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护理观察要点(共14篇)
化疗护理观察要点 篇1
伤口负压引流技术护理观察要点
负压引流管是骨科手术患者常用的引流方法之一,如胸椎、腰椎、全膝、全髋关节置换等大手术,创面大、切口较深,剥离面广,术后可能出血多。负压引流管,可使渗出液及积血排出体外,减少死腔形成,减轻感染机率,加速切口愈合,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1负压引流管的选择引流管的材料一般选用硅胶,因其引起的组织排斥反应小且弹性好,质地中等。
1、保持引流管通畅
患者回病房后先检查引流管的数量及位置,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的引流,负压太大易引起引流管吸附于组织上,造成软组织损伤、引流不畅而引起切口内积血,增加感染发生率。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一般术后1小时挤捏一次引流管,挤压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距插管处10-15 cm的排液管,挤压时两手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当引流管堵塞时可用手挤压胶管或用注射器冲洗,若引流管漏气,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做好引流管的固定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搬动患者或翻身时,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折叠,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漏气或导管脱出。固定的高度要低于引流口20-30 cm,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强化医疗安全意识,防止高龄患者及麻醉未清醒患者将引流管拔除,若发现引流管脱落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3、观察引流液及性质
术后1~2天内特别是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关节置换术后,必要时前2小时按每小时记录,1小时引流量≥200~300毫升,及时报告医师处置。24小时总结一次引流量,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在临床中负压引流袋的刻度有误,记录时要将引流液置入量杯中测量再记录,以保证出入量的准确性),术后24小时量一般不超过500毫升,引流物为浓稠的血性液体;24小时后引流液一般在50 ml以下,引流物为稀薄的淡红色液体。色浓、量多,含血红蛋白成分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液过多,要警惕有无潜在失血性休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脊柱手术引流液若呈淡黄色清亮,且病人出现头痛、恶心时提示有脑脊液漏,应将负压改为正压引流或在短时间内引流较多且色较鲜红者,应将负压改为正压引流。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若引流量过少可能是管道堵塞或有受压、扭曲、漏气发生,应仔细观察并及时处理。
4、保持无菌密闭
经常检查引流管各连接处,确定其连接紧密,要防止漏气或脱落造成逆行感染。倾倒引流液前,先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造成逆行感染,接口处消毒后再倾倒。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
5、拔管指征
引流管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除。如引流量较多,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1~2天,一般不超过一周。
拔管指征:①时间:48~72小时;②量:24小时不超过50毫升;③色:引流液呈淡黄色或暗红色。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拔出后适当按压引流管周围的皮肤,以排除皮下积血。
化疗护理观察要点 篇2
1 化疗要点
1.1 药物选择
一般地说, 5-氟脲嘧啶 (5-Fu) 和更生霉素 (KSM) 疗效好, 副作用小, 常作为首选药物[1]。5-Fu不但对肺转移有效, 对消化、泌尿道及生殖道转移亦有效, 适用于这些部位的转移, 同时药物的刺激性小, 可用于静脉点滴, 亦可用于动脉插管给药, 腔内瘤内注射, 也可以口服, KSM虽对其它转移也有效, 但对肺转移较好, 特别是和5-Fu合用时疗效更好。5-Fu对白细胞影响较大, KSM对血小板影响较大, 5-Fu易致腹泻, KSM则无此反应。5-Fu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而KSM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因此两者合并用药可提高疗效而不增加副用。6—MP和MTX疗效虽好, 但副作用大, 故作为第二线药物。一般情况下, 可先用一种药物单独作用, 待2、3疗程后再换另一种药物, 但如病情重或病情较晚, 可采用联合用药。常用5-Fu和KSM。
1.2 用药剂量
要获得满意的效果, 各药的用量必须达到患者最大耐受量, 尤其是第1、2疗程更是关键。如果第1、2疗程药物选择合适, 用量足够, 则多数可以迅速见效, 虽副作用较大, 但由于造血器官和机体其它器官初授抑制, 自然恢复也较快。反之, 为怕药物副作用, 任意减少用药剂量, 则由于药物浓度不足,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反可诱使瘤细胞产生耐药, 以后再增加剂量疗效也不明显, 同时有机体反而受到药物抑制, 贮备功能减退, 一旦发生副作用, 就不易恢复, 危险更大。
药物用量, 5-Fu和KSM联合应用时, 5-Fu按每天每公斤体重6mg, KSM按每天每公斤体重6ug, 分别溶于2瓶500m L5%葡萄糖中, 先滴5-Fu, 8h滴完, 再滴KSM, 2~4h滴完, 8d为1疗程。为保证疗效, 计算所得的药量, 必须全部输给患者, 如配药后皮管排气任意放走药液, 过早拔针等因素影响药物用量, 从而影响效果。
1.3 给药途径
因一种药物途径不同, 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选择时应很好考虑。静脉用药后药物即通过右心而进入肺部, 肺部受药量最大, 因此, 肺转移患者最好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口服通过肠道吸收, 经门静脉首先进入肝脏, 再从肝静脉经下腔静脉回到左心, 再进入肺部及其它脏器。因之, 口服药物适于上消化道或肝转移。鞘内给药易渗入脑组织和脊髓, 适于脑和脊髓转移。
1.4 给药速度
各种药物的给药速度有一定的要求, 5-Fu静脉推注, 副作用很大, 疗效也不好, 而静脉点滴6~8h副作用小, 疗效都很好, 反之, MTX一次静脉注射20mg连续5d副作用不致很大, 而静脉点滴24h, 即使每天5.0mg也往往可造造成死亡。KSM一般4h滴完最好, 在输液过程中, 需经常巡视, 发现有渗漏及点滴太快或太慢均要及时纠正, 以便药液能均匀速度进入体内, 避免忽快忽慢影响疗效, 因此必须十分注意。
2 心理护理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影响了一个人的正常生活, 也破坏了机体的正常功能, 死亡率较高, 因而形成了患者特有的恐惧心理, 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2], 较难保持心理平衡, 这对病情的恢复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实行身心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病情以及思想的各种变化, 针对性地进行帮助, 给以心理上的支持, 使其尽快从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 维护机体的正常状态, 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 唤起免疫监测机制, 加强体内抗癌能力, 克服躯体的不适反应, 坚持各种治疗。
(1) 建立良好的环境气氛。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和认识, 增加护理舒适感, 减少痛苦, 为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无痛苦的良好环境, 帮助她们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 以利于治疗。
(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要取得患者的信任, 护士应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保持充沛的精力, 稳定的情绪, 愉快的心情去为患者服务,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让患者真正感到亲近, 体会到温暖。
(3) 对恐惧、绝望、疑虑的患者, 要鼓励和支持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给予科学的解释, 安慰和鼓励, 让其正确对待化疗药物的副反应, 介绍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治愈病例, 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希望, 治愈后仍可生育, 使其积极配合治病与疾病作斗争, 树立人生乐观主义精神, 对生活充满希望, 以提高治愈率, 还给患者一个欢乐、祥和幸福的家庭。
摘要:化疗是妇科滋养细胞肿瘤的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时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较严重的毒副作用, 通过了解病人的联合用药方案及各种药物的作用原理、用法和毒性反应, 按时准确安全给药, 给予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使化疗顺利完成, 从而提高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杨秀玉.必须重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规范化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2) :73~75.
使用输注泵化疗的观察和护理 篇3
【关键词】肿瘤;化疗;微量输注泵;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59-01
消化道肿瘤的化疗临床一般采用微量输注泵,其目的主要是将化疗药持续泵入体内维持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抗肿瘤提高药物的疗效。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输注泵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共计1.8例。其中肠癌56例,胃癌37例,食道癌12例,胰腺癌3例,年龄在34-76岁之间。男性67例,女性41例。
2使用输注泵前的准备
2.1 在应用输注泵前,应用病人解释输注泵的作用,目的,优势。
2.2病人置管的准备,可择选PICC导管和留置针。
2.3器材准备:275ml输注泵,流速为5ml/h。
3使用输注泵的护理
3.1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药前年将药液稀释到所需浓度,然后再注入储液囊,以防未稀释的药液直接进入连接管道。
3.2连接泵之前先检查PICC导管和留置针是否通畅,并记录储液囊的刻度。
3.3加强巡视 每2-3小时注意观察泵的工作状态,储药囊的大小及刻度的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
3.4调整流速,如输注泵流速过快,可将泵放在低于注射部位以下,如输注泵流速过慢,可将泵适当挂高,保证化疗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用药。
3.5向患者交待带泵的注意事项,告知带泵期间延长管勿打折,勿扭曲。穿衣服时动作要轻,防止输注泵及置管脱出。
4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篇4
【论文关键词】肿瘤患者;化疗;护理
近年来,我科从先进经验中吸取精华,对化疗病人的护理给予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护理同仁共同探讨。
1 化疗前期护理
1.1 入院教育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入院制度、主管医生、护士,恰当得体的入院指导打消了癌症患者的顾虑,减少了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化疗护理观察要点 篇5
【摘要】 全程督导化疗是治疗结核病的有效方法,笔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医生的力量,强化培训,强化督导管理,使农村结核病人初诊服药率明显提高,复治病人坚持复药率也大大提高,减少了复治病人,减少了耐药菌株,控制了传染源、减少了死亡和发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健词】 全程督导化疗;管理;效果
目前结核病在农村患病率还是比较高的,已成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国家十分重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实施了结核病控制项目,目的是迅速恢复病人工作、生活能力,保证病人获得最高的治愈率,作为乡卫生院,对结核病患者实行全程督导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决定阻断结核病传染的关健,2007~2009年我们对全镇发生的47例结核病患者开展了全面督导化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介绍一下。患者基本情况
47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21岁;分布在全镇18个村庄;39例是因为咳嗽时间长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检查确诊,8例是因为查其它疾病时确诊;用药全部采用《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要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督导化疗的具体作法
2.1 培训工作
积极参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的培训,学习防痨知识,认真掌握结核病疫情动态,明确全面督导化疗是解决病人不规律用药的重要措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2 宣传工作
认真做好防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我们一是制定了结核病的健康教育计划;二是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了结核病知识宣传的原则;三是充分利用张贴各种标语、传单、宣传手册、连环画等手段;四是大力宣传有关结核病的发病、临床诊断、治疗及愈后知识,使人们意识到结核病的重大危害性,以及坚持化疗的重要性,使人们正确认识结核病,改变对结核病的错误认识,充分调动病人治疗积极性和自觉性;五是进一步做好病人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肺结核病人,不歧视肺结核病人,从而增强病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通过我们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宣传教育活动,达到促使人们了解结核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适合于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个人和全社会参与结核病控制,提高全民整体健康水平。
2.3 设立专人负责
我们单位成立了督导化疗小组,负责全面的督导化疗工作计划,落实本地区的督导化疗工作,明确全面督导化疗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对自己负责的病人实行“一管到底”制度,包括掌握每个结核病人的坚持治疗情况,查痰情况及治疗效果,定期整理病人资料及时上报。
2.4 及时上报资料,接受上级检查指导
卫生院防痨医生对每一个结核病患者实行专人管理,从病人的发现、报卡、服药卡等务必做到从化疗开始到结束,查痰、胸片、病程记录等,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及时填写各种报表,逐级上报;同时还要随时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5 具体的督导化疗方法
由于病人居住比较分散,我们在一个村设立多个督导点,由村医负责,病人可灵活选择距离居住地较近的治疗点,隔日到治疗点服药,医务人员按照每个病人治疗方案和治疗日期提前为病人准备好所用药品,督导每一个病人全疗程的每一次治疗(包括口服药和注射药)过程,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观察并询问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在家中治疗的病人,由医务人员定时送药到家,看着病人服药进口。当病人因故未及时治疗时,医务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保证督导化疗的连续性。医务人员定期统计所负责督导的病人治疗情况并及时上报,在治疗过程中,对参加治疗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坚持用药制度,尤其在治疗时间变更或节假日时提醒结核病人下一次治疗日期,冠心病的早期症状督促病人定期送痰检查,以考核化疗效果。结果
3.1 考核标准
治疗前后效果考核,对确诊病例督导化疗前做痰涂片3次,拍胸片、化验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从治疗开始到疗程结束,初治病人在治疗的2、5、6个月查痰,复诊病人在2、5、8个月查痰,治疗效果以痰菌为主,涂阳病人完成疗程,连续2次涂片阴性,视为痊愈。转贴于http://
3.2 47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42例,占89.4%,3例转为其它疾病,占6.4%,2 例在治疗中死亡,占4.3%。总结体会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了解全程督导化疗的特点是把病人全疗程的每一次用药都置于医务人员的直接观察之下,从而避免了病人隐蔽的不服药或不规律服药的可能,病人只要有一次不来服药,我们都能发现,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保持了治疗的连续性。到目前为止,全面督导化疗管理在切实保证病人每一次用药方面优于人们曾采取过的自服药措施。
全面督导化疗在工作方法上应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村卫生医生的力量,通过一定形式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全面督导化疗中的作用,比较容易为农村居民所接受。这一方法在管理上也比较方便,主要依靠农村防痨人员,便于了解和掌握情况,这项制度的实施也起到重视农村卫生所的作用,卫生所发现可疑症状者及时转诊,保证了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的及时。
通过实施全面督导化疗管理,使农村结核病人初诊服药率明显提高,复治病人坚持复药率也大大提高,对结核病人实行督导化疗管理可以高速度地控制传染源,减少复治病人,减少耐药菌株,从而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
全面督导化疗管理不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形成制度化,这样才能达到进一步降低患病率、控制传染源、减少死亡和发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肝癌局部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0年4月~2012年11月15例行肝动脉插管局部化疗为研究对象, 男性12例, 女性3例, 年龄45~73岁, 平均 (55.42±7.16) 岁, 病程0.5~7年, 平均 (1.47±0.83) 年。其中原发性肝癌11例, 继发性肝癌4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IR检查证实。
1.2 治疗方法
1.2.1 操作前做好普鲁卡因过敏实验。
1.2.2 肝素封管肝素12000单位, 溶于0.9%生理盐水中, 配成100 U/ml的稀释肝素液, 主要用于抗凝作用, 防止血栓阻塞化疗泵拔管。
1.2.3 注射方法准备50 ml注射器配好化疗药, 分别用5ml注射器抽取2%普鲁卡因注射液2 ml和肝素稀释液4 ml, 无菌纱布一块, 选择穿刺泵的针头。让患者取平卧位, 先触摸皮肤找到放置化疗泵的部位, 局部碘伏消毒皮肤, 左手固定化疗泵边缘并将置泵皮肤向外绷紧, 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 经皮穿至置泵顶层硅胶模, 有落空感, 注射药物无阻力, 先注射2%普鲁卡因2 ml后固定针头再更换备好的肝素稀释液4 ml注入泵内进行封管。拔出针头, 用无菌纱布按压并观察有无出血。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由于癌症患者对治疗方法、目的及操作过程不了解,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虑和恐惧, 加上治疗后疼痛, 呕吐等反应, 患者往往产生焦虑、痛苦、绝望的心理[1]。因此应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 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 已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但对患者应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3.2 饮食护理化疗药如阿霉素可抑制心肌细跑Na+-K+泵交换, 从而能引起心律失常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所以对采用阿霉素化疗的患者要重视患者主诉, 如头晕, 乏力等, 虽是自觉症状但又是疾病发展的先兆。
1.3.4 血象观察因抗肿瘤药物可致骨髓抑制白细跑和血小板下降, 化疗期间严密监视血象必要时对症治疗。
1.3.5 肝素过敏的护理肝素是通过强化抗凝血酶对凝血活性因子的灵活性而发挥作用。对肝素过敏者罕见。过敏反应包括:呼吸困难、紫绀、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等。要密切观察肝素封管时患者反应, 及时对症治疗。
1.3.6 不可经化疗泵抽血, 输血。
1.3.7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①导管栓塞:长期留置导管化疗的患者应每月经化疗泵注射肝素1~2次, 避免栓塞, 一旦发生栓塞可用尿激酶溶栓。②皮下化疗泵处渗漏引起局部坏死:穿刺技术不熟练可致药液外漏, 患者在注射药物时感到局部疼痛和肿胀明显, 应立即检查并调整针头, 必要时拔出针头。局部皮肤给予相应处理。③皮下化疗泵周围血肿或积液:置泵患者多体质虚弱, 消瘦, 皮肤松弛, 进针易滑动。反复穿刺可引起皮下血肿或积液, 因此穿刺动做要轻, 用力适度, 进针要慢, 灌注药物速度不宜过快。
2 结果
本组15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 其中胃肠道反应6例, 血细胞减少2例, 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无空气栓塞和化疗泵阻塞等并发症。
3 讨论
化疗泵是以医用硅胶囊收缩为动力, 通过持续性的内向压力使储药囊里的化疗药液通过特制的过滤装置及液体限速器控制流速, 以提供持续化疗作用[2]。临床实践证明, 应用化疗泵进行肝癌局部化疗具有维持药物有效的血药浓度, 持续杀灭肿瘤细胞;延长给药时间, 杀灭不同时段进入增殖期的肿瘤细胞的作用[3]。同时由于延长药物与肿瘤细胞的接触时间而增强药物的疗效;由于局部用药, 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对化疗药物的分解代谢, 从而减少化疗药物用量, 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但经化疗泵治疗是一项新的护理操作技术如操作不当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操作者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加强责任心, 提高对化疗药物的认识, 加强巡视, 才能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让患者减少病痛。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应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下列事项:①加药量不能超过化疗泵的规格量, 要注意所稀释的介质、温度、高度等, 以免影响其速率, 同时避免阳光照射。②弹力储药囊最好和远端接头的位置处于同一高度, 其流速最理想。③不能吊于输液架上, 可能引起流速过快。流量限速器尽量紧贴患者的皮肤, 以保证药液输液速度的精确。化疗泵放于患者穿刺肢体同侧, 保持化疗泵不低于穿刺部位, 导管不要扭曲。不够长度者可加用化疗专用延长管。④确保化疗药粉充分溶解, 最好使用过滤装置。⑤对使用化疗泵的患者做好班班床头交接, 各班及时巡视, 交接起始使用时间, 预计结束时间。⑥告知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护知识:如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越莹.118例肝癌患者化疗时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体会.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17 (1) :491-492.
[2]刘毅, 琪海, 崔杰, 等.肝动脉结扎+灌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体会.肝胆外科杂志, 1999, 7 (3) :165.
化疗护理观察要点 篇7
【关键词】鞘内注射;化疗;不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03—01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白血病、淋巴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难于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因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和中枢神经淋巴瘤,常发生在缓解期。鞘注化疗药能避开血脑屏障,高浓度到达脑部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是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淋巴瘤的有效方法。我科對7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鞘内化疗,通过观察不良反应及细致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科鞘内注射化疗75例,男44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缓解期)51例,恶性淋巴瘤(非原发性中枢性淋巴瘤)24例,共鞘注化疗302次,最少一次,最多14次。
1.2方法 患者清洗腰背部皮肤后,换清洁宽松衣服,取去枕侧卧,背齐床沿,屈劲抱膝。取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严格消毒铺孔巾,以2%利多卡因1—2ml在穿刺点作皮内、皮下至韧带的浸润麻醉,然后用7—9号腰穿针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针头斜面向上),推进7—8厘米深度或感到阻力突然降低时,进入蛛网膜下腔,缓慢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后,进行测压。收集脑脊液3ml行常规及生化检查。并缓慢分次注入注射用水3ml+地塞米松5—10mg+甲氨蝶呤10—15mg或注射用水3ml+地塞米松5—10mg+甲氨蝶呤10—15mg+阿糖胞苷30—50mg,边注入药物边回抽脑脊液,使每次注入量大于回抽量,经过5-6次后全部注入。无菌粘贴外敷,按压数分钟,操作结束嘱患者去枕平卧6h,穿刺点避水3d。
2 结果 75例患者共行鞘注化疗302例次,部分例次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呕吐16(5.30%)例次,腰痛8(2.56%)例次,头痛、头晕32(10.60%)例次,下肢疼痛、麻木5(1.66%)例次,发热2(0.66%)例次。
3 护理
3.1心理支持 很多患者惧怕腰穿及鞘内化疗,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关心、安慰患者。讲解白血病、淋巴瘤疾病知识及腰穿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反应,使患者意识到鞘注化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忧虑感,以取得配合。
3.2环境准备[1] 病室不留陪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调节室温22—24 ℃,湿度50%-60 %。屏风遮挡患者,停止扫床、换床单等护理操作,减少飞尘,术前紫外线照射病室30min。
3.3不良反应的护理
3.3.1 呕吐 呕吐是由于鞘内注射的化疗药物在流经侧脑室时,刺激侧脑室的脉络膜丛分泌较多的脑脊液,使颅内压短暂升高而引起[2]。一般发生于鞘内注射后3-5 h,轻者仅有恶心感,重者可呕吐1-3d,常为胃内容物。嘱患者卧床休息,进清淡饮食,每餐不易过饱,呕吐严重时暂禁食。注意观察生命征、瞳孔、意识变化及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如为呕吐血性物或呈喷射状呕吐,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予降颅压治疗。恶心,呕吐也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身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告知其此属正常的反应,大都能自行缓解,帮助患者克服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对不适的阈值;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降低大脑呕吐中枢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患者对恶心、呕吐的耐受力[3]。 本组呕吐患者中有7例次静脉注射格拉司琼止吐针缓解,2例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其余均自行缓解。
3.3.2头痛、头晕 32例次患者头痛、头晕为腰穿后脑脊液渗漏致低颅压引起,发生于鞘内注射后3~10 h,持续1-7 d。患者均诉坐起及抬头后发生或加重,疼痛部位为枕部或额部,程度为中度、重度、剧烈不等。嘱患者延长卧床时间,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予大量饮水及补液(生理盐水或平衡液),每日2000毫升~3000毫升,可反射性地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加,改善脑脊液的循环,促使脑脊液压力的恢复。
3.3.3下肢疼痛、麻木 常发生于腰椎穿刺及推注化疗药的过程中,患者主诉单侧下肢或双下肢酸痛、刺痛、麻木,此时,可适当减慢推药速度,将甲氨蝶呤放在第二管注射,对患者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知一般在注射后2 h内下肢疼痛、麻木会自行消失,鞘内注射结束后予周林频谱仪照射下肢,严重者遵医嘱给予口服止痛药。本组5例次患者经频谱仪照射自行缓解者4例次,另1例次口服奇曼丁及维生素B12营养神经治疗后缓解。
3.3.4发热 据推测,发生发热的原因是由于鞘内注射的化疗药物通过脑脊液循环,在流经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时对周围组织产生刺激,特别是对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而引起;另外甲氨蝶呤具有半抗原性,可与白蛋白结合成致热原,亦可能引起发热[4]。2例患者体温在38.5℃以上,按医嘱予泰诺林退热处理,并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嘱患者多饮水,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时更换汗湿衣物。经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
3.3.5腰痛 8例次出现腰部酸痛,活动时显著,这些患者均行多次腰穿鞘注,考虑为多次穿刺损伤所致。以后我们根据病人体重、年龄及性别,尽量选用小号针,并更换腰椎棘突间隙穿刺,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4.讨论
由于化疗药物难以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白血病细胞、淋巴细胞的“庇护所”及复发根源。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三联或二联鞘内注射治疗,对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枢神经淋巴瘤有肯定的疗效[5] ,但鞘内注射化疗药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呕吐、发热、下肢疼痛、麻木等),增加了患者痛苦及心理负担。不良反应发生既可能是患者个体原因,也可能与药物浓度、推注速度和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我们通过鞘注前心理护理及采取预防感染措施;鞘注过程中注意用药顺序,减慢注射速度,边注入药物边回抽脑脊液,稀释药物溶度,减少药物对脊神经刺激;鞘注后认真观察及细心护理,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各种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鞘注化疗的顺利进行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华.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62例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82—83
[2] 朱永生,葛 娟,郭祥.小儿急性白血病鞘内注射的副反应观察[J].江苏医药杂志,200l,27(6):471
[3] 梁小辉,邹玲,李毅,等.癌症化疗中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8):619
[4] 王晓丹.鞘内注射甲氨蝶呤致发热等不良事件分析[J].天津药学,2005,17(6);35—36.
面试观察要点 篇8
一、相貌(含身高):部分工作岗位,如人事、前台,对相貌和身高有所要求。
二、衣着:可辨别出对本次面试是否做了精心准备,是否在意本次面试结果。
三、语速:语速快偏外向,急性子;语速慢偏内向,慢性子。
四、表达:思路是否清晰,分析是否有条理。
五、紧张:如应聘者过于紧张,则表现不能作为评判标准,应发挥亲和力,降低或消除紧张情绪。
六、态度:个别求职者态度不端正,需先端正态度,不卑不亢方是沟通有道。
七、应答:针对过往或简历上的要点要求回答时支支吾吾,左顾右盼,不做视线接触者:简历有作假嫌疑,或正在编故事。
PICC 护理要点 篇9
冲
洗
导
管
• 操作步骤:
– 三升大袋滴完后 – 消毒肝素帽
– 用20 ml注射器抽好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把注射器的针头插入肝素帽,用脉冲方式冲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后
– 正压封管: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肝素钠注射液1250u,用10 ml注射器抽6 ml上述配好的肝素钠溶液封管,在注射最后0.5 ml时,边注射边向后拔针 –
注意:
• 生理盐水用量:输注TPN、脂肪乳后:20ml 注射器的选择 小于5cm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导致导管破裂,在不能保证导管通畅的前提下,严禁使用小规格注射器,常规使用10ml注射器冲管。
肝素钠溶液浓度的选择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肝素钠1250u(1支)
更 换 肝 素 帽 • 何时更换:
– 每7天一次
– 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 – 发现肝素帽内有陈旧血迹 –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 预充10ml生理盐水备用
• 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一下肝素帽 • 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 • 消毒路厄氏接头的外面 • 连接新的肝素帽
• 依据标准方式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 牢固固定肝素帽和连接处
更 换 敷 料
• 目的:预防感染 频率:
– 每7天两次
– 敷料松动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 自下向上拆除原有敷料
•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 • 戴好无菌手套
• 用碘伏消毒皮肤三次,直径达20cm • 贴好新的贴膜
注意:
1.旧敷贴应由下向针眼方向撕开,以免导管移位。并观察局部渗血情况、针眼处有无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有无搔痒、以及导观外露长度。如果导管有滑出,切勿向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
2.注意碘酒、酒精均不能触及PICC软管,以防PICC管老化。
3.妥善固定PICC延长管,使病人舒适,注意勿将胶布固定于导管上,注明敷贴更换日期。
4.手臂外展90,位于肩肘之间测量上臂周径,如果增加2cm或以上,是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应密切观察并汇报医生。
5.在任何时候注射部位下如果出现水肿,而这种水肿不是由于衣服或固定胶带过紧产生的“止血带效应”则应考虑是导管相对静脉较大导致静脉回流受影响所造成的,应该是拔掉导管的指征。
记录 记录皮肤穿刺点导管外露长度(如“0”刻度线或“0”刻度线上1cm)、敷料更换时间、局部观察情况记上臂周径。
化疗护理观察要点 篇10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乳腺癌;化疗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56-02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护理人员要及时分辨、评价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和防范措施的一种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给医院和患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害[1]。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妇科疾病,現阶段该疾病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化疗,从而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本院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现对实施效果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实验对象,患者年龄范围在25岁至7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8.5±1.1)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不存在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且依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式,术后均需要接受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在发生化疗风险时实施对症处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即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预防、识别和分析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具体方法为:第一,设计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收集近年来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资料,并依据调查结果设计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风险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住院期间陪护情况、化疗药物刺激程度、化疗方案、风险评价、风险分析、心理状况、潜在并发症、静脉条件、营养状况,以及患者的风险认知和识别情况等;第二,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前期风险评估[2];第三,预防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加强护理人员的乳腺癌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主要包括:静脉炎的预防、胃肠道反应处理、外渗处理、化疗药物刺激、化疗药物静脉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化疗药物类型和化疗禁忌证及适应证等;第四,对护理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一旦发生护理风险,护理人员要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尽量控制护理风险造成的损失,同时,护士长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护理风险的发生现场,详细了解护理风险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避免护患关系恶化,并及时将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和处理办法等向上级部门报告。全体护理人员要在科内组织护理风险事件的讨论、分析、总结会,制定各种护理风险的防范和处理措施,从而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3]。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程度、静脉炎和化疗药物渗透发生率,以及治疗的配合程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广大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的逐渐增强,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也日益加大。尽早发现和处理各种护理风险,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权益提供有力的保障[4]。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其鉴别风险的能力,尽量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几率,因而对于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临床护理理念,在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以全新的“理想配合型”临床护理模式替代传统的“被动型”的护理模式,将护患双方所面临的护理风险和各种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这样,受益者不仅仅是护理人员,更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属创造良好的术后恢复环境,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激发护理人员主动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护患沟通技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提高患者治疗积极程度、治疗配合程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时云.乳腺癌术后PICC静脉置管患者应用的风险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3(30):1021.
[2] 沈永兰.乳腺癌保乳术病人健康需求调查分析[J].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2008.
[3] 徐筱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2008.
化疗护理观察要点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术后需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32~84岁, 中位年龄58.5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膀胱灌注化疗改良前组和改良后组各15例, 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改良前组的灌注方法:
术后7d按医嘱给予患者膀胱灌注化疗, 0.9%生理盐水40ml+丝裂霉素30mg (灌注后膀胱内保留2h) , 或5%葡萄糖注射液30ml+吡柔比星30mg (保留1h) , 先用30~50ml注射器稀释药液, 再注入50ml甘油注射器灌注药液, 在此过程中很难避免药液的外漏, 灌注时因甘油注射器口径大, 与尿管衔接时药液外漏, 灌注的速度难掌握, 药液对患者刺激明显。
1.2.2 改良后组的灌注方法:
术后第2~3天, 按医嘱给予0.9%生理盐水40ml+丝裂霉素30mg, 或5%葡萄糖注射液30ml+吡柔比星30mg, 用30~50ml注射器稀释药液后连接8号静脉注射针头, 灌注前轻轻按摩膀胱区, 排空膀胱后再注入药液, 注射前先夹住尿袋入口端, 在其分叉处下3cm处作为穿刺部位, 进行常规消毒。左手固定导尿管, 右手持针, 针尖斜面与尿管成30°穿刺入导尿管缓慢注入药液, 注完药液后再注入稀释液10ml, 提起尿管, 在尿道口近端尿管处用小夹子夹住, 以免药液停留在尿管。药液在膀胱内保留1~2h, 每10~20分钟变换体位1次, 然后排出药液。
1.3 调查方法
对临床观察患者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内容涉及患者灌注前后的心理、舒适度、膀胱刺激征、药液保留时间、护士技术的熟练程度、护士的解释沟通、药液是否外漏、健康教育、术后并发症10项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改良前组药液外漏13例 (86.7%) , 膀胱刺激征9例 (60.0%) ;改良后组无1例药液外漏, 膀胱刺激征2例 (13.3%) , 均优于改良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改良前组比较, *P<0.05
2.2 效益
改良前组灌注药液在膀胱内保留时间0.5~1h, 而改良后组为1~2h。改良前组材料费为3.8元, 较改良后组的1.6元节约57.9%。
3 护理观察
3.1 心理护理
针对膀胱灌注化疗需长期反复治疗的特点, 护士需耐心向患者介绍膀胱药物灌注的必要性, 不隐瞒病情, 让患者了解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能使药物迅速在膀胱上皮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而全身吸收量少, 不良反应少, 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 取得信任与合作, 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
3.2 灌注前准备
(1) 了解患者手术的时间、方式, 排尿是否通畅、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4]。 (2) 灌注前4h嘱患者少饮水或禁饮[2], 以利于药液在膀胱内停留足够时间, 提高灌注药物在膀胱内浓度, 充分发挥药物作用[3]。 (3) 化疗药物对皮肤和阴茎有较强刺激性, 要加强保护。 (4) 在早晨进行, 灌注前需排空膀胱, 配置化疗药物时护士要注意, 自我保护, 戴双层橡胶手套及口罩等防护措施。
3.3 灌注时注意事项
3.3.1 按时换体位:
协助患者于灌注后每10~20分钟变换体位, 按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头低足高位、立位或坐位各六个体位均匀时间轮换1次[5,6], 以便膀胱的各个部位均能与药液充分接触, 膀胱内药物保留在1~2h, 到时间排尿, 指导多饮水, 促进多排尿。
3.3.2 尿路梗阻:
对于有尿路梗阻者, 残余尿多, 药物在膀胱滞留时间过长, 会使毒性增加致膀胱刺激症状加重, 嘱患者在注入药液在膀胱保留时间到后指导多饮水, 加速尿液生成, 促使尿液尽快排尽, 减少对膀胱长时间刺激, 降低药液排出体外经过尿道时的浓度, 防止尿液性膀胱炎、膀胱痉挛、尿道炎。
3.4 灌注后的护理
(1) 饮食:加强营养, 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饮食[3], 适量增加汤类食物以增加尿量, 多饮水, 保持每天尿量在2 000~3 000ml以上, 少食油炸烧烤及含亚硝胺酸盐的火腿及腌制食品, 忌烟酒, 适量活动,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2) 养成排尿习惯:护士或家属要经常提醒患者及时排尿, 养成排尿习惯, 降低膀胱内诱癌物质浓度, 并减少其与膀胱黏膜接触时间 。 (3) 保持个人卫生:留置尿管灌注3h后, 更换新的尿袋, 彻底冲洗尿液避免药液存留在厕所, 避免残留的药液空气挥发对他人的危害。
3.5 出院宣教
嘱患者坚持, 按时回院行膀胱灌注, 术后每周1次, 共8次, 以后每月1次共8次。定期来医院复查膀胱镜, 术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1次, 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
4 讨 论
膀胱内灌注化疗能有效减少及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提高患者生存率, 但因疗程长, 药液不良刺激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 影响患者情绪和治疗效果, 所以正确有效的方法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整个疗程。以前我科采用的膀胱灌注化疗技术较复杂, 由于尿管开口端大, 只能用甘油注射器连接, 而甘油注射器不能配药, 导致配药与灌药不同注射器之间转换时造成药液外漏, 另外甘油注射器与连接尿管和引流袋处衔接不牢固导致药液外漏的可能, 而且反复分离尿管的连接处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改良后用静脉针头行膀胱灌注化疗, 可以减少操作中药液外漏及感染的几率, 临床工作中护士操作也很简便, 而且减少材料费使用, 灌注时可根据患者对药液的反应调整注入的速度, 所以改良后的方法更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加强灌注过程中护士与患者的良好的沟通[5], 同时规范操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这是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 也是目前护理模式理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四维, 现代膀胱肿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510.
[2]傅亚飞.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3) :439-440.
[3]张翠玉.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方法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4 (5) :2.
[4]张春莲, 卢蓉.小剂量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5, 17 (3) :206.
[5]徐杰.膀胱肿瘤患者的心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 2003, (27) .157.
新生儿护理要点 篇12
新生儿的护理需要特别细致周到,护理新生儿初步要注意以下要点:
1.清理口腔: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4.体位: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5.注意居住环境: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第一是通风因素。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气流,同时要避免传统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风;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离,以免对宝宝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6.注意冷热护理: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7.注意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8.注意脐带护理: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9.要保证充足睡眠: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秋季幼儿腹泻护理要点 篇13
秋季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经过1~3天发病,病初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呕吐现象,持续2~3天,多数患儿有发热,体温多在38℃~40℃之间,持续1~4天。病后两天出现腹泻,大便每日10次左右,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呈花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腹泻多在病后4~7天自愈,少数孩子腹泻可持续20多天。有个别病儿可发生猝死,可能与并发心肌炎有关。对腹泻患儿的护理主要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
防脱水
可以在家里自制米汤加盐溶液或口服补液盐给孩子服用。给孩子喂时应该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如果孩子对口服补液不耐受或腹泻程度加重,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医生,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如果孩子哭闹不止,还要考虑是否出现肠套叠或疝气,
资料
莫受凉
由于腹泻,病儿的.肠蠕动已经加快,如果再受了凉,则腹泻的情况将更加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病儿腹部的保暖。家长可以用一个暖水袋给孩子热敷腹部,还可以给孩子揉揉肚子,以减轻病儿的腹痛。
调饮食
无论病情轻重均不必禁食,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励其进食。急性期可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可吃牛奶加等量米汤等。病情较重伴脱水者应到医院及时就诊。患儿营养好转后,可逐步恢复饮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地进行。
慎用药
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讲卫生
化疗护理观察要点 篇14
关键词:肾癌根治术,免疫化疗,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约20%~30%的患者首次就诊就存在转移[1]。肾癌保守治疗效果很差, 手术根治仍是肾癌治疗的“金标准”, 但术后复发率高, 且易向远处转移。近年来, 应用免疫化疗治疗肾细胞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6月对肾细胞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辅助应用免疫化疗,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男22例, 女10例, 年龄31~74岁, 平均62.5岁。病理报告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无远处转移。
1.2 方法
32例患者在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1~2周, 开始用α-干扰素300万U/次, 肌肉注射, 隔日1次, 1周后无不良反应, 可增至500万U/次, 7200万U为1疗程。间歇2~4周, 开始第2疗程化疗, 共3个疗程。
2 结果
随访患者1年, 均生存完好。大部分病人出现血清病样反应, 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痛、关节痛和流感样症状。一般无需治疗, 体温超过38.5°应用吲哚美辛栓剂100mg纳肛。出现白细胞减少者应用口服升白细胞药物, 常可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严重毒副反应。
3 护理
3.1 加强心理护理
干扰素的应用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是发热及流感样综合征。在治疗第1周内症状较明显, 随使用次数增加症状逐渐减轻。因此治疗前须向患者家属交待明确, 让他们了解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做好心理准备, 解除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心, 争取患者的充分合作。
3.2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护理
3.2.1 流感样综合征
患者发热, 寒战, 全身不适, 肌痛, 头痛, 有时还可出现鼻塞, 流涕, 头晕, 尿急等。发热最为常见, 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h发生, 体温可升至38~40°, 6~12h达高峰, 但24h内均能自然消退。发热不高者不必特殊处理, 嘱患者多饮温开水, 卧床休息即可。高烧者则应给予物理降温、吲哚美辛栓剂100mg纳肛, 体温便很快下降。
3.2.2 造血系统改变
抑制骨髓, 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减少通常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用药第1周, 白细胞减少至40%~60%, 而后趋于稳定。停药或间歇5d以上用药, 白细胞可迅速恢复。
3.2.3 消化系统反应
如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药量越大, 症状越频繁, 但一般不需治疗, 较重者可对症处理, 严重者应考虑减量或停药。
3.3 饮食护理
可少食多餐,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忌辛辣和刺激食物, 禁烟酒, 适当吃些鸡鸭鱼肉, 禽蛋类的食物, 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补充必要的营养。总之, 饮食要做到清淡为主, 荤素搭配, 营养均衡, 尽量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4 结语
干扰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剂, 具有抗病毒, 抗增殖与抗肿瘤, 免疫调节作用。其中α-干扰素具有最强的抗肿瘤活性[2], 用于肾细胞癌根治术后免疫化疗疗效可靠, 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 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Vogelzang N J, Stadler W M.kidney cancer[J].Lancet, 1998, 352:1691~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