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胃的并发症及处理

2024-10-08

洗胃的并发症及处理(精选6篇)

洗胃的并发症及处理 篇1

洗胃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急性胃扩张:

原因:胃管孔被食物残渣堵塞,形成活瓣作用,使洗胃液体只进不出,多灌少排,进液量明显大于出液量或在洗胃过程中没有及时添加洗胃液,造成药液吸空后使空气吸入胃内而造成。

表现:病人表现为腹部高度膨胀,呕吐反射消失,洗胃液吸出困难。预防及处理:此时应协助病人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查找原因,对症处理。管孔堵塞的更换胃管重新插入,因吸入空气造成的,行负压吸引将空气吸出。

2.上消化道出血:

原因:由于插管动作粗暴或病人本身有慢性胃病经毒物刺激使胃粘膜充血、水肿以及电动洗胃机抽吸压力过大而造成。

表现:此时吸出液为淡红色或鲜红色,清醒病人自述胃部不适,严重者有休克表现。

预防及处理:因此在插管时动作应轻柔、快捷、插管深度适宜(45-55㎝),使用电动洗胃机时,压力控制在正压:0.04Mpa,负压:0.03Mpa。对于昏迷病人、小儿和年老体弱者应选择小胃管、小液量、低压力抽吸。3.窒息:

原因:清醒病人可由于胃管或洗胃液刺激引起呕吐反射造成,昏迷病人可因误吸造成。此外还可由于口服毒物对咽喉刺激造成喉头水肿或胃管判断错误,洗胃液误入气管造成。

表现:个人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呛咳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预防及处理:为预防此类情况出现可在插管前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胃管置入术,严格按照证实胃管在胃内的三种方法进行检查,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方可开始洗胃。发生窒息后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措施。4.寒冷反应:

原因:大多由于洗胃液过凉造成。

表现: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周身皮肤湿冷、寒战。

预防及处理:故此应注意给病人保暖、洗胃液控制在25-38℃之间。5.胃肠道感染:

原因:洗胃物品或洗胃液不洁引起。

表现:病人在洗胃后1天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选择无菌胃管或一次性胃管、避免细菌污染洗胃液,发生胃肠炎后及时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同时予以补液、退热等对症处理。6.吸入性肺炎:

原因:轻中度昏迷病人,因意识不清,洗胃不合作,洗胃液大量注入而未被吸出,引起反射性呕吐,洗胃液被误吸入呼吸道;或拔除胃管时未捏紧胃管末端,而使管内液体流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表现:病人表现为呛咳,肺部听诊湿罗音和水泡音。

预防及处理:洗胃时采取左侧卧位,头稍偏向一侧,一旦误吸,立即停止洗胃,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入气道内误吸物。洗胃完毕,病情允许情况下,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必要时使用抗生素。7.呼吸心跳骤停:

原因:心脏病病人,可由于插管给其带来痛苦、不适、呕吐甚至挣扎引起情绪紧张,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衰;插管时刺激迷走神经,发射性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或由于病人处于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状态。强行洗胃可致缺氧加重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表现:病人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呼吸停止。预防及处理:对于昏迷和心脏病病人应慎重洗胃。一旦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拔除胃管,给予吸氧,并行心肺复苏术。8.其他并发症:

(1)咽喉、食管黏膜损伤、水肿:合理正确使用开口器,操作必须轻柔,严禁暴力插管。

(2)低钾血症:选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后常规检查血清电解质,及时补充钾、钠。

(3)急性水中毒:选用粗胃管,对洗胃量大的病人常规使用脱水剂。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

(4)胃穿孔:误服腐蚀性化学品者严禁洗胃。保持灌入与抽出量平衡,严格记录出入量。

(5)顽固性呃逆:洗胃液温度适宜,以25-38℃为宜。

此外还有中毒加剧、急性胰腺炎咽喉、食管粘膜损伤水肿等并发症。小结:洗胃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急救技术,只要我们在洗胃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及其意识,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就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洗胃,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防止病情加剧。

洗胃的并发症及处理 篇2

1 违反洗胃的禁忌症而引起的并发症

1.1 食道或胃穿孔

这类并发症常见于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而洗胃者。因为强酸、强碱对食道及胃壁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催吐法和胃管洗胃法均可因增加食道或胃内压力而造成急性穿孔。如患者患有食道静脉曲张、消化道溃疡或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者,洗胃时极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1.2 心衰或心脏骤停

患有严重心脏病患者,可由于插胃管给其带来不适、恶心呕吐甚至挣扎,这样可加重心脏负担,加重或诱发心衰。由于胃管的机械刺激,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心脏骤停。

1.3 呼吸停止

如患者处于抽搐持续状态,呼吸抑制,此时如洗胃可导致呼吸停止。

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关键是要严格遵守洗胃的禁忌症。中毒物质不明时,应抽取胃内容物送检,洗胃溶液可暂用25~38℃温水或等渗盐水。同时,要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中毒线索和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用对抗剂洗胃。对强腐蚀性毒物中毒者切忌洗胃,可按医嘱给予药物并迅速给予物理性对抗剂,如牛奶、豆浆、蛋清等保护胃粘膜。对抽搐未停止者、患有严重心脏病者、近期内有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消化道溃疡、胃癌、肝硬化伴有食道静脉曲张等不宜洗胃。

2 因插胃管操作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2.1 食道或胃粘膜损伤出血

由于胃管过粗、患者不合作、胃管前端涂石蜡油不够、操作动作粗暴,均易造成食道和胃粘膜机械性损伤出血。

2.2 胃管误入气管引起的并发症

如胃管误入气管,患者可出现躁动不安、紫绀、呛咳和呼吸困难。

2.3 胃管卷曲在口腔或咽部

此时如未及时判断,误认为胃管进入胃内而洗胃,极易引起误吸而窒息。

预防上述并发症的措施是:要求胃管口径合适,前端光滑并于操作时涂石蜡油充分润滑,操作动作熟练而轻柔,插管后要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洗胃。

3 洗胃液应用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3.1 增加毒物毒性而加重中毒

农药乐果、对硫磷、内吸磷等中毒时,如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会使它们氧化为毒性更强的毒物。误服敌百虫中毒者,如用碱性溶液洗胃,会使敌百虫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加重中毒。此外,用热溶液洗胃会使胃壁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因此洗胃时要配制好溶液温度,同时洗胃液选择要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忌使用增加毒物毒性的洗胃液,对毒物理化性质不清者,可选用25~38℃温水或等渗盐水。

3.2 胃扩张

洗胃溶液一次灌入过多,易产生急性胃扩张,使胃内压上升,加速毒物的吸收。故洗胃时要注意每次灌入量以300~500ml为限,须反复灌洗至洗出液体澄清无味为止。

4 洗胃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1 误吸呕吐物而窒息

洗胃中,患者因胃管或洗胃液的刺激引起呕吐,昏迷患者易引起误吸呕吐物而窒息。

4.2 洗胃中心跳停止

胃管和洗胃液的刺激或灌入量过多而产生急性胃扩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

4.3 胃出血性休克

洗胃中患者感觉腹痛,洗出液为大量血性液体,血压下降,因胃出血出现休克症状。

以上并发症的预防是:洗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洗出液的颜色,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如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洗胃,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相应急救,并作好详细记录。为昏迷患者洗胃时要谨慎细致,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防止分泌物或液体吸入到气管内引起窒息。

5 洗胃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5.1 洗胃后的虚脱及寒冷反应

洗胃时,由于患者恐惧、躁动不安、恶心呕吐、器械操作给患者带来不适、迷走神经兴奋、不温的洗胃液从体内带走大量热量,均会使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周身皮肤湿冷、寒战、脉搏细速等反应,故洗胃中要注意患者保暖,洗胃溶液温度宜25~38℃,对紧张或不配合者要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安全防护。

5.2 吸入性肺炎

昏迷患者可因呕吐物误吸入肺,或拔胃管时未夹紧胃管的尾端而使胃管内液体流入气管内,可致吸入性肺炎。预防方法是:洗胃时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拔管时,要夹紧或反折胃管尾端迅速拔出,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参考文献

[1]张启松.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8例急救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186-189.

[2]赵志勇,朱双玲.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时洗胃的八种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62.

[3]代建军.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6,3(6):20-21.

浅析洗胃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篇3

【关键词】洗胃;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58-02

洗胃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液体,以冲洗并排出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毒物的胃灌洗方法。如果洗胃操作方法不当或对洗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警惕不足,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尝试对临床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

1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1.1食道或胃穿孔

因中毒患者病情急迫,或处于昏迷状态,或因毒物性质不明、查体不细而引起。如患者患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或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者,洗胃時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或见于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而洗胃者。强酸、强碱对食道及胃壁有严重腐蚀作用,催吐和洗胃均可增加食道或胃内压力而造成急性穿孔。

1.2心脏骤停

插管和洗胃液的刺激或灌入量过多而产生急性胃扩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脏骤停。

1.3咽部、食道、胃黏膜损伤出血

清醒患者插管前没有说明插胃管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服毒患者大多为自杀,情绪激动,不愿合作,躁动不安,拒绝插管,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时易引起恶心、呕吐。如果插胃管动作粗暴、用力过猛、反复插管刺激咽部引起咽痛、出血,造成黏膜损伤。

1.4呛咳

对食管、气管的解剖位置不清,插管时误人气管导致呛咳,洗胃结束拔管时,胃内液体流人气管引起呛咳。

1.5胃扩张

见于饱餐后患者,尤其是不易消化的食物致使胃管阻塞,灌洗液只进不出,造成胃容积增大;每次灌注超过500ml,导致胃容积增大;胃管插入长度过短,胃管没有达到胃体部,不能将胃内容物吸出,胃管插入长度过深,使胃管在胃内扭曲或打折,液体只进不出,导致胃容积增大;在洗胃过程中未及时添加洗胃液体,吸空、胃管吸头一部分或全部浮出洗胃液面,致空气吸人胃内。

1.6窒息、吸入性肺炎

洗胃液如果一次灌入量过多,会从口鼻涌出而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见于昏迷患者,洗胃过程中出现反射性呕吐,致洗胃液及呕吐物、分泌物吸入引起吸人性肺炎;洗胃前没有充分对患者进行解释安慰,患者不配合插管;没有验证胃管是否进入胃内,胃管盘曲在口腔或咽部。误认为胃管进胃内而洗胃,极易引起误吸而窒息;拔胃管时未夹紧胃管的尾端而使胃管内液体流入气管内,可致吸入性肺炎。

1.7胃出血、休克

洗胃过程中,患者感觉腹痛,洗出液为大量血性液体,血压下降,因胃出血出现休克症状。

1.8寒战、高热

由于洗胃液过冷,抽吸灌入过程中吸出并带走大量的热,同时在洗胃时洗胃液打湿床被,呕吐物浸湿床被,或环境温度过低而又未注意保暖,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寒战、高热。

2护理对策

2.1做好充分准备

洗胃前快速了解患者病史、生命体征、毒物性质等,了解服毒原因,针对性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向患者说明洗胃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使其情绪放松,配合治疗。应在心电监护下实施洗胃操作,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插管前,胃管前端用石蜡油充分润滑,以减少摩擦力。插管时,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胃管从患者口角一侧插入,至舌根靠正中,嘱患者发“啊”音或吞咽动作,随后使患者头部前屈,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迅速将胃管插入所需长度,常规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对躁动患者切忌反复进退胃管,而应因势利导。昏迷、舌后坠者,借助喉镜,在喉镜直视下插管,可避免诸多并发症,更便捷、更安全。洗胃结束拔管时,将胃管外端反折,嘱患者屏气,迅速拔出胃管,擦净口角,避免液体流人气管引起呛咳。

2.2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如插管过程中出现呛咳、呼吸困难,表示可能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插。如突然出现紫钳、呼吸心搏停止,其原因是咽喉部黏膜受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造成窒息或心搏骤停。应立即停止插管,给予高流量吸氧、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洗胃中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有无泡沫样痰。如患者意识由清醒转入昏迷、躁动、抽搐或球结膜水肿,呼吸不规则,应考虑出现脑水肿;如患者有呼吸困难、紫钳,出现意识障碍或加重,咳大量泡沫样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多是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这时应停止洗胃,按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救治。在洗胃过程中,如出现吸出液有鲜血或呈淡红色,应立即停止洗胃,予以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敖薪.急救护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厚红,顾正英.改良洗胃法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实施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1).

[3]刘春艳,刘敏,赵玉华.急诊洗胃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

洗胃的并发症及处理 篇4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我科颅脑术后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尤其是重型颅脑颅脑损伤及丘脑出血病人,易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

一、预防:

1.尽早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抑制胃酸药物。2.胃粘膜保护剂应用。3.尽早恢复肠道营养。4.维持内环境稳定。5.保证血容量。

二、治疗措施: 1.止血剂应用

2.留置胃管,胃管内止血药物局部应用 3.出血量大有休克者,与输血治疗。4.维持内环境稳定 5.必要时手术

深静脉血栓

我科颅脑术后病人多长时间卧床,且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肢体活动能力差,部分病人深静脉置管,肢体血液循环差,故深静脉血栓是我科常见并发症,不及时处理易形成脑、肺栓塞,危急生命。一.预防:

1.尽早拔除深静脉留置管,如不能拔除应尽量选择锁骨下留置避免股静脉留置时间过长。2.抬高患肢

3.肢体定时被动活动,人工局部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4.定期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变化,高凝状态可用抗凝剂。5.观察肢体情况,发现血栓表现,尽早针对性治疗 6.防止静脉炎发生 二.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予以抗凝、扩容,活血化瘀药物应用。2.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滤网植入。

肺部感染

我科颅脑术后病人多长时间卧床,多伴有不同程度意思障碍,自动排痰能力差,坠积性肺炎是我科常见且较早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一、预防:

1.雾化、化痰药物应用 2.翻身拍背 3.根据病情,昏迷深且估计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神志的尽早行气管切开,方便吸痰及气道护理

4.防止误吸 5.杜绝交叉感染

二、治疗措施

1.清醒病人鼓励咳嗽排痰,昏迷及气管切开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 2.抗菌药物应用

洗胃的并发症及处理 篇5

近年来,气囊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因气囊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中的一个腔直接联系气囊,用气或水充满后大于尿道口,可固定于膀胱内不易滑脱。从而取消了使用普通导尿管作留置,省去了备皮的工作程序,避免了胶布固定尿管于会阴部使病人不适感觉,摆脱了固定的胶布易污染、脱落,尿管在尿道中来回滑脱,需要及时更换、固定等麻烦。因此,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已取代普通留置导尿管。随着留置气囊导尿管的应用增多,现将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1  严格掌握插管深度防止尿道损伤

多年来在使用普通留置导尿管时,男性病人插管深度掌握在18~20cm,女性病人插管深度掌握在4~6cm或插管见尿后再进1~2cm。而气囊导尿管,根据它的结构特点,要求插管深度必须保证气囊能固定在尿道内口上膀胱内,否则气囊位于尿道内口下,甚至尿道中,造成导尿管气囊在尿道内膨胀而损伤尿道黏膜出现血尿。

为避免气囊尿管充液之气囊部引起尿道损伤,将114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以不同方法观察留置气囊尿管插入长度,结果表示,留置气囊尿管的实际插入长度男性为18.5~25cm;插管过程中须见尿后再进5~8cm,然后轻拉尿管至拔不出为度,使气囊部分正好嵌在尿道内口处。

为保证插管长度准确无误,首先在插管前必须试验性地注入气体或液体,检查气囊(水囊)膨胀的情况,准确记录囊泡充盈时所占的长度,然后抽出推进顺利,无漏气(水)方可使用;其次还应注意的是插入所设的长度后,要一次注入气体或液体的量,尤其是气体,否则会影响所设长度的准确性;此外,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尿道的解剖结构特点,尤其是男性尿道的特点。管理人员要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操作常规以及注意事项。

插管的长度,原则掌握宁长勿短,在插入所需的长度注入气体(水)后再继续送进1~2cm,若无阻力证明囊泡在膀胱之中,然后轻向回拉尿管感觉无阻力至有阻力不能拔出为度(禁止尿管向回拉后再继续送进),证明气囊已嵌在尿道内口以上。插管深度=尿道长度+气囊前段管长度+充气(水)后气囊段的长度。

2  常见拔管困难的原因

2.1  气囊导尿管插管与拔管的特点  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有别于普通导尿管,在离尿管头2.5cm处有一小球囊,可容纳气体或液体,给病人使用可采用注入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气体(15~20ml)后尿管头处的球囊随即膨大,取下注射器,开口处的活塞即可自动关闭,起到固定尿管和防止尿液外流的作用,需要拔管时,先用注射器抽吸完液体(气体)就可拔管。

2.2  气囊导管特点  气囊导管几乎贯穿导尿管的全程,管腔极细,且导尿管由橡胶制成,容易老化,致使管腔阻塞;气囊导尿管的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管腔最细,又有角度,在制作时,也极易形成结节,使管腔内壁不光洁,此部位是最容易发生阻塞的;气囊导尿管的气囊材料质量太差,注入水(气)后,气囊自行封闭,无法将液体吸出来。因此造成拔管困难。

2.3  护士自身因素  护士对气囊导尿管理论认识不足,操作不熟练,对注入气囊水(气)时注意的事项不清;没有牢固掌握尿道的长度尤其是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使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尿管气囊未进膀胱或部分气囊仍在尿道内。当注入液体(气)后,膨大的气囊压迫尿道,临床组织产生水肿、出血、炎症、粘连而影响拔管;对留置尿管后护理不当,尿管停留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冲洗膀胱,尿垢附着尿管;病人不良情绪反应;对实习生带教不严。

2.4  病情反应及治疗需要留置尿管时间延长  大手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困难,如直肠手术后创伤,后尿道黏膜水肿,覆盖尿道内口压迫尿道,引起管腔狭窄;骨盆骨折需6~8周才能稳定,过早拔除导尿管,尿道会迂曲、错位、变形,尿道会师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高。

3  对拔管困难处理的几种方法

首先分析造成拔管困难的可能原因,气囊导管所处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根据尿管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的特点,可从y字分叉处下端剪断尿管,有时可以直接绕过阻塞部位,在气囊的压力下,囊内液体可自动喷出。但在剪断导尿管前,一定要固定好近端尿管,以防导尿管缩回尿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考虑可能导尿管有质量差异,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老化,致使气囊导管腔阻塞无法顺利抽空气囊,拔管时首先要轻轻旋转、牵拉导尿管,有时即可使粘连的管腔恢复通畅,从而使囊内液体易抽回。

对气囊嵌顿在尿道,可用注射器从耻骨联合上入路刺破气囊,再轻轻地拔管。

确定气囊在膀胱内,而且气囊的通路出现只进不出的情况,病人无尿潴留时,可从通往球囊管腔注入空气;或不断注水至140ml时致气囊自然破裂;也可往球囊内注入乙醚,球囊破裂时拔管。

对注水后球囊确定部位有困难时,可利用b超准确定位,再在b超引导下,在耻骨上方以细针头刺破水囊,将水抽出,拔除导尿管。对女性病人在用以上方法处理无效时,可将手指插入阴道固定气囊,在耻骨上1cm处以细长针头穿破气囊,拔除导尿管。对男性病人,取用直肠上窝刺破气囊,将注射器在直肠上、阴囊下正中线处经皮肤、皮下组织平衡刺入,待水囊消失后,再轻轻将尿管拔出。

4  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正确掌握气囊导尿管的拔管方法。

(1)管理者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常规,气囊内注入量常规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共识并将囊内注入量成为护理记录的内容,形成制度,供拔管时查阅。

(2)导尿管内注入注射用水可避免注入生理盐水而致结晶沉淀,使囊球不可复原致拔管困难。

(3)注意经常检查尿管及尿袋的位置,尿管与尿袋之间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妥善固定尿袋防止用力牵拉气囊导尿管。

(4)导尿管常规检查气囊有无抽吸不畅现象。

(5)除病情、治疗需要外,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导尿管必须定期更换,并按常规冲洗膀胱,防止尿垢附着尿管。

(6)实习生操作之前,应对所操作的内容进行预习,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困难应及时主动请教老师,对留置尿管后,带教老师必须要进行检查,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及临床处理 篇6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侯劲松

口腔局麻并发症或局麻不良反应可由麻醉药物引起,也可因操作方法不当和麻醉器械引起,通常分为局部并发症(Local complications)和全身并发症(Systemic complications)。局部并发症常见,对机体影响较小。全身并发症少见,但对机体影响较大,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应予高度重视。本章主要讨论口腔局麻并发症的病因、临床表型、预防措施及其临床处理。

一、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血肿(Hematoma)由注射针头刺破血管所致,常见于上牙槽后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偶见于颏神经、腭大神经阻滞麻醉;若局部组织疏松,血肿较大,特别是刺破翼静脉丛后,可发生组织内大量出血,在粘膜下或皮下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肿块(图1);若局部组织致密,如腭粘膜下,血肿较为局限。血肿形成数日后,局部颜色变浅呈黄绿色,随后缓慢吸收、消失。血肿处理不当,可继发局部感染和牙关紧闭。

图1 血肿的早期肿胀 上牙槽神经注射过程中立即出现肿胀

预防措施:注射时应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刺破血管的机会。注射针尖不能有倒钩,减小组织创伤。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请心血管科、血液科医师会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处理:若局部已出现血肿,立即停止注射,压迫止血,给予冰敷。为避免局部感染和血肿扩大,酌情给予抗生素、止血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类药物。48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肿吸收消散。

(二)牙关紧闭(Trismus)牙关紧闭或张口受限可发生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注射后,较为少见。由于注射不准确,麻醉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使肌失去收缩和舒张功能,并停滞于收缩状态而出现牙关紧闭。另外,注射针刺破颞下窝内血管形成血肿、局麻药对骨骼肌的毒性作用、注射针头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以及注射针污染造成的深部组织感染也可造成牙关紧闭。局麻所致的牙关紧闭多是暂时性的,一般可在2~3h内自行恢复。血肿和感染引起的牙关紧闭,在血肿消退、炎症控制后,也会逐渐恢复。

预防措施:减少穿刺次数,减小对咀嚼肌的机械损伤。及时更换出现倒钩的注射针。注意消毒,避免注射针污染而将细菌带入深部组织。

临床处理:对于肌肉麻痹引起的牙关紧闭,局部热敷,逐步进行张闭口训练。对于咀嚼肌损伤引起的牙关紧闭,口服镇痛药物。感染引起的张开受限一般发生在注射后数天,症状逐渐加重并伴局部疼痛,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三)注射区疼痛(Pain on injection)注射区神经丰富、注射压力过大、局麻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温度和口腔组织温度差异较大,都可造成注射疼痛,但最主要的原因是麻醉药物变质、混入杂质或未配成等渗溶液,注射针头钝而弯曲、或有倒钩损伤组织和神经所致。

预防措施:术前给予表面麻醉,减慢注射速度。注意麻醉剂质量和温度。检查麻醉器械,不使用有倒刺的注射针头。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临床处理:如已发生注射区疼痛、水肿、炎症,可予局部热敷、理疗、封闭,或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四)注射针折断(Broken needles)注射针质量差、锈蚀、缺乏弹性容易发生断针,断针部位常在针头连接处。临床上,当行上牙槽后神经、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常因进针较深,注射针刺入组织后患者骤然改变头位;或术者操作不当,注射针过度弯曲;或注射针刺入韧带、骨孔、骨管时用力不当;或即使注射方法正确但病人躁动不安等,均可造成注射针折断。

预防措施:注射前检查注射针质量,勿用有问题的注射针。注射时,按照注射深度选用适当长度的注射针,至少保证1cm针头在组织之外,切忌注射针全部没入组织(图2)。注意操作技术,改变注射方向时不可过度弯曲注射针,有阻力时不应强力推进、扭转或拔出。

图2 减少断针的风险 保留足够长度针头可被看到,以减少断针风险,或在断

针时能有地方夹持。

临床处理:如发生断针,立即嘱病人保持张口状态,不要作下颌运动。若有部分针体露出在组织外,可用有齿钳或持针器仔细夹住后取出。若针已完全进入组织内,可将另一针在同一部位刺入作为标志,作X线定位检查,确定断针位置后,再行手术取出。切勿盲目探查,以免断针向深部移位,更加难于取出。

(五)无意识自伤(Self-injury)主要是麻醉后局部感觉障碍所致。患者在麻醉尚未消退或尚未完全消退前进食,容易咬伤没有知觉的唇、舌或颊黏膜(图3)。此外,由于温度感知障碍,过热食物或过冷食物可以导致烫伤和冻伤。

图3 局部麻醉后的唇咬伤。

预防措施:告知患者麻醉消退后再行进食,咀嚼动作要缓慢、轻柔。勿食过冷和过热食物。部分患者可采用麻醉药物逆转剂(如OraVerse)。

临床处理:若创伤已经发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创口感染。局部用药,减轻疼痛症状。

(六)面瘫(Facial nerve paralysis)多见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由于注射针刺入过深,未能触及骨面偏向内后、或偏上越过下颌切迹进入腮腺包膜,致麻药注入腮腺内麻醉面神经而发生面瘫。局麻导致面瘫也偶见于咀嚼肌神经阻滞麻醉注射过浅。这两种情况均属暂时性面瘫,待麻醉药作用消失后,神经功能即可恢复。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长度的注射针,没有遇到骨阻力前不可轻易注射麻醉药物。

临床处理:停止局部注射,告知患者转归,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

(七)感染(Infection)注射针污染,注射部位、麻药消毒不严格,注射针穿过炎性病灶,均可将细菌带入深部组织,引起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深部感染临床症状多出现在注射后1~5天,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炎症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出现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偶尔可引发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注射器械及注射区的消毒一定要严格;注射时防治注射针污染;避免穿过炎症组织或直接在炎症区进行局部注射。

临床处理:已发生感染者应按炎症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口服抗生素或给予静脉注射。

(八)神经损伤(Nerve injury)常见于阻滞麻醉,注射针刺入神经,针尖出现倒钩等,都能造成颌面部的神经损伤。可表现为注射时局部剧痛或过电感,麻药消退后注射区仍有感觉异常、神经痛或麻木。临床上,多数神经损伤是暂时性、可逆性的病变,轻者数日后即可恢复,无需治疗;严重的神经损伤恢复较慢,个别情况下甚至不能完全恢复。由于对神经损伤程度难以进行准确判断,因此,一旦出现术后麻木症状不能自行恢复者,就应给予积极的早期处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预防措施:熟悉局部解剖和神经走向,选用较细的针头,避免直接损伤神经;避免注入可能造成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的药物。

临床处理:一旦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包括中医针灸和局部理疗,并给予激素、维生素B1或B12治疗。

(九)暂时性复视或失明 可见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法注射后,由于注射针误入下牙槽动脉且未回抽,推注的局麻药可逆行,经脑膜中动脉、眼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入眶,引起眼肌、视神经麻痹而出现暂时性复视或失明。此外,晚期糖尿病患者行局麻注射,特别是加入肾上腺素时,也有可能出现复视或失明,术前应告知患者相关风险。个别患者的暂时性复视或失明还可能是由精神因素引起,应加以鉴别。

预防措施:实施局部麻醉前回抽无血再行推注是预防暂时性复视或失明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应注意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严重的糖尿病史。

临床处理:局麻药物作用消失后眼球运动和视力即可恢复,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告知症状的转归,安抚患者。

(十)局部组织坏死 多见于硬腭黏膜,是由于麻醉剂注射过快或注入量过多,硬腭黏骨膜致密,麻药不易扩散,局部组织压力过大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局部黏膜溃疡,溃疡周边黏膜略显苍白(图4)。

预防措施:避免采用 1:50,000的肾上腺素,以减轻因血管收缩造成的局部供血障碍;避免进行长时间的表面麻醉;缓慢注射,控制剂量,避免组织内张力过大致表面黏膜苍白。

临床处理:告知患者预后,安抚病人;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并在餐前使用保护性药膜,减少对创口的刺激;必要时可使用消炎、镇痛药物,以减轻症状。

图4疱疹型阿复他溃疡 腭部注射后的腭部阿复他溃疡。

(十一)暂时性局部皮肤颜色改变 可见于局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主要是由于麻醉药中的肾上腺素的作用,导致局部供血动脉收缩,组织血供暂时减少所致。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在注射后迅速出现苍白,但仅局限在受累血管供血范围内,其它部位皮肤颜色保持正常。

预防措施:注意回抽,避免将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直接注射到血管内。

上一篇:农村结婚习俗调查报告下一篇:投保人