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2024-07-13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精选10篇)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1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和组织脏器的损伤。因此化疗病人的护理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障。我科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 实施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药液外漏及静脉炎的处理

①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或水肿, 则提示药液外漏, 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②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 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溢出可采用等渗硫酸钠, 如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其他药物均可采用等渗盐水封闭方法:可用20 mL注射器抽取解毒剂在漏液部位周围进行菱形注射, 为防止疼痛还需局部注射普鲁卡因2 mL, 必要时4 h 后可重复注射。③漏液部位冷敷, 也可配合硫酸镁湿敷直到症状消失。④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 按血管走行用可的松软膏外涂或理疗。

2 胃肠道反应及护理

厌食、恶心、顽固性呕吐、腹痛、腹泻出现反应的时间、程度与病人体质有关, 大多数病人在用药后3 h~4 h出现, 因此, 我们应密切观察, 并采取下列措施以改善反应症状:①化疗期间大量饮水, 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 并有利于毒素排泄。②合理使用镇吐剂, 可减轻胃肠道反应。③调节饮食:少油腻、易消化、刺激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饮食。④氮芥类药物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 常引起痉挛性腹痛, 可给解痉剂如654-2, 必要时可给予针刺内关等穴位。

3 骨髓抑制及护理

为监测骨髓抑制的发生, 化疗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 特别是白细胞计数, 每周1次或2次, 应予以保护性隔离, 并采取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为病人创造一个空气清新、整洁的环境, 绝对禁止病人与传染性相接触, 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病人一切用物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预防呼吸道感染, 病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1次, 2%来苏打水湿式扫床, 地面消毒每日2次, 消毒液擦地每周2次。观察病人任何部位有无出血倾向, 如牙龈、鼻子出血、皮肤淤斑、血尿及便血等。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病人的鼻黏膜和口唇部可涂液状石蜡防止干裂, 静脉穿刺时慎用止血带, 注射完毕时压迫针眼5 min, 严防利器损伤病人皮肤。

4 黏膜反应及护理

某些化疗药物的毒性亦表现在黏膜上, 尤其是大剂量应用时常引起严重的口腔炎、口腔糜烂、坏死。对此, 我们首先要有预防措施, 口腔炎发生后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①化疗期间应嘱病人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毒性刺激。②保持口腔清洁, 给予1%雷夫诺尔或4%苏打水漱口, 每日4次。③给予口腔护理每日2次。④涂药前先轻轻除去坏死组织, 反复冲洗, 溃疡者可用龙胆紫或紫草油涂抹患处。⑤给予无刺激性软食, 因口腔疼痛而致进食困难者给予2%普鲁卡因含漱, 止痛后再进食。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2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32-02

肿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受各种致癌因素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失去其生长调控能力,最终导致组织细胞异常克隆形成新生物[1]。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该病若得不到有效地治疗,极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为了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2],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我院对接受治疗的50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个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签署下完成。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9例,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58.9±3.9)岁,其中胃癌13例,直肠癌8例,结肠癌6例,肝癌16例,乳腺癌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为25~74岁,平均年龄为(58.3±4.2)岁,其中胃癌12例,直肠癌9例,结肠癌9例,肝癌14例,乳腺癌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具体措施为:定时检查患者的局部穿刺部位情况及病情变化情况,同时置管后做好宣传工作。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措施为:置管前,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并为患者讲解置管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邀请化疗成功的患者讲解静脉化疗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置管时,告诉患者各种放松技巧,保持肌肉放松,多做深呼吸等,同时多与患者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同时置管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悸、气促等症状,嘱咐患者适当调整体位;置管后,为患者拍摄X片,以确定导管的具体位置,同时密切观察导管是否脱出,穿刺点有无渗血等,同时嘱咐患者置管侧上肢切勿发生剧烈运动,以避免导管脱滑出。穿刺成功后,给予患者穿刺口常规消毒,并于穿刺口处置放2cm×2cm的无菌纱布,采用透明胶布固定,外部采用网状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时以肘关节为中点,以避免卷缩。置管后对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的输液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PICC置管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导管相关感染率、穿刺点渗血率、导管堵塞率、机械性静脉炎率、导管漂移率、静脉血栓率、导管破裂率及导管脱出率,观察两组治疗依从性。

1.4评价标准[3]完全依从主要是指护理干预后患者均能按照护理师嘱咐行PICC化疗及换药、冲管,部分依从主要是指护理干预后大部分患者均能按照护理师嘱咐行PICC化疗及换药、冲管,不依从主要是指患者未选择PICC化疗。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病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PICC置管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穿刺点渗血率、导管堵塞率、机械性静脉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导管漂移率、静脉血栓率、导管破裂率及导管脱出率均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情况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肿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良性肿瘤不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对局部器官及组织仅产生阻塞及挤压作用;而恶性肿瘤会消耗患者大量的营养物质,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4]。临床上常采用化疗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化疗用药途径往往导致患者的局部组织变性或者坏死。而PICC治疗方案则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但由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因此,行PICC化疗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护理干预为其服务。常规护理方案不能显著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次实验数据显示,常规护理方案护理后患者的依从率仅为76.0%。说明常规护理方案不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的依从率。大量研究表明[5],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PICC置管的依从性,预后效果良好。综合护理干预通过邀请化疗成功的患者讲解静脉化疗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与患者交流,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次实验数据显示,研究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穿刺点渗血率、导管堵塞率、机械性静脉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导管漂移率、静脉血栓率、导管破裂率及导管脱出率均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率高达98.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方案76.0%,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率。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减少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依从率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容芳,陆勤美,黄胜,等.全程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9):1024-1026,1027.

[2] 张春艳,侯春凤,刘宝丽,等.72例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PICC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0):120-120.

[3] 明菊梅,程春青.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25-227.

[4] 陈玲,平荣,申文荣,等.乳腺癌术后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3):1-4.

[5] 陈雪梅.临床护理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护生教学中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2):200.

应对静脉化疗并发症的舒适护理 篇3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1月需静脉化疗的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44~76岁;抽取原出院经静脉化疗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措施

2.1 化疗前的舒适护理

2.1.1 心理舒适护理

肿瘤患者由于疾病、药物、费用等原因心理承受着很大压力,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患者感到无助,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心理;同时由于药物费用高,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导致患者拒绝治疗,根据每位患者的个性、职业、心理需求,运用心理学知识,主动与患者交谈,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轻松、充满信心地接受治疗。

2.1.2 保持环境舒适的护理

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1]。良好的环境可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窗帘以暖色为主色调,改变病房一片苍白的气氛,床上用品整洁柔软,尽量减少和避免对皮肤的刺激,使患者有安全舒适的感觉。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2.1.3 化疗前评估

由具有执行化疗资格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与主治医生沟通,掌握每位患者的所有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诊断、能否手术、化疗方案、经济状况等,重点掌握血管信息,建立评估表,采用“静脉化疗血管评估表”[2]。

2.2 化疗中的舒适护理

2.2.1 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适宜的血管和穿刺部位

根据患者的血管评估情况,遵循患者意愿,在普通钢、静脉留置针、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穿刺工具、适宜的血管和穿刺部位,并在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上,就此开始采取对策。严格无菌操作,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送管时动作要轻柔,以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尽量选择硅胶细孔径的PICC导管,避免应用聚乙烯类和硅橡胶导管;置管后24 h内更换敷料,伤口无渗血后每周按常规更换敷料及肝素帽,每次输液前后正压法封管[3,4]。在护理评估表上详细记录。

2.2.2 安全固定给药部位

在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的同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用胶布或护皮膜等固定穿刺部位,以免造成给药部位的局部疲劳,使患者舒适。

2.2.3 促进生理舒适的护理,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清洁,防止交叉感染,限制探视人数,紫外线消毒1次/d,每次1 h,床头、桌面、日常用具用1∶200的84液擦拭,地面用1:200的84液湿拖2~4次,并每日通风2次,每次30 min;加强口腔、肛周及皮肤护理,嘱患者用软毛刷,饭后用口泰漱口,口腔溃疡或有出血糜烂者用0.5%甲硝唑进行口腔护理,2次/d,肛周每日清洗后用PP液坐浴,有肛周感染者每日用0.5%碘伏消毒1次,勤换衣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记录。

2.2.4 毒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严格按医嘱给药,预防和减轻胃肠道反应,饮食要清淡、少量、多餐,避免过咸、过甜、过冷、过热、油腻等食物,必要时在化疗前口服胃复安、恩丹思酮等止吐。

2.2.5 化疗期间的护理

化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摄入足够纤维素,促进肠蠕动,避免便秘等不舒适感。

2.3 化疗后的舒适护理

2.3.1 适当的保护方法

根据化疗药物性质,采用适当的保护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5-FU)后的静脉要避光7~15 d,使用异长春花碱(NVB)的静脉要冷敷,使用一般化疗药的静脉不能热敷,而使用草酸铂的静脉及全身禁用冷水3~5 d,可以防止化疗静脉及其他毒副反应的发生。

2.3.2 化疗后饮食指导

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出现进食减少、营养失调、抵抗力降低、消瘦乏力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科学指导,及时补充营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营养,富含维生素并对消化道无刺激。

2.3.3 健康教育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化疗的意义及引起副作用的应对措施,消除顾虑;帮助患者适应良好生活方式和饮食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与营养;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经常检查口腔、咽部有无感染;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如有发热、关节疼痛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见表2。

4 讨论

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5,6]。如何减轻机体不适,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标准[7]。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更新,在实施疾病护理的同时,能及时找出导致不舒适的因素,利用掌握的舒适护理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舒适,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舒适护理,让患者在治疗中尽可能感受到相对的舒适,使患者身心始终处于接受治疗的状态,从表1、2可见,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评估表在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化疗药物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还为我们护理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护理人员作出正确的选择,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莫丽君,陈晓莹,许晓霞,等.对昏迷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3):141.

[2]杨春,邓有芳,张娟.静脉化疗血管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9):798-800.

[3]常丽英,刘玉梅,温红.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38.

[4]马小燕.肿瘤化疗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51-52.

[5]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北:华杏出版社,1998.5.

[6]高岩,李志杰,孙淑杰.肺心病患者的舒适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17.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4

【关键词】PICC;乳腺癌;化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一10%,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随着各种治疗手段的不断进展,化学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静脉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給药途径之一,保护血管是肿瘤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首选静脉输液方法,同时PICC并发症于老年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较为常见,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264例乳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使用PICC导管引起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有效防护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9月一2013年9月,我院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化疗的老年乳腺癌病人264例,年龄67-75岁,平均71.2岁。左乳腺癌105例,右乳腺癌94例,双侧乳癌65,术后化疗240例,术前新辅助化疗24例。所有病人经过病理检测或手术证实为乳腺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纳人试验。病例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患、静脉炎、上肢受伤不耐受病人。

1.2穿刺方法 选择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进行静脉穿刺,末端连接肝素帽,穿刺后使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d更换敷贴、肝素帽1次。若病人出现穿刺点出血或渗出液体的情况,立即更换敷料。穿刺时病人取平卧位,手臂自然平放,不需要外展,留有足够的穿刺空间,在导管放置到整个导管长度的一半时,下颌部位贴肩部。

1.3结果 发生PICC并发症的病人22例,发生原因为:9例穿刺点渗出液体,6例病人局部皮肤过敏,4例导管堵塞,3例机械性静脉炎。

2讨论

2.1局部皮肤过敏 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比例较大,与老年病人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具有一定相关性。由于局部皮肤过敏的3例病人已患有糖尿病,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皮肤敏感度较高[3],其护理方法为2 d更换敷料1次,每周更换肝素帽2次,更换敷贴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或给予一定的抗过敏药进行外涂。

2.2 穿刺点渗出液体 其原因考虑主要由于导管一端并未达到上腔静脉,或有可能静脉夹层致使导管被纤维蛋白包裹,药物难以抵达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原点,从穿刺点处流出[3]。针对此情况,在送管过程中,发现有明显阻力或药物难以通过导管时应当考虑另外选取静脉进行穿刺,如是置管后发现,考虑为纤维蛋白包裹导管,应当采用尿激酶溶栓进行及时处理。对渗血不止者,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适当限制手臂剧烈活动。

2.3导管堵塞 原因是导管维护不当,药物淤积,血液高凝状态,胸腔内压力增加,导管错位或移动的原因造成。护理措施:输液时先输入黏稠、分子颗粒大的液体,最后输入晶体溶液,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如果是血栓堵塞,可用尿激酶5000U/ml注入管内,拧好接头,过1-4 h后试抽回血,如通畅,可继续使用。

2.4穿刺点渗血 由于病人接受化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可造成病人骨髓功能受损,血小板降低,另外,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常常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导致凝血功能受损[4]。因此,置管前评估病人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是否适合置管,嘱病人置管期间不要进行过多的活动,置管后进行局部按压,时间须超过30 min。另外导管送入15~20㎝方后可退出导入鞘,以减少出血。

2.5 机械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6%-9.7%[5],引发静脉炎的因素为:化学因素、机械因素和细菌因素。临床以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通常发生于穿刺后的48~72 h,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的痉挛和血管内膜的损伤,激惹静脉壁发生炎性反应所致;化学性静脉炎是患者自体对导管材料产生反应及血管内膜不能耐受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细菌性静脉炎是因为未执行无菌操作、周围皮肤感染所致[6,7]。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型号适宜的导管;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尽量选择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穿刺置管。穿刺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早期预防,防患于未然。

2.6 拔管困难 患者治疗结束需要拔管,拔管过程中一旦感到有阻力,一定不要强行向外拉,要找到原因,多数是因为静脉痉挛,极少数是其他原因,如纤维蛋白鞘包裹导管,导管在体内打结。护理措施:拔管前使患者放松,不要在穿刺点上按压,如遇阻力,暂停,用无菌纱布包好,连续热敷30min后再试拔管,如仍拔不出,重拍x线胸片,如体内导管正常,在无菌条件下将皮肤扩张器沿导管送入血管,把纤维蛋白鞘和导管脱离,然后拔管,拔管时要观察有无静脉血栓。

总之,置管为化疗病人提供创伤较小的输液途径,但同时应当增强PICC并发症的预防,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规范护理,严格操作,尤其要针对老年病人实施特殊的护理,以减少PICC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兆霞.老年患者使用PICC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B):41-42;

[2] 吴在德.外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7。

[3] 石灵芝.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并发症的护理与防治,当代护士(专科版j,2011,11;131-132。

[4] 赵树娟.广东省三级医院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中山大学,2010,

[5] 汪跃友.循汪护理在减轻中重度颤脑损伤PICC并发症率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2):150—152.

[6] 陈慧香.肺癌化疗病人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57-58、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68例肿瘤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男30例, 女38例, 年龄25~86岁, 平均56.4岁;其中胃癌24例, 乳腺癌20例, 肺癌14例, 结肠癌8例, 恶性淋巴瘤2例;贵要静脉穿刺48例, 正中静脉穿刺16例, 头静脉穿刺4例;置管长度42~53 cm, 平均长度45 cm, 留置时间25~156 d, 平均时间63 d。

1.2 方法

1.2.1 PICC置管

(1) 置管前准备:置管前要先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并向患者讲述PICC置管的目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消除患者的思想负担, 并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置管前检查患者的凝血机制, 要消毒病室, 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 嘱患者更换袖口宽松的衣服。 (2) 操作步骤:本院采用的是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 规格为单腔5Fr, 长度为60 cm。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PICC置管, 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患者取平卧位, 穿刺手臂外展90℃, 头偏向穿刺对侧肩部。测量穿刺点到对侧胸锁关节的长度为PICC导管置入的长度。对穿刺点皮肤消毒, 在血管上方进行静脉穿刺, 见血后再平行进针3 mm, 压迫导管尖端上方1 cm处的血管, 退出针芯送至导管预计的长度, 置管成功后用导管护翼夹住导管, 并用透明3M贴膜覆盖固定, 观察患者置管后的反应, 术后行X射线检查, 确定PICC位置。

1.2.2 并发症判定标准

(1) 根据《护理学基础》中静脉炎的诊断标准判定机械性静脉炎。 (2) 穿刺点处有红、肿、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进行细菌培养证实导管相关性感染。 (3) 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回抽不到血液, 无法进行冲管为导管堵塞。 (4) 穿刺肢体皮肤出现淤斑、肿胀, 血管B超检查证实有血栓形成。

1.3 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

1.3.1 静脉炎的护理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穿刺血管首选贵要静脉, 为了减轻对血管壁的损伤送管时动作要轻柔, 尽可能地选择细口径的PICC导管并加强置管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 如果发现静脉炎要及时通知医生做到及时处理, 内服可应用阿司匹林、小剂量地塞米松, 外用可应用硫酸镁湿热敷或局部涂擦复方七叶皂甙软膏等[4,5]。如发生隧道感染应拔除导管, 全身应用抗生素并加强感染局部的处理。

1.3.2 导管移位或脱出的护理

PICC导管置入后每次换药或输液要固定牢固, 防止移位, 如怀疑移位要密切观察导管的功能, 并及时行X射线检查, 确定导管的位置, 做相应的处理, 但勿重新插入外移的导管, 避免感染。

1.3.3 导管断裂的护理

密切观察导管的功能, 如导管断裂发生在肢体内部时, 要先加压固定导管, 用手指压住导管远端的血管或在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 明确断裂位置后, 进行静脉切开取出导管, 导管断裂发生在体外部时可进行相应的修复处理, 严重者可拔管。

1.3.4 导管堵塞的护理

要正确合理地使用PICC导管, 切勿经导管输血、输注白蛋白、抽血等, 按规范的方法进行冲管和封管, 可采用脉冲式冲管, 针对长期不进行输液的患者, 要每周用肝素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管1次, 采用正压封管。密切观察滴速, 一般液体经PICC置管滴注的滴速应在80滴/min以上, 如果发现滴速在50滴/min以下, 提示出现导管堵塞, 要及时处理[6]。发生导管堵塞时先要检查患者体位和外部因素, 检查导管的体外部分是否出现扭曲、打折。如果是血栓性堵塞, 可以用2 ml的3000~5000 U/ml尿激酶, 反复注入导管使尿激酶在管内反复混合, 动作要轻柔, 直到溶解血栓, 恢复导管的畅通。

2 结果

68例行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 60例按计划完成全程化疗,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静脉炎1例, 内服阿司匹林药物、外用硫酸镁湿热敷后好转;导管堵塞2例, 经过尿激酶反复冲管后, 恢复通畅;穿刺口感染5例, 经消毒热敷后局部炎症消退。发生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8例 (13.3%) , 上述并发症经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后而治愈。未发生导管移位、导管断裂等并发症。

3 讨论

PICC置管穿刺术是国外新研究成功的一种静脉输液方式, 近些年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在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和需要长期肿瘤化疗输液的患者。相关文献报道, PICC置管穿刺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上的应用具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方便护理等特点, 不仅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身体的刺激和降低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7,8,9]。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掌握, 对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 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等PICC置管并发症, 延长PICC导管留置的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 促进化疗输液全程的顺利进行[10,11,12]。本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68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有效地降低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患者全程化疗的完成,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旨在预防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8例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 60例未出现静脉炎、导管移位脱出、导管断裂等PICC置管并发症;1例出现静脉炎, 内服阿司匹林药物、外用硫酸镁湿热敷后好转;2例发生导管堵塞, 经过尿激酶反复冲管后, 恢复通畅;5例穿刺口处出现红肿, 经消毒热敷后局部炎症消退。68例PICC置管患者治疗结束, 拔管后穿刺处均愈合良好。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 减轻患者的痛苦。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2年12月~2014年9月到本院进行诊治的55例肺癌化疗患者, 全部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男30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 (52.3±6.7) 岁, 全部患者均未合并其他疾病, 平均治疗时间 (6.4±1.4) 个月, 化疗药物有紫杉醇、氟尿嘧啶、长春新碱、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以及多西他赛等, 采取联合应用两种或者三种药物方式实施治疗。

1.2 方法

采用PICC导管, 其长度为60 cm, 属于单枪4Fr, 且导管体外末端和可来福接头相连接。根据常规要求实施PICC置管术, 而后通过导管输注液体和药物。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执行, 用3 M透明贴膜对穿刺位置进行固定, 帮助患者实施X线检查, 明确PICC具体位置且做好相应的记录护理工作。在治疗期间, 基于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的分析,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结果

55例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有51例, 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8.2%, 并发症类型分别为穿刺位置渗血2例、感染1例、皮肤过敏痒改变1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3例、导管移位或者脱落2例。通过及时处理和护理, 患者并发症症状消失,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治疗。

3 讨论

3.1 PICC相关并发症分析

(1) 穿刺位置渗血:在PICC相关并发症中, 穿刺位置渗血比较常见, 一般发生于穿刺后24 h内, 引起渗血的原因主要为穿刺位置活动度较大或者患者自身存在出血倾向, 穿刺针过于粗, 皮肤和血管被刺破以后没有及时愈合, 当患者肘部开始活动时, 则会是使穿刺位置渗血[3]。本次研究有2例患穿刺位置渗血, 发生率为20.0%。 (2) 导管堵塞:基于导管受阻程度进行划分为完全性导管阻塞与部分性导管足阻塞, 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有导管尖端位置形成纤维鞘, 当抽回血时, 导管负压明显增加, 此时由于抽吸作用使得导管尖端被挡住, 导致血液流动至管腔被阻断, 出现抽回血时无回血或者血流速度较慢[4]。本次研究有3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 发生率为30.0%。 (3) 导管移位或者脱落:导管移位或者脱位一般和患者体位改变、烦躁不安、外力牵拉或者导管没有固定好等有关。本次研究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或者脱落, 发生率为20.0%。 (4) 皮肤过敏性改变:引起该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患者皮肤过敏固定导管材料, 一般表现为穿刺点附近贴膜覆盖位置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发红或者刺痒等症状[5]。本次研究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过敏性改变, 发生率为10.0%。 (5) 机械性静脉炎:该并发症多和机械刺激相关, 一般发生在置管后大约48~72 h, 究其原因可能是所选导管型号和患者血管内径不相符合, 或者导管材料较硬, 在置管中刺激静脉管壁, 使其受影响, 若此时患者穿刺侧肢体再活动过度, 则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6]。本次研究有1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 发生率为10.0%。

3.2 护理处理措施分析

对于穿刺位置渗血, 首先应掌握穿刺技巧, 合理且准确地选择穿刺点, 在留置和拔出导管以后均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 一般为5 min, 若患者存在出血倾向, 压迫时间一般超过10 min;对于已经渗血者, 或者出现血肿, 此时可以不用拔管, 对局部进行辅料的更换, 予以压迫止血, 同时嘱咐患者不可过度活动。本次研究10例出现并发症患者经及时处理以及护理, 并发症消失,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

综上所述, 在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PICC时, 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可避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缓解化疗所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蒋燕.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4 (35) :504-505.

[2]周世琼, 谢小红, 杨敏, 等.循证护理在PICC置管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z6) :300-301.

[3]沈艳芬, 钱红英.PICC在老年肺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5) :96-98.

[4]王玲, 陈燕.肺癌病人两种化疗静脉通路的静脉并发症分析.护理研究, 2013, 27 (27) :3017.

[5]袁敏.肺癌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180例分析及护理.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9) :1415-1416.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7

化疗是肿瘤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受病人情绪、饮食、活动、用药等因素的影响, 常导致化疗后便秘的发生, 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对110例住院接受化疗并发便秘的肿瘤病人进行便秘相关因素分析,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解除了病人便秘的痛苦, 提高了生活质量,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的110例恶性肿瘤并发便秘病人中, 男58例, 女52例;年龄21岁~75岁, 平均57.5岁;肺癌25例, 乳腺癌20例, 宫颈癌15例, 食管癌5例, 胃癌10例, 恶性淋巴瘤14例, 肝癌4例, 卵巢癌2例, 鼻咽癌15例;为手术后行化疗或单纯化疗;化疗前大便正常, 无习惯性便秘, 无肠道病变;所用的化疗药物有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顺铂、氟尿嘧啶、环磷酰胺、蒽环类化疗药物等;止吐药物为格雷司琼、昂丹司琼等;化疗持续时间3 d~7 d, 便秘发生在化疗后1 d~10 d。

2 便秘相关因素分析

2.1 心理因素

癌症病人的心理极其复杂, 由于担心疾病的预后、巨大的医疗费用、他人和家人对自己的看法, 加上化疗毒副反应的折磨, 常表现为烦躁、易怒、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这些心理因素主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 抑制了副交感神经系统, 从而抑制胃肠运动而发生便秘[1]。本组心理因素导致便秘57例。

2.2 药物因素

一些抗肿瘤化疗药物、止吐药、止痛药等对中枢有抑制作用, 使大脑对正常排便反射引起的感觉刺激反应迟钝而导致便秘。最常见的药物有:长春碱类药、格雷司琼、昂丹司琼、吗啡等。另外, 滥用导泻药物或反复灌肠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加重便秘。本组药物因素导致便秘29例。

2.3 饮食因素

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 加上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使病人进食、进水减少, 体液丢失过多, 肠道水分缺乏, 大便量少且干燥, 引起便秘。另外, 一些病人及家属在饮食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一味讲究高营养精细饮食, 食物缺乏纤维素, 对肠黏膜的刺激减弱, 排便反射减弱, 导致便秘。本组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便秘12例。

2.4 疾病因素

手术后结肠瘢痕狭窄或腹部肿块对肠腔内外的压迫, 使肠腔发生不同程度的梗阻, 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停留时间延长, 导致便秘。另外, 由于疾病的折磨, 很多癌症病人体质虚弱, 疲乏无力, 不愿下床活动或被迫长期卧床, 活动减少, 肠蠕动减弱, 也易引起便秘。本组由于疾病原因导致便秘9例。

2.5 其他因素

化疗病人有时由于治疗或环境条件限制, 当出现便意时强忍不便, 久而久之, 直肠牵张感受器失去对粪便的敏感, 排便反射逐渐消失, 继而导致便秘。本组由此因素导致便秘3例。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 化疗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排便情况, 告知病人排便的生理常识、便秘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告知所用化疗药物的名称、作用、毒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同时寻求家属的支持和帮助, 使病人情绪稳定, 树立信心, 配合化疗。本组57例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便秘病人, 经过心理疏导, 病人情绪稳定, 3 d~4 d后便秘缓解。

3.2 饮食指导

化疗期间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并强调其重要性, 在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前提下, 讲究粗细搭配。对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轻者, 鼓励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粮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适量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如玉米、红薯、香蕉、雪莲果等。对少部分胃肠道反应重者, 指导家属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注重食物的色、香、味搭配, 鼓励病人少量多餐, 以促进肠蠕动[2]。同时, 增加水的摄入量, 每天保证饮水量2 000 mL~3 000 mL, 以增加尿量, 充分软化大便并促进化疗毒素的排出。要求病人晨起喝杯淡盐水, 快速喝水效果好, 这样有助于清洁和刺激肠道蠕动[3], 有利于排便。晚上再喝杯蜂蜜水, 润肠通便效果更佳。本组12例病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 3 d~5 d后便秘缓解。

3.3 活动和锻炼指导

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鼓励其尽量下床活动, 指导病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如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通过运动, 可有效缓解精神压力, 促进微循环, 使人气血经络通畅, 精神焕发, 提高免疫力[4], 同时还有助于增进食欲, 增加肠蠕动, 促进排便。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其在床上运动, 如仰卧起坐、抬高臀部、收缩腹肌、收缩肛门运动等, 以增强腹部和肛周肌肉收缩力度, 加强直肠运动, 增进便意。教会病人脐周按摩的方法[5,6], 按摩时病人取仰卧位或半卧位, 用手的大小鱼际肌在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 每次10 min~15 min, 早晚各1次, 也可在便前20 min或餐后2 h进行。按摩手法要缓慢、轻柔。本组78例病人经指导进行适当活动锻炼或脐周按摩, 1 d~2 d后便秘缓解。

3.4 良好的排便习惯的引导

嘱病人清晨空腹饮水后无论有无便意, 都应如厕, 用力做排便动作, 反复多次, 持续时间视个人情况而定, 避免久蹲久坐导致肛门肌疲劳, 加重便秘。平时有便意时应及时如厕, 不要强忍和克制。排便时要集中精力, 不要看报纸、吸烟等, 每次排便尽量排尽。对有结肠造瘘口或需床上排便的病人应为其提供隐蔽、舒适的排便环境, 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本组3例病人经引导后,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 d~3 d后便秘缓解。

3.5 用药护理

一些化疗药物、止吐药、止痛药易引起便秘。因此, 给药前应做好解释工作, 嘱病人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果出现便秘, 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处理, 不可滥用泻药。若长期应用泻药, 可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反应性, 即使肠内有足够粪便也不能产生排便反射, 从而加重便秘, 形成恶性循环。对3 d未解大便的病人, 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缓泻药物, 如番泻叶、果导等。对大便干燥有便意者可外用开塞露或痔疮栓纳肛, 以软化粪便及刺激肠蠕动。对超过5 d无大便者, 按医嘱予灌肠通便。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 实施人工取便, 减轻病人的痛苦。本组29例由于药物因素引起的便秘病人中, 18例病人服用番泻叶或果导片后, 次日大便顺利排出;8例病人服用番泻叶或果导片后效果不佳, 加用开塞露纳肛, 大便得以排出;3例病人经上述处理后大便仍不能排出, 采用生理盐水加开塞露低压灌肠后便秘缓解。

4 小结

便秘是肿瘤化疗病人常见而痛苦的症状。因此, 防治化疗性便秘是肿瘤科医护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病人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认真做好饮食、活动和锻炼指导、良好排便行为的引导和用药护理, 化疗后并发便秘的110例病人能尽快掌握排便知识和应对方法, 减轻了便秘的痛苦, 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海鸣.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病人便秘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 2005, 11 (22) :1887.

[2]杨育清.个性化饮食指导对预防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便秘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9, 23 (10B) :2674.

[3]关风君, 叶澄祥, 罗云英.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早日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43) :32.

[4]叶亚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学报, 2009, 16 (2) :29.

[5]冯绣珠, 黄春燕, 苏海丹.脐周按摩治疗老年人便秘的效果观察和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 :347-348.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本次研究中的68例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按照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6岁~71岁,平均年龄(52.1±10.9)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7岁~73岁,平均年龄(53.2±11.5)岁。其中包含20例胃癌患者,18例肺癌患者,15例淋巴癌患者,15例乳腺癌患者。2组患者在病例组成、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2]:所有患者通过诊断后均为早期患者,同时其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状态,并能够实行PICC置管化疗。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心脏病或者心律不齐等疾病。患者及其家属需要签署同意书。

1.3方法将传统静脉化疗应用到对照组中,将PICC置管化疗应用到观察组中。PICC管选择三向瓣膜,长度大致为40 cm~55 cm,患者的留置时间均在5 d~150 d之间,固定时选择3M透明敷贴。

1.4观察指标[3]详细观察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护理对策。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观察组通过PICC置管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24%。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88%;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3.53%,2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并发症产生因素以及护理对策

3.1静脉炎患者采用PICC置管后所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静脉炎,此并发症经常是通过机械性或者化学性伤害所形成的,通常情况下出现在穿刺后的2 d~3 d,且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等。其产生的原因为穿刺后屈肘过度,同时对静脉内膜产生相应的刺激,而放置后的导管致使静脉呈现弯曲状态,与此同时医务人员不熟练的操作技术,且导管比较粗均可造成静脉炎。所以需要采用正确的管材,而静脉的选择应为贵要静脉,随后为正中静脉血管,通常采用右侧路径,在对患者进行导管放置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湿敷,以免出现机械性损伤[4]。在对患者进行置管之前,需要等待消毒剂完全干燥,随后对其进行穿刺,以免出现消毒液伴随消毒针置入体内的现象,从而产生化学性伤害。

3.2渗血如果对患者未采用正确穿刺方法,或者压迫时间较短,且穿刺位置肢体活动出现过度现象等则会出现渗血,所以在穿刺前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予以相应的检验,并终止抗凝药物的使用。对穿刺位置进行相应的按压,时间大致为5 min~10 min,且患者穿刺位置的活动力度应减少,以免出现直刺现象。

3.3感染患者出现感染现象是因为在穿刺之前或者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未充分消毒,致使输液管路出现污染,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5]。所以在穿刺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操作流程,采用碘伏对患者进行消毒,同时用无菌敷贴覆盖,并告知患者穿刺位置应保持一定的清洁,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将置管拔出,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来降低感染发生率。

3.4堵塞导管产生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导管出现脱落、移位或者弯折现象,同时因为药物堵塞、黏壁堵塞、冲洗方法错误以及冲洗液采用不正确等,均会产生堵塞导管现象。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通过脉冲正压封管对其进行预防,当患者出院后依旧需要定期到院更换冲管。

3.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很多,如导管的损伤,静脉炎的发生,患者基础疾病等,尤其是肿瘤患者本身存在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应该根据患者个体状况,选择适合的导管,严格掌握留置适应证,操作熟练。出现其他并发症时,应积极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4讨论

PICC置管操作简单,对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并可防止因为反复穿刺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此同时,置管可以长时间进行留置,有助于发生突发情况时进行有效的抢救。

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日常护理有很大关系,PICC置管标准的护理方法为:①通过血管彩超对其进行定位,并选取血管壁较为光滑以及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对于老年患者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选择短的穿刺血管。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患者需要采取卧位,当穿刺成功之后应采取坐位。②对患者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应采取非直线性固定以及贴膜。如果患者出现静脉炎,在对其进行湿热敷的同时采用水胶体进行固定。③在对患者进行置管时应指导患者如何配合,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重视,并以良好的语言和其进行交流以及沟通,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本研究对不同置管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体现了PICC置管的优势和安全性,并对其常见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此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晓欣,侯香传,关伟丽,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69-171.

[2]昌吉梅.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87-89.

[3]刘芳.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1912-1913.

[4]谢丹敏.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4,27(5):394.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9

【关键词】 化疗泵;PICC置管; 护理

【中国分类号】 R6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82-01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中心静脉置管术是较好的选择,但锁骨下、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等置管因其静脉解剖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以及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在临床的应用受到局限。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一般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特别适合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肿瘤患者, PICC不仅减轻了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可以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保证患者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我科对肿瘤患者采化疗泵配合PICC持续化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4例肿瘤患者均为病理确诊病例, 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2~65岁,其中肺7例,肝癌3例,乳腺癌4例,胃癌2例,脑胶质瘤5例,食道癌3列。

1.2化疗泵配合PICC持续化疗的方法 :①术前宣教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给病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优点、适应症、价格和在治疗中的作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措施,重点强调置管的必要性[1]。②物品准备 :化疗泵1个:采用南通爱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ZZB自控型输注泵。输注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驱动及储液装置,第二部分为输液装置。采用德国贝囊公司生产的257PICC导管1套,静脉穿刺包1个,医用敷贴1张,7号头皮针1个,治疗巾1张,软尺1条,0.9%生理盐水20 ml,20 ml 注射器1个,无菌纱块3块,肝素帽1个。③ 穿刺前的准备:穿刺点及血管选择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二横指处,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系统。贵要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故为首选。其次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④操作方法:备物至床前,做好说明解释工作, 嘱病人平卧,上臂扎止血带,充盈血管,选定一点作为穿刺点,松开止血带,穿刺手外展90°,用软尺从穿刺点开始量到右侧胸锁关节,然后再加上1~2 cm,为导管进入长度。病人穿刺侧手稍外展,头偏向对侧,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带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片皮肤,铺巾,扎止血带,然后右手持穿刺针,进针时角度约为15度~30度,按无菌技术穿刺,见回血后隔着无菌巾松开止血带,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杆鞘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插管鞘,当导管进入预定长度时,用手指压住穿刺点外套管前端的固定导管。退出外套管,以导管为圆心撕掉外套管,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接上肝素锁。用10ml生理盐水抽吸见回血后冲洗管腔,稀释肝素液封管,妥善固定,并X线拍片确定导管位置。将化疗泵输液管远端的翼状帽旋下与头皮针相连,将化疗泵输液管盘旋三圈后充分固定在皮肤上,最后将化疗泵装入塑料袋中,用别针别在胸前。全过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穿刺日期、时间、部位、导管置入深度、局部情况、患者主诉及所用药物情况等。

1.3结果:本组患者贵要静脉19例,肘正中静脉3例,头静脉2例,全部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全部病例化疗均顺利完成全程治疗,无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2.护理体会

2. 1置管前的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压力,交谈时态度要和蔼,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详细向患者说明置管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整个穿刺过程所需的时间,使患者认识到置PICC管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可避免输入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介绍同病室已接受化疗泵加PICC导管治疗的患者互相交流沟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再行置管。

2.2化疗泵的特殊护理:在使用化疗泵期间,护士每班要密切巡视,检查所剩药量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注入完。用轻松平和的语调询问患者"有没有哪儿不舒服",夜班巡视观察时,为了不影响患者的睡眠,护士应做到四轻,尽量不开大灯,可带一小电筒,根据人体的生理睡眠时相90分钟为一周期,巡视时间一般为90分钟或180分钟一次,以保证睡眠的连续性,使患者能尽快入睡,促进生理舒适[2]。

2.3 PICC导管的特殊护理:①局部观察:第一个24小时密切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用盐袋压迫穿刺处1小时,如有渗血及时更换敷料。导管留置期间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发红、疼痛、肿胀等。观察导管留置体外的长度、定期测量臂围,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置管一側手臂避免测血压及静脉穿刺,告知患者PICC不能用于CT及磁共振等检查造影剂的高压注射。② 敷料的更换时间:穿刺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透明膜贴应在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2次,出院后每周更换2次,若敷料松动或潮湿时则随时更换;换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同时应用肝素盐水脉冲式冲管法封管。③肝素帽的更换:每周更换一次。更换方法:①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冲一下肝素帽。②把原来的肝素帽取掉。③用安尔碘或碘酒,酒精清洁路厄氏接头的外面。④连接新的肝素帽,依据标准方式用1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导管。⑤固定肝素帽和连接处,并用20毫升以上肝素液做脉冲式冲管一次;④ PICC带管患者的日常护理:①置管期间不影响穿刺手臂的正常活动,可以做一般的家务及运动:如煮饭、洗碗、弯曲、伸展等。注意带管的手臂过度用力,如提重物、骑自行车。肘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②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之血管。更衣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再脱患侧衣袖;注意衣服袖口不宜过紧。

3.护理评价

3.1化疗泵携带方便,患者不受限制并能将化疗药物精确的输入体内,保证化疗药物的有效浓度,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药物疗效[3]。 输液过程中患者可将化疗泵握在手中或放在衣袋里,下床及日常生活均不受限制,解决了传统输液需常时间卧床而影响日常生活的问题,从而减轻其焦虑、疲乏及孤独感,有助于睡眠,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PICC 导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长期静脉治疗途径。国外资料报道PICC导管可留置5年[4]。成功穿刺留置PICC导管后,离不开专业化的导管护理,PICC导管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在留置导管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潜在并发症,因此要求护士在PICC导管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规范护理PICC导管,达到长期留置导管的目的,保证化疗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4.讨论

保护血管是肿瘤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化疗药物容易刺激血管发生药物性静脉炎,使血管红肿,疼痛,闭锁,造成再次化疗输液时静脉穿刺困难,以及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随着目前化疗药物剂量使用增加,疗程间隔时间缩短,血管的保护更为重要。传统的深静脉置管术,如锁骨下,颈内,股静脉等,虽然解决了浅静脉穿刺给药所带来的局部反应,但操作较复杂,危险性较大,不利于观察与护理,如误伤致血气胸,感染等发生。PICC置管危险小,血管易见,便于操作护理。因此,为了保证全部化疗计划顺利完成,采用PICC导管行化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易推广的护理技术。但PICC插管成功的关键在于穿刺成功,所以提倡化疗早期肘部血管较好时使用PICC导管,以保证插管成功[5]。精确的PICC操作和配合化疗泵用于肿瘤患者持续化疗,按设定时间持续完成给药过程,较传统静脉给药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从而有效的保护血管,减少对血管损伤,降低静脉炎发生。使用此方法,患者生活可自理。治疗携带方便,避免每天静脉穿刺不适,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活的质量。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作者:刘莉 李任萍 李馨悦<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2月第23卷第3期

[2] 作者:邵春燕<肿瘤患者使用化疗泵治疗的舒适体会><右江医学杂志>2006年10月34卷5期>论著

[3] 作者:徐海英 谢华琴<持续化疗中应用PICC联合便携式微量输液泵的临床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9月14卷25期

[4] 作者:王安云<吉林医学>2008年9月29卷18期

[5] 作者:林青 卢苇替<加氟化疗泵持续静脉输注化疗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10月27卷13期>护理园地

化疗并发症的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87例, 其中, 男51例, 女36例。平均年龄45.4±8.6岁 (26.2~63.5岁) 。重型颅脑损伤23例, 淋巴癌26例, 白血病24例, 多发性骨髓瘤14例。

1.2 材料

选用PICC导管 (巴德公司) 规格为4F或5F, 敷料为10×12 cm潮气感应薄膜 (美国3M) 。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 数据资料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以α=0.05为检验水准, 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首次穿刺成功84例, 成功率96.6%。PICC置管时间范围4~47天。置管并发症有:导管阻塞1例, 管脱出1例, 穿刺局部渗漏肿胀1例, 局部感染1例, 静脉炎2例, 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 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11.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PICC置管术并发症

3.1 套管针脱落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无菌护理胶贴固定, 但由于肝素帽固定不牢、患者在睡眠中翻身时挣脱或烦躁中自行抓脱、另有患者头部分泌油脂汗液使贴膜失去粘性而掉落等原因, 导致3例患者套管针脱出。

3.2 导管阻塞

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 是PICC常见并发症。由于错误的封管方法、PICC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长期输注高浓度静脉营养、溶液种类及剂量等因素, 造成导管堵塞。本组有1例发生套管阻塞, 由于护士在使用留置针穿刺时因血管过细或过滑, 穿刺时间过长, 加之患者血液为高凝状态, 血凝块或血栓最终导致穿刺成功后套管针被回血阻塞。护理过程中, 如冲管阻力增加或输液速度变慢, 则提示导管堵塞。因此, 监测导管内压力可早期发现导管堵塞[4]。

3.3 局部渗漏肿胀

本组出现局部渗漏肿胀1例, PICC 3~4天后出现并发症, 但回血较好, 伴输液速度降低, 这可能与血管壁脆性增加, 弹性降低以及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关系密切[5]。

3.4 局部感染

PICC置管并发局部感染是指导管入口处硬结、红肿及流脓, 直径<2 cm。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感染, 其原因可能与无菌操作不当、患者体质、穿刺部位、导管质量等因素有关[6]。

3.5 并发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置管后2~3天, 多发于穿刺部位上方约9 cm处[7]。本组PICC患者2例并发静脉炎, 沿静脉方向发现有发红、肿胀、疼痛、发热, 可能与反复穿刺、导管机械刺激及药物刺激、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多种因素相关。研究认为, 置管早期静脉炎多与穿刺插管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化学刺激有关;而后期并发的静脉炎多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本组静脉炎均出现于置管后4天, 因此, 可能与患者体质虚弱, 血管条件欠佳有关, 也可能与导管在体内不断移动有关。

4 PICC置管术并发症的护理

4.1 局部渗漏肿胀及感染的护理

操作时彻底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特别是穿刺位置应以碘酒棉签按压数分钟, 待无渗血后视情况每周换药1~2次, 若穿刺部位红肿或疼痛, 可于针眼附近涂百多邦软膏, 相对提高换药频率, 换药后应详细记录导管留置体内长度和局部皮肤情况, 严禁导管体外部分进入体内[8]。若敷贴潮湿脱落时应及时替换, 洗澡时以保鲜袋保护穿刺位置, 洗澡后更换贴膜, 定期更换肝素帽。本组有1例局部渗漏肿胀和1例感染的患者, 经上述方法处理1周后症状消失。

4.2 导管栓塞的护理

留置导管末端接肝素帽, 预防导管内血液凝固, 减少细菌污染的可能, 输液前以2%爱尔碘消毒肝素帽, 回血确定导管连接畅通, 回抽血液时避免用输液器粗管, 预防血管冲破导致肿胀。确定回血后调节开关输液速度调节器确认输液通道通畅[9], 输液结束后, 经头皮针缓慢注入1 ml (125 u ml) 的肝素钠溶液, 保证肝素钠溶液充满管腔, 预防因肝素液稀释造成的管道堵塞。

4.3 套管脱落的护理

首先, 尽量选择在肘窝上穿刺, 防止因手臂屈伸对肌肉牵拉, 造成导管脱出;导管尖端可置于上腔静脉下段, 也可留置于心包内[10]。其次, 强化对护理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 提高操作水平, 避免因护理操作不慎引起的拔管。另外, 每次换药后导管也应固定妥当。

4.4 静脉炎的护理

PICC置管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穿刺点上方静脉走行处臂围及皮肤变化。如发现沿血管走行出现红线、皮肤发红、触之条索状改变, 即可能为静脉炎, 应及时处理、治疗。可给予热敷或及时拔出针头, 避免肢体剧烈活动, 穿刺处以碘伏棉球消毒, 周围用50%硫酸镁湿敷, 3~4次/天, 有条件者可行理疗。本组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2例, 经上述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同时, 还要严格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置管, 避免置管滑动, 降低感染发生率。

5 讨论

血液疾病、癌症化疗患者一般病情危重, 能否保证正常的输液是术中、术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由于此类患者需采取连续输液, 输液时间长, 输液量也大, 加之患者需长时间卧床, 缺少基本活动, 造成血液粘稠度高, 血管容易变细;同时, 由于长期输注高分子药物及静脉营养给送, 导致对血管产生刺激, 血管壁变脆、变硬, 有效穿刺点减少, 使得输液难度增加。保证静脉输液的正常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可满足各类输液要求的一种深静脉导管, 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

PICC应用于危重血液、肿瘤化疗患者, 既可减轻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 又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PICC若操作适当, 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直接或间接影响抢救效果。本组研究中, 针对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如套管针脱落、导管阻塞、局部渗漏肿胀、局部感染及并发静脉炎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首次穿刺成功率达96.6%, 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 显著低于文献报道水平的11.5% (P<0.05) 。因此, 在PICC临床应用中, 应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无菌观念和责任心, 培养护理人员应对复杂状况的能力, 使留置导管得到有效保护, 可进一步提高留置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慧敏, 吕莹, 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血液病患儿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14 (12) :1139-1140.

[2]谢莉玲.不同冲管溶液对预防PICC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激光杂志, 2010, 38 (2) :69-70.

[3]王青霞, 朱江南, 曾畅, 等.神经内科应用PICC时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医学临床研究, 2009, 12 (26) :2396-2398.

[4]马远惠, 高彦云.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改进[J].当代护士, 2007 (4) :63.

[5]冯毕龙, 姚述远, 周素军, 等.PICC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对置管操作的指导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7 (1) :26-28.

[6]韩美珍.合理选择留置针在儿科患儿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7) :l923-1924.

[7]徐青丽, 陈红岚, 郑雪芬.红外线照射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无菌性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 :62-64.

[8]王艳, 潘雪莲.国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9) :78-80.

[9]刘洋.用脉冲式方法降低PICC输注浓缩红细胞导管堵塞率的比较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2) :1131-1132.

上一篇:红薯贮藏期病害下一篇:肺部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