眼线所致的眼部损害危害性的认识。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使用正规纹刺液,避免机械损伤和消毒不严所导致的眼部损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7.

[2]杨贵舫.实用眼科美容与成形手术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7.

子宫切除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篇4

关键词:阴式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原因,防治

阴式子宫切除术 (trans vaqinal hyattreetony, TVH) 是利用阴道这一天然孔道进行子宫和 (或) 附件切除的一种术式, 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腹部无切口以及不影响性生活等优点[1], 得到妇科患者的广泛接受。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行TVH 1806例, 术后出现并发症34例, 发生率1.88%, 现总结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2月至2009年6月行阴式子宫切除术1806例, 患者年龄38~61岁, 平均45.4岁。原发病:子宫肌瘤1121例 (62.07%) , 子宫腺肌病240例 (13.29%)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33例 (12.90%) , 宫颈上皮瘤变109例 (6.04%)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以及压力性尿失禁) 92例 (5.509%) , 宫颈原位癌11例 (0.61%) 。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 对不规则阴道流血者行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1.2 方法

1806例患者均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TVH, 手术时间22~115min, 平均47min。术中出血最多750mL, 最少90mL, 平均 (300±105) mL。

2 结果

本组1806例患者经TVH后, 出现并发症34例 (1.88%) , 其中膀胱损伤19例 (1.05%) , 输尿管损伤6例 (0.33%) , 肠管损伤5例 (0.28%) , 大出血2例 (0.11%) , 阴道残端裂开1例 (0.06%) , 术后尿潴留、便秘1例 (0.06%) 。

3 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3.1 膀胱损伤

膀胱损伤多发生于手术初期, 因环形切开阴道壁时距宫颈外口位置过高、切除过深及缝合阴道壁时进针过深所致[2]。为防止膀胱损伤, 环形切开阴道壁时应在距宫颈外口2~3cm处, 切开深度为6~7mm, 缝合阴道壁时进针不应超过切口边缘1cm, 即可防止膀胱损伤。疑为输尿管膀胱损伤时应请泌尿科医师会诊, 确诊后及时行开腹修补手术。

3.2 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损伤多发生在处理骨盆漏斗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血管、分离输尿管隧道、止血不当以及解剖变异时[3]。因盆腔慢性炎症广泛粘连或肿物压迫致输尿管移位, 解剖关系复杂致使分离显露困难, 此时应谨慎分离, 松解粘连带, 切忌在解剖关系不清时盲目操作。

3.3 肠管损伤

TAH切开腹膜时, 有剖腹手术史、急慢性盆腔感染、恶性肿瘤浸润、脓肿粘连, 局部充血水肿、肠管组织脆弱等均易致肠管破裂。而TVH时所发生直肠损伤通常是在切开直肠子宫陷凹的过程中[4]。本组5例直肠损伤者中3例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直肠紧密粘连于子宫后壁, 打开直肠反折腹膜时损伤肠管, 后经阴道修补肠管;2例术中缝合阴道残端穿透直肠致术后直肠阴道瘘, 于术后3个月行经阴道直肠修补术。

3.3 出血

阴道残端早期出血多因术时血管结扎不牢或滑脱, 可形成腹膜后血肿。若出血量大应酌情进行剖腹探查止血或阴道残端缝合止血。术中应注意彻底止血, 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3.4 阴道残端裂开

本组1例患者发生阴道残端裂开, 于术后第3天用力排便后发现阴道少量渗血、渗液, 经医生检查判定残端愈合不良、部分切口裂开。立即给予阴道换药, 2次/d, 连续3d;阴道烤灯30min, 2次/d,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营养并增加维生素及粗纤维饮食, 预防便秘, 促进切口愈合。大便干燥时应用开塞露2枚肛塞以缓解便秘, 经过9d的精心护理后患者残端愈合出院。

4 体会

综上所述,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微创手术, 创伤小, 恢复快, 腹部不留疤痕, 易于被患者接受。但其手术野狭窄, 操作空间有限, 术中探查和止血困难等缺点较易发生膀胱、输尿管、直肠等临近脏器损伤及术后阴道流血等并发症。术前需充分考虑患者子宫的大小、活动度及阴道的弹性、容量。对子宫活动度差估计子宫与周围有粘连、子宫阔韧带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有病变、有下腹部手术史及未产妇等患者不宜或慎用阴式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王虹, 宋磊.1270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27.

[2]柳晓春.经阴道子宫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32:10.

[3]唐家龄, 叶明.阴式子宫切除分碎术与经腹子宫切除对比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 6 (2) :109.

并发症的原因 篇5

李蓉梅 袁玲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术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避免了患者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在肿瘤科的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许多PICC置管护理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许多关于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相关的内容,但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报道还很少。我科在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共置管544例,材料选择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Groshong PICC导管151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60cm;美国ARROW公司PICC穿刺包393例,型号为4Fr导管,长度55cm。观察到3例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历1:男,48岁,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上肢贵要静脉。化疗方案为OLF方案,1个疗程,置管后六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上臂肌肉酸胀、紫绀、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2:女,42岁,乳腺癌。化疗前行PICC置管,选择左肘正中静脉。化疗5个疗程,前4个疗程FAC方案,第5个疗程NP方案。置管后152天,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肱静脉血栓形成。

病历3:男,53岁,肺癌。入院第三天行PICC置管准备化疗,选择左肘正中静脉。置管后三天,未进行化疗,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肢体感觉功能障碍、皮温高,行血管B超检查证实腋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抬高患肢

2、患侧肢体适当的运动,如有节律的肌肉收缩

(二)药物治疗

1、溶栓

(1)尿激酶:主要针对凝血酶,对发病在3~5天内的新鲜血栓效果较好。25万U+NS100ml快速静滴,BID,用2周。当PT延长超过5秒时停用。

(2)巴曲酶:主要针对纤维蛋白,对陈旧性血栓效果较好。首剂10BU+NS100ml,缓慢VD;而后隔日用一次,每次5BU。巴曲酶共使用3次,使用期间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一般3天测一次,当血FG<0.5g/1,停药。

2、抗凝

(1)低分子肝素:急性期使用,如克赛0.4ml/4000U,腹壁皮下注射,BID×7D(2)华法林:3mg,PO,QD,使用进口剂型,一般在停用克赛前两天就开始口服,长期口服,用前一定监测凝血三项,当PT延长超过5秒时,改半量口服。口服期间注意监测凝血三项,一般3天~5天测一次。

3、祛聚

(1)肠溶阿斯匹林:100mg,PO,QD,长期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VD,QD,一般使用两周。(3)丹参注射液:20ml,VD,QD。(4)脉络宁:20ml,VD,QD。

1.2.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后,其PICC导管均以拔除。心理支持护理:病人患有恶性肿瘤后,再出现此并发症,导致思想负担加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流,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治疗心里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患肢的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1]。患肢制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每日测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围,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并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作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耗量,对患者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肢循环[2]。同时避免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再加上制动,容易引起褥疮,故应保持床单的整洁,防止患肢褥疮的发生。

注意出血倾向监测病人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加隐血。特别应注意以下部位的出血:皮肤及粘膜出血;牙龈、鼻腔出血;肉眼血尿,粪便是否带血,有无咯血;女性病人有无阴道出血;穿刺时针孔渗血;血压袖带绑扎处有无出血点。用药期间严格卧床,停药后7天下床活动。

预防肺栓塞:DTV本身并不致病,但可引起致命的肺栓塞。美国每年有60万人因DTV而住院,每年有 二十万人死于肺栓塞,占常见死因的第三位[3]。我国虽无具体统计资料,但DTV及肺栓塞并不少见。DTV后1周~2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入心而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对DTV病人除了积极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外,急性期病人应卧床1周~2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避免栓子脱落。护士应严密观察,如有病人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发绀,甚至休克,应考虑肺栓塞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3.结果

3例患者经拔出导管及溶栓和抗凝治疗后2-7天后,症状逐渐缓解。B超检查提示血栓消失。3例患者经过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没有发生肺栓塞和出血,情况稳定。

2病因分析 1946年,Virchow提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4]。

2.1 血栓形成与留置PICC管有关。PICC管虽然是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但毕竟对于静脉是异物。导管管壁不可避免的对深静脉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没有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也可能促进血栓形成。由于留置PICC管,在其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隧道,成为血栓形成的原因,还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纤维蛋白隧道和少量的血栓形成,可无症状[5]。导管置入后,体表创面被血浆、组织蛋白包裹,纤维蛋白在导管内面沉积。细菌可以附着其上,并迅速被生物膜包裹,免受机体吞噬,由此形成血栓[6]。

2.2 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恶性肿瘤病人体内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7]。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转移倾向越明显,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越强,血小板形成的机率愈高。三例病例中一例转移性肝癌伴多发性骨、脑转移,血小板276×109/L正常范围内偏高,是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8]。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因胃肠道反应重和疲乏无力等原因,大部分时间卧床,自主活动较少,同时担心导管会滑出,置管侧手臂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制,使血液流动缓慢,致血液淤滞。基于以上原因,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

2.3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抗癌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9],三例患者采用的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盖诺、阿霉素类、环磷酰胺、顺铂、5-FU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栓形成。

3.预防措施

3.1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乳腺癌患者手术侧的肢体、上腔静脉综合症及上腔静脉有静脉血栓的患者禁忌行PICC,尤其要注意后两者的隐匿性。

3.2 严格遵守置管操作规程,操作时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3 护士对血管解剖要有很深的了解,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因贵要静脉管径粗,静脉瓣少;不宜选择头静脉,因头静脉走向凹凸不平,容易出现导管送入困难,致导管不到位而引起并发症[10]。

3.4 PICC置管后对患者的指导。(1)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后3到4天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2)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 [11]缓慢。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3.5 PICC置管后的观察。(1)观察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的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给予康惠尔透明贴外贴或用喜疗妥外涂。(2)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血栓的症状。尤其要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12] 3.6 肿瘤患者化疗常是联合用药,在输液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防止发生药物浑浊、沉淀致导管栓塞。每次输液前后用25U/ml肝素液正压封管,PICC接头选用可来福01C-CL2000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4.体会

通过3例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对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置管前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置管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置管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静脉血栓的警惕性。国外研究发现,初次PICC置管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多次PICC的发生率为38.0%[13]与本文报道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一方面与我们对导管的选择,积极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我们对置管后出现一些隐匿症状的患者未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有关。虽然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生几率不高,但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治疗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尽可能减少此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使PICC置管术能更好的应用于肿瘤病人的治疗。

参考文献:

并发症的原因 篇6

关键词:静脉注射并发症;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04-02

0引言

静脉注射因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全身,因而是临床治疗中一种最快的给药方法。临床上对于不易采用其他注射方法进行给药时,通常采用静脉注射。一般进行肝、肾、胆囊等x线摄诊断、试验检查或输血、营养治疗时也经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有药液渗出和外渗、静脉穿刺失败、血肿、静脉炎、过敏反应等。为了有效预防、降低静脉注射并发症的出现,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同时加强对护士静脉注射穿刺操作技术的培训,熟悉机体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注射等技术。本文就静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门诊及住院静脉注射并发症患者24例,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其中,发生药物外渗7例,静脉穿刺失败5例,血肿12例。7例外渗患者局部肿胀、出现中度或重度胀痛或烧灼样疼痛、刺痛疼痛。12例血肿患者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

2原因分析及处理

2.1静脉外渗的分析及处理

7例静脉注射渗出主要有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感染因素或者是由于穿刺不当,刺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为了防止药物外渗,穿刺时,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進行穿刺。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在针头穿人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牢固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避免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在下肢和瘫痪肢体留置导管[1]。注射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巡视,尽早发现,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坏死性损伤的发生。推注药液速度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先回抽已经注入的药液,以减少组织进一步损伤,再终止注射。拔针后轻轻按压穿刺部位,另选血管穿刺。一旦发现有药液外渗,立即停止该部位静脉注射,并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2.2静脉穿刺失败分析及处理

发生静脉失败穿刺一方面原因是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为一些初到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穿刺深度要适宜。一般情况下,进针角度应为15°~30°,如果穿刺深,角度就大;反之,穿刺浅,角度则小,但角度过大或过小都易将血管壁穿破[2]。针头刺入的深度不合适。进针时用力不当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的用力大小不同,进针力量和进针深度掌握的不当,直接影响穿刺的成败。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静脉条件差因静脉硬化,失去弹性,进针后无回血,落空感不明显,误认为失败,退出再进针局部已青紫;脆性静脉注射时选择不直不显的血管盲目穿刺或针头过大,加之血管壁脆性增加以致血管破裂,造成失败。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因患儿不合作致针头脱出而失败。操作者对深静脉的解剖位置不熟悉,来回穿刺引起血管破裂而失败。使用的止血带是否完好,如止血带弹性过低、过细,起不到阻断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造成回血不畅;止血带过粗,易压迫止血带下端血管,使管腔变小,针尖达不到血管腔内,易损伤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拔针后护理不当,针眼局部按压方法欠正确或力度不当,造成皮下出血、淤血致皮肤青紫,增加再次穿刺的难度。

2.3 血肿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12例血肿患者多数是老年、肥胖、烧伤、水肿、消瘦、血管硬化、末梢循环不良等血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的。进针后无落空感,有时针头已进入血管而不见回血,误认为穿刺失败,待针头退出血管时局部已青紫。凝血功能差或者不及时按压即可引起血肿。固定不当、针头移位、患者心情过于紧张不合作,特别是儿童好动或者贴胶布、松止血带时不注意、固定不好,致使针头脱出血管外而又未及时拔针按压。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静脉注射或输液过程中没有经常观察液体注入情况,药液渗漏不及时发现处理。对于长期输液患者,没有注意保护好血管,经常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进针。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当,静脉穿刺有两个穿刺点,一个是皮肤表面穿刺点,另一个是血管穿刺点。拔针后按压的力度与时间不够。因此,护士要提高穿刺技术,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同时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注入刺激性强的药液尽量选用大血管。

3结果

经过分析,7例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因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或者是由于穿刺不当造成的。5例穿刺失败多数因护理人员是初到临床工作,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12例血肿患者多是因患者血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

4讨论

静脉注射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穿刺失败,引起患者血肿、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临床护理时,要掌握穿刺的基本操作技术,进针角度、力度。同时,对于老年患者,或者是其他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的患者,要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同时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注入刺激性强的药液尽量选用大血管。总之,为了避免和预防静脉注射并发症的出现,护士要提高基础护理技术,穿刺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血管,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力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对于浅静脉穿刺的几点心得体会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3: 214-215.

并发症的原因 篇7

1 呼吸系统并发症

1.1 舌后坠

出现原因:全身麻醉或昏迷时, 因重力作用舌下坠并贴向咽后壁, 致使呼吸不畅, 严重时可导致呼吸道完全梗阻。处理方法:托起下颌即可解决。

1.2 喉痉挛

出现原因:浅麻醉、缺氧、喉头或远方敏感部位刺激, 知识喉头肌肉痉挛、声门关闭而引起上呼吸道功能性梗阻。处理方法:轻度痉挛者, 加深麻醉、消除局部刺激、给予氧气吸入。中度痉挛者, 除采取上述措施外, 行加压吸氧。重度痉挛者, 快速注入司可林行气管插管, 迫不得已可行环甲膜穿刺。

1.3 呼吸道梗阻

出现原因:包括舌后坠、分泌物等机械性因素, 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功能性因素。处理方法:舌后坠可通过使患者头后仰、张口、托下颌缓解;因分泌物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应及时清除。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应给予吸氧或加压吸氧, 严重者应给予司可林后行气管插管。

1.4 下呼吸道梗阻

出现原因:误吸以及异物使气管或支气管梗阻。处理方法:尽可能吸出或取出梗阻物。否则, 应利用体位使其滞留于原位不动, 或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使其隔离, 并保护健侧肺免受其害。

1.5 低氧血症

出现原因:吸入氧浓度过低, 气管内导管梗阻或移位, 全身麻醉下的肺不张及胸廓和肌肉张力的改变, 全身麻醉下肺功能残气量的减少及全身麻醉过度通气后呼吸抑制等。处理方法:提高吸人氧浓度, 清除气管导管内梗阻物或纠正导管位置, 术中随时调整气管导管位置, 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1.6 通气量不足

出现原因:镇痛药对呼吸的抑制, 术中通气过度, 肥胖、高龄、吸烟等。处理方法:分别给予拮抗药、避免术中通气过度、辅助呼吸。

2 消化系统并发症

2.1 术后恶心与呕吐

出现原因:与术前患者的情况、手术及麻醉均有关。处理方法:恶心、呕吐严重者, 针对病因给予对症治疗。术中如误用大量麻醉性镇痛药, 可同时给予氟哌啶2.5~5.0mg或异丙嗪12.5mg。

2.2 返流与误吸

出现原因:喉反射功能低下, 胃内压异常增高, 腹内压增高, 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阿托品、硫贲妥钠等药物的应用。处理方法:严格控制禁食、禁饮的时间。及时减浅麻醉, 使麻醉过深的患者恢复反射功能、胃肠减压;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或给予镇吐药物, 如氟哌啶或异丙嗪。

3 循环系统并发症

3.1 低血压

出现原因:麻醉药用量过大, 给药后体位变动过于急剧、手术操作使血液回流受阻。处理方法:调整麻醉药用量、变动体位不宜过于急剧、解除使血液回流受阻的因素。

3.2 高血压

出现原因:麻醉深度不足, 二氧化碳蓄积, 膀胱充盈, 术中扩容过度, 内分泌紊乱或药物配伍不当。处理方法:加深麻醉, 增加通气量使二氧化碳分压保持正常范围;解除膀胱充盈, 如下导尿管、利尿或术中调整液体入量;内分泌紊乱或药物配伍不当, 给予降压处理。

3.3 心律失常

出现原因:手术操作的刺激, 麻醉药物的影响, 麻醉操作,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处理方法:轻度者, 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不需特殊处置;严重者, 必须给予积极治疗, 应以心功能为中心, 不宜过分依赖药物, 应针对其原因进行处理。如减轻手术刺激, 减浅麻醉等。

3.4 心肌缺血

出现原因:冠状动脉硬化, 粥样斑块阻塞。处理方法:术前改善患者状态, 尽量处理原有基础疾病, 术中调整血流动力以改变心肌的供血。提高氧供, 如纠正贫血, 以提高携氧量。保持适当的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心舒间期。

4 泌尿系统并发症

4.1 尿潴留

出现原因:麻醉的作用, 术中应用的药物, 患者清醒延迟。处理方法:导尿, 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 对于不习惯于卧式排尿者应给予下腹部热敷、坐位或立位排尿。

4.2 少尿

出现原因:血容量过低, 心排血量不足, 体液处于负平衡状态, 电解质紊乱。处理方法:术中调整输液速度, 保证体液平衡, 纠正电解质紊乱, 保证血容量。

5 其他并发症

5.1 全麻后苏醒延迟

出现原因: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 脑血管意外, 水电解质失衡, 术中输大量的低渗液导致的脑水肿、低血糖。处理方法:术中注意药物的用量, 术后给予拮抗药, 脑水肿者给予利尿或高张钠, 低血糖者给予高张糖。

5.2 恶性高热

出现原因:恶性高热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极为密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与肌肉组织的代谢异常有关。处理方法:术中常规监测体温可及时发现;一旦出现立即停用一切麻醉药和中止手术麻。积极降温、给与碳酸氢钠, 纠正酸中毒。维持呼吸及循环是对恶性高热的非特异性治疗;选用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的肌松药如硝苯呋海因2mg/kg静脉注射。

5.3 脑血管意外

出现原因:脑栓塞, 脑血栓的形成, 脑出血, 脑血管痉挛。处理方法: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糖尿病, 以及有脑血管意外既往史的患者进行积极预防。如麻醉过程中, 避免血压明显的波动, 血压过高或过低都是不适宜的。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给氧。若疑有颅内压增高, 可采用过度通气, 应用甘露醇等药物。

并发症的原因 篇8

2006年2月—2011年4月我院共收治重睑术后行修复术263例, 其中切开法重睑术后86例, 埋线法重睑术后177例, 经处理满意率为95%.重睑术虽然非常成熟, 但由于求美者眼睛基础条件的差异及术者经验不同术后仍有较高的并发症[1]。现重睑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63例, 切开法重睑术后86例, 来自医疗美容机构71例, 来自非医疗美容机构15例;埋线法重睑术后177例, 来自医疗美容机构11例, 非医疗美容机构166例。来自非医疗机构需修复者约占68.8%.经处理效果满意率为95%.

2 术后并发症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及处置方法

2.1 出血

(1) 临床表现:a) 皮下瘀血、结膜下出血;b) 上睑形成血肿;c) 球后出血, 是切开法重睑形成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多因脂肪囊内脂肪牵出过多, 切除后残端不结扎, 不注意观察有无出血, 残端缩回眶内, 出血不易引流, 血液流向球后所致。 (2) 处置方法:a) 皮下瘀血、小血肿和结膜下出血, 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术后24 h内可行冷敷;b) 较大的上睑血肿或继续出血的血肿应及时打开切口, 清除血肿。有继续出血, 应找到出血点, 给予结扎止血;c) 球后出血多者可导致失明, 所以一旦发生, 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立即拆除缝线, 打开眶隔, 清除积血, 能寻找到出血点者给予结扎止血。或切开外眦, 以减轻眶内压力, 防止高压对视网膜血管及视神经的压迫。同时给予头面部冷敷, 应用止血剂, 必要时应用高渗液和脱水剂降低眶内压力。

2.2 感染

眼睑血运丰富, 抗感染力强, 重睑成形术后一般很少发生感染, 若发生感染应及时处理, 否则影响术后效果。 (1) 原因: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手术原则等。 (2) 处置方法:a) 发生感染时提前拆线;b) 局部清洁换药, 全身给予足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3 上睑肿胀

无论何种重睑成形术式, 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埋线法肿胀最轻, 消肿快, 一般1周~2周恢复正常;结扎缝线法术后肿胀较重, 但7 d~8 d拆线后消肿较快, 一般0.5个月~1个月恢复正常;切开法术后2 d~5 d肿胀较重, 消肿较慢, 恢复时间较长, 一般恢复至自然年轻人需1个月~3个月, 老年人需0.5年~1年。处置方法:重睑形成术后消肿有一个过程, 但为了缩短肿胀时间, 术后第1天应冷敷, 从第3天开始, 可改为热敷, 每次0.5 h, 每天1次。术后3 d内口服地塞米松片, 每次10 mg, 每天2次, 可减轻肿胀[2]。

2.4 重睑过窄

(1) 原因:a) 重睑线设计过窄;b) 皮肤缝合挂缝睑板过低;c) 上睑松弛皮肤切除过少;d) 重睑部分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切除过多。 (2) 修复矫治方法:重睑过窄者矫治最好在术后3个月~6个月以后进行。若第1次采取的是埋线法或结扎缝线法, 进行矫治时最好采取切开法。矫治手术时应加宽重睑设计, 或提高挂缝睑板的位置, 或切除松弛的皮肤。

2.5 重睑过宽

(1) 原因:a) 设计不合理。一般设计重睑线到上睑缘的距离为6 mm~8 mm, 对于眼裂短小者, 虽然重睑设计在6 mm~8 mm范围内, 但重睑宽度与眼裂大小很不协调;b) 上睑皮肤切除过多。由于皮肤绷紧, 无法形成重睑皱褶;c) 挂缝睑板过高, 使重睑增宽;d) 眼轮匝肌肥厚者或重睑部分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去除过少;e) 重睑部分浅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f) 形成血肿后未做处理, 血肿不能完全吸收, 机化形成瘢痕结节使重睑增宽。这6种原因中以前3种原因多见。 (2) 修复矫治方法:重睑过宽矫治一般在手术3个月~6个月以后进行。如果重睑成形术原来用的是埋藏缝线法或结扎缝线法, 矫治时应该用切开法。重睑设计过宽或皮肤挂缝睑板过高时, 应将重睑线设计由宽变窄, 皮肤挂缝睑板的位置下移, 但过宽者, 应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剪断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与皮肤之间的纤维粘连, 然后在要缩窄的部分将眼轮匝肌带蒂肌瓣或脂肪囊内的脂肪或脂肪囊用细尼龙线间断缝合在睑板上, 将皮肤与睑板隔开, 使皮肤与睑板粘连部位下移, 便能将重睑变窄。因血肿机化致重睑过宽者, 应切除机化的瘢痕结节, 或采用保守方法促使其吸收消化。重睑部分眼轮匝肌切除过少造成重睑过宽者, 切除过多的眼轮匝肌便能缩窄重睑。因皮肤切除过多、淋巴和浅静脉回流不畅造成重睑过宽者, 没有特殊处理方法, 随着时间的延长, 待上睑皮肤松弛、侧支循环建立、淋巴和浅静脉回流畅通, 过宽的重睑便会变窄。重睑过宽, 但又拒绝再次手术矫治者, 经常提拉上睑皮肤可使其松弛。

2.6 重睑消失或皱褶不明显

(1) 原因:重睑术的原理是上睑提肌腱膜或睑板与重睑线处皮肤靠近, 粘连固定形成重睑[3]。所有影响上述粘连因素的都有可能无法形成重睑。 (2) 修复矫治方法:除上睑下垂患者按上睑下垂进行矫治外, 其余均应在手术3个月~6个月后重新手术。选择适当术式, 力求纠正不够满意的效果。

2.7 双侧重睑不对称

临床表现有宽窄不一致、长短不一致、形态不相同等。 (1) 原因:a) 重睑设计宽窄、长短不一致, 特别是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者;b) 重睑线本身画得过宽;c) 切口偏离重睑设计线;d) 皮肤挂缝睑板的高度不一致;e) 双侧切除上睑皮肤、眼轮匝肌、皮下组织的量不等;f) 双侧局部麻醉药注射量不等, 组织肿胀轻重不一;g) 埋藏缝线法缝线滑脱;h) 两眼分別先后缝合, 不利于缝线调整。 (2) 修复方法:发现重睑不一致者, 应在手术3个月~6个月后矫治。一般以理想的一侧为标准, 将不理想的一侧重新手术, 调整重睑与对侧一致。若重睑成形术采用的是埋藏缝线法或结扎缝线法, 出现不一致时可立即拆除缝线, 重新调整缝线;若手术超过1周以上, 已形成粘连, 则采用原方法很难纠正, 应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2.8 切口瘢痕增生

眼皮较薄, 与身体其他部位比较一般不易出现切口瘢痕增生, 但就眼皮而言, 内眦角又比较容易出现切口瘢痕增生。修复矫治方法: (1) 线状瘢痕可不必特殊处理, 待3个月~6个月后, 瘢痕便不明显; (2) 瘢痕性体质不可再行手术, 可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4], 使瘢痕萎缩软化; (3) 明显的瘢痕可于手术6个月后手术切除对位缝合, 但宜慎重, 尽量等其自行萎缩[2]。

2.9 三眼皮或多层重睑

修复矫治方法: (1) 一般在手术3个月~6个月后矫治, 矫治均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将粘连的多层皱褶在皮下分离开, 切除形成的瘢痕, 皮肤、睑板对位缝合; (2) 切口下唇皮肤未拉紧或挂缝睑板过低者, 切开分离后将其拉紧或将睑板挂缝提高; (3) 皮肤挂缝睑板高低不一者, 应重新调整缝合; (4) 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切除过多者, 可打开眶隔脂肪, 用少许眶隔脂肪垫于重睑皮肤与检板之间, 防止皮肤不均匀粘连; (5) 皮肤过紧无法切除一层皱褶时, 应将皱褶下的瘢痕纤维粘连彻底松解。

2.1 0 上睑凹陷

(1) 原因:a) 眶隔脂肪和眶隔膜切除过多, 尤其是个别女性不顾自己的脸型和眼型特点, 一味模仿西方女性的欧式眼。东方女性的眉弓和鼻梁都低, 如果切除眶隔脂肪过多会使眼凹陷, 则很不协调;b) 眼轮匝肌切除过多或损伤过重, 眶隔与皮肤或眼轮匝肌粘连。 (2) 修复矫治方法:轻者可不必处理, 术后予热敷及理疗。凹陷严重者可在手术3个月~6个月后采用自体脂肪等皮下注射填充, 填充不宜过多, 否则会影响睁眼活动, 或因压迫造成上睑下垂。操作时边注入边让患者睁眼, 以不影响睁眼为标准。

2.1 1 缝线外露

见于埋线法重睑。修复矫治方法:于埋线外露处做小切口, 将线埋入皮下, 操作时防止切断缝线, 也可抽出缝线, 重新埋线。手术2周后, 如有缝线外露, 可先拆除缝线, 若观察有重睑消失时再行补针。

2.1 2 皮下形成结节及表皮样囊肿

多发生在埋藏缝线法重睑成形术, 在重睑线处形成皮下异物性结节或表皮下小囊肿。 (1) 原因:a) 埋线过粗、过浅, 线结过大, 埋线时将上皮组织拉进皮下, 形成表皮样囊肿;b) 拆线仔细, 不留线头; (2) 处置矫治方法:在出现小结节处用尖刀切开, 取出缝线或纤维包膜, 一般不会影响重睑效果。

2.1 3 缝线脱落

(1) 原因:a) 术式选择不当, 肿眼泡者选用埋藏缝线法或结扎缝线法重睑成形术, 由于眼轮匝肌肥厚, 脂肪较多, 缝线结扎不紧, 容易脱落;b) 术后上睑肿胀、血肿、张力过大, 致缝线脱落;c) 埋藏缝线法或结扎缝线法重睑成形术由于操作有误, 根本没有缝住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d) 线结滑脱, 特别是尼龙线光滑, 结扎不紧或打结不正确时易滑脱, 打结时尼龙线最好连打3个结以上。 (2) 修复矫治方法:术后发现缝线滑脱应及时补缝, 补缝时应与第1次手术一样严格消毒与无菌操作, 且一定要挂缝在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上。如不影响重睑效果, 将滑脱缝线拆除即可。

2.1 4 缝线排斥反应

临床表现为上睑埋线处皮肤长期红肿, 甚至出现小疱, 有轻度痒感。 (1) 原因:过敏体质。 (2) 修复矫治方法:及时拆除埋线, 改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3 讨论

单睑由于眼睑短小, 皮肤松弛臃肿尤其伴有内眦赘皮常给人疲惫、呆板、无神的感觉, 更有甚者为了视野开阔必须借助抬眉抬额头仰视视物, 长期导致额纹加深加重, 同时长期仰视导致颈椎疾患致头昏、头痛, 也有的单睑出现倒睫刺激角膜视物流泪、模糊、视力下降等。而重睑术后可使眼睛变大, 睫毛上翘, 传神、灵动, 也可以矫正双侧大小不对称、上睑下垂、皮肤松弛, 改善或消除上睑臃肿, 平视省力, 治疗倒睫等。因此重睑术在增加容貌美方面甚至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3.1 选择正规医疗美容机构以及主诊医师。任何单位和

个人,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未经登记机关核准开展医疗美容诊疗科目, 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5]。

3.2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比如很多非医疗美容机构喜欢选择埋线法重睑, 术后效果不满意及容易出现并发症等。

3.3 重睑术后遇到并发症要正确处理, 掌握好适宜修复时间。

参考文献

[1]王炜.减少美容整形外科手术并发症[J].实用美容外科杂志, 1998, 9 (2) :57.

[2]鲁开化.常用美容手术及并发症修复[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52-61.

[3]林茂昌.现代眼部整形美容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7:174-175.

[4]马显杰, 等.重睑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实用美容外科杂志, 2002, 13 (1) :12.

并发症的原因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11年来我站施行人工流产、放环、取环的计划生育手术共19 289例, 采用高危手术范畴筛查[1], 共3 948例为生育高危手术, 对高危手术术后1周、1月、3月进行电话随访, 异常者及时就诊。2008年1月开始施行经腹部超声引导下手术, 术前手术者膀胱稍充盈。困难取环采用专用取环钳。

1.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录入并进行统计, 分析6年来计划生育高危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006年-2011年计划生育手术构成情况

最常见的计划生育手术为放环、取环和人流, 其他手术还有药流、皮下埋植、埋植取出、输卵管结扎等。排名前三位的手术, 2006年为人流 (38.81%) 、取环 (27.61%) 和放环 (25.68%) , 2011年为放环 (36.98%) 、取环 (31.02%) 和人流 (29.57%) 。详见表1。

2.2 2006年-2011年高危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生情况

自2006年以来, 在本站人工流产的数量无明显增减, 高危手术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其中胚胎物残留、闭经为高危人工流产术最主要的并发症。2008年以后高危人工流产并发症明显下降, 发生率趋于零。详见表2。

2.3 2006年-2011年高危放环、取环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2006-2011年放环手术中, 高危手术所占比例较低, 且高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2006-2011年取环手术中, 虽然高危手术所占比例较高, 但高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呈下降趋势。详见表3、表4。

3 讨论

随着超声引导的开展, B超可显示盆腔及子宫和宫颈的情况, 帮助手术操作者准确探查宫腔的方向和深度, 对孕囊着床点以及环型、环位的准确定位, 便于手术操作, 使准确性提高, 操作时间缩短, 避免了盲目刮宫, 从而减轻子宫内膜损伤, 造成闭经情况明显减少, 杜绝了子宫穿孔和人流不全的发生。

造成高危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是重复流产、流产间隔短、子宫高度倾屈、宫内节育器嵌顿、断裂和子宫内膜修复障碍引起的闭经。在估计高危人工流产手术的困难同时, 建议采用孕激素治疗的方法预防术后宫腔粘连, 帮助子宫内膜修复以及术后月经周期的建立。高危人工流产术后的随访也可以了解手术后月经情况, 及时纠正月经失调。子宫的高度倾曲容易导致胚胎物残留、放置节育器不到位, 但是随着可视人流的开展, 术中超声引导吸管或刮匙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避免遗漏, 并且在引导下用扩张棒纠正过曲的子宫, 避免子宫穿孔, 造成更大的损伤。

绝经1年以上者取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据统计, 绝经后取器困难比例 (34.11%) 远比未绝经者 (16.9%) 高[2]。表5数据说明绝经一年以上取器者, 取器失败4人, IUD残留8人, 占高危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总数的22.22%。因此, 建议妇女在绝经半年至一年内及时取器为宜, 此时雌激素水平下降不明显, 内外生殖器无明显萎缩, 取环成功率较高。由于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 雌激素水平低落, 子宫萎缩, 导致IUD相对过大, 造成IUD嵌顿, 加之绝经后宫颈萎缩、变硬, 宫口紧, 影响手术操作, 给取器手术带来困难, 易发生子宫及宫颈损伤等并发症[3]。实行计划生育30余年, 老一批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在计生工作者的带领下陆续取环, 但放置年限超过20年, 甚至30余年, 绝经时间长, 有75岁取环者, 当年放置的节育器有的嵌顿、有的变形, 子宫宫颈萎缩, 造成取环失败或断裂、残留。IUD残留主要是因为“T”型IUD的一侧横臂嵌顿入肌层, 取出时断裂, 造成断段无法取出。为避免困难取环失败, 取环时采用专用的取环钳, 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降低高危计划生育手术的风险, 不仅要求医护人员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丰富临床经验, 还应该采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 人流中的镇痛、放环中子宫位置的纠正、取环时器械的科学使用等, 都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M].中国人口出版社, 国人口发[2006]34号.

[2]王世暄, 王益鑫.计划生育技术[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13-153.

[3]赵丽君, 赵雅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62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0, 11 (6) :325.

[4]赵赛婉.1460例未婚女青年性、生育及生殖健康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6) :637-638.

[5]周洁琼, 杜玉开.人工流产与再次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05, 18 (9) :6-8.

[6]孙钰枝.基层流动人口避孕药具使用的现状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11) :974-975.

[7]门晓文, 李庆智, 贺英勤, 等.吉林省农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12) :952-953.

并发症的原因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2月收治在全麻下行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患者132例, 男91例, 女41例;年龄29~86岁, 平均 (54±12.43) 岁;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45例, 男31例, 女14例;其中并发胸腔积液29例, 肺炎8例, 支气管炎6例, 胸腔积液+肺炎2例。

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胸腔积液是肝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1) 肝癌患者术前常伴有肝硬化、肝功能不良, 出现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低于组织胶体渗透压, 使液体聚积在胸膜腔, 产生胸腔积液。 (2) 术中因充分离断肝周韧带, 特别是暴露右肝膈面裸区, 液体被吸入胸腔, 形成胸腔积液。 (3) 肝叶切除时, 合有胆汁的创面渗液经胸腹联合切口流入胸腔, 刺激胸膜, 增加胸膜渗出液, 如果术后引流不当, 也可引发胸水[2]。

肺炎、支气管炎:发生原因: (1) 手术时间长, 手术创伤大, 膈肌抬高, 呼吸运动受限或原有呼吸道炎症有关。 (2) 麻醉时气管插管, 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同时气管插管破坏了呼吸道正常防御屏障, 损伤气道黏膜, 使细菌易于在受损部位定植、繁殖, 并随之进入下呼吸道而发生感染。 (3) 术前呼吸道准备不充分, 尤其是有多年吸烟史, 老慢支等病史的老年患者, 因其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 术后咳嗽能力减弱, 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4) 术后伤口疼痛、麻醉药物应用等因素, 限制了患者呼吸肌运动, 使潮气量和有效通气量均进一步减少, 氧合作用明显降低。 (5) 呼吸器械污染, 特别是雾化器、湿化瓶、输氧管等的污染, 以及病房环境影响, 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导致肺部感染和支气管炎。

护理对策

胸腔积液的护理对策: (1) 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注意呼吸节律, 频率及两肺呼吸音变化, 若患者出现气促、胸闷、心慌、发热等症状, 且听诊一侧呼吸音减弱, 应警惕是否发生胸腔积液, 立即报告医生, 协助做好床边B超, 胸片检查, 以明确诊断。 (2) 安慰患者, 解释形成原因, 减轻焦虑。 (3) 取半坐位, 使膈肌下降, 利于呼吸, 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改善呼吸情况。 (4) 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 改善肺功能, 遵医嘱静脉补充白蛋白, 保肝等治疗, 可促进胸腔积液的吸收。当患者可以进食时, 鼓励其进食高蛋白食物, 可减少胸水的产生。 (5) 胸腔积液量少时 (<100 m L) , 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 多不用特殊处理, 可自行吸收, 但需要严密观察, 一旦患者呼吸情况有变化时, 应及时报告医生。 (6) 较大量胸腔积液者, 应在B超引导下, 经胸腔穿刺抽胸水, 同时注意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和气胸。 (7) 大量胸腔积液经抽液后症状不能缓解时, 应配合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做好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防止引流管堵塞和气胸的发生。本组29例胸腔积液患者中, 其中17例未经处理自行吸收, 11例经抽胸水, 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治疗后好转, 1例经胸腔闭式引流后于术后11 d好转。

肺炎、支气管炎的护理对策:术前护理:术前控制原有呼吸道炎症, 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锻炼, 讲解早期活动的方法及重要性, 严格戒烟。术中护理:主动积极做好手术配合, 使手术顺利, 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插管对气道的损伤;术中保暖, 减少暴露, 防止受凉诱发肺部感染。术后护理: (1) 呼吸功能锻炼:术后6 h, 血压平稳后, 改半坐位, 使膈肌下降, 有利于呼吸。鼓励患者深呼吸, 咳嗽排痰, 协助翻身、拍背, 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 常规给予糜蛋白4 000 U雾化吸入2次/d。鼓励床上活动并尽早下床活动, 2次/d口腔护理。 (2) 因伤口疼痛影响自主咳嗽的, 可使用腹带包扎伤口协助咳嗽。 (3) 适宜的温湿度:防寒保暖, 病室温度应保持18~24℃, 湿度50%~70%, 减少人员流动, 清洁空气, 减少空气中细菌病毒数量。 (4) 禁食期间静脉补充肠外营养, 人血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增强机体抵抗力;进食后, 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量, 预防痰液黏稠。 (5) 做好消毒隔离, 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医源性感染。 (6) 常规使用抗生素。经过以上处理, 本组14例肺炎、支气管炎患者分别于3~7 d后感染得到控制。

胸腔积液+肺炎护理对策:本组2例患者经常规雾化吸入、使用抗生素、静脉补充白蛋白及胸腔穿刺抽胸水等处理后分别于术后9 d和术后14 d症状缓解。

参考文献

[1]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6, 13 (2) :125-128.

并发症的原因 篇11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72-01

目前在临床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广泛被运用的是微波消融治疗技术,随着这个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有关其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这个方面的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胆汁漏、肿瘤残余(消融不全)、血气胸、肝脓肿、经针道的肿瘤转移、周围脏器损伤、术中血红蛋白尿等等。目前不少学者都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上。现通过对医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共135例肝癌患者(含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175个肿瘤结节)进行微波消融术后造成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如何护理作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135例,其中98例患者为男性,剩下的37例是女性,年龄层次在40到78岁之间,其平均年龄是59岁;其中有129例患有肝炎后肝硬化,有73例肝功能分级为Child A级,35例为Child B级,27例为Child C级;共有103例肝内单发肿块,32例多发肿块;肝内肿块位置:胆囊旁10例,下腔静脉旁4例,肝脏脏缘近胃小弯33例,右肝下叶近结肠旁7例,肝表面近膈肌顶23例,Ⅱ段近心包旁5例,近肝门部6例。

I.2治疗方法

仪器: ACUSON sequoia 512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研发的KX-2200微波消融治疗仪。2450 MHz的频率,10到80 W的输出功率,连续可调,同时2路热电偶测温针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体位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个数。

1.3结果

在采用以上治疗方法后有1例经针道的肿瘤转移,1例结肠漏,1例严重心率失常,1例皮肤烫伤,2例胸腔积液,还有16例腹部严重疼痛。在这其中唯一一例结肠漏患者转院进行了二次手术,其余的患者均实现好转出院。

2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2.1针道的肿瘤转移

在本组中1例患者经针道的肿瘤腹壁转移,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对该患者进行退针时在针道消融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过快的退针速度以及温度不足都是其原因。为了减少针道转移的发生应当在结束治疗后适当放缓出针的速度,而且在一些重要部位应当要保持经针道温度,在经腹膜、腹壁部位要将温度控制在至少50℃以上,唯有控制在这个温度以上才能有效灭除黏附于电极针上的活性肿瘤细胞。

2.2结肠漏

在本组中1例患者在近结肠旁肿块消融后出现了结肠漏、腹膜炎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进针时方向是向肠管方向,由于肝内肿块位于右肝下缘与结肠肝曲粘连,这样虽然没有穿刺到肠壁,但是会让患者感到疼痛,因此在体位进行改变时,微波针会刺到肠壁引起热损伤。因此布针方向应当与肠管要保持平行,进行小功率消融,再按此法布针后其他的6例患者均未发生肠瘘。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消融时,整个过程应当要对肿块的颜色改变以及有无累及周围重要脏器进行实时监控。护理人员在进针时要时刻观察针尖远端情况,防止针尖穿出肝脏表面或者是穿刺刀相邻的脏器内。对患者的动向也要时刻保持注意,若发现患者在肢体上有所躁动,护理人员应当要配合进行手术的医生控制微波针位置深度保持原位不变,并且还要给患者增加麻药以此来保持麻醉的平稳。高龄化的患者,在进行了全麻后,采用微波治疗会有一定优势。而且老年患者在B超定位后进行了全身麻醉后,在穿刺时能够随时暂停呼吸,以便让穿刺更准确有效。

2.3严重心率失常

在本组患者中有l例肿块的位置过于接近心包旁,因此在消融过程中该位患者的心率突然下降到了每分钟三十次,在此时医生立刻暂停操作,并且配合麻醉师采用静脉用药,通过医护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对心电、血压进行严密的监测下,对输出功率进行降低后继续治疗,手术完成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常。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微波针已经进入肿块后,当医生要求通电时,要准备好抗心率失常药,并且保持警惕,当发现心率失常时要保持应对的及时性。同时要保持输出功率不超过40 W。

2.4皮肤烫伤

在进行微波消融时,由于肿瘤组织坏死会发生液化并形成液体,因此在拔出微波刀时,若是不注意的话,会有液体顺着鞘管流出从而造成皮肤烫伤,会出现皮肤潮红或水泡。而本组中就有1例出现皮肤烫伤,区域约为0.3 cm×1.8 cm,这主要是在进行双针消融后,拔针后并没有注意到电源没有关闭所导致的。因此在采用双针消融术后应当要注意分别拔针,一旦针被拔出了要立即将电源关闭。

2.5胸腔积液

本组近膈肌旁的肿块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共有2例,在经过抽水后胸腔内出现了暗红色的积液,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膈肌热损伤。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要对位于膈肌旁的肿块采用辅助右侧人工胸水,在对其进行肿块消融时要注意在右侧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以防止膈肌損伤。而护理人员在配合注入或对人工胸水进行抽出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特别是抽出人工胸水的过程中,一定要放缓速度,同时也要保持生理盐水的温度维持在体温的水平。

2.6腹部疼痛

本组肝表面近腹壁肿块的患者有16例,在对其进行肿块消融后会出现长时间的、较为剧烈的疼痛。这个正好是壁层腹膜损伤的表现。为了缓解术后的疼痛,在消融过程中要在肿块所近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及相应腹膜下注入生理盐水。在手术完成后,要对患者疼痛的部位、强度、持续时间、疼痛的性质及全身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因胆漏、脏器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引起的疼痛。

3小结

在采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的方法治疗肝癌时,应当要加强操作者对肝脏解剖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微波手术机及彩超仪操作的熟练程度,因为这些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小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在全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重视,关键是要对其进行有效地治疗和精心地护理。

参考文献

[1]唐裕福,张怡冰,罗斌,等.肿瘤残余在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后出现的原因及防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0):1075—1090.

并发症的原因 篇12

1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分析

1.1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可分为机械性、化学性和感染性3种

常见症状为红、肿、热、痛, 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 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原因: (1) 操作技术: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穿刺点消毒不严, 技术不熟练, 反复穿刺等; (2) 血管因素:血管越细, 以及关节部位的血管, 穿刺针易随关节活动而活动, 从而损伤血管内膜, 产生静脉炎的几率就越高; (3) 药物的性质:当输入高渗性药液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然而留置针留置的时间越长, 静脉炎的发生率就越高; (4) 留置针的型号:选择留置针要适当, 较粗的话, 充塞于血管中, 增加了血管的摩擦, 从而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 使组织充血、水肿等。

1.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通常与静脉输入高营养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封管技术不熟练, 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及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1.3 皮下血肿

导致皮下血肿的原因是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 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而形成皮下血肿。

1.4 液物渗出

护士操作不当, 进针角度过小, 固定不牢, 病人躁动不安, 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与血管壁接触面太大,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等自身因素均可导致药物渗出。

1.5 静脉血栓形成

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由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的血栓几率要高。另外与反复多次穿刺同一血管导致血管壁损伤, 以及某些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等原因有关。

2 观察与护理

2.1 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置管前应告诉患者和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 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 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 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 以便积极配合感染、堵塞、液体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士在整个操作中,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严格检查留置针的有效期, 套管有无裂缝、开叉, 针头有无倒钩等;消毒液不宜过多, 且要等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连续输液者每日更换输液器。护士在做穿刺时要做到技术熟练, 以免造成血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损伤。

2.3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 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立即拔管, 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以促进血液循环, 恢复血管弹性, 减轻患者的痛苦。

2.4 置管期间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 并盖以透明贴膜。连续输液者, 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 输液过程中, 密切观察滴速, 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 更应加强监测, 以防发生意外。

2.5 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用量及推注速度。封管时采取连续不间断边推边退出注射针头, 保证正压。封管液剂量太少则不能冲净套管针内药液, 可引起局部血液凝集, 尤其是老年人和血管弹性差更易发生,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2~3m L的封管液正压封管最适当,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凝血机制障碍及其他不能使用肝素的患者, 可选择生理盐水5m L左右, 注意封管速度不宜过快, 每次输液结束后封管1次。

摘要:探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静脉炎、导管堵塞、皮下血肿、药液渗出、静脉血栓。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做好健康教育, 观察局部反应, 置管期间的护理等。

上一篇:磁力启动器下一篇:钻井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