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2024-05-29

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精选6篇)

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篇1

招贤镇中心小学

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新教育实验,是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由朱永新教授于2002年发起。为全面深化新教育实验,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县教育局《关于深化新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基本理念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价值追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让新教育实验实惠及广大师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于改革学校发展模式、教师行走方式和学生生存状态,深化新教育实验,努力建立新制度、建设新校园、打造新校长、培养新教师、研发新课程、构建新课堂、实施新评价、应用新技术、培育新学生,引领新父母,经新教育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以下几项重点工作:(1)营造书香校园(2)师生共写随笔(3)构建理想课堂(4)缔造完美教室,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新教育实验办公室(设在教导处),加强对新教育工作的管理、指导、组织和考核工作。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宋宜秀

副组长:厉晓峰 王瑞明 张庆祥 王家华

成 员:薛伟余 何永超 田相亮 王珍锡 李业美 李洪芳

郑丽华 岳良娟 马志花 程德英 耿启凤 接云雪 孟令娇

2.加大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做好上传下达、经验汇总、研究推进措施等工作。

(二)加大宣传培训。通过会议动员、培训讲解、座谈交流等多种举措,大力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内容和措施,及时总结、通报新教育实验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形成深化新教育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落实分层实施。全面推进新教育实验,着力培植优秀典型,实施榜样带动战略,达到全覆盖。中心和村小在全面推进新教育实验的同时,可区分年级,选择不同的项目重点,狠抓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立足实际,扎实、高效、科学地实施新教育实验。

四、具体措施

(一)营造书香校园

1.书香氛围。以“责任教育”为主题,在校园内创设教育阵地,做到环境育人,教学楼内充分利用走廊、墙壁、楼梯。每层楼一个主题,以“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为内容,制作文化板面。在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美化景观布点,张贴名人格言,制作读书标语,设置校级和班级图书角等等。每班设立一块新教育手抄报专栏,教室内黑板报开辟一个“班级书香”专栏设立“好书推荐”“读书感悟”等板块,新建综合楼暑假后将投入使用,作为学校少年宫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场所。

2.读书条件。加强设施建设,有足够的书架、书柜、阅览桌椅以及报刊架。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读书角,阅览室以全开架借阅为主。

3.阅读引导。加强“晨诵、午读、暮省”引导,明确规定时间和数量,教师和学生记载阅读记录本。进行“阅读课堂”引导,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指导课、欣赏课、交流课、推荐课),对学生如何选书、如何正确阅读等及时予以指导。

(二)师生共写随笔

1.教师随笔。由每月、每周,逐步过渡到每天撰写。教师随笔内容为自身教育实践、教学反思,对实施新教育的看法与感想,对教育工作的思考等。鼓励教师向《日照教育》《莒州教苑》等期刊投稿,如有录用,将适当加分奖励。年轻教师每学期6篇,45岁以上教师每学期2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

2.学生随笔。以读写绘形式,展现学生阅读心得,利用传统节日、庆祝纪念活动等节点,组织学生创作,撰写内容不限,阅读感受、见闻经历、成长感悟、心得体会均可。鼓励撰写其他主题性写作,通过博客分享成果。

3、漂流日记,每班一本《漂流日记》,每个学生轮流写日记,每天交流。

(三)聆听窗外声音

每校都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先进事迹和重大时事、节日纪念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修身立己、热爱集体、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的优良品质。利用传统节日等节点开展专题讲座、文艺汇演、校园评论、电影电视观看、(四)培养卓越口才

1.各班利用晨诵和课前三分钟时间,组织班内卓越口才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活动,可以是“好书推荐”“故事大王”等环节。培养学生卓越口才,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2、英语教师加强学生口语练习,每校每学期开展“英语风采大赛”,择优推荐参加全镇“英语风采大赛”。营造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的氛围,培养师生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构建理想课堂

构建体现“六度”特征和“三重境界”要求的理想课堂,以“教学常规、问题引路、行动研究”为抓手,以“推门听课、高效课堂听评课、学科组与师徒结对考核”为手段,以“同课异构、教学反思、成长规划”为动力,以“课堂达标、优课展评、基本功大赛”为平台,探索理想课堂途径,丰富教育实验内涵。

具体措施:⑴每位青年教师重视教学常规,每学期开设1~2节研究课、示范课。⑵学校正常组织教学常规检查,进行2~3次专项督查,开展1~2次成长汇报、达标验收、观摩研究、基本功考核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3)每学期开展新教师听评课,助力推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六)建设数码社区

教师登陆“教育在线”,实名注册,加强上传材料,通过跟帖请教专家和榜样老师,对自己所实验的项目,寻找榜样帖子,直接与大师对话,尽量少走弯路,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建设各类“新教育实验”QQ群、微信群,通过及时沟通、交流,收获经验,收获信念,收获力量。收索、存储同伴网络,通过学习、借鉴,快速入轨,跃马扬鞭。建立健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正常快捷的网络、通讯信息联络机制。

(七)推进每月一事

1.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为宗旨,确定鲜明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一月一事”的主题内容可参考为,一月:学会吃饭,懂得节俭;二月:学会走路,遵守交规;三月:学会种树,热爱公益;四月:学会踏青,走向自然;五月:学会扫地,热爱劳动;六月:学会唱歌,走进艺术;七月:学会运动,强体健身;八月:学会微笑,关心他人;九月:学会阅读,丰富知识;十月:学会尊老,懂得感恩;十一月:学会演讲,增强自信;十二月,学会反思,培养毅力。

2.活动建议。

⑴明确责任和当月活动主题负责人,班主任负责实施。⑵与“时事”“时令”同步,与学校计划、区域实际相结合。⑶与“培养卓越口才”结合进行,通过国旗讲话、班会、橱窗、板报等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参与。

⑷依据主题,与晨诵、午读相结合,发动学生搜集活动资料,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诗词歌赋、书籍文章等,在阅读中感受活动主题的意义。

(八)缔造完美教室

具体措施:(1)有班级标识,如班名、班徽等。(2)有班级共同愿景、使命或价值观。(3)有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班级制度,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家长之间公约、协定等。(4)有家长的参与,通过家校通,与家长正常联系。(5)有相对固定的兴趣小组或社团等课外活动。(6)有班级图书角,读书活动扎实有效。(7)有班级网络主页或主题帖,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内容充实。(8)积极开展每月一事活动。(9)班级环境美化、绿化、整洁化、知识化、育人化。

(九)研发卓越课程

具体措施:⑴组织要求。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拟定计划书,严格申报和论证,合理、规范推广和使用。⑵课程体系。依据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符合区域和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架。⑶课程内容。基于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传承民俗文化,整合地理、人文、经济、旅游和社会条件等要素,参考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心理类、社会类、生活类、实践类等角度。

(十)家校合作共育

1、活动建议:⑴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⑵用好《家校共育手册》,增强家校沟通的效果和质量。⑶建立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吸收家长建言献策、组织策划、提供服务。(4)组织家校共育集中探讨、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

2.评价标准。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组织1次家长开放日。策划1~2次家校共育专题特色活动。

五、月份活动安排(2017年3月—12月)三月份

1.缔造完美教室。每班撰写一份缔造完美教室的活动方案。要求: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创建班级名称、师生格言等,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建立有人文特点的班级制度,有积极的班级管理公约等。

2.读书条件。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的数量不少于每班的人数。选1~2名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借阅、归还记录。

3.读书活动

(1)制定本学期学生的阅读书目(已发送公共邮箱)及读书计划,明确规定时间和数量,加强“晨诵、午读、暮省”的引导,利用午读和课外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半小时的阅读。

(2)每周设1节阅读课,教师对学生如何正确阅读等及时予以指导。学生在读书笔记上摘抄好词佳句,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学校统一收存。

(3)漂流日记,每班一本《漂流日记》,学生轮流写日记,每天在班内进行交流。

4、注重学生书写。以班为单位,每周一次书写练字,每月一次书法比赛,择优奖评。

5、教师要将生本课堂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努力打造生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骨干教师每人每学期举行一节示范课,老教师一节优质课,青年教师准备一节汇报课。

6、推进每月一事。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进行每月一事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手抄报等形式,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发动学生搜集活动资料,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诗词歌赋、书籍文章等,在阅读中感受活动主题的意义。成果展示形式:读写绘、手抄报。四月份

1、继续推进读书活动,根据上月份的读书完成情况,每班进行一次交流展示会,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及随笔,表彰优秀学生,并推荐参加全校、全镇的比赛。

2、检查各班缔造完美教室的完成情况,评选出镇级“新教育完美教室”。

3、以班为单位,举行“经典诗文诵读竞赛”、“最感动我的一本书”和“我最感动的一篇文章”活动,组织阅读有经验的学生介绍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读书主题班会等活动。并推选出优秀者参加4、5月份镇级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4、继续推进每月一事主题活动。结合每月一事主题,开展文学社征文活动。

5、教师每月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新教育随笔,教师随笔内容为自身新教育班级叙事、教学反思,对实施新教育的看法与感想,对教育工作的思考等。五月份

1、开展中高年级学生现场作文竞赛。

2、举办1~2年级汉字书写比赛。

3、举办3~5年级经典诗词大会。

4、“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六月份

1、开展新教育六一儿童节艺术展示活动。

2、举办3~6年级汉字听写大赛。

3、组织家长进课堂活动。七月份

1、新教育沙龙研讨:交流一学期实验的得与失、存在的困惑以及下阶段的实验设想。

2、新教育实验成果阶段总结表彰:评选阅读小明星、写作小能手、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等新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

2017年2月

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篇2

本刊讯 2015 年11 月18 日, 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5 个校区, 召开了“多元定制筑基幸福——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课程展示活动。本次课改展示活动共开放了81 节课, 涉及数学、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13门学科。

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自2010 年开始启动课程改革。经过五年的探索, 已初步形成了以“幸福教育”为理念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以综合素质提升为目的,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兴趣激发为切入点, 以科学内容编排及鲜活课程设计为载体, 以校内外优质课程资源为支持。采取“课程联排、学段循环”的排课方式, 进行“走班制”“学分制”的立体多元课程管理。科任学科全部实现学生自选内容上课, 语文、英语学科尝试分层选修上课的模式, 积极尝试第一、二节课40 分钟, 联排课60 分钟, 其它课35 分钟的长短课的实验。科学的课程体系, 选课走班的授课方式, 实现了学生自主多元的选择, 实现了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篇3

我们认为,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生活化的原则、感恩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礼轻情义重的原则、从核心向四周的辐射原则。

一、前测

我校四、五年级全体学生参与回答《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儿童卷)》和《小学生感恩调查问卷》。

1. 问卷的设计

本张问卷围绕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思路设计。如填空题第2、3小题为“在我家的所有成员中,最辛劳的要数 ,因为他(她) 。”引导孩子体谅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在默默奉献。第3题填空“在所有教过你的教师中,你向他们送过 次贺卡或献花。”以及问答题“是否向师长表达过感恩?准备以后怎样向亲人、朋友感恩?”引导他们学会感恩并树立感恩的志向。答卷的过程就是感恩的种子发芽的过程。

2. 问卷完成情况统计

(1)在填空题第4小题中,所有学生均填出教师节和妇女节的日期。有165位同学将父亲节、母亲节的日期全部填错;另有142人填对其中一处;全对的有45人,约占总人数13%。

(2)有92份问卷没有填写父母的生日;有134人填写了父母亲中的一个人的生日;正确填写的有126人,约占总人数36%。

(3)有近40%的家庭没有为父母过过生日,这些家庭中为孩子庆祝生日的次数也很少,2—6次。其中有2个孩子年年庆祝生日,仅为自己庆祝的生日次数分别是2次、4次,父母们只想着孩子,把自己的生日给忘了。

(4)问及是否向老师独自表达过节日祝福时,有43名学生从未向老师送过诸如贺卡、图片等礼物。据科任教师分析,这些学生比较腼腆,羞于表达。多数学生填写为2次或3次,超过5次的仅有9人。

(5)有269名学生每年都要向父母拜年并送上新年的祝福,有16名学生从未向父母拜年,剩余的67名偶尔向父母拜年。

(6)近58%的学生在休息日的主要活动是在家里玩,偶尔做家务,仅有不到10%的学生经常做家务。

(7)在分辨亲人对自己关心的侧重面中,学生主要选择填朋友、同学、自己、姐妹等最关心自己的感受,较少学生选择爷爷奶奶妈妈最关心自己的感受。

(8)在“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对他们(周围亲人)最好的报答”一题目,几乎全部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3. 问卷情况分析

(1)感恩教育存在普遍性缺失。学生对亲人十分依恋,但这种依恋不能代替感恩与尊重。多数学生在有困难和需要的时候会想到亲人,但事后无动于衷。虽然在传统认识中,长辈应该为孩子做些事,但如果这种认识根深蒂固,学生只有在“养儿方知父母恩”时才会自发产生感恩的心。不少学生对于他人的帮助缺少应有的感激与热情,更不用说主动庆祝某一具有纪念性的日子。

(2)家庭教育存在认识偏差。升学思想占据主流。几乎每个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考上重点中学,这种认识的形成无疑是受其父母的影响。为孩子无私奉献是许多家庭的共识。学生没有劳动的意识、没有感谢亲人的情感,更不用说感恩亲人的习惯了。

(3)学校礼仪教育被忽略或轻视。不少学生日常见到老师如同陌生人,连起码的礼貌用语都没有,加强学生日常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二、具体实施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起点、时间一致,尽量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班实施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对照班则根据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 知恩图报,从知恩做起

图报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我们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例如,班主任请班中的学生担任小记者,采访自家的或邻居老人,特别要询问老年人是否有受到冷落、虐待、遗弃等不孝的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对象,自主发问,真实记录情况。当然也可以在我的提示下去了解情况,比如:(1)你家的老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和你们住一起吗?若不是,他们住在哪里?(2)老人的家里有彩电、冰箱、空调吗?若没有,那是什么原因?(3)他们年老体弱,有的已失去劳动力,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本身无养老保险费,晚辈给他们赡养费、医疗费吗?(4)当老人生病卧床不起时,晚辈会带他们去医治吗?会有人去护理吗?(5)老人在家里经常有不开心的事情吗?这是为什么呢?(6)你是怎样对待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长辈的,有什么不孝之言行吗?(7)假如你老了,处于一种被冷落、遗弃的处境,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2. 领略感恩教育的时代内涵

与父母对话,请父母讲述前辈孝敬的故事,从纯朴的语言中去领略感恩的内涵。与教师对话,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摒弃什么。与同伴对话,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与书本对话,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阅圈划、摘录笔记等形式来知晓前辈感恩的动人事迹。与网络对话,搜寻、了解新时代赋予感恩新的涵义。

3. 借助课堂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感恩的教育

感恩教育不仅局限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还可以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自然之恩,如《只有一个地球》《黄河魂》《桂林山水》;有父母之恩,如《春蚕》《秋天的怀念》《钓鱼的启示》《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有祖国之恩,如《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颐和园》《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

教师还可以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寻找能打动学生内心的感恩教育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产生共鸣。如设计说明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等,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恩的意义和必要性。

4. 把活动作为感恩教育的升华

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

(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让学生用清脆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2)创办感恩的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个案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得到感染。

(3)设计感恩的宣传语。用真实生动、风趣幽默的画面感染学生。

(4)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

5. 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在前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认为长辈也像他们那样生活优越,也许比他们还更舒适,根本体会不到长辈的艰辛。为此,我鼓励学生亲自体验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希望他们能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

(1)结合节日,开展活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如我帮妈妈做件事,我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我为妈妈唱首歌等。在感恩节,让学生回想过去的日子谁帮助过自己,并在今天向他们表达自己的谢意。一般生日都是父母给孩子过,有道是“儿生日娘苦日”,所以,孩子的生日应是教育孩子感激父母的好机会。在教师节,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与辛苦,通过这个节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2)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妈妈十月怀胎后才把我们生下来,那是什么滋味呢?我们让学生在自己的腹部绑上几斤重的米袋,行走、扫地、读书、写字,感受母亲的辛苦。在冬天我们鼓励学生洗衣、洗菜。学生在体会中写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冰冷的水中时,犹如刀绞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在夏天我们鼓励学生参加户外劳动。“今天好热,室内气温高达40℃,室外甚至超过了50℃。这样的天气,作为环卫工的爸爸还要在路边清扫垃圾。午餐后,我也跟着爸爸一起去体验。在这么炎热的天气,站10分钟已经满头大汗了,何况还要干重活!我看到爸爸额头的汗珠像黄豆似的不停地落下来……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他们真是好伟大呀!”班上有位同学的妈妈是卖水果的小贩。她在妈妈的摊档站了一小时,感受很深:“我在这里只站了不到一个小时,腿就累得受不了,可妈妈却要一直在这里呆到很晚。我真想对她说,妈妈,您都是为了我才这样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回报您!”

6. 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1)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鼓励学生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经常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长辈制作感恩卡,在他们过生日、过节时写上一句祝福的话。

(2)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我们要求学生自强自理,在双休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烧饭、做菜等;多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例如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3)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我在班里开展了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将《三字经》和《弟子规》印发给每位学生,边学边做,强化品行的培养。

(4)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如班上有位同学虽然家境比较贫困,但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仍十分重视,东拼西凑为子女缴齐学杂费。有位同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尤其是语文成绩直线上升,在区里多次作文比赛中获得好名次。他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5)虚心好学,让父母称心。学生们遇到大事难事都能主动与父母商量,向父母学习,并尽可能尊重父母的意见。当遇到不符合道义的事时,不仅不盲从,而且能勇敢地站出来纠正。这样,既显示出学生的一片孝心,又不失自己的人格。

(6)宽容豁达,让父母顺心。矛盾无处不在,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也有矛盾。面对矛盾,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去化解。唠叨是父辈的通病,我们应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尽力维护父母的感情与尊严,消除代沟。

(7)真诚坦荡,谏父母真心。班上有位“孝星”的父亲曾一度酗酒成性,不但无心工作,还影响了家庭和睦。自小就很懂事的她,一边认真读书,一边不断趁父亲清醒时和他谈心,坚持劝他戒酒。日复一日,终于使其父醒悟,改掉了恶习。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学生既要重视过程的探究,又要把实践活动过程完整地记载下来,作为感恩笔记。

(8)持之以恒,使父母安心。我们一方面根据《班级“感恩之星”评比标准》对学生的感恩行为进行自评、互评、家长评,最终评出“感恩之星”,使之学有方向。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推广到邻居、亲戚、师长以及全社会成员。

7. 把感恩之心迁移

(1)迁移到尊师爱生。我校开展了“爱心在涌动”学雷锋助学活动、“爱心捐款”活动,师生为贫困学生计捐款,为家境贫困的学生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安心读书。开展了野外感恩活动,学生自带餐具、自购菜肴,自己搭灶,亲手烧饭做菜,为老师献上一顿丰盛的野外午餐。

(2)迁移到爱班爱校。学生自发组织护绿小队、清洁小队、维护秩序支援队、助学解困救急队等,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

(3)迁移到爱社会。开展“队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新风活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孤儿院小朋友带去快乐;课余时间往返于街道,扫地、清除非法广告纸,扶老携动,礼貌示范。还开展了“争做环保的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保活动。

(4)迁移到爱党爱国。开展清明节去烈士墓扫墓、百分百爱国征文活动等,让学生懂得,立足本岗,建功立业,奉献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也才是真正的爱党爱国。

(5)迁移到爱大自然。举行“放飞理想”放风筝比赛、“做绿色小卫士”黑板报比赛、“歌颂春天”诗歌朗诵赛。

三、后测

结果表明,实施感恩教育在这段时间内起了一定作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后测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班的T值相差比对比班要高,这说明实施感恩教育后被试的人格指数有了一定的提高,这种提高在理论上来说既隐含着本质上的提高,也可能说明被试自我同一性的完成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以感恩教育为内容的健康人格教育的作用。

测验结果说明还有一小部分(30分到40分)被试T值偏低,我们对于这些同学专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后了解到:这些学生本来的个性不算明显,但比较实验前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现在比以前懂得怎样去感恩,学会了互助,自信心明显增强。60-70分组的被试T值偏高,他们的个性非常显著,我们也进行了访谈,进而了解到,实验后他们的感恩意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长辈、同伴。

在实验后,我们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对组内每个成员都进行评价,找出实验前后小组成员的变化,现在小组成员的困惑和苦恼是什么,小组成员的收获有哪些,对于感恩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哪些想法和建议等。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同学要给予客观、真诚的评价,并进行自评、他评。

学生认识到,感恩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对师长、朋友、他人的感恩之情,更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多位家长写来感谢信,表示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很实在。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在活动和施教中,道德琴弦不断被拨动,对感恩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并据此写出了大量相关课题论文,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武汉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意见》(武办发〔2008〕17号),通过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玉贤镇中心小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报请全体教职工大会通过。

二、实施范围和对象

本单位在编在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未经编制部门核编及组织人事部门正式办理手续的各类人员暂不列入本实施方案的管理范围。

三、岗位聘用基本程序:

(一)根据核准的岗位数量和各类岗位等级结构,结合各岗位特点,采取任命、聘任、竞聘上岗等方式进行岗位聘用。本单位人员根据公布的岗位和岗位聘用条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与岗位竞聘。

1、公布岗位

本校拟设岗位38个。其中,管理岗位5个(其中5个岗位的拟聘人员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任职)专业技术岗位31个;工勤技能岗位2个。

(1)管理岗位

拟设置学校副校级及以上领导管理岗位5个。其中,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专业技术八级岗位)4人,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专业技术九级岗位)1人。

(2)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中级岗位19个。其中:八级岗位6个,名称是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九级岗位7个,名称是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十级岗位6个,名称是小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

专业技术初级岗位12个。其中:十一级岗位6个,名称是小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十二级岗位6个,名称是小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

(3)工勤技能岗位

设置工勤技能岗位2个。其中:技术工二级1个,名称是技工二级(技师)岗位;技术工三级1个,名称是技工三级(高级工)岗位。

2、申请应聘

应聘人员向本单位提出书面应聘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资格审核

本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

4、考察评议

本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竞聘上岗或考核,确定可直接聘用的岗位人选,报本单位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5、研究决定

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聘用名单;

6、结果公示

聘用结果确定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在公示期内有异议者,按程序进行复议,确属不当者,取消聘用资格。

7、签约上岗

单位法定代表人吴礼敏与受聘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

(二)聘用到各类岗位的人员,按照新聘用岗位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

(三)今后出现岗位空缺,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择优聘用,宁缺毋滥。

四、聘用结果

(1)管理岗位

学校副校级及以上领导管理岗位5个。其中,聘用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专业技术八级岗位)4人,聘用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专业技术九级岗位)1人。

(2)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中级岗位19个。其中:聘用八级岗位6个,名称是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聘用九级岗位6个,名称是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聘用十级岗位7个,名称是小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

专业技术初级岗位12个。其中:聘用十一级岗位6个,名称是小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聘用十二级岗位6个,名称是小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

(3)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2个。其中:聘用技术工二级1个,名称是技工二级(技师)岗位;聘用技术工三级1个,名称是技工三级(高级工)岗位。

将聘用结果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至此,我校岗位设置聘用工作圆满完成。

玉贤镇中心小学

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基 为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

——蔡甸区玉贤镇中心小学创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玉贤镇中心小学座落在汉沙公路西侧,始建于1946年,起名为新生小学,于1981年更名为玉贤镇中心小学,2000年得以武汉市司法局和武汉市律师协会的资助,更名为武汉市律师希望小学。直到2011年,学校又恢复为“蔡甸区玉贤镇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667平方米,学校各功能室俱全,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和谐。现有教职员工31人,其中小教高级26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7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武汉市十佳班主任、百优班主任1人,蔡甸区十佳班主任3人。教学班级8个,学生247人。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特色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学生整体素质”的办学思路,以抓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主线,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重点,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积极丰富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办学品位,着力将学校打造成“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树立学校品牌,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了学校自身良好形象。

二、自评过程与结果

学校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特色校督导评估工作,充分认识到督导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依法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 1 育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而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为此,根据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宣传,全体动员。把自评工作作为学校近期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在自下而上的自评基础上,认真搜集、整理近三年的各类资料、数据,按评估索引,整理较有价值的材料,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把自评工作做实做好。

我们对照《评估方案》29个C级指标的要求,客观公正的进行了自评,认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基础好,特色显著,具备了素质教育市级特色学校的要求。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树立人本观念,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内部活力,全面服务学生。

1、与时俱进,树立新的理念,确立自身定位。

几年来,学校一班人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抓好“习惯成就人生”的养成教育,突显礼仪教育特色,实现“育人琢玉、养德集贤”的德育目标。围绕讲特色、举名师、创名校的办学宗旨。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立足校本,着眼未来,坚持理念支撑,讲究思考深度,重视创新思维,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形成学校发展的最佳态势。

2、加强班子建设,工作求真务实。育

一个好班子,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一直坚持实行每周一行政例会干部述职制度,主要议程是:

①、班子成员按照自己的分工,对上周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述职,要求找出和发现分管工作的亮点和不足;

②、提出本周工作的思路,准备如何开展分管工作; ③、班子成员在校长的协调下,记录每周工作要求。

行政领导每周述职制度,极大的调动了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具有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学校现有校级干部6人,中层干部4人,平均年龄40岁。班子成员中4人经过了市级校长提高班培训,6人通过了区级上岗培训。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的7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有9人。领导班子分工明确,作风民主,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能较准确地根据时代特点及学校实际,全面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创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思路。在本区教育战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学校工作科学管理。

对一所学校来说,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办学方略的根本。学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形成体系。学校有较科学的《教学常规检查方案》、《教职工管理条例》、《教职工考评考核细则》、《教研工作制度》、《玉贤镇中心小学绩效考核方案》等,实现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4、注重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育

学校定期开展间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每学期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引导教师们树立起了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学校坚定不移地倡导新世纪的教师必须是勤学习、乐实践、善研究、敢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的做法是:

(1)、抓好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牢固树立教师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实现专人管理,经过几年时间,先后进行了通识培训,新课标培训,把业务学习纳入学科组教研计划,坚持深入学习和研讨。我们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参加市、区级举办的业务培训,做到只要有关课改方面的教研活动,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派员参加,三年来,共派出各学科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近200余人次。学校强化教师的课件制作培训,电脑高级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白板操作技能等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李姣玲、郭世荣、张卫芳、黄艳芳、蔡小琼等多位教师在参加市区优质课比赛中都是自己创作课件,并获得一等奖。其中郭世荣老师在武汉市首届“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获得小学组数学科二等奖。

(2)、打造现代师魂,启动名师工程。创名校就要树立名师,学校从2010年起,大胆地提出了树名师工程。我们利用市、区优质课竞赛平台,通过小组推荐评定,学校考查的办法,先后推荐张卫芳、丁 育

叶进、胡艳琴等八位教师参加,并且都获得区级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其中,吴倩老师获得武汉市美术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这些平台的搭建既锻炼了教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也通过学习增长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还通过他们带动了学校其他教师的业务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创优争先的最佳态势。

在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打造出了一批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自2010年以来,先后涌现出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李凤鸣,蔡甸区十佳班主任冷红珍、刘小红、陈曼,武汉市师德先进个人刘小红、李凤鸣,武汉市优秀教师吴倩、蔡甸区优秀青年教师蔡晓琼、胡艳琴、李姣玲,蔡甸区小学数学科学科带头人和武汉市“我身边的好老师”郭世荣,她的优秀事迹还曾被《长江日报》刊载,还有我们年近退休的周桂华老师获得了蔡甸区师德先进个人并接受武汉市教育电视台的专访。

(二)、立足校本教研,抓好集体备课,打造自身教研特色。

1、为了减轻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把教师从繁重的学生辅导、作业批改、教学设计中解脱出来,根据我校的实际,倡导了集体备课的新的教研方式。把集体研讨、资源整合、合作学习中得出的共性教案,与自主探究的个性教案有机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教师的封闭型向合作型转变;学科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的转变;教师保守型向研究型群体的转变。从单一的教案抄写,向关注教学设计、学生作业设计、学生转化等多元化转变。育

2、进行“课内比教学”阳光赛课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导处每年4月和10月都要组织一轮赛课活动。并且是通过小组赛产生选手。擂台赛决出高手,示范课展示精品。让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内涵落实到各学科、各层面、教师参与率达到100%。

3、加强课题研究,打造学校教研品牌。由教学副校长朱华仕牵头,教科室主任吴晶专门负责从事课题的研究。几年来,学校承担了课题《班干部竞聘制》,经专家认定是:优秀课题具有推广价值。并在省、市、区获得一等奖。由课题组撰写的课题报告、经验论文,教学设计等 10余项获国家级、省级、区级奖励,2011年,我们承接了《湖北省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的有效性教学案例研究》的省级课题,并于2013年4月顺利结题。

4、实施过程评价,探索评价新模式。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评价模式有了新思考,在评价模式的探索中,我校通过家校联系,从道德认知、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由学生、教师、家长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评价,以共同分享快乐;学期末通过“教师寄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等级评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评价;同时,我校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已经形成。

(三)、强化内部管理 激活内部动力

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要靠过程管理来支撑的。我们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特色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学生整体素质”的办学思路,通过过程管理促进质量的提高,保证教研的落实到位,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育

1、实行校务过程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几年来,我们启动了校务评价系列:一是将班级课堂常规,文明礼仪,两课两操,学生出勤,进行过程量化,实行评价数据化。二是每周进行一小结,每月进行一总评,将评价的数据直接在校园专栏公示,保证评价公平、公正、公开,激励全校师生自勉。三是将积分直接带入到期末班级评优和年度教师考核。过程校务评价产生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效应,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教研管理网络,保证教研落实。由学校教导处制定教研计划,行政分工包干负责,副校长张卫芳负责低教组,副校长黄艳芳负责中教组,吴晶主任负责高教组。各组教研组长直接组织实施。形成行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位一体的教研格局,每学期组内教研活动,由行政责任人到位督查:一查人员是否到位,二查内容是否落实;三查教研是否记载,四查信息是否共享。打破了教师知识的本位观念,倡导了合作教研的精神,实现了人人参与教研,人人主动教研,形成了研究型教师群体。由于教研网络的形成,过程管理的监督,学校教研活动轰轰烈烈,近三年来,组织了近50堂(节)新课改示范课,在镇内开放,先后组织了“教学开放周”和“江汉区邬家墩小学教学交流”等活动,受到了蔡甸区教学研究室多次表彰。近10余名教师参加区级优质课比赛,成绩斐然,其中一等奖达6人次。开发的“三礼”校本教材和《玉贤镇中心小学礼仪读本》受到行内专家一致好评。教师的教学设计、教研论文,100余篇获得省、市、区级奖励。

3、落实检查制度,狠抓常规落实。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育

开足开齐课程,无任意增、减课时现象。同时,严格常规的过程管理。每月均由学校行政领导和教研组长组成专班,直接对任课教师的工作进行课堂督查,一查各类计划落实。学校要求教师的计划,不仅要写在备课本的首页,还要交一份教导处待查,检查专班分别对教师的各类计划(教学计划、教研计划、班队计划、部门计划)进行量化。对抄袭、雷同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查作业批改,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量化,杜绝错改、漏改现象,对学生作业的评语要以激励为主;三是查教案,查教案中是否做到七到位(目的要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媒体使用);是否有超前课时;是否有抄袭;是否切合教材、学生实际等。四查辅导补差(辅导对象,辅导时间,辅导内容,辅导记载,提高辐度)是否落实。五查两本笔记(政治笔记、业务笔记)。六查家访记载,了解和督促教师家访情况。由于我们督查到位。反馈及时,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坚持德育为首,抓好德育活动。

我们的校训是“习惯成就人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职能作用,以少先队常规活动为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文明、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遵循德育工作贴进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原则,立足校本,实施活动型德育,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和谐发展。积极调动德育资源,创建德育氛围,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创建德育三位一体网络,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更新,具体工作如下: 育

1、坚持开展班干部竞聘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自2000年《班干部竞聘制》课题结题以来,我们没有停留在原有的成绩之上,而是继续将班干部竞聘制引入班级管理,逐步形成了学校德育特色。经过这几年班干部竞聘制的实施,促进班风学风的好转,使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教的发展,收到如下效果:

(1)、增强班级管理的活力。

(2)、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和多种意识。即: 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判断、表达能力。⑤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⑥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省、自警的意识和能力。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随着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改变了传统观念,有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不断提高。

(3)、推进学校工作。

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良好的班集体,班级工作具有更高的实效,也推进了学校的工作。我们通过此项创建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我们的校园环境整洁,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校人才不断涌 育

现,使我校真正成为德育特色学校。

2、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根据未成年人道德纲要的精神,在新世纪、新环境下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先后四次请法制校长来上法制课,就《消防常识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遵纪守法、从小做起》等内容,运用校园广播网,向全校师生进行宣讲,还组织全校性的以防震抗灾为主题的疏散演练,运用班会课,播放禁毒和反邪教系列片,举行“拒绝毒品,反对邪教”的誓师升旗仪式。通过这些活动, 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

3、安全教育活动常抓不懈,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由于我校地处城镇中心,人口密集,学生来源遍布周边八个行政村(居委会),学生乘车、行路处处存在着安全隐患。2010年以来,我们将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培养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活动,根据学生和年级特点,进行自护能力训练和交通法规教育和疏散应急演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每年11月开展学生自救自护知识教育月活动,进行学生自救自护知识竞赛;启动“交通安全活动月”活动,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组织“交通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交通安全游行宣传,制定《玉贤镇中心小学学生 育

交通安全有关规定》。我们不仅坚持做好每周安全教育十分钟的常态教育,还充分利用班会课、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操练,对学生进行预防教育。学生比较系统的得到了溺水、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运动伤害、防交通事故、防火、防盗、防骗、防煤气中毒等知识和技能教育。每年5月例行防震安全演练,几年来,我校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4、常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陶冶学生情操。

在抓住德育工作主线,开展重点德育活动同时,我们还同学科德育活动,常规德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利用队员的积极好胜的上进心,以大队、中队为阵地,运用校园广播网、班级等开展德育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艺术小人才表演、师生趣味运动会、争做小公民活动等,其中在蔡甸区教育局组织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中,我校获得三等奖,郭世荣老师获得指导教师奖,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校园活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形成了校园处处见德育,课堂节节有德育,校内人人讲礼仪的氛围。

5、坚持开展“手拉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培养学生爱心。学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由德育副校长负责,各班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班主任老师负责管理。育

(2)、确保“三个优先”

①、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②、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③、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了独立生活能力。

(3)、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027-69702980),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4)、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 育

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5)、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教育局的关怀下,我们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取得联系,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大学生们通过网络、电话和书信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沟通,给他们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已经历时2年,孩子们与大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学校也涌现出一批“爱心妈妈”,她们给留守儿童过生日,陈曼、刘小红老师为学生送衣送物,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李凤鸣老师义务带着留守儿童回家,为他们洗衣做饭、补习功课;郭世荣老师带着班上的留守儿童到城里过六一,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她还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班上生活困难的学生捐款达3000余元„„经过几年的工作,学校无一例留守儿童厌学,无一例留守儿童失学。

6、扶贫帮困,福泽贫困学生。

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扶贫帮困工程,既是传承我中华民族的传统,又是党和政府对贫困儿童关怀的具体体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

一、找准救助对象。在确定救助对象时,为了 育

使救助真正落到实处,采取学生家长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到户调查。最后定员的方式。校长吴礼敏、支部书记周曙光、总务主任刘建军和各班级班主任,专程前往车岭、大山、松林等村进行调查、访问,确保我校贫困生百分之百对象得到救助。目前,我校已有500余人次享受了“两免一补”。二是及时兑现。上级专项款项一下拨,学校便专门组织力量,及时把款项交到贫困生手中。三是加强宣传力度。为了让这些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为每个孩子勤奋上进的动力。我们实行救助政策宣传公开,受助人员名册公开,发放款项公开。在学生开学报名时,学校还对贫困学生生活费进行减免,金额近万元。这一举措,受到广大受助家庭的称颂。

(五)抓好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树立特色意识,健全各级机构。

体育及美育是学校落实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校德育副校长樊荣主抓体育工作、卫生工作、美育工作。教导处负责全程指导和监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各小组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及实施方案。并由领导小组成员督促检查操作落实。有条不紊地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促进音、体、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2、加大硬件投入,为教学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学校认真落实有关精神,完成了武汉市农村小学标准化合格验收工作,教室、功能室焕然一新,各班安装了电子白板,还切实解决体 育

育、卫生、音乐、美术的教材配备,添制了美术器材有:写生像、画板、画架,教师教具箱,几何型体,石膏像、头像、静物等。音乐教材配置有:钢琴、架子鼓、古筝、电子琴、大(小)军鼓、腰鼓、铂、多媒体、儿童歌碟、磁带等;为体育教学配备了篮球、足球、跳绳、羽毛球、垒球、乒乓球桌、篮球架等器材;并建立了学校器材管理帐本,器材使用登记注册,制定了各种器械的使用制度,管理制度,使各项器材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地发挥了作用。音乐和体育室被评为蔡甸区先进管理功能室。

3、课堂教学与业余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学校多年来,在区级中小学生运动会上都取得好成绩,曾连续三届蝉联团体总分第七,这与我们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一是抓课余训练计划,运动员档案落实;二是抓业务训练力度;三是抓校运队的业余训练到位;四是抓单项目的小组业余训练开展是否正常,实现了体育训练的群体化。

音美教育是在抓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各教师的专业特长,学校成立了腰鼓队、美术书法组、音乐合唱组、体育兴趣组。这些业余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兴趣,还将为各级输送艺术人才。

几年来,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体育、卫生工作有关条例,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在提高教师素质和硬件投入上下功夫。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着力推进学校的音乐、美术、体育工作。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的培养,通过师生趣味运动会,艺术小人才选拔等展示活动,培养学 育

生兴趣,培养后继艺术人才。近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莲花杯等集体等多项奖励,学生参加区级“三独”竞赛活动,在书法、绘画、声乐、陶艺等项目中获奖达100余人次,在“小天杯”作文竞赛中有40余人次获奖。其中贺敏敏同学武汉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许玉雕、肖天宇、刘静在武汉市第三届小学生规范字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田自辉、谢霆锋、王子旭在武汉市科学探究大赛中获一等奖,枚不胜举,可谓是硕果累累。

(六)持之以恒,坚持以礼仪教育为主的特色彰显。

学校坚持以“阳光教育”为主的育人模式,以德育立校、以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礼仪扬校的办学目标,持之以恒的打造学校特色,并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彰显,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净化了师生的心灵,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1、礼仪特色的定位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适应学生的教育。我们将礼仪教育为主定位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定位为学校特色是充分的考虑了历时与现实、师资与学生的实际而作出的慎重抉择。

一是历史的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儒家把礼作为修身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把它作为做人的基本要求。教育师生掌握基本社交礼仪规则、知识和技巧,增强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平等友爱的意识,不仅可以建立起和谐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与生活上营造团结互助的氛围,更能显示全校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范。2011年,学校礼仪教育得到了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管用和先生的认同,并题词“育人 育

琢玉

养德集贤”给予鼓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是现实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国家、社会和家长的迫切需求。选择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办学走特色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

三是师资条件。学校被教育局授予师德先进集体,周桂华等5位教师先后获得区级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李凤鸣、刘小红老师还获得武汉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郭世荣老师获得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正是这样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确立礼仪教育特色成为可能。

四是学生的需要。家长希望子女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注重品德的塑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希望获得健康的人格心里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最佳时期,故学校确立礼仪教育特色较为贴近学生实际,满足了学生品质形成发展的需求。

2、礼仪特色的形成

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以60多年办学所积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为基础,结合时代精神,通过从四个方面的不懈努力终究形成了学校礼仪教育特色项目。一是稳定的礼仪师资,提高了全校教师教育水平;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小组活动;三是落实礼仪教育有机渗透各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四是开发礼仪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学校从优化人力资源保障,丰富活动载体。落实与开发课程等一系列教育机制上,扎实开展礼仪教育,从而形成学校特色。

3、礼仪教育的呈现 育

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以多种形式呈现在校园,呈现给社会。主要途径:一是环境文化呈现。学校利用现有物质条件呈现,如墙壁、栏杆、走道等处,展示礼仪方面的内容,体现学校特色,营造育人氛围。二是举办多种活动形式呈现。学校在校内不定期举办气势宏大的礼仪演讲活动,经典诵读活动,书画比赛活动,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礼仪教育的内涵,其效果之佳,影响深远。三是举办作品呈现。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以礼仪教育为主的现场绘画比赛活动,评比出好的作品,利用学生走道、墙壁等悬挂,以隆重的形式,收到异常的教育效果。四是编辑师生作品册以文本方式呈现。学校以多种形式呈现礼仪教育特色。既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又让师生体验了礼仪带来的喜悦;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文化,陶冶了师生的精神情操,又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理解、支持与认同。

4、礼仪教育特色的成果

学校把“礼仪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切入点,普及率高,有深度、有广度、有效度。较好地发挥了学校师资优势、传承了学校礼仪教育传统,适应了学生身心特点,较好地选择了适合学生的教育,并技之以恒地扎实开展工作,收到了以礼仪养德,以礼仪促智,以礼仪健体,以礼仪激情的良好效果,学校礼仪教育特色成为一个艺术文化浸润,稳定呈现为学校的个性和独特风貌,极具全员性、课程性和形成性,为学校践行校园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构建礼仪教学特色,一是礼仪的环境文化;二是礼仪的德育;三是礼仪的教学;四是礼仪的管理。构建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队伍建设 育

为重点,以课本开发为载体,以评价为导向的四种机制,保持特色教育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办学综合水平,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办学品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师生付出了艰辛与努力,收获了成功与喜悦,学校礼仪教育特色在这块改革开放的故土上取得了显著成果,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

武汉市教育系统“教育创新,工作创优”优秀示范岗 武汉市先进基层工会

武汉市 “把武汉画在地铁里”优秀组织奖 武汉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武汉市示范家长学校

武汉市小学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 蔡甸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蔡甸区道路交通安全先进学校 蔡甸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蔡甸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蔡甸区 “全民终身学习周”优秀组织奖 蔡甸区口腔健康教育创新课堂大赛优秀组织奖 蔡甸区达标巾帼文明岗 蔡甸区学校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 蔡甸区先进基层党支部

三年来,学生积极参加“把武汉画在地铁里”、“楚才作文竞赛”,育

武汉市“建筑模型竞赛”,“艺术小人才比赛”,“武汉市小学生技能操作创作大赛”,“天地杯”作文比赛,武汉市综合实践活动劳动创新大赛,武汉市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蔡甸区建国90周年书画比赛,科学探究大赛,蔡甸区理想点亮人生演讲比赛等各种赛事,获得市级奖励50余人次,区级奖励100余人次,三年来,获得市区优秀学生人数达到11人次,其中朱颖同学获得武汉市第四届好少年“智慧大使”的殊荣。

这些成绩彰显了学校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学生在礼仪活动中感受美,体验成长的快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基础。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思考 主要问题:

1、不断总结学校办学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深化办学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尤其是从实践上下功夫。

2、不断加大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关注学生的差异研究。

3、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继续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主要的整改措施及思考:

1、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层确定教师培养目标,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此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强科研意识,向科研与课堂要质量、要成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与环境,为学校可持 育

玉 续发展创造可靠的物质基础。

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篇6

疫情已经在国人努力下得到有效的稳定,目前我校已经复学。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少疫情对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和负面影响,帮助小学生们尽快适应开学后的学校快节奏生活,学校特制定了2020年秋季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主任

二、强化对疫情下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稳定的内在心理平衡被打破,且长期居家会导致许多学生产生焦虑、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

前期采取线上教育、居家上课等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春季学期师生返校后也可能会因为新的人际关系、教学模式、教学速度和学业负担、考试压力等带来的敏感、紧张、焦虑、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消除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适应返校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克服心理障碍,学会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是当前乃至今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做好特殊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做好特殊时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班级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微信、钉钉、班会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介绍心理健康普及性知识、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与应对、心理调适方法、心理重建等相关知识;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心理防护知识、心理科普文章等,推送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引领广大师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环境与身心变化,增强心理韧性。

(二)做好特殊时期心理辅导。

各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因疫情产生的各种应激反应和延期、较长时间的居家封闭带来的心理变化,以及返校后知识衔接困难、跟不上课程学习节奏、成绩出现落差等学习心理问题。返校后,要针对共性问题开展环境适应、压力应对、情绪管理、亲子关系等团体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消除学生因疫情、延期开学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班主任要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队活动强化学生心理建设,多与学生情感交流,多留意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对待学生要亲和,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三)做好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各学校要有意识挖掘学科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各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呵护学生自尊,建立平等、尊重、激励的课堂心理氛围;要充分利用班会、校园活动、社团活动等各种活动,挖掘此次疫情的积极正面教育素材,引领学生树立胸怀祖国、珍爱生命、责任担当、尊重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四)做好特殊时期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地各学校要关心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给予教师充分的理解、激励与情感支持。返校后,适时适当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着重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特殊时期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识别与应对等的培训,促进教师放松减压,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四、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规划、统筹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在校长领导下,以心理专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力军,包括中层领导、任课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生返校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点,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二)完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进一步细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完善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确保在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到多岗联动、调度到位、密切配合、无缝对接、措施有效。

(三)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现状的关注,将班团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从健全学生人格和减少心理困扰的角度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主动勇敢寻求帮助。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发现学生情绪波动、行为异常,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各学校要定期举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分享班主任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招贤镇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齐贤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计划05-22

上一篇:服装店导购员应对顾客的话术下一篇:《活着》个人感悟读后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