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2024-10-02

实验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精选8篇)

实验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篇1

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爱国爱家,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把感恩意识内化为一种责任,外化为生活中的具体行动。为此学校政教处、大队部结合上级文件要求联合开展以“学会感恩、励志成才”为主题的实验小学感恩教育月系列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勤俭质朴、奋发进取;呼吁师生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建立和谐校园。

二、领导小组

组长:刘生珉

副组长:宋迎香

成员:李木兰、高玮、全体班主任

三、活动口号: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四、活动主题:“学会感恩、励志成才”

五、活动程序:

第一阶段:活动启动阶段(9月2日——9月7日)

1、召开班主任会议,做好感恩教育月组织开展的宣传动员。

2、国旗下讲话(“感恩生命,感悟生活”),全员发动。

3、以“感恩”为主题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1)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感恩教育”节目,播放感恩歌曲。

(2)字幕:

拥有感恩的心,做感恩的事,成为感恩的人

用宽容去看世界,用感恩的心去包容万物,爱会永远陪伴你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温暖这个世界

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

不要吝啬一句“谢谢”,不要无视他人的恩情

“用感恩的心去赢得微笑,用幸福的微笑去面对人生”。

“回报所有的施予,包括痛苦;感恩全部的幸福,甚至挫折”。

“登高山之巅,勿忘父母情;入成功之道,切记恩师意”。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9月9日—— 9月29日

(一)感恩学校,尊敬师长

1、国旗下的讲话。(“感恩老师”)

2、结合我校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在3——6年级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感恩学校、感恩老师”的征文活动(参考题目:《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写出在校园成长的故事;写出自己和老师发生的故事,要真实、感人。每班精选三篇上交参加评选,胜出者在升旗仪式上播出。截止时间:9月21日下周五下班前。

(二)感恩父母10月8日——10月23日

1、在重阳节前夕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主题队会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亲情作业。各班要组织好对学生的发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对她的爱,产生感情的共鸣(辅导员准备好队会课教案)。

2、亲情作业:

①坚持每天帮家长做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洗衣物、整理房间等。②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请家长阅读后写上自己的感言。

3、上交材料:(班主任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

a、《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主题班会教案。

b、每班精选3封亲情信及3篇家长的感言,10月12日交大队部。

3、教会学生传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为了谁》、《感恩歌》等“感恩教育”歌曲。

(1)要求所有学生讲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

(2)让学生利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报答老师厚重的师爱。如:上课专心用心,认真完成作业,自觉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保持校园卫生等。

6、布置一期感恩专栏展出。内容:亲情信及家长感言;感恩征文

(三)“感恩生命,回报社会”10月26日——11月2日

1、国旗下的讲话(“生命的脆弱,责任的重大”)

2、呵护一个生鸡蛋的活动。

学生每人在上学时带一个生鸡蛋来校,写上自己的名字,采取好保护措施,随身携带一周(洗澡与睡觉时除外),体会生命的脆弱、珍惜生命的价值。周五班会时,由各班主任组织在班内评奖。

第三阶段:活动评比阶段 11月5日——11月30日

1、召开以“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为主题的队会。

2、在全校开展“学会感恩、励志成才”感恩演讲赛。一二年级讲感恩小故

事,三四年级讲“我该如何感恩”在感恩方面我该怎样去做,五六年级讲“践行感恩我先行”高年级的同学已经知道感恩了,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每班派二名选手参加比赛。评比成绩将记入辅导员考核。

3、感恩教育月活动总结。

4、活动结束,行动不止。

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扎兰屯市实验小学 政教处、大队部

2012年9月

实验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篇2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表现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美德。感恩教育在实质上就是对别人在各个方面给予的帮助或者其他方面的好处表示内心层级的感谢。感恩的教育内容在社会中范围较为广泛, 主要包括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对自己学习指导和帮助的教诲之恩, 在社会中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之恩以及在祖国这个大家庭的呵护之恩, 还有就是对大自然以及社会给予自己相应物质和精神上的赐予之恩, 而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导小学生如何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是父母行为的不良示范, 父母对于长辈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没有做到知恩图报, 所以在小学生心里留下了比较不好的印象, 还有就是小学生在父母的溺爱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从而把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认为是天经地义。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力度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较好地传授感恩思想的相关内容, 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认真学习以及旷课等现象不能够进行及时的纠正与教导。

此外, 国家作为学生德育的提倡者, 在具体实施中没有较好地实现国家的关怀力度, 在有关的硬件及理论知识上不能够较好地随着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适时地作出调整。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学校和家庭方面,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溺爱, 导致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不断加深, 从而不利于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过于功利化也是学生不能较好地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没能较好地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国家的感恩教学方针进行相关的感恩教学活动, 从而给学生在知恩、报恩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实施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新途径

作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关键因素的教师, 在对小学生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经验较丰富的老师来讲, 他们在实施感恩教育的方式上会选择日常教学中的德育环节来进行感恩教育工作, 并把德育作为其实施方法的主要阵地,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而对于那些德育活动课的课程内容来讲, 在让人感受到其课堂氛围活跃和形式活泼多样的同时, 总感觉在其中还是缺少一些东西。比如, 在平常的德育活动课堂当中, 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和场景:在进行少先队仪式之后, 辅导员老师进行表态。老师表态时总是会运用有关原活动计划进行的口令, 然后就是学生按照以前的活动安排来进行相关的活动, 最后由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活动过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常规总结和分析。如果是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展开感恩教育工作, 在实施的效果上恐怕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

实施感恩教育, 在具体课程的选择上应该挑选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进行教学, 从而让学生能够更深地打开内在思维逻辑, 并实现学生有话可说的课堂效果。其中老师要在一定条件下为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创设较好的意境氛围, 同时, 在设置授课内容的角度上要贯彻多角度、全方位的理念, 让学生在质疑的心态下去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学生从多角度提出的问题越多, 就说明其内在的思维越广。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将教材的信息与他们所在的客观世界的万物联系起来, 那么,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较好地把感性和理性上的东西有效地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而在这个环节上实施感恩教育主要应从两方面做起, 即: 一是过渡阶段, 在具体问题的筛选过程中, 要对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合理利用, 在具体实施上要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来进行合理有效的筛选。当然, 在过渡阶段也需要考虑到老师在整个课堂的把控能力、授课方式等;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 要做到能够较好地实行群体研究, 根据主题内容和思想进行相关方面的拓展与延伸。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知力、评判力、知识的领悟能力以及参与群体性讨论的技术、在课堂中的答辩技巧、团队精神、意志力以及相应的世界观和表现力等。

除此之外, 感恩教育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1. 感恩教育从点滴做起

小学生的内在品德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是通过其外在的言行加上具体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的。在进行感恩教育过程中, 要让教育内容重返现实生活, 就必须让小学生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发现恩德并学会将其自身的感恩意识付诸行动。因此, 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实践, 从而促进学生用真诚的心态去报答身边的人。

( 1) 感恩父母。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主体, 父母不仅赐予了我们生命, 还不求任何回报地把我们养育成人。这是何等的恩德! 我们要教育小学生对父母的养育要心存感恩。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是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最为基本的要求, 也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准则。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心存感激的话, 那他在一定环境下也会对老师或者同学乃至社会都不会有较好的感恩之心。在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把握: 1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 从而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让父母省心。比如, 在学习中, 要学会自觉完成作业, 努力学习知识, 从而少让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操心。2在休息的时候, 学生可以帮助父母处理家里的杂务, 比如: 扫地、洗碗等。在父母节日来临的时候, 要学会慰问父母, 对父母说一声最起码的 “谢谢”, 或者是把自己亲手做的礼品赠送给父母, 从而感动父母。

( 2) 感恩老师。老师在学校不仅教授学生所需要的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 而正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育才促使我们领悟知识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因此, 学生要有对老师的感恩之心。老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路人, 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是无条件的。

( 3) 感恩他人的帮助。同学作为学生最纯真、最真实的朋友, 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是自己学习生涯的陪伴者, 更是同学之间互相支持和鼓励以及互相帮助的最真挚的伙伴。因此, 应教导我们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有感恩之情。

( 4) 感恩社会的关爱。在学校的各项事务中都存在着社会的关爱之情, 我们所处的校园是社会资助建造的, 我们学校在不断地接受祖国、社会以及个人的关心和支持。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养成独立的个性, 而且还要让学生把眼光放长远, 把学生培养成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国家都具有较为宽广胸怀以及有帮助的人。

( 5) 感恩大自然。大自然是世界万物的创始者, 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所以要让学生学会爱护校园乃至身边的花草树木, 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良好意识, 从而培养其对大自然的无限感恩之情。

总之, 通过点滴感恩教育活动, 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父母养育我们的不易、老师对我们的无私奉献、同学对我们的真诚帮助、社会对我们的持续关爱以及大自然对我们美好的赐予, 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帮助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小养成发奋学习、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 从而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大部分独生子女偏执的内心世界, 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文明礼仪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基础。俗话说: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通过感恩教育,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父母、老师、他人以及社会群体等方面的关心与帮助, 要懂得回报, 并且要以更大的力度回报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们, 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要以最真挚的诚意去感谢他人。而这种回报不应该仅仅是物质层级的, 还应该是具有内心感情的回报。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 所谓的回报并不是简单的物质或者某种形式的大恩大德的回报方式。也就是说, 要让学生明白, 有时一句简单的 “谢谢” 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达到回报的效果, 能够让施恩的人心情感到愉悦。感恩要从我们的言语做起, 从身边的文明礼仪做起。而学校要学会创设能够体现实际需要的语言情景, 比如: 在学校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张贴文明标语, 从而使小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能够想起 “谢谢” “你好”等文明用语, 从而做到感恩教育影响下的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

在进行文明礼仪建设的同时, 还要加强学校的感恩环境的建设,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受到感恩气氛的熏陶,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内心抵触的情绪, 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也要学会运用相关事件来对学生形成一种感恩氛围, 比如, 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讲述, 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魅力。而这样不仅能够较好地让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推动感恩教育, 也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多关于感恩的文化知识。

2.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

可以针对有关节日进行相关的感恩教育活动, 比如: 母亲节、端午节和教师节等, 而这些节日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为有用的手段。老师还可以针对不同节日设置相应主题的班会,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接受和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比如: 在教师节那天, 可以组织学生在老师面前说出自己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一句话, 还可以送给老师具有纪念意义的祝福卡片; 还可以让学生在父母面前讲一句关心的话语, 或者是送上一杯充满亲情的茶水, 或者是写一张发自内心话语的卡片送给父母等, 从而达到学生和父母之间亲情的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 在重阳节的时候,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唱歌或者跳舞的形式来给老人送上欢乐和祝福, 从而让老人们能更好地感受节日的氛围。通过多种节日的熏陶, 使学生在节日的气氛里用实践去感受感恩的真谛, 从而把小学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感恩动力, 使学生在精神和心态上都能够较好地受到感恩思想的熏陶。

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在感恩教育中, 还要学会培养学生知恩图报、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 通过感恩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感恩精神, 而且对推动整个教育领域思想水平的提高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的有效开展, 还可以为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增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 从而达到较好的亲情、友情的有效互动。感恩教育的开展也为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了条件,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思想道德情操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从自身的小事做起,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以及感恩他人。作为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引领者和积极组织者, 教师要在感恩教育中更为深刻地领悟感恩的内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多为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 从而达到感恩效果的持续有效的发挥。感恩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需的, 在一定条件下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也是不够的, 学校感恩教育要更多地融入社会团体、政府或者个人等各个环节, 在社会的共同研究努力下发挥感恩教育的最大作用, 从而研究出更多的感恩教育方法, 在以后的小学日常感恩教育中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从而推动我国学校和社会德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要:感恩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是培养小学德育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感恩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感恩、知恩和报恩的人文教育理念。本文对小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和考量, 确定对其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和目标以及主要的内容样式, 从而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德育的水平, 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内容,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季红波.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方略探究[J].大观周刊, 2013 (05) :155.

[2]袁熙惠.小学生德育的新途径:感恩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1) :14—15.

[3]常少玲.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方法[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4 (07) :164—165.

[4]梁丽坚.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a (小教版) , 2013 (07) :6.

实验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篇3

我们认为,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生活化的原则、感恩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礼轻情义重的原则、从核心向四周的辐射原则。

一、前测

我校四、五年级全体学生参与回答《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儿童卷)》和《小学生感恩调查问卷》。

1. 问卷的设计

本张问卷围绕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思路设计。如填空题第2、3小题为“在我家的所有成员中,最辛劳的要数 ,因为他(她) 。”引导孩子体谅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在默默奉献。第3题填空“在所有教过你的教师中,你向他们送过 次贺卡或献花。”以及问答题“是否向师长表达过感恩?准备以后怎样向亲人、朋友感恩?”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并树立感恩的志向。答卷的过程就是感恩的种子发芽的过程。

2. 问卷完成情况统计

(1)在填空题第4小题中,所有学生均填出教师节和妇女节的日期。有165位同学将父亲节、母亲节的日期全部填错;另有142人填对其中一处;全对的有45人,约占总人数13%。

(2)有92份问卷没有填写父母的生日;有134人填写了父母亲中的一个人的生日;正确填写的有126人,约占总人数36%。

(3)有近40%的家庭没有为父母过过生日,这些家庭中为孩子庆祝生日的次数也很少,2—6次。其中有2个孩子年年庆祝生日,仅为自己庆祝的生日次数分别是2次、4次,父母们只想着孩子,把自己的生日给忘了。

(4)问及是否向老师独自表达过节日祝福时,有43名学生从未向老师送过诸如贺卡、图片等礼物。据科任教师分析,这些学生比较腼腆,羞于表达。多数学生填写为2次或3次,超过5次的仅有9人。

(5)有269名学生每年都要向父母拜年并送上新年的祝福,有16名学生从未向父母拜年,剩余的67名偶尔向父母拜年。

(6)近58%的学生在休息日的主要活动是在家里玩,偶尔做家务,仅有不到10%的学生经常做家务。

(7)在分辨亲人对自己关心的侧重面中,学生主要选择填朋友、同学、自己、姐妹等最关心自己的感受,较少学生选择爷爷奶奶妈妈最关心自己的感受。

(8)在“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对他们(周围亲人)最好的报答”一题目,几乎全部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3. 问卷情况分析

(1)感恩教育存在普遍性缺失。学生对亲人十分依恋,但这种依恋不能代替感恩与尊重。多数学生在有困难和需要的时候会想到亲人,但事后无动于衷。虽然在传统认识中,长辈应该为孩子做些事,但如果这种认识根深蒂固,学生只有在“养儿方知父母恩”时才会自发产生感恩的心。不少学生对于他人的帮助缺少应有的感激与热情,更不用说主动庆祝某一具有纪念性的日子。

(2)家庭教育存在认识偏差。升学思想占据主流。几乎每个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考上重点中学,这种认识的形成无疑是受其父母的影响。为孩子无私奉献是许多家庭的共识。学生没有劳动的意识、没有感谢亲人的情感,更不用说感恩亲人的习惯了。

(3)学校礼仪教育被忽略或轻视。不少学生日常见到老师如同陌生人,连起码的礼貌用语都没有,加强学生日常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二、具体实施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起点、时间一致,尽量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班实施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对照班则根据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知恩图报,从知恩做起

图报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我们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例如,班主任请班中的学生担任小记者,采访自家的或邻居老人,特别要询问老年人是否有受到冷落、虐待、遗弃等不孝的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对象,自主发问,真实记录情况。当然也可以在我的提示下去了解情况,比如:(1)你家的老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和你们住一起吗?若不是,他们住在哪里?(2)老人的家里有彩电、冰箱、空调吗?若没有,那是什么原因?(3)他们年老体弱,有的已失去劳动力,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本身无养老保险费,晚辈给他们赡养费、医疗费吗?(4)当老人生病卧床不起时,晚辈会带他们去医治吗?会有人去护理吗?(5)老人在家里经常有不开心的事情吗?这是为什么呢?(6)你是怎样对待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长辈的,有什么不孝之言行吗?(7)假如你老了,处于一种被冷落、遗弃的处境,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2. 领略感恩教育的时代内涵

与父母对话,请父母讲述前辈孝敬的故事,从纯朴的语言中去领略感恩的内涵。与教师对话,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摒弃什么。与同伴对话,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与书本对话,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阅圈划、摘录笔记等形式来知晓前辈感恩的动人事迹。与网络对话,搜寻、了解新时代赋予感恩新的涵义。

3. 借助课堂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感恩的教育

感恩教育不仅局限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还可以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自然之恩,如《只有一个地球》《黄河魂》《桂林山水》;有父母之恩,如《春蚕》《秋天的怀念》《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有祖国之恩,如《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颐和园》《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

教师还可以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寻找能打动学生内心的感恩教育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产生共鸣。如设计说明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等,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恩的意义和必要性。

4. 把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升华

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

(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清脆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2)创办感恩的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个案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得到感染。

(3)设计感恩的宣传语。用真实生动、风趣幽默的画面感染学生。

(4)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

5. 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在前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长辈的艰辛。为此,我鼓励学生亲自体验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希望他们能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

(1)结合节日,开展活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如我帮妈妈做件事,我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我为妈妈唱首歌等。在感恩节,让学生回想过去的日子谁帮助过自己,并在今天向他们表达自己的谢意。一般生日都是父母给孩子过,有道是“儿生日娘苦日”,所以,孩子的生日应是教育孩子感激父母的好机会。在教师节,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与辛苦,通过这个节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2)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妈妈十月怀胎后才把我们生下来,那是什么滋味呢?我们让学生在自己的腹部绑上几斤重的米袋,行走、扫地、读书、写字,感受母亲的辛苦。在冬天我们鼓励学生洗衣、洗菜。学生在体会中写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冰冷的水中时,犹如刀绞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在夏天我们鼓励学生参加户外劳动。“今天好热,室内气温高达40℃,室外甚至超过了50℃。这样的天气,作为环卫工的爸爸还要在路边清扫垃圾。午餐后,我也跟着爸爸一起去体验。在这么炎热的天气,站10分钟已经满头大汗了,何况还要干重活!我看到爸爸额头的汗珠像黄豆似的不停地落下来……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他们真是好伟大呀!”班上有位同学的妈妈是卖水果的小贩。她在妈妈的摊档站了一小时,感受很深:“我在这里只站了不到一个小时,腿就累得受不了,可妈妈却要一直在这里呆到很晚。我真想对她说,妈妈,您都是为了我才这样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回报您!”

6. 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1)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鼓励学生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经常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长辈制作感恩卡,在他们过生日、过节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

(2)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我们要求学生自强自理,在双休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烧饭、做菜等;多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例如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3)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我在班里开展了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将《三字经》和《弟子规》印发给每位学生,边学边做,强化品行的培养。

(4)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如班上有位同学虽然家境比较贫困,但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仍十分重视,东拼西凑为子女缴齐学杂费。有位同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尤其是语文成绩直线上升,在区里多次作文比赛中获得好名次。他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5)虚心好学,让父母称心。学生们遇到大事难事都能主动与父母商量,向父母学习,并尽可能尊重父母的意见。当遇到不符合道义的事时,不仅不盲从,而且能勇敢地站出来纠正。这样,既显示出学生的一片孝心,又不失自己的人格。

(6)宽容豁达,让父母顺心。矛盾无处不在,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也有矛盾。面对矛盾,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去化解。唠叨是父辈的通病,我们应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尽力维护父母的感情与尊严,消除代沟。

(7)真诚坦荡,谏父母真心。班上有位“孝星”的父亲曾一度酗酒成性,不但无心工作,还影响了家庭和睦。自小就很懂事的她,一边认真读书,一边不断趁父亲清醒时和他谈心,坚持劝他戒酒。日复一日,终于使其父醒悟,改掉了恶习。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既要重视过程的探究,又要把实践活动过程完整地记载下来,作为感恩笔记。

(8)持之以恒,使父母安心。我们一方面根据《班级“感恩之星”评比标准》对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最终评出“感恩之星”,使之学有方向。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推广到邻居、亲戚、师长以及全社会成员。

7. 把感恩之心迁移

(1)迁移到尊师爱生。我校开展了“爱心在涌动”学雷锋助学活动、“爱心捐款”活动,师生为贫困学生计捐款,为家境贫困的学生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安心读书。开展了野外感恩活动,学生自带餐具、自购菜肴,自己搭灶,亲手烧饭做菜,为老师献上一顿丰盛的野外午餐。

(2)迁移到爱班爱校。学生自发组织护绿小队、清洁小队、维护秩序支援队、助学解困救急队等,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

(3)迁移到爱社会。开展“队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新风活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孤儿院小朋友带去快乐;课余时间往返于街道,扫地、清除非法广告纸,扶老携动,礼貌示范。还开展了“争做环保的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保活动。

(4)迁移到爱党爱国。开展清明节去烈士墓扫墓、百分百爱国征文活动等,让学生懂得,立足本岗,建功立业,奉献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也才是真正的爱党爱国。

(5)迁移到爱大自然。举行“放飞理想”放风筝比赛、“做绿色小卫士”黑板报比赛、“歌颂春天”诗歌朗诵赛。

三、后测

结果表明,实施感恩教育在这段时间内起了一定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后测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班的T值相差比对比班要高,这说明实施感恩教育后被试的人格指数有了一定的提高,这种提高在理论上来说既隐含着本质上的提高,也可能说明被试自我同一性的完成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以感恩教育为内容的健康人格教育的作用。

测验结果说明还有一小部分(30分到40分)被试T值偏低,我们对于这些同学专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后了解到:这些学生本来的个性不算明显,但比较实验前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现在比以前懂得怎样去感恩,学会了互助,自信心明显增强。60-70分组的被试T值偏高,他们的个性非常显著,我们也进行了访谈,进而了解到,实验后他们的感恩意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长辈、同伴。

在实验后,我们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对组内每个成员都进行评价,找出实验前后小组成员的变化,现在小组成员的困惑和苦恼是什么,小组成员的收获有哪些,对于感恩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哪些想法和建议等。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同学要给予客观、真诚的评价,并进行自评、他评。

学生认识到,感恩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对师长、朋友、他人的感恩之情,更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多位家长写来感谢信,表示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很实在。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在活动和施教中,道德琴弦不断被拨动,对感恩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并据此写出了大量相关课题论文,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汕头市实验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决定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中,结合纪念“母亲节”活动对学生进行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相助之恩”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会感悟、学会感谢,学会感恩,逐步养成知恩图报、关爱他人的崇高美德。

二、活动安排

(一)动员布置(第11周)

1、陈克文校长在本周班会课作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主题讲话。

2、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活动方案。

3、各班布置开展感恩教育的有关活动

(二)主要内容(第12-14周)

1、各年级开展感恩教育的序列主题:一、四、七年级以“感激父母养育之恩”为主题开展活动二、五、八年级以“感激同学相助之恩”为主题开展活动三、六、九年级以“感激老师教诲之恩”为主题开展活动

2、各年级开展感恩教育的活动形式:

⑴布置爱心作业

围绕“感激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相助之恩”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践行“感恩”实践活动,体验弘扬“感恩”美德的重要性。下列方案可供学生参考选择:

A、给母亲捶一捶背、泡一杯茶、陪一次散步、做一点家务,让母亲享受一份感动;

B、给曾对自己帮助较大的1—3个同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发一个电子邮件、让同学享受一份友情:

C、给老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让老师享受一份温馨。

⑵举办感恩主题征文比赛

⑶举办“感谢亲情”“感谢友情”“感谢师恩”心愿贺卡大赛。

⑷举办“学感恩·继传统” 硬笔书法比赛(内容可摘自“朱子家训”“弟子规”“新三字经”等名句名篇)

⑸交流汇报、收缴作品(第13周)

五一休假结束,各班主任应在第13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做好14周主题班会及学生作品展的各项准备工作。

⑹各班举行“感恩 —— 我心永存”主题班会(第14周)

三、活动要求

1、各班要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按照序列主题开展各项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每班5篇优秀征文(电子文本)及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请于14周末交德育处。

2、感恩教育要与学校日常教育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放周活动相结合,本次活动拟举行的感恩主题征文比赛、心愿贺卡大赛、硬笔书法比赛的优秀作品都可入选开放周学生作品展。

3、各班要将学生参与感恩主题教育的表现及其参展、获奖作品情况录入学生成长档案。

德育处

小学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篇5

实施方案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彻和落实邹城市关工委《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市教育局的文件要求,及镇教办关于感恩教育的要求,在我校广泛开展以“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师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将感恩意识渗透到每个师生的心中,使大家懂得、体会和感激来自社会、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的关爱和帮助。帮助广大师生牢记他人的给予与帮助之恩。学会感恩、报恩。进而增强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营造感恩的校园文化,创建文明、和谐、温馨校园。

二、活动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三、目标要求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己。

四、主要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立报效祖国的思想。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五、方法与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

1、健全组织:成立领导小组。

为使“感恩教育”活动开展扎实有效,不走过场,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庆伟

成员:赵中亮姚文广

姜庆田王召娟

张峰刘佩佩

各班班主任

2、确定活动主题: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3、确定活动主题口号:感恩生命、孝敬父母

感恩社会、奉献文明

感恩老师、勤奋学习

感恩同学、互帮互助

4、确定活动主题歌曲:《感恩的心》

5、确定主题活动月:每学年五月和十一月作为主题活动月

6、宣传发动:主要通过校会、班会、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宣传教育。印一封倡议书、开好动员会、张贴几幅标语、播放有关感恩歌曲等,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实施阶段

1、举行“感恩教育”启动仪式

2、具体活动内容

父母养育,恩深似海——感激父母恩系列活动

(1)、“把爱说出来”,在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时候亲

手为父母制作一张心意卡,将对父母的感谢,通过手机发个短信给父母,给父母写个问候小纸条或问候信。

(2)、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揉揉

腰、捶捶背、洗洗脚,为父母准备一顿早餐,帮父母做饭洗衣等活动,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3)、制作“父母事情知多少” 精美卡。将父母的生日、长相特点、爱好等填写在卡上。

感恩社会、奉献文明——感恩社会系列活动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故事会、慰问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

关至爱。继续利用“学雷锋活动、“德育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a)、收集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出一期黑板报及手抄报报。

(b)、低年级开展学唱《国歌》、《少先队队歌》比赛。

(c)、组织开展看爱国影片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永远的丰碑》、《国庆阅兵式》、《一个也不能少》、《华罗庚》等十部影片。

“师恩润我,生枝滴绿”——感谢师恩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其中的“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给老师一句热情的问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作业、虚心接受老师的每一次教导)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相互扶持,相互促进”——感恩同学系列活动;

体现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精神,增进同学同志之间彼此的友谊。

以个人为单位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开展有益于同学、有益于班级、有益于校园的感恩活动;形成一人有难大家帮忙,一人有好事大家分享的良好风气。

(1)开展一次资助的贫困学生活动;

(2)开展一次受资助和得到他人帮助的心得交流活动;

(3)开展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的交流座谈活动。

(三)总结推广阶段(学期末)

1、各班举行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2、各班制作一期相关主题黑板报及手抄报。

3、希望各班设立“孝心日”,即每月一日,要求学生向家长汇报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费用开支情况;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农活;为父母打一盆水,洗一次脚。

4、做好总结,推广经验(各班将活动总结上交德育处)

5、学校将依据要求制定相应评价表,于实施阶段结束前组织检查评估、表彰,并将系列活动的结果纳入学校班级管理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

湖山小学少先大队

王古店小学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6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牢记父母养育之恩、教师教育之恩和社会关爱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决定在全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对全镇小学生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养学校“感恩文化”,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健康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和社会的关爱,使全镇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之心,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引导他们做到爱护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把小学生培养成知恩相报、立志图报、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有用之才。

二、活动主题

感恩从心开始,报恩从我做起,让爱温暖彼此。

三、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感恩教育”活动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服务家庭;感谢老师教育之恩,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感谢他人帮助之恩,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感谢自然的伟大恩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感谢祖国关怀,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等为主要内容,从9月上旬到4月下旬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9月上旬)

(一)、召开校“感恩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布置相关工作;

(二)、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本校活动方案,张贴“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组织师生学习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全方位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9月中旬至4月中旬)

(一)、“感恩教育”活动主要内容

1、开展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教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懂得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而且把我们养育成人,感谢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1)组织中、高年级学生每人写一篇《给父母的一封家书》活动,在校内开展宣传、评比,鼓励学生直接或邮寄给父母。

(2)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帮父母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衣、做饭)等活动。

(3)举行主题班会:“算亲情帐、感父母恩”。

(4)开展学生每天向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实践活动。特别是在父母节日时,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2、开展感谢老师教育之恩的教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懂得老师不仅赐予我们知识,更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真是老师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绪。

(1)举行演讲比赛。举行“谢师恩”演讲比赛,班内评比初赛,各班选出1名优秀选手参加校决赛。

(2)开展学生向教师献真情活动。自选若干个“一”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如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送一句祝福话等。

(3)举办一次“谢师恩”专题广播。

(4)开展申报“尊师重教”示范班活动。要求“尊师重教”班级所有学生讲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敬礼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洪亮,遇见外宾也要自觉敬礼问好,标准用语是“您好”,声音洪亮。

3、开展感谢社会和同学们的爱心相助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之风,要让学生懂得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也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社会和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更懂得感恩社会。

(1)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发动学生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集体做一件有益的事。

(2)讲述一个自己遇到困难或受挫后,得到同学或他人帮助的故事。

(3)回想对自己帮助较大的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恩情通过一封信、邮件、电话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4、开展感谢祖国恩情的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怀,体会祖国恩情深似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1)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受幸福生活”活动。可结合清明扫墓、重大节日等,让学生感受战争岁月的艰辛,学习革命志士的精神。

(2)组织学生阅读一本英雄人物书籍、讲述一个革命战争故事、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5、开展感谢自然恩赐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呵护地球,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大自然。

(1)结合世界地球日等重大节日,开展《共创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班会》,为环保献计献策。

(2)好找每个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粮食,并组织每一个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盘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和宣传员。

(二)“感恩教育”活动形式

各学校可结合实际,采取动员大会、主题班会、书信、专题板报、手抄报、感恩征文、教育课展评、演讲比赛、观看感恩教育片、唱感恩歌曲、感恩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感恩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自觉报恩。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4月下旬)

(一)活动总结。

(二)会议表彰。评选出《给父母的一封家书》、《谢师恩》演讲比赛“优胜奖”进行表彰。

四、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班要充分认识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积极组织,认真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各班要按照实施方案,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各种德育资源,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全面做好各项工作。要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围绕1-2个主题,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特色,打造品牌。要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扎扎实实地推进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纳入镇常规工作检查量化评分)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感恩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班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成立“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活动的开展,强化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要制定实施方案和行事历,对教育活动进行周密的部署,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为,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力争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方面有新突破。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以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广播、橱窗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营造开展活动的浓郁氛围。要加强感恩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加强学科“感恩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感恩教育的洗礼,实现学校感恩教育在操作模式上的丰富性和多元化。

王古店小学

2010年9月1日

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丁 玉 林

长 庞

纪 庆

学 坤

成 员

朱 士

逢 祥

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路径的探讨 篇7

一、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

意识引领行动。高校要加强经常性感恩教育, 使大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无私、集体的凝聚力量、祖国的博大胸怀, 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帮助, 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

1. 树好感恩期望。

要教育大学生既要知恩图报, 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施恩于自己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 把报恩变成了个人的终生负累, 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要引导大学生拥有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认识, 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 奋斗在平凡, 关键时刻看品格, 生死关头经考验, 危难之中见真情。

2. 用好感恩方式。

要使大学生懂得, 感恩不是庸俗的私情义气, 也不是等价的市场交易, 更不是不分是非地盲目感谢, 而要在力所能及和法律、道德的许可范围内报恩。不能因为报恩而付出自己终身的幸福, 更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的感谢而损害了他人或公众利益。

3. 摆好施恩心态。

要教育大学生既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又能施恩不图报, 像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 永志不忘, 我帮人家, 莫记心上。”还要引导大学生既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 也要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 体谅他们的难处, 哪怕是故意不施以援手的, 也要从人的道德水平差异的角度予以宽容和谅解, 而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二、激发大学生感恩情感

高校要积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资源, 把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即感恩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 启迪和感染大学生的心灵, 不断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

1. 教师以身作则。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者应当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2. 创设良好环境。

良好环境能像“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一般, 潜移默化地培养人、熏陶人。高校要加强校园感恩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以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知恩图报为主题的感恩价值观宣传;运用多媒体、电影院、校园网等载体, 播放有关感恩的影视剧和公益广告等, 浓厚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启发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3. 开拓教育路径。

要加强与大学生家长的沟通, 引导家长们既要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 也要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将感恩教育寓于教学、管理和环境中, 让大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感动, 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启迪。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实践

感恩教育不仅要宣讲相关知识, 激发感恩情感, 更要化抽象为具体, 化说教为行动, 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感恩将其内化为个人品质和行为习惯。

1. 感恩父母。

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倡导开展“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 即每周给父母发一条短信或打一次电话, 每月给父母写一封纸质信件或电子邮件, 每个假期替父母干一些庄稼活或家务事, 每年春节给父母一份自己勤工俭学换来的礼物, 体会父母艰辛, 尊重父母付出, 关心父母冷暖, 回报父母恩情, 增强大学生孝亲爱老的感恩情怀。

2. 感恩教师。

平时要加强大学生的作风养成, 狠抓课堂秩序, 严格考试纪律, 使学生形成尊重知识、重视学习的习惯, 进而转化为尊师重教的自觉行为;要利用校庆日、教师节等时机, 围绕感谢师恩主题, 组织大学生与教师开展座谈交流、师生联欢等活动, 增进相互理解, 促进师生感情同时, 也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他们真心与学生交朋友, 真正打动和感化学生。

3. 感恩社会。

高校要利用周末时机, 适当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义务劳动;利用假期时间, 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利用“学雷锋月”、“五四青年节”等时机, 组织大学生到驻地敬老院、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病残儿童;针对贫困或受灾地区、特困或病重同学, 组织扶贫、救灾、捐款、捐物等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通过感恩社会实践, 让大学生懂得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每个人应当达到的基本道德准则。但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高校应着眼新形势下培育“四个新一代”要求, 大力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邓永超.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J].教育探索.2006. (10)

实验小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 篇8

1.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是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趋势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这种发展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动,价值选择出现功利性倾向,价值评价出现多样化倾向。价值观的演变使传统的德育体系常常陷入困境。

困境之一: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信息源。学校不再是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惟一或主要来源,而且,校外的影响大于校内的教育。

困境之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习惯于用某种抽象的政治原则向学生进行灌输,这种灌输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困境之三: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的溺爱、娇宠容易使他们变得任性、自私、经不起挫折;又由于缺乏同伴交往,所以,易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压抑、焦虑等种种心理问题。近年来离婚率上升,家庭结构动荡不定,升学、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带给学生的紧张、恐惧、悲观等种种心理冲击都不是传统的德育工作能有效解决的。

时代要求我们改革现行教育中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增加反映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即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人的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一切素质的自然载体,文化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主导地位,是人才素质高低的标志,心理素质是二者的中介。换言之,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心理作用,才能落实到学生的生物体上。惟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接纳学校的一切教育。

3.学生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健康的心理与造就学生健康的身体同样责无旁贷,两者都是受教育者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心态对德、智、体、美、劳都能发挥促进作用。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同步而行,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干预学生心理的发展,但这种干预应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

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改善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是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使他们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迷惘与心理困惑及时洞察并给予疏导,对学生生活及学习中最为敏感、重视的问题要予以关注,对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冲突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辅导和妥善的解决,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和强竞争。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施加积极的干预和有效的指导,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另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有无科学的理论指导及操作模式是否行之有效,这也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和效果达成目标,它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1.总体目标

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是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2.学校教育目标

(1)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积极的干预,使其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唤起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意识,着眼于心理疾病的预防。

(3)有效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

3.效果达成目标

(1)从教育思想的视角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格的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指向是学生的心理品质——即学生人格的优化。

(2)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迁移将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活动要明确其心理训练目标,使心理训练的层次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自觉接受学校的各项教育。

三、实验假设

1.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进而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2.从教育者的立场出发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基础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完整的理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模式、操作和评价方法,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实验方法

1.被试

以24所中小学58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为样本,以原有自然班为单位。

2.具体实验方法

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文献法。通过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因子考察被试的变化,与对照班进行比较。通过因果分析,验证实验效果的可靠性和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

3.实验的变量

(1)自变量

A.课程体系:以《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为自变量。

B.辅导体系:通过活动训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包括情绪调适辅导、人际关系辅导、个性品质辅导及心理卫生辅导。

(2)因变量

考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身体、品德及心理卫生情况。对实验班学生施加刺激变量,经过三年的三轮实验后再进行后测。

(3)控制变量

为了使实验成果具有普遍性,我们的实验校包括城市、郊区、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校,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实验以中等水平的学校薄弱班级为主,以青年教师为主。使实验班一切自然条件与对照班等同,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五、实验的实施范围

1.超前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超前性教育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得以实现的。它能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化解心理问题。

2.过程性教育

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活动训练、辅导讲座、个别谈话和学科教学渗透等多种形式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补救性教育

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迷惘、心理困惑、情绪偏常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上的疑问给予解答或疏导,对心理卫生欠佳、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原则

1.协同与和谐发展的原则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基础地位,将心理教育目标与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及各项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类教育得到和谐发展。

2.活动训练原则

学校的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心理训练”目标。学生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应该是活动的策划者,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性。

3.人本主义原则

虽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师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创新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考虑突破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增或删选修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实验过程

2001~2002年,参与总课题组网络课程教材的建设。

2002~2003年,建成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

2003~2004年,在本地区建成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实现异步咨询和同步咨询。

八、成果方式

上一篇:化疗护理观察要点下一篇:住院病人征询意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